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息化分析

2024-04-29

食品安全信息化分析(通用9篇)

篇1:食品安全信息化分析

行政案例:

深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

负责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成立背景: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深圳市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专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原来分别属于质监、工商和卫生部门的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统一到了改革新成立的机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多头监管、职能不明、权责交叉的局面。

监管职能:

行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舆情监测;组织、协调全市重大、特大和跨部门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现有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行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舆情监测;组织、协调全市重大、特大和跨部门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落实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畜禽和畜禽产品检疫、完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保健食品的监管。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打击私屠滥宰违法活动,取缔私宰窝点;依法取缔集贸市场外违法摆卖食品行为;负责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的监管。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深圳口岸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工作;负责深圳口岸范围内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监管。

具体解决方案:

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控与追溯服务系统:

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控和追溯服务系统以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产品为研究对象,以生产企业-销售终端(超市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基本模式,从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消费者的不同角度设计该系统。系统包括生产管理子系统、溯源查询子系统、监管决策子系统三部分。生产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信息的记录形成农产品生产档案,上传数据到中心数据库;在农产品包装时,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生成带有产品生产档案信息的条码,以此生成电子标签;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访问电子标签,记录农产品在流通、销售的历史记录,形成农产品流通、销售档案。这样,当农产品流入市场后,完整的档案数据已经在追溯中心数据库中形成。消费者买到带有电子标签的农产品时,可以通过质量追溯系统中的网站、手机短信、超市扫描机等不同平台输入标签上的追溯码,即可实现产品追溯。而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对抽验商品的追溯结果和所涉及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查询与跟踪,实现对农产品安全以及相关农企的有效监管。屠宰视频监控系统:

屠宰企业管理平台: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数据同步工具,搭建内外网数据同步平台,在外网环境中建设面向管理的备案管理、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的省、市、区(县级市)、屠宰场的三级屠宰监管技术支撑系统,逐步实现包括屠宰主管部门的业务联动、系统联网、监管信息互通和共享;在互联网环境中建设一个具有法律法规信息、奖罚信息、行业动态信息、肉品质量预警信息、公示发布和肉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功能的公众服务平台,并通过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生猪屠宰信息化监管信息,实现屠宰行业信息化监管。屠宰视频监管系统:通过对定点屠宰厂监控终端系统建设,实现省、市两级主管部门对屠宰企业关键环节视频监控,并与省屠宰监管平台相贯通,省、市、县屠宰监管主管部门可通过网络和监控设备,对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关键环节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视频监控资料保存在企业监控端,屠宰企业可以实现本地实时监看功能。宰监管主管部门在视频保存期内,可根据监管工作需要调出相应资料进行查看。

屠宰监管工作平台是“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环节,实现了屠宰企业从生猪进厂查验、静养待宰、检疫检验、产品出厂、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的远程监控,便于行政执法人员随时监控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及时查处个别违章违法屠宰行为,为保障肉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农残服务与检测平台:

农残监测与服务平台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和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相结合,并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农残监控实现服务器端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施农药、化肥等监测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监测成果的定期发布。不同客户端实现对农作物监测点和区域的信息浏览、实时查询和打印报表输出。此外,农残监测与服务平台提供对市场上所销售的农产品的溯源服务。农产品溯源是通过记录生产源头的详细生产档案,在农产品包装上附着条形信息码,以网络、短信、电话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使消费者与管理者获得产品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从而规范源头企业的生产操作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该平台还为生产者提供了专门为农业企业服务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功能,对农产品的种源情况、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栽培养殖过程、用料用药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可靠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农残监测与服务平台为生产管理者及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提供农产品安全的科技保障,以保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追溯服务,为政府和农业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指导,为有机、低毒菜篮子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及溯源系统平台: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溯源系统,是以农业物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和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相结合的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控实现服务器端对监测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监测成果的定期发布。不同客户端实现对作物监测点和区域的信息浏览、实时查询和打印报表输出。此外,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为市场上所销售的农产品的溯源提供数据基础。农产品溯源是通过记录生产源头的详细生产档案,在农产品包装上附着条形信息码,以网络、短信、电话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使消费者与管理者获得产品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从而规范源头企业的生产操作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该平台还为生产者提供了专门为农业企业服务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功能,对农产品的种源情况、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栽培养殖过程、用料用药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确保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可靠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网络与溯源系统为生产管理者及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提供农产品安全的科技保障,为有机、低毒菜篮子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要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使食品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政府监管有力,其关键在于建立先进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以及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4个方面:

1.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较完备,食品质量安全政策制定与有关法律建设较为成熟;

2.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模式,对机构的设置、职能划分、运行机制、从业人员资质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

3.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监控系统中建立预警系统,可追溯系统、监测系统、应急系统等.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采用先进的监控手段和方法;

4.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采用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以及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数据库等。

发达国家虽与我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也有差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具体经验,可以为我国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篇2:食品安全信息化分析

信息安全产业与信息安全经济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交换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们享用信息的主要途径;信息系统的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化、信息共享范围的不断增加,都对信息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安全产品的不断涌现,部分信息安全产品趋于成熟,信息安全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并呈现出高增长的.势头;信息产品市场应用需求相对集中,市场主体相对分散的特性要求信息安全服务要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产品监管应不断加强,由此而产生的信息安全经济问题应受到重视.笔者从信息安全产品入手,深入分析了信息安全产业和信息安全经济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信息安全产业和信息安全经济的发展趋势.

作 者:陈宝国 李为 CHEN Bao-Guo LI Wei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年,卷(期):200414(12)分类号:X9关键词:信息安全 产业 经济 分析

篇3:发电企业信息化安全分析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得到了普遍应用, 从单机到网络, 从简单到深入, 信息化在发电行业的资源整合、管理优化、决策信息的收集和挖掘以及管控范围的拓展都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这些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信息化安全这一统一平台上。发电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是信息技术在火电行业深入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关系到火电厂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

1 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密码、信息安全、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技术的边缘性综合学科。信息安全就是要保持和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信息安全可以看作是企业信息、信息系统及其支撑环境的安全性总和。

电力信息化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 对信息安全采取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措施, 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 信息系统安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企业各级人员缺乏对信息安全的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 安全管理体系欠缺, 信息系统安全性不高等。

总之, 虽然发电企业的信息安全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信息安全管理基本上还处在一种静态的、局部的、少数人负责的、突击式、事后纠正性的管理方式和水平, 从而不能从根本上避免、降低各类信息安全风险。

2 信息安全技术控制策略

要改进发电企业的信息安全现状, 就必须提升其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 必须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支撑环境、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建设方案。

(1) 物理安全。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是指信息系统运行所必需的各种硬件设备的安全, 主要包括信息机房以及机房中的各种设备、各种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各种存储介质等, 物理安全保证计算机与网络的设备硬件自身的安全和信息系统相关硬件的安全稳定运行, 它是内部安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物理安全的防护目标是:防止外部或内部人员通过破坏业务系统的外部物理特性以达到使系统停止服务的目的, 或通过物理接触业务系统相关的硬件设施以对系统进行入侵, 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执行对设备物理接触行为的审核追查。

(2) 网络安全。根据国家经贸委30号令, 电厂的信息网络必须实施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防护的原则是: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根据这个原则, 发电企业信息网络可划分为4个分区:安全区Ⅰ (实时控制区) 、安全区Ⅱ (非控制生产区) 、安全区Ⅲ (生产管理区) 、安全区IV (管理信息区) 。安全区Ⅰ、Ⅱ与安全区Ⅲ之间必须采用经有关部门认定核准的电力专用安全隔离装置, 必须达到物理隔离的强度。网络纵向互联时, 必须是安全等级相同的网络, 要避免安全区纵向交叉, 同时在网络边界要采用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信息系统网络运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应用防火墙、虚拟专用网、加密、安全隔离、入侵检测系统以及网络防杀病毒等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

现实工作中, 处理好信息的共享与保密、互联与局部隔离的关系对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在保证网络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的同时, 还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安全问题, 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建立一套动态的、快速适应型的安全保障体系。

(3)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对于信息系统而言, 数据安全是最重要的。数据安全有对立的、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数据本身的安全, 主要指采用现代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 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双向强身份认证等;二是数据防护的安全, 主要是采用现代信息存储手段对数据进行主动防护, 如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异地容灾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企业最好采用统一的备份系统和备份软件, 将所有需要备份的数据, 按照备份策略进行增量和完全备份。要有专人负责和专人检查, 保障数据备份的严格进行及可靠、完整性。定期安排做数据恢复测试, 检验其可用性, 及时调整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虚拟存储技术已日趋成熟, 可在异地安装一套存储设备进行异地备份, 不具备异地备份条件的, 则必须保证备份介质异地存放, 所有的备份介质必须有专人保管。

3 信息安全管理控制策略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技术控制策略是信息安全的主体, 管理控制策略是信息安全的灵魂。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人, 将信息安全管理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于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方面面, 企业信息安全策略才能够得以真正实现, 企业信息安全的长久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所保证。

(1) 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强化领导的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通过信息安全实例、专家讲座等方式强化各级领导的信息安全意识。技术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和提高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工作的认识是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 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形式, 同时采用适当的奖惩措施, 强化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提升使用人员的安全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宣传教育, 同时对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的用户进行提醒并督促改进, 逐渐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

(2)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要建立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和工作机构, 把信息安全纳入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组成部分, 像保证安全生产建立安全责任制及建立各级安全员网络队伍一样, 建立企业的信息安全负责制和各部门人员组成的信息安全员队伍。

(3)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1) 行为管理制度:网络资源是所有用户共享的资源, 每个用户都有义务保证其安全性。建立用户行为管理制度, 规范和约束用户的网络行为, 保障信息资源安全。2) 资源审批制度:规范的行为管理还必须有规范的资格审批制度, 保证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保证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人。3) 考核奖惩制度:从管理学角度讲, 被管理者不会做好你所期待的工作, 只会做你要检查考核的工作。所有在做好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的同时, 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 保证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4) 系统运维安全。信息部门作为系统运维承担者、责任部门, 要清楚所负责的信息资产, 建立详细的软、硬件资源库和运维记录, 保管好系统资料和各种软件程序;提高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的认识, 清醒认识和理解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定期检查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 跟踪并获得相应的漏洞补丁, 及时修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对重要的设施、设备和应用系统, 要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系统的持续可用, 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安全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应用系统的维护外包服务, 要有专人监督和考核, 服务应尽量在本地进行;如确实需要网络远程维护, 则必须在完成后及时关闭网络服务端口。

4 结语

篇4:食品安全信息化分析

摘 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的顺利与否、建设目标的成功与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成功的建设并实施信息化系统,必须充分认识并具备掌控这些因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规划;探讨;分析

一、引言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完善覆盖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整合信息资源,统一信息标准,提高共享水平,逐步实现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与有关部门以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对接。《关于印发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的通知》要求,2015年年底前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保障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最有力地打击假劣药品行为、最快捷地实现问题药品的追溯和召回、最大化地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帮助各级监管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情况,而且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追溯和召回,为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保障。在当前食品药品质量事件多发、监管手段缺乏和基层监管力量单薄的情况下,加强食品药品电子监管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对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探讨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以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加速发展,很多省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应用推广等很多方面可借鉴之处。

2.1领导重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规律

信息化工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组织高层领导对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介入的程度,对系统的成功与否由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随着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对系统内固有的工作思维、工作模式、流程制度等都会有较强的冲击力,会在极大的程度上改变工作思维及模式、工作流程也会有相对应的重组与改变,以适应计算机信息化的要求和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因此,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要求单位主管领导要亲身参与,率先垂范,更需要全体机关职工在思想上进行充分的认识,审视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喜欢,理解信息化工作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要吸纳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就必须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迎接新的挑战。信息化建设其规划、建设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和约束要求。

2.2明确目标,界定工作范围和任务

目标的确定是系统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合适的目标有利于提高规划、开发的成功率。目标的设定会涉及多种因素,但较关键的因素是投入的限制。需求概况、人员素质、基础硬件等同时对系统目标进行影响。因此,系统的目标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确定,并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匹配。明确的目标,确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地位以及在日常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2.3科学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制定

科学完整的顶层规划设计、健全可扩展的标准规范体系制定是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内容。信息化规划对后续的系统建设、开发实施起到了规范性、指导性的作用,是整体信息化建设一盘棋、规范化、统一化的保证,是后续监管数据大统一、大融合、实现充分数据共享利用的保障。因此,必须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工作和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先行领航定位。

2.4成立小组,建立项目管理机制

成立总体规划项目小组负责对整体规划的实施工作,引入项目管理协调机制,对总体规划项目小组进行管理和协调。总体规划项目小组应有领导协调组和实施组构成,领导协调组主要有单位主要领导和各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对总体规划项目的进度的监督、问题协调以及成果的鉴定;实施组有技术人员和各业务处室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对需求搜集的整理、数据信息资源的规划以及标准规范的制定的具体工作。

2.5分步实施,依据需求缓急进行建设

信息化建设重点就是要工作落地,形成可见、可用、可发挥效能的信息系统。实施工作即是按照前期的规划内容和标准规范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编码、部署和应用工作。信息化实施工作必须在按照规划内容和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按照组织的需求缓急情况,战略分级目标分层、分步进行相应的实施工作。分步实施的重点是对规划的内容进行拆分、细分,根据现状进行优先级安排,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步信息化建设对初期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又有一个促进和完善的过程,即保证了全盘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统一,又保证了系统功能先进和需求满足。

2.6强化组织,培养专职信息化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水平和作用的不断提升,信息部门在组织机构中的位置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具备一支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专职信息化队伍是信息化工作在组织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提高的保障。专职信息化隊伍可以负责药监局各业务系统的需求汇总审查、技术开发、系统维护以及开发商的管理等工作,保证了各项业务系统的顺利运作和日常维护升级的需要。

2.7制度保障,强力推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科学管理是组织信息化的基础,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监管服务,必须有一套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管理制度做匹配,用制度约束信息化建设的各个过程,为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循遵循统一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各业务处室提出需求进行汇总整理,从全盘进行考虑,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按照规章对需求进行满足并统一实现;各业务系统由对口的业务处室负责进行推广和培训,并制定绩效标准对各业务处室进行考核,这保障了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利用并极大程度的调动了业务处室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工程,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监管工作效率,消除监管盲区,是化解监管矛盾,帮助各级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同时也为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我们在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上应该广泛、积极借鉴经验和不断总结探讨,并加以创新。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2〕5号《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2] 国办发〔2012〕36号《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

[3] 国食药监办〔2012〕64号《关于印发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的通知》

篇5: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分析论文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开始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实现职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各个职业院校已经基本实现档案信息化,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安全问题,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一)档案传输安全问题。在信息化时代,职业院校档案的使用主要通过内网、外网与专网进行,在网络的发展下,档案信息安全性也受到了各类因素的威胁。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如果档案被病毒感染,容易导致数据出现严重的破坏,系统崩溃,重要档案损坏。此外,*客的入侵对档案安全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果*客非法进入到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窃取或者篡改档案,也会影响职业院校的档案安全。

(二)管理体制存在缺失。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也影响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片面认为,管理档案只要保留好原始资料即可,定期对电脑进行查杀,禁止他人随意查阅,即可保存好信息数据。但是,在网络化时代中,安全隐患远远多于人们的想象,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常面临木马威胁、网站病毒、档案信息不能读出的问题。

(三)安全技术应用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立法部门尚未针对档案标准问题、数据规范来制定标准,各个职业院校采用的档案管理软件与硬件都不尽相同,关于安全技术的应用,也难以共享。由于缺乏系统的标准,现有的档案信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在技术上还有待提升。

二、如何应对职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

(一)提高档案传输的安全性。各个职业院校需要制定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把握好档案的交接过程,注重病毒的防控,禁止在工作电脑中安装其他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一旦发现感染病毒,及时进行消除。同时,对各类档案,都要及时备份,实施异地存放制度,由两台计算机进行管理,一台连接外网,一台则连接内网,自动生成日志,对档案信息实施安全审计制度,如果出现非法操作,可以第一时间对用户做出警告,充分发挥出档案的效益。

(二)提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无论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多么深远,信息化技术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人工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保证档案储存的系统性,必须要依靠档案管理人员的手工作业,为了避免安全风险,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还要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与安全防护能力。档案管理工作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提升安全意识,主动创新。职业院校也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为他们提供进修机会,定期召开研讨会,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到其他兄弟院校去学习,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应用多元化的安全技术。各个职业院校需要利用软件防火墙或者硬件技术,将档案信息系统与其他网络办公室分离,形成一个安全壁垒,避免档案信息泄露。并对所传输信息实施审查制度,避免外部非法访问,及时升级防火墙,将安全隐患隔离在外。为了保障档案的非公开性,还需要应用适宜的信息加密技术,避免重要的档案信息遭到篡改与截获,从现阶段来看,数据加密技术种类繁多,一般只要采用一种或者几种即可满足安全需求,采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与解密,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信息的传输安全性。此外,关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需要合理应用数字水印技术,保证原文价值的前提条件下,防止别人轻易识别,在应用了数字水印技术之后,可以利用专业算法技术与检测器来提取,如果这些信息遭到非法利用,获取者也无法删除其中的水印,不能顺利使用信息。

三、结语

高职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各方的大力支持,需要决策者、执行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多项职能。

【参考文献】

[1]杨祯,张宸瑀.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08).

[2]郝秀英.略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02).

[3]藏萌,员盼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统计与管理,(07).

篇6:食品安全信息化分析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对于信息的安全保护。信息安全即是指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想要保证信息安全,关键是要把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网络安全体系包含着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和安全机制,对于保障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各类信息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保障信息安全,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人身、社会安全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2]。

1.2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能离开网络技术的参与,而想要更好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就需要保障其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的各种硬件、软件以及其中系统内部的各种数据,保证这些系统和数据不会因为一些恶意软件的侵害而遭到破坏和泄露,达到确保网络服务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网络系统正常可靠地运行的目标。网络安全是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维护工作的,主要通过采取各种技术和保障措施,保证网络系统中信息数据的完整机密[3]。

1.3网络空间安全

篇7:内部网信息安全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内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现有安全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多因素身份认证为基础,基于加密网络协议和加密磁盘文件系统,同时具有强移动存储安全管理的方便、有效、先进的内网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内网的诸多安全问题。

【关键词】内网 网络安全 加密 身份认证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企业或机关单位都组建了内部局域网,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快速有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内网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网中一般会有大量的保密数据文件和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例如政府、军队或军工单位内具有一定密级的文件、文档、设计图纸等;设计院所的图纸和设计图库等;研发型企业的设计方案、源代码和图纸等数字知识产权;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等,都是保密数据信息。如何对这些保密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播更加方便,同时内部局域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得分布在各台主机中的重要信息资源处于一种高风险的状态,很容易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非法访问。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隔离装置等网络安全保护对于防止外部入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内部泄密显得无可奈何,内部人员的非法窃密事件逐渐增多。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调查,信息安全的现实威胁也主要为内部信息泄露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根据对内网具体情况的总结分析,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见图1)主要有4类:a.窃取者将自己的计算机非法接入内网或者非法直接链接计算机终端,窃取内网重要数据;b.窃取者直接利用局域网中的某一台主机,通过网络攻击或欺骗的手段,非法取得其他主机甚至是某台服务器的重要数据;c.内部员工将只允许在局域网内部使用的数据通过磁盘复制、打印、非法拨号外联等手段泄漏到外部;d.内部人员窃取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非法进入重要的系统和应用服务器获取内部重要数据。 在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同时,如何加强网络内部的安全,防止企事业单位的关键数据从网络中泄漏出去,是网络安全领域内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三、现有内部网络安全产品分析

为了解决内网安全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的内网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1.监控与审计系统

现有各厂商的监控与审计系统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客户端、服务器。其中,客户端安装在受控的计算机终端,用来收集数据信息,并执行来自服务器模块的指令;服务器端一般安装在内网中一台具有高性能CPU和大容量内存的用作服务器的计算机上,存储和管理所有客户端计算机数据;系统安全管理员可以登录到服务器端管理各类审计功能模块,并制定各种安全策略。客户端根据控制端下发的安全策略,对受控主机进行相应的监控,并将相应的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它能够获取受控主机的信息资料,对各类输入输出端口如USB、软驱、光驱、网卡、串/并口、调制解调器、红外通信等进行控制与监控,也可以对各类应用程序进行监控,防止终端计算机非法接入、非法外联,对文件操作等行为进行审计。

这类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控制功能,但由于其重点是按照安全策略进行记录和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产品,因此并不能很好地阻止单位信息泄密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现泄密事件发生,损失已经造成,所以这类产品的安全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篇8:AFC信息安全分析

关键词:AFC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安全分析

1. 引言

AFC,即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是一种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的自动售票、自动检票以及自动收费和统计的封闭式自动化网络系统。在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轨道交通都己普遍采用了这种管理系统,并发展到了相当先进的技术水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自动售检票设备,经过大量的开发研制工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产品。

AFC作为核心运营系统,是一个由网络、主机、应用系统构成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的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运营收益和服务质量。但是随着信息系统内外部威胁环境的变化,AFC系统当初在数据安全性上的设计缺陷开始暴露出来。由于AFC系统是一个节点分布广的网络系统,其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使其很容易受到黑客、恶意软件的攻击以及来自内部人员的非法操作,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AFC系统的安全防护建设,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而加强AFC系统的安全防护的最有效方法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弱点和漏洞,从而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依此,文章从网络层,应用层,系统层,数据库层,以及该系统的网络安全策略几个方面对AFC各个层次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2. AFC系统安全分析

2.1 AFC系统网络层的安全分析

AFC系统网络设备主要包括广域网和局域网各节点上的路由器、交换机及防火墙。网络层不仅为AFC系统上网提供连接通路和业务网络数据交换的连接,而且是网络入侵者进攻信息系统的渠道和通路。由于大型网络系统内运行的TCP/IP协议并非专为安全通讯而设计,所以网络系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和威胁。整个网络就会受到来自网络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威胁。

在AFC系统的Internet中存在着大量的黑客和黑客病毒的攻击,他们常常针对web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作为突破口,进行网络攻击的渗透。如IP欺骗、重放或重演、拒绝服务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篡改、堆栈溢出等。

而在AFC系统的网络内部,基本上还没有严格的防范措施,无论是服务器集群还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都在一起,其中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如果加上安全管理上的不够完善等因素,或者在已有的服务器与单机中存在着后门程序,攻击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取得网络管理员权限,从而进一步控制计算机系统,导致网络中大量的商业数据被窃取和破坏。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将会充分有效地将上面提到的各种攻击与入侵阻断在防火墙之外。

2.2 AFC IT系统网络系统层的安全分析

在任何的网络结构中都运行着不同的操作系统,这些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据IDC统计,1000个以上的商用操作系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如果这些操作系统没有进行系统的加固和正确的安全配置,而只是按照原来系统的默认安装,这样的主机系统是极其不安全的。一名黑客可以通过Unicode、缓存溢出、造成死机等方式进行破坏,甚至取得主机管理员的权限。此外,在网络中,一些黑客利用系统管理员的疏忽用缺省用户的权限和密码口令就可以轻松地进入系统修改权限,从而控制主机。

AFC IT系统网络系统对外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在其网络中存在一定量的服务器,如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而这些服务器都担负着重要的服务功能,如果这些服务器一旦瘫痪或者因被人植入后门造成远程控制窃取数据,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证业务数据的正常流通和电子商务的安全,需对这些重要的服务器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2.3 AFC IT系统网络应用层的安全分析

应用层安全是指用户在网络上的应用系统的安全,包括WEB、FTP、邮件系统、DNS等网络基本服务系统、业务系统等。在AFC系统网络主要运行着应用开发系统、综合数据分析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OA应用包括对外部和内部的信息共享以及各种跨局域网的应用方式,其安全需求是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保证信息资源的合法访问及通信隐秘性。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主要考虑应用系统能与系统层和网络层的安全服务无缝连接。在应用层的安全问题,黑客往往抓住一些应用服务的缺陷和弱点来对其进行攻击的,比如针对错误的Web目录结构、CGI脚本缺陷、Web服务器应用程序缺陷、为索引的Web页、有缺陷的浏览器甚至是利用Oracle、SAP、Peoplesoft缺省帐户。

(1)身份认证漏洞

网络中的各种应用和计算机系统都需要通过身份认证来确认一个用户的合法性,然后确定这个用户的个人数据和特定权限。对于身份认证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合法用户的身份是否易于被别人冒充。用户身份被冒充不仅可能损害用户自身的利益,也可能损害其他用户和整个系统。

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技术,但它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它是一种单因素的认证,安全性仅依赖于口令,口令一旦泄露,用户即可被冒充。更严重的是用户往往选择简单、容易被猜测的口令。服务系统登录和主机登录使用的是静态口令,口令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且在数据库中有存储记录,可重复使用。这样非法用户通过网络窃听、非法数据库访问、穷举攻击、重放攻击等手段很容易得到这种静态口令,然后利用口令,可对资源进行非法访问和越权操作。

(2)WWW服务漏洞

Web Server经常成为Internet用户访问政府内部资源的通道之一,如Web server通过中间件访问主机系统,通过数据库连接部件访问数据库,利用CGI访问本地文件系统或网络系统中其它资源。但随着Web服务器越来越复杂,其被发现的安全漏洞越来越多,使这一通道有可能成为黑客进入AFC系统的途径。

(3)电子邮件系统漏洞

电子邮件服务器为专网系统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应用。内部网用户可够通过拔号或其它方式进行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这就存在被黑客跟踪或收到一些恶意程序(如,特洛伊木马、蠕虫等)的可能。

应用层安全的解决目前往往依赖于网络层、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安全,由于应用系统复杂多样,没有特定的安全技术能够完全解决一些特殊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但对一些通用的应用程序,如Web Server程序,FTP服务程序,E-mail服务程序,浏览器,MS Office办公软件等,可以通过对AFC IT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评估,帮助检查这些应用程序自身的安全漏洞和由于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

2.4 AFC IT系统网络数据库层的安全分析

在AFC IT系统网络中有着相当的数据处理量,而且这些数据尤为重要,一旦这些数据丢失或者被破坏抑或被窃取,其代价都是无法估量的。数据库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认证:口令强度不够,过期帐号,登录攻击等。

系统授权:帐号权限,登录时间超时等。

系统完整性:Y2K兼容,特洛伊木马,审核配置,补丁和修正程序等。

系统数据的备份:数据库中数据的整理,异地备份等。

在系统认证与系统授权方面,要求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的认真的安全配置和管理。同时对数据库系统要么不断升级和修补加固。

2.5 AFC IT系统网络安全策略与安全管理的安全分析

在网络安全中安全策略和管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制定非常有效的安全策略,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来控制整个网络的运行,那么这个网络就很可能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因为没有非常好的安全策略,本文研究安全产品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就不会做到高效的安全控制和紧急事件的响应(更加详细和周密的安全策略要结合安全服务进行)。

管理是网络安全中最最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这样就会导致: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告与预警。同时,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因此,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

建立全新网络安全机制,必须深刻理解网络并能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管理相结合。

2.6 AFC系统网络防病毒

计算机病毒一直是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它是能在Internet上传播的新型病毒,增加了这种威胁的程度。病毒的种类和传染方式也在增加,国际空间的病毒总数已达上万甚至更多。这样势必要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的病毒防护,因为现在意义上的病毒和黑客程序之间已经没有界限了。从现代的网络安全定义上说防病毒就是防黑客,而且从目前网络安全事件来看,防网络病毒有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更加详细和周密的安全策略要结合安全服务进行)。

2.7 其它的安全风险分析

以上所阐述的是一些常见的网络系统及应用系统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但是,除了这些已知的风险外,在网络中还存在以下风险:软件的漏洞、恶意代码、黑客软件。

3. 项目规划及实现

根据IBM的安全管理系统(ISMS)建设PROC方法论,将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现阶段、项目总结阶段和运行认证推广阶段。组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有计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完成各项工作,在不断积累经验及改善的基础上,最终能够具备国际认可的安全管理能力。

在实现阶段,项目小组要组织相关资源,给试点系统划分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方针和SOA,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控制措施,为实施有效的风险处理做好计划,同时编写、测试、修订并完善ISMS运行和认证所需的文档体系,提供高级培训培养内部审核员,管理者需要正式发布ISMS体系并要求开始实施。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之外,本阶段还需建立安全技术体系,对试点范围系统进行安全技术体系规划,设计安全技术增强方案,编写部署计划。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自动售票系统的各个层次进行了安全分析,包括网络层,应用层,系统层,数据库层,以及该系统的网络安全策略与安全分析。另外,对项目规划及实现部分的安全管理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席慧刚.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1(2):9-69.

[2]王龙军.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72-74.

[3]马婷婷.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人民长江,2000(1):53-54.

[4]沈向若.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1(1):31-33.

[5]孙伟琴.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1)56-60+64.

[6]张兰霞.我国技术推广网络的建立与运行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40-43.

篇9:军网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关键词:军队信息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Research on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Defense of Military

Tu Dongbing

(Xiangfan Branch of Military Economics College,Xiangfan441118,China)

Abstract: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defense is the safeguard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Analyzing the security hidden trouble and the defense measure’s weakness of military,It is important to build up an efficient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Keywords:Military 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 security;Defense measure

信息安全防护是指为保护己方信息畅通、完成指挥任务,对向己方国家、军队及其指挥系统散布假情报、实施信息封锁的敌对方采取的防止其有害信息入侵和信息对抗,以及突破其信息封锁的理论与实践。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正在改变着世界军事发展的轨迹,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兴起,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军事训练、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科研开发以及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就目前现状,军队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存在信息安全技术落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兵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一、军网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问题

1.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核心技术。我国信息化建设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如CPU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网关软件大多依赖进口。

2.存在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现代病毒可以借助文件、邮件、网页等诸多方式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和蔓延,它们具有自启动功能,常常潜入系统核心与内存,为所欲为。

3.军事涉密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可靠性低。隐私及军事涉密信息存储在网络系统内,很容易被搜集而造成泄密。这些涉密资料在传输过程中,由于要经过许多外节点,且难以查证,在任何中介节点均可能被读取或恶意修改,包括数据修改、重发和假冒。

4.存在来自网络外部、内部攻击的潜在威胁。网络中一台无防备的电脑很容易受到局域网外部的入侵,修改硬盘数据,种下木马等。入侵者会有选择地破坏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或伪装为合法用户进入网络并占用大量资源,修改网络数据、窃取、破译机密信息、破坏软件执行,在中间站点拦截和读取绝密信息等。在网络内部,则会有些非法用户冒用合法用户的口令以合法身份登录网站后,查看机密信息,修改信息内容及破坏应用系统的运行。有些非法用户还会修改自己的IP和MAC地址,使其和合法用户IP和MAC地址一样,绕过网络管理员的安全设置。

(二)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在军队网络建设中,高投入地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相应的管理措施却没有跟上,在网络安全上的投资也是微乎其微。有些领导错误地认为,网络安全投资只有投入却不见直观效果,对军队教育训练影响不大。因此,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而且安全上出了问题,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补救,有的甚至是采取关闭网络、禁止使用的消极手段,根本问题依然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国家和军队出台了系列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的法规,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军事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但还不能满足军事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网络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军队网络安全管理人才匮乏,安全措施不到位,出现安全问题后缺乏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在迅速反应、快速行动和预防等主要方面,缺少方向感、敏感度和应对能力。在整个网络运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网络管理和使用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

三、威胁军网信息安全的原因分析

网络信息的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来自很多方面,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威胁可以宏观地分为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

自然威胁可能来自各种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网络设备自然老化等。这些无目的的事件,有时会直接威胁网络信息的安全,影响信息的存储媒体。

人为威胁通过攻击系统暴露的要害或弱点使得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可控性、可用性等受到伤害,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政治上的损失。导致部队网络信息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大部分来源于人为威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所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缺陷。

2.网络上各种应用软件系统本身存在缺陷(Bug)或陷门。

3.专用网络中某些站点被有意或无意接入国际互联网。

4.缺乏系统的安全标准所引起的安全缺陷。

5.网管人员不重视系统的安全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化,技术手段的日趋成熟,基础平台的持续开放,要适应越来越严格规范的信息安全需求,必须有更新的安全策略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对于保障军队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斌君,景乾元.信息安全体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周明全,吕林涛,李军怀.网络信息安全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兴明,何宏.对我军信息安全的几点思考[J].训练与科技,25,6

[4]赵昌伦,武波.基于.Net的军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策[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l9:l

[5]巩青歌,吴薇,冀萍.武警部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研[J]究.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5,8,2l:4

上一篇:下朱楼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下一篇:疯羊血顶儿读书心得体会7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