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临床论文

2022-04-16

龙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胰腺学组委员。主要从事胰腺肿瘤的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擅长胰腺癌、十二指肠肿瘤、腹膜后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胆肿瘤等疑难疾病的手术治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胰腺肿瘤临床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胰腺肿瘤临床论文 篇1: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胰腺肿瘤中临床应用和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l9-9、CA50水平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5例胰腺癌和3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EA、CAl9-9与CA50水平。外科手术和(或)病理学判定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EA、CAl9-9、CA50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2%、82%、74%。特异性分别为75%、83%、77%。Ⅲ+Ⅳ期的CAl9-9和CA50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P<0.05),CEA超过正常值者仅见于Ⅲ期以上胰腺癌患者。TS3+TS4组的CEA、CAl9-9、CA50水平比TS1+TS2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胰腺癌血清CEA、CAl9-9、CA50水平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相关性,对手术前判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肿瘤分期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2001年5月~2005年5月影像学检查诊断胰腺癌,无远隔脏器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4~69岁,平均52岁。术前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另选择36例影像学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患者,作对照,平均随访1年以上证实为良性疾病,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3.4岁,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

方法:①血清CEA、CA19-9、CA50测定:患者空腹采集静脉血4ml,离心后-20°C低温保存待检。血清CEA采用化学发光法,血清CA19-9、CA50、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由中国原子高科研究所提供,正常值范围分别为:CEA<5ng/ml、CA50<20U/ml、CAl9-9<33U/ml。②肿瘤大小与分期:术中观察肿瘤有无周围脏器的侵犯;有无肝脏、腹膜及淋巴结转移;根据切除标本或术中测量肿瘤大小。胰腺癌分期判定标准按UICCTNM分类;肿瘤大小(TS)分类标准:TS1:肿瘤最大径<2cm,TS2:2.1~4.0cm,TS3:4.1~6.0cm,TS4>6.1cm。

统计学处理: 各组检测结果用X±s表示,用x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肿瘤大小与分期: 35例胰腺癌中,1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2例剖腹探查。手术病理学诊断14例,ERCP胰管细胞刷检阳性8例,余13例术中诊断并随访亦证实为胰腺癌。胰头癌24例,胰体尾癌6例,全胰癌3例。I期2例,Ⅱ期4例,III期9例,Ⅳ期20例。TS15例,TS215例,TS311例,TS44例。

CEA、CAl9-9和CA50的诊断价值:以正常值上限为诊断标准,CEA、CAl9-9和CA50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 42%、82%、74%,其中CAl9-9敏感性最高(P<0.05)。特异性分别为75%、83%、77%。 假阳性率分别为25%、17%、22%,假阴性率分别为60%(21/35)、17%(6/35)、26% (9/35),正确率分别为59%、83%、76%。随着胰腺癌病程的进展,3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均有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而联合检测时IV期敏感性较Ⅱ期增高(P<0.05)。

肿瘤标志物含量与胰腺癌分期的关系:I期和Ⅱ期患者CEA均呈假阴性,Ⅲ期和IV期患者14例(14/19)超过正常值;I期和Ⅱ期患者中血清CAl9-9、CA50超过正常值者分别为5例(5/6)和4例(4/6),在Ⅲ、Ⅳ期患者中分别为24例(24/29)和22例(22/29)。、II期与 Ⅲ、Ⅳ期患者比较,这3种标志物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含量见表。

肿瘤标志物含量与胰腺癌肿瘤大小的关系TS1和TS2组患者,CEA、CAl9-9、CA50超过正常值者分别占20%(4/20)、70%(14/20)和55%(11/20);TS3和TS4组分别占66.7%(10/15)、100%(15/15)和100%(15/15),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含量见表。

讨 论

CEA、CAl9-9、CA50均属于糖链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多种肿瘤组织、正常胰腺和消化道上皮可分泌。因胰腺癌可致胰管机械性梗阻、胰腺细胞的极性消失和血管早期受侵,故胰腺癌中这类抗原呈高表达,而在良性疾病或正常人群中表达较低或为一过性增高。

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与分期有关。Safi等报道手术可切除组的CAl9-9的水平明显低于不可切除组,表明肿瘤标志物与手术切除率有关。本资料显示Ⅲ、Ⅳ期胰腺癌患者的CAl9-9、CA50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有统计学差异,提示CAl9-9和CA50水平有可能判断疾病进展情况。CEA在I期和Ⅱ期无阳性表达,而呈阳性表达者则为Ⅲ期以上患者,此结果结合影像学诊断也具有预测肿瘤分期的作用。

同时,胰腺癌TS3和TS4组CEA、CAl9-9、CA50的水平明显高于TS1和TS2组,表明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负荷相关,肿瘤愈大,标志物水平越高,手术切除性可能会越小。

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胰腺癌的分期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在判断手术可切除性方面尚需结合CT、超声、EUS或ERCP的情况综合判定,减少手术的盲目性,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患者提供正确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今泉俊秀,羽鸟隆,高奇健.UICC ¢ TNM分类,第6版.肝胆荟萃,2004,48:107~114.

2 任旭,司丽娟.纯胰液肿瘤标志物对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95~97.

3 宗明,汤朝晖,傅晓辉,等.血清CAl9-9水平与胰腺癌转移及手术切除率关系的初步探讨。肝胆外科杂志,2003,2:27~29.

作者:石耿利

胰腺肿瘤临床论文 篇2:

胰腺肿瘤“深藏不露”,预警信号“人人必知”

龙 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胰腺学组委员。主要从事胰腺肿瘤的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擅长胰腺癌、十二指肠肿瘤、腹膜后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胆肿瘤等疑难疾病的手术治疗。
病例故事:深藏少女腹中的巨大肿瘤

晓婷今年18岁,是江西一所大学的学生。一天凌晨,熟睡的她被一阵剧烈腹痛惊醒。本以为忍忍就没事了,不料腹痛越来越剧烈,室友赶紧通知老师,并叫了救护车,连夜将晓婷送到了附近医院的急诊室。CT检查显示,晓婷的腹腔内有一个直径近30厘米的巨大肿块,占据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间。医生诊断晓婷患有巨大胰腺肿瘤,但手术风险极高,建议她去大城市的大医院就医。然而,晓婷一家去了全国许多大医院,均因肿瘤巨大、手术风险太高而被婉拒。经多方打听,晓婷和家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就诊。在认真分析了晓婷的病情和检查资料后,我们认为,虽然风险高、难度大,但还是有手术机会的。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折磨晓婷数月的巨大胰腺肿瘤终于被去除了。
多学科“作战”,“铲除”胰腺肿瘤

为了对付这个胰腺上长出的“怪兽”,胰腺疾病多学科团队组织了多次会诊和讨论,制订了完备的“作战计划”:消化科、影像科团队通过内镜超声、血管三维重建、多模态融合等技术对胰腺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和血管进行全面评估,指导外科团队模拟手术入路,进行实战演练;麻醉科、重症监护团队准备了多套应急处理方案,对术中给药剂量、循环控制、巨大肿瘤移除后血压的急剧变化、大出血情况下如何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以及术后监护和管理等,均做了周密部署,并通知中心血库备足血浆。开腹探查后,只见巨大的胰腺肿瘤已将胃、结肠、小肠等挤压到了角落,肿瘤表面密密麻麻布满了血管。根据术前的影像评估,手术团队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先将最重要的肠系膜血管解剖显露出来,保护好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门静脉,最终将胰腺肿瘤彻底切除。手术仅耗时2.5小时,术中出血仅100毫升。
胰腺肿瘤常“深藏不露”

在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胰腺导管腺癌,即人们常说的“癌王”,占胰腺肿瘤的七成以上。由于胰腺肿瘤起病隐匿,难以被早期发现,50%以上的患者在首诊时已经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侵袭,失去了手术机会。无法手术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8个月;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80%的患者仍会出现转移和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8%左右。

幸運的是,晓婷的最终病理学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该肿瘤占胰腺肿瘤的1%~2%,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多在体检或因肿瘤巨大、造成疼痛等压迫症状后被发现,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包膜完整,可见钙化。如果肿瘤突破包膜、浸润周围胰腺实质,或直接侵犯邻近大血管、浸润邻近脏器,或出现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则提示有恶变倾向,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早发现,留意6个预警症状

1.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出现此症状者,千万不要轻易将其归为“肝炎”,要警惕它是否为胰腺肿瘤。

2.持续性腰背疼痛,逐渐加重。胰体尾癌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腰背疼痛,并逐渐加重,很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混淆。

3.腹痛、消瘦、腹部包块。容易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和胆囊炎。若经常规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应提高警惕,做进一步检查。

4.糖尿病症状逐渐加重或突发糖尿病。胰腺肿瘤影响到胰腺内分泌功能时,会导致血糖升高或原有的糖尿病加重。

5.出现逐步加重的脂肪泻。此时须警惕胰腺肿瘤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胰脂肪酶等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机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造成脂肪泻。

6.突发或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胰腺炎。若排除胆道结石等问题,应警惕胰腺癌可能。

另外,直系亲属罹患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者,可以进行相关遗传易感基因的筛查,早期发现胰腺癌的“蛛丝马迹”。

作者:龙江

胰腺肿瘤临床论文 篇3:

胰腺无小病,更需要“多学科协作”

吴河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主任、胰腺病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委员,湖北省胰腺病学会常委,武汉市抗癌协会副会长。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需要在自己专业领域内继续细分和精进,但“隔科如隔山”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在传统的诊疗模式下,患者到门诊看病,首先会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相应的科室。如果病情复杂,一个科室的医生解决不了问题,往往会推荐患者再挂其他科室的号,去其他科室就诊,有的患者甚至连续就诊了多个科室,仍不能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胰腺疾病患者,最容易“走错门”

对于胰腺外科而言,几乎没有小病,胰腺肿瘤更是复杂且凶险。胰腺肿瘤起病隐匿,病理类型复杂,症状不典型。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胰腺肿瘤在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面皆不相同,均涉及多个学科。比如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能是胃痛,他可能会先去消化科就诊,也可能去中医科就诊,最终可能辗转了多个科室以后,才找到了胰腺外科,既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重复占用医疗资源,还可能因此耽误了最宝贵的治疗时机。如何能实现看一次病就能得到多个相关领域专家的诊治,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成了很多患者的期望。

多学科协作,使胰腺肿瘤患者“绝处逢生”

胰腺外科MDT团队由胰腺外科、消化内科、介入放射科、肿瘤科、病理科等专家组成。一旦遇到疑难病例,胰腺外科医生就会召集相关科室专家,定期召开MDT讨论会,严格按照相应的临床治疗指南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女患者,上腹部不适数年,一直被当作胆囊炎来治疗。半年前,CT检查显示其胰头处有一个巨大肿块,多家医院以手术复杂、风险大为由拒绝为其治疗。我们为这名患者启动了MDT讨论,影像科专家判断该患者胰头肿瘤虽然巨大,但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胰腺癌(导管腺癌),很可能是较为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外科专家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相对较好,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病理科专家表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如果是G1、G2期,可以通过手术获益;肿瘤科专家建议,等待手术结果,如果为G1、G2期神经内分泌肿瘤, 可以在术后采用长效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肿瘤复发。经完善检查和术前准备后,胰腺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切除置换+肠系膜血管栓子取出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了之前的判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患者接受了肿瘤科专家建议的后续治疗,至今健康状况良好。

特别提醒

胰腺肿瘤病理类型多,诊治较为复杂,尤其是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大部分患者在得到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预后差。无论何种类型的胰腺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出现上腹部长期隐痛、近期体重下降、无明显诱因的消化不良症状者要警惕胰腺肿瘤。

作者:殷涛 吴河水

上一篇:文学革命建设论文下一篇:新闻理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