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优化

2024-05-09

旅游产品优化(精选十篇)

旅游产品优化 篇1

1 大连海洋旅游发展概况

大连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和辽东半岛最南端, 东濒黄海, 西临渤海, 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 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1]。与此同时, 大连市又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 既是东北地区的窗口城市, 也是环渤海地区的犄角城市, 因横跨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第三、第四大经济增长极之上而发挥着龙头作用。

大连三面环海, 海岸线绵延约1 906 km, 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 73%, 是“海上辽宁”的主体部分, 也是辽宁旅游业的主体部分[2]。大小岛屿170个。阳光、沙滩、海浪、广场和山、岛、礁、路完美整合, 浑然天成, 造就了“浪漫之都, 时尚大连”这座享誉海内外的美丽海滨城市。2006年, 大连被评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 创造了时尚浪漫的旅游文化[3]。2009年, 大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达3 412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430.5亿元, 分别增长13.7%和21.3%。

从2005—2009年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 (图1) , 大连市旅游业发展较快, 已成为大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5年间大连市接待游客总数从1 960万人次增至3 5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10.9亿元增至480亿元, 年均增长23.08%;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年均10.31%。

数据来源: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2009) .

目前, 大连市海洋旅游产品已由单一的旅游观光逐步向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和特色绿色旅游为目标, 大连创造性地开发了夏季“3S”即阳光 (sun) 、海水 (sea) 、沙滩 (sand) 一系列旅游产品, 评选了6家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4];以海洋文化为背景, 开发了海滨风光、海岛休闲、海洋生物和科普、海洋娱乐、海上运动、大连海鲜、节庆活动以及婚庆主题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 这些产品体系使大连海洋旅游产品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大连每年一度的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国际沙滩文化节和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等节庆活动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 (表1) 。大连旅游已成为辽宁旅游网、沿海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大连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大连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旅游业因此也成为大连的支柱性产业。但从发展角度来看, 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存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产品结构仍较单一, 创新有待加强

大连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但以盈利为目的的建设项目中, 盲目和重复性建设屡见不鲜, 进而导致产业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较低。如, 县区的农家乐、渔家乐项目盲目建设, 使一些经营者面临亏损的尴尬局面, 致使旅游产品开发的综合效益不明显;从结构上来看, 海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类为主, 结构仍比较单一[5]。世界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旅游业是典型的体验经济产业。在海滩上拍照及登上瞭望塔远望等静态旅游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旅游者的需要。而那些吸引游客, 激发其兴趣的参与性的活动更令人心动;产品创新不足, 旅游发展仍以传统产品市场的渗透和开发为主, 海洋旅游的延伸和扩展产品 (如邮轮、游艇旅游等) 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而这些都将是未来发展中颇具前景的产品。此外, 休闲度假, 体育旅游和会展旅游等产品有待深度开发,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尚未形成优势。

2.2 产品文化气息淡薄, 体验性深度不够

目前, 大连旅游产品仍以游览滨海风光、海水浴和品尝海鲜为主,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欠缺, 游客参与性不强, 旅游活动缺少文化内涵。从大连城市形象调查中可知, 被调查的113名本地大学生中, 有64.61%的人认为大连文化底蕴不浓厚, 10.62%的人认为文化无主流, 缺少独特性[6]。文化气息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从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来看, 滨海旅游产品单一, 缺乏趣味性、参与性, 不能满足当代旅游者的需求, 可供其体验和参与的项目仍太少。久而久之, 会使大连对旅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弱。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 要想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吸引游客,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 应以自身现有资源和国际动向为立足点, 开发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 让旅游者能够亲临现场, 切身体验趣味性强、内涵独特和寓教于乐的旅游产品系列。

2.3 旅游景区间互动不足, 未形成整体优势

大连旅游景区在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及精品线路组合等方面各自为政,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景区缺乏整体效应。旅游者只能笼统的对大连的海洋文化, 节庆和海岛有所认识, 而对大连的全貌以及深层次的海洋文化底蕴了解甚少, 这样就会不利于游客对大连整体形象的认知和大连海洋旅游大品牌的凸显。在辽宁沿海6市中, 大连海洋旅游一枝独秀, 处于领跑者的地位。旅游旺季, 游客蜂拥而至, 人满为患, 导致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势必会影响当地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因此, 辽宁沿海6市应建立海洋旅游合作发展关系, 尽量使客源互补、资源共享, 达到共同发展, 打造品牌海洋旅游业的终极目标。这对加快辽宁沿海各市海洋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辽宁经济的腾飞,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4 品牌意识较淡薄, 旅游营销力度不够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烈。这不单单体现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 还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游”这一领域。大连海洋旅游产品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 品牌意识较淡薄, 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如, 大连的发现王国主题公园和老虎滩极地海洋世界的知名度已耳熟能详;大连赏槐会、国际沙滩文化节和徒步大会等节庆旅游品牌正在发展中, 影响力相对较小, 知名度还不高。其他如海洋科普游、农家乐以及海上运动等旅游产品仍需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旅游营销力度不够, 由于缺少资金投入, 致使宣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较差, 从而导致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高,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大连海洋旅游产品大品牌的建立。如, 在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中经常忽视大连当地居民对大连本身的评价。而大连市民本身就是大连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提高市民的旅游意识、自豪感与美誉度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外地游客对大连旅游的认识, 更是其他旅游宣传促销形式所难以取代的。

3 大连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对策

3.1 海洋旅游产品多元化与特色化相结合

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 已受到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越来越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性产业。面对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地竞争以及旅游者日趋多样的旅游消费需求, 大连海洋旅游产品走多元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道路已迫在眉睫。海洋旅游产品多元化与特色化相结合就是以发展多层次、多种类的海洋旅游产品为基础, 重点推出特色产品。多元化是基础, 特色化是品牌, 两者结合就能优化海洋旅游产品结构, 丰富海洋旅游内涵, 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7]。

旅游产品从功能的角度可划分为以陈列观光旅游为产品特征的基础型产品、以表演式展示为产品特征的提高型产品和以参与式娱乐与相关活动为产品特征的发展型产品[8]。目前, 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差异化和多样化, 使观光旅游的份额在逐步缩小, 商务、休闲度假及各项专题旅游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面对海洋旅游发展的现状, 在开发旅游产品时, 更应注重产品的观光与参与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以及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最终实现由结构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型、休闲度假型以及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结构转型。根据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消费水平, 开发更具个性化, 多样化的海洋旅游产品。

旅游业是大连的支柱性产业, 把大连建成“有特色、高品位、国际化、大客流、高创汇的中国旅游名城”和“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已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公园, 因其具有牵动作用、参与性强和四季皆宜的优势, 已成为大连的特色旅游产品。以大连虎滩乐园、金石滩和大连发现王国主题公园为例, 他们的职能、目标和市场各不同, 主题的定位也有所差别 (表2) 。

3.2 深挖文化内涵, 文化兴旅

大连作为辽宁沿海最具活力的城市, 其特有的海洋文化对内陆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大连海洋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从城市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具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以浪漫为主的格调, 让大连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肥沃土壤。对于外国旅游者来说, 在大连可以找到西方文化的缩影, 有种亲切感;对于没有出国经历的中国旅游者来说, 在大连可以领略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种新鲜感。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海洋旅游产品文化特色的高要求, 深层次挖掘海洋旅游文化, 让海洋文化产品备受旅游者的青睐已不容忽视。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大连可调整思路, 构建以海洋景观文化、渔业文化、建筑文化和海洋饮食文化为主的文化产品体系, 加大文化旅游的拉力作用。同时要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 增强游客的参与性。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宣传与上市也至关重要, 这是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海洋旅游产品的过程, 可有效地提升大连海洋旅游知名度, 实现海洋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 增强大连旅游的竞争力。

3.3 市场细分化, 营销网络化

大连旅游市场可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两大类。大连的海洋旅游应以国内市场为主, 近5年大连旅游业构成中, 国内游客是海外游客的30倍左右。对于国内市场, 要增强其吸引力, 让国内旅游者一提起海洋旅游就想到大连。通过开展特色海洋旅游活动, 如海上体育休闲旅游和海洋科普游等来吸引游客。海上体育旅游主要面对中青年市场, 应加大对这一市场的宣传和促销, 建立海上体育俱乐部。海洋科普游可满足各个年龄段旅游者好学和求知的欲望, 应为这类客源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捷舒适的环境, 加强对这一市场的开发。就国际市场而言, 大连旅游业要实现新的发展, 必须加大对国际游客的旅游宣传与促销, 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了解大连, 想要来大连, 提高大连的城市知名度, 把大连的城市品牌推销到国际市场。尤其要做好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的宣传, 这3个国家在历史上一直与大连关系密切。通过开展一些特色旅游, 吸引其来连。

随着信息时代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服务之便是不言而喻的。旅游业建立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诸行业的旅游供应网络已势在必行。将海洋旅游所涉及的主要要素纳入旅游网络, 在此网络的支持下, 组合各类旅游产品, 设计组织旅游线路, 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3.4 市域整合, 区域合作发展

合作发展, 因其能合理地利用资源,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越来越受到各大行业的普遍推崇。与旅游业相关联的行业较多, 因此行业整合和产品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大连海洋旅游产业要实现深度开发, 就要打造精品海洋旅游产品组合, 增强竞争力, 提高海洋旅游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一方面, 要加强同沈阳、鞍山和抚顺等腹地旅游城市的合作, 联合开发旅游产品, 形成资源互补;另一方面, 大连应加强同秦皇岛、烟台、天津和青岛等海滨城市的旅游开发合作, 形成组合优势, 提升海洋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促进营销体系和海洋旅游产业链的形成。最终实现海洋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促进大连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吉新, 谢春山.比较优势分析:大连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8 (4) :31.

[2]李悦铮.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 加快大连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 2001, 16 (5) :94.

[3]鲁小波, 陈晓颖.“创佳”与大连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5 (1) :140.

[4]王海壮, 吴卓华.大连市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 (3) :364-365.

[5]胡卫伟.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对策探略:以舟山群岛为例[J].商业现代化, 2008, 549 (24) :230-232.

[6]邹 亮.大连旅游景点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7) :108-109.

[7]李平, 董玉明.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研究[J].海岸工程, 2001, 20 (4) :70-76.

如何优化产品信息阿里巴巴产品信息 篇2

发布产品需要注意的细节: 1.【产品标题】的填写。填专业一点的名称如:Color Paper Box(GEPB-9308),关键词是 paper box 2.【产品关键词】的填写。填大方面的名称如:paper box 3.【更多关键词】的填写。填你和你行业相关而且热门的词,让系统自动推荐。4.【产品属性】需要填满。如何填写应该知道吧!5.【自定义属性】也需要填满。一共有十条。6.【产品图片】选择静态的。动态会影响排名。

7.【产品简要描述及优势】这个很重要。一共填五行,文字需要简洁。第一行:直接填写你的产品名称,然后回车

第二行至第四行,填写你产品的特色,记得每行里面都需要有刚刚上面的【产品关键词】的出现。

第五行:填写你产品通过的证书和认证。

这样填写第一至第四是为了方便排名,第五是为了老外的口味。8.【产品详细描述】最好是可以写出达到200个字节。

开头需要写你刚刚的【产品名称】,后面需要多次出现你的【产品关键词】。

9、【选择您的交易条件】和【展示您的供货能力】这两项是加分题,一定要填。如果可以填满最好。如

果没有办法填满,那至少需要每项填个两种。

【填满,填正确】,阿里巴巴会给出高分的。【上面九条中,最重要的是7和8这两条】

阿里巴巴发布的产品信息已经知道细节了。那么我们需要发布多少条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阿里巴巴的信息抓取排名规律。

排前面的当然是竞价排名的咯。看产品下面的线是实线还是虚线就可以区分。实线是竞价。虚线是自然排名,阿里巴巴前三页的信息是这样抓取的:谁的评分高,谁就排到最前面。

第一轮:抓取付费会员评分最高的前十家产品信息,每家一条;

第二轮:于然是抓取付费会员评分最高的前十家产品信息,每家一条;

区域旅游线路优化与旅游经济发展 篇3

[关键词] 区域旅游线路旅游经济设计原则边权值

旅游线路是游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旅游业的主要产品,它包括景点、交通、住宿、辅助设施等,不同的线路选择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一个良好的旅游线路,不仅有助于提高游客疏导效率,更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是旅游业存活发展的基础,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和带动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合作开发区域旅游线路的新形势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大多已完成,从规划安排来看,加快开发旅游产品、整合供给、注重营销已成为规划的重心。加强地区合作,发展区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区域旅游线路是指对旅游资源密集的省际范围或毗邻几市配置合理的旅游线路,最大限度的以点带面,有效的发挥景点的辐射功能,对周边省区经济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且毗邻地区季节相近,一经设计推出的旅游线路变更受季节影响不大。

二、设计旅游线路的前提条件

新形势下日益增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促使区域内省市各方都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相应的政策扶持,签署旅游合作协议,积极建成较发达的交通、通讯、营销等配套体系,投资修复和建设重点景区,筛选旅游精品,培训合格的旅游宣传、管理、服务人才,达到“三有”条件:即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持续高质的旅游服务,为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做准备,为旅游合作生存和不断发展提供基础。

三、区域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1.研究消费者心理,满足市场需求。旅行社推出的线路方案将面对消费者的选择,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要求旅游线路具备省时、路径短、景点内容充实,线路消费比高等特点;而消费者旅游动机则分为满足好奇、长见识、娱乐、购物、疗养、商务、休闲等,区域旅游项目因幅员辽阔、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备选方案灵活多样,更易迎合消费者的各种旅游需求,综上因素设计线路时,需考虑空间跨度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力求以合理的消费和旅游时间使消费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2.整合资源,主题特色突出。每一个旅游线路方案应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在旅游资源风格上应具有较大反差和互补,唯此才对消费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例如观光型旅游线路常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饮食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是目前多数游客消费的基本层次。

3.项目安排的顺序与节奏感。市场调研表明,消费者对服务价值的评价取决于期望与感觉差异、个人需要、服务预期,而消费者对旅行质量的感知包括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两个方面,在设计旅游线路时, 项目安排的顺序与节奏感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与精力,区域内景点布局避免太密集或太稀疏,应有张有弛,而非走马观花,疲于奔命。

四、区域旅游项目选择及最优线路配置思路

旅游线路是构成旅游产品的主体,是景点,住宿,交通和娱乐活动等多要素综合性的产品,策划旅游线路就是在线路上合理布局景点,寻求其间最优的游览顺序.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由毗邻省市选择精品景点,由线路设计部门完成如下工作:

1.根据游客的旅行动机和期望,对景区、景点按主题进行大体分类,综合交通、专用设施等信息,必要时可增减景点,以选定景点作为节点,以选定路线为边制定最优路线。

2.利用多目标综合评判法来确定各边的边权值

,其中表示两节点间距离表示各节点的重要度,表示对该景点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评分,表示该景点的观景指数或景区级别,表示该景点在此路线中的相对重要度,上述参数的取值需建立在大量资料分析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必要时借助统计学知识。

3.最优旅游线路的配置。区域旅游线路必须统筹规划,考虑到毗邻区域内景点密集,在寻求大区域最佳路线之前,以省市为小区域,借助软件将小区域内景点的最佳路径讨论出,并以本区域的起点和终点与其他区域的起点终点进行衔接,此法提高了最短路算法在大区域范围内的可操作性。利用景點首尾衔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点带面,区域衔接处的起点终点也可作为各区域旅游服务人员的接力点。

好的旅游线路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区域最优旅游线路的配置思路在边权值的确定上提出新的量化标准,对线路配置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法;一条贯通良好的区域旅游线路,具备省时、经济、高效的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消费者需求,从而辐射和带动旅游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淮南孙法合:图论法确定区域公路网主骨架浅谈,山东交通科技,2000年3期

[2]唐亦功:西安及毗邻地区旅游线路的配置及规划,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4月

[3]王德传:贵州旅游精品路线设计与旅游者旅游动机初探, 贵州民族学院社会学系

旅游产品优化 篇4

一、生态文明的涵义及其对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内部运行的规律, 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等各子系统和谐发展的文明形式[2]。其主旨在于增进和谐, 即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并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3]。要求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时,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 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环境[4]。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得已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就意味着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较差, 令旅游地旅游发展举步维艰, 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也谈不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 从这个角度上讲, 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关系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生态文明的旅游产品结构优化要求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融和生态文明意识, 尽量抛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结构调整思路, 构建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特点的旅游产品结构, 以保障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有利于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也有助于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同时, 合理、健康的旅游产品结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平潭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迫切性分析

平潭气候温和宜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孕育了以“山海滩岛”为核心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可谓山海兼备、特色突出。但从现有的景观结构和旅游产品结构看, 存在产品类型单一、资源开发层次低以及产品结构不能适应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等问题。

1. 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资源开发层次低。

平潭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 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 度假、文化、会议及专项等旅游产品发展相对迟缓, 活动内容及线路组合不够合理, 差异性不明显。旅游产品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上, 且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对资源的利用仅限于海岸线及近岸水域, 开发内容也局限于海水、海滩, 缺少陆上和水上的娱乐项目, 造成开发层次与资源的品质之间存在矛盾。目前, 平潭初级旅游产品占多数, 缺少娱乐、体验及参与性, 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以致市场吸引力下降, 游客停留时间短, 难以实现预期的经营效益。

2. 开发模式较为落后, 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平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调查研究、评估与论证, 追求短期利益与个体利益。这样粗放式的开发造成滨海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损害。城区的扩展都是以毁坏滨海防护林为代价建立起来的, 造成部分区域的防护林宽度低于200米的警戒线, 甚至有些地方已出现缺口[5]。还有部分海域进行人工养殖, 对海水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除此之外, 部分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不达标, 造成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较差, 这些现象都对旅游资源和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也威胁着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产品开发定位模糊, 旅游地吸引力不足。

旅游地因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 资源也各具特色, 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位也应有所区别。目前, 从平潭旅游产品整体开发情况来看, 产品的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观光和度假, 开发的具体内容也大多模仿其它滨海地区, 在旅游功能和产品定位上存在雷同现象, 造成产品同构化严重, 未能突显特色。产品缺乏特色导致平潭旅游无法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 因此, 平潭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区域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平潭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对策

1. 资源利用应加快向集约型转变。

平潭自然环境较为脆弱和敏感, 任何自然或人文资源一旦被破环, 除自身不可再生外, 还可能会对整个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突出对于环境的保护及优化, 放弃依靠数量增长实现旅游经济扩张的粗放型模式, 尽快向数量、质量和效益三者结合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资源开发层次, 注重旅游环境的培育, 资源利用应以资源保护为前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这是滨海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阶段, 平潭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工作重点就是在充分考虑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前提下, 努力寻求对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起到保护作用的产品开发模式, 使产品设计、活动安排和旅游环境的保护、建设三者相协调, 让旅游参与到环境保护建设当中。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要求针对旅游需求趋势, 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品味, 增加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技术含量, 以避免或减少对资源及环境的损害。可将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小的生态系列产品作为平潭旅游发展的重点。

2. 产品经营应实现多元化。

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旅游者愈来愈倾向于消费参与性、趣味性强, 个性突出的定制型旅游产品。这就要求旅游产品经营必须实现多元化, 打破较为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 精心设计符合市场需求且多层次、参与性强的滨海旅游产品系列, 形成生态与观光相结合、休闲与度假为一体, 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旅游产品体系。如此, 才能有效解决旅游供求矛盾, 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 同时也能降低旅游产品对资源的依赖性, 对资源和环境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1) 实现生态与观光的有机结合。平潭拥有良好的观光旅游产品基础, 但面对旅游者日渐成熟的旅游消费, 必须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优化旅游观光环境, 根据滨海地区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 开发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特色突出的多层次多系列的旅游产品, 以提高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满意度。海岛海岸观光旅游产品是平潭富有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 平潭海蚀地貌景观和渔业资源极为丰富, 海岸地貌观光可重点开发海蚀地貌观光、特色岛屿观光和风景林观赏等生态观光产品系列。渔业观光可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 通过不同海域规划建设休闲渔业项目, 推出集观光、垂钓、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渔业生态项目, 构建生态型休闲渔业基地。通过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更好的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2)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和民俗生态旅游产品。社会发展已进入休闲时代, 休闲体验将成为旅游消费需求的主要特征。如今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已成为大众化的旅游形式, 人们的旅游早已不是被动旅游, 而是越来越注重个性参及休闲体验。平潭气候舒适宜人、自然景观优美、民俗风情浓郁, 具备开展滨海休闲度假和民俗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能够为游客休闲提供与众不同的旅游经历和体验。针对游客追求享乐、亲近自然的心理, 以坛南湾、海坛湾为主体, 规划配套建设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服务设施及项目, 开展近海游船观光、摩托艇滑翔、沙滩秀场、海钓等体验和游乐活动;针对游客养生保健需求, 可重点建设帆船、帆板、冲浪、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跑酷、沙滩极限营地、时尚球类运动等活动项目;针对游客体验民俗风情的需求, 可依托风格质朴的“石头房”特色民居、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和特色鲜明的渔业活动等民俗文化资源, 开展住石头屋、当打鱼人、听闽剧和十番乐、品尝特色海鲜美食等乡村生态游活动, 让游客充分体验当地民俗风情。通过丰富平潭旅游产品体系, 推动旅游活动向增强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层面深入。

3. 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旅游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能促使旅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基于生态文明的旅游开发, 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使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关系协调, 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业应怎样不损害资源与环境, 进而能让旅游也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提高区域生态文明度, 这是目前旅游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及难题。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积极运用法律、行政、科技、教育和宣传等手段加强环境管理, 以扼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应选择各自适宜的旅游方式, 将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严格控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此外, 积极开展生态及环保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让旅游开发者、从业者、旅游者及当地居民树立绿色理念, 掌握丰富的生态及环保知识, 有力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实现,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针对平潭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开发模式落后、生态环境面临威胁和产品定位模糊等问题, 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其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已刻不容缓。为此, 提出了实施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集约型资源利用模式、实现产品经营多元化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平潭

参考文献

[1]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9:73-74.

[2]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2) :89-102.

[3]李琼.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文化深度开发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 (5) :59-61.

[4]俞可平, 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88.

[5]郑耀星.福建滨海旅游开发研究[M].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2011:101-159.

[6]胡卫伟.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对策探略——以舟山群岛为例[J].产业经济, 2008, (6) :230-232.

电商产品页面优化导向(中) 篇5

电商终极目标是订单转化,整个转化过程中购买按钮的点击是第一步,通常情况下,商家都使用的CMS自带的按钮设计,有时候放眼望去很多电商的按钮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这是一个细节问题,拷贝大型网站的模式不是不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醒用户他们过往购物的网站比如淘宝。所以建议在设计自己网站按钮时一定要有独创性或是自己的主题。并能阶段性通过一些测试软件来评估一下不同设计风格的点击效果:Crazy Egg| ClickTale | Google Analytics event tracking。

1.使用阶梯型购物按钮:立即购买, 放入购物车。 这2个按钮完全是不同的购物意愿,所以不能混淆在一起。

2.颜色搭配:不同颜色对于用户提示感不同,有智能数据控制的话可以对来访用户的性别等数据进行不同匹配,达成不同颜色地展现。

3.增加收藏功能,以便用户在那个当下因无法及时购买而失去了转化的机会。

4.提示性承诺,比如30天无条件保修,满30免运费,正品保证等信息,但是不要太过太假,特别是这种假一赔十等语句,很草根,很地摊的感觉,只会对转化产生多余的效果。

7) 支付系统支持提醒

很多电商网站不会在产品页上明确说明支付方式会有哪些,这就造成一些客户来到支付页面后最终发现没有信用卡支付或是没有支付宝等平台,这就是会很大程度地减低用户体验从而放弃购买的意愿。因此,尽量在购买按钮附近加入这些支付方式的logo或是文字说明。用户在购物前自己会去留意网站支持的付款模式,大部分看到有信用卡支付的都会放下心慢慢挑选了。

8) 面包屑导航

一般电商网站都有,但有一点重要是要保证整站面包屑导航的统一性。尤其当用户从不同栏目或是页面去到同一个页面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导航出现比如:首页 -》护肤品-》脸霜-》兰蔻肌肤还原霜 , 首页-》品牌-》兰蔻-》脸霜-》肌肤还原霜。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有重复页的生成,因此最好能统一整站的面包屑系统。此外,要避免面包屑导肮使用的JS 代码,有些网站面包屑是下拉菜单的形式,看上去不叫炫的,但是意义不是很大,因为有可能和主导航的下拉重复了,而且面包屑导航更多意义在于定点导航,习惯上用户不会去从中查看更多的栏目入口,

当然,如果再做的好一点,可以在面包屑导航上加入层级页面的数量:首页-》品牌 (40) -》兰蔻(150)-》脸霜(30)-》肌肤还原霜,这些小数据可以是调用的形式来做,有利于提升用户点击前的预期。

9) 图片

电商无图片那就等于是自杀。大部分的网络购物靠的就是迷人的图片,同时也害了海量的用户。电商图片我给到几个建议是:

1.图片要多样,从不同角度和功能上给予用户一种视觉解释,不要懒于只做一个图片。这样用户会下手会慢。

2.尽量结合客户自身的情况,比如卖内衣的用东方人模特好于西方人,虽然他们身材颇好。这样给予用户的一种心理暗示更加强烈。

3.图片制作找专业团队,不要抱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拍摄技术不错。有质感的图片会第一时间打开客户的钱包。

4.提供客户图片下载的功能并加上水印或当前产品URL地址

5.图片中如有一些文字圈出说明更加贴心,比如一台笔记本,在音响口和排热口中分别注明,因为这2样东西视觉上很容易搞错。

6.图片要做压缩处理,可以单独为主机上的图片做CDN优化

7.默认图片不要是规定死的,可以根据小图的点击率来定时更换打开时默认的图片

8.用原创图片,要真实的,不要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比如背景上看到的是日本的街景,却说是实图。

9.图片应该设置ALT 和 Title 标签,不同图片不应该都是一样的;图片命名也应该有文理化,这些细节都有利于SEO排名。

10.提交图片sitemap给到对应的搜索引擎后台,今后搜索引擎会更多朝单图搜素这块走。

10) 网页标签(Title)

这个算是最基本的优化了,但基本不代表好做。对于产品页面的Title编写而言,我们要做到三块内容:

1.简练地描述这个产品的品牌,产品名字,规格:这在SEO长尾词排名上已经非常有帮助了

2.简练地描述产品的功能性内容,帮助用户得知这个产品能做什么

3.最后加上带有一些鼓动作用的行动文案,来加快用户点击这个页面:爆团预订送小样每天100份等你现在就点

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篇6

核桃的种植在山西省黎城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黎城县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核桃树。在过去,核桃树大多种在田间地头或是乡村小路旁,主要是为了区分各家的田地,起一个自然屏障的作用。秋季收获的核桃,也只是供自家或是送给亲戚作为冬天和春天的零食食用。所以,农民很少关心核桃的生长状况,大部分核桃树是依靠自然生长,其产量主要取决于气候的状况。

近年来,由于核桃的营养价值愈来愈为国内外消费者了解和青睐,核桃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提高,价格也相应攀升。于是,更多的农民开始种植核桃树。从2004年开始,在一些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乡村,产生了几个万亩核桃林基地,核桃种植由分散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从2005年开始,黎城县核桃年总产量达到350万公斤。如果以市场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核桃的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但我们的调查发现,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把核桃卖出,而大多都是以低于10元的价格成交,有些甚至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出售。

二、山西省黎城县核桃供应链的构成

山西省黎城县核桃供应链由以下节点组成:处于供应链上游的是与核桃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供应方,主要包括核桃苗育苗机构、出售核桃苗的零售商以及生产所需器械的供应商;处于中间的是农户,农户种植、采摘核桃,为加工企业提供核桃的初成品;农户的下游是加工企业,他们组织核桃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加工企业的下游是销售环节的主体、即批发商和零售商。

(一)供应环节

2004年以前,当地没有正规的购买核桃苗的渠道,农民主要从个体商贩手中购买核桃苗,价格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核桃产量一直难以提高。2004年以后,县政府提出要发展核桃产业,相应地设置了专门的核桃育苗机构和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专门从科研机构引进产量高而且培育周期短的核桃苗,为农民提供优质而且廉价的树苗。但是,由于这些机构供应的规模有限,而且大多都用于供应大型核桃种植基地,所以,不少农民还是难以买到高质量的核桃苗。

(二)销售环节

县外贸公司收购:县外贸公司组织出口核桃大约占全县产量的30%,基本上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出口,年收购量近120万公斤;

个体商贩收购:个体商贩收购全县将近50%的核桃,他们以每公斤10元或是更低的价格收购,经过简单加工和包装,以每公斤40~50元的价格出售给零售商或者消费者,每公斤获利可高达20~30元。

生产加工企业收购:还有一个渠道就是生产加工企业收购。但是,由于这样的公司刚刚开始运营,其生产规模还很小,而且只能生产加工工艺简单的核桃粉,去年其收购量大约只有全县核桃产量的20%。

(三)加工环节

核桃是黎城县的传统出口产品,但是长期以来,其产品单一,主要以整核桃或是未经加工的核桃仁出口为主。出口之后国外企业以其为原料进行深加工。虽然从出口中也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收入,但是相对于深加工产品来说,利润少了许多。就拿核桃油来说,目前每升核桃油192元。核桃油是世界三大最昂贵的油料之一,而且核桃仁含油量很高,一般在40%~65%之间,每升核桃油的毛利润可以高达80~90元。但是,核桃深加工在国内一直未能实现,我国的高价植物油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占有。黎城县核桃的加工情况也是如此。

近几年,核桃深加工在我国开始发展。2004年黎城县政府与飞鹤乳业进行合作,成立了山西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式生产后,可以生产核桃粉、核桃露、核桃油、核桃壳超细粉以及核桃醌、核桃酮等6种产品。

三、供应链上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核桃生产厂商开始与农户合作

过去,黎城县农民种植核桃主要是自给自足,即使有销售,也只局限于本地。近几年,随着核桃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一些有能力的核桃加工厂商开始积极地与农户合作。例如飞鹤乳业通过与农户合作,直接收购农户核桃,这样就形成了产供销一条线,保证了农户种植产品的适销对路,也提高了农户销售核桃的价格,农户的收入可提高近50%。

变化之二:与企业合作借助品牌共同发展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乳制品,该公司有着相对雄厚的技术和市场销售网络。与该公司合作,使黎城的核桃加工产品借助飞鹤的营销渠道进行销售。山西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都冠以“飞鹤”品牌,并且借助飞鹤的营销渠道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

四、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差

目前,黎城县核桃的种植大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散的农民没有能力完整、准确地了解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

(二)核桃在整个供应链中损失较大

农民从种植到收获,核桃损失率较高。由于很多农民还没有把种植核桃作为一项主业来对待,所以,将核桃种下之后就不再进行管理,核桃产量的高低依然取决于自然条件。如在七八月份核桃刚刚长成时,由于核桃树没人管理导致果实大量被偷,最多者损失高达到50%;收获后,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工作质量又比较差,也导致了较高的损失。

(三)销售渠道单一,流通半径小

新建的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没有完全投产,所以,除外贸公司出口的30%的核桃以外,黎城县其余的核桃大多是在本地销售。

(四)流通层次多,流通链条长,农户利润少

在整个供应链中,节点过多会降低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核桃产品流通层次过多,导致核桃产品在供应链中经过层层加价,深加工过程中在途浪费也多。

五、对策——优化农产品供应链

(一)加强农户和厂商及外贸公司的关系

从当前供应链的状况来看,农户自身具有技术落后、获取信息能力差、分散生产经营等特点,导致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成为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整合农户和厂商、外贸的关系,建立农户+公司、农户+外贸以及农户+农民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公司和外贸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据此来指导农户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在开发新品种的时候,公司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促进新品种的开发。

(二)建立农户自愿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产品销售的规模化

在日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农民生活的各种服务基本上是由各级农协承担。借鉴并采用日本农协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改变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局面,发挥合作优势,提高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遇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时候,农协成员互相协作,有利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再次,农协能使科学技术在农民之间快速传播,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和发展。通过农协的介入,架起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桥梁,这样使小生产与大市场很好地联接起来,减少来自大市场的震荡。

(三)加快核桃产业的品牌化和产品多元化发展

农产品的品牌化不仅仅是给自己的商品贴上一个牌子,关键是要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第一,保证产品质量。第二,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目前,市场上各种农产品及农产品制品琳琅满目,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特色,区别于其它产品。产品的差异化不仅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包装等方面,还应该在产品销售渠道、营销策略方面有所体现。

(四)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渠道多元化,有利于规避销售风险,增强农户的议价能力,是未来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的专卖店都是可以考虑拓展的对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速、新鲜等要素都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来提高。

(五)加快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化的步伐

旅游产品优化 篇7

关键词: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优化,舟山群岛

海洋这片蓝色的国土在世界范围内已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新兴开辟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海洋旅游业蓬勃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 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渐趋深入, 海洋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产品日益丰富, 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沿海省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海洋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领域。

然而, 我国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中所存在的产品结构单一、开发层次较低、盲目重复建设、缺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旅游业向纵深发展。随着旅游者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旅游者对海洋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加上海洋旅游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形势, 适时地根据旅游者的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优化海洋旅游产品结构, 调整、补充和完善产品, 以综合开发、全面完善的思路, 进行深层次旅游产品开发和组合设计, 构建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突出个性与特色的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满足细分市场的要求, 这是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的总则所在。

一、舟山群岛海洋旅游发展概况

舟山群岛背靠我国富庶且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地区, 与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隔海相望, 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也是浙江海洋旅游的核心地区。境内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特色鲜明。从2003年的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来看, 舟山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858个, 几乎涵盖了国家标准所涉及到的所有类型, 而且资源品质高, 分布较密集, 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了总数的25.25%。

舟山市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景区景点逐渐得到发展, 国际知名度逐步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 舟山海洋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旅游业发展日臻成熟, 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 全市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 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1.7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61.4亿元, 分别增长19.7%和20.0%。当前, 舟山海洋旅游产品已从早期单一的朝圣、观光型逐步向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传统的佛教文化旅游外, 还开发出了渔家乐、海滨休闲、海滨探险、影视旅游、海上竞技、海洋科普、海钓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内首创的每年一届的“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节、中国舟山海鲜美食节、国际海钓节等。舟山旅游已成为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已初具规模。 (见表)

二、舟山群岛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中主要存在问题

舟山海洋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 还存有很多不足, 这些不足多为国内海洋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产品结构单一, “娱”和“购”要素功能有待强化。

虽然群岛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项目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致使产业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都不高。譬如县区的农家乐、渔家乐项目建设, 经营者往往不顾客源市场状况, 一窝蜂地兴建, 致使部分产品开发亏损, 影响旅游产品开发的综合效益。从结构上来看, 舟山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依然单一, 创新不足, 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旅游及各项专项旅游开发尚未形成优势;还没有开出海洋旅游的延伸和扩展产品, 如邮轮、游艇旅游, 这些都将是未来发展中颇具前景的产品;尚未形成大的具强震撼力的综合性旅游吸引物;旅游业中的“娱”和“购”要素功能有待于强化, 旅游者体验和参与性的娱乐性的项目仍太少, 海洋夜生活旅游项目欠缺, 在这一点上对游客的吸引力较低, 也不利于延长游客在此的逗留时间;特色性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严重滞后, 也成为阻碍旅游产业链延伸的一大障碍。

2. 岛际、区域间互动不足, 尚未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舟山群岛各县区和旅游景区在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旅游项目建设及精品线路的组合等方面各自为政, 如普陀区着力推介普陀山、朱家尖、东极岛等, 岱山则重点营销海洋文化基地等等, 缺乏整体效应, 使舟山的旅游整体形象在游客的心目中显得零散。旅游者可能只集散性地对普陀山的佛教文化和渔港、海岛的有所认识, 而对舟山群岛的全貌以及深层次的海洋文化底蕴所知甚少, 这样弱化了舟山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舟山群岛旅游大品牌的推出, 进而影响了舟山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

在加强区域海洋旅游合作与联合发展, 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旅游合作来发展各自的海洋旅游业, 达到客源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以打造品牌旅游目的地这一方面, 工作仍显薄弱。舟山应加强和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合作, 比如和宁波共铸海钓节品牌, 与上海、宁波、台州、杭州等地共建海上旅游圈, 这对于加快区域海洋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经济的全面提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大品牌的战略意识缺乏, 宣传力度不足。

有关部门在旅游业开发和发展过程中, 品牌意识较淡薄, 品牌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缺乏足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如定海区把历史战争与现代军体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的全新旅游品牌“古城要塞、休闲定海”已经形成, 桃花岛金庸武侠文化节、嵊泗贻贝文化节、国际海钓节等影响力相对较小的节庆旅游品牌正在建设形成中, 但却缺乏知名度;以海岛休闲为主的旅游房产、海洋科普游、海上运动、荒岛探险等诸多项目的品质和影响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其次, 在品牌宣传力度上也明显不足, 缺乏资金投入, 缺乏宣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未注重将舟山群岛作为整体形象推介出去, 营销工作力度远远不够, 致使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舟山群岛大品牌形象的确立。如对著名的佛教名山普陀山, 仍有不少游客以为其为宁波或是杭州所属, 还有桃花岛和“沙雕故乡”朱家尖虽然小有名气, 很多游客竟然不了解其属舟山群岛之列。舟山群岛作为旅游城市的形象、城市的品牌没有被突出出来, 作为第一大群岛、全国最大渔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舟山群岛的地位未有被从整体上推介出去。

三、产品结构优化对策

1. 产品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趋多样化的旅游消费新需求, 要求旅游产品开发必须走多元化之路。首先, 精心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海洋旅游产品系列, 组合包装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线路, 形成观光与参与相结合、动静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产品开发组合系列, 实现由结构单一的观光型产品为主向观光型、休闲度假型, 以及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结构转型。如, 今后有关旅游部门在做好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 应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保健旅游、探险旅游、海底旅游、军事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

其次, 根据高、中、低档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需要, 塑造精细化、多样性的海洋旅游产品。如针对中高档市场, 开发豪华游船、游艇旅游;针对美食旅游者和婚旅旅游者, 开发美食、海产品购物与婚纱外景拍摄等相关产品, 以满足旅游者享受的需求。总之, 应开发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 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 以商务、会展、文化、宗教、生态旅游为重点, 辅以购物、美食、修学、节庆旅游等多系列多层次丰富的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第三, 在旅游六大要素“娱、购”两方面下足功夫, 拓宽旅游项目的内容, 加大和景区相关的如佛教文化、海洋食品、海岛特色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建设的力度, 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从全方位促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2. 差异化战略。

一般而言, 在同质型的产品中, 人们多会选择同区域内最高级别的。随着人们旅游倾向的越趋多样化和个性化, 开发海洋旅游产品必须力求和其他兄弟沿海城市之间建立起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 各县区之间应在统一规划之下合理配置区域功能, 进行综合开发。舟山可立足于境内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 突出海洋、海岛、渔文化、海鲜美食、海钓等产品特色, 注重对客源市场有着较高吸引力的产品开发, 彰显个性, 错位竞争,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因地制宜地编制好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 实现多元化、深度发展, 并充分发挥群岛境内各县、区之间资源的空间互补效应, 规避竞争因素, 形成旅游资源的大整合。

3. 文化兴旅战略。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舟山群岛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如海洋历史文化、海洋龙文化、渔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等等, 这些独特的资源足以构建成文化旅游的产品体系, 为舟山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舟山可调整思路, 依托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和潜力, 加大文化旅游需求的诱发力度和拉动力度, 并做好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投入, 以有形资源为载体, 突出其地域文化的垄断性和独有性, 通过文化有效提升舟山群岛旅游, 实现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以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的目的。

4. 特色化与品牌战略。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之所在, 为了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就必须抓住特色, 强化自身特色, 把地域文化特征、区域风格与旅游产品有机结合起来, 科学地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 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性产品, 打造旅游精品。舟山可借助“海”、“渔”、“岛”、“龙”、“沙雕”等具有区域和民俗特色的资源, 开发出地方性、场景性等具有“感”、“观”双重体验的“自我”特色性产品。另外, 在旅游商品开发上应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

品牌效应对游客有着极富召唤意义的号召力, 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舟山海洋旅游产品开发应树品牌意识, 采用高品位的市场定位, 突出海天佛国、渔都风情、历史文化名城、休闲海岛的主题形象, 创新旅游项目, 加快构建海洋科普旅游、休闲渔业、邮轮旅游、海钓、探险旅游、旅游景观房产等特色产品链, 在主要市场上确立产品品牌和增强市场知名度、美誉度, 保持对游客持久的吸引力和在市场上持久的竞争力, 以此获得高势能的竞争优势, 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5. 联动与协作发展战略。

联运与协作是指在空间上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舟山背靠中国最富饶、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 若采取“区域联动”的空间战略, 抓住机遇, 主动接轨上海, 凭借和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 以及其在浙东黄金旅游线和沪南旅游线中的产品串线组合优势, 以高品位的海洋旅游产品融入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 势必增强舟山海洋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并促进长三角海洋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另一方面, 群岛域内的各地、各部门也要树立大旅游协作观, 强调旅游开发与区域整体的一体化发展, 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的协作, 摒弃自我封闭、各自为战的狭隘观念, 多方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选择, 形成优质产品组合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培育旅游地的整体竞争力, 实现旅游与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最终形成舟山群岛海洋事业大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与原理.北京[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胡卫伟王湖滨:论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与开发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6 (3) :48~52

[3]胡卫伟李隆华等:浙江舟山海洋旅游品牌构建与发展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 (7) :9~11

[4]郑伟民:泉州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6) :32~36

旅游产品优化 篇8

关键词: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旅游供给系统,系统优化

1引言

城市旅游的发生和发展由来已久,城市作为旅游的空间载体也处在不断适应、调整和变化之中。新时期,城市如何在“智慧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形态下适时调整其旅游供给系统的结构、方式,达到优化升级,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旅游研究关注的一个新命题。

本文旨在以智慧旅游的发展为背景,以新时期旅游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概念模型构建、系统优化等问题,以期为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旅游产业经营模式的优化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思考。

2智慧旅游与城市旅游供给系统

2.1智慧旅游发展背景

就“智慧旅游”的概念而言,目前仍存在不同视角和不同层面的理解共存现象。有学者认为,智慧旅游是通过运用最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旅游业在管理、服务、营销等层面的各种智能性变化; 也有学者强调智慧旅游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系统化工程; 旅游业界认为,智慧旅游是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1]。我国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旅游主题定为“智慧旅游年”,并要求全国各地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尤其要在智慧服务、管理和营销三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和整合,促进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2]。旅游学术界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也在此背景下彰显出更深入、更细致和更系统化的态势,但同时笔者发现关于此背景下城市旅游供给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

2.2新时期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思辨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 城市旅游作为城市功能的一个方面, 其旅游供给系统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首先,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仅仅是城市供给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等[3],这就决定了城市的供给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其次,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供给系统,它更为复杂。城市不但是现代社会人口、物资、信息等的重要集聚地,而且是集旅游活动客源地、集散地与目的地于一体的空间载体,不仅要满足旅游者的进行城市旅游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城市居民,满足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因此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与单纯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系统相比更趋复杂。第三,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影响因素更趋多样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安管理、 金融服务、通讯服务、医疗保健、公共服务等很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旅游供给系统。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新诉求: 对游客来说,智慧旅游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它使游客可以有效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旅游信息,从而合理、个性地安排自己的旅行活动; 对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而言,智慧旅游就是通过构建旅游服务管理平台,提供海量的旅游信息服务及其应用,为游客提供“吃、住、 行、游、娱、购”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从技术支撑角度来看,智慧旅游是使各种旅游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 并服务于政府、公众、企业等的全新旅游形态[4]。

众所周知,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一种新的旅游者体验模式,要求城市旅游的供给方式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做出应有的调整和重点转移。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构成要素, 包括住宿业、旅行社、景区( 点) 、旅游交通、娱乐购物等诸多环节在供给模式上都要适应新的智慧旅游背景。本文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问题。

3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区位条件

城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规模和质量。 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应用能力。通常而言,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一般具有国际化程度高、与国际市场接轨早、国内外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较好的特点。如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都市不但是旅游资源密集区域,而且也是我国城市旅游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离不开城市区位条件的影响和限制[5]。

3.2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禀赋是指旅游资源自身的特征和本质属性。不同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发展轨迹造就了城市在其旅游资源类型、 特征和属性上的差异性,因此依据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可将城市旅游目的地划分为历史文化型、自然山水型、现代都市型、宗教文化型、休闲娱乐型和边境贸易型等[5]。城市旅游资源禀赋是决定城市目的地供给系统模式的基础,它会影响到城市旅游形象、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方式甚至旅游服务方式等多个层面。

3.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它主要通过城市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储蓄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贷款金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和旅游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消费等旅游经济指标来衡量。此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如制度、结构、技术进步、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资源配置和文化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任何一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现实的背景条件,所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阶段的相对稳定性和旅游供给的相对稳定性相一致[5]。

3.4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产业结构,二是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各部门、 各产业间的内部组成、结构与比例关系; 城市旅游产业结构是指城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行业及其内部之间的经济技术、 比例关系。旅游业能否作为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或者主导产业来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城市各级政府通常会对其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从城市规划、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方面给予重视和倾斜。同时,一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城市旅游经济的构成行业之间及其内部结构之间是否协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城市旅游经济的运行和效益成果,因此注重和提高城市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也是完善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良好举措[5]。

4城市旅游供给系统模型构建

4.1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利益相关者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城市旅游业发展涉及的行业和部门众多,或者说它的关联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其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包括旅游吸引物、旅行社、旅游交通、酒店等,另外还包括了一些辅助部门和间接影响的部门,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投资者、相关经营者、大学或者学院、行业协会、城市旅游环境监管部门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成和影响了城市旅游供给系统( 图1)[5]。

4.2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基本架构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构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包括核心旅游供给、外围旅游供给、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管理部门、旅游非盈利组织、社区场所环境等子系统。核心旅游供给包括旅行社、旅游公司、住宿业、景区( 点) 、旅游娱乐场所等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行业和部门; 外围旅游供给包括社会餐饮、 城市交通、城市休闲区域、城市购物中心等间接满足城市旅游者需求的供给环节; 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包括两类: 一类是公用事业服务,如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能源系统及城市公用设施等; 另一类是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如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机构、保险机构、治安管理等。此外,旅游非盈利组织包括城市旅游服务咨询中心、旅游服务志愿者、旅游行业协会、大专院校( 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 ; 社区场所环境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及其生活所形成的特定城市精神和文化,也是旅游供给的场所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基本架构模型( 图2) 。

5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分析

5.1系统优化原则

5.1.1以智慧旅游为优化背景

智慧旅游时代已正式开启并将长期存在,旅游学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也将逐步深入和发展下去。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业与现代信息产业融合的新表现形式,能较快地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6]。智慧旅游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旅游业创新、开放,打破传统的供给模式。 同时,智慧旅游也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智慧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资金、创意的有力支持,目的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这些都要求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和升级。

5.1.2以满足旅游者海量个性化需求为原则

在当前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下,旅游者数量多、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特征显著,他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趋苛刻, 特别是自助游客和散客。依靠传统的旅游供给模式去满足如此海量的需求,城市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会异常艰难。因此,如何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对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加以创新和优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智慧旅游借助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整合旅游目的地“食、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以及和旅游相关的各类资讯和服务于一体,利用智能手机等各类体验终端,为广大民众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务[7]。智慧旅游不仅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必然选择,更是从崭新角度去探索城市旅游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5.1.3以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旅游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旅游需要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强调城市发展、城市旅游和城市居住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既能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又能改善旅游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既能维护本市旅游发展的持续性,又能同周边城市协调共处,实现旅游资源的分管共享; 既能协调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又能注重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8]。

5.2具体优化思路

在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中,城市旅游管理部门的优化是前提,核心旅游供给优化是主要内容,外围旅游供给优化是辅助,而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和其他则是延伸。本文就具体优化思路进行了探讨。

5.2.1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优化

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优化是基于智慧旅游的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的核心。城市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功能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建立一个集公共信息发布、预测、过程动态监控和宏观规划、调控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以体现现代旅游的信息密集型、信息依赖性特征。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作为这个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他们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主要内容涉及城市旅游行政管理、城市旅游者管理、城市旅游企业管理和城市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等几个主要部分。城市旅游行政管理要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以办公数字化与智慧化为核心,通过加强智慧旅游的集成指挥调度和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智慧化管理; 城市旅游者管理侧重于为游客提供动态、快捷、便利的公共旅游服务信息,同时对城市旅游客流进行动态预测、 疏导与管理分析等; 城市旅游企业管理一方面要侧重于鼓励和扶持各个旅游企业建立智慧化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则要侧重于对其动态数据的采集,随时掌握其类型、数量、层级分布的动态变化,便于服务与监管; 城市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承载力和分布特征等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更新,以实现对旅游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综合管理[9]。

5.2.2核心旅游供给优化

核心旅游供给包括旅行社、旅游公司、住宿业、景区( 点) 、 旅游娱乐场所等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行业和部门。核心旅游供给优化的主体是各个旅游直接供给商,主要任务是配合城市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进一步细化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和数据收集整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易网络、 帮助旅游者完成游前、游中、游后整个体验环节的一系列服务。 如智慧型旅行社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手段,将旅游资源的组织、游客的招揽和安排、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旅游服务等旅行社各项业务及流程高度信息化和在线化、智能化,到达高效、快捷、便捷和低成本规模化运行,创造出游客满意和旅行社企业盈利的共赢格局[10]; 智慧型酒店则是酒店通过数字化与网络化实现酒店数字信息化服务技术, 使入住酒店的客人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预定、入住、结账离店和售后跟踪服务等系列体验过程; 景区同样可以结合智慧旅游发展的理念,借助城市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智慧旅游模式,在景区能源管理、环境监测、服务游客等方面实现智慧旅游的积极探索和实践[11]。

5.2.3外围旅游供给优化

外围旅游供给包括社会餐饮、城市交通、城市休闲区域、城市购物中心等间接满足城市旅游者需求的供给环节。城市外围旅游供给优化主要借助于智慧城市的相应功能来实现,主要体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最终消费者的“智慧化体验”,包括市内交通的车辆动态信息、指挥调度、停车服务、租车服务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智慧化管理。

5.2.4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优化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和旅游公共救助服务等五大方面的内容[12]。本文中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包括两类: 一类是公用事业服务,如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 能源系统及城市公用设施等; 另一类是满足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如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机构、保险机构、治安管理等。无论如何界定其概念,旅游公共服务都会因为显著的 “复杂性”和“公共性”不可避免地表现为“市场失灵”特征,因此以政府为主体建设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就成为它的必然选择。但是“内部效应”的存在也会导致旅游公共服务“政府失灵”。这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可能会同时存在,使当前我国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相对低下,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旅游需求,甚至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桎梏因素 ( 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差、游客安全事件频发等) 。智慧旅游需要依托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旅游产业运营和管理体系,在城市旅游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和行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网状交叉互动的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平台。这种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不断提高和优化城市旅游供给服务的一条新思路和一种探索途径。

5.2.5旅游非盈利组织和社区场所环境优化

城市旅游非盈利组织包括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服务志愿者、旅游行业协会、旅游高等教育机构等,因性质不同,其服务对象涵盖了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等内容。这些非盈利组织同样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借助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做到信息的交互共享。城市居民所生活的社区场所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它是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空间和实物载体。社区场所环境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城市的旅游接纳度,如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好客度等。 这些是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不可以忽视的优化内容,都可以通过 “智慧化”服务平台充分展现给旅游者,供他们查询、访问和参与,进一步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

6结论

旅游产品优化 篇9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已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对“体验”的渴望也日趋高涨。旅游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其目的是为游客营造难忘的旅游体验和值得回味的旅游经历[1],而体育旅游在设计过程中更加强调产品的“体验性”,这个特点决定了体育旅游将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先锋。紧抓消费者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是行业发展的保障。在体验经济时代,设计具有较高体验值的体育旅游产品,不但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对整个温州体育旅游的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体验经济的概念

所谓体验:百度百科中也叫体会,是指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它通常被看成服务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经济物品,是像货物一样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是虚无缥缈的感觉。用户在使用一个体验产品的过程中会建立起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即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在体验经济领域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了体验的个性化表达方式。

体验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用户体验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经济形态”[2]。早在1970年,阿·托夫勒在著作《未来的冲击》中就提出“体验业将成为继服务业之后经济发展支柱”的思想,但在当时这一超前的思想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3]。直到1999年,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中再次重申了体验经济的地位,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第四经济发展阶段,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4]。同年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会紧随其后”。在休闲时代,消费者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体验经济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注:非体验经济是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

3 体验经济时代人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特点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经济,能通过提供亲身体验,使游客得到身心的满足,也正因这一特点使得它在体验经济初期便倍受人们的青睐。由于体育旅游在众多的产品设计中,如野营、森林探险、攀岩、登山、蹦极、漂流等都十分重视人的参与和体验。因此,从这个层面讲,体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体验游。

相比于一般的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时代的人们对体育旅游有着特殊的需求。主要体现在:(1)在消费价值取向方面更侧重个性化、自主性和目的性;(2)在体验方式上更强调身、心两面的相互促进,更注重获得体验的过程,且旅游者本身对行程的组织有较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3)在需求要素方面更加突出游客的参与感受。(4)偏重于对体育旅游的自然体育环境和文化体育环境的要求,具有较浓烈的“原生态”属性;(5)参与体验式体育旅游活动的游客一般要具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

4 融入体验性对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

4.1 有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在参与中获得强烈的身心体验,当某项体育旅游产品能满足游客的这种需求,他们就会自觉地为体验需求付费。一般而言,当游客体会到美妙的感觉后,便会认为进一步的消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级的体验,甚至达到体验的高峰,这种消费思路为体育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4.2 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

体验可分为审美体验、遁世体验、娱乐体验和教育体验四种体验类型[5],而体育旅游带给游客的体验往往是综合的、多类型的,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但可以使游客增长知识、增进阅历,还能从中增强集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这些体验性在无形中也发挥了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

4.3 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

高体验值的体育旅游产品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健身娱乐需求,而且可以极大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的品位和格调。如每届奥运期间,举办地都会开展大型的奥林匹克文化节,活动的重点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宣传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借助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影响力,传播民族文化。作为游客,获得的并非只是单纯的感官体验,而是高层次的、综合的精神启迪。

5 温州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在温州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温州旅游的“三上”——“山上”、“海上”、“晚上”战略目标,结合体育“六大产业基地、十一大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在实现体育和旅游有效结合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温州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实现温州体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5.1 以山水为主题的体验产品

温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可见山早已成为温州灵魂的一部分,以雁荡山为龙头的山体资源,具有环境优良,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是开发登山旅游、徒步旅游、露营、拓展旅游、森林探险游等体验性旅游活动的绝佳之地。

5.2 以海洋为主题的体验产品

温州靠海,以湾、岛、港、水、滩、船为载体,已呈现出山、江、海旅游“金三角”,广阔的水域资源为开发龙舟、皮划艇、摩托艇、划船、滑水、漂流、潜水、游泳、帆船、冲浪等体育旅游产品提供了理想场所。

5.3 以赛事为主题的体验产品

包括体育基础设施资源和赛事资源。基于对特定体育项目的兴趣,游客身处比赛现场观摩比赛,如世界杯、奥运会等,由于这些体育比赛本身所具有的强竞争性、艺术性和不可预测性,可以使游客体验到难忘的精神享受。温州以新奥体中心为主,市中心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和竞技体育设施规划为副,已基本形成“一主、五副、三园、六心、均衡式”的布局结构,为开展高水平赛事提供了保障。

摘要:体验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更趋向于个性化需求,体育旅游以其高体验特性而被赋予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本文以温州为例,在分析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性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式,通过产品的优化创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体验经济,体育旅游产品,温州

参考文献

[1]王邈等.基于体验经济的体育旅游消费与营销战略研究[J].运动,2010,(4):142-144.

[2]刘青.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优化创新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09,(4):64.

[3]皮平凡.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探索[J].学术交流,2005,131(2):66-89.

[4]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旅游产品优化 篇10

但是发展到今天的以农家乐为主的简单乡村旅游,对于投资经营者而言,因为缺乏规划认可、土地长期使用保障、主管部门正规管理认同而显得随时面临变迁甚至消失,导致投资经营者不敢投入、难以用心、临时投机性经营而难言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因为产值贡献太小、政绩贡献可略、税收贡献太低、环境安全隐忧存在,导致地方政府基本没有太大的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个别地方还热衷于驱赶、消灭乡村旅游。而城市化的进程又不断收缴周边乡村旅游所在区域的高附加值土地,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阵地———城市周边地区也就面临着巨大的城市化驱赶甚至消灭的压力。当然城市化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旅游休闲消费的变化、升级,人们也很难再像当初那样认同消费简单的农家乐式的乡村旅游。所以四川的乡村旅游面临巨大的困境、风险,急需突围。

一、乡村旅游综合体的界定

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思路借鉴于城市综合体,是集农( 牧) 业观光、农事体验、教育文化、乡村度假( 乡村文化体验) 、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宜游、宜居、宜学( 体验) 、宜养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集聚区。

相较于过去的农家乐而言,乡村旅游综合体是乡村旅游规模的适度壮大、功能的聚集延伸、项目的整合互配、营销的彼此联合。其能满足多功能的休闲旅游消费诉求,满足体验、养生居住甚至部分转换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逆城市化需求,能对接当下城市人口的新型乡村旅游消费,同时能相对聚集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行,便于管理、征税,能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认可,也能合理抱团保护自身权益,还利于规范化监管。所以乡村旅游综合体可能是农家休闲、旅游突围当下困境、获得新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的一条有效出路。

二、以农家乐为主的四川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巨大困境

2013年四川省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044. 9亿元,占四川省旅游总收入的27% 。虽然农家乐对四川乡村地区农民增收、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城市扩张和消费需求市场变化,当前以农家乐为主的四川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各种困境。

( 一) 发展水平较低,服务功能单一

四川虽是农家乐的发源地,但大多数农家乐还持有重乡村物质环境,轻乡村文化内涵的经营理念,缺少专业规划设计与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更缺乏对区域大市场的整体调研与比较。一家经营成功,其余模仿跟风,造成产品内容基本雷同,服务项目大同小异,资源开发单一,特色不强,同质化严重,既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又造成彼此恶性竞争,收益低下。

由于没有有效的规划与设计,大部分农家乐市场定位雷同,建设功能布局不够合理,主题不突出、品牌意识不强,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四川大多数农家乐只具有一般的吃饭、钓鱼、打麻将等接待功能,不能提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产品,缺少农家乐最重要的体验功能,尤其是农耕文化体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家乐的需求从传统的吃、住、行延伸到游、学、养等。就总体而言,四川农家乐还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阶段,不能很好地提升到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阶段,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亟待转型升级。

( 二) 缺乏科学规划,服务质量较低

四川省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点是在自然状态下或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因投资规模小,分散性经营,规划不合理,服务项目少等因素,乡村旅游受自然时节影响严重。旺淡季游客数量反差极大,旺季人满为患,接待能力不足,而在一年之中绝大多数时间( 淡季) 都没有游客,处于半休业状态。以观花、摘果等时令性业务为主的农家乐,没有充分发挥相关旅游资源应有的作用。这样的乡村旅游经营点是难以持续生存下去的。

由于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点是以农民投资为主,几乎都是家庭作坊式,许多农家乐旅游经营点都处于无证经营状态,整个行业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相应的服务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低端化,游览步道、观赏休憩、厕所、消防、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明显不足。与四川省2013年旅游过夜游客占接待总人数的44. 4% 相比,四川农家乐旅游过夜的游客比例就少多了。据课题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四川农家乐过夜的游客仅占6. 6% ,接待条件简陋令大多数游客没有过夜的想法。

( 三) 影响生态环境,用地没有保障

尽管四川省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曾经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农家乐食品卫生的监管和环境的整治,但除了三圣花乡、郫县农科村等少数标志性农家乐( 社区) 地方政府对农家乐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外,其余多数农家乐的监管及整治并没有得到落实。许多农家乐建设没有政府的规划引导,经营者在缺乏正式审批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建设,随意破坏周边生态环境来完善停车场、接待住宿、餐饮、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了违章建筑。而在日后城市扩张改造和环境整治过程当中,违章建筑在拆迁时没有任何保障,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因几乎所有的农家乐都是在农用地上建房,没有土地证、房产证,建成的房子是无产权证的房子,不能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因而影响了个人、合作社、企业的融资。土地使用政策问题引发的资金短缺使农家乐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优化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

依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 2020年) 》、四川省“三大战略”等发展要求,四川乡村旅游要力争创造“现代农业 + 观光休闲农业 + 旅游产业 + 文化产业 + 数字产业”五位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示范区。

( 一) 改善目标

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目标就是要按《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 2014—2017年) 》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要突出休闲农业、特色村镇、水上休闲、康体养生等类别; 盆周山区要突出旅游扶贫、乡村度假、森林人家等类别; 民族地区要突出民族村寨、民族风苑和乡村生态等类别; 特大城市及5A级景区周边要突出国际驿站、乡村度假等类别。

( 二) 重点领域

1. 健全乡村旅游功能,延长产业链。四川农家乐重复建设严重,高质量的乡村农家乐较少,“缺乏特色、服务项目单一、品位不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当前,全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突破450亿元,带动全省750万农民就业增收。要实现到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1000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就业增收的规划目标,根本突破之策在于升级乡村旅游产品,健全乡村旅游功能,实现产业升级。

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核心是以乡村旅游休闲为基础的旅游产品的集聚,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功能业态特征是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最大创新点。乡村旅游综合体业态模式在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对推动和扶持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养生保健业、现代科技农业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有重要作用。

2. 依山傍水,突显乡土特色。四川的农家乐许多都是低层次的复建,相互模仿,缺乏自身特色,主流消费方式也大都是千篇一律的吃饭、钓鱼 ( 观花) 、打麻将,乡土特色并不明显。

与城市综合体相比较,乡村旅游综合体建立在农业土地基础上,它依靠的是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形成的乡土特色,能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把城市消费者吸引到农村来,促进农民、农业增效,严格保护耕地,它针对典型的、有特色的古老村舍,对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加以有效保存、利用,真正实现“人地共生”的理想模式,使区域旅游的乡土特色更加明显。

3. 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综合体除了满足游客吃、住、行等消费之外,还要满足学、养、游等需求。因此,乡村旅游综合体基础设施需要更加完备,才能尽可能地满足游客各方面的要求。

传统的乡村旅游主要是比较单一的现代农业,具有投资额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四川省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严重不完备,并且许多农家乐又缺少资金,因此很多经营者直接在自己家里面利用原有的简单用具搞浅表接待,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乡村旅游综合体通过灵活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多产业、多功能开发,为投资商快速回笼资金、盘活土地提供了平台,有效解决了融资瓶颈问题。通过投入和吸引社会资金的方式,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力争补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最大的短板。

4. 助推乡村城市化,逆向城市化。要让城乡一体化得到和谐、可持续推进,就需要把城市、乡村放在相对平等的位置良性互动,促使二者整合共进地发展。城市化的第二阶段是部分城市人口往农村流动,城市农村人口动态双向流动。只有实现双向城市化,才是城市化最终实现的根本标志。逆向城市化是资源和生产力向农村返哺流动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乡村旅游综合体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吸引城里人到乡村度假休闲,同时城里人向当地农民提供相应的知识技能促进城市文化的传递,走具有乡村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对于加速推进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坚持双向城市化,促进城乡资源和生产力的科学流转、有序互动,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的模式探索

四川省乡村旅游综合体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

( 一) 单体型乡村旅游综合体

以当地单个较大规模乡村旅游接待点( 户) 为创建主体,围绕主体资源派生出的特定经营主题,延伸产业链、拓展功能区、布局新空间、打造新项目,将其建成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教育文化、乡村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

( 二) 区域型乡村旅游综合体

以农家乐精品区块、特色村( 点) 为核心区,由多个区块( 村、社) 依托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乡土人文资源,通过“布局功能区块、发挥特色优势、拓展农业功能、建设配套设施、打造乡村景点”等措施,建成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

( 三) 异地平台型乡村旅游综合体

由不同区域的单体型乡村旅游综合体或者相关乡村旅游资源通过电商平台、行业商协会平台连接构成。其特点是异地乡村旅游之间市场( 客源) 、产品、服务跨区组合、互补,通过电子商务和协会互通有无、信息共享,对同一客户群体共同提供服务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要。

五、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要避免走入误区

当然,乡村旅游综合体并不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灵丹妙药,不能不切实际地、运动化地遍地开花,必须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资源环境、项目产品特色等要素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是否有条件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借鉴浙江、北京在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下面四个误区是四川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的。

( 1) 缺乏市场消费支撑,一厢情愿地、自顾自地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尤其四川那些远离城市的、相对偏远的丘陵地区。

( 2) 简单堆砌农家旅游接待规模,成片复制乡村旅游项目,缺乏主题特色、缺乏项目间的互补、匹配,导致规模掩盖下的未来恶性竞争的巨大风险产生。

( 3) 地方政府出于创造政绩的目的,过多支持甚至赤膊上阵参与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违反了市场、投资、成本、风险规律。

( 4) 不尊重自然风貌与人文古迹、民风民俗等地方资源、环境、特色,把城市化和商业化的思路投射到乡村旅游,导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城市化、农村建筑结构趋同化,乡土文化的完整性与原真性丧失。

六、关于四川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对策建议

为了合理、有度、稳健、可持续地推进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 一) 规划接纳,提供用地保障

有基础、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地方政府,要站在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的高度,科学、合理地规划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空间、点位、项目,给予其规划上的合法地位、土地使用上的稳定保障。这样既让投资经营者放下顾虑、增强信心、着眼长远、稳健发展,使乡村旅游走出长期以来的临时、灰色形象,在管理、服务、环境、规范等方面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又能让相关部门依法对其进行监管、服务,还能让其合法纳税,真正培养出乡村旅游产业。

( 二) 完善基础建设、设施配套

对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区域,要在交通通达、水电供应、通讯信息、环境保护、停车场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逐渐完善,为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为城市消费入驻、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特别是广大丘陵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最大的前置性障碍就是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设施的限制,需要相关部门花大力气切实解决,为这些空间巨大、农业特色浓烈、体验消费价值较高,却受基础配套设施限制未能发展起乡村旅游的地区清除关键障碍。

( 三) 加强监管,提升服务

对乡村旅游综合体的主要经营项目要定期进行服务引导、严格监管,对涉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关键经营内容要实行刚性督查,对经营户的管理、服务内容,要致力于通过统一、简单的标准、规范、流程来推动其规范化运行。要引导、监督其合法纳税、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 四) 行业整合,抱团成体

简单投入新建乡村旅游综合体是不现实的,风险也大。应鼓励、扶持区域内已有的成型乡村旅游,要么靠单个经营户适度扩大规模、增加服务功能而成为单体综合体,要么让相关的多个经营户有效对接、组合、培育,链接成有一定规模、影响的区域型综合体,要么成立区域乡村旅游商协会,在整个区域内甚至与其他区域协作,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各种形式的配套、组合,在不需要大的投入、无需大动干戈的情况下探讨组建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客户共享、资源互补、产品联动。同时通过行业商协会对区域内的各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监管、服务、引导、奖惩等自律管理,持续、细微、接地地逐渐优化区域内乡村旅游的整体经营水平和形象。

摘要:时至今日,四川的乡村旅游仍然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这样的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服务功能同质化、管理粗劣、服务水平低下、环境破坏严重、难以满足各种游客不同层次需求等困境。因此,四川亟需使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突出地方特色,完善产业链。针对四川乡村地区的特点和条件,本文提出单体型、区域型、异地平台型三种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模式,并根据发达地区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的经验,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进而提出了科学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引导监督经营项目、整个行业内部科学整合、成立协会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实现四川乡村旅游综合体稳健、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综合体,农家乐,同质化,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淑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创新[J].产业经济,2014(5).

[2]夏爱萍,马朝洪.对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探讨[J].四川林业科技,2011(6).

[3]廖军华.浅析当前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9).

[4]彭瑶.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2013(10).

[5]王江萍,韩静静.乡村旅游综合体导向下的新农村规划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4(4).

上一篇:产品设计过程下一篇:腰硬联合复合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