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巧激活

2024-05-22

英语课堂教学巧激活(精选十篇)

英语课堂教学巧激活 篇1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和作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调控教学进度,调节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循序渐进,注意逻辑性和启发性。

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问题提出前,老师一般要先讲解相关内容,再针对所讲内容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提示性的关键词,列举简单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也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热点话题,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老师提问后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余地,提问以后,要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提高学生回答的质量。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不上或答错时,老师要适当点拨,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有时候也可以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思维的能力。

2. 广泛性与针对性并存。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集体活动,面向全体是指老师提出问题后目光要扫视全体学生,使每一个问题都产生群体效益,保证全体学生都有时间、有动力对问题进行思考。所以课堂上老师最好是先提问,后叫人,如果老师预先点名叫某位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就有可能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去思考。

当然,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接受能力的快慢,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有极好的天赋、善于表达的学生,老师要提难度稍高的问题,大力培养他们的特长;对于不善于表达、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关照,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正误判断问题或四选一的选择问题,这样就不至于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尴尬,也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3. 适当肯定,注意激励性。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当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老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对回答困难者要启发诱导,给予帮助;对回答片面或错误者,要给予补充,指出错误所在。因此老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选用不同等级的评价用语,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Not too bad.”“Need improvement.”。对于回答问题时感到紧张或问题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也可以说一些鼓励和安慰的话语,如:“Don’t be nerverous.”“Come on.”“Never mind.”“It doesn’t matter.”等。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一些亲切鼓励的话语有时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三、怎样合理地设计问题

1.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使学生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2. 结合实际,讲究趣味。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凭空编造,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寻找答案时有趣而愉快。

3. 突出主体,发展思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坚持让学生唱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让学生去发现,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问题明确,难易适当。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主旨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问题提出后,如果大多数学生面有难色,教师就应该意识到问题可能太复杂了,这时就该把这个问题适度分解或做一些提示,不要认为把学生难倒的问题就是好问题。

四、课堂提问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艺术性和合理性尤其重要,恰到好处的问题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使一堂枯燥的课变得充满生气,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我在讲“What is in a name(名字意味着什么)?”这一课时,首先给出了很多名人的名字,让学生谈论这些名字好不好?为什么?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论他们自己的名字,以及他们名字的由来。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通过这种问题导入,学生们的兴趣都上来了。我接着提问:“In your opinion, what does a name mean?”学生讨论完后,我点了几个同学说说他们的观点,并把他们的观点写在了黑板上。接着提问:“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让学生将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课文上作者的观点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异同、理解课文。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我始终用问题来贯穿全文,使学生能很清楚地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围绕着文章的思路,直到文章讲完。最后,为了缓解上课时的紧张,扩充学生知识面,我又提了两个附加问题:“How to choose nicknames(怎样取小名)?How do American parents choose names for their children(美国父母怎样给孩子取名字)?”通过这种启发式的问题教学法,更好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了本次课所预计的教学目的。

总之,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总是以问题开始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提问这个常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英语语言的学习之中。

摘要: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英语教学中提问是必须和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作者分析了提问的重要性, 以及怎样恰当地设计问题, 同时提问的时候教师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 分析在英语教学中怎样灵活运用提问这一手段, 使英语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巧设问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安家.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1) .

[2]陈海柱.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教育与探索, 2008, (2) .

如何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篇2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对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含话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由复习单词蹈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形式要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法。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说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丝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的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他感观牢记信息。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做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批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具体做法是:(1)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2)然后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支(各个不同的章节);(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来记录;(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

2.创设多位一体格式。

心理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的,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思想集中,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

2.学生的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时间的长短上。

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能做到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学习时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四、结尾有话意――留有激情,留着观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首先要靠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内容。且须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在做中学习;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关联;3.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光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也是远远不行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当代高科技赋予的各种快捷的信息服务,自我充实,把课本知识及外界的现实世界相联系。

“巧”借作业之魔力激活英语教学 篇3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趣味性《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中的第七条指出:“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们通常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抄写单词、背诵课文、预习新课、听两遍录音等,这样的作业只是停留在课堂的表面上。所以我认为英语作业设计要“科学”“真实”“趣味”。因此,我通过有意识的摸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形式的创新和探索。

一、看一看,用一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书本上知识,而且要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下工夫,使小学英语作业具有浓厚的趣味,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动动口、动动脑、动动手,让作业成为每个学生和教师之间心与心的连接,真正达到课外作业的有效性。让全体学生各尽其思,各展其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做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课外作业的质量。

英语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周围。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随处可见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我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这些英语。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往往在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进行运用。如“No smoking禁止吸烟”“No littering禁止乱扔垃圾”“Be quite安静”“Danger危险”“Stoping禁止通行”“Business hours营业时间”“officehours办公时间”,“Parking停车场”“WC厕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CCTV中央电视台”,“eyeson共同关注”“No eating or drinking禁止吃喝”等五六十个。通过这种课外作业,学生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课外英语而十分欣喜。

二、说一说,演一演

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的魅力才会显现出来。平时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句子、对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对于低年级学生我鼓励他们,把每天学习新语言知识,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并且给他们布置任务:教爸爸妈妈说英语。学生们对当这样的小老师很感兴趣。例如,在学习了“Hello、Hi 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日常用语后,学生积极用这些话和爸爸妈妈打招呼,爸爸妈妈也很配合的用英语来回应。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在这之前,我在家长会上已经对此作了说明,所以家长们也能配合,这样在家庭中就营造了说英语的氛围。

三、找一找,做一做

英语中有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设计其他类似的趣味性活动作为课外作业,如让学生在周末找一找生活中的警示标语,并记录下来在课上交流。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丰富自己的词汇。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多留意、收集和摘抄身边的中英文商标、广告和标牌的英语(如TAXI,School bus,Made in China,CCTV,Bank of China,KFC,Safeguard,Nokia,Siemens等),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如果教师让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其英语知识,还能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任务型教学中”,我曾设计过许多制作类作业,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比如,制作英语贺卡,利用各种节日布置学生制作英语贺卡,用英语写上祝福语如:“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Happy Teachers’Day”“Best wishes to you.”等等,并利用“This is for you.”“Thank you” “You’re welcome”等进行交际应用。

四、画一画,写一写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学习英语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如果让学生死记英语单词,他们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而记单词又是学生最害怕和头痛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起来,把学习内容形象化。

英语课外作业在形式上要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要具有趣味性。现在不少学生对主课作业已经产生比较厌烦情绪,而小学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新鲜的语言课程,如果英语课外作业也像其他课目的作业一样枯燥乏味,一定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让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例如,在学完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副图,然后同桌之间利用学过的颜色类单词进行着色练习。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图片,上半部分画画,下半部分写单词,或者正面画画,反面写单词。

五、想一想,记一记

英语单词的学习是学好短文的基础,是会话、写话的关键。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听善说的特点,结合单词教学,采用趣味记忆、联想记忆、构词记忆分类记忆等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记忆的效率。这样,既能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年级由于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有半年多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在此时要求学生去记忆单词,效果最好,因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用上面的方法去记忆单词,尽量做到不要死记硬背!如新授单词tape(修正带),学生联想到上学期的旧单词tap(水龙头)——tape(修正带)。Book(书)——storybook(故事书)copybook(抄写本)。fridge(冰箱)——friend(朋友)。her(她的)——father(爸爸) mother(妈妈)brother(哥哥)grandmother(奶奶) grandfather(爷爷)。让他们感受到单词与单词之间几个字母既相互联系,又能构成不同的单词,很有趣。这就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小学英语作业不仅要求学生读几遍单词或课文,而是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应倡导实践、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业形式。例如,在教学英语数字后,让学生搜集家庭成员的生日,车牌号,邮编,电话号码等,然后让其在课堂中用英语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还处于发展时期,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以上原则,在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上,应少布置一些以机械抄写、做题为主的练习,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有层次性的作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从而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儿童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3]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外语教学,2005,(1).

英语课堂教学巧激活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趣味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中的第七条指出:“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来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我们通常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抄写单词、背诵课文、预习新课、听两遍录音等, 这样的作业只是停留在课堂的表面上。所以我认为英语作业设计要“科学”“真实”“ 趣味”。因此, 我通过有意识的摸索,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形式的创新和探索。

一、看一看, 用一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重视书本上知识, 而且要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方面下工夫, 使小学英语作业具有浓厚的趣味, 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多动动口、动动脑、动动手, 让作业成为每个学生和教师之间心与心的连接, 真正达到课外作业的有效性。让全体学生各尽其思, 各展其能, 有效地激发他们做作业的兴趣, 从而提高英语课外作业的质量。

英语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周围。稍加留意, 就可以发现随处可见的英文商标, 中英文广告, 标牌。我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这些英语。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往往在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进行运用。如“No smoking禁止吸烟”“No littering禁止乱扔垃圾”“Be quite安静”“Danger危险”“Stoping禁止通行”“Business hours营业时间”“office hours办公时间”, “Parking停车场”“WC厕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CCTV中央电视台”, “eyes on共同关注”“No eating or drinking禁止吃喝”等五六十个。通过这种课外作业, 学生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课外英语而十分欣喜。

二、说一说, 演一演

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只有在实践中运用, 语言的魅力才会显现出来。平时我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句子、对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对于低年级学生我鼓励他们, 把每天学习新语言知识, 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 并且给他们布置任务:教爸爸妈妈说英语。学生们对当这样的小老师很感兴趣。例如, 在学习了“Hello、 Hi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日常用语后, 学生积极用这些话和爸爸妈妈打招呼, 爸爸妈妈也很配合的用英语来回应。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在这之前, 我在家长会上已经对此作了说明, 所以家长们也能配合, 这样在家庭中就营造了说英语的氛围。

三、 找一找, 做一做

英语中有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其他类似的趣味性活动作为课外作业, 如让学生在周末找一找生活中的警示标语, 并记录下来在课上交流。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英语, 丰富自己的词汇。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多留意、收集和摘抄身边的中英文商标、广告和标牌的英语 (如TAXI, School bus, Made in China, CCTV, Bank of China, KFC, Safeguard, Nokia, Siemens等) , 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如果教师让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这些内容,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长其英语知识, 还能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任务型教学中”, 我曾设计过许多制作类作业, 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比如, 制作英语贺卡, 利用各种节日布置学生制作英语贺卡, 用英语写上祝福语如:“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Happy Teachers’Day”“Best wishes to you.”等等, 并利用“This is for you.”“Thank you” “You’re welcome”等进行交际应用。

四、 画一画, 写一写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学习英语需要一定的词汇量, 如果让学生死记英语单词, 他们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而记单词又是学生最害怕和头痛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把学生的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起来, 把学习内容形象化。

英语课外作业在形式上要具有多样性, 在内容上要具有趣味性。现在不少学生对主课作业已经产生比较厌烦情绪, 而小学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新鲜的语言课程, 如果英语课外作业也像其他课目的作业一样枯燥乏味, 一定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此, 教师要让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例如, 在学完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副图, 然后同桌之间利用学过的颜色类单词进行着色练习。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图片, 上半部分画画, 下半部分写单词, 或者正面画画, 反面写单词。

五、想一想, 记一记

英语单词的学习是学好短文的基础, 是会话、写话的关键。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听善说的特点, 结合单词教学, 采用趣味记忆、联想记忆、构词记忆分类记忆等方法, 能有效地提高记忆的效率。这样, 既能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年级由于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有半年多时间, 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 在此时要求学生去记忆单词, 效果最好, 因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用上面的方法去记忆单词, 尽量做到不要死记硬背!如新授单词tape (修正带) , 学生联想到上学期的旧单词tap (水龙头) ——tape (修正带) 。Book (书) ——storybook (故事书) copybook (抄写本) 。fridge (冰箱) ——friend (朋友) 。her (她的) ——father (爸爸) mother (妈妈) brother (哥哥) grandmother (奶奶) grandfather (爷爷) 。让他们感受到单词与单词之间几个字母既相互联系, 又能构成不同的单词, 很有趣。这就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 小学英语作业不仅要求学生读几遍单词或课文, 而是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应倡导实践、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业形式。例如, 在教学英语数字后, 让学生搜集家庭成员的生日, 车牌号, 邮编, 电话号码等, 然后让其在课堂中用英语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还处于发展时期,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 遵循以上原则, 在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上, 应少布置一些以机械抄写、做题为主的练习, 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 有层次性的作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 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 从而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儿童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8.

[3]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外语教学, 2005, ( 1) .

用情感激活英语课堂 篇5

爱心教育之七:情感激活英语课堂

从初为人师到成为最年轻的教学骨干,一晃十七年过去了。这期间,从不减弱的责任心和自尊心,助推自己在教育形势的发展中不断的进步。

回想起来,真正把课改做为自己教学生涯有价值生活细胞的,是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自己对爱心教育的探索。尽管,我在英语教学上游刃有余,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很少,课后操练英语的机会少,即或是有了法定的时间,部分学生还是不好好学。仅有40分钟的一节英语课需要承载多少的教学内容,学生又能掌握多少的知识内容,则是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鉴定学生学会、学好英语的客观标准和必然要求。

1、用爱心教育燃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知识的传授为师必会,但是,怎样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则是我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的关键环节。我的爱心教育宗旨是:用情打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专注于促进全体学生心智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善待少数有心理偏差和学业困难的学生,创建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

当然,感情是双方的,你爱学生,学生也爱你,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爱屋及乌”有兴趣地学习老师教他的全部。从而为他自己之成功而读书,为所爱老师争荣而读书。我班有一个学生,“月月清”时,只得了9分,我问他原因,一句话不说。无奈我叫来了家长,坐在孩子旁边听英语课。谁知他把英语书扔到垃圾箱,然后扬长而去。课后,我象朋友一样,与他谈了他生活中的“坎坷”。 午饭后,出乎意料的他,主动复印“月月清”试卷重答,不错,得了98分。我问他原因,他说,学习目的明确了。从此,他的成绩稳中有升。面对每个有问题的学生,我都是这样聚焦课堂焦点,分析心灵症结,默默地把学生拉到健康的成长轨道,发挥情感教育的“亲和力”。

2、在教学中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过去,我只要求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现在我则强调:不仅要专心听别人讲讲,还要专心准备给别人讲。因此,我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班里有一位高某学生,反应慢,但基础可以,他没充足时间思考的回答,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窘迫的他一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微笑着对他说:“再想想!”果真,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越说越流畅,越讲越精彩。在教学中,暗示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反思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和自我修正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

3、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满堂灌”变为“满堂干”,老师主体变为主导,学生被动变为主动,从师生互动到生生互动,乐学乐教,其乐无穷。例如学习有关身体特征的形容词时,我并没有拿出为教学这一内容专门配备的单词卡片或是多媒体,而是充分利用学生知道老师热爱体育有健壮的体形特征这一特点,摆出健美的姿势。我认为本课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若使课堂精彩、高效,就要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于是一边打拍子一边说strong, strong ,I am strong。接着让学生摆出pose ;自我介绍或谈论一下别人的体形特征并打上拍子。一声令下学生个个兴趣昂然,激情涌动。学生们的“创作”别出心裁,层出不穷。有一人敲桌说快板的Lucy,Lucy, I am fat, you are thin 。 Tom, Tom, I am short , you are tall.有二人击掌嬉戏的You clap one, I clap one, I’m fat, you are thin. You clap two, I clap two,you’re tall, ××is short. You clap three, I clap three,We are fat and short. You clap four, I clap four,They are tall and thin……还有几个男生竟然走起一字步,走了一回模特秀。几乎每节课学生都有精彩的“画”、“唱”、“演”、“玩”参与活动,学的扎实,演的开心;轻松活泼,成效显著。

巧设问题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篇6

是啊,同是一个教师,同一个班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难道不值得大家共同反思吗?笔者在反思与探究中发现,凡是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平铺直叙,学生就会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容易分散,致使教师讲课也觉得无味;反之,如果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则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讨论问题的欲望强烈,思维十分活跃,教师也讲得津津乐道。因此,笔者每一堂课都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文内容的特点,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尤其是抓住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的问题进行创设,从而激活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抓住“课眼”巧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们写作诗歌要讲究诗眼,散文要讲究文眼。诗眼是诗歌里的一个词,文眼是散文里统摄全文思想的一句话。笔者在教学中也极力发掘上课的“课眼”,即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的切入处,能够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的生发点。笔者发现这些切入处、生发点最佳挖掘的地方是课题、文章的中心句、课文的主题。

如《童趣》一课,课题就是文章内容的窗口,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点,所以笔者就抓住课题进行问题创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童年,你们都有哪些快乐的事能告诉大家吗?而清代作家沈复,他也和大家一样有快乐的童年,有许多有趣的童年故事,并且精选了其中最精彩的三件事写到了《童趣》文章里。你们想知道一个著名作家都有哪些童年趣事吗?笔者话音未落,学生早已禁不住好奇,打开课文。虽然这是学生进入中学后初次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但他们凭借课文下的注释基本上读懂课文,并且找出了课文中的三件事,纷纷抢着发言……

二、抓住“疑点”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同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引发学生质疑及解疑的重要性。为教学生无疑中有疑,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去解疑,最终达到无疑,使学生“上进”、“小进”、“大进”,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努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程度去找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笔者在备课中明显地感到该课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一句肯定是学生学习中的疑点,所以笔者抓住其中的疑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一句中的‘似乎’与‘确凿’矛盾吗?为什么?”但如果不设问,有许多学生就有可能不对这一句深思,因为学生习惯认为课文中词句不会有错,一般情况下如果教师不提问是不会引起学生注意的。所以抓“疑点”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在课堂质疑环节中,还有学生质疑文章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有点跑题,笔者又抓住这一疑点展开讨论,从而再次引起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再次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抓住“矛盾处”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笔者根据这一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努力寻找与捕捉教材中的矛盾处或学生学习中生成的矛盾問题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伤仲永》一课,在探讨“方仲永五岁能诗,但到了二十岁却‘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学生认为:“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但也有学生认为这一责任不能只算在他父亲一人身上。为此,笔者及时捕捉这一矛盾处,让大家交流讨论,最终大家给予了公开“判决”:父亲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但方仲永的母亲也有责任,她应该提醒或阻止方仲永父亲的行为;方仲永自己也有责任,自己完全可以拒绝父亲,坚持接受后天的学习;其邻里也有责任,他们吹捧扼杀了仲永的才能……后又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进一步懂得了自己要成才,就必须坚持接受严格的规范教育,同时还要排除外界干扰……在“矛盾”的热烈讨论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直则无味。”多年的教学探究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也一样,语言过于直白,教学情节过于平稳是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我们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巧妙构思,使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如同抛出一块石头一样,能够在学生心里激起千层浪,才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巧施教法,激活课堂 篇7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 与今天相距甚远。那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才能使一个个曾经鲜活的史实再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情”之中, 感知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呢?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就我平时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作简单介绍, 以求同仁赐教。

一、实物演示法

实物的特点就是真实, 具有直观性。它拉近了史实和学生的距离。学生睹物思史, 思史生情, 由此可以充分调动形象思维, 让思维穿越时空的界限, 在时空的隧道里展开丰富的想象, 再现历史的真实面目。例如在学习“文化大革命”一课时, 我出示了自己多年收集的毛主席纪念章、毛主席语录、文革时期的报纸、批判材料, 尤其是当年本校的红卫兵写的材料, 设计了如下问题:通过这些物品, 你能够获得什么信息?说说你的感想。学生观赏着这些现在已不多见的“文革”时期的物品, 自然而然地展开了议论,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由此也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使学生体验了那一段特殊的岁月, 加深了对特定时期的历史的理解。

又如在学习古钱币、服饰等内容时用实物演示法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解决了教师无法用语言描述准确的问题。

二、音乐渲染法

大量历史题材的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能反映广阔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学习“赤壁之战”时,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大江东去》, 学生伴随音乐不知不觉在眼前就呈现出乱石穿空、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墙橹灰飞烟灭的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战场面。再如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时, 可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此歌曲再现了伟人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 像一股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 一夜间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由此可见,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播放历史题材的音乐, 能够渲染气氛, 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 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动的历史。

三、图片展示法

在教学中, 图片的展示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 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给学生以直观明朗的历史表象, 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破解彩陶之迷》———学习与探究之一, 可以出示一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 并设问:仔细观察图片中彩陶的造型、颜色和图案等, 探究它们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1. 观察人形陶罐。

想一想:这个小女孩是在憧憬什么吗?她微启着双唇是想说些什么?她是不是正在向身旁的大人诉说着某件高兴的事呢?

2. 观察小口尖底瓶。

想一想:这只汲水用的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种样子?如果你用这个瓶子去河里汲水, 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

3. 观察人面鱼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为什么要刻上这些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象征着什么?

4. 观察舞蹈纹彩陶盆。想一想:彩陶上人们手拉手的图案, 体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通过观察与探究, 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观察这些陶器, 学生感知了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与情感、远古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并由此想象和描绘出农民的生活情景, 明白了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观看图片的同时也培养了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现实生活联系法

现实的生活世界是学生赖以健康成长的基础, 是学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舞台, 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 关注学生的成长, 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把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之中, 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历史, 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足迹。如:讲述“丝绸之路”时, 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吃的石榴、葡萄、胡萝卜等果蔬就是由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内地的。讲“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时,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的玉米、甘薯就是从美洲引进的。这样, 会使学生感到历史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如复习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收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布票、粮票、煤票等购物票证, 并分析这些票证的时代特征和作用等;还可以让农村学生讲述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内容以及农村生活的变化,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计划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加深学生对国家制定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感。历史史实虽然距离现在很遥远, 与学生认知水平由近及远不相符, 但它们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要课堂上能充分挖掘, 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五、情感感染法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学习靠强行灌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 才能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就要求还历史的真实面貌, 使学生亲历知识“生产过程”, 领悟、探索、发现知识与经验中的乐趣, 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构筑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 能使学生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汁, 享受表达与聆听的愉悦。

历史源于现实, 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创设新的情境,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隧道, 让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把教学过程还原为学生的生活过程, 把教学情境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感受到历史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终使初中历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师生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一平主编.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

[2]朱汉国主编.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下册.

巧用语文知识激活数学课堂 篇8

一、结合语文知识, 捕捉“生活素材”, 使课堂导入生活化

(1) 联系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教学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教授《字母表示什么》时, 我提供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在校园内捡到钱包一个, 里面装有一些钱, 如何写招领启事?由于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又与语文知识相联系, 同学们显得兴趣盎然。简短讨论后, 给出如下答案:

老师追问:这里为什么要用若干元, 而不写清具体的数目, 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可以, 那么这个字母将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并回答后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整个过程水到渠成。

(2) 利用虚构的故事情境, 进入童话世界, 激发学生童心, 引入教学内容。

笔者在讲授一次函数概念时,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早已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 然后引入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只量程为100毫升的容器, 盛有25毫升的水, 现有足量体积5毫升且均匀的石子, 一只乌鸦要想喝到瓶内的水需要不断地向容器内投放石子。容器内水的体积y与投放石子个数x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学生在久违的童话情意中完成了表格, 感受到了一次函数的形成过程, 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巧用文学素材, 妙解教材知识点

巧妙利用文学素材,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 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 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 往往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到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 并生成智慧, 促进发展, 提升数学的价值。

(1) 以耳熟能详的歌曲为钥匙, 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突破教材难点。

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中, 为了让学生对“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列出屠洪刚演唱的歌曲《中国功夫》中的一句歌词“棍扫一大片, 枪挑一条线, 身轻好似云中燕, 豪气冲云天”, 同学们在歌词夸张而又形象的描述中, 感受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也进一步认识到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教学效果非常好。一向被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课, 一旦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素材, 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 也能显出其可爱的一面。

(2) 以优美的散文为引子, 激发学生兴趣, 理解教材基本概念。

“为了看日出, 我常常早起……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 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 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 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红是真红, 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 终于冲破了云霞, 完全跳出了海面……”在数学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课堂上, 笔者借鉴一些名师的做法, 精心创设“诵读巴金先生的散文《海上日出》”情境, 在散文诵读完毕后, 顺势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同时辅以视频课件) :①观察、思考、想象太阳从浮出海平面“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了海面”这一过程的画面中含有什么几何图形?②请你画出这些图形, 并且思考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③请你像“数学家”一样, 根据你的理解命名这几种位置关系……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文学氛围中导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实现了数学教学与文学作品的整合。

三、巧用语文知识, 创新练习题目, 让学生体验解题的乐趣

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与语文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数学新题型, 这类试题往往格调清新、设计巧妙、富有创意, 并且能够很好地按照课标的要求考查学生接受新知识、适应新问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因而备受师生的喜爱和重视。举例说明如下:

例1: 诗歌《游击队之歌》中, 游击队员们豪迈地唱到“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按照歌中的说法, 如果有10颗子弹, 就能消灭个敌人, 有100颗子弹, 就能消灭个敌人。如果有m颗子弹就能消灭个敌人。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中大侠郭靖一箭双雕, 照此推论, 若给他n支箭, 则可射下只雕。俗语说“狡兔三窟”, 若果真如此, 有a只狡兔, 就有窟个。

解:10;100;m;2n;3a

评析:这类题目虽然简单, 却源自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 可使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 感受生活的精彩。

例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水中捞月 B.拔苗助长

C.守株待兔 D.瓮中捉鳖

解:D

评析:本题是以学生熟悉的四个成语故事为背景材料, 把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考查学生对成语和数学概念的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 弄明白各个成语的意思及与相关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3:李白街上走, 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 原有多少酒?

解:设原有x斗酒, 则有2[2 (2x-1) -1]-1=0, 解得, 答:原有斗酒。

评析:这类题目是语文阅读与数学应用的综合题, 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语文知识读懂题意, 分析等量关系。

巧设问题情境, 激活数学课堂 篇9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课堂,探索,思考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 我们倡导要实施“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 之所以如此, 是为了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下诱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索活动, 从而有效地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而从“问题 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那么, 什么是问题情境呢?在数学教学中, 所谓的问题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 而我们教师所创设的这种学习环境要有利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并在问题的引导下去探寻数学知识的源头, 进而不断地形成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学科的发展规律, 以达到真正理解数学, 培养综合的数学素养的目标。

一、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上创设问题情境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 而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密切的关联点, 因此,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试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 例如, 在学习“平方根”的内容时, 我们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在小学时都已经学习过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就能够计算出面积, 那么现在如果反过来,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 让你求边长你能够求出来吗?例如面积分别为16、25、36、40平方米的正方形, 我们怎样求出它的边长呢?对于这个问题, 前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学生很快就回答了出来, 而第三个面积为40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这时候, 我们再引入“平方根”的概念, 这样, 学生就自然能够进入到“平方根”的学习状态中来了。

二、利用跨学科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尤其在自然学科中,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随处可见, 因此, 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利用跨学科的知识来为数学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 在学习“乘方”概念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利用生物学科中细胞分裂的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来理解和接受乘方的概念和运用。利用跨学科的知识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 同时也能够加强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 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从生活实际入手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把它最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果我们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能够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入手来创设问题情境, 这样不仅学生乐于接受,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例如, 为了给学生介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定理, 我们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王周末在家里打扫卫生, 结果不慎将一面圆形的镜子打破了, 结果镜子只剩下一些碎片, 这时候, 如果小王希望按照原来的大小再配一面镜子的话必须要知道镜子的圆心和直径, 这时候如果让你帮忙, 你会给小王出什么主意呢?当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以后, 立刻来了兴趣, 他们纷纷在下面讨论、计算, 进行积极的思索, 这时候, 教师再顺势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定理引进来, 这样会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已经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了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而在教育教学方面, 信息技术也通过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而深入到了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多媒体工具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 如形象、生动、直观等, 而这些优势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帮助, 可以说, 多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了我们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一种便捷而又实用的工具。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例如, 我在给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 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 就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从各个角度给学生展示了古埃及人所建造的金字塔, 然后让学生猜测一下, 金字塔的塔基是什么形状?这时候有的学生说是四边形, 有的则说是正方形。为了让学生看清楚金字塔的塔基究竟是什么形状, 我就利用多媒体工具中的动画演示技术把塔基剖开, 让学生看清楚了塔基的横截面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这时候, 我就顺势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从金字塔的塔基我们看到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懂得了把直角的知识应用到建筑中, 那么, 在那个条件有限的时代, 古埃及人是怎样来确定直角的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 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于是他们开始思考和探索究竟古埃及人是怎样确定直角三角形的, 从而在思考中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五、利用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会非常有利。例如, 我们都知道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 我们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有趣的小故事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像是我在上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数学家笛卡尔在梦境中获得启发而发明了直角坐标系的故事, 在有趣的故事的带动之下, 学生对于直角坐标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样教师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顺利很多。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而有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以便使得学生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 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总之, 只要问题情境的创设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 即使教师不要求, 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和探索活动中来, 因此, 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要针对不同的知识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努力在情境的带动之下激活整个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够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 进而为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红.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版) , 2010, (03) .

[2]秦岭.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转变[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03, (06) .

如何巧设提问, 激活数学课堂 篇1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汄为问题也是最好的老师, 它会不断地引导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课堂丨:, 学生有了问题, 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欲帮, 进而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H题, 达到学d的目秘。那么, 老师课堂卜.所提的问题, 对学生而亩就!d得非常茧要了。提问不仪是老师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W标的重耍手段, 也是促进课堂上帅生互动完成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应善于提问, 掌梶提问的技巧。在上课时对自己耍提的问题巧妙地处理, +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吋, 好的提问对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bl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災, 也足提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我就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邮, 从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怎样提H等方面出发, 对新课程理念卜•的课堂提叫艺术作广一些•益的探讨与尝试。一、巧于提问——于新旧知识联系处怎样提问, 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呢?•般来说, 所提H题必须紧紧抓住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内在联系或线索, 使学生在思维碰撞屮汄识事物的本质。如教《下•行四边形的ffii积》一课时, 就可提出问题: (1)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何相同之处呢?不同之处呢? (2) 长方形的面枳怎么求?与它“长得很像”的平行四边形会不会也足这样呢? (3) 你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推导出甲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对于丨:述问题, 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在课堂k进行激烈争论, 教师顺势加以合理启发, 参弓讨论, 适时点拨。如此•来, 学生既对平行叫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得出丫厂/深入的理解, 又对新旧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有了准确的汄识, 顺带还对“转化”这一数学思想了一定的r解。这样的提问效災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期。二、善于提问——于巧妙设误诱导中设误也足一种很好的提M技巧。诱导学生在回答M题吋陷入谬误中去, 引爆思维的火点, 通过他们讨论、思想争辩、进而从谬误中回到正确的理解I•.来, 从而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如我教《立线、线段和射线》课时, 先学完了直线和线段, 接着我画出一条射线, 此时我提搞嗓门说:同学们, 老师现在在黑板上irai的是•条直线!此时, 全班先是极静, 接着有小声议论, 不一会儿, 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反驳说:“老师, 你错了!”“啊?老师也有错?你得拿出错的理由才能服人呀!”我和她争辩道。于是这位女同学把直线的特征和线段的特征都说出来证叨了这条既不是直线也不足线段, 这时再分析其特抓并为其命名为“射线”。我气即为这位女同学的聪明与敢挑战老师权威的精祌点赞。这样的诱误式教学, 以不H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回答, 给学生的印象就特别深刻, 教学效见也特别好。三、巧于提问——于力求弃旧求新中同一个H题, 出于提法的表述不同, 效果往往也人不一样, 因此, 在提问题时应尽量避免“是不是"、“怎么样”之类的语调。如教《角的分类》一课, 为了研究平角、锐角、直角、钝角、周角各心什么特征, 教师•般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个问题:T-角的特征是什么?锐角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听了往往会觉得索然无味, 而我则•反常规地发问:“平角吞上去像什么?锐角呢?直角呢?你能不能站起來给令班同学比划比划?……问题出来后, 学生来劲儿/, 很快就Y丨很多同学予先恐后地要來“表演”他们心n屮的角了。最后等学生们充分施展其“招数”, 深刻熟悉各种角的特征后, 老师冉引导学生认识其规范的说法, 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难看出, 按老路丫提问, 容易使学生感到腻烦, 而我的提问则换个州度, 能在变中求新, 使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四、巧于提问——于有的放矢中在课堂丨:, 我们的每一次提W, 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思考, 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深入学习。所以, 每一次提问都要精淮, 要为教学目的服务。如我在I:《确定起跑线》这一课时, 先给学生播放投影展示课文插阁, 在学生观察片刻后, 我问同学们有淮看出了操场k手拿测量工具的同学在干什么?”学生上In]答是在测量操场一侧半圆的半径, 我顺势提H:“他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呢?”通过这种方式, 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挑明了整帒课的教学关键, 真可谓是.箭双雕。五、巧于提问——于无疑处设疑中学贵心疑, 教师应善f在无疑处生疑, “无事生非”。Yj时候, 问题很简单, 学生一看就懂, 仿佛没有柯题可以探究。此吋, 教师耍善丁•在无疑处“置疑”。如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 比较简巾.分数的人小这一环节, 我通过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都能说出1/2大于1/3, 1/3大r 1/4, 1/4大于1/8。此时, 我突然让他们比较1/4与2/8的人小, 平淡的课堂顿起波澜, 学生由此真正走进;"文本, 并」」.开始独立的思考、研究, 也为进一步的学>』埋K了伏笔……至此, 问题的本身已+是最重要的重踅的是学生已经由分数的认识转入到对分数人小内在联系的思考。综上所述, 课觉提问, 既要讲究数学的严谨性, 又要讲究生活的艺术性。好的提W�能激发学生学川的热情,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领学生发展数学素养;好的提问, 需要我们教师潜心研究, 备课时多想想问什么?如何问?怎样问?这样’通过巧妙的提问来激活我们的数学课党, 进而充分地调动学z七学的主动性和枳极性, 激活学牛:的思维, 极人地提高了数学课觉的教学效率。

上一篇:口服给药下一篇:节水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