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困境论文

2022-04-18

[摘要]2010年,我国面临着强烈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和超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研究推动人民币升值和诱发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现象导致难以实现内外协调的“政策困境”,提出要一方面加强打击“热钱”的违规流入,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的解决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人民币升值困境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民币升值困境论文 篇1:

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困境

随着国际压力的加大,中国面临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两难选择。或许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时日本和西德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中,可以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随着今年3月份以来美元汇率的下跌,督促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又起。人民币再度面临升值压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出口行业遭受较大冲击,人民币升值进程暂停。2008年9月份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6.82~6.83的水平上,市场波幅也大大下降,人民币似乎又重新盯住了美元。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有变动的。危机爆发,中国为了避免使亚洲陷入轮番贬值的恶性循环,采取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做法。中国的决定为稳定亚洲地区形势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同样是在危机时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一次却受到了巨大压力。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股市上“技术泡沫”腾起,投资美国股市的美元需求上升,美元汇率也跟着上涨。而且当时中国周边的国家货币纷纷大幅贬值,中国的出口受到升值的压力应该比今年大得多。今年,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持续走低,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也呈疲软之势。由此可见,中国并没有故意操纵人民币的汇率去寻求出口的好处,而是美元的大幅贬值造成了人民币的汇率下滑。

在全球经济衰退而未见好转,而中国经济却显示出强劲复苏之时,有些国家不免产生醋意,希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在半年一次的《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中没有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但却在报告中表示,人民币汇率仍然被低估。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不变长达一年之多,其目的是为了扶持出口,中国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恢复世界平衡。欧盟希望特里谢在年底前访问中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西方学术界也跟着施压。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声称,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中国仍坚持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固定不变,“最大的受害者可能就是其他国家的工人。”

随着国际压力的加大,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两难选择。如果人民币升值太快,中国的出口继续下降,中国经济的复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失业会加剧。如果想让人民币不升值,随着升值预期的加强,中国干预市场的力度必须加强,势必要引起外国资本与中国货币当局的一场博弈。而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国内流动性大幅增加,泡沫腾起,政府处理泡沫经济的后果可能更加麻烦。

日本经济学家在总结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时认为,正是由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不断干预市场,买入美元卖出日元,防止日元继续升值,结果释放出太多的日元流动性。西德马克在广场协议后也大幅升值,笔者在拜访前西德总理施密特时,问他当时是如何处理马克汇率的。施密特说,西德从未大幅干预市场,防止马克升值。二战结束后,西德的出口一直很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里,西德马克就曾经升值。1971年美元危机后,西德马克受到升值的压力加大。广场协议后,西德马克也大幅升值,但西德政府不愿大幅干预马克的汇率,因为一是它认为干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二是马克升值可以相对减少进口企业的成本,西德进口许多能源及原材料,马克升值对于遏制国内通货膨胀相对有利;三是马克升值逼迫西德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对西德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有利。日德两国处理本国货币升值的态度不同,后来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我们从中应该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近些年来,出口的迅猛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外部市场的萎缩似乎不会很快结束。在这一背景下,即使人民币贬值,可能对促进出口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大幅干预市场防止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对中国经济来说可能弊大于利。况且,美国新的债务不断增加,而政府赤字又不见好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求助于美元贬值以减轻债务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要干预市场无非是买入更多的美元债券,那岂不是给我们风险已经很大的外汇储备又增加了一定负担吗?市场已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流入中国的“热钱”似乎有增无减。在与外来资本博弈的过程中,若想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稳定,必须加强对资本的管制。

作者:丁一凡

人民币升值困境论文 篇2:

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下的“政策困境”的研究

[摘 要]2010年,我国面临着强烈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和超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研究推动人民币升值和诱发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现象导致难以实现内外协调的“政策困境”,提出要一方面加强打击 “热钱”的违规流入,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的解决建议。这是本文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通货膨胀 热钱 政策困境

一、引言

2010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明显。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改,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改变2008年7月以来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然而,自6月19日二次汇改以来,到11月19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了6.6408,人民币累计升幅达到2.8%。与此同时,今年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显著,10月份公布的CPI指数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创25个月以来新高。针对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市场存在着宏观调控政策势必陷入无法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困境”的看法。

二、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的分析

根据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它的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用i和i′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St-1、St分别代表基期和t期外国货币的价格,则相对购买力公式可以表达为:

St/St-1=﹙1+i﹚/﹙1+ i′﹚

根据上式,如果一国的通胀率大于外国的通胀率,则本币贬值;反之,则本币升值。但是,目前中国的通胀率远高于美国,而人民币却升值显著。这种情况显然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相悖。我认为这是因为推动这次人民币升值和诱发本轮通货膨胀既存在共同因素,又具有各自独立的因素。

1.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产生的共同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持续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同时国内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形成了强大的升值压力。金融危机后,美元持续贬值。美国政府为了复苏本国经济,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加速美元贬值。由于市场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热钱”流入中国。这又造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加剧了通货膨胀。

2.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产生的独立的因素

人民币汇率问题其实已经不单是经济问题,它也成为国家之间政治和博弈的手段。近年来,美、日等国在关键时候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已是屡见不鲜了。

本轮的通货膨胀是流动性过剩诱发的。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的形成来自国内国外两方面。除美、日等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影响外,政府的4万亿投资方案导致了国内货币供应激增。国内国外两个流动性源头的闸门的打开,造成了货币供给过量。另外,在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美元贬值带来了对大宗商品的重新定价,推动相关进口产品的成本的上涨。

三、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形成的“政策困境”的分析和建议

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市场普遍认为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实现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汇率稳定内外协调,政策取向上势必形成冲突。一方面,为了汇率稳定,央行要动用人民币购买美元,这就增加了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利率又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这就形成了“米德冲突”。

央行2010年10月19日宣布的加息,市场对此的看法不一。部分学者、机构认为这是情理之中,因为9月份公布的CPI增幅已经达到了3.6%,有必要采取加息措施控制通货膨胀。而其他人则认为加息一方面会带来汇率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又会引起套利资金的流入,最终影响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力。

我认为,要解决这种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并存形成的“政策困境”,首先要对这阶段套利资金的流入有个正确的理解。我国目前实行对外汇资本项目有管理的体制,资本不是完全自由地流动。但是“热钱”流入的渠道很多,可以绕过银行,通过地下钱庄、网络炒汇等方式进入,防不胜防,不可能说完全杜绝套利的机会。其次要对目前的政策的重点有个正确的把握。从近来频频的政策举措和决策层公开场合的表态来看,目前政策目标关注点已从保增长转向了防通涨,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但人民币适度升值是有必要的,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契机。相比之下,超预期的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和风险会更大。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待“热钱”上持谨慎态度,一方面在堵,一方面在疏。这就好比央行行长周小川比喻的大池子,既要扎紧入水口,控制入水量;又要打通出水口,建立一个蓄水池,把多余的水暂时放到蓄水池中。我认为政府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合理,未来还需要优化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采取“多管齐下”,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具体有以下三点:

1.加强外汇资本项目管制,打击“热钱”违规流入

从2010年2月开始,外管局开展多次专项调查,加强对无真实贸易或投资背景违规跨境流动资金的打击。国家外管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减轻结汇压力,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威慑和惩罚。通过加大对违规流入的资金的审查,可以一定程度控制“热钱”的流入。

2.综合运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控制通货膨胀

面对套利资金的流入,央行传统的做法是发行央票对冲多余的人民币,保持国内币值稳定。通过发行央票回笼资金的同时,还要提高央票利率。从11月9日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提高5个基点,达到了2.2437%,11月11日发行的3个月期央票利率提高4个基点,达到了1.8131%,三年期央票利率提高15个基点,达到了3%。

另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成为央行的常态化手段。央行11月19日发布消息,决定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这仅距离上一次宣布上调仅9天,是央行本月内连续第二次全面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五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

3.搭配运用利率和汇率工具,弱化“热钱”作用

以上两点都是目前政府在有效执行的,相比之下,加息对于决策层而言,应该是一个更复杂、更艰难的决定。未来是否还会加息,要视国内通胀走向和紧缩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来定。如果通胀还在继续,那加息就是必然选择。

至于加息政策引发“热钱”流入问题,我觉得可以结合汇率工具来削弱它的影响。破坏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我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选择缓慢升值、有升有降,呈现象征性波动的路径。这样,流入中国套利资金尽管可以实现利差的收益,却要承受抽回资金时人民币汇率下降的风险。通过人民币升值路径和节奏的调整,加大“热钱”流入的风险成本。将加息和本币升值结合使用,这也符合斯旺提出政策搭配理论和“米德冲突”的解决办法。

另外,对于流动性大的套利资金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进入中国的楼市、股市获得收益。所以,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会加大“热钱”流入的收益不确定性,使得“热钱”不敢盲目大量进入。

参考文献:

[1]步艳红:人民币升值:调控通胀预期和维护经济稳定的有效手段 [J].银行家,2010,(3):83-85

[2]陈 欣:浅析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和我国通货膨胀的关系 [J].消费导刊,2008,(21):58-59

[3]周 涛:米德冲突下央行如何应对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4(4):33-37

[4]屈飞 姚敬: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浅析 [J].深圳金融,2008,(5)

[5]霍侃 张宇哲 刘志洁 王紫雾:周小川“池子” [J].新世纪周刊,2010-11-15

[6]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www.pbc.gov.cn/

作者:刘浩彬

人民币升值困境论文 篇3:

人民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顶住贬值的压力。今天,中国政府“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犹在耳边,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却已接踵而来。人民币升值的最直接压力,无疑是来自美国。美参议院于4月初通过一项议案,决定如果北京不让人民币升值,就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加收27.5%的关税。美国人的理由很简单,美中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产品已经给美囱的相关产业和工人造成了严重冲击,希望人民币升值能够真正解决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和国内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作者:许婕颖 张 波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议论文下一篇:档案袋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