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引导

2024-05-11

作文引导(精选十篇)

作文引导 篇1

作文差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悲观失望心理。这种心理是作文差生的最典型、最难彻底排除的心理障碍。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写作文的料”、“榆木疙瘩”、“花岗岩脑袋”等、因而作文时对自己毫无信心,也不再努力去做。

2.畏惧封闭心理。作文差生大多有作文“畏惧症”。作文课上因心里没底,害怕自己写不好,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作文评讲时,害怕老师以他们的作文作为反面例子,进行分析讲评,怕因此引起别人的嘲讽。有了这样的心理障碍,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从构思到写成作文,他们总是设法切断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因而几乎是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之中作文。

3.虚假掩饰心理。在教学中发现,个别差生写在作文本上的文章大多空洞无物、套话连篇,但写给亲朋的信或自己的日记,相比之下却显得文从字顺,不乏真情。究其原因,这些学生不愿意在作文中流露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尽力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一是怕讲真话讲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二是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因此,他们总是把内心想说的话,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搁置一边,而去搬用空话、套话和假话,虚构一些不着边际的情节。

4.冷落自卑心理。有些作文差生虽然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来,但由于他们的写作史上从未有过成功的例子,受表扬的总是班上那几个作文尖子的文章,就误以为老师已把自己看“死”了,担心再努力也是白费,即便写出了较好的文章,也会因老师的“印象主义”、“不信任”而被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作文差生便产生了冷落自卑的心理障碍。

针对作文差生的心理障碍采取哪些相应对策、如何排除呢?

一、感情引导,激发兴趣

我做了一次尝试。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出了《给老师谈谈心里话》的题目。我说:“我当你们班主任、教你们语文快一年了,你们也即将毕业了,我对你们感情很深,说心里话,很爱你们。但回顾我的工作,难免有失误或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批评态度不好,刺伤了你们的心……我很想知道你们对老师有哪些要求、意见、想法,我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短短几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了静静的湖水,顿时浪花飞溅、涟漪圈圈。接着我从正面启发:“这个题目的题眼在于‘真心话’,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老师,想说什么都可以……”十分钟指导完毕后,在一片兴奋中,学生们唰唰地写起来。

一位作文差生写道:“我初一语文还可以,读初二时,有一次老师当着大家的面,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我一顿‘你就不是学语文的料’!这好像当头一棒,顿时我感到无地自容。我痛苦,我怨恨,从此我的语文成绩逐渐下降……秦老师,希望您今后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像我这样的差生,千万不要讽刺挖苦呀!”读完这篇文章,我又内疚又感动,多么真切的心里话呀!这不仅是篇好作文,也是篇诚恳的意见书。我把此文在班上评讲,对这位学生加以鼓励。通过这样的感情交流,极大地激发了作文差生的写作兴趣。

二、正面引导、鼓励为主

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就是教师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尤其是作文差生,一视同仁。要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不同程度的进步,使他们尝到作文的甜头,产生将文章写好的愿望。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作文的信心。

我执教的上届初三学生中,有一位学生的作文成绩一直很差。有一次我叫他们以《台阶》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批改后这位差生竟“奇迹”般地得了一类文。我在批语中写道:“本文立意较新,事件也很感人,写出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望你在此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争取有更大的进步。”这段批语给了这个学生很大的鼓舞。评讲时,又以他的作文为范文在班内分析评讲,更使他喜出望外。后来,他在写作方面果真进步很快,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对作文差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主要是说在作文批改时要有针对性。

谈金钱作文引导 篇2

——“金钱”话题写作导引

【导语】

曹雪芹在《红楼梦》写过一首著名的《好了歌》,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小沈阳在春节晚会上的那句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我们常说,钱乃身外之物,可是没有金钱却又万万不能。面对金钱,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技法指导】

自从金钱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对它评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说“钱乃万恶之源”;有人则说:“拥有金钱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面对金钱这一话题,我们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看法呢?

首先,要确定文题。

就“金钱”这一话题而言,多数同学可能会选择写成议论文,围绕金钱,谈自己的看法,这当然可行。比如下面佳作展示中的《一张纸》,就从“人类被金钱迷失方向”的角度入手,写成了一篇精彩的议论文。但对于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来说,此话题亦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比如下文名作链接中的《钱不会走错路》一文,作者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叙述了自己对金钱的认识,表达了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叙议结合,以叙为主,效果也十分理想。

其次,观点要明确。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立意,即在文中表达出自己对金钱的观点。相信,“金钱迷失了人性”,“钱会使人堕落”等观点必定会得到多数同学的认可。确实,我国自古就有“视金钱如粪土”的看法,这种思想影响了很多中国人,这样的观点写成作文未尝不可。但是我们也可以反向立意,比如某同学写了一篇题为《钱是个好东西》的作文,乍一看,似乎有过分崇尚金钱的观点,仔细一读才明白,这位同学想表达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现状的志向,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感动,相信这样的习作也一定会博得读者的青睐的。

再次,语言要清新、有力。

语言是否清新流畅是评价一篇作文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力争是自己的语言有特色,要么清新、要么幽默,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作家周涛在《金钱》一文中幽默的将钱比作鞋子,他这样写道:“人在不断地追赶自己脚上穿的鞋子,却永远也追不上。因为鞋子总是要比脚大一点,脚在鞋中追赶鞋,鞋随脚动,鞋总在前面。诚如一个追逐自己的影子,影随人动,只要日光在后面,影子是追不到的。”此句就十分形象,将人追求金钱却永无终点的贪婪本性表露无疑,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我来练笔】

老百姓说:“金钱是衣,是饭,是房,是车。”哲人说:“金钱是一位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乐,会让你付出一生的艰辛与不幸。”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人们鄙视金钱,古代的清高之士视金钱如粪土。今天,人类已进入21世纪,金钱的力量似乎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金钱呢?

请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少于600字的文章。

【佳作展示】

一张纸

河北省武安市第二中学

连国辉

有人说:“钱只不过是一张纸,一张印有伟人头像的纸。”可是,随着朝代的更替,钱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五字刀币走向圆形方孔,再奔向黑字红印,直到现在的人民币、美元等。与其说是金钱的进化,智慧的结晶,毋宁说是金钱的増威,人心的利刃。

今天的金钱已经谋权篡位了。它在统治着人心,统治着人类,统治着世界。为了金钱,小人偷夺抢掠;为了金钱,各国针锋相对;为了金钱,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为非作歹,肆虐猖獗,制假贩假,以权谋私,甚至草菅人命„„金钱驾驭了人类,而人类甘为它们的坐骑。这样的例子还算少吗?

任晓峰、马向景不就是被金钱鬼迷心窍,而监守自盗,竟偷得银行五千万元吗?陈希同、赖昌星不正是被金钱迷失头脑而贪污受贿,最终将自己送进监狱大门了吗?到底是金钱出卖了他们的灵魂,还是他们的灵魂自愿被金钱腐蚀呢?

有的同学或许会说,这样的例子离我们太远了,我们也不会去贪污受贿呀!行,咱们说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吧。在学校,常听到有人喊:“连国辉,借我五元钱!?”这时,我该怎么办呢?钱倒是有,可是那却是我用来吃饭的钱,想来想去,只要抱歉地如实回答。不料对方却气愤交加地说:“好你个连国辉,有钱不借,咱们俩人真不是朋友!”为了点钱,朋友不再是朋友。钱,居然可以将珍贵的友情替代,它还有什么不能替代的呢?

人类创造出金钱,却是金钱统治了人类。在当今社会,人们总喜欢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高低。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不择手段地去赚钱,他们真正成了“金钱的宿儒。”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有道”二字正是告诉我们不要被金钱迷失了双眼。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学会在金钱散发的五色光环下辨清是非,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金钱的奴仆!

【在线点评】

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对金钱的看法——“人类创造了钱,但金钱反过来统治了人心”。围绕这一观点,作者采取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举例时,既有全国皆知的案件,又有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实,这一切让文章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使论证显得更加有力。文章的结尾处围绕金钱发出了一个倡议,这一倡议使文章的观点得以升华,引人深思。

【名作欣赏】

钱不会走错路

文/潘石屹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最贫穷的地方,我家又是村里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小时候,我想做医生,因为医生能够解除人们的痛苦。医生是很受尊重的,天天背着药箱,挨家挨户地转,所有的人家都杀了仅有的老母鸡请他吃。我还想过做电工,村子里那时刚刚装上电灯,这个东西多神奇啊,一拉线,灯就突然亮了。我觉得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除了医生就是电工。上了中学,我的理想又变了。那时经常被饥饿折磨,看到食堂里的馒头和发糕,想长大后当一名厨师,因为能吃饱饭。后来渐渐感到有钱太重要了,有了钱我就能去给妈妈治病,就能让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

从当医生、电工的理想,到想做一个有钱人的理想,中间有很大的转变。当医生、当电工,首先要学习技能,并且把有关技能应用于对他人的服务,这是个朴素的职业规划的萌芽,还有一些人生的设计在里面,我觉得很好。其实后来的理想根本不能叫做理想,那是为贫寒所迫,是一种对金钱的支配力的崇拜。

抱着年幼时候的贫寒记忆,怀着对金钱的强烈占有心,是改革初期大多数人的状况。那时“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将金钱放大到无比崇高的地位。到处都是财神,法国部长给当地的华人拜年时,都会说“恭喜发财”。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有信仰,信仰财神。财神取代了玉皇大帝,取代了观音菩萨,取代了释迦牟尼,在任何事中我们都唯财神马首是瞻。那些年的生存渴望,令金钱对我们施了咒语,控制了我们的灵魂。现在很多人富裕了,觉得这种想法有问题了,觉得我们的神不应该仅仅是财神,还应该有智慧之神、爱情之神、艺术之神。我们的精神应该全面发展,首先就要从单一的财神信仰中解放出来。

钞票是商品价值的度量,同时钞票只有在流通之中才能发挥其功能智慧。它状如流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流水中挖一个坑,占有某一部分,说自己是这里的“财主”。资金流,跟随信息流,代表着物流,永远在流动之中。在世界巨大的流动资金里,可能有部分划归你的名下了,那是标记你做了其中某一部分工作,是你工作的报酬。就是这部分法律保护下的私有财产放在你口袋中了,也很难说它就安静了,你还是要把它花掉。因为你生活在一个互为支持、互为服务的社会,金钱是这种服务往来的凭证。总想着占有金钱的人,事实上是挣不了多少钱的。你也许理财的才能高明,懂得将资金放到合适的水渠中去,成为组织和调动某个商业事件的力量,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财富,那你就是一个资金流动的指挥者,但你不能占有它。你一占有它,就是僵化了它,就好像把一条鱼放到冰箱里一样。一个最善于使用钱的人,终其一生,可能会留下一个优秀的企业。他死后,这个企业依然在社会中自行生存、发展,给其他人带来收益,给社会创造价值。

爱钱,不如去了解钱的力量,而钱的力量就是你不能独占它。流通是它的天性,从这点来看,它是人类发明的灵性之物。在健康、合理的社会中,金钱的流向、交易的保证都完善,钱不会走错路,它走的路永远是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满足和财富增值之路。

【写法借鉴】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呈现给读者。“有了钱我就能去给妈妈治病,就能让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这一朴素的看法正是作者儿时对金钱的真正评价。下文中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金钱的正确看法——“爱钱,就应该了解钱的力量”。作者按照自己的年龄发展,叙写了自己对金钱的认识,并能够表达出正确的金钱观,这一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素材链接】

把钱叫做水,真是耐人寻味,因为钱同水的共通之处还真不少。

你活在世上缺不得水,也缺不得钱;如今,钞票贬值得厉害,大家都说钱成了水;钱多的人花起钱来就像流水,钱少的人把钱捏在手里也能捏出水来;有手段的人赚起钱来,钱就像水一样往他口袋里流;没门路的想挣口吃饭的钱,就像走在沙漠里的人很难喝上一口水;你的钱太少,同水太少是一回事,不是渴死就是饿死;你的钱太多,钱也可能像洪水一样给你带来灭顶之灾。

有位圣明之君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时下,有人偏忘了这话,只记住那句“水涨船高”的俗语。

(选自《金钱的水性》作者:王跃文)的确,金钱是人类的创造物,然而当我们发现这一个创造物能够购买到世界上一切的物质财富,染及人类最纯洁的灵魂时,它还仅仅只是一个创造物、一个工具那么的简单吗?当我们发现金钱反过来异化人的本性,奴役人的自由时,我们还能说钱不是万恶之源吗?钱是万恶之源,然而,万恶之源本身并不是恶。只要我们发扬自身的理性和良知,在历史的天平上,钱仍然有自己应该有的位置,在这个恶之源,同样可以开放出美丽的善之花。的确,总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迷失本性,那是金钱无所不能的魔力。然而,同时也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返回本心,那是我们心中永恒不灭的人性之光。

引导学生乐于作文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獻标识码】A

“作文难,作文缠,作文课上苦开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难点,也是重中之重,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育改革的瓶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作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科学新颖和带有灵活性、启发性、趣味性的教法,引导学生写作文,真正让学生变成“怕作”为“乐作”。

一、留心观察生活

作文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则源于观察。因此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才能真正达到作文时观点正确,言之有物。因此,我在开展练笔活动时,特别注重引导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事物,在观察活动中就需要闻一闻,触一触,摸一摸,尝一尝,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各种观察方式也就往往需要同时并用。如在教学三年级练习作“你喜欢的水果或蔬菜”引导学生观察时,抓住了水果或蔬菜外形特征,颜色变化,味道等特点进行观察,同时不仅用眼看,还要用鼻子闻,亲口尝一尝。把自己观察结果向同学们汇报。由于同学们手中的物不一样,他们观察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二、充实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进而丰富生活。

1.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都是“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的一切都是被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代替了,车接车送,甚至连书包都不用背,怕压坏了孩子,家务活就更不会让孩子干了。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大家说说你们都会干哪些家务活。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其他的只摇了摇头,说:“不会干,不让干”。没有干过,没有经历过,怎么能说出来呢,更写不出来了。为此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向妈妈、奶奶请教,学会多项本领,看谁干得好,学得多。下节课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几周过去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汇报:学会了洗碗,打扫整理房间,钉扣子,包饺子,洗衣服等多种家务劳动。同学们还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的新本领,有部分同学说得有声有色,还把学做家务中一些有趣的事情讲得很详细,生动;有的还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出来的道理讲了出来。孩子们有了亲身的经历,并从劳动中获取了有趣的生活素材,创造了自身的语素,怎愁作文时“无米下锅”呢?

2.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小路上去观察,到日日玩耍的校园观察;到碧绿的大自然去观察;观察蚂蚁搬家,蜗牛爬行,日出日落,电闪雷鸣。倾听蛙叫蝉鸣,在细雨中追逐,感受雨后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感受小河中与鱼嘻嘻,脚下蚌壳的蠕动,赞美繁忙的金秋,丰收的喜悦留恋,皑皑白雪中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的快乐。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加“志愿者行动”,清扫社区垃圾,为“希望工程”捐款,献爱心,帮助身边的特困生,筹划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举办野炊等活动,参加团场农田劳动,放苗,定秒,摘棉花。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充实的自我感受,就不愁没话可说,无言可写,更不愁无情可抒了。

三、随心所欲“小练笔”

当学生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时,他们就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向人们倾诉的愿望。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小练笔”训练,每周至少四次训练,周五下午交给我,休息日我认真批阅。在小练笔中,学生用记叙的方式记录他们幼小的心里所经历的快乐与忧伤,有的用生动细微的说明方法描述他们心爱的文具,美丽的校园,家乡的建筑,以及最新的赛车;也有的用散文描绘春天的果园,秋天的田野,冬天的冰凌,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还有的直言不讳,写出对社会的看法,对家人以及对老师的不满。孩子们把小练笔当做他们的倾诉心声和表演的舞台,随心所欲地记录下他们成长过程的轨迹。他们的小练笔可以是一个残缺的句子,一个小片段,一个不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中心的多主体的杂文,甚至是他们自己都很难读懂的难题,只要学生想动笔去写,就达到目的了。

四、激励评价,感受成功

“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催化剂”。

1.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把每篇较好的作文认真修改,改到满意为止,再交给老师批阅,修改,最后装入“记录袋”,一学期完后,装订成册,并配上精美的图案,制成“作文集”。

2.在学校里通过校园佳作宣传窗、学习广播站和校刊投稿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优秀作文的平台。

3.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学生的作品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也变成了铅字,在人们中相互传阅时,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泄闸的洪水,一泻千里,无法收手。这样学生在写稿,发表的过程中培养了习作兴趣,就乐于作文了。

学生有了展示自己作文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通过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训练,再加上老师必要的启发引导,及时地评价鼓励,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大大提高,产生质的飞跃。

作文的引导与尝试 篇4

一、营造表现个性的氛围

和谐、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学环境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基础,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心境。“当学生写作兴趣盎然, 处在良好的学习心境时, 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 思维出奇地灵敏, 语言表达惊人地畅达而富有个性。” (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 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 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开放发展个性的时空

每周的两节课不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时间, 教学时间应该向学生开放, 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口袋。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学习实践时间, 课内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学习时间、语言实践时间在3/4以上。在单元作文课或科学小实验作文课中, 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的时间都在20分钟以上, 加上8分钟的片断写作, 1分钟的自由拟题, 学习的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的,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作文课要向各学科、向家庭和社区开放, 让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生活中的各种景物、现象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作文积极干预生活。加强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 使作文生活化、社会化。

三、学会表达个性的方法

一篇表达个性的好作文, 在立意上, 能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 表达出独到的观察和认识感受, 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 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学会表达个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立意求异。

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 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个性化作文, 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个性思维, 体现在立意新颖, 而不是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更不是按图索骥, 依葫芦画瓢。

2. 情感求实。

写作是生活的反应, 是主观情感的抒发, 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要写最熟悉的东西, 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 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3. 自我求真。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4. 语言求活。

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旗袍、是思维、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载体。这种语言, 首先它是生活的, 平易自然, 如行云流水, 飘然无序, 舒卷自如。其次它是新鲜的, 方言, 流行语, 外来词, 或典雅, 或俚俗, 都可口、可耳、可心。它还是美丽的, 不脏, 不乱;不恶, 不涩;不伪, 不空。

四、开展珍视个性创造的评价

1. 正确对待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实不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而且是育人的基本要求。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就十分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变化, 使作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而且要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2. 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核心, 没有创新, 个性也就失去光彩。教学方式的变革必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 更强烈的创造激情。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童心的眼睛, 要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要表达的含义, 否则, 就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

3. 重视过程评价。

引导作文600字 篇5

几天前,阴暗的天空预示着要有雨的拜访,与好友的不欢而散,更让我感觉整个天空都是黑暗的。淅淅沥沥的小雨飘下,更增添了我的烦躁之情。我仿佛感觉连雨滴也在嘲笑我,把雨伞扔下,想要在雨的洗礼下,清醒一些。我看到别人不解的目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孤独在我身边徘徊。走到岔路了,我要孤身一人走向通向我家的那条路,那个我最熟悉的地方,那些我最熟悉的人们,都会在路的尽头静静等着我。而人生的岔路,我又该选择哪条路,又是谁陪我到达终点,陪我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突然想起了口袋里好友给我写的纸条,一字一字的再向我说明,也又一次次的提醒我这个残忍的事实:她要与我绝交,等我把它拿出来,那先前还犹如刀刺向我心脏的文字已经变模糊了,但那些文字却还紧紧缠着我不放,终于,几天以来的坚强防守塌陷,泪水与雨水混合在一起,我显得如此狼狈,红白相间的校服也溅上了点点污泥。你从后面走来,同样是没有打伞,校服却因有了雨水的洗礼显得更加鲜红。也许是看到我狼狈而又一脸悲伤的样子于心不忍,问:“怎么了?”我不予理睬,“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那么我们为何不选择笑呢?”你仿佛知道了什么,又说道,“与其悲伤的看世界,世界给你的也是悲伤。不如豁达一点,快乐一点,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再难的坎总有过去的一天,再美的风景总有消失的一天,回忆终究是回忆,无论你如何哭泣,它也不能倒流。笑着接受吧,用你的力量去改变!”

你说完这番话就走了,你告诉我要豁达,要乐观,我望着你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的声音告诉我要向你一样乐观。

引导学生作文创新刍议 篇6

关键词:生活 启发 鼓励 创新

每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些立意新颖、构思新巧、题材新鲜的佳作,往往会拍案叫绝。然而,这些富有新意的佳作从何而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作简要介绍。

一、抓住生活这个“源泉”,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的“源泉”。然而有些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往往忘记甚至违背了这一基本原理,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喜欢叫学生看《优秀作文》之类的书刊。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内容雷同、结构死板,造成了 “千人一面”的局面,文章缺乏新意、缺乏真实性,更缺乏创造性。笔者认为只有把学生从“作文选”、“作文技法”的老套中解脱出来,认真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才能让他们写出一些富有新意的作品。一次,笔者带学生们到学校附近,让他们观察一座桥,然后让他们展开联想写作。结果不少同学写得富有新意,如有的同学通过观察桥上车水马龙的情景,写出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有的通过写桥变得宽大、漂亮,而桥下的水却越来越臭反映环保问题;有的由眼前的桥,想到了人生要走许多“桥”;还有的同学向老人请教桥名的由来,写成了历史故事《她为何叫“黄桥”》等,半个小时的生活体验,激发起学生如此之多的创作灵感,他们写出的一篇篇富有新意的作品,确实让笔者大感意外。

因此,笔者要大声疾呼:不要再从《作文选》中抠材料了,让学生深入生活吧。

二、相互启发,迸发创新火花

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好胜”的心理,都希望自己能超过别人。因此,在作文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来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对于一个命题作文,先让一个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设想、写作素材等,这个学生讲完后,就会引起其他同学谈自己是审题、立意、构思、写作的欲望,学生争先恐先地发言,使得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每位同学的发言往往能够启发其他同学的灵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个体的想象力、个体创作的灵感就会被别人的创造力开启,从而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很多学生在这种集体思维的环境中受益不少,就连一些写作基本功稍差的学生也慢慢地从别人的发言中悟出构思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作文创新能力。

三、自由表达,拓展思维空间

学生感到作文难,原因之一是作文形式局限思维,比如以前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总是强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分段等,这种“格式化”的作文形式,老师满意学生未必喜欢。学生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表达形式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语言是口语化的)。有人可能担心,若这样会造成条理不清楚、语句不连贯,与作文的要求不符。笔者认为是不要紧的,作文首先要解决学生敢说、敢写、爱说、爱写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然后让学生逐渐感悟如何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自然明了了。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写《秋天》这篇作文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说说秋天有哪些变化?然后,笔者用转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想象,人们对秋天会说些什么?秋天会对人们说些什么?他们对秋天的事物说些什么?秋天的事物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背一背写秋天的诗歌、古诗,还可以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还可以编秋天的童话故事。可以说笔者的指导“五花八门”。学生写作文时以秋天为主题,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从结果上看,学生的作品“异彩纷呈”,多数不是连贯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文字量很多,渗透出许多天真的情感,表现出许多“精妙”的语句,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了。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对观察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创新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热情鼓励,激发创新动机

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苦心经营”,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作文评改要以激励表扬为主,多找值得肯定的地方,哪怕一点点,也要写上表扬的话,如“你这个词用得太妙了!”而对于不恰当的地方,可写上:“你把这句话修改一下好吗?老师相信你自己能把这句话修改好。” 从而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刘彬泽 江苏省泰兴市三里实验学校 225411)

作文教学需要注重引导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注重引导,素材积累,个性化,写作技巧

一、注重素材积累的引导

中学生的大多作文不是空洞无物, 就是随意地胡编乱造, 不是情感虚伪, 就是肆意夸张, 出现了“假、大、空”现象。归根到底, 就是缺乏对生活观察与思考, 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 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 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 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精心引导, 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包罗万象的, 蕴藏着探寻不尽的写作素材与纵情笔墨的空间。它可以是身边的点滴, 如一堂有趣的课、一场家庭的小风波、一场精彩的球赛、一次失败的经历、一个可爱的邻家小男孩、一株路边的野菊花;它也可以是自然风光、四季美景, 父母亲情同学友情, 人生百态、社会变迁。通过引导, 挖掘生活素材, 拓展视野与写作空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 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比如, 以日记的形式, 布置学生做一次家庭采访, 采访自己的父母, 让他们说说你在他们眼里心里的形象。然后, 以“父母眼中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自然就有话可写, 写得出真情实感。也一下子明白了老师叫我们写日记的意图, 觉得写作原来这么容易, 只要有素材。再如, 要求每个学生连续一周, 记录自己早晨到校的见闻感受, 每天选一个角度。然后在接下来的作文课, 布置学生写一篇“以_____________的早晨”为题的作文。同学们马上奋笔疾书, 有写“繁忙的早晨”、“紧张的早晨”、“热闹的早晨”、“快乐的早晨”、“倒霉的早晨”。学生在老师反复有意的训练引导下, 不断地尝到写作的甜头, 懂得了生活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真正地领会了“真情实感”的真谛。写作的恐惧感厌恶感自然而然地消除, 燃起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提升对生活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每周在家适当地抽出时间看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栏目和《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等报纸杂志, 了解诸如“神舟八号”成功发射、2008年奥运会、2008抗震救灾、“感动中国”、金融危机等, 这些社会焦点、传媒热点,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有认识有感悟, 品味和把握生活的真谛, 触摸到时代的脉搏, 在自己的作文中注入含有时代色彩的“活水”, 渗透进人生哲理, 价值取向, 道德修养, 思想认识, 彰显主题的深度、广度、新颖度, 充分体现文章“合时合事’而作的写作理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 自有活水源头来”。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会观察生活, 让学生明白写文章要立足于自己的生活, 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才能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抒写出生活的真性情。

二、注重写作个性化的引导

纵观这几年的初中、高中的作文命题都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能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 教师还得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 突出学生写作的个性化。

个性化写作教学,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激活写作状态, 目标明确地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面对丰富的生活多元化的社会, 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思考, 破除形式主义的风气, 冲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首先要不断积累、反思生活, 扩大、反思生活经验, 有独特的个性化的认识与思考。例如:倡导和谐是因为不和谐, 提倡环保是因为环境破坏严重, 要反腐倡廉是因为社会腐败成风。其次还要有发现思维, 从已有的材料和生活中主动地发现, 有独到的见解。比如,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告诉人们狐狸的狡猾、乌鸦的老实。我们可以结合生活, 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理解:狐狸是聪明的, 有智慧的, 乌鸦因为虚荣而被骗。现实生活中那些类似于乌鸦的人们常常被骗, 实际上并非骗子有多么聪明, 也不是他们的伎俩有多么高明, 而是人们太虚荣、太禁不起诱惑了。还比如, 当看到有一位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时, 你应该想到这位同学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并可能想到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经过合理有序地引导训练, 就能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写作特色, 并以此促进个性的成长。

三、注重写作技巧的引导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能抓住契机, 灵动生成, 适时引导。比如,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既注重了选择贴切、新颖的素材;又注重细节的刻画。本文为了能把便把“父子情深”的主题表现地更真实感人, 作者精心选取了生活中父子交往中一个典型而真实的片断——父亲车站送别给儿子买桔子时留下的背影。像父亲反复的“叮咛”、买桔时的一系列动作、我的几次“流泪”以及一直望到父亲的背影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这些细节是那样的真实感人, 父子真挚情感溢于字里行间。让学生深深陷入亲情之爱的氛围中, 在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 谈谈父母或亲人给自己的一些看似平凡却让自己永记心弦的爱, 你一点, 我一滴, 相互启发, 使他们恍然惊诧到, 自己原本生活在暖融融的爱当中, 激发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自然懂得选材重要、细节作用, 远胜于枯燥费舌说教。精心选材, 巧妙开头, 有力结尾, 自然过渡, 写法多样, 构思新颖, 主题深度, 这些写作技巧巧妙娴熟运用, 都将使文章更精彩, 更有灵性有个性。但在引导过程中, 尽可能避免为了指导而指导, 从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厌恶感。

四、注重引导的循序渐进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切忌急于求成, 带有功利性, 要考虑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 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原则。形式多样有层次:日记、小作文、大作文;字数由少到多:400、500、600;内容由浅入深:能较清楚连贯地讲清一件事到有情感、有思想;写作技巧由稚嫩到老练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我尝试着一种个性化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作文的修改升格。每次修改一次、提升一次, 称之为升格。教师每次利用写小作文与大作文的时间,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 甚至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写的最满意的文章, 拿来誊抄在作文本上修改。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写作自主性, 誊抄本身又是一个修改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作文先进行批改, 打好分数后, 让学生再修改, 开始一到两次, 逐渐增多, 因人因文而异。但一定避免重复, 防止学生枯燥、厌烦, 在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 给出修改建议, 或材料内容或写作技巧或语言表达或文章构思或文章主题, 把老师平时引导的方方面面有意识的融入其中。让学生体验到, 每次修改升格, 就是一分量收获, 就是一分量喜悦, 就是一分量成功。既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养成习惯, 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更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 有情感体验, 注重写作自主与个性。

总之, 我们要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 不能仅仅靠几堂作文课, 而必须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 抓实、抓细。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创设自由写作时空。引导学生扎根于生活, 以自我为中心, 积累写作素材, 张扬个性, “我手写我心, 我文写我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师大出版, 2005, 8.

[2]张定远.中国现当代名家作文论[M].文心出版社, 2000.9.

轻松引导:让学生爱上作文 篇8

那么, 如何才能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使他们由畏惧、厌倦到热爱呢?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使学生写作有源头活水

说到最根本处,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 (张志公先生语) 。而班主任总是为学生看形形色色的课外书而头痛。其实, 只要我们引导得好, 又何必“谈书色变”呢?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 学生写作无话可说, 也是阅读量不够造成的, 这里虽然有客观的原因, 但是缺少老师的引导也是主要因素。所以, 我主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外书籍。为了使读书有效, 让学生写读后感, 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交流。读书使人丰富阅历, 扩展眼界, 在长期的读书积累中,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由写作,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 老师先讲各种文体的写法, 然后命题, 学生作文, 再提出种种作文要求加以限制, 结果大大束缚了学生的灵性, 被迫“硬写”的作文没有创新, 更没有个性, 千人一面。学生越写越烦, 写来写去都不知所云, 不知“我”在哪里。老师渴望看到的那种文思泉涌、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写作状态一点都没有, 于是埋怨学生不肯下工夫, 结果学生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兴趣逐渐消失了。这归罪于谁?这归罪于老师的限制和束缚。如小孩子刚刚学步时, 不能要求他们学着去跑。写作一定要分阶段进行。刚开始的时候, 要让他们自由去写作, 少规范, 待他们学会“走”路了, 再规范他们如何“走”得更美, 甚至“跑”起来。我们都知道, 学生的随笔或周记要比他们的课堂作文鲜活得多, 写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因为是自由状态下的写作, 因为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因为是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真实就会产生真情, 真实就有个性, 就有创新。所以, 我们要让他们在认识生活、积累素材的基础上, 随便去写,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灵性, 充分体会写作的乐趣。老师的任务只是引领他们如何观察生活, 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境界。在实际教学中, 我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自由写作本, 每周写一篇不加任何限制的作文。每隔一个月, 让他们选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 在班级展读。一篇篇作品或情真意切, 或慷慨陈词, 或传达亲情、友情, 或关注时事, 针砭时弊, 或欣赏音乐或观看足球的心得等等, 当然这些作品还称不上很完美, 但他们勇敢地展示给同学们。因此, 我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不做否定评价, 渐渐地, 他们对写作就有了信心。长期坚持, 他们便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在不经意间他们就学会抒写自己了, 再也不用愁眉苦脸, 再也不把写作视为畏途。到这个时候, 我再引导他们写规范的应试作文, 接受应试训练, 比如, 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选用表达方式、如何开门见山、如何结尾点题等等。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相对来说, 他们在作文中就得心应手多了, 驾轻就熟。自由写作是学习写作的初步, 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作文教学应充满人性化

在学生自由写作的过程中, 老师不要随便指手画脚, 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 都应采取尊重、包容的态度。教学思想应充满人性化, 要用新的、民主的、开放的教学理念统领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地鼓励学生, 提醒他们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才, 把作文当成作品, 要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保持旺盛的热情和信心。为了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我定期向校报《萌芽》推荐我班学生的作品。校报主编老师也采取宽容的态度, 我们共同扶持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 篇9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题目的意思、要求和范围。审题要注意:明确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明确写作范围;抓住题目的重点词;明确写作重点。审题时,可先让师生共同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如,在指导《记一次班队活动》这篇习作的审题时,我将题目板书于黑板上,用红“△”标在“班队”二字下,突出了重点,接着提问:“这次作文是写人还是记事?”师生讨论确定为记事后,再问:“记一件什么样的事?”学生就会知道这件事是有关班队的,这就有别于课外活动或其他活动,从而明确写作范围。然后,我进一步引导:“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所参加过的班队活动。”学生便开始展开思维,积极回忆。教师只有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才会有开阔、活跃的思路,清晰、丰富的想象力。有了这样的审题过程,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紧扣题目,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那么这篇习作就已成功一半了。

二、引导学生紧扣中心

中心思想是统领全文、贯穿全文的纲,我们在选材、组织材料、内容、形式上都要服从文章的中心。中心思想的确立要做到正确、健康,颂扬好思想、好品德,同时,对于个别不好的思想、品德给予批评。在写文章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经理解、分析和思考会确定中心,会围绕中心写作。但是,同一题目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情感意识不同,所确定的中心也不一定相同,所以教师要从搜集材料、组织材料紧扣中心这方面引导学生。搜集材料要求学生做到留心观察,找出可供选用于表达中心的有关素材。选材要选出真实、典型、具体、新鲜的材料。组织材料要考虑如何运用准备好的材料按要求、顺序突出中心。如,在指导习作《记一次班队活动》这篇文章时,作文前,我先让学生对自己选好的写作内容进行仔细回忆,对班队活动的时间、内容、深刻感受等情况作详细的回忆,再从这次班队活动选取几个最难忘或感动的场景来写,这样文章就能做到紧扣中心了。

三、引导学生情感投入

情感投入是一篇好文章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笔墨中,文章中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事物才会有声有色。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投入情感时应着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体验,让学生把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真挚的思想感情借助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指导《我的老师》这篇习作时,我改变写作前读范文的教法,避免学生受范文定向思维的影响。我先让学生独自回忆一下自己所选老师的外貌、个性、爱好,再讲讲老师在自己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平常老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从中选一两件自己最受感动、印象最深的讲给大家听。当学生讲起老师在为生活琐碎事关心自己,给自己辅导功课或和自己谈心等事时,体会到老师无私的关爱。口述完后,我再让学生把自己怎样说的、怎样想的,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文章流露出的感情就显得亲切、真实、不生硬。

四、引导学生自改作文

作文教学的引导与尝试 篇10

一篇表达个性的好作文, 在立意上, 能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 表达出独到的观察和认识感受, 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 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学会表达个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立意求异。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 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个性化作文, 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个性思维, 体现在立意新颖, 而不是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更不是按图索骥, 依葫芦画瓢。

2.情感求实。写作是生活的反应, 是主观情感的抒发, 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要写最熟悉的东西, 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 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3.自我求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 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说, 人能做到“真实、真情、真挚、真切, 境界就会不一样, 我可能回答不好大家的问题, 但我敢说实话”。有不少个人日记, 情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 也与这种纯真袒露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4.语言求活。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旗袍、是思维、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载体。这种语言, 首先它是生活的, 平易自然, 如行云流水, 飘然无序, 舒卷自如。其次它是新鲜的, 方言, 流行语, 外来词, 或典雅, 或俚俗, 都可口、可耳、可心。它还是美丽的, 不脏, 不乱;不恶, 不涩;不伪, 不空。

5.文体求变。现在中考对作文的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类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和作文个性的发展要求。童话、寓言、散文诗, 杂文、诗歌、微型小说, 甚至文言文、就诊报告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 给学生张扬作文的个性提供了日益广阔的舞台。是考生之幸, 也是作文个性化之幸!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实不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而且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

真实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 另一种是想像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我们应在写实作文中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但是也不能片面地把"真实"理解为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 而因此否定想象中真实。

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核心, 没有创新, 个性也就失去光彩。教学方式的变革必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 更强烈的创造激情。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童心的眼睛, 要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要表达的含义, 否则, 就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

上一篇:文学批评需要重建下一篇:双心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