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倾听引导

2024-04-16

倾诉倾听引导(精选10篇)

篇1:倾诉倾听引导

倾听倾诉心情散文

竹影摇曳,露光莹莹;

竹叶沙沙,清风萧萧。

云雾袅袅,泉水叮咚,仿佛看见你的身影,忽隐忽现,仿佛听到你的笑声,清清朗朗……

琴声铮铮,思绪翩翩,仿佛从幽远的深处传来似有似无的歌声,旷古清绝……

聆听着巫娜弹奏的古琴曲,铮铮七弦空灵、清幽、古朴而又温厚,将心轻轻地扬起,慢慢的沉静,淡泊偏又寂寞。一股大自然醇厚的气息扑面而来,是丛林中静谧的风漫卷了青草香;是幽谷中甘冽的泉水煮沸,浸泡了红茶穿透了阳光的味道。净淙的弦音,不紧不慢,而每个音符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黏连,是自言自语斟月忘情的倾诉,是心底回味深久涌动绵长的呼唤。

一曲古韵琴曲,悠悠涤荡在心灵,每一根弦都震动在心壁上,每一滴水都坠落在心潭中,回声震动苍翠的雾障,仿佛每一粒空气都吸饱了清怡的泉水,用指尖轻轻的弹一下便会漾起绿色的旋涡。沉醉在其中,衣袖盈满了浅浅香,风儿也暂时停止了流动,只听翠竹与琴弦微妙的交谈。

漫步,闯入这片青翠的竹林,我,甚至忘记了方向,忘记了时间。仰望,阳光漏过疏密的叶隙,倾泻一道道温和的纤细的光线,摇晃在脸庞,在手心……踏着细碎的斜阳,一圈圈翡翠似的光晕散开,数着脚边窸窣的陈叶,丝丝入怀的惬意揣着几许寂寥,是沿着蜿蜒的小路,拾级攀援,载着一份悠然的心境;是盘于巨石,倾听溪水,融于本真的寂静天空……

天高,葱翠的竹梢无限延伸,心沿着挺拔的竹茎向上攀爬,遥想的.尽头,去裁剪凌空的祥云,去摘闪烁的星辰。放灵魂去行走,让沸腾于胸内的呐喊,悄悄弥漫成眼前的青翠,守候每一个黎明苏醒时的曦光霞晖。

喜欢竹林的这份情怀,轻松地扑向这片温热的泥土。我,在心灵的深处耕种着一片属于自己的绿,它,秀逸的神韵,纤翠柔美;它,柔韧不馁的气质,凌霜傲雪。杜牧有诗云:“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以爱此君?”唯美的意境,仿佛身临其中。有时,我会喜欢听风与竹的交流,会让你感觉万壑竹风向你压过来时的那种畅快。

让脚步缓行,在时光里轻柔地呼吸,静静倾听,听听内心的需求。心灵,如同黑暗的夜晚需要燃亮一星火花,湛蓝的天空需要一双振动的翅膀。想要沐浴一场淋漓痛快的雨,让心,在雨露的滋润下,如春笋般从泥土下面升起来,茁壮成长……

篇2:倾诉倾听引导

现在似乎很少人会有耐心去倾听另一个人的倾诉了。

感觉现在社会已经浮躁的很。

人们有时候宁愿拿着手机,盯着上面无关紧要的八卦新闻,或者玩上大半小时的.游戏,也不大愿意放下手机,与身旁的亲朋好友聊上几句。

去倾听很难,可是很多人却是愿意去倾诉。

这样的一个反差,有时候显得尤为尴尬。

有时候看了一本好书,看到精彩的环节,很想讲给别人听。

可是总感觉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偶有愿意倾听者,也无法保持持续的兴趣感。

这时真的觉得很尴尬。

想想,为何不学做读书笔记,为何不学会写下来。

那些写手,有的就是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下来当成练笔。

其实,有时候,其实只要选对方式,对自己对他人都好。

篇3: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一、调动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倾听

从儿童认知心理角度来看,轻松愉悦的氛围和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都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他们也会变得乐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想方设法去寻找和创造乐趣,并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倾听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自觉、主动地转变观念,从高高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也要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生说得好时,教师应给予表扬、赞赏;教师讲述得精彩时,学生也应鼓掌。带着互相欣赏的心情,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专注地倾听他人的发言,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 创设情境,促进倾听。

从儿童认知心理角度来看,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他们也会变得乐于倾听他人的想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设置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创设游戏、故事、猜测、实验、背景支持等情景性地呈现给学生,以声像并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倾听的愿望,乐于倾听他人发言。

二、优化倾听内容,促进学生倾听

1. 优化教师讲课。

课堂教学,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尽量多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或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还应具有趣味性、节奏性、条理性、逻辑性、现实性,等等。

2. 优化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倾听得最多的还是同伴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处理得当。例如,在探究规律或数学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归纳总结时,就可以先让语言表达弱的学生说一说,再让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从中吸取好的部分,来帮助自己完善想法,理解知识。

三、挖掘教师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优化教师自身倾听。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向师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专心倾听,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它事;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应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指导和适度评价。教师面带微笑、凝神关注、及时的帮助和评价,这些都能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也在认真倾听。教师这种以身作则的倾听,是一个好的榜样示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倾听。

2. 细化要求,教给倾听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四要”,即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它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3. 组织开展倾听的有效评价。

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师为了巩固对学生倾听训练的成果,应对学生的倾听表现,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形式可多样,如组织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对学生一节课或一阶段的倾听的表现,做一个总结。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认真倾听带来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篇4:倾诉与倾听(组诗)

晨露晓风中醒来

心中漫延的还是叠来漾去的那份寂寞

一个人是诗

一首落寞无韵脚的诗

两个人才是画

一幅有爱有颜色有风景的画卷

因为懂得

一切才会静好

这晨露晓风

不也读懂了我的寂寞与无言

爱如禅

心如佛

沧海桑田 万物生长

心存感激的爱 将是爱的修行

目光之上的天空总是阴霾

而你的爱却是我心中的一抹蓝

一缕温暖的阳光

都说人与物的缘分

可百代经世 地老天荒

人与人的缘分

纵算维系三生

亦有尽时

珍惜每一时刻 每一细节

是在今生而不是等待来世

得到的不去珍惜

是回忆中永远的痛

也是一生的遗憾

一个人若没有信仰就没有方向

爱 也是一种信仰

没有信仰的爱也就没有了爱的灵魂

信仰会使爱坚定而执着

不再困惑与迷茫

而对你的电话与问候

我时常感动得无言表达

只有潸然的泪

写在脸上……

已近黄昏了 雨还在落

内心潮湿成为一条思念的路

时间暗下来

被雨淋湿的夜也更黑了

方寸之间都是你的倩影

你的低语就在我的周围

不尽的相思让我的情揉皱成了一张纸

在你的心域里

我不是过客

而是归人

雨湿透的夜晚让思念的路更漫长

一些曾被忽略的细节

让我哽咽……

在时间的俯视下

你与我都会老的

那时我已满头白发

你的背也驼了

我们相互搀扶着

坐在庭院里聆听那静静的花开

月光下我们依偎

我还是愿意听着你说话

回忆我们曾经浪漫的爱情故事

有风吹来

我会将你紧紧地拥在怀里

我疼爱的目光里你还是那么可爱

有爱 心就永远不会老去

我比你大 什么事情我都将让着你

看你幸福快乐的样子

我心中就溢满了幸福的时光

我们老了

夜凉了我会醒来给你掖好被子

抚摸你额头上的皱纹

含泪的目光深情地凝视着你

今夜月朗风清

焦灼的心也似乎安稳下来

你那楚楚动人的笑靥

将会绽开成为我梦境中的花朵

长相思 可否能长相厮守

衣带渐宽 只为在水一方的你(下转68页)

(上接66页)怨别离 为伊人憔悴

有谁懂得爱到深处的孤独

这世间真爱难求

相知相遇的两个人

又有多少无奈

哽咽在心 不能诉说

月 在庭院懒散地踱步

一颗辗转反侧的心

失眠在夜的帷幕里

月亮看不见 星星也看不见

而只有你看见了

明月知我心

今夜一轮明月照亮了你和我

我的梦里落满了星星的花瓣

你的夢境里一定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还有我的一颗心

为你燃起的烛火

照耀着你

温暖着你

月光下安睡的你

好美呵

我深情地凝视着你

捋顺你额上的秀发

轻轻地吻着你

唯恐惊醒你那甜美的梦

今夜你是我的新娘

我所有的孤寂和漂泊

已燃成为一场爱的火

今夜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情

月亮知道了

星星看见了

责任编辑 乌琼

篇5:倾诉倾听引导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倾听缺失的问题

随着课改的深入,自主、合作学习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课堂,如今的课堂教学呈现了生动活泼的场面:学生敢讲、敢争、敢论。在张扬学生个性、构建民主课堂氛围的同时,笔者也看到了一些现象:有些课堂上教师一提问,同学们小手林立,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当一个同学发言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插嘴,叽叽喳喳,教室里的学生变成了傍晚归巢的鸟儿,吵吵闹闹。热闹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吗?人声鼎沸就代表学生收获良多吗?其实不然,动人的音乐有激昂也有缓和,完美的课堂有高潮也有平缓,我们应让倾听代替吵闹、等待代替插嘴,从而让嘈杂的课堂变得静悄悄。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细化倾听的要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就必须将要求落实到细节上,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细化学生倾听的要求。首先学生要学会注视。在课堂上倾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注视讲话者。因为这样便于集中注意力,听明白讲话的内容,同时也便于互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非常专注于倾听,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讲话者。其次学生需要边听边想。英语课上学生不仅要倾听发言者单词的读音是否标准,而且要能抓住重点词汇,理解发言者所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倾听者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说理是否有据,表达方法是否恰当、准确,思考自己是否从中生成新观点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能够文明反馈。倾听既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那么倾听完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文明地反馈自己的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相符时,应尽量不直接否定,以文明协商的口吻阐述自己的想法。如“Ithink…”“My opinion is…”同时教师也要避免“唯师独尊”,否定一切,扼杀课堂上新观点的生成。

(2)体验倾听的活动。1听写训练。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笔者每天坚持进行5分钟的听写训练。训练内容可以是:听写单词,针对课文中的四会单词进行听写,单词量不要太大,每次5~10个左右,可反复进行;听写词组,可以是日常习惯用语、动词的固定搭配等。练习听写词组是为更准确地表达完整的句子做好铺垫;听写句子,主要是听写课文中的重要句型,训练学生快速听和快速反应,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2英文句子接龙。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喜欢玩成语接龙的小游戏,英语学习也可借鉴。如在学习I can see…这个句型时,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造句,要求是后面一个同学在说出自己的句子之前,需要将前面的同学所看到的物品复述一遍。S1:I can see a desk.S2:Ican see a desk and a chair.S3:I can see a desk,a chair and ablackboard. 英文句子接龙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关注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3听并模仿课文录音。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并跟读课文。有时在这个环节学生能演绎得激情飞扬,模仿得惟妙惟肖,也有时学生声音低沉,有气无力。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针对部分重难点句子进行倾听的指导。在听课文录音时,不仅要求学生听清句子的读音,而且要倾听句子的语调,要能听出说话人的心情,是兴奋的、开心的,还是痛苦的、无奈的。只有反复倾听,细细揣摩,学生才能处于说话人的情景中,读出文本的真正含义。4看图说话。看图说话就是根据图片内容,让学生将图片中的事物、人物以及人物语言表达出来。在看图说话时,描述图片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和想象,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倾听他人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想法,生成更丰富、更有趣的英语表达。看图说话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也培养了学生倾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篇6:要倾诉 更要倾听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诊断流程是: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提示征象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判断下一步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还是单纯服药等相关问题。就诊的过程中,患者是主要的受益对象,是就诊过程的主体;但对于诊断思路的确立与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医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二者应当相互尊重,就诊的过程既是疾病逐渐明确与得到控制的过程,同时医生会以宽容的心态、和蔼、镇静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帮助患者度过就诊前担心、焦虑的不良心态,从而使患者在心理上对疾病能有一个正确理智的认识,从内心深处能够逐渐接受患病的事实并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那么看病时患者应当主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就诊前要抽时间仔细回忆一下主要的不适情况,比如说总共有多少年了?大概什么情况下容易犯病?具体不适的特点?每次犯病有多长时间能好?是如何缓解的,每次都需要去医院急诊吗?

当然,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病人不可能明白哪些症状是重要的,哪些是与诊断无关的。那么只要在就诊时仔细聆听医生的问题就好了,因为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会一步步仔细询问,并且迅速鉴别出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症状,从而顺藤摸瓜,找到病源,并进行相关检查,从而确立诊断。那么我建议在看病时,尽量详细说明自己的主要不适是必要的,但当医生已经开始询问时,应当尽可能仔细聆听,因为当时的回答会决定医生的诊断思路,从而关系到下一步的具体检查项目与治疗方案的问题。而在大医院,如果让医生花半个小时去聆听患者的叙述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所以如何在短时间内尽量叙述清楚自己的主要不舒服,并等待医生的下一步发问是极其必要的,因为如果医生有了疑问会进一步向你询问详细情况,所以就诊时没必要一开始就急于把全部内容一倒而出。

2.之前有没有到医院(包括其它不同级别的医院)看过病,诊断是什么?主要都做过哪些检查,最重要的结果有没有?如果分不清,那么带上以前全部的就诊记录与检查结果就好了。因为医生会耐心、尽管可能非常迅速地浏览,并发现最重要的相关诊断依据。这部分开始时一般不需要说,准备好,等着医生发问好了。

经常看到很多病人来医院就诊,以为一到医院做了检查就可以豁然痊愈了。实际上,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的。要知道有很多疾病是阵发性的,平时可能和健康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在患病时才会表现出异常,所以既往发病时的检查结果非常重要。比如说冠心病心绞痛是非常常见的心脏病,而它只有发病时心电图才有动态改变,否则只有想办法去诱发病人发作心绞痛,才能抓住诊断依据,或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但是如果每个胸闷待诊的病人全都去做动辄花费上万的冠状动脉造影既不必要,也增加了相关的风险,同时对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还导致了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再比如说心律失常病人,绝大多数只有在患者感到“心慌”时作心电图才会发现异常,而如果平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查心电图往往是正常的,除非每次发病持续时间过短,否则还应当到就近医院进行检查,并保存相应重要检查结果。否则即使当地医院“确诊”的病人,如果没有检查结果,只能重新进行各项检查,而象心律失常的发病证据很可能无法“复制”当时的情况,从而对诊断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同时增加花费,耽误时间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此外,就医的心态非常重要,其它包括检查项目与服药也有相应的注意事项,这些就留待下次讨论了。

篇7:倾诉倾听引导

一、顺应———教师与幼儿互为主客体的角色转换

在生成活动中, 教师与幼儿互为主客体, 幼儿的“学”与教师的“教”则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和转换, 双方呈现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复合状态。孩子是一本书, 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 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好奇好问, 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 而这时教师就应首先讲求一个“顺”字, 即顺应幼儿的活动, 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去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 观察孩子的兴趣, 观察孩子的需要, 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 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 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 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 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 使幼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索, 并形成主题。

二、互动———教师与幼儿互为伙伴的角色转变

如, 在泥塑“恐龙”时, 有的幼儿发现用黄泥做的作品, 等泥干后四肢、头、尾巴容易断掉,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先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 于是幼儿分别用草棒穿, 胶水粘 (湿泥) , 尝试失败后, 又用电话线、铁丝铜丝缠绕, 仍然失败, 这时大家都很着急。发现这一情况, 教师没有立刻教给正确的连接方法, 而是提出问题, 帮助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 然后鼓励幼儿再尝试运用其他材料或改变材料的形状进行连接。最终师生一同合作完成恐龙头、四肢、尾巴的连接, 泥干后没有出现断裂现象, 效果很好。教师灵活地把握教育角度, 随时转换角色, 由原来老师的“教”变为幼儿的“主动学”, 引导幼儿理解学习过程, 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引导———教师由指挥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化

在旧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 活动的决策者, 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 但在生成活动中, 课程的开放性使幼儿多渠道地获取知识, 使教师不再是幼儿的指挥者, 而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引导者。

如, 在“玩具总动员”的方案活动中, 教师发现在查找资料时, 大部分幼儿对我们喜爱的玩具比较感兴趣, 同时, 每个孩子的调查视角有所不同, 经过初步统计发现:注意爸爸的幼儿有10人, 注意妈妈的幼儿有18人, 注意朋友的幼儿有12人。这个统计引发了教师的思考:如何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于是教师设置了一些问题:为什么爸爸、妈妈喜爱的玩具和我们不一样。这一话题马上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有的说: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有钱买玩具。有的说:他们玩的玩具是自己做的。幼儿一阵七嘴八舌后, 教师又问:过去的玩具和现在的玩具, 你认为哪个好玩?幼儿有的答:过去!有的答:现在!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自制的玩具产生了兴趣, 这也引发了以后动手自制玩具的活动。

四、倾听———教师由评价者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的倾听向幼儿传达了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信任、理解和欣赏。幼儿也从“倾听”中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从而建立了自信和自尊。

随着幼儿对“汽车”认识的加深, 幼儿利用绘画表现“汽车”的愿望越发强烈, 幼儿在绘画中能大胆想象, 奇妙构思, 用手中的画笔将汽车描绘得淋漓尽致、形态各异, 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未来汽车。面对幼儿丰富多彩的画面,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让幼儿体验创作的成功, 我们采取自我讲述、共同评价的方式进行欣赏, 如, 李颂哲说:“我画的是汽车妈妈带着宝宝快乐地生活, 有的在唱歌、有的在画画, 有的在做游戏。”王新宇抢着说:“我画的是会飞的汽车。”吉浩成说“看!我画的是两栖汽车, 即可在天上与火箭比赛, 又可入海与舰艇比美!”在生成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倾听幼儿得到了尊重, 获得了自信, 体验了成功, 教师通过倾听、记录, 进一步理解幼儿, 更加尊重幼儿, 使幼儿在和谐、宽松的氛围内主动学习、敢于表达, 从而更好地促进活动进一步地发展。

总之, 在生成活动中, 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 变化的, 教师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朋友和伙伴, 既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己, 又要与幼儿平等对话, 真诚交流, 更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变化和需要, 灵活地扮演不同角色, 选用最佳的指导策略, 使生成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摘要:幼儿的“生成活动”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 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幼儿的生成活动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善于观察孩子并捕捉孩子活动中的问题, 从孩子生成的问题出发设计活动。

篇8:倾诉倾听引导

许玲教授明确告诉我们,饮食疗法是肿瘤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饮食小误区,都可能成为治疗中的 “老鼠屎”,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肿瘤患者常见饮食误区

以下3个典型病例是许玲教授亲自接诊过的、存在饮食治疗误区的肿瘤患者。

病例一:肠癌患者,术后做放疗,出现放射性肠炎,每天大便十五六次。治疗后复诊时患者称治疗无效。许玲教授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追问患者饮食,发现患者每天要吃6个猕猴桃。

【饮食分析】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记载,猕猴桃的气味属酸、甘,寒,无毒。唐代名医陈藏器则称:“多食冷脾胃,动泄。”宋代名医家寇宗奭也有对猕猴桃的相关记载,认为其“有实热者宜食之。太过,则令人脏寒作泄。”由此可见,猕猴桃是性属寒凉之物,多食易引起腹泻。那位患者在停食猕猴桃后,腹泻症状立马有了明显好转。

病例二:胃癌患者,手术以后,家人觉得胃癌与饮食不当有密切关系,尤其认为吃肉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会让肿瘤细胞转移得更快。因而家属要求其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为主,几乎不让吃肉,但是患者一到晚上就会胃痛,且疼得哇哇乱叫。

【饮食分析】中医认为,夜间胃痛属脾胃虚寒证的可能性较大,而患者整日以粗粮、生冷瓜果为主的饮食正是导致脾胃虚寒的重要原因所在。许玲教授解释说,胃脘疼痛其实是病人自身本能发出的信号,也就是身体在“告诉”你,此时脾胃太寒了。这类情况,应以温中健脾的处方来治疗。建议肿瘤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健康饮食,还是应该按照身体的客观反应来吃东西,什么东西吃下去舒服就吃什么,这就是中医所提倡的“胃喜则安”。

病例三:肿瘤患者,在化疗后的康复期咨询许玲教授是否该吃点蛋白粉,或注射白蛋白。她看到很多其他癌症患者都买蛋白粉吃,蛋白粉似乎成了肿瘤科必备的“营养品”。

【饮食分析】许玲教授在为患者做了详细检查后告诉她,从蛋白质指标来看,患者本身是正常的,完全没有必要注射白蛋白,因为多余的蛋白反而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并不利于康复。

身体会告诉你该吃什么

那么,肿瘤病人该如何饮食才是最科学又最有助于抗癌的呢?许玲教授表示,每位患者的体质、喜好和具体病情都不一样,所以无法给出具体的饮食方案,不过有一些饮食的基本原则可供大家参考。

原则一:胃喜则安

体质不同的人,选择的食物也该是不同的。比如在你面前有两杯水,一杯温热的,一杯凉的。你会挑哪一杯呢?如果你体质偏寒,那可能就会喝热的;如果你体质偏热,那可能会喝凉的。这样两种不同的挑选都没有错,体质偏寒的人喝热的会觉得舒服;体质偏热的人喝凉的会觉得舒服。又比如说吃米饭或者面食,米饭实际上是偏寒的食物,而麦子做的面条、馒头则是偏温性的,临床胃癌患者,尤其是脾胃虚寒型的病人就会说:“吃馒头、面条会觉得舒服,而吃米饭会觉得不太舒服。”

可见身体对食物有最直观的感受:什么食物才能真正让胃觉得舒服。胃以喜为补,饮食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本能,让身体告诉你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原则二:五谷为养

许玲教授认为人身有三宝——精气神。其中“精气”两字的繁体写法(精氣)都含有“米”,所以说物质基础是“米”,即主食。中医认为,精气化神,没有精气,何以精神?《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冲,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养人最主要的是“五谷”,绝不能“主食都不吃,把水果当饭吃”。

原则三:顺应天时

根据天人相应的学说,人与大自然(天地)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吃药还是饮食都应该根据四季变化进行调整。许玲教授建议患者,要应时地更换药方。从饮食上来说,也要对应五行、顺应天时。

比如春天可以吃点甜的,因为春天对应的是木,和肝相关,木克土,土和脾胃相关,春天如果肝旺,脾胃就会受损。而甘味入脾,在春天吃点蜂蜜是很“养”人的。

夏天对应的是火,和心相关。夏天天气炎热易出汗,汗为心之液,根据五行,肾水克心火,而咸味入肾,所以出汗后建议补充盐分(咸味)。夏天又常常表现为暑湿很重,患者舌苔厚腻的较多,这个时候就应该吃能化湿的食物。西瓜是夏天当令水果,既可利尿又能化湿,因而被誉为“天然的白虎汤”,而白虎汤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祛暑利湿。

秋天可以吃点生津润燥的食物。秋天燥气重,而秋天当令的水果都是以酸甘为主,如生梨、荸荠、白瓜,“酸甘生津而润燥”。

冬天可以吃点坚果、羊肉。冬主闭藏,是温补肾阳的最佳时机,坚果经盐炒入肾,有滋补作用。羊肉炖萝卜也是一道冬季美食,既有羊肉的温补,又兼顾了萝卜的通利,补而不滞。

总之,肿瘤患者饮食应顺应四季,吃当令食物,不要吃反季节食物。

原则四:少量多餐

对于经历过肿瘤手术的患者,许玲教授建议宜少量多餐,尤其是胃癌术后的病人,若还是按照原来的分量饮食,胃势必负担不了。因此,每次饮食的量要比原来有所减少。减量肯定会能量不足,所以要一日多餐,这样既不会增加胃的负担,也不会营养不足。

最后,许玲教授建议,肿瘤患者若在饮食中遇到问题,可以与主治医生多多交流,医生会给予很具体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抗癌效果,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长了肿瘤以后,患者往往会非常紧张,除了积极寻找治疗方法外,还极为关心该吃什么、能吃什么以及哪些食物需要特别忌口或慎食。不少患者往往会盲目跟风,听到别的病友说啥好就想试试,别人说啥不好就坚决“抵制”,结果像无头苍蝇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抗癌饮食方案。

温馨提醒

篇9:让学生乐意倾诉

一.兴趣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 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 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 所以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 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 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呢?所以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 鼓励学生善于从身边选材, 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1、注意平时的积累,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 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因此,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情操, 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 并热爱生活的人, 他的思维才会活跃, 情感才会丰富, 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观察, 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正如科学家所言:“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种物质。只要你仔细观察, 一定会发现他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因此, 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注意阅读, 着力间接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但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 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 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 因为大量的知识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可以在教室中建立“图书角”,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也可以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进图书馆的时间, 进行积累比赛, 来增加同学的阅读兴趣。只要大量阅读, 善于积累, 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 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 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二.方法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 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 还要求教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 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 实践证明,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既要授之以鱼, 又要授之以渔,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

首先审清题意, 选取材料。审清题意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

(1) 、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作文题目, 培养审题技巧以外, 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 即提炼出“主旨句”。采用这种浓缩法, 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 是十分有益的。

(2) 、要选取典型材料, 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 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 、立意要深刻, 创意要新颖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 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 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透过现象, 抓住本质, 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 即立意要深刻;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 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现实生活丰富多彩,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 人物千姿百态, 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 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 只要是观察者的角度不同, 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 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 观点要新, 构思要新。

三.愿望

1、恰当评价, 多点肯定

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的, 但表达效果如何, 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个客观的标准。因此, 每次写完作文后, 及时精选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 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 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技巧。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 即使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 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哪怕是一句写景, 一段过渡, 一节议论, 一种修辞……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 激发其创作的兴趣。

2、多记日记, 提高写作能力

让学生每天对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等做片段的练习, 可长可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笔头熟了, 素材也丰富了, 再鼓励学生把平常的积累用到作文中去, 从而降低了作文的难度。

3、鼓励创作, 学会欣赏

在教室中开辟“学习园地”, 把学生优秀作品抄誊展示, 让学生共同欣赏, 既增加优秀作者的荣誉感, 也激活了其他学生的作文信心。对于一些优秀文章, 还可以推荐到校文学社或一些期刊发表, 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写作也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了。

篇10:倾诉倾听引导

饮食疗法是肿瘤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哪怕是一个饮食小误区,都可能成为抗癌治疗中的“老鼠屎”。

别让饮食成抗癌“老鼠屎”

病例1:

某肠癌患者,术后做放疗,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肠炎,每天大便十五六次。我给予患者止泻方治疗,但次周复诊时患者称处方无效,腹泻依旧如故。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判断,我的辩证思路和处方并没有什么问题,于是追问患者日常的饮食安排。结果患者告知说,他每天要吃6个猕猴桃,以“补充维生素C,达到抗癌效果”。

【饮食分析】

根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记载,猕猴桃气味属酸甘,性寒,无毒。唐代名医陈藏器则称:“多食冷脾胃,动泄。”宋代名医家寇宗奭认为,其“有实热者宜食之。太过,则令人脏寒作泄”。由此可见,多食猕猴桃易引起腹泻,上面这位患者的症结就在于此。

病例2:

某56岁的胃癌患者,术后家人让其改变过去的饮食习惯,因为他们觉得之所以会得胃癌肯定是和饮食不当有密切关系,尤其认为吃肉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家属每天让患者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为主,几乎不让吃肉,但是患者一到晚上就会胃痛。

【饮食分析】

胃脘疼痛其实是身体在“告诉”你,此时脾胃太寒了,针对这类情况,应以温中健脾的处方来治疗。我建议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健康饮食”,还是应该按照身体的客观反应来吃东西,什么东西吃下去感觉舒服就吃些什么,这就是中医所提倡的“胃喜则安”。

病例3:

医院某工作人员的夫人患上了肿瘤。化疗后向我咨询,是否该吃点蛋白粉。理由是,她看到很多肿瘤者都买来蛋白粉吃,以此为机体补充些营养。

【饮食分析】

我为患者做了详细检查后发现,她的蛋白质指标完全正常,没有必要额外补充蛋白质,因为多余的蛋白反而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并不利于康复。

临床多年,我将肿瘤患者的饮食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食少,以水果素食为主,或偏听偏信饥饿疗法;

2.关注蛋白、维生素摄入量,不了解食品的性味;

3.听信他人感受,忽视自己身体发出的信息;

4.术后患者,随意改变或不改变饮食习惯。

该吃什么?身体会告诉你

肿瘤患者该吃什么并没有统一标准,因为每位患者的体质、喜好和具体病情都不一样,所以无法给出具体的饮食方案。不过,可以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饮食原则,以供参考:

原则一:胃喜则安

人参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好东西,有些人吃了以后确实精神非常好,但有的人吃后却睡不着觉。这主要是体质差异造成的。体质不同的人,选择的食物也该是不同的。比如喝水这件事,体质偏寒的人就会喝热的,体质偏热的人则会喝凉的,这两种选择都没有错。身体对食物会有最直观的感受,知道什么食物才能真正让它觉得舒服。因此,胃以喜为补,饮食也一定要相信机体的本能。

原则二:五谷为养

人身有三宝:“精气(氣)神”。其中“精气”两字都含有“米”字,所以说物质基础是“米”,即主食。中医认为精气化神,没有精气,何以精神?《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冲,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以这是有层次的,养人的最主要的是“五谷”,饮食肯定不能颠倒,绝不能主食都不吃,把水果当饭吃。

原则三:顺应天时

根据天人相应的学说,人与大自然(天地)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也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适时调整。

比如春天可以吃点甜的,因为春天对应的是木,和肝相关,木克土,土和脾胃相关,春天如果肝旺,脾胃就会受损。而甘味入脾,所以,春天保养稍微吃点甘味食品,就不会被这个季节所克。在春天吃点蜂蜜是很养人的。

夏天可以补点咸味。夏天对应的是火,和心相关,夏天天气炎热易出汗,汗为心之液,根据五行肾水克心火,而咸味入肾,所以出汗后建议补充盐分(咸味)。夏天又常常表现为暑湿很重,患者舌苔厚腻的较多,这个时候就应该吃能化湿的食物。西瓜是夏天当令水果,而西瓜利尿就能化湿,西瓜被誉为是天然的白虎汤,而白虎汤的作用主要是清热祛暑利湿。

秋天可以吃点生津润燥的食物。这是因为,秋天燥气重,而秋天当令的水果都是以酸甘为主的,如生梨、荸荠、白瓜,“酸甘生津而润燥”,且很多水果是入肺经的,所以秋天应食用当令水果。

冬天可以吃点坚果、羊肉。冬主闭藏,是温补肾阳的最佳时机,坚果经盐炒入肾,有滋补作用。羊肉炖萝卜也是一道冬季美食,既有羊肉的温补,又兼顾萝卜的通利,补而不滞。

原则四:少量多餐

对于术后的患者,建议少量多餐,尤其是胃癌术后的患者,胃已经被切掉一部分,若还是按照原来的分量饮食,胃势必承受不了。当然,减量肯定会能量不足,所以可以不必按照常人那样三餐饮食,而是一日多餐。这样既不会增加胃的负担,也不会营养不足。

最后提醒肿瘤患者,在饮食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就和主治医生多多交流,医生总会给予很具体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抗癌效果,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上一篇:看懂股市新闻下一篇:口译笔译经验十大“个性”翻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