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境界

2022-09-11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就在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 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达他自己, 如何和别人进行交流, 如何探索世界, 而且学会如何持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他自己。”

30年过去了, 学习提升素质, 教育改变命运, 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如何学习, 如何教育, 却始终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问题。有专家考证,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 知识更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 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而另外一方面,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本, 在印刷的时候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

2006年美国教育考试中心 (ETS) 应诸多高校的要求, 以机试的方式就信息交流技术能力 (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 litercy) 对6200名高中高年级生和大学新生施行了一次考试, 结果发现只有一半的考生能够判断网站信息的客观与否。这个结果对美国的教育者们来说着实是当头棒喝。

那么我国大学生的信息交流技术能力又怎么样呢?笔者在google上就相关内容进行搜索, 没有找到关于中国大学生“信息交流技术能力”的内容, 只找到了南方网2003年的一篇报道:大学生上网做什么大学生网络素质现状调查。文中提到:“据记者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 几乎90%的同学都触过网, 但低年级同学和高年级同学对网络的运用差别较大。大一学生大部分只懂得用QQ聊天, 30%的新生不懂得发电子邮件, 80%的新生不懂得下载有用程序等。但在高年级同学的影响下, 很快懂得进入聊天室, 开始打游戏等, 但将网络主要用于学习的人却很少。高年级同学运用网络的能力就要强得多, 90%以上的同学懂得运用聊天室等网络空间聊天, 85%以上的同学懂得发电子邮件, 60%以上的同学懂得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文件、电影、程序等, 40%的人懂得在网上查询各种自己需要的资料。”而40%的会在网上查询自己所需资料的学生们对资料真伪的辨别能力没有数据显示。

国际教育机构Baccalaureate School for Global Education为优秀高中生提供内容广泛、考核严谨的大学预科课程。其中的一堂课是这样的:老师Bill Stroud为学生们放映一部名为Loose Change的纪录片。该片从头到尾提出911事件诸多疑点, 质疑了布什政府根本是策划911元凶的可能性。片中尚有些大胆的推论, 包括五角大厦与宾州那两架班机并未真正「坠毁」, 而是被降落到别处, 旅客被「集体疏散」不知去向;另外也影射了之前公布是由班机上乘客及空服员用手机拨给家人的通话录音带充满可疑, 极可能是官方伪造……Loose Change这部自制影片在网络上发表后, 几乎没有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引述或观察, 但网络上的讨论也趋于两极, 有人认为这是粗制滥造的玩具影片, 也有人认为这部片有部分推论过于戏剧化跳跃, 但的确提出了一些美国官方说法至今仍没能厘清的疑点。学生们观看该片后,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老师则把他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如果历史上的真相是难以厘清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说法都靠得住呢?”学生们在整个学年当中, 都忙于检索新闻报道, 网站, 宣传资料, 历史书籍, 博客甚至流行歌曲。目的就是教学生们成为对信息有辨别能力的使用者, 研究并能系统地阐述和捍卫自己的观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几乎所有的资料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搜到, 去伪存真并能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至关重要。

内在的思辨能力和外部的交际能力 (包括口语和书面) 在语言课程中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前提条件是教师要认识到语言学习除了大量输入和熟能生巧以外, 还必须从学生的元认知方面入手, 重视语言学习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并引导学生以得体的方式表达自我。较之于传统语言教学, 这个过程对学生和教师来说, 都极具挑战性。下面以大学英语改革为例阐述人文教学。

1 改革的基础——教师

(1) 大学英语改革是否能够成功, 基础在于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互联网时代给教育界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 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说来, 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使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 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深化学习者的文化修养, 使其对多元文化有广泛的包容性, 同时引导训练学习者的实际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应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 同时对其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使学生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运用英语口语和书面的交际能力, 运用英语进行查找信息的能力。

(2)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本身是一门综合艺术。由于机械的语言知识积累很容易将学生觉得枯燥, 所以教师要竭尽所能将语言背后的文化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体验到异质文化。另一方面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并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从而不能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组织者”要具备一定的国学功底, 知己知彼方可带领学生在比较文化中自如前行。具体说来, 一方面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核实学生对语篇的理解, 可采用集体或小组复习的方式, 尽量避免机械式听写。另一方面采用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启发讨论式方法提出问题, 不仅能提供相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而且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为学生提供机会实践目标语言, 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但如果教师的提问方法不当, 学生则会出现焦虑、自尊心受伤、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

(3)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方法,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 建立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室, 辅导学生在学习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这同时解决又是解决目前师资水平不高、不足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

(4) 管理和考核要到位。一方面, 要灵活管理学生,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又要以严格的评估体系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 保障学习质量。加大形成性评估比重, 并以此为导向, 引导学生调从终身教育角度着眼, 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改革的主体——学生

(1) 学生首先应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英语享有官方地位的国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讲英语。在2000年就有五分之一的人 (超过10亿人) 在学英语。全世界70%以上的科学家阅读英语。全世界约有85%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世界上各种电子检索系统90%的信息用英语存储。到2010年, 讲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使用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7通过学习英语开阔眼界, 了解最新的科技走向和人文动态, 另一方面,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 它还是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习者综合素养、向世界宣传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

(2)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伦理关系, 生活中讲究“尊卑有序”, 体现在教育上则为“师道尊严”, 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从属位置, 主体意识薄弱, 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不少学生有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虽然独立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家庭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大学阶段的独特特点使之成为大学生的性格再塑的重要时期。从学校方面看, 大学内云集了各种专家, 提供了中学所不能比拟的学术自由氛围。从学生角度看, 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 背景习惯迥异, 这为文化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生活, 独立安排学习, 他们开始学着塑造自己的生活模式和学习模式。虽然学习习惯相对已经固定, 但是仍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调控和评估, 并能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寻求有关帮助, 这些帮助包括查阅资料, 询问同学和老师, 网上交流等等。

3 学校管理部门能做的努力

(1) 据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 目前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教师人数为5.5万人, 与所教学生的人数之比为1:130。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 学历层次偏低, 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保障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完善学假制度势在必行。

(2)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 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是每个人毕其一生都须关注的重大课题。终身教育着重考虑的是人格的全部及其有机发展, 并力图从整体上谋求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虽然终身教育已被大众普遍认可, 但在操作层面上仍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大学英语教育可从教师, 学生, 学校管理部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境界。

摘要:本文从终身教育角度论述大学英语改革, 以人文教育为基点, 把语言教学和学习提升到体验异质文化和个人素质提高的层面上, 实现语言教育。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验异质文化,个人素质提高,思辨能力,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80.

[2] Claudia Wallis, Sonja Steptoe.Bring Our Schools out of the20th Century, Time, 2006, 12.

[3] 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edu/xinwenbobao/200312230034.html

[4]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http://www.media.tsinghua.edu.cn/data/2007/0429/article_495.html

[5] Melvyn A.Hasman, 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21st Century,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0, 1.

上一篇:皖西革命老区加快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下一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读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