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2024-05-17

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精选十篇)

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篇1

所谓兴趣品质, 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 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一、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 却因人而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 可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 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 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 (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 , 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 永久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 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 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 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兴趣广博的学生会表现得生气勃勃, 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之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 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 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全面发展, 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 学生才会在这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 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 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 也可能是变换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 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 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 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 因而开始动摇或见异思迁, 或喜新厌旧, 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件倒霉的差事。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的持久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 引导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

四、兴趣的效果性

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篇2

摘要:体育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科目,但是不是学生爱上的课,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去发现其中的原因,改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现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乐学;发展需要;学习兴趣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

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师比较单一的注重技术教学,对“如何教”考虑的较多,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并趣爱好,对如何让学生乐学、爱练,从学会到会学考虑的较少。导至学生始终成为接受者和被动的参与者,而教师是至高无上的课堂控制者.这样一来,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要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体育课当然不能没有技术教学,但技术只是一种载体.通过学习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为技术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前,要以学生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要了解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现有水于,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更要了解学生现 学段的兴趣爱好.教师不再是知识.技术的灌输者,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和指挥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应该从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而最佳的切入口,就是改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育课的管理过程处理好教和学的积极性。

体育课教学实际上也是教师对学生一个管理过程,教师按一定的程序把理论过程划分为若干各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前提,后一个阶段必须在前一个阶段成功的基础上展开,这样一环扣一环,构成了体育课的管理基本过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而且时间不长,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以一场篮球教学比赛为例,学生对教学比赛如兴趣不大,兴奋性低,就会使动作僵硬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但如果他们兴趣大,兴奋性高,再加上同学的呐喊鼓劲,他们的动作幅度会太大,造成不必要的伤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情绪的变化作适当的控制,做到高时就低,低时就高,使课堂气氛和谐。无趣教材易使学生情绪低落,鼓不起练习的劲头,影响教学效果。中长跑课,学生一般不大感兴趣,有的表生畏之感。对此,我根据少年儿童和心理特点,采用计时跑、追逐跑、计名跑、接力跑、游戏跑等练习手段,把“无趣”教材变为有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求知欲。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作用,中学生情感的发展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使各种活动都能达到中学生情感上的愉快和满足。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情感语言”,“身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就能培养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体育热情,在体育课中应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面,使他们能理解,“体育”不是简单的独立,而是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可用体育画报,剪报在报廊上宣传教育,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重要因素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来振奋学生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具有积极情感,要求上进的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望。

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多为学生的“乐学”考虑

学校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言语,这主要责任在于教师.教师不能为了教而教,而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兴趣,多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的主动,练得积极.其中,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教学有法,就是任何教学都必须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都必须按一定的教学模式或程序来教.所谓教无定法,就是即使同一个教师在讲授不同的教材时,也不可能按一个模式用同一种方 法来教,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机械照搬.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整堂课始终都是教师控制下学生被动 参与,其结果只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当然不会喜欢上体育课.所谓贵在得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庄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切入口,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贵在得法.比如.在武术课教学中,让学生先从模仿武打明星的一两个武术动作进入课堂,让他们先“练”起来,营造一种学习武术的氛围.然后,通过教师精彩的武术动作表演,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欲望,让学生在整个学练过程中都充满乐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一一学生练习一一教师纠惜”的教学模式。那么,教学方法到底如何改进呢?笔者想,首先要清楚一点: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眼点,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为基础,以有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篇3

关键词 当代中学生 体育兴趣 数据分析 改善策略

每当体育课,总有大批学生向体育老师请假,或是上体育课不到场。在体育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不主动配合体育老师,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学校或是班级开展的体育锻炼或赛事,学生总是以学业为由不参与。

经过分析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自身身体原因限制;2.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原因;3.教师方面原因;4.素质教育落实情况差。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实施方案:

一、开展有关体育的思想讲座,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中国学生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唯老师所说而是,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老师的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媒介,作为校方,应积极来开展有关体育思想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重要性,如此来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不是一项浪费时间的活动,它不仅于自身身体有益,体育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这于自身,于国家都是有益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模式,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不仅仅是学校,学校应与家长积极联合共同帮助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家长要积极配合并鼓励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减轻后盾和积极拥护者。让学生真正的从思想层面上体会到体育活动的重要。

二、加大素质教育的落实力度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作为教育事业的执行者和接受者,都应积极配合,积极达成,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大大的制约了学生的体育天性,文化成绩,不应是评判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体育成绩也应该纳入其中,在选拔体育教育人才的时候,应专业,而不是随意的派老师给学生上体育课,只有我们都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体育锻炼,我们的素质驾驭才能不再是空谈,体育兴趣也便在学生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三、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纵观以往,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便是集合整队,基本操热身,跑步,然后解散自由活动,有的学校更是将体育课作为学生的自由活动放松时间,没有任何的体育训练,这些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对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必须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体育活动贯穿整节课,以“体育、锻炼”为宗旨,以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都很注重个性教育,我们的老师不仅仅是要带领学生做体育运动,更应该将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随时都能做这项运动,而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了。我们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工程重要有耐心,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孩子,平日比较娇惯对于体育课中这种比较耗费体力的课程难免会有一些排斥,此时我们的老师,就应该积极的引导他们,使之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作为施教者,我们的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加入活动,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都能融入这项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新奇有趣的活动最能引起一个人去探析的兴趣,只有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一步步的成功,能使学生对于体育这门课程的热情高涨,才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才能达到我们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

当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高兴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教学受益最大的时候,此时,教师与学生都是很享受这门课程的,期间的乐趣,只有参与进去的人才知晓。一个“乐教”,一个“乐学”,我们的教学活动势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于己于国的重要性,愉悦的享受体育教学的过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才是我们所想要看到的局面。

体育活动是一个展现个性的活动,对于学生的要求,我们不应一味的拒绝,我们应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或擅长田径类运动,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对球类运动感兴趣,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我们要充分尊重其个性需要,一堂课不要统一的做死规定,做一项或几项运动,在教师带领学生做完热身操过后,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来做,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专项能力。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比一比、赛一赛”作为课堂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新鲜感。

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篇4

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的一个部分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改革的深入, 有的人不满足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的传统形式, 提出“第二课堂, 第二渠道”的体育兴趣小组 (兴趣小组是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学生兴趣, 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 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 进行经常的全面体育锻炼, 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锻炼习惯, 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兴趣小组可以说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具有鲜明的群众性, 它从实际出发, 追求身心愉快, 增强体质, 丰富学生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课外体育兴趣小组的组织及其形式

在兴趣小组的教学中,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场地、器材等) , 规定几个切实可行的锻炼项目,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项目, 学校开展较广泛的项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田径、足球、体操、武术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设项目, 满足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发挥。我们对此应该设为不同层次并分设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 同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如, 基础班和提高班。在基础班中, 第一, 可以根据年龄的高低分小组进行教学。第二, 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分项目进行教学。第三, 可以根据起点不同, 基础好坏分开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好学生去教基础差的学生, 这样既能解决“更多的学生”参加兴趣小组难的问题, 又能让好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锻炼。

三、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1.对学生身体发展的影响

(1) 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

中小学生正处在青春生长发育期, 身体的形态极易发生变化。据国家统计部门的不完全统计, 近些年中小学生的近视、驼背、脊柱弯曲有在上升的趋势。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家长的关注。体育兴趣小组有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组织性的锻炼, 可以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骨密质增厚、关节灵活牢固、肌肉收缩增强。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走、跑等身体姿势, 使骨骼变长对学生身高的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2) 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

体育兴趣小组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功能水平。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 全面多样性的锻炼, 使人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 代谢产物增多, 新陈代谢旺盛, 从而使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 (神经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等) 的功能水平得到改善。相应地也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疾病的的抵抗能力。

(3)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据调查研究表明, 现代中小学生基本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 由于家庭的过度溺爱, 学习上的压力, 活动量减少, 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体育兴趣小组的开展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 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科学的负荷强度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以及跑、跳、投的基本活动能力。

2.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 有利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中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 模仿能力较强。通过直观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大量的运动实践能比较全面地感受事物, 具体的实践体验更能提高运动知觉和集中注意力。自觉性和灵活性相应的得到增强的基础上, 学生更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以学生亲身实践的体验学习为主, 让学生在设计、组织、参与、评论等活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思考力等。

(2) 能加强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 动机和兴趣是其个性心理的集中表现。中小学生直接动机占主导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间接动机更显重要, 受间接动机和兴趣的作用, 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激发了练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他们会克服困难和各种枯燥的身体练习带来的厌倦心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勇敢果断、自信自强等心理特征和意志品质。

3.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 学生参加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竞赛规则和道德规范, 而这些竞赛规则、道德规范恰恰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相似,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锻炼, 能够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学习各种社会角色, 使自己的品行符合一定的规范, 成为一个纪律严明、做事严谨的好学生。在处理日常事务中, 能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价事物。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提高群众意识, 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严格有计划的刻苦训练, 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 坦然承受各种挫折的精神。

四、结论

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正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 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是体育课本身无法代替的,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兴趣小组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树立新观念, 不要沿袭陈规或生搬硬套, 否则会容易偏离“减负”的轨道,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避免流于形式, 没有目标、计划的实施, 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3) 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与身体全面发展相统一, 为以后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兴趣组织教学, 既要有针对性的练习, 又要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

摘要: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的开展,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传统形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兴趣小组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逐渐深入人心, 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本文从体育兴趣小组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 以其组织及其形式为出发点, 深刻阐述了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展兴趣小组避免的误区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

[2]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3]王杰尘, 徐健.对建立假日体育兴趣小组可行性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 2001, (2) .

[4]文永刚.浅谈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0, (6) .

[5]周杰凯.体育兴趣小组要避免走入误区[J].体育教学, 2000, (6) .

中学生体育兴趣调查表 篇5

性别 _____年龄_____

亲爱的同学 :

你好!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情况为了找出目前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促进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特制定本问卷,此问卷的调查结果仅作研究性学习报告所用,对本人没有任何影响。请你根据个人看法如实回答下列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大力支持,谢谢合作!

1、你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

a、喜欢 b、不喜欢

2、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吧?用了多少时间?()

a、每天1小时b、每周才1次c、除了体育课其它不参加。

3、你有相对固定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吗?()

a、有 b、没有

4、影响你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设施差 b、学习紧张 c、不喜欢运动 d、经济原因

5、你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a、增进健康 b、兴趣爱好 c、消遣娱乐

6、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哪些项目?()

a、足球 b、篮球 c、排球 d、乒乓球e、羽毛球 f、体操、g田径、h其他()

7、你课余消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听音乐b、体育活动c、计算机d、其他()

8、你参加体育活动时主要做什么?()

a、自己参加运动 b、在旁边观看比赛的多 c、两者兼有

9、你每学期体育费用开支有多少?()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200元 d、300元以上

10、你一般是在哪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多选)

a、室内b、室外c、学校内d、学校外

11、你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什么?()

a、增强体质 b、满足兴趣 c、学习技术 d、终身体育

12、你认为体育课的重要吗?()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13、你对体育课的感兴趣吗?()

a、高 b、一般 c、没兴趣

14、你对目前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感到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好

15、你对目前所上的体育课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6、你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7、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体育活动的()

a、电视b、网络c、其他()

18请您写出对体育活动的意见或建议以及个人看法

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39-01

“教未见乐处,必不我学”说明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功,教师的教必须要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由于我国现有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大幅下降,很多学生对体育的教学体现出懒惰,在中学的体育教育中学生往往产生的“厌学”现象比较严重,中学的体育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学生产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根源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教学方面的观点,为同仁的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学的体育教育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中学生对体育教育“厌学”的主要根源

(一)家庭独生子女“宝贝”的影响

现代的中学生年代,几乎全部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每个家庭都视自己的子女为“宝贝”,在生活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作为父母亲在理性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身体健康,品行端正,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给了子女,这些子女身体肥胖起来了,然尔体质却下降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就显得比较懒散,体育学习的兴趣就提不起来,往往产生一些“厌学”现象。

(二)学生对体育含义的不理解

体育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我没有病,能吃能喝,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根本没有把体育教学当成一回事,其原因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的肌能正处于旺盛时期,所以学生就没有什么顾虑。然而联合国早就针对这样的现象重新更正了健康的含义:即身体没有疾病;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学生对体育的本质没有明确的理解透彻是中学生产生体育“厌学”又一个原因。

(三)受现代“金钱”至上的影响

“现代社会,什么都显得不重要,唯有金钱最重要,”这是现代中学生的最实际的口号,是什么原因呢?父母亲为了赚钱,不惜抛弃子女而到外面进行打工赚钱,这给很多“留守儿童”造成了金钱至上的现象,都知道只有赚钱,才是现代生活的唯一,有了钱,可以有了一切。所以从“留守儿童”长大成为中学生这些学生就把这种理念用在学习中,包括体育教育,所以产生“逃避”体育课就好象是很常见的事。

(四)受现代“网络”风的影响

现代的中学生对于学习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往往把交朋结友当成是生活中的第一大事,所以“网络”就成全中学生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分成两个部分,即社会结交朋友的网络形式和“泡网吧”,前一种方式是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社会结交朋友;后一种方式是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聊天、打游戏,由于网络的便捷和丰富的内容,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虚拟世界,满足了中学生的虚荣心[2],从而把其他事情放置于一边而顾。

二、改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根本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观念

兴趣,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处活动的心理倾向,因此通过思想教育,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新认识,让中学生转变体育学习有态度,完全可以达到体育教学的一般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思想认识,改变以前的观念,而且在实践教学中,要多讲解体育的功能,以及学习体育的目的及其有什么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出生、家庭条件、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体育老师必须读透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在教学实践中,体育老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强度因人而异进行组织教学,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一部分学生可能喜欢篮球,教师就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以篮球方面的一些活动,不仅如此,其他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以“相混”篮球的形式来完成,如中学里面的短路练习就是这样一个让学生感到“厌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快速运球或抱球等形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既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兴趣,而且教师也完成了体育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组织形式灵活,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生硬,机械,学生尽管有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也会被老师的呆板教学而扫得精光,从而导致对体育怠倦厌学。如果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形象生动,组织形式灵活、教学方法丰富,身体语言和教风语言富有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体育教学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无疑是非常好的。例如在排球的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基本技术练习以外,在教学中还可以把练习方式改成四人一组或围圈等多种的组织练习形式进行教学,再加上比赛与游戏相结合,既增强了练习的难度,又提高了练习的趣味,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而又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消除隐患,加强保护与帮助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需要在器械上完成的,学生在完成这些动作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保护与帮助,以消除学生心理的恐惧。这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到这类体育项目时,表现出一种积极热情的新鲜感,但随着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惧怕心理就爆发出来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老师除了本质性地介绍这些项目的概念和技术概念以外,更多地采用保护与帮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惧怕,增强信心与勇气进行练习。

(五)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关系。缺一不可,如果一位教师被他的学生喜爱,那学生往往也会形成“爱屋及乌”,喜欢上这门学科。所以师生关系可以说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好与差。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容易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锻炼。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老师要主动地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体育老师其实是他们的一位好朋友;其次,相互间建立一种完全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轻松愉快;其三,教师要身先示卒,不仅包括教学教风,而且言行举止都要作出表率。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才会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与练习。

总之,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只有体育老师真正掌握了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征,并加以区别对待,通过正确的引导,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正确掌握技术要领,让学生主动员地参与体育的教学,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对促进中学的体育教学健康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发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M].素质教育研究认丛,P286-289。

中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篇7

一、掌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初中体育课程授课的同时, 一定要紧抓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把握住积极因素, 将学习成果最大化。要知道, 教师积极培养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情操, 掌控和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正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 心理素质在不断改变, 思维也开始变得更加灵活, 有着较为强烈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望, 还有情绪的不稳定性这些都是中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的。因此, 教师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 要将中学生的现状考虑在课堂中, 努力创建出一个适合中学生学习的美好环境, 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 模拟出不同的情景, 进行生动的情景教学。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行为,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吸引学生进入课堂, 让学生感受到初中体育课程的快乐。当然, 教师单靠讲课是不行的, 要将学生与课堂相结合,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例如, 教师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 模拟一个奥运会场景,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强项进行分组, 以体育竞技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参与性。

二、丰富体育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

1. 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传统体育教学, 无非就是学生全体集合、点数、进行准备活动, 然后开放体育器材, 任由学生自行选择, 教师也就将教学内容完成了一大半。这种毫无无目的“放羊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不重视。许多学生在队伍解散后, 三三两两成伍成群, 聊聊天, 晒晒太阳, 一节体育课也就白白浪费了, 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且更加放任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 从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2. 丰富体育教学模式, 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教师要想丰富教学模式, 就需要多下工夫, 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新心理, 规划出多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练习篮球项目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每6个人分为一组, 进行传球和对接的训练, 可以计时的方式看哪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接球的次数最多, 那么此小组胜利, 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奖励。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让学生在一堂枯燥无聊的体育课上, 不断地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这样不仅锻炼了篮球等体育技能, 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 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教师应规范课堂, 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课堂中的主心骨,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更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先要做到着装整洁、干净、利落, 统一配备运动服, 昂首挺胸, 以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 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体育课的规范性和不可或缺性, 还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认真听取教师的安排。相反, 那些对学生放任不管的教师, 他们对待工作普遍都是三心二意, 对学生不闻不问。长期下来, 学生越来越觉得体育课无聊至极, 是浪费时间, 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厌倦心理。因此在现今的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只有规范言行, 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去,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四、改革体育教学课程, 增加体育设施, 创多彩体育运动

学校要积极地响应教育改革, 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增加体育课程, 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 来增强自己的体质。这样就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设施上有更多的选择, 引导学生快乐愉悦地学习体育技能。通过上体育课, 学生会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也会更加重视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还能培养自己勇于拼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的来说, 初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体育课不再是一窝蜂的“放羊式”教学, 而是要积极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增强学生体质。教师在体育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劲头, 在形式上要灵活多变, 追求一个有计划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素质情操, 增强中学生的体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今青少年肥胖症越来越普遍, 而引起肥胖症人数直线飙升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就如今中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 课余自我锻炼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 如果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去进行体育锻炼, 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还提高了他们对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 这对初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篇8

1.利用成功感受, 唤起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 对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成功第一时间给予认可和鼓励, 这里也包括对体育学科综合知识的获得。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成功的感受, 就会极大地树立起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对学习有更高的目标, 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一旦拥有对体育学习的信心, 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体育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2.营造良好的氛围, 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创设情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想象, 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准备, 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教学实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 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体育技能得以掌握。可以把音乐课的歌曲和舞蹈引入体育课堂, 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利用各种游戏, 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演生出来的, 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同时, 游戏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 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把各种体育项目融入游戏当中,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既得到了锻炼, 又获得了体育知识与技能, 并且还培养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在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

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9

1 学校体育课现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兴趣,就是指人们探索事物时表现出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课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就能乐于展现自我,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能够有效保证体育与健康的目标和价值的实现。因此,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同时也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导致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2.1 社会因素制约

在封建社会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受社会、家庭影响不同,思想智力、体力各异,运动兴趣也因人而异。受现代体育信息的渲染,很多学生的运动兴趣都偏向于竞技体育类运动项目,而对体育课上那些重复枯燥的运动技术已缺乏兴趣,课外体育运动的时间本身就不多,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得好不好无所谓,认为学生应该好好看书学习,少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被剥削。

2.2 教学方法千篇一律

传授过程中强调教学方法的正规性和教学的完整性,过于注重传授运动技术,学生缺乏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权。忽视运动兴趣“有趣—乐趣—志趣”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经历过程,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师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学模式化,课堂上没有特色,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2.3 学生体育运动意识不强

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要经历“兴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要想使学生爱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必须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兴趣是不断变化的,对于有的项目逐渐升高,对于有的项目则逐渐降低。如果学生“动商”低下,体育技能基础差,锻炼方法不当,形成自卑、厌倦的心理,运动兴趣显然会越来越弱。

3 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途径

3.1 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目标

学生对于运动项目表现出的兴趣并非全部可取,这与学生周围群体的影响、对运动项目的认知水平和个人体育经验有关。学习目标选择适当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学习目标选择不正确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堂情形,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学习目标分成若干层次,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宜自己能力的层次目标,从而使学生高效率地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3.2 传统教学观点的改变

传统教学教师按照别人的教育模版教学授课,内容枯燥乏味,形成按部就班的任务式教学。教师应该改变家长认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精力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就会影响学习成绩,从而成绩下滑影响升学的观念。相反,体育活动,能造就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心境,让紧绷身心得以放松,学生能以更良好的面貌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3.3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课堂形成好的教学氛围和效果,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体育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是学生具有主体性,体育教师应当关心学生,形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成为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有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具有自己是集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

3.4 学生成功乐趣的体验

运动兴趣和体育学习的成功是相辅相成的,运动兴趣是体育学习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同时体育学习的成功又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成功感”会对学生体育兴趣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中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断给予学生肯定,学生就会形成满足感,增强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要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体育教学中应将科学性、新颖性和启发性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体育活动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成功的练习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运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培养师生情感之间交流,因地施教,按照运动兴趣形成的一般规律,科学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有效地贯穿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价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摘要:运动兴趣是认识、探究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它能够使人们获得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该文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目的,根据运动兴趣产生、发展和形成的一般过程,针对传统体育课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体育,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孙洁丽.论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体育教育,2012(18):103-104.

[4]茅鹏.展望二十一世纪体育教育[J].体育与科学,1997(2):43-45.

[5]陈建嘉.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J].体育教学,2001(1):17.

[7]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5):28.

快乐体育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10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决不能有丝毫的强迫。”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的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2. 关于快乐体育

2.1 快乐体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在一种欢乐、兴奋地氛围中进行学习,并能充分地锻炼身体。

2.2 快乐体育的意义。

2.2.1 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自觉性、积极性泯灭,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使笑声充满课堂。快乐体育的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影响,并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以至喜欢,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2.3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快乐体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快乐体育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体育活动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的,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等方面能力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2.2.4 让学生获得放大的自由度和广阔的空间感

经常处于教室内的学生,一旦到空阔的操场或运动馆,就会兴奋不已。如果这时的体育课再把学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管得太严,就会显得沉闷、死板,严重抑制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定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使其获得一种空间释放感和放大的自由度。丰富的教学手段,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2.2.5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2.3 快乐体育的基本特点。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为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2.4 快乐体育的基本策略。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决定条件。“快乐体育”在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处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怜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1 环境优化

“硬环境”美化、协调,“软环境”(人文因素)健康、和谐。

2.4.2 情感驱动

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入手,以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2.4.3 协同教学

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与学诸要素之间的参量配置协调、同步与互补,以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放大、增值。协同教学要求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教法有机统一,其突出特点是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在形式上强调“学习过程自组”。

2.4.4 增力评价

由口头的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组成,是一种即时的教学反馈,具体运用应注重以下几点:形成性评价要及时准确,激励性评价要适时并保持较高的频率;要有效实用;要避免超负荷;要强调多项性。

2.4.5 快乐体验

主要指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体育活动所独具的乐趣。实践中应强调以下几点:教材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情知交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强调非同步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3.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具体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性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3.1 利用反馈信息教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之激发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快乐体育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2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牲。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体育活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如果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3 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例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养成动脑的好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又如中长跑教学,教学内容较单调、枯燥,学生比较惧怕。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我首先提出一些问题:“马家军在哪些项目上使国外对手胆颤心惊?”“为什么说长跑运动能考验人的意志和毅力?”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投身长跑运动并从中体会长跑带来的乐趣。

3.4 通过新颖教学内容、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味,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一技巧侧手翻教学,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如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

3.5 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体操横向分腿腾跃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克服了跳横箱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等。又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不仅比一比谁投得远,还要比一比谁滑步滑得好,比一比谁能牢记老师所讲的技术要领等。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收到了良好效果。

3.6 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3.7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总之,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和养成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教师在理解快乐体育的内涵并掌握快乐体育的特点和基本方法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劝,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快乐体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本文试图根据教师教授体育知识方法的改变和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培养两者相结合,来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上一篇:农业地膜污染与防治下一篇:正义设计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