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2024-04-12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精选6篇)

篇1: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依安县新发中学 田忠民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我在一九九四年毕业于克山师范专科学校,成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经过多年的锻炼,亲身体会到初中教师的艰辛和责任,对初中化学教学也有了一些体会,在这里谈谈我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联系实际 认真备课

化学是初中生在初中最后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在接触之前,学生可能听说了化学中有实验,非常有趣,所以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化学世界的,他们对化学领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抓住时机,利用学生这份热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发现:并不是每节课都有实验,而且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很多,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初中生无论生理、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而到了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他们容易产生叛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减负,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做到优质高效,就必须在备课时下大力气。

上课前,教师认真备课,多查阅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力求使课堂充满灵性。尤其是对于没有实验的内容,对于那些因条件有限无法完成的、有毒的实验,我就采用在课上给学生放教学参考书中带的光碟的方法,参考书光碟中没有的,我就上网查,尽量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尽力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使自己的课能够被学生接受。讲课时不仅要声音洪亮,而且有抑扬顿挫,力求风趣幽默,适当的使用肢体语言。

关于我的讲课,有两个女同学还因此而发生了“战争”。有一个叫王丽的女生,特别喜欢我的化学课,说我讲课时有激情,不容易困。而和王丽住同一个寝室的蔡婷婷却说:“田老师好什么好,一笑满脸褶子。”结果她们两个打起来了。

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一个人的外部形象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内部修养却可以不断提高的。

三、布置作业 课后巩固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家庭的废弃物完成。

比如:简易净水器的制作,学生在家完全可以做到。材料包括:废矿泉水瓶、小卵石、纱布、蓬松棉、干桔子皮等,这些材料非常容易得到。

我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回家后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第二天交上来,全班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做的既美观,又实用。

篇2: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本人于一九九四年七月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锻炼,我亲身体会到初中教师的艰辛和责任,对初中教育也有了一些体会,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初中课堂教学的浅见。从学生来说,十五六岁是一个既没有完全成熟,也不是十分幼稚的年龄,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叛逆,如果教师给予的压力负担过重,他们会产生消极抵抗情绪,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减负,其 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如何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做到高效优质,这一年多来,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感觉比较有效。

一、以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走进化学世界,他们对求和领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抓住时机,利用学生这份热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牛奶”,“清水变饮料”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都蕴涵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

我都精神饱满,不时“眉目传情”,环顾教室四周,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调动学生,偶尔用风趣的语言来调节课堂的气氛。当个别同学稍不注意听讲,不去点名批评,而是目光注视并变化声调,便引 起了该同学的注意。天气闷热时,学生比较疲倦,甚至有些学生会悄悄拿起书来扇,这时,我没有去点名,而是说:“天气确实太热了,看来教室需要装空调了,我 得跟学校提个建议。”并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状,这样一来,有这些动作的学生悄悄放下了书,其他学生也因这点“催化剂”的加入而活跃起来。

二、厚积薄发,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扎实“双基”,更应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过程中,应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迅速地对物质及其变化、仪器装置进行全面的观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指导学生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 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从绪言课开始,就应有意识地指导观察。例如,加热铜绿时,除介绍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外,我指导学生着重观察

误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分析不正确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4、自学能力的培养。

讲授新课时,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材,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给出提纲或图表,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读思结合等良好习惯。

篇3:使用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一点体会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 (人教版) 的内容明显不同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虽有旧教材的影子, 但变化是主要的, 而且教材编排跨度很大。这对于教惯了旧教材的化学教师来说, 感到无所适从, 产生了一定难度。认为教材太乱“没法教”。新教材涉及的知识总量减少, 删除了繁难的内容, 降低了化学计算的要求, 增加了可供师生选择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 较好地体现了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二、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明显不同

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传统教学模式, “听、记、背、练”的学习方式不再适应新教材, 新教材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活动和实践的有效方式。新教材中有很多科学研究的内容。这些探究可以把现实世界带入教室, 融入学生的生活, 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物质变化的学习情境, 用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 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习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明显不同

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是导演也是演员, 学生则是观众。而新教材学生是主体, 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方案, 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建议他们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新课程主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而大多数教师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习惯。现在要重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一时尚有诸多困难。处理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关系是贯彻新教材的关键。改变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必须通过改变偏重灌输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科学探究”被确立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的首要主题, 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又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对于形式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化学教师要把新教材中给出的探究素材和栏目, 如“观察活动”“探究活动”“调查活动”“讨论与交流”“制作活动”等充分利用起来, 从而达到新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不同

旧的教学评价受到教育观念和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中考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和制约, 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总体上说主要是评价观念陈旧落后, 评价手段单一。这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反映在:将评价等同于考试和测验;将考试和测验全部集中在对知识学习水平的评价上;评价过于追求客观、标准、量化, 导致评价太具体, 将过程评价排除在中考之外。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首要的是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化学教学评价的根本宗旨。由此决定了新的评价将不再仅仅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即使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更加关注学生对化学现象和有关科学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而不强调对概念名词术语和具体细节性事实的记忆背诵, 更加重视学生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评价。

综上所述, 在使用新教材时,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 教学方式要改变, 评价方式要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教材的变化。

参考文献

篇4: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74-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我想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1、注重演示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如,在分子这一节的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2、从生活中的小实验入手

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了,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了。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体现实验活动情境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装配一套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三、适当增加规律实验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四、恰当改进实验方案 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篇5: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点体会

嵇宗岚 徐 琴(江苏省高邮市武安初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社会进步了,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语交际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之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这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如此明确的。同以前的课本相比,现在苏教版的课本上增加了口语交际课。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刚入初中时高举着的小手消失了,抬头直视的目光不见了,大家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有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是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即使说出来的话,也语无伦次。回答问题都有难度,还怎么交流?究其原因是怕,怕答错了老师笑,怕答错了同学笑。如果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情况就不会这样。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和关爱学,平等待人,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即使说错了也要以表扬为主,渐渐的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答问题时声音大了,师生交流也就没有障碍了。

二、要选择恰当的话题

苏教版的课本中每册书都有3课时训练,里面有相关作业、话题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如:1: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点播一首歌祝贺母亲40岁生日。2:星期天,你想邀请一位同学参观航天展览。电话联系时,他说因为学习忙不想去。你努力说服他,让他同意一道去看展览。3:你正在为“希望工程”募捐,面对的是马路上的行人。4: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展开对话,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插话。这些话题的设置,既可巩固并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效果,又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因为选取的材料为学生所熟悉,使学生有了共同的知识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沟通的愿望和“一吐为快”的冲动。话题也可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业余生活中选取,这些方面的交际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往往有话可说,愿意交流。话题还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取,这些内容为大家所关注,街头巷议较多,学生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此为话题,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潮。总之,话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否则就会影响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三、话题要循序渐进

口语练习要从易到难。刚开始我让学生回去看电视、听录音,然后整理成发言稿,一句两句都行,只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渐渐地给他们较简单的话题,然后是难一点的话题。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慢慢提高了。

四、要创设交际情境

课堂上话题式的口语交际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自然的言语交际活动,它缺少激发学生思维的环境和动力。因此,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进行口头交流,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使学生思想上暂时“忘却”自己所置身的课堂,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因为只有生动、逼真的极富感染力的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情境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世界,也可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还可以运用环境营造、角色表演、音乐渲染、图片展式、录像或多媒体呈现、道具或实物陈设等方式来创造口交际情境。

五、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有了话题,让学生当场发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我一般是当着家庭作业提前布置,让学生准备书面材料,在家里充分练习,这样即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话可说。

六、要交给学生交际的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要达到此目标,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我们教师应告诉学生“听什么”、“为什么要听”、“怎样听”,只有听清楚、听明白了,才能逐步理解对方说话的要义。接着要教会学生“表达”,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如何迅速地打动听者。这里除了在说的内容上要加以指导外,在说的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也要多多点拨。最后也别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七、要及时评价反馈

要保证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评价与反馈工作。这既可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除了阶段性评价之外,还应重视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因为这样做,可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表达和应对,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而评价主要着重于语言是否清楚、连贯,方式是否良好。对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改善提高。我们一般是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随机请学生答题,当场点拨,当场评价。

八、要请家长配合

家长普遍认为子女考试考好了就行,子女回到家就是写作业,说话就是浪费时间,因此许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很少交流,与邻居更是无话可说。我们就给家长布置任务,告诉家长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安排子女到亲戚或邻居家传传话,借借东西,给子女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后来有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子女懂事了,见到人知道打招呼,他们的脸上有光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口语教学的体会。我们相信,如果注意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

篇6:化学教改中的一点体会

资福中学 钟建扬

为了全面了解初中化学教学、掌握初中化学的教学规律,一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些收获,现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加强课前预习

1.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纲,及时检查完成情况。

通过预习,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重点。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听讲,提高听课效率。预习提纲不宜过难,多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

2.上课以前,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大部分,以此进行自我检查,暴露问题。实践证明,这样做能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通过独立思考,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同时由于不强求一律(不会做的可不做,放在课后完成),抄袭作业的现象减少了。

3.预习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提出问题。

个别和非重点问题,上课及时解答,关键性问题不进行回答,在课上通过讲座加以解决。

二、向每堂课要质量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就会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并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抓住重点精心设计。教师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我们课堂教学的程序一般是以实验为中心,以答疑、设问、讲座为主线进行的。把多数课堂演示实验让给学生做,教师只有必要时,给予指导。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要求,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时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收集完毕时应“导管出水再撤灯”,但学生由于不理解常常记反,致使造成错误操作,但却取得了牢固的记忆。在让学生做每一个实验前,先复述自学所记录的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及现象和结论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以加深印象。

预习效果如何,不仅表现在完成预习和课后练习的正确率高低,更重要的是在提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所以必然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既可巩固深化知识,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若遇到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可放手让学生互相讨论,即使课堂纪律“乱”一些也是很有益的。如讲原子结构时,学生相继提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原于核作怎样的运动呢?”“核外为什么有很大的空间,而不是电子被吸在核上呢?”“有没有比质子、中于、电子更小的微粒?”等等。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反映了他们自学时已经钻了进去,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超越大纲的部分问题,则可利用课余时间解答或介绍杂志和有关书籍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学生的积极性又进一步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进入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轨道后,教学质量会大幅度地提高。

三、加强练习和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是通过作练习题,全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是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练习方法多种多样,除在课堂上提问、填写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外,我们还坚持有计划地布置定量的课外作业加强练习,每课后留2--3个习题。对书本上的习题通过不同方式处理、每节课到少批改一次作业,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有关双基方面的知识缺陷摘录下来,进行综合分析后,个别的问题个别解答,普遍性问题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辅导课。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通常上好三种类型的辅导课:示范问题课、习题答疑题和考核讲评课。在这些辅导课中,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题意、考虑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格式、方法和步骤等,并注意逐步培养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加强辅导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好中差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尽量照顾到,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关心。差生一般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甘心落后的人是没有的,他们很需要“师爱”的温暖。因此,我们注意从后进生身上发现“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有微小的进步就及时鼓励,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他们缺点的批评要注意态度和方法,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越学越自信心,越学越有劲头。

四、摸清底子,指导方法

上一篇:郑发贵开学典礼讲话稿下一篇:XX供电公司2011年有序用电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