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2024-04-15

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共13篇)

篇1: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中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课前预习的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前预习的三种方法

1.常规预习

这是一种主要的预习形式。一般适用于难度不大的讲读课文,强调“温故而知新”,深化知识,要求学生独立地解决一些字、词、句和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并提出教学建议。如散文、小说、议论文中的政论文和文字障碍不多的文言文都采用这种预习形式。

主要通过一份“预习表”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表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填写课题、体裁和关于作者;二是解决了哪一些字、词、句和分段说明;三是提出难点和教学建议。预习表既可反映学生预习的效果,又可为教学传递需求信息,经过归纳、筛选,再把它传入课堂,列入教学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学习,就可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质疑预习

一般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如杂文、学术性论文和阅读障碍较大的文言文。通过这种预习来培养学生在自读中善于察疑、质疑的意识。它也运用一种表格来反映“质疑”,表格内容包括语言的、资料性的、综合性的问题和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发现问题越多,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如果课文难度大,学生质疑少,情况就会相反。如高中语文四册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两篇课文中,预习中学生发现了许多应该弄懂的问题,比如学生认为《缓行》旨在“痛打落水狗”,以为课文用“痛打落水狗”为题更加鲜明有力;还认为《缓行》和《实行》所阐述的“费厄泼赖”的概念并不一样。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疑问。如一个学生认为《缓行》中的“寿终正寝”、“模范名城”、“洪福齐天”三个词语都是反语,含有辛辣的讽刺义。否则为什么前者用引号,后两个短语都不用引号?又如另一个同学提出《实行》中写的“赤裸裸的豺狼语言”、“动不动‘吃人’的家伙”等语言在《狂人日记》里也曾读到过相似的文字,今天应该怎样理解这种修辞效果?把学生质疑的许多问题归纳起来看,它启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引导学生从“针锋相对”的角度去理解《缓行》,从“针对现实”、“另辟蹊径”的角度去理解《实行》,许多语言、表现方法之疑就会迎刃而解。然而,怎样去解决一些资料性的问题呢?可以把学生引向图书馆。

3.自读批注

它用于自读课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课内阅读,完成一份批注表,要求批注重要词句,批注文章的结构特点,批注练习难点;另一种是完成一份课外自读课文的“阅读摘要卡片”。从自读课文需要出发,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无论是课内课外,部要求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种自读形式时间短,不要求学生面面顾及,让学生独立见解,读有所得,并且培养学生速读、略读的能力。学生称它为“短、平、快”。

高中语文预习三大要点

1.通读课本文章,把握文章脉络

就像上文所说,既然语文课本是以众多内容相互关联的文章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的,那么这些文章就是承载我们应学习内容的载体。因此,应该对这些文章倍加重视。在高考当中也是这样,阅读题是除作文之外赋分最高的题目,不管是古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其做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在平日当中,我们可以试图将预习过程中的文章阅读看作是一种阅读题的日常练习。

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有声朗读课文。一来可以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纠正一些自己在发音方面的问题,二来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通过有声朗读,你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情境的把握。等待自己大约明白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之后,就尝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哪些内容,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修辞方式来讲述的,其优势在哪里……这些都可以进行思考。然后再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提炼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

另外,所谓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是让你用标准答案的精确语言去进行概括总结,你只需要知道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或者描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精准。这点就和高考一样,往往考查大家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大略掌握,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只要理解方向准确就足够了。

2.攻克字词难关,巧用工具辞书

高中语文学科在考查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时,往往会从字、词和句的角度进行考查。从高考前几道基础知识题就可以看出来,高考题目往往从字型或者发音角度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字、词、句也就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地方的同学因为方言或者不够重视此方面内容的缘故,语文考试的前几道题目总是取得不了另人满意的成绩,如此丢分确实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在平日中就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

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首先应该把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再次理解。倘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就应该特别标记出来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这样势必会让你听课更加有目标性。也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注意老师的讲授。如此心中有数,听课效果怎会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也是课前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3.了解文章背景,浏览课后练习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的符号。当今时代下,有很多文章看起来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是没有处在原来那种环境下去理解。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审美等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文章的内容没有改变,所以想要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里,探究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就需要我们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习历史。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可以让你走进一个与自己现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故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文章的趣味性。每一位文章被收录进教科书的作者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务财富,只能观摩不能复制。大家通过这些传奇的经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

高中语文课前预习意义及方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就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而实际上,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况且课堂上还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预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中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动的恒常性,而且会使人受益终生。

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刚上中学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篇2: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去预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预习的方法,是完全可以帮助同学们能做到更好的学习的!下面我就将这个预习方法分享给大家!

1、最好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学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

2、预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复习时间之后,因为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础掌握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预习时,请把本章节的内容详细看一遍,插图和下面的备注最好都不要疏漏。

4、预习是为上课听讲做准备,因为老师没有讲过这部分内容,所以有疑惑是在所难免的。

5、预习时,力求做到独立思考、解决困惑,对于无法理解的内容,请用记号笔标注,提醒自己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这一点。

6、自己实在想不通,又等不及想搞明白,可以找同学讨论。通过和同学的互助把问题搞明白,也是很好的手段。

7、各个科目预习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默看一两遍就行。英语最好按照单词——课文——生词——听力的步骤走一遍。理科的话,可以自己推导一下每个知识点。预习要多思考,不然就是白费时间。

8、这样进行预习吧: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然后标记处自己不懂的,并进行一定思考。预习如果只看书本,走马观花看一遍,并没有什么效果。

9、预习之后,对知识体系和知识本身有一个大体了解,对知识应用方法也有一个初步的感觉,才叫有效的预习。

10、不预习就听课,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仅会影响后面的听课进度,而且在课后也得花好大一部分时间进行理解。就算如此,往往也不能熟练地掌握,总有一种“夹生饭”的感觉。

11、高中比初中更需要预习,高中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需要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而锻炼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预习将要学习的功课。

12、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的将这章的知识点列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听课时头脑更清晰,还会降低复习时的难度。

13、课前预习的程度和花费的时间要因人而异:基础薄弱的同学,预习应该更加仔细和深入,最好头一天就进行,如果能做预习笔记更好。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抓住每节课的空档时间预习,这样效率更高。

14、寒暑假都是预习的好时机,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不用顾虑作业和考试。

篇3: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是的, 从教多年, 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上, 从“吃力不讨好”的迷惑, 到“煞费苦心, 茫然无所措”的疑惑, 一次次的反思中, 我渐渐明白了陆游《示子橘》中诗句“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的含义, 通过一次次有效的尝试, 尤其是在教学《口技》一课时, 更让我懂得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古话用于教学所蕴涵的朴素道理:预习的充分与否,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何让预习工作有效、高效, 笔者在教学《口技》一课时, 进一步进行了尝试。

一、功夫在诗外, 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非短时之功可以实现。对于初中学生, 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来说, 活泼好动, 自制力、自我约束能力差, 加上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 要想让学生回到家以后, 独立预习知识, 难上加难。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需要教师花一番功夫进行研究。

首先, 对每位学生长期关注, 时时跟踪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各自不同, 教师要时常与其交流, 通过思想教育, 让其明白家长工作的辛苦, 鼓励其努力学习, 回报父母。在经常的关注交流中, 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 进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其次, 在预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习惯的养成无疑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在学生预习之后, 教师及时发现其预习的成果, 哪怕是一点的新发现, 也要给予肯定, 这让学生在获得自学乐趣的同时, 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

在布置预习《口技》一课时, 提到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有同学马上联想到上一单元课文《孙权劝学》中对吕蒙的进步所作的描写, 二者有相似之处。于是, 及时给予认可和表扬, 收效不错。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篇课文, 预习的深透与否, 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 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上课时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 直到了解为止。第二阶段: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 将它们解答出来, 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答案对照。第三阶段:利用参考材料, 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步, 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 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理解能力、知识体系的限制, 加上每个单元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预习效率较低, 因此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十分重要, 其中关键一点就是给学生一份详尽的、有用的预习提纲, 让学生知晓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 如何做。如《口技》的预习提纲, 我是这样准备的:

《口技》预习提纲

(一) “我能行”。

1.对照文下注释, 借助工具书, 读准、读通、读顺课文。

2.记住作者和出处, 了解《虞初新志》相关文学常识。

(二) 我探究。

1.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开篇便用一个字作了概括, 试指出。

2.课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试分析, 并分别找出正面描写的文字与侧面描写的文字。

3.课文写了口技表演的三个场面, 试概括。

4.精彩的场面描写, 层次清晰, 有条不紊, 借鉴第一单元分析鲁迅笔下“百草园”的写作顺序, 加以分析。

(三) 我演练。

课前预习练习设计

1.重点实词、虚词积累。

妇抚儿:儿含啼:

手有百:不能其一端:

宾客少:人有百手:

中力拉崩倒之声:

不能其一处:袖出臂:

两战战:欲先:

2.思考。

(1) 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2) 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 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3) 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模拟效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 请问妙在何处?

3.课外练笔。

个性练习设计

考试成绩公布了, 班上的每一名同学都有怎样的表现?请你仔细观察, 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预习提纲的制定, 切忌含混模糊, 一定要明晰, 易于把握,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才会觉得做这些准备工作有意义, 充满乐趣。这要求教师在拟提纲时, 能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提纲的深浅度适中、可操作, 有针对性、明确有效, 同时有助拓展知识, 向课外延伸等。

三、及时巩固, 让预习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凡事预则立, 有了充分的预习准备,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成了知识巩固的过程。下面是《口技》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简案:

步骤一:读课文, 解决字音。

1.朗读比赛:各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同学,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评议、纠错。

2.教师点评、正音, 范读。

3.学生自由读, 齐读。

步骤二:积累文学常识。

1.个别同学根据自己搜集整理情况作介绍。

2.教师补充, 强调重点。

3.学生整理、笔记, 快速识记。

步骤三:疏通、解读课文, 文言字词积累。

1.根据课前准备, 抽取两名同学翻译, 其他同学纠正, 教师点评。

2.重点实词、虚词、句段强调。

步骤四:学习技巧。

1.描写手法的运用。

2.语言的特点。

整个学习过程, 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及时巩固除了课堂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能体现预习的环节设计之外, 课后习题的设计, 对知识的巩固尤为重要。

附《口技》课后习题设计:

1.“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的作用是什么?

2.“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二自然段写口技表演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宾客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 预习并不要求把教材完全弄懂, 因为这样的想法不太现实, 但是, 只要用心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至少会发现一些问题或一些疑难点, 从而对那些难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 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 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 对知识的领会便会进入更高的境界。

篇4: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学生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传统的预习模式已经难以真正吸引学生,学生的课前预习大都应付了事,难以取得真正预习的效果。通过引入“小组学习”,并在课前预习中进行应用,要求小组成员间进行互助合作,尝试探究知识,对教师布置的合作学习预习素材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汇报,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预习中,使得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真正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基于“小组学习”的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实施基本步骤如下:

一、激发兴趣,促进有效预习

通过小组学习,教师根据所需要预习的内容,合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预习内容,指导小组成员进行资料收集、汇合和预习。这必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小组学习,必然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预习效果,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预习形式多样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起学生的预习课外的兴趣,更应该从根源着手。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并乐意参与其中。比如故事表演、影视赏析、创设故事情节游戏等。让学生摆脱对预习课文的枯燥看法。

(二)分层安排预习

由于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因此在安排预习时也要充分关注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比如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预习新课文的同时尽量做一些拓展阅读以及课文相关资料的搜集,帮助其扩展视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鼓励其在预习活动中各抒己见,并思考问题。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让他们在预习课文的同时参与协助教师进行预习活动,让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在活动进行时,观察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对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

(三)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吝啬给予学生赞美,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对于预习做的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二、指导方法,促进有效预习

(一)教师对小组内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充分的小组学习方法指导,探究“勾、读、记、想、注”的一般阅读语文方法的成效。

1、勾。大多数课文要求掌握生字和生词(生字组成的词)。当预习课文时,首先用符号勾出生字(包括二类生字)和生词,以便区别和知道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还可以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等。

2、读。借助拼音反复读勾出的字、词、句,结合小组平台,互相倾听特别是多读容易读错的字音。关注读音的特性。然后结合课文,反复读来记住生字的读音。

3、查。凡是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都应该了解它的意思。有的可以结合课文句子理解,有的可以借助图画理解,但更多的还得借助字、词典理解。例如在学习《松鼠与松果》一文,让学生分组读课文,读的同时注意勾出生字词,如:聪明活泼、忽然、眨、光秃秃、挺拔、蒙蒙细雨等,并结合语句或图片等让学生加深对这些生字词的印象和理解。不管理解得怎么样都要求对照字典进行印证,对于生字词语,应该多查查字典,了解它的意思,看看这个生字还可以组成什么词语。这样不仅可以积累词汇,而且还养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为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力求进行多次查字典比赛促进加速形成习惯)。

4、记。记住生字也可记句段,当然要求学生记得有理有据,这样经常揣摩课文设计意图对学习是有意义。

5、注。对于自己经过多番阅读的文章中的感悟及疑惑之处要善于批注。在预习完生字词的音、形、义以后,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然后结合课后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画下来。最后再想想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有什么疑问并在书上做上记号,以便上课认真听讲或询问老师。这样所学的知识更牢,留下的印象更深。

(二)小组汇报预习结果,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当小组成员完成教师布置的素材学习后,应在新课开始之前向教师或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邀请班级同学对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最后导入课堂,开始新课的讲授。例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去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素材,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语言的表述,还可以是音乐素材等。让学生自己先描绘出草原印象,教师在每个小组描绘草原印象时提取每个小组所提及的关键词,并进行对比和总结,随之导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和自己小组描绘出来的草原印象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异同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重老舍的措词与表达。这样以来,学生由于准备充分,必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参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总结

预习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空间,还能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实施基于“小组学习”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有了充分的预习,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有的放矢,通过沟通和互动,解决自己独立思考中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 作者单位: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浙江】

篇5: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发布: 2009-5-05 09:13 | 作者: 马蹄留香 | 来源: 网络 | 查看: 57

《雪》 鲁迅 执教:李维博 预习课教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积累课内外有关雪的佳句妙词,小写作——和“雪”话题有关的片断。

二、预习过程

1.自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摘抄本上积累划出的句子。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并进一步读课文。

① 写作背景:(略)让学生课前抄在黑板上。② 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下位。

3.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① 句子赏析:

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b.暖国的雨,从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c.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②课文结构(两部分)。

③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④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自由交流,解决疑难,多种艺术形式演绎文本。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5.小写作: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写和“雪”话题有关的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低于100字。

6.展示感想。

篇6: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预习

1、认读字:大声读三次,要求:读准字音,手指、眼看、心记。再在文中找出来圈住注音,加深记忆,认会认读字。

2、会写字:大声读三次,要读准确,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弄清每个字的部首。认真地将每个字按笔顺书空一次。

3、读课后词语两次,书空一次。

4、大声地至少将课文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破句。

二、标

1、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把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用“~~~”画出来 ,多读几遍。

3、在不理解的地方(词或句)用笔标出来,画上问号。并试着自己解决(可以查工具书、上网、问别人)

三、写:

1、描红:做到和书上的一样好。不求快,只求质量。

2、将每课的“会写字”分别组词至少三个,要组常用的好理解的词,以表格的形式工工整整地标在书上。

四、思:

篇7: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1、阅读

预习语文,首先就是要把要上课内容进行阅读,不仅仅只是阅读里面的课外,对于文本的教材、课文的注释也是要阅读的,而且我们阅读的时候可以参照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

有时候我们比如说预习文言文或古诗词时,我们要理解课文需要我们查阅一些工具书,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预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会翻译的字词,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不会的内容都标注出来,上课才能针对的去解决它。

3、思考

篇8: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预习,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一、有效预习的目标

“有效的预习不是形式化的作业,而应该是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自主探究、相互启发、质疑反思的学习过程,并且通过有效评价检测机制,保证学生预习的有效性。”预习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体悟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在鉴赏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预习作业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如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等。

二、落实有效预习的必要性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预习情况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预习应当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但在教学中,常见的预习方法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这些读字、读文、设问等预习作业,根本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再加上教师设计预习作业时,往往很随意或缺乏目的性,指令含糊不清,这样就使预习内容缺少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原则,认为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活动,才会使学生全心投入,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如何激发高中生预习兴趣,让他们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将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这一问题就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将形式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入预习作业的设计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效预习活动方法与实践

在预习作业设计时,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预习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预习落到实处。

(一)美读涵咏法

诵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有着其独特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种美是纯粹的,是整体性的,如果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预习问题去阅读作品,往往会把作品解读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因为他们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应该带着一颗简单纯粹的心去读作品,我们在预习作业设计时,可以抛开问题的设置,将“美读涵咏”作为预习作业。涵咏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轻松的、愉悦的,这时学生往往更能感受艺术的美、语言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二)课本剧剧本的改编与表演

课本剧往往是形象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手段。教师上完课后,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舞台语言、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文本的场景,传达学生对作品的领悟与理解。但此时学生对作品人物的理解与展现不免带上了教师的理解与情感。将预习作业设计为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又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个性解读的契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作品的解读、人物形象个性的展现千差万别。因此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编写剧本,让学生带着个性化去表演,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彰显他们的个性。总之,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预习也应该是开放性的。

(三)比赛活动预习

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比赛引入预习环节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如在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预习作业便是开展一次课外演讲活动,活动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在自主学习和具体实践操作中理解了演讲词的特点,明白了演讲的方法。这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资料收集小组探究与交流

大多数教师是课堂上讨论、探究什么就预习什么。其实,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如在教授民俗文化之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收集资料,然后在教师上课前自行交流信息,交流后进行质疑反思。这样的预习,学生不但乐于接受,并且兴趣浓厚,既拓宽视野,又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设计调查问卷和社会实践

问卷调查已经成为我们了解社会、理解他人想法的一种重要渠道。语文的学习不应是脱离现实实际的学习,让学生走入社会,才能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工具,才能让语文“活”起来。

四、结语

高中语文预习设计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预习策略。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学生愉悦地走入作品,使他们从中获得思想启示和审美熏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燕秋.高中语文学科有效预习和有效复习方法[J].新课程(下),2012(07).

篇9:初中语文如何预习

总览单元目标,高屋建瓴,把握单元学习目标。从而掌握本单元整体内容和学习的方向。

2、分析题目,猜想题目的内容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信息都可以通过题目获取。这样更容易培养阅读的敏感性,看到文章的深处。从对题目的分析中,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对我们迅速地阅读分析文章很有帮助。比如:有的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斑羚飞渡》;有的文题干脆就直接揭示或暗含文章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辨别体裁,抓住文体的特点进行阅读分析,更能了解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体裁有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记叙文。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自然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熟悉作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可能会忽略掉文章的作者。很多学生在预习甚至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把熟悉文章作者看得很重。实际上,尽管作者出现在教师、学生面前的仅仅是一部或者两部作品,但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往往对作品的创作有直接影响。因此,了解作者对学习文章有重要的意义。

5、了解背景,体会文章深刻内涵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真正了解文章内涵。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必须了解文章的背景。只有了解了文章背景,才能真正走到课文中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内涵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析课前提示,答题明确学习目标与思维方向。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经常会忽略课前提示,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其实,这些“课前提示”与课文相辅相成,是语文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提示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突出全课的重点和难点;起着导读的作用;起教学提纲的作用。

7、研读课文

(1)做批注

批注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在勾画的时候要因文而异,不同的文体勾画的重点是不同的。要把一些表现力强的字词找出来,加上着重号。画出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语句,并进行简单的思考。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通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文章的时候要大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只有解决字词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预习。

(3)归纳中心

归纳文章中心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摘句法

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③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赏析语言

赏析文章的语言应该从修辞手法、词语、句式、文章的感情色彩、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8、思考书后练习

书后练习是对针对预习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的测试。学生应在预习完整篇文章后做以下课后习题,检查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

9、记下自己的疑问,课堂上解决

篇10:高一语文预习计划

高一语文预习计划

在高中阶段,语文老师重点往往放在文言文的教学上,而现代文的教学就会无暇顾及,而现代文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有不少。对于刚入高一的同学来说,这个暑假应该好好的阅读现代文整理好自己阅读笔记,增加自己的写作素材。对一些名片名章,应重点阅读,踏实的去读。高一的必修一、二是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新高一的同学应想法借到来预习,其中的名篇有: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五样/毕淑敏我的四季/张洁想北平/老舍前方/曹文轩﹡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我心归去/韩少功﹡乡土情结/柯灵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西地平线上/高建群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荷塘月色/朱自清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这些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他们或对青春进行赞美,或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感慨,或对人生进行深沉的反思,或表现了面对困境而顽强抗争的精神,仔细阅读对我们青少年是大有裨益的。在阅读中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1找出文中生字整理好读准字音尤其是模棱两可的字2找出文中的成语或俗语,并将其连同句子抄下来,根据句子来领会他们的含义及其用法3摘抄文

章中的名句名段进行分类整理,如写游子思乡,写抗争苦难的,写人生感悟的,写真挚友谊的,写亲人离别的,赞美青春的,选择人生理想的等根据相似点整理在一起,作文时肯定会游刃有余。4精读名篇,在理解的基础上看他的思路是怎样的,材料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隔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这样做肯定会提高语文成绩的。最后再提一点要求,那就是每个同学都应具备以下的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学好语文.《现代汉语词典》、《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同时要有自己的日记本写一点日记来提高写作。

篇11:小学语文怎样预习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二: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三:摘抄词句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四:圈画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五:预习思考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六:目标检测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参考书,因为毕竟自己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篇12:语文预习做到三种形式

语文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 要教会学生预习, 做好预习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摸索到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对预习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很多学生, 甚至教师都认为预习是很简单的。读读课文, 看看字词, 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就行了。之所以有以上想法, 是因为思想上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识不到预习对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在很大程度上, 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等都有较大的依赖性。习惯了每一节课凡事都跟着教师的“计划”一步步走, 没有自主独立地学习。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懂得细致地预习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对知识能理解得更为深刻。在预习中, 学生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在学习中, 看大家、教师是怎样帮助自己解决的, 这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求与学习。

二、学会布置预习提纲

首先, 预习提纲要非常明晰, 即任务要求要明确, 不可泛泛而说。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预习方法, 有的是熟读课文, 如散文教学;有的是注重字词, 如文言文的学习;有的是情感体会;有的是解决问题等。总之, 预习就是要体现教学时学习的重点, 即目的性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与学习都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要参考这些目标与要求。

预习安排应注重多样化, 且时有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于说明文教学中物种的入侵,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一查, 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教师在戏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视频, 体会人物的心理, 还可以尝试舞台表演。

三、教师加强对预习指导, 监督完成, 抓好落实

很多情况下, 预习布置了, 学生完成得不是很好, 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课堂学习。学生完成预习不好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方法不对, 所以教师要多给予指导, 必要时可以上一节预习课,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指导到位, 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会好。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 自己会预习了, 教师基本可以放手, 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

学生的自律性还不强时, 预习是需要有人监督的。监督人可以是家长, 也可以是小组长、科代表。教师可采用“分层检查负责制”, 以科代表检查小组长, 小组长检查组员的办法来逐个落实。小组长的职务可以让学生轮流当。教师还要抽查, 对没有完成预习的学生要有适当的惩罚措施, 这样, 预习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开端, 教师和学生要高度重视, 做好预习工作, 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轻松而高效。

摘要:要教会学生预习, 做好预习, 是语文课堂轻松、高效的前提。

篇13:语文预习步骤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语文预习步骤:1 初读课文2-3遍,有初步印象。2 在文中圈生字、勾词语、标出自然段。3 给课后生字注音、扩词2个以上。4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读课文2-3遍:读准音、读通顺、读流畅。6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语文预习步骤:1 初读课文2-3遍,有初步印象。2 在文中圈生字、勾词语、标出自然段。3 给课后生字注音、扩词2个以上。4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读课文2-3遍:读准音、读通顺、读流畅。6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语文预习步骤:1 初读课文2-3遍,有初步印象。2 在文中圈生字、勾词语、标出自然段。3 给课后生字注音、扩词2个以上。4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读课文2-3遍:读准音、读通顺、读流畅。6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语文预习步骤:1 初读课文2-3遍,有初步印象。2 在文中圈生字、勾词语、标出自然段。3 给课后生字注音、扩词2个以上。4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读课文2-3遍:读准音、读通顺、读流畅。6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语文预习步骤:1 初读课文2-3遍,有初步印象。2 在文中圈生字、勾词语、标出自然段。3 给课后生字注音、扩词2个以上。4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读课文2-3遍:读准音、读通顺、读流畅。6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语文预习步骤:1 初读课文2-3遍,有初步印象。2 在文中圈生字、勾词语、标出自然段。3 给课后生字注音、扩词2个以上。4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读课文2-3遍:读准音、读通顺、读流畅。6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语文预习步骤:1 初读课文2-3遍,有初步印象。2 在文中圈生字、勾词语、标出自然段。3 给课后生字注音、扩词2个以上。4 按笔顺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5 再读课文2-3遍:读准音、读通顺、读流畅。6 读书2中的相关内容。7 说说课文的内容。

上一篇:拓展训练经理职责下一篇:诗词名句不同用法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