肿瘤相关物质

2024-05-07

肿瘤相关物质(精选八篇)

肿瘤相关物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期间, 收集200例于新乡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手术前空腹采血, 待手术后石蜡病理切片诊断报告出来后, 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将采集到的血标本分为良性病变组及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组患者86例, 年龄18~70岁, 平均46.2岁, 该组患者无恶性疾病病史, 常规检查排除恶性疾病、炎症及免疫性疾病。其中:乳腺腺病42例、纤维腺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囊肿3例、导管扩张4例、乳腺淋巴组织增生1例。乳腺癌组患者114例, 年龄26~78岁, 平均53.5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93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隐匿性乳腺癌1例、黏液腺癌5例。采用2002年AJCC乳腺癌TNM分类法进行病理TNM分期, 其中原位癌9例、Ⅰ期38例、Ⅱ期65例、Ⅲ期11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2天早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 L后分离血清。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化疗后, 自手术日算起6个月随访 (其中根据乳腺癌NCCN治疗指南, 仅进行手术或内分泌治疗者同样为自手术日算起6个月随访) , 早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 L后分离血清。同时用TAM试剂盒 (青岛博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严格按检测要求检测血清TAM水平。采用试剂盒中的相关标准作为判定标准, 结果判断:TAM阳性临界值>95.0 U/m L。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检验水准α=0.05,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乳腺良恶性疾病的TAM检测值比较:乳腺癌组的TAM检测值与良性病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乳腺癌组中病理分期与TAM检测值的关系:早期治疗前后血清TAM测定值及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乳腺癌Ⅰ~Ⅲ期之间TAM测定值及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与乳腺癌的分期有一定相关性关, 分期越晚其检测值越高。见表2、3。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实验室常用于乳腺癌诊断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有CA15-3、CEA等;血清CEA于1965年被Gold和Pretman发现, 是一种细胞内糖蛋白, 通常仅有低浓度存在于胚胎及胎儿内脏、胰腺和肝细胞中[2]。胜利[3]等的研究表明CE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率仅为36.4%, 这是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的。

有资料表明85%的癌症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 血清唾液酸水平的变化与癌症病情呈正相关, 持续上升时提示预后不良[4];在肿瘤复发或转移时, 血清唾液酸含量上升可出现在临床诊断之前数周, 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一定意义[1]。羟脯氨酸为体内骨和胶原分解代谢后的物质, 对肿瘤骨转移, 尤其是对乳腺癌骨转移最为敏感[5]。刘泽民等对血清游离脯氨酸、游离羟脯氨酸和肽结合羟脯氨酸进行测定, 并评价其在骨肿瘤中的应用, 他们的研究发现, 游离羟脯氨酸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显著增高[6]。血清TAM是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和人体正常细胞对肿瘤反应所产生的物质, 主要为糖蛋白、脂蛋白、羟脯氨酸等, 其中游离羟脯氨酸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显著增高, 肽结合羟脯氨酸在鉴别骨肿瘤恶性和良性中有重要作用[7]。

本研究所用的TAM检测试剂盒能通过检测末端唾液酸含量、末端聚糖抗原决定簇和羟脯氨酸等大部分肿瘤相关物质含量来检测肿瘤, 且这些物质会在一个体系中反应显色, 使得显色叠加, 从而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TAM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 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TAM可较好反映乳腺疾病的性质, 用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 这与姜清明等的研究基本一致[8]。但是治疗前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后相比 (自手术日算起6个月随访) , TAM测定值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随访前后时间间隔较短有关, 具体原因尚需在随后的随访中进一步验证。本研究还表明TAM测定值由原位癌至Ⅲ期乳腺癌随乳腺癌分期逐渐升高, 但Ⅰ~Ⅲ期TAM测定值及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分期越晚其检测值及阳性率越高。提示TAM的含量变化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有一定关系, 可反映肿瘤的增殖状况。

总之, TAM作为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虽不具有器官特异性, 但其检测因具有早期性、广谱性、一定准确性及取样方便、无创伤、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对乳腺癌的普查及早期诊断具一定优势, 可以考虑在临床上推广, 但对乳腺癌治疗后的早期随访可能意义不大。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 (TAM) 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例受试者, 其中乳腺癌患者114例, 乳腺良性病变者86例, 采用TAM试剂盒测定血清TAM含量, 分析检测血清TAM对乳腺癌的诊治价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乳腺癌患者血清TAM测定值有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前与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化疗等治疗后, 自手术日算起6个月随访, TAM测定值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各期乳腺癌的TAM含量及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但TAM含量与乳腺癌的分期有关, Ⅲ期最高, 原位癌最低。结论 测定血清肿瘤相关物质 (TAM) 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判断分期, 但对乳腺癌的早期随访无明显意义。

关键词:血清肿瘤相关物质,乳腺癌,肿瘤

参考文献

[1]马兴璇, 黄慧艳.肿瘤相关物质群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8) :739-740.

[2]Gold Pretman SO.Demonmstration of tumor-specific antigens in human colonic carcinoma by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and absorption techniques[J].J Exp Med, 1965, 121 (3) :439.

[3]胜利, 安利峰, 史霖, 等.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 R3与CEA联合测定的临床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8 (2) :205-207.

[4]吴恒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63.

[5]张志义.晚期恶性肿瘤的处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322.

[6]刘泽民.血清游离脯氨酸和肽结合羟脯氨酸测定及其在骨肿瘤的评价[M].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86, 9 (3) :129-133.

[7]Shu J, Li CG, Liu YC, et al.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 (TAM) with conventional biomarkers in cancer patient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 (5) :2399-2403.

肿瘤相关物质 篇2

【关键词】 巨噬细胞;异质性;肿瘤;研究深化

1 关于恶性肿瘤的分析

我们平常所说的恶性肿瘤,是通过对转移能力的应用,来进行人体相关细胞组织的破坏的,具备很大的危害性。其运作环节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其巨噬细胞在乳腺癌、肺癌及其其他癌症中实现了对组织蛋白酶的产生,其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及其浸润环节的运行,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它实现了对白细胞介素的有效释放,促进其创伤修复环节及其组织重构环节的发展,确保其生长因子的有效分泌,比如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补体因子等。

2 关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析

2.1 我们所说的肿瘤的巨噬细胞是人体的活性蛋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人体的肿瘤的有效免疫,实现了对相关肿瘤细胞的有效控制,促进其有效杀灭,有利于人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一系列的骨髓抑制现象及其血小板减少等环节的避免。其肿瘤的巨噬细胞产生于其外周循环血中,其产生于一系列单核细胞。受到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其相关肿瘤结构的单核细胞发生改变,促进了巨噬细胞的形成。

其巨噬细胞具备不同的功能,我们一般分为两个类型,分别是M1及其M2。在其肿瘤环节的运作过程中,其诱导巨噬细胞实现了相关环节。我们日常所说的炎症疾病,就是一种重要的效应细胞,其通过对ARDS的发病环节的参与,进行AMS的有效刺激激活,促进了IL-1、IL-87等的有效释放,促进了其ALI环节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其巨噬细胞环节实现了不断的发展,在某些场景下其M1和M2之间是进行相关转化的。

2.2 肿瘤的巨噬细胞过程的运作,离不开其对旁分析系统及其自分泌系统的应用,确保其肿瘤的运作环节的有效控制,这个环节有利于促进肿瘤不断生长及其转移。由于其纤维细胞中的PTEN基因的缺失,导致其肿瘤内部相关环节的改变,不能实现其内部环节的有效协调,从而促进了其内部结构及其组成结构的改变,比如我们纤维蛋白胶原的不断增多,其炎症细胞的广泛增加,促进其巨噬细胞的有效转移,最终进行肿瘤组织的迁移,促进其肿瘤血管的数量的不断增多,从而优化了其肿瘤系统的完善发展。所有这些都有利于肿瘤的增长。我们发现肺癌周边的新生淋巴管是促进肿瘤向淋巴结转移的必经之路,而且发现在此过程中,巨噬细胞已经“投降”、“变质”,是推波助澜的“帮凶”。此后,他们对肺癌间质中的巨噬细胞进行鉴定,发现这群细胞拥有全新的表型。在通过复制动物模 型和跟踪临床病例之后,证实检测这些已经“变质”的巨噬细胞和肺癌周边新生淋巴管的数量。

2.3 为了确保实际的肿瘤环节的有效研究,我们要进行肿瘤分子环节深入剖析,促进其巨噬细胞与其相关肿瘤分子之间的关系的应用,确保其肿瘤细胞生长的基质成分的有效分析,促进其巨噬细胞因子环节的有效发展。通过对路易士肺癌模式的应用,我们可以得到其多功能多功能蛋白聚糖的应用,实现了对TLR2/TLR6环节的应用,进行巨噬细胞的应用,促进其炎症因子的不断转移。而相关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不仅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而且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基质讲解酶来辅助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另外由研究小组在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则证实肿瘤相关吞噬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分泌IL-4的CD4+T淋巴细胞的调节下,可以分泌EGF,后者和乳腺癌表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激活了乳腺癌表皮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促进了该肿瘤的转移。

我们通过相关研究得到,其高度恶性骨肉瘤过程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环节与其转移环节及其相关环节存在联系,这一环节和其他相关肿瘤类型相比,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值得我们为此深入研究,通过不断的深入,该研究为利用巨噬細胞活化剂对高度恶性骨肉瘤进行辅助治疗提供了生物学理论依据,促进了对肿瘤系统有效研究的深化,保证了日常工作环节的稳定运行。

2.4 为了有效进行肿瘤系统的深化,我们要进行肿瘤增殖环节及其相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应用,确保其肿瘤治疗系统的深化,以有利于实际工作应用的发展。我们发现其干扰素环节的应用,对肿瘤细胞的增长具备一定的意义,有利于其抗原的细胞活性的提升,当然这一环节需要进行刺激因子的应用,促进人体组织系统之间的监察,促进肿瘤细胞的及时发展,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消除应用,促进其骨髓造血功能的不断增强,满足日常化疗效果的提升,以保证下序环节的进行。通过对老鼠的乳腺癌细胞的运作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指导一种比较特殊的巨噬细胞能够实现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内转移。该研究发现的这类巨噬细胞或许能提供一种治疗癌症有用的靶标,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或许能够阻断癌变的过程。

我们也要进行肿瘤的血管生成环节及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环节的应用,我们平常所说的肿瘤的血管包括其内皮细胞的有效激活、增值,促进其血管基底膜环节的有效降解,促进其下序环节的稳定运行,确保其内皮破坏系统的有效迁移。在这个运作过程中,其肿瘤的巨噬细胞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此环节中其受到肿瘤间质的低氧环境的应用,其细胞因子不断生成,从而促进了血管环节的稳定运行。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参与了新生血管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重构了血管生成的网络。同时还有研究表明,乳粘素和巨噬细胞具有能够协同降低凝血活性的能力,其对PS相关的凝血功能紊乱有可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并且,乳粘素介导的吞食将有助于改善APL纤溶亢进状态。

巨噬细胞的有效发展,实现了其内部微环境的相关细胞趋化因子的应用,确保其下序环节的有效运行,促进其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而在此过程中,许多机制我们还没有阐明。因此阐明巨噬细胞在肿瘤这个特殊的微环境中表型乃至功能变化的分子机制,最终可以抑制其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3 结 语

为了实现对肿瘤环节的有效研究,我们要进行巨噬细胞环节的深化研究,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参考文献

肿瘤相关物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知情同意,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多发伤致急性肺损伤 (ALI/ARDS) 患者, 男21例, 女19例;年龄24~51岁, 平均 (45.0±4.3) 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0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生存时间≥7 d;3受伤至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24 h;4排除妊娠、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和1周前有细菌感染;5免疫抑制剂使用及盐酸戊乙奎醚过敏等情况。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年龄、性别、体重、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免疫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和引起多发伤的病种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评分与诊断标准

1.2.1 ALI/ARDS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美欧专题会议制定的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4]:1急性起病;2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浸润阴影;3低氧血症, ALI时氧合指数Pa O2/Fi O2≤300;ARDS时Pa O2/Fi O2≤200;4肺动脉楔压 (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 ≤18 mm Hg或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1.2.2 LIS标准

采用MURRAY[5]肺损伤评分标准, 依据胸部X线、Pa O2/Fi O2、呼气末正压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及肺顺应性的情况评分。

1.3 治疗情况和监测指标

1.3.1 治疗策略

两组患者入院后在积极处理原发病、氧疗、支持治疗和基础治疗用药方面基本保持一致。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2 mg肌肉注射, 次/12 h;对照组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 实验持续观察7 d。盐酸戊乙奎醚 (商品名长托宁) 购自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3.2 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 确诊为多发伤致急性肺损伤后, 分别于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前、治疗第3天和治疗第7天的同一时间采静脉血4 ml, 常温下高速离心 (5×1 000 r/min) , 5 min后抽取上层清亮液作标本, 存于-70℃冰箱中保存, 以备一起测量。同时抽取2 ml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 计算氧合指数 (Pa O2/Fi O2) , 然后同时对患者行肺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 测血浆中SP-D、TNF-α和IL-8的水平, SP-D试剂盒由丹麦Antibody Shop公司提供, TNF-α和IL-8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公司提供。为排除术中输液、输血造成血液稀释对测定值的影响, 测定结果均予以校正[校正值=实测值×输液前红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采样时Hct]。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中SP-D、TNF-α和IL-8浓度的变化

如表1所示, 治疗3 d后, 两组患者血浆中SP-D、TNF-α和IL-8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实验组3项指标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对照组下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进行组间比较, 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7 d后, 与治疗前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3项指标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进行组间比较, 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患者的氧合指数 (Pa O2/Fi O2) 的变化

如表1所示, 治疗3 d后, 两组患者Pa O2/Fi O2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 实验组上升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上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Pa O2/Fi O2上升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7 d后, 两组患者Pa O2/Fi 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进行组间比较, 实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LIS的变化

如表2所示, 治疗3 d后,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的肺损伤评分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7 d后, 实验组的肺损伤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2) 对照组比较, P<0.05

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2) 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ALI是由多种肺内外致病因子引起的, 以血管通透增加、进行性呼吸苦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肺的急性炎症综合征, ARDS是ALI的严重状态, 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死亡率极高, 已成为临床急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认为创伤和感染是两个重要因素, 创伤除了直接损伤肺组织, 致其出血、水肿, 通气功能、氧弥散功能障碍和肺内分流等外, 主要是其激活体内体液系统、细胞系统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 致多种炎症细胞的激活和一系列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 (TNF-α、IL-1、IL-6和IL-8等) 的释放, 导致体内过度或失控性炎症反应, 并呈级联放大的瀑布样效应, 致弥漫性毛细血管膜损害, 肺血管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肺间质水肿, 肺顺应性降低, 弥散功能下降,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从而引起ALI/ARDS。多发伤是一种严重创伤, 故极易并发ALI/ARDS,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或降低长期肺功能[6]。

SP-D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一种, 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Clara细胞合成和分泌, 具有肺特异性和很强的亲水性[7]。ALI/ARDS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血液中SP-D水平浓度与肺损伤严重程度、临床预后有关。有研究发现SP-D是肺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之一[7,8,9]。ALI/ARDS患者血浆中SP-D水平会升高, 其原因可能是肺部发生病变时, 肺血管通透性增加, 气-血屏障受损, 肺泡表面蛋白泄漏入到血循环中, 同时血管内肺泡表面蛋白清除降低, 导致SP-D血浆中增高。组织细胞的炎性损伤过程是有许多炎性因子参与的。TNF-α是由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 能参与多种炎症反应的启动过程, 促进其他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IL-8被公认为是炎性反应中导致肺组织损伤的特异性细胞因子, 对白细胞有强大的趋化作用, 且其升高程度与肺损伤的程度相关性良好。因此, 本研究采用SP-D、TNF-α和IL-8来作为急性肺损伤的观察指标。

盐酸戊乙奎醚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抗胆碱药, 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受体, 对M2受体几乎没有影响, 目前主要用于有机磷中毒救治和麻醉前用药。近来大量研究表明, 盐酸戊乙奎醚对ALI的主要作用:1降低胆碱能神经的张力, 避免胆碱能神经反射的加强, 使气道静态张力降低, 松弛气道平滑肌, 减少黏液分泌和血管渗出, 改善肺通气功能[10];2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 调节微血管舒缩, 开放闭锁的微循环前后通路, 重新恢复灌流, 能减轻对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 调控胞质内Ga2+的有效浓度等, 从而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11];3调控肺部的炎症反应, 调控炎症细胞的聚集、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抑制氧自由基生成, 减轻肺泡上皮损伤, 从而保护肺[12]。本研究发现, 在治疗3和7 d后, 实验组患者血浆中SP-D、TNF-α和IL-8的水平浓度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下降 (P<0.05) , 说明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有效降低血浆中TNF-α和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 调控炎症反应, 减轻肺组织细胞因子或其他炎症介质渗出,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SP-D经受损毛细血管膜进入血液循环, 使血浆中SP-D水平浓度降低, 与文献报道一致。同时本研究也发现, 在治疗3 d后, 对照组患者的Pa O2/Fi O2和LIS较治疗前有改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实验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Pa O2/Fi O2明显升高, 但其LIS改变不明显 (P>0.05) 。在治疗7 d后,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Pa O2/Fi O2明显提高 (P<0.05) , 而LIS明显降低 (P<0.05) , 提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合情况, 对ALI有保护作用。这是因为人体内广泛存在非神经性乙酰胆碱系统, 并通过广泛分布的受体参与人体和细胞功能的调节, 包括对于急性炎症反应的调节。ALI/ARDS时肺部微循环内乙酰胆碱大量释放, 同时胆碱能受体密度上调, 导致气道和肺部微血管持续痉挛, 引起肺部微循环障碍, 造成患者缺血缺氧。盐酸戊乙奎醚作为一种选择性抗胆碱药物, 可选择性阻断乙酰胆碱受体, 从而减轻气道和肺微血管的痉挛, 改善肺部的缺血缺氧, 减轻ALI/ARDS的损伤。

综上所述, 盐酸戊乙奎醚能够降低多发伤致ALI患者血浆中SP-D、TNF-α和IL-8的水平浓度, 调控炎症反应并改善通气和氧合, 对ALI有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FRUTOS-VIVAR F, FERGUSON ND, ESTEBAN A.Epidemiology of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6, 27 (4) :327-336.

[2]吴晓静, 夏中元, 王伶俐, 等.盐酸戊乙奎醚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大鼠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1 (3) :313-316.

[3]付朝晖, 姚尚龙, 袁世荧.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 2013, 14 (12) :572-575.

[4]BERNARD G.R, ARTIGAS KL, BRIGHAM J.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definitions, mechanisms, relevant outcomes 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4, 149 (3 Pt 1) :818-824.

[5]MURRAY JF, MATTHAY MA, LUCE JM, et al.An expanded definition of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Am Rev Respir Dis, 1988, 138 (3) :720-723.

[6]杨亚勤, 夏永华, 孙冰, 等.多发伤并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42 (27) :3255-3259.

[7]SORENSEN GL, HUSBY S, HOLMSKOV U.Surfactant protein A and surfactant protein D variation in pumonary disease[J].Immunobiology, 2007, 212 (4) :381-416.

[8]HACZKU A.Protectie role of the lung collectins surfactant protein A and surfactant protein D in airway inflammation[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 122 (5) :861-875.

[9]王白云, 徐道妙.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 2008, 24 (6) :460-463

[10]俞辰斌, 孙海晨.盐酸戊乙奎醚在急性肺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J].创伤外科杂志, 2007, 9 (1) :84-86.

[11]陈瑜, 黄中伟, 沈雁波.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HMGBI、SP-A表达的影响[J].交通医学, 2011, 25 (4) :337-340.

肿瘤相关物质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灰离褶伞活性物质, 由本实验室制备。细胞株供试瘤株为大肠癌HT29、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惠赠。主要试剂甲醇、乙醚、氯仿、丙酮、乙酸乙酯、香草醛显色剂、无水乙醇、环磷酰胺、浓硫酸等。硫酸显色剂、胰酶与EDTA消化液、MTT等。主要仪器:高速低温离心机, 薄层层析硅胶板, 电子分析天平 、超低温冰箱、96孔培养板、倒置相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酶标仪等。

1.2 方法

1.2.1 灰离褶伞活性物质提取方法

粉碎后的灰离褶伞子实体, 用乙醇浸提浓缩。用乙酸乙酯和水溶解后, 反复萃取, 直至有机相无色, 取有机相部分浓缩。将硅胶和石油醚混合, 装入层析柱, 石油醚为流动相, 接样, 直至柱内硅胶流实。有机相用硅胶拌样, 用石油醚浸润, 用滴管加到层析柱中。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 依次接样, 每瓶约250mL, 然后蒸样浓缩, 得70 瓶。分别用薄层层析检板, 合并相似的组分。对各个组分分别继续提纯。

1.2.2 处理液的配制

试验前用RPMI-1640液溶解, 分别配成1.5μg/mL、15μg/mL、150μg/mL的溶液, 无菌过滤, 备用。

1.2.3 细胞培养方法

将肿瘤细胞用贴壁细胞培养方法, HT29和BGC823细胞用RPMI-1640营养液培养, 消化呈单个细胞, 稀释、计数, 每2天换液1次, 加足营养液进行培养。按1:2比例传代, 3~4d传代1次, 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

1.2.4 改良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形态佳的两种瘤细胞。用0.25%胰酶和0.02%ETDA (1:1) 消化液, 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 计数, 稀释成1~5×104个/mL, 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200μL, 置5%CO2、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然后加已稀释好的灰离褶伞提取物, 阴性对照用相应培养液代之, 阳性对照用环磷酰胺, 20μL/孔, 再继续培养48h。取HT29和BGC823细胞采用MTT法, 药物与细胞作用48h后, 吸去培养液, 加入MTT显色, 用酶标仪 (490nm波长) 测出各孔光密度 (OD) 值。以光密度值 (OD) 表示细胞数量。抑制率% = (对照组OD值-给药组OD值) /对照组OD值×100 %。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数值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对HT29细胞生长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对大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说明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处理组的MTT检测OD值与阴性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组的MTT检测OD值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见表1。

注:*和**分别表示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和P<0.01。

2.2 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对BGC823细胞生长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 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灰离褶伞活性物质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处理组的MTT检测OD值与阴性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组的MTT检测OD值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见表2。

注:*和**分别表示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和P<0.01。

3 讨论

本试验用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对两种肿瘤细胞HT29 和BGC823进行体外试验, 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表明灰离褶伞活性物质对大肠癌HT29、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两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推测, 其抗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的影响癌细胞, 抑制细胞的增殖,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白头翁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530

[2]刘国诠, 余兆楼.色谱柱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34

[3]何华, 倪坤仪.现代色谱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37

[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委.全国中草药汇编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 403

[5]李宜明, 沈业寿, 季俊虬.桑黄菌质多糖体外抑瘤及抗环磷酰胺致突变的作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6, 36 (7) :700-703

舒巴坦钠相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篇5

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舒巴坦杂质鉴别对照品 (含杂质A、C、D、E和F) , 由EP CRS提供。舒巴坦对照品, 由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6-氨基青霉烷酸对照品, 由USP提供。乙腈为色谱纯,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色谱柱:4.0mm×100mm (3μm)

流动相A:5.44g/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用稀磷酸调节至PH4.0。

流动相B:乙腈

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20μl;

3 溶液配制

溶液A:2.72g/l磷酸二氢钾, 用磷酸调节PH至4.0。

溶液B:溶液A-乙腈 (98:2)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本品约77.0mg, 置100ml量瓶中, 加2ml乙腈, 振摇并用超声波处理5分钟, 加入溶液A稀释至刻度。

标准溶液 (a) :精密称取舒巴坦对照品约77.0mg, 置100ml量瓶中, 加2ml乙腈, 振摇并用超声波处理5分钟, 加入溶液A稀释至刻度。

标准溶液 (b) :精密量取标准溶液 (a) 1ml置100ml量瓶中, 加溶液B至刻度。取1ml所得溶液置10ml量瓶中并加溶液B至刻度。

标准溶液 (c) :精密称取6-氨基青霉烷酸约15mg置50ml量瓶中, 用少量溶液A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标准溶液 (d) :向25ml量瓶中加入标准溶液 (a) 和标准溶液 (c) 各1ml, 并加溶液B至刻度。

标准溶液 (e) :精密称取约8mg舒巴坦杂质鉴别对照品, 置10ml量瓶中, 加1ml乙腈, 振摇并超声处理5分钟, 此后加溶液B至刻度。

4 方法。分别注入供试品溶液、溶液B和标准溶液 (b) 、 (d) 、 (e) , 记录色谱图。

舒巴坦峰保留时间约2.5分钟。相对于舒巴坦各杂质峰保留时间构成顺序为:A-0.4;B-0.6;C-1.6;D-2.0;E-2.1;F-2.5。

使用所得标准溶液 (e) 的色谱图鉴别杂质A、C、D、E、F。

评价系统适用性:如果标准溶液 (d) 的色谱图中舒巴坦和杂质B的分离度不小于7.0则认为系统是适用的。

5 结果与讨论

5.1杂质数量的统计界限:计算杂质数量时, 忽略峰面积小于标准溶液 (b) 色谱图中主峰峰面积一半 (0.05%) 的峰。

5.2各杂质的校正因子 (FK) :A=0.6、B=0.5、D=0.5、F=0.6

每一杂质的百分含量 (%) 按外标法以舒巴坦峰计, 乘以相应杂质的校正因子。

5.3杂质的确定:根据检验的色谱图可对已知杂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未知杂质应不得超过标准溶液 (b) 主峰的峰面积。

5.4如果分离度达不到要求可以对流动相A的PH值进行微调, PH4.0±0.2, 以达到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5.5柱温可以改变杂质峰的相对保留时间, 在检验过程中, 40℃时主峰的保留时间为2.2分钟左右, 25℃时与所给结果相同。此法受温度影响较大, 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控制。

摘要:舒巴坦钠本身抑菌作用较弱, 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药, 通常与头孢哌酮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联合应用;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 舒巴坦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国内通常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经检测不同生产厂家的舒巴坦钠, 在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停止后, 通常在7倍左右还有其杂质, 不能够完全洗脱, 完成一个样品的杂质分析需要近50分钟。现采用梯度的洗脱方法, 不仅缩短了检测的时间, 还可对其杂质进行定性, 为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控制, 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舒巴坦钠,相关物质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 2005年版、欧洲药典, 第5.5版、俄罗斯药典XI.

肿瘤相关物质 篇6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是一类重要的全氟表面活性剂 , 是其他许多全氟化合物的重要前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产品生产领域。同时它有着最难降解等特殊的理化特性, 全球众多研究数据表明PFOS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性污染物, 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2000年, 美国主要生产PFOS的厂家3M公司宣布禁止生产和应用该类物质, 引起了公众、环境科学界及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PFOS的关注。2001年PFOS已经被列入美国环保署 (USEPA) 持久性污染物黑名单, 随后《优先采取行动的化学品》和《远距离跨境空气污染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议定书》也将PFOS添加到其中。根据经合组织 (OECD) 2002年编写的危害评估所得出结论, 认为PFOS在环境中的存在和持久性, 及其毒性和生物累积潜力是关系到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欧盟健康与环境危险科学委员会 (SCHER) 对英国提交的策略进行科学性方面的审查, 于2005年3月18日确认PFOS的危害性。

而在TBT的层面上, 丹麦在2001年出台了相关的PFOS检测监控条例;2005年瑞典的51号 (G/TBT/N/SWE/51) TBT通报旨在全球性禁止生产和应用PFOS。2006年12月17日, 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联合发布《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 (2006/122/EC) , 该指令是对 (76/769/EEC) 的第三十次修订。2006年12月27日, 该指令正式生效, 并规定2008年6月27日前欧盟各成员国将指令转为本国法规实施。

同时应特别留意的是国际组织的反应。2006年11月6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审查委员会 (POPRC) 第二次会议已经通过将PFOS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提案。提案认为:鉴于PFOS与其前体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可能对环境造成即时或长期的有害影响, 有理由采取全球行动。

2 探讨PFOS在POPRC的决议与欧盟PFOS禁令

第POPRC-1/7号与欧盟PFOS禁令, 都是我们应对PFOS所必需关注的, 关于PFOS禁用最有决定意义的两个条款法规。

2.1 PFOS在POPRC的决议

2.1.1 POP公约中鉴定的PFOS毒性

PFOS在斯德哥尔摩公约审查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废止/限制物质名单。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残留性有机污染物质) 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所限制的物质, 如PCB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多氯联苯) 等。

2006年11月6日,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委员会, “第POPRC-1/7号决定”审查了作为《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简称POP公约) 缔约方瑞典提交的、关于把全氟辛烷磺酸以及96种潜在的全氟辛烷磺酸前体物质列入公约的附件A的提案, 并对之适用了附件D中具体规定的筛选标准。

第POPRC-1/7号决定的附件, 也是对提案进行的评估, 权威鉴定描述PFOS毒性, 足够的证据表明全氟辛烷磺酸已达到关于有害影响标准。

2.1.2 PFOS列入POPs公约物质限制名单的意义

瑞典是全球第一个对PFOS说“不”的国家, 2005年发布的G/TBT/N/SWE/51就旨在全球禁止PFOS, 而2006年联合北欧一些国家极力促成了将PFOS列入POP, 基于PFOS物质具有持久性、高度生物累积性、有毒以及可以远距离环境迁移的特点, 符合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定义特征, 被普遍认为是符合国际POPs公约组织所定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累积毒性物 (简称PBT) 类物质, 因而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全球限用PFOS及其衍生物的呼声越来越高。

除瑞典外, 欧盟, 美国,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都在积极地对PFOS的环境和健康危害进行评价, 以便确定自己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推动在全球限制使用PFOS及其衍生物的活动。POPRC审议决定将包括PFOS在内的五种化合物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PFOS及其衍生物的使用将被全面封杀, 在全球范围内遭遇限制使用, 直至完全禁用的命运。我国是POPs公约的签约国, 对全球控制持久性有机物的环境污染负有国际义务。因此在我们提到应对欧盟PFOS禁令同时, 也应预期, 在我国境内限制和停止生产, 进口和使用PFOS和可降解释放PFOS的氟化有机物的时间不会太久。

在欧盟PFOS禁令出台前, PFOS的禁令就已经由一个发起国家经历了到写入国际公约的历程, 但却一直没有被我国业界所关注, 且到了欧盟PFOS禁令出台后国内大部分受影响企业还是反应冷淡。这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2.2 欧盟PFOS禁令内容及其影响

欧盟 (EU) 将严格限制全氟辛烷磺酸 (PFOS) 的使用, 欧洲议会集体投票通过了欧盟危险物质指令 (76/769/EEC) 的最后修正。各成员国需在2008年6月27日前, 将该指令转为本国的法令。

(1) 法规:

2006/122/EC

(2) 重点:

对PFOS及其相关物质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但允许在不产生无法接受的危险时小量使用, 仅针对新产品, 对于已经使用中的以及二手市场上的产品不限制。

(3) 限值:

配制品中0.005% (50ppm) ;半成品中0.1% (1000ppm) ;纺织品或涂料中1μg/m2。

(4) 排外:

影印工艺中防反射涂料

①工业摄影涂料

②电镀铬抑制剂

③水压流动系统

为逐步淘汰PFOS的使用, 当有新情况或安全的替代产品出现时, 应对指令中的限制范围进行评估。 指令还指出PFOA被怀疑有与PFOS大致上相似的危害性, 将来也有被禁止的可能。指令将于2007年12月27日前成为成员国国家的法律, 并于2008年6月27日起正式实施。

相对于PFOS被列入POP公约, 欧盟PFOS禁令还是受到比较多企业的关注。我国也是POP的签约国之一。PFOS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去应对某一国技术贸易壁垒的问题, 而是我们国家也有责任去参与到全球研发PFOS替代品, 本国产品也要有相关更严格的指标等问题。因此提醒非欧盟PFOS禁令所影响到的相关行业也要赶快行动起来, 积极应对, 另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有相应的规定出台。

3 欧盟PFOS禁令与REACH的联系

2004年, 在43届美国毒理学会上, 第一次设有机氟专题, 专门讨论PFOS的环境污染问题, 交流毒性研究成果。美国已经在2001年把PFOS列为国家环保局重点监测的环境污染物黑名单, 置于严格管理的范围之内。

受欧盟内部和美国3M公司有关基础数据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 (REACH) 法规》对PFOS等全氟有机化合物污染问题表示了密切关注。另外由于PFOS列入了POP, 产品涉及REACH的企业, 对PBT列表也应保持关注。

瑞典法令颁布实施后, 纺织品、电子产品等作为含有此类物质的下游产品将被纳入REACH体系进行管理, 其高昂的费用、复杂的程序和长时间的周期将会使我国对欧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贸易的主动权由欧盟掌控。而我国目前尚无限制或禁止PFOS生产和使用的法律法规, 研究替代物质也需要2-3年时间, 很难适应该法令所述的防护水平。

4 PFOS禁令对我国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4.1 我国生产和使用PFOS的情况

4.1.1 我国有少数生产PFOS的企业

据调查, 我国仅在广东、福建、湖北省境内有几家生产含PFOS助剂的生产企业, 虽然量不大, 但我们一定要防止3M公司在我国境内寻找合作生产伙伴来实现产业转移。目前国内所用的氟化有机物主要依赖进口, 并且以PFOA为主 (与PFOS特征结构相似的全氟化合物, 但不是欧盟禁令所指范围) 。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 国内每年以含PFOA为主的氟系助剂的需求量约1.2万吨。

4.1.2 我国使用PFOS的情况

据调查, 含PFOS的助剂除应用在纺织皮革行业, 还可用于电镀、工业摄影涂料、油漆、油墨和消防灭火剂等行业。我国高新技术、电子计算机等行业所占出口额也不少, 而这些行业暂时没受欧盟PFOS禁令影响, 但瑞典已经倡导在半导体行业中禁PFOS, 加上PFOS已写入POP公约, 因此除纺织企业外的使用PFOS的行业也应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4.2 PFOS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

PFOS及一些相关物质曾被用于阻燃剂、涂料稀释剂和胶水等产品中, 自3M公司的防水抗污剂中被发现有PFOS之后, 其使用量开始有所下降。但PFOS仍然是半导体制造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用于生产高科技设备, 如手机、计算机、照相纸等。对于印制电路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很可能因限制PFOS而使工艺材料被禁止使用, 从而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为此, JEITA (日本电子情报产业协会) 、JPCA (日本电子电路工业会) 高度重视, 打算派代表在POPRC会上对限制PFOS提出相关反对意见。而我国又将如何应对?建议应将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方面我国要在一些国际重要条款制定时争取参与进去, 化被动为主动, 另一方面其实禁PFOS是一种趋势, 我们短期内应争取在法规条款中获得更充分的准备条件, 长期考虑应加快本国PFOS方面替代工艺的研究。

瑞典政府认为, 半导体产业应该在3年时间内放弃使用PFOS, 选择更为合适的替代品。当时, 瑞典根据《斯德哥尔摩公约》向联合国提出禁止使用PFOS的建议, 同时还向欧洲委员会提出希望将PFOS纳入国家性的禁止法令中。可见发起国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彻底禁用PFOS, 包括危害性较少的行业, 所以尽管欧盟的PFOS禁令中, 半导体等产业是划在“例外”的圈子里, 而在国际公约上也仍有谈判的机会, 但毕竟禁PFOS是一个趋势, 相关行业还是应及早作相应对策。行业内的部分制剂已找到了替代物 (如在光刻胶中全氟化丁基磺酸盐 (PFBS) 可以成为最主要的PFOS的替代物) , 企业要留意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 并注意选用最新的环保技术与合适的原料供应商。

4.3 PFOS对纺织行业的影响

欧盟的新指令对纺织品及其涂层材料的限量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限量要求极为苛刻, 比旧指令2005/0244 (COD) 提高了约20万倍, 近乎仪器的检出限, 也就是说纺织行业将完全禁止使用PFOS。

本来纺织这个出口“大头”, 由于税利、配额、人民币升值等问题, 出口利润已很微薄, 而且我国纺织服装等多是加工型, 没有太多自主品牌, 再受到标准技术方面的冲击的话, 基本上我国的纺织出口就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 对于纺织行业一定要有思想意识上的转型, 出口转型, 只有拥有自主先进技术, 树立环保责任感, 质量标准过硬, 有自主的品牌, 才不再受太多的政策、技术法规上的影响, 建立长远的转型对策, 才能使我国纺织出口永远保持绝对的优势。

欧盟PFOS禁令的实施, 对我国的纺织业、皮革加工业这两大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加快产品研发, 提高产品的环保要求, 选择符合标准的专用助剂, 是企业应对该项禁令之良策, 否则其它国家地区再制定更苛刻、涉及行业更广的相关标准时, 国内企业必定再受冲击。目前, 国内在替代品的研究上还没有太大进展, 而在检测方面, 如浙江、广东等地的测试中心已研发出能满足需要的检测方法。企业在没有找到完全符合标准的替代品时, 各大检测中心建立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中PFOS的测定方法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应对PFOS禁令的对策建议

欧盟PFOS禁令是又一绿色技术壁垒, 要跨越绿色壁垒只有环保、过硬的技术质量才能“治本”。暂时采用标准内允许的原料、技术只能“过得初一, 过不了十五”。当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 全球资源环保趋势, 势必使更多的绿色壁垒树起。回到PFOS上来, 禁用全氟类有害物质是一种全球趋势, 我们不能仅仅以为勉强过得欧盟这关就算“达标”了, 或者这次在欧盟禁令“例外”的企业范围中的就可以不受影响了。对于一个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 “治本”才是应对一切的关键。

目前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在全面限制使用PFOS的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要求有关生产厂商减少PFOA的使用及排放。这些措施一旦出台, 将会对我国除纺织业以外的行业造成比PFOS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应对难度更大的冲击。当前, 建议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5.1 加强产业导向和行业管理

如机电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也将受到影响, 拉伸膜、填料、浸渍品、轴承、密封材料、半导体、电子等产品都将受到影响。为能在有限的过渡期和调整期加快相关出口企业的产品升级, 应当尽快完成出口相关产品的标准的制修订。从调查情况看, 目前3M公司等企业已经在广东和湖北省等地寻找生产合作企业, 欲实现产业转移, 应迅速建立该行业的准入限制, 确保我国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 要鼓励纺织品企业参与Oeko-Tex100环保标签认证, 据调查, 带有Oeko-Tex100环保标签的产品不但更受欧洲进口商和市场的欢迎, 价格也要比同类产品高出20%~30%, 还可以避免引发相关的法律纠纷。

5.2 建议调整海关编码分类

PFOS类物质种类多, 但目前许多含PFOS类物质的产品并不以PFOS类命名, 国家海关未单独编码。在海关按名称查询, 尚不能检索到PFOS类物质的进出口信息, 不利于政府对相关进出口产品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使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相关部门调整PFOS类产品进出口申报及核查监督规则, 尤其要建立对进口含PFOS类产品设置技术壁垒, 限制其向我国境内出售和转移, 确保我国民族工业的根本利益。

6 “产研”、“政企”、“政政”联盟破壁

除了企业的本身, 相关行业研究所, 政府部门, 要从学科前沿、国内外政策等方面尽可能及时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给企业。

“产研”的联盟, 使企业的技术上, 在“内在的硬件”上保持一种领先。除各高校、行业科研院所外, 企业应联合检验检疫部门的实验研究室, 利用检验检疫系统内强大的技术检测资源, 及时研究出应对各指令的检测技术。同时企业与标准化研究院所等联合, 常握最新技术标准动态, 根据最新信息调整生产模式, 甚至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中来, “政企”的联盟, 使企业能及时知晓、适应、利用大环境气候, 共同促进出口。

“政政”的联盟, 形成一联动机制, 当企业在遇到问题时, 不必企业去摸清是技术问题、政策法规问题还是贸易方面等问题, 再分别就各方面问题找相应部门, 只要找到了联动机制中的任一部门, 剩下来的事情让机制内部自动分理协调各方力量尽快帮助企业解决。商务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相应部门相互支持、团结协作, 建立联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快速反应机制, 为保持外贸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出贡献, 联盟破壁, 促进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Review Committee Second meeting.Consider-ation of draft risk profile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UNEP/POPS/POPRC.1/9.

[2]EU.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relating to restrictions on the marketing and use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 (amendment of Council Directive76/769/EEC) .

[3]Chiao-Li T.;Li-Lian L.;Chien-Min C.;Wang-Hsien D.J.Chromatogr.A.2006, 1105, 119-126.

[4]OECD (2002) Co-operation on Existing Chemicals-Hazard Assessment of Pe rfluorooctane Sulfonate and its Salts, Environment Directorate Joint Meeting of the Chemicals Committe and the Working Pany or Chemicals, Pesticides and Biothechnology,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is.21November2002.

[5]OSPAR (2002) .Grouping of Perfluorinated Substances, Presented by the United Kingdom and Sweden, Meeting of the Working Group or Priority Substances (SPS) , OSPAR conc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east Atlantic.Arona, 21-25October2002.

[6]Environment Canada.April2004.Environmental Screening Assessment Report on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Its Salts and Its Precursors that Contain the C8F17S02or C8F17S03Moiety.

[7]王晔.泡沫PFOS的升级换代.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年第6期.

[8]Kannan, K., Tao L., Sinclair, E., Patsva, S.D., Jude, D.J., Giesly, J.P合著的论文.《环境污染毒理学档案》, 48 (4) , 第559-566页, 2005年。

肿瘤相关物质 篇7

所谓林业生物质能源, 具体是指林业中木本、草本植物的生物质本身通过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固定和转化而来的化学能, 这些贮存在林木、林副产品及林业废弃物、木制品废弃物中的化学能通常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转换手段加以利用, 实现发电、供热等用途, 还可以用来制取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

1.1 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我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 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品质优良的特点, 通过技术转化后可以替代目前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常规能源。

1.1.1 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历史悠久的古老能源, 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便利用生物质能源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在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现在, 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直接燃烧是对生物质能源的巨大浪费, 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被废弃, 无法真正发挥功用, 全面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可以全面有效地避免浪费, 既有利于环境保护, 又能变废为宝, 缓解资源能源危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

1.1.2 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林业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更好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 可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 可以弥补资源能源的短缺, 改善能源危机的现状, 以可循环可再生的林木资源取代原来的化石能源, 能够增加可利用的能源总量, 调整能源资源的供应结构, 从而实现保障能源安全的目的。

1.1.3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国土面积近70%的山区、半山区发展林业生物质资源, 将给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也是广大农村的发展契机, 在“农业、农村、农民”成为当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的现在, 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能在解决资源危机, 兼顾环境问题的时候, 也对“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2 应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方式

通过技术转化手段实现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有多种应用方式, 油脂丰富的树木天然产生的油脂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 木质纤维素丰富的林木能够转化为燃料能替代汽油的乙醇, 林木的木质可以通过固化手段可以加工成固体燃料, 通过气化手段可以加工成燃料气体, 木质高效燃烧可以用来发电。在广大农村, 可以通过高效燃炉利用生物质能源取暖和做饭。

2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分析

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相比国外起步较晚, 整个系统尚不完善, 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以生物质能源全面取代化石能源的时机尚不成熟, 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2.1 全面利用树种资源的规划

林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 应用广泛的油料树的树种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 但丰富的树种资源并没有在利用上实现丰富的产出, 在利用思路上缺乏全面思路, 无法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 增加科研项目的投资力度, 把重点落实在生物质能源林树种的培育体系的建立上, 同时加大新品种选育, 积累林木培育技术, 做好长远的培育开发规划。目前在良种的培育和能源林栽培技术取得一定成果后, 实际应用与广泛推广却相对于滞后, 严重制约了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的成熟, 使能源林基地的整体产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从而严重影响今后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发展, 应该从整体上加以规划。

2.2 现有能源林的合理管理

由于国家政策的有效指引, 目前各地都在建设能源林, 但产业链不够明朗, 后续管理的资金短缺使这些林木的维护受到制约, 短期内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 林农对林木的乱砍和弃置的情况在各地都有发生。为了保全现有的能源林, 规范合理地管理林木, 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 林业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以及资金支持, 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3 经营模式的完善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经营模式一般采用林农种树, 公司收购的经营模式, 在林权改革之后, 能源林基地的产权归属问题存在争议, 还存在林农承包和转让林地的手续, 公司收购单价的制定等实际问题, 极大影响了广大林农参与能源林建设的积极性。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政策, 以市场的协调发展促进林业基地的建设, 有效地引导和激励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实体企业参与进林业基地的建设。

3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幅员辽阔, 但化石能源资源有限, 针对目前不断增大的化石资源缺口, 林业生物质能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是我国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该领域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应该结合林业实际, 开发速产林基地的培育和建设, 在实现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要结合能源林的发展, 充分考虑林业剩余物资源的利用, 提高附属产业的循环发展;要能源新技术在林业生物质资源领域的渗透, 提高产业竞争力。

摘要:在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逐渐走向枯竭的当今时代, 发展生物质替代能源已经成为能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的道路, 林业生物质能源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主体, 具有可绿色环保、可循环再生等诸多优点, 是替代原始化石能源的良好选择。本文主要介绍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分析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以及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林业开发,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柱, 冯敬, 余发新, 等.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及现状研究[J].2011, 39 (04) .

[2]李云.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问题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 2008 (03) .

[3]张峰.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J].山西林业, 2011 (05) .

肿瘤相关物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全部来源于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266份肿瘤患者ADRs报告。

1.2 收集和分析方法

所收集到的ADRs报告,全部按照国家卫生部ADRs监测中心所指定的原则要求进行执行,其列入统计范围的标准至少需要符合以下3条:(1)ADRs状况是在服用抗肿瘤药物之后才发生的;(2)符合ADRs类型;(3)在停止服用肿瘤药物之后状况有所缓解[3]。且其分类以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所规定的不良反应累积器官系统来进行。将收集到的ADRs资料用表格的形式录入到计算机之中,并利用Exce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资料包括了ADRs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ADRs发生的时间、ADRs治疗用药的数量、ADRs与相关治疗药物种类关系、ADRs损害部位、再次用药引起ADRs的药品数量等情况。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病例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统计资料显示ADRs中男性明显的多于女性;而从年龄的结构上来看,发生ADRs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40~69岁。患者性别、年龄情况见表1。

2.2 ADRs发生的时间

根据报告的资料显示:ADRs发生的时间,一般集中在用药后1 d内出现;在症状出现的早期主要表现为寒战、呕吐、恶心等症状;其中最长的时间如卡培他滨在服用30 d后才有ADRs出现;而其中最短的时间如紫杉醇在接受静脉滴注后10 min内即会有过敏性休克等全身性的损害症状发生。

2.3 ADRs与用药情况

266例ADRs中一共涉及药物58种,在ADRs与合并用药当中:单一用药90例(33.84%),合并用药176例(66.16%),其中11例有4种以上的药物并用。而本次266例ADRs给药中,皮试5例(1.87%),静推9例(3.38%),肌内注射10例(3.75%),口服45例(16.91%),静脉滴注193例(72.56%),记录不详4例(1.53%)。

2.4 ADRs与抗肿瘤药物分类

在266例肿瘤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当中,既包括了抗肿瘤药物在不同疾病中应用时发病的数量,同时也包括了肿瘤患者在使用了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引发的ADRs的数量,因此本组266例病例涉及的药物分类与一般的单一抗肿瘤药物相较种类多。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分类方法主要按照药理作用来进行。一共涉及到8个大的种类,见表2。

2.5 ADR损害的部位及临床表现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对不良反应累积器官系统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可以从统计结果中看到,损害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用药部位及全身性损害为主。见表3。

2.6 ADRs与不同肿瘤及肿瘤药物的关系

在统计的266例ADRs当中,有216例ADRs是发生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见表4。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可以从对266例ADRs进行的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发现,在能够对ADRs造成影响的众多因素当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的情况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与病情的转归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3.1.1 年龄、性别情况

如表1中所示,ADRs的发生主要集中在40~69岁,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年龄段人群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使得该年龄段的患者使用肿瘤药物的几率也一并上升,进而造成了ADRs相对增加的趋势出现。而在40岁以下的患者中,ADRs的出现率相较于其他高年龄层次的发生程度要稍微高一些,而处于7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ADRs的几率就会明显的降低;原因为这一年龄层的老年人自身对于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相较其他年龄层较好,同时对于药物的毒性又不敏感。另外老年人对于药品所表现的的不良反应特征性不强、易与原发性疾病相互混淆而不易被发现相关[4,5,6]。表1还提示女性患者出现ADRs的几率要明显少于男性。可能为女性独特的生理特点以及对于药物毒性的耐受能力相较与男性都要强一些,另外女性的骨髓造血功能与男性相比较强。

3.1.2 药品使用的情况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肿瘤患者出现ADRs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对于患者而言,使用的药物的品种越多、剂量越大,就越容易有ADRs的发生。根据本次试验的数据资料显示,本次调查的266例患者所使用的药物的剂量全部都基本符合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中对其所规定的使用剂量的范围。而从合并用药的情况来看: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之下ADRs的发生率相对较多达到了66.16%。由于肿瘤患者患病接受化疗治疗的原因,使得其肝肾功能、胃肠功能、免疫功能等都会受到抑制,所以容易导致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出现。提示医护人员在给药的同时必须按照最大的疗效以及最小的不良反应的原则来进行给药剂量调控[7],进而使抗肿瘤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其治疗的最佳效用同时又能够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3.2 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

在表2中我们已经看到,在266例ADRs当中,以细胞毒类药物的使用占据首位,达到了41.35%;在细胞毒类药物当中又以对核酸合成影响的药物和以及对DNA化学结构产生作用的药当中的铂类化合物为主。而引起ADRs的药物当中以抗感染药物排第2位,占了全部的16.91%;在抗感染药物当中引发ADRs的药物主要是β-内酰胺类当中的喹诺酮类与头孢类的环丙沙星等。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核酸合成药物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近几年来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多应用,从另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应用此类药物的时候应该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以便能够在临床治疗上及时地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

表3、4显示,绝大部分的抗肿瘤药物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同时会对多系统的脏器功能造成损害。以不同的肿瘤病情来看,呼吸系统肿瘤和消化系统肿瘤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时候发生ADRs的例数相较其他要更多一些,其使用药物的种类也以细胞毒类药物为主。其次由于肿瘤患者在接受了手术及放化疗的治疗之后,机体免疫功能与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都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化。在这一状况之下,一些药物对于平时身体正常、体质好的以及处于肿瘤病情较早期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是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而处于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对于药物的反应则相对较为明显,这一点就说明了ADRs的状况与患者病情及体质也存在着明显的联系。

3.3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所研究的266例ADRs其临床的数据表现同以往相关的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数据基本相符[8]。同时,表3、4显示,DNA化学结构药物铂类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系统的呕吐、恶心、食欲减退居多,且几乎所有种类的抗肿瘤药物都可以造成骨髓抑制。因此,临床上要注重强调抗肿瘤药物剂量个体化的重要性。同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来决定要继续使用这一治疗的时间,一般维持在2~3 d之间,等到症状得到完全缓解之后即可停药[9,10]。同时,还可以让患者口服以及皮下肌注升高白细胞药物用来使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得以提高,进而保护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8]。

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2月~2011年6月收集的266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s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发生ADRs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40~69岁;损害部位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用药部位及全身性损害为主。结论 在肿瘤药品的临床应用上,应该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

关键词:抗肿瘤药品,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1]潘晓岚,马爱霞.中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比较分析[J].药学进展,2005,29(4):183.

[2]Grootheest ACV,Puijenbroek EPV,Jong LTD.Contribution of pharma-cists to the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J].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2002,11:205-210.

[3]杨君,黄仲义.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6):456.

[4]王彩莲,陈宝安.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进展[J].现代医学,2005,33(1):53-55.

[5]赵月宏,杨树.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7,101.

[6]张利,林莉,徐敏.多西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其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2(17):17-18.

[7]FDA批准修改泰索帝、Twiniect等药物的安全标示[J].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0):580-581.

[8]Shord SS,Fancette SR,Gillenwater HH,et al.Gemcitabine pharmacoki-netics and interaction with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3,51:328.

[9]徐峥奎.中美成癌症高发国全球抗癌药市场随病剧增[N].医药经济报,2007-12-25(2).

上一篇:预测模型改进下一篇:汉语语音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