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2024-05-16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精选十篇)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篇1

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我重新设计教学思路, 重新修订课件, 突出许多细节, 决定从细节入手, 提高课的质量。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三两个人说完以后, 我做总结。接着提问: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呢?读课文找找, 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写出来她做的梦?梦中的蒲公英是什么心情?

学生很快地找到了。并且回答了刚才的问题。谁来读读这段话?把你体会到的蒲公英的心情读出来。让学生读了相关的课文内容, 学生读得很好!让人体会到了蒲公英的快乐和幸福, 令人陶醉。在此基础上, 我抓住时机引导:蒲公英在梦中是这样的快乐, 现实中的蒲公英又是怎么生活的呢?她在现实中是什么心情?出示自学提示: (1) 读课文第1至11自然段, 画出表现蒲公英的生活不快乐的语句, 读读, 体会她不快乐的原因。 (2) 蒲公英的生活环境给你什么启示?思考一下, 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八分钟后, 汇报交流。学生找出了蒲公英开花前不快乐的语句, 体会了她不快乐的原因。抓住重点的句段思考, 明白了她不快乐是因为她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三个月前, 她不小心降落到街心公园里, 每天要闻难闻的气味, 要听刺耳的声音, 要喝有怪味的酸雨, 这样的环境让较弱的她怎么能不担心呢?所以, 她叹息、愁眉苦脸、一直睡不着觉。我们读读蒲公英的语言, 再次体会她的担心。娇小的蒲公英就这样地度过了一夜, 好在第二天她开出了鲜嫩的花, 蒲公英看着自己嫩黄的花瓣她是多么高兴呀!谁来读读她高兴的语言?“哈!开花了, 真的开花了!”带着这样高兴的心情读出她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也幸福着, 快乐着。

当大家都幸福、快乐的时候, 我提出了问题:这样的好消息她最想告诉谁呢?“椰子树伯伯。”哪个词最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样的心情?“迫不及待!”谁来读读这种心情?引导他们读语句, 体会出蒲公英的心情。学生读到第八自然段, 感受到环境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废气污染, 噪音污染, 随处乱扔的垃圾,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仅危害蒲公英, 这样的环境也危害着我们人类的生活, 危及到我们人类的生存。怎么能让她产生向往美好生活的美梦呢?让我们再来读读她的美梦吧, 再次感受她的快乐。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明白了只有在梦中蒲公英才会有快乐, 才会有幸福。这是多么让人悲伤的事情呀!再次读读蒲公英的梦, 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一个学生说:“我替蒲公英感到遗憾。”这并不只是蒲公英的遗憾, 也是我们人类的遗憾。到这里课文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我又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1950年治理淮河的照片, 图片上的人们都在热火朝天的劳动着, 在他们辛苦的劳动下, 淮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繁荣和美丽的美景图。接着又欣赏淮滨东西湖上面的小亭子和西湖夜景图。看看眼前的美景, 想象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们该怎么做?升华课文的主题。课外我留了一个拓展作业:续写课文, 第二天蒲公英从美梦中醒来, 周围的环境又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续编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此时的“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已明显不再是从前的那么简单了。事实证明, 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 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 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

摘要: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 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在通过执教中感受语文教学三种境界。

策划的三种境界 篇2

策划的第一个境界就是要做“太阳”的策划,而不做“风”的策划。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太阳和风的故事。太阳和风打赌,看谁能让路上一位穿大衣的行人脱掉身上的大衣。风说我可以,于是鼓足力气吹起了十级大风,结果行人更加裹紧了自己的大衣。太阳说我可以,艳阳高照,气温上升,行人自然而然地脱掉了大衣。结果,这次比赛以风失败告终。做策划也是一样的道理:蹩脚的策划是让自己汗流浃背的跳舞,消费者当观众;高明的策划是让消费者乐在其中的跳舞,策划者当观众。 所以,策划人员要做“太阳”的策划,不要做“风“的策划。高超的策划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参与,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情感,心甘情愿地付出金钱,心甘情愿地为之欢喜,为之疯狂!最成功地策划就是蒙牛和湖南卫视联袂策划的”超级女生“,开创了中国草根营销的先河,诞生了一批批铁杆”粉丝“,PK掉了很多其它传统的娱乐节目。

策划的第二个境界就是策划是整合资源,而不是占有资源。策划成功的98%在整合资源。营销人手中的资源永远是有限和稀缺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好事对策划人来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高超的策划人员擅长的应该是“空手套白狼“,沙漠里盖房子,一穷二白下创造一石两鸟,一鸣惊人,

高超的策划人员不在乎占有多少资源,而在乎能整合多少资源为己所用。像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像游击队员的”没有枪 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最高明策划是整合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从碧桂园的”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到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都是对老百姓心智资源整合的成功案例。五星级家整合了老百姓对五星级宾馆舒适、豪华、尊贵的所有美好认知。脑白金更是整合了中国五千年”礼尚往来“的送礼文化,是最成功的商业策划。所以策划,不是手中有剑,而是心中有剑,最大幅度地整合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才能成就惊天大策划。

策划的第三个境界就是1+1>11而不是1+1>2。 策划达成的效果就是用最少的资源撬动最大的市场,获得最大的利益。是以一当十,是四两拨千斤,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电影《墨攻》里刘德华扮演的革离,他成功地策划了梁国的守城,一个人击退了赵国一万五千人的大军。成功的策划像阿基米德的”支点“: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最经典的是统一润滑油借助伊拉克战争事件策划的”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央视广告,这则广告紧贴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之后,和新闻浑然一体,非常有震憾力。这则广告的妙处就在于既准确地诉求了 “多一些润滑”的产品特点,又一语双关道出了“少一些摩擦”的和平呼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个广告只播出了十天,广告制作成本才区区一万多元,确创造了小预算,大效果的神话。统一公司也因这则广告而声名鹊起,销量激增,统一公司当月出货量比同期增加了100%,销售额历史性地突破了亿元大关。

达到了这三种境界的策划,才是高明、高超,高山仰止的策划,才是全体营销策划人梦寐以求的策划新境界。

爱的三种境界 篇3

什么是相爱?似乎这么多年沉积下来,好也罢坏也罢,看过许多风景,较之当年的青涩小毛头自然多了许多体会,两个人好,男欢女爱的两情相悦,感情到底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

首先是宿舍最小的老六发言,老六结婚较晚,老婆年龄比他小得多,但是却非常懂事。刚刚结婚,自然两人相处情浓,每天恨不得发几十条短信,打十几个电话。

老六在一家中学做教师,学校离家里比较远,每天都要骑车走三四公里。冬天还好说,只是到了夏天,一路上烈日炎炎,骑一路车下来,往往要热一身汗,为此,他没少埋怨。

老六的老婆在移动公司上班。月底,由于完成了任务,奖励了两千多元的奖金。发奖金那天,恰是老婆的生日,于是她喊了几个同事,大家聚在家里一起吃饭。席间,就说到刚刚发的奖金,几个同事分别规划了自己奖金的用途。

老六一道道地往上送菜,趁上菜的间隙,听她们聊得倒也有趣,但无非是把这两千元投到衣服、化妆品甚至一些新潮的美容方式上。

轮到自己的老婆时,老六刚刚做好了一个汤要往上端,忽然,就听到老婆说,我要用这钱买一辆电动车。

同事哄笑,说你买那个干什么,骑上去多老土,再说了,公司每个月还报销交通费,买个这东西占地方不说,还要提心吊胆。

老婆笑笑,说,电动车是我为我老公买的。他学校离得远,每次回来,汗都把衣服湿透了,那个时候,我就有个愿望,如果公路两边都能种上大树多好,可是,我知道这个愿望实现不了,于是就只能想办法缩短他在路上的时间,他上班那么辛苦,我想为他做点什么,夫妻两个不是这样吗,相互都能给对方希望,多好啊。

老六当时手一滑,一碗汤差点儿掉在地上。后来,他当场给老婆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婆。

其实,关于小两口的事情,老六讲得还不少,比如老婆怕他手冷想为他用毛线织手套,怕他自卑想为他买不落伍的衣服,甚至包括想为那么喜欢女孩的他生一个漂亮的女儿等。

最后,老六动情地说,其实,两个人之间的好,要看是不是心里想着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至少你要想到了,我总结了三个字,想为他(她),这才是最好的感情。

老六的话大家都表示赞同,而就在这时,宿舍的老二慢悠悠地开口,说,这可能不算是最好的感情,我来给大家讲一段,也是我个人的事情。

他结婚比较早,大学毕业第二年,就与父亲单位里的一个女孩结了婚。女孩比他大一岁,是父亲战友的女儿,两家关系非常好。

都说男小女大好养活,这话不假,他尤其赞同,在家里,几乎很多事情他都操不上心,都是老婆一手操持,为此,他也乐得做甩手掌柜。

只是生活谁也不知道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前年,他不小心卷入了一场经济纠纷之中。起因很复杂,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不仅赔掉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五年积蓄,而且,还欠了很多钱。

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迫之中,两个人的工资便显得紧张起来。每次发下来工资都要精打细算。

那天,妻子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他上班忙,没有陪她去,只叮嘱了一定不要怕花钱,医生说怎么治就怎么治。

虽然没有陪着去,但到底是不放心的,中午快下班时,他打了一个电话,電话那边老婆的话很轻松,说没事,只是炎症而已,医生开了药,我看了看方子,觉得医院的药太贵了,就没有买,准备到药房看看。

中午,他回到家,看到桌上摆了一瓶药水,是治脚气的。他有些疑惑,问老婆,没想到正在做饭的她却回了句,药房的药也贵,不如去我妈那里找些普通的消炎药来吃,正巧看到这个治脚气的喷剂在做活动,想到你的脚气犯了,就拿看病剩下的钱给你买了瓶药水。

老婆的话说得轻描淡写,似乎拉家常一样,但他却突然怔住了,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她正在忙碌的样子,他突然很想抱抱她,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湿湿的,一种比温情更温暖的东西在心底慢慢地流淌开来。

最后,他说,其实,最好的爱并不是想为你,而是为你想,想为你可能只是希望,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而为你想却能真真切切地让你感受到关怀,因为,在为你想的同时,她会悄悄为你做。

老二的话大家更是赞同。

宿舍老大终于开口了,以往,在我们的卧谈会中,老大的发言始终很精辟。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故事,但与他息息相关。

有这么一对老夫妻,男人脾气火暴,军人出身,对妻子非常不好,常常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发脾气甚至打人。两口子就这样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也都老了。只是丈夫的脾气依然火暴,但也正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突然间就因为一次发火而引起中风,虽然抢救及时,但是却落下了后遗症,那就是记忆力减退,总是想不起很多东西。

老两口常在小区里散步,而散步的时候,妻子的手总是紧紧地拉住丈夫的手,因为他总是记不起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己又叫什么名字。

妻子料理了丈夫的一切事务,领工资、交电费、走亲戚以及各种应该有的往来。她能清晰地记得丈夫的每一个习惯和要求,比如领工资的时候,能细心地把工资条理顺了订在一起,交完电费总是夹在一个本子里面,在亲友面前说一些很暖人心的客气话等,这些,丈夫都没有教过她,可是她就能这样自然地顺延着丈夫的习惯做。

转眼,丈夫这种状态已经过了一年,终于等到了他们独生儿子结婚的那几天。

老夫妻早早就开始准备,虽然丈夫脑子不行,但是脾气却不小,各种婚礼的规程,要严格按照老家的习俗准备。他跑前跑后,但常常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于是,来帮助筹备婚礼的人也烦,帮忙的亲戚也烦,但丈夫却乐此不疲,跑来跑去。不仅跑,还说,这种事情,女人怎么能行,怎么也要有个男人支撑着。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他终于消停下来,他似乎很累,泡一杯茶,开始问话,某某项准备好了吗?然后,妻子笑着回答,好了,找了某某家的东西,又请了哪个地方的人。

哦,他又想想,那该请的客人都请到了吗?妻子就又笑,拿出一个名册来让他过目。

哦,看看,这些东西幸好我提到了,否则的话不就乱套了?

众人都笑了,其实他提的这些问题,在前几天他根本没有提到过。但是新郎没笑,他悄悄低下头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提前预备爸要问的这些东西。

妈妈抬起头,说了一句让他怕是一生也不能忘记的话,她说,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后来,丈夫再次入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很奇怪,仅仅是一个眼神,妻子就能知道他要什么,是想翻身了还是想喝水了,是想看看小孙子了还是想让人陪他说说话,而且这种判断几乎精确到百分之百。

这个时候,儿子再次想起了妈妈的那句话,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宿舍老大重复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有亮亮的东西在闪,他说他就是那个新郎,而那对夫妻,就是他的父母。因此,他觉得这世上更好的爱,可能是想为他(她),也可能是为他(她)想,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她)未想,想到他(她)未想的东西,两个人真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开了。

我们都没有说话。其实,这世间有多少对夫妻,就有多少对不同的感情,但是,爱确实是分境界的,就像是宿舍老大说的那样,爱就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上去的,就像我们所说的三个境界,想为他(她),为他(她)想,他(她)未想,而顺着这个阶梯上去,得到的或许未必是激情的感觉,但一定会渐渐明白爱的本质和爱的极致。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篇4

关键词: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是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立体教学,要充分体现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终生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完成这个培养目标,课堂应是完成这个目标的主阵地。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呢?我认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基本境界。

一、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载体,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武器,是直接关系完成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字斟句酌,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内容、知识体系都是一些客观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是经过专家千锤百炼、字斟句酌的,往往是字字千钧、不可更改。这就要求教师在叙述物理规律时,不能乱用词语,不能破坏原有客观规律的严谨性。很多物理名词与平时习惯说法意义不同,如“物体有多重”,此处“重”不是“重力”的意思,而是“质量”;再如“位移”和“路程”表示物理意义不同;再比如“速度”与“速率”仅仅一字之差,前者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后者是标量,仅仅指大小;再比如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好多学生也经常会在这里犯错误。这些例子都要求我们对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上要特别注意。

2. 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

在课堂教学中,从开始的课堂导入,不同知识点的衔接,教法的运用,学法指导这一系列过程都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再者还要注意一些物理概念教学要注意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比如,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不能把“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说成是“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不能说“因为加速度改变了,所以物体所受合外力改变了”应该说“因为物体所受合外力变化,所以加速度变化”,等等。因此,这里要求教师,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更应该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字斟句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使用语言时有科学性、逻辑性,不违背科学。

3. 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物理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许多知识前后联系性比较大,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要使学生经常注意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是怎么样着手解决的,课堂上要注意将所讲知识“问题化”,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年轻教师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多收集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比那些纯粹抽象的物理模型更具有直观性。

当然,教学的语言还应该力求简练明达、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在不违背科学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应尽量用学生容易掌握的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把一些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一目了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要与情俱变

课堂教学是物理学科知识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个班级每个学生情况又有不同,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教法下产生的想法又有不同,我这里的“与情俱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机械地按照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方法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变化。要选择更好的教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1. 从教学内容出发,改进教学方法。

教材的内容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总之,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2. 从培养创新出发,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物理教学体现是物理本位主义,注意理论与逻辑思维培养,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实验教学教师往往是纸上谈兵,是讲实验,而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下,实验与探究得到了加强,过程与方法正是体现了科学实验的过程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好动手操作能力。目前,新教材在这个地方处理较好,教材上栏目较多,实验较多、思考较多、探究较多、STS较多,等等。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3. 从教学关系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通常说:高中物理难学、难教,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新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学法指导要灵活高效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强调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

1. 创设探究氛围,让学生感受过程。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生吞活剥、机械套用学法,都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学法。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对物理这门课,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任何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到,都是前人通过无数次实验或探究得到,所以探究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家探究过程,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等。如:在人教版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我们可给学生提供一定种类的器材,如:钢球、石子、砝码、打点计时器、秒表、细线、鸡毛、等等,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记录数据,自己分析交流,最后自己形成结论,当然结果是千差万别,有的方案设计错误,有的过程操作错误,有的误差大,有的误差小,最后教师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各种错误及误差大的原因。不管学生错误还是误差大,通过这次合作与探究,他们体会都很深刻,长期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无疑会得到加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 巧妙设问,激发主体思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不能一味自己滔滔不绝,这样势必会忽略主体,主体会感觉索然无味,教师在课堂上应多设计问题,多提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节课时,教师教学不要直奔主题,我们可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在研究三个以上物理量之间关系时一般采取什么方法?如何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如何设计实验?如何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恒力?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到结论?通过以上八个问题的设计,学生领悟到以上设问的学习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 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如:在研究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中,通过学生在地面上演示推物体、在平板车上推拉物体、在传送带上放物体,并改变传送带的角度,自行车刹车表演等等,让学生亲身体会摩擦力,产生感性认识,在通过分析探究上升到理性知识。再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拔河这一实例提出以下问题:(1)拔河比赛到底比的是什么?(2)拔河时两方对绳子施加的力大小取决于什么?(3)拔河比赛的胜负取决于什么?(4)拔河比赛中影响胜负的因素有哪些?(5)怎样做才能提高拔河的质量?通过这些日常生活实例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当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的方法,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还要体现效率,力求花最少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要自觉地深入探索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要把新思想、新理念融进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这种艺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锤炼而提高的。教师发挥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学法,加强主体的学法指导,教师要达到上述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就要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不懈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未来所需要的创造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教版物理《必修1》.2006年12月第2版.

[2]张大昌.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

活动营销的三种境界 篇5

这是对古今成大学问者治学、立业过程中三种境界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到自然成,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

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奋斗过程的综述与总括,把本不相干的这三句名言连缀成“三重境界”之说,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秘密结晶于文学意象之中,

事实上,中国营销界有句顺口溜: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文化。这句话说的是企业营销的三种境界。同样,将其套用在企业的活动营销上,一样适用:三流活动卖产品,二流活动推品牌,一流活动讲文化。

三流活动卖产品

谈及企业搞活动,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促销活动”这一概念。的确,不少企业为了刺激产品销售,纷纷展开各类促销活动。当然,通过促销活动卖产品的境界也有不同。一些不入流的促销活动,直接以打折、超低价或者买赠活动吸引消费者;一些稍微入流的促销活动,则是围绕节日营销展开,针对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展开节日促销;一些称得上入流的促销活动,则围绕重大热点事件如奥运会(买产品赢奥运门票)等。

不可否认,展开促销活动,刺激产品销售这一点肯定没错,尤其是快速消费品类,拉动销售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众多促销活动带来的销售业绩是昙花一现的。在促销活动结束以后,销售的下滑趋势是明显的。比如五一节促销,确实迎来了黄金周七天的销售高峰,但是黄金周之后呢?惨不忍睹,而且这一状况持续到月底的情况经常出现。另外,中国目前的绝大多数行业都是处于恶性竞争的时代,“你降价,我也降价”或者“你方降停,我登场”。在价格战的厮杀下,众多行业都进入微利时代。

所以,以卖产品为主的促销活动,只能暂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和竞争对手相比,这些促销行为几乎是无差别的、同质化的。为此,以品牌推广为主的活动营销浮出水面。

三种教师与教育的三种境界 篇6

战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听者享受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原理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他边讲边以两个前排学生为例:“这就像在同一所学校,不可能有两个同学坐在同一间教室同一个小组同一个课桌的同一头。”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怎么也坐不到同一个课桌的同一头时,哈哈大笑起来。我想,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一定会明白什么是泡利原理的。在进行实验时他使用了“药匙”,这时有一名学生说“小勺子”,只见战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额头上的皱纹挤成了一堆,问道:“这个仪器是‘勺子’吗?”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他还夸张地举着“药匙”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大的弧线,认真并大声地告诉学生在化学中应称它为“药匙”。战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痛快酣畅。

曾有人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曾有人说教师可分为三种:经师、能师、人师。所谓经师是指能严格、严肃、严谨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谨小慎微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范要求,能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所谓能师,是指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面对学生用自己的良心出色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的教师。所谓人师,是指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终生受益的影响,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对教育教学有着独特的研究和探索的研究型的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算尝尽了教育的酸甜苦辣。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对教育教学懵懵懂懂,多的是好奇与小心,因此,我把熟悉教育教学的每一条规则,了解学校的每一个规定,作为我每天的必修课,生怕出点什么意外。

工作了几年后,我不再被教育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也不再胆战心惊地做事了,我放开了手脚,开始了我的教育教学探索。我会将现有教材加以改编,我会结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我会因人而宜设计测试卷……

只是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更主要的是身体越来越吃不消,有时闲下来会有抱怨与懈怠。可一走上讲台,我的激情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看到学生那渴求知识的眼神,我的一切痛楚都随风而去。

一个好的问题设计、一堂好的课堂教学、一份好的试卷设计,都会让我欣喜,都会让我激动。慢慢地,教学不再是我的负担,而是一份纯美的咖啡。慢慢地,品尝的过程不再只有苦涩,更多的是甘醇。教学不再是一份工作,而是我生活中一份独特的享受。

“览物之情”的三种境界 篇7

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说的是贩夫走卒、凡夫俗子们。他们关心的是水里的鱼, 碗中的饭, 袋里的钱能否养家糊口, 美丽的山光水色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道虚设的布景, 山就是山, 水就是水, 当不得饭、当不得衣……只是, 课文隐含未写而已!

第二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指的是那些擅长吟诗作赋的文人骚客、贬官谪士们。山水在他们的眼中, 不再只是毫无意义的布景和道具, 而是他们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和精神寄托。“以物喜”, “以己悲”。看到春和景明、优美亮丽的风景, 他们就“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同样, 当他们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之时, 看在眼里的风景自然也就喜气盈盈, 格外动人。反之, 看到了霪雨霏霏、浊浪排空的凄惨景象, 他们就产生了“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若他们正被贬谪流放或怀才不遇之际, 看在眼里的风景会更悲惨凄凉……触景生情, 寄情于景, 才能情景交融!

第三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只有那些“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才能做得到!他们关注的不是怡人悦目的山水美景, 而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生活;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一时荣辱得失, 而是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他们襟怀开阔, 心系社稷苍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人才是范仲淹和滕子京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微斯人, 吾谁与归?

活力对话的三种境界 篇8

境界一, 在内外联系中建构意义

文本的意义是模糊而又立体的, 这种文本往往散落在文章中的不同地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根据意义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意义之“魂”去发现这些“点”, 然后再连“点”成“线”, 组“线”成“面”, 通过多角度的解读,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建构出有骨有肉、有情有义的立体意义。由此通过内联文本盘活整体意境, 下面以《夹竹桃》教学片段为例说明此问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夹竹桃的“韧性”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拿出笔, 注意联系上下文, 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夏日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 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强。因此, 我把“韧性”理解为坚强、顽强。

生2: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夏日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读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因而我把“韧性”理解为持之以恒。

生3:读了“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 我感受到了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因而我把“韧性”理解为顽强的生命力。

教师的一句“拿出笔, 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努力发现前后内在的联系, 这是指导阅读的一种基本策略。学生通过这种内部联系的建立之后, 在脑中对“韧性”的理解就不再是干瘪的、符号化的内容, 而是与文章整体意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有血有肉的领悟。这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应当追求的一种最基本的境界。但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接下来还需要通过外联生活激活体验的张力。

师:悄悄地, 一声不响的,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 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 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使我们想起了很多……

生1:我想到了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 他就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生2:我想起了每天清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 一年四季, 他们总是迎着朝阳用双手打扮着世界。

生3:我回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那一级级清清爽爽的台阶和老人那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畔。

生4:我想到了“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青草。

教师将夹竹桃人性化的导语, 激发了学生更广泛的联想, “目睹”、“亲见”等词语激活了学生无限的生活体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灵性在“外引”中得到点燃, 原来“韧性”离我们并不遥远, 只要我们打开心灵的“窗口”, 就会发现“韧性”在我们的身边。经过老师巧妙的点拨, 学生对话的灵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韧性”不仅仅是一种坚强, 更是一种独一无二、持之以恒的“坚守”!此时, 学生终于探究出了丰厚的“韧性”, 品味到了夹竹桃所独有的魅力!

境界二, 在情感交融中发展关系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主体间性的对话, 各对话主体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关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必须认识到关系对人类生活的根本性。”“对话把关系与理解置于学校生活的核心地位。”课堂是一种前社会组织,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基础上, 还必须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 即创造、抚育和发展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下以《航天飞机》教学片段———“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为例说明问题。

1.我们去瞧瞧它的样子吧!读故事第二段, 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2.自由读, 请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说感受:航天飞机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外形很大, 是巨无霸, 是大块头、大胖子, 是飞机中的老大。很奇特!方方的机尾还会喷火呢!)

4.说外形:如果结合文中词句介绍航天飞机的外形, 该怎么介绍才有趣呢?

(1) 指学生进行介绍。 (评:不错, 还能加进自己的感受呢!还能用上中心句。还挺幽默的呢!) (2) 转换语言:假如你就是这架巨无霸, 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3) 学生创造性地述说。 (评:一架幽默的航天飞机、能说会道的航天飞机、自信的航天飞机、声音洪亮的航天飞机。)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可以洞察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 几处标志性的语句不是浅层次的称呼与说法的改变, 而是深层次关系观念的转变。开头一句“我们去瞧瞧他的样子吧!”教师把自己与学生置于很亲切的学习伙伴关系中, 一起走向文本, 积极营造了与文本之间的亲近感, 这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起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对课文语言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以后, 引导学生进行快乐换位“假如你就是……”, 将学生置于语言内化所必需的一种角色关系情境之中, 使学生的语言内化与各主体间关系的快乐重构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境界三, 在智慧引导中成就学生

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主体间对话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有成就感, 最高境界应当是这样的:学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真正自主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阅读思维和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式, 并不断得到更新, 有较稳定的内在动力, 语文素养的培养得到自主、持续的发展。我们日常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当为学生造就点滴的成功, 逐步积累语文素养提高的成就感。

下面以《小露珠》教学片段为例说明问题。

学生读课文2—5自然段, 通过交流就知道了这部分内容:太阳出来后, 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都来了, 它们都来和小露珠打招呼, 都来赞美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

师:刚刚小动物们都向我打招呼了, 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比眼力, 看哪个同学的小眼睛最会发现。再读读这三段描写小动物们招呼的话, 你有什么发现? (实物投影, 出示段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成为成功的发现者。]

生:提示语都在说的话的后面。

师:你发现了每个段落表达上的相同点, 真好!

生:打招呼的时候都说:“早哇, 像什么一样的什么。”它们都把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

师:是呀, 说得对。那再想一想, 为什么要把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呢?

【肯定后的追问, 引导学生走向深入。】

生:因为小露珠和它们有一样的特点。

师:说得好, 比喻的手法不是乱用的, 事物之间一定要有相同的特点才能作比。再想一想:小露珠形成的时间, 你还能发现其他的原因吗?

【“再想一想”鼓励学生进一步发现。前面对比喻的解读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生:小露珠是非常不容易的, 它爬、滚了一夜才会这么圆润、闪亮的。因此才会像宝石那么美丽。

师:是啊, 小露珠在把全部生命的光彩都绽放出来, 在小动物的眼里才会美得像珍贵的宝石一样。

【接着学生的回答作了精练的概括和肯定, 无形中给了学生最有效的激励。】

生:三只小动物的动作都不一样: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秆上、落在花朵上。

师:你觉得这样说好吗?

生:好的。因为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 而且一点都不重复。

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呢, 在对几段话的比较、思考中发现了很多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通过总结, 强化了对学生成功发现的肯定。】

《黄河象》的三种教学 篇9

一、中心突破法的设计

《黄河象》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也就是揣摩课文的中心。从课文开头的提出到结尾的结论, 作者要通过这篇文章告诉读者, 这具古象化石保存完整这一中心。为了解决这一关键, 分两步进行。

1. 抓黄河象“完整”的特点———初获中心。

由于课文结构清晰, 语句浅显, 所以学生通读全文后, 不必花很多时间, 很容易读懂内容, 分清段落。在此基础上, 按四段的先后顺序, 先讲读第一段, 直奔中心。设问“黄河象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几个句式的作用入手, 归纳出黄河象保存完整这一特点。

从整体看:除了……全部是……

局部 (头部) :甚至……也…………完整

局部 (脚部) :连……也…………

从头到脚, 由最大的象牙到最小的舌骨、末端趾骨都保存着的事实, 充分证明了“完整”。抓住了黄河象这个特点, 也就等于初步获得了中心。

2. 思考黄河为什么这样完整———深化中心。

这时学生会出现个悬念, 黄河象为什么会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呢?这正是文章后几段所要阐述的。因此, 要启发学生搞清每一段与保存完整的关系。

二、“跳跃法”的设计

《黄河象) 也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它的科学性体现在黄河象来历的假想, 井非凭空臆断, 而是有事实根据的想象。这一特色是培养学生科学想象力的极好素材。为达此目的, 跳跃式的讲读较适宜。可采取与按课文记叙顺序不同的教学, “先中间后两头”的方式。

1. 先读中间, 搞清黄河象的来历。

暂时撇开头尾段, 直奔假想部分, 提出“科学家们怎样一步步想象黄河象的死因?”发动学生分三步找答案。

(1) 探间接原因。将二大段分三层, 每层要求用一个字即“热”“渴”“陷”加以概括, 再理出三层间的内在联系:炙热的天气促使老象干渴, 找水的欲望造成它失足落水而死, “热”与”渴”是致死的前提, 可谓间接原因。

(2) 找直接原因。然后紧紧抓住“陷”设问:“老年公象经过几步才身陷而死?”从而总结出: (1) 跨进水里, 右脚下陷; (2) 回收不及, 左脚深陷; (3) 使劲挣扎, 全身下陷; (4) 呼吸灌水, 身陷不动。黄河象直接死因巳清。

(3) 寻化石形成原因。细读三大段, 让学生找出化石形成的三个条件: (1) 时间漫长; (2) 泥沙掩盖; (3) 地壳变迁。

2. 再读两头, 寻求来历的根据。

教师设置另一悬念:“黄河象来历的假想是凭空猜想吗?为什么?激起学生深人探索, 给假想找根据。

(1) 教师引, 学生找。教师提示着学生填充下表, 从头尾段中找假想根椐。

(2) 学生自问自找。课文中还有许多细节的假想, 同样能从发掘与展示的情景中找到根据。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自问自找的机会。

最后让学生畅谈体会。学生明白了科学家们为什么不假想老象饿死、病死、咬死……而偏偏假想失足落水的道理;浮想联翩的来历处处找到根据, 可见, 假想并非胡思乱想, 而是有根据的科学推想。课文用词的准确、推理的严密跃然于纸上。

三、“变文序法”的设计

《黄河象》一文的结构安排别具一格。从展览化石样子引出了来历的假想、变化石的经过, 最后再讲发现时的情景。此思路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用“变序法”进行教学, 便于学生体味结构特色。

1. 理清结构顺序。

在分段基础上, 让学生从时间的角度理出结构顺序:

2. 变换结构顺序。

而后点拨学生:如果按时间顺序组材, 还可以怎样安排段落?激发学生求异。这不仅能检查学生对课文脉络的理解, 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变序练习。可得出另两种结构安排:

3. 比较几种结构。

至此已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构, 这就创设了比较的情境。教师应让学生比较选优, 进一步肯定和深刻理解作者组材的精妙。可提出以下思考题剖析:

(1) 为什么要把展示古象样子放在开头?

(1) 符合科学推理的逻辑。从见到的黄河象骨架的样子去假想, 由现实出发。

(2) 符合读者的认识过程。知道了样子必然会引起思索古象来历。

(2) 为什么要将发掘化石放在结尾?

(1) 它与化石紧紧相连。 (2) 结尾点明考古的依据, 点明保存完整的中心。

(3) 为什么把假想内容安排在中间?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篇10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教学则是通过有声语言再创文字语言中的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思想内容,使学生和文本二者之间“零距离”接触,在获取文本中的诸多信息的同时,使学生真正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受到美好情感的陶染,激发阅读兴趣,从而真心地热爱语文。

朗读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这些闪烁着睿智之光的论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为了让朗读教学趋于科学化,更加行之有效,我们还应该用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朗读教学,找到学生得到思想收获、感情触动的心理变化的轨迹,更好地将无声的蕴情的文字化为有声色溢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扣击他们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进入理想的汲取知识的心理状态。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美学因素,营造意美、情美、声美的三种境界。

一、理解内容,感受意蕴美。

叶圣陶先生说:“必须理解在先,然后才谈得到传出情趣与畅发感兴。”这话明确指出,“理解”是朗读的心理过程的起始。从心理学角度看,言语的理解是在感知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凭借人以往的生活经历、经验,通过大脑思维而掌握语义、掌握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的过程。只有理解了内容,掌握了主题,文字作品才可能化入读者内心。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思想,可用背景提示、故事简介的形式,可用课前预习、搜索相关资料的形式,然后再诉诸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它必能引导学生走向文学作品的深处,感受到“不可言传”的意蕴,从而沟通作者与朗读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教学《守财奴》,只有让学生了解了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旨在无情地揭露、有力地批判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陋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然后再朗读,才能将葛朗台见到金子眼睛就放光、面对妻子女儿冷酷无情的情态用语言传达出来。

二、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审美动力。有了情感,审美主体与客体才能产生“共振”效应。所以,朗读作品,必须把自己的思维、心理活动引向情感。而引发情感的桥梁是想象。想象是朗读的心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幅客观而真实的生活图景,使他们的审美情感与文本审美特征相符,再凭借有声语言将这一情感从心灵中导泄出来。这样就能够将静态的文字语言化为动态的具体场景,超越时空,使情感得到深化。那样,朗读自然会流露真情,取得情理交融、声情并茂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式的诵读(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说要饱含激情地读出作品的真情实感。

我在教李白的《蜀道难》时,用大气磅礴的语言高声朗读,将学生带入高峻、奇险的古老蜀道,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高山之前、峭壁之下,自然发出一种惊叹:“噫吁嘻,危乎高哉!”此刻,学生再朗读就能将文本所塑造的山川的壮美与自己对其的赞叹表达出来。在想象中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就能激发起自己的审美情感。

三、品读语言,体会艺术美。

朗读的心理活动的终结势必落在有声语言的把握上,这个落点启示我们必须品读语言,体会朗读展现出来的色彩斑斓的艺术美。

与朗读关系密切的文字语言的心理特征是“情境性”。优秀作家对语言的应用就是语言在具体情境中的创造。每一个字本无所谓高下优劣,应用得当,平淡无奇的字也会变得光彩四溢、境界全出。鲁迅在《阿Q正传》中,讲到阿Q被假洋鬼子打过之后,去戏弄小尼姑,结果,他“飘飘然的飞了大半天,飘进土谷祠”,这里的“飘”字很有艺术魅力。我在引导学生品读这句话时,先把握故事情境:“伸手去摩伊新剃的头皮”,“酒店的人大笑了”,“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学生在了解了故事情境之后,再去体会“飘”,仅一字,就活画出了阿Q畏强凌弱、得意健忘、望乎所以的可笑、可恨面貌。在《大团圆》部分,见自己被“搀”进一所破衙门,“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一“搀”一“跪”则体现了阿Q奴性十足、愚昧透顶。这样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波动、语调转换都顺应语言的情境性,文本的艺术美得到最大限度地凸现。

要使朗读在艺术美的境界上臻于娴熟,还必须关注语言的“音乐性”。从美学上看,音乐性的因素不只是合辙押韵,而且是一种无声的旋律,它融合着思想与感情。比如《阿房宫赋》一文饱含着杜牧对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横征暴敛的揭露与批判,它语流清晰,结构整齐,多用整句,长短相间,具有铿锵有力的韵律美、荡气回肠的艺术美。若理解了这些,再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音量高下、语气舒缓就容易了。

上一篇:酒文化下一篇:碳-碳双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