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分析

2024-05-06

食品安全与分析(精选十篇)

食品安全与分析 篇1

1 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

将有关标准的建立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中, 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标准是热点和难点。国家应资助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关的研究, 基于研究结果修订和完善我国目前放射性食品生产的条例, 制定国家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在目前, 要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要求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等。

2 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 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

目前, 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有很强的短期行为色彩, 通常是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 自上而下, 进行突击检查和处理, 而后很快就偃旗息鼓。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家三令五申之后依然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期性和规范化, 应在目前“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的基础上, 从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管局以及总后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抽调部分力量, 建立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这样的常设机构, 统筹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 通过长期规范的管理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恶化的势头, 促进食品安全。

3 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管理, 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具体而言, 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要加强对农药生产过程和流通渠道的管理, 发挥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农药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 堵住一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在市场中流通, 在必要的时候对剧毒农药进行必要的市场管制;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 提高对农药的鉴别能力, 促进农药安全合理地使用。还可以和最近几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相结合, 通过科技服务的大学生对农民进行农药使用常识的教育。

4 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主要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行业协会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成员置身食品行业中间, 对于食品安全拥有较政府和消费者更多的信息。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行业自律, 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 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 从而减少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作用在于对行业协会进行必要的治理, 对其推荐的产品进行突击检查和必要的抽查等措施, 对行业协会进行资信评价, 并将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 取缔信誉差的行业协会, 改变目前国内评奖过程混乱的局面。

5 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食品是“经验产品”, 消费者在消费之后的体验及其反应, 对于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费者消费了假冒伪劣商品, 如果不出现重大事故一般会忍气吞声, 而不是积极举报。要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 促使消费者在消费了假冒伪劣食品之后进行举报。国家可以在对假冒伪劣食品厂商的罚款中抽取一部分资金建立起重奖举报假冒伪劣食品消费者的专项基金, 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专门设立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 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 并将检查处理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

6 几点建议

(1) 对于自然因素而致使食品含有害物质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要通过加强对人们食品安全的教育, 劝导消费者不购、不吃本身有毒的食品或腐败变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不购、不存、不做、不卖变质有毒和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

(2) 对于企业应严格管理生产、服务各环节, 采购人员与经理、技术人员共同决定采购食品种类质量后, 应充分运用专业知识, 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按质、定量地采购。在食品量的把握上应以既能保证及时供货又不造成囤积而导致腐烂变质或影响资金周转为原则。严把食品质量关, 做到不进劣质、腐败变质、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3) 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作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存在着自身缺陷, 使得政府的宏观管理愈显得重要。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其自身性质决定了企业是以获得利润为最终目的, 这就难以避免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 而忽略了对顾客的服务质量。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 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水平。培养食品安全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有关食品安全的先进技术, 如德国和日本的一些科研人员已推出一种可以缓释出抗微生物孽生成分的包装材料, 从而可大幅度提高食品储存期, 这种包装材料还能自行消毒, 其他一些食品加工和消毒技术, 如高压、超声波等均已在新包装中加以利用。

(5) 企业内部建立检查、培训、考核制度。制定企业食品安全法, 并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 改正其不良卫生习惯,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整理与保存;做好企业内部的自查自纠、预防改进、监督防范的内部审核工作;将食品安全发生率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 强化食品安全与员工的切身经济利益关系。

(6) 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宣传与监督作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通常为自愿民间组织, 在协调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起着良好的桥梁作用。其职责是宣传政府的法律、法规;向政府反馈企业与消费者的意见;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可通过组织开展咨询宣传活动, 在社会上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7)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的方法。食品安全涉及饮食的方方面面, 而且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我们的后代,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密切关注, 然而这与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薄弱有关, 剖析原因并探求有效教育方法显得极为必要。企业发展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时刻关注食品安全。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提高, 企业必须加大食品安全的投资。食品安全的投入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也是生产性的投入, 因为从生产到服务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设备设施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 只有良好的经营环境才有可能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石毓梅.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09, (6) .

[2]王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2) .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分析与总结 篇2

XX大学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

专 业: XXXXX

班 级: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3年 6月 13日

学 院: XX学院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目录

一、食品安全调查问卷分析与总结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4

二、附录

调查问卷„„„„„„„„„„„„„„„„ 5

市场调查计划书„„„„„„„„„„„„„ 7 照片-----------------------------8

第 1 页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课题小组展开了这一次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一些潜在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课题的展开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实地考察、访谈法为辅。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饮食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来了解那些广大师生常去的主要餐饮场所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并希望借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使他们了解到目前师生们对他们的举措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同学们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进行一个情况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通过数据与统计表,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各个题的比例,很直观的可以对此次调查有所了解。具体每题如下分析:

第2、3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食品安全还是很注重的。

第4、5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在食品安全中,最担心的还是食品卫生方面和食品添加剂是否过多。

第6、7、8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们都有过买到不合格的食品,但是他们挺多选择“自认倒霉”,只有少部分大学生选择投诉,这表现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

第10、11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了解不是很透彻。

第12、13、14题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购买食品的场所有限,而且往往不能自己去加工,只能说直接吃,对食品的来源和具体情况不明不白,以至对食品安全不清楚。

第16、17、18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们认为保证食品安全主要是在于加工环节和制造环境,他们认为食品安全的产生原因是基于企业道德的缺失造成。

第19题,可以看出 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重新树立更好的形象,还是可以挽回大部分的顾客。

第18题,从图标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对于食品的加工环节的具体过程是最为注重的。

第22题属于开放题,由于填写人数太少不做分析。

第 2 页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结论与建议

因为调查对象的限制,通过问卷只能得出学生这一个群体对食品问题的态度这一个方面。但是我认为要分析下导致食品问题的其他具体原因,让人有所了解。这也是此报告的目的所在。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安全的,但是维权的意识相对薄弱。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请在平时留意食品安全问题;

2、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及他人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3、购买商品时多注意,不盲目购买便宜货, 学会鉴别真与假,好与劣

4、多了解一些消费者权益,要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自认倒霉。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而不断了解社会现状的人群,了解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持有各自的态度。如何具有相对客观的见解,如何在辨别真假时具有相对准确的意识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5、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重视。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

6、在商业街各个小店采用顾客投票的方式,对店内蔬菜、肉类,以及制作过程卫生与否进行投票。这样,可以让顾客有选择的余地,同时还可以让小店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

7、在安全监管体系,工商、卫生等部门努力之下,学校也要对校园内及周边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摊点进行定期的卫生监查,以保证学生使用安全卫生的食品。

8、可在校内设立由学生组成的卫生检查“小部门”,分级分部门明确划分职责。对校园内及周边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摊点展开卫生调查,并作出报告,使学生们有一个清晰的消费规划。

9、学生会可以在青春广场举行展板,加强学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维权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10、学生们若在校内外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若物品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权益协会举报。

第 3 页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附件:

一、调查问卷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请用几分钟时间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填写下表,我们将给予统计和总结,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A.非常关注 一点不关注

B.关注

C.一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下面的食品安全事件您听说过几件(多选)()

A.2001年,广东河源饲料公司购买瘦肉精

B.2003年,烟台开发区用工业用工业染料浸泡花生进行染色 C.2003年,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 D.2003年,杭州市畅销毒海带 E.2005年,致癌物质苏丹红 F.2007年,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 G.2009年,三聚氰胺 H.2011年,染色馒头

4、一个星期里,你会以那一类型的食物为主:()

A.菜多肉少

B.肉多菜少

C.以面条居多(河粉、米粉)

D.全荤(不吃蔬菜水果)

5、您的早餐经常怎样搭配:()

A.牛奶或豆浆、鸡蛋、面包

B.粥、馒头

第 4 页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C.面条(包含河粉、米粉等)

D.包含以上三项

6、您认识下列哪些食品认证标识?()

A. B.

C. D.

E.都不认识

7.当您买到劣质不合格产品时,您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扔掉,自认倒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找商家要求退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联系销售厂家

源。.找媒体进行曝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向相关部门投诉 8.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是否愿意向有关部门投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愿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愿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没考虑过 9.您碰到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全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大部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一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没有 10.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积极关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知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点印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完全不了解 11.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食品安全涵盖范围和食品生产经营的标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消费者如何维权、如何索赔、获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否明确对问题企业的处罚力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食品源头到餐桌如何实现有效监管

第 5 页

错误!未找到引用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投诉渠道能否畅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能否真正落实和执行

12.您购买食品去的最多的场所是()

A.超市

B.学校食堂

C.食品连锁店

D.小摊贩

E.学校周边小餐馆

F.其它

13.上题中,您选择在那些地方购买食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味道好

B.方便

C.卫生,吃得放心

D.价格合理 14.您是否担心食品添加剂会影响健康()

A.担心

B.不担心

C.无所谓

15.购买食品时,您是否会查看保质期(生产日期)()

A.经常看

B.有时会看

C.较少看

D.不看

16.您在购买食品时是否关注过包装上的转基因标示?()

A.非常关注

B.稍微关注

C.根本没有 17.您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原因是什么?()

A.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有害

B.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C.反对人类对自然生物的改变

D.其他 18.您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在哪一个环节?()

A.种植养殖环节

B.生产加工环节 C.批发零售环节 D.餐饮消费环节 19.您对目前食品安全状况的态度是()

A.放心、满意

B.基本放心满意

C.对少数食品放心满意 D.不放心、不满意 20.你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A.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

B.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C.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

D.消费者假冒伪劣鉴别能力不高 E.相关法律不健全

F.事情没那么严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 21.您觉得该如何应对当前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是()

A.加强相关立法

B.加强相关执法力度,特别是惩罚力度

C.完善相关监督体系

D.食品厂家、商家等应该增强诚信意识,加强自律

22.您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意见或建议:(简答)

非常谢谢您的参与!祝您:天天开心,事事顺心!O(∩_∩)O

二、市场调查计划书

第 6 页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计划书

一、调查名称:食品安全调查

二、调查目的:由于在今年的CCTV“3.15”的晚会上,曝光了北京三里屯麦当劳餐厅违规操作,售卖过期产品,让许多消费者对饮食安全产生了质疑,为了了解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认识、了解、关注度,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三、调查内容:

1、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1)、生产日期的关注(2)、食品成分的关注(3)、相关的食品事件关注

2、食品外在(1)、食品品牌(2)、食品包装(3)、食品价格

3、消费食品的相关内容(1)、消费场所(2)、服务质量(3)、产品质量

第 7 页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4、对于食品安全的建议(1)、改善消费场所

(2)、针对先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3)、了解消费者心中的最佳产品

四、调查范围及对象

1、调查范围:龙岩市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2、调查对象:全院各系学生

五、调查方法及人员安排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观察法、询问法

2、人员安排:

(1)、负责撰写计划书:

(2)、负责设计问卷:

(3)、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由全组成员共同完成(4)、负责撰写调查报告:由全组成员共同完成

六、调查日程安排

2013.5.23 制定调查计划书 2013.5.24—2012.5.27 设计调查问卷 2013.5.28 问卷复印分发 2013.5.29——2012.6.01 实地问卷调查

第 8 页

大学生食品安全观调查问卷

2013.6.03 问卷筛选、数据统计、整理分析 2013.6.04 撰写调查报告书

2012.6.10 提交报告书

经费预算

1、计划书费用(资料查询及打印共3元)

2、问卷设计费用(查询资料及调查问卷打印共20元)

3、实地调查经费(12元)

3、分析与报告撰写费用(查询资料及调查问卷打印共5元)

4、统计费用(合计:40元)

照片:

1、老师教导:

2、问卷的发放:

3、4、问卷的统计: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博弈的初步分析 篇3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 博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食品消费依赖于工业生产。但是近年来,我国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掺假、造假的现象不断曝光,特别是2008年发生的具有极大影响的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空前关注。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滥用食品添加剂。表现为食品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剂,甚至使用国家明确禁止的化学添加剂,致使许多食品成为毒药;二是食品假冒伪劣,例如用工业酒精勾兑、假冒白酒等;三是食品污染。表现为农产品化肥、农药过量残留,畜产品激素、抗生素滥用;四是食品过期。这其中以第一种危害最大,影响最坏。

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也会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发达国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自发地组成民间团体,如妇女联合总会、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等,要求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以提高食品质量信息的透明度。在这个方面,如何研究生产者与监管者的相互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则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讨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一、文献综述

罗建(2007)较早用博弈理论来解释食品生产者与监管局之间的博弈;另外,李军鹏、傅贤治(2007)通过静态博弈的分析研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罗丙能、刘茂盛、周德翼(2007)构造了两个博弈模型来分析消费者、生产者以及政府之间的行为,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模型与生产者和政府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模型。他们在对政府动态监管模型的分析中,认为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还包含博弈主体的声誉,政府需要做的工作是要营造一个奖优惩劣的环境;冯晓宪、王彦梅(2007)在文中同时用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分别分析了厂商与监管者和消费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最后得出混合战略均衡;顾宇婷、施晓江(2005),郑淑芬、吴广煤、赵林度、吴德俊(2005),张汉江、肖伟、葛伟娜、张海伦(2008),汪普庆、李春艳(2008)等都从食品供应链的角度构造了不同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这些模型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此外,秦利、王青松(2009)从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角度,探讨了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有效边界和稳定的均衡条件。

二、分析框架

1、食品市场中政府和生产企业的策略分析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消费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消费者在食品市场中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再加之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它的市场需求弹性较小,所以个体对食品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中国市场经济并不完善,消费者监督成本很高,因此市场均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府与生产商的策略选择。

对于厂商来说,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并且得到长远的利益;而生产低质量的产品则可以获得短期利益。到底如何选择取决于厂商的期望以及政府的管制。现在假设政府是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其管制目标是政治收益最大化,而政治收益由声誉和经济绩效组成,政府监管会获得政治声誉但是同时要支付监管成本,这种成本当然是经济方面的所以会影响政府其他方面的经济绩效。这样,食品市场中政府监管取决于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按照边界均衡条件,如果监管收益大于监管成本,那么政府将进行监管;监管成本大于监管收益时,政府就有不进行监管的动机。生产商的目标为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如果市场或政府不能完全区分出低质量和高质量的食品,生产商就会有生产低质量食品的激励;如果市场或政府能完全区分低质量和高质量的食品,生产商就会生产高质量食品。

2、模型建立

表1给出了博弈参与人的策略空间及相关参数的假设:设政府在食品市场的策略空间为“监管或者不监管”。食品生产商控制食品生产的策略空间为“高质量或者低质量”,不论选择何种策略,其目的都是自己收益的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识别食品的高、低质量,所以高低质量的食品其最终销售价格都为P,食品销售量为Q,而高质量的食品的成本为CH,低质量食品的成本为CL;政府保证了食品市场的安全就获得的声誉收益为F,对于生产商的监管成本为CG,若发现问题则处罚金额为L;另外P-CL>P-CH,这保证了食品生产商生产低质量食品可以较生产高质量食品获得超额利润,即是说如果政府不进行监管,食品生产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有生产低质量食品的可能,因为这样做对自己短期有利。

3、模型求解

首先,假设生产商是小作坊为主的小生产者。在我国食品生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小作坊式生产商,1至2人即可成立一个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式生产商的生产方式简单,固定投入包括生产机器、厂房、卫生设施等,设备非常简陋,市场门槛很低,这就使得食品生产的安全性极大的降低,不安全因素极大的上升。对于这样的厂商来说,他们不追求长期利润,只追求短期收益。因此,概率q=1,此时博弈存在的纳什均衡是厂商生产低质量产品,而政府选择不监管。

由于这些小作坊食品生产厂商的成本其实是比较低下的,而其获得的短期超额利润却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小作坊生产商很多没有获得生产许可,而且有很多还是秘密生产的,这就为政府的检查监管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同时,这种高昂的成本并不能通过追加处罚而得到弥补,在政府声誉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作为经济人的政府进行监管是得不偿失的。因而对小规模生产商而言,市场均衡就是“低质量,不监管”,即在对小规模的生产商进行规制时就可能发生监管不足的问题。

其次,假设生产商是大品牌的企业,此时我们发现这个博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下面给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求解。我们假设政府监管的概率为a,不监管概率为b;生产商的产品高质量概率为p,低质量概率为q。其中a+b=1,p+q=1。通过对双方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求解出最优的a*=(CH-CL)*Q/L;p*=CG/(2F+L)。也就是说,政府的最优决策是以a*的概率监管,而企业的最优决策是以p*的概率生产高质量产品。

最后,由于政府对大规模的生产商的检查等各项的监管成本较低,而且可以容易地对大规模的生产商追加对低质量食品的重处罚,因此大规模的生产商生产低质量食品的概率是较小的。同时政府也只需要以较小的监管概率保证食品市场的安全,这就是说对于大规模的食品生产商而言,政府的监管是有效率的。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透明度不够。博弈中最后的均衡主要受到信息是否对称的影响,若信息不对称则会加大监管难度。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网上信息披露系统,一些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即使受到处罚,也不会在全国范围进行披露,导致违法成本低下。另外,如果没有食品安全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就不能准确把握食品安全形式,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第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内部不能统一协调。我国实行条块分割的监管体制,条块分割分治的监管体制所凸现的缺陷非常明显。由于监管机构的混乱,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漏洞百出,有效性大打折扣。在这样的监管格局下,各个部门只关心本部门利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部门应对无力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分工不明确;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监管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之间互相掣肘的情况时有发生;职权交叉和责任真空的出现在所难免,一旦发生问题推诿责任的现象司空见惯,彼此无法做到明确分工,协调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势在必行。

第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惩罚力度不够。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的食品违法违规问题不是生产中的过失行为而是商家故意所为,很多企业有多套生产工具,产品质量控制的问题是事先的安排而非能力不够或者管理失误。因此我们建议对厂家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应参照世界通行的做法,加大惩罚力度。对无证无照的生产者,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民事与刑事责任,使得违法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只有加大打击力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由于目前没有形成对政府监管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在当前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条件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广泛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类似这样的政府失灵行为,有必要加强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加强责任追究,实现阳光执法。

(注: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博弈视角的食品安全监管博弈与对策研究”(20102110);天津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食品安全监管博弈与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20100308);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来源与控制研究”(71141019)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罗丙能、刘茂盛、周德翼:食品安全中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

[2] 冯晓宪、王彦梅:公共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博弈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 李军鹏、傅贤治:基于市场失灵的食品安全监管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7).

[4] 顾宇婷、施晓江:食品供应链环节的监管博弈[J].中国食品药品监督,2005(7).

[5] 郑淑芬、吴广煤、赵林度、吴德俊: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的信号博弈模型[J].物流技术,2005(10).

[6] 喻玲:试论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再监管[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

[7] 陈国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与监管研究[D].暨南大学,2008.

食品安全与分析 篇4

1.研究方法

正确地规定实验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考评一份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按照学校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讨论分析的规范格式要求执行。通过制定评分标准, 选出几个关键的评分点, 实行量化评分。最终逐项评分和进行统计分析。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中评分标准为百分制, 包含6项内容:实验目的10分、仪器材料10分、实验原理20分、实验步骤30分、实验结果10分、讨论与分析20分。对每个实验项目评分后分类, 进行统计分析。在5项内容中均按照得分正值计算, 不以负值评分, 其中实验目的、仪器材料、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计80分为基本得分点。如, 学生对实验目的是否明确, 实验目的中是否包含实验名称和内容;实验原理是否包含化学原理反应方程式;实验步骤是否按照实际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中实验记录和实验计算是否准确。讨论与分析20分, 是食品分析实验报告的重点。从这项重点内容中, 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对食品分析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程的动手能力。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小值和最大值。

2.结果与分析

2.1班级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班级成绩分析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2班的平均数标准差总体大于1班, 说明2班的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程度大, 而1班其值小说明比较集中, 2班平均成绩低于1班。从变异系数来看, 1班大于2班;只有分析与讨论一项, 变异系数最大, 说明一部分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中, 不注意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 以及思考题答错。从最大值、最小值看, 2班差别较小, 1班差异较大。

2.2性别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性别成绩分析见表2。由表2分析得出, 男生的平均数标准差总体大于女生, 说明男生的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程度大, 而女生其值小说明数据比较集中, 男生的平均成绩低于女生, 男生的标准差也大于女生。从变异系数来看, 男生大于女生, 其中分析与讨论一项差别最大, 说明男生不注重对实验报告中分析与讨论的撰写, 态度不认真。各项最小值中男生与女生差别明显, 而最大值基本相同或接近。

2.3分数段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分数段成绩分析见表3。从表3看出, 90分以上的学生有25名, 占37.87%。在实验结果一项变异系数最大。80~89分数段的学生有39名, 占59.09%, 在分析与讨论环节变异系数最大, 说明有的学生没有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进行讨论。80分以下的学生有2名, 占3.03%, 由于人数少, 分数段跨度宽则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差异当然就大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分数人员情况见表4。由表4可知, 90分以上的24名学生中女生有21名, 占了87.5%, 而2班女生11名, 占了45.8%, 说明女生对食品分析实验的具体操作、实验报告等各项内容都做得很好;在86~90分数段中, 男生与女生人数接近, 81~85分数段中, 女生只有2人, 80分数以下的均为男生, 说明男生要从态度上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 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实验要求的各项内容。

3.结论

3.1班级成绩分析结果:2班平均成绩低于1班;2班的平均标准差大于1班;1班变异系数大。

3.2从性别成绩分析得出:男生成绩低于女生, 最高分数为女生, 最低分数为男生, 男生变异系数大。

3.3 90分以上的学生中女生占绝大多数, 60%的学生位于80~89分数段, 8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少;分数段成绩说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施较好, 评分合理, 呈现正态分布。

3.4讨论与分析部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在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中的薄弱环节, 也是实验过程中要强化的重点, 在规范食品分析实验及报告的过程中, 这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特别是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 一种办法是重做实验, 另一种办法是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与步骤, 查找和分析失败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孟利, 雷虹, 苏源德.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7) :247-249.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篇5

最近几年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公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三聚氰胺、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苏丹红、“人造蜂蜜”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令公众惶恐不安,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公众与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流通等诸多环节,还和食品监管部门、企业家道德、公众消费意识等等密切相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管理

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原材料来源于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安全。使用不合格的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或是操作上的不规范,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导致化学品残留物过多,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都与农业投入品使用缺乏管理,农、兽药生产经营管理不到位有关。食品加工环节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生产企业的不规范操作,一些企业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混乱,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卫生的加工,食品加工助剂的使用量不合乎标准,添加非食品级的色素、香味剂、防腐剂等,加工制造不注意卫生标准,这些都是食品安全问题隐患。食品流通环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易腐食品的流通量很大,而运输、储存和销售的全程冷链环节技术还不完善,运输时间缺乏管理和限制,流通加工过程缺乏良好作业环境,加上各级部门对众多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单位也缺乏监管能力,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加大。

(二)政府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食品生产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因此食品监管也是一个长链条,它涉及诸多部门。目前,我国共有九大部门联合管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的是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这种监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产生各自为政、多头

执法、交叉执法的尴尬局面,出现推卸责任乃至个别监管部门玩忽职守等管理漏洞,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管理部门众多,管理界限不清,协调与配合工作容易受部门利益影响。同时,由于政府部门与商业机构关系密切,也容易造成某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现潜规则。另外,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还不能全面涵盖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也严重滞后,与国际接轨不够,与国际通用标准还相差很大,比如,当前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在餐饮业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上就没有非常明确的规范。食品安全责任鉴定的模糊、食品质量标准的落后等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企业家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

食品生产就是个良心活,如果生产者自身道德败坏,眼前只有金钱和利益,那么食品安全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后,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不良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在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每一方面,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扰乱了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是企业家的经商为人之魂,诚信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之范,我们只有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措施、问责制度等,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从而遏止食品行业道德的滑坡。

(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了解不够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缺乏认知与基础知识也导致其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我国消费者以能量和营养为主的需求偏好,也导致长期以来增产技术广受重视,而对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信息的需求相对不足。而且,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大量的低收入消费者也降低了全社会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同时,食品消费方式的日趋简单化及消费者一贯的消费习惯通常会存在一些消费误区,最终构成食品消费的威胁。

(五)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度不够

公民是食品最主要、最直接的消费者,他们有权利也应该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主要力量。目前食品监管中我们的公众参与度还较低,市民的参与意识还不强,认为建议、参与对政府决策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另外,就目前而言,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渠道也是非常有限的。但从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问题食品情况看,食品安全领域广,单靠少数专门机构和少量专业人员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公众的热情参与.二、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从政府来看

政府应加强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加快整合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健全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估,健全并强化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统一食品监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就得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监管机制,把现在的多部门分段监管改为少部门集中全程监管,高度重视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监管水平和覆盖面,真正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达到“无缝监管”的目标。质量标准化是协调食品价值链、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机制,提高质量标准,完善质量标准化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对策,政府应加快制定完善、科学的食品质量标准,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政府部门还要对地方检验能力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科学配置,建立健全检验网络和信息沟通平台,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同时,政府必须强化问责制,严格执行对监管者的问责,严格惩处责任人的违法行为,加强法律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保护。

(二)从企业来看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企业首先要诚信经营,要牢固树立法制和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综合运用管理、技术等多种手段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违反食品生产和经营者的惩罚力度,明确地规定其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让与食品相关的犯罪无立足之地。企业要强化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各地区应建立企业家诚信档案,切实提高食品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平。食品生产者还要注重用经济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用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及实验室条件和人员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使违法成本远远高于造假的利益驱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从媒体来看

新闻媒体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加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这个第三方从本质上说应该

是广大消费者,但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所以独立的媒体监督往往就成为消费者的最佳代理人。媒体应构建多种媒体媒介平台,加强《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帮助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帮助其增强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依法经营。同时,应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做到信息发布公开透明,舆论引导及时有效,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权威信息,正确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引导、号召市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公益活动和社会监督,科学、准确、全面地报道食品安全形势和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充分报道有关部门工作情况、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案件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维护、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从消费者来看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消费者自身加强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可以约束生产者的供给行为,消费者应积极主动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广泛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消费者要注重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努力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和食用时要增强防范意识,严把识别挑选关,自觉构建起饮食安全防线。消费者还要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了解正当合法的维权途径,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要发挥公民意识,主动提供生产者和加工者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线索,为政府监管创造更加有利的工作氛围,同时也保持对监管部门应有的责任压力。只有加强消费权利意识的培养,善于、敢于大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才能有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当前矿山的安全现状分析与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矿山安全现状;安全事故;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进而出现大规模的矿产开采企业。矿山安全关系到矿产开采业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加之我国地势复杂,对应的对矿山开采技术环境的要求更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近些年来矿山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矿山开采业必须要实行安全化的管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确保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1.目前我国矿山开采的安全现状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2014年以来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显示:2014年1-8月份,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06起、死亡380人,同比分别减少143起、163人,下降31.8%和30%;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但截至目前共发生较大事故24起、死亡83人,同比分别增加8起、17人,上升50%和25.8%[1]。上述数据只是简单的总结了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和人员的伤亡,这是矿山安全事故发生时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但是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到,矿山安全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人身伤亡以及其他损失,都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因此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面对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的矿产资源也越来也多。虽然经过多年经验的总结,在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矿产生产中由于缺乏预见性和科学性,往往安全管理处于一个滞后的状态。事故发生之后,造成重大影响,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后,才会吸取教训,进行整改。通常有些管理方法带有强制性,不能长久的贯彻和落实。而由于矿产开采业丰厚的资金利益,许多业主为了个人利益不重视安全管理和生产,同时还有不法开采业主违法开采,从而造成我国矿产开采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虽然相比前些年事故有所减少,但是大大小小事故仍在频发,考虑到事故的危害,加强矿产开采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一步都不能放松,必须时时刻刻的践行和落实。

2.我国矿产开采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

第一,与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地形多样复杂,尤其是矿产资源区地形更为复杂,从而加大了矿产开采的难度。这属于客观原因,但是另一层面就要求我国矿产开采业要利用更好的技术来适应矿产资源区特殊复杂的地貌。

第二,目前很多矿山开采队的技术和设备还比较落后,对于矿产开采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许多开采工序不合规、不规范,也缺乏配套的安全措施。除了一些国有控股的大矿山在技术设备上比较先进之外,其他矿山仍然采用相对落后的钻机打眼、人工除渣技术。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第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差。我国从事矿产开采业的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低,不完全了解矿产开采技术和安全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技能差,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第四,没有完善和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矿产开采本身要求就比较高,危险系数也比其他行业要高。对应的就需要切实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办法。施工队人员本身素质就不高,随意性比较大,如果再缺乏监督和管理,矿产生产安全必然会存在隐患。

第五,缺乏专业的矿产风险评估队伍。矿产开采属于高风险行业,而很多矿产开采企业只注重开采和生产,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对矿产开采整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导致预防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能力较低。

第六,非法开采团队依然存在,由于矿产开采极高的利润,导致了不法开采业主为了谋取私利,进行违规违法开采,造成矿产开采的秩序混乱,事故频发。

3.提高矿产生产安全管理的措施

矿山企业要想良好的运营,实现经济目标,就必须重视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关系到矿山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同时也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所以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营是矿产行业的首要任务。

3.1技术设备规范化管理

矿产开采所用的任何技术、设备、材料都是不能偷工减料的。所以要保障矿山开采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矿产开采的每一环节都要规范技术、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以减少安全隐患。尤其是小型的矿产企业要加大技术设备的投资,以人为本,先保证了安全,才能实现盈利。比如,比较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可以监测井下有害气体浓度,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减少瓦斯爆炸和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当事故发生时,还可以为抢险人员提供精确的的资料,以节省营救时间,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2]。

3.2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矿产开采属于高危行业,提升施工人员的个人素养和安全意识,是减少矿产安全隐患的前提。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矿产开采技术要求比较严格,而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队伍来说,在技能上的学习非常重要。对于矿产资源区的地形、开采矿产需要的技术要求、以及自救能力等都是他们要学习的。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矿产开采业的行业性质和存在的各种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在矿区树立和落实安全第一的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完善、健全矿产安全开采制度和法规

目前很多西方采煤国家都制定了相对完善,并且强制执行的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修订。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矿产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监督法律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監察体系。当前我国矿产企业管理还处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阶段,缺乏事前的预测和预防,但是矿产安全事故不是靠经验积累就能杜绝的,这需要决策者先进科学的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对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同时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矿产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同时,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隐藏的违法违规矿产开产企业,对依法成立的矿产开采企业要不定时的检查和监督,树立矿产开采业的安全、规范、标准的风气。

4.结束语

安全开采是矿山开采的核心,做好矿山安全管理工作,能降低事故发生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矿产开采业一定要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开采技术和提高开采队伍的安全意识,确保人员的安全也要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全文化网.关于2014年以来非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通报http://www.anquan.com.cn/html/laws/notice/2014/0930/9105.html.

[2]廖国礼.矿山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结构与问题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6).

食品安全与分析 篇7

一、信息与安全食品消费

(一) 信息对消费者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信息搜寻和利用是他们做出购买决策的基础, 在消费者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费者信息搜寻是为了区分商品内在的价值、质量与功能做出识别与判断, 以便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研究显示, 消费者在取得相关食品信息的情况下会选择购买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影响消费者购前信息搜寻的主要因素是搜寻成本, 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信息的可靠性和自身意愿, 给消费者提供全面产品特性的信息, 是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重要依据。它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在购买前对食品的营养和安全特性进行判断, 而且有助于解决食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的问题。食品标签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消费者患病概率与对饮食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 二是对健康饮食的认知, 三是对食品营养成分的了解程度。据实证研究数据显示, 教育水平、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是影响消费者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价值、功能的识别与观察程度, 是其信息搜寻能力与成本的几何函数。而购买经历可以积累消费者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增加使用信息的效率, 从而降低信息成本。

(二) 信息不对称对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

经济学家阿克罗夫指出,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 自由选择会导致市场上“逆向选择”的产生。安全食品有益于健康的品质是消费者对其产生信任并做出购买行为基础。当大多数消费者在信息获取不全面、不清晰甚至误解时, 就会对食品安全水平及是否执行绿色蔬菜的标准而缺乏判断, 这正迎合了逐利生产者故意降低质量或提供虚假信息从中牟取利益提供机会, 而消费者发现被这种 “安全食品”欺骗后, 对市场上提供的安全食品的信任度就会降低, 对所有食品都用有色眼光来看待, 这严重影响了安全食品厂商的健康发展。这种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效应导致真正安全食品需求萎缩, 生产者只好减少对绿色食品的供给, 并最终致使绿色食品市场规模难以扩张甚至是萎缩。

(三) 媒体信息与安全食品消费

消费者接受的媒体信息有正性信息和负性信息可分, 负性信息就是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负面的消息, 具体可涉及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揭示, 食品安全事件的谣传、职能部门监管失职等。食品安全事故负面信息和与消费者关系较为密切, 容易引起消费者非理性的过高负面评价;正性信息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包括和政府科学治理防范措施和专家客观解读评价等信息, 正性信息有利于降低消费者风险认知水平和调整消费心态。对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适度的置疑是人们面对危机的正常自我保护的心理反应, 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提高的集中体现, 但是消费者过度的担心和非理性的风险意识在心里上会造成过度的焦虑、惊恐, 无所适从, 在社会上甚至会引发群体恐慌。

二、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分析

本研究过程中, 对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是通过网上调查和50余位全国各地朋友的实地探访获得的。数据较为准确和真实。

(一) 食品购买场所的安全性评价

经调查表明, 如图1显示, 大多数受访者在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上更青睐超市, 比例达到84.15%;选择集贸市场和小卖部购买的消费者比例是41%左右, 选择其他场所和路边摊贩的比例较低, 分别是6.9%和15.48%。这一组数据表明, 就食品安全保障性而论, 超市优于小卖部和集市, 更优于路边商贩。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还发现, 在消费者看来, 对食品购买场所的放心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路边商贩、小卖部、集市、超市, 所占比例分别为9.04%、34.85%、51.46%、90.21% (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 经过多年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曝光, 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对食品购买场所的安全水平评价也较为理性。

(二) 食品安全消费的维权意识

经调查表明, 如图3显示, 绝大部分消费者曾遇到过不安全食品的侵害, 所占比例高达95%。分别有26.63%、21.7%、39.34%和7.47%的受访者表示很少遇到、一般、有时遇到和经常遇到不安全食品的侵害。从来没有遇到过不安全食品侵害的受访者仅为4.86%。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 当消费者遇到不安全食品侵害时, 选择与经营者交涉的占47.02%, 向消费者投诉的占15.52%, 向政府部门反映的占8.85%, 向媒体反映和向法院控告的分别占4。2%和3.1%。此外, 仍有约21.31%的消费者选择自认倒霉。由此可见,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不强, 还需大力宣传, 扩大投诉渠道。

三、食品安全消费的认知与相关行为

(一) 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较低

调查显示, 如图4所示, 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较低, 63.15%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可追溯食品, 仅有36.85%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可追溯食品。

(二) 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比较高

如图5所示, 以猪肉为例, 假如与普通猪肉相比, 可追溯猪肉的价格适当贵一些, 那么大部分消费者愿意购买稍贵的可追溯猪肉, 占比67.66%;而不愿意购买稍贵的可追溯猪肉的消费者仅占32.34%。

(三) 大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超额费用购买安全食品

调查显示, 从图6可以看出, 假如普通猪肉的价格为每市斤20元, 那么在愿意购买可追溯猪肉的消费者中, 愿意接受价格增幅为10%的消费者占比40.12%, 愿意接受增幅为10%-20%的消费者占比30.79, 另外愿意接受增幅为20%-50%及50%以上者分别为19.37%和9.72%。由此可见, 70%以上的有支付意愿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额外价格增幅不超过20%, 即每市斤可追溯猪肉增加4元可以接受度较高。

四、总结

在食物消费过程中, 食品安全信息所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 消费者在获得相关食品信息的情况下会倾向选择更安全的食物, 而当消费者无法准确掌握信息时, 消费者在购买普通食品时, 会降低支付意愿和价格, 对较高端食品 (如绿色食品) 没有信心。因此, 食品信息的充分与可靠是影响安全食品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对于安全食品价格支付意愿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全面衡量效用最大化问题, 在可追溯的食品中, 价格是不是最重要因素, 影响消费行为的是食品本身。收入与安全食品的购买意愿呈正相关。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真正彻底的解决, 须把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与消费者的需求研究连在一起, 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食品信息需要, 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目的, 同时注重媒体信息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 推动科学的食品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形成。

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的信息与调查入手, 探讨信息对消费者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对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 以及媒体信息与安全食品消费关系;再通过实证调查印证了消费者在各种信息条件下作的出购买决策, 有利于政府与企业寻找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政策规划, 推动科学的食品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调查,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薛强.影响消费者购前信息搜寻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6) :45-48.

[2]周洁红, 姜励卿.食品安全管理中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与进展[J].世界农业, 2004 (10) :18-24.

[3]刘东英, 刘颖.食品安全在食物消费中的角色分析[J].经济与管理, 2005 (11) :38-40.

社会诚信与食品安全的两难差异分析 篇8

食品安全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建立一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契合的、完整的食品安全生产和自主诚信生产制度的概念框架。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参照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 制定安全生产规范的制度和规则, 从而达到食品安全目标和生产企业遵守的社会诚信义务。然后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化程度不断扩大, 需要的社会诚信来促进和适应食品生产经济发展, 逐步实现食品企业安全和诚信国际趋同, 即社会诚信。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各项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从体制建设入手保证食品安全, 抓紧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制度和机制, 不应仅靠一些治标措施;不能不加区分地照搬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实践, 使食品安全的问题进一步复杂。食品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食品安全生产是有很强的技术性应用学科, 技术性驱使食品生产要求生产企业具有社会诚信的国际通用本性特点:安全可靠地食品生产和坚持的诚信生产理论是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的信条;生产的产品无毒无害都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原则。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的交流日趋频繁, 各民族交往日渐增多, 为食品安全的国际协调创造了外部环境。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针对社会诚信的, 需要吸取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对发展我国食品经济有利有益的国际惯例。目标在于消除或减少各国食品生产实践中之间的差别, 增加相互之间的共同点, 使之逐步趋于一致, 从而使提供的安全生产信息在国际间具有可比性和同等性。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有经济发达程度、市场化程度、社会诚信程度和法律制度因素;政府对经济关键和中枢部门的控制力, 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食品安全应做到既利用国际已有的通用准则又要发展适合自己本民族生活习惯的安全生产之路, 实现国际已有的安全生产和社会诚信的契合也能具体地应用到中国食品安全的生产实践中来, 实现中国食品企业与世界安全生产共同发展;立足于食品安全统筹发展的社会诚信和制度建设的国际间共同发展, 是诚信的基础上的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是食品安全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中国社会诚信的进程逐步深入, 我国社会诚信与安全生产或安全生产惯例在总体上应该基本达到协调。国际间的食品安全生产与社会诚信的国际协调基本原则:趋同是进步, 是方向;趋同不等于完全相同;趋同需要一个过程;趋同的过程是一种互动。

二、食品安全分析

1. 社会环境的差异

我国食品生产和国际的安全食品生产适用范围差异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的。食品生产人员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等, 全国食品从业人员中, 真正具有中高级职称水平的不足5%, 高级人才奇缺, 人才结构不合理。

2. 食品安全因生产复杂程度不同造成自主诚信的差异

食品安全生产要求在市场自主诚信下需要对外提供真实的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原料配料的种类;我们不同企业市场化程度不同, 适用的食品安全生产制度或标准不同, 给食品市场社会诚信带来难度。例如, 食品生产中的馒头生产是比较而言安全的低档食品, 因其需要的技术简单普通百姓都掌握, 添加剂就是碱面, 生产者容易遵守其生产过程中的诚信生产;但是, 对于生产过程复杂的高档产品因其食材原料和配料可能就是商业秘密, 使其不得不表现出差异的社会诚信形态。

3. 经济环境差异

我国食品生产标准与国际的准则或惯例在总体的形成上历史上是不同的, 为了发展我国食品经济, 在加入WTO后努力与国际生产惯例趋同化。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差别表现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 经济法制化的程度低,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 规模偏小;股权分置, 一股独大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关联交易普遍;上市公司诚信缺失, 导致食品类上市公司安全生产和监管手段歧变, 双方的不断博弈, 使我国食品安全生产出现偏离国际惯例和趋势例外条款, 例如, 我国奶制品龙头企业伊利蒙牛等均出现疑似有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甚至对婴儿的毒害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给我国食品企业的国际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在安全生产的诚信上, 也遭到社会的质疑, 感觉政府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管的不作为和生产企业的诚信缺失令人失望之极。由于国际诚信安全生产标准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假设前提的, 诚信安全作为首要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不成熟业态, 决定了诚信缺失存在下食品安全生产中的令人失望之处, 在市场上得到公认的诚信安全食品的美誉将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社会诚信与食品安全的两难困境

诚信的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是一对矛盾。全球化要求强调食品安全生产企业自主诚信在国际范围内可比;食品生产安全则强调在某一国的生产和历史习惯形成的特性及资源禀赋, 这是食品生产诚信与食品安全这一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我国的食品生产安全应该在坚持诚信的同时又强调食品安全。

在国际社会诚信的发展趋势下, 与所有国家一样, 面临着两难境地:如果不顾国情的实际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国际安全生产及诚信标准, 看不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就会影响我国食品企业诚信发展的进程。在倡导社会诚信的同时, 要从食品安全出发:借鉴国外的经验要注意符合国际的整个安全生产诚信框架和理论基础, 避免出现某个个别法律法规与整个理论基础相矛盾;要认真研究国外经验的适用的范围、相互匹配和作用的关系, 要研究其如何在这些适用的范围、相互匹配和作用的关系基础上, 适应从我国的实际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惯例接轨, 使按照国内生产的食品安全诚信标准能够逐步统一, 同时顾及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及企业坚持诚信同时要保守商业秘密的两难处境, 不断调整保持与国际安全生产标准的趋同。

在推进社会诚信的同时, 必须考虑本国实际。必须对经济状况有全面的、系统的和清晰的认识。因为, 经济环境对诚信食品安全生产有决定性的影响, 食品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在具体现实经济环境的基础之上。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与一定的实际经济基础相联系交互影响螺旋成长起来的, 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英、美两个在经济制度上原本同源的国家, 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 各自的经济领域出现相当差异 (英语在英美两国的演变亦然如此) 。同样, 德国和法国之间以及它们与英、美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也与其经济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食品安全建立过程中对国际安全的标准的遵守考虑也不能脱离我国现实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即我国食品安全的诚信与保守商业秘密两难窘境, 只能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在充分保证在中国首先实现食品安全基础上的自主监管诚信。因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各国的地位和处境很不相同。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 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同理诚信是一把双刃剑, 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 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 必须做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顾及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与全球化标准、国际惯例相协调。还要看到国际标准是相对的, 按目前的情况看, 它最多只能在各主要资本市场上透明参照执行使用。由于各国经济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 试图以一套国际标准应用于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 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1. 国家经济不安全的必然性

食品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食品生产的诚信实践, 使食品安全的问题进一步复杂。

食品安全的维护, 不一定单纯依靠各国监管和生产诚信自律法规差异的各种对抗, 更多的可以是通过加强相互间上下游的依存关系来实现。经济的全球化证明,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时形成的经贸利益格局, 可以使经贸对抗、报复成为一把双刃剑;经贸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同样可以是维护食品安全和食品诚信自律的重要手段。美欧和美日贸易战之所以很难打起来, 其主要原因也在于相互依存的加深。因此在实践中, 各国普遍追求通过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而不再通过绝对排他性的政治和经济方式。其次, 维护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在监管和诚信自律法规统一趋同化的趋势下, 一国如果运用政策得当,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经济效益, 进而增强一国的综合竞争力。

社会诚信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相互依存等效应, 增强食品安全程度, 但在一定条件下, 即在国内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但有国际贸易的单项订货要求的质量, 使得我国的出口加工食品也要保证订货合同的要求, 从而逐步实现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 相应地逐步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生产的诚信度。

2. 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有序的社会诚信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随着我国外贸发展突飞猛进, 2004年进出口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四贸易大国。在引进外资方面, 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吸引直接投资额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4年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的生效以来, 使得我国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食品生产诚信趋同程度需进一步加强。

其一, 适时推进契合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诚信。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新形势, 适时推进契合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有序的诚信的生产经营规则,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提高诚信水平。

其二, 立足于食品安全的自主诚信。自主诚信应建立在社会诚信的基础之上, 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自主诚信的统一, 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把自主诚信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食品安全的上, 在发展自主经济的基础上坚持维护社会诚信;自主诚信程度应与我国现有食品安全相适应, 应有利于本国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在社会诚信促进的过程中, 应保持食品经济发展的控制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正是每个具体部分的变化发展, 有机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因此,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诚信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 对本国某些行业实施宽松政策适度的和有效的保护, 同理, 我国社会诚信和食品安全生产将会在不断的博弈中螺旋上升。实际上现在的发达国家, 在它们的制造业落后于别国时, 都实行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即便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英国, 在其没有完成产业革命之时, 对外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获国家集团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呈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四、市场化的差异导致食品企业自主诚信的选择差异

一个国家的社会诚信度是由本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经济市场化程度来选择, 为了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实际需要, 各国社会诚信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方法等普遍存在差别。社会诚信度的差别是具有经济后果的, 企业诚信的自主选择, 会导致其国内及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 直接对该国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社会诚信度选择的改变, 要契合本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 既要审慎行事又要积极主动。

综上所述, 中国所处的社会诚信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的多种因素决定的现实, 应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社会诚信与维护食品安全的关系。通过对社会诚信和食品安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分析, 并结合社会诚信和食品安全所涉及的两难差异论述。可以推出社会诚信缺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但两者并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影响一国食品安全有多种因素。我国的社会诚信出现一些的偏差,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但导致出现偏差的主要因素不是社会诚信本身, 而是我国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健的成长, 应该建立新世纪科学的自主诚信观: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的自主诚信、立足于食品安全的自主诚信、立足于统筹发展的社会诚信和立足于制度建设的社会诚信。

参考文献

[1]瞿云华, 白娣斯.食品企业自律与国家食品监管的辩证分析.中国证劵期货, 2012, 9[1]瞿云华, 白娣斯.食品企业自律与国家食品监管的辩证分析.中国证劵期货, 2012, 9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博弈的初步分析 篇9

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 也会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发达国家,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 自发地组成民间团体, 如妇女联合总会、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等, 要求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以提高食品质量信息的透明度。在这个方面, 如何研究生产者与监管者的相互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则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讨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一、文献综述

罗建 (2007) 较早用博弈理论来解释食品生产者与监管局之间的博弈;另外, 李军鹏、傅贤治 (2007) 通过静态博弈的分析研究, 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它的存在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罗丙能、刘茂盛、周德翼 (2007) 构造了两个博弈模型来分析消费者、生产者以及政府之间的行为, 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模型与生产者和政府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模型。他们在对政府动态监管模型的分析中, 认为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还包含博弈主体的声誉, 政府需要做的工作是要营造一个奖优惩劣的环境;冯晓宪、王彦梅 (2007) 在文中同时用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分别分析了厂商与监管者和消费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最后得出混合战略均衡;顾宇婷、施晓江 (2005) , 郑淑芬、吴广煤、赵林度、吴德俊 (2005) , 张汉江、肖伟、葛伟娜、张海伦 (2008) , 汪普庆、李春艳 (2008) 等都从食品供应链的角度构造了不同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这些模型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此外, 秦利、王青松 (2009) 从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角度, 探讨了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有效边界和稳定的均衡条件。

二、分析框架

1、食品市场中政府和生产企业的策略分析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消费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消费者在食品市场中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再加之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它的市场需求弹性较小, 所以个体对食品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中国市场经济并不完善, 消费者监督成本很高, 因此市场均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府与生产商的策略选择。

对于厂商来说, 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并且得到长远的利益;而生产低质量的产品则可以获得短期利益。到底如何选择取决于厂商的期望以及政府的管制。现在假设政府是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其管制目标是政治收益最大化, 而政治收益由声誉和经济绩效组成, 政府监管会获得政治声誉但是同时要支付监管成本, 这种成本当然是经济方面的所以会影响政府其他方面的经济绩效。这样, 食品市场中政府监管取决于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按照边界均衡条件, 如果监管收益大于监管成本, 那么政府将进行监管;监管成本大于监管收益时, 政府就有不进行监管的动机。生产商的目标为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如果市场或政府不能完全区分出低质量和高质量的食品, 生产商就会有生产低质量食品的激励;如果市场或政府能完全区分低质量和高质量的食品, 生产商就会生产高质量食品。

2、模型建立

(注:a+b=1, p+q=1。)

表1给出了博弈参与人的策略空间及相关参数的假设:设政府在食品市场的策略空间为“监管或者不监管”。食品生产商控制食品生产的策略空间为“高质量或者低质量”, 不论选择何种策略, 其目的都是自己收益的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识别食品的高、低质量, 所以高低质量的食品其最终销售价格都为P, 食品销售量为Q, 而高质量的食品的成本为CH, 低质量食品的成本为CL;政府保证了食品市场的安全就获得的声誉收益为F, 对于生产商的监管成本为CG, 若发现问题则处罚金额为L;另外P-CL>P-CH, 这保证了食品生产商生产低质量食品可以较生产高质量食品获得超额利润, 即是说如果政府不进行监管, 食品生产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有生产低质量食品的可能, 因为这样做对自己短期有利。

3、模型求解

首先, 假设生产商是小作坊为主的小生产者。在我国食品生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小作坊式生产商, 1至2人即可成立一个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式生产商的生产方式简单, 固定投入包括生产机器、厂房、卫生设施等, 设备非常简陋, 市场门槛很低, 这就使得食品生产的安全性极大的降低, 不安全因素极大的上升。对于这样的厂商来说, 他们不追求长期利润, 只追求短期收益。因此, 概率q=1, 此时博弈存在的纳什均衡是厂商生产低质量产品, 而政府选择不监管。

由于这些小作坊食品生产厂商的成本其实是比较低下的, 而其获得的短期超额利润却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小作坊生产商很多没有获得生产许可, 而且有很多还是秘密生产的, 这就为政府的检查监管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同时, 这种高昂的成本并不能通过追加处罚而得到弥补, 在政府声誉收益一定的情况下, 作为经济人的政府进行监管是得不偿失的。因而对小规模生产商而言, 市场均衡就是“低质量, 不监管”, 即在对小规模的生产商进行规制时就可能发生监管不足的问题。

其次, 假设生产商是大品牌的企业, 此时我们发现这个博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 下面给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求解。我们假设政府监管的概率为a, 不监管概率为b;生产商的产品高质量概率为p, 低质量概率为q。其中a+b=1, p+q=1。通过对双方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分析, 求解出最优的a*= (CH-CL) *Q/L;p*=CG/ (2F+L) 。也就是说, 政府的最优决策是以a*的概率监管, 而企业的最优决策是以p*的概率生产高质量产品。

最后, 由于政府对大规模的生产商的检查等各项的监管成本较低, 而且可以容易地对大规模的生产商追加对低质量食品的重处罚, 因此大规模的生产商生产低质量食品的概率是较小的。同时政府也只需要以较小的监管概率保证食品市场的安全, 这就是说对于大规模的食品生产商而言, 政府的监管是有效率的。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透明度不够。博弈中最后的均衡主要受到信息是否对称的影响, 若信息不对称则会加大监管难度。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网上信息披露系统, 一些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即使受到处罚, 也不会在全国范围进行披露, 导致违法成本低下。另外, 如果没有食品安全数据的统计分析, 我们就不能准确把握食品安全形式, 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第二,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内部不能统一协调。我国实行条块分割的监管体制, 条块分割分治的监管体制所凸现的缺陷非常明显。由于监管机构的混乱, 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漏洞百出, 有效性大打折扣。在这样的监管格局下, 各个部门只关心本部门利益,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监管部门应对无力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 分工不明确;政出多门, 多头执法, 监管职能交叉重叠, 部门之间互相掣肘的情况时有发生;职权交叉和责任真空的出现在所难免, 一旦发生问题推诿责任的现象司空见惯, 彼此无法做到明确分工, 协调配合, 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势在必行。

第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惩罚力度不够。事实上, 目前大部分的食品违法违规问题不是生产中的过失行为而是商家故意所为, 很多企业有多套生产工具, 产品质量控制的问题是事先的安排而非能力不够或者管理失误。因此我们建议对厂家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应参照世界通行的做法, 加大惩罚力度。对无证无照的生产者, 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民事与刑事责任, 使得违法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只有加大打击力度, 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由于目前没有形成对政府监管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在当前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不够完善的条件下,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广泛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类似这样的政府失灵行为, 有必要加强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 加强责任追究, 实现阳光执法。

摘要: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 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讨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博弈

参考文献

[1]罗丙能、刘茂盛、周德翼:食品安全中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7 (2) .

[2]冯晓宪、王彦梅:公共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博弈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李军鹏、傅贤治:基于市场失灵的食品安全监管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07 (7) .

[4]顾宇婷、施晓江:食品供应链环节的监管博弈[J].中国食品药品监督, 2005 (7) .

[5]郑淑芬、吴广煤、赵林度、吴德俊: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的信号博弈模型[J].物流技术, 2005 (10) .

[6]喻玲:试论对食品安全监管者的再监管[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2) .

浅析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篇10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关注,注重追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健康安全的食品,这是保障和改善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经济动力。在国内市场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警钟常鸣,但屡禁不止,不断出现地沟油、三聚氰胺、油条精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验损失。政府和食品安全专家对我国的饮食安全卫生问题仍旧存在诸多担忧。因此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监管力度,及早发现隐患,防止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 食品安全现状

2009年2月28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是为了适应进入21世纪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与此同时,国家还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业、集体供餐企业卫生规范》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而且受传统的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生活中食品企业在细节方面所存在的具体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没有显著的改善,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非法添加或滥用添加剂;各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各种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有害重金属、微生物和病原体的污染;生物技术的加入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会造成的负面效应等,这些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1 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管理混乱,无法追根溯源,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制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或变质食品。一些小商贩兜售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2.2 检测水平和检测标准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在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和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可以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但是多部门的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检测方式和数据相近,但部门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和数据的交换。一些新的检测手段灵敏、快速,便于操作,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并没有用于实践检测中。

2.3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国家标准又分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产品标准、基础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行为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或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4 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随着食品工业和相关的附属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食品加工工艺,新的可用资源、新的食品包装材料、以及转基因等等现代生物技术,从而使食品原料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和包装材料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主要是参考美国食品风险分析和监管的模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上飞速发展,在社会治理方式也得到了很有效的转型。同时,也将食品安全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如2006年4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法》、2009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7月2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都从法律法规的高度保证了食品安全的有序开展。

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食物的生产链和供应链复杂,在经历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会受到土地、水、包装、运输的影响,可能遭到污染。二是在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从果腹到美味的追求过程中,食品加工业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食品工艺和技术的革新,化学添加剂也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食品安全风险危害分析是对食品的原料、烹制、贮存、销售等环节产生的实际和潜在危害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判定。食品从农田到达餐桌要经过种植或养殖、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均有可能最终在餐饮业上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绝大部分食品安全案件都是不法分子人为造成的,性质极其恶劣,成为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的一个因素。为此,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食品生产全过程,找出可能存在危害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控制和预防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对确保我国的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对策与建议

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主要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目的是要掌握比较全面的食品安全形势,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食品安全监管方案,并将监测与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频率的科学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我国以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采取的方式是“事后救火”,引入风险评估制度,将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证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应采取预防式监管模式。

4.1 统一领导、责任明确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指导和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计划、协调、部署和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制订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落实。在现有规章的基础上确保食品监管的到位而不缺位、有力而不推诿、高效而不滞后,统领全局、统一指挥食品安全监管,形成统一、高效、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

4.2 提高检测水平,建立科学监测体系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和部门食品检验机构为主体,县、市级食品检验机构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最具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及有效的法律地位。在新形势下,检验检疫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检验战略与检测方案上不断改进提高,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无缝隙监督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个食品领域的责任制度,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食品原料及食品成品进行食品安全品质监测。

4.3 加强食品市场的许可准入制度

食品市场许可准入制度是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实行的一种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管制措施。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市场许可准入,进行食品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坚决退出市场,实现对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化监管。

4.4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根据HACCP的原理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食品监测系统,坚持系统监控与重点监控相结合,对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进行全程跟踪式监控,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

4.5 加大惩罚力度,建立信用监管

在我国,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只有加大了惩罚力度,使违法成本增大,远远超过了其利润,或使其终身不得从事此行业,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厂商的恶性行为。通过建立统一的企业和食品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用信息记录,对食品和企业实施信用监管,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者实行公开预警、警告、通告,达到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的目的,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保障。

5 结语

上一篇:创业者眼中的创业板下一篇:民族人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