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英语教学的帮助

2024-05-08

汉语对英语教学的帮助(精选八篇)

汉语对英语教学的帮助 篇1

一、翻译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帮助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翻译的过程就是对词汇的理解。相反, 练习翻译也能够帮助英语词汇的学习。

(1) 翻译能使我们加深对词汇的理解。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词汇的学习, 而很多英语词汇的含义有很多个, 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往往都不能确定。通过翻译英语文章, 我们就能理解词汇在语句中的确切含义, 对词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并且能够加强对词汇的记助我们灵活运用词汇。词汇的恰当运用在英语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但是脱离了语言环境, 我们就无法把握词汇的具体用法。当我们在翻译的时候, 词汇都有了自己特定的位置, 我们就能更好地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和使用的场合, 在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不会出错。

(3) 翻译能为词汇的学习提供一个语言环境。独立词汇的记忆对英语学习的帮助并不大, 联系上下文进行词汇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这样做, 一方面能够使我们弄清楚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学会词语的运用方法。

二、翻译对学习英语阅读的帮助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英语考试成绩的好坏。翻译水平是一个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体现, 翻译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1) 将英语翻译成汉语, 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我们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 即所有的单词都认识, 但是组成语句之后却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含义。这是因为对词汇的运用还不熟练, 对语法还不熟悉。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翻译, 可以仔细地斟酌词汇与语法, 然后用汉语精准地表达出来。

(2) 将英语翻译成汉语, 能帮助我们提高对英语文章意境的体会。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 我们或许能生涩地解释短文的字面意思, 但大部分时候很难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意境。通过翻译, 我们不仅能够逐句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 还能够用母语和我们已知的外国文化去领会短文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从而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

三、翻译对学习英语写作的帮助

我们在练习翻译的时候, 通常是将英语翻译成中文, 其实, 我们还可以将中文翻译成英语。在练习双语互译的过程中, 不仅加深了对英语的理解, 还提高了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练习将英语翻译成汉语, 首先要将英语短文里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 然后再理解短文的字面含义、感情色彩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所有的表达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 理解好了表达才能好。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别人表达方式的过程, 是一个将别人的表达方式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之中的一种过程。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 否则会让译文读起来很别扭。

在练习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 有时候会出现对汉语的某一些习惯用法能够领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况, 此时就需要我们静下心, 仔细阅读上下文以领会作者的意图, 将作者的意思用简单明了的话表达出来, 然后再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在翻译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时态和语法。在考试的时候, 如果不会用复杂句型, 就用有把握的简单句代替, 这样做不会因语法的问题扣分。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各种不同的句型, 例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句或强调句, 等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语法的掌握, 还能在写作的时候, 让英语文章看上去更有档次。

小议多媒体网络对英语教学的帮助 篇2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在快乐中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现在学生只是作‘学答’。”。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把所学的知识配上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将与教学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歌曲卡通动漫相结合,内容丰富多彩,这样学生被生动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活泼的教学情境所感染和吸引,就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些实物、视听媒体,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这样视听结合,深入浅出的教学,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真正做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多媒体能动能静,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声形辉映,可以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生动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能创造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象、动画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画面,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其交互作用,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场,学生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强化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人才。多媒体集视听于一体,使教师的讲解如虎添翼,学生的学习如鱼得水,使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发挥得恰倒好处,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实现了愉快教学的和谐统一。但在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语境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合理选择媒体,优化组合媒体,科学使用媒体,让现代媒体真正为英语教学服务。

三、网络的运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课堂只有45分钟,对于英语学习实在太少。而无所不包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新目标英语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这一单元的时候,当学完教材上要求的making a banana milk shake、making fruit salad、making sandwich后,我先要求学生:(1)课前预习,准备充分。每一节效率高的英语课堂背后教师必定要准备充分。教师要做好认真钻研教课堂知识优化方案的准备,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出适宜自己英语课堂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益,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2)运用信息技术激趣引入,复习巩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引入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各种不同课题的引入形式。(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呈现新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语境,如购物,借学习用品,问路,上学等,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

四、网络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厌其师,废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取得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然而,除了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和学生的接触几乎仅限于课堂,课外的感情沟通非常有限。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更容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真诚地和学生交心,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对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指点迷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几年时间里,很多学生和我上网聊天,有的基础很差上课从来不敢开口讲英语的,我用简单的英语和他们聊,慢慢的居然能写完整的句子,假期还用英语给我发邮件,不少调皮学生也在网上对我敞开心扉,我也以朋友的口吻为他们指点迷津。事实证明这种来自课外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浅议多媒体网络对英语教学的帮助 篇3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其在快乐中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 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 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 拿到名次, 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 探索奥秘, 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 现在学生只是作‘学答’。”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 把所学的知识配上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计算机辅助软件, 将与教学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歌曲、卡通动漫相结合, 内容丰富多彩, 这样学生被生动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活泼的教学情境所感染和吸引, 就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一些实物、视听媒体, 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这样视听结合, 深入浅出的教学, 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学生兴趣盎然, 乐于接受, 真正做到了轻松学习, 快乐学习。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 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多媒体能动能静, 有声有色, 图文并茂, 声形辉映, 可以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生动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能创造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 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 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课本上的画面, 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其交互作用, 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场, 学生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真实感、亲切感, 强化了主人翁的意识, 有利于培养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人才。多媒体集视听于一体, 使教师的讲解如虎添翼, 学生的学习如鱼得水, 使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实现了愉快教学的和谐统一。但在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语境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 合理选择媒体, 优化组合媒体, 科学使用媒体, 让现代媒体真正为英语教学服务。

三、网络的运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课堂只有45分钟, 对于英语学习实在太少, 而无所不包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新目标英语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的时候, 当学完教材上要求的making a banana milk shake、making fruit salad、making sandwich后, 我先要求学生:1.课前预习, 准备充分。每一节效率高的英语课堂背后教师必定要准备充分。教师要做好认真钻研教课堂知识优化方案的准备,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出适宜自己英语课堂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 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益, 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2.运用信息技术激趣引入, 复习巩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引入方式, 极大地丰富了各种不同课题的引入形式。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呈现新知。利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语境, 如购物、借学习用品、问路、上学等, 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 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

四、网络交流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学记》有云:“亲其师, 信其道;厌其师, 废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产生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取得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然而, 除了班主任, 其他科任老师和学生的接触几乎仅限于课堂, 课外的感情沟通非常有限。通过网络这一平台, 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 更容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可以真诚地和学生交心, 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 对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指点迷津,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几年时间里, 很多学生和我上网聊天, 有的学生基础很差, 上课从来不敢开口讲英语, 我用简单的英语和他们聊, 慢慢地他们居然能写完整的句子, 假期还用英语给我发邮件。不少调皮学生也在网上对我敞开心扉, 我也以朋友的口吻为他们指点迷津。事实证明, 这种来自课外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英语对学习德语有帮助 篇4

德语作为德国、奥地利的官方语言, 也是瑞士的4种官方语言之一,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分布于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 也是瑞士和卢森堡的主要语言之一。此外, 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的德国移民区, 以及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州等地也有少数人使用德语。使用人口总计约为1.1亿。德语分为高地德语 (Hochdeutsh) 和低地德语 (Plattdeutsch) 。通用的书面语以高地德语为准。

德语和英语同属印度欧罗巴语系的西方日耳曼语支, 这两种语言在字母、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德语教学中采用德英比较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可从语法、词汇等方面对德英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和研究, 并通过多种实例分析两种语言相同之处的规律,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加快教学进度的目的。

比起来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 德语的发音比英语难, 有一些我们国人觉得很奇怪的音位, 如小舌音r、擦音ch, 发起来都比较困难。其次, 德语的语法比英语保留了更多的古代语言的曲折变化, 名词、形容词有性、数、格的变化, 动词有时、态、式、人称的变化。学习者在入门阶段往往不习惯一句话里每个词都要变化的方式, 感到无所适从, 常常出错。大家可以回忆自己在学英语时学到过的几个基本而重要的动词:be、do和have。特别是be动词, 其人称变化、时态变化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我们可以直接移植到德语的动词sein, haben的学习中来。只是要更复杂一些。德语的人称有六种变化。这样我们对于动词的变位就会容易理解。其他动词以此类推。只要坚持去做, 一定可以说得很好。

德语的名词还都要涉及到阴阳性的变化, 因此德语单词记忆量是英语的好多倍。据不完全统计, 德语中大约有700个单词与英语的意思是一模一样的。

学过一些英语的同学一定要把握好已经掌握了一门西方语言的优势, 在西方语言相似的基础上学好德语。两者的语法和词汇可比性特别强。举个例子, 德语有一个重要词汇zu, 它和英语的to比较像, 其作用也特别相似。作为介词, 表示到……去, 古雅的介词用法, 表示在……地方;作小品词, 引出动词不定式;此外, 作副词, 表示太……样了 (英语里的too和to同源, 为了区别多加了一个o) 。

另外, 德语中现在完成时的是怎么构成的, 是表示“拥有”这个含义的动词haben (英语中的have) 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另外词汇上, 两者重复、近似的也很多, 可以联系记忆。

德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比英语要大很多, 很有些似古代汉语的书面用语和口语的区别, 学习者往往学了很长时间报刊、杂志还是看不大懂。但是这些难点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德语语法虽难, 但比英语规律性强, 注意总结归纳,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书面语难的问题大家可以慢慢适应。

给大家学习德语的几个建议:第一, 德语规律性特别强, 要注意总结归纳, 不要死记硬背。第二, 要带着兴趣学, 多听多说。第三, 给自己准备一本好的辞典, 如果可能多翻翻英德、德英词典, 一些英语已经熟练掌握的句型, 看看用德语怎么说, 并多加练习。第四, 多读书。现在的市场上有很多的德语书。每一本书都凝结了作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和经验, 都有它的闪光点和科学之处。认真地看好一本书, 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到别人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精华。

至于网上的资料, 我们目前主要网站有德语德国、德语中国、文国网等。德语德国里面广播之类比较全, 德语中国里有很多的歌曲和电影资源, 语速和正常德国人差不多, 而且比德福听力稍快。如果你能听熟了, 德福听力满分是非常有可能的。

语言要每天都坚持去学习, 每天都去听去说就会有进步。语言都是从多听多说开始的, 就像婴儿牙牙学语一样。没有哪个婴儿只是光靠看书学会说话的, 永远都是靠大量的开口模仿才能最终说一口流畅的语言。模仿别人, 多听多说, 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汉语对英语教学的帮助 篇5

这些学困生, 一开始由于单词的不巩固和音韵知识的缺乏, 无法准确读出或写出部分单词。随着词汇的不断增多和文章内容的难度提高, 更多的单词不认识。由于不认识单词而丧失阅读朗读的兴趣, 进而导致英语理解力的下降, 不爱阅读, 长此以往, 拼、说、读、写各项能力都不能提高。

如何帮助学困生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 “日有所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日有所诵”的意义, 在于让这些学困生通过轻松的5~10分钟的阅读亲近语言,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

具体为:日日不间断地诵读笑话、诗歌、故事, 使他们从中获得阅读的享受, 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得到知识的丰富和精神的熏陶, 最终爱上英语阅读, 享受英语阅读。

一、增强音韵意识

要使学困生有准备地阅读单词和理解他们所阅读的内容, 首先必须确保他们的音素感知。缺乏音素感知, 他们在获得字母编码的技巧和识别词语方面就会遇到困难。训练他们的音素感知能力, 对他们在随后的阅读技能的获得方面有明显的益处。

二、促进阅读流利

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不仅丰富语境的材料, 而且使学生词汇量增长有所保证。应尽量确保材料既具有挑战性有不会太难。学生朗读其训练材料的准确率应不低于90%。要用学生兴趣浓、生词少的书保证学生具有相当水平的背景知识, 并理解材料的文章结构和相关词汇。

(一) 模仿阅读

1. 教师示范

先由教师示范如何流畅地朗读, 一边朗读一边通过手势的上下连贯摆动来展示所读句子的语调升降变化, 或者一边朗读一边作出标记等, 以便示范句子语调的起伏, 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大声朗读, 在朗读的同时注意划分意群、语调变化和语言节奏。

朗读练习的焦点, 第一次集中在良好的表达上, 第二次集中在正确的停顿上, 第三次集中在措辞或语调上, 又或者集中在提高速度上。这种策略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流利朗读的不同内涵, 还能使学生意识到重复朗读一篇文章能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2. 合伴朗读

给学困生一篇稍高于其阅读水平的文章, 将他与水平高于他的同学分到一组, 让他学习同伴朗读时的语调、节奏、重读和速度。之后让学困生单独朗读, 请同组同学对其作出评价, 注意有所侧重。这样学困生会在继续朗读中得到锻炼, 不断提高。注意读完几段后两人就转换角色。

(二) 重复熟读某一篇章

反复练习朗读同一文本是帮助这些学生提高阅读流利技能的好方法。教师要先用较慢的速度每次朗读5~10分钟, 并录制下来, 然后学生跟读。几遍之后, 学生和着录音大声朗读。再将学生单独的朗读录下来, 与老师的进行比较。

(三) 直接反馈

可以通过测定学生阅读一定数量单词的文章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学生的阅读速度, 让学生把阅读成果绘制成图表, 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 更受鼓舞。

三、运用阅读策略

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他们教给学生的阅读策略, 而且要熟练掌握他们用来达到目的的教学策略。

好读者读单词又快又准, 他们确定阅读目标, 做课文结构组织的笔记, 阅读时理解, 在大脑中创建笔记和概要, 预测文章将会发生什么, 修改和评估他们阅读时的思想。总之, 他们是课文的积极处理者。

差读者缺乏好读者所具有的自主的单词阅读技巧。他们读得慢而且不准, 理解少数几个单词的意思, 很少监控他们的理解, 几乎不用好读者的有效策略。他们理解困难是因为无解码技巧, 无兴趣, 没做准备, 没有足够的帮助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词汇。教这类学生利用致力于解决这些困难的策略会引领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因此, 要教学生一些可被运用的理解文章的策略。

(一) 说出思维过程

一些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往往不知道, 出色的读者通常反复阅读某部分以便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成功的读者在意识到理解困难的时候, 会停止阅读而回到不明白的地方, 以比较慢的速度重新阅读, 然后再次检查是否理解了。然而, 读写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不懂得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教师可以示范说出思维过程, 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种方式。高水平读者阅读时通过思考来获取文章大意, 学生可以从了解高水平读者的思路中获益良多。了解高水平读者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学会如何思考, 如何调整自己的理解, 以及阅读时如何适当地运用自我更正策略。

(二) 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

好的读者常常能把文中提及的场景、角色及动作在脑中形成影像。而学困生往往难以对所读内容形成联想。对此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稍作停留, 在大脑中构想所读内容, 让他们阐述自己对背景任务的理解, 或勾画一个特定意义的场景。

这些学困生, 由于渐渐掉队而失去成功的动力, 在追求成功时, 他们就像熄火的火车, 他们经常被指责为“懒”。但有些学生只是存在记忆力障碍或输出障碍。对这些学生, 必须有足够的热情和细心, 要学会运用各种心理效应, 开启他们的心锁。如果老师急功近利, 一味地期望通过阅读使他们考出满意的分数, 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真诚地关怀他们, 为他们未来的成长而努力, 为他们亲近语言, 获得语言学习的乐趣而感动。

互联网对播音主持教学工作的帮助 篇6

众所周知, 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播音主持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有利于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改掉学生死记硬背的坏毛病;同时, 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观众参与意识, 有利于新时代传媒人的培养。因此, 对互联网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帮助进行研究是尤为重要的。

二、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的必要性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 高校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开放, 学生获得知识和资源的渠道也得到了增加, 映射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学生只顾埋头刷屏, 而忽视了教师的教学内容。目前, 学生只顾埋头刷屏的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再加上有些学生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 在上网过程中将自己关注的焦点放在与学习无关的娱乐新闻和垃圾资讯上, 导致互联网信息平台不仅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的特点, 将互联网引入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中, 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下, 有效展开课堂教学工作。实践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对播音主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互联网对播音主持教学的帮助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播音主持的学生在经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基本语体和发音训练之后, 大学三年级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简单来说, 就是强调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并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并非像之前那样单纯地念诵一段文章。因此, 在大学三年级的教学中, 应该强调学生的主持人和节目主播的身份, 注重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表现。因此, 利用互联网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训练作品上传到网上, 对学生而言, 这样做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 大部分大学生的面子观念、自尊心和虚荣心比较强, 通过外界评论能够能有效地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样比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对学生起到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 加强了学生和网民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使学生的新闻敏锐度得到有效提升, 有利于学生对接地气新闻话题的寻找。学生应该坚持做老百姓爱看的节目, 而了解老百姓的心声是做好节目的第一步。同时, 这也是对学生走入社会实践进行培养的关键一环, 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在学校观察社会的局限性,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2. 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一直以来, 掌握由播到说的转变都是学生 (特别是大三学生) 学习的难点,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主要源于大三学生在基本的新闻信息播报之外, 还要逐步提高自身的节目主持以及新闻评说解读的能力。在播音主持教学中,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往往会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考虑。遗憾的是, 实践证明学生将教师预留出的大量时间用在了写好稿子、现场背稿上面, 而并没有在课下认真地准备内容, 挖掘内容的深度, 导致现在大多播音主持系的学生背词痕迹严重, 过度依赖提示器。

目前, 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互联网。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从网络中搜寻话题, 通过让学生对网络资料进行搜寻与整合, 促使播音主持教学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 教师可以加强对互联网工具的利用, 如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 从而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可以提前一天在群里布置作业, 缩短学生准备的时间, 提高命题的即时性, 使学生来不及背诵, 锻炼了学生短时间内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此外, 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关注新闻热点的好习惯, 改变了学生每天上网只关心娱乐八卦的坏毛病。

3. 有利于学生对“互联网+”真实意义的理解。很多电视节目在节目中只是单纯地引入了一些网络信息或者网民的观点就认为是融入了互联网, 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 “互联网+”的真实意义是为广大的网民提供了一个在平台上进行平等参与互动的机会。众所周知, 互联网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提升, 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只有吸收新媒体节目的特点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例如,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就很有战略性的眼光, 开创了传统媒体为互联网打造节目的先河, 所采用的方法是当前互联网上很热门的 “弹幕”。所谓的“弹幕”实际上就是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 如果对屏幕上出现的任何内容和画面等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表达, 就可以将自己的言论直接发表在电视屏幕上。因此, 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包括自己发表的“弹幕”上的各种评论, 甚至在“弹幕”讨论热烈的时候人们无法正常地观看电视节目, 而更热衷于“弹幕”的乐趣。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不难发现, 观众真正感兴趣的是在节目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表现和身影。鉴于此,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 应该强调学生在做节目的时候, 要将观众设计进去, 应该从在传统电视上和网络上播出两方面进行考虑, 同时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时候应该加强网民的参与。

四、结语

互联网对播音主持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并且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现代播音主持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养成产生了影响。通过运用互联网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 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训练的有效性;加强了学生对“互联网+”真实意义的理解, 对新时代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霞.全媒体语境下全能主持人的创新培养策略与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 (4) :55-56.

汉语对英语教学的帮助 篇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 成为有意义的语素, 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 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说出的这种语言, 是靠一种语音知觉发声的。你知道什么是语音知觉吗?让我来给你介绍下人类所听见的语言是怎么产生区别的吧。

语音的物理性质分为音高、音强、音长与音色。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分元音和辅音。研究音位的区别特征有助于解释人对语音的感知。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有:语音类似性, 语音强度, 噪音掩蔽, 语境, 句法、语义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 两种语言的生理发音都是一样的原理。因此, 在这一基础上, 汉语与英语当然可以说同是语言了。

二、新型小学英语改革的现状

首先, 新型英语的“新”体现在全新的外语教育理念上, 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放在首位。

其次, 新型英语的“新”体现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上。这种模式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根本上改变低年级学生一味模仿、鹦鹉学舌式的学习英语旧模式。

第三, 新型英语的“新”体现在符合我国国情上。我们应该看到, 我国学龄前教育的成功, 小学语文教育的成功, 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不久就具有了汉语拼音的能力, 这对孩子们学习拼音文字的英语无疑是一个正迁移, 所以我认为母语不但不会干扰英语的学习, 而且要充分利用母语学好英语。

新型小学英语应该是中国孩子能学得会的英语, 而不是追求形式上花样翻新、热热闹闹。新型小学英语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包括广大农村的学生都能学, 且学得会、学得轻松;而不过分强调有最佳的教师才能驾驭, 有最佳的学生才能学习, 有最佳的设备才能上课, 有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学会英语。

三、汉语与英语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亲戚

中国人记英语单词难, 主要问题就出在只记单词的“形”, 而不记单词的“音”。汉字是象形文字, 记汉字主要靠记住汉字的“形”;而英语单词是拼音文字, 记住拼音文字的关键是记住文字的“音”。

提到认字, 很多家长和教师产生了疑问:认字时, 英语与汉语拼音混淆了怎么办?产生这种顾虑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英语、汉语使用的是同一套字母, 实际上世界上很多语种都在使用这套字母, 如法语、德语等。但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独立的语言体系, 彼此是不会混淆的。打个比方说, 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电视频道, 两个电视画面是不会同时重叠在一起的。就好像同样的阿拉伯数字, 在数学课上读作1, 2, 3/yi, er, san, 而在音乐课上都要读作1, 2, 3/dou, rai, mi, 我们很少看见数学教师对学生说, 1/dou+2/rai=3/mi。问题在于我们在讲授低年级小学英语时, 尽量强化英语这个“磁场”, 强化英语这个“频道”, 正确引导便不会混淆。

如果借鉴了汉语的拼读法学习英语, 我们就可以直接读出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了。要给低年级学生一个“英语比汉语还好学”的心理暗示, 不能一下子让他们接触很多概念。在英语学习中, 应强化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淡化字母名称音, 因此读单词时, 我们用的是字母在单词的读音, 而不用名称音, 我们说“再见”goodbye['gudbai], 不能在告别时。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先不学字母名称音, 而是直接读出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三、英语拼读法与传统英语学习法相比的优越性

英语单词的直接拼读把无序教学变为有序教学, 学习者学习总是有序的。其原则就是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由近至远。跟学习汉语一样, 英语中学习认字的顺序也可以是:先辅后元, 先音后词, 先词后句, 再形成“音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章) 的多维空间”。即:先学习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后学习元音字母的读音 (只学短音) , 先辨别符号读音, 后拼单词, 再由词到句。

认知法强调, 在学习外语时, 一定将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 在对比中找出外语与母语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及相异之处, 从而确定重点及难点, 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英语与汉语的相同之处是拼音方式, 而英语的拼音方式比汉语还要简单 (因为汉语有四声) 。英语中有许多辅音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很相似, 如汉语:g, k, h与英语中的[g]、[k]、[h], 对待相似之处要立足于区别、对比 (distinguish and compare with each other) 以减少新知识的难度。

汉语对英语教学的帮助 篇8

1. 个体量词

个体量词, 用于表述单个的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例如, 只、颗、piece、cup等。集体量词, 用于表述两个及两个以上人或事物的集合。例如, 对、伙、帮、couple、group等。度量词, 用于表述事物的长短、高度、重量等的单位, 例如, 米、千米、mile、kilogram等。

汉语中, 个体量词的数量明显高于集体量词。而英语中, 则是集体量词的数量占优势。这是造成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个体量词时困难的原因之一。

2. 英语和汉语个体量词的异与同

总体而言, 汉语和英语的个体量词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相异之处。

(1) 从数量上和使用频率上看, 汉语个体量词丰富且分类很细, 而英语个体量词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就使用频率而言, 汉语个体量词也占有绝对优势。

(2) 从功能上来说, 汉语个体量词只有计数的功能, 而英语个体量词除了计数的功能外, 还可以将不可数名词变为可数名词。

(3) 从句法结构来看, (1) 数词、个体量词、名词的组合。汉语的数词、个体量词和名词的经典组合是:数词+个体量词+名词, 例如, 一壶酒、一轮明月等。同时, 汉语还有一种非典型的数量名组合:名词+数词+个体量词, 例如, 酒一壶、狗一条等。英语中的典型组合有两种:一种是不使用个体量词独到的数词+名词的直接组合, one常弱化为a, 例如, a pizza、a tree、a cat;另一种就是典型的数量名组合, 数词+表量词+of+名词, 例如, a slice of pizza、a drop of water、a layer of rock等。从典型的“数+量+名”组合来看, 英语和汉语最大的不同在于英语的组合中有一个不可替代或缺失的介词of。 (2) 数量名结构与定语的组合。英语和汉语中数量名结构有时在句子中都会受定语的修饰。在与定语组合时, 两种语言呈现出很大的共性——都是定语紧挨着被修饰的名词。汉语的一般结构是:数词+个体量词+定语+名词, 例如, 一个小姑娘、一株杂交月季等。英语的常用结构是:数词+表量词+of+定语+名词, 例如, a blade of dead grass、a piece of over cooked pizza等。

(4) 从用法上来看, (1) 英语的个体量词有单复数的变化, 汉语的个体量词不因前面数字的变化而产生形态变化。 (2) 汉语个体量词以单音节为主, 英语个体量词少有单音节的。 (3) 现代汉语中, 个体量词一般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英语中, 个体量词也需要与数词、of、名词组合才能充当句子成分或回答问题。

在数量和使用频率上, 汉语要远大于英语;功能上, 英语个体量词的功能多于汉语;在句法结构上,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用法上, 二者又体现出极大的差异。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个体量词的差异, 可以为我们前线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3. 对汉语教学的建议

目前汉语教学中关于量词的教学主要分布在初级阶段, 中高级阶段涉及得比较少。所以以下的意见大部分都是针对初级阶段的教学。

(1) 强调量词在汉语中的地位, 提醒学习者不可遗漏量词。教学中, 我们应当着重强调量词“数+量+名”结构中的绝对地位, 提示学生不能省略、遗漏量词。

(2) 运用对比法, 展示英汉个体量词的共同点, 借助学习者对英语个体量词的了解, 增加学习者对汉语个体量词的了解。

(3) 加强实物教学法在个体量词教学中的应用。初级阶段, 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来向学习者讲解个体量词的含义, 也可以用来解释近义个体量词间的差别。讲解“一杯水、一碗水”时, 教师可以携带对应容器, 或向学生展示对应的图片,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们的含义。当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根”和“条”时, 可以通过展示一根头发, 一根树枝, 与白板上绘的一条线, 一条河对比, 向学生解释, “根”搭配的事物有“立体的”这一特征。

(4) 科学地介绍汉语个体量词, 避免给学习者留下汉语个体量词十分困难的印象。

汉语和英语个体量词有同也有异, 总的来说异大于同。通过对它们的对比, 我们可以对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从而更科学地指导最前线的汉语教学。

摘要:量词是汉语中特有的一个词类, 英语中虽然没有这一概念, 但也有这种表达方式。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 量词往往是他们遇到难点之一。本文将对英语和汉语中的个体量词, 从数量和使用频率、功能、句法结构及用法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分析英汉个体量词的异同点, 试图从中获取一些结论, 从而对实际汉语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个体量词,对比,建议

参考文献

[1]梅德明, 杨春雷.英语量词理论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 2002 (05) .

上一篇:移动智能系统下一篇:微生物采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