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2024-04-28

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精选6篇)

篇1: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论文: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孙晓丽

【摘要】《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来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阐述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实践中总结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促使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怎样将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然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3-4岁,幼儿的发音机制开始定形,具备了语言学习最佳的生理基础,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最为迅速的时期。所以,在幼儿期,尤其是小班阶段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刚接任小班时,通过与幼儿日常接触,发现我们班幼儿在语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现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幼儿用方言与人进行交流,一些内向、孤僻的幼儿不善与人进行交流,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而另一些幼儿在表达时口齿不清楚,语句颠倒等。为何大多数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着问题呢?追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知识经验缺乏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及教育的影响,现在一些家长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通常把交流的机会让给玩具、电视,如把为孩子讲故事的机会让给了录音机,忘记了孩子需要的是“与人的交流”。或者是把孩子晾在一边,以“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的思想来阻止孩子进行语言表达。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常常为了好玩而逗孩子学说话,而到了孩子真正语言发展关键期时,却撒手不管了,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讲话,俗不知贻误了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最佳时期。我觉得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最温暖,最安全,最快乐和自由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因此,在家庭中应该做到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睡前跟讲讲故事,跟幼儿谈谈心等。为此,着重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和摸索。

二、做法和措施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

交往是一种社会活动,语言的交往是一种语言社会活动,任何语言交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交往环境中展开的,离开语言环境孤立地发展语言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语言氛围

氛围其实就是一种熏陶,结合《纲要》语言领域目标“听懂学说普通话”这点我们首先努力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带领幼儿走进良好的普通话语言氛围。

我班大多数幼儿刚入园时,常听到孩子们用方言进行交流,为了尽快扭转这种现象,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1)根据现状,着手制订了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实施计划。(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述了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共同做到和孩子交流时讲普通话;(3)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无论是与幼儿,还是与家长、同事交流都要讲普通话。同事之间还约定要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整个班级形成了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孩子们能用普通话与家长、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家长也能用普通话和孩子进行交流。

现在我们仍坚持天天讲普通话,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让这种无形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得以延续下去,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2、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机制和必要条件。

刚入园时,很多孩子对新环境、新生活都不熟悉,对周围人和事感到陌生,以致情绪不稳定,不愿意说话。出现你问他话,要么点头,要么摇头,要么就是一言不发。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后,就主动亲近他们,尽力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快乐的谈话氛围。如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聊聊,聊聊喜羊羊与灰太狼,聊聊奥特曼,聊聊金甲战士„„慢慢孩子们敢于讲话了,我们就及时给予表扬,如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大拇指,一个五角星„„于是,孩子们在赞扬和鼓励声中逐渐消除了陌生感,都愿意开口讲话了。

同样我们注重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改变最明显的是以前往往出于“教育”目的,打断幼儿的话要求他们“说完整”、“说对”,俗不知幼儿的交往愿望在这样“打断”过程中受到挫伤,慢慢幼儿就不敢说了。而现在我们允许幼儿说得不对,说得不完整,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我们在于的是幼儿敢说,爱说。当很多幼儿争着说时,以前是等待老师点名发言,成为被动的“交往者”,而现在我们会采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让他们的语言交流愿望得到满足,孩子们在不断交流过程中得到了语言的发展。

新苗幼儿园

孙晓丽

篇2: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对知识的获得

幼儿对知识的获得主要借助于口头语言,因为幼儿的知识很贫乏,需要通过多看、多听、多接触许多具体事物来增加知识,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是离不开语言的。孩子在认识这样或那样东西的时候,都需要用语言来标志它的名称、形状和特征等。例如,“这是苹果,它是红颜色的,圆圆的……”,“这是香蕉,它是黄颜色的,长长的……”。幼儿认识具体事物以后,还要借助语言来把印象巩固下来。幼儿除接触事物获得直接知识以外,还要靠听讲故事等办法获得间接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就起着主要的作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也都要借助语言。他们经常用语言来追问:“这是什么?”“那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是那样的?”等等。一般说,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欲旺盛,知识面也广,智能发展得比较好。

二 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习文字的基础。

许多小学老师反映,语言发展得好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在识字、造句、写文章等各方面都进步得比较快

三 对个性的影响

语言对孩子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小儿,往往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喜欢同别人交往,活动能力比较强。相反,语言发展比较差的,则往往沉默寡言,比较胆小,活动能力比较差。

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 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将他们安臵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抚爱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说话的兴趣,使幼儿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

二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

幼儿年龄小,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当孩子和我们交流时,我们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更不能表露出不耐烦的精神。要知道孩子对老师的反应十分敏感,为了表达自己对孩子谈话内 2

容的关注,我们应该经常在孩子说话时使用“噢” “是吗” “后来呢”等词语,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有时还进一步询问有细节,这会让孩子觉得你确实是在关注他,这样,他才会更乐意地向你倾诉,孩子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才会将自己成功的交往经验迁移到别处,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许多老师喜欢强调举手发言,我认为,这对小班幼儿而言是不太合适的,小班幼儿控制能力较差,他们想到就会急于表达出来,而且他们注意力时间短,有意记忆还没有发展起来,让他们举手发言,等轮到他时说不定已经忘了要说什么了,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新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

三 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孩子在温馨、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中,其语言的各方面能力及兴趣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表演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能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2.开展各种语言游戏

在游戏中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 3

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开门》和《爱心医院》中利用具体地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小狗怎么开门?”“小狗……”,“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3.将语言教育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之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实践中,特别是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互相渗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歌曲教学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孩子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歌词,是一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到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册中的歌曲《春天》,这首歌的歌词生动形象,幼儿透过歌词就能看到一幅非常优美的春天的图画,在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描述歌中描写的春天,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过说唱结合,培养了幼儿有节奏地说的能力。

四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

幼儿个体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且各具特色, 4

有的幼儿能较好的用口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儿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发单音节多于发多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因此,我们在重视让幼儿通过集体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与单独或少数幼儿谈话,及时发现幼儿口语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比较具体的掌握每个幼儿的口语发展水平,增加指导幼儿练习说话的机会,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 指导家长做好家庭中的幼儿语言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家庭成员的讲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

篇3:浅析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语速讲话内容,讲话技巧

听课中发现, 一些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缺陷:满嘴语病、枯燥乏味、平铺直叙、语速过快, 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 “啊”“是吗”、“那么”口头禅较多、照本宣科缺少语言魅力等。我们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 它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我经常抱怨学生基础差、不愿听课、学习时, 我们除了找学生的客观原因时, 还应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口才好的教师上课时, 往往生动、活泼、风趣、热烈, 而不善口头表达的教师却会把生动的教学内容讲得枯燥无味,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 教师言语表达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所谓语言表达能力就是指教师进入课堂后, 能迅速连贯、有条理地表达有关信息, 使学生立即进入思维状态的能力。具体要求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 生动活泼, 具有感染力。

简明准确是指教师讲课时要用恰当的语句, 准确地讲清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表达的意思。那种满嘴语病、语言不连贯、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讲课是不能准确表达出教材内容的。教师的教学要注意口语化, 在讲课时把教材或教案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如果教师照本宣读, 学生会听起来感到机械呆板、枯燥无味。

教师的语言要讲究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富有情感。只有这样, 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 教师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情感成分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而有所不同。当然, 过分的情感成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 要勤于充实自己, 不断加深功底

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长期的学习积累。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只有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知识, 才能判辨真伪, 用词精当, 恰如其份;教学语言才能形象生动, 具有文采而又感人心弦。

2 要认真备课, 尽量脱离讲稿

我们听有经验的优秀的教师讲课, 语言精炼, 用语确切、肯定, 概念交待得清楚, 课堂效果好。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 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 理解得清楚, 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能表现出课堂语言方面的各种优势。反之, 有时候我们的课上得不成功, 例如用词不当, 似是而非或者废话连篇, 这些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毛病, 其根源也往往是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还没有充分掌握, 没有认真备课, 教材还没有吃透。

有的教师讲课, 基本是照本宣科, 教案上写什么, 就按着教案讲什么。时间长了, 不好的习惯就形成了。离开了教案, 就感到无所适从。这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 如眼神等方面的交流这些都是用语言无法替代的。

3 教师要注意语速适中

教师的语言速度也要适中, 应符合学生的思维速度。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探究知识的状态。如果语速过快, 会使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而听不懂, 如果语速过慢, 音量过低, 会使学生处于休瞑状态。

4 精心设计讲话内容

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 使用的言语也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 决不能讲错。话语要具有深刻精辟的思想, 要饱含真挚浓烈的情感, 才具有令人折服的威力, 动人心弦的魅力。教师讲话时的喜悦或悲愤、赞誉或贬斥、激动或低沉……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他们向往真善美, 鄙恨假恶丑。如果教师言不由衷、虚情假意或冷漠麻木, 教学效果必定不佳, 甚至会起反作用。再者在提问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 力求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争论探讨。不讲空话套话, 杜绝陈词滥调, 不断地以社会上的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讲话内容。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才能使教师的讲话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5 注意讲话技巧

首先, 讲话要流利通顺, 既不能断断续续、停顿太久或罗唆重复, 让学生厌倦不耐烦, 也不能连珠炮般一口气说到底, 让学生过分紧张, 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提出问题或讲完一层意思之后, 要留有给学生以思索回味的余地。其次, 对学生说话要生动有趣、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和手势。特别是当教学内容难以使用直观教具时, 言语直观尤其显得重要。当教师使用描述性言语时, 要让学生感到“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当教师使用讲解性言语时, 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段, 把抽象变为具体, 深奥变为浅显。再次,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教育性, 说话是必须掌握分寸, 具有言语的自控能力。这一方面是指善于以各种不同的音调、语气来恰当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词义的褒贬等都恰到好处, 调控自如;另一方面指遇到意外情况, 如学生答不出、讲不对、不听讲或不礼貌时, 教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能发火、责备或语含讥讽, 更不能停止讲课进行长久的训斥责罚, 那样做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对立, 同时也暴露了教师缺乏修养, 导致教师威信下降。

总之,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 它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过程, 只要大家肯做有心人, 经过不断地摸索一定会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但愿我们的每位教师, 在神圣的讲台上, 用语言弹奏出来的交响曲, 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刚, 李健.试论教师教学语言幽默艺术[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 :64~67.

[2]陈永红.试论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2 (1) :65~67.

[3]元文.加强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 2002 (1) :26~27.

[4]廖伦建.请您做出榜样来[J].教育与职业, 1996 (12) :27~28.

篇4: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一、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

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使学生能够听得明白,就必须说好普通话,这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课备得再好,其它表达能力再强,如果普通话讲不好,学生听不明白,就会事倍功半,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注意发音准确,平翘舌要分清,吐字要清晰,而且不要在讲课时带有“啊”、“哼”等口头语,也不要乱带连词“但是”、“要么”、“那么”、“然后”等,那样不但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例如,我班的一名叫小月的同学,一天与一名同学闹了点矛盾,便来告诉我说:“老师,李×和我一道走,然后刚出校门,然后他打我……,然后他跑了……,然后我没打他……,然后……”没等到她说完,我便问她:“你从哪学来的这么多连词然后、然后的”。她回答说:“老师,你上课教生字笔画时就这么说的”。此时我才明白,自己容易忽视的口头语,却被学生注意了,并对学生造成了影响。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做到规范准确,字正腔圆,应尽量丢掉杂七杂八的口头语。

二、教师的语言应有音乐性

所谓音乐性就是语音要有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尤其是语文教师,其语音更应该有音乐性,因为每篇课文要表达的思想不同,那么语言表达的方式和调子也应有所变化。如果课文所表达的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那么语调应该或优美、或激昂、或婉转,语速应略快一些(当然,语速不能过快,要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如果课文表达的是对亲人或对家乡的怀念,那么语调应低沉一些,语速应放慢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长春听的一节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那低沉、缓慢的语言,再加上电化教学,一篇课文讲的感人至深,授者流泪,听者哭泣,我想这不仅是因为电化教学发挥了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语音、语调适度,该强烈的时候强烈,该低沉缓慢的时候低沉缓慢,充分地表达出了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怀念之情。

一首乐曲如果总是一个曲调,就会无人欣赏。一堂课如果教师总是一个声调,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感到厌烦。因此,教师要注意语言要具有音乐性。

三、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启发性语言,只有启发性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境界,产生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要一味地讲或学生一味地听,不要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应抓住重点和关键进行课堂提问,使其产生疑问,在教师的语言启发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思考、去解答。避免盲目地问“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否则学生会一哄而答“对”或“不对”之类的话,这样是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的。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教育性

“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技巧问题,它是教师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人格修养的反映,体现了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天职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语言的教育性,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总要将一定的思想感情、道德观念渗透给学生。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有正确的思想性,要善于运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传授知识。

篇5: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原因何在,造成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概括有一下几点:

(一)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时代背景

(二)家庭环境

(三)自身的原因

(四)师资队伍

(五)学校差异

(一)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时代背景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差距还很大。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成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方言、语言的积累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不高,学生说的欲望不高,欲言又止,在交流、写作时往往无法表达一句完整的意思、说一句完整的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是为今后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奠定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呢?现结合自己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谈谈一些体会:

(三)自身的原因

农村学生表达能力较差是由于自己比较内向而不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开口说话,即便说话,声音低,说话不搭调,更别说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就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结果。

(四)师资队伍

我国城乡教育存在明显差距。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湖南岳阳县通过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的探索实践值得关注。

首 先,要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

其次,要合理规划农村学校布局,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 量和水平,因此,加强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 与帮助,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首要问题。

再次,要不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城乡教育条件差距突出体现在师资的差距。解决这一差距,需要不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促进城乡学校教师相互交流。

有的学生在同学面前很放的开,但是要在课堂上正式的表达时去不能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思完美的表达出来。而这样可能是一些老师在上课时的一些态度造成的。由于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比较威严,无法容忍学生犯错,以至于学生就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一些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三缄其口。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因此总是让一些优等生来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其他的学生就会感觉自己不受重视,也因为这样就不积极地发言甚至不认真听课。这样,时间久了之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不说还会使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家庭环境

在 很大部分农村家长看来,让未成年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于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就出现了引导和监管空缺。农村孩子的爸爸大多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 妈妈除了干农活外,打牌成为了她们的爱好;以至于孩子放学后没人接,孩子的作业没人过问,更别提有家长陪他们玩耍、给他们教育,天黑了,孩子在紧锁的家门外

从家长自身情况来看,孩子家长的文化层次低,又不注重或不懂对孩子语言的培养,孩子很小已经打上了父母教育的烙印,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自身不注重自己的语言修养,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表现为不讲普通话,不爱看书等,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造成孩子语言信息少,表达能力差的现象。

有的父母因为不希望孩子犯错,所以总是在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却忘了表扬孩子的优点,这样就会使得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可取之处,有的就是不断的犯错。从而造成孩子不自信,也不敢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也因此而较差。

二、怎样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造成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最终致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不自信。因此,要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他们“想”说、“敢”说、“能”说,将这几个方面做好后学生就能慢慢的自信起来,从而积极地发言,然后就能达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说

程中不仅让学生更加自信还能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少让他们“想”说。

2.鼓励学生,让他们“敢”说

在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后并不代表他们敢面向所有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敢”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全班同学都是一个整体,让他们觉得不论是谁说错了就好像是自己说错了一样,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从而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嘲笑自己这个整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另外,老师也不要总是要求学生说的答案都必须完全正确,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更加的自信,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

多读少讲,以读促说。

读,有助于学生对句子、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学生的思维,达到以读促说的良好效果。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是一篇采用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编写的寓言故事。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课题,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本篇寓言的意思,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到理解课题,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课题,课题的意思是什么,一节课来学生说的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而且能准确表达出寓言的意思。

创设情境,使学生乐说。

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鹬蚌相争》一课时,通过学生读,理解了“鹬蚌相争”的含义。这时我提出:“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走呢?”通过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希望蚌能原谅鹬的过错,松开壳儿,放走鹬,同时鹬也向蚌说道歉,以后不再吃蚌的肉了,只有这样不相争,才不会被人捉走。”有的学生说:“鹬和蚌在争执下去肯定还会被人捉走的。”通过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说。

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时,根据话题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做到有话可说,有话爱说,让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他们在说话时没条理,意思说不清,很难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甚至有很想说的话,但不知从何表达。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口语表达时,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逐步能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在学了课文后能把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说给大家听。学生东一句、西一句,言之无序。调动学生的说话的欲望,学生说的话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精彩。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有许多课文、故事、寓言揭示了很多道理,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之后,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拓展性思维,进行说话训练。

六、口语交际训练与日常的生活相结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在教学中训练外,还要注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让学生主动、大胆地与别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教无定法,不管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机会说话练习,激发其口语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多鼓励学生在课堂里积极发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生活中多与别人交流,我相信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训练

正2006年的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听了一节五年级的语文课:第11课《新型玻璃》。听课后,不但和学生交谈,和老师、学校领导进行座谈,而且还进行了评课。我看了报道,非常感动。作为国家的总理到小学听课,从新中国建国后,还是第一位;听课后对于课的评价是那么专业、准确、到位;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中肯的改革意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儿童连句成段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连句成段表达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初级成段表达能力向中、高级阶段发展,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连句成段能力的培养,加强连句成段训练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流畅表达和书面的完好作文,一般要分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三个阶段完成,其中连句成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中介桥梁作用,它是连词成句的延伸和发展,是连篇表达的基础,是向连段成篇的过渡。

说话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可农村学校,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局限,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词汇贫乏,误用滥用,方言杂糅,语序不顺,颠三倒四,抓耳挠腮,抠鼻摸手,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毛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看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的状况,教学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说话的兴趣

卡耐基在《口才训练秘诀》中说过:“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的机会,取决于15%的技术知识,85%的人类工程—人格和领导能力。在回答问题上,生怕自己说错了而招来别人的嘲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这点表现的更为突出,长此以往,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越不说,越怕说;越怕说,越不会说的恶性循环。往往出现笔试成绩尚好,交际能力很低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极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热情鼓励,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回答。

其次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问题的设计要从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之间寻找到思维的“爆破点”。

第三,要不断的训练自己,老师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上课之前,不但要备课,还要备说,课堂上老师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幽默隽永,有启发性、感情充沛,使学生从老师的发言中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奇妙,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且能逐步演化成自己的说话能力。

二、结合学习实际,多方面培养说话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样板文章,通过由读到说的“外化”过程。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增加多样化、层次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如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问兴趣,在课前精心的设计一些问题,设计这些问题既不能过于肤浅,造成学生不屑回答,又不能晦涩艰深,造成无法回答的局面。而要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判断,又不会培养那种一笼统的回答对与不对的惰性思维。评讲时不但评正误,还要评表达上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不断的掌握分析判断表述能力。

经常反复的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达到

效果。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则是由教师提出特定的议题,由学生以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主题的讨论,参与的同学很多,发言的机会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该说,在生活中练说话的空间还是很大很丰富具体的。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说话练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使的说话的目的性,场合性提高,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说兴趣,还突出了学生说话能力的社会性。这也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目的的。如有主题交谈、讲故事、即兴讲话等形式。

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要求学生们把有关家乡的文化古迹、历史名人、民俗、特产等资料搜集起来,重新组织语言,成立学生导游服务队向游客介绍家乡风情,这种有主题交谈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不无裨益。

讲故事是把看、听、读获得的原始材料经过消化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讲故事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在农村人们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的家长初中也没毕业。如何在这些人面前把好的文章、电影、戏剧清楚明白的讲解给他们听,需要调整顺序、补充细节、改换人称、加强口语化等加工创造,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长篇讲话能力的有效形式。

即兴讲话并不是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说话的中心,要点组织起来。如在朋友生日聚会时,就聚会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组织起来进行发言,虽比有准备的说话更难,但却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说话水平。体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分析与讨论农村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原因外,还受周围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

(一)家庭环境因素1、2、从家庭教育方面考虑,三代同堂的结构模式,导致了教育环境的不一致,当父母与孩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时候,祖辈的方言使孩子的普通话学习受到干扰,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因而造成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出现普通话与方言交互出现的现象。

3、从孩子语言提高的途径及方式方法上分析,孩子单独看电视、少儿节目的时间比较多,通过与家长交谈,虽然家长有时会讲故事,但主要还是让孩子听,而让他们讲的机会比较少,这也正是导致孩子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流畅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家长自身素养不够,如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相对贫乏的词汇,祖辈与孩子交流时惯用的粗语等,使孩子进行表达时不但词语不够丰富,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社会环境因素

1、经济因素扼杀了孩子交流的时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随之得到改善。精美的图书、好看的电视节目、优秀的动画片、故事录音电脑手机游戏等,孩子只要想要,家长们总是尽心竭力去为孩子创造。另一方面,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更为理想的生活条件,家长们放弃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创造财富,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孤军奋战。

2、安全因素隔断了孩子交流的空间。与繁华的大城市相比,农村还是显得较为偏僻和落后,农村孩子的生活范围狭小,生活内容单调,特别是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大,邻居间相互串门的现象减少,也阻碍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更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怕孩子在外不安全,所以很少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有时即使出去参观、游玩,也总是大手拉紧小手,生怕有什么“万一“,从而使孩子获取和传播语言信息的交往性活动明显减少。

(三)学校教育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有他们最崇拜和尊敬的老师,有他们最亲密的小伙伴,学校环境正好给孩子的语言发展开拓了一个相对丰富的渠道。

(四)然而当前农村教师在教育工作还没有真正将“权利”下放,没有把孩子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发现、获取信息,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我们只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和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重写轻说,口语表达成了学生的薄弱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是前提。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质量观,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好的好的口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解决心理问题是让学生开口说话的关键。

农村孩子从小缺乏广泛的交际环境。在课堂上或老师组织的一些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问后,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生举手,在四十分钟的一堂课或其它活动中,常常是老师一个人或少数优生的声音,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精神枷锁,学生不敢寻求独立性,不敢向教师提出冒尖的问题打破课堂教学等有组织的活动平静顺利发展的局面。讲授教学法从心理上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讲授的时间越长,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表达的时间也越长。教师不善于鼓励学生,学生课堂中的失败体验增大了学生说话的心理负担。

对此,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引导并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切实转变自身角色,改变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宽松、友好、民主、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降低他们在口语交际时的紧张焦虑感。二是改变活动的组织形式,让空间、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担任主角。三是要尊重、信任、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是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主渠道。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环节是非常多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无所不在,但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主渠道。

我首先抓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进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内容丰富,训练形式活泼,训练方法有趣,训练手段新颖,是以往的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长期坚持,其训练效果非常理想的。我觉得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即受到了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是通过实物、电教手段、学生表演等创设情境,提供语言材料,使学生积极地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只有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敢讲会讲,通过师生、生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通过登台表演、说话,丰富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是对课堂教学及时拓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能力在课外得到及时巩固,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在活动中学习说话。

四、是加强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协调配合,注重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延伸。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建议和要求之一。如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说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说对音乐的感受,在自然课中让学生描述亲手操作的实验过程。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通过讨论,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要努力解决滥用语气词和使用口头禅的毛病。

可以说,大多数人口语质量差都和滥用语气词和口头禅有关。同书面语相比,日常口语中语气词是用得比较多的,但口语、书面语的主要区别并不表现在语气词的使用上。较多使用语气词是口语的特点,却非优点。在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语气词用得太多而使得语句表达松散、凌乱、拖沓。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思维阻滞,缺乏训练的表现。据有的研究者统计,把学生一段话中无关的语气词去掉,五分钟的话可缩到三分钟。三是加强普通话训练,发言时强调用普通话,这样可以去掉方言中的大部分口头禅,因为方言中的口头禅有些是无法用普通话表述的,有的即使能表述,听起来也非常别扭,所以,坚持普通话训练,可以自觉去掉方言中的大部分口头禅。

篇6:浅谈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让有效的教育行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纲要指出,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怎样的教育行为是有效的呢?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园老师是幼儿的第一启蒙老师,因此,幼儿园环境、老师的观念、教养方式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幼儿与环境及同伴间的交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让幼儿多听、多说丰富幼儿词汇

幼儿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如果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幼儿就容易胆小害怕,幼儿就不爱回答问题,教师要培养幼儿交流兴趣,如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同时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与同伴进行交流,使幼儿语言能力有所提高,只有让幼儿多听、多说才能让幼儿获得丰富的词汇,获得语言交流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再如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环节,经常练习重复的语言,巩固幼儿语言的基础,并加深幼儿对语言交流方法的理解,让幼儿主动交流所见所闻,并及时丰富幼儿词汇,在各活动的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进行指导,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如在用餐前,离园前组织幼儿欣赏阅读图书,每天进行

定时的语言训练,让幼儿尽情的说,在活动中让幼儿自由交谈,畅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幼儿说的欲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晨谈,每天创设一个幼儿喜欢交流的话题,让幼儿有机会说喜欢说。

二、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感受理解语言,让幼儿在不同的类型的游戏中多看,多听、多讲,使幼儿有表达的机会,在游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创造性的说,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功,让幼儿勇敢自信起来,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语言教学中,也可运用情景对话,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更有兴趣地练习语言,丰富幼儿语言学习内容。

在语言教学中,竞赛的方式也可适当运用,它可激发幼儿说的积极性,及说的兴趣。

上一篇:变化多端的端是什么意思下一篇:项目经理实训教材:项目管理实战案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