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外贸企业

2024-04-30

中小民营外贸企业(精选十篇)

中小民营外贸企业 篇1

从理论上,企业的发展,虽然大家都懂,本文还是顺便提一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无非要做到: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业化市场:对当今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产品可取代性强。因此企业只能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原材料议价能力和付款技巧,杜绝浪费,坚持车间跑冒滴漏检查,安全检查,库存盘查、物流运输上等下工夫,以便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要洞察国际经济形势,积极学习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用足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即使一时盈利,也很难有持续发展。

具体做起来,因为每个企业有很多特殊情况,特别是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人员水平等实际情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一、制度建设,制度要有执行力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很多企业老总天天忙得不可开交,越发展却越感觉力不从心?为什么企业大厦可以一夜之间倒塌,秦池、爱多、飞龙、巨人……那么多优秀企业只是昙花一现?是因为人管理人,而不是制度管理人。

中小企业老板的心态就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摆。我记得安利的管理理念里有一条,就是“东听西听,一定神经”,也就是说,太多正面负面的信息干扰了老板的思路,影响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有战无“略”,大家都在忙,忙的或许很有规律却没有效果。一系列的业务,繁杂的签字程序,这个时候的企业就像是步入一个迷宫,而人越是在迷路的时候往往不是停下来思考和学习,而是跑得越快,大上项目。那么企业就会遇到发展中的第一个瓶颈。老板如果想把其个人的价值观变成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就必须靠制度,通过制度和流程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体系。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做小靠产品,做大靠制度。

二、明确部门经理的职权责

部门经理是最熟悉部门业务的,也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如何充分发挥他的能力,贡献他们的智慧?就要明文规定其职权责,在责任范围内公司领导不要给他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从制度上明确哪些事经理可以决策,哪些是高层要决策的。因为实际决策或拓展业务过程中,很多琐事,如果步步请示领导,加上领导非常忙,又不一定面面精通,所以汇报的很累,很耽误时间,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给予其责任的同时,却没有给予其实现责任所必需拥有的权力,那么经理的积极性势必大打折扣。

三、少说多做

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要务实,多数中小企业已经没有时间去讲大道理,用结果数据汇报,言简意赅,减少长篇大论,人员之间相处融洽配合很重要,不排资论辈,不能把国有企业那一套带进来,杜绝大搞内部营销、圈子文化现象。文件报表该受控的要严格控制。否则,公司核心技术工艺,客户信息等,越在危机时刻,越容易导致核心技术、客户信息的流失等现象。

四、充分信任员工

对部门一线销售部门的业务人员,管教是必要的,同时也要给予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过于插手一线员工,他们会感觉到领导对他们不够信任,会产生抵制情绪。当然相互学习是没问题的,但是不必过于插手细节,对于一些往来旧客户,特别是对于业务通过努力做成的客户,价格符合规定、走了合同会审程序,领导就没必要再插手过细去“管理”。员工如果需要高层领导支持时,给其必要、充分的支持。不需要时,就可以在后台提供管理和支持。要让员工充分感到自己的主人翁权利。当然管理不能违反人的本性,过度授权会导致员工纪律性差。充分信任不等于为所欲为,必要的审计,后台管理,任务压力是必需的。

五、重用真正懂行、通晓规则的人才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合适的人要给予足够的授权,在业务上要勇于尝试,允许失败,如果总是因循守旧,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人的思维,那么始终将难迈开步伐。已经被证明了有一定水平的经理人,要让其大胆去搏,充分授权。专业的人,只有用在专业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作用。能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说的人,不一定能做。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发挥大家的长处,找到互补的结合点。在当今市场上,风险无处不在,但是业务总要开展,风险要让最有能力的人去担当和判断。相反,用错人,乱指挥,势必影响团队的积极性,产生貌合神离的效果,导致产生逆反心理,环环相扣,业务受到影响;将导致多米诺骨连锁反应。公司成也在用人,败也在用人。

六、制度第一,领导第二

领导不能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在某些业务上,要善于聆听大家的特别是一线员工的意见,要有理有据,要有换位效应,遇到问题,一定要先问清楚来龙去脉后再决策,切忌主观臆断,靠道听途说决策。或者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回,否则很容易导致对员工的误解,打击其积极性,遏制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领导是服务型的,一般不能过于集权。

七、善待客户和一线员工

越是危机时刻,对客户和一线员工越不能苛刻,我认为中层以上的领导,可用适当降薪,一线员工适当加薪。确保一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稳定性,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

八、全员自我检讨

每个人要自我检讨,自己给公司做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一味地讲索取,而不讲奉献的人,不算是好员工。当今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江浙地区已经出现很多外贸企业停业、歇业、甚至破产、清算现象,现在是一个务实的时刻,而不是讲大道理的时刻。在没有太多专业人才的企业里,只能检讨不足、虚心学习、群策群力、抱团自救。

九、内地企业把外贸部迁移到南方,事半功倍

充分利用南方的资源,减少往南方拓展业务差旅费和业务补贴,现在内地工厂的人往南方跑的很多。浪费了很多差旅费,华南是我国开放的南大门,受香港金融中心的辐射,经济实力强,交通发达。人才济济。并且运作成本并不特别高,例如广州在普通地区(远离CBD)办公费用也比内地省会城市不会高出很多。这样企业可以低成本参加每年大小展会,两届广交会,不定期的行业展览。另外南方办事处可雇佣本地员工,利用他们本地人的资源,加上低成本参加当地拓展,交易会,有利于客户开发,事半功倍。中小企业在南方设立办事处,犹如日用品企业设法将自己的产品展示在“沃尔玛”等大超市的展架上。

十、中高层带头落实制度,并且要有危机感

中高层越安全,企业就越危险,中高层越集权,制度越难执行。中高层越危险,企业就越安全。公司危机与中高层危机成反比。越是危机的时候,老板越不能放手不管。制定制度,并不是要完全放手,制度不妥时随时要修改。对于员工,只要符合制度,奖要舍得,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狠心,要罚得心惊胆颤!奖励就可以引发更大贡献,惩罚也可以避免重复性损失。

外贸企业制度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所制定的,完善的企业管理,才能使外贸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民书.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 2001.

[2]林翰.谈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困难及其对策[J].企业文化 (上半月) 2011年05期.

长三角民营企业外贸发展状况研究 篇2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0-25 16:29:00 ]作者:杨晓辉编辑:studa20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该地区的民营经济也逐渐发展成为对外贸易领域中的经济亮点。然而伴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也面临国际市场萎缩、利润大幅下降和资金短缺等重大问题。对此长三角民营企业应根据当前状况制定应对方案,以抵御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同时,解决自身内部存在的老问题,以减轻其对企业长久发展的影响;并在危机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发展做出长远规划。

关键词:长三角;民营企业;对外贸易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多变,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稳居世界前列。然而,自2008年秋,随着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从国家内部来看,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大范围内物价上涨,也造成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外向的经济重地之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长三角民营企业为载体,对民营企业在金融风暴这个特殊时期里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长三角民营企业外贸的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涵盖了苏浙沪三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在内的16个城市,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集中和发达的地区,在长三角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中,民营企业发挥了强大的作用。2008年,仅浙江一省就拥有45万余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高达8 663亿元。而就整个长三角地区来言,民营资本则高达数万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分布于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面向加工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分布在传统纺织服装、皮革羽绒、鞋帽等行业。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上下外贸发展势头都有所减缓,长三角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总体上也表现出上半年稳定增长,下半年增速显著回落的特点。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2009年首月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9%。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43.1%。在这种全国外贸形势不佳的情况下,长三角的外贸形势也很不理想。2009年1月份,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外贸进出口值分别为212.4亿美元、146.4亿美元和181.3亿美元,分别下降32.2%、17.4%和2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外贸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形势很严峻。

二、长三角民营企业自身问题分析

近年来,虽然长三角民营企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长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就业、适应多层

次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剧,长三角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也是每况愈下。这其中除了上述重大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规模有限、经验不足。虽然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已有巨大的提升,民营企业的总体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际企业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长三角民企中资产额500万以下的占多数,这很难与国际大企业相竞争。因为后者拥有巨大的生产规模效应、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雄厚资金的保障,以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此外,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晚,我们的企业与国际接轨滞后,从而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不足,意识和思想行为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经营管理水平欠缺。目前,长三角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比较粗糙。在很多民企中有家族亲情式经营管理的痕迹或者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上不科学合理,没有完全建立现代型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经营方法和策略不够准确和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中长期企业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都影响到了一个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三)产品技术缺乏创新。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经营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下,产生的附加值也不高,这也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结果。另外,还可以了解到,目前长三角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要是经营初级产品,这势必会在对外贸易中增加我们内部的竞争。这种竞争是重复的,也是无必要的。因为我们的产品出口后还要面临国外同种或类似产品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极力避免国内的自我竞争。要想避免重复竞争,那么我们的企业就要开动脑筋,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或者是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四)对人才缺乏利用和培养。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目前,长三角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面临三个问题。其一,人才短缺。民营企业的壮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外贸人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我国的外贸人才数量大幅上升。然而,由于一些社会机制的原因,如毕业见习制度不健全,社会给予大学生的实践锻炼不够,致使我国大学教育每年培养的外贸人才很大一部分被分散流失掉了。其二,缺乏对外贸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即便人才被引进来,但没有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用,比如没有考虑他们的优点与习性,从而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这样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其三,缺乏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在目前很多的长三角民营企业中,仍然存在人事行政部,而不是人力资源部。这些充分表明它们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对人才的高效管理。以上三个问题已能够充分说明长三角民营企业在对待人才方面的不足。

三、长三角民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面对当前内忧外患的形势,长三角民营企业更应该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自身受到的冲击。

(一)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状况从以下方面入手制定应对方案:

1.节省企业的支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可以进行适当裁员,把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排出公司之外。这样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还可以借机对公司结构进行优化,达到“精兵简政”和提高公司效率的目的。此外,也可减少出差、旅游等活动计划和压缩日常用品开支,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进一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2.寻求政府和银行的支援。企业利润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此时企业要积极开动脑筋,利用自身的优势去获取政府部门的各种支援,比如,政府补贴,税率优惠和贷

款支持等。还可以通过涉足新的商业领域,使自己加入政府扶持的领域,从中分享扶持的成果。

3.寻求企业之间的合作。面对金融危机,企业的单一应对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应当积极寻求合作,利用企业的优势互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比如,强强联合,互利联合以及多家企业共同联合等等。总之,企业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他人的优势,学会“抱团取暖”,共抗经济寒潮。

4.转变经营思路寻求发展。除了“节流”之外,还要同时“开源”。虽然目前企业面临着困境,但不应该裹足不前,坐以待毙,而是要敢于迎难而上,更加坚定进取求变的决心。企业应当积极转变经营策略,全力改进不足,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如以前是从事外贸,就把目标转移到国内,积极开发国内市场;以前是从事轻工业领域,就转为投资重工业领域或者是高新领域;以前是粗放式经营,就升级为集约化经营等。

(二)企业要从自身弱点入手,解除老问题对企业长久发展的影响:

1.建立现代型的企业制度。许多民营企业中都有家族式或亲情式管理经营的痕迹。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运行松散、缺乏合理有效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企业首先要在经营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进,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化经营管理。

2.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自身的信誉和形象很重要。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的无形价值,拥有它就等同于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不讲究信誉,不注意形象,那么它将失去市场,失去生存的土壤,最终被淘汰。因“奶粉事件”从而导致三鹿公司倒闭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企业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建立更高的信誉,越是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危难中不倒,甚至会出现“严寒独自开”的奇迹。

3.加大技术引进和品牌创新。企业在困难中要节省其他的支出,也要敢于投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可提高附加值和时间价值。同时应当加大自主品牌和技术的研发力度,努力提高创新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外部竞争力。

4.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拥有适合公司的人才,是一个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要用人不任人唯亲,凭能力和实力说话,着力发现和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换句话说,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根据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去开发和利用他们。同时也要给予相匹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总之企业既要做到能发现和合理利用人才,同时也要留得住人才。

(三)企业要在危机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企业发展作一个长远的规划:

1.总结教训和弥补不足。尽管现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见底,也不知道它将在什么时候结束,但是身处困境之中,企业尤其需要及时总结此次危机带给自己的教训,比如如何提高自身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一边总结不足一边积极改进,以不断健全自己。

2.做好长久的发展规划。企业管理者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为自身的发展做好5年、10年、30年乃至100年的短、中、长期规划,要为自己确立每一阶段的目标,并朝向这些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的走下去。同时企业可以把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的员工共享,让员工与自己共同为这些目标而不断努力。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最终目标。

3.积极走国际化道路。有了自身不断的改进和阶段目标的实现,企业还要大胆地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自身的国际化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全球化经营。

总之,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长三角民营企业一定要想方设法将危机对企业的冲击降低到最低点,先要在困境中生存下来,然后要趁机进一步开拓企业的生存空间,利用当今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的形势变化,抓住有利时机,为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关注中小外贸企业成长 篇3

细数无数大企业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跻身世界领先的企业并非“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他们也曾是数千万中小企业中的一员。

一直以来,媒体的聚光灯都聚焦在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大企业身上,五矿、宝钢、东风汽车,这些名字闪闪发光,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无可厚非。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我们把自己的眼光放远一些,就不难发现,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还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而媒体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了。

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是对外贸易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体,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一批企业注定将脱颖而出,在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连续3年出口增长在30%以上的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就是这样一个群体,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他们仍然不断攀高,不可阻挡,挖掘出这样的企业是我们杂志的责任。

当然,随着贸易投资自由化、生产跨国化、市场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增强自身实力,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但除了自力更生之外,抓紧转型升级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扶助。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给他们创造更适宜生长的环境。

中小民营外贸企业 篇4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内涵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强调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中, 把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由原来的辅助性转变为主动地核心性,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其特征表现为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导向性。

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首要资源是人力资源, 人才也是一种资本。企业绩效的提高与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员工职业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绩效的增加, 另一方面员工也有权力享受企业的绩效成果。同时, 在企业营造了相对公平的环境下, 员工得到充分合适的权利, 员工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另外,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增加为企业创造利润价值的机会。

二、SF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1. SF公司现状简介

SF公司是一家集贸易、出口为一体的中小型的民营外贸企业,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现有员工100多人, 年营业额将近1亿元, 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的加剧, 该公司在人才管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 比如:核心员工流失, 员工积极性不高等, 因此, 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问题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2. SF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外贸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核心人才流失严重, 员工的工资待遇低, 籍贯, 年龄结构, 婚姻状况等是导致流失的主要原因;员工的整体满意度低;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不完善;员工的薪酬和激励考核体系存在着争议;员工的学习培训效果不佳, 每年两次由外地知名人士来做专题讲座, 效果很差, 流于形式;公司的战略目标方面, 模糊, 不清晰, 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只是一句空口号;公司员工对于公司领导的尊重程度低。

该公司属于家族企业,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还相当落后, 仍然处于传统人事管理阶段, 在人才激励、员工潜力挖掘方面有诸多问题,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只有摆脱传统的辅助作用的地位, 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进行激烈地竞争。

三、SF公司人力资源的SWOT分析

1. SWOT分析工具

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 经常用于企业战略的制定等情况, 它详细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机会和威胁, 以及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优势和劣势。通过SWOT分析, 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方面。

2. SF公司人力资源SWOT分析

(1) 内部的优势 (S) 分析。SF公司内部决策层对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的积极性高, 多次组织员工会议培训和户外拓展培训。中层人力资源部经理个人素质很高, 具备优良的人力资源管理道德水平, 为员工提供工资、绩效、激励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非常理解员工的需求状况和心理状态。员工的平均年龄在20多岁, 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可以适应各种出差活动;员工精神状态良好, 工作气氛活跃, 创新性很强;员工的整体道德水平高, 责任心强;员工间人际关系良好;员工业务熟练。

(2) 内部的劣势 (T) 分析。SF公司的高层决策者文化水平偏低, 企业管理理论水平低。在人力资本的投资策略上, 采取节约成本的优先战略, 缺乏人才长远战略规划, 使得人才管理水平低下。中层的职业经理人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充分授权, 无法最大限度激励和满足员工。企业文化不鲜明。员工自己没有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 缺乏职业发展的职位和路径, 员工自我学习和提高的积极性差。经验丰富的核心员工 (业务主管和业务经理) 流失严重。公司的绩效政策不科学, 随意性强, 公司福利及奖励政策规定不充分, 公司只以自身获得更多利润为目标, 不考虑员工的收入高低。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 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争夺公司的资源, 业务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

(3) 外部机会 (O) 分析。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公司的很多国外订单减少, 公司开始转向多元化产品的方向发展, 寻找其他产品的出口;寻找机会, 开拓国内市场, 进行国内产品的贸易;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公司原来主要的日本和欧美市场的订单下降, 于是公司开始对俄罗斯等国外潜在市场进行开发, 以求寻找出路。同时为员工提供工作交流机会。

(4) 外部威胁 (W) 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从事该行业的竞争者数量在增加, 产品的市场在不断地被瓜分;经营的木衣架这种产品属于资源消耗型产品, 出口前景欠佳, 受到国家出口相关政策的限制, 利润率在下降。

四、SF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

鉴于公司当前人力资源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分析,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 强化多种员工培训方式

加强员工对新产品和新市场开发的培训;增加员工到原有国外市场的调研机会;把老员工宝贵的业务经验商品化, 从而让更多的员工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和同行的交流与学习。

2. 建立员工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

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规划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成长通道, 长期留住人才, 减少人才流失的机会。

3. 授权和让员工参与管理

给核心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充分的管理权;加强员工的科学系统的业务培训;加大老产品市场的纵度开发和新产品市场的横度开发;增加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

4. 提高决策者的管理水平

加强公司决策者的管理水平, 改善企业决策层的结构, 尽量削弱家族化的负面影响, 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5.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福利制度

建立科学稳定的绩效考核制度, 保证员工利益。制定了一系列的福利制度, 扩大了员工福利的范围, 例如:在原来福利项目出差补贴、手机费补贴、交通补贴外,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 又增加了午餐补贴、继续深造补贴等福利项目, 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6. 构建鲜明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文化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要通过企业员工来培育和展现, 人力资源战略同时也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的支持。因此, 必须构建与人才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否则人力资源战略可能不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五、结束语

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动荡, 我国的中小民营外贸企业必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民营外贸企业能站在战略的角度看待人才管理问题, 积极建设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获得人才优势, 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摘要:我国的中小民营外贸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呈现出了核心人才流失、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乏等诸多问题, 制约了企业发展。以SF公司为例基于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企业当前面临的人才管理形势。并从强化员工培训多样化的形式、制定员工科学的职业规划、充分授权员工、构建企业人力资源文化品牌等角度来构建中小民营外贸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篇5

[摘要]...................................................................I [关键词].................................................................I

一、前言.................................................................1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1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

(一)内部问题........................................................2

(二)外部问题........................................................4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7

五、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8

(一)企业层面的转型..................................................8

(二)国家层面有关政策的转型.........................................10 六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语..................................................................12 I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等各种约束日益显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遭遇诸多不利条件,如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进口需求缩减,加之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国内土地、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研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中小型外贸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使得企业进一步的提升生存能力,扩大企业的贸易范围,终而使得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成功的经济转型、行稳致远。

[关键词]

中小型外贸企业 对外贸易 现状 转型 升级 I

一、前言

本文所述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中的“中小型”和“外贸”作为企业的前置定语分别从企业规模以及企业行业属性作为评判标准界定了企业性质,因此,在这里可以将中小型外贸企业理解成:中小型的、以出口经营为主要导向的产品生产和贸易或者服务的企业。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内部化优势的逐渐减弱,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更加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使得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推进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必须继续实施好各项传统贸易战略,实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从模仿创新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型,从粗放型、不可持续增长向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包容型增长转型,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全要素综合竞争优势转型。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自改革开放确定了中国出口替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通过不断满足世界市场需求,促进进口,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因而迅速发展起来。根据中小企业网的统计估计,如果将各行业自身横向及行业产业链纵向来看,中国现在有近六成以上是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是完全或者是主要以出口为主导的。

由我国相关部分近年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表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分别要从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这两方面来看。其中工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到1999人,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人民币到40000万元人民币。商务服务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到299人,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人民币到120000万元人民币。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较西部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优越的港口区位优势再加上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起步早、发展快、平均产值规模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福建等地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中小型企业规模均在 2 万亿元左右,贵州等西部地区的规模产值不足 3000 亿元。

我国传统中小外贸企业产业类型主要集中在轻型制造、加工组装型制造、食品加工、饮料制造、服装、皮革皮毛、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一般生产和加工出口。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同时给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了着极大的挑战,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前期所积聚的问题凸显出来,使得我国外贸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本文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问题

自我国开始对外贸易以来,我国众多外贸企业都被作为“世界工厂”纳入全球价值链,从事着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制造业生产和销售,企业盈利主要来源仅是微薄的代工收益,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极度匮乏。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急剧下降,代工如今很难继续支撑贸易发展速度,并且外贸企业的创新不足开始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外贸发展的关键问题。

1、劳动力优势逐年下降

我国的劳动年龄大多在16岁 到59 岁之间,在 2012 年我国劳动人口达到了顶峰之后逐年下降,这意味着自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一直持续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并且,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带来的老龄化问题的逐年加剧,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年轻劳动年龄人口(15 到 29 岁)的数量仍会持续减少。导致的将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根据2015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 年中国大 2 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从2009年至 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工资从 2369 元增至 4793元,每月增幅达到8.527%,相比往年有较大增幅。同一时期,农民工的工资也从 1417 元涨到了2864 元,平均月增幅达到了8.521%,几乎与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增速持平。面对连续几年以两位数增长的工资水平,近几年很多外资企业陆续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移到越南、印度、印尼、菲律宾以及孟加拉国,其中有在服装制造业的知名品牌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家电制造业的明星品牌三星空调、飞利浦、松下,以及食品类企业雀巢、百事,等等。众多外资企业的移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量,然而劳动力价格水平的攀升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成本,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2]由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传统的制造业,且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与此同时,印尼等国家也不断出现新的、强大的、更具有优势的劳动资源。因此,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了国际市场对此的需求,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中小型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来看,我国众多企业加入了国际贸易的行列当中,但全球贸易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外贸企业凭借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并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我国设有加工生产基地。

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能力总体的不断提升,而我国大多外贸企业却规模小、结构单

一、实力弱、研发、品牌、营销方面投入资金少,大多只专注于生产低附加值商品,很少中小型外贸企业有考虑过要利用或引进外国的技术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或是改造自身企业。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局势的震荡,我国劳动力、原材料等等生产要素价格也不断提升,种种因素使得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急剧下降。

3、盲目多元化

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中,较容易忽视核心竞争力,盲目地进行扩张,使得资金分散,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比如,有许多企业如果发现了销量热的产品,便会跟风投入生产。最后,导致市场上产品供应过多,库存积压,又不得不以低价销售,给企业带来许多的损失,更有甚者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不利 于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3]面对崭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由于众多管理者的素质尚不足以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市场的预测和运作能力低下,管理方式和经营体系仍相对落后。缺乏对国际市场应有的了解,盲目的跟风多元化,没有针对市场需求为企业制定专门的生产方案,长期如此会成为企业的发展的绊脚石,利少亏大会使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的僵局。

(二)外部问题

1、对外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与俱增。但受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宏观政策收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融资业务,尤其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处于国内外经济板块连接处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受到较多冲击,面临着各方面不确定风险因素的考验。因此,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的把控上趋严格。

出于中小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弱,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自筹资能力较差,金融机构对待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轻则上浮融资利率,重则不给予融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资金风险方面:跟大中型企业比较起来,小型贸易公司因为经营规模小,经营的商品多以小商品为主,一笔交易的金额多则几万,小型贸易企业的企业主一般家底薄,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贸易的运营基本依赖于银行贷款,即便有一些资金充裕,在业务量与经营能力上依旧欠缺。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无法获得支持自身发展的大量资金。[4]资金的长期短缺使中小企业进一步增规模求发展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亦难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发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如果资金周转困难重重,为了维持经营发展,中小企业多会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短暂的资金周转,高额的贷款利息和难以为继的市场环境,会让中小企业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难以维持经营破产倒闭。

2、对外贸易中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美间存在较大的利率差,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并且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不断施压等原因,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带来总是弊大于利,因此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严重缩水,影响企业持续发展。.(1)外币资产贬值 2005年汇改至201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了四成。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已经对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尤其是对规模小,资本金少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的生存压力十分之大。2014年,人民币汇率开始呈现贬值态势,双向波动局面开始呈现。因此中小型企业在未来的几年很难躲过人民币升值带来经营困难。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尚未最终完成,当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外币,特别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这造成中小型外贸企业将所拥有的外币资产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大幅缩水。例如,在贸易过程中外贸企业必存在许多由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应收款项,这类资产一般是用外币表示的。人民币汇率上涨导致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大幅下滑,给企业的汇兑带来严重的损失,而这部分损失一般是没有利息来作为价值补偿的。

(2)汇率变动造成的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 015年,人民币汇率的不可预测性较强。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扩大人 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将浮动区间从1%扩大到2%,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可能。外贸形势的严峻,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使得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苦不堪言”。有许多企业表示,只敢接短单而不敢接长单,作为普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波动的判断力,所以不敢轻易接大单,并且普遍的存在着缺单的现象。一家宁波中小型工贸企业的总经理朱先生谈到:“企业曾有一次真实的体验,因为与美国一个客户签订了一笔高达几百万美元的合同,而订单的周期是比较长的,由于汇率波动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损失巨大。”在从事对外贸易中,中小型的企业对汇率的变动极其敏感,人民币币值不稳改变了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大大的削弱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出口成本也相应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也相对应上升,价格优势的下降,由此造成了外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减少,交易量也大幅度降低,外贸企业的利润严重的缩水,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打击。

3、国家出口退税幅度下降,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的局面

出口退税管理政策的变化对中小外贸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期,政府针对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做了调整,大部分商品(比如有色金属等)的退税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贸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也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周转使用,加大了资金的占压成本。很多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由于出口退税下降的影 响,将会面临着破产的风险。因此,只有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济结构转型,才能缓解如此紧张的局面。

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反倾销越演越烈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市场,打着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幌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之一。而中小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技术含较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措施的出台更加大了其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

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我国自然成为了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对于外贸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屏障,比如反倾销,从而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外贸企业,如果遭遇到了反倾销,销售量就有可能从几十亿下降到零,这样一来,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毫无出路,最终将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1]

5、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缓

2013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进入了对外贸易大国的行列中,其中从贸易组织的角度来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APEC)、欧盟(EU)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从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有: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等。随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贸易国的经济增速也呈现了放缓的趋势,从而大大的抑制了我国的出口。1以表1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同这些主要贸易国的进出口总值同上年比较除美国外均呈下降趋势,严重了影响我国总体的进出口总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中小企业出口需求量大减,使得企业利润低,收入越来越少,甚至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

表1 2015年我国同主要贸易国的进出口总值

① 资料来源:商务数据中心

资料来源:商务数据中心

6、国家政策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对国际自由贸易的理论研究在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 WTO多边贸易框架体制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中国当前在对外开放领域的相对滞后,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继续保持当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被动状态,不仅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走出去,也不利于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以完善体制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中国在新一轮国际贸易自由化浪潮中,在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被边缘化,最终无法维护好战略机遇期,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2014年“新常态” 这一词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世界也许再也无法回到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前稳定的“正常”状态,它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状态。[5]我国的经济也同样处在新常态时期,如果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密集型生产的方式、粗放型投资扩张和过度发行货币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常态”已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调整期。总书记也曾指出:我国的发展现仍然处于重要的机遇期,我们要增强自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要继续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与时俱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 对稳定,新常态需要新机制,新机制就是倒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坚定维护好战略机遇期的平稳延续,为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中小型外贸企业当今所处形势十分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扩大,要想在逆境中前行就必定要进行改革,否则,很容易面临破产的危机。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缺的不是客户缺的而是不健全得外销体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前5-—10年是更多是靠老板的策略生存,而之后的5—10年靠的是实体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体制规范、指引以及吸引客户的策略,就象一个党没有党章一样,像一个人没有个性。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正处于后面的一个5—10年,因此,应该抓住转型升级这一契机,企业自身应不断的从各个方面去改善企业的经验模式,政府也应施展一定的力度使得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稳步前行。

(一)企业层面的转型

1、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产品的附加值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不断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延长产业链,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的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想实现转型,眼下就必须实行优化产业结构,使商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延伸产业供应链,还可以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延伸产业价值链,可以提高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重。

2、增加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创新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执行产业与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同样的,我国也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链的建设,要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还需要从目标产业簇群上下功夫,同时要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外贸企业最迫切、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是搞好创新,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失去存在的根基,外贸企业还需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如果一直做传统外贸,很多外贸企业摆脱不了低端加工厂的困境,一定要掌握终端,掌握定价权,可以提高外贸交易中的地位。快速增长 的跨境电商行业中,除去自己研发电商平台,更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通过eBay、阿里巴巴速卖通、亚马逊、敦煌网等大型电商平台,尝试网上外贸出口。[6]

3、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培养企业个性

强化企业管理创新,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要强化组织管理创新,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制度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使之更贴近企业运营与市场实际;强化人才管理创新,积极构建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业务经营管理创新,建立现代化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规范财务制度,提升资金使用。

我国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级要素的建设。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专门教育的重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和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将研究和现实挂钩;企业自身也可从事研究开发工作,进一步建立高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性与延展性等,都属于企业文化。它是决定现代企业效率高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外贸企业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促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4、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能力方面的提升

对于外贸融资方面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对外贸易融资进行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会发现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贸易融资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的,这种人才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非常专业的相关方面操作素质,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所以想要把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的更好更专业,就要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把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尽可能详细的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上经常使用法律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帮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方面的相关金融融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银行进行沟通,随时的对于新的融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掌握。企业自身也要学会应用国际贸易融资工具, 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通过对外贸易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企业资信。

5、企业有关汇率方面的转型

虽然中小型外贸企业人员规模较小,资源不限,但也要建立一个能满足企业日常汇率风险管理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增强管理汇率的主动性。企业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时,首先是确定一套指标体系,由于企业较小,不可能自己去采集相关数据,可以选择把研究机构或金融机构的预测指标进行适当地改进,变成本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当汇率的波动一旦达到较大幅度,企业能按照事先的预案进行处理,使汇率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二)国家层面有关政策的转型

1、改善融资环境

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无论是创业、成长以及创新都会遇到融资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体系、金融配置效率不完善,金融监管的策略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不优种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诸多困难,使得企业难以发展。因此在当下最要紧的就是:

(一)建立保障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发展的政府支持体系。(二)创建全面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服务。(三)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四)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7]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落实并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一是财政补贴政策。对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补贴;按照市场化方式,建立中小微企业偿债风险准备金。二是财政贴息政策。对特定领域、特定区域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贴息。三是奖励政策。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表现突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各级基层政府对金融机构给予各种奖励和支持。四是增信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和再担保,引导商业性担保机构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等方式,促进担保融资。五是引导投资政策。政府直接出资成立引导基金,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基金 VC(venture capital)[8]

2、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影响极大,于此国家可以运用宏观政策来进行调整:一是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二是国家外汇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有利于减弱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同时,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潜在风险,一旦其货币政策调整,不排除人民币单边升值次逆转的可能性。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完善外汇管理体制。自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以来,我国对外经贸活动日益增多,因此政府应该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参与外汇的结算,规避外汇风险,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我国央行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多管齐下加强对我国产业的政策扶植,积极鼓励优秀企业直接对外投资,并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对于我国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优化投资能力,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外贸企业应该实行市场多元化出口战略,在加强自身产品的基础上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旧产品的升级,积极开拓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出口结汇方面,外贸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利用远期外汇期权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工具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

3、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政府要联合金融机构搭建相应的交易平台,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来使之在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政府加强对出口企业的保护力度。对出口企业实施政府补贴、税收减负。对于高科技产品企业,政府予以重点支持。政府在出口企业融资方面起导向作用,以此来带动市场对出口企业的借贷。政府也应改进扶持企业的税收制度,使它们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促进其发展,同时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拓宽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其发展。[10]此外,国家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只有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适当的对汇率水平及汇率制度进行调整,才能有效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帮助中小型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在国外销售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让国外消费者享受到廉价的“中国制造”。企业宁愿低价出口也不愿高价内销,必然是因为内销有更高的额外成本,比如,存在地方保护、物流成本高、资金难以回收等。为此,应深度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加快发展物流业地方政府应严厉打击欠款问题。此外,可出台补贴消费者的政策,鼓励购买外贸企业的内销产品。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看到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同时,必须要认清在残酷国内外竞争格局中存在的短 板以及缺陷,要能够做到扬长避短,用发展的眼光协调好内外作用力,能够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使企业能够顺利的转型升级,也成为中国经济和中国发展的重要以及。

[参考文献]

[1]庞文雁.段小燕.吕明伟.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中小外贸企业影响分析[J]创新论坛, 2013(6)[2]谌莹.张捷.论我国外贸新常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J]经济全球化,2015(4).[3]姚肖肖.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J]政治经济法律,2015(1).[4厉刚.中国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方向.[J].经济论坛,2015,(7).[5][2014人本中国秋 新常态,新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9).[6]朱小群.中国对外经济转型亟需加快[J]特别策划,2013(9).[7]刘彬.浅析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对策[J]金融天地,2013(21)[8]商庆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之道[J]产业经济,2014(7)

[9]朱瑞王丹陈晴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出口导向型企业影响研究.[J]市场/贸易.2016(2)

致谢语

中小企业外贸指数:9月微升 篇6

结果显示,9月指数回升,主要受益于9月份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订单增长,尤其是欧美等主要市场的圣诞订单逐步涌现。

新增订货量指数相比出现了2个点的上升,回暖明显,当期出货量指数也有了较好的表现,环比也出现了2个点的上升。同时当期实收外汇也出现了相应的快速回升,盈利能力由临界点以下上升至102.44,上升超过5个点。

(一)2013年9月珠三角中小企外贸景气指数

9月珠三角中小企业外贸总体利好趋势明显。

汇率波动影响指数作为逆向指标,其环比8月上升接近4个点,收于106.05点,上升幅度较大。随着业务量的回暖,汇率波动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总体景气程度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

(二)2013年9月珠三角中小企出口贸易总体状况

(01)9月监测样本企业出口贸易同比增长分析

一达通2000家固定样本企业监测结果显示,9月珠三角中小企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23%,同比增长速度环比8月微微下滑。

结果显示,从出货量上看,尽管7、8月份的新订单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够明显,导致9月出货同比增速会有所波动,总体仅在新订单增长上得到了全面改观。

(02)9月重点行业出口贸易同比增长分析

13大行业出口贸易同比增长分析结果显示,9月珠三角中小企外贸总体表现平稳。其中纺织、木纸质编制品、鞋帽伞杖、陶瓷建材、机器机械等5个行业增长明显,同比增幅均在5个百分点以上,且增幅相对稳定居高;另外钢铁金属、车辆船舶、家寝具也有小幅增长,其中车辆船舶由负转正,9月同比增长3.26个百分点。

相对而言,塑料橡胶、皮毛革、光电仪器三个行业同比增幅不明显,相对平稳。

而化工延续一直以来的同比负增,电气电子行业本月同比由正转负,下降0.31个百分点。

(三)珠三角中小企外贸出口主要目的国价格指数

一达通平台全口径统计结果显示,本月目的国价格指数虽环比8月相对较好,但是依然价格优势依然不太明显。美国市场总体相对平稳,价格指数最近几个月基本保持在临界以上8个点左右,欧洲方面除西班牙相对较好外,其余主要国家价格表现均呈现增长不够明显的状态,其中德国、俄罗斯一直低迷,处在低于临界超过10个点的水平,土耳其、意大利、英国等国家也仅在临界点上下徘徊。东南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价格也较为低迷。

总体来看,西班牙、韩国、香港和巴西等4国价格总体相对居高,欧洲大多数国家、加拿大、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日本等价格水平长期位于临界以下超过10个点的水平,价格低迷,需要预警。

(01)北美主要国家

结果显示,出口至加拿大商品价格指数依然低迷,本月仅收于78.4点,价格需要高度预警。美国相对平稳且高于临界8.3点,价格平稳利好。

(02)欧洲主要国家

结果显示,出口至德国和俄罗斯商品价格指数也呈现低迷,本月仅收于80.4点和83.4点,价格需要高度预警。

(03)东南亚主要国家

结果显示,出口至马来西亚商品价格指数全年低迷,至本月尚未有好转,仅收于78.8点。

(04)韩日港台等周边国家或地区

结果显示,出口至韩国商品价格指数本月收于104.0点,环比上月下跌20点,尽管今年价格总体表现较好,但波动较大。出口至日本价格指数继续保持低迷局势,至本月仅收于82.5点,价格需要高度预警。

结果显示,出口至香港商品价格指数本月收于112.2点,价格总体保持较好水平且相对平稳。

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民营外贸企业,问题,对策

“十五”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放开,我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了外贸经营领域当中,从事自营进出口业务。此后,民营企业进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力量,与国有和外资外贸企业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以黑龙江省为例,2001年我省全省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1.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7%;到2004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达到38.1亿美元,所占比重迅速扩大到56.1%;2006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达到84.9亿美元,比重提高到了66.0%。五年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分别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35.7倍和6.7倍。2006年全省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有18家,其中12家为民营企业。然而,面对国内与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就民营外贸企业在新时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做出相应的分析。

一、制约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政策性支持

一直以来,我国的政策多向大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倾斜,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不够,导致了民营外贸企业的处境艰难。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目前我国尚缺乏与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第二,政策不平等。尤其与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同等的优惠政策。第三,难以得到经营配额。由于政策原因、企业规模和资金等问题的限制,民营外贸企业很难达到国家对有经营配额产品的经营要求,进而难以获得相应产品的配额和经营权。

(二)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市场集中

总体来看,我国民营外贸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而经营产品也多为传统产品或以贴牌或定牌生产为主,缺乏技术含量高、独立创新的自有品牌。同时,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对应的出口市场又较为集中,共同导致了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难以占据有利的地位的现状。

(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由于我国民营外贸企业自身及外部多重原因的存在,其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严格许多,贷款额度低、加之直接担保体系不健全,使贷款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一些小民营企业甚至没有资格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融资的工具和渠道较少,目前,对我国绝大多数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仍然是银行贷款,其他重要的融资渠道,如发行企业债和公司上市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难度更大。

(四)对国际规则的掌握和运用缺乏深入的了解,信息渠道不健全

目前,民营企业大多数对于国际规则的了解和掌握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而在广泛的机遇当中往往隐藏着更加隐蔽和更加激烈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导致民营企业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打了败仗。同时,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经常存在着信息渠道闭塞的情况,对其他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全面的了解,往往导致了不应有的损失。

(五)营销方式落后

目前,由于我国民营外贸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的项目和品种存在着较高的重复性,其营销方式还基本停留在价格竞争层面,缺乏对先进营销方式和理论的掌握,这不仅会使企业陷于价格战,而且更会使企业因此忽略了市场真正的需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管理水平落后,人才匮乏

由于民营企业多以家族式管理为经营模式,大多数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也难以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人才引入到企业当中。在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决策缺乏原则性、随意性强,并常常会对外来人才产生排斥心理,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随着企业的发展扩大,这种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从而成为了影响民营外贸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新时期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创造完善、公平、宽松的政策法规环境,积极扶持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

首先,我国应修订和完善适应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为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其次,应消除对于民营外贸企业的政策歧视,使民营外贸企业拥有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同等的经营政策、竞争环境和投资机会;此外,还应为民营外贸企业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其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

(二)实施加强技术创新、多元化经营和名牌战略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的制成品仍以粗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和市场单一,而这种现状又极易受到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限制。因此,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从整体上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同时还应努力开拓新市场,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避免品种单一和市场单一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从根本上突破我国民营外贸企业面临的西方国家技术壁垒。此外,民营企业还应贯彻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和观念,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注重培养品牌价值和顾客忠诚度,利用“品牌”这种企业特有的竞争力将产品推向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并加强民营外贸企业的融资体系

银行作为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对民营外贸企业放宽门槛,并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量体裁衣,积极推广使用相应的配套金融衍生工具,引导外汇资金实现双向均匀流动;同时,银行应积极开发国际结算业务的新品种,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新需求。此外,还应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上市和发行证券筹资的门槛。

(四)完善信息渠道的建立,深入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法规

首先,政府应协助民营企业建立起现代和完善的信息渠道,以保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其次,民营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规则和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够不但按照国际规则办好事,更能使国际规则为自身所用,成为保护自己的武器。

(五)掌握先进的营销方式

民营外贸企业应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摆脱以价格为导向的传统营销理念的桎梏,学习掌握和摸索出适应新形势的先进的营销方式和理念,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国际市场。

(六)引进人才和现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高速发展的国际市场中,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的掌握,民营外贸企业更是如此。优秀业务员的流失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并会导致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员工人心涣散,形成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在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上,民营外贸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不但有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更能感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等人文氛围。

第二,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体制,以保证分工明确,各环节准确高效运行。

第三,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薪酬与绩效挂钩,以充分挖掘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力。

第四,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项润,高媛.中小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2]魏琦,曹东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10).

中小民营外贸企业 篇8

1 民营外贸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影响

“人才”不仅仅指那些员工中的精英, 也包括那些在特定情况下最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员, 高职院校学生离职后的去向主要有:一是跳槽到其他外贸企业;二是自营出口或“挂靠”其他外贸企业出口;三是作为外方代表, 如买手及其他驻中国办事处人员;四是在相关领域从事其他工作, 如货运代理、商品检验、船务;五是转行至其他行业等。

人才流失给民营外贸企业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 增加经营成本, 降低企业凝聚力。尽管高职学生专业对口、年轻积极性高, 在学校接受了理论和实践学习, 但书本理论和企业实际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公司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他们在工作中学习成长, 并承担其在此过程中可能犯错的风险和损失。人才流失不仅使企业培训成本和风险成本增加, 效益受损, 而且也容易影响其他员工, 使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凝聚力下降, 引发人才流失恶性循环。另一方面, 造成客户流失, 降低企业竞争力。民营外贸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也很少进行部门细分。以外贸业务员为例, 他们往往承担着全套跟单工作, 负责从供应商到客户、从生产到出货、从租船订舱到最后收汇的所有环节, 这样就容易造成“客户私有化”, 导致客户跟着业务员走的结果。人才的流失必然会引起客户的流失, 进而会造成企业出口创汇额、利润额, 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

2 民营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2.1 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很多经营者认为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 关键是生存, 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这种认识导致了经营者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 使企业文化建设更为滞后, 不能逐渐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 培养共同行为准则, 在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认同感不强, 企业凝聚力不强。另外, 家族企业的家长制决策文化、任人唯亲文化、随意性文化是自家族企业成立起就形成的致命伤。民营外贸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 往往由经营者一人说了算, 缺乏与学生交流沟通, 不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很难营造良好合适的工作环境, 从而留住人才。

2.2 选拔管理机制不合理

在选拔人才时, 有些企业为吸引人才夸大企业发展前景和规模, 学生进入企业后产生心理落差和不信任感, 造成人才流失;很多经营者将自己的亲戚安排在比较重要的部门担任负责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仅一些刚性的管理要求对亲属员工不能起到相应效果, 管理力度薄弱, 同时也容易导致分配不公, 降低学生及其他非亲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公司的信任, 造成人员流失。在人才配置上存在专长、兴趣与岗位不对口等问题, 影响学生热情, 如让性格内向、热爱单证后勤工作的学生去做外销员, 不仅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甚至会产生反感情绪;也有的管理者认为学生的工作内容、岗业一旦固定就无需调整, 然而不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配, 容易使学生因怀才不遇而离职。

2.3 忽视人才培训及开发

大多数民营外贸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培训和开发机制。由于企业处于原始积累过程中, 资金有限, 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对人才重引进不重培养。当然, 由于学生尚未毕业, 实习就业心里不稳定、人才流失率高, 经营者也担心学生接受培训后不久离职, 企业需再招人再培训, 加重成本投入负担, 所以不进行培训。但是不进行培训, 一方面难以开发学生潜质, 公司不能进步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不了解, 易因看不到职业前景而离职,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2.4 绩效考核体系欠科学

尽管有些民营外贸企业建立了所谓的绩效考核制度, 但目的不清、方法不当、标准单一, 没有对不同岗位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考核奖惩制度, 挫伤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有的学生刚走出校门, 不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 认为仅是企业对自己评判、工资扣罚的方式, 误激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有的考核方法制度欠缺可行性, 如考勤管理, 由于对业务员实际工作进展无法时时掌握, 所以对考勤等不易做出客观、正确评估, 容易助长不良风气;单一化考评标准往往只重视业务结果, 忽视工作努力度及行为因素, 打击学生工作积极性。

2.5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民营外贸企业在强调管理制度制定时, 多数没有重视激励机制建设。尽管企业希望以不低于同行业的收入水平或其他物质激励方式吸引人才, 但忽视了人才的精神需求, 尤其是九零后、九五后的新一代学生, 他们更看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而单一的物质激励显然不能很好达到激发工作热情的效果。此外, 在物质激励方面, 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现代薪酬体系, 薪酬满意度不高。经验表明, 在其他条件相同高的情况下, 不能满足合理薪酬期望的企业很容易出现学生满意度低和流动率高的现象。

2.6 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

很多民营外贸企业规模小, 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人才保障制度不规范, 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不能得以很好贯彻。有的民营外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即使缴纳, 多数也只按最低基数, 让员工感觉未来没有保障并会影响实习实训学生心理选择;由于外贸工作的需要, 学生每天工作时间较长, 晚上时常加班, 与在校生活和压力差距较大, 即使下班回家仍需处理相关业务, 加班没有加班工资, 请假要扣工资, 长此以往不仅伤害了学生感情, 也激化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导致人才流失。

3 解决民营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3.1 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营造和谐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是企业做事的方式, 所以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 并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人, 民营外贸企业也不例外, 关键是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是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树立核心价值观。经营者须重视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建设、考量实习实训学生价值观是否和企业匹配, 同时也应防止其因年龄结构较年轻, 思想观念不稳定, 接触西方思潮的机会多, 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二是经营者应“以人为本”进行管理, 多将公司未来发展思路和学生进行沟通, 引起共鸣, 增加学生参与性, 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 经营者应身体力行, 注重将价值观体现在行动中;三是开展团队活动, 在交流中培养团队意识, 营造和谐宽松的人际氛围、人文环境, 激发学生主动性, 降低人才流失率。

3.2 建立人才选拔机制, 强化科学管理

民营外贸企业应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选拔机制, 以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加强人才管理, 向学生说明企业实际情况, 减少日后人才流失及重新招聘再培训的成本;以能力选人是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坚持“适才”原则, 进行科学考评, 让家族内外的人都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机制, 让努力工作的优秀人才有晋升的机会, 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避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 重视内部人才选拔, 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阻力, 激励学生, 也利于加快人才投入工作的速度。坚持“匹配”原则, 将人才进行优化组合, 使个人专长、兴趣与岗位得以科学配置, 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保持其动态性, 在调动学生工作热情及其积极主动性的同时, 使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协调一致, 减少人才流失。

3.3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开展职业规划

从企业和实习实训学生的双重视角来看,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民营外贸企业应在现实条件基础上, 一方面结合个人兴趣, 安排岗位并提供培训相关知识的学习机会, 如对外销员、跟单员进行原材料采购、沟通技巧等培训, 对单证运输人员进行单证制作商检办理等培训, 使学生在精神满足的同时能力得以培养, 工作更出色, 满足企业更高层次要求;另一方面, 将培训与学生考核相结合, 帮助学生制订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及时发现优秀学生的工作才干, 提供发展机会和空间, 增强其满意度, 提高归属感和忠诚度, 进而使他们与企业发展统一协调起来。

3.4 健全绩效考评体系, 实现公平分配

绩效考评体系有助于实现公平分配, 提高员工忠诚度, 有效激励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民营外贸企业通过健全绩效考评体系, 明确考评目标, 使用正确方法, 采用规范标准, 不仅可以在问题的解决和方法的改进中现绩效改进, 也可以实现对实习实训学生的价值评价, 当然,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公正公平, 因为它与学生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如一视同仁, 不因私人关系而区别对待;对外销员的考核, 不仅要注重业务成交量, 也要考核其工作态度, 对单证员的不仅要考核其制单量, 也要考核其准确率等。

3.5 设计有效激励机制, 发挥机制效能

民营外贸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经营特点, 设计有效激励机制,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 因人而异, 有针对性地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在物质激励方面, 薪酬不仅能从物质上保障学生的基本生存需要, 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此, 企业应通过调查了解市场薪酬水平, 提高竞争力, 做好岗位分析和业绩评估, 建立公平有效、透明合理的薪酬制度;物质激励是基础, 精神激励是根本, 精神激励是在更大层次上、更加深入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生活、支持发展兴趣爱好、精神奖励等方式, 实现以“情”留人的目的。

3.6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增强安全保障

民营外贸企业应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贯彻国家法规政策, 签订劳动合同, 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公积金等保障基金, 让学生在平时同其他员工的交流中, 耳闻目染, 减少对未来的不安全感;企业应多关心学生生活, 在加班和请假问题上, 灵活处理,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并尽力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 安心为企业工作;企业还应采取其他福利措施, 让学生在享受福利的同时, 提高满足感和自豪感, 增强企业忠诚度, 降低人才流失率。

综上所述,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进企实习实训后出现的人才流失问题, 民营外贸企业应引起重视, 并从企业文化、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绩效考评体系、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减少人才流失, 吸引并留住人才,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民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教学为企业提供大量人才储备力量, 然而人才流失问题愈加严重。为此, 通过高职院校实训教学, 与民营外贸企业深度接触, 分析企业人才流失影响和主要原因, 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实习实训,民营外贸企业,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欧阳晖译.寻找与留住优秀人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叶生.企业灵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解进强, 史春祥.薪酬管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李后钧, 胡豪.人力资源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5]王少华, 姚望春.员工培训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中小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研究 篇9

1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 实行浮动汇管制度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两种类型的企业在面临同样的外汇风险的时候, 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路径来规避相应的风险, 而中小外贸企业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利润由于人民币升值而被汇率风险吞噬。所以, 这就需要中小外贸企业应该对外汇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以便更好地加强管理和防范此类风险。

1.1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内部管理现状

在我国, 中小外贸企业要想良好地生存, 首先其内部的管理机制一定要非常完善。在汇率风险中, 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管理好坏情况, 是造成企业亏损的重要因素。但是, 目前就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来说, 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外汇风险管理上无所作为, 遇到问题的时候毫无办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外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实行汇改以来, 我国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一直面对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非常稳定的局面, 根本不存在汇率波动风险的问题, 所以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的问题, 这么多年来这些企业一直没有考虑过外汇风险规避的问题, 所以,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 无论是在应对汇率风险的经验上还是专业人才储备方面, 中小企业都没能及时去适应汇率改革带来的种种新变化, 甚至有些小企业都还不知道外汇风险的管理问题。

(2) 没有很好地重视培养外汇风险管理型人才。对于任何企业来讲, 避免汇率风险都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 所以, 企业必须要有专业的外汇风险控制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 还要了解国际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要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良好的洞察力, 仅仅熟悉某一个方面知识的人才已经不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需要。所以中小外贸企业要想准确地判断我国对外币汇率变化某些趋势,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对外贸易中的外汇交易风险, 必须要引进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相关人才并培养多方面专业知识人才。

(3)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完备。由于我国外币汇率水平的变化趋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讲, 在其内部建立一套能够预测汇率走势的风险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一旦通过各种影响因素建立起相关的预警指标体系, 利用所建立的预警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我国对外币汇率的走势, 那么企业可以根据预测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外汇风险, 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损失。

1.2 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外部环境现状

从当今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看, 国际经济贸易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 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更加严厉;同时我国自身内部经济发展冷热不均都使得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在逐步减少。再加上国外很多势力逼迫中国人民币不断升值, 使得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再者, 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国际一流品牌等问题, 使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与低价的资源优势的价格来争取国外订单。虽然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各种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但是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只追求短期的利益, 缺乏战略眼光, 使得国家各种好的政策都无法落实到企业中。再加上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 企业的融资渠道少之又少, 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银行的贷款来解决内部的各种经济问题。所以, 对于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 其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的外部状况, 并不乐观。

第一,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断地打压中国制造的产品。最近几年, 我国各种产品的负面消息不断增加, 在国际几大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大肆报道和大肆渲染, 通过这些媒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对中国制造的产品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究其原因, 就是中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加, 给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恐慌心理, 他们开始对中国产生恐惧感, 因为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 而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人力资本和原材料价格高而失去了竞争优势, 进而失去了市场, 在竞争中屡屡受挫, 所以,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各种理由和借口打压中国制造的产品。

第二, 我国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中小外贸企业无法获得关键信息和政策资源。我国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宏观调控措施, 但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像国有大型企业那样能够提前获得相关信息, 只能通过地方政府部门的通知来调整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样就造成了时滞效应。中小外贸企业永远跟不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步伐, 这样不仅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方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对未来的判断力。

第三,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尚不完善, 贷款难, 融资难。其实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早已显现, 融资渠道缺乏是主要的原因, 决策层对此问题一直没能拿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在中小外贸企业中, 由于资金有限, 向银行贷款的需求也比一般的国有企业要多。但是在当前的经济背景和环境下, 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 我国银行更愿意把钱贷给大型企业。

2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措施

有许多专家学者在我国加入WTO之前就提到过汇率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很多企业都无视这种风险, 只看到贸易开放带来的巨大商机。入世以后, 我国有很多中小外贸企业都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但是中小外贸企业若想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就不能不重视外汇风险, 就必须紧跟汇率的走向。

2.1 中小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应该大大加强

中小外贸企业必须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注重影响汇价变动、关注贸易国具有影响的经济突发事件以及贸易国央行的政策法律法规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应积极应对。在国外, 企业对外汇风险管理非常重视, 但在我国许多中小外贸企业还没有汇率风险控制概念, 缺乏足够的避险意识。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出口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这就需要中小企业的决策层具有战略眼光和发展规划, 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有着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

2.2 中小外贸企业应调整自身发展模式

当前, 我国产品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国际一流品牌等问题。而在汇改制度下,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改革的步伐, 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 增强自主创新, 才能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我国中小企业要想真正在世界上立足, 就必须要有国际一流品牌,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 不再仅靠以廉取胜。大力改变经营模式, 多渠道寻找产品市场,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抵御外汇带来的风险。

2.3 国家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国家政策的扶持对中小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无论是在宏观政策还是在微观政策方面, 国家政策影响到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国家政策应在税收和财政补贴方面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这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减轻由于成本不断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 国家还应该加大地方金融部门对中小贸易企业的资金贷款力度, 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2.4 中小外贸企业应减少与汇率变化波动大的国家贸易, 增加扩大内需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 规避汇率风险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减少与汇率变化波动大的国家发生贸易往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该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我国国内市场和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轻的国家, 比如非洲、南美等国。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扩大国内需求, 因为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有效地消化中小外贸企业的供给。二是通过与金融危机影响较轻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既可以保证较低的风险系数, 又可以开拓新的市场。

2.5 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阐述过多种因素、方法、手段之后, 本文特别指出, 只有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金融人才, 才是在当今我国的汇改制度下, 有效防范外汇交易风险, 实现中小外贸企业在汇率风险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 中小外贸企业需重视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 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原有的经验决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进行管理和发展, 不能适应现今的经济发展步伐。所以企业要用理论来武装企业, 用专业知识来发展企业。在这次汇率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中, 也有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依靠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方面的优势, 减少了外部因素带来的损失, 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速度, 这是值得广大中小外贸企业决策者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 加强对金融人才的高度重视, 大力发掘培养专业型的金融人才, 是中小外贸企业解决汇率问题的一条捷径。

其次, 具有专业知识的金融人才要抓住机会, 着眼于未来发展, 不以企业大小论英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每年不断增加,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贸易也不断增加, 虽然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 但它比大型企业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小企业易于管理, 易于创新和变革, 更有利于金融人才发挥其专业知识水平, 也是帮助中小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一个重要方法。

最后, 政府部门要创造有利于金融人才发展的条件和优越的政策, 鼓励发展金融人才, 扩充人才储备。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中小外贸企业的专业化, 也为中小外贸企业科学规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结语

在我国这次汇改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由于应对外汇风险经验缺乏, 管理意识不强, 致使自身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小外贸企业规避外汇风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自身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和有应对外汇风险时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政策虽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注重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只有在政府、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的通力合作下, 中小外贸企业才能更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鸿燕.浅谈我国企业面临外汇风险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济, 2010 (08) .

江西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策略 篇10

一、信用担保体系现状

目前, 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以较完善的上海市为例, 目前上海有民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江西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 全民创业方兴未艾, 中小企业嗷嗷待哺。所以, 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创业资本和中小企业后续投资, 是推动全民创业, 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全省已建立省、市、县三级信用担保机构132家, 注册资本34.2亿元, 累计共为6, 735户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 担保金额达123.4亿元。江西外贸资产担保公司也已成立, 但据笔者调查, 江西中小外贸企业能获取担保贷款的寥寥无几, 主要原因仍是需要资产抵押以及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信用问题。

江西博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工贸科技型的外贸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 年进出口额在500~600万美元。公司总经理陈耀东表示:“中小企业贷款难已是老问题, 政府积极鼓励各地设立担保公司, 为企业解决担保问题, 但这仍然涉及企业资产抵押、资信审核等问题, 同时费用较高, 担保贷款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要通过这种途径融资对中小外贸企业来说仍不容易。”

据资料显示, 受“全民创业”政策的推动, 仅在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 全省新发展私营企业1.77万户, 从业人员32.85万人, 新增注册资金248.98亿元, 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8%、26.2%和17.7%。但近年来, 全省私营企业新增贷款数占各项新增贷款数不到3%。同时, 数量占江西省企业总数量80%以上的中小企业, 创造的工业产值、利税分别占江西省工业的70%、60%, 但贷款总额只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量的6%左右, 且融资景气指数和流动资金指数都下跌, 均处于不景气区间。

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突破融资瓶颈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总结为“一体两翼三层”:其中“一体”指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两翼”指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与商业担保, 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补充;“三层”则指担保体系中中央、省级、地市级三个层面。笔者认为, 对于作为欠发达省份的江西中小外贸企业来说, 突破融资瓶颈最紧迫的是既要发挥现有担保体系的作用, 同时应尽快完善担保体系职能。

1、充分发挥现有信用担保体系作用。

1999年开始, 我国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为重点, 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 全国已有30个省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网络, 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在一些地方, 已经形成了培训、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征集等一批特色服务机构。截至2006年底, 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3, 366家, 累计担保总额8, 051亿元。目前, 全省已建立省、市、县三级信用担保机构132家, 累计共为6, 735户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 担保金额达123.4亿元。为破解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贷款、融资难题, 今年江西将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研究制定江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规划, 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目前, 真正能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少, 资金缺乏。中小外贸企业是商业银行非常大的信贷市场, 同时资金的紧缺又限制着中小外贸企业发展, 但能拿出有效保证和抵押的中小企业却不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应是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 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2007年8月9日, 针对江西省外经贸企业的信用担保公司在南昌举行揭牌仪式,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智勇出席揭牌仪式并为公司揭牌, 江西省直有关部门、有关银行和企业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江西省外经贸信用担保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 由江西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和省外贸资产经营公司联合出资设立, 经营业务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等, 公司首期注册资金为9, 000万元, 是目前该省规模最大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资金担保放大效应可达到5~10倍。

3、建立行业协会, 探索互助担保。

地方应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外贸企业行业协会, 这种协会应是互助型的, 它不仅可以为协会内的中小外贸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信息, 而且可以为中小企业相互间交流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提供场所和条件。协会内的中小外贸企业应加强互助合作, 资金充裕的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技术先进的企业则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还可以相互间提供贷款担保。这样, 某些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困难则可以在协会内得到解决。而且, 这种协会为其以后发展为集团公司或联营公司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汉川, 邱红主编.中小企业创业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12.

[2]林汉川主编.中小企业运营与控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1.

上一篇:腓肠肌游离皮瓣下一篇:高中物理情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