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不升值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持续升值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尤其是不利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对外贸发展应采取的几点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民币升不升值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人民币升不升值论文 篇1:

人民币升值,中国说“不!”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言论在国际上传得沸沸扬扬,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压力下,然而几年过去后,人民币突然“时来运转”,关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日本“妖魔化”人民币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最早出现在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中国的廉价货币》一文。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又发表了《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文章,将日本经济减退归咎于人民币币值过低。

而这次的背景,是在过去16个月里,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30%,而中国因为延续着1994年以来的钉住美元政策(1:8.28),人民币相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贬值,客观上导致了中国出口更有价格优势。2002年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竭力敦促中国对人民币汇率重新估值,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渐起。由于受中国出口产品冲击,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公开加入了这一阵营。到了9月,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也呼吁中国考虑采用更具弹性的汇率机制。

过去一直希望人民币保持稳定的日本,这次一反常态,要求人民币升值。在经过一阵鼓噪后,日本与美国开始寻找共同点。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经常夸大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对日本市场造成的冲击作用,美国媒体也借题发挥。

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通缩经出口扩散至台湾、香港甚至全球,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两天后,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也发表公开讲话说:“若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人民币显得过于疲弱。”不仅如此,日本还试图将对人民币的这种压力带进国际组织的正式议程。

在2003年2月21日召开的七国集团(美、英、法、德、意、加、日)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政大臣盐川正十郎抛出了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的所谓反通缩的提案,要求七国联手向中国政府施压促人民币升值。在这次会议上,盐川正十郎向其他六国财长宣称:“不仅日本的通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源于此。”要求其他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

2003年3月6日,日本国会参议员山本一太发表言论,再次强调中国应将人民币升值,以减轻因输出通货紧缩而对日本和全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3年8月,刚刚参加完亚洲财长会议的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东京对媒体表示,他对人民币疲软感到担心。他警告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极低,可能会引起问题。”

人民币升值论的“底牌”

汇率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对外贸易问题,更是一国政府极为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同时,也常被国际政治斗争所利用。专家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经济层面,更大部分来自于政治领域。透析美日等国此番借汇率打压中国经济,实际上是出于这样一个荒诞的逻辑:凭什么中国经济持续8%的高增长,而美国只有3%增长,日本连续13年处于通缩,所以我不好你也别想好。

据美国高盛公司的分析家指出:日本指责中国加剧了日本的通货紧缩,实际上是在给自己的金融政策失误找借口。这是日本将国内矛盾国际化,用外部因素来掩盖其内部问题的手法。美国的情况更和中国没什么关系了。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专家分析,美国现在并未到通货紧缩的程度,只能算是低通货膨胀,在低通货膨胀时期,真正的压力来自股票市场突然下跌,消费者觉得自己没有过去富裕。股市稳定以后,美国经济会有起色,这跟国外的竞争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经济具有廉价劳动力、高技术水平和廉价的货币三大优势,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唯一可能干涉的只有人民币汇率。日本甚至想借人民币升值的“利空”阻止本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但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干预不了企业的行动,所以他们就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使他们在国内达不到的目的,通过对人民币施加压力来达到。美欧方面的动机似乎更为明显,就是为了通过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进而打击中国的国际影响。

人民币升值能带给我们什么?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还有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足以抵消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压力。

第一,人民币升值将削弱国内的需求,使通缩状况更加严重。国内物价已年年走低,人民币购买力若升高,通货紧缩压力会更大,打击企业获利空间。人民币一旦升值,出口产业和外国直接投资必受重创,最后冲击就业市场。目前国内失业率超过10%,这必然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第二,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外商投资,导致外资流人的减少。因为大家知道人民币会升值,就不会现在投资,而要等到人民币升值以后投进来。这不仅将导致外资流人的减少,还会导致国内资金的大量外流。其中原因很简单:成本的提高使国内投资机会日益减少。这对于严重依赖外资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投资是为了利润,利润率下降,投资就会减缓。

第三,人民币升值将影响中国的出口,造成出口成本增加。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三资企业产业工人月工资为1000元左右,从现在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来计算,外商每月要付给工人125美元;若人民币升值到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那外商每月就得付给中国工人250美元。对于外商来讲,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上升了一倍。而对在国内生活消费的中国工人则没有多大变化,他还是每月挣1000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就会逐步打掉劳动力价格低廉这一优势,势必导致出口成本上升,使国际上对中国商品和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就等于减少了我国的国外市场,由于中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还不得不通过降低名义工资来维持中国的竞争力。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

第四,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中国农业,威胁农业人口的生存。人民币升值受害最大的将是中国的农业,它将导致进口农产品价格下滑,使本来就没有价格优势的中国农产品进一步涨价,从而丧失国际竞争能力,更多的国外农产品将占领中国市场。这对中国农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将使中国8亿农民的生存问题面临威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前不久在北京说:中国政府如不能顶住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说不定会重蹈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覆辙。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7月18日在香港《南华早报》上发表文章,明确指出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是严重错误。被人们称为“日元先生”的日本庆应大学教授鹪原英资先生8月4日也说,不应强迫中国调整人民币币值,因为那会导致中国经济动荡,并对区域增长构成威胁。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人民币升值:中国可以说“不!”

2003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他并不认为人民币有重估升值的可能,我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消除升值的预期,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调控措施。一方面,货币调控部门仍在外汇市场不断地购入美元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运用公开市场存在手段,调控市场。4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出售50亿元6个月的短期债券。这是央行为加强控制人民币汇率防止升值而采用的新型国内金融工具。这种导流措施将维持基准低于市场利率,防止人民币猛升或由于吸收外资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都已开始着手紧急研究对策。来自央行的消息说,那些信用良好的中国企业,不久可望用自己的外汇收入购买国外债券。这有利于改变外汇市场供大于求而央行不得不被迫买进的局面,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新计划还会放宽对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员企业的海外投资限制。该结算公司拥有1200位机构会员,其中大部分是非金融机构。这项业务所涉及的金额可能达500亿-800亿美元。

2003年8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提高居民出入境时可携带外汇上限。从9月1日起,居民个人可携带出境的外汇上限从目前的2000美元提高至5000美元,但1万美元的原则上限没有突破。除了居民得到了与非居民个人携带外汇出人境的相同额度,其携带的汇票、旅行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和债券、股票等外币有价证券,海关也不再查验。另外,从9月1日起允许从事国际承包工程及国际劳务的中国公司保留上年所有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此前,这类公司按照规定只能保留上年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所有这些政策,都被看作是缓解人民币客观存在的升值压力的具体措施。

一个稳定的人民币对中国最为有利,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国际化过程中,既要积极参与,更需头脑清醒,也许以后人民币会选择升值(实际上,人民币一直是缓慢升值的),那是以后的事,至少目前不是最佳的时机。货币政策是权衡的结果,关键要看是不是对我们有利,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国家利益至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人民币升值论,中国必须说“不”!

作者:闵一宗

人民币升不升值论文 篇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持续升值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尤其是不利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对外贸发展应采取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外贸易;对策

[作者简介]覃楠,广西财经学院后勤管理处维修中心副主任,广西 南宁 530003

[文献标识码]A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国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起,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日人民币兑美元外汇牌价为l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此后,人民币一路飙升,截至2008年2月28日,1美元兑7.1455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10%。到2008年4月16日,1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跌至6.99元人民币。本文旨在研究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原因,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其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

从短期来看,全球油价高企、国内通胀和国内巨额贸易顺差,美国经济近期走弱,美元连续走软,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是推动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但从长期来看,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因素主要有:

(一)人民币币值长期被低估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实行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相对美元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以及采取的低利率政策,致使美元在全球的供给过剩,给美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人民币的高利率及外贸优惠政策,大量的海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投资者一来可以享受优惠的政策和人民币低估,获取更多的人民币利益的同时,也在赌人民币升值所创的外汇差价利润。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押注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流入中国的数量在逐年攀升。2005年,总规模达787.14亿美元;2006年,热钱占中国GDP的36%左右;2007年1至3月,总规模估计为300多亿美元。这些热钱的大量涌入,无疑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必定会起该国货币的走强。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经济处在长期的增长状态,人民币走强也是必然的。但是在目前,我国经济的连年增长,外贸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西方的一些大国感到了不安,他们不断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他们通过各种政治外交手段,不断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施加压力。2005年4月6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和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提出一项修正案:如果中国不能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就要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美国所有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2006年3月28日,美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与该委员会民主党首席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联手,提出针对中美贸易的新议案:要求美国财政部确定中国货币是否存在损害了美国经济利益的根本性“失真”问题,如果美国财政部认定人民币“汇率失当”,并损害美国经济的话,那么中国将有180天的时间争取解决双方分歧,否则将面临一系列制裁措施。

(三)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甚至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还在不断攀升,2006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突破2600亿美元。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的国外需求增加。此外,美国的赤字经济和贸易逆差一直得不到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双顺差是美国赤字的主要原因,中国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因此,在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

(四)贸易摩擦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国际贸易市场所占份额比重逐步扩大,对外贸易出现强劲势头,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威胁论”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涉及的产品和范围广泛,成为遭遇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根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2007年前11个月,我国共遭受各类贸易救济调查近70起,依旧处于全球贸易摩擦漩涡的中心位置。在连续12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遭受的337调查的全球之最之外,我国又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共遭受8起反补贴调查。西方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也要求人民币升值,抑制中国廉价产品竞价倾销国外市场,减少贸易摩擦。

二、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200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173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万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全年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414.8亿美元,同比下滑10.9%。1月份,我国以进口额为901.7亿美元,27.6%的进口增幅超过了出口额为1096.6亿美元,26.7%的出口增幅。2月份,受春节、次贷危机、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进出口增幅下降。出口874亿美元,只增长了6.5%,比去年同期的增幅回落45%,比1月份也回落20%;進口。额788亿美元,增长35.1%。3月份,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出口108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6%;进口为95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3月份实现贸易顺差134.07亿美元。在我国2007年的对外贸易中,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多方面

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市场发展

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比重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原料进口以占我国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我国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中低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我国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就缺乏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成本提高,一些弱小的依靠规模扩张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不利于扩大海外市场,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被淘汰。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商品结构变化将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利益

资源性商品、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放慢甚至下降,对中西部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较大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增加我国就业压力

人民币升值,将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增大。一是我国目前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促使企业优化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性人才,降低对低素质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失业及就业压力。二是我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外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将会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根据测算,当人民币升值5%,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下滑,也将会造成劳动力需求下降。

(四)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过猛。将造成出口下滑。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和幅度过大,那么它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温和了。一是将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或下降,那样不仅对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商品,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产生较大打击;二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甚至引起一定的通货紧缩。

三、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两年多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并未如理论预期的那样减少巨额贸易顺差,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

(一)外贸结构失衡

我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出口,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此外,一些学者对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成果显示,我国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即近82%的进口经过加工后复出口。进口对出口是正相关性,“两头在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进口的价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出口效应。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775亿美元,而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则高达1889亿美元,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出口产品弹性需求小于1

根据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当一国汇率上升时,只有当一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与一国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才会对贸易收支产生负面影响。按照该模型认为,本币升值将减少一国的进出口,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将抬高中国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进而可以放缓中国出口的步伐,同时拉动进口的增长,从而使得贸易顺差收窄。但由于我国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弹性小于1,如厉以宁对我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口、出口需求價格弹性只有0.6871和0.0506,谢建国、陈漓高采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法,计算出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089,我国出口弹性小于1,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影响不大。

(三)劳动要素禀赋存在比较优势

廉价劳动力是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战”的重大因素。2001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周工资为22.35美元,是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1/5、是香港和新加坡的1/10、是美国的1/35,可见,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节约了一大笔出口成本。我国国民接受的教育水平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的廉价优势还可以持续20多年,人民币升值很难消除此影响。

(四)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根据储蓄与投资之差、出口与进口之差(S-I=X-M),即储蓄过多会产生贸易顺差;反之,储蓄过少会产生贸易逆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2006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这无形中造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持续上升推波助澜。

(五)政府相关的出口优惠政策

我国政府实行“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出口,在税收、外汇留成、出口补贴、贸易信贷等方面给予各项优惠措施,刺激出口。近两年,国家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企业根据政策调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如2006年钢材、服装等产品集中突击出口。企业出口数量增多,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抵消了出口退税的调整。

四、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对外贸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一)我国进出口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增强汇率意识,规避汇率风险。我国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美元升值,相对于欧元,人民币是贬值的。这就要求进出口企业在签订进出口合同时,慎重考虑收付汇方式,正确判断汇率走势和汇率水平,并采取一定的套期保值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根据汇率风险防范原则,应尽力争取出口贸易采用硬币计价,以避免汇率贬值造成的汇兑损失;进口贸易适宜采用软币计价,以避免汇率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我国进口企业在贸易进口时,采用软币美元,防止人民币升值造成汇兑损失;出口贸易宜采用硬币欧元计价,以防人民币贬值造成汇兑损失。此外,选择金融衍生产品,避免远期汇率风险。

2.技术创新,提升出口商品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效益。我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是世界贸易大国,但非贸易强国。我国加工贸易仍处在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民币升值迫使企业在出口结构上转变,即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转变。企业形成自主开发、生产、制造能力,研发自有技术,创新需求产品,打造自主品牌,获得品牌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

3.倡导“绿色”产品,减少遭遇的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出口遭遇贸易摩擦主要原因:一方面,本土企业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出口。另一方面,

外商投资企业将“夕阳产业”中的部分环境污染重大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加工生产后复出口。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日渐升级,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种种障碍拒绝我国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因此,我国出口产品不断遭受来自欧盟等海外市场的针对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倡导“绿色”产品,是我国企业在国外市场可持续发展必须迈出的一步。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机遇,一方面,因进口原材料的价格相对下降,引进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节约资源能耗,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产品出口转变,按照国际惯例技术和环保标准生产质量认证的产品。另一方面,与外商协商合作,选择投资领域,加工出口环保产品。

4.積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依赖。“欧元之父”蒙代尔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通货紧缩给进出口企业的融资和国内需求都将产生负面影响。而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能够迫使我国出口规模收缩,加大国内就业压力。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调整市场战略,开拓国内市场,刺激国内需求,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以弥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抑制的损失。

(二)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建议

1.加强与区域货币合作。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提出了最佳货币区理论。他认为,经济密切相连的许多国家形式的区域,他们之间由贸易和要素移动相联结。如果他们之间产量水平较高和要素贸易移动较多,采取固定汇率对成员有利,他们决定加入货币区是因为取得效益大于失去自我宏观调节稳定经济(通过汇率变动)的益处。最佳货币区理论提出了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建立最佳货币区的标准。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是可行的。最佳货币区实施的典范即为欧元区。基于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密切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减小因盯住美元的东亚货币,因人民币对美元浮动而与人民币汇率关系不稳定,从而稳定东亚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避免我国的人民币因大量依赖美元而带来的贸易冲击。

2.加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稳定汇率。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收支的变化,导致国内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利率水平。一般而言,本币对外汇率上升,会抑制出口和外资流入,进而减少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利率便产生上升的压力。本币对外汇率下降,结果便相反。另一方面,利率水平也作用汇率水平,利率平价论认为,高利率国家,汇率远期贴水;低利率国家,汇率远期升水。因此,我国中央银行为避免人民币无限期地升值,需要相应地提高利率,产生国际利差,促使资本流入,带来国内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应量上升的效应;在远期投资者将人民币换回外币,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远期贴水。稳定人民币的汇率。

3.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循序渐进地进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切实落实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滤波器的作用,追求汇率区间值的稳定性,使人民币汇率稳定实现从管理基础上的浮动向浮动基础上的管理机制转变;同时,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账户,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增加人民币抗风险能力,使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靠拢。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改革:首先,理顺市场的供求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逐步放松对外汇需求的管制,实现从需求单向管制向供求双方调控的转变。其次,实现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既包括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包括结合一定的宏观经济条件,通过调节本外币的供求量以及调整利率水平等方法进行综合调节。最后,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和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责任编辑:舒 生]

作者:覃 楠

人民币升不升值论文 篇3: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摘要 人民币持续升值是当今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受到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关键词 人民币;升位;浮动汇率;发展

進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却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通过日益扩大的出口规模向发达国家输出通货紧缩,从而损害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由此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势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而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与此同时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垒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但更多的还仅仅局限于微观经济摩擦。加入WTO以后,中国处于制度大调整阶段,制度性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美日欧等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使得制度性经济摩擦在中国对外经济摩擦中的份额开始加重。

二,人民币升值的内因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但从我们自身而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的日渐提高以及出于对我国经济和未来的发展的需求,人民币升值也有它潜在的内在要求。

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成了人民币走强的基础

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给人民币坚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人民币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人民币更加坚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特征决定了人民币以保持基本稳定为好。当前应该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可以考虑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以减轻升值压力和预期,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

2,中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强化了人民币的强势地位

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GDP只占全球的5%,外汇储备却占了全球总额的25%——中国正在被经济发展的内外不平衡问题所困扰,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之势愈演愈烈。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呈扩大的趋势,在2004年更为显著,说明可能因为人民币币值低估对我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其他两个项目看,2002年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由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借方差额变为贷方差额,说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之我国利率水平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使违规资本的流向逆转,由流出变为流入;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004年一年就增加了2067亿美元,增幅达到了约50%,其中第4季度一个季度就增加了近100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642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327亿美元,同比多增93亿美元。这说明,金融机构和企业存在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前者压缩结售汇头寸,后者推迟进口付汇、提前出口结汇,同时也可能存在违规结汇行为增加的情况,导致外汇储备飚升。

3,货币政策给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压力

从经济学理论讲,贸易价格由世界决定,非贸易品价格由国内供求决定。在经济发展中,非贸易品价格快速上升,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有两个途经,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名义汇率上升。由于我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所以,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就转化成名义汇率升值的压力。对于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分析同样可利用有关汇率决定的市场供求理论。当然,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源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但是具体到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因分析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方面,由于目前我国还存在外汇供需的结构不对称问题,使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外汇收大于支,导致我国外汇供大于求,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当然,我国已明确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中国自然是权衡了国内及国际综合的利益,但这一幅度显然还达不到某些国家预期,而当时国际上更存在着让人民币升值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的说法。升值幅度骤然过大,会对经济形成大的冲击,这显然不是中国汇率政策的目标。但出于平衡各方利益,增大人民币汇率浮动性,就成为中国当今汇率政策的现实选择。

4,认同升值的观点对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压力

逐渐占据上风2003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学术界、相关利益集团和政府官员各执一词,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争论。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中美贸易顺差的增加、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这一话题在不断升温。争论的重点从最初“人民币是否被低估”,发展到“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利弊”,再到目前的“如何升值、何时升值”。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结束后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正在进一步研究汇率改革的方案”,“对于人民币升值和汇率机制的改革,……,正在制定方案,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这使得猜测人民币可能在近期升值的观点更占据上风。

作者:代立军

上一篇:农民工就业研究论文下一篇:货币配给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