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居民

2024-05-01

城区居民(精选十篇)

城区居民 篇1

重庆北碚区属于嘉陵江水系下游河口丘陵区, 位于重庆市区的西北部, 区政府所在地距市政府所在地45 km, 国土面积754.2 km2[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但城市生活用水量增加, 而且对供水水质的要求也提高, 这就客观上要求在掌握现状用水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节水潜能, 提出切合实际的节水措施, 也为节水型社会建设, 施行阶梯式水价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1 现状调查

1.1 调查实施

调查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去北碚水利农机局和北碚水厂获取居民用水节水资料。第二阶段利用"世界水日"主题活动开展了试调研, 制定调查问卷。第三阶段先后调查北碚主城区城南、城北、西南大学共5个小区, 发放50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325份, 有效率为65%。

1.2 代表性说明

调查问卷包含个人信息、用水节水、观点认识三大方面, 共36个问题, 内容全面。针对北碚主城实际情况, 根据人口分布, 调查的小区分配为城北3个, 城南1个, 西南大学1个, 满足地域代表性。同时采取现场发放、现场问答、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 保证了调查资料的真实有效性。根据调查的结果, 得到如表1所示的群体样本统计。

在年龄结构上, 中老年人占到了绝大多数, 而往往中老年人对家庭用水的情况比较了解, 以他们为主要调查对象提高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2];在学历上, 初中以上人群占到90.8%, 保证了大部分居民能够很好的理解调查问题, 而且调查中有某大学小区大学及以上学历占到相当数量;在家庭收入上, 从低到高跨度较大且比例较均匀, 能够反映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用水和节水状况。

2 用水现状分析

2.1 人均月用水量计算

表2反映了不同用水量区间用户的比例情况, 可以直观表达出北碚城区大多数居民家庭月用水量在10 t以下 (含10 t) , 比例占到81.5%。

经统计人均月用水量为2.8 t/ (人·月) , 而现行的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 2002) [3]和《北碚水资源公报》 (2008年) 所给出的北碚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150 L/ (人·天) , 约4.5 t/ (人·月) , 显然实际平均用水量与定额有较大的差值, 现行标准中的定额值偏大。

根据北碚现行的水价2.8元/t, 计算出相应的人均月水费支出为7.84元/ (人·月) , 家庭平均水费支出占家庭平均收入的0.8%, 与世界银行提供的可以达到效节水的水费比例3%~5%相差甚远, 实际比例偏小, 水费不能达到调节水量使用的杠杆作用, 有调整的空间。

2.2 用水结构剖析

分析图1, 北碚城区居民最主要的用水是集中在洗衣服和洗澡两个项目上, 二者共占到家庭用水比例的80.8%。究其原因, 一是城区居民都是在家里洗衣服, 洗衣用水量大, 洗衣频次高;二是居民家庭的洗浴设备以传统的淋浴为主, 节水性能差, 水量浪费大。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冲厕用水量大, 居民大多注意了回收一次用水来冲厕所, 所以冲厕项目使用新水相对就减少了许多。分析表明, 北碚城区居民生活中在有意识的节水, 但是由于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推广较差, 造成如洗澡和洗衣用水的大量浪费, 家庭用水仍有较大节水空间。

2.3 节水空间计算

采用数学加权平均的模型对其进行计算, 以百分比形式估计节水潜力[4], 计算节水空间。

Ρ=ΜS (QL) (1) Ρ=mhS (2) Ρ= (Ρ-Ρ) /Ρ (3)

式中:P拟为拟定最小实际用水量; P实为实际用水量;M为用水户数; S为月数;P为节水潜力;Q为拟定各阶层用水量;L为各阶层家庭数权重;m为居民人口数量;h为人均月用水量。

根据北碚统计资料MSm可以查得。由调查资料, h=2.78 m3/ (月·人) , 高、中、低收入水平家庭比例为1∶6∶3, 所以得相应的权重L1=0.1, L2=0.6, L3=0.3。经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根据不同收入家庭用水量概率分布曲线, 认为高收入水平家庭拟定最小月用水量Q1=9.2 m3/ (月·家) , 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拟定最小月用水量Q2=5.7 m3/ (月·家) , 低收入水平家庭拟定最小月用水量Q3=4.5 m3/ (月·家) [5]。计算得P拟为573.55万m3, P实为867.36万m3, 节水潜力P为33.9%。

2.4 节水意识评价

由表3、表4分析:89%居民认为我国的水资源普通或匮乏, 90.8%的居民认为我国的水污染处于严重的状况, 在节约用水问题上居民关心的程度高达93.8%。说明居民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和突出的问题是非常关心和关注的, 尤其在国家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 对节水问题关注度高, 为北碚施行节水措施提供了民意基础。有意识去节水的居民占到90.4%和愿意购买节水器具的居民有86.4%, 而调查统计发现, 居民实际使用节水器具的只有54.5%, 说明居民在节水意识和节水行为上有偏差, 主要是由于节水技术的研究、节水器具的开发、节水器具的价格等因素使得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意愿有较大差距。此外, 只有71.4%的居民愿意参加节水活动, 与认为政府的节水宣传流于形式的占61.2%相吻合, 表明政府在节水宣传及节水实施方面的工作需要有较大的改进, 让居民自觉自愿参与节水。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节水的比例为57.5%, 这部分人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节水器具的人, 而偶有节水意识的占32.9%, 进一步说明需要加大宣传, 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

由图2、图3可知:传统的以广播电视、书刊报纸为媒介和社会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仍然是居民最易接受的节水教育途径。居民认可的可以促进节水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限量供水, 超额加价"和政府补贴购买节水器具, 而认为以提高水价达到节水的目的, 只有19.6%, 并不被多数赞同。

2.5 居民关心的问题

调查发现, 除了要求加强管理, 扩大节水宣传和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外, 居民还关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议加强对供水水质的检测, 据调查仍然有15.7%的住户认为水质不好, 占一定比例, 必须采取加大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监测, 实施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提高水厂的水处理能力等的措施, 增加居民对水质的满意度。二是要求改善和维修管道, 居民对城区陈旧的供水管网经常出现的跑、冒、漏、漏等现象, 以及相关部门维修不及时等问题意见较大, 尤其是水费存在公摊的用户, 对此反映强烈。三是要求解决供水水压不足的问题, 调查中有28户高层住户反映, 水压不足, 水龙头水量小, 希望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

3 节水建议

节约用水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等问题的科学途径,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由调查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 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是改善这种状况的切实有效的积极方法。

(1) 改变不良用水习惯。

改变旧有的用水方式, 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比如有26.7%的居民洗漱时直接开着水龙头, 非常浪费水, 建议采用杯盆接水的方式洗漱。

(2)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节水设备包括节水型龙头阀门类、节水型沐浴器类、节水型卫生器具类、水位水压控制类和节水装置设备类等[6]。据统计有87.7%居民家庭采用淋浴的方式洗澡, 但是大多没有采用节水型沐浴器, 洗衣服时也没有采用节水的洗衣机。居民对节水器具的使用有较高的愿望, 但是对节水器具的概念又非常的模糊, 因此应该加强引导,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比如可以采取政府补贴购买的方式, 生产企业应该注意标明节水标识。

(3)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

据调查广播电视和书刊报纸是居民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 要从用水突出矛盾、用水习惯、节水器具、节水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引导, 形成好的节水意识, 从行为上约束不良用水习惯, 共同建设节水型社会。

(4) 加强政府监督与管理。

据调查, 仍然存在居民用水价格实际上不一致的情况, 主要是由于部分小区还实行水量分摊政策, 而且管网陈旧老化严重, 常有“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 且不能及时维修, 形成巨大浪费。另外, 针对部分用水户没有安装水表的现象, 要加快解决;对于仍有小部分居民抱怨的高楼层水压不足的现象, 要采取加压的方式予以解决。

(5) 加快推行阶梯型水价。

重庆目前正在进行施行阶梯型水价的准备, 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进行水价改革, 适当提高水价, 建立节约用水的水价机制,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用水供需调节、水资源配置和节约用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7], 是对重庆现实情况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裘啸明.北碚年鉴[M].重庆:北碚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3.

[2]蒋文燕, 张勇, 林逢春.上海市居住小区用水、节水现状调查[J].中国给水排水, 2007, 23 (2) :71-74.

[3]GB/T50331-200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S].

[4]陈建耀, 刘昌明.城市节水潜力估算与用水管理水平评定[J].地理学报, 1998, 53 (2) .

[5]赵文双, 商彦蕊, 沈冬冬.石家庄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调查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6, 5.

[6]赵文耕.住宅用水器具简介[J].给水排水, 2005, 31 (2) :93-96.

城区单位和居民区卫生工作汇报 篇2

一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始终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作为造福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志,多方联动,着力强化创卫意识,大力改善我县社区环境,努力推进我县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深化思想认识,扩大创卫影响

开展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创耳工作目标任务,提高干部群众创卫意识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从宣传教育入手,打牢干部群众的认识基础。

1、宣传发动强认识。一是多层次会议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创卫工作动员会、环境整治专题会、创卫工作例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创卫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部署上来;二是借助媒体宣传。利用郧县电视台、郧阳网等新闻媒体,大造宣传声势,重点宣传创建典型、报道创卫工作进展情况;三是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新建大型创卫广告牌2处,主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栏260多期次,共印发工作简报10期次,发放宣传单20000余份。四是有电子显示屏的单位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五是在各社区设置健康知识宣传廊,并定期更新健康知识,向市民传播健康生活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养。

2、教育培训认识。我们以社区、学校为陈地,以健康教育为主题,大力开展市民教育培训活动,共主办各类健康教育培训20余场次,参训人员达到2000余人,我们还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创建文件和文明市民标准,树立干部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地抓好中心学校卫生教育,中小学全部开设了健康教育课,扩大了创卫工作的覆盖面。

3、明确目标强认识。环境卫生管理难度较大,创卫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针对实际情况,我们根据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标准,制订了城区环境卫生整治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并将环境整治目

标通过各种途径告知了广大居民,做到家喻户晓,使干部群众心中装有目标,工作围绕目标,齐力实现目标,打牢了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创卫工作和主动参与创卫活动的认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细化常规管理,加大创卫力度

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要求,我们坚持从环境整治入手,细化常规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创卫工作的各项任务。

1、强化环境治理、大力实施环境卫生整治。一是抓好日常整治。我们将城区主干道路、背街小巷治理全部落实到具体体专班、具体社区、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将城区单位住宅小区、居民区实行网格化验管理,全面落实“门前四包”、“庭院三包”责任制,按照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定期开展督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整治工作的连续性。

二、进行集中联合整治,共组织开展集中整治10余次,重点对城区责任路段实行“五清”。即:清扫路面、清运垃圾、清除杂草、清除“牛皮癣”、清扫污水。在联合行动中,使城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是抓好重点整治。我们集中力量对城区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实行定目标、定专人、定时清运、定期检查,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对市场门店、摊位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农贸市场管理实现了规范化。

2、强化基础建设。由于社区及背街小巷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县城的建设和发展。为逐步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了建设与管理。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调查背街小巷存在的环境卫生主要问题。按照财政支持、社区自筹,辖区单位共建的思路,大力筹集资金,对城区背街小巷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新建、改建和扩建,搞环境建设,估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变化。二是狠抓了卫生环境的整治。为解决污水乱流、垃圾乱放等问题,完成了背街小巷硬化,修补了破损的下水管道。

3、实时分析评价本辖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报告,每月定期进行分析和反馈,编制疫情简报,供领导参考;同时积极开展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趋势预测,根据浒趋势,及时指导辖区疾控机构开展防治,以减少疫情发生概率。

4、积极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工作规范——医疗机构部分》的有关精神,加强信息报告人员管理。对责任报告单位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求每天上、下行各一次收集、核实传染报告等,并有当日开展疫情网络直报记录。

5、积极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为了确保传染染病疫情信息及时报告,卫生局定期组织疾控中心、卫生监督专业人员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疫情报告督导检查。

6、保障辖区内疫情报告信息风格的畅通,对基层报告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全县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三、大力开展免疫规划,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我镇的计划免疫工作以接种门诊、接种点建设为重点,狠抓计划免疫的规范化管理。按照统一部署,实施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真正做到了惠及全镇人民群众。

1、建立免疫预防专家库。我镇成立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全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同时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给予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

2、加强了宣传工作。根据省、市卫生厅(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在今年4月25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放和张贴主题海报,悬挂了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在街头开展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了宣传单等。通过宣传,广泛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了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共发放宣传画140张,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横幅13条,刷写标语20余条。

3、加强资格认证,规范门诊设置。近几年,结合郧县实际,对预防接种单位进行了统一规划,制定了工作方案。通过不断完善门诊建设,做到了硬件设施到位,软件资料规范,各项制度齐全,人员资格达到。对全县接种点、接种点门诊进行了随机抽查验收,对不合格接种门诊下达了限期整改的通知,通过整改,全镇接种门诊均达了设置标准。

4、加强培训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一是开展了免疫规划业务技能大比武。于今年7月15日举办了一期免疫规划业务技能培训班,对预防接种人员开展了考核,发放了预防接种资格证。二是展开了免疫规划其他项目培训。通过以会代训或召开专题培训会等形式共举办了免疫规划业务培训班68期,累计达1563人数。

城区居民 篇3

关键词:自然灾害 灾害认知 现状调查 城区居民 吉林市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000-00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发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为此更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尤其是上个世纪以来,全球因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更明显,灾害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较发达国家更突出也更明显,每年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占全世界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95%,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GDP百分比高于发达国家20倍不止[1]。

现阶段我国的13亿人口中,城市人口比例占40%,预计到未来的2030年,我国人口数将在13亿的基础上增加3亿不止,而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也会增加,比例将超过60%。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居民往往会惊慌、不知所措。不同的群体面对灾害发生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些人会很快适应,有些则很难适应[2]。提高城区居民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可以有效的减少居民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死亡率。

本研究以吉林市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意在调查吉林市城区居民自然灾害的认知现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市城丰满区、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所属的2个社区进行随机抽样,每个社区再随机抽取50名18~75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选择样本400人。

1.2调查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发放问卷之前,应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讲明填写的注意事项,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取得调查对象的积极配合,问卷由研究对象本人填写,如有不能自行完成者则由本人口述,调查者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城区居民自然灾害知识、自救互救知识、灾情了解渠道、学习方法及培训意愿。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对吉林市城区居民进行调查分析,在396名调查者中,以女性居多,女士278人,占调查整体的70.2%;被调查者中年龄分布适中,以18~29岁居民居多,共135人,占调查整体的34.1%;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上看,本科学历居民人数最多167人,占调查整体的37.1%;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中已婚人群占的比例最大共187人,占调查整体的47.2%;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较详细复杂,学生所占的人数最多,共141人,占调查整体的35.6%。

2.2 吉林市城区居民灾害认知现状

在年龄变量上,40~49岁的居民自然灾害认知总分得分最高,为55.95±2.777;在性别变量上,男性居民自然灾害认知总分得分高,为55.44±2.655;在文化程度变量上,文化程度为博士的居民自然灾害认知总分最高,为57.90±0.577;在职业变量上,职业为医务人员的居民自然灾害认知总分最高,为57.74±2.453;在婚姻状况变量上,离异的居民自然灾害认知总分得分高,为55.81±2.470(见表1)。

表1 不同居民自然灾害认知总分得分比较

项目分组人数 ±s

年龄18-13555.34±3.117

30-

40-88

6555.50±2.559

55.59±2.777

50-5254.92±3.439

60-3454.62±2.780

752253.23±3.128

性别男

女118

27855.44±2.655

54.07±3.109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053.44±3.297

初中6955.33±2.985

高中/中专8455.70±2.921

大专4055.93±2.154

本科14756.46±3.121

硕士研究生257.11±0.000

博士及以上457.90±0.577

职业学生14155.16±3.146

机关、企业单位4755.81±2.532

农民3754.54±2.463

商业及服务人员6955.98±3.142

退休4854.92±3.083

医务人员3857.74±2.453

婚姻状况其他

未婚

已婚

离异

丧偶16

153

187

30

2655.06±2.834

54.97±3.119

55.63±2.864

55.81±2.470

53.60±3.362

3讨论

3.1加强城区防灾建设

多年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地区基层政府根据城区灾害发生的规律结合城区居民和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救援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政府各部门还应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3]。

3.2做好城区宣传教育工作

政府宣传部门还应组织相应工作人员在城区内积极开展关于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如有条件可以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指导居民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举一反三进行有效的训练 [50];还可以通过居民委员走访进行宣传教育,有效地减轻灾害的发生给居民造成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在开阔地区如各个院校操场、居民休闲广场及公园等空间较大的空地上设立应急避难所,在明显位置放置清晰的指示和标识。

3.3增强居民防范意识,做好充足准备

对于大部分城区居民来说,灾害的防范意识还是非常薄弱的,更谈不上对物品的准备。灾害发生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必需品是谁和食物,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和食物,不要说帮助其他人,就连自身安危都是很难顾及到的。对于有疾病的居民来说还要准备相应的药品。同时,我们还应准备电子通讯设备,手机亦是必不可少,在一定时间内手机可以帮助我们将受灾情况和自身情况传递出去,对救援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手电也是一样必不可少的物品,可以在断电后提供照明,也可在灾后对救援工作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孟庆楠.灾害及灾害管理研究评介[J].辽宁气象,2002(3):42-43.

[2]孙成权,林海,曲建升.全球变化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23-162.

城区居民 篇4

绍兴作为长三角经济较发达城市,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近几年,绍兴经济连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居民的消费意识、消费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加,体育消费支出在绍兴城区居民消费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未来五年是绍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将促进绍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绍兴城区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这对促进绍兴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的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绍兴市越城区,镜湖新区和袍江开发区等三大主城区的18周岁以上城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有关经济学理论研究著作,包括消费经济学前沿、消费经济学、体育经济学概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等等。有关体育学术报刊、电子期刊、杂志、书籍,包括各大学院学报、核心期刊等。政府有关文件和报告。

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绍兴城区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2015.5.05—2015.5.28

问卷的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回收573份,回收率95.5%,对问卷进行整理分类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48份,有效率95.64%。

2 结果与分析

2.1 绍兴越城区居民的体育意识

客观世界的一些反映是由人脑的意识来体现的。动物会对外界的一些刺激做出相对的反映,而我们人类,会依据自身的道德修养、所处地位、周边环境等条件做出反映,这是我们发展体育意识的基础。体育意识指的是现代人对体育的认识和对体育重要性的了解,因而会涉及到的一些观念、和一些内心想法,它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和前提。这是一个基本概念。

2.2 绍兴越城区居民的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也有它自身的概念。因为会有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小单元类型、自己的兴趣、消费条件和周围环境等条件不同,因而本地居民的这类动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趋向。如:绍兴越城区的居民,他们的体育以强健身体、悠闲娱乐为主,第二的目的也是能够防止疾病、舒缓压力、增强社交能力、结交朋友等。

2.3 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体育消费指层次更高点的一种消费,它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也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有所变化。比如,在绍兴市越城区影响这一消费的因素包括居民对这一消费不是非常重视,同时在当地存在场地紧缺的原因。虽然城市的经济消费发展不错,但大家在体育消费这一方面病不十分重视,小区的健身设备少有人问津,上面积了很多灰层,居民的锻炼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消费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改变人们的这种锻炼意识和这一消费意识,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做。另外的因素在于居民的空闲安排和价格,这些也是会对体育消费有所影响的。现在人们的生活频率很快,又有一定的工作压力,还会面对家庭压力,所以很多人都会抽不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参与体育的一类消费。同时,影响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进行体育商品购买,这些都是存在因素。而值得欣慰的市,绍兴这个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消费,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绍兴市越城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薄弱,因而也影响城区居民的体育花费,据调差了解,城区居民的体育购买花费在整个家庭花费中只排到了第七位,而目前,体育在社会和家庭中越来越占主要位置,它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而现在人们的体育购买花费的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很多人的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产品和彩票为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这一类型比较少,会有小部分居民把钱花费在体育场地租用方面,而购买体育产品的比较少,相对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最少,城区居民热衷于在电视上观看比赛,而不是去现场。同时本地居民的体育参与动机也有多种,很多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强健身体和进行娱乐。而整个城市的年收入水平较低,因而花费在体育上的费用也会相对较少。

3.2 对策

加强引导本地居民体育锻炼与消费意识。加大宣传全民健身的意识,使居民建立起全民健身的意识,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发展本地经济,让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增加了,就会有多余的闲钱能够用于体育消费,购买体育产品,参与体育活动。因而能够提高体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同时,搞好体育设施的建设,让居民在自己社区就能进行体育锻炼,使得体育锻炼大众化,平民化。最终,让居民过上健康,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 com/.

[2]上虞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shangy u.gov.cn/.

城区居民 篇5

【发布文号】乐山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0号 【发布日期】2013-08-20 【生效日期】2013-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乐山市人民政府

乐山市中心城区城镇居民户口落户办法

乐山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乐山市中心城区城镇居民户口落户办法》已经2013年7月31日乐山市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张彤

2013年8月20日

乐山市中心城区城镇居民户口落户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我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双百”大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办发〔2011〕9号)等政策法规,结合乐山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居民和市外人员在乐山市中心城区落户为城镇居民户口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乐山市中心城区,是指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行政区域。

第三条 乐山市中心城区城镇居民户口落户,遵循统筹兼顾、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政策配套,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的原则。

本市农业人口落户为城镇居民的,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保留享有其在农村的基本权益,同时享有城镇户口居民的权益。

第二章 落户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合法稳定住所的本市居民(包括本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和市外人员可以自愿申请,将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其他亲属,持本人和随迁人员的书面申请、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一)有自有住房的,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管理部门备案的购房合同;

(二)租(借)住房屋的,提供《租房合同》和房主的《房屋所有权证》、同意落户证明、户口簿;

(三)居住单位房屋的,提供单位出具的居住证明文件。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合法稳定收入或生活来源的本市居民(包括本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和市外人员可以自愿申请,将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其他亲属,持本人和随迁人员的书面申请、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一)有工作单位的,提供录(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工作证明;

(二)务工经商的,提供务工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

(三)有其他稳定生活来源的,提供相应证明。

第六条 本市农村居民、中心城区以外城镇居民和市外人员投靠在城镇的亲朋好友的,提供本人书面申请、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被投靠方同意落户的承诺书和户口薄,可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七条 农村居民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录(聘)用的,必须自录(聘)用之日起30日内,到工作地或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手续。逾期未办理的,由公安机关按规定直接办理转户手续。

第八条 在我市大中专院校就读的本市农村籍学生原则上迁入学校集体户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也可在原籍申请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其父母为农村居民的可申请一并办理。

户口已迁移到学校的原农村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凭学校所在地公安机关签发的迁往我市的《户口迁移证》,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凭单位录用证明或聘用合同,可迁入工作单位落户;未落实工作单位或无地方落户的,可在人才交流中心公共户口簿落户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九条 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的,凭毕业证或职称证书,可就地办理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其他亲属的城镇居民户口。

第十条 用工在10人以上的各类企业,可向所在地派出所申请设立一个城镇居民集体户,为本单位职工及其亲属落户为城镇居民提供方便。

第十一条 在农村自然聚集形成的非行政建制集镇或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等集中居住区居住的农村居民,根据本人自愿,可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十二条 应征入伍前是农村户籍的军人,复员、退伍后自愿申请户口迁往城镇的,凭县级以上安置部门或者兵役机关出具的介绍信等证明文件,可在安置地或原籍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十三条 集中居住在养老院、福利院的农村居民,根据本人自愿,凭本人申请和养老院、福利院相关证明,可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十四条 集体土地被全部征收或部分征收应当“人随地走”的农村居民,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仍有部分耕地的农村居民,可以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乐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已无土地的农村居民、土地被统征或成建制撤销农村经济组织的农村居民,应当在安置地直接申报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尚未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的,公安机关凭有关部门证明文件,于2013年12月31日前,将其直接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予公告,公安机关可以将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制镇等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直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十五条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搬迁范围、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拆迁补偿安置范围内,不得办理户口迁入。

农村范围内户口不适用户口挂靠政策,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住房。

原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但保留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权益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中心城区不办理该户新迁入人口手续;已经迁入的,征地时一律不对其进行补偿安置。

严禁将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

第三章 办理程序

第十六条 农村居民自愿申请转为城镇居民的,以及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由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审核,材料齐全的,直接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并在其户口簿上标注“(农业人口)”,以确认其原农业户口身份。

除前款另有规定外,按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直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农村居民,由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凭相关证明文件,直接将其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不得在其户口簿上标注“(农业人口)”。

市内外迁入中心城区落户的城镇居民,由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开具《准予迁入证明》,申请人凭《准予迁入证明》回原籍办理《户口迁移证》,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第十七条 中心城区办理城镇居民落户手续,公安机关不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由市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

公安派出所设立公共户口簿,为办理城镇居民落户提供方便。

第十八条 公安派出所在审核、办理城镇居民落户手续时,发现相关材料不齐全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充相关材料或提请相关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善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 落户为中心城区城镇居民户口的居民,由公安派出所免费发给户口簿,并为其办理身份证、护照等证件提供方便。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 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我市农村居民转为中心城区城镇居民〔户口簿上标注“(农业人口)”〕的,保留享有以下权益:

(一)是否放弃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自留地等,必须完全尊重本人意愿,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未放弃的,保留其在以后土地征收时按规定获得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权益。

(二)转户后未退出农村土地的,土地流转权以及与土地相关的各项惠农政策予以保留。

(三)转户后未退出农村土地的,保留其参与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权。

(四)农村居民户口贫困大中专学生转户后,继续享受现有贫困学生资助政策。

(五)与原农村居民户口相关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保留,法律法规另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落户为中心城区的城镇居民,享有以下权益:

(一)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享有相应社会保险待遇。

(二)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城镇住房保障。

(三)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可享有与现有城镇学生同等权益。

(四)劳动年龄段登记失业的转户居民可享受免费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可享受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就业援助政策。

(五)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按规定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六)市政府规定可以享有的其他权益。

第二十二条 公安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规范管理行为。凡符合户口迁移条件的,应予及时办理,不得推诿拖延;凡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擅自批准迁入。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等规定,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当事人可向市、县(市、区)相关部门投诉;一经查实,依法追究违法单位或个人的法律、经济、行政责任。当事人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过去我市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过去已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农村居民,是否保留享有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权益,按转户时的相关政策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 市公安、国土、农业、林业、住建、教育、人社、民政、计划生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城区居民 篇6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在商洛市中心广场、商洛市体育场、江滨公园以及不分羽毛球篮球场馆参加体育锻炼的家庭进行调研。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对调查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期刊、报纸等, 对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

2.2 访谈法

通过对商洛市100户普通家庭每月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锻炼中遇到的困难的调查访以及几个锻炼点对锻炼者的调研。同时对商洛市体委有关全民健身负责人进行访问调研, 了解商洛市财政每年对商洛市市全民健身的投入现状。

3 结果与分析

3.1 商洛市居民经济收入调查与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商洛市从最早的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市区已经进行资源开发, 走新型的旅游业、工业化道路。商洛市的经济发展近年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仍然处于全国的较落后水平。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决定了体育的发展水平。这样的由于经济水平的制约而影响整体体育发展的情况在西北地区的各中小城市中有着典型的代表性, 其他很多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差并不是很大。

在被调查人群中, 只有约25%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其余都在2000元以下, 甚至有18%的收入在1000元以下。在调查中, 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目前的经济收入不高, 体育消费能力不强, 还无法从物质消费转变到精神消费。所以专门用于体育消费的钱是省之又省, 有的几乎没有。尽管每个被调查者都认为强身健体很重要, 可是仍然有40%的人表示不会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健身运动, 为了生机, 增加收入解决经济问题在他们看来更为现实。

3.2 群众健身管理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全民健身在全国开展数年, 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 但具体到基层却显得滞后。相对于其他地区, 西部小城市的体育运动发展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资金的缺乏、体育人才培养的落后、宣传力度的不足以及现有体制的不适等等。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除了能在全民健身周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以外, 当地的文体部门很难在平时给予全民健身更为规范、更为科学的管理。体育人才的缺乏, 也成为体育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体育指导人员短缺, 缺乏对体育人才管理的机制。在整个中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本市培养和引进必须的体育指导员, 这也是发展群众体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3.3 群众锻炼状况调查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人和青少年成为体育锻炼的主力军, 占到健身人群中的75%;而中年人以及非学生的年轻人参加健身的人则为极少数。究其原因, 一方面老年人能充分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 都希望能通过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另一方面, 老年人多数退休在家, 有充足的时间;不少还有退休金, 生活上也有保障;青少年则受到体育趣味性的影响从而参与体育运动达到健身的目的。而大部分的中年人和在职的青年人 (1) 因为工作和经济的原因而疏于锻炼。 (2) 由于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日常健身的重要作用。

而在健身形式的选择上, 因健身人群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大差异:老年人以纯粹身体锻炼为主;如慢跑、太极拳、健身秧歌等运动, 而中青年的锻炼方式则以健身舞、球类运动以及为主。在调查中, 很多家庭反映由于放学后难以找到合适的锻炼活动方式, 很多孩子就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家长们希望能有更好、更健康、更适合孩子的活动方式出现, 从而满足少年儿童的体育需求。

3.4 商洛市健身场所调查与分析

商洛市目前有3个大的健身广场, 有2家舞蹈俱乐部。但从商洛市居民的数量上来讲, 健身场所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健身的形式也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很多的中老年人反映, 现在的健身设施数量并不完全满足他们。在早上以及傍晚的锻炼高峰时期, 需要长时间的等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对群众体育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人们对健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的动机。人们宁可花费时间在上网玩游戏、打麻将等分体育休闲娱乐项目也不愿意参与体育健身锻炼。 (2) 是体育设施场地的缺乏也是制约大众健身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短缺, 在调查的几个健身场所没有一个正式在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健身区域给予人们健身指导, 所有的健身居民都是自发组织的小团体成立的不同项目协会。 (4) 行政部门应该规范管理体育健身场所, 减少商业性的侵占场地设施, 保证足够的体育设施提供给居民健身使用。

4.2 建议

4.2.1 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商洛市的实际情况, 建立适合商洛市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政府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将保证政策制定的客观性、适宜性和在具体实施时的稳定性以及信息反馈的准确快速性。这也有利于建立适合本地区的体育管理和引导机制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度。利用媒体比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宣传手法, 深入浅出的引导人们建立起“自我体育”的意识, 并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开发研制一些功能、造价、应用范围符合实际需要的大众体育健身器材和科学实用的健身方法, 来满足人们日益对体育的需要。

4.2.2 加强对群众体育的领导和研究, 增加体育投资

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缺乏组织领导, 一些锻炼方法落后缺乏科学性。随着行业退休年龄的提前, 离退休人员与日俱增。他们不能像从前那样继续参加单位的活动, 但又急需组织起来。他们积极性高, 一呼即出, 秧歌、韵律操、交谊舞就是很好的证明。

4.2.3 增加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

增加对健身场地设施的投入。在现有的条件下, 政府应适当的加大对体育的投入。而在接受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援助的同时, 可以寻求在体育方面的支持。这既可以改善体育的硬件条件, 又可以学习和借鉴到更多更新的体育发展经验。

4.2.4 体育人才的引进

对于体育指导员的短缺, 相关部门应该长期计划性的对各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引进, 从而积极的开展体育健身指导。使群众拜托健身的盲目性和缺乏体育专业人员指导的局面。

4.2.5 发展传统的体育项目

发展特色体育项目, 以特色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对羽毛球和乒乓球等传统项目, 对场地要求低的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 并将特色转化为优势, 这将成为促进体育运动全面发展的新手段。

摘要: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 从奥运的举国体制转变成全民健身, 我国的健身运动开展以来, 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健身的队伍中来。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全民健身的开展也受其影响, 大众健身的开展也参差不齐。本文旨在选取陕西省商洛市城区居民的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随机对100户普通家庭的锻炼者及相关部门全民健身负责人进行走访, 了解目前群众锻炼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全民健身的投入等状况, 从而找出制约当地群众健身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为政策的制定者提高理论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洛市,城区居民,健身锻炼

参考文献

[1]王凯珍, 赵立.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郭立平, 张培刚.推动农村体育运动开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邓毅明, 李红, 黄亚茹.农村和农民体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城区居民 篇7

随着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逐渐成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要大力发展大众体育,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群众体育的发展长期受到制约,要想跟得上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原平市健身房健身爱好者(年卡、半年卡、季卡、月卡的所有健身爱好者);晨练者和各健身房和晨练场所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 原平市城区居民健身锻炼现状分析

2.1 健身理论的学习和了解程度

身体素质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特定项目,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软度、体前屈等等,但是对这些调查的人得知:对力量这种素质了解的人不到五分之一;速度占到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耐力占到调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灵敏和速度知道的差不多;软度知道的人最多,被调查的人数中有一半人了解,对于坐位体前屈的调查得知:大部分人不明白它是针对身体哪一项素质测量的,这就表明全部健身的人对健身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不到位,尤其对测量机体的正确方法更为不知。

2.2 健身场所及环境的调查

原平市城区居民进行体育健身锻炼活动的地点主要在公共活动场所(23.82%),其次才为单位体育设施(16.07%)、住宅小区空地(14.13%)及自家庭院(5.54%)等。良好的健身环境不但有利于锻炼者愉悦身心,而且可以提高锻炼者的健身效果,鉴于此,为了使健身锻炼得到较快的发展,作为大众体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健身锻炼主管部门应该尽可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2.3 城区居民健身人口调查

体育人口在一定意义上指的就是:每次话动30分钟、运动量中等、以每周锻炼3次以上者为体育人口(1)。在经常参与锻炼健身的原平市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为75%;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在23-40岁年龄段的居民较高,为22.75%;该年龄段有17.5%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在不同年龄中,锻炼频率能保持在“每周3次”的最高群体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本群体人数的75%。由此可知,年龄的不同是决定原平市居民锻炼频率的主要因素;“每周1次”参加体育锻炼,以中老年人为最,占群体的49.45%。中老年与青少年中体育人口高于中、青年群体;文化程度和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的关系而言,基本成正比。

2.4 城区居民健身项目

原平市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活动项目每人平均1.8项,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前10位依次是:散步、跑步、旅游、羽毛球、篮排足、乒乓球、健美操健身器、交谊舞或其他舞蹈、气功太极拳、棋类及台球。散步与跑步是原平市城区居民健身运动的首选项目。通过调查知,这一运动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

2.5 城区居民锻炼健身的时间特征

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参与者许多因素中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原平市居民参加健身锻炼随意性比较大,每周锻炼3天及其以上的人仅占29.2%,多数人的锻炼还很随意。尤其是受心情,天气,季节等影响很大。

2.6 原平市城区居民健身锻炼意识

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和正确合理的体育价值观念是促使人们参加健身锻炼的重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有39.5%的人认为:人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势在必行;有7.9%的人认为就是一种提倡;有0%的人认为没时间;42.4%的人确定如果能熟悉一种体育锻炼方法,既省买药钱又延长寿命,确实是两全其美;10.2%的人期盼着政府早日出台相关政策,改善现状。

3 原平市城区居民健身锻炼存在问题的分析

通过调查居民对健身锻炼工作的要求和愿望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建立与居民小区配套的体育设施;有专人指导开展体育活动;扩大宣传;开放体育活动场馆;健全体育政策法规。从中可以看出:广大城区居民对现有的场所不满,希望增加体育器材设施、运动场所;通过宣传体育健身知识,以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所有的力量全来关心健身活动,真正做到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从原平市居民健身锻炼可持续发展现状中显示,直接影响原平市城区健身锻炼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

4 原平市城区居民健身锻炼对策研究

(1)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个城区居民都有很好的动机和积极地健身态度,多了解健身锻炼的基本功能以及健身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以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2)对居民加强科学健身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育影响,最主要是发挥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提高体育人口数量,优化体育人口结构。(3)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对原平市城区居民宣传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加大力度以增加对体育的投资。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开展简便易行、娱乐性较强的健身活动,并多举办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比赛或表演。(4)作为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体育指导员的突出作用,以适应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政府及体育组织和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加强社区体育场馆实施的建设,重视体育器材的维护和更新,增大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王岗.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1,12(4):19-23.

[2]孙淑惠,霍红.西藏自治区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2):6-8.

[3]李卫平,归明.山东省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1):12-15.

[4]王锐.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综述[J].2002,18,(1):91-94.

[5]舒为平.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15-18.

城区居民 篇8

我国体育总局颁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与社区为重点”的构想与规划, 这一构想顺应了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社区职能日益增强的趋势, 也是在体育生活化、社会化背景下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之选。因此, 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的指导下, 通过对马龙县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了解, 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提出马龙县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对策, 从而满足大力发展马龙县群众体育并进一步响应的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口号的目的。同时希望在共建和谐马龙, 促进马龙县的城区体育锻炼发展提供一点微薄之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马龙县城区居民较集中的广场、社区、公园等体育锻炼场所, 随机抽取150名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的在架图书和学校网络查阅大量的相关的资料, 同时阅读了《群众体育工作指南》、《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书籍, 为了更全面、系统的研究马龙县城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期刊杂志的基础上, 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出调查问卷。以马龙县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表170份。150份作为有效问卷, 有效率为88%, 从而进行统计与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SPSS17.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 马龙县城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

2.1 马龙县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 马龙县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大部分是以强身健体为主, 强身健体人数为66人, 所占比例44%, 其次是减肥健美, 减肥健美人数为48人, 所占比例32%, 还有部分人是为了消遣娱乐和调解压力,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物质生活提高了, 工作压力增大了, 发胖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可见人们潜意识里对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视。

2.2 马龙县城区居民体育锻炼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调查

性别比例分析:从被调查的人群里, 男性比例多于女性, 男性人数是79人, 所占比例为52.6%, 女性人数是71人, 所占比例为47.4%。从数据上来看马龙县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比较小。

年龄构成分析:通过调查发现, 各个年龄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差较为明显, 中老年人参加的比例最大, 参加人数为90人, 所占比例60%, 其次是中青年及青少年。中老年人大多是退休的员工或是闲暇比较多其注重自身健康的人, 但有些老年人是因为自身有很多病, 所以迫不得已的坚持锻炼。而中青年和青少年比例相对比较少, 是因为青少年正是学习阶段, 学习生活比较繁忙, 课余时间很少, 从而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但顾于对体育的热爱, 会进行锻炼或和朋友、家人的陪同下进行。

2.3 马龙县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调查

居民进行参与体育锻炼方法有很多种, 在城区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是多样化。根据调查发现舞蹈或健身操比例是最大, 人数是43人, 所占比例为28.6%, 大部分是妇女傍晚时候集中在广场跳舞或是跳健身操进行锻炼, 而跑步或散步比例占第二, 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是以跑步或散步作为锻炼方法, 球类运动以青少年居多, 但也有很多中年人是以球类运动作为主要锻炼方法。很多老年人则是自发组织练太极, 大多是集中在公园, 作为晨练的一种方式。

2.4 马龙县城区居民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调查

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分析:被调查者中, 大部分人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是2—3次, 所占比例为58.6%, 马龙县城区居民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比较合理。虽然体育锻炼在马龙县城区居民中是已得到群众的认可, 但待于进一步发展, 当地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科学的锻炼方法, 使马龙县群众居民得到合理的锻炼。

调查数据表明:居民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下人数占被调查者的比例是16%;每次锻炼持续0.5—1小时的人数比例是61.4%;每次锻炼持续1—2小时的人数比例18.6%;从比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马龙县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持续时间是比较合理的, 是符合科学锻炼。

2.5 马龙县城区居民健身活动场所

根据调查, 马龙县城区居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住宅周围所占比例为32%, 公益活动场所占的比例是28%, 学校、公园、公路街道、室内和免费场馆所占比例分别是13%、12%、7.0%、4.7%和3.3%, 说明马龙县城区居民健身活动场所选择范围是比较广, 健身锻炼者大都可以选择就近原则, 大多都选择的是住宅周围。

2.6 马龙县城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或体育劳务消费的数额。体育消费水平反映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体育消费需要的实际满足程度,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接纳程度。在对马龙县城区居民随机的问卷调查中看到, 年体育消费50元以下的占了18.6%, 消费在50—150元的占52%, 两者之和占总数的70.6%。而消费150—300元之间的和消费300元以上的仅分别为19.4%和10%。就目前现状来看, 马龙县城区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的水平与其它一些城市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这可能与马龙县城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有关, 但不能否认体育消费作为新兴的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 它必然为马龙县的体育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在拉动马龙县经济增长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结论

马龙县城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是比较全面,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比较高, 群众的体育意识较强。根据调查发现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青少年参与的比例较低, 这与生活工作、学习生活等有密切的关系, 而太极拳、舞蹈或健身操深受马龙县城区居民欢迎, 可作为马龙县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项目。

马龙县居民对体育的认识度是比较高, 每年体育消费也比较高, 说明马龙县的体育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4 建议

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体育传媒在大众体育开展中是非常重要, 不同部门结合自身的特点, 发挥自身的优势, 采取不同的方式, 加大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工作。

改善体育设施, 加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地方政府加大资金进行改善体育健身场所, 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特供物质上的保证。在社区、公园、公共体育场所等已配置的体育器材、设施应配专人经常检查、保养、维修确保体育器材的安全性, 让居民从各个方面深刻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提高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不断加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

摘要:城区体育就地、就近、就便的特点, 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为进一步推动马龙县城区体育的发展, 加快城区体育专门人才培养, 本文试图在阐述了城区体育理论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研究马龙县城区体育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尝试对马龙县城区体育的现状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通过调查显示, 一是, 马龙县城区体育健身群体以老年人为主, 锻炼水平比较低, 马龙县晨晚练体育锻炼者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二是, 城区体育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场馆建设等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 城区体育场馆的建设还比较滞后, 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四是, 城区体育活动指导员缺乏;五是, 城区居民体育参与程度不高。然而提高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运动竞赛等建议。

关键词:城区居民,锻炼现状,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怀珍, 徐春华, 刘晓云.社会健身指导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8 (1) :12-16.

[2]易秋仁.醴陵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报.

[3]刘周敏.湖南省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8, 12 (1) :38-40.

[4]周超, 黄北翔.常德市城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论文, 2010.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分析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按比例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样本抽取。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15~24岁人群占10%,25~59岁人群占80%,60~69岁人群约占总样本量的10%,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别在学校、政府机关、社区居民中按比例抽取2 900人进行调查。

1.2问卷内容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编制问卷,其基本内容包括居民现有健康基本知识及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3方面, 涉及科学健康观、信息的获取与应用、日常保健、安全与急救、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7类健康问题指标。

1.3判断标准健康素养评判标准参考2012年中国健康素养评判标准评分。得分在分类总分的80%及以上的视为具备健康素养。回答正确的判断标准: 单选题,选择正确答案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 多道单选题, 所有单选题均回答正确,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 多选题,所有选项均正确回答则判定该题回答正确。

1.4质控由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匿名、自填式调查表,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调查员现场完成问卷检查,若发现缺漏立刻寻回调查对象补充完整,再次检查后统一上交。

1.5统计学分析调查表用Epi Data进行双录入,经核实、 数据筛查、逻辑分析后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2 900人,回收有效问卷2 834份,有效率97.7%。其中男性1 290人(45.5%),女性1 544人(54.5%)。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69岁, 平均年龄(39.3+13.7)岁。见表1。

2.2西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本次调查显示, 西城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1.2%, 而基本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的水平分别是51.9%、31.1%和40.2%。见表2。我区居民各健康素养水平显示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之间体现在20岁以下及50岁以上2个年龄段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其健康素养的水平也相应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职业上来看,健康素养水平及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排在前3位的为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排在前3位的为医务人员、其他、公务员;基本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排在前3位的为医务人员、教师和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工人、学生、企业人员健康素养水平及3方面素养水平相对较低。

2.3西城区居民7类健康素养水平西城区居民具备7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从高到低排位依次为安全与急救(75.5%)、科学健康观(74.6%),传染病预防素养(58.6%),慢性病预防素养(34.3%),基本医疗素养(32.6%)、健康信息获取理解与应用素养(24.6%)、日常保健素养(15.1%)。见表3。我区居民各类问题具备素养水平以科学健康观及安全与急救最高,日常保健素养最低。在7类健康素养中,在科学发展观、信息的获取理解和应用、安全与急救及基本医疗4方面,仍是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方面仍是以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较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与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相一致。从职业分布来看,各类健康素养仍以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最高, 以农民、学生、企业人员较低。见表3。

3讨论

调查发现,西城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41.2%,远高于2008年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6.48%[1],使用《北京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西城区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是41.4%,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水平分别是52.3%、 31.5%、和40.4%。与全市水平比较,西城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高于北京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24.7%),也高于北京市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7.2%)。西城区居民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也分别大于北京市的30.3%、18.8% 和35.1%。这与地域和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获取健康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机会相对较多。通过调查也发现,在总体健康素养中涉及到的7类健康问题中,使用《北京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居民7类健康素养的水平分别为:安全与急救素养为75.9%,科学健康观素养74.7%,传染病预防素养为58.4%,慢性病预防素养为35.2%,基本医疗素养为32.5%。信息的获取理解与应用素养为24.8%,日常保健素养为15.5%。与全市水平比较,除了健康信息获取、理解与应用素养低于全市为26.7%外,其他6类均高于北京市安全与急救素养(63.5%)、科学健康观素养(59.2%)、传染病预防素养(42.6%)、基本医疗素养(22.1%)、慢性病预防素养(19.6%)和日常保健素养(8.5%)的水平。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获取理解与应用和日常保健5类健康问题素养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专家建议,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2]。通过掌握我区健康素养的现状, 找出薄弱环节, 明确今后我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点。

研究显示,健康素养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文化水平、收入等[3]。健康素养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提高,这与中国居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的科学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的关系基本一致[4]。文化程度高的人在阅读理解水平、知识面、分析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从而可能更准确有效地理解相同的信息[5,6]。文化程度高的人群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健康教育和健康技能培训,获得健康知识,因而能更自觉地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前提条件。同时,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及措施。

本次调查发现,居民健康素养以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两类人群较低。提示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有资料表明,15~25岁年龄人群正是观念和行为形成和稳固发展的阶段, 开展健康素养的普及和宣传, 提高他们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技能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而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 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因此, 针对老年人群开展干预, 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 对于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7,8]。

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性,类似的报道在国内外研究中均有所体现[9,10]。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和男性知识水平差异正日益减小;在健康素养方面则体现为女性与男性拥有同等水平的健康素养知识、理念以及健康技能[11]。另一方面,男性和女性由于社会性别角色不同,健康素养水平可能也因此有所不同[12]。女性居民在家庭生活中可能更多地担负着照顾家人身体健康的责任,因此对于获取健康信息有更强的意愿,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为关注,也更倾向于将健康知识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今后我们应加强对男性的健康干预。

不同职业间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西城区不同职业人群中,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健康素养最高,而农民、工人、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其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8.5%,这一比例虽高于中国公民调查中青少年群体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6.3%),但提示,有80%的学生不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健康素养。这种情况说明,健康素养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不同职业人群由于收入水平、 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不同而对健康信息的接受能力、利用信息做出有利于健康选择的能力、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自控能力均有很大不同。

知识理念和行为之间存在差异。三方面健康素养结果显示,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最低,仅为31.1% , 远低于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51.9%和基本健康技能素养40.9%, 说明具备知识理念在落实到行为之间存在差距。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和理念, 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健康生活方式[13]。

城区居民 篇10

1 北京市海淀区网球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消费基本情况的调查,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水平等进行分析研究。

1.1 调查对象的性别特征

据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网球消费中, 男性消费者占总人数的69%, 女性消费者占据总人数的31%。这主要取决女性的体育消费观念薄弱、对网球运动项目认识模糊以及接受度较低、参加锻炼意识浅显、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淡薄。

1.2 调查对象的年龄特征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以及网球消费群体所拥有的独特特征, 将网球消费者的年龄阶段划分为: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这样几个阶段。北京市海淀区城区网球消费者中20岁以下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15%;21~30岁的网球消费者只占到总人数的6%;31~40岁、41~50岁、51~60岁的网球消费者占据整个网球消费者全部人数的2/3;60岁以上的人群参与网球运动的较少。

1.3 调查对象的学历特征

据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网球消费者随着学历的升高, 参与网球锻炼的人数也在增加, 网球消费人群也就随之增加。在调查的人群中高中学历以下人群较少, 只占到总人数的6%;网球消费者中大中专学历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17%;网球消费者本科学历的占到总人数的3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网球消费者占到总人数的41%。

1.4 调查对象的职业结构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职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军人、商人、学生、其它。使得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更具有直观性与可参考性。据调查北京市海淀区网球消费人口中, 由于“其它”涵盖的职业面比较广泛, 因此占到全部调查对象的30%;专业技术人员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两者所占比例相当且所较大;学生在调查人数中占到总人数的12%, 商人和军人所占的比例相当。

1.5 调查对象的收入状况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 以及研究对象的收入情况, 将月收入水平确定以下几个层次, 2000元以下, 2000~4000元, 4000~10000元, 20000元以上。据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消费群体中, 月收入在10000~20000元、20000元以上的网球消费人口占据总的调查人数的57%;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消费群体中学生占据了大多数;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网球消费者占据的比例最少。

2 北京市海淀区网球消费群体的消费状况研究

2.1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参与现状

本部分运用了SPSS15.0的多因素效应进行分析, 分析的因素主要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网球消费群体的网球活动时间、持续时间、参与次数、以及网球参与的目的等。

2.1.1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每周的网球参与次数

经调查得出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参与分布情况为:有68人每周偶尔参与1次网球运动;每周有规律的进行1次网球锻炼的爱好者为116人;每周网球参与达到两次的有162人;每周参加3次的人数为19.5%;每周网球参与达到3次以上10.7%。

2.1.2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每次网球参与的持续时间

有调查得出锻炼时间在1h以内的占11.2%, 锻炼时间在1~2h之间的为60.5%, 3h以上者为2.6%。锻炼时间在1h以内的消费群体多为女性, 由于女性的体力、力量等身体素质较差的原因所致。且受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 女性除了工作, 还要照顾家庭。持续运动3个小时以上者, 主要是网球痴迷爱好者, 且大多为男性, 力量较好、耐力较好等, 男性经济上较为独立, 消费意识、消费观念超前, 拥有更多的时间。

2.2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网球消费的态度

网球消费态度是网球消费群体进行网球消费时的动力, 它取决于网球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并直接决定着网球消费者对网球运动项目的认识, 及消费活动的进行。经调查可知: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消费者对网球消费的态度, 83.5%对网球消费持满意的态度, 这说明该部分人群体育锻炼的意识强烈, 消费观念增加, 愿意花钱增进健康。11.9%的网球消费者持一般的态度, 这部分群体是网球消费的潜在消费群体。另外有4.8%的网球消费者认为网球消费是不值得的。

2.3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网球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 增进健康等目的而进行的, 通过购买体育消费品、体育信息等网球消费动机而诱发和刺激网球爱好者进行网球消费, 达到个人对网球运动及体育需求的动力。本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的网球消费动机为:增进健康、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兴趣爱好、陪子女锻炼等几个方面。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网球爱好者的消费动机以增进健康、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为主, 北京市海淀区网球消费者消费动机排序依次为:增进健康、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健身健美、兴趣爱好。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人数占到84.7%, 以健身健美为目的人数占49.7%, 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有83.6%, 以社会交往为目的的有42.5%, 以兴趣爱好为动机的有66.9%, 陪子女锻炼的有22.3%, 其它消费动机为主的占到总人数的26.3%。显而易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球群体进行网球锻炼的意识在不断增加, 消费意识也随之增加, 但是由于受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的影响。

2.3.1 不同性别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网球消费群体中男性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增进健康、休闲娱乐、社会交往;而女性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增进健康、休闲娱乐、健身健美。

2.3.2 不同年龄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消费的动机分布状况也表现出规律性特点。健身需求的消费动机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 说明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 人们的健身意识也越来越强。中、青年人主要以消遣娱乐、追求时尚、提高修养、社会交往等。而老年人主要是为了增进健康、休闲娱乐, 老年人的特点决定了从事网球消费的时间较年轻人要宽泛, 频率要高。

2.3.3 不同学历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不同文化程度的城区居民, 对增进健康、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兴趣爱好、陪女子短路、其他等健身需求的选择有所不同。在全体调查对象中, 健身需求的动机功能占据重要地位;在大中专学历、硕士学历、特别是硕士以上学历, 网球消费动机主要是消遣娱乐、追求时尚、健美需求等。

2.3.4 不同职业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不同职业的网球消费者进行网球消费时的消费动机分布有所不同, 主要还是集中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兴趣爱好三个方面。不同职业的网球爱好者消费动机有所不同, 网球爱好者所从事的职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学生, 在余暇时间上较其它工作岗位的人员更为宽泛, 而商人从事网球消费主要用于拓展自己的业务面, 当然也不乏为增进健康而进行网球消费的人群。

2.3.5 不同收入水平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进行网球消费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不同收入的网球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也不同, 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多是学生, 作为大学生, 思想先进, 健身娱乐意识较强, 因此相对于月收入2000~4000元消费动机更为强烈, 而月收入在2000~4000元之间的消费群体多为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或者普通的工薪阶层, 且处于这一阶层的消费群体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的意识, 闲暇时间较为匮乏, 因此消费动机没有学生群体较为强烈。

2.4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居民网球消费结构

网球消费结构是指城区居民网球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物质资料在网球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关系。根据本研究的需要, 将网球消费结构划分为实务型网球消费、参与型网球消费、信息型网球消费、观赏型网球消费。实务型网球消费是指运动服装、鞋帽、练习器材等的消费;参与型网球消费是指有偿的进行网球运动或网球培训等;信息型网球消费是指购买网球书籍、报纸等消费资料;观赏型网球消费是指观看体育比赛和音像制品等方面的网球消费资料。

2.4.1 不同性别网球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现状

由于性别的差异, 人们的网球消费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男性网球消费者的网球消费结构为:实务型网球消费59.6%, 参与型网球消费57.4%, 实务型与参与型相差无几, 信息型网球消费占到17.5%, 观赏型网球消费占到总人数的33%。女性网球消费者由于比较喜欢逛街购物, 因此实务型网球消费在女性网球消费中占到96.1%, 其它占的比例相对较为均衡, 参与型网球消费占到总人数的19.2%, 信息型网球消费占到总人数的7.8%, 观赏型网球消费占到总人数的14.9%。

2.4.2 不同年龄网球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现状

处在2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网球消费人群进行实物型消费较多, 参与型消费次之, 信息型与观赏型较少, 这主要取决于这部分消费群体的经济状况。观赏型消费主要取决于网球爱好的程度以及经济状况、休闲时间等因素, 所以处于“31~50岁”这个年龄区间的消费者在整个观赏型网球消费类型中占据大多数。“31~5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消费结构分布较为均匀, 因为这部分人群有稳定的收入, 时间较为富裕。

2.4.3 不同学历网球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现状

据调查大中专学历以上的网球消费者参与网球消费的人数居多, 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这部分人群表面上看似学历升高, 消费基数有所下降, 但是由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网球消费群体基数小, 也就是随着学历的升高, 网球消费群体也随之增加, 两者呈正比例关系。

2.4.4 不同职业网球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状况

不同职业网球消费者的网球消费结构有所不同。影响网球消费的因素主要有:时间, 经济基础, 消费观念, 健身意识等, 不同的职业决定了消费群体的时间, 经济收入, 消费观念, 健身意识等。

2.4.5 不同收入水平网球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状况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此本研究中消费群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结构, 网球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消费结构也不同。月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下的消费群体中多为学生消费群体, 该群体知识水平较高, 消费意识、健身意识较强, 因此主要集中在实物型网球消费和参与型网球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消费群体有了经济地位, 消费意识随之增加, 在这部分消费群体中实物型网球消费与参与型网球消费占据一定比例。

3 提高北京市海淀区网球消费群体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消费现状与制约网球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 提出以下几点促进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网球消费的对策。

(1) 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城区居民的经济收入。

(2)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扩建网球场地设施;合理利用学校网球场馆资源。

(3) 转变网球消费的价值观念与态度。

(4) 正确引导北京市海淀区城区居民合理利用闲暇时间, 拉动网球消费。

4 结语

北京市海淀区城区网球消费者中男性消费者明显多于女性, 占到总人数的69%;年龄特征以中青年为主, 文化程度较高, 工作稳定者居多, 且以脑力劳动者为主, 收入水平表现均为中等偏上;消费者能够每周从事网球运动两次以上人数居多;且每次锻炼都在2h左右;网球消费动机主要集中在增进健康、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兴趣爱好;网球消费结构依实务型、参与型、信息型、观赏型依次呈递减, 男女网球消费者网球消费结构存在一定差距。

参考文献

[1]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2]尹世杰.消费文化学[M].湖北出版社, 2003.

[3]刘保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6.

[4]智霓虹.包头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J].阴山学刊, 2005 (20) :6.

[5]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6]孙汉超.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5 (1) :4-6.

[7]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72-78, 85.

上一篇:会计中的诚信原则下一篇:播音主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