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论文

2022-07-03

[摘要]人民币升值是当今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分析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希望对研究人民币升值其他问题能提供帮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论文 篇1:

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对策建议

1 人民币升值成因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每年约4.3%的幅度快速升值,直至2008年已累计升值11.8%。人民币的升值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原因复杂,但是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高速发展,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内因。根据经济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货币的走强。近几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以超过8%的增长率增长,因此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状况对国际间的商品交易、资本流通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积累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方式的优越性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等各个方面都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体现,都是保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降低成本,造成人民币的升值。

第二,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汇率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汇率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中短期汇率的均衡上。

(1)长期汇率的决定性作用。购买力平价定律是汇率决定机制的出发点,即如果两国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并且运输成本和交易壁垒非常低,无论商品由哪国生产,其在全世界的价格都应该是一样的,将单个商品换成国内物价水平就是购买力平价,因此,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2)中短期汇率的均衡。中短期汇率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供给和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出口额的大幅增加,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额,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净流入最多的国家。自1990年起,我国的年出口额均高于进口额,差额逐年扩大,我国在2005年7月21日进行的新一轮汇率改革机制也没有有效地控制这种局面。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是双顺差,2006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突破2600亿美元大关,虽然2008年年底发生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的贸易顺差依旧以10%的速度增长,达到了2981.3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11月,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22%,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积累达到了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增强了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也给我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需求方面看,2003年2月,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七国财长会议上宣称,“不仅日本的通货紧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源于此”。除此之外,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后表态,希望人民币更具有弹性,在此之后,欧盟也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队伍中来。国际金融界更是热炒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些外部因素也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推动力。

2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在对人民币升值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后,我们总结出,我国新一轮的汇率制度改革或许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1)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外贸持续呈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行业趋之若鹜。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8.3亿美元,按1美元对7.5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2007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6%。出口贸易行业使得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分依赖出口,内需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鉴于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外贸带来的影响及实际情况,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率成为保证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转变。同时,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完善养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解百姓的后顾之忧,有效释放需求,扩大消费。

(2)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均衡汇率。在我国,完全浮动短期汇率实时性不强,但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但却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同时,国际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也为我国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适当减少美元成分,增加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比重,可减少美元波动影响我国货币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3)监管跨境资本。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增强,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跨境资本的监管力度,防止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对跨境资本的监管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全程监控入境的外资,提高防御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加大对进入我国进行短期投资的海外“热钱”的监督同时加大对“洗钱”的打击力度;②要加强对外资投向引导,鼓励外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投入,充分发挥国外资本的溢出效应。

(4)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外贸行业的产业结构,不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将引起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上涨,进一步削弱产品的竞争力。为此,我们应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完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与此同时,根据我国权威部门2009年的测算显示,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电力、钢铁、石化、纺织等主要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淘汰那些落后的产业,调整改造那些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缺乏新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是当务之急。并据此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陆前进.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货币和利率控制[J].上海金融,2007(5).

[2]吴信如.人民币与购买力平价的互动关系:一个VEC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07(8).

[作者简介]张梦筠(1989—),女,浙江舟山人,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作者:张梦筠

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论文 篇2:

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摘要] 人民币升值是当今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分析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希望对研究人民币升值其他问题能提供帮助。

[关键词] 人民币 升值 汇率 发展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4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9993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再次破7。人民币升值这一热点经济问题再次被人们高度关注。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从3645.2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246619亿元,中国百姓的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持续多年的GDP高增长也引来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就人民币汇率来讲,自1994年至2005年上半年十余年人民币汇率就未曾调整过,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最为快速的十年。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自当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表明中国以回归管理浮动的方式,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弹性化改革。这之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就一调再调,如今汇率再次跌破1美元兑7元人民币。2005年7月21日1美元兑8.11人民币,至今为止美元兑人民币的跌幅为13.69%。为什么人民币升值如此之快,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两大方面予以阐述。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外部环境

(1)外汇储备。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按照经济学原理,必须伴随实际汇率的升值,如果经济持续增长,而实际汇率却贬值,则累积效应的结果是汇率机制难以维系。而经济增长又和通货膨胀、外汇储备等紧密联系,外汇储备增加表明外币的边际需求减少而本币的边际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外币定价偏高,本币定价偏低,本币就存在升值压力。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连年的巨额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截至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160434.62多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其中美元资产比例在70%以上,欧元资产约占20%,日元资产占10%左右。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加大了外汇市场上外币的供应量,更重要的是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方面的机会成本,为了减低储备成本,就需要减持外汇资产,特别是美元资产,于是就需要卖出外币回笼本币,这进一步加大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差距,必然导致外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如果是在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下应表现为一国货币升值,但我国目前波动幅度控制在3%左右,这就使得我国不可能通过汇率的自由浮动来化解这股强大的压力,从而变相地增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

(2)贸易摩擦。多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创下新高,从2001年的304.3亿美元到2008年3月突破15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呈现惊人的增长态势。而继美国为中国第一出口大国以后,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地,并有超越美国之势。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对欧元区的贸易顺差为916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的顺差為1443亿美元,前者约占后者的60%。2007年中国对欧元区和美国的贸易顺差分别为1621亿和1633.2亿美元,各增长77%和13%。加之美国受次级债危机等本国因素影响,美元贬值比较严重,欧元区很可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地区。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的焦点问题。为了维持国际间收支平衡,出口逆差的国家或地区肯定会要求对本国或地区出口顺差的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升值,这样才能减少顺差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增加他们的进口,增加自身的外汇储备。所以欧盟和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2005年下半年,中国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居全球之首,共33起,远高于2004年同期的24起。这些国家必然会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以进一步缩小我国出口产品的优势,保护其国内的相关企业。这些使得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依然响亮,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2.内部因素

(1)本国经济发展迅速。我国1994年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本身就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汇率却未曾调整过。从2007年以来GDP以平均10%高速增长,而外汇储备更是以惊人速度飞涨,当月同比增速曾经一度超过80%,从供求看人民币也有升值压力。

(2)心里预期和羊群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心里预期的影响。众多专家,学者,媒体认为人民币有很强的升值预期,这就导致众多投资者对人民币投资产品竞相追逐,以获取人民币升值和投资产品创造的双重收益。中国股市从2005年到2007年的急速爆膨也说明这个问题。而由此造成的羊群效应也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重要原因。据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透露,2007年仅中国房地产业,外国资金就进入800亿美元。境外资金的流入带动了更多国内资金的投资,人民币的需求增大,供小于求,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3)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中央银行为保持汇率稳定只能被动购入外汇,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储备的增长带来的外汇占款增加,为缓解外汇占款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以及减缓中国2007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央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除通过债券买断和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外,还发行了大量央行票据,2007年前三季度,央行累计发行票据106期,金额36320亿元,同比增长19.5%。2008年以后央行将继续采取从紧货币的政策,这无疑导致人民币继续供给小于需求,凸显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是当今中国的热点经济话题之一,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持续时间,未来趋势等研究很多,而对其形成原因分析的文献并不多,希望本文能作为一篇分析人民币升值问题研究的基础文献,为研究人民币升值其他问题的学者带来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谢云:浅析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对策.金融经济, 2007 年18 期

[2]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3]王元龙: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7,(3)

[4]克鲁格曼奥伯斯菲尔德: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罗 鹏 周黎瑶

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论文 篇3:

人民币升值实际贸易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一篮子货币”包含的币种有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等11种货币,其依据为这些国家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总和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大约75%。汇改给已经习惯人民币汇率固定的企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震动,也给学术界带来了一场讨论。而实际证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十分突出,出口贸易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和出口增长并存的局面。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本文主要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保持出口贸易稳步增长的对策。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国外贸出口关系的理论及研究介绍

传统国际经济学认为,本币升值会使本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际竞争力下降,从而抑制本国商品出口,同时刺激进口增加;反之则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按照这种理论,如果人民币一旦升值,将首先冲击我国的出口及相关产业。尤其考虑到我国的出口依存度达30%以上,出口拉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大,出口产业的萎缩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然而国外多年来汇率与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肯定这一传统观点。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对贸易没有显著影响;有的发现汇率和贸易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内学者在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关系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徐璋勇等(1999)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认为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临界值1,因而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有效的。杨帆(1999)认为中国贸易中的60%为加工出口,与汇率变动没有关系。谢建国、陈漓高(2002)的研究发现,1978—2000年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没有显著的影响。欧元明和王少平(2005)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汇率和出口的关系,发现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内资企业出口间没有因果关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汇率升值并不一定能够对出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进而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状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和日本先后出现了贸易持续顺差的局面,两国的顺差加起来正好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大体相等。两国货币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此后马克和日元都不同程度陆续升了值,到1987年底,马克兑美元汇率为1.58∶1,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23∶1,分别较4.20马克兑1美元和360日元兑1美元的最初固定汇率水平升值了1.66倍和1.93倍。但是,德国和日本对外贸易依然维持了基本顺差的格局。而美国的情况是,尽管美元与战后初期相比已经贬值了不少,但其贸易逆差的格局不但没有改观,相反自80年代中期由世界净债权国变成了净债务国,对外负债不断膨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国际贸易额第三大的国家。要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必须要从中国特殊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比较优势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出口规模和顺差持续扩大是同时存在的,至少从表面上没有出现传统的汇率与出口关系理论中论及的现象。下面,我们结合汇率和贸易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 2006年中国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9690.7亿美元,增长27.2%。贸易顺差累计1774.6亿美元,增长74.0%。其中一般贸易4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加工贸易5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其中来料加工944.8亿美元,增长12.5%;进料加工4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他贸易方式423.8亿美元。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普遍增长较快。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加拿大、印度。2006年,我国对美国出口2034.7亿美元,增长24.9%,占出口总额21.0%;对欧盟出口1819.8亿美元,增长26.6%,占出口总额18.8%;对香港地区出口155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占比16.0%;对日出口916.4亿美元,同比增长9.1%,占比9.5%;对东盟出口7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占比7.4%。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的来源地,2006年,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累计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香港地区是大陆贸易顺差另一主要来源地,2006年大陆对香港贸易顺差1446.0亿美元,同比增长28.8%。香港作为一个转口贸易大港,很大一部分产品最终销往美国。

按出口金额排序,我国主要对外出口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钢材;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附件;鞋类;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电视机等。总的来说,农矿产品出口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和2005年相比,我国2006年玉米、煤和原油的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了64.1%、11.8%、21.4%。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鞋类、塑料制品等。可喜的是,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如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数量分别同比增长了69.1%和51.9%。

三、 人民币升值的实际贸易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理论上说,本币汇率上升会抑制本国商品出口。可是汇率改革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与出口贸易增长同时存在,甚至贸易增长速度高于汇率改革以前。我们认为这与我国特殊的贸易结构、出口产品成本、出口产品国外需求弹性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出口产品外国需求弹性小

我们知道,我国传统出口部门生产的产品国外需求弹性小,如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同时我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大都由跨国公司主导,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的一部分,这些产品的国外需求弹性也不大。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产生效应的条件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当Ex+Em>1时,其货币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支出增加,贸易顺差减少。很多学者对我国进出口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Ex+Em<1或Ex+Em=1,也就是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变我国目前的顺差加剧的局面。也有一些学者计算出我国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但同时指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适合我国。因为我国是个开放的大国,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和政策效率受多种因素制约,马歇尔—勒纳条件一般适合于贸易小国。所以人民币在小幅升值的情况下,对我国的出口影响不大。

本币的汇率变动对外贸产生影响也有一定的时滞,统计显示一年半左右才能见到效果。实际上,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到2006年底正好一年半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的效应已有一定的显现。据商务部统计,对美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例从2006年1月的21.9%下降到2006年12月的20.0%,这反映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贸易的影响。

2.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优势较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中显示,在17个重要样本国家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家公司工资分别是中国的2.5—47.8倍不等。跨国公司来华设厂也看中了这一点,产地虽然在中国,但涉及品牌、销售和市场等环节的高额利润业务却控制在外国公司手里。中国国内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低廉取胜。目前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推动力还是劳动力成本优势。虽然我国物价也随着经济增长在不断提高,但劳动力成本优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据估计农村至少还有3亿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可以满足制造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在中国,劳动力价格呈严重刚性,尽管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劳动力工资水平仍然徘徊不前,占贸易品成本的比例进一步下降。据统计,中国出口产品的离岸价格只有最终产品销售价格或零售价格的25%左右。也就意味着,汇率变动只会影响到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最终价格的四分之一,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品价格竞争力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外中间商和消费者为对华贸易最大获益者。据世界银行预测,美国如果不从中国进口产品,每年至少多支付150亿美元。

3.我国特殊的贸易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工贸易是现代生产关系要求生产要素实现全球合理配置的必然结果,加工贸易已成为许多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2006年,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52.7%。加工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工缴费。人民币升值虽然使商品出口的外币价格上升,但是在加工贸易中是“两头在外”,大部分原料来自进口,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原料价格下降,可以抵消绝大部分因为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我国部分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所占比重很高,已经形成定价主体,小幅升值不但不会减少收入,反而还会增加收入。

4.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流入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逐步完善和发展,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006年我国非金融领域(不含银行、保险、证券)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73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 。可见,这次人民币升值对FDI流入我国影响不大。升值对外商的影响是双重的,人民币升值会提高外商在建投资成本,但也提高了在当地的收入。同时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大都来自发达国家、香港和台湾有实力的企业,这些企业看中的是中国生产要素成本低和巨大的潜在的现实市场。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离不开外资企业的贡献。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八成左右都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特点就是“以进养出、大进大出”,汇率对这部分出口影响可视为中性。

四、人民币升值条件下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虽然人民币升值与出口增长同时存在,但出口企业已经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带来的压力。安徽服装进出口公司是一家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初的半年时间里,该公司利润减少近1200万元。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持续攀高,虽然公司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但公司的利润率还是大打折扣。2006年该公司每出口1美元就减少收入近0.3元人民币。这对出口利润较薄的服装行业是个不小的冲击。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从大国到强国的挑战。在大国(如德国和日本)的崛起过程中经常会经历本币升值的困难时期。日元在1985~1986年间升值达45%,这给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日本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此期间从4.9%下降到2.5%。然而,日本通过产业结构改造,用几年的时间逐步走出了本币升值的阴影。日本银行的投资调查显示,出口业的萎缩使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如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电子产品等。制造厂商不仅从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而且从制造业转向非制造业,因而使第三产业得到了加强。从日本的发展经历可见货币升值具有双重性,关键在于如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升级提供了有利因素。为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出口,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贸易增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我国出口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的产品,这种粗放型的出口贸易会用尽我国在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并给他国以社会倾销的借口,恶化我国的贸易环境,使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潜力受限。因此,我们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大力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改变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结构,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2.优化投资环境,接受国际间产业转移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日渐完善。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供给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这些外国投资又与我国快速增长的出口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外资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58.2%。当前世界正处在产业结构转移的活跃期。积极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我国出口商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利润,加大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

3.增加外汇交易工具,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目前外汇市场主要是即期外汇交易,银行可多推出衍生金融工具来促进外汇远期交易、外币期货期权的发展。在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同时,推进结算货币多元化。去年底刚刚上市的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积极调整结算币种作为规避汇兑风险的重要手段。据该公司的公告表明,目前在其外销市场结构中,美国占53%、欧洲占24%、中东等其他地区占23%。该公司已经开始与欧洲客户以及其他地区的客户洽谈采取欧元等强势货币进行结算,尽可能减少销售结汇产生的汇兑损失。

4.完善外汇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大幅攀升,外汇市场形成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给人民币造成很大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有贸易顺差大幅增加、FDI规模扩大和外国大量的热钱持续流入造成的。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要把外汇储备控制在一定的规模。第一,要加强外汇收支管理,要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套使用。第二,要实行藏汇于民政策,放宽企业和个人的用汇政策规定,提高企业可保留外汇比例。第三,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问题探讨”[J],《新金融》2005年第1期

2、欧元明、王少平等:“汇率与中国对外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9期

3、权婧雅、朱明磊:“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2006年第6期

4、许佩勤:“人民币升值与出口企业对策”[J],《特区经济》2006年第6期

5、曹垂龙:“论人民币汇制改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兼析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 [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7期

作者:刘 庭 赵新奎

上一篇:岗位需求与高校体育论文下一篇: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