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语言能力

2024-05-03

职业语言能力(精选十篇)

职业语言能力 篇1

现代社会职业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 使职业语言在不同的职业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因此, 当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其员工的职业语言能力表现出高度的关切和重视, 甚至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从目前的就业程序看, 在应聘、面试、试用诸多环节之中, 毕业生的口才应对与交际沟通能力, 尤其是职业语言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决定着就业的前途和质量。事实证明, 大学生职业语言水平与首次就业率是成正比的 (1) 。为此,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高职院校的口才课堂仍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通识教育, 对职业语言学科内涵的现状和前景缺乏足够的清晰的认识, 缺乏灵活性、应用性、可操作性, 更难于融入以后的具体的行业之中, 其弊端显而易见。因此, 与其他学科相比, 职业语言研究相对冷落, 甚至被忽视。

第一,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职业语言教学目的不够明确, 缺乏相应专门的职业语言教育师资及教材。

第二, 更没有从学科和现代社会职业发展的角度和高度去设置职业语言的教程和培养方案。

第三, 学生对职业语言的认识模糊, 意识淡薄, 对未来职业走向和自身发展缺乏清晰认识, 因而对职业语言的学习缺少应有的重视。

第四, 在高职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上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更好地在国内外职业语言研究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地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 已成为深入推进高职语言教学必须做好的紧迫课题。对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使这项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应用性, 进而更好地开展职业语言教学, 推进学生职业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拟就高职院校职业语言培养的途径和方式略作探讨。

二、途径和方法

作为人际沟通的媒介和交流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职业语言则是在不同行业中惯用的已经形成定势的语言习惯和风格。而职业语言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职业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2)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和操作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技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理应在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并且在其以后求职、工作的过程中也将产生极大的作用。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更新教学观念, 规划教材和内容, 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在地方窗口服务行业之中, 有两个问题一直存在:一是某些地区方言的强势地位让位于普通话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缺乏必要的职业训练和职业文化。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在职业语言的认识和培养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这些问题和失误仍然存在。为此, 我们急需更新两个观念:一是在教学中淡化或逐渐驱除方言在行业语言中的影响, 全面提高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地位;二是在职业语言的教学中, 在强化普通话口语教学、职业口语训练、言语技巧、口才开发的同时, 也要强化职业文化在职业语言中的渗透。

教学计划和内容是职业语言培养的前提和依据, 因此在职业语言的教学中要首先规划好教材, 并制定适合于专业或行业需要的计划和目标, 并立足于岗位制定适当的培训方法。教学内容既要有贯通性, 更要有针对性, 突出行业性。“高职高校的语言教学应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职业口语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内容。教学内容力求做到从基础口语训练向职业口语训练的过渡。突出口语教材的语用性、针对性、实用性”。 (3)

其次, 注意职业语言的规范。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 在职业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要尤其注重其规范性。

比如, 文秘专业。因为秘书在与其领导及下属及其他接触对象的整个交往过程中, 始终都离不开双方的语言交流, 而对秘书人员而言, 其本人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既体现着自己的水平, 又直接与自己的上级和工作单位的精神文明状态直接相关, 所以秘书人员在其岗位服务时, 必须自觉遵守有关的服务语言规范。我们必须强调在实际的运用中讲求审慎、策略、含蓄和得体, 分清对象, 善于察言观色, 反应灵敏, 既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又要注意双向沟通。说话有重点、精简, 提高工作效率, 对别人的不理解给以宽容的态度。

又如导游专业。未来的导游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 对创造和谐的旅游气氛、促进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以及购买后的满足感, 均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明礼貌、真挚和善的语言能引起游客发自内心的赞叹, 明确简洁、适当中肯的语言能增强游客的信任感, 适应对象、灵活多样的语言, 能给游客以亲切感, 使游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 因此, 导游职业语言不仅要具有一般职业语言的准确性、缜密性, 更要具有生动性、美感性和现场性。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语言特点和规范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更要因行业或职业的不同有所区别。所谓“夫言有术, 与智者言, 依于博;与博者言, 依于辩;与辩者言, 依于要;与贵者言, 依于势;与富者言, 依余豪;与贪者言, 依余利;与勇者言, 依于敢;与愚者言, 依于说”。 (5) 这就是强调语言交际中必须注意其适应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也就是行业问题。

最后, 创造训练的环境, 让学生走出去, 到实际的岗位去训练和学习, 了解行业文化和职业要求。

高职院校职业语言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内, 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不同行业中实践锻炼, 这样才能真正地与行业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实践, 学生不仅可以在行业的要求中检验自己职业语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而且, 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际的职业之中更能了解特定行业的文化, 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职业语言的提高。

以旅游行业为例。导游语言的现场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很难体现出来, 而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也很难把握其中的时效性。所以, 导游专业的学生如能真正的有导游的实践, 不仅职业语言的水平会提高, 而且, 在实际的导游过程中, 也会体会和了解导游的行业文化和要求。因此建好校外实验基地对于导游专业至关重要。在杭州, 可与在杭旅行社、西湖旅游景点合作, 让学生直接从事导游职业语言的学习。

另外, 高职院校职业语言的培养还涉及行业文化和特点、职业语言中的身体语言诸方面的问题。但所有这些都要与学生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相联系, 还要与当地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相适应。

总之, 高职院校职业语言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构建职业语言培养的训练体系, 循序渐进, 并注重不同职业或行业的特点, 不断地提高教师从教技能、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职业要求发展的不同人才。

参考文献

①罗忠勇, 龙国莲.语言能力与职业地位获得的相关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20.4.

②王耀辉.谈职校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12:36.

③李洁.浅析高职院校职业语言教学.辽宁高职学报, 2004, (3) :137.

④蔡荷芳, 许信旺.导游专业职业语言的特点与能力培养.宿州学院学报, 2008, (2) :60.

职业语言能力 篇2

摘 要:语文课是中职教育课程中的基础科目。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中职教学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清醒地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索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意义非凡。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教学 语言能力培养 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要在保持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着重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提高。从学生求职就业的角度看,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职业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和强化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贯彻大纲要求、推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和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从业实用语言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不单单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而且更加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发展能力。因而,明晰中职语文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生的求职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便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1.通过谈话与交流,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目标和目的模糊。许多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语文课没有什么用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课上、课下谈话和不失时机的.思想交流,让学生明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言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组成方面,是现代社会交际、交往、交流的客观需要。要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重视语言能力培养的潜意识,从而主动参与语言学习和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能力,努力做到既能完整流利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使人乐于接受,以较高的语言能力面对现实社会的职业选择。

2.借助课文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课堂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主战场,课文学习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我们要从职业能力本位的角度设计课文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训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习《雷雨》一课时,针对学生对话剧兴趣不大的状况,我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将话剧中最精彩、有较多对话的片段如周朴园和梅侍萍三十年后周家重逢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表演欲望。然后组织学生选择角色、制作道具、揣摩人物,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雷雨中的人物,体会剧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这就在保持语文本身特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培养语言能力的机会。 3.组织课外活动,给学生搭建语言能力培养的广阔平台。语言学习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课堂外的天地更广阔。教师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应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语言能力训练的机会,搭建语言能力培养的广阔平台,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例如:要求学生关注新闻及社会焦点问题,每天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新闻;定期举行“话题”演讲比赛、学生自选话题辩论赛;安排学生彼此进行新闻采访,交流语言运用的体会和经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举办文学社团、文学沙龙,让学生读名著谈心得等。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向了生活,扩展了自己的语言运用天地,更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4.寻找语文和专业课程的契合点,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习是中职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培养学生求职就业本领的主要渠道。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学习需要,寻找语文和专业课程的契合点,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重点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语言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同步提高。例如:对文秘专业可以强化即兴演讲、应用文写作等内容;对酒店服务专业侧重客房品牌介绍、矛盾应急语言化解;对机械专业着重产品说明阅读理解、新工艺书面表达等。语文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了语言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深化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动态的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对中职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只有主动关注现代社会的需要,把握职业动态,积极探索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抢占先机、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曹美荣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广西教育》,27期。

加强语言规划 提升语言能力 篇3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多方言的国家。从中国语言国情出发,提高国民语言能力,首要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民族语言能力、方言能力和外语能力也是重要的语言能力。多语能力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交往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文化繁荣、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需要。

从国家语言政策和规划的层面,需要从语言资源的角度来看待国家的语言、方言以及外来语,妥善处理语言主体性和语言多样化的关系,发挥语言在国家和平发展和走向世界进程中的作用。

在中国的当前,语言能力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不高。广大农村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能掌握普通话的人口比例仍然比较低,与需求比差距较大,提高国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依然非常紧迫。

其次是民族语言能力和方言能力不足。一些语言和方言的使用人口正在日益减少,传承逐步面临威胁,社会对语言资源的保护诉求日益增长。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离不开民族语言、方言的支持。这些都对提高民族语言能力和方言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再次是中国的国家外语能力与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语种专业数量不够,语种人才分布不合理,凸现语言教育规划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

中国的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已经采取了一些实际举措。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核心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和管理,包括语言能力进行了规定和要求。《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规划了提升语言能力的途径、方向和目标。

二是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发布了语言文字相关的规范标准200多项,促进了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是加强语言资源建设。国家语委积极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汉语汉字资源库、汉语汉字学习平台等一批数字化语言文化资源,为国民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四是提升语言服务水平。支持建设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国家语言志愿者人才库等,积极推进语言人才资源方面的共享,在高校设立西欧语种、亚非语种、东欧语种等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优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布局,努力提升语言服务水平。

五是开展社会语言生活状况跟踪监测与引导。连续九年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反映当年度中国社会语言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通过对获取的语言监测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和解析,对更好地掌握语言国情、促进国民语言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语委重视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语言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做法,重视推动与各国各地区的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与法国、德国等国家加强了语言文化交流,并共同推进合作机制化。

职业语言能力 篇4

但是, 笔者在从事空乘二外日语教学中发现, 由于空乘学生在学习二外日语方面存在一定的职业要求, 因此, 目前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和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笔者试图通过问卷详细了解空乘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学习动机, 目的, 方法等, 探讨如何在现有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空乘学生的职业要求, 更好地培养该部分学生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

一、日语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1、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日本语国际交流基金有关于海外日语教学的研究论文对日语学习者的动机分析中, 将动机分为实用动机和知的动机。其中, 实用的动机是指就职、留学或者类似于想用日语交流等方面的学习动机。而知的动机则是指为了学术研究、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等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学习动机。笔者在对53名空乘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30%的学生对日本文化感兴趣, 例如, 动画、漫画、日本料理, 时尚等方面。65%的学生是因为日语可能对今后的求职、工作有利, 而选择学习日语。但是,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有76%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提高了对日语的兴趣, 希望通过日语学习, 更加了解日本。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实用性动机向趣味动机方面转变。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空乘二外日语教学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

2、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需求

与许多英语专业的二外学生相比, 空乘学生学习二外日语没有考级和考研的压力, 就学习目的来说并不十分明确。在调查中有87%以上学生希望日语能够在求职或者是今后的空中客服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并且能运用日语最终达到能与日本人进行日常交流的水平。理论上, 听说读写是综合学习一门语言必不可少的4个方面, 但对空乘学生而言, 用日语流畅的表达服务用语, 与客人进行顺利的沟通等日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相比听力, 阅读和写作来说, 更为重要。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听说训练, 并培养学生在空乘服务能力方面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途径

从教学时间来看, 大多数高校二外日语安排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课程。教学时间仅为一周4个学时两次课。用112个学时持续教授两个学期。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学生多, 教师往往进度较快。在调查中, 有72%的学生认为当前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混淆, 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产生恶性循环, 逐渐丧失兴趣, 产生抵抗和放弃的情绪。另外, 两个学期的教学, 教学内容一般规定为初级上册, 79%的学生认为, 学习到的日语太少, 可能很难应付今后的就业和工作, 严重打击了学生持续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学习途径方面, 空乘专业的学生学习日语途径较为狭窄和单一。在课堂外, 只有13%左右的学生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文化。其中, 通过看日剧、动漫等途径的占90%以上, 几乎没有通过书籍学习的学生。除了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外, 学习资料、信息缺乏和交流手段落后可以说是造成空乘专业学生学习途径狭窄的主要客观因素。此外, 从教材来看, 二外日语教育大多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为教材, 这套教材虽然知识点比较完备, 并且充分考虑到了日语能力考试等方面的因素, 但是对空乘学生来说, 缺少空乘专业知识及相关实用场景的会话。因此综合以上因素, 如何在课内导入外来信息,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也是空乘二外日语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日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加强听说训练

学生在课堂上听力能力的训练主要来源于教师, 但二外日语的教学内容多为初级基础日语。受学生水平和词汇量所限, 进行全日语式教学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教师大多用中文进行讲解, 除举例和练习外, 课堂上对于日语的使用极为有限。这种传统的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明确知识点, 却大大降低了学生接触日语的机会尤其是听说方面。因此, 笔者适当运用板书和身体语言以及在学生对一定的课堂用语理解的基础之上, 在课堂中尽量适当使用日语, 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 学生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另外, 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以单词和语法的讲解为开端, 其次为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最后为课后练习以及知识点的检验。笔者尝试对以上教学模式以及时间的分配进行调整。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堂开始的环节以自言自语或与学生对话、聊天的方式, 从旧知识点开始导入部分对话, 用以复习教过的句型、单词。这种方式, 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回忆旧知识点的同时也可考察学生对旧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 反复练习旧知识点, 能够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接下来, 导入新句型。遇到生词时, 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来,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用课后新单词进行变换, 不断进行师生间的会话, 从听和说方面刺激学生。之后再用汉语对知识点和重点进行简洁的说明和归纳。在进行替换练习时, 多使用PPT的形式, 使学生尽量不要对着书本。一方面可以不断刺激学生对知识点和生词听的反应能力, 加深印象;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从看、读上升到表达。

在时间的分配上, 以语法讲解为辅, 尽量使日语的听和说训练贯穿于整个课堂。更多的使用日语教学, 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模仿力之外, 也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更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2、提高课堂趣味性, 增加学生表达自信, 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日语也必然要学习日本的文化习俗和礼仪,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 笔者发现空乘学生对现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想法更感兴趣。实际上, 了解现代的日本社会对今后与日本人的交往也是有作用的。因此, 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增加对这些方面的介绍, 例如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关的时事要闻, 使学生扩大和加深对日本的了解, 提高课堂趣味性。

其次, 根据问卷调查, 大约71%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日语听说方面信心不足, 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表达日语, 对于教学和学生兴趣的维持而言是不利的。因此, 在突出听说训练的同时, 教师首先要在情绪方面对学生多加注意、鼓励及安抚。以表扬为主, 注意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气氛, 对学生听不懂的地方要耐心地重复讲解。在学生练习和会话时尽量不要打断,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适时地予以纠正。评价时以表扬为主, 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给学生一个宽容、轻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树立日语交流的自信, 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3、扩充课堂知识, 使用专业教材,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扩充课外知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文化的介绍, 第二是与空乘方面专业用语的运用学习。由于空乘学生接触日本文化的机会极少, 因此, 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日语学习兴趣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次, 空乘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到与空乘相关的专业日语, 并在今后的求职和工作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 当在学习到例如接电话, 买东西等与服务行业相关的课文时, 除了需要介绍学生学习这些场景中惯用句, 礼仪等相关知识外, 还应当使用空乘日语方面的专业教材, 例如《民航乘务日语教程》和《民航日语使用会话1000句》等, 对场景中可能发生的对话等进行重点的语言训练。

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将日本的相片、音频、视频文件以及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创造课堂轻松气氛。在进行听说训练时也可以利用视频段落模拟会话场景, 向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逼真的语言环境。

三、结语

空乘二外日语中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 虽然还不够成熟, 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大班语言:动物职业介绍所 篇5

目标:

1、帮助幼儿把握故事中动物的性格特征和职业的关系,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2、感受大猩猩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3、培养幼儿的积极思维能力和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

准备:各动物的图片,ppt

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大猩猩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呀?(如果说到猴子,则引导---长的像猴子,它叫猩猩。)

2、对了,大猩猩开了一家动物职业介绍所,职业介绍所是干什么呢?(为人们介绍工作的,动物职业介绍所是为动物介绍工作的。)

3、他在电视上作了个广告:尊敬的各位动物,您有合适的工作吗,你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吗,请到大猩猩动物职业介绍所,它能让您美梦成真。大猩猩是怎么做广告的?(帮上动物找工作。合适的工作、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什么是美梦成真?(自己的愿望可以变成真的,如果按照你的特长找到了工作,那就是美梦成真了。)

二、在情景中,通过想想、讲讲,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

1、广告登出不久,就有动物报名了。(注意语言的完整性、连贯性)

看,谁来了?

第一位是龙虾,龙虾急匆匆地说:“猩猩所长,我是粮仓管理员,可我一不小心,大钳子就戳破了米袋子,请您帮帮忙,帮助我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好吗?”

------龙虾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它工作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们说,龙虾做什么工作合适呢?为什么?它怎么工作?。。

大猩猩帮它想了个主意,我们来听一听:你的大钳子像把剪刀,裁衣服倒挺合适的,你可以当个好裁缝。”(出示图片)

-----大猩猩给它出了个什么主意?为什么龙虾做裁缝最合适呢?学一学龙虾工作的样子。

-----龙虾找到了工作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看,又有谁来了?(出示图片)

对,第二位报名的是青蛙。他说:“猩猩所长,我是歌唱演员,可观众们都说我的歌声太难听,请您帮帮忙,帮助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好吗?”

-----青蛙是做什么工作的?它是怎么样工作的?

-----你们说,青蛙做什么工作合适呢?为什么?它是怎么样工作的?

我们来听一听大猩猩给它出的主意:大猩猩所长笑着说:“小青蛙,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你的歌声不好听,可你是游泳的行家,你当游泳教练肯定行。”(出示图片)

-----行家是什么意思呢?(对某一件事情非常熟悉,能够做得很好的人。比如:修电脑的行家)

-----游泳游得最好的就可以叫“游泳的行家”,谁是游泳的行家呢?

-----青蛙找到了工作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是怎么样工作的?

三、通过让幼儿想办法,培养幼儿的积极思维能力和大胆的表达能力。

大猩猩的职业介绍所里一下子来了许多小动物,它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它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许多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自由讨论,它们做什么工作最合适。为什么?它们怎么工作?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

-----老师与幼儿个别交流,记住有特点的回答。

请幼儿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袋鼠做什么工作合适;小狗做什么工作合适;小猴做什么工作合适;大象做什么工作合适;„„并能说出理由,说一说,学一学,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师对于幼儿的积极动脑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完整欣赏故事。

今天大猩猩的职业介绍所里发生了这么多事,老师把这些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的名字就叫《动物职业介绍所》。

幼儿欣赏故事。附故事:动物职业介绍所

大猩猩开了一家动物职业介绍所,他在电视上作了个广告:尊敬的各位动物,您有合适的工作吗,你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吗,请到大猩猩动物职业介绍所,它能让您如愿以偿。

广告登出不久,就有动物报名了。第一位是龙虾,龙虾急匆匆地说:“猩猩所长,我是粮仓管理员,可我一不小心,大钳子就戳破了米袋子,请您帮帮忙,帮助我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好吗?” 大猩猩所长笑着说:“龙虾先生,别着急,我想办法帮助你。你的大钳子像把剪刀,裁衣服倒挺合适的,你可以当个好裁缝。”

龙虾非常乐意地当了一名裁缝。

第二位报名的是青蛙,他说:“猩猩所长,我是歌唱演员,可观众们都说我的歌声太难听,请您帮帮忙,帮助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好吗?”大猩猩所长笑着说:“小青蛙,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你的歌声不好听,可你是游泳的行家,你当游泳教练肯定行。”小青蛙想想:对呀,我游泳棒极了,我就当一名游泳教练吧。小青蛙非常高兴地当上了游泳教练。

一天天过去了,大猩猩所长真能干,帮助许多小动物找到合适的工作:袋鼠妈妈当上了邮递员,小狗当上了警察,小猴成了路灯管理员,大象开了浴室,蚯蚓是个合格的天气预报员,松鼠当上了粮食局长„„

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工作,他们忘不了大猩猩所长的帮助,买来了鲜花表示感谢。猩猩所长笑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长处,就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啦!”

-----小动物们为什么要买来鲜花表示感谢?

职业语言能力 篇6

一、扫清学习障碍,注重语言滚动和范例呈现

1.旧知链接,打开语言储备库

由于生活中缺乏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学生几乎没有操练英语的机会。等到学习新知,操练相关旧知时,学生从脑海里调剂知识储备的速度不够快。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分析学情,通过提供关键词、关键图或关键句的形式,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案例一】某教师在执教《Friends》一课时,操练到: When I sweep the floor,my friends helps me.So what does your friends do when you do something?Maybe,you can use this sentence pattern .

提供这样的旧知链接,能有效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文本示范,导向自由空间

文本作为一种范例,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了支架。好的范本设计,能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另一方别样的空间。

【案例二】PEP Book2 Unit3 A Lets Talk(老教材),教学情景中学生在数风筝,发现The black one is a bird.要让学生连接上下文理解并会运用这句话,是本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对这一环节充分运用了“文本示范”,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活动一: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在逐步放手的操练中,明白并能述说句型:“The…one is…”

活动二:用抓“奸细”活动,巩固句型“The…one is…”,学生兴趣盎然。

二、优化问题设计,提升课堂效度

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必定是由梯度盘旋的问题设计串联的,问题的设计要特别重视思维的深度。在一节课中,如果教师的提问全都是难度较低的问题或绝大多数是难度较低的问题,你会看到的是一呼百应式的回答。这样的结果,看起来学生掌握得很好,实质学生的思维根本得不到有效发展。

1.问题设计事倍功半,设计初衷与目标大程度失衡

【案例三】某教师在教学PEP Book6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这一主题时,在课堂上设置了问题:“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Do you like…on the weekend?”教师一直用这两个句型与学生进行操练。应该说,教师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教师设置的这两个问题意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虽然教师提到的词组中包含了很多语言信息,但因题型单一,给一些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温床”。学生只要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技巧,在不理解问题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看似热火朝天的回答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教师稍作改变,如在提问“Do you like go shopping on the weekend?”时,顺势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buy?”,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新角度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操练的面就广了,也就有了更为实际的交际意义。

2.问题的设计机械生硬,不符合真实交际的原则

【案例四】PEP Book8 Unit2 Whats the matter A Lets Learn,一位教师直接用“Whats the matter?”询问身体状态良好的学生,学生笑眯眯地回答:“I have a fever. / I have a cold. / …”这样的场景显得很唐突,纯粹是为了操练而操练。而另一位教师采取的做法是用PPT出示多幅图片,图片上是不同表情、不同状态的人,引导学生在此情景中运用“Whats the matter?”,文本的引出水到渠成。

三、用真实的课堂情境,点燃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五】某教师在上“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这一话题时,学生的一个“I often work on the QQ farm”引爆了整个课堂,学生对这个回答像着了魔似的私下开始了讨论(此时正是QQ农场最火爆的时候)。眼看着课堂就要失去控制,这位教师就灵机一动,索性将QQ farm搬入了课堂,她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两大组,组建了两个QQ farm,并以此为载体,将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小组竞赛以及对话表演都与农场的升级挂钩,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虽然农场是用粉笔画的,并不精美;作物是教师象征性地涂画的,并不形象;活动是临时组建的,并不精致。但是学生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农场的劳作中来”,原因在于这个农场情境是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并乐于其中。

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以加强学生语言吸收量为先期工程。教师需关注于革新教学意识、滚动知识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等,从外围到内部,从本质上强势为提高学生的语言吸收打造良好的环境、搭建助推的支架,从根源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职业语言能力 篇7

“我校今年由于住宿生急剧增加, 已有的学生宿舍已无法容纳, 现有住宿生基本上是一个床位两个人睡, 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解决这一困难, 我校决定再建一栋学生宿舍楼。望上级部门给予适当支持。”

“我校是1984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全省唯一的一所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自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校面临诸多困难, 比较突出的是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小……不但严重地影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严重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且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教兴×’战略和教育要‘优先、超前、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我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工意见, 经学校×届×次教代会一致通过, 校党委决定, 我校拟在××新区大学城征购土地, 建设新校。”

单从“文从字顺”而言, 两者都无可挑剔, 但立意后者更胜一筹, 因为后者的作者具有丰富的职业知识。此外, 应用写作的立足点是书面交际。书面交际首先是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这是文内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应不应该写的问题。“应不应该”就不是文内, 而完全是文外的问题。所以, 应用文的写作, 功夫在文外。

职业语言的形成离不开职业知识, 这一知识就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本职业的经验知识。职业经验知识可以使我们在写作职业应用文的时候掌握具体的方法, 在特定语境中获得职业语言能力。职业理论知识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行业活动的一般规律、特点, 可以更快地积累职业经验知识。理论知识只有转化成经验知识才能运用, 因此职业经验对于形成职业知识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职业经验知识。这种的转化的有效途径就是亲身参与到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否则极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现象。也即在写作时只能写一些毫无生气的语言, 而不能用行业语言写出一些精彩的文章。由此, 高水平的应用写作者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出来的。这个练的过程, 同时也是职业经验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 也是职业语言能力形成并不断增强的过程。

当下我们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 应该围绕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形成, 进行一些改革, 具体如下:

首先, 应用写作课程应开设在高年级。当前的大学应用写作课程大多被视作基础课而被安排在大一或大二年级, 这种安排有失恰当。因为, 此时, 学生刚入学或初步接触本专业的基本知识, 对本专业的认识尚未深入, 也就难以形成较强的职业语言能力, 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 仅限于一般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难以形成实际工作中特定职业场景所需的应用写作能力。针对这种情况, 大学的应用写作课程开设时间应该向后推移, 放在大三学年比较合适。大三的学生, 经过了两年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本专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对职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其次, 课程内容要紧扣专业实际。从针对性方面而言, 职业知识有通用和专用之分, 职场的应用文也有通用和专用之别。通用的应用文适用于各个行业, 专用的应用文则只适用于特定的行业或岗位。但由于专业种类的繁多, 学生毕业之后也很可能会从事与本专业不对口的行业, 应用写作很难量身定做, 很多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通用应用文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针对性较强的专用公文, 学生就很难发展自身的职业语言能力, 结果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境的脱节。教师只有在传授通用应用文知识, 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 紧密联系专业实际, 讲授专用应用文, 让学生获得在特定职业情境中形成职业语言的能力, 。因此任课教师在通用教学大纲、教材之外, 可针对本专业的特殊性, 适时的补充、更换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学以致用。

再次, 强化职业情境中的实际演练, 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去锻炼。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把课堂学习与学生的专业实习挂钩, 让应用写作学习成为专业实习的一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可以掌握行业的语言, 提升自身的职业语言能力。二是设立专门的应用写作实验室, 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作场景, 把不同文种的应用文学习嵌入到给学生布置的各种“工作任务”中去, 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书面交际的能力, 培养职业语言能力。

最后,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学的应用写作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为重点的, 作为教授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师, 首先应该对本专业非常熟悉, 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如果教师不熟悉本专业, 对专业的职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在教授的过程中就难以满足学生的职业知识需求。因此, 大学应用写作教师要掌握专业知识, 了解实际工作对应用写作的需求, 并据此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教出的学生才真正地入行, 这样的老师才真正是合格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师。

摘要: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职场应用写作, 职场应用写作离不开职业语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职业知识, 才能形成职业语言, 写出好的职业应用文。因此, 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改革应该围绕着学生职业语言的形成来进行。课程的安排应该在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职业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课程的设置应该紧扣专业实际;采取一些途径强化学习过程中对实际工作情境的演练;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关键词: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改革,职业语言

参考文献

[1]朱丹.语文教育立足点的哲学审视[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1) :13-16.[1]朱丹.语文教育立足点的哲学审视[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1) :13-16.

职业语言能力 篇8

关键词:C语言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 C语言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C语言课程长期以来一直被看做是与实际应用脱节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所教授的内容不能与学生未来职业有效结合, 很难满足程序设计人员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这一现状与培养目标的差距对高职C语言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高职C语言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做到在对学生进行C语言基础教学的同时, 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技能教学, 多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尽量贴近企业实际用人要求, 使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2. 教学模式改革主要观点

本教学模式即将理论基础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学生的职业编程能力, 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技能的职业化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基础理论的前提下, 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 学生通过案例设计提高自身的职业编程能力, 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中, 针对行业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编程能力的要求, 引入与实际应用比较贴近的案例, 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一个个不同的典型工作环节, 协调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 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 更新教学理念, 根据市场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多种方式组织C语言教学, 提高学生职业编程能力。

3. 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实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案例向导等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表现在:

(1) 选取教材内容实用。教材选取应该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结合工作岗位的项目 (任务) 驱动来掌握课程知识点, 随后按课程项目设计练习, 通过实践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论知识,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 案例贴近实际应用。案例选择贴近实际应用既能覆盖知识点又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编程能力, 案例尽量涉及C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方面面。如:C语言在单片机方面的应用案例, 能够涉及到数组、运算符和表达式、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知识点。通过案例内容的逐步学习, 学生将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程序调试技能, 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准职业人。

(3) 教学模式网络化。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广泛利于多媒体教学, 实现教学手段的网络化、立体化, 搭建了师生互动的沟通平台。如:提拱一些电子课件及相关资料的下载功能, 实现在线学习, 分题型提供给学生一些题库练习和自测考试, 学生可提供电子作业上传, 在线演示程序运行效果, 老师也可在线查看作业状态等功能。

(4) 课下实际案例演练。在实习实训环节上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案例编程, 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编程能力与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应用中, 使学生学习C语言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有成就感。

(5) 将实践能力计入考核成绩。在成绩考核时, 要重视过程, 将学生实践环节纳入成绩考核中, 并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分三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 主要由平时提问效果、作业、考勤组成, 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也是最主要的考核部分, 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 根据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 动手操作能力, 程序调试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给出成绩。第三部分为期末笔试成绩, 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 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同时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走访调查

通过走访不同用人单位, 了解他们对不同软件编程人员的培养规格的要求;通过走访兄弟院校, 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吸收他们在C语言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对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形式, 了解他们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前提下, 组织多次公共C语言教学研讨会, 及时修定C语言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C语言课程设置必须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C语言的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作用, C语言理论+案例教学模式, 做到在对学生进行C语言基础教学的同时, 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设计巧妙的教学内容,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让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4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韩丰, 杨雷.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11年第16期

[3]韩春成, 刑鹏飞.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0月第29卷第5期

[4]程起才, 王洪元.C语言教学改革与教学心得[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第07期

职业语言能力 篇9

关键词:高职学生,语言应用,现状,对策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不同于教学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其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语言才能和交际能力。高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包括造就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1]。因此,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英语教学,作为语言类的课程其指向大体相似,都是使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大多存在基础差、兴趣低、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等诸多问题。同样对语文学习,学生的兴趣也不高,而且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因为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没有新鲜感,缺乏新的刺激,难以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与文学课相比,语言课似乎更枯燥、单调,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没有感人的艺术形象,因而常出现难教、难学的尴尬局面,语言课不受学生欢迎。此外,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汉语教学都是孤立的语言教学,没有像大学那样系统开设“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英汉语教师之间也缺少一定的联系,都是各自为政,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个案研究寻找适合高职语言教学的新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的新模式,促进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有效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学生,我们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了129名学生参加测试。其中,护理学院35名学生,药学学院27名学生,环境艺术学院学生28名,园林学院22名学生,商学院17名学生。

(二)研究内容

本次测试分两个部分:口试与笔试。口试由用英语、汉语进行自我介绍(30分)与图片阐述(70分)构成;笔试为当年的英语、语文期末考试卷(100分)。在测试中,我们采用了以实证为主的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法,并借助SPSS19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表1、2、3所示。

从表3的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汉语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英语口语成绩与英语考试成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语文口头表达能力与语文考试成绩的相关性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语文口头表达能力与英语口语、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理解为语文表达能力强,则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强,且语文考试成绩同样也好;而英语口语成绩较好,但英语考试成绩未必也好。

注:数据来源 2013 年下学期部分专业期末考试,※表示 P<0.05,统计学意义。

四、对策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联系。语文功底好,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英语能力较强,而且人文素质较高、文学常识较丰富,与此同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汉语应用能力强,且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不一定强。因此,为深化高职学校英汉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必须立足校情,寻找适合高职语言教学的新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语文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一)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汉语能力与语言自主学习能力

汉语不仅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且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2]。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是落实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最合适的载体,并在推进素质教育与母语教育的历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学习受到高度的重视。与之相比,教育部门对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习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汉语运用的文法错误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甚至出现在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出现在学位论文、书籍、报纸、杂志之中。难怪一些语文教师批评说,现在已经几乎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论文”了。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与职业汉语考试挂钩,提高学生职业汉语能力[3]。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习会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英汉语教师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汉语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促进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所有语言都是思维的外壳,是知识信息的载体[4],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工具。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属于语言的范畴,因此也就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这两种语言的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方面。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汉语教学对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讲解翻译时,汉语好的学生更容易进行语言间的对比及理解,而且加强中文阅读是提高英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仔细研究这两种语言所特有的必然联系,对语言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充分发挥汉语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正迁移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英语教师与语文教师的联系,使之共同探讨这两种语言教学的共同点及差异性,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从本质上促进这两种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虽然因遗传基因或脑部构造异常而存在着语能优势或语能残缺。但实践证明语言能力主要还是依赖在后天的语言训练和语言交流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自世界大学城推广以来,空间教学打破了现有教学的时空限制与方法限制。通过空间将课堂与外面的精彩世界连在一起,使学习资源无限扩展,利用现代技术,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更能加快课堂的节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学习。利用网络图片及电影资源,让声音和图像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言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4]。Nida指出,“要掌握两种语言,就必须掌握两种文化”[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共存。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例如:一句完全符合语言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应为学生创设活动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带领或指导他们参与语言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除了培养他们运用英汉语清楚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有关中国传统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所以,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强调在交际中使用语言,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模式中那种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人为兼并的缺点。更重要的一点是将文化视为行为的处理方法使教师不仅注意如何教,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如何用。有关文化的知识不再被认为必须依赖教师的灌输而获得。与此相反,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如何在交际实践中悟出[6]。

因此,不论高职语文教学还是英语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又要结合专业发展的需求,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丰富的的课外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职业能力。

(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促进语言教学与语言能力测试接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英语测试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汉语。一般高职学生都会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有少数参加六级考试以证明其英语水平。相对于汉语测试,只有部分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参加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学生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觉得汉语能力的测试不重要,认为自己会说流利的汉语,难道还通不过这种测试吗?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每况愈下成了不争的事实。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使评价方式同教学目的相适应,评价内容能体现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做到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师评与学评相结合,课堂学习评价(理论、语言实践)与课业活动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举办的多种语言能力考试,并将其分数纳入学业考核,促进语言教学与语言能力测试接轨。

职业语言能力 篇10

1 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概况

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是埃塞俄比亚首家孔子学院, 成立于2009年10月, 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发展迅速, 除面向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开设汉语教学、开展有关中国文化的宣传活动外, 还积极与埃塞俄比亚其他大学和机构等开展合作, 目前在三所大学下设孔子课堂, 在两所大学开设了汉语教学点并与埃塞多个政府部委、商会企业、非盟总部、埃塞执政党等政商机构等都开展了汉语教学的合作项目。孔子学院汉语教学项目既有已纳入当地大学的汉语学历教育也有面向其他有需求群体的非学历教育, 目前注册学生人数近4000人。2013年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评为全球30所先进孔子学院之一。

2 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汉语教师职业能力调查

孔子学院总部对派赴各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选拔遵循固定的程序和要求。大多由中方承办院校根据总部的要求从本校教师中进行推荐, 被推荐的人员需参加总部每年举办的统一考试, 成绩合格后由总部负责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后派出。因此派赴亚的斯亚贝巴孔子学院的中方教师由孔子学院的中方承办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推荐教师人选, 由孔子学院总部统一考试遴选, 培训合格后派出。综观该孔子学院的历任和现任公派汉语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背景, 可以看出该孔院的汉语教师主要有两类构成, 一是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而后转型从事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教师, 二是在国内时有面向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汉语的对外汉语或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 其中英语学科背景的教师占到全部教师的83%, 对外汉语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17%。从教学经验来讲, 赴孔院前有2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比例达到了100%, 符合国家汉办对派出教师的基本条件要求。为准确理解该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状况, 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个别访谈。问卷的设计参考了2012年12月孔子学院总部发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新标准) , 从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五个方面对教师能力状况进行考察, 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1) 汉语教学基础及教学方法

鉴于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内英语教学同属第二语言教学范畴, 二者在教学方法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调查发现无论是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还是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般原则和主要教学法在赴孔院任职前都有较好的了解和应用, 能够自觉地将这些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各自的汉语教学实践中。但是从汉语教学基础方面来说二者间的差异性明显。有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自身较为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以及在国内面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经验都为他们在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之相比, 英语专业转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 普遍存在因专业背景所限, 汉办职前培训时间有限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汉语本体知识欠缺, 相关语言知识积累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 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国际汉语教学标准和大纲内容的职前培训是教师派出前参加由孔子学院总部组织的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之一, 因此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还是英语专业背景的孔院教师都对国际汉语教学标准和大纲都颇为熟悉, 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 加工和使用教学资源, 能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与活动, 并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测试与评估。但教师也反映了一些他们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一些问题。如大多数教师都提到教学中埃塞学生普遍存在不守时, 随意旷课等现象。尽管教师多次强调课堂教学秩序的有关要求, 但学生受多年非洲本土课堂文化的影响, 对教师的要求并不很重视, 课堂教学秩序改善不很明显, 这已成为中方教师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

3) 中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方面

尽管在跨文化交际方面, 英语专业转型对外汉语的教师在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他们普遍认为以往自身在以往的学习和教学中较多关注主流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缺乏系统的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 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多靠个人对本民族文化的感知, 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汉语语言所附带文化知识的敏感性。同时他们赴任之前对赴任国的了解途径主要是网上信息检索, 因此所了解的信息主要集中于气候, 地域等基础层面, 对风土人情, 社会文化等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在跨文化交往中存在时长不等的适应期。从中华才艺来看, 教师掌握的才艺形式主要是歌曲, 舞蹈, 武术, 剪纸, 书法等, 以汉办组织的教师入职前才艺培训或个人业余爱好为才艺的主要获取途径, 基本没有专业的才艺学习背景。

4) 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方面

大多数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在驻外工作期间能遵守驻在国的法律法规, 有作为汉语国际推广教师的自豪感, 荣誉感和责任感。但同时部分教师, 特别是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存在因在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的任期时间有限, 对汉语教学工作存在程度不同的职业不稳定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和汉语教学研究的持续性内在动力。

3 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建设的思考

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 我们认为扎根当地民风文化特点, 因地制宜地做好孔子学院教师能力建设是保证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国家汉语推广领导机构、参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中方院校以及具体实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孔子学院的三方协同作用, 搭建孔子学院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职业能力发展平台, 探索分类培训制度下宏观普适性培训、特色国别化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培训体系是提升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岗位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 以有效提升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岗位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搭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平台

孔子学院总部师资处是总部负责孔子学院教师培训的机构, 是孔子学院总部开展对外派汉语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执行单位。鉴于孔子学院的公派教师大多从孔子学院中方承办院校在职教师中遴选和派出, 建议参与孔子学院办学的各中方承办院校的孔子学院工作处建立专门负责孔子学院教师培训的常设机构, 对各自承办的孔子学院外派教师的培训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同时外派教师所在的孔子学院是教师工作的基层单位, 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肥沃土壤, 为更加有效及时地了解教师工作现状, 促进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各孔子学院需设立专司孔子学院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办公室, 形成孔子学院总部、中方承办院校及基层孔子学院自上而下的教师组织保障体系, 搭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建设平台。

2) 立足外派汉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 探索汉语教师分类培训制度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的升温和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不足, 国内有一大批英语教师发生转型, 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这部分教师在英语语言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但却因专业背景所限, 在汉语本体知识和中国文化素养方面缺乏系统化的专业知识, 制约了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实效性。针对目前孔院汉语教师的这个现状, 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最大化培训对教师的受益度。建议在以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的中方承办院校和基层孔子学院开展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采取分类指导的互补式培训的方法, 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 进行有侧重的培训。对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重在对其汉语本体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的培训, 对有对外汉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重在加强其英语交流能力。在中华才艺的培训方面, 在兼顾普适性入门基础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结合学员的个人爱好开设系列选修课, 用以提高教师的才艺技能水平, 服务于孔院有计划地开设高级别才艺课程和教师队伍多样化的要求。

3) 建立宏观普适培训、特色国别化培训和实践培训有机结合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

孔子学院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发生在各自所在的孔子学院, 依据孔子学院所在国的风土文化,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堂文化等都打上了深刻的本土烙印, 表现出较强的国别特色。因此在孔子学院总部对外派汉语教师进行的常规化普适性宏观培训的基础上, 应鼓励各孔子学院中方承办院校结合自身所承办孔子学院驻在国的特点, 充分利用孔子学院的回国教师组建特色化培训师资队伍, 为即将赴任的孔院教师进行系列专题讲座, 并分享在驻在国进行教学活动, 文化活动和跨文化交往中的经验和案例, 以促进教师对所赴任国基本国情, 民风文化、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的了解, 减少教师的文化震撼, 缩短文化适应期, 以有针对性的国别化培训为教师快速适应异域文化中的工作和生活, 进行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各孔子学院是汉语教师的基层工作单位, 应定期组织教师的听课和评课活动, 倡导教师在进行听课, 评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反思, 同时根据本孔子学院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本土特色的职业能力培训, 因地制宜地推动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师资方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泉.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2 (1) .

[2]吕俞辉.对外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1) .

[3]山娅兰.汉语本体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J].高等教育, 2013 (6) .

[4]徐丽华.非洲汉语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亚非洲, 2011 (3) .

[5]杨丽君.西非汉语师资培训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12) .

上一篇:应用改善下一篇:活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