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论卷土重来

2024-05-04

人民币升值论卷土重来(精选八篇)

人民币升值论卷土重来 篇1

美国在汇率问题上与世界其他国家争端历史已久, 从20世界80年代强推日币升值到90年代末与东亚国家发生汇率之争, 本世纪以来则与中国就人民币币值问题摩擦不断。

去年初奥巴马上台执政以来, 美国就在人民币问题上对中国发难。第一波是在财政部部长盖特纳上任前后, 公然指责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第二波则是近期美国在人民币问题上对中国全面施压, 强推人民币升值。

中国政府坚决表示, 人民币币值没有被低估, 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 反而会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动荡, 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

利率历来是双刃剑, 升值与否都会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面对此轮争端, 中国政府应当采取何种战略, 以下将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和保持稳定带来的影响, 浅析中国当前应当采取的汇率及相关政策。

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强势发展劲头使其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 因此,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会对国内外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

美国目前还正面临明显持续上升的债务增长。根据奥巴马政府近期公布的财政预算案, 在2010财年将升至94%, 2011财年将达99%, 2012财年将升达101%, 2040年美国债务将达到GDP的两倍。

同时, 据美国财政部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及其他债权, 总量在1.5万亿美元左右。如果人民币升值4%,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将损失600亿美元。如果升值40%, 中国将损失6000亿美元, 即4万亿人民币。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而现行情况下, 中国大幅抛售美国债券是行不通的。美国国债量大, 流动性强, 是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最可靠投资对象。在没有其他可选择的更好投资对象情况下, 中国短时间内不会大幅减持美元资产。抛售不但会冲击美国经济, 也会损害中国现存美元资产的价格, 甚至造成全球金融混乱, 因此在短期内减持是不现实的 (见表1)

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而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 而美元对人民币的债务大幅度减少, 美国借此逃避债务的目的显而易见。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 长期来看, 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2、减少中国的出口和贸易收支

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引起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扬, 严重损害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使出口值下降, 减少贸易顺差, 使中国崛起的步伐迅速放缓下来。

作为一个工业化正处于中期阶段, 东中西部差距很大的新兴国家来说,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旦人民币升值, 中国的制造业就会因为价格上升, 租金上涨而逐步丧失原有的国际竞争优势, 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

3、减少外商直接投资

由于人民币升值, 外商投资中国成本增加, 为了降低成本, 他们将会把资金投向成本较低的国家, 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 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增加失业率

人民币升值, 进口产品价格变相下跌, 国内一些企业因无力竞争而倒闭, 从而减少工作岗位。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 外资增长放缓, 会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

目前, 纺织、制鞋、五金、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已因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而变得越来越艰难, 企业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减聘工人, 这就会损害基层民众的利益, 使农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不利于国内的稳定和发展。

5、加速国内通货膨胀

从理论上说, 由于人民币升值, 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下降。另外, 由于出口企业的发展减缓, 边际劳动生产率降低, 故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 即生产成本下降, 这些都会造成国内物价水平下降, 有助于遏制通胀。

但实际上, 由于热钱大量流入推高了房价和工资, 经济发展偏快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紧张的供求关系, 加上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产品价格, 推高了全球物价水平, 因此, 升值政策的最终结果反而是助长了通胀。 (见表2)

6、扰乱金融市场的稳定

当前全球流动性极度泛滥, 如果人民币突然升值, 会产生一边倒的心理预期, 必然会导致境外热钱从各个分散的渠道大规模地涌入中国, 从而助长了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现象。过高的房价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的商业成本因工资和地价上涨而激增, 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同时, 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 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并有可能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且中国流动性失控, 对中国货币政策造成干扰, 还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 迫使央行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 结果会造成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7、扩大国内消费者需求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人民币升值, 使国内消费者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 消费进口商品的能力增强。对于企业来说, 我国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 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人民币适当升值, 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 改进产品档次, 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8、带动亚洲货币的升值

亚洲地区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向发达国家输出廉价商品。亚洲地区的出口国一直将它们的货币正式或非正式地与美元这种全球最主要的贸易货币挂钩。而1997—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表明, 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存在着很大风险, 但这并未改变这些国家的基本汇率制度。中国大陆和香港后来并未放弃钉住美元, 而马来西亚却转向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过去几年里, 台湾、韩国和其他地区一直在采取措施抑制本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

为降低出口成本, 亚洲各出口国之间一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而汇率是决定成本的一个核心因素。然而, 即使中国是该地区成本最低的国家, 但维持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仍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人民币不升值, 其他国家不敢贸然将本币升值以影响出口, 一旦人民币升值, 后顾之忧就一扫而光, 亚洲各国纷纷出现升值预期。

日元在8月兑美元创下15年历史新高, 2010年以来, 马币升值累计达9.4%, 泰铢兑美元升值7%左右, 新元升幅达4.2%, 韩元达3%, 亚洲货币呈现强劲上扬的趋势。

亚洲有庞大的人口, 但人均消费却不高。如果亚洲货币升值后, 消费者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力增强, 有可能增加在进口商品上的开销, 包括购买更多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商品, 这将拉动美国和欧洲的出口, 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但是对于出口依赖强烈的亚洲国家, 货币的升值会造成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热钱的流入, 也会带来经济的动荡。

9、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意图通过人民币升值缓解其巨大的贸易逆差, 并且降低国内的高失业率。但是, 人民币大幅升值对美国也是得不偿失。如果人民币升值25%, 美国对华出口将会受益, 但美国从中国进口额是出口的三倍, 美国将因进口多支付750亿美元。

金融危机时期, 为承担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国际义务, 人民币汇率在全球新兴市场货币普遍贬值的背景下, 选择了对美元的汇率稳定, 同时出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 使中国的国内消费增长吸收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 尽管这对欧美国家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但这两项措施使得中国在本轮危机中起到了稳定区域经济基石的作用。

一旦人民币升值, 由于国际贸易分工,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 而且还会使其进口成本加大, 反而会恶化其贸易收支。不仅如此, 中国经济刚刚回暖, 较为脆弱, 如果美国和西方国家忽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一旦中国经济陷入低谷, 西方国家相关企业势必遭受重大损失, 对于此番全球经济复苏将是最大的失策。

三、人民币保持稳定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看出,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但同时, 如果人民币的币值保持稳定, 也会造成如下的优势和弊端。

1、有阻于热钱的流入, 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稳定可以避免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动, 从而减少了中国不成熟的金融市场可能遭受的动荡和冲击, 并因此祸及周边国家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同时, 也可以避免欧美国家因国际游资过多地流入中国而陷入流动性不足或投资资金偏少的困难境地。

2、减缓通胀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稳定可以稳住制造业产品的价格, 有利于控制当前世界性的通胀, 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局。

对于国内, 在2008年7月之前, 市场预期人民币每年将升值约6%, 由此导致国际热钱不断涌入中国, 同时也阻止了私人资本外流为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进行融资。为了防止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央行不得不通过买入美元同时抛售人民币进行大规模干预, 对冲操作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国内货币增长, 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人民币保持稳定, 则有利于减少国内泛滥的流动性, 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

3、有利于外国对华投资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外国对华投资, 是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健康发展, 避免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从而有利于欧美企业增强能力, 抵御次按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为全球经济的复苏起到推动作用。

4、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停止升值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止住刚刚出现的增幅明显下滑的势头, 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从而在日美欧经济不景气,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起到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的作用, 全球经济将因中国的稳定发展而避免陷入衰退的境地。

汇率长期保持不变, 对那些竞争力较弱或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来说, 确实容易引发出口减少, 逆差增加, 资金外逃及金融市场动荡等一系列问题。但对那些整体竞争力上升势头较猛的国家而言, 汇率稳定则可以起到巩固优势, 保持崛起潜能的作用。

5、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

根据“不可能三角定理”, 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如果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面对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央行则会回笼美元抛售外币, 从而造成货币供给的增加, 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牺牲国内的目标以维持固定汇率, 进一步影响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6、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桑德·莱文指责, 正是因为人民币被“低估”, 导致在过去3年, 美国每年对华外贸赤字达到了2200亿美元。因此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 使美国的进口减少, 出口增加, 缓和其国际贸易收支。同时, 美国商界认为, 正式由于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 导致国内企业发展受阻而造成了美国国内的高失业率。

因此, 美国政客把国内的矛盾指向中国, 把其国内发展的硬伤归咎到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强迫人民币升值, 转移国内注意力, 从而保住自己的政治生命。而议员们更希望操纵议题, 为自己选举拉票。

如果此时人民币保持汇率稳定不升值, 则会造成中美的关系紧张, 甚至引发贸易争端。美国可能会在关税等方面对中国的产品加以限制。同时, 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满, 如果人民币保持稳定, 不仅会遭到国际经济制裁, 还可能会波及到国际外交的各个领域造成中国国际关系的紧张。

四、我国应当实行人民币的缓慢升值

根据分析, 一旦人民币升值, 特别是大幅度升值, 将会给中国的经济和发展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同样的事例是日本上个世界经济的破灭。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年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 使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 对于经济强烈依赖出口的日本来说, 导致国内经济面临大幅度下滑的文献。日本政府被迫减息, 导致日本国内信贷大幅膨胀, 此后日本经济陷入终极泡沫阶段, 几经波折, 最终破灭, 彻底终结了日本争夺世界经济霸主的道路, 此后日本一蹶不振。

日本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有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要避免历史的重演。但是, 如果人民币不升值, 则会造成目前国际关系的紧张, 使中国处于极度不利的位置。从另一方面来说, 人民币升值, 虽然不是美国贸易逆差和经济问题的根本, 确实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缓解, 而且还能缓解中国的贸易顺差, 并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因此, 人民币应该小幅度的缓慢升值, 并配合渐进式加息, 中国仍在处于低利率的水平, 依然有加息的空间, 这些都是与日本截然不同的。这样, 对中国国内的经济才不会造成严重的冲击, 是中国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五、解决我国贸易顺差的根本措施

但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并不是解决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由当前国际分工格局形成的。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决定了在生产劳动密集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吸收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半成品, 在中国进行在加工后出口到美国欧洲的市场, 这个循环说明了中国在全球国际分工中的“世界加工产”的地位, 而结果就是中国得到了就业和对外贸易顺差。而美国作为经济中心, 在高科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但是美国随这些产品的出口有严格的管制。外围国家把加工制造业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后却换不回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这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根本。 (见表3)

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表明了我国成功的打开了国际贸易市场并占去了相当的国际贸易份额, 这对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就业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贸易顺差过大则会导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 成为通过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同时, 大量出口商品的生产会给国内的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 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均衡, 对长期发展有害。因此, 应当采取正确必要的做法解决贸易失衡的国际压力。

1、限制出口, 扩大进口

适当限制高耗能, 高污染产品的出口, 以保持国内的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 西方各国应当解除对华出口限制, 中国政府也应降低对高科技产品和奢侈品的关税水平, 同时也能减少与欧洲各国的贸易摩擦, 增加国内进口, 减少贸易顺差。

2、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可以直接对美国或欧美直接投资, 在其本土上建企业, 这样既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又能躲过贸易差额。同时, 也可以逐渐把高消耗, 高污染的企业逐步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可以维护国内的资源和环境。

3、解决各国结构性根本问题

中国和美国都应当立足于解决国内各自的结构性或深层次问题。

美国长期以来推行赤字经济, 过度消费及储蓄率偏低。极低的国民储蓄率使美国总需求长期超过总供给, 全民的支出需要外部融资弥补债务亏空。在债务经济的循环过程中, 一方是美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巨额逆差和资源性商品输出国, 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盈余;另一方则是充斥着全世界的美国发行, 美元计价的各种金融资产, 尤其美国发行的巨额债券进入到各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和债券市场, 为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融资埋单。这种畸形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扭转其发展方式才是美国发展的方向。资本能否走出金融领域的“自循环”, 已被“空心化”的美国产业能够重新振作才是经济复苏和提高就业率的关键。

中国贫富差距过大, 社会保障严重不足, 导致中国国内储蓄率偏高, 内需拉动经济作用不明显。中国只有完善各项制度, 才能刺激国内的消费水平, 拉动经济增长。

六、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 对于汇率问题, 中国政府应当实行小幅度缓慢升值的政策, 但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贸易顺差巨额, 还要各国共同努力, 缓解贸易收支不平衡, 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铮.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J].世界经, 2007;05

[2]陆前进.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货币和利率控制.上海金融[J], 2007;05

[3]王元龙.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当代财经[J], 2007;03

[4]冯迪凡.美国国会陷人民币升值论怪圈.第一财经日报[J], 2010;04

[5]姚玉洁, 华晔迪.强推人民币升值, 全球都是输家.新华每日电讯, 2009;11

[6]张茉楠, 美国拿人民币“说事”是另有意图.中国经济导, 2010;09

[7]熊珍琴.中国外贸顺差的本质与美国强推人民币升值原因探究.亚太经济, 2010;04

人民币升值论卷土重来 篇2

管理对策

浅论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的财务管理对策2007-02-02 21:53:30

□ 作者:

1、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华侨大学商学院 颜秀春1 胡日东2

内容摘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自2005年7月改革以来,升值压力日渐增大。本文在假定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仍存在升值压力的前提下,提出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财务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以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

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改革运行至今,人民币对美元表现有升有降,对欧元、日元趋势也是如此,但幅度不大。尽管如此,来自各方面的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然不小,目前,国内的许多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对于人民币升值的财务影响及对策方面却极少涉及。本文在假定人民币汇率仍有升值压力的前提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并提出化解汇率风险的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对公司财务费用的影响

财务费用是公司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期发生的直接计入损益的费用,财务费用的大小将影响公司的净利润。汇兑损益是财务费用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在持有外币货币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

生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人民币升值影响公司财务费用体现在:人民币升值后,等量的外币只能换回较少的人民币,对于拥有外币债务余额(如外币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的公司,外债折算为人民币后的汇兑损益将会减少,从而减少财务费用,而财务费用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它的减少将增加当期的净利润。因此,人民币升值后,拥有外币借款、应付账款等外债的公司将因此受益。如某公司2004年底有日元贷款折合人民币为15亿元,人民币升值2%将因此每年减少公司财务费用450万元(利息支出减少150万元,本金减少300万元),对公司整体盈利状况影响接近元/股。对于拥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如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的公司,人民币升值后,用人民币计价的汇兑损益将会增加,从而增加财务费用,减少当期的净利润。因此,人民币升值后,拥有外币货币性资产的公司将因此遭受损失。如某电厂

拥有亿美元和141亿日元的应收账款,人民币升值2%将使公司增加约人民币300万元的财务费用,这将影响到公司整体盈利状况。

对公司筹资成本的影响

汇率的“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流入的国际直接投资高达500亿美元左右。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6 099亿美元,较2003年年底增加了%,成为2004年全球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的增加,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又进一

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了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

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影响了外商对我国的投资热情,导致海外对华投资的缩减。据报告,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2005年7月末外汇存款余额1 605亿美元,比上月减少48亿美元;8月末,外汇存款余额为1 611亿美元,虽比上月增加6亿美元,但远低于8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额4 364亿元。从筹资的角度看,缺少外资或者是外资骤减将影响公司的权益资金的筹集,当公司急需资金时,只能转向其他的负债融资。受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在资金供给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资金需求量增加,筹资成本必然上升。同时,负债资金增加,将带来财务杠杆的效应,如果投资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则负债融资将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反之,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公司的效益。

对营业费用的影响

营业费用是指公司销售过程中发

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公司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营业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费用的大小将影响公司当期的业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国际贸易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了压力,担心我国会影响其在全球的经济利益,因此,世界主要国家仍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我国施压,希望通过提升币值的方式,削弱我国产品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竟争力,达到维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

人民币升值将对以价格优势为特色的我国产品造成严重打击。由于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受到鼓励,进口商品变得便宜,出口减少,结果,本国市场上供给越来越多,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使公司的商品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增加商品的国际

竞争力,许多公司将会在营销方面多下功夫,如扩大产品宣传、增设销售网点等,届时,营业费用将大幅增加,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财务对策

关注汇率的变动趋势

要关注美日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态度。以美日等为代表的各国对人民币的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趋势。2003年7月6日闭幕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欧洲各国相继提出了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到了2005年前后,国外分散的压力逐步演变成为发达国家的国际共识: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此背景下,尽管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有所上调,但上调的幅度不大,未达到西方主要国家的预期,人民币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仍然不小。

关注美国联邦基金加息情况。按理

说,美元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因为,美元利率的持续上升支撑了美元,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会引起国际热钱回流美国。尤其是在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后,目前美元短期利率已上升至4%,高过人民币短期利率%(税后利率约为%)的水平,由此将大大缓解国际热钱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巨大冲击。但有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然远远低于美国等国的预期目标。当人民币升值幅度难以满足它们的要求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很难减轻,相反这种压力将长期存在。所以,美元持续升息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以经济问题的形式来反映政治问题的实质而长期存在。

关注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专门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率升值的幅度、时机,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等。这些对于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很好 的参考资料。此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后,市场上的各种价格会随之发生变动,诸多因素,例如大宗商品的价格,房地产价格,都会有影响。

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内部可能造成的影响,时刻保持警惕性,及时调整相应的财务决策,减少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

适量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调整为,人民币升幅约2%。人行还宣布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幅度内浮动。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坚持“尽早结汇,适量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的原

则。“尽早结汇”是指公司收到外币时,尽快结算成人民币,由于人民币还有升值的趋势,央行总是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状况来决定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和幅度的,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汇率的发展趋势,减少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冲击。“适量持有外币”是指对于出口、进口额均较大的外贸公司,可持有适量外币以应付日常之需,避免因外币不足所引起的短缺成本的增加,但应注意持有外币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是指公司对于外币类债权债务的管理要讲究方法,权衡利弊,选择能降低财务费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如对于外币“应收账款”,要讲究收账政策和收账方法,改变信用政策,加速资金的回笼。而对于外币“应付账款”,在不影响公司信誉的情况下,尽量延迟进口材料或延迟付款,或改变货款结算方式,如采取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或以人民币计价等。

适当增加外币债务

如果一些外资预计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必将选择最佳时机大量涌入中国,但因一时找不到好项目,就先存放在银行,到时资金供给将相对充裕,筹资成本会有所下降,公司可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多举债,较好地利用财务杆杠为公司带来收益。所以,对于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公司来说,可适当增加美元债务,这是一种较好降低融资成本的财务决策。增加美元债务的方法很多,诸如增加美元贷款、借外币负债、将人民币借贷变成外汇借贷、尽可能偿还人民币贷款、将要到期的国外贷款推迟还款等。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严谨的内部控制,要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由于汇率升值后可能影响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

不足,公司可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营业费用增加的影响:

加强资金管理。要由专门的财务人员对资金特别是外币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进行筹划,并由相关人员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公司可在成本控制和定价上下功夫,降低成本应从现在逐步开始,待人民币升值时,公司依然能够向客户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对于成本控制,可在”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上下功夫,并尽可能“降低费用率”等。如福耀玻璃公司推出了一整套“全面的战略成本规划”,通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提升工艺和技术水平,保持成本竞争优势。预计公司到2006年能够将成本降低15%-20%,因此,即使人民币有一定幅度的升值,“福耀”也能够保持成本和价格的竞争优势。

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财务

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长期化。公司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公司的激励和约束,使公司财务人员更关注汇率的影响及公司长远的发展,及时采取策略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影响,提高公司的效益。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汇率自由化应是大势所趋。不管国际市场有没有施加压力,中国目前出口强劲,外汇储备充足,对外部环境变化也有了较强的承受力,逐步调整人民币汇率、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我国未来的汇率趋势。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未雨绸缪,关注时势的发展变化,从成本控制、增加原材料进口等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积极筹划,即使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再升值,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同宁.从科学发展观看人民币汇率问题[j].经济论坛,2005

2.张凤武.美元日元欧元的趋势及

论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 篇3

人民币升值已经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2010年11月19日左右, 据调查企业中约半数表示能承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在3%左右, 但企业利润率将大幅“缩水”。人民币升值3%, 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为0, 升值5%出口企业的将会大量倒闭。去年我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导致我国经济陷入了畸形状态, 尤其是在2010年下半年我国的股市和楼市进入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国家对股市, 楼市一再的干预下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征收房产税, 限制购房) 又产生了艺术品热。这一不正常的经济现象,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大幅缩减, 一些企业家由于自己的企业不赚钱, 于是就把钱都投到房地产与股市当中, 催生了股市和房地产的泡沫。这一现象对我国经济极其不利, 出口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如果出口企业经营不利, 我国很难实现GDP增长保8%的目标。除了出口, 还有消费和投资, 这两方面也能为我国的GDP的增长作出一定的贡献, 但是我国正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 由于我国的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投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我国普通大众都有种不安全感, 对消费和投资还比较保守, 尤其是投资, 人们普遍都把钱存在银行, 认为把钱放在银行里才是最安全的。因此对于这一现状, 出口成为我国GDP增长的主力军, 而人民币大幅升值直接打击的就是我国的出口企业, 所以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有引发经济危机的危险

2002年, 由于高科技泡沫破灭的影响, 美国的实体经济恢复缓慢, 而中国的出口企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将业务扩展到台湾, 香港甚至是全球。也就在这时, 美国, 日本等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出口企业, 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也就是在那时美国, 日本等国就开始对人民币施压了。到了2005年这一压力开始逐渐增大, 美国国会对中国的温和外交已经失去了耐心, 他们希望看到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对于中国来说, 人民币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人民币升值是个不变的事实, 然而, 我国应参考本国的实体经济实力, 如果我国实体经济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那么人民币升值就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现在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利润微薄, 难以维持, 我国必须承受住各方的压力, 给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 让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大。要汲取1985年的日本, 以金融政策为主导, 催生了股市和楼市的泡沫给本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的教训。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人民币升值是我国未来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的经济体当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我国要积极的面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难题, 在人民币升值面前要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 不要为了刺激本国经济而乱用金融政策, 引发金融危机。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我国应从出口企业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上下功夫。

(一) 解决出口企业的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资源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大, 且出口依存度高, 特别集中, 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比例还不是很高, 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幅比较明显。人民币升值会减弱这些企业的劳动成本优势, 降低利润空间, 形成对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所以应在出口方面积极促进贸易结构优化调整。国家应积极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出口, 通过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与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结合,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 出口企业必然需要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但是, 目前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缺乏汇率风险意识和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 国内金融制度创新、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 因此, 需要加强对企业汇率风险的宣传和指导, 培养和提高企业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增强汇率风险意识, 增加结算币种, 学会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如期货、期权、掉期等业务, 规避汇率浮动带来的风险, 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这就需要选择合理的结汇币种, 在出口的时候尽可能多的选用人民币结汇;当出口企业无法选择币值的时候, 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等手段;另外要尽量缩短收回时间, 防范并规避由于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风险。

最后要解决产业链问题。高效整合制造业产业链,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鼓励企业走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固然重要, 但是制造业仍然是我国贸易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解决就业问题起到关键作用。人民币升值缩减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 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因此郎咸平称, “提高企业利润不是产业升级, 而是由产业链高效整合所带来的利润, 只有企业的利润才是内需的唯一长期来源, 促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产业链高效整合就是以更高的效率走完整条产业链的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 大幅压缩成本, 而同时透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

(二)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最主要的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 加快外汇市场建设,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 要使强制结售汇制向自由结售汇制转变, 最终使外汇的供求成为真实的市场供求, 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同时, 要引人人民币汇率的区间浮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另外, 要建立人民币汇率的监测监管机制, 人民币汇率的监测体系应包括宏观监测体系和微观监测体系两个层次。宏观监测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 通货膨胀率。财政收支状况, 进出口增长率等数据;微观经济指标包括出口换汇成本, 实际税负, 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 对外负债和还本付息情况等。以监测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符合实际, 符合国家中长期政策目标, 以便为国家制定和调整汇率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对称的市场, 即一定制度约束下的充分外汇供给和部分外汇需求相作用的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 从政策上弱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第一, 汇率政策成为货币政策中心针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况, 央行提出将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加强流动性控制, 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维护总量平衡。第二, 适时调整汇率水平汇率政策的核心是汇率水平的调整或汇率变动, 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在调节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在于适时调整汇率水平, 发挥汇率政策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第三, 大力发展外汇市场、汇率衍生品市场, 大力发展国内外汇市场, 逐步放开外汇交易。由于中国采用了更为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汇率波动幅度将渐渐增大, 汇率风险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 迫切需要开办银行间、银行与其它交易主体间的远期交易、掉期交易、货币互换、外币期货、期权等金融风险管理业务, 增加外汇交易工具, 以满足企业对冲外汇风险的要求。

综上所述, 人民币升值虽然存在很多弊处, 但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化压力为动力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进而提高我国经济实力。 (注:数据来源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在会员企业中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2010年3月9日的财经郎眼节目《汇率硝烟再起》。

参考文献

[1]王辰.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分析及人民币汇率走势预判[J].第一财经, 2009

试论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及建议 篇4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策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舆论把全球经济低迷的原因归罪于我国的货币挂钩政策, 频频施压呼吁人民币升值, 有的是出于嫉妒, 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人民币汇率问题既有经济问题, 也有国际政治问题。中国通过实行固定汇率制, 将其货币走向的大部分确定权转包给了美联储, 以求得汇率的稳定。十几年来, 这种汇率制促使贸易快速增长, 降低了商品价格得以让美国人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给世界贸易和经济也带来极大繁荣, 把人民币汇率重新调整看成是一种促使全球经济复苏的救命药方纯属误导。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内部原因是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顺差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另外, 还有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2009年6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 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 国家外汇储备同比增长17.84%。2009年GDP总值49847.31亿美元, 排名世界第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近日在一次报告会上说, 1978-2006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 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原因, 主要来自美国、欧盟、日本等国。自2002年上半年开始, 美元由强走弱, 人民币跟着美元一起贬值, 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背离。使得贸易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美国政府认为, 中美长期的贸易顺差以及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使美元贬值的贸易作用得不到发挥, 反而使中国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元兑欧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与其挂钩的人民币对欧元也相对贬值, 近年中欧贸易持续增长, 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导致欧盟企业对中国商品的成本上升, 企业出现亏损, 于是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承担美元贬值的部分后果。近年来, 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 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 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 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 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 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 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 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 逼迫人民币升值, 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 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 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 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 人民币升值之利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对于进口依赖型的企业来说, 人民币升值使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 同样的资金可以进口更多的资源, 企业进口原材料越多就越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我国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引进稀缺技术成果, 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 提高生产率。虽然如此, 但在当前, 试图使人民币大幅升值, 还不具备现实条件。

(二) 人民币升值之弊

一国货币的升值, 带来的是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 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在这个问题上, 日本是有血的教训的。在1985年, 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 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 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 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此后, 从1985-1996年的10年间, 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 升值近3倍。据日本机构的统计, 在1986年至1995年期间, “广场协议”导致的日本对外净资产的汇率损失累计约为3.5万亿日元。美国这一举动掏空日本位居世界第一的外汇美元资产。从而最终陷入“失去的十年”, 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人民币不能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因为美国正是通过迫使日元升值, 成功地把日本20年来积累的财富转移到了美国。人民币升值不利因素很多, 可以信手拎来:按照外汇理论, 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得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 外围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 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该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或转而出现逆差。货币升值还会使就业减少, 失业率上升, 引起社会不稳定。“奥肯法则”揭示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精确联系, 即:失业率每增加1%, 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如果要使失业率降低1%, 则国民生产总值就必须增长约2.5%。另外, 升值还会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 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 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升值使得等量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 并会提高我国相对于外国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成本, 因此投资所得的利润减少, 导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会减少。另一方面, 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 这些资本除了获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外, 流入后会大量涌向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以获得增值收益。以投机为目的流入的资本会导致出口和贸易顺差被高估, 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 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 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同时又产生了外资流入推高了本币汇率的矛盾, 触发了经济结构问题的暴露, 或出现泡沫经济或出现经济滑坡, 从而被迫实行本币贬值政策, 直接导致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交易风险, 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 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三、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及建议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状况、资本流入、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等。面对内外压力, 现提出以下应对建议:

(一) 以渐进的方式调整人民币汇率

尽管从长期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 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之前, 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即使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 中国也应该按照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汇率进行控制, 否则, 就会像日本和德国那样, 将自己大好的经济前景毁于一旦。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调整不平衡的国际收支, 但若升值过快并出现持续的升值预期, 短期资本就会大量流入, 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 中国国内将会余留大量人民币。那样, 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 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人民币, 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 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和所积累的财富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 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 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认识到, 成功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产业间的平衡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二) 消除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预期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但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钉住汇率制度容易产生单边的汇率预期, 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形成的汇率预期, 从而给外汇管理、汇率管理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总结国际上曾出现的金融事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市场对金融事件的预期可能比事件本身更可怕, 而汇率升值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则显得更为重要和特殊。近期由于美元加速下滑,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 但对欧元和日元来说仍在贬值, 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挥之不去, 消除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显得尤为重要。

(三) 减少外贸依存度, 经济靠扩大内需发展

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 即:外贸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和内需消费。近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60%。近年来,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对外出口贸易。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但是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也意味着我国经济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现实的汇率波动也对我国经济提出了挑战, 应把对外依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积极扩大内需。内需不足也使得部分产品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到海外市场, 从而累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造成巨额贸易顺差。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要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 实现居民的消费升级, 以内需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

(四)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21世纪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依靠知识、信息、技术和创新, 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历来重视研究开发, 拥有多项知识产权, 曾经因为拥有尼龙工业80%的知识产权而几乎占有了尼龙的整个市场。而我国大量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末端, 普遍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 受到跨国公司的制约, 毫无竞争力可言。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急需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运行规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企业, 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我国产业由低劳动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 增强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总体竞争力。

(五) 纠正西方国家的认识误区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我国出口的长期贸易顺差, 真正原因是由总部设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精心制定的外购战略, 而不是我国本土企业的快速增长。1994年至2003年, 我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增加了两倍, 达到3654亿美元, 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增长中足足占到65%, 我国日益强劲的出口机器上贴满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标签。解除人民币挂钩政策将破坏这个已经成为新的全球化生产模式不可或缺的供应链, 受到严重打击的将正是率先到我国做外包的经济体———日本、美国和欧洲。我国出口主要靠劳动力成本, 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材料和产品, 是基于其他地方生产的, 实际在国内生产的部分在出口中份额很少, 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LawrenceJ.Lau及其同事的测算, 我国出口的每一美元中, 反映我国国内生产的增值部分仅有30美分,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东西, 国内增值部分更低———每一美元中仅占20美分。这意味着即便对人民币币值进行大幅度调整, 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有研究表明,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0%,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仅会上涨4%———根本不足以产生使需求回到美国货的重大转变。取消挂钩政策可能会动摇世界金融市场, 如果时机不当, 这种行动完全可能导致中国、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市场的严重不稳定。

参考文献

(1) 曹文超, 杨明华.人民币升值问题研究 (J) .当代经济, 2008 (10) .

(2) 王欣.从人民币升值看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18) .

浅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篇5

一、人民币升值的客观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币升值问题也应运而生, 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处理好人民币升值问题是中国能否保持高速发展的关键。要想处理好人民币升值问题, 首先要正确、客观看待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一) 国际竞争力提高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国民生产总值年年创下新高,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进出口贸易额大幅攀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中国的最大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制造业迅速发展, 已在世界经济链中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 国际竞争能力日见突显, 这客观上要求人民币升值。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1996—2010) 和国家统计公布的相关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 增长速度更加迅速, 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要求人民币币值也要相应的提升。这不单是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肯定, 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中国贸易顺差扩大要求人民币升值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在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 外贸顺差迅速扩大。大规模出口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中国创下了大量的财富, 也使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自1995年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顺差局面, 特别是2005年以后, 中国贸易顺差额持续扩大, 给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如表2所示, 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为1019亿美元, 2007年中国外贸顺差额为2618亿美元, 2009年顺差额1961亿美元, 外汇储备更是持续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23992亿美元。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 加剧了汇率、财政、通胀和政治等外汇治理风险, 而要规避这些外汇治理风险需要实施如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投资、藏汇于民、外汇储备多元化和扩大内需等有效措施。为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减少储备的汇率风险, 人民币也应适当升值。

注:表中数据分别摘自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治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三) 世界主要国家货币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

美国的金融体系是非常发达的, 美元又是世界通用货币, 世界各国持有大量美元外汇。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支柱, 美国出现经济危机, 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货币均开始贬值。美国经济的衰退必然导致美元的贬值, 这无疑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2010年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将欧洲经济推向深渊, 致使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降, 这又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

人民币的正常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就像日元升值一样, 虽然日元升值有可能抑制日本经济增长, 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始终抵制日元升值。日元升值提高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使其成为国际外汇储备中的重要币种, 由此所带来的利益是长期存在的, 中国应趁此机会使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 美国不断地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将风险转嫁到别国。人民币升值后, 可以增加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的话语权, 可以有效地阻止美国的风险转嫁。

(二) 改善进口贸易条件

中国进出口贸易连年保持巨额顺差, 以美国为首的贸易逆差国家以平衡贸易为理由, 不断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中国目前正进入重工业化时代, 对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需求迅速增加。目前, 世界经济正处在恢复时期, 美元仍有不断贬值的可能, 将直接促使国际市场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 这对中国以后的发展极其不利。中国的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与其说中国是出口贸易大国, 不如说中国是廉价出口国内资源, 长此以往中国将变成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人民币升值增加中国购买力, 可以进口更多能源和原材料, 丰富中国贫乏的稀缺资源。同时, 进口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内需的增加又可降低中国对外国市场的依赖度。

(三) 降低出口成品的生产成本

在经济学理论中, 本币币值的升高使国内的商品价格相对昂贵, 国外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的进口。中国大部分出口产品的原材料都来自于进口, 进口成本降低就间接的降低了出口成本。另外, 中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小于进口, 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大于进口, 并且由表3可以看出工业品的出口顺差大于初级产品出口的逆差, 实现贸易盈余。当人民币升值后, 国外初级产品价格会更加便宜, 中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网站

(四) 优化经济结构

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原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想保住原有市场份额, 就必须提高生产技术和模式, 向高科技生产进军。企业可以较之以前用更少的钱购买进口设备, 有利于企业设备的淘旧更新, 提高企业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研发高新尖技术, 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

(五) 有利于增加国内财富

人民币升值后, 中国国内所有财富都会有所增加, 包括居民手中的货币财富、固定资产、国内资源等。由于我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 其大部分是美元,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失一部分外汇资产, 然而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国内总资产的增加肯定会大于外汇的损失。人民币升值后, 中国购买力增加, 可以从国外大量购买国内稀缺资源, 为今后的国际资源拥有奠定基础。

(六) 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

截止至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 仍居世界第一, 大量的外汇储备给中国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人民币不升值, 中国的外汇储备还会高速增加, 而就目前形势来看, 中国的经济还会保持高速发展, 作为经济符号的人民币迟早会升值, 一旦升值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风险。现在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外汇储备缩水, 但从长远利益分析, 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

当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利也有弊。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优势是出口产品价格较低, 人民币升值后很可能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产品受阻就可能造成就业压力。但是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事情, 比如在中国刚加入WTO时,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汽车业将受到重大打击,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如今中国的汽车行业正迅速发展。另外, 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外汇缩水。

人民币升值论卷土重来 篇6

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体制与美元“脱钩”并随即让人民币与美元兑换比价小幅上升后, 国内外研究者纷纷发表了许多评论。有一些人认为这次“参考”一篮子货币为人民币定价的方式本身有不明确之处,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2%太小, 所以这次调整对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都不会有显著实质性影响;另一方面,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次重大改革, 不仅预示人民币汇率走向浮动和升值, 还将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民币升值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 中国的对外出口持续增长, 并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后保持出口的快速增长,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是: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化产业链中占据着最底层的地位, 利润率低, 自身增值能力不强。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的影响。

2.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吸引外资。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中国就非常注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今天, 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人民币升值, 可能导致资本外流规模的扩大。这会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与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土化的进程, 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 阻碍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

3. 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大量热钱流入中国, 损害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人民币升值后, 国际套汇投机资本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 并投向流动性极高的金融证券市场, 其逐利行为极易引起货币和金融危机, 成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 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且, 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相对较弱, 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 投机气氛较浓, 金融机构还不具备承担汇率风险的能力。

4.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就业产生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 其中农民占有8亿之多。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几亿农村低技能的劳动力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目前中国很多新增就业机会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显然, 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影响比较严重, 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 人民币升值将会使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加恶化。

二、对日元汇率波动的分析和借鉴

人民币升值三年多来, 逐渐形成了对外人民币升值, 对内人民币贬值, 物价高涨、通货膨胀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怎么才能避免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还没有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任何经历和完全浮动下的宏观管理经验, 无法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如何威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 之所以在政策主张中始终在强调“适度弹性”和“基本稳定”等概念, 主要是基于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汇率政策失误的一个总体认识。日本汇率政策失败所带来的教训是多方面, 但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

1.“广场协议”之后三年内, 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率高达70%。

但是, 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 而是当时日本政府采取了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广场协议”案例中, 日本政府为了消除日元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 选择了极度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造成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巨大的资产泡沫。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同, 财政政策能够较快地影响经济活动, 但政策效应持续时间较短;

相反, 货币政策非常灵活, 但政策效应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期。如果一国政府采取了不适当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确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施的时机也非常重要。如果1987年和1988年日本银行及时收缩货币供给而不是继续实行扩张性政策, 日本的资产泡沫也不至于如此膨胀。

3. 有时来自国外的压力, 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压力往往使一国政府作出错误的政策选择。

不过, 我们应该明白, 国外压力通常是指向那些本来就存在严重错误的宏观政策的。毕竟, 汇率政策在本质上是国际性的, 它必须严格服从国际监管 (比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第4条款) ;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本质上讲是国内政策, 不应受到过多的国外压力。日本政府的错误就是在于轻易屈服了国外压力而选择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对中国汇率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判断汇率水平合适与否的唯一标准, 是看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从国家利益上讲, 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需要时间, 而在机制改变以前, 汇率水平应当保持稳定。同时, 面对升值压力还可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其作用。应当说, 逐步放松资本项目外汇管制, 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自由浮动, 是中国外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当前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时, 中国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化进程相比, 仍存在许多不足。国内落后的经济结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部分商品供给不足, 部分过剩。应当进一步推进中国市场化进程, 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必备的微观经济基础。这就需要理顺政府与市场、宏观与微观、企业与银行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则是其中的重点所在。

2. 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

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还很不键全, 汇率的波动不能真正体现外汇市场上供求的变动, 且央行频繁入市的公开业务操作, 使人民币汇率信号失真, 从而导致汇率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为了建立有效的汇率干预机制, 运用双向平准基金的办法, 来确立汇率波动的合理范围;对外汇市场实行间接调控, 而不是直接进行行政控制;央行应根据短期、中期和长期汇率管理的需要, 对汇率进行适度调控, 以避免市场汇率的过分波动, 并减少入市操作的频率, 只要汇率在合理的区间内浮动, 就可以少干预甚至不干预, 由市场自发的力量去调节, 只有当汇率游离于规定范围之外, 才通过外汇的买卖进行适时调整。

3. 加强外汇风险安全管理, 充分利用外汇储备资源。

世界银行认为外汇储备规模应满足以下三方面的需求:首先, 在没有新的外汇收入的情况下, 外汇储备足以支付3个月的进口;其次, 在没有新的外汇收入的情况下, 外汇储备足以让当局有能力支付短期债务;第三, 当汇率出现波动时, 还能有足够的外汇稳定本币币值。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来源于大量外汇储备, 所以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建立和完善中国重要战略资源的期货储备机制, 购买国内紧缺商品等, 通过这些措施不但可缓解大量外汇储备所累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而且可提高中国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 最终有利于对外国的产品出口, 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的有利作用。

4. 推进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兑换改革进程, 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

循序渐进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是完善汇率和贸易互动机制的根本保证。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未来的改革方向, 所以最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保障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平稳发展, 必须落实到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上来。当前,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改进的程度尚不足以让中国完全开放外汇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 因而汇率水平现在还不应也不能对资本账户变动做出反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循序渐进, 在条件成熟时, 可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经过汇率制度必要的过渡和经验积累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驾驭能力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不断强大后, 再实现对外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 到那时就可实现人民币作为强势货币所支持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范祖德.人民币升值争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2]高建良.人民币汇率体制与金融安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3]卜永祥, 秦宛顺.人民币内外均衡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张静, 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章和杰.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中权重的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6]雷达, 刘元春.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7]刘力臻, 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8]余永定, 何帆.人民币悬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9]艾德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财经界, 2007, (12) .

人民币升值论卷土重来 篇7

人民币的升值会导致我国的企业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 设备和技术等, 价格将下降, 这样有利于我国企业的生产, 使生产成本下降。就是说我国的进口原材料的生产成本下降了, 这样就增强了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增加了利润同时减少了通货膨胀率。这样, 进口的企业应该利用这次机会, 加快企业的转型, 加快企业新产品的研发, 利用国外成本低的先进技术, 可以降低其出货成本增加利润率。还有就是我国外贸进口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原材料和各种配件价格低廉的优势。这样大力的发挥我国的劳动力的优势, 主要发展加工型的贸易和密集型产业, 还有就是发展服务型贸易, 主要将我国的企业利用这次机会, 能走出国门。

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十分不合理, 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 将可那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并且管理不善的企业挤出去。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引起行业内激烈的竞争, 通过优胜劣汰, 能让那些具有创新意识、技术水平提高的企业更强大。将有利于激励国内外贸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 进而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 增加利润率。

长期以来, 我国实施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的政策, 这样虽然能促进出口, 但也容易造成企业对产品结构优化的忽视, 使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得以生存, 造成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进行产品创新上的动力不足。而人民币升值将逐步淘汰一些技术落后产品出口。可以最有效率地把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的企业挤出去。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促使我国外贸企业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 进行产品更新换代, 促使外贸企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提高非价格竞争的能力。

人民币升值在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外贸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降低, 出口量减少, 且出口企业成本会相应提高, 而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出口利润下降, 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 削弱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给外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等。

人民币升值, 将带动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的提高, 这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 而我国出口产品又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 这样一些企业就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还有就是在某一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本币相对于国际结算使用的某一外币升值就意味着企业出口换的本币在减少, 自身利润在下降, 这对于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打击很大。但是一旦出口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利润而提升商品价格的话, 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则会受到很大的削弱, 这会进一步限制我国的出口, 降低我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也必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短期内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由于国内企业受进口商品引入的影响竞争加剧, 迫使一些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管理水平低下的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同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 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导致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 这些都加大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 这两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 给外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顺势而言, 抓住机遇面对这些挑战, 在这种危机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硬件水平, 从品牌和质量方面赢得市场的认可, 还有就是在危机中要不断在增强自己的风险意识, 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只有这样多元化发展, 才能应对人民币的升值, 本文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现状, 及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汇率变化的机制以及我国进一步企业经营的原则和方法等。只有从自身上提高自己, 才能使我国的外贸企业在面对人民币升值等外在条件基础上, 在国际商业中利于不败之地。

人民币升值论卷土重来 篇8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和其他国家参与国际投资的实践, 中国在经过在长期企业“走出去”的探索后, 仍处于对外投资的初级阶段, 企业“走出去”缓慢地增长。2010年以来, 国际金融危机,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更是暴露了我国过度依赖出口的危害。从某种角度来说, 企业“走出去”更重要的是一个政府的政策概念, 微观的个体企业是否会选择走出去, 是否能够成功走出去跟政府的态度, 政策和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 许多关于企业“走出去”的研究都是立足于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本文希望从政府政策角度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希望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加速我国对外投资的步伐。

2.文献综述

林毅夫 (2002)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国内资源进行国际配置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丁祥生 (2003) 从微观, 即发展中国家企业本身的优势这个角度对企业走出去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宋维佳 (2006) 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 指出中国企业虽然具备了初步“走出去”的基本条件, 但是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的分析, 仍处于对外投资的初级阶段。国内的许多其它学者在“走出去”这个问题上做了丰富的研究。他们从国际大环境, 我国企业自身优势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必要性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 分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不足, 但是不足的是:较少结合国内经济当下的具体情况, 研究国家应如何采取具体的政策去鼓励企业“走出去”。因此, 本文将主要从2010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经济环境出发, 分析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以及政府应该如何鼓励企业“走出去”。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分析

1. “走出去”主要流向亚洲和拉丁美洲, 且集中于避税地

2003年以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 占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80%, 其中中国香港地区占总存量的74%。拉丁美洲地区存量46.2亿美元, 占14%。2004以后年亚洲地区投资存量下降, 拉美地区比重上升, 但亚洲仍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地区。在具体投资地点上, 多数企业都选择了避税地。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避税地的金额为99.2亿美元, 占流量总额的81%;2006年避税地投资额达到153亿美元, 占比达到86.8%。

2.“走出去”的行业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商务服务业

上述几个行业合计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90%以上。采矿业主要集中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制造业主要集中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3.国有中央企业仍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2003年, 中央管理的企业占对外投资存量的九成以上。此后央企的比重开始下降, 2004、2005和2006年该比重分别为83.7%、81.8%和82%, 同时, 地方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比重开始上升, 2006年为18%。从投资主体数量来看, 2006年国有企业占比为26%, 私营企业占比为12%。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对外投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相当于全球流量、存量的2.72%和0.85%数据来源《200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与新兴发展国家相比,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大约仅为俄罗斯的75%和新加坡的82%。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远远不及。另外, 我国单个对外投资项目的规模也普遍偏小,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同时, 我国对外投资的领域多数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的行业, 且整体经济效益。因此, 探索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新时期是我国政府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另注明的数据除外) 。)

►►三、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对企业“走出去”赋予的新的必要性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国的通货膨胀将导致其货币的贬值, 但现在中国的情况看起来似乎有悖于经济规律, 呈现出国内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和人民币对外升值并存的现象。在全球金融海啸余波中, 人民币汇率在国际政治压力下更是创下了16年新高。此次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原因有很多, 主要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导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国际政治压力, 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对此, 2010年以来, 我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利率水平以期减少流通中的货币。而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 我国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从2010年6月19日, 央行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升值2.67%, 其中9月份以来的升势尤为明显, 9月以来的升值幅度为2.4%。人民币对内贬值, 对外升值对我国经济, 尤其是我国的出口经济形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如果我国不改变对出口过度依赖的问题, 对人民币升值也只能处于长期被动抵抗的境地, 我国的出口企业也只能在人民币升值中失去发展空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环境迫切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赋予了企业“走出去”新的必要性。

1.“走出去“缓解货币供应量过大问题

2008年底,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也为了中央政府提出的四万亿元的救市计划, 相当于当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6%;财政收入的80%。如此庞大的金额一夜间投入市场, 再加上货币的乘数效应, 通货膨胀早在意料之中。货币供应量过大是这一波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境况的关键因素之一。最近, 我国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 收紧银根, 想通过准备金制度减少流通中的货币, 然而, 这种变相地对人民实行“课税”实际对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做法。但是, 我国单一地采取准备金制度减缓通货膨胀压力有其必然性,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缺乏对外流动途径, 而企业“走出去”就是我们应该栽种的花。企业“走出去”带动人民币走出去, 实际上就是扩大了市场的规模, 这样原本市场流动性过剩也将由于市场的扩大缓解一定的流动性问题。

2.“走出去”缓解国际政治压力, 迂回改变中国对美国长年顺差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为了改变对中国长期逆差地位, 降低国内失业率, 以及急切地想加快中国所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的缩水进程, 在2010年一年内不断地以各种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从国内角度来看, 之所以人民币不得不迫于国际压力升值, 处于被动局面, 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内需不足, 过度依赖出口。对内对外来说, 鼓励企业“走出去”势必应成为优先的政策选择。我国可以将原本出口企业通过在第三方国家直接建厂生产, 再通过第三方国家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市场, 这将减少和美国的贸易纠纷, 为我国经济发展减小外部的阻力。

3.对巨额的外汇储备加以利用的需要

近年来,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频频破记录, 截止到2010年9月底,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高达约2万6483亿美元, 牢牢占据着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地位。然而, 我国这些巨额的外汇储备却存在的利用效率底的问题。同时, 随着美元不断贬值, 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在日益缩水。据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测算, 中国外汇储备实际年回报率已为负数。然而,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却呈现流动性不足, 事实上也就相当于坐等资产不断地被动地缩水, 因此, 积极拓宽外汇使用渠道, 增加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 使我国的巨额外汇实现保值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 近几年我国企业“走出去”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 民营企业“走出去”案例比较少, 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企业境外发展。其中,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不足, 融资困难。一边是储备找不到使用渠道, 一边是企业找不到资金, 因此, 大力利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鼓励企业“走出去”显得尤为必要, 适当地利用还能创造双赢的局面。

4.生产力转移的必然要求

人民币不断地升值, 导致我国企业失去了一定程度的价格优势, 削减了竞争力, 利润不断地受到压榨, 然而, 国内的通货膨胀却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 生产费用增加, 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许多出口企业在这种双面夹击下失去了生存能力, 倒闭时必然的结果。而出口企业的倒闭将直接导致我国失业率的增加。此时, 企业“走出去”则显得十分紧迫, 通过出口区位的选择, 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成本, 还能带动国内的部分就业。

►►四、新环境下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1.鼓励出口导向型的企业走出去

提到如何鼓励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考虑的是鼓励什么企业走出去。在中国, 国有企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的中国特色, 这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特殊问题。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尤其是在资源收购中表现活跃, 不时有国家担心这些国企因为有政府色彩, 收购并非完全出于商业目的, 或者以此为借口, 将中国国企拒之门外。中国到澳大利亚收购资源的企业, 民企比国企容易获得批准, 与此不无关系。因此, 我国应该更着力于鼓励一些出口导向型的民营企业“走出去”, 这有利于带动出口就业;减少企业落地国家的阻力;拓宽“走出去”的领域, 增强企业的自主性, 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2.量化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早在2000年财政部和外经贸部就发布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 (试行) 办法》 (2001年接着发布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暂行) , 2006年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2007年初随即又发布了《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但是, 这些政策大部分都是描述性的政策, 比如:“对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业务, 可以积极提供信贷支持”。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若干意见》2007) , 导致了企业对国家具体的政策感觉模糊, 因此, 我国相关部门应该量化出口政策, 例如:对什么领域, 注册资本多少的企业贷款数额多少, 利息多少等等, 以便有“走出去”的企业对号入座。

3.建立对外投资损失准备金

许多企业, 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考虑是否将出口企业直接到其他国家落地时, 关键的忧虑就是担心自己积累的资金在诸多不确定性中遭受巨大的损失, 而对于企业而言, 首要的就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因此许多企业就此止步。如今, 我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 加上将近20%的存款准备金, 这些资金都存在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我国可以参照社保机制, 将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和存款准备金划入对外投资损失准备金, 再向对外投资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 (如20%) 作为损失准备金, 对这部分利润免税。如果企业遭受了损失, 国家就可以从准备金中部分资助企业填补损失, 如果企业没有遭受损失, 企业的20%准备金也可以直接划为企业利润, 对企业来说完全是有利的, 降低了企业对资金安全性的顾虑, 将实际地鼓励企业“走出去”。

4.政策刺激当地的中国留学生, “海龟”以及外语人才加入企业管理

拥有大批跨国经营人才是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根本前提和关键, 目前, 我国在外各类留学人员总数突破了110万人, 其中8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 以及从事博士后的研究或学术访问, 可以说全球范围来说, 我国并不缺跨国的高端管理人才, 然而, 近30万人, 即1/3留在海外工作, 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结构, 中国并不需要这么高端的人才, 一方面是企业走出去人才紧缺遇到瓶颈, 一方面是中国高端人才国内找不到工作, 如果能以政策刺激中国自己的高端人才加入企业“走出去”的阵营中, 其好处将是巨大的。对此, 国家可以利用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雇佣当地中国高端人才以及外语人才, 建立人才刺激基金, 由国家在对这部分人才进行一定的补助, 这样从企业来讲, 企业可以负担的起高端人次的费用, 这也有利于企业经济结构的升级, 大大增加竞争力;从人才角度来说, 加入自己国家“走出去”的企业对他们而言也具备了相对的优势, 对国家目前而言, 这部分资金不仅对近十年来经济结构转型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还能止住我国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等等, 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摘要:本文立足于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环境, 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新环境中被赋予的新任务进行了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现状, 对鼓励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政策建议, 以期有益于我国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贬值,升值,走出去,政策

参考文献

[1]郑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特点, 《前沿参考》, 2010年8月

[2]朱为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投资研究2010年5月

[3]于志慧;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研究, 《宏观经济》第230期, 2008年4月

[4]王言炉;资源浪费,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 《北方观察》2008年第8期

[5]李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与障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上一篇:高中网络英语教学下一篇:慢性皮肤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