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媒体融合

2024-05-01

与新媒体融合(精选十篇)

与新媒体融合 篇1

在过去十年, 广电一直在积极推动广播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并开始步入高清化制播阶段。目前, 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已基本完成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改造, 地市级也完成超过65%。中央电视台所有频道已经实现高清播出, 全国已有3/4的省级台具有高清制播能力。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制播。在高清频道方面, 全国已经有54个高清频道, 其中, 央视拥有13个, 省级电视台拥有30个, 地市级拥有11个;正在筹备的15个。可以说, 我国广播电视台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为我国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发展与变化

近年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技术也加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主要体现在:第一, 加快改变了广播电视用户使用电视机单一终端、通过单一途径、固定地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习惯;第二, 加快了广电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 以及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之间的聚合互动和深度融合。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 广电业务形态日益丰富, 广电媒体形态日趋全面。从图像分辨率来看, 广播电视正从标清走向高清、超高清4K, 甚至更高清晰度的8K, 3D电视业务也不再是梦想;从传输及呈现方式来看, 除了传统的地面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外, 又出现了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等;从业务形态看, 从面向单一屏幕的广播式、交互式电视业务, 逐步走向单一屏幕显示但可在多屏幕间切换收看的电视业务, 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用多种终端收看电视的个性化需求。随着融合的深入发展, 还出现了同时面向多个屏幕的融合电视新业务, 即电视大屏显示高清广播式或交互式电视内容, 小屏与大屏显示节目同步且互为补充的个性化内容。目前这种业务在国际上称为第二屏业务, 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加速融合发展, 广电全媒体已成为广电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挑战与创新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大视频市场竞争活跃, 面对的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在转型时期, 究竟走向何方?

广电的发展方向是全媒体。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广电全媒体发展, 在变革中催生培育新业态, 创新新市场, 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传播能力, 使广播电视的服务无处不在。

加速广电全媒体发展, 必须加快广播电视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使内容生产播控应从封闭单一、专用固化、低效高能的方式, 向开放综合、共享灵活、高效绿色的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变, 使传输分发从网络孤立、传输低效的方式向网络互联互通、智能协同、手段多元、智能感知、传输高效的方式转变, 使接收终端及服务从单一形态独立接收、普通功能向多形态、多屏协同、智能化的方式转变。

提升能力 加快推动

1.加快提升广电全媒体制播能力。

一是融合创新广播电视制播技术, 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平台。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制播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面向标清、高清、超高清4K、3D等电视终端和互联网终端、手持移动终端等以及多种传输网络, 优化并创新全媒体“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 研究构建资源虚拟化、开放智能、弹性高效的全媒体制播云技术平台。

二是融合创新广播电视全台网技术, 加快构建基于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云技术的全台网。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文件化、网络化、全台网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宽带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推进全媒体内容制作和媒资存储管理一体化, 以及端到端、全流程IP网络化, 构建智能异构、开放透明、绿色安全的广播电视全台网。

三是融合创新台网联动技术, 加快构建台间协同和台网联动技术机制。要面向多屏联动和多屏协同等全媒体业务, 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全媒体制播云与全媒体服务云的聚合协同、联动创新, 支撑业务生产流程的智能重构、业务形态的快速创新。构建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连接, 以及台间协同和台网联动的技术机制。

四是加快提升高清电视、超高清4K电视和3D电视制播能力发展。要加快推动省地市电视台高清制播能力建设, 积极推动高清频道音频环绕声制作播出, 基本实现卫视频道高清化;积极开展超高清4K电视制播技术试验与示范, 积极探索和创造条件开办超高清4K实验频道;推进3D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建设, 丰富、提高3D电视实验频道播出内容和技术质量, 探索建立3D电视运营模式。

2.加快提升广电全媒体服务能力。

一是融合创新广电网络传输服务技术, 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全媒体内容服务平台。要面向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广播电视网络, 以及互联网和4G移动通信网络, 积极推动广播电视业务集成服务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智能搜索等技术融合创新, 加快构建支撑全媒体内容、多业务形态、全方位运营的广播电视全媒体内容服务云平台, 实现个性化、碎片化内容的智能搜索、智能分发和智能服务。

二是融合创新广电网络终端技术, 加快推进广电网络终端标准化智能化。主要工作包括:大力推进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DCAS、下一代广电网NGB终端中间件等技术标准的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 积极推动智能电视终端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快速提升广播电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跨屏融合业务以及智能家居服务, 通过有线和无线互联互通、协同覆盖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 提升家庭服务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 在广电发展的关键时刻, 全行业需要通过思想的碰撞和深入的交流, 迸发出广电科技创新的火花和创意, 希望业内人士通过探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径, 为推动广播电视创新发展,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篇2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一)校园报纸:

主要分为校园内自办报纸和社会报纸。“川大人“、自在诗文社刊办的校内报纸主要是有针对的内容,信息量小,并且因为发刊不固定、期数少,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阅读人群小;由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周末等社会报刊具有信息量较大,有权威,固定发刊等特点,在四川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师居多。校园报纸成为使用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园传统媒体使用形式。

(二)校园杂志:

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经常看杂志的大学生也占有一定的分额,其中以女性为主。大部分女性对娱乐、化妆、生活等主题的杂志很感兴趣,而许多杂志社正好看准这一点,纷纷推出相关杂志产品,如《昕薇》、《VISTA看天下》等。像《读者》之类的文学性杂志的阅读人群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杂志的使用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杂志。综合来看,校园杂志也是传统校园媒体的重要部分,使用人数是略低于校园报纸的传统媒体。

(三)校园广播:

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联系便捷快速,并考虑到四川大学的校园情况,使用校园广播的范围及场所有很大限制。校园广播的使用场所主要集中在各大教学楼,用于平时英语听力训练以及考试英语听力的播放。故校园广播的使用不多,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信息传播工具沦落到几乎被淘汰的境地。

(四)校园网络:

包括校园网和互连网。四川大学校园网主要是用于各级信息传播,同学信息查询...由于是免费的,并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人群数量大,几乎占绝大部分。互连网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功能多、休闲娱乐等优势,成为了使用人数最多的媒体之一。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资源,互连网是他们关注世界的最主要窗口。

(五)手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几乎可以说是全体都有,甚至有的同学有多部手机。近年来兴起的“微博热”,加之智能手机日益普遍化,手机中短信、通话等传统功能逐渐淡化,手机网络的使用成为了热门。手机的主要用于信息传达,相互交流与沟通,收集信息及休闲娱乐等等。在四川大学,手机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媒体之一。手机在校园信息传输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三、校园媒体存在的问题

1.一定的封闭性。在校大学生与电视媒体接触不多,信息多来源于报纸、互联 网以及手机,信息的来源面不广。2.缺乏合理的经营运作,发展动力不足。像校园内办的报纸主要是学生自主运 营,由学校拨发少量的经费,仅仅能够支付报纸印刊的费用,所以往往报纸的质量上不去。从而导致阅读人数少,也影响了后期发展。

3.对于国家主流思想的宣传不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高校校园媒体应该为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做贡献。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应该给予更高的重视度。

四、校园媒体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互联网络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并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可以预见的是新校园媒体将继续快速发展,而传统校园媒体将逐渐走向消亡。而校园媒体也将开始走向市场,开始商品化。趋势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

趋势二:校园媒体“报网互动”的实践模式,构成校园信息网,资源更加丰富。

趋势三:信息传播加快,并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

趋势四:在一定时期内,传统校园媒体与新校园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构建 和谐校园媒介生态和舆论环境。一定时期后,传统校园媒体将日益消亡。

趋势五:校园媒体成熟化、市场化、商业化,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校园 媒体商业化运作和品牌推广。

趋势六:校园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方面大的提升,积极参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沐阳苏州大学;《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G206

[2] 傅晨琦郑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今传媒》2011年01 期G216.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思考 篇3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混媒时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03-02

“互联网启蒙”教会了我们“数字化生存”,0和1这两个人们熟悉而又探究不绝的数字,便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各种媒体也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进入到“大融合”的时代,手机媒体与互联网一起以攻城略地的气势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天下,形成一种令人惊吓的“新媒体现象”,“混媒体时代”已至许久。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混媒时代的悄然而至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中国互联网全面高速发展的10年,全媒体公司已然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新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媒体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令媒介传播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传媒产业的格局,同时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影响。

“新媒体时代来临”已经不是呼声,而成为了事实,“后浪推前浪”的意味之浓。近几年,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一轮的整体上升势头,国家对于新媒体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原生的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基于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和传统媒体融合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日益丰富,运营者从以前的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始注重在差异化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受。目前还出现了一系列的媒体新形式如楼宇电视,公交移动媒体等,显而易见,移动媒体在潜移默化的引领着“新媒体”的未来。

文化促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技术与发展的应用也加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与此同时,每个媒介又可以与动画、广告、新闻等等领域结合,媒介的发展又促进了相应技术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的是,不久的将来,“新媒体”这一名词将会被一个新的名词取代,它概念的退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就目前来看,“混媒时代”是媒体的主流发展趋势。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形式——混媒时代的衍生品

(一)“新媒体的领跑者”——网络新媒体:包括新闻网站、门户网站、IPTV等。网络新媒体从2006年以来的一个热点就是视频。视频网站从今年来看,仍然在继续发展,爱奇艺、乐视、土豆、酷6、优酷等仍保持着很大的优势,对电视的冲击更加猛烈。值得思考的是,受知识水平以及受众群体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了良性互补。如CCTV与CNTV,一个是传统媒体一个是新媒体,两个媒体平台的播出内容如出一辙,加大了受众的选择性与自由性。

(二)“放在裤兜里的媒体”——手机新媒体:手机新媒体作为电信运营商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载体或媒介,已开展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互联网以上三项主要业务。一机在手,走遍天下不再是深化。通过手机,我们能上网收发邮件、网络聊天、观看网络电视、浏览手机报、视频通话,手机的媒体特征越来越明显,虽,目前受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其作为媒体的特征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在手机普及之后,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手机媒体以新闻传递为主要传播渠道,与报纸报刊这种传统媒体的性能相对应,无法跳出的限制是,虽内容大相径庭,但是便捷性和随意性大大加强,使得新闻变得无处不在,信息传递无往不入。

(三)“新媒体无处不在”——户外新媒体:如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在户外新媒体中,有人做过这样的描述:“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在电梯里你可以看到电视;在公交车上你可以看到电视;在出租车上你可以看到电视;在城市轻轨和地铁上你也可以看到电视;当你出差时还可以在火车上看到电视;当周围什么都没有时,你还可以掏出手机来看电视……人们曾经对电视的“移动梦想”,如今变成了生动的现实,毫不夸张的说,移动电视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 “延伸新媒体”——衍生新媒体:如博客、播客、微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牌照的发放,正式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微博作为博客衍生的新生事物,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时代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微博等媒体使得日志逐渐成为了过去,虽无日记本的厚重感与历史感之外,大大的提高的生活效率和生活节奏。

总而言之,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影响与改变。混媒时代手机智能化降低了短信等媒体的使用率,受技术的发展,文化思想等变化的影响,主流媒体逐渐被各种碎片所替代和占有,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媒体产业的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化。

三、传媒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未来——混媒时代的并驾齐驱

2010年是中国新媒体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超过4亿,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成为网民,中国已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这个“第一”,再次见证了中国新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发展的脚步之快。各种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新媒体的载体、新形态与新材料不断出现,尤其是移动新媒体发展势头最为迅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中国手机用户2010年突破8亿,2011年3月底达到8.9亿,是美国3.03亿手机用户的近3倍。手机用户量的不断增多为新媒体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中,传媒媒体与新媒体联合播报应急效应明显,电视与微博穿插进行联合播报,同时微博提供线索,电视进行及时的关注与追踪,线上线下紧密配合,可见,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在突发灾难面前,优势互补。微博、微信救援成为灾情报道的新利器,它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传统的灾难报道模式,让全社会的救援变得更为高效、透明和有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既竞争又合作,互依互补,均是了解社会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渠道,包括纸媒体在内,虽然它们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在重大事件来临时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是据笔者了解,很多纸媒也都派出记者前往灾区,在事件稍具平息后,这些媒体会根据其独有的属性给我们带来更为深度细致的报道。

比尔·盖茨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只要我们轻轻的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就会跃入眼帘。可以说“新媒体”联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领域,而传统媒体就其发展历程和受众群体,仍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在信息告诉发展的时代,各种媒体的竞争层出不穷,无法避免,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只有互相取代,在笔者看来更多的应该是相互补充。世界新媒体的发展正朝着快速、便捷、实用、大众化大步前进,各种力量会在市场中各自争取到自己的忠实读者或观众,走出自己的一条发展之路。

可以预见,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还将更深刻地改变世界,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传媒业的未来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历史告诉未来,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永远无法预测未来,所以我们不去预测未来,我们只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 赵蓓,《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与媒介利益》[D],山东大学,2006.5.10。

[2]乔洁琼、薛迎宾,《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和隐忧》[J],传媒观察,2010.11。

[3]顾程,《混媒时代的媒体接触》[J],中国广告,2009.12。

[3]路红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合——以四川卫视为例简析雅安地震中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联合》,科讯广电网,2013.4.21。http://bc.tech-ex.com/2013/cabletv/34385.html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篇4

1 新技术与传播手段给传统媒体带来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人们陪伴互联网的时间已远远超过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报纸虽然知识海量却也不及网络;广播虽然面广,却少了视觉这一重要元素;电视虽然老少皆宜,却不能随身携带。因此,结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重媒体形式,且随时可以浏览的互联网就成为了当下最受宠的新媒体。受众面窄是纸媒发展的症结所在。新媒体可以面向全世界24小时不间断进行交互内容传播,信息之海量无法形容。因此,新媒体的出现给纸媒造成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年轻人基本放弃了对纸媒的使用,导致纸媒经营状况不佳,纷纷向全新媒体或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型,对纸媒自身打造有所忽视。那么,针对这些潜在的问题,不得不介入并采纳新媒体形式来调节。新媒体网络宣传效率高,宣传速度快,其受众群体范围越来越高,影响力逐年增高,推动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所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就不具备优势。

2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变革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现代的电子影像技术,新闻的丰富性和时效性能满足大多数受众的信息需求,足不出户便知世界发生的大事。但是,电视新闻依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统媒体如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劣势被无限放大。因此,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要想进行有效改革,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到新闻来源多样化,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把全世界网民作为受众群体,以作为信息传播的传播者和受众者。二是做到传播模式立体化。在传播内容、形式、结构以及友好性方面发挥较好的集成效应。三是信息传播的即时化。网络媒体以“毫秒”为计算单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四是信息传播交互化,使信息发布者不再享有唯一“特权”,从传播层面扩大新闻发布主体。这样使新媒体传播个体既可以是现场新闻发布者,也可以是新闻参与者或评论者。五是从物质层面变革到新闻承载形式。在新媒体领域,PC和手机已经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成为新闻的主要承载形式。

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上都在积极寻求进步和突破。传统媒体在发展中保持优势地位,来弥补新媒体发展的不足,借助新媒体的手段达到扩大宣传、挖掘潜力的效果,发挥优势,降低网络媒体假新闻和不法新闻的传播率,提高网络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可信度。例如,《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这是传统媒体充分利用了自身优势,用新媒体中的网络通讯手段把传统电视节目进行全面的宣传和传送,帮助传统电视媒体弥补了一些弊端。它们在相互冲击的过程中相互融合。

4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

近年来,传统媒体借助网络的力量最终实现了不同区域和不同事件的信息资源实时传送,这种做法取得了成功。

其一,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来弥补网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网络的公信力。

其二,走全媒体之路。在面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需要在资源和传播方式这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升级,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扩大传统资源的影响力。利用自身在信息、品牌、资金等方面优势资源的同时,加大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可以改变受众在收听广播或收看节目时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递给电台或电视台的问题。例如,开通官方微博或者官方网站等,及时收集第一手资料发布。

其三,应各自保留优点,传统媒体应借助新媒体传播快速性、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保证二者融合取得积极效果。

其四,积极发展互动电视。它可以通过宽带或电话线实现电视上网,具有宽带上网、大屏幕显示和数码电视三维一体的功能,互动电视应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还可以通过图像叠加技术,在不中断电视节目的同时,提供图文信息。

总之,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如果不积极借鉴新媒体的发展经验,就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落后;同时,新媒体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借鉴传统媒体的优势,也无法实现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认真分析发展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优点,互为依托,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源.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J].记者摇篮,2011,(6).

[2]齐永光.试论媒体融合时代的电视媒体发展之路[J].新闻传播,2009,(11).

创收型节目如何与新媒体融合 篇5

2010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重拳出击,精心打造融合3G手机、视频网络和电视终端的三屏互动、三网合一的多媒体直播频道,与传统电视样态比较,最大的亮点的就是变观众被动灌输式收看为可以互动参与收看,观众由传统的信息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视音频信息的编辑者、提供者,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更为简便的方式随时参与节目表达诉求,真正变“看”电视为“用”电视。这种多媒体互动直播平台的推出,使电视节目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变革时代。

对于创收类电视节目,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不仅使节目的表现样式得以翻新,其异地、多点、互动、直播手段的应用更使地方媒体的覆盖和触角都有新的突破,尤其是省略一些在传统电视节目制作中占据很大成本开支的冗余环节成为可能,并使宣传效果因为互联网的参与而产生全新增值回报,这种变革无论对广告经营者来说,还是对广告投放者来说,都是一个新鲜尝试的开始,特别是对一些传统电视节目没有碰触或深度挖掘并放大产能的领域带来了机遇。

本文将尝试阐述新媒体时代,生活(直播)频道计划策划实施的三个创收节目型节目如何与新技术融合与应用,展现全媒体时代电视对受众、对广告客户、对视频工作者的的影响、改变和新要求。

一、这三个计划实施的创收栏目分别为: A医疗健康类栏目——《健康新主张》(暂定,下同)B服务出境商务求学旅游移民类栏目——《伴你越重洋》 C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会展经济类栏目——《南京会展资讯》。

二、这三个栏目的基本情况介绍。

A《健康新主张》——服务于全市的三甲医院,完全以新闻资讯和专家访谈的形式推介医院的医疗特色和最新技术,辅以推广健康养生、健康运动、与保健窍门。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类节目在市民心中的服务缺失的印象,尤其是改变民营医院宣传在市民业已形成的不雅观感,真正做出大民生、大医疗的健康节目。一方面让三甲医院有个面对高端的宣传平台,让他们乐于走进电视台演播室,另一方面,真正调动市民的参与意识,实现远程问诊、预约专家,同时能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是实实在在的现场解决问题。栏目一年的创收保守预计在120万左右。

B《伴你越重洋》——服务于全市的金融机构,权威推介各家金融机构开办的对外金融业务;服务于全市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大学院校,为出国留学和商务活动提供最优选方案;服务于全市的涉外旅游机构,瞄准社会精英阶层为单位甚至高端个人方提供最新最权威的旅游资讯。目前,留学、移民、旅游、商务逐步成为近年最受关注的热点,而南京目前的电视媒体中尚无专门针对以上热点的栏目,几乎是没有开掘的空白地。栏目一年的创收保守预计在160万左右。

C《南京会展资讯》(暂定)——中国会展经济和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上广义的商务活动层出不穷,但在多年来,在南京媒体界尤其是电视界,至今没有相关会展经济和产业经济为主线的商务活动栏目。这为会展资讯类栏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会展产业人士、节庆产业人士、活动产业人士、传媒经营人士、广告经营人士、品牌推广人士等各类精英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南京为例,目前每年举行的会议达到6000多个,展会和节庆达到400多个,拉到经济达到200亿。市委朱善璐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南京打造成“国际会展之都” “会”集产业精英,“展”示商业精品;发布权威资讯,引领主流市场,会展经济如今早己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栏目一年的创收保守预计在100万左右。

三、新媒体在上述栏目中的实战应用,及社会影响。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给受众带来的最大变化应该是信息接受的双向性;即既有传统的被动接收,更有新媒体时代的主动索取和选择性接收,通过三网合一,实现三屏互动,抛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不再单是演播室的主持人、记者编辑,更多的可能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方方面面的普通人、专业人士,电视机构成为其中的重要桥梁纽带和发布渠道。这极大的拓宽了电视的开放度和网络化趋势。而全媒体时代给电视制作和宣传需求方带来的最大便捷就是解决了距离问题,使观众参与性变的更为简单快捷,使直播变的由庞大的团队行动变为单兵行动,更把电子媒体的单向以时间为轴的线性传播变成了多维传播。

对上述三个创收栏目而言,通过互联网、3G技术实现主持人和资讯提供方、资讯需求方的时时远程互动。三甲医院可以同台竞技,阐述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甚至合作诊疗探讨业务,发布最新最权威的医疗信息;医院专家可以和百姓远程对话,远程问诊,求医问药,解决疑难;涉外个人可以和金融界权威人士时时资询,甚至可以在连线国外讲述踏出国门的经验、提醒或警示;对会展经济来说,互动直播给会展产业、节庆产士、活动产业、传媒经营都带来了全新的架构样式。

四、新媒体时代对电视从业者的新要求。

传统而言,电视节目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流程是,汇报选题——外出拍摄采访——回台撰稿——编辑成片——送审播出,可以说,电视从业人员在“视频”生产上耗费了其主要精力。而全媒体时代,视频来源多元化、节目生产直播化,极大地解放了一线编导的基础性工作,准确地说一线编导的工作内容产生了巨大变化:从视频的简单制作者变成更为全面的信息协调者、沟通者、筛选者、把关者,并且这部分的工作分量逐步增大。这就要求电视从业人员有着更为敏锐的信息策划、挑选及处理能力,并把节目生产和经营创收完美结合,改变原有节目生产和经营创收两条线、两张皮的局面。

附:A《健康新主张》策划案、B《伴你越重洋》策划案、C《南京会展资讯》策划案。

——————————————————————————————————————————————————

生活频道医疗健康类栏目60分钟直播方案

一、《健康时讯》开场3分钟(每条控制在30秒至60秒)内容摘要:快讯的节目形式,已经逐渐成为观众消费资讯、接受观点的新时尚。“集约化”的形式,使得电视传播手段在“快速消费”时代更好的发挥 “信息筛选机”的作用。帮助观众在短时间内浏览最热门健康话题、最新的健康资讯、国家、省市卫生部门发布的健康提醒、医疗法规,最鲜活的医疗动态、最尖端的技术手段、与健康相关的文娱文化活动,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医患纠纷及处理结果。强化突出“直播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健康贴士》10分(每次连线3至5家,每家2分钟)

内容摘要:发挥本频道三网合一、三屏互动的优势,连线市内三甲以上医院,选择某医院的医疗强项发布最新健康提醒,对时令性、季节性疾病做出预警,对一定时间增多的突发疾病做出健康提醒,同时可以在节目中预告下周各家医院的特色专科的专家门诊时间,便于百姓就诊。既作为一个健康信息发布平台,更是医疗机构信息技术手段的展示平台。除常规性普及基本医疗知识,健康动态;推荐一些健康饮食、健康运动、与保健窍门。

三、《名医访谈》30分

内容摘要:针对不同医疗领域,邀约医院强势特色专科两位专家,来到演播室现场交流。随着节目的成熟,可与相关医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对其医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电视包装,展示医疗专家敏锐的触角、独特的见解、灵慧的思维,以及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判断,针对当前最热门的医疗话题做出分析。并开通热线,接受观众询问,同时可以通过QQ视频,连接场外专家,共同交流,观众远程问诊,求医问药,多方互动。

节目形式:(1)把电视屏幕分成七个视窗:主持人一个窗口,南京市第一医院一个窗口,鼓楼医院一个窗口,军区总院一个窗口;省人民医院一个窗口,儿童医院一个窗口,市妇幼医院一个窗口,(可随着参与医院数量随时增减),由专家针对近期的健康医疗状况做出疾病预警或者分析,巧妙介绍本院的特色优势。

(2)把电视屏幕分成三个区,由主持人连线市民,市民提问反映自己或亲友的病情,由演播室主持连线医院专家远程问诊,可巧妙建议病患去医院做详细检查,引导病人选择医院。

四、《医疗现场》10分

内容摘要:呈现无影灯下惊心动魄的场景,直播某医院最强势的医疗手术或名家问诊、会诊;突发事故的医疗急救,强化医院的医疗理念,为观众展现当前先进的医疗水平和义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强受众对医疗机构的直观认识和信任感。同时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第一手学习的资料。

五、《健康时尚》5分(娱乐元素增强节目可视性)

内容摘要:在秉承专业性、坚持实用性、增强贴近性的前提下,为节目融入娱乐时尚元素。与全市的健身会所、场馆合作,展示运动与健康、时尚与健康;与某些餐饮行业合作,推荐健康、滋补美食的制作方法;与一些美容会馆合作推广健康新理念。把健康的概念推而广之,赢得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丰富栏目厚度和辐射力。

六、《医患关系》15分(增强节目影响力)

内容摘要:医患关系作为当前社会热门和敏感话题,是一档有深度和见解的医疗健康类节目不可回避的部分。对市民举报的的医疗“事故”进行深度追踪调查,挖掘、还原事实真相,通过3G手段时时直播问题解决过程。同时不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选择有利于更合理解决医患纠纷的角度进行报道,可以考虑在栏目运行后期和院方事前沟通把负面的新闻正面做,化解医患矛盾,和谐社会关系。在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良性循环的纽带。

七、《痛‘病’快乐》

内容摘要:主推慈善企业和慈善个人的热心救助故事,给病人送去温暖和关怀,倡导全社会关爱病弱群体。在提升社会教化作用和栏目美誉度的宗旨下,拉动潜在的医疗消费,便于栏目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更有效的合作关系。

八、《健康主张》

内容摘要:主要针对美容医院、美容机构,或者专项医院发布健康资讯、记录美丽蝶变,炒作美容热点,鼓励小美容大健康理念,可重点突出季节性整形美容需求,如寒暑假期间的近视手术,小长假期间的美容小手术等,可以考虑和医院合作策划美容新闻事件和活动。使健康美容走进百姓生活,同时改变常规美容节目强迫教化的灌输方式,消除观众排斥心理,在轻松健康愉悦的节目基调下,帮助观众建立更健康的美容理念和生活品味。

九、《节点晚会》《广场公益活动》

内容摘要;与市医疗卫生系统合作策划护士节、年底行风表彰晚会,年终向全市人民报告,表彰总结医疗卫生战线的精英,通过一些列为观众所喜爱、医疗工作者所欢迎的表彰活动,增强栏目可信度和知名度,发挥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作用。同时,定期去社区进行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和社区义诊。

十、以上板块自由组合成一档节目,定在周六或周日播出,时长60分钟,全直播节目。

《伴你越重洋》栏目策划案

近年来,中国留学市场持续升温,并迅速步入平民化时代,出国留学不再是有钱人或高考落榜后的第二选择,而开始成为中国学生增加竞争力的主动选择和优先选择。

家长给孩子制定留学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留学选择呈现多元化,带动了留学市场整体繁荣。留学投资也成为近年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加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坚挺,出国留学的成本大大降低。

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积极筹划大型留学专栏节目《伴你越重洋》,本节目每周六上午直播,充分结合生活频道的特色,发挥电视的优势,为广大想要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做好参谋,让他们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栏目设置:

一、资讯即时贴

最快最全的留学咨讯发布,信息来源于权威报章,网站和本栏目记者采集。

二、院校全接触

世界名校的全方位介绍: 气候条件,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学习费用、生活费用以及能否勤工俭学等各方面一一囊括,堪称一部留学攻略。来源既可以是各所院校推广的资料,也可以是语言培训机构和留学中介机构的实地拍摄所得,本栏目记者关注资料来源的准确性。

三、留学大观园(40分钟访谈或者远程互动)(访谈)和出国相关的部门和单位

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形式,对留学前、后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为学生和家长梳理思路、提供方法。

为走了弯路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以案说法,普及留学知识。播出安排:

总时长

60分钟

一周一档

周六或周日上午 播出平台、播出形式

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 直播形式播出 栏目目标:

整合社会资源,树立栏目品牌。客户资源

通过前期工作,已经和多家与留学相关的行业进行了接触,包括银行,出国中介,语言培训机构,境外教育机构的国内代理公司,合作意向均十分强烈。招商银行拟冠名本栏目,环亚西文拟在本栏目开辟英语教学专栏,多家出国中介希望栏目开播后将公司的业务植入节目当中。总体来说,留学栏目市场潜力不小,特别是6,7,8三个月,正是留学市场最热的时期,如果能尽快开播,对栏目快速产生影响力意义巨大。

“会展资讯”类节目的策划方案

一、联办会展资讯类节目的意义:

近年来,会展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其对拉动内需、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委书记朱善璐提出,要把南京办成国际会展之都,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目前的场馆等硬件设施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外,更需要在会展经济的“软件”上做文章。要实现南京会展业在量和质上的飞跃,打造世界一流的专业会展品牌,专业化的宣传企划无疑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南京各家媒体还没有专业会的会展栏目或节目,其对会展资讯的宣传和企划也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对于会展业的促进和发展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在此情况下,专业性较强的媒体宣传显得极为重要。

而南京电视台直播频道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直播”,本集团斥巨资打造的全景演播厅,能实时切入网络、3G和卫星、微波等视音频文件,而这对及实时传播会展盛况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双方强强联手,开办资讯类专业栏目,通过融入新媒体的高科技电视传播手段与新兴会展业的专业性相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

二、联办资讯类节目的设置:

节目初拟时长为10分钟,每周一档,初拟与周日上午播出。

节目板块设置如下(讨论稿):

A、会展资讯:介绍南京市会展办工作的相关新闻;对南京一周会展资讯的快速浏览;

B、会展专题:对特别重大的会议、展会予以深度解读和宣传;对重点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介绍;对会展活动中传出的最新理念、科技成果加以介绍,并分析。

C、人物访谈:对会展业主管部门、政府高层、企业高层和学者进行针对会展业的专访,提升节目专业性和品位; D、直播连线:对正在进行的重大会展活动进行实时连线,强调现场感。

三、除联办资讯类节目外的其他合作:

电视传媒的求生之路:与新媒体融合 篇6

在参加去年的亚洲广播电视展时,我们被3项视听新技术所吸引,因为它们的应用有可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一、比二维码更先进的视频识别技术

为了实现电视与网络尤其是移动社交网络的互动,现在很多电视栏目都推出了“二维码”,比如湖南卫视的“呼啦”。但目前二维码的电视应用还比较初级:一种是二维码只是一个链接,用手机读出后就可以不输入网址直接进入这个电视栏目的网站,从手机上了解该栏目的相关信息;另一种是电视上的二维码有可能是该栏目微信群的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微信软件中的“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加入该栏目的微信群。

法国电信北京研发中心研制的视频识别技术就克服了二维码使用不便的问题,观众想要了解电视中正在播放的节目或栏目、演员、主持人、嘉宾等的相关信息,只要用手机的摄像头对准电视画面拍几秒钟即可,不需要专门走到电视机前去瞄准指甲盖大小的二维码去拍,对观众来说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Applicaster的“手机玩电视”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技术的加速升级,观众的视听消费主渠道已经由电视的大屏幕转向手机的小屏幕。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4.2亿手机网民,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达1.3亿,手机音乐用户达2.1亿。开着电视也在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很多时候电视只是充当“伴音”,观众的注意力主要在手机上。

Applicaster 的“小屏玩大屏”技术特别适合娱乐节目和体育赛事节目。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如果使用Applicaster至少可以让观众实现以下几项全新的收视体验:

1.自己当导播,想看谁就看谁。《中国好声音》这类引进节目都是全机位全程录制,三四十部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景别将整个节目全部录制完成,然后由编辑进行剪辑后播出。如果有了Applicaster,就可以将所有素材全部上传到“云”端的数据中心,观众在收看电视播出版的《中国好声音》时就可以通过手机小屏调出全部素材,同步选择收看每一个机位的镜头。2.即时回放精彩片段。对于线性播出的电视节目来说,不能有选择地反复观看是一个先天缺陷。而对于拥有Applicaster的用戶来说,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对直播节目来说,已播节目及素材已全部以数据的格式上传到“云”端的数据中心,所以用户可以毫不费力的选择自己想看的精彩片段进行回放。3.实时在线与各社交媒体的“微友”就节目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并发布个人观点。Applicaster会将服务主页与各大社交网站链接,并在各社交网站发起话题讨论,适时推送各种“猛料”,推动讨论持续热烈进行。4.参与场外投票、竞猜等有奖互动。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如果有了Applicaster,最终决定选手胜负的将是数量庞大的Applicaster用户群。同时,每一场比赛都可以设置有奖竞猜环节,把观众的热情“吊”到最高。5.导师和选手的着装、配饰可以实时查询其信息,并同步下单购买,满足追星欲望。在服务主页上将出场导师和选手的着装、配饰信息全部公布,并与品牌商和电商达成协议,观众只要登陆Applicaster服务主页,就可以对看中的商品下单购买,并保证第一时间送达。下定单也比平时简单,因为在Applicaster上的注册信息中有关尺码、地址、电话等信息已经一应俱全。

三、让手机瞬间变身卫星电话的“手机壳”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见到了一种可以和iphone手机组合成卫星电话的设备,售价仅500美元。这个设备与iphone手机组合后外形就如同我们常用的海事卫星电话,同时它还可以作为移动电源为iphone手机充电,在出境安检时,可以说是手机的移动电源而过关。通话费也不贵,1分钟1美元。

视音频卫星传输器和卫星电话“手机壳”这两种设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传输效率,更因其极易携带、价格低廉的特性,有望成为电视实现突发状态下“单兵突击”的有力武器。现在网络媒体的报道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比如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很多网媒都是在用微博、微信、短视频做直播报道。在电视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谁能更快、更有质量地把视音频信号传回本部编辑播出,谁就是赢家。

电视的“第二春”必然是以电视全新的技术革命为基础的,而这种技术革命的方向就是电视如何与新媒体深度对接,形成合力,求得共赢。

责任编辑:白洁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问 篇7

1. 是传统媒体自身的问题吗?

传统媒体的式微, 既有自身的问题, 又不全是。一是资讯渠道、方式的增多, 势必分流受众;二是传统媒体的确有许多形式和内容与时代脱节;三是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缺少活力, 不能适应形势;四是对传统媒体的管理与新兴媒体的管理明显存在宽严不一的双重标准;五是目前关于媒体融合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实际的变化, 大多是“后知后觉”。

2.“融合是找死, 不融合是等死”的说法为啥有市场?

虽然一些传统媒体已有所实践, 但远没有达到融合的程度, 最多只是证明了自己已开始涉足新媒体。由报社、杂志社、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网站, 大多是把报刊、广电的内容改个标题就搬到网站上去, 这样能有多少吸引力、竞争力?在具体操作上, 传统媒体办的网站, 大多是另配一套人马独立运作的, 仅仅是同属于报刊社或广播电视台而已。内部运作还是“一块牌子, 两套班子”的, 没有见到“融合”的身影, 更没有为传统的母体带来什么新效应, 传统媒体上仍然不见互联网思维应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互联网思维的旗号下, 传统媒体纷纷开办法人微博、微信公号和新闻客户端 (APP) , 加上早已普及的手机报、楼宇信息屏, 迅速构建起‘全媒体格局’并认为这就是‘媒介融合’。实际上,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简单相加, 只能被称为‘多媒体集群’。”

3. 传统媒体需要脱胎换骨吗?

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部格局、体系已成固态, 一时很难改变, 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哪一项要有所变化都很难。而新媒体之所以新, 之所以短、平、快、活, 与新媒体与生俱来的体制机制不无关系, 如果按照传统媒体的体系、流程、习惯、节奏去做, 那做出来的新媒体只是新瓶装旧酒而已。

4. 管理上为啥“穿新鞋走老路”?

如果以管理传统媒体的老思路老方式去管理新媒体, 再新的媒体、再新的装备也很快会黯淡无光的。同样, 如果用老方法去操作媒体融合, 那又会走回老路。在看待媒体的尺度上, 管理层面也好, 受众层面也罢, 都存在着明显的双重标准, 体制内传统媒体就像“重要讲话”一样, 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不这样就是“不正经”, 但这样的传播效果会好吗?没人看的传播就是无效传播。而对于新媒体, 大家则宽容得多, 角度可以活一点, 形式可以新一点, 撒娇卖萌都可以, 即便是错了, 也就一笑了之。双重标准下, 竞争也就失去了公平性。

5.“摇一摇”有效吗?

有些传统媒体已慌了阵脚, 电视出现了“摇摇看”、“看电视送金币”、“敲门送福”, 报纸出现了订报纸赠奖品、“答题送卡”, 杂志出现了“买杂志有赠券”之类的应对办法, 这些实属病急乱投医的无奈之举, 对挽救颓势实际上起不到根本性作用。没有黏度即便是摇了也只是为了奖品而摇, 过后就换台了。更何况随着受众群体越来越老龄化, “摇一摇”之类实在起不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6. 一厢情愿的融合行吗?

什么是新媒体, 什么是传统媒体, 似乎没有什么标准, 也没有绝对的界限。昨天的新媒体, 今天可能已成了传统媒体。广播出生时, 相对报纸来说它是新媒体, 电视出生时相对广播来说它是新媒体, 网络出生时相对电视来说它是新媒体。但是, 今天的广播却又在逆势反转, 无论是广告额, 还是受众面都在增长。一来是因为广播兼具了新媒体的特质:快捷、轻巧、方便、灵活、即时、免费;二来是因为有车族的大量增加;三来是广播很容易搭载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蜻蜓FM、考拉FM、喜马拉雅、阿基米德、豆瓣FM等手机APP应运而生, 网络广播也越来越火。自媒体也算媒体的话, 从聊天室到论坛再到社区, 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 从QQ到QQ群、朋友圈微信群, 可以说是各领风骚仅几年, 而且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今天最火的微信也许仅仅是个过客, 明天会被其他社交媒体所取代。那么, 我们概念中的传统媒体,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这些大多在体制内的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自然而然会产生谁依附谁的问题。如果媒体是两个人的话, 传统媒体是想借助新媒体的力量, 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则无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 一厢情愿的融合考虑到新媒体感受了吗, 至少也该让新媒体在融合中得到点什么, 互惠互利才能融合成真。

7. 不打破体制壁垒能融合吗?

当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时, 吃计划经济“皇粮”的国企溃不成军, 而“野生”的乡镇乡企则无拘无束地四处开花蓬勃生长。今天, 傲视群雄的国企又岂是民企所能撼动的。这其中难道仅是两大阵营自身的本领?恐怕更主要的还是政策和体制的作用。传统媒体大多是体制内的, 新媒体则大多是体制外的 (虽然很多从事新媒体的人是从传统媒体跳槽过去的, 但这也更能说明问题) , 是“野生”的, 连专门管理传统媒体的机构也因种种原因很少去管它们, 所以也就保证了它们有了野蛮生长的客观空间。循规蹈矩的传统媒体要与野蛮生长的新媒体融合, 不打破体制壁垒行吗?

8. 融合仅靠行政推动行吗?

免费是互联网的特征之一, 网站、微博微信、杀毒软件、视频、播放器、客户端都是免费的, 借助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也让受众成为免费用户, 而且提供方便、快捷、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 还不断花样翻新让你尽情享受, 想方设法黏住你, 而传统媒体则大多习惯于官方面孔朝南坐, 什么都是有偿的, 订阅费、收视费, 还会用什么套餐之类变相强制消费, 或变着法儿让你成为会员交纳会费之类。虽然说新媒体也最终要有经济支撑的, 但赢利模式的不同, 导致了运作方式的不同, 所以融合也应该是在这方面有所尝试, 单纯靠行政推动的融合是很难长久和见实效的。

摘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被业界公认为大势所趋, 但实现融合仍需考虑诸多问题。本文发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 通过8个提问, 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融合背后有待解决的困境。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融合发展 篇8

1 新旧媒体的发展现状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盛行,多数年轻用户已经逐渐忽视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多年构筑的模式的影响力正在快速降低,这样传统媒体的经济效益呈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更加可悲的是传统的传媒途径历经艰辛培养的一批批专业人才也大量流失。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严峻的形势是电脑屏幕以及手机、IPAD的移动终端抢走了很多电视机前的收视人群。当今互联网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已经是广大群众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据权威部门统计,当下,中国网民已经达到6亿多,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50%;网民每周的上网时间甚至达到了26个小时;移动端的网民也将接近6亿之多,随着4G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手机网民拥有量还会继续增加。

现如今传统的媒体途径面临空前压力:即使有销售的市场,但是忠实的拥护者正在逐渐流失,也就是说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用户少了,大部分用户都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所创造的媒体市场之上去了。在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形式单一,尤其是在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传统媒体都显示出了与时代不相适应。再则,新媒体异军突起,尤其是微博、微信被广泛认可,导致现阶段社会大众的信息传播途径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尤其是当今的互联网媒体信息传播具有更大的开阔性以及包含性,使所有的社会大众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更多。

2 新旧媒体应取长补短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就是适应新时期媒体管理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大势所趋。

新旧媒体应该各展所长,避其所短,互相借鉴。新媒体应依托传统媒体的权威公信力和强大的节目制作水平,传统的媒体传播手段仍旧需要新媒体的传播造势。

传统媒体具有突出的品牌优势,在用户中有很高的诚信度。应该很好挖掘利用传统媒体的这种优势,经过与新媒体融合,增加专业频道、打造读者服务平台等方法为传统媒体构建有效的延伸平台。经过这样的互助、联合,传统的媒体网站与新媒体网络的链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媒体可以在新媒体网络的辅助之下进一步开拓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使受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受众,以达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发展状态,取得新的飞跃。

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制作能力和庞大的媒体内容。每年各电视台制作的栏目和报刊发表的文章报道,其数量是极其巨大的,这是传统媒体最大的资本。即使像新浪等新闻和google等新媒体网站,依靠的依旧是传统媒体的制作手段。在媒体内容的改善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可融合性是有一定条件的,建立统一的新闻共享资源体系,而不再是各自为阵、独立发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财力、物力、人力,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和新闻的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还拥有很大的用户群。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传统媒体在扩大受众数量的时候应当将当前新兴的科技与自己的优势相互结合,并借助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将后者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发挥好、应用好。

体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互动电视,发展在线广播、点击广播。互动电视能满足观众随时获取电视节目的要求。即时、任意、互动以及媒体形式多样化改变了电视新闻传统的欣赏方式,使传统媒体的接收者能够享受到点对点的多样化服务形式。手机等新兴移动工具的普及,替代了传统的收音机、电视机。使用移动端上网、歌曲下载在过去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但是广播电台却使用大量的影视以及音乐资源,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免费的下载资源,这样做不仅能够克服稍纵即逝的传统广播、电视的特点,也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使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加强了广播的传播效果。与传统的广播相比较,网络广播是一种更加便捷的资源,在大数据的时代,实现了任意使用资源的方式。发展在线传媒、点击传媒,人们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功能,免费使用网络上广泛的资源。多种多样的数字化资源给广播的业务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无限拓展的可能,由此使广播事业更加真实,并且能够更快地将信息传播给广大群众,由此使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与扩大。推进全社会新闻事业的更快发展。

3 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传统媒体的范围内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而且是对当下社会的舆论形式、社会和谐体制完善、人民生活幸福都有积极意义。

3.1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应当从媒体管理的理论知识、思路以及管理方式等层面上着手,按照融合发展要求,建立更加长效的管理体制。不仅要能够与当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媒体管理手段相结合,还要对媒体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性进行适当的调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并不是指二者简单的叠加,而是与当前的发展潮流相结合,在新闻媒体的传播规则上进行完善,让新兴媒体充分参与传媒市场竞争,依托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自身的平台优势,扩大传统媒体的传播覆盖面,提高新兴媒体的传播权威性,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使二者结合的产物能够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3.2 加快转变发展观念。

在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时候,应当注意二者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对新型媒体进行确切的整合与分工。一方面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还要树立市场化理念,遵循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和传播特点,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充分激发媒体发展活力,构建面向市场的媒体传播体系。促进媒体融合,还要认识到网络技术在媒体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要把发展理念由“内容为王”转变为“内容与技术融合为王”,从而实现媒体传播对传播信息的要求,使其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专业性的特点。也要为此提高信息在社会大众中可信度,并使新兴媒体得到广泛的认可,由此实现媒体行业更长久健康持续的发展。

3.3 加快打造资本平台。

媒体的经济实力与其政治影响力、社会传播力相辅相成。基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新旧媒体的融合,可以看出,在进行国家治理的时候,民众对于国家的要求应当充分体现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使人民对于社会的满意度上升。因此,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加快发展传媒产业,以新兴媒体建设为载体,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实现新兴媒体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实现媒体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的持续提升。

3.4 加快建设人才队伍。人才是媒

体融合发展的保证。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急需加大新兴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满足媒体融合发展所需人才队伍。从而有效地引导和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

4 总结

新媒体在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过程可以被看作中国媒体深化市场改革的新阶段,各媒体都要深刻认识这种发展趋势,有效构建适于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模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既增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改善了社会群众信息接受的途径。不仅如此,新旧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结合,还改善了新闻服务的能力,为更多附加服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经过数字化改造的传统媒体,才能成为真正适应新时代,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服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媒体业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二者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发展方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必然会遇到问题,且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从社会治理角度加以考虑与注意。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与新媒体融合 篇9

1台网融合新高度打造视听新边界

1.1政策指导下的台网融合之路

新媒体的发展正冲击着广电行业的固有格局,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也已经步入了深水区。2014年8月18日上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习近平就媒介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以技术为支撑, 内容为根本, 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确保融合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从近年来电视发展的情况来看, 台网融合早已不是新鲜事, 许多地方电视台与视频网站纷纷“联姻”, 各自发挥其能, 形成优势互补:2014年6月24日, 风行网宣布正式从funshion.com更改域名为fun.tv, 成为全国首家采用.TV为后缀的视频网站;7月5日, 由凤凰视频原创自制的互联网首档美食达人秀《斗味》, 和以孩子、父母为述说对象的特别策划节目《说给系列》同时登陆凤凰卫视, 实现在电视端的首播;7月23日, 乐视网与重庆广电、重庆有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将和重庆有线共同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新公司, 并由乐视主导运营;7月初, 搜狐网与湖南卫视联手规划、制作了选秀节目《向上吧!少年》在湖南卫视正式开播;7月26日, 央视大型魔术真人秀节目《大魔术师》在中央电视台和爱奇艺视频网站同步播出。风行、优酷、乐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纷纷与传统电视台“联姻”的动作在2014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不单单是互联网视频网站的诉求, 更是整个广电行业改革势在必行的方向。

1.2芒果TV——探路融合的先锋者

在未来台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 机会将属于有着庞大用户基础、优质节目内容及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集团。2014年对于湖南卫视来说可谓是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其旗下新媒体先锋代表——芒果TV采取一系列市场动作, 试图走出一条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先驱之路。

2014年4月25日, 《花儿与少年》在芒果TV全网独播, 湖南卫视借助此独播机会为“芒果独播”战略拉开了序幕, 这已经成为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全面融合的标志性事件。随后, 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CEO张若波在芒果TV2015年招商会上宣布芒果TV2015年将全网独播湖南卫视所有最强节目, 其中包括湖南卫视经典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以及热门节目《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芒果TV借助“芒果独播”战略的重要契机, 在湖南卫视的支持下, 以芒果视频和互联网电视为两大核心阵营, 集合多收视终端共同建筑强劲的网络视频业务, 其品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毫无疑问, 这已经成为2014年台网跨屏深度融合发展的代表性案例。

芒果TV作为台网融合的先行者, 没有拘泥于现有的融合形式, 而是选择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以湖南卫视热播的综艺节目及自制剧等优质视频资源为核心内容, 建立了囊括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湖南IPTV等多平台多终端融合互动的业务模式, 搭建了从内容生产到平台传播到终端应用的一体化传播生态格局。同时, 芒果TV有完备的媒体业务经营资质和可供转载新闻资质, 再加上湖南广电的政策支持, 在用户群体当中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1.3深度台网融合何去何从?

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共同推动“台网联合”的背后, 经历的是一条并不顺利的道路。早在前几年, 视频网站一窝蜂地从电视台购买内容版权, 而后随着节目版权价格越来越高, 一直无法盈利的视频网站开始依靠自制剧或自制节目发力, 而电视台面对着受众被视频网站节目吸引而流失的局面, 又开始采取“只独播, 不销售”的策略予以反击, 二者的关系开始日益紧张。随着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开始融合, 受众也变得越来越细分, 面对这一情况, 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又借助彼此优势开启了相互合作之路, 并在宣传推广的方面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

纵观2014年,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筹建自己的网络电视台:2014年1月8日, 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 (BRTN) 全球上线开播, 同时同步上线了“BTV大媒体”移动客户端软件, 为观众带来手机端、PC端、电视端多屏互动的全新内容体验和更为丰富的生活信息服务;3月26日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运营;6月30日, 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揭牌上线;7月25日, 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和宁波广电集团联合创办的中国网络电视台宁波分台成功上线, 开始试运行。现阶段台网融合取得的各种成果值得庆贺, 但深度台网融合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需要从资金、内容、技术、渠道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流程机制等方面的打通, 加强技术支持, 这需要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

2移动社交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向

2.1社交互动新局面

近年来, 随着移动媒体的发展, 移动社交媒体终端正在成为传统电视的重要伴随媒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看电视的同时用手机或PAD等移动媒体进行互动。传统电视媒体在驱动之下已经投入到了将传统电视节目与移动社交端结合。

2014年1月1日,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 针对中央电视台栏目和主持人量身定制的电视互动产品“央视悦动”正式投入运营;1月8日, 北京电视台官方App“BTV大媒体”正式上线;1月10日, 天津卫视为观众量身打造免费电视互动平台——天天圈正式运营。3月7日, 重庆有线、重庆科教频道联合推出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手机应用客户端——重庆摇摇乐投放运营;8月21日, 浙江卫视推出其官方手机App——蓝朋友。

以微信、微博为首的微平台在蓬勃发展, 其用户群体也在不断壮大, 在这样的趋势下, 许多传统电视媒体开通自己的公众账号, 与公众进行实时对话。例如, 央视三套10月31日正式开播的节目《中国正在听》, 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打开微信, 扫描电视屏幕中的二维码或在节目播出的同时打开微信“摇一摇”就可以为喜欢的歌手投票, 观众的意愿甚至可以决定选手的去留;《中国好声音》在播出的阶段与搜狐视频及客户端合作, 充分利用了电视、电脑、手机等客户端的优势, 实现观众与选手和导师的直接互动。与此同时, 节目组通过互联网推出了《寻找好声音》、《好声音英雄谱》等网络自制节目, 充分拓宽了其节目内容, 提升了节目的品牌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 2014年传统电视媒体加强了其在移动客户端的内容建设, 当然实际上还不止这些,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台开始投入到移动客户端建设中, 真正地实现手机、电视、PC、PAD多屏互动。

2.2微平台汇聚更多机遇

从传播方式上讲, 微平台亦有其优势。传统电视媒体由于时间的限制, 线性传播的劣势而导致节目内容量和播出时段受限制, 而微平台和客户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这个方面的劣势, 观众通过关注某节目的官方微信平台或下载客户端即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喜欢的节目, 这对于观众来说, 更加个性化也更加方便。

传统电视与手机App的全方位联合也是提升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重要方式, 通过微平台, 传统电视媒体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观众收看完节目后通过转载、转发或“@”功能可以直接将节目信息传达给更多的人, 同时也可以附上自己的感想、疑问或喜欢的话题, 而电视媒体可以借此平台回答观众的疑问, 及时对观众的意见给出反馈甚至调整节目内容, 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来讲, 这也是另外一种节目的延伸形式, 增加了节目影响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

3 OTT TV一年来的跌宕起伏

OTT TV可令观众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设备上观看电视, 并实时分享”, 主要特征是“社交化”。其产业链包括内容提供和集成、内容分发、电视终端和用户组成, 涉及硬件软件等多个方面, 可以说OTT TV的发展需要多个行业的共同支持。

在互联网电视组成部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硬件组成——互联网电视机顶盒, 通过接入互联网, 可以在电视机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收看节目, 甚至可以游戏娱乐、网页浏览, 实现更多的功能。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种类已经多达上百种,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电视制造商已经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3.1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政策风波

2014年的7月, 广电总局出台多项政策管控互联网电视盒行业。7月5日, 广电总局宣布停发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 并强调商业网站不能在互联网电视上自建内容平台。7月9日, 广电总局要求智能电视盒子必须安装官方操作系统TVOS, 这意味着未来广电总局将对智能电视机上的应用可控可管。7月11日, 广电总局叫停部分智能电视盒的回看功能, 强调互联网电视播出的内容必须与传统电视标准一致、管理尺度一致、版权保护原则一致。7月14日, 广电总局酝酿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未来电视盒子将不能设立视频网站专区, 不能体现视频网站品牌。7月11日和15日, 广电总局分别约见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领导以及广东、浙江、湖南、上海四大台及地方局, 就互联网电视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是互联网电视行业有史以来最强监管的标志性事件。7月16日, 广电总局再次出手整顿互联网电视, 无资质境外剧将在一周内下线。广电总局还禁止网上销售互联网电视盒, 这意味着所有互联网盒子的主要销售渠道被封闭, 互联网企业要不与广电部门合作, 要不完全退出盒子市场。7月23日, 广电总局酝酿要求关闭电视盒子的视频App, 并要求两家牌照方华数和百视通进行整顿。

在一个月时间内, 广电总局下达多项政策来控制互联网盒子的发展, 其涉及范围之广泛, 整顿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如此一来, 互联网电视盒子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在哪里, 传统数字电视将如何与网络机顶盒进行下一步合作, 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

3.2对OTT TV发展的思考

2011年广电总局发布181号文, 决定改变以往通过叫停规范互联网机顶盒的方式, 转而引导该产业的发展;2012年互联网企业联合OTT牌照商陆续展开战略合作, 百视通、华数和南方传媒最早落实运营, 大规模研制推广终端, 快速抢夺用户占领互联网电视市场;2013年互联网电视大战白热化, 乐视、小米、创维、阿里等企业迅速发布自己的产品;2014年各种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层出不穷, 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行业竞争中。OTT TV如此蓬勃发展, 其原因归结起来还是在于将主动性交给了观众自己, 赋予了用户更多权力, 精品的内容加上个性化的服务使得观众重新回归客厅主动看电视。

传统有线电视与OTT TV相比较来说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优质高速的视频专网、最新的视频内容、直播的播出方式、不可替代的权威性都是OTT TV所不具有的。但相比较OTT TV来说, 传统电视缺乏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仍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 传统电视与OTT TV的整合发展仍然正在探索当中, OTT TV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收视习惯和途径, 虽然在现阶段它分流了部分传统电视的用户,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它也为传统电视的转型提供了机遇。电视的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传统有线电视行业如何打破政策的壁垒深化改革, 与OTT TV共同融合发展是当务之急。

4云计算技术助力广电新发展

自2006年“云计算”概念的提出至今, 短短的几年中, 就完成了科技名词到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广电行业的“云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本身就面临着内容海量增长、存储空间有限、传输距离受限等问题, 其发展是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的。云计算技术以其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互联互通性等优势已开始被当做强劲动力投入到了2014年的广电发展当中:1月8日, 北京电视台宣布旗下的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全球开播, 同时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云平台也已正式开通并成功投入使用, 这是广电行业第一个按云计算模式建成的制、编、播全媒体支撑平台;11月27日, 北京歌华有线网络公司宣布完成“歌华云平台一期建设”, 并发布了歌华云飞视、歌华云游戏和新型智能机顶盒终端“歌华云盒”, 目前已完成平台上线测试工作, 将立即进入全网升级阶段。

云计算技术正在对整个传媒行业的产业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云计算的互联互通技术助力传统广电行业实现了内容资源的共享、传播渠道的拓展, 丰富了受众的体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构架, 电视媒体能够更加便利地开展“一云多屏”业务, 如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智能应用及其他形态的信息服务, 使电视节目获得多元化的传播途径, 也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5小结

广电行业的发展革新并不永远只是朝着一个方向的,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 电视媒体的改革势在必行。所有的内容起源于观众的需要, 所有的服务、创造都是为了能够呈献给观众他们真正想看的内容。当前, 新媒体技术正在迅速的发展向前, 传统电视媒介正处于至关重要的变革节点上。2014年已经过去, 2015年的广电发展一定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待我们去挖掘, 广电仍需要脚踏实地地夯实业务水平、提升软硬实力、完善服务体系, 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楠.试析OTT TV时代电视媒体转型[J].电视研究, 2014 (4) .

[2]梁健航.盒子死了, 客厅争夺战仍在继续[J].新观察, 2014 (9) .

[3]魏江.OTT TV2013:不平静的一年[J].广播电视信息, 2014 (1) .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 篇10

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特点

1.1 媒体覆盖方面的特点

对媒体的意义来讲,主要就是人们接受媒体的程度,也就是说媒体覆盖的范围,以及媒体传播过程中针对的对象,传统的媒体形式中报纸的传播和接受方式很大程度的受到了限制,如报纸传播过程中受到地域、时间和时效性的限制,对于传统的媒体的覆盖率也就比较狭窄。现在人们在对电视媒体的喜爱,同时电视媒体的传播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电视节目的诞生,电视媒体的传播不断地发展,受到人们的欢迎。对于新的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也就是当前人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对于网络媒体的使用也逐渐普及,在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广泛,如手机、网络、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较多的限制,对覆盖的效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1.2 媒体权威性的特点

对于媒体的权威性也就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所谓权威性也就是指媒体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新媒体的传播中也定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也就需要正规的信息来源和渠道把关人员,通过这些来对信息真实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对于手机和网络媒体的形式,对于这些媒体权威性也就相对较低,在网上发布的信息相对比较杂乱,很多信息来源没有严格的把关,导致信息的可信度不高。

1.3 媒体信息传播及时性的特点

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也就对信息发布的时间的把关,也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传统媒体的及时性也就较差,在对各种信息发布的时候十分复杂。比如,报纸在对相应信息发布的时候,还要通过一些列的工序,要对信息进行采编、校排、印刷等,也就导致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受到限制。对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也就大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及时性效率较高。对于媒体发展是多元化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各种信息载体,将这些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

2.1 媒体视觉引导性的冲突与融合

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逐渐增加,对于两者也各有优势,在市场发展中也逐渐的突显了矛盾,只有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给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新媒体将视觉符号体现出引导性,人们在接受视觉传达的信息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事物,也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寻找信息的内在规律,对于这个想象在阅读的时候尤为明显,在对视觉传达的时候也就表现的十分自然,这也就体现了现代新媒体中视觉的引导性,将视觉传达的引导进行合理利用,也就将视觉变的更加完美,同时也更好的体现了视觉传达的魅力,引导性对视觉符号本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媒体权威性的冲突与融合

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中,传统媒体的传播提高了可信度,而随着传播经验丰富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也提高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新媒体的传播时效性比较高,对于新媒体来说想要提高自身的权威性,也就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传统媒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如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站,也就是有效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成为网上最大的报纸品牌,通过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提高信息的传播速率。对于这些例子有很多,也就表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促进发展。

2.3 时效性方面的冲突与融合

时效性是现代媒体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的变更十分迅速,社会各种信息不断变化,这就给新闻媒体带来的极大的挑战,在对新闻信息传播及时性研究中,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及时性进行传播,将新媒体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与传统媒体的规范性相结合,不断地提高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媒体的限制性比较大,传统媒体离不开新媒体的相互作用。同时,媒体发展中始终要秉承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完成各项工作。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诞生也是信息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只有更好地将两者进行融合,才能提高媒体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媒体的传播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对口高职考试下一篇:布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