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负迁移对古代汉语词语翻译的影响

2022-09-10

何谓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在心理学上称为学习的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 有时是消极的。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 叫做正迁移;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 叫做负迁移。

一般情况下, 我们学习汉语, 通常是先学现代汉语, 再接触到古代汉语。而且, 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是现代汉语。所以, 现代汉语在我们脑海中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同时, 经历了历史长河洗刷的古代汉语离我们的生活确实太久远, 我们了解古代汉语只能借助书本的传授。这就造成了古今汉语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亲疏不一样, 人们更加亲睐现代汉语。因此, 现代汉语会给古代汉语的学习造成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古代汉语中那些古今都在使用、但古今结构和意义不同的词语的翻译问题。

1 音节结构方面:古代汉语多单音词, 现代汉语多双音词

按照音节数量来划分, 汉语词语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叫单音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叫复音词。从书面形式来看, 单音词是用一个字表示的词。例如:朕、货、手、雪。复音词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表示的词。例如:子孙、天下、计算机、冷冷清清。古代汉语的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单音节词为主。尤其是上古汉语, 无论是在数量上, 还是在使用频率上, 单音词都是占了绝对优势的。到了现代汉语, 双音词已经取代了单音词的地位, 占了多数。如今, 我们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往往要把单音词改为双音词。例如:将“虎”译成“老虎”;把“随”译成“跟随”等。

在翻译古代汉语词语的过程中, 如果不懂得以上所说的古今词汇在音节数量方面的这种差别, 就会错误地将古文中两个相邻的单音词看成是一个双音词。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有这种双音词的情况下, 很容易以现代汉语套古代汉语, 生拉硬扯到一起, 误解了古文的原意。

下文以“城市”为例, 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负迁移对古代汉语词语翻译的影响。

唐代诗人张瑜著有名诗《蚕妇》:“昨夜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按照现代汉语习惯, 如果把“昨夜入城市”翻译成“昨天蚕妇到城市里去了”, 好象也符合逻辑。事实上这样翻译是不对的。根据全诗来讲, 蚕妇入城是为了去赶集并卖蚕丝。诗里的“城市”并不等同于现代汉语里的“城市”, 而是“城”和“市”两个词语。“城”是名词, 是现代汉语里“城市”的意思;“市”是动词, 指做买卖、赶集的意思。我们不能把“城市”当作一个词来翻译。因此, “入城市”不是“入”加上“城市”构成的动宾短语, 而是动宾短语“入城”加上动词“市”构成的连动结构。但是, 很多初学古代汉语的人就会把“入城市”翻译成“到城市里去了”而不是“到城市里去卖蚕丝”。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翻译古代汉语词语时受到了现代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恰好现代汉语里就有“城市”一词, 他们没有注意到古今词汇的差异, 而只是运用现代汉语的思维去解释古代汉语。这样的错误使得古文本来的意思不能得到完整的表达、甚至被曲解。

以上主要讨论的是古今汉语在词汇音节数量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给翻译古代汉语词语造成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甚至消除以上错误呢?我们先要明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音节特征, 然后在翻译时划分好词与词的界线, 这样就不会把单音词看成复音词了。划分词与词之间的界线要很谨慎, 这对古代汉语翻译很重要。如何培养划分词的界线的能力是古代汉语翻译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 要多读、多记, 熟悉古代汉语的常用词语及其用法;其次, 在熟悉词汇的基础上, 做大量的翻译练习,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 词义方面:古今汉语词义发生了演变

语言中的词汇, 几乎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词汇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敏感性,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变化;新的词语获得了新的意义而改变了原来的意义;陈旧的词语或被淘汰或成为历史词语, 等等。古今社会情况不一样, 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异, 于是在使用同一词语表示某一概念时也必然有所不同, 这样就造成了词的古今异义现象。这种现象, 又叫词义的演变[3]。词义的演变对我们古代汉语词语的翻译造成很多麻烦。很多人看到古文中的某个词语在现代汉语里也有, 就会按照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里的意思去翻译, 从而造成很多错误。

古今词义演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1) 词义的扩大:古今词义在表达范围上不同, 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 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脸”, 今天指整个面孔, 古代却只指“目上颊上”那一小块 (颧骨周围) 。 (2) 词义的缩小:词概括内容的减少或词所指范围的收缩。例如“丈人”是古代对老人的尊称。后来词义缩小, 专指岳父。 (3) 词义的转移:词所概括的内容和所指的对象发生了改变, 由甲类事物而转到乙类事物, 或者是产生了正反、轻重、褒贬的变化。例如“汤”上古一般指热水、开水。大约在唐以后, 转化为菜汤。比如:成语“固若金汤”的意思是指坚固得如金属造的城墙、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此处的“汤”就是热水、开水的意思。

以上所列举的“脸”、“丈人”、“汤”等词语在现代汉语里仍然使用, 但是意义和用法都发生了变化。翻译古代汉语时如果遇到这些词语以及其他古今词义不同的词语, 如果我们不熟悉它的古义, 而只是盲目按照现代汉语里的意思去解释, 译文就会背离原文意思、甚至会不合逻辑。例如:“脸”古代只指“目上颊上”那一小块 (颧骨周围) , 可以通过以下词句证明:宋代晏殊词“芳莲九蕊开新艳, 轻红淡白匀双脸”、晏几道词“轻匀两脸花, 淡扫双眉柳”。如果把“脸”解作“面孔”, 就说不通了, 一个人怎么会有两个面孔呢?“丈人”古代是对老人的尊称。如《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 遇到丈人, 以杖荷莜”。很多初涉古代汉语的人, 常会联想到现代汉语里的“丈人”, 而将其翻译成“岳父”。

由上可见, 在翻译古代汉语词语时, 我们不能凭主观判断用现代汉语里的意思去翻译, 而应该仔细揣摩古今词义的变迁轨迹, 掌握好词语在古代和现代词义的异同, 才能正确地传达古人的意思、真正理解古人的心思和历史的事实。

3 结语

解释古代汉语词语, 还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只是对古代汉语词语翻译问题谈了点自己浅薄的看法。当然, 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词语翻译的影响还不止这些方面, 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考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汉语负迁移对古代汉语词语翻译的影响, 找出了古今汉语词汇在结构和意义两个方面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给古汉语词语翻译带来的偏误。并且针对这些易犯的错误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以此为古代汉语词语翻译服务。

关键词:现代汉语,负迁移,古代汉语,词语翻译

参考文献

[1] 林仲湘.古汉语词汇常识[M].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

[2] 郝铭鉴.咬文嚼字[M].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7.

上一篇:高职教育方法思考下一篇:“探究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