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引导

2024-05-07

高中政治引导(精选8篇)

篇1:高中政治引导

关于高中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方法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向高中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更是对他们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但长期以来,现行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应试教育的僵化的轨道上。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政治课经常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单调、没意思,学生毫无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兴趣;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引言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如何比较强的科目,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感觉比较枯燥以及烦闷,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利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政治由于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在理科学生中受不到重视,文科生即使非常重视政治,但也是出于升学成绩的目的,这种对高中政治比较片面的认识致使高中政治不能准确的给自己定位。其实,高中政治担任着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任务,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1.1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具有注意力集中持久度弱、善疑、形象思维能力强等特点。并且高中的政治学科理论性是比较强的,部分概念比较抽象,不借助具体的案例和形象是很难理解的,如果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撑,学生很难深入的投入到政治的学习中,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发现政治学习的乐趣,自觉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的学习效率。

1.2是政治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需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有义务积极主动的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将相关的政治知识和思想有效的传达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政治的理论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及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四有”青年。并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积极的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2.1课堂的导入要多样化

适当教学方式的运用,对教学活动来说事半功倍,深入浅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导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着重大影响。课堂的导入方式有多种,例如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新闻导入等等,教师要能够依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恰当的导入形式。比如,在学生在长时间学习产生疲惫的状况下,使用音乐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将政治理论与具体的时政案例有效的结合在一块

高中的政治教材中穿插着相关的材料和案例,这都是专家经过精心编排设置的,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并注重搜集相关的时政热点,并用相关的政治理论来评析时政热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事实现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2.3课堂教学中多使用手势及肢体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们简单、清晰、易懂,能够很好的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表情比较呆板、严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而减少课堂参与程度。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时常保持微笑,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不紧不慢,张弛有度,使学生从政治学习中感受乐趣,提高课堂效率。

2.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延伸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大,学校的教学设施也越来越完备,很多中学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形式。高中的政治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特别是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教师还要从网络中搜集与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图片、音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并适当的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2.5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个最大主角,他们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会对老师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而喜欢一些老师,讨厌一些老师,从而喜欢一些学科和讨厌一些学科。而高中政治的学习就特别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支撑。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人格魅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政治的学习兴趣。

2.6创设的情境要贴近生活,简单有趣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政治课程的模块是要建立在具体的生活基础之上的。由于政治教材的局限性,致使政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实际上高中政治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就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合适的教学情境一定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景设置中。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市场买卖的情境,请部分学生扮演卖鸡蛋的角色,部分学生扮演卖鸡蛋的卖家,其余学生扮演养鸡场的老板,养鸡场的老板要依据鸡蛋价格的波动情况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请学生对决策进行讨论。

结语

高中政治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升学为目的倾向严重,教学内容比较僵化,教师教学满堂灌,课堂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不高。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只是习得一些教条类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改变高中政治现状的最好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最为一种探索事物和力求认知的心理倾向,能够有效的转化为学习动机,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中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发挥这种大的作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使高中政治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蔡仙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2]范汝香.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浅谈[]J.新课程(教师).2011(01).[3]康伟.论高中政治教学的结课方式[]J.考试周刊.2012(06)

篇2:高中政治引导

政治参与是公民为表达或维护利益而进行的、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与过程,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实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民主,就必须正确引导公民理性政治参与。

一.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动因

政治参与需要激情,但又不能为情感左右;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公民理性选择和依法独立判断,只有理性的政治参与,才能真正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因此在引导公民在政治参与时,要提倡依据法律和个人价值判断把握个人行为,不为一时的情感影响,不盲目追寻自己不需要的目标,自主、理性地把握自己的表决权、参与权。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动因要体现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体现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体现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

二、引导公民多层次的政治参与方式

公民政治参与形式,既与国家制度供给直接相关,也与公民参与能力与技巧相关,既与政治文化紧密相连,也与科技发展水平相连。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与新方式正是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以及“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不断具体的背景下进行的。要支持个体参与与群体参与并存、现实参与与虚拟参与同在、基层参与与高端参与共进、建设性参与与批判性参与相融的局面。逐步引导基层选民由扮演投票者向自荐参与竞选转变;由只知打市长热线反映情况,到熟悉利用网络反映更多人的呼声转变;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自觉利用网络监督公共权力运行转变等等;要多建立像城市业主委员会、农民理事会等 “草根组织”,为公民理性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平台。

三、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走向深度

公民政治参与内容不断深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政府相信;二是公民理性参与所表达出来的能力与想法。要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地方各级人大的容许公民旁听的各种会议,参加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的“献计献策”活动。在事关公民切身利益的法律讨论中,要引导公民表达有建设性的意见。近几年“两会”期间,千万网民在网上参与国是,大量网民在网上针砭时弊,张扬正义,越来越多公民的网上虚拟行为走向政治参与的现实前台,凸现出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公民参与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四、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实质化

虽然在我国,政治参与由象征向实质的转变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但其方向不可更改!公民参与不仅是体现民主形式的需要,更重要的民主实质的内在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公民政治参与是现实政治过程中“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受人民制约”原则的外化;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是公共权力运行中的最大边界,也是公共权力运行中忠诚老实的最好屏障。基层民主运行中显现出来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量,最能说明公民政治参与的正向作用,对国家制度建设产生了不少示范效应。

篇3:高中政治引导

一、单刀直入式

单刀直入式的提问, 也是开门见山、直接地发问。这种提问方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直观, 不需要太多程序、直奔主题。这种提问方式适合在新课导入、知识小结以及复习测验时使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也离不开单刀直入式的提问,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学《生活与消费》时, 这一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性较强, 没有过多深奥或学术性强的概念。那么导入新课时, 就可以单刀直入地提问:什么是货币?什么叫外汇?经济活动中常用的结算信用工具有哪些?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消费有几种类型?不加修饰、不必委婉, 直截了当的问题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疑惑启发式

疑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在高中政治课中, 教师要善于以“疑”诱“疑”、以“问”发“问”, 通过疑惑启发的方式进行提问教学。疑惑启发式的提问, 简而言之, 就是指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将多元的问题个体化, 用最简单的小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理解, 从而解决复杂多元的大问题。

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知识”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的部分, 那么教学时就可以采取疑惑启发式的提问, 用疑惑诱导学生探索, 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知识。例如《财政与税收》这一课, 内容比较既多又复杂, 还比较有难度, 让不少学生深感头疼。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首先教师问学生:我国的经济、教育、文化、军队建设需要经费对吧, 那么这些经费从哪儿来?是如何管理与支配的呢?这样, 用通俗的语言就将枯燥的理论引出来了, 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 启发学生去思考。接着, 再通过提问厘清知识脉络, 如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国家财政有什么作用?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什么?再接着理解税收的概念、种类、作用等知识时就变得容易了。

三、层层深入式

层层深入式提问, 顾名思义就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浅至深地提问,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理解, 从而掌握政治生活现象及其政治理论的本质。如果说启发诱导式提问是化繁为简, 那么层层深入式提问则是由简到繁, 同样是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

以学习高中政治哲学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这一课为例, 就可以采取层层深入式的提问,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从而理解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哲学实质。首先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例入手提问:如为何城门失火会殃及鱼池?什么是“蝴蝶效应”?这正是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 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此外, 联系还具有多样性, 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 有现象上的联系也有本质上的联系, 要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 以生活中的现象入手, 以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引导, 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促进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问题。

四、情境体验式

政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基本政治素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学科。但理论离不开实际,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情境体验式提问, 将理论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 在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 就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提问,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汶川地震后, 志愿官兵英勇救援、各地志愿者纷纷赶赴前线支援、各学校、单位、社区纷纷发起捐款支援灾区的感人画面。教师再抓住时机, 顺势提问:志愿官兵、志愿者及捐款者们他们的行动是否有价值呢?他们的价值是什么?评价他们价值大小的标准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和提问, 不难得出结论:原来人的真正价值是在无私奉献、履行社会责任中实现的。由于情境体验的提问方式渲染了课堂的教学气氛, 让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活跃起来,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教学就显得轻松多了, 学生们不仅很快掌握本堂课的要点, 还学会发散思维, 多角度剖析问题。

综上所述, 在高中政治课中通过有效提问促进教学十分必要, 也十分重要。当然, 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不止上述四种, 教师们在日后的教学中, 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继续摸索和深入研究, 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 课堂提问并非盲目、任意的, 而是要把握时机、掌握技巧、遵循原则, 把问题问到点子上, 把智慧用到关键处,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星慧.巧设提问, 问出课堂精彩——探讨巧设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10月.

[2]吴建.基于哲学智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年11月.

篇4: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自主学习;引导

自主学习是对于学生过去学习模式的优化,让学生做自己政治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通过深入的了解,研究,解疑等方式学习和掌握教材内容。不难发现,现今高中政治教学中不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发挥不足。本文从高中政治教学现实出发,提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1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政治教材内容其实离我们很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习政治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现实中的问题和事情,深入的了解自身。政治教材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解决理论政治问题,还能够将政治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完善自己的生活,促进自身的更好成长。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政治知识,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1.2优化高中政治教学

现今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很多教学方法都旨在丰富政治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却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它能够改进学生的政治学习态度和状况,使学生的政治学习更深入有效,同时也能够有力的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所以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参与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缔落后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学习政治。

1.3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同时也强调教师的指导和辅助。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在给予一定的安排和讲解之后,学生参照教师的引导自觉思考和探索,政治学习的方向会更准确,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建议和疑问,能够调节政治教学方式,完善授课方法,改进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科学。自主学习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多的交流机会,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创设。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的途径

2.1灵活将政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学生在政治教学中之所以自主性不强,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兴趣不足。所以教师要加强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学生产生了政治学习的好奇心,自然愿意主动学习政治,努力改善自身学习方式,深入探索和研究。教师可以把政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通过真实贴切的生活现象或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消费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几乎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买些什么。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你会为了什么理由而乐意花钱呢?”学生经常买东西,但却很少思考消费的原因,教师这个贴切生活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基于兴趣去思考。教师结合学生的结论再补充详解,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消费心理和行为知识。

2.2努力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

教师想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应当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内学习政治,发挥自身能动性。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适时的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政治学习状况。对于学生的学习困惑,教师应当给予中肯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学习难题。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政治思维,促使学生吸收政治课本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知识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海尔企业的服务宗旨,鲜明事例等。让学生根据所看的资料思考一下,说说自己对于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认识。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不时询问学生的看法,与学生共同探究,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以自主积极的态度学习政治。

2.3積极引导学生动手学习

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途径。学生的政治学习不应当局限于课本,而要积极动手实践。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动手学习的意义,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政治,提升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对于就业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中国应当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求职者应当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询问身边的人。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获得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政治学习途径,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

2.4有效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毫无方向的思考和探索,而应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高效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给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要求,指明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够高效利用时间,收获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政治学习大体上分为政治知识预习,自主学习和政治课本复习等部分。对于具体章节的学习,教师可以分为政治概念的理解,重点政治知识的学习,课本知识的拓展等部分。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能够督促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政治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还有利于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提升。

3.总结

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以探究的眼光学习和思考,不仅能够使学生高效学习政治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应当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将生活与政治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郝良群.“三自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9

[3]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篇5:加强无党派人士政治引导工作研究

博白县实验中学

江锋

[摘 要]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是我党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他们在市场经济中也呈现多样性的变化,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政治引导。本文从政治引导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党外人士;政治引导;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无党派人士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工作,发挥其作用,不仅直接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关系到我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坚持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认真总结以往对党外人士政治引导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符合新一代党外人士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政治引导的内涵

研究政治引导问题,需要先理清政治引导的内涵。

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政治引导”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实施主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灌输、传授给党外人士,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政治共识;而党外人士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客体,通过内化政治文化,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最终在政治态度、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方面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党外人士作为客体并非消极地接受政治教化,只有依靠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及各方面代表人士的政治引导,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规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规定:要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培训和政治引导,巩固党外代表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2010年9月,中国党外代表人士培训首个10年规划――《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了,《纲要》强调坚持遵循规律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改革创新与推动发展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具中国特色、符合党外代表人士特点的教育培训工作新路子,不断开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二、新历史条件下党外人士的特点 党外人士是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通常党外人士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与行业领域中具有较深造诣或较大影响,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阶级结构的变化,由最根本的是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变化为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并在特定条件下有激化的可能;二是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从最根本的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变化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三是政治结构的变化,最根本的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发生重大改革,变化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成就,形成和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建国以来,作为我国社会阶层基本组成部分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队伍转化为今天的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所有这些变化都成为新时期党外人士构成的新特点。

(一)新历史条件下党外人士具有广泛的阶层性和代表性 新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广泛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新社会阶层的优秀人群,构成了党外人士的广泛代表性。此外,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 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突现,党外人士在政府机关和各类社会团体、公共事业单位的任职与从业人员增多。新时期的党外人士,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大影响,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二)新历史条件下党外人士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和强烈的政治诉求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非公经济人士、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各类评估师、外企管理人员,以及回国留学创业人员等等党外人士跻身全国、省市和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行列。他们具备较高的学历,见多识广,政治敏感度高,具有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与智慧。他们运用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与行业、产业领域有关的信息与提案、议案,致力于完善和优化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事务。新时期,党外人士的政治诉求不断增强,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党外人士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新历史时期党外人士的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与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已经逐步融入世界。同时,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兴起,使得外来文化与思想意识在我国快速传播,给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意识带来冲击。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健康文化、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老年文化、成人文化、青少年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商业文化、慈善文化等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复杂多样化。4 作为各阶层的精英--党外人士,同样会受到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正因为如此,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应以思想意识引导为主。

三、新形势下加强党外人士政治引导的必要性和意义

加强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点,体现了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高度自觉性,强调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性。作为统战工作一个重要方面的政治引导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阔政治引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领域,使政治引导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努力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新格局。加强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政治基础,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聚力量,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助力。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描绘了在新时代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进一步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的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党外人士政治引导工作 新时期在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中,一定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

(一)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抓好思想政治引导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才能帮助党外人士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自觉增强对中共的认同感。

第二,是加强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政治观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对人生的根本看法, 直接影响对政治的看法。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观。特别是新一代党外人士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更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第三,是加强优良传统教育。老一辈党外人士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政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政治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例如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与中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传统、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的传统以及非公经济企业家致富思源的传统都是党外人士的宝贵财富,要自觉学习和发扬老一辈党外人士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下去。

(二)正视利益作用,为党外人士政治引导奠定政治基础

利益问题是一个关涉到个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已成为激发人们积极性、创造性和推动社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人们在 利益的引导下,从正确观念出发,在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能够产生较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这一点来讲,利益对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个人修养的发展也具有强大的引导和导向作用。我们在开展党外人士政治引导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利益的作用,充分把握和运用好这个载体,就能一方面有效调动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力促进党外人士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

从利益的内容上看,利益主要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物质利益是维持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利益需求。政治利益是人们的最高利益,主要表现为人们当家作主、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精神利益主要指提高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的权利。做好党外人士的利益引导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充分照顾同盟者利益,努力为党外人士解决各种现实利益问题。要经常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往谈心,协调解决党外人士在工作上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多关心党外人士生活,对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予以帮助,多做一些“雪中送炭”之事。要大力开展为党外人士送温暖活动,让党外人士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要认真落实统一战线的各项政策,切实维护党外人士的合法权益。各级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在人财物各方面对党外人士给予支持,进一步增强统一战线的凝聚力。

第二,要拓宽政治参与渠道,给予党外人士合理的政治利益。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党外人士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治利益的诉求也不断强化。如果党外人士的合理要求在现行政治体制中不 能得到妥善解决,极可能出现在体制外寻找解决途径的情况,从而将危及政权的稳定。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合理配置政治资源,满足党外人士这种政治利益的诉求。从现有体制看,最能给予党外人士政治利益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对党外人士进行政治安排,即给予党外人士一定的政治待遇或角色,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主要做法:一是通过提名、选举或协商的方式安排党外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通过举荐、选举等方式安排党外人士在统一战线组织如民主党派、工商联、宗教团体及其他行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三是举荐或公开招聘党外人士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四是参加各种特约工作。通过政治安排形式,给予党外人士合理的政治利益,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政治利益诉求,无论对促进党外人士健康发展、实现其个人理想,还是对巩固统一战线基础,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方式。

第三,要发挥精神利益的能动性,激发党外人士的积极性。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引导党外人士紧密团结在执政党周围。用精神奖励来增强党外人士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要注重实际效果,避免表面化、空洞化 新的社会阶层规模不断在壮大,影响越来越大,对他们的政治引导要根据实际情况,力求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工作中的表面化、空洞化。在政治层面上:一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团结、培育、保护和引导的方针。对于作为统战对象的新阶层,决不能像“社会主义改造”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那样,把他们当作改造对象,而应该根据实际情 况在政治上注意团结、培育、保护和引导。二要突出民主平等意识。新阶层人士视野开阔、人格独立、思维敏锐,要突破“灌输式”、“命令式”的方式,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和进步。

(四)建立健全党外人士的评议和述职制度,在党外人士干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和进退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党内干部的民主评议和述职工作非常重视,并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述职制度,而对政治安排中的党外人士缺乏科学的评议和述职制度。目前,主要参照党内干部和公务员条例中的相关条款执行。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人士双向评议述职制度,使他们既向我们党和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述职,接受监督和制约,同时又向所属党派和团体述职,接受民主监督,同时搞好相关制度的衔接,根据评议和考核的结果,决定这些党外人士的进退,以增强这部分党外人士的政治责任意识。对不能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和公信力低的人士,则不再进行政治安排,真正体现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同时,在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中要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选贤任能,推动参政党内的民主制度建设和参政党自身建设。

(五)发挥党外人士主体作用,完善自我教育机制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发挥主体的自主性, 有意识地把自我作为自我教育的对象, 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活动。党外人士的自我教育主要是指党外人士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提倡自我教育是党外人士长期坚持的一项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 因在起根本性作用,外因只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对党外人士政治引导也一样,除了执政党要做好外部引导工作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党外人士自身内部作用,通过开展自我教育,解决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党外人士开展自我教育,首先是要发挥党外人士中领导人的作用。党外人士的领导者是党外人士中的代表性人物,是统一战线各组织中的核心。党外人士自我教育工作是否做的好,关键在于领导人作用的发挥程度。一些党外人士中的领导者对自我教育工作较为淡漠,有的不清楚自我教育工作,有的不会做自我教育工作,直接导致了自我教育在政治引导工作中的缺失。情况表明,自我教育要从党外人士的领导者入手,着力增强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意识,增强他们领导开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自我教育的机制。

党外人士开展自我教育,还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容。继续以培训班、读书班、座谈会等形式在党外人士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成员的思想水平。继续在统一战线组织内贯彻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自觉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深入挖掘统一战线内部的先进组织、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和推动统一战线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民主党派之间、宗教团体之间、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总之,新时期党外人士政治引导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政治引导的实效还有待 进步深入的研讨。

参考文献: [1]2006年7月10日,胡锦涛出席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6-7-12.[2]于文.关于加强新一代民主党派工作骨干政治引导的调研与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

[3]方雷,李新锁

篇6:高中政治引导

摘要:思想政治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抽象不易理解,不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十分辛苦,学生听得万分痛苦,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能够为我们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从学生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究的学习情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原来那种空洞、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情境式教学就是体现这种变革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初中思想政治的低效率表现在一部分老师在一堂课中不能完成规定的内容,或者虽然完成了而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消化。所以大部分老师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学生们厌学、逃课,造成恶性循环。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能改变此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要成功地进行情境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就成为一个必需要解决好的关键性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利用“兴趣”教学,激发“乐学”,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育正是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促使学生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的“注意”,才能引导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因此,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材料或话题入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还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教学中,我从“买彩票中大奖”这个大家感受兴趣的话题入手,出示了“假如彩民小李中了1000万大奖,可能出现或发生的后果”这个话题,让大家探讨。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的说放在家中,有的说买房买车的,有说献爱心捐款的,有说存在银行吃利息的,甚至还有说被抢的„„这样,在学生的热烈探讨中,老师稍加点拨,就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和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正在我准备出示第二问题时,班里最调皮的学生突然冒出一个声音“老师,还有一种可能:他得了1000万,一下子就高兴得心脏病发作死了!”大家一陈哄笑,但我却暗自高兴,因为我没料到我的第二个话题------“遗产继承”竟然被他给引出来了。于是我压住内心的喜悦,故作惊讶地接着他的话题说:“是呀!假如他一下子去世了,这1000万巨额财产应该怎么处理呢?”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又高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进入情境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还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加以完善。因此,我们必须摒弃“忠于”教材的观念,按照素质教育这个大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实践和探索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热点”问题是指社会生活中能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影响或争议的问题,是学生亟待了解并急于解答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有获得有价值的结果的期望。如果学生认为学习没有价值,或自己不可能学好知识,那么很难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因而要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就应当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应当注重搜集并筛选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汇入与教材内容相矛盾的情境之中,以此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其内在动机,使其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比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珍惜学习机会”时,结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计划”这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音乐、图画等助教,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情境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音乐、图画等手段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引入音乐可引发其心理共鸣,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气氛,进而诱发创新思维意识。而图画能直观地再现教材情境,极易调动人的意识。教学过程中,从图画、音乐入手,把思维的想象空间还给学生,定会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这无疑是政治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导入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闭眼伏案,凝神静气,体验歌曲《祝你平安》。情真意浓的歌声一下子拨动了学生心弦,激起了强烈的心理共鸣。大家知道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但愿人人平安。这样,几乎不用老师多讲,就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如,九年级“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的导入。我让学生观看我国南海及黄岩岛的图片。使学生情不处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于是老师趋势提出: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使学生知道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这样就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讲到“环境问题的表现”时,又投影了“小鸟回家”,“长江与黄河对话”等几幅漫画。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利用实物演示,进入情境

思想政治课如果能适时地利用实物创造情景,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教学中,我找了几块积木,创设了一个“盖大厦”的情境。学生从一块砖砌歪,不马上纠正,任其发展下去而导致大厦倒塌的演示中,很快进入情境,轻轻松松地就懂得了“一个人如果有了一般违法行为,而不改正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的道理。

五、利用学生表演,营造气氛,进入情境

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很难使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适当地通过小品、相声等表演形式来营造气氛,运用角色扮演就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且使学生身临其境,造成切身体验的效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例如:在“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的教学中,我找十个学生设置了这样两个情境:

1、门内和门外各五个人同时拥挤出入;

2、门内和门外各五个人,各自排队靠右出入。通过两种情境,学生知道了在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社会才能和谐。学生通过表演活动很快集中注意力,进入了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

篇7:高中政治引导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结合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提出“引导发现式”CAI模式。“引导发现式”CAI模式的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破重难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当然模

式的利用也必须从学生和教学内容出发,要避免片面性。

[关键词]政治“引导发现式”CAI模式问题

CAI在政治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摸索适合政治学科特点的CAI模式,十分必要。本“引导发现式”CAI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

一.主要特点及目标

“引导发现式”CAI模式主要特点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教会学生怎样学习,采用认知理论中“同化”或“顺应”的办法,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不断地在学生头脑里编织知识之网,并在其中掌握认知策略,学会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软件(教师)的引导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前导兴趣,学中导思路,学后导结论。导与学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当堂达标。学生在发现与探索过程中,逐渐增长能力,逐步达到会学。

二.理论指导及程序

本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四大支柱的教育、创造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遵从中学政治教学特点和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启发式教学特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愿学、爱学、会学、乐学。其程序如图一:

三.具体运用

“整体与部分”是高二《哲学常识》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多样联系之一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而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并运用于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之中;教学重点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整体与部分的功能的不同。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引导发现式”CAI模式(图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图二:“整体与部分关系”教学流程图: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从《哥拉斯》影片的导入新课方式,“井底之蛙”、“盲人摸象”等这种众所周知的事例的剖析,这一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来达到问题的提出,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不断地达到对科学知识的探求。其间可以通过不断地提问,采取剥笋的方法,修正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追求真知过程中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态度。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

每一个图片、实例的展出、出现,教师只需不断地设问,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议论,指导学生分析并解决疑难等;当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偏离了方向,教师要适时地引导他们拨正方向,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3.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如教学难点之一的“整体与部分的功能不同”,教师通过演示一台电脑与各个部件的功能;播放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设问:众人划浆是否一定开大船?);展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功能不同,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引导发现式”CAI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软件向学生提供能引起兴趣的情景,并创设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通过自己主动地探索而获取知识,然后师生共同论证评述,总结升华,从而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有效,记忆更容易保持,这种模式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于参与,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应。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时要有一个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可先根据教学对象和学习内容,在具体实施中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并遵循学习过程的规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予以完善,做到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引导发现式”CAI模式最大优势是不满足于知识的学习。

注意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活动,如此会花费较多的学习时间,对学习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不很适应。因此,教师要选好教学内容,注意激励教育,分层设问,实行有效地分层控制,以达到教学目的。

篇8:如何引导“公司政治”趋利弊害

一、公司政治的弊与利

公司政治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多表现在权力争夺、利益分配、人事调整等方面。当公司根本的、长远的利益与员工利益之间、员工与老板的利益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利益之间的辨证关系被破坏时, 公司政治就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破坏力。大家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互相争斗, 互相倾轧, 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 组织的凝聚力遭到破坏, 难以获得前进的力量, 结果就是公司内部严重内耗, 失去良好的公司项目、浪费企业资源、职员无心组织工作、组织人才流失, 最终使组织走向衰败。甚至有人将中国企业寿命周期短的原因也归咎于公司政治, 因此认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公司政治的治理。

那么, 公司政治就是一无是处吗?笔者的答案是:非也!并不是所有的公司政治都会对公司利益造成损害, 公司政治也存在利于组织良好发展的特性。例如为了适应竞争企业需要进行组织变革时, 必然要牺牲某些团体和个人的利益, 但是通过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很难解决的,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运用适当的公司政治。如“明升暗降”、“杯酒释兵权”等手段并非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贬义, 对个人短期利益来讲似乎是不道德的, 但却维护了组织利益, 为更多的人、为社会谋得了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二、如何引导公司政治趋利弊害, 良性发展, 以利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 健全公司体制

利益分配的失衡或不公正, 是公司政治斗争的源头。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 因此人对权力和金钱的贪欲如果没有得到限制而仅仅依靠道德品质来约束是不可能的。因此, 建设合理的企业制度, 通过制度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和利益分配的平衡机制, 是缓解甚至消除公司内部政治斗争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健全公司体制来引导公司政治的良性发展, 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并进行恰当的权利集中与分散。

公司的组织结构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分配、利用, 决定着企业决策全的使用;组织结构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构造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也是企业员工发挥各自优势、获得自身发展的平台。企业结构问题决定了企业执行力的高低, 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首先应保证管理指令系统的顺畅, 确保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汇报路线, 每个员工都有惟一的经理负责行政管理和工作行为, 完善“法治”的基础。

其次, 建立民主的言论通道。

在公司中, 由于人事关系复杂, 导致公司严重内耗的导火线就是公司中的“小人行径”。但限制“小人行径”的做法稍微不恰当很容易限制了民主言论, 有可能会导致公司上层无法了解和倾听下层的意见和心声, 有碍“民主”。因此, 需要建立民主的言论通道。首先应该进行民主意识的宣传, 让职工“想说”;其次, 要对于打击“进言者”的行为进行严惩, 比如曝光, 使职工“敢说”;最后对于反映了实情者应该给与奖励, 使公司职工“愿说”。而且, 相关具体规定应该以公司具体规章制度的形式成为公司体制的一个部分。

(二) 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决定公司政治的“善”与“恶”, 通过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可引导公司政治趋向“好”的方向。企业初创时期就应该着手创建“健康型”的企业文化, 避免向“不健康型”企业文化方向滑行。首先, 由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 应该在企业草创时就旗帜鲜明地传达给每一个员工, 如提倡什么理念, 反对什么理念, 倡导什么样的行为, 反对什么样的行为等等。

其次, 企业用人的标准, 也应该明确化。特别是“德”与“才”这二者的辨证关系问题, 是企业领导者在用人问题上必须弄清的首要问题。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得到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我所用, 但很多情况下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必须有所取舍。而在什么样的时机、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取舍, 都是对企业领导者智慧的一次检验。可以说, 对用人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着日后公司内部政治的演化方向。

第三、用公司“愿景”化解公司内部矛盾。在公司政治斗争中, 虽然在斗争的双方来看, 矛盾似乎无法调和, 但从公司整体角度看, 他们的矛盾并不是没有化解的基础, 只要在进行利益分配时遵行合理、公正分配的原则, 仍然可以找到使两者握手言和、再次为公司共同利益奋斗的解决方法;在另一些情况下, 甚至可以利用双方的“矛盾”, 将其转化为互相竞争的动力, 最终获得双赢或多赢的结果。这就需要确定公司愿景和使命, 使职工具有一种集体主义精神, 从而确保集体与个人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之间的高度一致性, 从而使得公司政治朝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 不良公司政治不但会破坏公司的文化环境, 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损害公司的根本利益, 还会腐蚀人的心灵, 败坏人的情操, 阻窒人们心灵的健康和心智的成熟, 最终妨碍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而建设健全完善的公司体制, 建设健康、阳光的企业文化, 抑制内耗式的公司内部政治斗争, 创建“良好的公司政治, 不但是公司本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那些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企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理查德·瑞提 (美) 《公司政治》中信出版社

[2]、李直《公司政治解密》广东经济出版社

[3]、樊峰宇《公司政治》中国纺织出版社

[4]、王文正《企业文化:莫让公司政治撞弯了腰》《华人世界》2005年第8期

上一篇:考研数学备考 题海无边 求生有术下一篇:60园林绿化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