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区噪声

2024-05-16

功能区噪声(精选九篇)

功能区噪声 篇1

1 实验方法

功能区噪声按规定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1至5日, 进行24小时监测, 测得的噪声值作为该季度该功能区的噪声值。

本实验在四个功能区 (一、二、三、四类区) 分别设一个监测点位, 在第二季度的第二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各选择一天进行24小时监测, 每小时测一次, 每次测一小时, 统计每天的昼间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Ld、夜间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Ln、昼夜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Ldn、统计声级LN (L10、L50、L90) 和等效连续A声级Leq值。等效声级按能量平均计算, 统计声级按算术平均计算。

噪声监测仪器为四三八○厂嘉兴分厂生产的HS6288A噪声分析仪和HS6020声级校准器, 其性能符合GB 3785的要求。以上监测仪器均经天津市计量技术研究所检定合格。

测量在无雨、风速小于5.5m/s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测量点选在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 离任一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1m。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2m。

2 测量结果

六天测量结果的Ld、Ln、Ldn、L10、L50、L90和Leq值及其平均值、标准差、极差列于表1中。结果表明, 不同天同一时刻的噪声值各不相同, 而且部分测量结果差异较大, 具有较大的随机Á性;全天测量结果的Ld、Ln、Ldn、L10、L50、L90和Leq值, 不同天的差异较小。Á

3 结果分析

3.1 六日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两个月中六天测量日各评价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算得的90%置信区间示于表2中。结果表明, 由于各类区的环境状况不同, 不同评价量的标准差和置信区间是不同的。一、二、三、四类区Á的置信区间分别在±0.90 d B (A) 、±0.66 d B (A) 、±0.31d B (A) 和±1.58d B (A) 以内, 由此可见, 利用六日测量的平均值来代表各功能区的季度噪声值, 各种声级的置信区间均在±1.6 d B (A) 以内,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2 一日测量值的可信限:

如果用一昼夜测得的噪声值, 来代表功能区一个季度的噪声平均值, 在90%置信水平下, 一日测量值和季度噪声平均值的差小于表3所列值。结果表明: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的Ld、Ln、Ldn、L10、L50、L90和Leq, 如果要保证精度在±1.5d B (A) 以内, 一日测量值完全能够满足;四类区除了Ln和Ldn两项的精度在±3.0d B (A) 以内之外, 其它各项也可以保证精度在±1.5d B (A) 以内。

4 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 我们可以看到: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每天的噪声值变化不大, 用一日测量值来代表功能区的季度噪声值, 可信限均可小于±1.5d B (A) ,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四类区的昼间噪声值变化也较小, 可信限在±1.0 d B (A) 以内, 夜间由于车流量较小噪声值变化较大, 可信限可在±2.5 d B (A) 以内。从总体结果来看, 等效声级的代表性要优于统计声级。

摘要:功能区噪声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在日常的功能区噪声监测中, 通常将每季度最后一个月月初的一昼夜的监测结果, 作为该季度的功能区噪声值。为了检验此方法的代表性, 作者选择了六天分别在四个功能区进行24小时噪声监测。通过对六天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和六日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分析, 以及对一日测量值的可信限分析, 总结出各类区一日测量值的可信限, 证明了用一日测量值来代表功能区的季度噪声值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关键词:噪声,监测,代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功能区噪声 篇2

层次分析法在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优选中的应用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功能区噪声进行优选,各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个数分配根据功能区面积和复杂性、各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确定根据专家比例标度赋值进行评定.作 者:李宁宁 刘瑛 LI Ning-ning LIU Ying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盘锦,124010期 刊:北方环境 Journal: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年,卷(期):,22(3)分类号:X839.1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功能区噪声 监测点位 优选

功能区噪声 篇3

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噪声;从环保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碍的声音统称为噪声[1]。在城市中,根据噪声的来源,可将噪声分为以下四类:

1、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指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噪声;可分为家庭噪声和公共场所噪声两类。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家庭的必需品,同时也成为家庭噪声的主要来源。电冰箱30~40dB,电风扇40~50dB,电视机40~60dB,洗衣机42~82dB,电吹风、换气扇80~90dB[2]。公共场所噪声包括:商业固定噪声设备、卡拉OK、露天音响、健身活动、房屋装修噪声、市场小喇叭等。这些噪声虽然一般在80dB以下,对健康无直接危害,但都能干扰人们交谈、工作、学习和休息。

2、交通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交通噪声声源。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声的85%,车辆噪声的传播与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同样的噪声源在街道上较空旷地上,听起来要大5~10dB,在机动车辆中载重汽车等重型车辆的噪声在89~92dB,轿车、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噪声约有82~85dB。车辆行驶速度加快,轮胎与地面摩擦所产生的滚动噪声急剧增大。据统计,滚动噪声己经占全部交通噪声70%~75%。

3、工业噪声。工业噪声是指由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这种噪声一般持续时间长,其影响虽不及交通运输广,但局部地区的污染都比交通噪声严重得多,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生产规律变化而直接影响工厂职工和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企业车间噪声级平均在75~105dB的范围内。但也有少数的车间和机器的噪声级高达110~120dB,有的甚至超过了120dB。

4、建筑施工噪声。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力度的加大,建筑施工噪声也越来越严重。虽然施工设备的运行,噪声的产生具有暂时性,但噪声高,振动大。据有关部门测定统计,在距离建筑施工设备10m处,打桩机、铺路机等机械的噪声级分别达到105dB、88dB。这些噪声不仅严重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休息。

二、环境计划的作用

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先后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作为环境管理的中心课题,把环境管理定义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这两个目标的过程”,“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就考虑生态平衡问题,而不是不予考虑或不作为防止污染的积极因素来被动应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七十年代先后把环境管理的重点由污染治理转移到环境规划及其实施上来[2]。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环境规划,开展了流域、区域、工业发展等环境规划,并将其作为政府管理的行政和法律行为,在环境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每五年编制一次环境计划。环境计划实践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把环境计划作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去,使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协调发展。②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经济发展的规划过程中获得。③重视环境计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要能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宏观指导,为城市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目前国家推行排污许可证,总量控制等新的环境管理制度,要有一定的环境研究为基础。因而,在城市或流域环境计划的成果中,日益重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优化分配技术。④城市环境计划趋向于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分析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运用立法、行政、经济和技术的手段,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把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到最小程度,自觉维护环境的再生能力。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多层次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⑤环境计划以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容量研究为基础,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功能区划分,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生态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和布局规划、环境管理规划等。

三、基于城市功能区域划分的噪声控制

1、根据城市各区域的主导功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各区域未来发展方向,对城市市区和规划发展区进行功能区划分。根据各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现状及总体规划中各区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可对各区域未来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粗略的预测,预测的重点是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的变化。

2、根据城市声环境现状,明确城市未来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应解决的问题和城市声环境质量未来应达到的状态(程度)和标准,即制定城市声环境保护目标。然后依据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及发展状况,制定具体的指标,以实现城市声环境目标。

3、基于城市功能区域划分的噪声控制方案。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声学要求和噪声污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规划措施,如新噪声源的布设要科学合理,工业噪声通过工厂的综合治理解决,无法治理又对群众影响较大的工业企业可考虑转产或搬迁。对城区交通噪声可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来解决。工、商、住宅、交通混杂的旧城区,布局不合理,人口稠密,噪声问题比较严重,是噪声控制的难点。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只能采取利用旧城改造工程,逐步突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将散落在居民住宅间的小工厂相对集中,用限制商业及交通活动的时间等方法来改善其声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培英等.《环境问题案例教程》.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05~113

[2] G.H.Pandya.《Urban Noise-A Need

for Acoustic Planning》.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1;67

功能区噪声 篇4

1 监测对象和标准

1.1 监测对象

对其他4个功能区进行了监测, 并设立了8个监测点位, 其中, 1、2、3、4类区各设2个测点。在2014年, 对全市4个功能区监测按照季度进行, 分别在当年的2、5、8、11月进行。

1.2 监测方法

根据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测点选择在户外, 离任一建筑物距离不得小于1m, 离车行道沿20cm, 离地面1.2m处, 选择在没有雨的情况下, 而且风速不大于5.5m/s的条件下, 采用定点测量的方法进行监测。

1.3 监测评价标准

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见表1。

2 晋中市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及原因分析

2.1 监测结果

对晋中市城市所布设的4个功能区, 8个监测点位, 进行监测后发现, 2014年, 晋中市1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37.5%, 夜间达标率为37.5%;2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75%, 夜间达标率为37.5%;3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87.5%, 夜间达标率为100%;4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100%, 夜间达标率为25% (见图1) 。从监测的上述结果来看, 全市昼间监测达标率最低的是1类, 只有37.5%, 达标率最高的是4类, 为100%;而夜间达标率最低的是4类, 为25%, 达标率最高的是3类, 100%。

2.2 原因分析

从监测结果来看, 晋中市城市功能区白天的监测达标率最低是1类, 导致达标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居民区噪声污染, 还有医疗卫生区域内的病人就诊和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相关行政业务人员较多, 导致这些区域的功能区监测达标率较低;而夜间达标较低的则主要是4类, 主要是城市主次干路, 因为车流量较大, 导致了该功能区噪声污染达标率较低。

3 晋中市城市功能区噪声污染防治

3.1 合理布局, 减少区域间声环境干扰

全国正在积极开展的“退二进三”战略, 即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 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 完成城区内污染企业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搬迁和整改。晋中市应结合本市实际,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全市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并优化城市管理能力, 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中心区域的噪声污染问题, 以减少功能区混杂、噪声污染源复杂等不利局面。

3.2 改善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噪声治理

据统计, 截止2014年底, 晋中市民汽车拥有量达到了46万多辆, 比2013年增长了4.7%, 其中增长最多的为汽车, 增速达10.8%。呈现出载客汽车增长快于载货汽车, 轿车增长依然强劲。因此, 对全市城区交通干线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以进一步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应从道路通达度、路面条件、车辆管理等三方面加以改造[2]。首先是加强城区道路的路面改造, 积极采用降噪路面, 在道路两旁种植绿化带, 对于敏感区域的路段要适当控制来往车流量, 在学校、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对过往车辆要禁鸣, 并严禁重型车辆通行敏感区域。

3.3 加强宣传,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城市噪声主要与功能区交通、工业、建筑施工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而其中治理难度最大的是居民的生产生活噪声, 因此, 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噪声污染危害的宣传, 增强人们环保意识, 要加强对功能区娱乐场所、商店、超市等重点区域内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相关奖励举措, 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共同做好功能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柳研华.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与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 2005, 21 (3) :71-72.

功能区噪声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危害很大, 不但妨碍人的休息, 而且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导致一些疾病发生[1]。噪声危害听力, 长期在90dB以上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 有50%~80%患有噪声性耳聋。噪声危害人的神经系统, 引起头晕脑胀、烦躁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噪声刺激下, 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高级部位, 容易发生机能紊乱, 对睡眠、休息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噪声影响人的心脑血管系统, 人体随着噪声大小强度的变化导致血压上升和下降。强烈噪声可引起全身肌肉收缩、呼吸和心跳频率加快, 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噪声可引起消化系统病症, 造成肠胃机能阻滞消化液分泌异常, 胃酸降低。噪声干扰人体的睡眠和休息。噪声可影响母体中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儿童的智力发展。噪声能降低人们工作学习效率, 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形象来说, 噪声就是一种慢性毒药, 所以治理噪声污染刻不容缓。

2 环境噪声监测

2.1 监测方法、点位及频率

监测方法:监测数据报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的噪声值和等效连续A声级。再根据这些监测原始数据, 按规定计算各不同时段的噪声值。

监测点位及频率:功能区噪声监测在城区内共设4个监测点, 分别属于1至4类功能区, 每个功能区布设1个点位。

监测频率:全年四季每季随机抽样监测一天, 每天昼夜各监测一次。

2.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在环境中, 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 同一量值的噪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亦不同。各功能区执行标准见表1。

3 5年间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及评价

义县2009~2013年功能区4个季度监测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类功能区5年监测数据中, 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结果全部达标。其中昼间: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第3季度, 监测值为53.0dB;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第二季度, 监测值为38.0dB。夜间: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第三季度, 监测值为44.9dB;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第二季度, 监测值为31.2dB。

2类功能区5年监测数据中, 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结果全部达标。其中昼间: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第一季度, 监测值为59.9dB;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第四季度, 监测值为39.6dB。夜间: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第四季度, 监测值为49.5dB;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第二季度, 最低值为31.6dB。

3类功能区5年监测数据中, 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结果全部达标。其中昼间: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第一季度, 监测值为64.4dB;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第四季度, 监测值为38.0dB。夜间: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第一季度, 监测值为48.6dB;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第二季度, 最低值为32.9dB。

4类功能区五年监测数据中, 昼间超标率为60%, 夜间超标率为80%。其中昼间:最高值出现在2009年第四季度, 监测值为84.4dB, 超标14.4dB。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第二季度, 监测值为62.1dB, 符合标准。夜间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第三季度, 监测值为62.4dB, 超标7.4dB;最低值出在现2010年第一季度, 最低值为48.0dB, 符合标准。

按照各功能区的标准要求, 从这五年监测值看:1类区、2类区和3类区均无超标现象。超标严重的是4类区, 昼间超标率为60%, 夜间超标率为80%。

4 5年间功能区噪声变化趋势分析

按照规定, 功能区环境噪声每年只在每个季度监测一次, 且每个监测点位只监测一天,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机性。本文仅依据五年数据分析如下。

4.1 五年间各功能区昼间及夜间年度年度均值变化趋势分析

2009至2013年期间各功能区昼间和夜间年度噪声比较图分别见图1和图2。结合两图来看。

1类区5年间昼间测值从2009年一直呈缓慢下滑趋势, 2011年至最低点;2012年测值升高后2013年又呈回落趋势:夜间测值从2009年到2010年呈下降状态;从2011年至2012年测值呈上升趋势, 到2013年又有小幅度回落。2类区5年间昼夜测值变化趋势一致。从2009年起一直呈上升趋势, 至2012年达至峰值, 2013年又有一定幅度回落。3类区5年间昼夜测值变化趋势一致, 从2009年起至2013年一直呈上升趋势。4类区5年间昼间测值从2009年起一直呈回落趋势, 至2011年降至最低点;从2011年后至2013年呈上升趋势。夜间测值从2009年降至2010年, 2010年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2年达到一个峰值后, 2013年又有小幅回落。

由上述分析可见, 1、2类区均为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2013年又呈回落状态, 这是因为义县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城市噪声环境的管理, 加强监管, 切实把噪声扰民问题纳入工作日程, 从而起到了一定成效。3类区5年测值虽不超标, 但5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说明主管部门和企业都要引起重视, 确保噪声达标排放。4类区噪声测值多变, 这也符合4类区特点。交通干线是车辆通行必经之路, 车况及车流量多少对交通噪声测值产生很大影响。

4.2 各功能区5年监测结果昼夜均值变化趋势分析

各功能区5年监测结果昼均值和夜均值比较示意图分别见图3和4。而无论是从图3还是图4分析都可以看出, 1类区、2类区和3类区5年昼均值和夜均值都低于相应标准, 4类区昼均值和夜均值则高于相应标准。

综上分析, 义县进一步加大噪声治理力度, 4类区是噪声治理的重中之重。

5 义县噪声污染主要成因

5.1 社会生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噪声源出现在大街小巷。商业网点无休止的促销宣传、娱乐场所高分贝的音乐播放、露天冷饮及烧烤业露天经营的喧闹等, 都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5.2 建筑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提速, 建筑施工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重要噪声源。居民住宅日间装修、部分建筑工地在未取得相关部门环保审批的情况下, 为赶进度在禁止施工作业的时间段和地点进行浇灌水泥、风炮钻孔、打地基、锯模板等行为所产生的噪音都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的日常生活。

5.3 交通

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导致原有的城市道路格局及道路建设已不能满足居民的行车需求。县内一条主干道:南大街与中兴街和南关街在金三角交汇, 呈倒Y型分布;由于上述主干道是县内通行的必经之路, 南来北往的车辆多汇集于此, 由此引发的交通噪声污染也呈加剧趋势。

6 噪声污染防治的几点意见

6.1 控制声源

6.1.1 社会生活噪声

限制社会生活噪声,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噪声扰民。饮食服务业和娱乐场所等边界噪声必须达到相应噪声排放标准, 未能达标的环保部门要责令其停业整改、搬迁或关闭。

6.1.2 工业噪声源

工业区应远离居住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 尽量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及施工工艺, 除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传统治理措施外, 更要不断引进高新技术, 降低噪声污染。

6.1.3 建筑施工噪声

在噪声敏感区域内施工要设置声屏, 提倡采用低噪声防震动的施工设备, 严格限制施工作业时间, 加强夜间对施工场的巡查力度, 对超时施工的场地要予以重罚以示警戒;如确需连续施工的, 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6.1.4 交通噪声

加大对交通运输工具的监管力度, 减少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干扰。县内主要街道的噪声敏感地段, 要设置“禁鸣”、“低音”路牌;根据需要规定禁行路线, 大型车辆只能在规定线路和规定时间内行驶。

6.2 城市总体规划及功能区划要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部门, 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合理规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尤其在城区建设南移过程中, 注意将厂区、商业区以及居民区尽量分开。同时结合规划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构建科学合理的道路网络, 改集交点为多散点, 以此疏通车流量;或者在交通繁华区设置单行线, 分散车流量以降低噪声。

6.3 加强城市绿化, 搞好科学植树造林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还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道路两旁设置隔声屏障和绿化带。其中隔声屏障可采用吸声材料制成的隔声墙或隔声栅栏, 可使交通噪声下降5~15dB[2]。采用高大乔木作道路两侧绿化带则可降低交通噪声5~7dB[3]。不断强化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工作中做到依据现情, 科学处理,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环保部门积极宣传降噪法规, 确保无论是居民还是施工人员, 在高分贝噪声来临时应具备科学防护常识, 同时及时阻止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提倡临街住宅安双层窗户而不是近几年新兴的双层玻璃窗, 亦可大大降低噪声的干扰。

摘要:指出了随着义县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密度日益增加, 环境噪声现状不断增加。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20092013年获取的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 分析了义县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为环境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功能区,噪声,质量,变化

参考文献

[1]周浩.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中国环境管理, 2005 (11) .

[2]杨满宏.声屏障对公路交通噪声衰减理论模型的研究[J].交通环保, 1996 (6) .

功能区噪声 篇6

本文所涉及的仪器与公式如下, 仪器: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AWA6218B (30444) AWA6221A (565) 。公式:等效声级Leq:

式中:N是测量的声级总个数, LAi是采样到的第i个声级。对于连续的稳定噪声, 等效连续声级就等于测得的A声级。

通常噪声在晚上比白天更显得吵, 尤其对睡眠的干扰是如此。评价结果表明, 晚上噪声的干扰通常比白天高10dB。为了把不同时间噪声对人的干扰不同的因素考虑进去, 在计算一天24h的等效声级时, 要对夜间的噪声加上10dB的计权, 这样得到的等效声级为昼夜等效声级, 以符号Ldn表示;昼间等效用Ld表示, 指的是在早上6点后到晚上22点前这段时间里面的等效值, 可以将在这段时间内的Leq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来;夜间等效用Ln表示, 指的是在晚上22点后到早上6点前这段时间里面的等效值, 可以将在这段时间内的Leq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来:昼间等效用Ld、夜间等效用Ln、昼夜等效用Ldn表示:

噪声污染级LNP:

式中:K为常数, 对交通和飞机噪声取值2.56;σ为测定过程中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Leq为等效声级;σ为标准偏差。

2 荆州市城区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概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居住区环境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这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环境问题, 因此改善城市的声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势在必行。根据目前荆州市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 在不同的功能区, 选定6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 (表1) 。

2.1 监测条件

测量时一般应选在无雨、无雪时 (特殊情况除外) , 声级计应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干扰, 同时也可保持传声器清洁。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测量。声级计可以手持或固定在三角架上。传声器离地面高1.2m。放在车内的, 要求传声器伸出车外一定距离, 尽量避免车体反射的影响, 与地面距离仍保持1.2m左右。如固定在车顶上要加以注明, 手持声级计应使人体与传声器距离0.5m以上。测量的量是一定时间间隔的A声级瞬时值, 动态特性选择慢响应。测量时间:分为白天 (6:00~22:00) 和夜间 (22:00~6:00) 两部分。

测点选择:测点选在受影响者的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1m, 传声器高于地面1.2m以上的噪声影响敏感处。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附近应没有别的障碍物或反射体, 无法避免时应背向反射体, 应避免围观人群的干扰。测点附近有什么固定声源或交通噪声干扰时, 应加以说明。

按上述规定在每一个测量点, 连续读取100个数据 (当噪声涨落较大时应取200个数据) 代表该点的噪声分布, 白天和夜间分别测量, 测量的同时要判断和记录周围声学环境, 如主要噪声来源等。

数据处理:由于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非稳态噪声, 因此测量数据一般用统计噪声级或等效连续A声级表示, 即把测定数据代入有关公式, 计算L10、L50、L90、Leq的算术平均值 (L) 和最大值及标准偏差 (σ) , 确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情况。

2.2 监测频次

功能区噪声在荆州市城区每季度进行一次24h连续监测。

2.3 评价标准

城市功能区噪声质量评价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 见表2。

dB (A)

3 荆州市城区功能区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

(1) 2010年到2015年荆州市城区第一季度功能区噪声状况, 如图1, 监测数据如下。

(2) 2010年到2015年荆州市城区第一季度功能区噪声变化趋势分析。2010~2015年, 荆州市第一季度功能区噪声0类区昼间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010年夜间超标0.8dB;1类区2014年昼间超标4.5dB, 夜间2011年到2014年分别超标1.3dB、0.9dB、1.4dB、8.1dB;2类区昼间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夜间2011年度和2014年度都超标1.7dB;3类区昼夜噪声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夜间2011年度超标5.6dB;4a类区不仅2010年北京路超标2.9dB, 夜间也全部超标。大型车辆集中在夜间进入中心城区是造成4类区夜间噪声超标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讲从2010年到2015年第一季度Ld、Ln、Ldn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 荆州城区功能区噪声污染级LNP变化趋势如图2。噪声污染级的计算:

4 荆州市城区功能区噪声状况变化原因分析

2010~2015年期间, 荆州市经济处于高速增涨阶段, 特别是荆州“壮腰工程”实施以来, 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 但伴随经济发展, 荆州市的交通状况和建筑市场环境不乐观, 近年来机动车辆特别是汽车的数量急剧递增, 道路建设在短期内没能与其同步增长, 这样就导致交通出现拥挤、堵塞, 同时还带来汽车紧急刹车和连续鸣笛的状况, 加之大型、重型车辆集中夜间放行, 使得该市噪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荆州市商业中心人流密度大, 营业时间延长, 也是造成荆州市功能区噪声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2]。

2011年该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爆发性增长, 机动车保有量为829681辆, 比2010年增加了40683辆。2010~2015年荆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见图3。

5 结论与建议

2010~2015年第一季度功能区噪声, 荆州市0类区、l类区、2类区、3类区、4类区昼夜噪声均有超标;4类区夜间超标尤为严重。2010~2015年期间, 该市功能区功能区噪声总体上成下降趋势。2010~2015年期间, 4a类区噪声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成下降趋势;该市3类区昼夜都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类区昼间成下降趋势, 夜间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类区昼夜成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0类区成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荆州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社会生活噪声声源所占权重大, 交通噪声超标风险大,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噪声影响的扩大。

5.1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 制定噪声防治规划

城市的功能布局应从合理控制噪声的观点进行城市总体布局, 对各类交通干道和噪声源进行合理布局。利用对噪声要求不高的公共建筑如剧院、商店、餐馆等布置在临街一面, 以形成隔音障壁, 使内侧居住区比较安静。大力发展绿化, 利用绿化带减弱噪声传播, 实测表明, 10m、20m、30m、50m宽的绿化带可以分别减弱噪声30%、50%、50%、60%[3]。

5.2 完善交通设施建设, 提倡绿色出行

随着荆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 道路拥堵情况的加剧, 交通噪声污染压力不断增大, 为了保障公众出行便利, 减轻交通拥堵所产生噪声的污染, 应大力发展以公交为主的公共交通方式, 加大道路建设力度, 发展新区建设, 减轻目前主城区居住、交通压力。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 以减轻交通噪声的污染。

5.3 逐步规范建筑装修市场

建筑施工区域加强噪声污染管理, 采取隔音降噪的措施施工, 禁止夜间和午间说那个电钻、电锯、电刨、冲击钻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具。

5.5 对现有的噪声污染源做出整治措施

对已经纯在的噪声污染源, 采取隔离、使用降噪材料吸附、在污染源四周提高绿化率等有效措施来降噪。

5.6 完善噪声投诉与处理工作机制

根据荆州市环境噪声监督职责, 在相关部门内部设立噪声投诉热线与监督处理机构, 专人专职, 根据各相关部门权责, 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 让市民不用区分噪声类别, 直接与相应监管部门联系, 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4]。

摘要:对20102015年荆州市第一季度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现状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噪声防治对策, 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区噪声,污染级,荆州市,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8.

[2]郑文.襄阳市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 2012 (9) :187~188.

[3]谢浩.绿化带——天然的减噪消声器[J].陕西建筑, 1999 (3) :1.

功能区噪声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该厂各个车间噪声作业人员197人为作业噪声接触组,不分性别,年龄≥20岁、工龄≥1 a;选择无噪声接触和身体健康的,并且排除曾从事噪声作业的该厂其他无噪声环境工作人员200人作为对照组,不分性别,年龄≥20岁、工龄≥1 a。对所有调查对象均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史,并由专业医生进行心血管检查,排除既往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其他跟心血管有关的其他疾病。两组人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整群抽样问卷的调查方式,调查活动在调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现场发放问卷,答题时间充分,收集个人噪声暴露职业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体防护情况和自觉症状等资料。

1.2.2 作业现场的噪声测定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的要求,采用GS 5670XA型噪声级计测定作业环境中的噪声强度[dB(A)]及声压级。

1.2.3 高血压诊断方法及其标准

在正常作业时段,待作业工人休息20 min后,采用坐位方式和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右上肢肱动脉的血压。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以及服用降压药者。

1.2.4 心电图检查

采用上海维世康ECG-1212型心电图仪,在安静状态下对受检者作12导联测定并记录,以下壁T波改变、窦性心率不齐、T波改变、P波改变、电轴左偏或电轴右偏、肢体导联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或过快、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早博、ST-T改变作为判断心电图异常的条件。

1.2.5 累积噪声暴露量(CNE)计算

根据调查内容,CNE按以下公式计算[1]:CNE=暴露噪声的等效A声级+10 Log噪声作业工龄。(注:噪声国家标准:新建企业每天接触噪声8 h,A声级,允许噪声强度为85 dB(A)。老企业90 dB(A)。

将接触组工人按接触CNE大小分为4组:<120、121~130、131~140和>140 dB(A)组。观察CNE与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1.2.6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经核对后,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5软件统计包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对噪声暴露与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作业工龄、累积噪声暴露量与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进行显著性分析。但由于此次未对两组比对人员的年龄、工龄、性别进行标化,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倚。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97名接触组工人,年龄20~58岁,平均(43.45±7.79)岁;接触工龄为1~35 a,平均(15.86±12.43)a。调查200人非噪声暴露的对照组作工人员,年龄20~59岁,平均(43.94±10.41)岁;工作工龄为1~38 a,平均(19.08±10.13)a。被调查对象均已排除有高血压遗传病史及其他与高血压相关疾病有关的情况,两组人员具有可比性。

2.2 作业现场噪声强度测定情况

对该家具厂10个现场作业岗位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其等效A声级均值为(88.07±12.98)dB(A),所有噪声测定点噪声强度均超标,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关于噪声强度最低要求。

2.3 噪声暴露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由表1可知,接触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χ2=4.450,P<0.05,两组工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噪声暴露可引起作业工人血压升高。

2.4 噪声暴露与心电图异常率的关系

由表2可知,接触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χ2=4.246,P<0.05,两组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噪声暴露可引起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

2.5 CNE与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的关系

由表3可知,随着CNE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有升高趋势,经卡方检验,χ2=5.081,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随着CNE的增高,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增高,即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经卡方检验,χ2=0.852,P>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随CNE的增高而升高。

2.6 工人工龄与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的关系

由表4可知,高血压患病率经卡方检验,χ2=1.528,P>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率经卡方检验,χ2=1.748,P>0.05,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随着工龄的增加,两者的异常检出率随之增加。

3 讨论

近年来广大学者对噪声危害越来越重视,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危害的研究逐渐增多[3],但国内外报道结论并不一致,有些认为噪声暴露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电图异常,但有些却出现相反的结果[4],认为噪声暴露反而会引起血压降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噪声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0,P<0.05),说明噪声暴露可以引起血压升高。此外,从表2可看出,暴露与非暴露组之间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噪声暴露可影响心脏正常传导,从而引起心电图异常,以上2个调查结果都与盛夏萍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由表3可见,随着CNE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随之增高(χ2=5.081,P<0.05),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这跟林金模[6]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却没有剂量-反应关系(χ2=0.852,P>0.05),这跟林金模的研究结果相反,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如不同工厂的工人CNE不同,即调查对象具有不同质的一面;随着近几年对噪声对心血管的危害逐渐重视,防护措施也随之加强;而且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都比以前先进和高效;此外,可能因为2个研究的对象年龄和性别的构成结构不同,导致结果有差异等。表4可知随着工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和异常心电图检出率虽然有呈增高趋势,但经过统计学检验后,χ2=1.748,P>0.05。即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跟工人的长期工作中身体逐渐适应环境有关,也有可能随着工龄的增长,经验增长,工人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高,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健康保健等有关。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企业规模和数量在不断扩大,但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存在着一定噪声污染,这对从事该工种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进一步调查研究作业场所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因此,选择某大型家具厂进行噪声与心血管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极具代表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研究较为深入并且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同时也引起了相关生产企业部门的注意,在预防措施上有所加强,但对心血管的影响却被大多数人所忽略,Ising等[7]曾提出长期噪声暴露可引起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功能发生改变,造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高血压的学说。刘移民等[8]认为噪声刺激外周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合成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从而引起高血压。本文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接触噪声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之间有阳性关系(P<0.05),且随着CNE的增加患病率也有所增加,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P<0.05)。有必要说明的是,导致高血压,心电图改变的其他危险因素[9],如职业紧张、吸烟、饮酒、家族史等,由于考虑到复杂性与时间仓促性,本次调查未给予标化,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偏倚,有待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生产性噪声普遍存在于生产作业场所,噪声危害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普遍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存在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大量出现,其所带来的噪声污染给作业工人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保护作业工人的心血管系统,在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在工作上不能完全避免噪声,但是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噪声的强度,也是一个保护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措施。而降低噪声强度对政府及企业来说可从几个方面考虑[10]:首先是改进高噪声设备或改变施工方法等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其次是用吸声和消声技术控制噪声的传播;再其次就是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将噪声强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是防止噪声危害的重要措施。对个人来说可佩戴防噪耳塞,定期体检,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治疗,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工作之余加强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健康,杜绝高血压饮食。

综上所述,噪声污染的危害虽然存在,但是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只要企业认真落实相应防护工作,就可以把噪声危害降到最低,从而保护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家具厂噪声作业工人的心血管功能指标测定,了解噪声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某家具厂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197名工人作为接触组,以该厂非噪声工作者200名工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环境噪声暴露水平与工人体检,探讨环境噪声与工人的血压、心电图异常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接触露组高血压患病率与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血压患病率跟累积噪声暴露量有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 噪声可以对心血管功能产生损害。

关键词:噪声,心血管功能,血压

参考文献

[1]罗镝,随维靖,郝元涛.噪声对飞非听力系统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5,31(11):1460-1462.

[2]季春萍,李解权,夏思泉,等.噪声作业人员动脉顺应性的调查[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5):278-280.

[3]杨叔乐,张辉,江建梅,等.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2,18(9):28-29.

[4]赖建民,王致,刘移民.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19-22.

[5]盛夏萍,沈毅.噪声对造纸厂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28-29.

[6]林金模.造纸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4):42-43.

[7]Ising H,Dinenel D,Gunther T,at el.Health effects of traffic noise[J].JOccup Med,1900,32:685-689.

[8]刘移民,赖建民,肖启华,等.职业性噪声对暴露人群外周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4):227-229.

[9]刘宝英,任南,扬华.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关系的逐步回归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1):16-18.

功能区噪声 篇8

要想使用好该仪器的这项功能, 关键在于如何设置该功能中的每一项参数值, 使之能测试出网络中真实的噪声情况。如何使测试出的频谱更直观, 更容易判断出噪声的存在, 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每一项参数的意义。

将860DSP按照最佳设置方法接到机房某端口上, 得到该端口的回传底噪频谱图 (如下图1)

先介绍一下进入频谱功能页面后的显示:

Ref:参考电平 (即最顶格电平d Buv)

Avg:次数平均 (显示模式)

RBW:分辨率带宽

Lim:幅度限制线

d B/div:格高

Detector:更改检波器 (Averaging, Dwellwide, Dwellnarrow)

Marker:以标记线频点为频谱分析范围

Tuning:频率参考 (Start, Stop模式, 或是Center, Span模式)

Hold:选择保持方式 (None, Max, Min)

在排查噪声之前, 如何设置每一项参数才能获得更直观的频谱, 从而来判断噪声存在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每一项设置的要点:

1、Ref参考电平, 可调为 (20-120) , 一般设置为60最为合适, 即最顶端的电平为60d B。由于屏幕中横格为8格, 格高为10d B/div, 我们部分维护人员误认为将参考电平设置为80最为合适, 其实是不恰当的。将参考电平设置成80时 (如下图2) , 此时无法真实显示出该端口的频谱情况:

2、Avg次数平均可选为 (norm, 2, 4, 8, 16, 32, 64, 128, 256) , 一般在测试时我们设置为Avg32, 即每个频点所产生的噪声经过32次统计后取平均值显示在屏幕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直观的显示每个频点噪声的平均功率, 如果我们一直在norm模式下查看频谱 (如下图3) , 此时只能看到即时频谱, 很不直观, 无法分辨噪声的存在:

3、RBW分辨率带宽可选为 (10K-3M) , RBW叫做分辨率带宽, 实际上是频谱仪内部滤波器的带宽, SPAN越窄, RBW会自动变小, 提高分辨率, 但扫描速度会变慢, 它的设置对测试结果是有影响的。只有设置RBW大于或等于工作带宽时, 读数才准确, 但是如果信号太弱, 频谱仪则无法分辨信号, 此时即使RBW大于工作带宽读数也会不准 (比如测量上行噪声) , 此时就要将RBW设置的适当低 (比如300KHZ) , 使得频谱仪可以分辨信号, 此时读数较准。一般我们在测试上行噪声时设定为300K, RBW越小, 则扫描时间越长, 但检测到的信号越接近真实信号, 能够将两个频率离的很近的信号分辨出来, 相当与一个滤波器从头到尾扫了一遍。 (如下图4) 前者RBW设置的是3M, 后者设置的是10K。两者所显示的噪声频谱都不准确。

4、Lim幅度限制线可调为 (20-120) , 一般我们设置在20 (可根据个人习惯设置) , 因为在排查噪声时大部分均以20d B作为是否排查的标准, 设置在该值也是为了查看频谱排查噪声时更直观。

5、d B/div格高可选为 (1, 2, 5, 10) , 一般我们固定在10, 即每格10d B。

下图是DS1610所显示的该端口频谱图, 与图1中860DSP所观察到的频谱是一致的

功能区噪声 篇9

关键词:声级计,噪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在噪声的实际监测过程中, 往往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是不变的, 测量对象也可能是不变或者是类似的, 测量过程是在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国家标准等技术型文件所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但是测量结果每次都不尽相同, 如何能够使每次测量结果都体现其科学性、准确性, 我们必须引入不确定度的概念。本文即对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在日常使用中所测得的噪声引入不确定度, 使得所测结果更有效、更准确、更科学, 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

本文使用的是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准确度为1型, 其性能符合GB3785-83的要求。在实际噪声测量中,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主要来自于校准过程和该仪器的测量过程

1 不确定度分量估算

1.1 A类不确定度u (x1) 计算

声级计用94.0d B (1000Hz) 的声校准器校准后, 对94.0d B (1000Hz) 的声校准声源作10次独立重复测量, 测量结果见表1。

算术平均值所对应的A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

u (x1) 的自由度v (x1) =n-1=10-1=9

1.2 B类不确定度u (x2) 计算

1.2.1测量仪器准确度引入的B类不确定度u (x3)

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说明书表明, 在17-140 d B范围内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为1级, 经检定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4d 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188-2002) 所指, 所有涉及的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在未作特殊规定时, 其包含因子k=2, 相当于95%的置信概率[3]。因此, u (x3) =0.4/2=0.2d B, 根据公式

1.2.2标准声校准器准确度引入的B类不确定度u (x4)

使用AWA-6223-F型声校准器, 仪器检定证书给出声压极差的绝对值为0.1d B。均匀分布, , 可靠程度100%[4]。

d B

1.3合成不确定度

1.4有效自由度和包含因子的确定

有效自由度:

当置信水平p=99%, u=200, 取u=时, 查t分布表得tp (v) =2.576, 包含因子kp=tp (v) =2.576≈3

1.5扩展不确定度

1.6不确定度一览 (表2) 。

2监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表达

噪声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6d B, 置信水平 (p) 为99%, 包含因子 (kp) 为3。假设某次测量结果为70.5d B (A) , 监测结果及不确定度可有3种表示:

参考文献

[1]代伟.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6, 33 (9) :8-9.

[2]王中宇, 张海滨, 刘智敏.测量不确定度最大残差系数的一种新算法[J].计量学报, 2006, 27 (3) :201-205.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声级计JJG 188-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心理运动指数下一篇:强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