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引导

2024-05-18

自我引导(精选十篇)

自我引导 篇1

一、营造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 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尊重关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 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 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心理学认为, 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 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 而要求尊重他们。因此,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爱护学生, 多与学生交谈,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充满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吗?”“能把你的劳动成果同大家分享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的语言, 在无形中会产生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 使学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 学生言论自由, “百家争鸣”。只要尊重爱护学生, 张扬学生的个性, 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就会形成。

2. 投入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应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的“倾注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对学生的理解, 并非指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教师在上课中常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发言较踊跃, 而缺乏独自站立发言的勇气。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主要是怕说错, 被批评被笑话。有些教师碰到这情况常发脾气。我觉得教师抓住契机, 来点幽默, 便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怯意, 让学生爱说, 乐说。记得开学初的一节课上, 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 用不是很自信的眼神望了望我。我学着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的台词, 来了句:“恭喜你, 答对了!”这位学生美滋滋地坐下了。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插上一句:“恭喜发财!”我趁势一句:“你在恭喜那位同学发知识之才吧!”这样一“恭喜”, 学生笑了, 害怕的心理一下没了, 在接下来的提问中, 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这样的课堂对话, 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 擦出了情感的火花, 使得语文课堂情趣共济, 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学生的感情、人格受到感染, 情操得到陶冶, 个性也得到体现。

二、留足自由独立的学习时空

学习是个体行为, 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 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而大教学班不利于开展个体活动已是客观现实。为此, 教师可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 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及查找资料的习惯, 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在课堂上, 我对学生自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 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 为群体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学困生, 给予必要督促与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 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 课堂上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很多, 如学生可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等。我在平时的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时, 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考题, 在自主完成出考题的这项学习任务时, 看课本, 查阅资料, 从而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小组合作。

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要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 而组间同质又能保证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一般每组四人, 有组长, 其余三人或记录, 或汇报, 或检查。新课程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 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彼此互通独立见解, 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 在交流中反思, 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 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中进行学习,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如教学《小抄写员》一课时, 我在引入课题时设计了一个挑战性要求:“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 读熟后在小组里互讲小抄写员的故事, 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参加竞赛, 到讲台上把新朋友小抄写员介绍给大家。”各小组均大声朗读, 为了挑战成功, 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介绍起来。这种学习方式,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 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 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还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3. 学生当“老师”。

我校的课题试验中有一问答题:“你认为语文课还可以怎么上?”很多学生提出让学生当“老师”, 即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 课上先在小组里试讲, 然后选派学生在班上上课。这样, 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 自己坐到学生的位置上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 倾听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并让学生体验做老师的甘苦。在古诗教学和作文评讲中, 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如作文评讲课上, 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引领着全班学生评讲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 针对学生没有注意的地方, 教师可作指导:“允许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吗?”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场面, 往往令学生终身难忘, 对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早就在无形中进入学生的头脑, 下次习作, 他们就会扬长避短。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有效地把学生的个性引向好的方向, 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4. 探究学习。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语) 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不能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理解、记忆, 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 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教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 而且“会问”, 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外阅读、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观点等提出质疑, 敢于挑战教师, 挑战权威。如教学《草船借箭》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 感悟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神机妙算) 进一步探究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勾画出文中语句) 再进一步研读, 感悟其神机妙算的原因是识人心, 知天文, 晓地利。最后,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 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2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自主评价就是让学生以教材为载体,结合相关信息,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然后开展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判断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他人或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评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有新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辩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反思意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活动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辟评价机会,鼓励学生学习自主评价;通过自主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再次尝试的欲望。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促进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敢于表达。

鼓励挑战自我,挖潜能,分阶段小结评价。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

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我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不只是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疑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篇3

正确的自我评价,其社会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正气;而其个人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自然人,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最终幸福。

学生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与“重要他人”(如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通过“镜像自我”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依赖外界评价走向积极自我评价,是与“传道授业解惑”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因为,教育即唤醒,教师即条件,教育的最佳方式和唯一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成长。

好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美的言语帮助学生习得精确妥帖的语言,也可以借助美的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笔者在执教郑振铎的《猫》时,着意探索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方面的技术和艺术,尽力追求引导的有心无痕,以求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语文课堂上随时发生。

一、预习检查,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普通话特别好的小周对我说,她特别喜欢《猫》这篇课文,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于是,我把带读生字词的任务交给了她。小周在带读的过程中,把“蜷”读成了“juǎn”,其他同学质疑,她面有尴尬之色。我平静地说:“想想,预习过多遍的课文,为什么会读错呢?”小周不好意思地说:“我读书的时候,有点贪多求快,不求甚解,预习做得不够扎实。”

面对学生知识性的错误,简单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表现欲;及时订正,又可能削弱了学生的思考力;引导学生反思知识性错误背后学习方法的错位,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分析错误的原因而不是在乎错误的后果上来,既呵护学生的自尊,又启发学生的思考,还倡导内省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二、比较鉴别,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能力差异

《猫》的结尾部分,写得朴素而深刻,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深深的自责,特别适合诵读。小唐自告奋勇读了以后,大家都觉得她读得语调平平,情感寡淡。于是大家推荐班上语言最有表现力的小周读。小周果然读得声情并茂。全班静悄悄的,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对比这样明显,小唐觉得异常尴尬。这个时候,正是自我评价发生的契机。我请小唐点评小周的朗读,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唐说:“我觉得周×读得比我好很多,她自己完全进入到文章里去了,把自己当成了作者,达到了我们平常所追求的忘记自己的朗读最高境界。我读的时候,心还游移在外面,没有进入文本。”这就是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所谓见贤思齐,就是人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课堂上,当同一学习任务有一个以上的人完成时,教师喜欢自己评价或者组织学生对几个人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鉴别,而且,一定会评出优劣。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甚至是不道德的,因为评出三六九等,相当于置表现不佳的学生于尴尬的反衬地位。教师应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中反观自己的不足。正确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激发了学生内心自我完善的欲望——人,更愿意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标准。

三、不置褒贬,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课堂行为

学生的课堂行为,就如同生活的细节,往往真实地折射着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基础不好的小王不能解释 “怂恿”的意思,基础较好的小熊不由自主地嘲笑他书上有的都不知道,小王很是难堪,教室里的气氛也有点尴尬。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求小熊替“怂恿”找个近义词,答案是“撺掇”,也是本册教材上的。结果小熊也不知道,而且发现知道了自己嘲笑别人的无知肤浅,马上向小王同学道歉了。

教师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自己当做了班级的道德楷模和行为规范,从而习惯了对学生的言行进行道德评判,并简单地以“对”和“错”作为判断结果。不置褒贬,退出审判,要相信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足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教师,换下“法官”的面孔,带上春雨的滋养,潜入学生心田,就能达到“润人(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思维惯性

在课堂上,还有这样一类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可就是不敢举手;即便是回答问题,他们的声音也非常小。这是因为,他们常常被自己假想的失败和嘲笑所打败。为了帮助他们战胜自己,我常常会要求学生把答案重复几遍,直到能大声表达为止。当学生发言结束后,我还会让学生说自己大声说话的感受,比如,一向文静的小陶同学,经过五次反复,终于能大声回答问题,高兴地说:“以前我总是怕答错,怕同学们会嘲笑我,以为小点声别人就听不见了。其实大声说话的感觉真好!”

课堂上总摆动着一些犹犹豫豫想举又不敢举起的手,学生口里总吞吐着一些断断续续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怯懦的孩子,其实是自我意识最强的孩子,是因为过分自尊而显得自卑的孩子。一次一次又一次,用耐心消融他们心中的自卑块垒;一点一点又一点,用慧心构筑他们积极的思维习惯。须知,人对于肯定的依赖,甚于对面包的依赖;而消极的自我评价,将会导致灰色的人生啊。为这些胆小的孩子而适当放慢课堂节奏,帮助这些孩子摆脱自己消极的思维惯性,教师,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五、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个性特质

在教学进行中,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联系文本,发挥想象,把自己当做第三只猫,说说自己在遭受了主人冤苦之后的心理活动。言为心声,学生代猫说话,其实还是自说自话。例如小包同学说:“主人你为什么打我呢?我知道我既没有第一只猫活泼也没有第二只猫有趣,我显得忧郁懒惰,甚至还有几分丑陋,可是主人,我还是很听话的呀!这一次我只是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己的食物在露台板上享受着难得的安闲,你怎么就一棍子下来了呢?虽然你不知道我心中的千言万语,虽然你不知道我喜欢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是希望你们也像对那一对芙蓉鸟一样,体贴我,关心我,照顾我,重视我,但是你真的是太武断了,因为那只鸟是黑猫害死的啊。”我适时评价说:“你是一只心思细腻的猫,自我意识很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去争取。幸好,你不是猫,你有抗争意识和抗争能力,我相信,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坎坷险阻,你都会有幸福的能力。”

角色互换,心灵独白,实际上隐性折射着学生的自我评价,然而,学生并不自知;就像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特质,而并不自知一样。这个时候,教师评价适时出场,因势利导,是帮助学生把朦胧的自我评价,用明确的言语形式固定下来,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同理,人只有在评价中才能学会自我评价。

六、情境再现,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深度自我

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深度自我,审视自己平常没有直面的自己。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学完了《猫》,了解了郑振铎的反思,我们也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也在冬天的早晨看到一只蜷伏在你家门口可怜而又不可爱的小猫,你会怎么办?

学生在这个情境里,畅所欲言,直面自己。小许同学说:“我觉得我不会把他拾进来。因为,我觉得我的思想还没有达到平等地对待动物的境界,而且,我的感情也还没有达到接受不漂亮猫的地步。如果我把他拾进来了,猫还是会死,猫的悲剧还是会重演。我宁可当初心肠狠一点,让他继续去流浪,也不要使自己成为悲剧的目击者和制造者。这样的话多么使人感动啊,虽然她的选择看上去有点冷血,但她有说真话的勇气,也有直面自己不完美的勇气,她其实有一颗火热的心。

自我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就是认识自己,就是看见最真实的自己;自我评价的最佳手段是什么?就是反省自己,就是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学会了自我评价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就是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说真话,敢于在课堂上坦露最真实的心声,哪怕这种真实有悖于主流价值观有悖于我们课堂的情感目标。伪善,是课堂最令人恶心的过错;虚伪,是学生最令人痛心的过失。一切自我评价,都必须建立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一切对于自我评价的引导,都必须基于趋向真善美的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教师存着引导之慧心,而隐蔽教育之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精神的巨人。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自我评价在课堂上随时发生,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才能日渐丰润。

教师,是学生过河的桥,桥不是目的,把学生送到对岸才是目的;教师,是学生攀登的梯,梯不是目的,让学生登上顶峰才是目的。

教育,是摆渡的船,戏水不是船之目的,摆渡学生的灵魂才是目的;教育,是养鱼的池,挖池不是目的,呵护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

自我引导 篇4

一、高校辅导员自身必须转变思想

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服务的同时, 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调辅导员要“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 “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应该“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这些要求与职责表明,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授之鱼”, 而且更要注重“授之渔”。但是, 当前在辅导员队伍中仍然存在着部分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的现象, 有的简单地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中, 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繁杂事务, 有的简单地把自己当做“管理者”, “消防员”, 抱着“平安就是福”的想法, 有的辅导员甚至把进高校当辅导员作为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 进校后只管自我专业学历的提升, 忽视对学生的成长关怀, 他们没有意识到辅导员自身的教育者和引导者身份。思想决定行动, 辅导员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身教育者与引导者的身份, 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在当今时代, 网络信息发达, 知识更新周期缩短, 同时, 由于家庭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 他们有着不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平和人生目标, 自我意识、竞争意识都比较强, 他们从小接触许多的新鲜事物, 个性鲜明, 敢于质疑, 但抗压力普遍较弱。在这样的群体中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学生的认同度影响着教师教育引导的效果, 而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人们常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辅导员必须在完成繁杂的事务工作的同时, 向校内外专家、教师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 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提高, 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只有积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与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才能努力提高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指导能力;只有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培训, 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形势, 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就业;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不断拓展知识面, 才能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自我成长;只有提高协调沟通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心理教育能力, 才能应对学生的应急事件处理, 只有整合个人知识, 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才能以科学的方法完成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培养。

三、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生个体

辅导员只有在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情况下, 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学生成长, 同时, 一个人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 才能有效地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提高并完善自我。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 学生过度依赖家长、老师的教育、管理、服务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普遍较差。他们在进入大学后, 客观上远离了家庭, 远离了父母, 但是, 主观上他们迫切渴望学知识, 长才干, 习惯性的依赖容易使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此时, 辅导员必须担当起家长、老师、朋友的多重角色, 才能使大学生能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在群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教育、取长补短, 得以提高。辅导员必须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与学生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关爱, 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史、个性、爱好, 借助科学的测试方法等引导学生准确地自我评价、自我认识, 自我规划, 引导学生将自我的成长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统一起来。只有这样, 高校的教育、管理、服务才能有效地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四、辅导员要充分调动班级全体学生的主体性

辅导员要抓好班级建设与班级活动, 使班集体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重要基地。在高校,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 是辅导员开展教育管理的主要阵地, 也是大学生进行个体教育管理与群体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基层组织。辅导员在班级建立之初就要重视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重视班级制度的建立, 重视班级凝聚力的养成。通过QQ群、飞信等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认识与交流;通过每周主题班会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轮流主讲, 给予每一个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宿舍卫生、宿舍纪律的评比, 培养学生们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融合的精神, 通过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等的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 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 反对假、丑、恶, 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氛围。当前, 由于社会、家庭等各种影响, 有的大学生的目标性、功利性都比较强, 有的同学集体观念淡漠、我行我素, 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 辅导员要把握好信任与放任的区别, 在放手让学生干部参与教育、管理、服务的同时, 要切实做好引导与监督, 把握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 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与服务中来, 在班级管理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

五、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载体, 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

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载体的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学生既是组织者, 又是参与者, 既是教育者, 又是被教育者, 他们在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选择性, 能动性与创造性。如果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健康、形式多样, 目的明确, 那就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受到教育, 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内容偏颇, 指向单一, 注重形式, 那就不能起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甚至在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辅导员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 要坚持把握正确方向, 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通过与校、院两级团委的沟通合作, 通过与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主要干部的交流, 依托专业老师,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通过校园文化的广泛性、示范性、榜样作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义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对自我评价不足学生的引导 篇5

对自我评价不足学生的引导

每一个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都有一套标准。教师要教会学生,不要把别人对他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可以将他人的评价,括父母、同学、老师作为自我评价最主要的标准,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师一定要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潜能。当学生看到自己身上潜能和优点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尽管今天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仍然身上有很多的优点,我欣赏我这样的一些优点。当他认识到自己这些优点的时候,他就有勇气去站起来,他就有勇气去面对他的问题,他就有勇气去解决他的问题。

引导“自我对话”学会作文起步 篇6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甚至可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写作功底,随着新课程改革一轮又一轮的更新,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也更全面、更深入了,原本二年级的写话应该是一个前提铺垫,但我接手的这个班似乎没有这个铺垫准备,甚至连基本的作文写作步骤都不知晓。所以第一单元的写作课让我心灰意冷,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根本就是天书,修改也无从下手,实在让我苦恼了很久……

第一次尝试——失败!

我不敢放弃,因为我是个语文教师,我必须对孩子们以后的写作能力负点责任。为此,我每天晚上上网查询各位前辈同仁的习作教学经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个办法一个办法的试验,最“恐怖”的时候,每天安排一节作文操练课。从写作的字数,段落数,句子数都做了明确规定。整整两个月,我只安排了两篇作文内容,我想,我不跟他们比篇数,我拼的是孩子们的作文基础。多好的出发点呀,成效当然也是有的: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似乎越来越“像模像样”了,有头有尾,起因—经过—结果,清楚明白,一目了然。我沾沾自喜,直到平行班的一个语文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咦,你们班的作文分数还不懒嘛!好像都有个套路似的,你怎么教的?”

犹如当头棒喝,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这是在扼杀孩子们习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啊!虽然基础很重要,但是变化更重要啊,孩子们的心灵感受更更重要啊!我惭愧至极……

源头活水——让我重燃信心!

那段时间,我带着悔过之心每天反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也阅读了《可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一书,慢慢地有了一些初浅的想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那么这源头活水究竟在哪里呢?我发现三年级课本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和“习作”内容存在巨大的关联性,而每次上口语交际课,孩子们总是那么喜欢说,那么有话说,说的内容也很贴近生活,很有孩子们的感受,所以我想:是否可以让这些“说的内容”成为“写的内容”,让口语交际成为习作铺垫。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小结了一点小小的感受:原来孩子们说的比我教的丰富;原来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记录比我规定的写作字数更多;原来孩子们自己问自己问题比我大红的叉叉和划线效果更好。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自我对话”一:爱上写作,自我表达

因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的相似性,我试着把所有的作文内容都当成是口语交际,因为《建议》18、19条也说了,口语交际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体验感情的,那么现在的作文内容变成了口语交际,我们就可以采用故事会、采访、辩论等各种方式让孩子成为其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心理感受,开口说话。因为身临其境,因为兴趣浓厚,更因为没有教条,没有套路,可以讨论,这就是写作的“活水”啊!

“自我对话”二:记录成文,自我理顺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要记录已经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了,孩子们会觉得写作文原来是不用挖空心思挤牙膏的,只要用点记忆力就行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复述和记忆能力,也减轻了写作的心里负担。

再者是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由于个性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也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必然会有不同的个性。因此,老师不要以自己好恶来影响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

当然,完全记录以后还是要适当地提一些修改的小意见,但只需要停留在语句的通顺上就可以了,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理顺语言,教师只提供一些范文的修改小办法,小技巧。我参考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写作技巧“三十法”,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

“自我对话”三:欣赏作文,自我评价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不仅是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和感受,结合实际情况,我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问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所以,这个“问题”就是关键之重。

这一点,我也想了很久,作为起步作文,这些小问题还是教师花了心思整理,提供给孩子的。第一个问题:你写的内容跟题目有关系吗?划出题目中的关系词。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哪些话写得最棒,最有意思?用线条标出。第三个问题:你愿意把你修改后的文章和谁互换来读一读?找一个能了解你的好朋友来读。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全面解决了孩子的作文是否离题,中心是否明确,亮点在哪里,作文的互评、欣赏等问题,让独立习作、自主修改、评价欣赏一气呵成,个人觉得基本达到了新课标关于作文的要求。

当然,因为是试验方法,不能操之过急,得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应当时刻保护孩子的那颗真心,少点教师的明确指向性评价语,多点孩子的独立欣赏和肯定性互评,让孩子们从心灵的自我沟通出发真正喜欢上“写作文”。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篇7

一、自我管理的定义及重要作用

自我管理,其意义就是在大学内,学生受高等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培养学生自制力的基础上,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及内容,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达到社会的需求,学校的培养目标,自身的发展目标等等。在进行自我教育中,必须以三项内容作为着手点,首先是大学生在学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凝聚力;其次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约束,对自己实施有目的的教育手段,拥有教育自主权。最后是通过自我教育的不断内化,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符合自己特点的教育行为,从人性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欲望。在现代高效中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把管理放到学生的背面,教师不再强制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自治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综合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与教师也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

大学生自我管理在高校中开展,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积极主动的角度出发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强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让大学生身兼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者角色,大学生要考虑到自身行为及思想薄弱之处,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约束自己,并分析来自自身管理的成果,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成效。大学生的独立性的塑造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完成,这样从更好的角度入手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弥补,社会责任感、学校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等。大学生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自我约束,也会提升大学生的控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以及将来的工作中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更快捷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感。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充分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优势与劣势,明白自己的内心需求,在自我教育中,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弥补,并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二、学生自我管理现状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八零后以及九零后的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与了全方位的照顾与保护,从进入幼儿园一直到进入大学都是在父母的全面包办下完成所有内容。这就让当地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导致他们不知道管理自己哪些方面,如何管理。进入大学在脱离父母的全面照顾后,部分高校的严格的辅导员跟班制度让大学生有了可依赖的对象。学校及部分教师剥夺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大学生逐渐丧失了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大学生还是沿着应试教育这条路走来的,从小并没有接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并没有人为他们导入这些自我管理理念,让大学生处于迷茫状态中,完全不明白要管理自己哪些方面,以及最有效的方法。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部分高校仍然实行强制管理机制,学生必须强制性的遵守各项制度,这种行为已经限制了学生自我发展潜力。在高校管理学生的人员配备上,天天都被日常事务所累,或从事行政工作。根本不能深入到学生内部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从根本上把握不了学生的需求。学校领导没有狠抓落实大学生自我管理工作,时间都用来处理大小事务,置学生于不顾。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最佳路径

教师要从自身管理观念上进行及时调整及改变,再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也适时的改变传统由教师管理自己的陈旧观念,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接受自我管理的新思想,并不断强化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管理理念。

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环境入手,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创造有利环境,在氛围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力是巨大的,这个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这个主题,还有教师的因素。大学生是大学建设校园文明的载体,必须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管理的作用,才能最大范围的培养学生成才。同时,教师在宿舍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一天学习结束之后,宿舍其实就是学生温暖的家,良好的宿舍氛围促进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在教室,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的地方就必须保证安静才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础。

教师要针对大学生的学情制定一些自我管理的制度,逐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要使大学生切实有效的实行自我管理,初始阶段必须要由教师来引导,来制定相关的条例来约束。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放任自由,而是必须以制度作为约束底线,不然,大学生的发展的大方向容易产生偏差,进而违背了高校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初衷。所以,在实施初始阶段,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制度的约束,是必要的,是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的。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之前,对学生进行一些自我管理的培训工作。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是一个新兴课题,是对大学里传统的管理理念的创新及改善,根据自身大学特征,教师要提前制定自我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

同时,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特性,以便开展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工作,也可以通过这种家校联系的方式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动态,这样产生的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全面的。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意义上高效的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全体教师与学生必须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作用,在学校、辅导员的宏观指导以及一些内容制度的限制下,全面的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挥自身潜力,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让校园生活充满了内涵,也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约束能力。因此,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课题还要不断研究下去,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建设,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将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入手,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进行深入探析,并总结出学生自我管理的最佳导入途径。

关键词:引导方向,学生,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国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尝试[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02).

[2]石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3]路云峰,武洪芬,王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J].现代家教,2002(07).

[4]杨梅.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J].贵州教育, 1999(04)

[5]陈世友.和谐校园视野下进行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途径选择[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

运用目标引导学生参与自我学习评价 篇8

所谓运用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评价, 是指体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 以卡片的形式设计一些与学生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内容, 并以此为导向来引导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或者结束后, 对自我的学习行为及其态度、水平、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性评价的一种教学行为。

比如, 在教学“滚翻”的时候, 我设计了这样的五条评价内容作为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目标: (1) 你知道滚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2) 这节课你学会滚翻了吗? 或有进步吗? 进步在哪些方面呢? (3) 你觉得这节课中练习最困难的是哪个环节? (4) 在这节课中你有没有和其他同学交流与合作? (5) 在这节课中你觉得最大的成功或失败在哪些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交流的热情, 不断提出问题和建议, 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能力。由此可见, 运用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达到了以下几点效果: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通过学习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驱动他们的内部活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 由于评价目标的导向性,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不断对照评价目标, 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达成学习目标; 其次, 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过程的不断反馈和调节, 随时了解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 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促进了学生自我认识的形成, 实现自我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自我认识是多元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得以培养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评价情境,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交流与反思, 从不同角度获得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 并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形成自我反馈, 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4. 实现了多元化评价, 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评价主体来看, 评价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的性质来制定的, 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与思想, 而评价的行为又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由学生自我或者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进行的, 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 改变了过去只有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的局面; 从评价内容来看, 评价目标内容中既涵盖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又有对学习过程的理解, 也有成功与失败的感受, 还有学习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实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 准确把握评价的功能和含义, 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案, 才能实现评价的实际效果。因此, 在实践中, 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 评价内容的设置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 要构成教与学的统一, 避免评价的内容游离于教学之外, 导致评价的盲目性、随意性, 形成只为评价而评价。

2. 目标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发展性, 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生命的发展不仅需要显性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还需要观念、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隐性要素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评价内容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态度及学习观,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评价把内隐性的因素转化为外显性的学习行为中来。

3. 要强化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 把评价的所有权都交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培训, 让学生明确参与学习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并在评价中懂得彼此尊重; 教师还要积极走到学生中去, 参与他们的评价, 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对待优点要及时表扬, 对待不足不能一味迁就, 要适时批评纠正, 做到“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 也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无妥协的态度。”否则, 是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篇9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出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并存

大学生随着学习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 其自我意识呈现出“理想我”和“现实我”分化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信心十足, 对未来抱有很大期望;另一方面, 现实的生活却往往不是他们理想的那样, 于是就出现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分化。当这“两个自我”分化严重的时候, 大学生们就难以认清自我, 形成自我概念, 会出现自卑、自怜或者虚荣、自我陶醉等不良心理状态, 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大学生们通常会比较自信、独立自主意识强, 具有摆脱成人监督和管教的意向。可是, 虽然他们渴望独立, 并尝试独立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但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与人生经验, 在面对突发应急事件时, 却迫切渴望亲人、老师和同伴能替自己分忧。另外, 大学生们在心理上的渴望独立与经济上的无法独立也是造成他们自我意识上独立与依赖并存的原因。所以, 他们迫切希望脱离监管、追求自立, 却又不能真正摆脱家长、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3.自卑和自负并存

大学生们已学会用旁观者的身份对自己进行观察和评价。不过, 当他们过高地评价自己时, 就会出现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等自负心理;而当他们对自我进行否定、拒绝时, 就会出现孤僻、沉默、与集体疏远等自卑心理。由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不能很好地做到全面客观, 因此, 他们的自我意识会呈现出自负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也是他们身上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 如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出现的原因。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心理调控系统, 是人格的核心内容,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据此,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1.学校教育方面

教育在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来说, 学校教育为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 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首先,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导向系统。在充分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教师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导向系统。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被教育者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 并将其“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其一, 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积极因素, 努力排除其消极方面, 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其二, 帮助大学生实现“思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统一, 为其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展以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们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 教会学生各种自我调控的方法, 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再次, 创造良好的环境。毋庸置疑, 环境会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因此, 教育者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注意学校整体环境建设, 加强班级环境管理, 引导宿舍形成良好的氛围, 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 在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下, 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2.学生自身修养方面

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自身修养水平的限制。培养健康自我意识需要自身的努力, 大学生们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首先, 认清自我。认清自我是树立健康自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弄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这样才有助于自身发展。

其次, 接受自我。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 当认清自我之后, 要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就需要接受自我。只有接受自己的一切, 并喜欢自己, 才会有价值感、幸福感、满足感等。接受自我既不虚幻, 也不消极回避自己的现实, 更不会怨恨否定自己, 它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也是树立健康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最后, 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主动改造自我的过程, 也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自我控制需要大学生做到既要面对现实, 又要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有较强的自尊和自信, 使自己拥有实现目标的动力, 激励自己不断奋进;要有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 使自己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

总之, 大学生应该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 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拥有自信心。而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培养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自我意识不仅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 也是一个人是否能获得主观幸福感、心理是否健康的关键。不良的自我意识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疾病。大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形成并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 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完善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晶.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引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4 (1) .

[2]赵剑平.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焦作大学学报, 2007 (2) .

[3]耿晓颖.论大学生子饿哦意识的完善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10.

自我引导 篇10

一、关爱学生是推进自我教育的基本前提

1. 关爱学生是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看, 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一个良师, 更应该成为指导和参与学生活动的可依赖的朋友;从教师的角度看, 不应仅仅把眼睛盯着学生素质差, 要求高, 书难教, 师难当, 教与学的落差, 增大教育难度的层面上。事实上, 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 内心世界也都渴望上进, 希望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因此, 思想教育工作要顺应时代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一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深处,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表扬为主。从而, 以真诚去唤醒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以真诚去触及学生灵魂, 以真诚去达到心灵的交流。二要情理结合,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教师应不辜负学生上进的期望, 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支持学生正确意见。多做感人心的事, 多说感人心的话, 多在学生成功时给予鼓励, 多在学生失意时给予安慰。

2. 关爱学生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必要基础

思想教育应从关爱学生出发, 以爱心、热心唤起对教育者的信任之心。教师要通过关爱学生, 建立互信关系, 架起学生通向自我教育的桥梁。因此, 一要增加感情投入。给学生以温暖, 使离开父母的学生心理有一种安全感、温暖感;二要尊重学生, 善待学生。要在对学生理解、耐心、尊重、包容之中, 使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有了爱心, 教育就有了神圣非凡的魅力, 学生心灵得到感化, 精神得到升华, 就会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 以达到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最终达到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身体力行是引导自我教育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 以老师的身体力行去示范、感化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而且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引导学生向上, 用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激励、鼓舞学生向善。严格要求学生, 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做到严而有理, 严而有格。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要做到尽职尽责, 循序渐进, 逐步到位, 行之有度。其次要树立现代的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 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从理论到实践加以明确认识, 思想上有足够的准备。要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指导性工作,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 用科学管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科学指导是实施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

人的需求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充满期待, 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要求的良苦用心, 懂得这些目标是力所能及的, 使之产生实现的动机。

2. 引导学生看准目标

认识自己能够客观评价自我是自我教育的升华。教师应指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 教育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 找准自己的优缺点, 看到优点作为进步的起点;看到不足, 改造自我。进行自我评价, 同时要注意自我教育的信息反馈, 主动听取他人评价, 从他人评价中获取营养, 从而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提高自我教育效果。

3. 引导学生立志, 拟定成长计划

根据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制定自我教育目标和计划。计划要具体符合实际, 便于操作。这一环节的关键就是立志。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物形象, 进行自我规划和设计。在理想指引下, 按照理想目标去培养、锻炼自己的品德。并帮助学生把理想目标细化, 使之从小事做起, 切实可行, 逐步提高。

4. 引导学生落实计划, 付诸实践锻炼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塑造自我、发挥自我教育作用的根本途径, 也是最能考验学生的意志和毅力的重要环节。对此, 教师要重点给予督促, 指导学生落实计划。一是要营造宽松、民主、自律、向上的氛围, 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用所确定的目标、计划客观地对照, 认真总结。学生可以通过每天睡觉前五分钟对当天学习活动的回顾、每月的自我量化考核来进行。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 在班级开展总结性的主题班会。三要身边有典型, 建立激励机制, 让学生对照身边的榜样, 找差距, 比进步。比如:表彰优秀学生, 优秀小队, 星级学生评比等。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拓宽学生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据此可以通过班集体和社团组织的力量来实现, 精心设计各种兴趣小组, 选拔有特长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五要求小见大, 忌虚就实。坚持正面引导, 积极鼓励, 让学生从实事、真事、小事做起,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一个人要不断完善自我, 实现自己一生的价值, 就要懂得把握今天, 做好自己的事。要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自我鼓励、自我制约、自我发挥、自我监督和锻炼, 从而克服困难, 坚定信心, 持之以恒, 实现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引导, 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达到“教为不教”之目的。

摘要:提高德育实效, 是广大德育工作者一直关心的话题。在德育实践中, 笔者对学生自我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主要体会是:关爱学生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是搞好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遵循教育性原则, 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础上科学引导, 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芳烃联合装置下一篇:小学生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