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压疮

2024-05-02

重度压疮(精选六篇)

重度压疮 篇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83岁, 脑梗死两年, 脑萎缩, 全身肌肉萎缩, 右上肢及双下肢屈曲, 语言障碍, 不能进食, 生活不能自理, 左侧髋部压疮5cm×7cm黑痂, 不能判断分期, 100%黑色坏死组织, 伤口周围皮肤发红, 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体温36.7℃, 脉搏8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10/70 mm Hg,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1012/L, 白细胞10.7×109/L, 血红蛋白110g/L, 入院后给予插胃管, 鼻饲饮食, 抗感染, 局部换药等治疗。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入院后给予患者使用防压疮气垫床, 可使皮肤压力分散, 降低局部压力, 使毛细血管灌流得以维持。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每3h翻身一次, 避免左侧卧位, 采取平卧和右侧卧位, 侧卧时, 背部与床铺角度为30°, 用软枕支撑, 翻身时避免拖、拉、拽、扯等动作。床单位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每周全身擦浴2次, 大小便后, 及时擦洗, 保持局部清洁。由于患者言语不能, 不会表达生理需求, 我们为其采取了豆浆袋接尿法, 具体方法是:用5cm×10cm软棉布缠绕阴茎, 再套上豆浆袋, 然后用一小塑料夹子夹住, 排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 并更换棉布和尿袋, 以减少尿液刺激。

2.2 饮食营养护理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原因之一, 也不利于伤口愈合, 为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即给予插胃管, 鼻饲饮食。每日主餐四顿, 4h一次, 即7点、11点、15点、19点, 夜间不喂食, 使胃肠休息, 早餐小米粥250m L冲鸡蛋一个、加食盐适量, 另外三餐是营养米糊300m L、加食盐适量, 中间加喂酸奶或鲜奶。营养米糊是用米糊机或豆浆机的营养迷糊功能制作的。配料:大米、小米、麦仁、薏米、红豆、黄豆、花生、芝麻等、猪肉半两、虾仁10个、适量土豆、胡萝卜、白菜, 用量可根据机器配带的量杯量取, 喂养过程中依据大便情况随时调整蔬菜的量和品种。

2.3 创面护理

(1) 清创:用0.5%碘伏棉球消毒黑痂及周围皮肤, 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 以去除脓液, 同时可用无菌棉签从四周挤压脓液至渗出部位, 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涡流式冲洗至创面清洁后, 用无菌棉球擦干局部, 取适量生肌象皮膏 (天津市天津医院生产) 摊于脱脂棉上, 厚薄均匀, 要大于创面一公分敷于患处, 无菌纱布覆盖, 3~5d换药一次。当黑痂组织松动时, 可用无菌剪刀切除坏死组织, 伤口无脓液后可不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 (2)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坏死组织全部脱落后, 创面为红色, 继续使用生肌象皮膏, 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法:用0.5%碘伏棉球消毒创面周围皮肤, 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 用棉球轻轻擦干伤口及周围皮肤, 再涂上生肌象皮膏, 外敷无菌纱布。5~7d换药一次。 (3) 促进伤口愈合:清洁创面后, 打开美宝疮疡贴 (上海美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包装袋, 将浸有麻油蜡膏的敷料直接覆盖在创面上, 再将自粘式敷料覆盖其上粘牢固定, 7d换药一次。

2.4 超声波治疗护理

为了促进伤口愈合, 我们使用深圳圣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838B-M-C-综合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 能量为2W/cm2, 时间20min, 每日两次, 部位:将探头放置创面2cm以外皮肤处。

3 结果

经过上述护理后, 患者入院第11天, 脓性分泌物消失黑痂开始脱落, 第27天黑痂全部脱落, 75%红色组织, 25%黄色组织, 6个月后, 创面为0.5cm×1cm, 使用美宝疮疡贴, 1个月后, 伤口完全愈合。

4 讨论

4.1 豆浆袋接尿法优点:使用方便, 尿液不外漏, 避免泌尿系感染, 价格低廉, 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加重创面感染程度。

4.2 本例营养餐的配置保证了患者的生理需求, 营养丰富全面, 喂养

方便, 价格低廉, 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导管堵塞等并发症。

4.3 本例患者年龄大、体质弱, 外科医生会诊不予外科清创, 即采取

药物溶痂和剪刀切除松动黑痂组织相结合的方式, 对患者的局部组织刺激较小, 不会对其造成伤害, 比较安全可靠。

4.4 生肌象皮膏具有生肌、敛疮、杀菌作用, 溶痂效果好, 促进肌肉

组织的生长。美宝疮疡贴是一种生物敷料, 具有独特的网中网结构, 利用“三隔离, 一呼吸”作用, 使伤口置于立体性的生理湿润环境中, 促进损伤创面生理性再生愈合。

4.5 我们利用超声波治疗仪的机械、温热、理化效应, 促进局部组织

代谢, 加强局部组织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组织营养, 提高组织细胞再生机能。

本例患者采取了恰当的基础护理方法, 合理饮食喂养, 正确的创面处理和超声波治疗收到里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重度压疮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中, 男19例, 女16例;年龄35~58岁;卧床时间2~13年;均为Ⅲ度压疮。四肢瘫26例 (74.3%) , 截瘫9例 (25.7%) 。入院检查:骶尾创面渗出, 骨外露, 有瘘管, 溃疡范围4.4cm×3.6cm~l0.3cm×7.1cm。其中12例 (34.3%) 曾于外院行创面换药治疗, 创面扩大加重不愈;3例 (8.6%) 曾于外院经扩创后行皮下组织缝合及游离植皮, 创面不愈;余20例 (57.1%) 由当地残联救助转来。

1.2 术前准备

给予全面检查、血培养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术前加强营养支持, 予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 必要时静脉给予高营养, 以纠正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同时, 加强创面换药, 分次清除坏死组织, 待创面情况改善后方行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于臀部或腰背部皮肤及软组织相对健康柔软的一侧设计皮瓣。皮瓣基底位于近侧骶棘肌外侧缘与髂嵴交界处, 划线标记, 皮瓣一边与创面相邻。皮瓣大小、形状以能修复创面、无张力不影响血运为原则。2例 (5.7%) 行局部麻醉, 33例 (94.3%) 未行麻醉。患者取俯卧位, 局部清创后按术前设计由远及近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在深筋膜下向皮瓣近端掀起筋膜皮瓣, 若皮瓣长度能满足创面需要, 不必显露血管蒂, 注意保护进入皮瓣的血管神经蒂。皮瓣移位修复创面, 结扎止血, 以0号丝线将移位皮瓣的皮下组织与创面组织缝合数针固定。切取皮瓣范围6 c m×4 c m~1 1 c m×8 c m。缝合关闭创面, 松软碎纱包扎, 创口留置负压引流球。术后外科常规血循环观察、压疮护理、对症及预防感染等治疗7~10d;隔日换药1次, 2周拆除缝线;3周后如创口愈合良好, 逐步加强活动和功能训练, 附加理疗。

2 结果

3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切口I期愈合32例 (91.4%) , Ⅱ期愈合3例 (8.6%) , 给予1~3个月的康复训练。其中2例 (5.7%) 早期局部转移皮瓣患者, 压疮部皮肤开裂, 经改善营养、补充血容量及白蛋白、切口及供区创面换药清洁后直接缝合愈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至4年,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满意, 无复发。

3 讨论

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压疮, 骶尾部压疮占55.6%, 除引起皮肤缺损外, 常伴有深部组织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 创面难以愈合, 易并发细菌感染[2], 严重者并发骨髓炎、败血症等, 使后期的治疗费用增加。压疮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转移活动, 使患者精神和肉体上备受折磨, 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3.1 手术注意事项

(1) 加强术前准备:术前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创面局部的清洁对术后恢复非常重要。卓大宏[1]702指出, 只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才能治愈压疮。多数骶尾部压疮患者因长期卧床, 心理脆弱, 不配合围术期处理, 且术中、术后只能采取强迫卧位, 俯卧时间较长, 需定时更换体位。加之摄入少而消耗大, 易发生低蛋白血症, 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低下。本组35例均由此造成创面久治不愈。故术前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做好创面换药工作, 保持创面清洁, 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改善全身状况后再行手术。 (2) 术中彻底清除压疮:彻底清除骶部压疮溃疡及周围瘢痕、黏液囊和增厚的囊壁, 必要时对骶骨进行搔刮, 凿除骨性窦道及死骨, 修平骨突, 局部用1∶2000氯己定溶液浸泡5~10min, 待伤口基本洁净后再行皮瓣转移。局部不留死腔, 用过氧化氢 (双氧水) 、生理盐水冲洗, 创造一个健康和血运良好的基床。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 骶部软组织充血水肿, 清创时出血较多, 需电灼、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术中缝合前创面需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干净。 (3) 合理设计皮瓣:正确确定皮瓣营养血管的位置及血管蒂的长度,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皮瓣的一边与创面相连, 便于转移。骶部压疮范围较小的, 可将皮瓣设计成菱形, 压疮亦菱形切除, 转移时尽量达到无张力缝合, 使创面Ⅰ期直接缝合, 免除植皮的繁琐, 减轻患者的痛苦。设计肌皮瓣应略大于压疮缺损区, 转移后以能无张力地覆盖骶部创面为宜, 防止因皮瓣张力过大引发伤口裂开, 甚至造成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轻柔切取, 避免损伤肌肉的营养血管。皮瓣尽量不选择坐骨结节等负重部位转移, 以避免这些部位日后发生压疮。另外, 选择的皮瓣部位如有感觉更好, 本组有2例从压疮上方的腰背部转移筋膜皮瓣, 带有一定的感觉, 对预防压疮复发有帮助。 (4) 防止术后皮瓣下血肿:术中用0号丝线将移位皮瓣皮下组织与创面组织缝合数针固定, 避免移位皮瓣面积过大形成空腔, 产生血肿, 减少移位皮瓣肿胀、感染及坏死。增强移位皮瓣与基床的联系, 利于皮瓣早期建立微循环。术后避免加压包扎影响皮瓣血运, 放置负压引流球, 直至创面渗出量少, 色清。 (5)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抗凝药的应用, 可引起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 注意预防, 留置导尿管观察。部分患者因被迫体位、自身重力或突然增加腹压有尿溢现象, 应随时观察做好会阴护理, 同时鼓励患者做主动排尿动作, 锻炼膀胱肌收缩, 争取及早拔除导尿管, 还应防止粪便污染创口。除术前加强肠道准备外, 给予流质饮食, 控制4~5天内不解大便, l周后可考虑灌肠。另外, 加强营养在术后亦很重要, 做好患者心理工作, 取得家属配合。 (6) 术后良好的体位摆放:术后3周内取俯卧或侧卧, 避免创口受压, 防止肌皮瓣血运障碍。术后患者长期卧床, 易引起髋关节的伸直位挛缩, 在不影响皮瓣愈合的情况下, 注意早期进行髋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和改善训练。

3.2 术后预防及远期疗效观察

教会患者翻身、转移、轮椅使用技巧, 指导站立、行走训练, 开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进行健康宣教, 防止压疮再发。通过对35例病例的长期观察, 发现术后坚持康复训练对预防压疮的再发有重要意义, 必要时配备防压疮坐垫。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重度压疮 篇3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2012年8月从手术室术后转入ICU重度多发复合外伤患者68例, 其中男47例, 女21例, 年龄10~75岁, 平均 (46.1±5.6) 岁。其中手术时间2~4小时36例, 4~6小时23例, 7~9小时6例, 10小时以上3例。

结果:68例术后转入ICU救治患者中7例术后皮肤发红, 缓解压力后30分钟褪色3例, 40~50分钟褪色2例, 60分钟不褪色1例, 24小时不褪色1例。4例填写压疮风险上报护理部, 但无一例发生压疮。

分析原因

外在因素: (1) 重度多发复合外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等[6,7]。 (2) 压力是主要的因素, 其与受到压迫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3) 摩擦力是机械力, 作用于上皮组织可提高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 除去外层角化皮肤。 (4) 手术中患者体腔暴露过多, 输入大量的低温血、液体、用冷盐水冲洗体腔。患者会因外周血运不足导致受压部位供血减少。 (5) 术中操作时患者的身体震动较大会产生显著的剪切力、摩擦力、皮肤受压大, 久而久之会引起血液循环不通畅。

自身因素: (1) 肥胖导致压疮部位所受的压力增大, 极为瘦弱无脂肪组织保护, 营养较差的老年人均是产生压疮的重要因素; (2) 知觉丧失、麻醉状态、肌肉松弛使皮肤本身对机械作用的防御能力降低; (3) 医护人员没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导致。

护理

术中护理: (1) 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 避免出现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情况, 保证患者身体温暖, 减少受压部位供血不足的压痛; (3) 输血、输液需加热至37℃[8]。

术后交接: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转入ICU病房后向ICU护理人员交代患者术中的受压部位, 防止继续加压[9]。注意观察, 若皮肤软组织受压变红持续, 则代表软组织损伤[10]。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皮肤情况填写危险因素压疮上报表上报, 完善床头的交接班工作[11]。

加强保暖:由于患者病情复杂, 手术时间长, 特别是内脏破裂剖腹探查术后体温基本不升, 术后床褥上加铺电升温毯, 加盖被子保温, 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全麻术后:治疗期根据病情使用正确有效的翻身解压动作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 必要时1小时翻身1次, 采取左右侧卧时采用三角海绵护理垫作为背部有效支撑, 在缺乏脂肪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突处垫软垫, 保持肢体功能位, 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如果不能翻身者, 由几个人平托30~50秒, 并轻拍受压组织。

皮肤护理:缓解手术期间对局部造成的压力, 每位术后转入ICU患者均使用电充气垫床。每日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 每日床上擦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干燥, 同时适当按摩。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给予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以及锌的饮食, 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不能正常进食者应胃肠外营养治疗。

根据不同患者短时间评价做到动态管理, 实时监控, 确保治疗护理方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全身治疗是基于对患者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后, 医护联合通过诊疗方案改善循环, 局部减压和机体营养状况做好祛因治疗。应用透明贴来减轻患者局部皮肤受压, 使局部皮肤更加光滑而耐摩擦, 从而减轻局部皮肤所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 并给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减少压疮发生率。

讨论

重度压疮 篇4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脑出血术后呈植物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因“无明显诱因下高热”收住入院。热型不详,体温最高39.3℃,偶有咳嗽,痰不易咳出。皮肤压疮3处,黑痂形成,背部、双侧髂部,呈10cm×10cmⅢ度压疮,尾骶部坏死性压疮大于10cm×10cm,已有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伴有臭味,向周围及深部扩展至骨骼。头颅CT示,双侧额颞顶术后变化,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经过3周的多元化综合护理,溃疡面积明显缩小至没有,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压疮处无明显分泌物,压疮创面愈合出院。

2护理

2.1全身皮肤的综合护理应用气垫床解除皮肤局部压力,每日1~2小时翻身叩背1次,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扯等动作;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床尾建立翻身卡,每班记录翻身时间、体位、皮肤情况,护理人员签字。严格交接班制度,床头交班,观察皮肤变化,每日评估Braden评分。填写压疮报告表。

2.2全身营养支持患者处于植物状态,极度营养不良。每日鼻饲管注入肠内营养液,如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肠内营养乳剂(瑞代),从鼻饲管注入菜汤、果汁、蛋白粉等加强营养摄入。肠外营养行颈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静脉滴注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白蛋白、新鲜血浆、悬浮红细胞等,以提高胶体渗透压及血浆蛋白。

2.3湿性理论疗法湿润的环境渗出物不易结痂,坏死组织液化快、生肌快、表皮细胞迁移快,更利于细胞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其核心理念是营造有利于伤口生长的微环境,包括适度湿润、低氧、微酸,自溶清创及渗液滋养[1]。但不足之处在于,创面湿疹几率大,需严密观察。

2.3.1水胶体敷料的应用维持适应的氧分压,从温度、湿度和p H值方面为创面提供愈合环境,减轻创面疼痛,促进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2],如泡沫敷料(康惠尔渗液吸收贴)等。本例患者背部及双侧髂部有腐肉存在部位,使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吸收腐肉和渗液,同时不损伤肉芽组织。有渗出及时更换,每日观察敷料。无腐肉部分予液体敷料(赛肤润)外用,在皮肤表面形成脂质保护膜,覆盖隔离皮肤,限制表面水分流失,防止皮肤干燥,保持良好的湿性环境且不外溢。外层用痊愈型黏性敷料覆盖,充分发挥其固定、渗液吸收、蒸发多余液体、防止外界污染的作用。

2.3.2银离子敷料的应用银离子敷料能有效抗菌,在吸收渗液的同时释放银离子,破坏细菌DNA、吸收酶及细胞膜,加速伤口愈合,如含银敷料(德湿银)。本例患者骶尾部生理盐水彻底清创后,剪除坏死创面组织后再用德湿银敷料覆盖尾骶部创面,外层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黏性敷料覆盖。每日观察渗液情况,每2~3日更换一次。两种湿性敷料有效结合,在创面形成保护膜,预防痂下组织感染,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2.4紫外线照射紫外线有杀菌、镇痛、消毒、抗感染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改进血液循环等;直接作用于皮肤的浅表感染和开放性创面感染的细菌,形成光化产物,杀灭病原体[3]。本例每日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

参考文献

[1]Okan D,Woo K,Ayello EA,et al.The role of moisture balance in wound healing[J].Adv Skin Wound Care,2007,20(1):39.

[2]任莉.湿性疗法在临床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44.

重度压疮 篇5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80岁, 因“骶尾部破溃伴发热1月余, 血压下降4h”由烧伤科转入重症监护室 (ICU) , 查体发现病人骶尾部可见10cm×10cm, 右髋部4cm×5cm皮肤破溃, 且破溃处深部可及黑色腐肉, 之后在ICU分别予以清创、抗感染治疗, 进一步采用VSD技术, 经过20d积极治疗和细心的护理, 得到满意的效果。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VSD负压引流材料:由武汉维斯第医用有限公司生产, 是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醇组成的医用泡沫敷料, 外观似海绵, 白色, 无毒, 无免疫活性, 耐腐蚀, 有极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 质地柔软, 抗张力强, 原包装为15.0cm×10.0cm×0.8cm, 使用时根据创面大小修剪, 其内置2根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 管径0.5cm。生物透性薄膜:安舒妥, 由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生产, 透气性很好, 能防水, 并能防止细菌入侵, 对皮肤无刺激性。负压引流源选用中心负压吸引, 一般维持在60kPa~80kPa[3]。

2.2 方法

先把创面用过氧化氢常规冲洗, 彻底清除腐肉, 不留死腔, 然后把VSD材料剪成与创面大小一致, 这样放入创面后材料与创面完全吻合, 把引流管置入VSD材料内, 外面贴上生物薄膜, 另一端引流管接上中心负压吸引持续吸引5d~7d, 取出更换敷料2次, 病人的破溃面积逐渐减小并且长出肉芽组织。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年龄偏大, 病情严重, 持续时间较长, 破溃面积大, 生活不能自理, 病人自己情绪低落, 食欲下降, 对治疗失去信心, 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深入了解病人的情况, 积极与病人子女沟通, 共同鼓励病人, 减轻其心理负担, 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2 一般护理

因病人来时已经是脓毒血症休克, 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首先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和液体疗法,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 继续监测血常规、水、电解质等情况。

3.3 负压封闭引流管的护理

保证持续有效的高负压引流是成功的关键, 负压管都是硬质材料, 有侧孔, 后端连接负压吸引器, 负压要适宜, 过高易引起出血, 过低起不到一定的效果, 一般负压维持在60kPa~80kPa。由于病人压疮的部位都是长期卧床压迫的位置, 所以应该给病人定时变换体位, 高危部位用垫圈或枕头垫起, 选择“支被架”保护局部不受压, 注意翻身时不要硬性牵拉, 定期检查引流管口是否松动, 防止引流管脱落或折叠导致引流失败, 如果引流管折叠或压迫造成持续负压状态中断, 应重新通畅引流管[4]。同时注意观察透明薄膜下渗出液的量, 一般瘪陷说明效果良好。

3.4 预防感染, 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VSD治疗使创面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故抗厌氧菌治疗不可忽视, 通过引流管逆行注射溶有庆大霉素或甲硝唑的无菌生理盐水, 浸泡10min, 然后再抽吸出来, 对创面起到冲洗作用。同时VSD引流瓶选择透明的, 每天更换消毒, 引流瓶中液体达1/2时及时倾倒。在更换负压引流瓶时要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 关闭负压源, 防止造成逆行感染[5]。

3.5 营养支持

为了促进伤口愈合, 首先遵医嘱静脉输入血浆、白蛋白和营养液, 同时鼓励病人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

3.6 功能锻炼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为其制订功能锻炼计划, 鼓励病人适当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继发性的残疾, 但在活动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运动量, 多选择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 以免造成负压引流管折压或生物薄膜覆盖不严, 造成引流失败。

4 小结

本例病人通过VSD治疗重度压疮, 更换3次敷料, 20d后取得满意的效果。有效缩短了病人创面愈合时间,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且生物薄膜的封闭使创面减少了常规换药带来的污染与感染, 减少病人的住院费用, 因VSD不需要天天更换敷料, 大大缩减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郭丰莲.长期卧床深度压疮病人VSD负压引流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32) :2738-2739.

[2]吴君.一例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颈椎术后臀部深度压疮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2 (12) :147.

[3]卡姆.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和创面修复新进展[M]//周常青, 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114-142.

[4]袁晓妮.人工皮肤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海南医学, 2006 (11) :162.

重度压疮 篇6

关键词:氯霉素粉剂,TDP治疗仪,ICU,压疮

ICU是整个医院危重患者聚集最多的病区, 其压疮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病房。有相关数据统计, ICU诊治的患者中压疮的发病率可达4%~51%[1]。如何采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治疗ICU的压疮患者一直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关注。我院近年来应用氯霉素粉剂配合TDP治疗仪治疗重度压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我院ICU出现重度压疮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以患者均经详细查体而明确诊断。男52例, 女32例, 年龄24~82岁, 平均 (62.4±16.7) 岁, 均为Ⅳ度压疮患者, 病程1~4个月, 创面直径 (4~7) cm, 平均 (5.3±1.1) cm其中院外感染48例, 院内感染36例, 病程压疮出现在骶尾部38例, 髋关节部22例, 外踝11例, 足跟8例, 双肘5例, 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创面有脓性渗出液并且有臭味, 有6例患者创面有黑色结痂形成, 有8例患者同时伴有压疮部位的疼痛。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 治疗组男27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62.6±15.4) 岁, 创面直径平均 (5.5±1.2) cm, 骶尾部18例, 髋关节部10例, 外踝6例, 足跟5例, 双肘3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61.2±15.9) 岁, 创面直径平均 (5.2±1.1) cm, 骶尾部20例 (20处) , 髋关节部12例, 外踝5例, 足跟3例, 双肘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面大小、发病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清洗创面、外科消毒、清除坏死组织、换药处理加用氯霉素粉剂局部外敷治疗, 对于创面较深且分泌物较多的患者要先用3%双氧水清洗创面再做其他处理, 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TDP治疗仪对创面进行局部照射, TDP照射时要注意对准患处, 距离为患者能够承受治疗仪的温度为宜 (大约30cm处) , 每次照射30min, 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创面渗出液完全吸收, 创面瘢痕组织形成;有效:创面渗出液明显减少, 创面缩小, 创面直径<2cm;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或创面增大、渗出增多。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3.1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为 (18.2±6.4) d, 对照组为 (24.2±3.7) d, 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ICU是医院压疮的高发病区, 由于几乎所有的ICU患者都长期卧床, 且有很多患者需要有不得以的保护性约束, 严重限制了患者躯体移动以及体位变换, 容易造成骶尾部、足跟及外踝等部位长期受压, 是引起压疮出现的主要原因。另外ICU有很多患者也常由于伤口分泌物的渗出、大便失禁或腹泻、发热引起的大汗等都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的环境中, 同时粪便和尿液对皮肤也有很大刺激作用, 也是造成压疮的重要原因[2]。对于出现压疮的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定时调整体位, 同时应给予完善合理的治疗措施。

压疮的常规治疗包括清洗创面、外科消毒、清除坏死组织、换药处理, 换药主要应用碘伏敷料。随着临床对压疮治疗的不断发展, 氯霉素粉剂局部外敷治疗得到的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起效较慢, 且虽然提高了临床疗效, 但仍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 TDP治疗仪照射治疗不断兴起, 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TDP治疗仪不但具有碘伏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清除机体淤血、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等作用外, TDP在创面局部的照射还能提高机体各种酶的活性, 促进脑啡肽分泌,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持续镇痛作用, 提高了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临床使用中并未发现任何副作用。本研究中, 治疗组应用氯霉素粉剂配合TDP治疗4周治愈率为59.5%, 总有效率为88.1%, 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仅加用氯霉素粉剂治疗的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的研究[3]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对于出现压疮的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定时调整体位, 同时应用氯霉素粉剂配合TDP治疗重度压疮, 临床效果显著, 且起效快, 操作简单,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玲, 王辉明.ICU压疮的诱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1) :100-101.

[2]王彩凤, 巫向前.压疮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 :74-77.

上一篇: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下一篇: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