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2023-01-09

第一篇: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浅谈特色医疗旅游产品的开发

医疗旅游产品主要有医疗手术类、养生保健类、康复疗养类、美容整形类等旅游产品。在当前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产品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是持续吸引医疗游客的关键所在。从医疗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和先进的国家来看,韩国擅长整形美容,新加坡擅长高端体检,匈牙利擅长牙科,印度擅长瑜伽等等,这些国家大多有着独具特色的医疗旅游项目。海南应扬长避短,开发与周边竞争对手差异化的特色医疗旅游项目,打造“医疗养生在海南”的特色品牌。

一、森林、温泉、滨海、田园医疗旅游产品。海南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既有洋溢热带风情的“椰风海韵”东郊椰林、“天下第一湾”亚龙湾、“国家海岸”海棠湾和“海上乐园”大东海等海滨旅游度假区,又有官塘温泉、兴隆温泉、南洋温泉、南田温泉、观澜湖温泉等温泉旅游胜地,还有通什旅游山庄、太平山度假村和龙寿洋国家公园等热带田园风光,是发展医疗旅游的乐土。海南应该充分发挥长寿养生、滨海风光、黎苗风情等资源优势和特区政策优势,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彰显区域本土特色,培育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水

准和本土特色的精品医疗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以温泉康体理疗为主体,中医养生、疗养保健、整形美容为辅的康体养生产品。大力发展森林氧吧康复疗养、滨海度假疗养等医疗旅游服务项目,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品牌。利用海南丰富而优质的日光、海水、空气、海沙、海泥和矿泥等自然资源,开发浴疗康复疗养旅游产品。

二、中医药康体保健旅游产品。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海南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中医药、黎药、苗医资源丰富。海南中医医疗旅游产品开发主要可以中药材基地、中医院和中医药博物馆为依托,将中医药养生与海南的热带风情、滨海风光、海水浴场、热带雨林和温泉等优质资源结合,开发观赏中药种植园、喝药茶、洗药浴、品药膳、购买特制的中草药配方等中医药康体疗养旅游项目。开发一些游客亲自体验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病技法和针灸、拔罐、刮痧、敷贴、熏蒸、热熨、药浴、推拿等特色体验式项目。黎苗医药资源可以开发成为海南极具特色的医疗养生旅游服务项目,对于境内外游客将会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三、老年医疗康复保健旅游产品。养老养生医疗旅

游将成为海南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依托各种优势和特色资源,可开发以温泉康体疗养为主体,开设太极、瑜伽、茶道、花艺等课程,开发中医养生、疗养保健等康体养生产品。丰富和完善老年旅游产品,将热带海岛观光游和休闲度假养生游结合起来,开发“观光+疗养”类型的短期短途疗养旅游产品和长居养生旅游产品。

四、运动保健旅游产品。结合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海南可大力发展海洋观光、海岛观光、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海洋运动康体健身项目,积极引导和规范海洋垂钓和休闲渔业的发展,使游客在领略热带风情的同时,尽享快艇环岛、帆船帆板、潜水、冲浪、摩托艇、沙滩排球、快艇海钓、水上飞机、香蕉船等海上运动项目的魅力。

五、宗教医疗养生旅游产品。海南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省份,宗教养生资源丰富,很多宗教场所如南山佛教文化园、道教文化风景区大小洞天、永庆寺和博鳌禅寺等佛教寺院都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宗教养生文化,积极开发宗教养生旅游资源,开发宗教养生旅游产品,丰富医疗旅游旅游产品体系。

六、海洋医疗旅游产品。海南可以借鉴医疗旅游发

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与策略,利用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医疗资源,结合中国传统医疗养生文化,开发与周围竞争对手差异化的特色海洋医疗旅游项目,如滨海医疗保健旅游产品、温泉医疗保健旅游产品、海洋运动康复旅游产品、海洋生物医药医疗旅游产品、特色海洋保健旅游产品等,积极发展海洋医疗旅游,打造海洋医疗旅游的特色品牌。

第二篇:广西旅游资源与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更新时间: 2006-03-23 21:12:59.0 作者: 袁铁象 来源: 广西旅游局 阅读次数: 11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加快建设,广西旅游业正日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广西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在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新形势下,在加快西南六省七方区域经济协作进程中,广西将进一步发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努力将广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驰名中外的旅游先进省区。

一、广西旅游资源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奇观胜景遍布八桂大地,堪称旅游资源大省。我区的旅游资源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民族风情,边关风貌为主要特色,与其它省(区)、市比较,呈现以下明显特征:一是种类多,主要有:瑰丽多姿、秀甲天下的山水奇观;气势超群、形肖神似的峰林和山地景色;鬼斧神工的岩溶洞穴景观;形声动魄的瀑布奇观;富含各类有益人体矿物质的冷、热、温、奇泉;绚丽多姿的滨海风光;浩瀚林海的森林公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历史悠久的古迹和众多的革命纪念地;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宗教寺庙文化,侨乡风光以及独具魅力的南国边关风貌等。二是分布面广,广西所有地、市和绝大多数县都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三是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高,特点突出,其中有些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世界驰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风光;滩长平、浪柔软、沙洁净、水湛蓝、无鲨鱼的北海银滩;险峻壮观、神秘莫测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姿多彩、令人陶醉的壮、瑶、苗、侗等各少数民族风情;“千古之谜”的花山崖画;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兴安灵渠;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旧址桂平金田村;亚洲第一跨国瀑布——横跨中越两国边境的大新德天瀑布;世界第五长寿之乡的盘阳河流域及其风光;高峰丛、深洼地喀斯特地貌奇观——大化七百弄;世界奇观——龙胜龙脊梯田等。

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优越的区域位置更是广西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广西作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既沿边又临海的省区,地处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位于华南与西南经济圈、港澳与内陆经济圈、东南亚与南亚经济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结合部,是祖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环北部湾经济区域合作的重要基地之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广西在更大范围的旅游区域经济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极利于广西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旅游区域经济的联合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

二、广西特色旅游产品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

近几年,广西始终坚持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突出建设旅游精品,改造提高传统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新的特色旅游项目,逐步推进新的旅游热点和特色旅游线路,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广西一贯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运作、专家管理”模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性投人、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制、企业和社会投入,争取旅游国债和旅游发展资金等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发了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吸引力强,上规模、上水平的重点旅游项目。其中,由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引导各方面资金集中建设的项目主要有兴安灵渠、资江八角寨、龙脊梯田、阳朔西街改造一期工程、桂林漓江补水工程、桂林虞山公园、柳州奇石城、柳候公园、南宁杨美古镇、南宁青秀山、广西药用植物园、武鸣壮文化大观园、北海银滩西部景区、北海海滩公园改造、北海涠洲岛火山遗址公园、凭祥友谊关景区、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乐业大石围天坑溶洞群、南丹白裤瑶新寨、武宣百崖大峡谷等重点特色旅游项目;近几年引进境外、区外资金成功开发的重大项目主要有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愚自乐国际雕塑公园、阳朔世外桃园、荔浦银子岩、北海海底世界、大新德天瀑布等;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部门集资等各种形式筹资开发的主要有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漓江补水工程和漓江两岸的绿化美化工程;南宁市大力开发杨美古镇和青秀山;兴安县多渠道筹资建设灵渠景区,荔浦继续完善丰鱼岩景区和改造进景区道路,容县成功开发都峤山——贵妃园景区,陆川集中力量建设龙珠湖、九龙温泉山庄景区,武鸣调动各部门资金开发伊岭岩旅游度假会议中心,蒙山县自主开发西炮台公园和太平天国封王建制旧址,南丹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资金建设山野温泉和白裤瑶新寨等。近几年我区呈现的良好旅游形势,增强了区内企业、投资商开发旅游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少区内企业和个人斥资建设旅游项目,如金秀圣堂山生态旅游景区、象州温泉源头宾馆、靖西通灵大峡谷、横县九龙瀑布、永福麒麟山景区等。另外,我区积极争取旅游国债和国家有关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如龙脊梯田、兴安灵渠、资江——八角寨、北海银滩西部景区、南宁青秀山、昭平黄姚古镇、大新德天瀑布、阳朔遇龙河——兴坪景区、乐业大石围天坑溶洞群旅游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旅游区、钦州七十二泾滨海旅游区等11个重点特色旅游项目。 在大力推进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近几年广西还加大了旅游产品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优化和传统旅游产品的完善提高。一方面,在丰富和完善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着力开发休闲度假、会议商务,生态旅游、修学旅游、探险旅游等新旅游产品,从总体上增强广西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着力调整优化广西全区旅游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广西龙头——桂林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南北对接、东西呼应,客源互流的大旅游、大市场格局,延长游客在广西的停留时间,增强旅游消费、提高广西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其次,近两年广西大力开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以此促进现有旅游景区(点)环境、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逐步使广西旅游景区(点)迈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广西已有14个景区列入国家4A级旅游区(点)名录,10个旅游景区荣获国家3A级旅游区(点)称号。

三、构筑广西特色产品体系的战略构想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广西旅游业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建设一批世界级的、有强烈吸引力和震撼力的精品,并以此形成有很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为此,广西应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四区一带一龙头”的总体战略布局和“一个中心,四大支柱、四大体系”的战略构架,以全新的理念、创造性的思维、宽广的视野,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通过实施资源集约、产品整合、区域联动等策略,按照突出特色、提升品位、丰富内涵、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上规模、上水平的特色旅游产品,并以“版块式、点轴式”等形式组合提升,形成广西山水风光、滨海休闲度假、民族风情、边关风貌为主体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继续推进”411—5103840”工程,建设和完善桂林山水民俗旅游线、南国边关风情旅游线、环北部湾滨海边境旅游线、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线和南昆铁路奇山秀水生态风情旅游线等5大旅游线路以及桂(林)一海(北海)高速公路旅游带、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滨海公路旅游带、黔东南——桂林、桂林——贺州——广州等特色旅游线路。突出开发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南国边关揽胜游、壮乡文化风情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千年灵渠寻古游、花山崖画探奇游、金田名胜古迹游,百色小平足迹游、巴马寿乡探秘游等10大旅游精品;建设38个重点旅游项目;完善40个重点旅游市、县。重点抓好漓江补水、兴安乐满地、愚自乐国际雕塑公园、漓汀大自然艺术剧场、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梯田、阳朔西街、南宁壮乡之旅,南宁青秀山、北海银滩、涠州岛、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凭祥友谊关、昭平黄姚古镇、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乐业大石围天坑溶洞群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将这些项目建设成为21世纪广西新的旅游精晶和参与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

四、进一步提升广西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一)继续加强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要求搞好旅游项日策划和旅游景区(点)规划设计,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才有可能开发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和环境也才能得到切实保护。为此,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学习借鉴国际高水平的旅游规划理念,不断提高广西旅游规划水平。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作用。

(二)加快与旅游产品开发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加快通往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步伐,开通更多全国各省区直达广西的旅游专列。完善北海至越南下龙的海上航线,以及防城至下龙的近海航线。经营好香港北海——南宁——香港的空中航线;巩固桂林——汉城、桂林——福冈航线,增加上座率;尽量开通广西至新加坡航线;将泰国至南宁的航线延伸至桂林。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好地发挥我区旅游在东连西接、南来北往的区域性旅游枢纽作用,切实保护好资源和环境,注意将生态旅游与生态扶贫紧密联系,通过开发桂西北河池地区、

百色地区的生态旅游,既保护资源环境,发展旅游,又促进生态扶贫,旅游扶贫。

(三)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经济布局。在改造提高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着力开发商务旅游、会议旅游、修学旅游、生态旅游、特种旅游等新产品,从总体上增强我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做好做足旅游购物文章,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人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努力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极,对于我区那些客源市场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好、接待服务设施较完善、相关配套产业较发达、旅游产业意识强烈的重点旅游城市,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景点开发,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途径,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为我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除继续抓好全区旅游龙头桂林市的建设以外,近期将重点培育发展南宁、北海、梧州、防城港(东兴)、柳州、凭祥6个旅游经济增长极。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经济的联合与协作。一是要加强与港澳台,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在旅游项目开发、客源市场促销、旅游线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推进对越边境旅游的发展;二是要加强与东部省、市合作,将我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与东部省市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形成互补联合;三是做好西西联合。与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联手合作,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促进相互投资,开展联合宣传,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发上“山”下“海”出国旅游线和跨省旅游大环线,充分发挥广西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作用;通过“广西铁路旅游大篷车”的宣传促销活动,宣传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举措,提升广西整体知名度。与西部省(区)旅游部门在宣传促销上联手打出“西部牌”,形成统一的对海内外的宣传攻势,谋求包括广西在内的整个西部旅游的整体综合宣传效益。

(五)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在西部开发中要有新思维、新观点,用改革开放思想指导各项工作,清除各种障碍和束缚,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领域和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旅游饭店业、娱乐业、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交通、旅行社等各方面全方位向国内开放。同时,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特别是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增强法制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依法办事效率。制订诸如鼓励项目投资,旅游组团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创造一种能够融人全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范畴的氛围。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广泛吸纳区外、境外、国外的资金以及技术,人才参与广西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作者为广西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

第三篇: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已是学界的共同认识。而凡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是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其实,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和高标准化,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但对文化旅游的界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明显不足,基本上停留在浅层次的文化类资源开发的论述上,而且经常被混同于“旅游文化”。而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相对就更少。鉴于此,本文以南岳衡山为例,对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研究,以求更好地促进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文化旅游的概念至今仍未形成定论。但目前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从市场学的角度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二是从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意识”。三是从旅游学的角度来认识文化旅游,认为文化旅游属运动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本文采用类型说,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文化旅游资源是凡能被旅游业所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能满足旅游者对文化需求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而文化旅游产品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应该是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链接线路。文化旅游产品是应文化旅游的需求而产生的。总之,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文化旅游产品是实现文化旅游的基础;文化旅游是实现文化旅游产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二.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一) 产品结构单一

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不仅有科研价值的山水文化景观,而且还有宗教文化、福寿文化、抗战文化、书院文化和摩崖石刻文化等人文景观留下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这些都为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但是由于这些资源的属性和开发深度的关系,使得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基本是以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为主体,其中主要是佛教文化旅游产品,而道教和儒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少。

(二) 文化含量低,特色不鲜明

在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由于对资源中的宗教文化、福寿文化、抗战文化、书院文化和摩崖石刻文化等文化底蕴挖掘不深,也未能形成众多不同文化的旅游氛围,因而没有形成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宗教文化旅游,但是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低,

开发特色不鲜明,对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 文化旅游路线专业化程度低

由于单个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是有限的,而景点只有置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充分显示出它本来应有的意义和魅力。南岳衡山虽然文化旅游资源繁多,但是资源的集散程度不同,没有很好的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专题式的文化旅游路线。比如,水帘洞、方广寺、藏经殿和广济寺四大景区相对分散,要将这些景区和主景区整合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形成较好的整体效应。

(四) 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商品不仅是旅游经济收入之大户,而且也是旅游文化开发的一面镜子。南岳衡山的旅游商品(佛珠、佛像、玉等)品种较少,文化含量低,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新意,没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因而,市场销售不大,主要分布在一些小商品市场和景区的小商贩处,而且市场秩序混乱,价格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

(五) 文化旅游产品解说系统不完善

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偏低,他们在给游客讲解时只是背诵导游词,简要介绍景区(如麻姑仙境)基本情况和相关传说,对部分寓意深刻的内容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一句带过。这样使文化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底蕴大打折扣。此外,除了导游的讲解外,其他的配套解说系统缺少,使游客仍停留在旅游观光阶段,对景区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这样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游憩质量。

(六) 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迟缓

旅游体验者是冲着好看好玩耐看咀嚼的心理,花钱来买一份好心情的,希望得到的是“身”、“心”两方面的满意。游客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深刻体会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化对景区的印象。目前,南岳衡山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是以进香礼神求愿、参观静态陈列式文化景观和艺术,让游客亲自体验的旅游项目少之甚少。

三.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

(一)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取向分析

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而文化旅游产品是应文化旅游的需求而产生的。它不仅具备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娱乐功能,还具备文化艺术内涵,创造时尚,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功能。通过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分别以南岳衡山山水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寿文化旅游、抗战文化旅游、书院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摩崖碑刻文化旅游为关键词,得出其排列的顺序为宗教文化旅游、寿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抗战文化旅游、山水文化旅游、书院文化旅游、摩崖碑刻文化旅游。综合考虑,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以山水文化旅游产品为基础,宗教文化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寿文化旅游产品为特色,生态养生文化旅游产品为目标,书院文化、民俗文化和摩崖碑刻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二)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

虽然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占主导地位,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其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南岳衡山的市场调查发现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香客市场。据调查,南岳衡山约46%的游客是香客。因此,该市场应该重点开发,对香客推出体验性、深度参与性的活动项目,适当地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如会员制,定期免费制,吸引香客的到来,提高香客的重游率,稳定客源市场。二是老年市场。除了香客市场,老年人市场也是值得开拓的市场。这些人数量庞大,市场较稳定,可以开拓以养生、休闲和健身为主题的旅游,定期举办节事活动、增加宗教活动内容和开展庙会活动,以吸引该群体。三是青少年市场。文化底蕴深厚的宗教文化、寿文化和抗战文化等相关文化能吸引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而且,南岳衡山能够使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养精蓄锐,为真心祈福许愿的游客带来好运。因此,很多中高考学子真心诚意来烧香拜佛,希望这个精神寄托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得到心灵的慰藉。基于以上分析,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为香客、来年人和青少年,其中,以香客和老年人为主,以青少年学生为辅,形成多元化的客源市场。

(三)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景点资源,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按照交通路线及资源的特色可以整合成下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体系名称 主题 包含内容

山水文化观光游 山清水秀、胜景仙迹 奇洞、碧湖、巧泉、峭溪、高峰、妙谷等

佛道生活品味游 做一天道士或者和尚 穿佛道服、吃斋食、颂佛道经等祈福求愿福寿游 地脉天成、文脉共生 国际寿文化节、万寿大鼎等寿文化建筑

爱国抗战文化游 浩气长存、闻名中外 忠烈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等抗战文化遗址

民俗文化体验游 文化融汇、独具特色 祭祀文化、香期、庙会、新春朝圣等活动

碑刻题咏文化游 璀璨夺目、珍贵宝库 碑刻、摩崖石刻及牌坊寺观联额石刻等

(四)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

根据上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在南岳衡山文化原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南岳衡山各大文化旅游产品。

1. 山水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的山水也有自己的特色。南岳衡山以花岗岩断块组成峰林状地貌,群峰连绵突起,呈阶梯形断层发育地貌,地标破碎,岩洞石蛋遍布。山水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凸显山水特色,挖掘其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因此,南岳衡

山山水文化旅游产品的线路设计如下:水帘洞(奇)—华严湖(碧)—梵音谷(妙)—穿岩诗林(趣)—灵芝泉(巧)—麻姑仙境(幽)—狮子岩(逼真)—祝融峰(高)。

2.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是宗教的自由天地,三教之盛为他山所罕见,尤其是南岳大庙将佛道儒共存的繁荣景象体现最为淋漓尽致。因此,对于南岳衡山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分佛道儒三条专线一条宗教综合线。1)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突出南岳大庙、藏经殿和方广寺,将文化内涵深厚的佛寺与佛教活动相结合,利用“深山藏古寺”的特色,体现南岳衡山既是重要的弘法利生场所。因此,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路线可设为:南岳大庙(西佛八寺、南岳圣帝和慧思大师等)—南台寺(“天下法源”)—福严寺(“天下法院”)—磨镜台(南禅祖源)—铁佛寺—湘南寺—上封寺—藏经殿(秀)—方广寺(深)—祝圣寺。2)为了满足道教外的人们对道教的内涵和道士们的生活也总是充满好奇的旅游需求,可开发道教生活体验参与项目。道教本身具有养身保健的功效,可以利用道教养生之术中的内外丹、服气、吐纳等,发展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生态旅游。3)湖湘文化在南岳衡山虽有一定的地位,但影响相对较小。其文化主要体现在南岳大庙的建筑特色上,如庙贯轴线、层次分明、左右对称、抑扬开合、高低起伏、和谐有序、匠心独具是儒家文化的体现,其棂星门与奎星阁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9]。因此,南岳衡山的儒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点是把儒家文化的思想通过建筑体现出来。 综上,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是把三教资源进行整合,以佛道为主,儒家为辅,形成完整的宗教文化旅游路线:南岳大庙—黄庭观—南台寺—福严寺—磨镜台—麻姑仙境—玄都观—邺侯书院—铁佛寺—湘南寺—上封寺—祝融殿—藏经殿—方广寺。这样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就能同时体验三教文化特色。

3. 福寿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千百年来作为民众祈福延寿之圣地,其大庙主体建筑圣帝殿基本采取帝居“九五”之制,蕴含“与天同寿”。其平面布局采用九进制,隐含“长久长寿” 。每年十月份的国际寿文化节进一步奠定了寿岳的地位。对于南岳衡山的福寿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利用浓厚的寿文化氛围,通过旅游景点(万寿广场)、寿文化节以及寿建筑令寿文化深入民心。因此,福寿文化旅游产品的旅游线路可设为:南岳大庙—万寿广场—带寿字的建筑(万寿宫、注生殿、延寿路、延寿亭、寿佛殿、麻姑献寿等)。这条线路的设计主要是突出“寿”字,尤其是南岳大庙建筑特色。

4. 抗战文化旅游产品

抗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南岳自古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抗战军事文化旅游资源。由于南岳衡山的抗战文化主要集中在忠烈祠,因此,该景区主要是把抗战文化宣传给游客,可以

采用录像形式,通过游客自己观看,激起游客的爱国热情。

5.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的民俗文化主要有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声名远播的香期、影响深远的庙会、别具一格的新春朝圣和祭拜圣帝日。其中,祭祀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于将南岳衡山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传播给游客,使游客深入了解该文化的来龙去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较强,除了现存的几种基本形式外,南岳衡山可以征集游客和民众意见,不断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同时,要将“南岳菩萨照远不照近”变成“南岳菩萨远近兼照”,使本地和外地人都来此烧香。

6. 碑刻题咏文化旅游产品

除古建筑外,还有众多的碑刻和题咏成为南岳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由于这些碑刻题咏的文化性很强,所以游客群体主要是一些求知欲强烈的文人雅士及其他知识分子。这一产品的开发要求从业人员文化修养极高,能够将名人名文、碑刻题咏等相关知识信手拈来,带给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

四.结语

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基础。但是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广,而应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本文中提出南岳衡山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山水文化旅游产品为基础,宗教文化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导,寿文化旅游产品为特色,生态养生文化旅游产品为目标,书院文化、民俗文化和摩崖碑刻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因此,在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态导向、保护性和务实的开发态度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和谐开发。这样才能稳定客源,吸引游客,促进南岳衡山文化旅游的可持续以及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四篇: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案

摘要:临漳位于河北最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辉煌灿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上述优势,有效地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促进临漳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临漳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入手,设计临漳文化旅游方案,深入分析了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案

所谓文化旅游资源, 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临漳古称邺,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七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临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必要性

临漳处于中原腹地,历史悠久,西太平仰韶文化遗址和回漳仰韶文化遗址证明了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临漳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古邺文化、鬼谷子文化、成语文化和乡土文化。

1.1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1.1.1 古邺文化 在古邺沃土上,众多历史名人创下了辉煌灿烂的古邺文化。曹魏邺城建筑中轴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街道作棋盘格式,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对隋唐长安城、宋代汴梁城、明清北京城,乃至日本平城京都的建筑格局均有深远影响,成为中国都城史上的建筑典范,在中外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禹治水,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商时河亶甲迁都于相,即今境内孙陶一带。战国时,邺令西门豹投巫凿渠,破除迷信,发展生产,泽流后世。秦末,项后生,大破秦军。曹操“求贤纳士,唯才是举”,不惜重金从匈奴赎回才女蔡文姬,蔡文姬答谢曹操在邺城铜雀台即兴演奏自己名作“胡笳十八拍”,而流传后世;曹操聚才于邺,促进了邺城科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1.2 鬼谷子文化

春秋时,著名军事家、纵横家、教育家王禅(即鬼谷子)就诞生在境内香菜营乡谷子村,他创办了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学校,培养出了孙膑、庞涓、毛遂、苏秦、张仪等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纵横家。

2010年5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和临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在临漳举行。大会确定:临漳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谷子村为“鬼谷子故里”,盐食村为“鬼谷子诞生地”,并在临漳建立“中国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现存于谷子村的鬼谷子祠堂,不断有中外游人凭吊。

1.1.3 成语文化

源于古邺大地的曹冲称象、春华秋实、闭月羞花、冲锋陷阵、瓜田李下、鸡犬食禄、快刀斩乱麻、铜雀春深锁二乔等成语典故更是赋予了临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1.4 乡土文化

地名是语言文化的词汇,是历史文化的化石,是地理文化的标识,是乡土文化的象征。临漳的地名无不打上漳河、战场、都城、姓氏的烙印,构成了区域文化网络。如“临漳全县,漳河串遍”。漳河是境内的主要河流,横贯临漳全境,如今临漳425个村庄,到处都有漳河的足迹。因漳河而得名的村庄46个,如回漳、章里、夹河、河图、堤上、五岔口、二分庄、漳潮等。

1.2 必要性

文化旅游资源,只有经过人类有意识的开发,至少要具备“进得来,出的去,散得开” 的可进入性,有了基本的并同环境相协调的接待设施, 才能被旅游业所利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意识中的旅游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观光活动, 而更多包含了休闲、人文、娱乐等内容, 这就需要更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即需要更大的开发。

2 方案

2.1 建设临漳重点旅游项目,创旅游名牌。

第一,把临漳“三台”(铜雀台、冰井台、金凤台)、磁山文化、赵王城作为重点,推广招商,加快开发临漳古邺文化的步伐。

第二,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现代旅游,在城市郊区,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生态旅游。第三,在城建规划中,把体现改革和进取精神的“胡服骑射”、“毛遂自荐”、“将相和”等历史文化以雕塑或壁雕的形式表现出来,开发临漳的成语文化,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

位。

2.2 整合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实现点、线、面一体开发。

临漳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应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营造大区域大旅游的观念,实现临漳内部及与周边省市在文化旅游资源、资金、 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共享与协作。因此,具体可从展开分析:

2.2.1文化旅游产品整合

第一,重组旅游线路。

根据临漳境内旅游资源的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与周边省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相互关系,可以推出太行风情游、古城历史文化长廊游、红色之旅、生态休闲度假游、科普游及工业旅游6条品牌旅游线路。通过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借助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来提升临漳的旅游市场地位,树立临漳整体旅游形象,利用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促进临漳文化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1)建设“古邺文化旅游专线”即马义公路—鬼谷子故里—鬼谷子诞生地的旅游专线和县城—邺城遗址旅游专线。

(2)连接漳河生态科技园区—铜雀三台遗址园—三国南北朝民俗文化体验村—西门豹纪念馆—邺城遗址博物馆旅游交通公路的建设,增强各遗址点景区道路的内外通行能力,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需要。

第二,开发景区景点。

临漳旅游业的发展,应在集中构建晋冀鲁豫大旅游圈联合行动的前提下,开发建设临漳所辖范围内的景区景点。因此,需要准确了解所有资源类型数量规模结构布局等,尤其是重点优势独特文化旅游资源,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对优势资源给予重点扶持优先开发,以对临漳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准确定位,树立市场形象,形成品牌。 具体可以以“文化邺都、生态新城”为口号,通过建造邺城遗址博物馆、西门豹纪念馆、民俗文化体验村、鬼谷子文化产业园、酒文化生态游景区、邺城生态公园、邺都温泉宾馆、仿古商业一条街等旅游项目,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景点建设。

2.2.2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整合

临漳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尤其在各景区的可进入性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临漳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各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建设,使各景区之间能纵横相连路况良好,从整体上形成网状交通体系。

第一,以京珠高速在邺城遗址增设出口为契机,结合邺北城考古遗址公园和抢救性文物保护项目,着力加快景点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在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及邺令公园成功争创国家3A级景区基础上,启动邺城博物馆、邺都生态公园景区创A工作。

第三,以建设仿古商业一条街为依托,谋划建设集综合贸易、创意研发、策划推广、信息咨询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和漳河水利风景区项目,尽快实现可听、可看、可游的目标。

最终形成以临漳县为核心,以平涉线为轴线 ,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坚持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管理建设和经营),三权分离(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两个主体(旅游基础设施以政府为主体,经营设施以企业为主体),一个赋予(赋予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主体企业二十至三十年经营权),整合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文化旅游区。

2.3 举办“文化节”和文化旅游宣传活动

第一,可以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临漳的“文化节”,通过文化展示,、手工艺展卖、传统文化特色、游园游艺杂技玩耍、猜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现临漳古老的的文化内涵。 第二,积极举办各类旅游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邺都·魅力临漳”摄影大赛、邺都文化书画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建安文学”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第三,通过“中国·临漳邺都文化高峰论坛中国古都学会年会”、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等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将邺都文化旅游打造成全国知名、影响深远的文化品牌。 3 可行性分析

3.1 经济是临漳文化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

2011年,临漳县生产总值完成589780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1380万元,同比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0130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8270万元,同比增长15%。2011年临漳县财政收入完成1101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增长8.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06万元,比去年增长2.2%,全县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301859万元,比去年增长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501元,同比增长22.1%。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交通是临漳发展文化旅游的促进因素

临漳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京珠高速贯穿南北,紧邻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距石家庄、郑州、济南等机场均为200公里。公路总长423公里,魏峰线、茶柳线、曹前线三条公路通过县城;茶柳线、曹前线、马义线与魏峰线、杜称线、丛峰线构筑了“三纵三横”为框架的临漳公路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提高了可进入性,是临漳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动力。

3.3 客源是临漳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决条件

临漳县辖5镇、9乡、425个行政村。 总人口594626人,东邻魏县,西接磁县,北达成安县,南连河南省安阳县,特别是与安阳的殷墟文化距离较近,易形成集群。为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并成为临漳文化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 4 开发中注意的问题

4.1 管理人才短缺,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缺乏高层次人才。由于临漳的工资及其他待遇低于省份其他城市,其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不断流失。中、小旅行社的导游人员只接受过短期培训,只能给游客的带路,无法提供优质的导游讲解服务。

4.2 开发性破坏现象需警惕

旅游业决不是“无污染产业”,更会因游人大量拥挤,决策者旅游开发战略不当、缺乏系统规划等导致自然生态 、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环境破坏 。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 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 甚至永远不能恢复。因此,旅游开发要慎之又慎,要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损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警惕开发性破坏。

4.3 旅游业基础设施薄弱

临漳县旅游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全行业整体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市场运作力度小。旅游业作为产业,产业化、市场化机制不够健全,旅游业建设和经营力量薄弱。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全县仅一家旅行社,且为政府运作。包括新建电信宾馆在内,城区现有床位不足一千张,接待能力较弱。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仅一家,即临漳豆腐干厂,但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旅游交通舒适度低,也没有专业的旅游车队。

5 建议

5.1 培养、吸引、保持旅游人才

对于旅游业的三大主要行业,旅行社、宾馆和旅游区的人才需求,临漳县应加大引进力度,用一些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如提高优秀管理人员的待遇;重视人才的安排和使用;

督促基层旅游部门的领导学习现代旅游开发和管理知识,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并实行相应的管理模式,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

5.2 科学合理的开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保护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县政府的财政开支,但由于经济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常常使得保护的投入满足不了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县政府都看到了文化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激起了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积极性,相应地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投资也日益增多。

因此,旅游开发能够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为保护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 才能够让本地居民、广大公众和社会各方面看到其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进而产生保护文化的动力、觉悟和行动。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5.3 改善、加强重点景区的设施设备

要重点解决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问题,在旅游区的初步设计阶段要考虑游客最多时所需的道路宽度,应设计道路阻塞时的迂回道路,按照完善配套、合理布局的原则修建旅游区景点的公路,尽量使相邻的旅游区可以串联起来,要加强对临漳各景区附近的交通疏导及管理工作。

临漳建设要走现代化之路,开展市民素质工程教育。第三产业管理要打破“按时上下班”的习俗,让晚上也红火起来、亮起来、活起来。要以活动促亮、促销、促发展。另外,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协调,发展跨区域的特色旅游,加强与安阳、魏县、磁县、成安等地旅游规划、线路开发等方面的协调,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谋文化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0,(3) [2]吴芙蓉.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3)

[3]杨振之.成都《旅游资源开发》[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5

[4]张一 于燕 赵伟华. 浅谈邯郸旅游资源开发[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5]张旭.浅析河北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第五篇: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

摘 要:新疆是一个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的地区,各民族的民俗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民族多元性、地域多样性、淳朴自然性等特色。结合新疆民俗旅游资源特色,我们应鼓励民族群众参与,加快民俗文化市场化进程,加大宣传,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新疆民俗文化的开发,从而有效利用和保护新疆民俗文化资源,在建设和发展新疆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新疆;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的涵义,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尚习俗的总称。民俗文化的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并通过物质、心理、语言、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

所谓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民俗文化中能激发旅游者的动机,给旅游者以积极的效益和特征的吸引物。他们可以是观赏、参与、感受和体验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经济民俗、节庆聚会、民间歌舞、竞技运动、娱乐休闲等游艺休闲民俗以及令人愉快的民俗文化环境。

一、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目前有47个民族的成员,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主体民族。各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特点,这就为新疆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古尔邦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在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古尔邦”,阿拉伯语,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节前,家家户户要搞卫生、制糕点、炸油馓子、烤馕、做新衣裳。做完礼拜后,回家开始杀牛宰羊,煮肉做饭,对来宾进行招待。整个节日载歌载舞,充满欢乐气氛;那达慕盛会是蒙古族的传统盛会,每年7月中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畔,都要举行3天到一周的那达慕盛会。盛会期间,草原上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表演和竞赛,文艺团体表演精彩节目。此外,伊斯兰教民族的肉孜节、圣纪节、维吾尔族的诺鲁孜节、塔塔尔族的萨邦节、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塔吉克族的灯节都非常热烈隆重。

2.婚恋习俗奇特风趣。维吾尔族婚礼隆重、热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以歌舞庆贺,热闹非凡;塔吉克族婚礼,被称为高原上的婚礼,婚礼要举行3天,并举行赛马、叼羊等娱乐活动;塔塔尔族多在秋冬季节结婚,婚礼在女方家举行,婚后,新郎要在女方家住若干月,甚至一年或在妻子生过小孩之后再返回男方家;蒙古族婚礼充分表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

3.歌舞艺术赏心悦目。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它像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英雄史诗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阿肯弹唱,“阿肯”是哈萨克族对民间歌手的称谓。阿肯知识丰富、感情充沛、文思敏捷,即兴弹唱、出口成章。除弹唱外,还会背诵民间传说、诗歌、故事,并能创作;吐鲁番鹅舞维吾尔语叫“那孜尔空”,是模仿鹅的各种动作、表情达意的舞蹈形式,时而诙谐幽默,时而耐人寻味,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哈密鸡舞,一女性饰母鸡,一男性饰公鸡,相互逗引,妙趣横生;塔吉克鹰舞是模仿山鹰的动作而形成的。婚礼、节日,或者来了贵客,大家就会跳起优美的鹰舞;哈萨克舞蹈多以骑马生活为题材,双臂多用动肩,步法上多用马步,舞蹈语汇中常见挤奶、剪羊毛、擀毛毡等。

4.民族服饰多彩斑澜。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维

吾尔、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坎肩。维吾尔、乌孜别克族连衣裙宽大,胸前多褶,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连衣裙下端多皱裥,塔吉克族妇女喜欢在裙子上系上围裙。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的男子多穿过膝、无领、无袋的“袷袢”(外衣),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蒙古族、达斡尔族喜欢穿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还非常喜欢在衣服的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处用各种彩线绣上各种精美的花卉花纹图案,有时缀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装饰品。

5.体育竞技热烈惊险。赛马和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群众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族的牧民群众更擅长这种独特的马上运动。其竞赛技艺之高超,对抗性之强烈,令人叹为观止;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们最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场面热烈,妙趣横生;射箭是新疆锡伯、蒙古、哈萨克等兄弟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锡伯族的射箭,已有1000多年历史,锡伯男儿以能当一名神箭手而引为无尚光荣;摔跤,是新疆少数民族共同喜爱的传统竞技体育项目。除国际式摔跤和中国式摔跤外,还有自己民族或本地区的各种有趣的摔跤形式;高空走绳,维吾尔语称为“达瓦孜”,是维吾尔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表演者手持长竿,不系保险带,表演起来惊心动魄,兼有体育和杂技的双重特点。

6.建筑文化别具一格。新疆的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最早的古建筑可追溯到青铜时代。由于新疆具有气候干燥的自然特点,至今地面上仍保存着丰富的各种类型的生土建筑。如位于古代交通要道沿线的汉唐时期的烽火台、戍城堡建筑,以及享有盛誉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等丝路名城。印度佛教文化的东传,给新疆古代建筑艺术输入了新的血液,在喀什、和田、库车、拜城、吐鲁番等地,现在还保存着大量依山傍水开凿的石窟,以及地面营建的塔庙建筑。如著名的克孜尔、库木吐拉、柏孜克里克石窟、莫尔、热瓦克、尼雅、米兰、苏巴什等塔庙。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又产生出具有伊斯兰教特点的许多建筑。如霍城县的秃黑鲁贴木尔汗陵,是新疆早期伊斯兰建筑的代表。吐鲁番的苏公塔(额敏塔)清真寺,建于1778年,它以形体高大雄伟而美观的砖塔著称于世。清代的砖木建筑中,以昭苏的喇嘛庙、伊宁回族寺及惠远城钟楼为代表。那高居乌鲁木齐红山顶端的宝塔,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古朴凝重,是清代边城乌鲁木齐城市的胜景之一。

7.石窟艺术独具特色。新疆石窟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左右,遗留至今的遗址主要分布于南疆的拜城、库车,以至东疆的吐鲁番一带。与印度阿族陀石窟一样,新疆石窟也都选山寂空远、溪水中流处,洞山为窟,这与佛经上记载佛祖释迦牟尼静坐修行有关,与阿族陀、键陀罗,乃至早期印度佛教的山奇艺术比较,新疆石窟艺术自有它独具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窟形建筑及内部结构艺术。新疆石窟由于多选在沉积砂岩的崖壁上凿建,建造方法便得到自然的发展。出现较多的窟形是将古印度的佛塔建筑与新疆的洞窟建筑完美地结合,而形成一种长方形纵券顶,中部用中心柱将洞窟分为前后二室,两旁开走廊式雨道相联通的窟形,有人称此为“中心柱”式,亦有人称“龟兹”式。它巧妙地利用前室明亮、高敞,后室阴暗、低窄的特点,表现释迦佛生前的善行和死后的悲哀情景,加强了艺术效果。其二是艺术表现手段。新疆石窟雕刻,因系砾岩,一般在雕造之初即外加泥塑,施以彩色,因此多为彩塑,也有木雕和个别石雕的。可惜大都没有留存下来,壁画艺术却在新疆石窟中占有突出地位,这些壁画从佛的诞生到太子出家以至成佛、降魔、说法、涅磐、分舍利等,都有多方面的描绘。在画面装饰上,新疆古代画师从当地民族传统形式和审美观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菱形方格图案。每个菱形格内绘一个独立内容的画面,中后期的人物造型,也一改明显的键陀罗式,呈现出与中国式合成的迹象,并出现当地民族的形象。其三是壁画绘制技法。新疆石窟壁画的绘法,采用古代西域流行的晕染法,即凹凸法,结合“铁线描”式的轮廓勾勒,二者有机结合,使画面明暗相映,富于层次,立体感很强。

8.宗教信仰各不相同。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有10个少数民族,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占新疆人口的58%左右;佛教在新疆流传最久,长达2000多年,至今仍为新疆蒙古族、藏族所信奉,在汉族、满族、锡伯族中也有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在新疆目前主要为少部分汉族人所信奉;东正教是新疆俄罗斯族人信奉的宗教;萨满教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宗教,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满、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的历史上,都曾经有过很深的影响。现在信奉萨满教的人已经很少了。

9.独特的饮食文化。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现在的日常饮食文化中,不仅包括各民族从上古游牧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而且还包括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新疆饮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其已经成为新疆饮食文化的象征。此外,抓饭、烤囊、拉面、烤包子、烤全羊、丸子汤、汤饭、熏马肉、酸奶疙瘩等等,这些都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特色食品。

二、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意避免民俗文化的快速同化。旅游开发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的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这些原因造成随着异文化的引入,民族文化正在迅速地被同化,面临着严重的退化、消亡威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这种现象目前有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业已出现,一些民俗旅游村落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旅游者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我们在旅游开发工作中所应当做的,一是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对于不同时期的民俗尽量予以时间说明;二是向当地居民宣传教育,除了极少数野蛮的、愚昧无知的民俗行为外,民俗文化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都是世界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却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旅游生命力,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要避免扭曲真实,而且要去其不良取其精华。例如有些地方为迎合一些旅游者的低级趣味,低格调猎奇特点,不注意鉴别真伪,使民俗文化庸俗化;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科学的评价,夸大其词地进行渲染;开发中不深入民俗文化丰富的内涵,表现民俗文化浓厚的民族性和纯艺术性,而是把它简单化,生搬硬套;不尊重民族的信仰、意愿,随意解说、展示他们的习俗,伤害民族自尊和宗教感情。

3.科学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对矛盾,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绝不能盲目、过渡、破坏地开发,更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不合理的开发会给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和负效应。如民族文化的同化、庸俗化等。科学地开发则能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民俗文化的精华得到提练、弘扬和发展。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保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等原则,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简单化、庸俗化和城市化。经过细致分析、科学规划、适当管理,可以使现代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社会“嫁接”,使其越过工业化过程而直接进入符合生态理念的后工业化社会。

4.开发内容要有特色。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精选的原则是什么?是旅游吸引力。吸引力又主要决定于当地与游客产生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异越大,越有吸引力,特色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所以,在内容上应精选其具有特色的部分。

5.加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2002年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服装节上展示的维吾尔族服装绚丽多彩、华丽高贵,哈萨克族服装古朴典雅,塔吉克族服装犹如火焰,柯尔克孜族服装潇洒轻快,蒙古族服装豪迈奔放。但令人遗憾的是,新疆至今没有一个民族服装品牌问世,

少数民族服装还停留在舞台上,没有走向市场,没有形成产业,甚至没有形成商品。旅游购物是旅游消费中最有弹性的因素,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也要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和工艺品是开发重点,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大胆开发。

6.大力宣传,树立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要把宣传促销看得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同等重要,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宣传包装相同步,甚至宣传先行。苏州周庄以“中国第一水乡”为包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以“天下第一村”为包装,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例如大型节庆、电视专题片、旅游推介会、宣传手册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树立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以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开发区安委会会议纪要下一篇:开工仪式上的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