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2024-04-23

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精选8篇)

篇1: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油田政研会2014年政研成果申报

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一个企业中也如是,只有广大党员经常服务职工、教育职工、团结职工,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始终保证企业上下一心。尤其在我们公司乃至整个集团公司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我们企业中的党员干部不脱离群众,才能更有效的扫清改革所遇障碍,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充分认识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群众观察党的形象的窗口。党员只有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因此,必须注重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完成人民赋予的各项历史使命。从实现党的任务看,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我们才能获得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不管我们党的发展有多么快,党员所占人口比例总是较小的,不管我们的党员有多么优秀,与广大人民群众相比,力量总是有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靠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健全。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突出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保持同群众的紧密联系,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有稳固的基础。因此,在落实联系群众制度的过程中,要突出发展主题,咬定发展不放松,常思富民之策,长兴富民之举,带领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之举。

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广大基层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创造力。好的企业应该是能够调动是全体职工,各尽其能、充满创造力的企业。在集团公司步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在企业改革进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利益关系、各种职工诉求不断涌现,复杂交织,对做好现阶段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建立健全确保密切联系群众得以贯彻执行的制度。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规定,大多行之有效、群众认可。比如,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定期组织干部下访制度、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蹲点制度等,这些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制度,要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企业改革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党员保持密切联系群众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抓紧修订完善,并创造出新的制度形式。

坚持独立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独立性是每项制度规定可以单独得以贯彻执行、独立发挥作用;系统性是注重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套。我们要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我们党制定的这些制度既前后相衔接,又都有制度的配套措施,注重制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坚持严格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从党的建设长期实践中得到的重要认识和结论,也是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三、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党支部要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首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要定期组织学习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意识,时刻牢记党员标准,找准自己的行动坐标。要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宗旨观念和群众路线再教育,切实解决好“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结合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把学理论与学先进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对照先进找差距,不断增强实践党的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在新形势下,群众最欢迎有专业知识、有领导能力的党员干部。要提高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引导他们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分层分类抓好党员轮训工作,针对不同岗位特点,确定重点培训内容。对一线井队党员,要加强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高立足岗位发挥模范作用的能力;对机关党员干部,要加强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增强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能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

三要加强党员学习的宏观管理,确保每名党员“长期受教育”。当前,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为此,要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在创新培训方式、整合教育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要根据党员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内容、设臵培训课程,用现场直观的方式培训党员,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教育党员,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参学参训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党课制度、党员学习日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每名党员都要参加学习培训。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学习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广大党员自觉学习、不断提高。

二、创新制度、丰富载体

一要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实行党务公开是健全党群沟通机制、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途径、程序、时间、范围和责任要求等,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内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局域网等途径,及时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报;适宜对社会公开的,要通过党务公开栏、广播、电视、公开报刊、公示牌等途径公开。

二要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互动性。要建立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来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民意汇集与沟通制度,拓宽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把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作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促进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要建立民事化解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服务性。在改革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调整的情况下,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党员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民事化解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维护企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强化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及时了解职工诉求,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群众意见、为群众解决问题等好经验,结合新的实践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定期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坚持和完善信访责任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力争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教给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引导他们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群众工作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

四要建立义务帮扶制度,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实效性。党员联系群众,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无私地帮助群众,达到宣传、教育、组织、凝聚群众的目的。

三、正确引导、强化监督

一要明确责任目标,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是每个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任务。机关党员要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观念,不断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参与支援基层、结对帮扶等活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党员身上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经常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双带”等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好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落实机制,对本单位党员实行“设岗定责”,把联系群众的职责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名党员,使广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有计划地开展群众工作。

二要加强监督约束,规范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行为。在群众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依法办事、文明服务,反对态度冷漠、作风粗暴;坚持吃苦在前、无私奉献,反对与民争利、贪图享乐;坚持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反对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要加强党内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要严格党内生活,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党员自律和他律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对党员联系群众的检查监督,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三要注重考评激励,激发党员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制定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标准,细化群众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指导、评估、督促和监督功能的考评机制。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工作的根本标准,定期组织群众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并把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结果用来教育党员。要通过群众参评、党员互评和组织评审,对每位党员的群众观念、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考核评议结果记入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要综合运用党员考评结果,把它作为党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开门听意见、开门找问题、开门搞整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活力,构建社会和谐。

篇2: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既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时代的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我们党建党九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群众路线,是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党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成功的保证。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失去了基础。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

群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同甘共苦、顽强拼搏,与人民打成一片,真心地为人民服务,解民忧、解民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做到胡锦涛同志所讲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二、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

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同群众的感情淡化、疏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逐步显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国共产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并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良倾向。

三、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也是先进性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走到人民当中去,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需要党和党员干

部做些什么、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帮助解决他们困难及问题。因此,中央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伊始就提出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而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就是目标之一。如果我们不能密切联系群众,走到人民当中去,不接触人民、不亲近人民、不帮助人民、不团结人民,而是脱离人民,那么就代表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性教育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首先要心系群众。“老百姓在我们心里有多重,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敬重。”作为街道办的领导干部,要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一言一行要考虑群众利益,始终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为民的重要目标。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了解民情,把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贯穿于想问题、办事情的全过程。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去采纳民意,到最困难的、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了解民情,真正弄清群众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把群众最想办的事情摸准,把群众最困难的事情搞清,把群众最愁得事情弄明。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倾听普通群众的呼声,询问困难群众的疾苦,了解各个社会阶层的发展需求,关心外来务工

人员的生产生活,多角度、全方位、经常性了解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进一步畅通听取民意、反映诉求的渠道,广泛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其次帮助失业群体实现就业,积极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尽心尽力帮助失业群众找工作;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帮困助学,并积极动员驻地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力争实现无贫困失学现象,激励贫困学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回报社会;帮助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带头创造财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共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宣传身边的创业典型,在群众中营造“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向创业群体提供各类信息,促使他们提高创业能力、开拓创业空间;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家庭,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信心。

篇3: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一、深刻认识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 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 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与时俱进, 根据高校的特点, 适时转变工作思路, 改进工作作风,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 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和办学宗旨, 充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充分听取师生在学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 都离不开师生, 只有尊重师生、发动师生、依靠师生, 才能把学校的事情干好, 只有走近师生、结识师生、融入师生, 拜师生为师。

二、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取信于民, 使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够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才能广泛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要形成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 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 并且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 逐步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 形成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高度重视, 建立目标责任制, 学院主要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参加调研、带头为师生解决困难, 为全院师生做表率。

二是要构建利益协调机制。高校内部, 教师与领导干部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利益需求关系的不同也会产生各种矛盾,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从畅通利益表达、强化民主决策、突出利益维护等三个方面构建群众利益协调机制。首先要畅通利益表达。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要进一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搭建利益诉求平台, 将师生利益表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高校采用的群众利益诉求方式主要有:领导接待日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联系班级制度、党代会代表征求群众意见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其次要强化民主决策。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做决策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 通过成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 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方式保证高校各种决策方案充分体现民意。最后要突出利益维护。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利益, 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落实细则, 维护广大师生的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确保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使得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水平。首先, 要明确职责, 实行目标管理制, 根据本部门党员情况, 明确联系服务群众目标责任人, 同时制定并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其次, 要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台账, 真实记录本部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情况;第三,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履职情况要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中公开公示,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对工作不到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提出批评, 责令其提出整改措施, 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到位。第四, 要建立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衡量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全党上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典型, 我们要开展调查研究, 整理归纳, 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并长期贯彻落实下去, 使其成为长效机制, 从而更好地提高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进一步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参考文献

[1]费雅君.对建立健全共产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思考[J].攀登, 2006 (l) .

[2]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06.21号.

[3]王宝根, 主编.高校党建创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

[4]钱云光, 袁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5]潘峰, 沈文洁.高校二级学院模式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 2010 (10) :83-84.

[6]唐柳荷.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领导协调机制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 :229-230.

[7]李全永.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长效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0 (4) :29-30.

篇4: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一、曲阜市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曲阜市依托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运用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不断开拓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积极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工作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曲阜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实施了以修学、修心、修礼、修德、修政、修廉为主题的“干部修身计划”,接传统文化之“地气”,加强干部政德建设,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并为党员干部建立“修身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干部的道德品行状况、干部开展蹲点调研、破解发展难题、联系困难农户等内容,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宗旨意识,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群众情结、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

(二)建立“第一書记”工作机制

自2011年2月以来,曲阜市建立“干部不脱产、工作两兼顾、到村联帮促”的第一书记“1+1”机制,选派405名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实职党员干部到全市405个行政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同时村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干部或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助理。基于县乡干部驻地离村都比较近的县域实情,曲阜第一书记包村形式灵活,并不与原单位脱钩,但要求第一书记每个月到村里至少两次以上,遇到重大的问题,比如村党委换届,有拆迁任务,抗洪救灾等就要吃住在村。曲阜村村悬挂第一书记标识牌,户户发放便民联系卡,老百姓有事儿,24小时可以联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们帮助曲阜新修农村公路2200公里,走访农户7万余户,帮助80%的村由“脏、乱、差”变成了“美、洁、净”,真正了解百姓真实情况和所需所盼,解决百姓实际难题和合理诉求。

(三)推行“第一局长”工作制度

胡锦涛同志提过“领导干部要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2012年5月,曲阜推出市级领导干部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的“1+2”工作制度,每天1名市级领导干部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并带领1名部门正职、1名年轻干部到市信访局接访,接访之余,领导干部还要走访上访户,面对面,聊一聊,及时化解矛盾。评价第一局长工作成效的标准就是看他们是否为群众解决了困难和难题。“第一局长”以制度形式建立了领导干部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新机制,实现了市级领导干部接访常态化。

(四)“马上就办”落实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是由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的职责决定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价值取向。2011年,曲阜市建立了“马上就办”管理体系,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承诺、有计划、有记录、有档案“八有”标准,在各党政机关挂牌设立101个“马上就办”办公室,成立“马上就办一线通”服务热线办公室,整合多个服务热线和投诉电话,开通服务热线4412345,24小时接听群众来电,对接全市101个“马上就办”办公室,曲阜市各镇街和基层党组织还配备了“马上就办直通车”,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求助,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马上就办”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马上回应、交办、跟踪,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收到了显著效果,真正实现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求”。

(五)网络问政,创新服务载体

群众的心声要及时听取,渠道要畅通。新媒体环境下,曲阜市创新服务载体,设立广泛集纳民生民意的工作平台。一是群众可以通过市委书记信箱直接向市委书记反映问题和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实现了每信必批,件件落实。二是76个部门单位同时在网站开通问政平台,对群众提出的咨询、反映的问题,限时答复,超时问责。三是定期举办市委书记与网民面对面的座谈会,每位市级领导联系一名热心网民,定期沟通“网意”,实现了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真正将网络问政打造成联系服务百姓、问政于民的重要手段。

从第一书记到第一局长,从马上就办到网络问政,曲阜的一系列创新做法,就是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又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队伍建设,进而不断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开展工作战胜困难的三大法宝之一。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有助于增近党群、干群感情;有助于依靠群众自身力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排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表明,党的事业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与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赢得人民群众的谅解、支持和拥护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遵循群众利益第一的党性原则, 探索和把握长效机制建设的规律, 提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科学化、长期化、规范化水平, 确保长效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坚持群众受益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 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应该加以反对,加以纠正;对于人民的困难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采取办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加以解决。”什么是群众利益, 说到底, 就是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让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更全面、更完整的实现。因此, 各级党组织、党政机关在问政、执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利益, 从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 采取有效措施, 付出实际行动, 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堅持联系实际的原则

各个单位和部门情况不一, 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既要符合时代性、先进性的要求, 又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到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充分考虑到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 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便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操作、执行。

(三)坚持持续创新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群众工作形势日益复杂。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继承, 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也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 推出新的创建举措,使所建立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体现时代要求,吸引和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长效机制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三、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教育机制

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 自觉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思想倾向;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干部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

(二)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党务公开制度, 增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建立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引导党员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来做好群众工作, 把群众的各项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民意汇集与沟通制度, 拓宽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民事化解制度, 强化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 引导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 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义务帮扶制度,广泛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乡镇、村和困难企业、党员联系户、结对帮扶、救灾助学等活动,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长期化、规范化。

(三)强化监督考评力度,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考评机制

明确责任目标, 增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加强监督约束, 规范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具体行为;加强党内警示教育, 使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 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严格党内生活, 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及时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考评激励, 激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干部工作的根本标准, 并将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加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 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只要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始终做到举全体之力, 聚众人之长, 集群体之智, 我们党就能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Z].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王君章.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7(04).

[3]变“踩高跷”为“接地气”[DB/OL].http://dangjian.gmw.cn/2012-12/10/content_5956535.htm.

篇5: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市大讨论活动办负责人就《中共大连市委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市委制定出台了《中共大连市委关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意见》起草过程、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贯彻落实等,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大讨论活动办负责人。问:《意见》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出台的,有何意义?

答:人民群众是大连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随着大连步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利益关系、各种群众诉求不断涌现,复杂交织,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市委敏锐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提出在全市大讨论活动中,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意见》的制定,适应了大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期、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凸显期,对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有利于化解各类问题和矛盾,做好群众工作,促进和谐大连建设;有利于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利于团结群众、凝心聚力,加快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建设。

问:《意见》起草的过程,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意见》始终是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反复修改论证基础上形成的。大讨论活动之初,市委就提出要密切联系群众,设计了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深入基层、为民解忧”直接联系群众的载体活动。在大讨论活动过程中,这两项载体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群众普遍拥护。在大讨论活动临近尾声,市委提出要研究制定密切党同群众联系意见,作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市委组织部具体承担,先后起草5稿,并征求了市委各常委,部分区(市)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组织部长意见。唐军书记多次听取起草工作汇报,提出总体思路和意见建议,先后4次作出批示。10月16日,市委常委会进行了讨论审议,进一步修改后,再次征求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意见。《意见》主要依据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上级有关加强社会管理要求,借鉴全市大讨论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经验做法,在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市群众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形成该《意见》。

问:《意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意见》全文共五个方面12条。第一部分着重阐述新时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拓宽渠道,建立与群众“面对面”工作机制。包括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创建“大连民意网”,开展网上问政问需问计于民;严格领导干部调研、接访、联系制度;大力推进领导干部通过媒体与群众面对面。第三部分,善聚民意民智,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包括实行重大问题决策科学论证制度;建立网络舆情快速汇集分析制度。第四部分,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扎扎实实解决问题。包括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实事制度;不断拓宽为民服务的措施和渠道;便民利民向基层延伸。第五部分,切实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包括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社会管理中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对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

主要特点:一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制度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群众工作新特点,进一步拓展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如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创建“大连民意网”等。二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按照务实管用,可操作原则,凡能量化的,尽量提出量化要求。三是注重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建设,围绕民意征集、意见汇总、督办检查,纳入决策,反馈监督,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要求。问:《意见》提出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制度,主要目的和特点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市及区(市)县、开放先导区领导班子成员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要联系10户群众,经常听取意见建议,宣传党和政府政策方针,引导做好群众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改进领导和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基层存在的现实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群众,凝聚群众,凝心聚力,共同推进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建设。这项联系群众制度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突出联系的直接性,要求每名领导干部要直接走进群众家庭,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突出联系的代表性,要求每名领导要联系10户群众,包括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离退休人员、社区工作者、军人家属等,区域分布、阶层代表比较强。三是突出联系的广泛性,参与直接联系的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达5000多人,被联系的群众家庭达5万户。四是突出联系的长期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联系两次,长期坚持下去。

问: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陆续开展了直接联系群众,落实情况如何?

答:为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市委制定了《大连市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实施方案》,提出了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目标任务、联系对象、基本要求和需要征集的重点问题。同时,专门制定了《大连市市级领导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方案》。11月23日,由大讨论活动干部指导组各分片指导组采取所属各单位与对应区域直接对接方式进行对接。对市级领导,借鉴全市大讨论活动做法,兼顾区域的广泛性、均衡性,体现群众代表性、结构性的要求,确定市级领导对接原则,统一由市大讨论活动干部指导组对接,并以大讨论活动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市级领导直接联系群众的函》。同时,统一印发了3500册《大连市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民情民意手册》。近期,市领导唐军、李万才、怀忠民、刘俊文等同志,先后走访了所联系的群众。群众普遍反映:这次开展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干部直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老八路”作风又回来了。各位市领导还主动把名片送给所联系群众,建立了保持经常性沟通渠道。

问:落实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创建 “大连民意网”,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正如所说,创建“大连民意网”确实是适应现代传媒对联系群众需要,拓宽联系群众渠道的创新举措,有利于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创建这个网站,主要目的是实施群众意见征集、汇总、分拨、办理、反馈及服务群众等,快捷、公开、直接办理。主要有四个功能:一是反映征集功能。群众可以直接登录网站,访问相关部门网页,直接反映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可以主动利用网站,征集意见建议。二是汇总分拨功能。各单位及领导干部对联系群众中征集到的各种意见,特别是涉及其他部门的意见,可以直接在网站上汇总,分拨到有关部门。三是办理反馈功能。对各种意见建议,各单位可以利用网站直接办理,及时反馈信息。四是评议监督功能。各级党政机关可以利用网站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对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开展监督和评议。

问:制度的功效在于付诸行动,对推进《意见》的有效落实有何要求?

篇6: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基本保障。从根本上说,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使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建立起党员密切联系群众长期管用、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广大党员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最先进的政党。其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它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只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完成人民赋予的各项历史任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靠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健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也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要靠制度来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特别是在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的相关成功做法,转化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办法,使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长期保持,从而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次,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把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和党内民主参与等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从而保证广大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更带有根本性,更能突出地反映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因为,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其他方面的内容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既是我们党整个肌体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源泉,也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基本条件。

再次,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才有资格代表人民执政,为人民执好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执好政,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的“最大危险”。当前,脱离群众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严重,群众观念淡薄,不了解基层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极大地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建立起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永远保持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极为重要。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基本原则.

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首先,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为了群众就是为群众谋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充分依靠群众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而只有服务于人民才是我们依靠群众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唯一宗旨。因此,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要求广大党员牢固树立起为群众和靠群众的观念,并在工作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而且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这一组织路线的基本原则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刘少奇同志指出:党内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相结合的制度,即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即是反映党内民主的群众路线。党内民主是如此,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同样如此。因此,探索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要求我们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群众的集体智慧结合起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和维

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再次,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与对党负责相一致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每个党员对人民负责即是对上级党组织负责。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按照江泽民同志要求的“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努力探索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实现途径

第一,建立深入群众的机制。一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查的工作机制。通过下派到基层任职、参加基层工作队、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等方法,为党员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党员干部轮流下企业、农村和其他基层单位体验生活、开展工作的制度,构建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如区、县级党委常委分片定点蹲点调查研究的制度,区、县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联系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的制度,区、县级部门科级党员干部“联乡包村”制度等。二要建立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的各项制度。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征求意见的制度,党员干部定时定点接待群众和“下访”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设立信访接待部门,负责接待来访群众,接收群众来信,沟通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设立联系群众的热线电话、“网上信箱”,疏通、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同时还应创新工作方法,变群众“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党员干部定期下访制度。

第二,建立组织群众的机制。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前进,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因此,建立长效的组织群众机制,首先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反对命令主义。任何一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首先要考虑的是绝大多数群众的觉悟和意愿,凡是群众不支持或不赞成的事就不能急于去干;其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前进;再次,党员干部还必须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品,得到群众的信任,树立起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进而增强自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最后,还要找到组织群众的方法,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覆盖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困难群体,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

第三,建立服务群众的机制。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新时期我们党赋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内容。建立长效的服务群众机制,是切实做到服务人民群众的制度保证。当前,要建立健全亲民便民的服务机制。要以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制度,一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另一方面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

篇7: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大庆油田物业集团,黑龙汀大庆163453)

[摘要]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固然需要党员的自觉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

效机制。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和把握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设的规律,以确保长效机制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党员;群众;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341(2007)04-0044-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在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尚没有形成十分成熟的机制。围绕这一主题,谈谈对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一、充分认识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要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固然需要党员的自觉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当务之急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党的执政基础角度讲,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需要。我们党建党八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成功的保证。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失去了基础。而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就是将一些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的成功做法转化为经常之举,用制度和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需要。

从社会和谐发展角度讲,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党员作为党的细胞,也是人民的公仆,既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反映民众的意愿:既要对党和国家负责,又要对人民负责,是两者关系的统一者。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要求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时刻紧贴于民。只有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才能使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长期保持,从而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创建其他组织乃至全社会的团结和谐。

从企业工作实际角度讲,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推进企业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我们物业集团角度来讲,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关键时期,改革、改制的任务十分繁重,管理、稳定的压力巨大。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我们虽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是要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企业稳步发展,还需要认真总结联系服务群众的经验,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其上升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制度规范,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一、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遵循群众利益第一的党性原则,探索和把握长效机制建设的规律,提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科学化、长期化、规范化水平,确保长效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坚持群众受益的原则。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什么是群众利益,说到底,就是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让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更全面、更完整的实现。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在作决策、定制度、抓工作、办事情,首先要考虑职工群众的利益,多从职工群众的需求出发,从职工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采取有效措施,付出实际行动,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是坚持联系实际的原则。各个单位和部门情况不一,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既要符合时代性、先进性的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充分考虑到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制定和确立不同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党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有定性的规定,量化的内容,做到简单易行,便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操作。

三是坚持持续创新的原则。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我党已经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规章制度,这是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我们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利用广大群众易于接受而又扎实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形成新的工作思路,推出新的创建举措,努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使所建立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体现时代要求,又有行业特色,吸引和调动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参与长效机制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二、集团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实践

为进一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大庆油田物业集团始终把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作为打造和谐物业的重要环节,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为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根植群众架起桥梁。

1.强化意识,树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党性观念。集团从改进联系方式入手,使党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一是制定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把“四到”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有效载体,即:坚持问题到现场去查,办法到群众中去找,效果到小区里去看,满意到用户中去评。积极推行走动式管理、现场化办公及细节承包服务等措施,努力把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二是建立党员挂牌上岗制度。把搞好岗位服务作为联系群众的一个主要措施,率先开展了“叫响我是共产党员”活动,窗口岗位的广大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形象树起来,把称号响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前,服务基层,献身企业,服务行为得到规范,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选定党员示范岗172个、党员责任区484个,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职务就是服务”的观念,破除“距离才是威信”等模糊认识,脚踏实地地做好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党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心中,建立了和谐的党群关系。

2,推进发展,夯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大庆油田物业集团一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跟时代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活力,积极谋求企业更大效益和长远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实现了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为不断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物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制定落实了一线工程实施方案,先后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构建了健康和谐的家园氛围。

3.推行民主,畅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信息渠道。集团党委把推行民主管理作为联系群众的核心内容来抓,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组织决策中来,让党员和群众的联系高速度、零

距离。一是健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二是积极推进厂务政务公开。三是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

4.丰富内容,探索建立让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及时给困难职工送去温暖,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集团党委建立了三项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困难补助基金管理制度。健全集团、成员单位和物业管理处三级信息网络,设立了联络员,在职工遇到特大困难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协调各类事务,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二是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建立了“元旦春节家中访,生病住院床前访,办理丧事到场访”的“三必访”制度。三是建立了再就业工作制度。坚持把做好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安置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研究制定了《清退不规范用工实施方案》,通过挖掘内部就业潜力,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加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等,强化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再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先后妥善安置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4387人。

5.拓宽范围,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满意工程。为进一步密忉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集团不断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范围,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集团党委在党员中开展“学习‘五大标兵’,争做感动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红色爱心工程、紫色休闲工程、绿色美化工程、蓝色排忧工程、白色自律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努力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和落实在联系服务用户的行动上;集团党委还强化责任管理,总结、推广、完善“四个三”管理理念,推行“三定”(人员定位、岗位定责、指标定额)落实,坚持“三令”(以风为令、以雨为令、以雪为令)抓执行,规范“三化”(服务标准化、内务规格化、形象礼仪化)抓形象,确保“三率”(维修服务达标率、住宅小区卫生管理达标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率)达标准,使之成为推动大庆油田物业集团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四、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思考

1.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标,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途径。党能否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取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取决于党的作风。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不是在实现、维护和发展其根本利益,最直接的就是看党的作风,从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中对党的工作作出评价。开展反腐倡廉,说到底是要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纠正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使群众更多地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2.以解决群众困难为内容,完善帮困机制。坚持把开展党内活动融入到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实践之中,切实维护群众的现实利益。我们物业集团实际,我们要继续落实四个方面的帮困机制。一是通过联系点长期帮。二是结成对子重点帮。三是集中资源定期帮。四是形成互助日常帮。

3.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动力,健全组织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相关法规,强化组织体系,理顺组织关系,使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要继续健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制度,完善党内表彰、奖惩等激励约束措施,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要加强党建调研,进一步密切群众,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指导工作,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改进决策。要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着力培养树立一批践行先进性要求,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先进典型,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努力形成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良好局面,推动党的建设及各项事业的有序开展。

篇8: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一、加强学习教育, 夯实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一是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党群关系是党风的核心, 判断标准是民心向背, 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每个党员应自觉把人民群众当主人, 认真向群众学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决彻底纠正危害党群关系的“四风”问题。

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 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个人与群众的位置, 不能正确对待群众, 甚至侵犯群众利益。像焦裕禄同志、杨善洲同志就是榜样, 他们心里只想着为群众、为党做什么, 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无数事实证明, 心里装着群众, 为群众办好事, 群众就会永远怀念他。这样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三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党风和社会风气是相互影响的。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需要标本兼治, 既要严肃整顿党风, 也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社会风气, 铲除“四风”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二、健全制度, 建立践行群众路线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保证权力正确运行, 全面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化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各种利益机制调整的特殊时期, 要科学合理兼顾各方利益, 真正做到不与民争利。二是要落实常态化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面对新的形势, 必须拓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 丰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 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群众向领导机关反映问题, 这是相信党、相信政府的表现, 也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种方法, 也体现了民主执政的要求。

三、强化监督, 促进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

一是切实加强党内监督。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 执行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等党内监督制度, 使用好批评这个锐利武器。确保领导干部带头遵守规章制度, 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和信任。

二是深入推进各项公开工作,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完善各项公开制度, 科学确定公开的内容, 做到标准统一、内容全面, 运用灵活多样的公开方式, 规范公开的程序, 完善相关审批和反馈流程, 切实保障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创新机制, 提供践行群众路线的体制保障

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选人用人是“风向标”, 要形成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禁止性的规定, 重“堵”轻“疏”, 比如“禁止跑官要官”, 要从长效机制上解决就应该把群众推荐群众公认作为主要依据,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人民群众拥护你, 你就有 " 官 " 可以做, 就为你提供为党、为人民服务的更大空间和平台。

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党和政府必须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制定政策。确保政策制定后能符合群众的需求, 真正使政策能造福于民。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 形成严守群众纪律的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 令行禁止、不搞例外”, 指明了当前制度建设的方向和要求。制度只有通过切实执行, 才能从“纸上条文”转化为“刚性铁笼”, 被赋予鲜活的生命, 产生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规范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说, 执行制度比制定制度更为费力, 更为重要, 也更为紧迫。比如“八项规定”“民主生活会”制度, 严肃起来效果就出来了, 质量就提高了。这几年, 出台了很多规定或制度, 但落实执行情况是不尽如人意的。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光有纸面上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既要加强宣传促进党员干部正确履行职责、行使权力, 也要加大对作风建设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惩处力度, 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从而实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常态化、长效化。

总之, 建立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任务, 既要靠制度保证, 又要靠宣传教育;既要靠个人自律, 又要靠监督管理;既要机制作保障, 更要有坚强的执行力。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需要中央从宏观层面和总体上设计, 也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党组织有结合实际的长效机制建设, 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摘要:如何建立健全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永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 从加强学习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创新机制和提高执行力等角度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思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3.

[2]张全景.《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求是, 2013.10.

上一篇:中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下一篇:为奥运欢呼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