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2024-05-06

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精选十篇)

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1

一、从课文到作文

语文课的设置是非常好的, 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 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范例, 教会学生从课文模仿写作, 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因为“儿童学习任何一种本领, 掌握任何一种技能, 形成任何能力, 总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 要充分利用教读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帮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怎样去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 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去突出主题的。如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 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 学生们都被文章的描述感动了, 然后我让他们延伸到自己的父亲的背影, 让学生闭起眼睛回忆自己对父亲印象最深的背影。几分钟后, 我再让学生们把刚才回忆的情景说一说, 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帮我送伙食米到学校后出校门时的背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每天早上外出打工时的背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田里犁地时的背影……”不问不知道, 一问吓一跳, 原来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的背影是那么的熟悉, 那么的有感情。接下来的作文是仿照《背影》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结果学生们很快就把作文交了上来, 而且都写得很生动、形象。

二、命题来自学生的生活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些学生在作文中无话可说, 而他们跟你聊天时却是滔滔不绝, 道理何在呢?我认为是干巴巴的命题难以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就好像让从没吃过橄榄的人去描述橄榄的滋味, 让从未到过农村的人去描述干农活的体会一样, 是勉为其难的。因此, 教师应多深入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包括家庭环境, 生活经历, 思维特点, 感情活动等, 并在作文课上为其创设一些写作情境。如上初一作文课, 有时我会给学生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故事, 然后突然中断, 让学生发挥想象顺着思路续写下去;有时会放一些录音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想象其中的情景, 然后把他们描绘出来;有时候还会聊一些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便有了想倾吐的欲望, 作文写起来就容易了, 学生也认为这样写作文手感很好, 能够一挥而就。

三、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虽然说教无定法, 但是我认为写作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首先, 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因为, 不论什么文章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要表现客观事物, 就要认真地观察事物。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 教师要在观察上下工夫, 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 观察社会, 观察自然, 观察周围的人们, 使学生发现其中的闪光的东西。在写作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鼻、口、耳、脑等感官, 并常做这方面的训练。这样, 学生在观察中接触了实际, 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他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

其次, 教会学生表达。有话不会说, 这是学生最头疼的, 也是作文空洞无物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表达, 如何把客观事实反映出来, 把主观感受传达出来;就要教学生学会应用“看”、“听”、“感”、“想”、“做”等方式, 把看到的, 听到的, 感到的, 想到的, 准确、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如一个学生写夏日的热:“太阳很热, 晒得我热死了。”这样笼统地描写让人无法感受到热的程度以及当时的情形。我就指导学生把当时看到、感到、想到的人、事、物、情、景如何恰当地用上一些修辞方法, 具体地表达出来, 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经过这么点拨, 学生写出了:“太阳像个大大的火炉, 肆无忌惮地烤着整个大地, 河边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无精打采地耷拉着, 田沟里的水烫烫的, 地上的泥土都像要烤焦了一样, 我赤裸的手臂给烤得黑黑的, 小背心湿透了, 黏糊糊地贴在背上……”看!这不就具体、生动了吗?

最后, 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一篇文章写了、交了、改了、发了就算完成任务, 那是达不到目的的, 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导, 得不到反复的训练, 写作能力想要提高也就难乎其难了。只有反复的修改, 学生才能在点点滴滴的写和改的训练中, 不断提高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学生交上作文后, 每篇都认真地看, 把描写不恰当的, 比喻不合适的, 语法不对的都划出来, 然后分别指导、点拨, 再让学生重写, 我再批改, 一直到满意为止。

四、学生的作文多写鼓励的评语

凡是学生, 交了作文都希望得到教师好的评价。有的教师喜欢给好作文评语:“语句通顺, 条理清楚, 中心突出。”这些评语会给学生感觉千篇一律、无关痛痒;而对较差的作文评价则一无是处, 冷冷冰冰。这些我认为都是不恰当的, 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喜欢表扬, 要求上进的心理给学生作文下恰当的评语, 多给予肯定。只要学生用了一个好的词句, 一处恰当的比喻, 一点生动的描写, 都应给予肯定或极力地去表扬, 而对于存在的毛病则要委婉地提出来让其修改;如果学生经常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 尝到的尽是写作带来的甜头, 他们不但不会害怕写作, 而且还一定会以写作为乐。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篇2

四营学校朱桂兰

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我有几点体会:

1.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

2.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举行完一次体育运动会,或放长假期,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经历的过程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会使学生的语言不断得到积累。

4.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写好作文,我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又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长期坚持,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段话。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很有成效,在这一辅导练习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

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也是很好的。

5.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6.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3

一、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大量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地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并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

二、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让学生倾诉心声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语言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说自己想要说的话,从而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三、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让学生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一次写作中,我班的一个同学就写出了《老师啊,您啥时微笑一下》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大胆地指出我上课时总是阴沉着脸,说出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吗?

四、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可以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他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批改“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五、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出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是中国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4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用的文章呢?对自己有用, 抒发自己的感情, 达到自己和他人交流的作用;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怀, 力求引起他人的认同, 影响他人, 影响社会;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美, 这美是语言文字上的美, 也是思辨能力强所体现出的美, 以语言上的美感和思想上熠熠发光的美去唤起人们美的感受。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同时起的作用。在试图得到高分的同时, 写出一篇真正有用的文章, 评卷者会愿意为这样的文章打上一个较高的分数。

怎么写这样的文章呢?平时多读、多写、多思考很重要, 但如果纯就技法上来讲, 针对同学作文空泛的毛病,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切入点要细, 也就是平时经常说的大题小做, 宽题窄做, 化虚为实, 化多为少, 化大为小, 化粗为细等。“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易经》) “言近而指远者, 善言也” (《孟子》) “古之君子患性之难见也, 故以可见者言性, 皆性之似也” (《苏氏易传》) 等句子中都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以“近”的、“可见者”来表达“性”、表达“远”, 同学文章中的“空”“泛”原应是文章的“性”、文章的“远”, 这“性”、这“远”如能建立在“近”“身”“可见者”的基础上, 就不会空泛, 且易唤起读者或评卷者的共鸣, 得到漂亮的分数。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岳阳楼记》的主旨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文章却是先叙作记缘由, 再因事及景, 由景及人, 从登楼所见引发的感慨而最后水到渠成, 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主旨。于是全文中作者个人的感情、抱负、思考就全在这里面了;《醉翁亭记》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可文章却从醉翁亭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写起, 再写作者的山水之乐, 滁人游山之乐和作者醉翁亭宴游之乐, 最后含蓄地点出文章的主旨:醉翁山水之乐不仅在乎自然景色的优美, 而且在乎与民同乐。这两篇千古传诵的美文都把自己的情感、抱负寄托在“近”“身”“可见者”的具体事情上, 都有一个细小的切入点, 即岳阳楼重修和欣赏醉翁亭周围优美的景色。

同样的, 学生考场作文确定了主旨之后, 有了“性”“远”之后, 最好从“近”“身”“可见者”想起, 写自己较有体会的细小的事情, 而后在这“近”“身”“可见者”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中的“性”“远”, 这样文章不但可避免空泛的毛病, 而且是个性的、有见解、有思想的一篇文章了。

以2009年福建省 高考作文 为例。在《这 也是一种__________》, 这道半命题作文题, 大部分同学所填的内容都是比较大的, 如:爱、美、智慧、幸福、生活、享受等, 这时最好是从自身想起, 从“近”从“可见者”开始构思文章, 以“近”以“可见者”来表达自己对“爱、美、智慧、幸福、生活、享受”等内容的理解。以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承诺》为例。文章作者以“‘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也是一种承诺”为文章的主题, 切入点选取了“5.12”地震中备受争议的人物吴家芳, 认为不应过多地指责吴家芳, 从吴家芳方面来讲, 他的结婚是为了得到家的关爱, 为了尽量从亡妻之痛的悲伤中解脱出来:从作者的角度来讲, 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 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而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先不论吴家芳争议的真实情况如何, 单就作文来讲, 这明显是一篇观点鲜明、符合题意的好文章, 而且文章并没有空谈承诺, 而是就具体事件谈自己的看法, 使文章显得充实、丰满, 同时, 作者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也显露无遗。

在作文过程中找准细小的切入点, 从“近”“身”“可见者”开始构思文章, 应可避免空泛的毛病。

自己有感情需要表达, 考场作文就只是借一个载体抒发个人怀抱。平时多读、多写、多思考, 考场作文就只是平时的写、平时的思考, 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此, 自能写出漂亮的考场作文——一篇有用的又能拿到高分的文章。

摘要:就考场作文来讲, 大部分同学写作时是先拟定题目, 确立主题, 再来寻找材料, 一旦平时积累不够, 思考不够, 往往就变成为了主题而翻来覆去表达同一个意思:一方面没有了文章的韵味, 另一方面会让人觉得文章很空很泛, 是口号, 是说教, 让人一点都爱不起来, 而更次一点的文章就东拉西扯, 分数自然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同学们可以试着这样认识考试作文。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5

嵇宗岚 徐 琴(江苏省高邮市武安初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社会进步了,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语交际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之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这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如此明确的。同以前的课本相比,现在苏教版的课本上增加了口语交际课。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刚入初中时高举着的小手消失了,抬头直视的目光不见了,大家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有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是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即使说出来的话,也语无伦次。回答问题都有难度,还怎么交流?究其原因是怕,怕答错了老师笑,怕答错了同学笑。如果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情况就不会这样。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平等待人,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即使说错了也要以表扬为主,渐渐的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答问题时声音大了,师生交流也就没有障碍了。

二、要选择恰当的话题

苏教版的课本中每册书都有3课时训练,里面有相关作业、话题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如:1: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点播一首歌祝贺母亲40岁生日。2:星期天,你想邀请一位同学参观航天展览。电话联系时,他说因为学习忙不想去。你努力说服他,让他同意一道去看展览。3:你正在为“希望工程”募捐,面对的是马路上的行人。4: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展开对话,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插话。这些话题的设置,既可巩固并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效果,又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因为选取的材料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有了共同的知识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沟通的愿望和“一吐为快”的冲动。话题也可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业余生活中选取,这些方面的交际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往往有话可说,愿意交流。话题还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取,这些内容为大家所关注,街头巷议较多,学生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此为话题,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潮。总之,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否则就会影响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三、话题要循序渐进

口语练习要从易到难。刚开始我让学生回去看电视、听录音,然后整理成发言稿,一句两句都行,只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渐渐地给他们较简单的话题,然后是难一点的话题。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慢慢提高了。

四、要创设交际情境

课堂上话题式的口语交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自然的言语交际活动,它缺少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和动力。因此,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进行口头交流,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使学生思想上暂时“忘却”自己所置身的课堂,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因为只有生动、逼真的极富感染力的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情境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世界,也可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还可以运用环境营造、角色表演、音乐渲染、图片展式、录像或多媒体呈现、道具或实物陈设等方式来创造口交际情境。

五、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有了话题,让学生当场发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我一般是当着家庭作业提前布置,让学生准备书面材料,在家里充分练习,这样即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话可说。

六、要交给学生交际的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要达到此目标,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我们教师应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要听”、“怎样听”,只有听清楚、听明白了,才能逐步理解对方说话的要义。接着要教会学生“表达”,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如何迅速地打动听者。这里除了在说的内容上要加以指导外,在说的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也要多多点拨。最后也别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七、要及时评价反馈

要保证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评价与反馈工作。这既可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除了阶段性评价之外,还应重视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因为这样做,可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表达和应对,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而评价主要着重于语言是否清楚、连贯,方式是否良好。对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改善提高。我们一般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随机请学生答题,当场点拨,当场评价。

八、要请家长配合

家长普遍认为子女考试考好了就行,子女回到家就是写作业,说话就是浪费时间,因此许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很少交流,与邻居更是无话可说。我们就给家长布置任务,告诉家长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安排子女到亲戚或邻居家传传话,借借东西,给子女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后来有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子女懂事了,见到人知道打招呼,他们的脸上有光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口语教学的体会。我们相信,如果注意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

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篇6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也就是培养学生一看到书面语言,就能理解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体地说,学生读课文以后,能如见其人、如识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并能明其理、通其心、感其情。因此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又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基础知识要点,还要兼顾闻读习惯的培养等。所以说,阅读教学具有明显的多重性,要提高阅读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这篇短文时,说“高尔基从小喜欢读书,他是怎样和书交上朋友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这样就不能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相反,如果说:“小朋友,俄国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叫高尔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法上学,只好一边干活赚钱,一边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童年时是怎样和书交上朋友的?”显然,后者更能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因为儿童除了具有阅读的自我需要心理,还受好奇心、求知欲、心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著名作家”“穷”,没进学校“却读了很多很多书”,引发了他们好奇的探究心理。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促进情感升华。

如教《小音乐家扬科》“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在扬科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音响都会成为美妙的音乐。小虫是小提琴手,它奏出了万物争春的兴旺景象。麻雀是歌唱家,它唱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唱出了人们忙着采摘果子兴奋和喜悦的热闹场面。”

再如,写道:“第三天傍晚,扬科快要死了,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扬科已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写姑娘在唱歌,写村子里笛子的演奏?这是他最后一次听音乐,他临死前还在酷爱音乐,还在倾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美妙音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没忘记对音乐美的追求。他短暂的一生说明了什么?老师進而引导学生去揭示不合理的社会所造成的悲惨结局。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想使学生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老师必须为学生做出榜样,在学生面前读文章一定要读得流利、有感情,不读错字、破句,要读出不同的语调,并注意轻重缓急。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语气、表情朗读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出感情的重点词语加以讲解,并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一些词语。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刚读到这里,有不步同学偷偷的发笑,觉得小男孩滑稽好笑。于是,我就让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设身处地地想象在那“下着大雪”、“叉黑叉冷的晚上”、“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大年夜”的晚上在街上走着,原来穿的一双很大的鞋,还是她妈妈一向穿的。过马路时,有钱人一点也不同情她的可怜,还把马车赶得飞快,向她冲过来,拿小孩的生命当儿戏,以至于小女孩吓得惊慌逃命时,跑掉了鞋。就连那个小男孩也捉弄她,搞她的恶作剧。这样一讲,使学生对小女孩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心。然后,老师再用低沉、缓慢的语调,严肃沉重的语气读了这段话。由于学生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不但充满了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再也无人发笑了,而且一个个显得很沉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爱看故事书,爱讲故事这一特点,我给班上订了《小学生天地》、《黄河少年》,还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故事书,平时让学生读,互相讲,并利用自习时间组织故事会,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讲故事,这样既增长了学生课外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文字去正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有选择地读适合自己的书刊、报纸。并提出问题,通过思考,讨论予以解决,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7

一、写作习惯方面

1. 段落要分明。

段落分明的好处就是让文章看起来条理更清楚,脉络更分明。很多学生的文章大部分书写平平,甚至有一些的书写,看着头都疼:不清楚,不规范,要靠猜。阅卷老师猜一两篇还可以,多了,恐怕就一带而过了,阅卷老师都看不懂你写的什么,再加上条理又不清晰,可以想见,得分也就不可能乐观了。

现在的高考文章题材多是议论文,或是夹叙夹议的类型,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第一段可以简单说明事情起因,接着就是正方观点,第二段可以是反方观点,第三段可以是自己的观点。这样你的思绪就很清晰,文章自然就很有条理。

2. 书写。

好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在此基础上得分高就不奇怪了。有的学生作文看上去就像是有很多鸟巢一样,一团团因为写错而乱涂改的黑圈,甚至是划个箭头,写上:“答案见上方”,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3. 每一段的开头第一句很重要。

第一句给阅卷老师的是第一印象,自然重要。试想,如果你第一段第一句一来就是He have之类的语法错误;或者nowdays之类的单词拼写错误,甚至忘记首字母大写,恐怕给人的印象就是此考生性格马虎,以后做事难值得信赖。

如果你的第一句是引用得当的英美习语或者谚语,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等,加上书写又干净工整,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好极了。

4.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比一般人想象得要重要。有的考生可能会以为小小标点不值得注意,那就错了。标点符号能传达很多文字所传达不了的信息,至少让读者阅读的时候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一篇学生英语写作,如果从头到尾没有标点,那阅卷老师可能会看得很累;如果一篇学生写作从头到尾按有的学生的习惯,每个字后面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圆点,阅卷老师看着恐怕也会极不耐烦。得分会高吗?

5. 连接词的使用。

一篇文章一般要求字书在100至120左右。这就要求考生大约写出10—12句话。这个不算太难,但要使文章自然,就得使用一些连接词。这些词不仅是把句子间关系表达得很清楚,还能使段落间条理更分明。比如在一段之中叙述递进关系时可以使用what is more;in addition;and等。若第一段叙述一种观点,要在第二段表达不同的观点,可以用however;a coin has two sides等,使文章顺畅、更地道,也更易让读者看懂。英语作文的起承转合会用上一些特定的词语,熟记这些有用的词语还是很有必要的,如:

(1)常用在引言段开头的词语:generally speaking, a proverb says, first of all, at present。

(2) 常用在第一个扩展段开头的词语:to take...for example, now that we know tha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at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 in other words。

(3) 常用在第二扩展段开头的词语:but it is a pity that..., 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however。

(4) 常用在结论段开头的词语:in a word, on account of this, we can find that..., in conclusion, in short, as has been noted..., therefore, at last。

二、地道英语文章的教学训练

1. 首先过单词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的构思, 地道的英语表达离不开好的词汇。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 肯定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而,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 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每天听写单词和相关词组, 没什么新意, 但是很有效果。对于听写不出来的, 重复听写。过一段时间再循环过来, 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会增加, 同时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单词或词组。如:I like discovery, and I think it’s the chance to broaden your horizon.当中用了discovery, broaden和horizon就使得文章很地道, 表达的意思自然也就相应准确多了。

2. 句式多样化。

学会套用一些较好的句式,防止句式单一,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如对倒装句和从句的使用:Traveling is to me wha sea is to fish.I like traveling, I would like to go somewhere I have never been to, just watch and listen, I really enjoy the feeling abou knowing an unacquainted place.句中“Traveling is to me what sea is to fish.”的使用就很灵活、生动。又如下面的例子:There is a stream in front of the house, and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 over the stream.我们可将句子改为:In front of the house runs a smal stream, on which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新的句子紧凑,一气呵成,令人印象深刻。

3. 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往往将英语中的词语和汉语中的词语一一相对应地进行翻译。在写英语作文时,不少学生往往会用汉语思维来构思文章,然后再按照汉语的意思逐词逐句译成汉语。这样做常常妨碍了英语写作。我们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来克服母语的干扰,可向学生讲解如何将上述句子转化为地道的英语表达,如:“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不可以翻译成:The world has no regretting medicine.而可以说成:It is no use regretting it.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此相关的谚语,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milk.

4. 写作时要有草稿,确定好文章用第几人称写、基本时态是什么。

不动手写,光靠想象也就是在大脑里构思还是很难发现一些具体的小的错误,而直接写在答题卷上则容易出错,影响得分。这就需要打草稿。草稿不可太过详细,那样太花费时间。写草稿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只要动手写一个句子,就应注意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大到句子结构,小到冠词用法和名词的数,还要注意到选词、拼法、大写、标点等问题。

5. 写好一段文章。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当然现在高考的形式适合将一篇文章分为三段或者四段。把段落写好了,写作文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对一段文章的组织要注意其单一性和连贯性。如果一段文章不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意思的连贯性,它容易变得杂乱无章。一段文章应该只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应该只叙述一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某一个阶段。为了写好段落,通常的写法是:在一段的开头用一句话点出本段的中心意思,即“主题句”。然后,用几句来证明、解释、或发挥这个中心意思,最后,再用一句把本段的意思小结一下。

6. 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复述和改写课文。步骤如下:(1)找出课文各段的主题句、关键词。(2)把复杂的主题进行分解,并用常用词来代替关键的不大常用的词语。(3)把分解后的主题用适当的连接词连起来,形成课文概要。

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写作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更何况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大量地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阅读。

最后,要知道写什么及如何写。首先得对要写的东西有充分的认识。教师上课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要写的东西进行分组讨论,有了充分认识后,再说明学生本课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及好作文的标准。学生知道了好作文的标准后再去写,学生自然会尽量向好作文靠拢。

当然平时多读写,多背范文,日积月累也很重要,注意以上几点,则可以事半功倍,离写好作文也就不远了。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几种不规范的实例, 指出平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同时就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写作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篇8

越来越多新鲜事物的出现, 让现在的学生眼花缭乱, 电脑成了他们的新宠,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多, 传统的阅读越来越少, 而且对书写的兴趣越来越淡。与此同时, 有些语文教师很少上作文课, 上了也只是抛给学生个作文题目, 还有些教师看着乱七八糟的作文就头疼, 很少批改。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在这里, 谈谈我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教人游泳, 我先下水。

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 你能想象他如何教人游泳吗?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身作则写作文, 这可以引起学生对作文的足够重视。老师的文章中有身边的真人真事, 有老师对人和事的评价, 有老师的情感变化, 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他们走进了老师的世界, 当然更想让老师了解他们的生活,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我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中会出现的问题, 更能及时正确的给学生指导。我的下水文也曾发表过, 学生听了、看了, 既是垂范, 又是激素。

2、模仿求新, 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说, 我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 我的文章自然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为了培养他们不同的文风, 我必须不断变换作文的风格, 立求使我的学生不千人一面。诚然, 这对我是个挑战, 但学生的掌声是我坚持写下去的最好动力。我不会放过课文这样好的范本,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 文中运用拟人修辞, 形象地写出春草生命力的旺盛, 生机勃勃, 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像这样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 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在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时, 创造思维就在其中闪耀着光芒。

3、激发兴趣, 巧设题目。

古人说的好“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里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后。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 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写作要求。如:学校召开家长会时, 给出围绕家长会这一材料写作文的要求, 这样学生想写乐写, 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丰富了作文内容。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好的文题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 如:“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4、广泛阅读, 勤学多背。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 必要时的背书, 都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 一旦需要, 就可以很自然的随手拈来, 多读多背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学生可阅读的刊物较少, 我在班级成立了“读书角”, 学生是书源的提供者又是真正的获益者, 还经常找一些较好的文章、名段、名句, 印发下去, 让学生有选择的背诵, 同样我也不失垂范作用, 参与背诵且参与优胜者的评选。

5、着力练笔, 坚持日记。

读多了, 积累丰厚了并不等于会写。“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 大文豪鲁迅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学生每阅读一本课外书我都要求他们写感悟或摘抄。日记是最简捷的练笔形式, 日记类似于“放胆文”, 取材范围广, 在表达上不受限制, 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或感受。每周五篇日记有事则长无事可短——是我留给学生固定的“练笔套餐”。为了让学生对写日记保持高涨的热情, 我当然要坚持写日记了, 常常在班里交流好的日记。日记批改更为及时, 评语中对学困生的鼓励会让他对学习充满信心, 对失败者的安慰会让他重拾斗志…让学生一次次地体验成功。这样, 在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日记氛围”。

6、及时修改, 注重讲解。

批改作文、讲解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自然很重要, 靠我一人之力去批改两个班级的作文有时会拖延作文本的发放时间。我经常采用学生相互评改、师生共同修改等办法。学生批改后的评语我要求很严, 不需面面俱到的评价, 但必须写下读后的真实感受, 这对彼此都是促进。我的评语学生更是看重, 因此评语多鼓励, 发现闪光点, 哪怕一个精当的词, 都给于中肯的评价。批改也要解决具体问题, 词、句、布局、选材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 使学生作文水平能够得到确实的提高。作文讲评课是“群言堂”,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选出具有代表型的作文全班交流, 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又使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篇9

一、为人师表。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 而老师和科任则是这个单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 学生素质,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 在学生面前自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 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首先做到,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教育他们热爱劳动, 耐心帮助别人。

二、建立班级制度。

我一直认为, 一个班级应有健全的制度, 这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在建立各项制度的同时, 我也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在班级中设立了进步奖、优秀奖及监督台。每月评选一次, 通过一次次班会的说教, 让学生清楚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是多少, 老师可以给予小结和鼓励, 以此来激励学生。

三、正班风, 树威信。

良好的班级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因此在每学期开始, 我就适时地召开家长会, 学生、家长、老师三者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使班级的班风积极向上, 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育教学目的明确;家长的协助目的明确。在家长面前全班同学便纷纷制定个人目标和阶段目标。大家齐心协力, 刻苦学习, 互帮互助, 班上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学习氛围。家长们看到这样的班集体, 作为老师的我自然而然就在家长们的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威信。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在学风建设上, 也必须具有学习氛围浓厚, 在成绩上有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 因此在学风建设上, 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强:

1.积极配合学校, 在班集体上大力开展信心教育活动, 制定班级信心誓词, 充分用课堂、班会和与学生谈心的时间, 向学生进行信心教育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多给学生鼓舞, 多给学生自信, 多给学生支持;

2.与各学科老师沟通联系和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 分析学生的各科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 有针对性的辅导。

3. 发动学生成立各科学习兴趣小组, 实行互助合作式的学习。

四、关爱学生。

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习中那些学习差的;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有困难的;无母爱的等等。我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 不断与他们谈心, 这样即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 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从谈话中关爱学生, 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谈话要找准时机, 要在适当的氛围中进行。在学生遭到变故惶恐不安时、在学生百无聊赖不思学业时, 老师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发扬民主精神, 保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老师是学生的偶像, 学生对老师有着苛刻的要求与标准。因而, 要真正让学生听从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作为老师必须发扬民主精神, 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其表现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向学生全面而深刻地展示自己, 让学生佩服你, 信赖你。在活动时, 适当地投学生所好, 与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 与学生寻找共同语言。

在解剖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篇10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会面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因此, 老师一定要设法在与学生第一次会面中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如衣装得体, 仪态大方, 给学生留下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形象。教师应努力使绪论课成为轻松、活泼、有趣的一课, 尽可能的展示自己大方的教态, 严谨、幽默、机智的教学风格, 力争使学生对自己产生认同感、信任感并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 以达到“亲师信道”的境界。

(2) 运用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是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美感相结合的产物。因此, 把艺术创造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堂教学的美具体体现在语言美、体态美和书写美三个方面。诙谐、幽默的语言, 生动有趣的比喻, 形象的手势可活跃课堂气氛, 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人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 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最直接的优势就是专业知识, 最直接的关系就是传授知识, 那么具备渊博知识的教师自然可以赢得学生更好的评价, 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解剖学是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解剖学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有相当的临床知识。由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和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与解剖知识相关的临床知识。教师若是一概不知, 不予回答超出课本的知识, 将会极地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解释得清清楚楚, 并利用这一机会为学生描述医学的博大精深, 赞扬其钻研精神, 得到鼓励的学生不仅会钦佩教师的学识, 还会进一步被专业课的知识吸引。由此可见, 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跟着教师学, 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还要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1) 类似法:课堂导入语要和授课内容相似或相关。如在讲授骨学总论前, 可先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准备好2块已经处理好的骨, 一块用火烧, 去掉它的有机质;另一块泡在硫酸溶液里, 使其脱钙。然后把这2块骨给学生观察, 被火烧的骨变得很脆, 一掰就断了;被脱钙的骨很软, 但是有韧性, 不容易折断。接着讲授具体授课内容。通过抛“砖”, 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内容的求知欲,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设疑法: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的确, 好奇心与疑惑感往往是求知的巨大动力。设置疑问、制造悬念的形式展开, 疑才多思, 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要善问善导, 悬念的设置, 要恰到好处。悬而促思, 思而能解, 方能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比如在讲关节学的时候, 可以先问同学们是否有踝关节扭伤的经历。随后总结出一个特点, 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跳起落地的瞬间, 并且是踝关节的外侧扭伤, 而内侧一般是不会扭伤的。接着问学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身体那么多关节, 为什么有的容易扭伤, 有的不会呢?”那么就给学生设了一个疑问, 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 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端。这种通过“设问-思考-解答”的具体课堂形式, 最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开创性和创新性。 (3) 引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获取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教师一开始就要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精神振奋, 从而愉快地接受知识。如在讲授心脏之前, 可以先简单地说说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 以及通过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方法。冠心病这个疾病现在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并且电视上经常介绍, 大多数学生对冠心病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后面的教学就很容易开展。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 目标驱动:学生非常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学生明确解剖学在整个医学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本专业后续的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明确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也才有学习动力。 (2) 考核驱动:对于学生来说, 成绩永远是重要的, 所以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在成绩中有恰当的反映, 效果才会好。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常规的上课、写课外作业。考核方式既要照顾到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 又要顾及少数具有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一部分能力较强记忆效果较好的学生取得优秀成绩。

总之, 改革解剖学教学方法就是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转变, “教之以渔”则使学生终生受益。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适应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既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 更需要踏实、务实的精神, 任重而道远。

摘要:《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 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 内容复杂, 偏重于记忆, 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 记起来非常困难, 记忆效果差, 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 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因而学习成绩不理想,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上一篇:项目清单下一篇:环境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