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旅游产业

2024-05-14

西部旅游产业(精选十篇)

西部旅游产业 篇1

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旅游升温, 西部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但由于西部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其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与内地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因而无法以东部惯常的发展模式加以生硬地套用, 在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优化过程中, 其产业运作形态、发展道路、空间影响范围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

从产业运作形态来说, 既要适应西部大开发旅游先行的发展形势, 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扩张旅游产业规模, 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而且要考虑西部整个自然与社会机体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应在产业化进程中尽可能消除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维持旅游产业化状态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平衡, 要努力冲破一个我们司空见惯的产业化所引发出的旅游发展悖论。

从发展道路上来说, 首先要考虑到当前客源市场呈现全域化的不规则空间分布状态, 不像东部区域按照空间距离衰减原理, 呈现出固定的空间圈层分布特征, 经济支付能力对客源筛选所起的作用表现的尤为明显, 必须以发展质量效益型旅游为核心, 开发高品位旅游为主, 达到以质取胜的目标;其次要考虑随着未来交通阻隔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东部沿海省份的游客将大量涌向西部, 要准备迎接规模化的旅游形势。例如, 根据预测2007年青藏铁路通车将对西藏旅游大规模扩张产生决定性作用, 西藏旅游形势将为之大变。

从空间影响范围来说, 首先关涉到区域内各种核心因素与力量的整合, 以形成内部旅游发展的合力;其次, 对外部因素与力量的倚重和引入比起全国其他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因而, 西部旅游产业必须站在这两层空间角度上来进行统筹规划、相互协调、推进发展。

二、西部旅游业升级与优化战略对策

1、消除制约因素。

一是旅游交通。考虑到西部的区位劣势, 要谋求客源规模的扩张, 必须“围绕旅游办交通”, 在主要交通枢纽城市加快航空、铁路建设与远程旅游客源地进行直接连接, 通过外部交通的改善来引动客流。由于西部景点分布分散, 空间跨度大, 而西部经济落后财力不足, 交通建设力度不够, 使得西部景点之间的公路级别低、路况差, 应从发展旅游的需要来考虑交通建设, 提高公路等级, 完善区内旅游交通系统;二是旅游意识。西部多数地区尚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步的初级阶段, 旅游意识淡薄, 观念落后, 必须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部门进行旅游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旅游意识;改革经营管理体制, 激活内部经营机制, 增强旅游经营思想, 形成适合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活力。

2、营建产品品牌。

在产品开发方向上, 营建品牌应从传统品牌的创新和新品牌的构建两方面着手, 重点建设跨区域的大型旅游线路, 形成西部旅游的主体产品, 各省区也应以重点旅游区为基点, 建设重点旅游项目, 进行品牌优化与创新;在产品类型开发上, 除深化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之外, 积极开发登山、探险、沙漠等特种旅游产品和文化探秘、民俗风情考察、边境跨国、深生态等专项旅游产品。

3、优化空间布局。

由于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巨大, 景点分散, 且地理空间跨度大, 使得旅游产品组合、旅游线路与公路交通干道呈现较大的重叠性, 重要的旅游县市及景点基本分布在几条主要交通线周围。因而, 非常适宜采用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 形成旅游产品开发的依托节点, 构建合理的产品开发点轴式空间布局。

4、推行标准与特色的一体化。

海外游客在西部旅游客源市场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因此尽快与国际化、标准化接轨是西部旅游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而要实现这关键一步, 必须有效地处理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冲突, 保障旅游产业的恒久活力。如何实现标准与特色的一体化, 在于三点:一是特色必须加以体现;二是国际化、标准化应有合理尺度;三是做好两者的结合, 严格杜绝模式化、商业化的出现。具体来说, 在饭店、接待服务设施等建设与布局, 应积极推行民族家庭宾馆的建设和农户式的服务接待, 并进而创造一种旅游与民俗结合的民族化发展模式, 推动旅游扶贫和民俗特色的凸现, 而不可盲目追求规模化的大体量设施建设。在饭店的星级评定中, 民族风格的含量、民族化的服务和使用外语的服务人员比例应成为饭店星级评定的重要标准;旅游区解说系统的设置与规范, 要与景区的整体环境相一致;游客中心之类的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的设置, 不仅外观反映出本地的个性风貌, 而且内部功能设置要体现人情化的理念。

5、开启双重动力机制。

要想谋求西部旅游产业梯度推进的动力保障, 必须开启双重动力机制。首先是政府与市场。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旅游产业向市场化、高级化迈进, 要止言政府主导之时, 由于西部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 应该加强政府主导的力度, 政府应扮演着重要的领航员角色, 不仅要以宏观政策为手段起着引领与规正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任务, 而且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项目启动的投入上要予以扶持, 在目的地营销上更是要身体力行有直接的经费投入, 以表率性的作用带动资金流的进入。同时, 重视民间市场对旅游业的投入与支持, 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旅游投资服务机构, 制定投资鼓励政策, 乃至鼓励社会资本参股, 最大限度吸纳民间资金, 形成宽口径的融资通道, 逐步进入市场化的轨道;其次是本地与外部。本地要加强对旅游业的优势产业地位认识和重视程度, 对旅游业予以政策倾斜, 在资金调拨、人员配置、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照顾, 相关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工作要以旅游业为核心进行适度的功能设置与调整。而本地人力资源匮乏、经济落后与财政的拮据决定了必须借助外部动力, 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相关友好省市的人力技术与财政支持, 制定优惠政策, 开放市场, 吸引东部发达省份和国外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旅游开发、大型旅行社组织产品经营等。

6、建立新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的第一落脚点应该是如何做好这些自然生态地带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以及对游客“非生态”行为的有效控制。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孕育的独特的人文风情所培育成的人文生态, 也应该成为我们精心呵护加以培养的对象。必须降低旅游发展对地方社区文化环境的冲击, 让本来与自然和社区有机融为一体的人文生态环境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景观, 不能让一个个文化景点蜕变成为一个个脱离文化母体丧失生命力的“文化孤岛”。如果考虑到西部城镇风貌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一部分的话, 那么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西部对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对内地的城市克隆化有可能成为经常性的现象, 尤其表现在城镇建设上, 整齐划一的城市化和商业化格局被当地人很容易误解成这就是现代化、产业化, 西部城镇原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街区风貌将很容易侵蚀。因而, 在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造、街区规划和旅游服务设施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风貌的保护和凸现。

摘要:鉴于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特性, 本文认为西部旅游产业应通过消除瓶颈制约因素、营建产品品牌、优化空间布局、开启双重动力机制、推行标准与特色一体化以及建立新生态意识等途径, 升级和优化旅游产业系统, 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和维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特性,升级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1

西部旅游产业 篇2

彭燕妮

《企业研究》总第267期

2006-9-15

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分析

东部地区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包括三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这

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主体,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5%以上,通过对它们的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我们发现,从主导产业来看,三大经济区域具有同构现象。如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主导产业雷同,它们的优势产业都有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服装及纤维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作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分析得出,由于区域内产业雷同,会导致产业内部争夺原材料和各种资源性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竞争加剧,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因为就每个省区的主导产业而言,它们的规模足以满足整个国内市场,同时,造成对电力等各类能源在该区域的极度紧张,在区域内行政壁垒的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不过总体而言,这三大经济圈依然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发展前景非常好,从综合经济实力方面,长三角最高占全国GDP的19%,为19124.98亿元,远高于珠三角的9565.29亿元和京津冀的6552.63亿元,从人均GDP角度来说,珠三角实力最强,为36440.31元/人,而长三角为25262.24元/人,京津冀为23721.3元。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6246.93亿元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同类指标。

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中部地区地处祖国内陆腹地,主要省份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六省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中部六省的优势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铁路、公路、河流分布于这一地区,货运量,客运量分别占全国的22.6%和24.5%。依靠全国11.7%的土地,承载着28.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的GDP。由于发展起点和环境条件不同,东部沿海借改革开放政策优势,先行一步,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部,且发展差距还在加速扩大,西部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后集勃发,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在一定时期内将会保持,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突破性进展,而中部地区由于生态状况恶化,集聚了大量农村人口,面临最少的自然资源和严重的贫困问题,直接阻碍了中部的发展。

现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以“十五”中期的2002年为例,中部六省国内生产总值23501亿元,占GDP的23%,比重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若按土地面积平均,中部六省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为228.83万元,是全国平均的2.1倍,但仅为长三角的八分之一,珠三角地区的十分之一左右,中部六省人均创GDP6508元,是全国平均的81.6%,分别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中部省份的增长速度已落后于西部地区。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

纵观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态势,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广西、四川增长速度很高,尤其是重化工业增长加速,重庆、甘肃、内蒙古均如此。受中央一号文件影响,西部各省区多表现出农业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农牧业打“特色牌”成绩卓著,但经济增长受煤、电、油、运束缚严重。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由于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债投资、旅游业、特色农牧业,领跑西部经济,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工业生产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回升,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自2000年实施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新开250个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7300亿元,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巨额资金的投入,使西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如长期依靠大规模的财政投入,政府没有这种能力,西部开发也难以持久进行。

四、从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看传统产业西部转移前景

(一)三大经济圈产业特色比较

长三角经济圏产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其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钢铁、汽车、石化、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其他经济圈而言,这里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更为突出。珠三角经济圈产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引导,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另外,半导体集成电路、微波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增长加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建材、造船、微电子工厂产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二)传统产业中制造业布局现状与区域比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的部门结构变化整体上符合工业化结构演变规律,并且有一定的结构升级特征,但整个制造业仍存在一般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机械装备业发展缓慢等矛盾,技术升级、规模扩张、经营机制转换方面相对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1.东中西部制造业分布情况,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制造业分布带。从各地区的销售收入而言,在制造业29个产业中,东部份额超过90%的占4个,份额超过70%的东部占了20个行业,2,反观中西部地区,份额超过50%的,中部只有一个炼焦业(53.47%),西部也只有一个烟叶烘烤业(62.38%)。份额为30%的行业,中西部地区依然很少,中部只有22个,西部地区只有5个,也就是说在全部制造业中,中西部地区只有15%能达到行业的平均份额。

2.东中西部产业布局各有侧重,东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东部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9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大的则是一些资源加工型产业,如烟草加工、金属冶炼、炼焦、麻纺织业、盐加工业等等,此外,中部地区在运输设备制造业,西部地区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等方面占有较大比重,在出口比重较大的一些产业上,东部比重都在80%-90%以上,轻工业制品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许多重工业加工制品和资本密集产业的比重也占较大比重,约70%以上。

3.东中西部就业结构呈东高西低之势。除了经济发展过程外,在既定的经济总量下,产业结构也是决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在171个小类行业中,东部地区劳动力吸纳超过90%的就业份额的行业有14个,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行业的就业份额超过70%,其中最高的是中部地区的炼焦业(66.42%)。就业份额超过50%的行业中部地区有4个。西部地区只有2个,航空航天器制造业53.5%和复烤业52.15%,由于东部地区的加工轻工业制品部门发展迅速,所占比重较高,因此,东部地区的轻工业制品部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

(三)制造业中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在“十一五”期间,确定具有高增长特征的制造业新兴主导产业是至关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生一批新兴主导产业,其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化解当前制约增长的矛盾,扩大就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潜力。由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公布的研究报告中说:第一,按各个行业的数据进行测算,依据就业带动效应,增长推动效应,可持续发展效应,带动效应四条标准,使用主要工业行业的已有数据,从强到弱对各个行业的上述四种效应进行排序,可挑出前8名行业。

第二,依照吸引外资的密度进行选择,过去的实践表明,外资进入密度和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高度相关。第三,依最新趋势选择,信息产业在过去两年中,一直保持着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2002年汽车行业取代电子通讯行业,成为对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带动力最强的行业之一。综合考虑3个选择标准,课题组认为,在“十一五”期间,应该并有可能成为新兴骨干产业的制造行业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

(四)传统产业西部转移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我们得出,西部地区已经具备大量吸纳传统产业的各项条件,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资源采掘、加工产业、原料加工业、旅游业。

1,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信息畅通、电力及部分优势资源供应充分。

2,制度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大大改观,人才、技术、知识水平不断提升。

3,社会治安良好,居民的购买力大大增强,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容量。

4,正在形成以原有规模城市为中心,以交通线为纽带,以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为区域经济网等各种形式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增长区域。

5,每年大批高校毕业生及其西部就业志愿者,为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效低成本的人力资源。

西部旅游产业 篇3

中国要实现小康,首先西部要实现小康。5月30日,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小康》杂志社、贵州省荔波县人民政府、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联合主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协办的“首届中国西部全面小康论坛”在贵州荔波隆重召开。

西部大概念下的各个地域拥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天然禀赋,注定了他们各自要采取不同的转型发展路径。在健康旅游产业与西部的转型升级方面,荔波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叶霖,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志刚以及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付崇兰,他们分别有话说。《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主持了这场精彩对话,亦参与了讨论。

大健康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荔波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叶霖在演讲之初就给大家“播报”了一条新闻,山东青岛的黄海海域受到污染,青色的海苔覆盖在海面上,让人们再次对生存环境的恶化而忧心。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经济转变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对此,叶霖强调,大健康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健康的范畴相当广泛,涵盖了医药、种植、养殖、药品研制、保健食品、健康旅游等多个领域。大健康是大产业,我国处在起步阶段,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大健康产业年支出总额占到1/10,我国还达不到5%。如果我们达到美国的17%的水平,那么将创造出17.4万亿元的市场份额。”叶霖进一步说道,荔波恰好就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优势。

另外,叶霖还指出,荔波拥有古老的民族医药,药用植物350多种,动物250多种,境内的民族历来有种植中草药的习惯,野生的杜仲、天麻等名贵中药成为荔波的特产。

如果说,地处西南边陲的荔波拥有良好的生态是天生的禀赋,那么位于内蒙古的土默特右旗则为了打造生态之城付出了更多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志刚说,他们关停了一个著名的煤炭物流园区,为此财政税收一年损失20个亿。但是这场经济剧痛换来的是一条美丽的北方风景线,当地完成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16万亩,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29%。

“去年,我们取缔了不达标的煤场和沙石场共174家,特别对煤炭园区、煤炭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加大了大气和固废污染治理,取缔3家违规企业、129家环保不达标企业,投资2.2亿元进行环保治理。我们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山区道路改造和森林资源防护工程,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任志刚指出。

2014年,土默特右旗以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生态绿色长廊为主题,不断加强农业生产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力度,营造了整洁、优美、生机勃勃的城市环境。任志刚介绍道,土默特右旗加强黄河湿地保护,完成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16万亩,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29%。五年中累计投资将近10亿元,率先在包头市完成了G6高速公路、110国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呼包之间的景观走廊。

“循环经济本身如果完全靠科技,不跟大自然结合,就是科技的胜利,生态的失败。” 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付崇兰指出。

城乡如何华丽转身

荔波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旅游发展从单一的自然观光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普考察等多元化的方式转变,已经成为荔波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助力器,综合旅游收入从11亿增加到57亿,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荔波古朴的民族文化风情功不可没。

付崇兰指出,荔波汇聚了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母系氏族社会特征、超过故宫面积的吊脚楼、染花布、对歌等都可以考虑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付崇兰说,他一路走来,发现大部分房子都变成了有玻璃窗的二层楼,建议应该深入考虑一下,如何为农村少数民族建筑申请非物质遗产。

叶霖将如何打造民族村寨的问题抛给付崇兰:荔波打造的原生态民族村寨中,从外观看保留了水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建筑原貌,但走进里面就会发现,已经结合了现代住宿水准。对此,付崇兰举例说,墙是古迹,但墙内的功能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另外,在现代建筑上,也可以部分保留民族传统。

另外,在如何打造美丽乡镇,实现乡村和城市的美丽蜕变上,任志刚说,在土默特右旗,从2009年到2012年将所有积累都做了市政建设之用。任志刚说,他们建设美丽乡村和城镇化的理念,实际上就是乡村变城镇进而变城市,让城镇华丽转身。城市建筑要提档升级,人的素质和观念也要提档升级,留住人文的气息和人文的特质。2014年该县拿出财政收入的7.5亿元,今年拿出5.5亿元,打造高标准示范点,只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和城镇的品位才会提升,“我们搞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村民自治、让村民参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才会更美且越来越好”。

而在荔波则是围绕产城一体的思路,路网规划,加快修复老荔波的古街区,充分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逐步修复县城的文庙,修缮书院等历史文化古迹。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世界花海等美丽乡村示范点。现在重新包装打造的新景区、景点达到十个以上,风情村寨,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对于保留下的古老村寨,在保护其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进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例如农家乐等。

对于荔波的经验,叶崇兰表示赞同,他认为这样既保护了原来的东西又加入了时尚要素,既有发展又有创新。

大旅游推动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

来自敕勒川文化发祥地的土默特右旗也拥有一张响当当的生态名片和文化名片。任志刚介绍称,土默特右旗是二人台的故乡,有深厚的旅游和历史文化底蕴。土默特右旗撤旗设市(敕勒川市)已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复,今年八月到九月,力争得到国务院批复同意,这将为土默特右旗更好更快地发展捕捉到难得的机遇。土默特右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3万公顷的原始次生林资源国家级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峰山景区以及近29万亩的黄河湿地等。

“虽然土默特右旗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文化旅游的角度讲,距离荔波县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任志刚指出,在转型发展中,将会学习和借鉴荔波县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强与荔波县的交流。

西部旅游产业 篇4

中国西部地区面积广袤, 民族众多, 具备优质的人文生态与环境资源条件, 为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间。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虽晚, 但已初见成效, 形成了诸如环青海湖自行车拉力赛、汽车拉力赛、大足国际航空体育旅游节等知名品牌。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西部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优势始终没有被充分利用, 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在西部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例也无太大提升。笔者在此拟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进入深化发展的第二阶段之际对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统筹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2 西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西部的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原始性、独特性和垄断性的特点。独特的原始景观基础上孕育着异彩纷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悠久的体育历史文化, 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和新奇的刺激, 吸引国内外体育或旅游受好者不远万里以求亲身体验。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 具有如下的产业特点。

2.1 产品体系逐渐完善, 体育旅游内容丰富多彩

200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方案》中, 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线路产品占全国的50%, 体育旅游活动占全国的31.3%。当前西部体育旅游产业随着西部旅游产业与西部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崛起, 已形成三大核心旅游产品体系, 分别是:以西部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活动为核心的旅游体验产品系列;以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举办的重大国际、国内体育赛事为核心的赛事观看类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在西部原生态环境本底上形成的科考、探险类旅游产品体系, 具体 (如表1) 。

2.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加速体育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西部地区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庞大, 形成以省会城市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为主体, 向周边区域辐射的格局, 推进了西部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西部地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等职业联赛的赛事活动在繁荣了西部体育市场的同时, 也助长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以西部城市成都为例, 双流国际网球中心已经正式运营, 温江NBA国际篮球训练中心也在建设中。依托西部体育旅游资源, 西部已经打造了一部分时尚运动休闲聚集区。仅以四川为例, 就有成都西陵雪山冰雪运动聚集区, 都江堰-龙池·虹口山地户外运动聚集区, 以及新津水上运动聚集区等体育旅游场所。

2.3 体育旅游客源增长迅速体育旅游份额增大

据国家统计局组织的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表明, 以运动健身、文化教育、旅游度假为主的休闲活动正日益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热点, 上述3项活动在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构成中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18%的水平[1]。现阶段伴随自驾游、探险游等体育旅游的火热, 西部体育旅游客源增长迅速, 从占旅游的总人次来看, 由2000年占总人次的10%到2009年的21%, 达到9千万人次。体育旅游的份额由10年前的8%左右上升到现在的17%。开展体育旅游的旅行社有1 172家, 占旅行社总量的32%。除了旅行社组织的体育旅游以外, 还有很多以单位, 爱好者、户外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发起的体育旅游也走进了西部, 分享体育旅游产业。

3 现阶段西部体育旅游产业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西部体育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但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总体上占旅游产业的份额还很小, 尚存在以下三大瓶颈因素的制约。

3.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区域间难以协调配合

近年来西部体育旅游的发展跟不上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究其原因在于体育旅游的特殊性。体育旅游从属在旅游部门管理下, 但是体育旅游的很多管理在旅游部门找不到归口管理部门, 甚至有些地方处于旅游管理与体育管理的真空地带。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导致体育管理找不到发展目标。另外我国的旅游管理机构与体育管理机构在行政执法上有明确的管理权限和管理主体, 相对体育旅游, 有可能需要两个管理机构同时协调, 联合管理。两个行政部门的工作协调, 在中国现有行政体制下, 必须由上级部门牵头, 调控才可能进行, 目前来说完成此项工作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现阶段西部体育旅游表现出管理乏力, 监管无力的尴尬局面。

由于行政区域的宏观管理, 西部各省区对旅游资源进行包装和配置上, 都是按照国家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 并不是按照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组合。各个地方对同样的体育旅游资源均有不同的规划思路, 相互间没有统一进行规划, 缺少沟通和合作, 无法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最大化。例如:西部著名的香格里拉地区, 是体育旅游的胜地, 但是由于香格里拉地区跨越川、滇、藏三省区, 各个省都在争夺香格里拉品牌, 意图把香格里拉归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因此, 目前香格里拉地区就成为了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和四川香格里拉地区两个部分。如果要想开展香格里拉的登山等体育旅游项目, 就涉及到几个省旅游局的安排[2]。

3.2 基础设施滞后, 交通网络不畅导致游客规模受限

西部旅游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 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多年来总量偏小, 效益不高,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于市场的需求。由于西部多属内陆省区, 远离海外客源市场和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地。同时, 西部体育旅游景区较为分散, 众多的景区大多远离中心城市。虽然近几年西部各省区的交通有了较大发展和改善, 但交通不便, 景区可进入性较差, 特别是航空、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还远未形成畅通的交通网络, 因而不能适应旅游“快人、慢游、安全、舒适”的需要[3]。

如西藏是世界上登山旅游和探险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开发西藏地区的体育、探险等特种旅游, 将西藏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旅游基地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话题。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较差等瓶颈因素, 制约了西藏旅游业发展。目前只有国航、川航、南航、东航、海航这几家航空公司开通了直接飞往西藏的航线。2006年才开通的青藏铁路, 由于运力有限, 每年只能运送30万人次的旅游进入西藏, 远远不能满足众多海内外游客的需要。部分国内游客进入西藏可通过地面交通, 但地面交通也只有青藏、川藏、滇藏公路, 而这些道路设施较差, 加之沿途地理气候条件较恶劣, 经常出现道路中断现象。交通运输条件严重滞后, 不仅阻碍了西藏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是困扰和制约西部旅游以及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3 营销推广力度不够促销方式单一

多数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产品还存在于各旅行社和俱乐部的宣传, 或者是依托我国的体育旅游博览会进行推广;对体育旅游产品的包装还要强调的是景点的风光或是体育运动的乐趣。没有对其他元素进行融合, 因此, 无法全方位包装与打造, 体现出体育旅游产品的特色。仍以青海为例, 2002年开始举办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对国外旅游市场有一定的宣传投入, 但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宣传却很少, 许多国内游客到目前为止甚至不知道有这项赛事, 因此, 每年到青海观看自行车赛的游客并不多见, 而且相关报道业很少。而上海对F1比赛上海分站赛宣传则不遗余力, 每年就F1比赛期间, 到上海观看F1赛车的游客以10%的速度递增, 为上海市的体育旅游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4 西部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4.1 合理规划, 提升体育旅游产业规模

清醒认识西部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产业潜力, 避免体育旅游业粗放经营、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做到科学规划与重点突出, 合理规划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目前, 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缺乏整体协调和分工, 制约了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4]。旅游产品功能和旅游产业结构雷同一直是旅游业所要避免的, 西部地区要以建设国内领先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重新统筹规划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 编制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发建设任务书, 突破体育旅游景区的地域限制, 建立整个旅游合作区, 从高层次划分体育旅游的功能区, 使各区域的体育旅游功能配置更为合理。在此基础上, 更进一步实现西部体育旅游的总体联动性规划。要学习欧美各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经验, 将分散在各个西部省市的小规模景点加以整合, 扩大体育旅游产业规模, 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的层次, 形成西部体育旅游密集区, 最终建设成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类似的国际体育旅游地带。

同时优化体育旅游资源配置,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引导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向团队化, 一体化迈进, 扩大西部体育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经济效益, 实现体育旅游产业跨越式的发展, 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5]。

4.2 实施一体化战略, 成立西部体育旅游联合体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卡尔·多伊奇认为, “一体化通常意味着由部分组成整体, 即将原来相互分离的单位转变成为一个紧密系统的复合体”[6]。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 整合西部各省 (市) 的体育资源, 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 发挥各省 (市) 的优势和长处。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一体化就是要西部地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性, 进行区域间联合与协作, 通过“市场共享”和“资源共享”, 以及体育旅游产业产品的差异化开发所形成的整合优势, 以同一种体育产业形象参与竞争, 进而增强区域体育产业整体的吸引力, 实现西部各地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共进双赢。

现阶段, 能够把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运用到实践中最有效的方式, 就是在政府主导下成立西部体育旅游联合体。西部体育旅游联合体是协调西部体育旅游的专门机构, 其作用就在于消除西部各省、区间旅游发展的明显政策差异, 制订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举办西部地区体育旅游高峰会议, 开展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信息交流, 实现区域联合, 产销联合, 政策协调等方面制定出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序来以保障区域旅游合作成果的有效性和被执行能力。

4.3 建立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基金

伴随旅游事业的发展, 现在旅游项目已经呈现出规模化和区域化的特征, 因此, 对旅游业的投资也不断扩大, 作为民营企业是很难对一个区域化的旅游项目进行层次化开发。体育旅游的投入资金量大, 见效周期长, 因此, 现阶段西部地区开发的体育旅游区域都收到了资金瓶颈的困扰, 所以, 学习欧盟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也是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所必需的。

具体做法依照我国已经颁布的《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以及《信托法》《合伙企业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作为法律依据, 筹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基金可以通过一下方式筹集:中央对西部地方的财政专项资金纳入, 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的产业发展基金出资设立体育旅游投资基金, 或利用资本市场, 鼓励大型银行与地方政府共同设立体育旅游基金以及以项目包装上市募集的形式发行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同时, 要建立健全基金投资决策制度、流程, 严格控制基金投资、运作风险。吸收、启用金融、旅游、会计、法律等方面专业人才,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基金运作机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保障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良好健康发展。

5 结语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面积最为广袤的经济板块, 在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下, 在扩大内需以推进经济增长的特殊阶段, 理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发展体育旅游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 西部地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充分利用其资源与民族文化优势,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实现绿色、健康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 王新平, 王龙飞.中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3 (1) :37-42.

[2]柳柏力, 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23.

[3]张小林, 白晋湘.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策划研究[C]//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2008:126-129.

[4]张谷.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兼论西部旅游跨越式发展思路[J].社会科学研究, 2010 (5) :39-43.

[5]张孝德.打造“中国西部旅游带”提升西部开发新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 2006-09-09.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篇5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 自2011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企业优惠政策》 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 25%降为 15%,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40%,连续三年,三年期满之后可以申请复审,复审通过继续享受三年税收优惠。(如年纳税100 万,申报通过当年,即可享受减免40 万的优惠,三年就可减免120 万税收,六年则减免240 万); 网途旅游网 深圳市网途旅游网国际旅行社原名深圳市国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 年,是一家以研发旅游软件产品及网站建设、网络推广为主的科技开发公司;秉承创新理念及服务大众观念,积极改善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以达到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致力于开发旅游电子商务软件及网络平台,搭建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交通、票务等在内的旅游企业间的B2B 交流交易软件,B2C 大众旅游平台提供了旅游线路比价搜索等全方位旅行及旅游服务,并形成了以旅游点评、旅游问答、旅游询价、旅游景点为特色的旅游频道。主要经营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开发及购销;预定酒店;火车票、飞机票销售代理;从事广告业务;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会议、展览策划;工艺礼品的购销。B2B 交流交易软件——旅游产品推广器,创建于2009 年,是目前中国旅游行业最新型行内交流交易软件,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旅游业务过程电子商务化,实现在线旅游交易系统化,实现从寻找合作商-洽谈业务-确定合作关系-签订协议-实操旅游团-终止合同关系的一条龙电子商务服务。目前注册推广器会员用户已有 1 万余家,企业遍及旅行社、酒店、景区、交通、票务、旅游用品等,保证产业链的循环延续。B2C 大众旅游平台——网途旅游网建创于2010 年,是目前唯一一个以旅行社地接接待线路为主导,每条线路都承诺天天出团,附加旅游资讯信息的旅游网络交易平台,为游客搭建一个无时间无空间限制的旅游渠道。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出行时间选择任何旅游目的地,网站也将提供给游客更多关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资讯,保证游客进入到网页后能够找到一切跟旅游有关的信息,能满意游客的旅游求知欲望,更为游客出行前的准备提供更全面的帮助。《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培植八大旅游产品:1.生态观光旅游产品;2.民族文化体验产品;3.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4.康体运动旅游产品;5.会展旅游产品;6.科考探险旅游产品;7.跨境旅游产品;自驾车旅游产品。发展特色中小旅游企业:通过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各类大型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以及采用特许授权、品牌注入等形式参与中小旅游企业改革。通过引进资金、经验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着力发展一批信誉良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旅游品牌企业,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推进旅游市场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我省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金融政策:组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创业和风险投资基金;扶持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加大金融对旅游业的支持,特别是加大对非公经济和中小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作用。

西部钢铁产业去产能提质量 篇6

“职工人数多、成本负担重、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极度困难。”攀钢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杨立说。

攀钢遭遇的困境是中国产能过剩行业的典型。四川省经信委数据显示,2015年四川钢铁、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1%和56%,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

中国各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今明两年,仅在四川,就将压减420万吨粗钢、2240万吨煤炭、300万吨水泥、3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

“我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四川省经信委总经济师黄朝阳说,有关部门正认真落实《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5个实施方案以及17条具体措施。

中国各地政府部门对淘汰落后产能明确“硬杠杠”,对达不到标准的钢铁产能予以关闭。以四川为例,对于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等落后生产设备,都将淘汰。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说,2016年上半年,四川生铁产量下降了7.7%,粗钢产量下降了8.5%,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下降了20.1%,去产能效果非常明显。

四川加大了奖补支持,对主动压减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综合考虑压减退出产能量、时间进度和职工安置人数实行梯级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统筹用于职工安置,以促进职工平稳转岗、多渠道再就业。

在压减产能去除“无效供给”的同时,中国钢铁行业已经意识到提升“中国制造”钢铁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重要性,正努力瞄准“有效供给”。

四川省经信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四川钢铁产能3600万吨,实际产量2200万吨,市场需求4000万吨左右,结构性相对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川钢铁产品多为建筑用钢,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缺口均通过外购弥补。

西南财经大学赵国良教授认为,钢铁行业属于严重过剩行业,但不少钢材品种仍大量依靠进口,这类产品不仅不“过剩”,而且正好是“短板”,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我们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业产品。”黄朝阳说,四川将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升级,支持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业和模式创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中国各地政府引导产能从过剩粗放走向“精准投放”。四川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重大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电风电、高速铁路和汽车及机械基础件用特殊钢、不锈钢、纯净钢、高强度钢和高合金钢。

“从2016年上半年的指标来看,高能耗的比重有所降低,高技术的比重在提高,新产品、新的业态发展都非常快。”熊建中说。

西部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研究 篇7

体育旅游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要建立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目标, 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旅游的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体育旅游资源一身二任。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后, 中国的旅游前景更加广阔。2008年北京即将举办的奥运会, 有助于体育旅游的全面发展。从体育旅游的诸因素着手, 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 来搞好搞活经济。

二、体育旅游可以刺激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和全国旅游业的大发展,

西部的旅游业已形成规模, 旅游业收入已成为这些区域中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体育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

2. 国家的财政资料统计来看:

“九五”期间, 西部地区旅游的财政收入增长率为20%, 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7%) , 旅游人数的增长率为11%, 是全国的2倍多, 涉外旅游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为15.27%, 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为13.2%) 。2005年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的旅游业分别占GDP的8%、4%、14.2%、6.85%、7.92%到了2015年上述5省的旅游收入将分别占到GDP的10%、8.2%、25%、10.5%、11.09%, 这5省区2005年和2015年平均旅游收入分别占GDP的8.18%和12.92%, 均分别高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的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发展的机遇, 经济快速增长, 居民的收入也相应提高西部旅游出现了全面的升温和大发展的趋势, 所以, 要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

三、体育旅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游资源极为丰富, 自然景观数不胜数, 比比皆是。

如:昆明的滇池、西双版纳、阿诗玛和大理洱海, 贵州中外驰名的黄果树、龙宫、百里杜娟、万峰湖、梵净山, 四川的九寨沟、鹅眉山等与西北5省的蒙古大草原, 关中的八百里平川, 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地势雄浑高亢的天山山脉, 祁连山脉昆仑山脉。这些地方都可以让游客观赏到雅丹地貌、风蚀蘑姑、溶洞、石林、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飞沙鸣叫等自然景观。游客置身于这些大自然的环境中感受万千, 其乐无穷, 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 西部潜在的旅游优势, 有助于体育旅游的全面发展。

在北京即将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 会使奥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号召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 更有利于全国人民关心体育, 在人们积极参与, 逐渐转变对体育和体育产业的认识观念, 也激发起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热潮。小康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从以追求数量的满足为主, 转向以追求质量提高为主。所以, 体育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3. 各地区域的文化差异也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

旅游的本身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是让旅游者感受体验一种有别于自己母文化的文化。而开发的本质也是对体育旅游文化的开发, 体育旅游活动的过程实质上是旅游者通过自身参与的体育活动来追求这种文化品位, 享受这种文化的快乐, 接受这种体育文化中的各种文化对自己的熏陶过程。

4. 西部地区多元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把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区和民族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提升体育旅游文化的品味, 要发掘更多的体育文化内涵, 才能吸引广大的游客, 各地区域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 要根据当地的优势来论证开发, 找出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族风情来开发, 是实现体育旅游的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

四、西部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在2007年11月举办的“热带雨林国际汽车越野大赛 (中

国云南) ”万峰湖举行的全国“野钓钓鱼大赛 (中国贵州) ”吸引全国30个省市的钓鱼高手和游客。与近年来西北部举行新疆那达慕大会、新疆克拉马依徒步探险、“丝绸之路”驾车旅游、中国国际旅游公司举办的“新西游记生存之旅挑战赛等遥相对应。这些活动成功的举行, 为西部的体育旅游开发提供了商机,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众多、分布较广、品位较高、垄断性较强。无论是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传统的体育旅游资源观光项目, 还是在汽车旅游、生态、探险这些特种的体育旅游资源方面的项目, 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可持续发展。

2. 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 是发展西部体育旅游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 也是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西部地区要搞活经济, 就要有高起点、高品位的体育旅游的战略意识。要选择经济效益发展较好, 体育社会化程度较高, 体育旅游资源相对密集、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先行开发, 形成区域性体育旅游的核心地带, 以此为辐射渗透和带动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开辟体育旅游资源的融资渠道,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格局, 利用多种资源配套开发, 重点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发以体育旅游优势为产品, 发展优势产业, 从而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向更高更快地方向发展, 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香华: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2003

[2]胡锦涛:十七大工作报告[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7

[3]西北各省区旅游业“十五”计划及200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R]

[4]葛全胜徐继填:魏小安西部开发旅游战略[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5]李祥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3

浅析我国西部旅游发展潜力 篇8

一、我国西部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旅游发展进程缓慢。西部旅游业发展与东部相比较为落后,这是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目前我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均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此地因为旅游业起步早,目前已经趋向成熟,例如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而西部地区大部部分资源未被开发,首先是因为政府投入力度不足,基础设施缺乏,虽然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相比整体实力和发展速度都不如东部。这种现象牵扯到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主要根源是城市化水平不高、发展模式比较封闭、资金供给能力不强等。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共通性,因此东西部旅游业可以共同发展,并且西部的地理环境、生活民俗、旅游商品更有民族特俗,应该从这几点为切入口,使旅游业成为西部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西部地区内部发展结构失衡。西部地区包含众多省市,但是这些区域的旅游发展程度也存在差异,例如陕西、重庆、云南等地的旅游业起步较早,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而西藏、贵州、宁夏等地虽然存在大量的旅游资源,但是利用程度低,西部旅游中心还是存在于中心城市或其周边,所以如何由“点”上升到整体的“面”依然是西部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旅游资源零散,无法发挥整合效应。首先对于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度不够,这就导致无法把握西部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进而影响规划、布局、投入等一系列工作,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盲目性,发展秩序紊乱,无法有效得到提高。另外由于西部地域面积大,其旅游资源的分布也不集中,两个旅游点的距离过远,加上交通不发达,所以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而旅游资源相互之间分离,没有利用整合之后产生的新效益。因此实现区域联合,建立层次推进的优质旅游线路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四)产业化程度低。西部地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然后利用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使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最终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西部旅游产业化程度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业能够提供的服务于产品类型单一,没有深入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第二,存在照搬情况。很多地区没有从本地实际出发,一味模仿其他地区的旅游模式,这种一概而论的方式最终导致相同类型产品和服务过多,必然会加剧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第三,缺少流程化服务。旅游产业涉及到饮食、住宿、交通等众多方面,而利用这一特质建立系统化的服务模式毕竟取得可观的效益,但是目前西部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游客需求,难以实现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五)生态环境遭受破环。有的地方为了一时利益,忽视自然生态规律盲目施工,在建成后也缺少规范的维护和管理。这样的旅游项目仅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最后发展潜力被掏空,逐渐荒废,并且建设项目时破环的自然生态在后期难以恢复,这种目光短浅的发展战略会为旅游业未来发展埋下重重隐患。例如四川九寨沟,由于对生态环境的过度消费,导致各项生态指标都呈现下降趋势,从长远来看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二、促进西部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培养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西部旅游业有广阔的市场以及优越的开发条件,因此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西部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文件上,而应该由政府部门带头进行贯彻落实,全方位的扶持旅游产业,打破传统的旅游经营理念,明确旅游业的重要性,从而使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农业、工业那样的政府核心工作对象。

(二)合理规划旅游发展战略。第一,依据自身优越条件,确立发展任务以及组织结构,优化开发流程,建立旅游经济开发区,并逐步将其培养成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二,深入分析本地旅游经济的特征,了解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做好市场调研,例如游预计游客数量、消费支出等信息。调研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展分析的正确性;第三,控制旅游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处在基本一致的水平上,过度的发展旅游业会使其脱离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最终经济会产生反作用制约旅游的发展;第四;最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变化规律,有预见性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同样也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方式。第五,树立整体观念,统一规划旅游发展战略;第六,培养创新精神,开拓有新意能够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

(三)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旅游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旅游业能否快速发展。从旅游形象的树立、产品开发、推广宣传、旅游设施操作、服务等等,都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参与。因此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发展西部旅游的前提条件,应从以下几点开展人员培训工作:第一,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发展旅游专业院校的教育,加大对专业院校的投入,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未来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结束语:

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刍议 篇9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奥运经济扭亏为盈的历史先河, 为被经济困扰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 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 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 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奥运会的举办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更促进了中国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及城市的品位、知名度的提高, 将给中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 北京奥运直接带动体育产业收入30多亿美元, 间接收入54多亿美元。拉动就业0.00012%、住宅0.061%、基础设施0.183%、旅游0.85%, 共1.094%, 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08年北京第三产业将占国民经济比重的70%, 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0多万个, 而奥运对中国体育产业仅北京所需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 就提供价值约为1.7亿元的商机。

二、西部体育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制约因素

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近年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整体看体育产业社会化程度低, 市场规模小, 仅处在初级阶段, 与东、南、中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 理念系统管理规划滞后

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观念滞后, 思想上依赖政府, 对体育项目的经营沿袭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的办法, 因循守旧, 欠缺整体观念和改革创新意识, 机构人员不健全, 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

2. 专业人才缺乏

立足我国实际, 大多体育管理者是运动员教练员出身, 高学历管理者甚少, 欠缺经营管理知识的非专业人员很难经营出高效率高产出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不懂经营、缺乏对市场主体运作和经济规律的了解、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 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 设施落后, 多元化投资主体尚未形成

西部需政府投资的公共体育设施处于落后地位, 在引导体育投资, 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几乎是空白, 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

4. 地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 地域发展不平衡, 东西部及城乡之间差距大。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因素影响, 我国东部特别是沿海大中城市, 如上海、广州等体育消费水平较高, 且体育产业已成为本地区投资热点, 而西部地区如宁夏等, 体育消费投入微乎其微。其次, 运动项目产业开发程度不平衡。由于运动项目在普及程度、竞技水平、观赏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使不同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产业开发的效益差距较大。总体是球类项目的市场开发程度高于非球类项目, 对抗性项目高于非对抗性项目。

5. 缺乏政府扶持政策, 体育市场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体育法》对我国体育走向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但目前尚缺高层次的全国体育产业法规。有的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 但都比较宏观, 覆盖面较窄, 制约着体育市场的发展。政策上的倾斜是一个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缺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 尤其在融资、赞助和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方面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产业扶持政策, 执法方面欠缺一支有力的监督队伍对《体育法》实施状况进行监督, 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

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证明, 体育产业是一项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事业, 对物质生活和国民收入的增长起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我国体育产业经过20年快速发展, 框架基本形成, 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形象初步树立。从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与商业紧密结合后, 不仅挽救了奥运会, 也将其推向崭新的阶段。奥运经济成为带动一国体育产业乃至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目前, 世界范围内体育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 使其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的黄金产业之一。现代奥运会的巨额资金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中蕴涵了巨大商机, 构成了现代奥运会的市场价值, 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 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体坛的地位和影响, 体现了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地位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奥运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部也应借2008奥运造就的巨大商机与商业平台, 促进西部体育产业与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建议

近年, 中国全面确立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原则, 提出了基本思想, 西部要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为宗旨,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1. 更新理念

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建议高管部门每年举办一到两期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 学习体育产业政策法规, 借鉴世界先进经验, 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加快解决高素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现象。

2. 引导市场、拓展新领域

发展体育产业, 关键是培育好市场, 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因地制宜。拓展体育产业新领域, 不要仅停留在依靠现有条件的小圈子,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 以“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增强财力”为导向, 注重产品的科研和市场开发, 巩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选择好发展项目, 着力把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来培育。其次, 要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 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经济、又懂体育, 活跃在体育市场中的人才。再次, 要不断开展新的体育项目, 只要群众喜欢, 有发展潜力、有市场需求, 都应积极开展, 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第四, 开展全方位体育培训, 针对不同群体需要, 引导群众健身消费, 提高群众健身技能。最后, 要不断加强基础工作研究, 通过制订行业规范服务标准, 切实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逐步对优先发展的、重点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进行管理。

3. 争取政策扶持, 营造多元化投资环境

经济落后的西部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 在引导体育投资方面, 要多吸引各种社会资金, 因为体育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 要加快西部经济体育产业发展, 必须有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宽松的发展环境, 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要在财政、税收和土地等方面给予有效支持和优惠政策, 要进一步放宽体育产业市场的准入, 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 用于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社区体育服务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采取一次规划设计, 分步建设实施的办法, 并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

4. 以城市为重点, 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完善法规制度

发展体育产业, 要以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为重点, 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产业。根据城市特点, 结合群众, 围绕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作为优先发展领域, 加大对健身娱乐市场和商业性等市场的开发力度, 积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 激活体育市场, 逐步提高体育商业化程度, 鼓励社会各界承办或赞助体育赛事, 为企业提供一条树立自身形象的宣传渠道, 带动相关的传媒、广告等行业的发展。加大体育产业投资角度, 西部体育产业发展要为国有经济、外商经济、港澳台经济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宽松的发展环境, 使西部经济与体育产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为避免不正当竞争与法制漏洞, 高管部门应加快高层次的立法, 尽早出台全国性体育市场管理条例, 明确职能、范围、权限、权利和义务, 规范体育市场主体, 维护市场秩序。

摘要: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在丰富社会活动、增进大众身心健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方面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本世纪最赚钱的产业”。发达国家把体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商业平台, 更把体育产业当作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2008年奥运为中国体育产业造就了巨大商机, 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有利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 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拉动中国经济每年增长0.3%, 但体育产业尚处幼稚时期, 必须加大体育产业国际化步伐, 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奥运经济,体育产业,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1]陈 放: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年

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探讨 篇10

一、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 现存的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不强, 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目前西部地区大部分产业集群与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相比创新动力不强, 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西部地区即使是发展比较好的产业集群, 也只是集聚程度比较高, 难以发挥集群互动创新的系统效应;还有一些产业集群基本上是靠国家投资, 如四川德阳的装备机械产业区及克拉玛依的石油化工基地等, 依赖外界要素的推动, 而不是源于内在自发的崛起;基本上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更没有形成关联产业的互动与互补效应。

2. 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没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西部地区的现代工业主要为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 这种规模较大的投资不得不依赖国家计划直接调控的大中型企业, 因此基本上是“大而全”的企业模式, 是集供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组织结构;加上当地小型企业的封闭式运作, 企业间很难通过“共生共荣”来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其次, 企业难以共同建立专业的销售中心、不能在共享销售网络中获得营销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重要的是, 集群内企业员工不能进行技术上的交流, 难以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文化氛围。

3. 产业链残损, 很难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 联动效应不明显。

由于西部地区集群内企业的协作较少, 价值链之间难以协同, 很难形成价值链之间的良性互动, 所以产业链比较脆弱。作为串联集聚区企业的链条骨干起不到密切联系的作用。西部地区产业链缺损严重, 使得集群内企业的集聚成为松散的联合, 无法通过上下游产业间的互动与外溢来促进产业关联的形成与发展。

4. 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西部地区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比较牢固, 作为国家的重工业基地, 国有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 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经典的产权理论认为, 相对于私有产权, 公共产权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及生产效率低下。另外, 产业集群地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合作困难重重, 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二、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及建议

1. 根据地域优势及产业发展特点, 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西部各地区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时要因势利导, 因地制

宜, 推动不同形态产业集群的形成。规划投放的产业项目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 考虑在该地区是否具有竞争力, 求专求强, 万万不可图大图全。如云南的花卉产业、西安的集成电路与光电子产业等, 既可以利用当地的生产传统, 也可以依托批发市场发展产业集群;既可以发展生产型的产业集群, 也可以发展成商贸型、物流型的产业集群。目前, 西部大部分地区资本积累低, 缺乏高素质人才, 除少数资本和知识密集的地区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外, 大部分地区还应该立足于传统产业集群, 但是传统产业不等于不含有高新技术。

2.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定位要准确, 建立制度创新体系。

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首先, 政府自始至终都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政策创新, 制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市场开拓、人才培养、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产业集群的扶持政策;要考虑在区域范围内用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其次, 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建立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服务组织;第三, 提供道路、环保等公共产品保障产业集群的发展。

3. 做强核心企业, 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 打响区域品牌。

在某种程度上, 核心企业的规划目标及发展战略往往就是这一产业集群的规划目标及发展战略的全部或局部;因此做大做强核心企业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这就需要研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名牌产品。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上, 西部产业实施品牌战略, 必须转变竞争方式, 整合集群技术与创新资源, 增加对技术及设备的投资,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及人才培养制度。同时, 核心企业可以把非核心的作业分离开, 引领培育配套企业;或者加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集群内的企业可以以这一品牌为支撑,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壮大集群产品队伍, 甚至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4. 对集群内的产业链进行整合, 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针对西部地区“全能型”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 其产品主要销往区外, 生产协作链条也在区外的大型企业, 其规模应该向研发和服务两头延伸, 拉长产业链条,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而中小企业以生产终端产品为目标, 大小企业形成互相关联的产业网络。为解决西部地区轻工业及重化工业形成的上下游产业技术断层及原材料产品结构与加工工业对原材料需求结构之间的错位等问题, 整合产业链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使原来孤立的环节具备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功能, 减少中间产品需求与供给上的不确定性, 增加生产环节的信息交流, 减少交易成本, 是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

5. 培育产业集群文化, 构建和谐的区域创新环境。

上一篇: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下一篇:超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