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实施机制

2022-09-14

第一篇:主体功能区实施机制

以激发多元主体内生动力为导向的高校岗位绩效考核实施机制

摘 要:绩效考核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文章以沈阳工程学院教师绩效考核的具体实践为例,总结了以往教师绩效评价的弊端,运用发展性考核理念,从教师岗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总体思路、考核机制的建构、指标体系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等院校 岗位 绩效考核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090-03

教师岗位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师薪酬调整、职务晋升、人事调整、职称评定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岗位绩效考核,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与工作胜任力,保证高校整体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笔者所在的沈阳工程学院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以激发教职工多元主体内生动力为导向的岗位绩效考核实施机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从比较的视角看以激发多元主体内生动力为导向的高校岗位绩效考核机制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师的绩效考核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使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结合;二是运用系统和一贯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考核;三是绩效考核是根据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的能力态度和业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1}同许多兄弟高校一样,我院最早在1991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就实行了教师聘任制,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意识,将考核结果同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这种考核评价以教学、科研、教研工作为主,对教师的工作确实起到了导向作用,但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院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1.考核总体层面,科研、教学工作两个极端现象比较突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注重学术水平(科研教研课题、经费、著作、论文、检索等),由于在考核中将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教材)等数量化,教师为完成文章的篇数和著作的数量,忽视了质量,致使学术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而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一些低技术含量的研究项目和学术研究,重数量,轻质量,更有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

科研能力弱的教师,注重授课的数量,教学工作量普遍过大,每天都忙于授课,备课时间偏少,影响了教学质量。以教学工作量作为评价指标,导致教师追求更多的教学工作量,导致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下降,挣得了与其授课质量不符的更多的课酬。

2.考核指标方面,指标单一,系统化考核少,缺乏公信力。教师的绩效考核,其考核指标基本上遵从“德、能、勤、绩”四方面,由于对指标分解得不具体、不全面,使得实际考核中操作性不强。高校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用单一的考核标准考核不同学科的教师,不仅存在评价指标上不科学、不系统的问题,而且也存在不易操作及考核内容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在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绩”与“酬”的结合与系统性设计上,缺乏有效的结合,使绩效考核的公信力下降。

3.考核环节方面,重视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以往绩效管理仅限于绩效考核,考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发奖金或课时津贴,强调外部控制,将考核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而现代绩效管理则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自我控制,着眼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是一种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绝不能将之等同于绩效管理。由于高校人事权集中于学校层面,导致以往的考核存在各系部无职权、无责任对教师进行考核等弊端,进而不能形成人事部门和专业系部分工明确且协调一致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难以履行各自的责任。

4.考核过程方面,重视考核结果,轻视考核过程。绩效是工作成效与所付出的行动的统一。在考核过程方面,以往的考核重视对绩效中的工作成果考核,轻视与教学行为有关的教师工作动机、热情度、忠诚感等。体现在对教学、科研等任务有指标,而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却很少度量,既不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也不在教师遇到阻力时提供支持。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良心活”,既与教师个人因素,如知识、教学艺术与技能、态度等有关,也与所教课程、年级、人数规模等有关,考核中必须将教师的可控因素和其绩效挂钩,做到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5.考核标准方面,重视定性考核,轻视定量考核。一方面,对教职工的考核标准不够明确、不够科学,不能切实针对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以真实反映其工作绩效的高低、工作胜任力的大小以及其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考核工作往往只为考核而考核,并且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评价很少。主观性较强,随意性较大,民主性较差,考核结果缺乏信度和效度。

二、我院以激发多元主体内生动力为导向的高校岗位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思路

实践证明,技术含量越低,越容易确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及方法。而与企业和事业单位相比,高校教职工从事的多是含量技术高的工作,确定适当的考核方法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对于高校教师的工作“脑力劳动为主”的性质而言,其工作具有隐蔽性,技术含量高。教学、科研等都是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同样的课程,包含的工作量、心血、水平,可能都不一样,相同研究经费的研究,包含的技术含量、成果也可能差别很大,教师的工作不仅限于八小时之内,作业批改、学术研究等,都是高校教师工作的内容。鉴于这一特点,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很难进行“质”的指标考核,不能用程序化、纯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二是对于高校教师工作本身而言,工作范围面宽、线广,包含教学、科研教研等不同类别,这些大类别又可细分为很多小类别,如教学就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科研包括横向、纵向、主持、参与等不同类别。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工作尚难建立起合理的等价关系。三是对于高校教师工作的创造性而言,其劳动体现出需求多样、内容高深、过程创造性强、性质复杂、成果识别周期长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充实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需求层次、知识结构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之余还要加强实践锻炼,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鉴于此,我院在岗位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

1.坚持“以教师为本”,构建“发展型”教师考核体系。“以教师为本”,构建“发展型”教师考核体系就是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样性,突出教师的自我评价;坚持评价种类的综合性,强调形成性评价;坚持评价标准的层次性,重视评价的针对性。以往对教师的评价多在“以事为主”上,指标偏重对教学、科研等结果的考核。坚持“以教师为本”,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用人和分配机制的变革,又要重视组织氛围和用人环境建设,在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时,要找到教师竞争和合作的平衡点,注重教师的自我成就感与工作目标的统一。

2.构建适合教师工作特点的考评体系,体现客观、公正、全面。首先,建立一个合适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我院借鉴现代企业中采用的“360度评价法”(全方位评价法),来改进和完善原来的教师评价体系,强调对教师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评价的参与者包括部门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和教师本人,重视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其次,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制订符合教师特点的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

在上述总体大框架基础上,制定具体量化可操作性的指标。这些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教师岗位、不同教师职务等之间的差异,注意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动态与静态、定性与定量、刚性与柔性指标等相结合,体现教师劳动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考核与评价。

三、我院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教师岗位绩效考核机制的建构

根据我院实际,我们在岗位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时,主要考虑五个模块并形成体系:

模块1:学院对部门的综合评价。根据学院管理系统、学院教学评价中心办学质量白皮书,对部门进行整体评价,以此确定部门绩效和部门自身进步率,对部门进行排名,进而分配部门优良指标。

模块2:岗位考核。一是年度考核,根据对部门的排名下达各部门教师的优秀、良好指标比例,由各部门根据自行制定的具体考核标准对本部门教师进行考核,确定优、良人选。二是岗位聘期考核,依据年度考核结果,对优、良的分别在岗位聘期a类业绩积分中加10分和3分。

模块3:院内绩效津贴分配。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基本津贴、额定外基本课酬、领导责任津贴发放的依据,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分别乘以1.

25、1.1、1.0、0.

8、0系数,据此发放年度绩效津贴。教师聘期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期绩效津贴发放的依据,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分别予以1.0、0.9、0的系数。

模块4:岗位业绩积分。我院在2009年7月29日正式实施新的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教师在此之前的本层级业绩积分为聘期岗位b类业绩积分(截至2009年7月28日前本层级取得的业绩)和a类积分(岗位学术业绩积分+年度考核奖励加分+年资积分)之和,据此排序进行层级内聘任;层级内聘期岗位a类积分排序,作为岗位等级聘用依据。

模块5:岗位聘用。以层级内聘期岗位a类+b类积分的排序作为岗位层级聘用依据;以层级内聘期岗位a类积分排序,作为岗位等级聘用依据。

五个考核模块相互联系。采用过程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考核主要指年度考核,阶段考核主要指聘期考核,两种考核相互交叉。年度岗位考核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效果及师德的表现情况为主;对聘期要求的标志性成果不做硬性要求,避免教师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聘期考核主要考核聘期目标中标志性成果的完成情况,并结合各年度的考核情况,保证考核的完整性。对不同类型及不同的考核对象,考核重点也各有侧重。年度考核重点考核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完成情况及教学质量效果;聘期考核重点考核教师“聘任合同书”中聘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我院岗位年度考核指标涵盖了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教学科研教研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等各个方面。主要考核内容是:教师年度内的政治思想表现、业务能力及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所完成的教学工作数量、质量、效果、实绩。设置了五个一级指标:德、能、勤、绩、附加奖励。“德”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即政治修养(参加政治业务学习等情况,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态度等)、师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等)、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能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课程群驾驭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双语教学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指标;“勤”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即教学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等)、部门工作(对部门所安排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对部门工作的贡献);“绩”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即教学工作量(各类教师额定教学工作量的质与量等)、教学质量(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辅导、作业批改方面的教学检查情况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评价等)。“附加奖励”包括,教学、科研获奖;部门荣誉;个人荣誉;社会服务;团队建设;教学;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加分等。

对于聘期岗位考核工作,学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选择不同的任务类型。分为教学ⅰ、ⅱ型(教学研究、教材编写、教学建设等)、科研ⅰ、ⅱ型、(科学研究、学术论著、学科建设等)、标准型(兼顾教学和科研)。岗位任务的设置由必要任务(围绕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实现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和岗位选择任务(在规定任务表中选择适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任务,根据个人选择的“岗位人员选型”和“岗位级别”而有所不同)构成。

我院按不同的岗位层级规定了“岗位必要任务”。如:2―4级教授,规定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两大方面的任务;6―7级副教授则规定了专业、课程与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任务;8―12级教师规定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任务。

我院还按不同的岗位层级和教师的选型规定了“岗位选择任务”。如:三级专业技术岗位规定了31项任务,四级规定了32项;五―十二级各规定了35项。不同选型的教师可根据规定选择其中的某些项。

与之相配套,我院还出台了“岗位业绩积分细则”,对岗位业绩的计分方式、年度考核奖励加分、年资积分、积分的计算、使用、积分标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我院的教师岗位绩效考核的特点体现在:公开,即考核透明度较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客观,即教师的业绩根据具体的指标考核出来。多向,即考核组、同事、领导、个人、学生等多方面考核。差别,即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制度,即考核工作形成制度,使之成为长效的激励制约机制。实用,即考核制度全面、简洁、操作性强。反馈,即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优化过程管理。

四、我院教师岗位绩效考核机制与以往考核制度的比较

针对以往教师考核显现出的问题,自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起,在全国的事业单位,全部推行绩效工资制度。”{2}发布之前,我院在2008年就开始了教职工绩效考核的探索。与以前我院实施的考核制度比较,新的绩效考核机制有以下特点:

1.强调科研和教学之间平衡,注重科研与教学、全面性与针对性的关系。针对以往考核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工作量过大、科研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使考核指标更加符合高校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新的考核指标注重了在提高科研教研水平的同时应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保证教学工作量完成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在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时, 把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及教师从事的教学改革工作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重要指标;在评价教师的学术水平时,着重看论文的层次和水平;在评价科研教研项目时,着重看项目本身的意义及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针对教师工作创造性的特点,注重在考核中根据不同学科教师工作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科类型、不同岗位职责和特点,实施分类评价。总之,教学和科研两者缺一不可,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做好教学工作是天职,而要做好教学工作,科研、教研是促进,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2.强调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注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过于重视量化考核而忽视教师工作的特点和个性,用统一的指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而忽视高校的多样性、学科及教师类型的多样性特点,看似公平,实则是考核工作简单化的表现。如把论文的多少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会造成教师为了“发论文”而“写论文”,进而追求论文数量,这就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在课题研究中考虑的不是如何才能把项目完成得更好,而是怎样才能多出数据,多写文章,致使课题的质量受到影响。为此,我院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中十分注重数量与质量的结合。考核指标既注重于教师的现实状况、又注重取得实效与以往情况相比较,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结合,采取年度(学年)、聘期(五年)考核结合的方式,发挥考核对平时工作的促进作用。 3.强调不同学科之间考核标准的差异,注重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我们感到,不同的学科,尤其是人文类学科与理工类学科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性。为此,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通过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绩效考核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在教职工工作评价中,不仅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指标,还有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指标,使教师通过评价找出问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达到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4.强调考核过程,注重考核结果与过程的结合。高校教师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有以科研为主的科研型,有的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标准型。此外,教师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有普通教师,有骨干教师,有学科带头人等,教授又分

一、

二、

三、四级等。不同的教师,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各不相同。对其考核也不能制定统一的标准,也不能根据谁的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的数量及层次这些成果来统一评价。所以,我院注重考核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强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水平、能力、学科建设、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考核;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体现了考核是为了促进教师、同时促进学校发展的本意。

5.强调考核的取向,注重教师绩效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我院新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对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性评价,如教师在年终考核中的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体现在教职工具体岗位工作考核方面,作为绩效工资晋升的依据。二是对教职工的聘期考核,多种评价标准,多种类型的成员参加,以促进教师发展的鼓励性评价。体现在教职工的岗位、职称晋升等方面,以聘期内的总体工作业绩为主。在考核主体多元化方面,我院在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教师资格的认定与标准评价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考核评价的主体。包括领导对教师评价,即上级评价下级;教职工对上级的评价,即下级评价上级;同行之间的评价,即同事互评;自我总结,即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即学生评教等。

第二篇:我国重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分为4类主体功能区

2011年06月09日05:46人民日报朱剑红我要评论(84)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出台 我国重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6月8日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个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的规划。

在中西部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据徐宪平介绍,《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这一格局,是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结合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特点和基础,这几年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新变化提出来的,对于保障全国耕地数量质量和农产品供给安全至关重要。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这一战略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内涵,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必要的“净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同区域绩效考核评价各有侧重

《规划》确定了“9+1”的政策体系。“9”是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1”是绩效评价考核,即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有效引导各地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介绍,目前,已经有一些政策开始实施,比如,提出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力度,从前年就开始做,中央财政拿了120个亿转移到重点生态功能区,用于保障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支出,去年资金增加到250亿。我们将436个县级行政单位纳入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相当于每个县平均得到了接近6000万元的均衡性转移支付。

【链 接】

《规划》对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划分做了阐述。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优化开发区域包括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地区等18个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这类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等7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23个产业带。另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这类地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第三篇:注册咨询师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 92分

注册咨询师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 92分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工业区位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

A.杜能 B.韦伯 C.克里斯泰勒 D.佩鲁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2.总体规划具有( )、纲领性、综合性的特征。

A.指导性

B.战略性 C.针对性 D.操作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3.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开发和管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严禁限制开发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

B.限制开发区域着重提出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方向的产业发展的措施 C.优化开发区域用于城镇和工业建设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应高于重点开发区域 D.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和工业建设用地比重的增长速度可不予控制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4.我国从哪个时期开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计划”调整为“规划”( )。

A.九五时期 B.十五时期 C.十一五时期 D.十二五时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5.我国第一次组织开展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是哪一年( )。

A.2003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8年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6.下列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的是( )。

A.综合性 B.基础性 C.战略性 D.约束性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7.根据诺瑟姆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 ),则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A.25%以下 B.50~70% C.超过70% D.超过80%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8.在我国发展规划体系中,以国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为( )。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主体功能区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9.以下属于区域规划的是( )。

A.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B.“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C.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D.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10.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集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下风下水区域,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限制开发区域 B.位于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下游河段的相邻区域不宜设置重点开发区域 C.考虑对老少边穷区域的政策扶持,有一定数量的重点开发区域可以分布在条件适宜的相对欠发达地区

D.重点开发区域要与国家和省(区、市)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布局相协调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有一批实体化的载体作为支撑,主要有( )。

A.重点工程 B.重点园区(基地) C.科技专项 D.政策文件 E.土地指标

用户答案:[DE] 得分:0.00

2.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是什么?( )

A.涉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B.涉及重大利益结构调整的重大事项; C.涉及社会关注度高且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 D.规划审批机关认为需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划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3.下列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主要内容的是( )。

A.开展国土空间综合评价 B.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C.分析区域发展环境 D.明确区域空间开发战略 E.制定区域政策与绩效评价方向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4.规划的政策措施通常包括( )。

A.体制机制保障 B.法制保障 C.要素保障 D.指标保障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5.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制度有( )。

A.统计监测制度 B.实施情况评估制度 C.规划中期评估制度 D.规划实施后评估制度 E.评估结果的应用制度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6.按照评估时点的不同,定期评估可分为哪些类型?( )。

A.评估 B.中期评估 C.终期评估 D.应急评估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7.发展规划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有( )。

A.规划委托方 B.受影响的政府及部门 C.受影响的企业及机构 D.受影响的居民 E.第三方机构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8.发展规划成果的形式有( )。

A.文本 B.附表 C.图件 D.专题研究 E.编制说明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9.目前我国发展规划按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哪几个大类。( )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主体功能区规划 E.城市总体规划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10.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是( )。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E.依法行政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2.“十一五”规划,首次将有50年历史的“计划”改为规划。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3.发展规划衔接要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政府规划服务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4.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5.规划中的目标与指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的包容性更强、更有原则,而目标是对指标的具体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第四篇:2016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以下属于区域规划的是( )。

A.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B.“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C.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D.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2.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层级为( )。

A.国家、省、市县

B.省、市县

C.市、县

D.国家、省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4.在我国发展规划体系中,以国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为( )。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主体功能区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5.总体规划具有( )、纲领性、综合性的特征。

A.指导性

B.战略性

C.针对性

D.操作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7.规划目标包括( )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统筹考虑的三大因素是(

)。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B.发展潜力

C.产业结构现状

D.现有开发密度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展望到( )年。

A.2020

B.2025

C.2030

D.2035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10.我国最早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理念的是( )。

A.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B.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报告

D.党的“十八大”报告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规划蓝图-实施情况”一致性的评估方法,是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估的?( )

A.规划思路

B.规划目标

C.规划任务

D.规划实施机制

用户答案:[BCD] 得分:4.00

2.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应( )。

A.内容简明

B.数据可靠

C.任务明确

D.分析权威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3.发展规划成果的形式有(

)。

A.文本

B.附表

C.图件

D.专题研究

E.编制说明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4.2014年8月,国家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些部委包括( )。 A.发改委

B.国土部

C.环保部

D.住建部

E.交通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5.在地方层面,各地开展中期评估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

A.综合分析型

B.纲要导向型

C.重点评估型

D.体系评估型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6.下列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的主导因素特征指标的是(

)。

A.拥有一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核心城市

B.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呈现上升态势

C.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然较高

D.人口、城镇和产业的集聚程度比较高

E.因人口、产业集聚而出现较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特征为( )。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8.人类发展指数主要由哪三个指标构成?(

)

A.长寿指标

B.知识指标

C.体面的生活水准指标

D.人均GDP指标

E.人均收入水平指标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9.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请问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E.全面实现现代化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10.主体功能区规划是( )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B.人口规划

C.区域规划

D.城市设计

E.交通规划

用户答案:[BCD] 得分:0.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公共产品一般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的特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2.当代福利理论演变的核心是重构国家、市场及社会三种力量在福利体系中的功能及角色。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3.政府是规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4.社会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内容。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5.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以下属于区域规划的是( )。

A.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B.“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C.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D.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2.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集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下风下水区域,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限制开发区域

B.位于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下游河段的相邻区域不宜设置重点开发区域

C.考虑对老少边穷区域的政策扶持,有一定数量的重点开发区域可以分布在条件适宜的相对欠发达地区

D.重点开发区域要与国家和省(区、市)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布局相协 调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3.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4.下列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的是( )。

A.综合性

B.基础性

C.战略性

D.约束性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5.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开发和管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严禁限制开发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

B.限制开发区域着重提出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方向的产业发展的措施

C.优化开发区域用于城镇和工业建设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应高于重点开发区域

D.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和工业建设用地比重的增长速度可不予控制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主体功能区中的开发特指(

)。

A.资源开发

B.农业开发

C.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D.科技开发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7.我国最早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理念的是( )。

A.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B.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报告

D.党的“十八大”报告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8.总体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哪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

A.上级

B.本级

C.上级和本级

D.上级或本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9.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为( )年。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10.我国从哪个时期开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计划”调整为“规划”( )。

A.九五时期

B.十五时期

C.十一五时期

D.十二五时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刻画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是(

)。

A.可利用土地资源

B.人口集聚度

C.交通优势度

D.自然灾害危险性

E.生态系统脆弱性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2.规划咨询质量管理职责中,下列属于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有(

)。 A.负责制定和批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主持管理评审,批准评审计划与评审报告

C.审批规划咨询项目负责人任职资格

D.负责规划咨询项目质量分类管理和成果质量审核及质量抽查

E.组织对客户投诉和不合格项目的分析、评审,督促落实纠正措施 用户答案:[ACE] 得分:0.00

3.发展规划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

A.宏观性

B.动态性

C.预期性

D.统领性

E.层级性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4.政府推动规划实施的具体举措有(

)。

A.推进规划联动

B.下达实施命令

C.落实分解任务

D.明确载体支撑

E.抓好项目带动

用户答案:[ACD] 得分:0.00

5.下列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的主导因素特征指标的是(

)。 A.拥有一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核心城市

B.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呈现上升态势

C.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然较高

D.人口、城镇和产业的集聚程度比较高

E.因人口、产业集聚而出现较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6.“规划蓝图-实施情况”一致性的评估方法,是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估的?( )

A.规划思路

B.规划目标

C.规划任务

D.规划实施机制

用户答案:[BC] 得分:0.00

7.在规划目标评估中,指标选择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

A.数据可获得性

B.时间纵向可比性

C.空间横向可比性

D.系统整体性

E.易于操作性

用户答案:[ACDE] 得分:0.00

8.下列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主要内容的是(

)。 A.开展国土空间综合评价

B.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C.分析区域发展环境

D.明确区域空间开发战略

E.制定区域政策与绩效评价方向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9.抽样方法主要有(

)。

A.就近抽样

B.目标抽样

C.简单抽样

D.滚雪球抽样

E.配额抽样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10.按开发方式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城市化地区

C.重点开发区域

D.限制开发区域

E.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ACDE] 得分:4.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5道题】

)。 1.国家总体规划和省(区、市)级、市县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2.规划中的目标与指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的包容性更强、更有原则,而目标是对指标的具体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4.社会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内容。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第五篇:2017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试卷及答案--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96分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到2014年,我国已经编制了(

)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2.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集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下风下水区域,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限制开发区域 B.位于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下游河段的相邻区域不宜设置重点开发区域

C.考虑对老少边穷区域的政策扶持,有一定数量的重点开发区域可以分布在条件适宜的相对欠发达地区

D.重点开发区域要与国家和省(区、市)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布局相协调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3.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4.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开发和管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严禁限制开发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

B.限制开发区域着重提出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方向的产业发展的措施 C.优化开发区域用于城镇和工业建设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应高于重点开发区域 D.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和工业建设用地比重的增长速度可不予控制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5.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7.根据空间结构理论中的网络理论,网络的中心是(

)。

A.线路 B.节点 C.域面 D.通道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8.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层级为(

)。

A.国家、省、市县 B.省、市县 C.市、县 D.国家、省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9.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为(

)年。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10.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 )。

A.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B.总体思路 C.任务与举措 D.调查研究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2.政府推动规划实施的具体举措有(

)。

A.推进规划联动 B.下达实施命令 C.落实分解任务 D.明确载体支撑 E.抓好项目带动

用户答案:[ACDE] 得分:4.00

3.主体功能区规划是(

)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B.人口规划 C.区域规划 D.城市设计 E.交通规划

用户答案:[ABCE] 得分:4.00

4.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呈现的新特征有:(

)。

A.小型化 B.智能化 C.专业化 D.个性化 E.多样化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是(

)。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E.依法行政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6.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是什么?(

)

A.涉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B.涉及重大利益结构调整的重大事项;

C.涉及社会关注度高且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 D.规划审批机关认为需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划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7.发展规划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

A.综合协调功能 B.信息导向功能 C.直接分配资金功能 D.政策指导调节功能 E.引导资源配置功能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8.2014年8月,国家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些部委包括(

)。

A.发改委 B.国土部 C.环保部 D.住建部 E.交通部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9.总体规划通常包括了经济、政治、( )等多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A.文化 B.社会 C.生态文明 D.党的建设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10.在规划编制情况的评估中,对规划内容的深度要求达到(

)。

A.可监测 B.可评估 C.可分解 D.可考核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2.“十一五”规划,首次将有50年历史的“计划”改为规划。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3.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4.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上要划分三大空间,这三大空间是指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5.国家总体规划和省(区、市)级、市县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上一篇:中铁员工入党申请书下一篇:征文充实的暑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