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个性发展

2024-05-08

中学生个性发展(精选十篇)

中学生个性发展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差异,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个性的, 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

体育课不仅要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还要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会适应力。研究并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是学生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手段。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只有在体育教学中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一、体育教学是体现学生个性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个性是指表现为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 (包括需要、动机、性却、信心、理想等) , 经常出现的并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的总和。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是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 其中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优化和强化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其它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学有环境开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人际交流频繁等特点。除体育活动本身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外, 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也会充分表现出个性心理, 体现个性差异, 教师容易区别对待, 并且因材施教。所以说体育教学是体现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1、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适当要求或者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变学生的被动驱使为学生的主动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同学参与体育活动或者不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同, 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动机, 才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鼓励或者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根源上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所以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掌握学生个性中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 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 有目的的帮助学生强化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发展良好的个性, 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做到体育教学中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与培养学生个性相统一

1、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差异、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 兴趣分组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或喜好选择体育活动的组别。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积极因素, 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不同, 教学效果肯定有较大差别。学生自愿选择参与某个组别的活动, 教师在课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也会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 易于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学生尽情运动、享受, 学生的个性也必然得到培养和发展。

(2) 性格分组教学法。

学生的性格类型大概可分为一下三种:

外向型:一般表现为思维敏捷、行动迅速, 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活动中自我展示愿望强烈, 情绪易冲动、易怒, 与同学老师沟通容易。对外向型的学生要鼓励适当, 注重培养自制力和善于集中精神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 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内向型:一般表现为意志品质顽强, 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不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活动中遇到问题一般不寻求他人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向型的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 使学生逐步产生对教师的信任, 鼓励他们有问题多与人交流, 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体育运动水平。

抑制型学生一般反应较为迟钝, 应变能力差,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易产生消极的心理, 与同学老师沟通较少。针对这类学生要特别注重与他们的思想上的沟通, 教态要和蔼可亲, 使其在心理上信任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选择辅助性练习, 或者降低练习难度, 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供条件,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三种类型特征进行分组教学, 教师在对每组学生进行教学时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分组体育教学有效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根据学生不同运动能力, 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能力是学生个性心理一个重要特征, 是影响学生活动效果的最基本因素。学生运动能力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有关, 每个学生的体型、运动素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 个性的发展也不一样。如果单一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或者练习, 势必会让能力强的同学达不到运动负荷, 能力差的同学承受不了, 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

所以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给不同组别合理的选择学习练习内容, 安排运动负荷, 学生的能力、心理素质的到协调的发展, 促进个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 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 提高自身素质、自身修养,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学研究能力, 以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心理需求, 把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完善的个性、健康的心理素质, 成为未来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周:《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是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引导阅读,培养情感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培养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

2、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3

一要保证时空,创设阅读氛围。阅读是学生、文本两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该是阅读实践中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媒人”。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月光曲》共用了两个课时,除了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读课文、流利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因为学生读得充分,所以感悟得也深刻。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往往会发生错位,即常常成了主角。他们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并不时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学生,希望收获到统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腾出充足的时间和教学空间让学生阅读,自己退居幕后,让学生和文本反复对话,这样的阅读过程才能呈现出个性化的倾向。

二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深度思考。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维深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差异往往反映出其思维深度不够,而导致思考片面。为此,教师需要设法发挥“媒人”作用,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深度思考,修订完善自己的阅读感悟,让课堂呈现出“多元一集中一多元(深度多元)”的态势。当然,引导学生阅读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解读教材的能力,需要具有较高的课堂调控、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

三要向学生传授个性化阅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实现个性化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时,可先让他们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作些简要的文字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让他们真正具有阅读的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自己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也增添了阅读的兴趣。如学生用批注法阅读《故乡》时,在读到中年闰土再见到“我”时一声令人震动、揪心的“老爷”,学生会有感而发读出“自己”的体会。在碰撞交流中,学生丰富了自己的个性体验。

四要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学生只有深刻感悟文本,才能跳出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因为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品和作者的对话过程,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体现价值的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文本中具有的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是靠读者以自己的理解去确定、充实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前,只说了半句话:“宝玉!宝玉!你好……”这半句话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因为其潜在的信息无比丰富:是爱?是恨?是怨?是悲?那么,学生在这里该如何确定呢?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细细体会黛玉此时百感交集而又难以言传的内心活动,再作出合乎情理的推断,来猜想黛玉此刻耿耿于怀却终未言明的意思。这就是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即以个性的理解去合乎情理地解读自我情理之中的文本。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五实验学校

中学生个性发展 篇4

1 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途径

1.1 丰富的体育教学目标

在以往教学流程中, 体育教师往往会提前根据课程要求以及目的制定教学计划, 单从教学目标来说更多的是关注运动技能锻炼的难度与标准的提高, 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很多的学生望而却步, 不仅丧失求知欲望, 更不能获取探索学习的更多乐趣。因而, 对于当前教学而言, 正确的目标应当是以素养及兴趣爱好培养为主。而且在国内现行的阳光体育、艺术2+1项目的落实, 也让更多高校在体育与艺术教学获得启示, 即应当以建立核心科学的教育思想为主, 培养学生对兴趣体育课程要进行重点学习, 着力增加学生的特长, 强化体育技能, 集中精力于体育项目的完成, 锻炼较强的身体素质,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性要求。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较好的掌握之后,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 选择其他的课程进行学习, 一方面, 丰富了学校生活, 另一方面, 有利于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 提升社会竞争力。此外, 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 丰富教学流程, 使学生能独自策划、参与, 以强化对他们的创造力和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此外, 院校还应当从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入手, 即可以涵盖教学流程及安全性两个方面的管理, 而且校生彼此要进行合作, 即院校应当主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关键的基础。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教师不能仅仅凭借活动表现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做出评断, 而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扬长避短, 同时根据个体个性进行发展, 并且不断提倡创新精神。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功利化现象, 这也是由于教学的主要衡量为分数, 所以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应试, 这也导致更多教师对这种刻板、单一教学方式的推崇。而且班级是由多个学生组成, 个性存在显著差别, 而这些差别不仅仅体现在身体素质, 同样也体现在兴趣爱好、技能等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体现并不能表明学生素质的不足, 相反, 教师应当要更加重视这些差异性, 进而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兴趣特征, 进行针对性培养, 从而保证他们健康发展。

1.2 树立体育课堂新教学模式,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学过程不能以统一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抹杀学生的个性, 而是要因材施教, 特别是需要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学生差异化个性特征。而且多数学生属于身心发展阶段, 而在教学方向方面, 则应当对他们的自主、创新等意识体现, 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与思维能力。我国多所学校加快了改变以教师为体育教学活动主体现状的步伐, 明确师生角色, 进行准确定位, 积极发挥学生在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主体的作用, 培养学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开展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体育教师理应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共进的教学关系, 创造教学相长的体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 为学生进行长远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 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提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效果, 这也是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 教学目标以及方向仅仅适用于小众学生群体, 这也导致教学的适用性不强。特别是教学流程规划的覆盖面不足, 而且在方法方面忽视了技术的创新与训练, 进而导致学习门槛高, 仅仅是少量优秀学生能够适应, 而且多数学生不但无法达成, 同时也会导致学习热情丧失。而且在当前课程教学理念下,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针对多数学生, 同时根据个体及需求的差别, 制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而他们则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身的层次, 进而选择科学的学习方向, 以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1.3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丰富活动方式

在新体育教育新形式下, 国家应该不断加大对体育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以及活动场地的建设和投入, 丰富体育活动教学方式, 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也可利用学校特色内容, 进行新兴体育项目开发, 例如瑜伽、体操、轮滑等, 同时也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特色项目的开发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个性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 兴趣更加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该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促进学生体质水平以及体育素养的强化。例如,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 划分不同的体育场地, 开展不同的活动,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活动内容, 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中,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因人而异。对优等生要更多地点拨、指导;对于中等生, 更多是示范、讲解;而对于后进生, 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手把手地教, 让学生多模仿、多训练。同时, 要善于变换方法, 尽量让教学变得有趣, 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体育, 提升体育能力水平。

在体育课堂教师中, 教师需要更新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创设个性发展的空间, 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并能在不同侧面有所创新, 展示、张扬他们的个性。

2 结语

综上, 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以及个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从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突破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局限、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等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进而达到针对学生对于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

摘要:伴随时代变迁, 倡导个性差异及培养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方向。尤其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 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以及需求差异, 可以保证他们健康发展。该文则结合体育教育发展实际, 对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以及个性发展进行了探究, 并且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别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个性差异,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明明, 唐源源, 陈家群, 等.贺州市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八步实验小学为例[J].武术研究, 2016 (1) :134-137.

[2]曹明明.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3) :73, 75.

中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篇5

2010-02-24 14:30:4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2 网友评论 0 条

个性是指一个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定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1.自我的明显分化。中学阶段,儿童时那种较稳定、较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分化成了两个“我”:以观察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自我的分化,使中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开始认识到自己那些在小学阶段傺被注意到的“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

2.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3.对内心世界的自觉。对于儿童来说,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外部世界,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触角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个性倾向渐趋稳定

1.需要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的需要结构已逐渐完善,并形成对友谊、独立自主、理解尊重、发展自我等的优势需要。

2.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兴趣已逐渐从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阶段,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且中心兴趣逐步形成。

3.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已经历了价值及人生观形成的准备阶段,进入了观察与探索阶段,部分高中生甚至进入了定向与确立阶段。

(三)形成相当稳定的性格类型

性 格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性格结构中的优势成分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个体的独立程度把性格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按个体心理活动的倾 向可分为外体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研究表明,就内外倾向的划分来说,中学生性格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是逐步定,一般高中已趋于稳定状态。

如果你过于偏激,如何改变?

中学生中偏激现象比较严重。例如看问题很绝对,当取得好成绩时,他们非常高兴,以为自己什么都好,甚至惟我独尊;而一旦失败,则又陷入极端痛苦中,以为自 己百无一用。如果对某人有好感,认为他或她一切都好;反之如果讨厌某人,则认为他或她一无是处。完全是按照个人的一时心血来潮和好恶来判断是非,而不管事 实如何。再如做事莽撞,不计后果,如认为友谊就是“哥儿们”义气,当朋友受到别人的“欺负”时,往往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冲上前去,帮朋友打架,出一口 气,把蛮干、鲁莽看成是英雄行为。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你也比较偏激。偏激可能使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自己和他人,容易受别人教唆、挑拨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冲动的甚至是终生后悔的行 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比较偏激呢?主要有两点:(1)中学生的情绪特征。由于青少年受内分泌的影响,处于性成熟的快速进行时期,其神经系统具有高 度的兴奋性;其情感也具有明两极性、冲动性、爆发性等特点。他可因一件小事而狂喜万分,也会因一件小事而痛心疾首;稍不如意,可能会大发雷霆,不太善于控 制自己。因此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疾风怒涛”时期。(2)思维发展的局限。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加之阅历较少,知识经验不太 丰富,因此他们还不善于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往往容易抓住一点就无限夸大或缩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那么如何改变偏激的这个性格缺陷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拓宽兴趣范围。青少年的情感丰富,爱好广泛。有人说青少年是天然的诗人。因此

我们可自觉在把激情情感引到我们的兴趣中,从兴趣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体验情感的深刻。同时知识经验也会有所增加。

2、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会多角度、全面、完整地看问题。

3、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应该学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加强自我控制能力。遇到激情事件将要控制不住时,可以在心中从一至十默数,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使自己平息下来,也可作出决定是否行动,也就是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如果你情绪淡漠,怎么办?

情绪淡漠是一个人对某些事或整个生活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时的情感减退现象。中学生情绪淡漠的主要“症状”是:内心体验贫乏、冷淡、麻木不仁,干什么都觉得 “没意思”,兴趣索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对自己和别人都漠不关心,对生活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心理学家称这种症状为“败兴症”、“空虚病”或“情绪减退症候群”。青年期的情绪淡漠实质上是一种个体对于挫折伤害的被动保护性反应,是一种逃避矛盾与困惑的表现。这被认为是“未能完成自我同一性”,变得“不了解真正的自 我”了。从中学生的情况看,产生情绪淡漠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升学、就业的竞争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了;另一方面是青年 期自我意识的快速增长,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与自我服务能力的不协调。这就有可能造成中学生因心理负担过或经不起风浪击丧失信心、热情和主动性,丧失与他们 感情上的共鸣,陷入情绪淡漠状态。此一时期,父母的过分关心或关心不够,都可能促成这种状态。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防止情绪淡漠的产生:

1、培养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

2、使自己的活动、生活内容多样化。

3、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人生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应以积极的方式应对。

4、换一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生活中不乏真善美,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对生活很冷漠的青年应善于从亲人的安慰、朋友的关怀、师生的情意中去寻求温暖、抚慰,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冷却的心重燃青春火焰。

5、及时运用心理调节法,自觉摆脱淡漠情绪。当出现情感淡漠的苗头时,应及时对自 己施加一些积极的暗示:如“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这样下去很危险,会毁了自己”等。同时,有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自己胜利且又有乐趣的 活动,特别是欢乐、美好的集体活动中,对于恢复自己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大有益处。

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6

首先尊重学生。教师不仅要把学生作为平等、独立的主体,更要转变落后的人才观、教育观,变应试教育的“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为素质教育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唯有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避免专制,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尊重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感受力,独特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其个性化的思維方式。在“求异”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打开学生的视野,进而完善学生的个性特长,最终走向全面发展。

其次,要发展和重视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多义性、模糊性,每篇课文又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是千姿百态,所以对文章的理解角度和感受程度就各不相同。因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不足为奇的。教师完全可以摒弃“时代背景、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的阅读模式,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个人视角去捕捉个人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仔细倾听学生角度不同、深浅不一的阅读理解之后,教师不要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衡量,而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各角度的优劣之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在多角度的分析、多层次的比较后,总结出比较深刻的“共性”之处,对个别仍需“存异”。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重视并得以展露,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发挥。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在创造性蓬勃发展和主动学习的激情中真正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并在总结讨论中得到整体性的提高,使个人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当今世界,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而个性是发展创造力的首要前提,因而“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就成为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思想观念,遵循新课程的观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适应学生,改变常规教法,做到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助推学生成才 篇7

(一)

我班文娱委员杨文娟同学眉清目秀、纤腰柔肢、爱好唱歌, 一看就是搞文娱的料。一开学, 我就提名她担任文娱委员, 她欣然接受了任命, 并很快就干得有声有色。她利用晚课休息时间抄歌教同学们唱, 她大胆地站在讲台上, 那自然大方的教态, 甜甜的嗓音, 换来同学们赞许的目光和入神的跟唱。只三两遍跟唱, 同学们都唱熟了。同学们那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教室里, 透过窗户飘向校园内外, 同学们那甜甜的微笑绽放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 情绪分外高涨。这一次我表扬了杨文娟同学。

杨文娟同学很受鼓舞。后来, 她主动向我提出, 把班中爱好文娱的同学组织起来, 成立文娱兴趣小组。我欣然同意, 并与她共同讨论文娱兴趣小组的组织、活动等。也许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话题的原因吧, 文娱兴趣小组的成员在杨文娟同学的组织带领下, 在学习上共同讨论问题、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共同提高, 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而且, 他们特别团结、亲密, 精神状态也特好, 个个都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学校元旦文娱汇演给杨文娟带领的文娱兴趣小组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她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编自演的舞蹈《走进新时代》以整齐、娴熟的动作, 舒展、优美的舞姿一下打动全体师生的心, 获得一等奖。杨文娟同学独立表演的边唱边舞的歌伴舞以她圆润、甜美的歌声和舒展、优美的舞姿博得全体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 也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们的心, 获得一等奖。

前年元旦前夕, 学校受镇政府委托要排练一个大型舞蹈参加县文娱汇演, 杨文娟同学被选中跳主角。她很刻苦排练, 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排练上了。她的父母很担心女儿会因此耽误学习, 特意跑来学校了解情况, 结果如释重负。科任老师反映, 杨文娟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退步, 反而明显进步了。据她的好朋友介绍, 她被选中跳主角后, 特别有自信, 精神状态特好, 上课时非常认真, 课前课间又很会挤时间来学习。杨文娟同学跳主角的大型舞蹈《春江花月夜》在县元旦文娱汇演中一举夺得一等奖。她也于去年七月以优异的成绩被广东省艺术师范学校录取。她带着能歌善舞的特长走上了更精彩的求学之路、人生之路……

(二)

我班的班长黄赞福同学是个很有绘画天赋的艺术坯子。我鼓励他加入了学校书画兴趣小组。由于他不但绘画有功底、天赋好, 而且既虚心又勤快, 甚得指导教师的赏识和器重。

黄赞福同学沉醉于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中, 曾一度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 一有时间就一头扎进指导教师刘老师的房间里凝神作画, 有时甚至连上课铃也听不见了。由于把时间都用在学画上, 导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了。我得知情况后, 及时找他谈话, 要他正确认识并处理学习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他很快就调整好学习与绘画的时间安排, 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了, 期末考试各科总分排名还由过去年级三十名外进入了前十五名呢。

经过不懈努力, 黄赞福同学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多次书画比赛中均获绘画组第一名。我鼓励他大胆向外投稿。去年有多幅作品在市级报刊上发表。在去年举行的县中学生书画比赛中, 有两幅作品一举获得一等奖。黄赞福同学也于去年六月顺利考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美术教育大专班。更值得一提的是, 不仅黄赞福同学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而且带动一大批同学加入他的书画兴趣小组, 使我班执着追求书画艺术的气氛浓烈起来。

有一次, 我跟他谈及学习绘画的感受时,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滔滔不绝地说, 学习绘画不仅发展了他的兴趣爱好, 丰富了他的课余生活, 而且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使他养成了刻苦耐劳、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还磨炼了他的意志品质, 更促进了他的学习……

(三)

我班的体育委员曾聪林、曾德周两位同学体格健壮, 身材高大, 长一副古铜色的脸孔, 天生就是做运动员的料。上初三后, 他们对打篮球更感兴趣了, 在课余时间随时都可见他们在操场上龙腾虎跃的身影。我鼓励他们把班上其他爱好篮球的同学组织起来, 成立了篮球队, 并专门给他们配发了一个篮球。他们还自筹零花钱每人购买了一套红色的篮球运动服。每当晚饭后, 他们十来个队员总是穿着这套红色运动服准时到篮球场上训练, 常常引来很多旁观的同学, 给我们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而迷人的风景线。

去年四月, 学校受镇政府委托要组织一支篮球队, 代表镇里去参加县第六届中学生篮球比赛。我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篮球队的同学们, 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经过严格挑选, 两个体育委员曾聪林、曾德周和另外三个同学杨国平、黄文苑、曾建锋同时入选, 他们都欢欣鼓舞, 并暗暗憋足了劲。集训的那两个月, 他们刻苦耐劳, 球技也有突飞猛进的提高。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们这几个昔日班中的“调皮王”一改过去厌学、纪律观念不强等坏毛病, 忽然变得懂事多了、成熟多了, 开始懂得珍惜学习机会了, 学习比以前用功多了, 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同学、老师、家长都看在眼里, 喜在心头。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沉甸甸的果实。曾聪林、曾德周他们顽强拼搏, 一路过关斩将, 小组赛顺利出线了。他们又一鼓作气, 团结拼搏, 奋起神威, 一举夺得了全镇中学生篮球队从未有过的好成绩——乡镇冠军。全镇人民为之欢呼喝彩。他们也被县重点高中体育班录取……

探究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8

个性的形成与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主要是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人文素养, 注重个性发展, 尤为重要。

一、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 分析研究, 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可谓众多, 教师不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模式, 具有相同的个性。教师面向所有的学生, 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实践经验表明, 在教学中, 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生, 他们千差万别, 其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特长等都不同。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不同, 学生的兴趣、潜能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用坚持发展的观点, 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潜能差异。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发展。对不同的个性要分别采取适宜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培养, 因材施教。

二、培养创新能力, 塑造学生个性

个性的构成主要是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个思想上有独立性的人, 他在行为上就必然具有创造性。这意味着, 培养个性也就是发展其创造性。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平时教育教学中, 给学生营造思索的时间、参与的权力,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体性, 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互敬互爱、愉快、平等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创造, 展示自己的才能。鼓励学生从现实出发, 通过努力发散思维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在教学课堂中可以组建小组, 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创作。创作完成后, 进行成果展示, 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且重在过程, 而不是注重结果。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 评价学生的创编活动, 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 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积极性, 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能力, 最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创新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独特观念、想法、行为动作等, 引导发挥他们的独特潜能, 使学生的个性在审美情趣和积极人生观上得以健康发展。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树立自信心,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 积极的人生观, 对他的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 在学生刚步入学校时,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学小猫走路、鸭子嘎嘎叫、小鸟找家、辨别各种动物声音等游戏, 使学生在排队、行走、做操、上课时做到静、快、齐, 这样不仅很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而且使自己的课堂能够井然有序。

学生展现自我, 表达意愿, 分辨是非, 感情的流露, 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自信心的培养。有了自信才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 一些性格内向, 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对他们要特别关注, 用善意的微笑, 真挚的爱, 来对待他们, 以鼓励为主, 发现潜在优点, 在学生感到没有自信时, 用激励的语言激励他们敢于超越自己, 相信自己能行。当发现有学生集体意识不强, 或者对于集体不能融入的学生, 教师可以身体力行参与他们的活动带领他渐渐融入这个群体。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下课时间与他们多交流。做到耐心询问, 发现问题, 正确引导;发现进步, 即时表扬。帮助他们摆脱困惑, 从而培养其积极的人生观。

团体合作是当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乃至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项目。它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编排小组, 可以进行竞赛, 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为小组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而培养学生作为主人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小组中的成员都会为小组的胜利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 甚至可以带动平时自制力差、贪玩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融入到积极的合作状态中, 从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怎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9

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挖掘是时代发展战略的需要, 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每一位关心教育, 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所不能回避的。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能各展其才、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就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保证班级信息渠道畅通

班级信息渠道的畅通是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系统工程的关键和基础。只有深入、细致、及时地了解学生, 掌握班级极其每个学生的动态, 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 才能正确引导并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挖掘。

二、营造和谐的氛围

班级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依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内容上突出全面加贡献的特点, 即基本素质比较全面发展并有特长体现的学生可以获得优秀的评价。民主则体现于班级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各个环节中。班级发展目标:是以民主集中的形式确立的;考核评价细则的制订是在学生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定期进行逐条的表决和修订, 使之更好地体现全体学生的意志, 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考核结果每日公布;便于民主监督;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起到及时有效地激励与批评的作用;完全依据考评结果而不是班主任的主观认识来做期末评比和总结, 客观公正地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单。

构建促进学生个性积极发展的班级活动体系。开学初, 由各主管干部根据班级发展目标, 广泛征集同学建议, 制定班级活动的学期计划, 包括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而后由全体同学审议通过要实施的计划。当然, 随着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班级形势的变化、同学良好建议的提出, 计划应该可以调整。促进学生个性积极发展的班级活动体系, 内容和形式上都应突出丰富多彩并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丰富多彩的内容中应适当侧重于自尊自信的培养、理念信念的追求、学习能力的提高, 也可以共同探讨一些对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形式上则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以班干部与普通同学共同组织、主持为佳。友谊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形式。有计划地举行各种形式竞赛, 可以开辟学生驰骋个性才能的活动天地。竞赛的竞争性质, 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竞争意识、自强意识、合作精神, 在竞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个性。通过社会实践,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锻炼能力, 让个性在实践中升华, 则是一种更有价值的活动。在定期组织的活动中, 即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 还要注意给个人留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简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篇10

“全面发展”不仅表现为发展全体学生的素质, 还要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当前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已经给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提出了警示。

那么, 在班主任工作中任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一、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有机结合

实践表明,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都将产生极大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点。

(一)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体, 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

(二) 尊重、信任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成为珍惜、保护、欣赏学生创造性思维;

了解学生需要, 体谅学生困难, 培养学生广泛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朋友式的教育者。

(三) 面对学生要“严慈相济”, 只严不慈或只慈不严都会使教育的总方向走向偏斜。

“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 严格管理, 不放松、不迁就。“慈”是班主任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

(四) 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依存于一个群体当中, 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 善于创新, 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

二、整体性教育和多样化培养有机结合

教师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和独特性, 在班级管理中要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共同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不应用统一模式或唯一标准塑造学生。

(一) 承认差异, 但不应该歧视“后进生”。

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影响和所受教育的不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 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比如:有的人能言善辩擅长交际, 有的人运动神经特别发达, 有的人数理思考能力强, 有的人则音乐能力异常突出。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其实只是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特殊体现, 并非绝对的层次, “后进生”只是在某一方面相对落后, 而并非全面落后, 实践证明“后进生”进入社会后往往社会实践能力较强, 其中许多成为成功人士。

(二) 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 而不是劣势。

学术大师钱钟书当年被清华破格录取, 数学仅仅考了15分, 但他的国文和英语都得了满分;乔丹是NBA巨星, 但他不可能成为物理学家, 等等。每个学生都有许多长处, 班主任应该善于研究学生, 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热情鼓励, 积极激发, 以期能更好地挖掘其潜能, 使其闪光点越多越亮。

(三)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把个别化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地协调起来, 使学生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1. 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有目标。

目标是班集体成员的共同期望和追求, 是班集体工作的出发点、评价标尺和班集体前进的动力, 也是社会期望的综合反映和国家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具备“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 进行宏观管理。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从学习成绩出发, 而是要善待学生的个性, 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闪光点, 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展示个人素质和能力。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培养有机结合

要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还需要做好班级、学校、家庭的协调与合作工作, 力争得到各方的配合与支持, 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做好教育的资源链接。

(一)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 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成功的教育往往从家庭开始。

特别是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习惯教育、道德教育等, 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家庭就是一个好学校, 一个好家长也就是一个好老师。事实上, 从人的社会化过程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 未成年阶段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兴趣、发展个性特长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 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使“教育和生活”统一于时间、空间及活动中, 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二) 学校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实现, 学校的职能举足轻重。

不能因为学生某些方面的成绩不理想, 而扼杀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天赋。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 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辅导, 积极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和天赋;要营造“副科不副”的氛围, 让那些确有特长的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开足、开全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成立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上一篇:平板显示下一篇:输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