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活美术教学

2024-05-02

怎样激活美术教学(精选六篇)

怎样激活美术教学 篇1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最具有人情味和最具综合性的人类活动之一,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 这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歌舞。一个正常的孩子, 无论出生怎样的环境, 最初的涂鸦都可以带给他们无比的快乐。”可见, 艺术本来是令人愉悦的, 然而现实中喜欢美术课的学生又相对偏少, 究其原因, 就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忽略了愉悦性, 所以, 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评价时都应注重愉悦性, 有了愉悦性, 学生才能有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 在上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杰出的艺术智慧”的欣赏课时, 笔者安排陶瓷器和青铜器为第一课, 为了增添教学的愉悦性, 在网络上查阅了相关的图片资料, 作成幻灯片, 并配上一首古典音乐, 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感受到古之韵味,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完幻灯片后, 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欣赏感受, 并要求其当堂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有的学生不敢发言, 于是我就鼓励性地告诉他们:“我们在进行审美体验时, 不要有对错的概念, 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慢慢地, 有几个胆小的学生相继发言, 笔者对有见地的感受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于看法有出入的学生, 并不忙于下“对”与“不对”的结论, 而是给予适当的点拨, 让他慢慢地走向成功, 最终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这样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习, 何愁没有兴趣?

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丰富, 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事物最感兴趣。笔者在讲授九年级上册欣赏与评述《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秦始皇兵马俑”、“击鼓说唱俑”等, 并配上相关的音乐,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含蓄、以意传神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就一览无余了。另外,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 可以让学生结合作品发挥想象或展开讨论, 画面上各种雕塑的真实感, 引导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 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激活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力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艺术视野, 笔者经常把美术与音乐、语文、自然、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合理的结合起来, 充分展示美术课程的多元性, 为学生探究、合作、自主、提供机会和氛围。

例如, 在上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红杜鹃”时, 笔者把该课分成两课时上, 第一课时主要讲红杜鹃和中国花鸟画以及梅、兰、竹、菊、荷等相关知识。在讲“红杜鹃”时, 知识就涉及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积极利用这些学科去激发想象力,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师的参与和对他们成绩的肯定, 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自愿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

三、在教学中引导观察美、理解美、欣赏美, 增强学生的美感

l.美感不能强加, 但能引导。引导学生感受美, 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欣赏力, 同时尊重学生美感差异, 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达到开拓艺术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美育目的。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 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 即情育也, 也就是让学生在艺术教学中体验愉快、欢乐、幸福等情感, 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心灵塑建的目的。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没有美育的美术教育是苍白的。的确, 情感需要感染、陶冶, 在美术教学中, 把美学理论和教育结合起来, 调动学生的情感, 这既符合美术教育的本质, 也是美育的要求。美术课教育是美育的一个最直接的途径, 在心灵的感悟中, 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美育, 使学生更彻底地把握美, 更完整地理解美。

2.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 培养创造精神, 美术教育和美育也不例外。美术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一方面要美化人自身, 即教育学生树立美的理想, 发展美的品格, 达到美化心灵的目的。让美育更加人性化, 让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最终感到“美在心中”, 从而, 能做到化观念为行动, 从美术理论文本回到生动、丰富的审美实践中来创造美, 这就是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独一无二的作用。

社保卡怎样激活 篇2

如何激活

社会保障卡,既具社会保障功能,还具有银行金融功能,两类功能需分别激活开通。持卡人可到市医保定点药房、医疗机构激活社会保障卡的医保功能;到发卡合作银行的网点柜台激活金融功能。

切换社保卡和医保卡的人员,需携带社会保障卡,到市医保医疗机构或定点药房激活开通社会保障卡,同时自动废止医保卡,医保账户信息自动切换至社会保障卡。激活时,若医保卡设置了密码,则需先输入医保卡密码,再设置社保卡服务密码(输入两遍同样的密码后,按“确定”完成新旧卡的切换);若以前未设置过医保卡密码,则直接设置社保卡服务密码即可。而社保卡的金融功能激活,发卡行不同,初始密码也不同。

从未办理过医保卡的新参保人员,可持社保卡直接使用。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提醒,为了用卡安全,参保人员请尽快到医疗机构或定点药房的医保收费窗口设置社保卡服务密码。社保卡金融功能激活初始密码为:河北银行888888,农业银行111111,中国银行身份证号去掉最后一位的倒数六位数,工商银行无初始密码,建设银行955330。

社保卡激活期限有多久?

参保人到人力社保部门领卡后即可启用社保应用。自领卡之日起300天内,凭本人有效证件持卡到金融账户对应合作银行网点启用金融应用,否则该卡社保应用将被挂失。如参保人确实有事不能亲自去办理,可委托他人办理。委托他人办理时,受委托人需持本人身份证及参保人身份证、委托书。如因金融应用未启用导致卡片社保应用被挂失,持卡人需启用卡片金融应用后,到人社部门指定地点解挂卡片社保应用。

为什么一定要激活社保卡的金融功能呢?这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一是激活后才能进行社保缴费、待遇发放。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保各项待遇的发放、保险费的缴纳,以及领取各类就业扶持政策补贴,未来都需要通过社保卡的金融账户来进行。

二是就医结算的需要。持卡人在使用社保卡就医购药时,如果出现个人医保账户余额不足或者需要个人自缴费用等情况,就可以通过社保卡的金融账户进行支付。

怎样激活地理课堂? 篇3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堂活动,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1.“我”要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启迪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积极主动上好地理课。如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教师出示“松原工业图”和“松原居住交通图”设置疑问:假如你是一名化工厂厂长,你应该把化工厂布局在哪?请说明理由。此问题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我”要试

在课堂中采用游戏法,让学生亲自尝试,满足学生爱动好玩心理,使学生在玩中学,达到心、智、能统一开发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和角色游戏活动。如讲到“世界的气候”,组织学生开展智力游戏活动,教师精心制作小游戏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图上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次克的位置,教师提出问题: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你将带什么样的衣服去?备选答案有短衣短裤、棉衣棉裤、皮衣皮裤,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被选答案到地图上正确的位置,课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这种活动从学生兴趣出发并利用其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启迪学生智慧,锻炼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3.“我”要辩

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会活动,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针对某个地理问题进行探讨和辨别真伪,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之目的。如讲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以围湖造田为例讲解各要素的制约性。课堂上以“保护洞庭湖环境生态”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正方:围湖造田利大于弊;反方:围湖造田弊大于利,让学生展开热烈辩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辩论不仅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更好理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4.“我”要说

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多种多样讨论,如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让学生在“说一说”中求新知、长智力。学生“说一说”设疑是关键,设计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难度适宜,有新鲜感,还应是地理知识的重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如讲解“全球气候变化”一节,课后有这样的问题探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让学生读图认识热岛效应然后分析原因,继而讨论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该怎样减弱热岛效应。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利于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5.“我”要评

新课程强调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现状,实施多主体评价,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评价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评价主体。评价活动中,学生参与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讨论练习、开放性作业、书面报告等多种评价方法中,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形式,不仅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依据,而且促使学生自身学习地理能力提高,激发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兴趣。如在地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采用学生小组评价形式,制定如下评价标准:A等——课堂活动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效果好;B等——能较好参与课堂活动,团结合作效果一般;C等——遵守课堂纪律,与小组同学能配合;D等——不能做到以上三点。小组活动完毕后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中。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注重启发引导,增强学生自我评价、取长补短和自我弥补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6.“我”要理

课堂小结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理一理”活动,即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这种活动促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讲“荒漠化防治”时以我国西北为例,课堂上展开走进西北、话说西北、西北危机、西北防治等几项活动,让学生掌握西北的有关地理知识,然后安排 “长话短说”活动,要求学生三言两语,概括本节内容,最后教师利用板书展示本节知识纲要,深化地理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浅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篇4

关键词:情景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 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仿佛置身其间, 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 “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 启迪思维, 发展想象, 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哪些方面着手创设教学情景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景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教学可以依据文章情景营造“情景即在眼前”的境界, 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心灵对话, 形成情感共鸣,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课文,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所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也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教材本身有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景内容。如教科书采用的情景对话内容, 五颜六色的图画等。教材中通常也安排了一些儿童喜好的课文内容。比如:一年级课文中有美丽的童话故事:《夏夜多美》、《小壁虎借尾巴》, 诗歌:《柳树醒了》, 还有一些有趣的字谜、游戏等。这些课文内容非常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并能很好地激起他们的关注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善于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切入点, 老师要用孩子们喜欢听的儿童语气去讲述, 孩子们喜欢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角色去读、去演, 去感受情景中角色的喜怒哀乐。这些举措都能很好地把孩子带入文字所描述的鲜活的情景中, 在享受、愉悦、轻松与快乐中让孩子学有所得, 使老师教有所获, 达到两全其美。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拓展情景内容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特点被广泛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 利用诸如多媒体之类的教学手段进行情景创设, 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的《静夜思》时, 由于诗作离孩子们的生活久远,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配以与诗文内容相符合的画面, 优美的旋律、精美的画面, 营造出了诗作的氛围, 学生们沉浸其中, 就能较快地克服学习障碍, 轻松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技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形象逼真的环境, 鲜活生动的图像, 动静结合的画面, 声像同步的情景, 提高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教学遵循了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规律。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教生字, 清楚易懂;利用多媒体电脑播放图文并茂的课文,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来观看与课文有关的动画片, 教学直观明了, 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拓展了教学情景, 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多渠道地掌握信息,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三、巧设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情景

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有着和儿歌、游戏、童话亲密的情感, 在讲一篇课文过程中, 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运用这些教学手段, 大大增强孩子们学习乐趣和情趣。比如学到《四季》这篇课文时, 千万不要忘了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环节处, 让孩子放飞激情唱一下《春天在哪里》, 因为孩子们喜欢新鲜多样化, 老师可以让孩子把优美或有趣篇幅较短的课文自己自由“谱曲”用热情也唱一唱, 在这种音乐学习情景中, 可以激活孩子们已经疲惫的大脑, 从而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得时间很短, 在课堂上我们适当地增设一些丰富的游戏情景从而使孩子能有效地参与教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善于捕捉利用更多的巧妙因素, 在认生字的时候也要精心设计一下, 比如:我在让孩子们认生字的时候, 其中有一个“掉”和“完”字, 在出示“掉”的之前我故意让“掉”字不小心滑落在地, 这时同学们连声大喊“掉了!掉了!”, 当发现确实为“掉 (diào) ”的时候, 孩子们异常兴奋。我把“完”字故意放在最后出示, 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出“完!”在这个时候同学们达到了学习兴趣的高潮, 不知疲惫, 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景, 就是捕捉课文内容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相符的情景, 以之来渲染气氛, 在相似的类比中来感受课文的符号形象, 使课文内容生活化、亲近化, 孩子们才更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所以说, 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才能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和积极的鼓励唤醒学习情景

人是感情动物, 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情感能影响到他的思维, 只有情感活跃了思维才能活跃, 思维活跃了知识才能较快的被吸收和理解。对那些胆子较小的学生, 轻声亲切地鼓励:“你真棒!棒极了!”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及时地说一声:“你真了不起!”以示表扬。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 它能对教学情景起到较好的配合作用, 也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教学情景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更容易被吸引。教师的积极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较浓的兴趣,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教师的笑容、温和的话语可以使学生获得最为直接的感受。教师得体的肢体语言, 能引导学生, 可以使学生专注对知识点的理解, 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中去。

怎样激活语文课堂的教与学 篇5

师生双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让课堂活跃, 首先, 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内容, 认真备好课, 其中应包括课文中的生字词、内容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科技知识等。教师心中有数, 基础知识扎实, 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其次, 学生要进行充分的预习:要熟读课文, 细看注释提示, 课后的思考练习, 甚至可先做一些《课外作业》中的基础题。我主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 学生应清楚每篇课文自己知道哪些, 不清楚哪些, 做到心里有数。这样, 在老师上课时就能有目的地有重点地弄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让学在生学会带着问题上路。

“化整为零”与“结网提纲”

所谓“化整为零”, 就是把每篇课文按字、词、句、作者、写作背景、标题、结构、中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内容理解、写作特点分析等项目分列成若干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可以是举手回答, 也可以是抢答、齐答。一个答不全,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答不出的, 老师再点拨、引导和分析。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 思维激活了, 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欣赏水平也就上去了, 而且从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为了激活语文课堂气氛, 除了难度较大的文言文由老师范读外, 一般的课文让学生读, 而且, 经常采取的方式是“轮读”, 即每个学生读一段。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从而达到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目的。提问时, 也按问题难度的大小, 分别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这样, 不至于出现少数人表演, 多数人当“看客”的局面。

所谓“结网提纲”, 就是在问题分析解答完毕后老师把全文主要的内容梳理一遍, 这就是“结网”, 再把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重申一遍, 也就是“提纲”了。这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要点。

引进“外文”, 激活教学内容

“外文”是指教材之外的文章。我坚持将报刊杂志上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学生, 并不定时的给他们朗读, 让他们养成欣赏好文章的习惯, 也鼓励他们这样做, 让学生写“读书卡”。因此, 我的学生学习的绝不只是教材一本书的内容。学生阅读面广了, 见识自然就大了。吸收的文学信息一扩大, 自身的语文素养就得到了提高, 作文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鉴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涌现出了不少的好文章, 我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欣喜。

让多彩的语文活动激活语文教学

活动是施展学生才能的舞台, 是激活语文教学的载体。老师要善于给他们搭起展示才能的台子, 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通过上课前的集体背诵诗文、下课前的“成语接龙”、自习时间的佳文欣赏、读书心得交流、以及课文情境的模拟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活动的展开, 全方位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凭借活动出能力, 挖潜力, 发现人, 培养人。老师做好引路人, 让学生在活动中大显身手, 得到锻炼。这样的师生互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角, 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增强了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商情教育激活智能教学

社会在发展, 教学在改革, 在新的形势下, 在新世纪的教学对象面前, 教师, 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注重商情教育的作用。

平时, 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 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对社会各种现象的反应、他们的情感倾向等等。然后, 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 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善意的规劝, 亲切的安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任感和亲和力。这样, 你带领他们做的活动, 他们才乐意参加, 你讲课他们才愿意聆听。他们把你当成了知心朋友, 有什么事就愿意说给你听, 愿意听从你的教诲, 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明显了。

在物理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6

一、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1. 学习动机的概念。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推动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且与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紧密相关的。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希望获得成就的学习动机上。

2. 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的需要。当人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即内驱力。内驱力促使个体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或冲动,唤起个体产生行动的动机,个体

3. 能及时完成教学评价和反馈。

一堂课除了组织学生去讨论老师提出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也很重要。因为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对照自己的认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如果是问题思考出错了,通过同学评价或老师评价,可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调整学习策略,在出错后也能有收获。如果回答对了,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会以高昂的斗志继续迎接接下来的挑战。而因为老师所提及的问题是分层设计的,所以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了回答后,老师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及时到位。至于教学反馈,分层教学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早已设计好的学案,学案上按照知识技能与能力要求作了递进安排,所以在相同的教学检测反馈时间内,每个同学都能学有所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把7—8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当堂反馈练习进行面批,再让这些同学去批改其他同学的练习。批改完后,让他们反馈练习中出错率高的地方,老师就可以当堂评讲、答疑解惑,或者是思路引导。这种“小、快、灵”的评价反馈方式成效很显著。

4. 锻炼和提高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分层教学不但能惠及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且能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当堂提问的问题切入口要有针对性,否则有些学生难以回答或不能理会老师的用心,因此也可以说课堂调控能力强的老师会“问问题”或启发学生找到问题新的研究方向。二是在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老师的调控能力也能得到体现。一般情况下,有些对物理学习不自信的学生是不愿或不怎么主动去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主动学习的,若在分层教学时,老师有意识地安排这些学生与教师一起做演示实验,或让他们说一些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他们就能被带到老师预设的教学情景和节奏中。三是评价语言的丰富和恰当让老师在与学生有可能采取行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此过程可以概括为:需要→内驱力→动机→行动→达到目的。学习动机的产生还受作为外在条件的学习目标这一诱因的影响。诱因是指能激起个体产生指向达到学习目标的行为的外部因素。

二、激活物理学习动机的举措

物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而学生生活实践少,也不善于发现问题,更不善于思考问题,多是一味地就理论学理论,根本不会想到和实际联系起来分析问题。针对此现状,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物理课本每一节都有实验,目的是通过物理现象,让学生明确研究的对象,而实际上课本上安排的实验远不能满足于教学只需要,所以除了做好课本上的实验之外,我们还要尽可能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多举些学生有亲身体验的物理现象。例如《蒸发》一节中,蒸发有制冷作用,可以描述以下几个现象:中午放学回家,你母亲给你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酸汤面,你很饿,想吃,但太烫,怎么办?答:边吹边吃。为什么?夏天很热,给教室里洒些水,有什么感觉?答:凉爽。为什么?这样对生活中亲身体会到的现象描绘和设问,对于好奇心强的学生说,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求知的热情和兴趣,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造条件和环境。

的情感交流中显得得心应手,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会带给教师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在课堂中迸发出更多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智慧,使他们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师个人的主观意识太浓,会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刚接手一个教学班,一些老师就给学生进行分层,常常是分三个层次,但分层的依据是什么?有的是从上了几节课后,根据老师的个人观察和直觉来分层,有的是根据学生一两次检测的成绩来分层。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让学生自己估量自己的水平,找到自己认为的层次,但老师上课时仍旧会按自己的“潜意识”把学生在心目中排好“座次”。老师们对自己直觉都很自信,特别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事实上有的学生在学习力学内容时感到费力、有难度,但学到电学内容时并不能代表他学不好这些内容。所以由于分层,我们会无意中扼杀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不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2. 难以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给第三类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低于课程标准,那么显然对这些学生的不公平,不能让他们也充分地、全面地发展。

3. 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明显的差异。

通常来说,初中学生已经知道爱面子了。然而有的教师在上课做习题时总是把“好的学生”、“差的学生”挂在嘴上,影响了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上课情绪,层次的差异导致了一些学生心理的自卑,同时也会滋长一些成绩优秀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要努力思考,并在实践中努力优化。

让多媒体技术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服务

刘长丰

(东海县石榴初级中学,江苏东海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与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激发表达欲望,从而形成师生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如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利用Flash课件,能够使学生听到水流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而发电的情景,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而且能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优化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物理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通过丰富多彩、有

2.诱导学生观察、分析物理现象,认识其特征,洞悉其本质,发现其规律。

例如做碘升华、凝华实验,取少量碘放入烧瓶内,瓶口用玻璃盖住,加热。现象:一会儿烧瓶内充满紫色的蒸汽。实验特征:并没有水状的液体生成,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答:碘颗粒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汽。进一步洞悉:物质由固态可以直接变成气态。小结:这种物态变化叫升华。撤去酒精灯后的现象:紫色的蒸汽逐渐变淡,最后看不见。特征:瓶内没有水状液体出现,拿起玻璃盖发现上面附着固体碘颗粒,说明什么?学生答:碘蒸汽直接凝结成固体碘。进一步分析知:物质由气态可以直接变成固态。小结:这种物质变化叫凝华。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学生对知识规律会水道渠成地理解掌握。

3.回到实际之中,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惯性》一节基本知识教完后,联系实际,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教学效果。老式火车头烧煤,司炉工用铲子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内,而是停在炉膛前加

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与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电流的形成、电磁感应、失重状态等,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可达到用叙述、挂图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三、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全部学生答案迅速收集统计,及时分析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及时反馈,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并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不可能每个实验都做,对某些演示实验在进行时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可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合理控制教学节奏,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氛围,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初二物理“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我设计编辑了一个短片,有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于实际的画面,配以和谐的音乐解说,学生立刻被吸引了。“这些飞行物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学生讨论,我适时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轻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从而水到渠成。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受到了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有效地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煤。煤却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炉膛内,为什么?为了除去毛毯上的尘土,可以把毛毯挂起来,用木棒敲打,为什么?地球大约以360米/秒的速度自转,而我们竖直跳起,却落在了原地,为什么?提出这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一可检查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认识物理的实用性,二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钻研的意志,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

总之,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要: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对学习动机的方方面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组织有效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本文重点以动机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学习,学习动机,激活方法

参考文献

[1]乔际平.物理学习心理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3-153.

[2]夏凌翔,张世宇.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构分析[M].青年研究,2002.

上一篇:创新教学思路与模式下一篇:术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