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2024-05-01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精选八篇)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篇1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提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

上睑下垂系上睑提肌(动眼神经支配)和Müler肌(颈交感神经支配)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致使上睑明显低于正常位置。轻者自然睁眼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超过3 mm,中等程度下垂遮盖角膜1/2,重度下垂遮盖超过角膜1/2或遮盖全角膜。临床多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外观对称,并矫正因上睑下垂所致形觉剥夺性弱视。如上睑提肌功能尚未完全丧失,手术方式宜选择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提肌肌力弱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应选择额肌悬吊术或自体阔筋膜悬吊术。目前有学者认为对于上睑提肌肌力极差、甚或消失的患者仍应首选上睑提肌缩短术。为对比不同术式手术效果,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及额肌瓣悬吊术分别矫治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2例37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2例37眼,年龄2~25岁,平均(14.32±4.08)岁,其中男20例24眼,女12例13眼,均充分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超过角膜1/2或遮盖全角膜,除外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及全身病变引起的上睑下垂。18例(22眼)上睑提肌肌力≥4 mm的患者采取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提肌缩短组),男10例(13眼),女8例(9眼),平均年龄(14.11±3.97)岁;14例(15眼)上睑提肌肌力<4 mm行额肌悬吊术(额肌瓣悬吊组),男8例(8眼),女6例(7眼),平均年龄(14.54±4.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上睑下垂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上睑提肌缩短术

美蓝标记上睑皮肤切口;上睑皮肤切开后分离暴露睑板面;翻转上睑,于穹隆结膜下注入利多卡因0.5 mL使之与Müler肌分离;沿睑板上缘分离并切断上睑提肌,Müler肌与结膜组织;沿上睑提肌瓣两侧缘进一步往上剪开上睑提肌的内、外角及节制韧带,上睑提肌即可完全松动并回复一定弹性;下拉上睑提肌,睑板中部与上睑提肌相接处即为要缩短的肌肉长度。于拟缩短处稍后1~2 mm在上睑提肌肌瓣中央和睑板中部的中上1/3处,作活结褥式缝合,松开一切器械,患者起身平视,观察睑缘弧度及高度及双眼对称情况,使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或其上方1 mm处;于睑板中央的内外同法各作一缝线,调整至睑缘外形及弧度直至满意后,分别结扎三组缝线,剪除多余上睑提肌,缝合上睑皮肤切口。

1.2.2 额肌瓣悬吊术

在预设的上睑切口处切开皮肤,沿眼轮匝肌表面和皮下组织间向上潜行分离达眶上缘,在皮下和骨膜间将额肌分离后制作额肌瓣分离眼轮匝肌,下拉额肌瓣活结褥式缝合于睑板,检查和调整睑裂高度及形状,使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或其上方1 mm处;于睑板中央的内外同法各作一缝线,调整至睑缘外形及弧度直至满意后,分别结扎三组缝线,剪除多余额肌;余眼睑皮肤按重睑方法缝合;下睑缝线吊在眉部,闭合眼睑。

1.3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拆线后1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具体标准见表1。

1.4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9.6±6.5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上睑缘位置、睑裂高度及形状、眼睑闭合度等近期矫正效果和睑球粘连、兔眼、水肿消退时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效果比较

上睑提肌缩短组效果优于额肌瓣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上睑提肌缩短组术后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兔眼,均于1~4周后消失;16例患者术后出现眼睑肿胀,平均(2.02±0.87)个月后肿胀消退。额肌瓣悬吊组中,6例发生睑球粘连,显著高于上睑提肌缩短组(P<0.01),但程度较轻,经处理后平均3个月后基本消失;术后诊断兔眼5例,和上睑提肌缩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肿胀程度较重,平均消退时间为(3.66±1.04)个月,较上睑提肌缩短组显著延长(P<0.01)。见表3。

注:与上睑提肌缩短组比较,*P<0.01

3 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临床以显性遗传多见,主要原因是动眼神经发育不全或上睑提肌发育不全所致[1]。重度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由于视线受阻,常紧缩额肌,借以提高上睑缘的位置,使额皮纹加深,眉毛高竖,形成一种仰头皱额的特殊姿态,可影响颈椎的正常发育,并可引起剥夺性弱视等。目前矫治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依照原理大致可分为加强上睑提肌肌力、借助额肌或上直肌的力量等三类。因术后易于发生垂直斜视或复视,处理棘手,借助上直肌力量的术式现已淘汰。而通过上睑提肌缩短或折叠加强上睑提肌肌力矫正上睑下垂,符合人体解剖生理,术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且多可恢复。目前临床上多以上睑提肌肌力≥4 mm为标准,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而对于上睑提肌肌力<4 mm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主要采用借助额肌力量的手术方式。额肌收缩,眉弓随之上举提高上睑位置,从而达到矫正上睑下垂的目的。由于额肌具有较为丰富的神经支配和血供,额肌肌瓣活力强,因而手术效果可靠、持久,成功率较高[2]。但改变额肌附着位置,人体原有解剖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临床多见外观臃肿,眼窝变浅,术后上睑迟滞现象明显,可出现眉下移等,美容效果欠佳[3],且额肌瓣制作范围较大,出血较多,术中易损伤额肌的血管和神经。基于此,有研究认为对于重度的、上睑提肌功能完全丧失的上睑下垂如能充分游离、缩短上睑提肌也可以采用缩短和增强上睑提肌的手术进行矫正[4,5]。

目前普遍认为,采用加强上睑提肌力量的手术方法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获理想效果。传统观念认为,其对于上睑提肌功能极差甚至几近消失的重度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患者属首选术式,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此类患者仍应选择上睑提肌缩短。笔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对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上睑提肌缩短术也可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加强上睑提肌肌力的术式存在超常量的上睑提肌缩短,患者术后可能发生严重的眼睑闭合不全甚至暴露性角膜炎,笔者发现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顽固的兔眼及暴露性角膜炎,结果和相关报道一致[6,7]。可能的原因在于上睑提肌对眼睑的闭合功能并不发挥主要作用,上睑提肌的缩短对上睑闭合功能影响甚微,术后伴随眼轮匝肌的生理性代偿,闭睑功能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加强上睑提肌力量的手术(包括上睑提肌缩短、提上睑折叠)最为符合生理要求,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应作为临床矫治上睑下垂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1.

[2]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9-178.

[3]闫峰,柯杰.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2):139-140.

[4]林茂昌.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1997:251-252.

[5]刘永慧,张春杰.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完全性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374-1375.

[6]张红,黎铧,李娟娟,等.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J].国际眼科杂志,2009,9(5):998-999.

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何时手术 篇2

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并不少见。一位江苏读者来信说:“女儿3岁半,医生诊断为先天性单纯性双侧上睑下垂,遮盖了瞳孔,建议家长立即为孩子手术,以免影响视力。我们则担心孩子太小,受不了全麻及手术,希望待孩子10岁后再手术。”

另一封四川读者来信称:“儿子患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遮住瞳孔1/3。上学后老师让早些给孩子做手术,以免影响学习。请问要到几岁再给孩子手术?小学毕业上初中以前再做行吗?另外,这种先天性眼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在父母中有患者时,子代半数发病,为显性遗传。如父母无人发病,而同代人中有人发病,多为隐性遗传。患者的子代通常不发病,而在其兄弟姐妹中有25%的发病几率。还有一种为散发性,家族中无人发病,子代本不会发病,但因会出现个别显性突变而使子代有发病的可能性。故对此病的发病情况可做婚前咨询。

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的主要临床表现很明显。患儿单眼或双眼上睑不能上提,呈下垂状,轻重不一。轻者平时不易发现下垂症状,只有当上视时才会发现。重者上睑完全失去上睑提举功能,遮住瞳孔,视力受限。患儿紧缩额肌,耸起双眉,以此略提上睑。因瞳孔上部被遮住,为了视物,患儿常采取头后仰的姿势,且眼球视物时呈下垂状,眼球转动的功能亦差。

对先天性单纯性上睑下垂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手术治疗的目的决不仅仅为了改变外观,主要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视力。至于几岁手术合适,要根据病情而定。轻者,眼睑未遮盖瞳孔,不影响视力(不构成弱视原因)时,可待眼睑及眼周围组织发育较成熟时再进行手术,以求得一次手术成功,年龄以5~6岁为宜。对于重症的患儿,即眼睑遮住瞳孔者,宜早期手术。但这里所谈的早期,并不是越早越好,而应定在3岁以后。因为3岁以前小儿的眼睑及其周围组织非常脆弱,难以承受手术损伤。为何又不宜过晚呢?主要是瞳孔被遮盖易形成弱视。为了防止弱视的发生发展,所以必须在3岁后进行手术。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先天性上睑下垂24例 (30眼) 。单眼18例, 双眼6例。上睑提肌肌力0~3mm。随访观察6个月。

1.2 手术方法

配制局麻液:2%盐酸利多卡因针10mL+1/200000盐酸肾上腺素针。沿眼睑缘上6~8mm处用亚甲蓝针画出重睑标志线, 紧贴眉下方画附加切口线, 长约15mm。切口线及剥离区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等待5~10min, 盐酸肾上腺素起效后, 从重睑标志线切开, 切除切口下部分眼轮匝肌, 暴露眶隔膜, 在眶隔膜外侧近外眦处, 纵行剪开眶隔膜, 高约1~1.5cm, 剪刀转向外侧, 横向剪开眶隔, 转向下纵行剪开眶隔膜, 形成一个蒂在下方的眶隔膜组织瓣, 将多余自动疝出的眶隔脂肪去除, 彻底止血。沿眉下缘切开辅助切口。用剪刀在皮下组织与额肌之间向上方锐性分离至眉弓上约5mm, 切口内横行切开额肌达骨膜表面, 在额肌与骨膜间向上分离至眉弓上约5mm, 形成一宽约15mm蒂部在上方的额肌瓣。通过眼轮匝肌下隧道, 将眶隔膜组织瓣向上牵拉, 于额肌瓣重叠后, 褥式缝合3针, 打活结。嘱患者睁眼, 观察平视时上睑缘的位置, 以上睑缘在角膜缘上1mm为宜;观察上睑缘弧度自然, 无睑缘切迹现象。将褥式缝合打方结, 防止线结滑脱后手术失败。多数情况下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 轻度的上眼睑闭合不全可等待3~6个月自动恢复, 重度眼睑闭合不全, 必须降低上睑的位置适度纠正眼睑闭合不全[2]。按重睑缝合法缝合重睑切口, 间断缝合眉弓下辅助切口。术后结膜囊内涂大量抗生素眼膏, 在眉眼分离区域单眼加压包扎, 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防止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术后2d换药, 去除加压包扎。7d拆线, 注意保护角膜。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时, 白天应用滴眼液, 夜间睡眠时结膜囊内红霉素眼膏。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1) 矫正良好:双侧睑裂对称, 上睑缘遮盖角膜<2mm; (2) 基本矫正:上睑缘遮盖角膜在2~3mm; (3) 矫正不足: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2mm; (4) 过度矫正:睑裂闭合不全>2 mm, 甚至发生暴露性角膜炎[3]。

2 结果

24例 (30眼) 中术后矫正良好21例 (27眼) , 矫正不足3例 (3眼) 。1例因术中发现睑裂闭合不全严重, 将上睑的位置降低, 适度减轻眼睑闭合不全。2例 (2眼) 由矫正良好回退为矫正尚可, 睑裂闭合不全现象6月消失。

3 讨论

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很多, 包括静态悬吊术、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提肌前徙术, 但容易复发和矫正不足, 尤其是重度上睑下垂, 应用上述方法效果不佳, 对睁眼功能无明显改善, 达不到患者满意程度[4]。应用额肌肌力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 效果良好。额肌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及运动神经神经支配, 模拟生理状态, 达到动态睁眼的良好效果。本组手术不仅利用额肌的主动收缩发挥上提上睑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眶隔膜的静止张力上使额肌的力量均匀的分布于上睑, 使睁眼时上眼睑弧度更加自然流畅[5]。现将手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细心术前检查, 筛选患者:测量双眼视力、上睑提肌肌力、额肌肌力、上直肌功能以及上睑遮盖瞳孔的大小。并排除假性上睑下垂、下颌瞬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性下垂。上直肌功能差者, 眼球不能向上转动, 术后容易出现暴露性角膜炎, 因此, 上直肌功能弱者, 适当降低上眼睑的高度, 不要求完全矫正上眼睑位置。上直肌功能消失者禁忌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术。 (2) 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针及1/200000盐酸肾上腺素针混合液局麻, 能减少术中出血, 使术野清晰。但同时也使术中额肌麻痹, 力量减退, 影响手术效果的判断。因此注射局麻药时, 必须注意麻药注射的层次, 在麻醉及止血效果可满足手术要求后, 尽量减少局麻药用量。 (3) 上睑高度的调整:局麻下手术时轻度过矫, 将上睑提到角膜上缘上约1mm, 术后经过组织消肿后, 上眼睑下降至自然位置[6]。若短期效果矫正适度, 后期额肌经过牵拉变长, 上眼睑高度下降, 则出现矫正不足, 远期效果不理想。 (4) 避开眶上神经血管束, 患侧眉下缘皮肤辅助切口线位置紧贴眉下缘, 内侧在眶上切迹外, 外侧不超过眉尾, 长约1.5cm。分离额肌瓣时, 内侧在眶上切迹外, 外侧不超过眉尾, 长约1.5cm, 高不超过眉上0.5cm。防止损伤神经而导致手术失败[7]。 (5) 缝合眶隔膜和额肌瓣时, 用横褥式缝合, 避免间断缝合时组织裂开。先打3个活结, 嘱患者睁眼, 观察平视时上睑缘的高度及形态。调整缝合的位置及打结的松紧度, 效果满意后, 将褥式缝合打方结, 防止线结滑脱后手术失败。 (6) 术后额肌剥离区适度加压包扎, 防止出现血肿、机化、粘连, 影响手术效果。 (7) 嘱患者每日应用滴眼液和眼药膏, 并告知患者夜间应用眼膏的重要性, 加强患者的依从性, 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之前, 结膜囊内夜间必须点红霉素眼膏, 防止因后期护理不到位导致角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对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瓣悬吊术, 随访6个月, 观察其睑裂高度、上睑弧度、闭眼状态。结果 21例效果满意, 3例轻度矫正不足。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关键词: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7.

[2]付芳.四种上睑下垂术式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3) :561-563.

[3]章庆国, 王林.医疗美容基础与临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77.

[4]邵庆, 朱承华, 杭荟.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4) :949-950.

[5]高峰丽, 吴洪梅, 夏仁春等.叉形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中度及重度上睑下垂[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 31 (4) :304-305.

[6]魏, 王政.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 31 (2) :146-147.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篇4

关键词:上睑下垂,提上睑肌,额肌,手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先天性眼睑疾病,可发生于单眼或双眼,有家族遗传性,它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幼儿的视功能发育,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及早手术治疗,可降低弱视的发生率,减少对幼儿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月-2015年1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19例,女25例,年龄为2岁半-35岁,其中单眼16例,双眼28例。正常提上睑肌肌力13-16mm,按肌力的大小分为3级:良好(>=8mm),中等(4-7mm),弱(0-3mm),本病例按肌力分级重度7例,中度28例,轻度9例。1.2术前检查:术前行新斯的明实验,排除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术前测视力(不配合者行散瞳验光,理解屈光状态),提上睑肌肌力,睑裂高度,bell征,额肌肌力,屈光介质及眼底检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上睑肌力>3mm,行提上睑肌肌缩短术或提上睑肌折叠术,<=3mm行额肌瓣悬吊术。

2 手术方法:

2.1 提上睑肌缩短术或折叠术:

设计重睑线,单眼参照对侧眼设计,双眼根据对称原则,分离皮下组织,切除切口下方眼轮匝肌,打开眶膈,分离提上睑肌或行提上睑肌折叠,根据术中的位置调整缝线的位置,三对褥式缝合固定于睑板中上1/3,皮肤切口按皮肤-睑板-皮肤缝合。

2.2 额肌悬吊术:

设计重睑线,制作舌行额肌瓣,根据术中的位置调整缝线的位置,三对褥式缝合固定于睑板中上1/3,皮肤切口按皮肤-睑板-皮肤缝合。

3 疗效标准

治愈:1)上睑下垂矫正术后上睑缘位于上方角膜缘或角膜缘下1-2mm,2)双眼对称性好3)上睑缘弧度无切迹,睫毛方向正常或稍上翘4)术闭眼见闭合不全程度不应超过4-5mm,半年后改善5)无暴露性角膜炎发生6)无眼睑内翻或外翻欠矫:上睑缘遮盖上方角膜缘>2mm,或单眼患者上睑缘低于对侧眼>1mm过矫:上睑缘位于上方角膜缘>2mm,睑裂大于对侧健眼1-2mm

4 结果分析

26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中3例过矫,术后出院观察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2mm,随访三个月左右,上睑缘位于角膜缘,分析原因,多发生于提上睑肌力较好的病人,肌力均大于6-7mm,术中很难预估,与患者术前做好充分的沟通,18例行额肌瓣悬吊术,一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术后第一天发现角膜上皮缺损,观察发现上睑睫毛摩擦角膜,考虑术后睑内翻,术中未发现,给予佩戴角膜接触镜保护角膜,并给予营养角膜凝胶,待眼睑肿胀减轻,上睑睫毛离开角膜,给予继续涂用眼膏,病情好转。术后重视抗生素及营养角膜滴眼液的应用,向患者家属做充分的沟通,积极配合治疗。

5 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严重影响眼部美容和功能的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一是利用提上睑肌肌力,二是借助额肌肌力[1,2],一般遵循下列原则:从是否符合生理特点角度看,首选提上睑肌缩短和前徙或折叠,次选直接或间接利用额肌力量,可以用直接的方法,就不用间接地方法[3,4],对于术前测提上睑肌肌力2mm左右的上睑下垂患者因患者为瘢痕体质也曾利用提上睑肌肌力,术后效果满意,提上睑肌力的测定作为一种手术参考,术中应根据肌肉的长度及弹性、节制韧带限制是否过紧作相应调整。

同时对于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因患者配合欠佳,建议只做上睑下垂的患眼[5],避免因有隐形上睑下垂,术前不能查出,为单纯追求双眼对称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于重度上睑下垂的儿童,弱视可能性很大,向患者家属交代行上睑下垂手术只是第一步,三月后行散瞳验光,弱视训练。对于青少年,多数为追求美容为目的,重视上睑下垂治疗的美容效果,所以对于手术要求更高,应该注意的是,尽管采用合适于某种情况的手术方式,但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术者不同,术后效果也会有差异,术前要同患者充分沟通,不断提高自身手术技巧,总结手术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尽量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要求。

参考文献

[1]蒋韵佳,孙松,朱婷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4,15(12):2274-2276.

[2]向阳,樊曦.小切口提上睑肌缝线缩短术联合微创重睑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06):72-74.

[3]牛常英,谭慎兴,吴彩风,等.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09):1133-1136.

[4]胡洋红,胡杨柳,刘德伍.提上睑肌缩短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5(01):31-33.

[5]马朝霞,郑素芬.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4):23-25.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28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 年龄6~27 (16.4) 岁, 男13例, 女10例, 其中5例5眼曾接受过提上睑肌缩短术失败, 6例8眼曾接受单纯性重睑术。全部患者均属于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前10例11眼, 给予上睑肌肌力测定, 结果为2~3mm, 13例16眼为0~1mm。均存在bell征, 眼球运动、上直肌、额肌功能均正常, 术后随访为3~37月。

1.2 方法

选择美蓝溶液画睑线为单睑者, 根据病例自身条件设计重睑线。若健眼为重睑者, 可根据重睑设计成重睑线;选择2滴1g/L肾上腺素、5ml 20g/L利多卡因, 给予额骨膜上、额部皮肤、眼睑皮下麻醉, 尽可能给予局部麻醉, 对于不合作儿童, 给予全麻[2];沿着睑线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 长度约为15mm, 额肌和皮下组织间由上方锐性分离至眉弓15mm, 游离额肌瓣, 剪额肌瓣两侧, 形成额肌瓣上方宽10mm、底部宽10mm、长度20mm;剪开眶隔并切除多余脂肪组织, 和眼轮匝肌, 直到眉功上15mm处, 形成20~24mm宽的皮下隧道, 向下牵拉额肌瓣, 以褥式3针缝合睑板中下1/3处, 观测矫正幅度, 上睑缘为1mm的角膜缘, 通常需轻度过矫, 轻度眼睑为闭合不全为止。对上睑缘弧度进行调整, 防止睑缘切迹;缝合眉弓下、重睑切口, 作一缝线于下睑缘, 牵拉至眉弓处固定。对于单睑者, 同时给予重睑切开成形术;完成手术后, 选择抗生素眼膏大量涂抹, 加压包扎眉眼分离区, 7d后拆线[3]。

1.3 疗效判断

矫正良好:经过手术后, 双侧睑裂呈对称, 高度相差小于1mm, 眼睑可正常开闭, 睑缘弧度呈自然状, 双重睑较为明显。基本矫正:经过手术后, 双侧睑裂呈基本对称, 高度相差小于2mm, 眼睑可正常开闭, 睑缘弧度呈自然状, 双重睑较为明显。矫正不足:经过手术后, 双侧睑裂呈不对称, 高度相差大于3mm, 双重睑不明显[4]。

2 结果

手术1w后, 15例17眼矫正良好, 7例10眼基本矫正, 1眼矫正不足, 其他病例均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术后6月时均可恢复正常, 未见睑倒睫、外翻、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上睑下垂系指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 以致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 轻者遮盖部分瞳孔, 严重者瞳孔全部被遮盖, 不但有碍美观和影响视力, 先天性者还可造成重度弱视。由于上睑下垂的原因及具体情况各异, 所以到目前为止, 尚无完全适合矫正治疗所有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传统的矫正手术, 因患者个体差异及术者不同, 术后效果也有差异。额肌瓣悬吊术不用通过中间联结物起作用, 避免了间接利用额肌的缺点, 适用于额肌功能良好, 先天性或后天性上睑下垂, 尤其对严重的上睑下垂效果好, 亦可用于其他手术方法矫正上睑下垂失败的病例。同时, 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是直接利用额肌, 作成额肌瓣, 下移与上睑板缝合固定, 直接用额肌肌力提上睑矫正睑下垂。由于手术为动式, 患者在治疗后不仅能睁眼, 而且能闭眼, 此外, 额部的深皱纹在手术后可自然消失, 使额部显得宽阔、平坦, 且患者在术后还可获得重睑的美容效果[5]。

在本组实验中, 23例28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 给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 经过3~37月随访, 1眼矫正不足, 其他病例均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这说明, 针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 实施额肌瓣悬吊术, 可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亚莲.两种额肌瓣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 2009.

[2]惠靓, 白晓宁, 高彩琴, 等.两种术式矫治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 (3) :402-403, 406.

[3]彭铮.关于两种术式矫治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 2009.

[4]黄和平, 王斌, 付时章, 等.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应用[C].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0.244-246.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本院在2012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168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有239只患眼,患儿年龄2~10岁,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其中观察组84例患儿中,共123只患眼,男性43例,女性41例;单眼患病者45例,双眼患病者39例;平均年龄为5.6岁。对照组84例患儿中,共有116只患眼,男性50例,女性34例;其中单眼患儿46例,双眼患儿35例;平均年龄为6.3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患眼情况及家属、家庭环境方面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1]:

1.2.1 心理护理:

患儿因为其眼部外形和功能上的缺失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而通过正确的知识讲解,可以让患儿家属对疾病得到更加正确和积极乐观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治疗方式的成熟和有效性进行讲解,树立患儿和家属的治疗信心,从而可以得到他们更多的治疗配合,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对相关治疗进行全面的讲解,树立正确治疗态度和信心,提高其对治疗和术后护理的依从性配合。

1.2.2 面部功能锻炼:

矫正术后,其中以额肌瓣悬吊术后为例,患儿在术后早期会出现额部有麻木感,或其他异常感受。而护理方面可以在其面部局部进行适度的按摩理疗,或者热敷护理,同时告知患儿及家属进行适当的皱眉锻炼,这样可以提升额肌的正常功能,在这种锻炼的坚持下,其产生的额部麻木或异常感会逐渐的消失。

1.2.3 预防并发症:

眼睑部手术后会有一定水肿、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如果护理不得当容易引发角膜炎,一般额肌瓣悬吊术后容易发生,情况严重者会导致继发性感染、角膜溃疡,对视力造成损害。因此应该对角膜进行湿润护理,对角膜和球结膜进保护。在眼膏涂抹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开睫毛,避免倒睫对角膜形成损伤,清洁眼垫,避免其严重性的并发症出现;术后水肿会导致倒睫问题出现,出现眼部异物感。如果角膜没有损伤,只需要拔出导致异物感的睫毛。眼睑皮层薄,布满了大量的血管神经组织,因此手术后容易有疼痛、肿胀、淤血等,如果手术后没有得到得当的加压包扎或者止血不彻底,很容易导致眼睑处出血增多,而如果在皮下聚集则容易形成血肿。一般术后当天最好在加压包扎后做冷敷处理,这样可降低眼睑肿胀程度,同时加压包扎要持续24 h。术后如果发现有加压包扎绷带的松弛滑落,应该立即更换;如果发现有微弱血肿出现应该再进行加压包扎,一般血肿可自行被人体吸收,如果出血量大,血肿严重,可以通过注射器对血肿进行抽吸,之后再做加压包扎,还可以使用止血剂,在3 d后冷敷可改为热敷。

1.2.4 饮食护理:

饮食问题应该在患儿术后麻醉清醒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首先可通过少量温开水的饮用来观察效果,观察时间为15~30 min,如果患儿没有呛咳或呕吐在进行进食处理,但是仍然以少量的半流食为主,之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食物类型以高营养、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素食为主,可以有效的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避免硬物咀嚼或者刺激性食物,防止呛咳或者频繁咀嚼对切口造成牵拉性出血。进食过程应保持半卧位或者坐位,避免呛咳的出现。

1.2.5 离院指导:

主要嘱咐患儿及家属做好眼部保护措施,规范的使用滴眼药;在术后3个月内避免户外活动,降低患儿眼部受到风沙、刺激阳光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眼内的损害。在户外时应该佩戴合适的保护眼睛来避免异物进入眼内。出院后要定期到院复查,复查时间为拆线后的1、6、12、24个月,可以充分检查术后疗效和是否有复发倾向。在术后的3~6个月都需要指导患儿做上睑功能的康复锻炼,如眼球活动、额肌瓣的按摩、瞬目活动等,让额肌瓣和眼轮匝肌保持正常的功能,促使眼睑功能的尽早恢复。

1.3 评估指标:

评估工作为对患儿术后4~8个月的随访调查而来,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患儿治疗依从性标准为好、一般、差的等级区分。完全根据医嘱进行并且没有并发症出现者为好;遵照部分护理干预医嘱但无并发症者为一般依从性;不愿意遵照护理干预方式并且存在了并发症问题者则为依从性差。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为:在术后6个月后上睑可以上提到正常状态则为治愈,如果不能提升到正常状态,但是不会对瞳孔造成遮挡则为基本治愈,如果仍然处于对瞳孔的遮挡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术后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对比上,见表1。两组患儿在术后治疗的效果评估对比上,见表2。两组患儿在术后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关系上,见表3。

注:各组差异P<0.01

3 讨论

上睑下垂是上睑肌与平滑肌的功能障碍所引发,可以出现在单眼下垂,也可是双眼下垂[2,3]。本组研究中由于采用了超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因此无论是在患儿家属的心理建设上,还是在护理宣教内容的指导上都更为全面和周到,让患儿及家属有了更多的治疗信心,当效果出现时,治疗的依从性会顺势更为高涨,尽可能减少恢复期的不适感,家属对治疗的信心会更加强烈,特别是让患儿有更舒适的恢复过程,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和不安,对治疗的依从性更加有推动作用。本研究中治愈和基本治愈的案例中依从性较好的占据了66.8%,而无效患儿依从性具有100%的差标准。这种护理干预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本组研究案例较少,在相关数据方面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仍然可作为一项数据参考。

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儿童病患术后,经过护理干预产生的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通过分组,形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而后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依从性上的效果,以及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后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证明了治疗依从性与疗效是正向关系。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先天上睑下垂术后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效果,减少了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依从性,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王惠,耿栋芸,陈晓明.27例全层睑板部分切除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护理体会[J].医疗美容护理,2014(2):133.

[2]余永清.部分睑板切除法治疗中重度或再发性睑板内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9.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篇7

1资料与方法1.1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 (70眼)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 (36眼) 与对照组26例 (34眼) 。观察组男12例 (16眼) , 女14例 (20眼) , 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 (5.41±2.02) 岁;对照组男13例 (16眼) , 女13例 (18眼) , 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 (5.53±2.18) 岁。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内科并发症及合并症, 额肌功能正常;无重症肌无力及下颌瞬目综合征引起的上睑下垂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儿接受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 若患儿属于单睑可将对侧眼作为参照, 根据重建成形术设计切口线。患儿需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接受手术, 根据术前设计的切口线将上睑皮肤切开, 分离眼轮匝肌, 沿着眶隔将额肌与眼轮匝肌相交位置眶上缘向上分离, 剥离额肌筋膜;眶隔膜中下位置呈滑车状, 切口和眶缘中央保持平行, 褥式缝合方法经眶隔膜下隧道固定额肌筋膜瓣于睑板, 上睑缘处于角膜上缘, 随后间断缝合皮肤形成重睑。对照组患儿接受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 给予患儿全身麻醉处理后根据术前设计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 将眼轮匝肌剪除2~3 mm, 充分暴露睑板, 由眼轮匝肌向上牵引并分离, 将上睑提肌、腱膜位置露出后, 在腱膜上、内、外处作切口, 切口呈小垂直状, 按照患儿下垂程度进行缩短量, 对肌肉进行适当剪除后缝合即可。两组患儿术后均给予常规止血剂、抗生素处理, 术后3~5 d将下睑临时缝线拆除, 术后7 d将皮肤缝线拆除。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随访半年, 详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眼睑高度、睑裂闭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疗效判断标准[1]治疗后, 患儿上睑缘遮盖角膜<2 mm, 睑裂闭合不全<2 mm, 眼睑自然且美观度良好, 可视为满意;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宽度>2 mm, 睑裂闭合不全2~5 mm, 可视为欠矫;上睑缘在角膜上缘以外, 睑裂闭合不全>10 mm, 可视为过矫。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矫正效果比较观察组矫正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欠矫率、过矫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出现感染1例, 严重睑闭合不全1例, 暴露性角膜炎1例, 复视1例,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4/34)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指的是提上睑肌发育较为薄弱, 或其支配神经先天发育不良, 有上眼睑部分或完全呈现下垂样, 将瞳孔遮挡, 轻度患儿对其面部外观影响大, 严重患儿可引起剥夺性弱视、废用性斜视等严重现象, 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较高[2]。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机制复杂, 根据其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常用手术方法, 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确定恰当的手术, 对患儿创伤较小,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3]。

额肌瓣大部分受面部神经支配, 血管十分丰富, 且弹性较好, 采用传统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 对患儿局部损伤大, 且对额肌瓣收缩能力及额肌扩张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矫正效果一般[4]。先天性上睑下垂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 效果较为理想。额肌瓣作用与提上睑肌作用原理更为符合, 术后可防止患儿上睑臃肿, 避免出现肌下隧道广泛粘连现象, 且有效保证了提上睑肌腱膜的完整性, 术后重睑美观度自然[5]。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矫正满意度为86.11%, 高于对照组的44.12%;欠矫率、过矫率分别为11.11%、2.78%, 低于对照组的47.06%、8.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效果显著, 矫正满意度理想,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 (70眼)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 (36眼) 与对照组26例 (34眼) 。观察组实施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 对照组实施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矫正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矫正满意度为86.11%, 对照组矫正满意度为44.1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显著, 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先天性上睑下垂,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梁志为, 黄泽春, 张安利, 等.上睑提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14, 23 (22) :1874-1878.

[2]袁敬东, 易阳艳, 吴舒, 等.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中国美容医学, 2015, 24 (8) :22-24.

[3]段海霞, 王班伟, 蒋兆荣.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 2014, 22 (2) :171-173.

[4]唐鹏钧, 刘其生, 于文贞.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疗效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2) :195-196.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34例47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11~57 (36.67±9.82) 岁;单眼21例, 双眼13例;先天性上睑下垂15例, 后天性上睑下垂1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检查, 结果显示提上睑肌功能<4mm, 额肌活动度>6mm, 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6mm。所有患者均排除重症肌无力, 且不属于Hornor综合征和下颔瞬目综合征导致的上睑下垂。

1.2 方法

1.2.1 切口设计

遵循重睑成型术原则, 做好术前的切口设计:在患者的上睑皮肤处作切口线, 注意切口与睑缘的距离控制在5~6mm;根据患者的面部情况, 标记眼轮匝肌下隧道分离范围等。

1.2.2 手术方法

(1) 行麻醉和切口。采用1%利多卡因在眼睑皮下、额部皮肤下、额骨膜下行局部麻醉, 待药物起效后, 根据术前设计的切口线, 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 同时去除睑板前一条眼轮匝肌 (长度约为2mm) , 将睑板充分暴露出来。 (2) 分离制作额肌瓣。在切口上缘钝性分离眼轮匝肌下、眶隔表面直至眉下0.5cm, 然后做眉下切口并且稍微向下分离, 此时可以看到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的交织纤维组织;在直视下行额部皮下或额肌之间向上分离操作, 分离时稍微超出标记线;接着行眉下切口, 注意小心操作, 不可损伤眉毛毛囊以免影响其生长;在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将额肌纤维切开, 利用血管钳钳夹钝性分离额肌与额骨膜, 操作时注意保护眶上血管、神经束等, 以免患者在术后发生眶上区麻木等不良事件;完成额肌瓣的分离后, 在其外侧剪开0.5~1cm, 同时在内侧剪开1~1.5cm。 (3) 额肌瓣与睑板缝合固定。对额肌瓣筋膜进行牵引, 使其到达睑板上缘, 利用5-0尼龙线或3-0丝绒做三对 (即内、中、外) 褥式缝合, 然后打结, 此时叮嘱患者缓慢睁眼, 操作者查看上睑下垂的矫正幅度, 当上睑缘高于角膜缘1mm即可, 矫正满意后结扎缝线, 注意确保睑缘位于角膜上缘, 同时不存在内翻等不良情况, 弧度也呈自然状态。 (4) 切口缝合。采用6-0可吸收缝线在皮下缝合眉下切口, 同时将抗生素眼膏涂抹于结膜囊上, 并且在下睑处作Frost缝线, 利用胶布将其固定在额部上, 然后采用纱布稍微加压后进行包扎。 (5) 术后处理。完成手术操作后, 采用抗生素、止血剂进行处理, 术后2d进行换药处理, 同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进行护理, 术后3-4d将下睑牵引线拆除, 将术眼暴露出来, 术后7d将皮肤缝线拆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随访7~25个月, 对患者术前、术后照相,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分为以下三种:矫正良好:经治疗后, 患者在正常平视情况下, 其上睑缘处于角膜缘上, 两上睑缘高度相差≤1mm, 双侧睑裂呈对称状态或伴随双重睑皱裂对称;基本矫正:经治疗后, 患者上睑缘遮盖2~3mm, 两上睑缘高度相差≤2mm, 双侧睑裂呈基本对称状态;矫正不良:经治疗后, 患者上睑提升≤2mm, 两上睑缘高度相差>3mm, 双侧睑裂呈明显不对称状态。治疗优良率包括矫正良好和基本矫正。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7~25 (16.95±6.57)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 本组34例47眼患者中, 矫正良好 (早期存在眼睑闭合不全) 44例 (93.62%) , 基本矫正3例 (6.38%) , 无1例矫正不良, 本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

3 讨论

重度上睑下垂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容貌, 同时还对其正常的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疗。临床上治疗上睑下垂的方法比较多, 在传统术式中, 大多先分离眼轮匝肌与皮下组织, 在眶上缘下找寻额肌与轮匝肌的交汇处, 并且将其切开, 向上剥离至理想位置 (大多在眶上缘) , 接着通过隧道, 固定额肌瓣与睑板上方[3,4]。上述治疗方法眉下切口比较长, 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周围组织产生较多的损伤, 术中出血量较大[5], 术后恢复速度也比较慢,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对传统额肌瓣悬吊术进行改良, 将其用于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在常规方法上做眉下切口, 并且可以在直视下行额肌瓣分离, 可以有效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组织, 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大大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6]。 (2)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大大缩小了向上分离额肌瓣膜的范围, 减小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且眉缘切口比较隐蔽, 行美容缝合后, 患者的手术切口比较小, 术后瘢痕不明显[7], 从而大大提升了手术治疗的美容效果。 (3) 额肌瓣膜主要受面神经额支支配, 具有较强的弹力, 且悬吊力也比较好, 具有持久性强、效果好等多种优势。 (4) 矫正效果好, 术后不易复发。有研究显示, 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30例42眼中, 矫正良好率为95.2% (40/42) 患者上睑上提功能良好, 重睑对称, 患者和医生均比较满意[8]。本组患者经治疗后,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矫正良好44例 (占总数的93.62%) , 基本矫正3眼 (占总数的6.38%) , 无1眼矫正不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上述报道存在一致性。

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时, 为了保障其治疗效果,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向下牵拉额肌瓣时, 需要叮嘱患者睁眼, 同时确认患者存在收缩感, 然后才可以行下一步操作; (2) 额肌瓣筋膜瓣的作用与提上睑比较接近, 在实施钝性分离的过程中, 需要沿着眶上缘, 同时注意小心操作, 不可损伤上血管、神经束等, 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3) 在对重睑进行缝合时, 需要查看睑缘, 看其是否存在内翻、外翻、畸形、切迹等不良情况, 知道确认上睑缘处于自然生理状态, 且弧度自然时才可以缝合; (4) 术后处理。在临床治疗中, 要想保障治疗效果, 除了娴熟的操作技术外, 术后护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比如叮嘱患者每日用用滴眼液和眼药膏等, 尤其是在夜间;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阶段, 需要在夜间点红霉素眼膏, 从而有效预防后期发生严重并发症, 比如角膜损伤等。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效果明显,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彬, 安丽, 涂松, 等.额肌筋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116-118.

[2]陈亮, 李喆, 毋巨龙, 等.改良三瓣法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20) :2195-2197.

[3]范运会, 姚帅.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3, 27 (3) :217-219.

[4]陈婉莹.中重度上睑下垂的诊断和治疗进展[D].吉林大学, 2014.

[5]王智勇, 崔勇, 贺娟娟.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535-536.

[6]卢苇, 林明, 范先群.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 (6) :632-633.

[7]吕春红.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 :75-76.

上一篇:英语报纸阅读下一篇:直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