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课程

2024-05-01

播音主持课程(精选十篇)

播音主持课程 篇1

1. 高职院校播音主持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时间为期三年,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计划, 但又不能把课程量压缩,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时段内, 开设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突出人才培养的计划, 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其次,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 普遍重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部分, 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无声语言能力, 如形体、化妆、表演等课程形同虚设。这样的教学和实践, 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 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更无法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 艺考热的不断升温, 各大高职院校在不断进行扩招, 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现阶段社会最担忧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难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是既有文化素养, 又有才艺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学期制三年的学习时间紧、学生文化知识欠缺以及缺乏特色课程等问题, 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上采用多样化的形式,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要不断创新, 开设特色课程, 将舞台实践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进行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三年制分为两年专业课程学习, 一年进行专业实习。期末的考试将通过毕业晚会的考核形式把自己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然后在晚会的舞台上展示学习成果。

同时, 设置才艺环节,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外,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充分展示自我, 从侧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 必须通过时间教学, 学生不可能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本专业的技能。如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缺少场景下的真实模拟, 根本无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 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场所, 能让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发挥实效,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将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是, 舞台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台的实践学习, 不仅能充分利用学院办学的特色资源, 还能在实战学习中检验自身掌握的职业技能,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为踏进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充足的准备。

3. 舞台实践教学的意义

3.1 从生源角度来看

从生源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略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另外, 高职院校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 在专业的学习上会迎接很大的挑战。专业化的舞台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专业舞台形象, 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2 从专业技能角度看

从专业技能的角度看, 舞台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有实战的场所, 能帮助他们挖掘问题,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舞台上的综合实力, 促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技能, 做到轻松就业。

3.3 从个性化培养角度看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身优势,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注重因材施教。在舞台实践中进行角色分配, 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定位。在个性化的舞台实践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明显, 教学上十分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注重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比如, 擅长唱歌学生应当鼓励多参加音乐类型的歌唱比赛, 擅长英语口语的学生应当向双语主持人的方向发迈进。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教学, 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充分的发挥。

4. 结束语

舞台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出专业素养优秀的学生, 还能展现出与社会市场相结合, 让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接轨, 并能迅速融入社会的就业环境, 学生能很快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舞台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学生通过时间学习, 在毕业后进入企业也能很快地融入集体, 并成为各个活动的策划参与者。

参考文献

[1]宋晓宇.关于建立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实践课程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2) :202-203.

[2]李新宇.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树型”培养模式研究[J].青年与社会, 2014, (7) :160-161.

播音主持课程 篇2

摘要: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以新闻采访在电视播音主持课程中的应用为例,在实训课中借助新闻采访,既有益于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实战业务能力,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很有借鉴价值。新闻采访与写作和电视播音主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有交叉之处,新闻采访实训方面可以联合授课,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关高校可借此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切实提高学生的新闻职业能力。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播音主持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应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主导,以实际的操作验证抽象的理论知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主持能力乃至组织能力、团队精神。总体设计方面,教师授课时应采用分组实践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过于声势浩大,教师难于操控,既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符合新闻采写的规律。尽快实现向应用型院校的转型发展,既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专业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新闻采访授课方式及重点内容

1.1 新闻采访授课方式

在电视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新闻采访实践课采用的是每4~6 名学生为一组的分组授课方式,学生结成采访小组,以学习共同体的认知自由选题,以团队的精神力量自主策划,并且由教师指导实际的采访与写作。各组学生均可按采写流程接受全程训练,组内学生互相切磋,相互取长补短,养成团队精神,同时保证教学效果。毫无

疑问,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学生养成高品质的人格精神,同时其采写技能也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1.2 新闻采访教学重点

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是新闻采访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与相关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教师而言,提供指导和讲解是沟通交流技能“发送”或“告知”的部分,这对于传递信息、人员或团队的组织是必需的。对于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有的研究者做了如下论述。第一,计划要说的话。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讲解之前,教师应该总是从计划要讲的话开始,并且以清晰和简短的方式表达,要使用对方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计划自己要讲的话。第二,获得注意。要使指导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开始讲话之前,要获得对方的有意注意。获得有意注意的方式有很多,如口哨、举手、语音提示等,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目的都是要引起对方的注意。为使所有的听者都能注意听到讲解,应该确保所有的人都在听到和看到的位置上,同时要排除干扰因素,如在室外训练时的阳光、噪音等。第三,语言简洁。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指导。第四,检查理

解的程度。要在每次的讲解和指导后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师的意图,不能只是简单地提问他们,要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检查理解程度,让他们说出来要练习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或者重复教师所说的话。

新闻采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意义和途径

如前所述,新闻采访与写作和电视播音主持在新闻采访实训方面可以联合授课,从而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然而,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新闻职业能力。因此,提升新闻采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是重中之重。

2.1 新闻采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意义

如果把新闻采访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进行分类,可分为理论性知识、专业扩展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如哲学和逻辑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对于各个学科都有着较大的指导作用,能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专业扩展知识也是教师应掌握的知识,主要应包括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美学和计算机等方面。实践性经验知识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实践中获得的,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教学水平、管理和社会经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二者可以被视为日常教学实践工作现实的两面,二者的关系可以通过教师用实践性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可以说,教师拥有实践性知识的多少决定其工作能力的高低。教师具备一定实践性知识的意义在于:(1)教师的实践知识影响着其执教行为,进而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2)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定型作用,直接影响新闻采访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可以自发地运用这种框架和模型去分析、说明、论证和评价新闻,乃至成为处理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因如此,有人认为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指教师在认识、反映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本领的综合。

2.2 新闻采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途径

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发展究其本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有四种形式:接受学习、体验学习、观察学习、反思学习。还有群体互动的层面,通过与周围环境及人员的交流互动而获得。实践性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无法 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和正在发生的历史,也不可能 教师独特的个人生活史和性格特质等个性化因素,需要结合教师个人生活经历与执教理念,所处的实践环境、所经历的关键、遇到的重要他人,以及个人反思和教师与他人的对话,整体提取和理解其实践性知识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因此,在学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作为问题的主线,希望从中既能看到教师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又能清晰地揭示教师个人的变化过程。教师的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是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习得的。考察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途径可以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有多种方式,至关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懂得职业能力嫁接,从各种渠道嫁接自己所需要的实践性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为本行业作贡献,促进实践教学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他因素可能会对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有很大的影响,但关键还是教师自己。执教理念是教师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已有的知识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不断思考总结而形成的哲学思想和观念认识体系。执教理念的坚持决定了其相对稳定性,但不是绝对静止不变。其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体现在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尊重,在情感上给予同样的关注。学生的水平虽有高低,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容易只会注意到一个或几个优秀的学生,这可能是思维习惯和偏好使然,并且这样感觉舒适。但是,事实上,每一名学生都想获取优异的成绩,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如何,就应该得到肯定,理应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1)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开展定期针对性短训,规定教师的必修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科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评价制度。(2)教师不仅要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学习,还应建立自己的学习。专业扩展知识也是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应包括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美学和计算机等方面。(3)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实现经验资源共享,彼此合作,互相促进,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对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实践中,教师总不免遇到问题或疑惑,此时,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实践经验、同事间的互动与专业对话、科研人员的协助都成为其进行问题决策与判断的依据。(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交流学习,构建或参与基于网络的体育学术论坛、体育博客(Blog)和 QQ 群等,扩展教师对外交流学习的渠道,共同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结论和建议

新闻采访与写作和电视播音主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课程,但是课程内容有交叉之处,新闻采访实训方面可以联合授课。新闻采访教师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教学相长。笔者认为,新闻采访的教学模式应是:由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自由组合,结成 5 人左右的采访小组,分组进行自由选题和自主策划,通过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性学习,全方位锻炼学生的采写技能。这是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如此方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现对新闻采访教师提出两点建议:(1)积极开展案例研究,通过对话与交流明确新闻采访实践对于每个学生的意义,同时基于对现行教育的质疑以及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2)进行教育考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考查是教师跳出自己的视野和认知局限的重要举措。教育考查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给教师启迪,以使他们把先进的理念和自己原有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完善自己的日常教学,增长教育智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考查活动结束后还要做好教育考查的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可以通过研讨会等方式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结合教育考查对其自身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播音主持课程 篇3

播音学在我国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形成历史短,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自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开设播音系以来,已发展成从中专、大专、本科(一本、二本、三本)、硕士和博士的多个教学范畴。播音专业名称最初为1963年的“中文播音专业”,1998年教育部把播音专业改名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现在更多的被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目前为止,中国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基地是中国传媒大学在1996年成立的二级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中国广播电视等传媒产业发展飞速,使得播音员和主持人越来越多的成为大众关注和羡慕的对象,更多的年轻人希望从事此类职业。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基数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许多人垂青,许多学校先后增设了该专业。至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经在全国近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200多家高等院校开设,其中包括专业艺术院校和非专业艺术院校。专业艺术院校包括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等。非专业艺术学院包括综合类院校(如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等)、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如北京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农林类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财经类院校(如西南财经大学)、师范类(如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政法类(如西北政法大学)、体育类(如西安体育学院等)。众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使得每年有过万播音学生毕业,就业市场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竞争激烈残酷。

2、开设表演课程的必要性

最初,播音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未开设表演课程,随着时间推移,“播音教学中是否需要引入表演教学”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至今仍未达成统一的共识。一方指出播音主持是专业和尊重事实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加入表演,就会出现虚假成分;另一方指出播音主持必须具备表演者所具有的当众性和创作力,一定程度的表演会帮助播音员和主持人更好的驾驭节目。

笔者从播音教学实践出发,关于表演教育在播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感受颇为深刻,并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训练而忽视包括体态语在内的整体表达训练的倾向已严重制约了本学科的健康发展。

在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私下读稿远胜于课堂表现,有的学生主持节目不着边际、思维混乱,有的感情苍白等等问题众多。实际上,播音主持和表演都要求学生肌肉要有真实感、延伸感、挺拔感、协调感和松弛感,并且要具备注意力、自然状态、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作能力等。解放天性、注意力集中训练、无实物训练、观察生活练习、小品训练和话剧演出等表演课程中的练习,可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增加多种能力,提高专业和业务水平。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目标及存在问题

1、表演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

目前,全国专门开办表演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340所,专门培养表演人才。而国内众多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中绝大多数都开设了表演课程,并不同程度地不断加大表演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专业艺术院校的表演课程,本科设置为一年,第一个学期为表演基础的学习,第二个学期为表演创作。就笔者所在的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表演课程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以表演基础方面的学习为主,为40个课时,其中课内为32课时,课外为8课时。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诉求,是教学计划的设计依据,是教学成果的检验标准。因此,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1]。表演专业有着自己系统的、科学的体系与方法,以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为目的, 这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开设的表演课程教学目标有所不同。

表演课程应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开设,教学目标在于教理论、授方法、重实践,开发学生的表演潜力,树立学生的良好台风,解放学生的表现天性,提高学生的即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立足于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表演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艺术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教学体系。

2、表演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重于实践,脱离实际

一般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大部分。绝大多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的表演课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中明显脱离实际,尤其是非专业艺术院校。通常40个课时中,32个为理论学习课时,8个为实践课时,甚至有的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全部设置为理论学习课时。学习表演,要培养学生的“三种素质(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2]和“三种能力(一是基本功、基础训练,二是一整套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三是创作中的思维与观念。)”[3],仅仅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表演的历史等理论是没办法完成的。完成理论教学只是达到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一部分,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关系到课程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

(2)重视程度欠缺,教育方式僵化

有些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课仅作为副设的专业基础课或是考查课、选修课,对表演知识的学习和利用表演知识进行表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育方式较为僵化,教学目标较为空泛,教学手段较为单调,教学状态片面,教学气氛缺乏生动和互动,与一般课程教学模式雷同,考试环节采用笔试等。由于各种原因的扩招,专业人数不断增多,使得表演课学生数与课时不匹配等。

(3)缺乏专业表演教师

很多非专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课由教授播音主持或是其他课程的老师兼任。首先,全国专门培养表演专业人才的院校屈指可数,他们的教师和毕业学生人数较少,大多从事专业表演事业,或是在专业艺术院校中从事教学工作。其次,一般来说聘请专业演员也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往往上课时间不够稳定、课时费较高难以接受。非专业表演教师在传授理论方面可能问题不算太大,但是在示范、排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中明显能力欠缺,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内容。

(4)缺乏专业合适教材

鉴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教材的选用就非常重要。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鲜见有专用的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教材和教学法,基本只能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表演教材。现在绝大多数院校是代课教师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写适合表演课程的实用教学讲义。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课程教学的未来发展

1、以表演基础教学为主,以因材施教为主要原则

在学习表演之前,几乎每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要加强和注重表演基础训练,完成起步教学,打好表演基础,解放天性等基本素质训练及单人事件小品和双人交流小品等。表演教育充满特殊性,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也不相同,不能按照整齐划一的方法训练,“因材施教”是主要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不能采用“一刀切”方法,尽量使用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在表演材料的难度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和练习,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积极主动,推陈出新。鼓励欣赏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体现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表演课程学习的基础,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体系,同时理论的学习要与实践应用环节交融穿插,使学生能想、能说、能演。把表演的实践环节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应用环节,既符合教育教学改革规律,又遵循创新人才培养原则,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即兴能力的锻炼和创能力的培养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音外,即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极其重要。现在电视台和电台的许多节目以现场直播形式为主(如访谈类节目),非常考验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即兴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在表演练习中,老师在课堂上下即兴出题,模拟动物、表演小品等,同时学生即兴反应、迅速思考、发挥想象力投入表演。在表演中不断通过想象和生活经验来设定场景、人物、剧情,在自然当众的状态下进行创作,提高创作思想、观念、状态和意识。

4、课堂形式的多变和考试环节的重塑

改变课堂单一的理论传授,突破以往教学模式,尽量调和上课人数众多的矛盾,在大课教授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做到在实践环节中进行小组授课、一对一授课等,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基本理论课融会贯通,以此进行表演教学。教学地点开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开展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组织表演晚会,进行艺术比赛,排练与演出相结合等。表演考试无纸化,去除试卷考试,表演课程考查学生最主要的就是表演技能,而非表演理论记得是否准确无误。

我国正处在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相对完整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表演实践教学体系, 扩大了播音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对培养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

[2]王淑琰,林通.影视演员表演技巧入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3.

播音主持课程 篇4

辩论教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Rhetoric), 修辞学发源于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本关于修辞学的书《修辞学》奠定了修辞学的理论基础。美国将修辞学引入后,很好的发展了这门理论,19世纪以前,美国各高校的英语文学系大力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进入19世纪后,修辞学则开始广泛的在口语中得到运用,美国高校口语传播院(系)的修辞学教学一般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方面着重于修辞学的学科基础,而实践方面,则普遍运用辩论和演讲的教学方式,如俄勒冈州立大学(OSU)、爱荷华州州立大学(ISU)、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SIUC)、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分校(SIUE)、加州州立大学福乐顿分校(CSUF)、北部中心学院 (NCC)等,辩论课程在美国口语传播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美国口语传播专业教学中辩论课程的设置是播音专业开设辩论课程的经验依据。

辩论在国内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尽管在有些院校的播音主持教育中以融入了辩论的成分,但较为科学且完整的播音主持专业辩论课程教学还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

二、辩论课程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价值

在美国的口语传播教学中,其辩论课程在训练过程中最看重的莫过于学生对“Matter、Manner、Method”三方面的把握,即辩论素材的理解与掌握、辩论风格的呈现、辩论方法的运用,这三个层面的能力提升是辩论课程的三大最主要的核心内涵。

1.“MATTER”与“博学”的知识积累:辩论涉及的知识面跨越经济、政治、哲学、地理、历史等,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半径,同时激励学生搜集和掌握更多宏观的知识信息, 以在辩论中运用,在搜集、分析、 表达素材的过程中,播音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博学”的知识底蕴,辩论课程的安排可以在每次课上涉及一个知识领域的话题,一个学习阶段下来,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创作达到成熟的体现。口语传播者的风格,则应该是其说话方式、语言内容、体态语等综合运用的体现。辩论大多时候都是使用框架性大纲进行的发言和反驳,而口语传播者大多时候也都是运用腹稿或提示性大纲进行表达,并需要应对很多突发性情境,通过辩论教育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充分适应运用“腹稿或提示性大纲”进行言论,并充分调动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

2.“MANNER”与语言交际技巧的提升:辩论中manner的含义是指辩手陈述己方观点的风格,一般包括以下八个方面:说话方式言、提示条使用、目光交流、手势、真诚、不得使用贬低性言语攻击他人、幽默感。所谓风格,原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是艺术家的创作达到成熟的体现。口语传播者的风格,则应该是其说话方式、 语言内容、体态语等综合运用的体现。辩论大多时候都是使用框架性大纲进行的发言和反驳,而口语传播者大多时候也都是运用腹稿或提示性大纲进行表达,并需要应对很多突发性情境,通过辩论教育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充分适应运用“腹稿或提示性大纲”进行言论,并充分调动其非语言符号的运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表达风格。

3.“METHOD”与分析能力的提高:辩论中Method的含义是指辩手及其辩论队采取的策略和方式,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论据组织、论点选择、视角、驳斥对方观点、团队合作。在接受辩论教育的过程中,播音专业的学生可以得到以上几点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其在口语传播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教学融入辩论内容的必要性

1.业界对播音员、主持人传播职能的转变:广播电视节目随着直播常态化发展、评论节目的大势兴起,传统的“播读”概念已经在各类媒体中淡化,媒体对节目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播音教学为适应一线需求在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有所侧重,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知识素养的集合,这三种能力正好与辩论课程的核心价值直接呼应。

2.播音专业培养目标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公共传播平台的拓展, 对于能够胜任“当众口语传播“工作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当众口语传播”涵盖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口语传播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公开的口语传播,具体说可大致分为:新闻发言人、教师口语、推销口语、求职口语、管理者口语等,是面对一定受众群,以口语符号为主要信息载体,具有人际传播的特性,形成受众群与传播信息之间的成功沟通。媒体在职人员区域饱和化的现状,以及社会对于 “口语传播”人才的“求贤若渴”促使播音主持教学必然走向“口语传播”的发展轨道。

四、播音主持专业开设辩论课程的可行性构想

1.课堂组织形式。辩论内容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体系的融入应着重放在即兴口语表达系列课程中,目前, 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针对即兴口语表达开设的系列课程有:口语表达、主持人思维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美国的一些大学在进行辩论课时候一般都是采取小班教学,每次小课的参与量应不高于15人,上课一般采取讨论新闻事件,模拟辩论,辩后指导的三个步骤。在播音主持即兴口语系列课程中,可适当融入这种训练方式。讨论新闻事件环节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通过同学的思考和搜集资料在下一次上课时带来和大家进行讨论,这可以被理解为有准备的口语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用事实说话的能力,例如:讨论达尔富尔地区的问题,则必须启发学生搜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人权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应避免就是论事,只注重简单层面的感性思维。

模拟辩论可参考用英国议会制辩论形式(British Parliamentary)展开。

2.辩论题材选择。辩论选择应力求有实际意义,力求能够有效结合口语传播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或相关问题。西方辩论界一般将辩论赛作为培养学生将来踏进社会时所需的说服技能的必要手段,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辩论就被看作是获取事实的唯一途径,现在的很多西方国家选用的辩题一般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或是价值取向,辩题的选择应紧扣时代发展步调,选择基于现实的政策性、伦理性问题,学生在准备辩论过程中通常要对国内外重大新闻、跨国组织、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知识进行全面的归总,对学生提升综合知识涵养有比较直接的效果。

3.教学指导方式。

(1)重视不同的观点,鼓励引导为主。辩论就是一个观念的交流场, 在指导学生辩论时,老师应避免过多表达自己的主观倾向,应力求以包容的心态欣赏不同的观点,并客观的分析学生论述过程的完整性。在北美地区,有很多大型辩论赛都是公开招募评委,而不是聘请所谓“辩论大师” 担任评委,因为辩论本来就没有绝对的评价体系,最重要的是辩手论证观点的过程是否有足够的说理性、逻辑性,以至于能够说服听众使之信服。

(2)强调理性感性并用,“以理服人”为主。在追求表达技巧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把感性层面的“感染力”、“艺术性”拔高,而轻视了理性层面的“逻辑性”、“依据性”的重要性,口语传播工作如新闻发言人、教师等都是需要通过论述、叙述、阐述事实向听众传达某些信息, 理性的信息阐述和论证是占据主要地位的。

(3)思维与表达并进,思维是基础。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要培养和锻炼雄辩的语言表达的才能,首要的应该是磨砺思维。在进行辩论教育时,老师应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克服单一模式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富有创造性地思维方法,如反向思维、两面性思维、立体思维、分析-综合思维、具体-抽象思维、发散-收束思维等,在大量掌握理性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拓展运用现有信息,进行巧妙的表达陈述、推理论证。

摘要:辩论课程是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地口语传播专业的核心课程,而目前中国大陆播音主持教学却鲜有将其列为主干课的案例。t本文从辩论教育的源头说起,通过分解辩论课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意义,引出播音专业教学开设辩论课程的必要性,最后,对这一设想加以建设性构架,搭建出一个播音主持专业辩论课程的可行性蓝图。

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大纲 篇5

☪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

播音与主持概论、普通话语音基础和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口语表达基础)第二阶段

自我介绍特色、文学作品朗读、新闻稿件朗读、绕口令、朗诵制定稿件 第三阶段

即兴主持、即兴评述、即兴口语表达、演讲与辩论、身体协调、舞蹈 模拟主持 第四阶段

动员大会、模拟考试、大师班讲座

☪报考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配音、礼仪文化、双语播音

☪就业方向

电视、广播电台,各级新闻媒体、影视公司、文化艺术机构,唱片、广告、文化传播公司,艺术团体、演艺机构、宣传部门等,从事播音、双语播音、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专题报道、影视配音及演播、编导、策划,以及编辑、采访、管理等工作。并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传媒管理等工作。

☪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模式

将专业各个方向溶进3个月的课程,其中基础班为2个月,进阶班为4个月,考前冲刺课程为半月。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我们将课程设置成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课程内容不一样、独立的,随到随学。

☪课程优势 1.系统性强:学员可以得到艺考培训的系统学习,将艺考所有方向考试内容统统学到。2.模块化教学:将艺考教学分成5个独立模块,方便学员学习。3.自主学习性强: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期时长,自由度高。

☪教学特色

1.量身设计的考学方案

根据学生自身条件、专业水平、文化课成绩、生源所在地、意向报考院校等因素进行量身设计考学计划(专业选择、学习规划等)2.名师教学与考官交流

丽声老师均来自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一线优秀主持人和播音员,考前冲刺阶段还有来自知名院校老师进行冲刺培训,学习期间,学校开展名校教授咨询见面会,便于了解历年考试情况及艺术类高考考学动态。

▊丽声教育●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大纲▊

杭州丽声教育,杭州联系最快,最方便的播音主持艺考培训学校

丽声教育主要针对高考有意报考播音主持、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考前的培训,同时也开设针对初高中热爱播音主持、表演专业的同学的技能养成课程。

联系人:贾老师

联系电话:0571-87555481

手机:***

播音主持课程 篇6

关键词 再现式教学模式;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21-02

电视播音与主持这门课程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让学生了解形式多样的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重点在于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具有鲜明特点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目前的相关教材更注重新闻播音的相关内容,对主持人节目部分概述得较笼统且不全面,跟不上当前主持人节目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主持人节目是机遇也是挑战。

所谓主持人节目,是指由主持人引导、运用交谈方式进行双向传播的节目结构形态。怎么能够让教学内容与当下创新节目类型相结合,更能发挥教学主动性,培养应用型兼创新型主持人人才,是笔者多年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进行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改革的初衷。“再现式”教学模式是把在媒体中出现的收视率高的主持人节目选择性地引入课堂,结合教学条件加以课堂化融合,再现节目形式和主持人样态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与媒体前沿最大程度的接轨。

1 在主持人节目教学中“再现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当今媒体中,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出现的收视率较高、制作精良的主持人节目,都代表了一个时代媒体发展的风向标,也反映出主持人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主持样态和个性化风格,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参考价值。“再现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战业务能力为目标,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材训练内容滞后,教学与业界脱节的问题,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学生喜爱的节目形式。同时,“再现式”教学模式通过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主动去“再现”节目形式。

教师可进行分组教学,每组3~4人,深度剖析要再现的节目元素,准确把握主持人的职责和功能,再结合现有教学条件,再现节目形式和内容,同时融入创新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操作,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主持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再现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所在。

2 “再现式”教学模式在主持人节目教学中的实施应用

“再现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要再现的节目模式。从实际的电视生产和市场竞争情况看,那些从众多的、不同类型的节目中得以脱颖而出的优秀节目,往往是因为其节目具体样式(包括内容的编排样式、节目的结构样式与风格样式、表现形式的样式等)的示范意义和市场引领价值,而成为可供作为参照范本的“节目模式”。

在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相关教材中,通常把主持人节目分为电视访谈主持、电视社会生活类节目主持、电视娱乐类节目主持三种类型。因此,在节目模式选择中以这三类节目为主,基本的选择标准是:

1)节目内容具有代表性;

2)节目形式可操作性强;

3)节目样态具有创新性;

4)节目具有较多的受众群体。

其中节目形式可操作性强是“再现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也是局限条件。节目样态的创新性不仅着眼于电视媒体,新媒体中的优质创新性主持人节目也在选择的范围内。

在确定节目模式选择标准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具体的节目模式剖析,再现节目形式与主持人样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以电视娱乐节目为例,进行具体的探讨。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在娱乐理念的统领下,从内容到形式、从元素到手段,都可以引发受者产生轻松、愉快、刺激、宣泄等心理,并蕴含特定内容、有益启示的电视节目。打开电视不难发现,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近年来制作精良、内容丰富,主持人各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在剖析娱乐节目的过程中,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要有编导意识,从娱乐节目的策划、运用的娱乐方法、具有的娱乐元素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现有的教学硬件条件,尽可能再现节目形式、再现主持人样态。

节目形式再现一是体现在节目编排上,二是体现在道具的应用上。在节目编排上考虑到种种局限性,课堂上只能选择性地再现易操作的板块,但节目整体风格上不能改变。娱乐道具再现主要是为了营造趣味性,在教学中主要用的道具是如卡片、气球这些不需要复杂工艺且造价低的道具。

主持人样态再现是主持人节目“再现式”教学改革的核心。主持人样态再现主要是指再现娱乐主持精神、再现娱乐主持造型,而不是拷贝节目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娱乐精神主要体现在要有娱乐思维。有的主持人的娱乐思维是天生的,比如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主持人杜海涛;有的主持人的娱乐思维是后天有意培养的,对更多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来说后天培养更重要。因此,要求学生有意去培养幽默感,比如看相声小品、娱乐元素十足的影视作品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在生活中积累幽默感,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类比思维等组织语言。

娱乐主持造型主要包含主持人的外部造型和内部造型。外部造型主要引导学生从形体造型进行打造,在形体造型方面主要是从服饰、化妆这些外在的要素入手。内部造型主要是指主持人身份感的认同,要求学生构建“主持人就是我”的心理素质。比如:再现湖南卫视娱乐脱口秀“天天向上”时,学生再现的天天兄弟是各司其职的主持任务,而不是去模仿欧弟的台湾腔。在技术手段上像微信、微博互动,都可在再现节目时一并运用。

再现节目类型拍摄完成后,学生可根据情况,运用后期制作技术进行节目剪辑包装,力求节目再现得更完整。

3 “再现式”教学模式在主持人节目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再现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显著增强,是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有效尝试。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再现式”教学模式也遇到以下问题。

1)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资金投入少。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中拥有大型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的院校凤毛麟角,教学用的机器设备更新速度慢,跟不上媒体的步伐,教学资金投入很有限。像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能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室再现的环节相对有限,节目中“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这个板块需要大量的实验道具,科技含量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这是现有教学条件无法达到的。像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这类户外竞技类节目,需要的场地和定制的游戏道具更是无法实现。

2)在课程结构方面,实践课程较少。从教学管理和课时安排情况来看,学生课程安排较紧密,“再现式”教学模式中要求的内容完全依赖学生课余时间完成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大实践课程课时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突出专业性的重要体现。

4 结语

“再现式” 教学模式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是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不断更新、不断尝试的有效途径,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再现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主持人的职责与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更多应用型、创造型人才,是“再现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追求。

参考文献

[1]陆锡初.主持人节目学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12.

[2]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7.

播音主持课程 篇7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播音主持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播音主持教育模式, 大都遵循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法。在课程设置上, 基本上体现了四大体系: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相关艺术课程和实践课程。但是专科教育毕竟比本科教育少了一年的在校时间, 在三年的时间里, 要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不能仅仅依靠压缩课程量。这就需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 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其次, 虽然高职院校在具体课程设置上, 都体现了艺术的多元化和互溶性, 但是, 往往普遍侧重于有声语言的塑造, 重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部分的教学和实践, 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无声语言修养, 使无声语言课程如形体、表演、化妆等课程成了摆设,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不能学以致用, 更不能将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课程结合起来以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再次, 虽然“艺考热”还在继续, 一些院校还在扩招, 但是生源质量却让人担忧, 尤其是高职专科院校学生专业素养鱼龙混杂, 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修养都不如本科生, 再加上有些学生报考的目的和动机不纯, 就更使得高职类播音主持院校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二、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培养以“应用”为主旨, 综合能力强、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 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面临教学时间短、课程之间融合性不强和生源质量较差的现状, 我们需要在教学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寻求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法, 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1. 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舞台实践教学。

舞台实践教学模式, 也就是在完成了前两年所有的专业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之后, 在最后一学年, 学生离开学校奔赴各个工作岗位完成离校实习之前, 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在考核方式上, 以综合晚会的形式, 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 展示在专业的舞台上。这也是在专业教学中将实践的领域拓展为专业舞台和就业岗位两个平台。播音主持是一门交叉学科, 需要与不同的专业相融合, 博采众家之长。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 我们注重将无声语言课程与有声语言课程相结合, 使形体、化妆、表演等艺术课程能够与播音发声、语言表达、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等有声语言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相融合。同时, 结合艺术专业考试中的才艺环节, 加强其他艺术课程, 挖掘学生的其他专业素养, 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虽然加强并拓展了无声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 让这些课程充分地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但缺乏实效性。因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大部分教学集中在摄像机前, 演播室、广播间内, 两者的结合效果并不明显。而且, 其他艺术课程如声乐、舞蹈更具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 这部分艺术特长的培养, 绝不是在课堂中就能完成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堂练习之外, 缺乏上舞台的机会, 缺乏在真实的现场进行主持和交流互动的机会, 因此很少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也正是缺乏一个放大镜似的真实的展示环境, 根本无法发现或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于是, 一旦进入真正的岗位实践场所, 更容易手足无措、呆板木讷、缺乏自信, 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更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场所或渠道, 能够让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设置更有实效, 跳出“教室”对实践教学的限制, 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将不同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 自如地发挥, 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于是, 专业的舞台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分成两大板块, 一是与课堂教学伴随进行的实训部分, 二是离开学校在工作岗位中进行的对口实习。我认为, 在两者之间更需要有一个过渡实践阶段, 将学生的培养放在专业舞台这个特殊的环境中, 既充分利用了学院办学资源具有一定特色, 又能在实战中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掌握的扎实的专业以及职业技能, 在真正踏进社会之前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适应社会需求。

2. 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进行舞台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进行舞台实践教学,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从生源角度讲, 因为学生进校时文化水平和专业修养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加上学生专业能力的个体差异以及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同,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生源的现状, 注重挖掘学生的特长, 发现他们潜在的艺术能力, 帮助他们寻找学习的成就感。通过注重声乐、舞蹈、表演等艺术专业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更具有“一技之长”。而开展舞台实践, 使这些极具舞台表现特点的课程有了“用武之地”, 不再“纸上谈兵”。同时专业化的舞台要求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塑造了专业的舞台形象, 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因此, 舞台实践符合高职高专“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 (2)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讲, 舞台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播音员主持人, 在节目中的表情、体态、妆容、服饰都直观地体现了主持人的素质、修养以及精神风貌。主持人良好的体态如行走、坐姿、鞠躬等需要在形体课上解决;主持人真实的内心感受和表情、眼神、较强的舞台行动力, 需要在表演课堂上解决;主持人的整体形象设计, 需要在化妆等课堂上解决……可见, 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是有声语言课程与无声语言课程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而舞台实践, 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语言、表情、眼神、行为和整体形象有了放大镜似的实战场所, 举手投足都展示在观众面前, 在观察学生的整体能力、综合素质并且帮助他们挖掘问题的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力, 在完成舞台展示时, 使形体、表情、手势等细节更加准确自如地为语言表达服务, 对不同课程的融合与体现, 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3) 舞台实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影响力。以播音主持专业内容的舞台实践展示为例:因为播音主持专业“小舞台”特点, 节目排练组在策划过程中, 节目形式既要体现专业又要具有舞台观赏性;其次, 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求学生在进行编排节目时侧重于寻找自己生活中的新闻事实, 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进行筛选, 最后形成完整节目内容极具原创的特点;再次, 在舞台排练实践中演出人员既要与多媒体的放映内容结合, 又要在舞台上举手投足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 语言上具有感染力;同时在各个环节的合作中既要遵循舞台要求, 又要讲求无缝隙衔接的合作精神, 总之一个节目从策划到正式演出, 都体现了学生的采编播综合能力、舞台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证明, 每届毕业生在进行舞台实践后, 在气质修养、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专业综合修养、能力拓展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4) 舞台实践不仅对低年级学生学习起到积极的辐射效应, 还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舞台上的专业展示, 不仅让低年级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也使许多非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观看过程中, 对播音主持专业有了更加理性客观深刻的了解, 使专业得到尊重, 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成就感;甚至有些艺术单位在观看了演出之后, 立刻向舞台上的表现符合其单位需求的学生伸出橄榄枝, 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总之, 舞台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既要求专业性, 又强调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关于专业和市场的思考, 为学生正式进入校外实习提前“热身”, 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就业环境, 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 学生们经过了舞台实践的锻炼, 大部分同学毕业后, 在用人单位除了本职工作外, 也成为各种活动的策划者、排练者和表演者,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社会在发展, 就业压力在增加, 作为高职类播音主持院校, 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被市场所接受的人才, 到底该选用哪种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还要根据学院自身特点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要趋利避害, 取长补短, 循序渐进, 逐步完成播音主持专业多方向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钰佳.关于播音主持专业专科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11) .

[2]王莹.播音主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2011, (6) .

[3]梁楠.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多方向的培养[J].艺术科技, 2012, (6) .

[4]孙浩.浅析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艺术实践与课程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

播音主持课程 篇8

关键词: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教学改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面向受众的行业, 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文艺作品演播和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现场播音、主持能力, 其中, 文艺作品演播能力在综合能力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文艺作品演播是一门语言表达和形象塑造的综合艺术, 课程重在训练学生对各类文学体裁的处理技能, 包括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以及文学知识储备能力等。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把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现状分析

文艺作品演播是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表演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就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说, 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 包括普通话语音、气息控制以及共鸣控制等。二是较强的语言造型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自如地控制声音, 通过声音弹性的发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三是娴熟的舞台表演技巧, 通过表演实践训练, 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台风、解放表现天性、提高即兴表达能力。以上能力的获得必然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 但是, 目前很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两大方面问题:一是把理论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忽略实践教学环节, 甚至设置为纯理论性教学。二是在教学过程中, 仅仅关注“播”的情况, 忽视“演”的能力培养, 导致学生缺乏舞台的张力, 无法真正驾驭文艺作品的演播。下面将具体阐述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 理论重于实践, 脱离实际

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需要的是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娴熟技能的专业性人才, 越来越多的媒体不再单纯从语音面貌、形象气质这两方面去选拔播音员和主持人, 而是转向了对综合素质的考量, 包括娴熟的播音和主持技巧、稳定的话筒前状态、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等。文艺作品演播课程要求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文艺作品的相关理论知识, 又能在实际的演播中运用自如。目前, 很多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文艺作品演播课程被设置为理论教学课程, 没有小课训练的辅助教学。这种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在于:各类文学体裁的理论教学很详细, 但是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在实际的作品演播中捉襟见肘。

(二) 注重“播”的培养, 忽略“演”的提高

长期以来,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是否需要引入表演教学”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话题, 有学者认为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一个真实的职业, 要尊重事实, 容不得“掺假”, 不能有表演的成分。但是, 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表演能力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有声语言的训练, 而忽视了包括体态语在内的整体表达训练, 导致学生只会机械的播音, 一旦站在舞台上就会扭扭捏捏、手足无措。

在文艺作品演播课程中, 表演元素的渗入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艺作品的能力十分重要。各类文学体裁的演播某种意义上都是声音的塑造艺术, 都要求肌肉跟随声音具备相应的真实感、延伸感、挺拔感、协调感和松弛感等, 和表演十分契合。但在文艺作品演播的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往往忽视这种表演技能的训练, 只训练学生的声音塑造能力, 学生没有机会在演播室或者更大的舞台上去释放自己的天性, 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二、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播音主持专业文艺作品演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双重培养, 把实践性教学、引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群播”式教学等模式运用到教学体系中, 根据具体的章节进行相应的改进。

(一) 增加小课教学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若只注重理论, 则无异于纸上谈兵,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要集理论性、实践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一体。文艺作品演播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分类、演播要旨等,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能够自主构建、自主体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言通过实践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1]文艺作品演播作为一种语言表现艺术, 这种艺术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 在存在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达到声音圆润动听、语音字正腔圆、台风稳重大方。

针对高校文艺作品演播课程被设置为纯理论性教学这一现象, 必须合理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构成比例,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再以小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训练, 在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尽可能发掘学生文艺作品的演播潜能。

(二) 引入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和播音主持艺术在语言表达的本质上是融会贯通的, “表演艺术教学是对播音专业学生艺术能力和基础能力培养的相对完整且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教学体系与教学过程。”[2]特别是在文艺作品演播课程的教学中, 更要吸纳表演元素, 例如在寓言、童话、广播剧、影视剧配音等文艺体裁的表达中, 往往要求学生能进行多角色的声音塑造和演绎, 在音色变化、呼吸控制、情感把握、角色性格等各方面进行细致揣摩和迅速转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进行舞台艺术的引入和学习。

建议教师在文艺作品演播的第一次课引入表演训练, 让学生进行解放天性、无实物练习、小品训练、话剧表演等表演课程的练习, 这种训练, 不光解放了学生的天性, 为后续文艺作品的演播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能发现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学习, 发掘学生的个性潜力, 使文艺作品不止停留在“播”的层面上, 真正达到“演播”的效果。

(三) 合理示范引导

在文艺作品演播的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该运用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的表达欲望。对于教材上的经典文稿, 教师应该做到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示范, 对学生进行模仿、模仿分析和再模仿 (即创新) 的有序训练。“正如塔尔德所说: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 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式, 播音主持亦是如此。”[3]在文艺作品演播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选取优秀艺术家的文艺作品演播材料供学生鉴赏和模仿,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和个人爱好选择自己的“文化偶像”, 在模仿中进步。然后教师自身再进行恰当示范, 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和创新。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科学的点评, 杜绝学生机械地照搬, 做到真正的掌握要领, 转化为自己的演播能力。

(四) 培养“群播”能力

播音主持工作者在节目中时常需要和人打交道, 需要掌握与搭档配合的技巧。目前, 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综艺娱乐类节目已经出现了“主持群”的趋势。这就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在节目中要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既有群体意识又有甘愿当配角的心态。目前, 很多主持人在单人主持时收放自如, 而在群体主持时却屡屡出错, 这就需要训练配合技巧。

当前文艺作品演播的教学体系中, 很多文艺作品如寓言、童话、广播剧、影视配音、集体朗诵等都可能需要多个角色参与, 这就要求学生在声音的塑造上相互之间积极配合, 有集体合作意识。目前的文艺作品演播教学中, 学生往往是以“独播”的形式进行练习, 缺乏“对播”和“群播”的实践环节。因此, 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的“群播”意识, 在教学中进行多角色的分配训练。例如, 在寓言《猴吃西瓜》这篇作品中, 教师可以选取7位学生进行演播, 让学生在各自的角色中合理控制自己的音高、音强、音色和情感, 学会配合意识、团队精神, 使不同的声音能够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生动、和谐的演播状态。

三、结语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模式, 积极引入实践型和表演型的教学理念, 在合理示范引导的基础上, 着重培养学生的“群播”能力, 应达到以下目标:首先, 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各类文艺作品基础理论知识, 如散文、诗歌的种类, 小说、广播剧、影视配音的演播要旨等, 使实践有据可依。其次, 使学生具备文艺作品在舞台上的演播技能, 能够熟练运用文艺作品演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进行舞台演绎, 能够独立完成不同文艺作品的演播。再次,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 (捷) .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 1995.

[2]金鑫.论表演艺术与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结合[J].素质教育, 2013 (16) .

播音主持课程 篇9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 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而设置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和作用, 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媒体, 一大批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播音员主持人正在成为大媒体时代的主力军,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着力量, 为中国梦的实现默默奉献着。但是一谈到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实践课程恐怕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我们必须承认, 培养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和培养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艺术教师其途径和方法是有区别的。

(一) 复杂性

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实践课程是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走出来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相当复杂。首先, 教学中必须涵盖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 包括语音知识、语言表达、主持技巧等方方面面, 不但不能敷衍相反还要求该课程的认课教员, 要把相关知识讲透、讲清,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活学活用, 这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其次, 教学中必须涵盖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这是一门培养专业教师的课程, 对于教育理念、教育素养等相关能力的培养和灌输必不可少。同时要看到时代社会变迁对于学生发展和心理的影响, 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众所周知, 教育学和心理学本身就是单独存在的两门专业学科, 要想同时掌握善于使用还要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结合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二) 系统性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涵盖领域广涉及门类多, 三十多年的发展史已经使它成为一门系统复杂的课程, 高等教育四年的学习中每一学期都细分清晰布局严整、环环相扣专业性极强。而和教育学和心理学比较起来, 他还是很年轻的, 后者在几百年的发展变化中更是纷繁复杂, 细致入微, 其系统性可见一斑。

(三) 专业性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专业性问题, 就是说要把三个独立的专业完成整合实现再生。要组合得好更要组合得巧, 要让这个专业课程实现个性与魅力的完美变身, 不强调其专业性是很难达到的。

二、教师的多重身份

《播音主持艺术教学》课程如此复杂对于教师而言要求就更高了。必须看到单单了解一门播音主持艺术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教师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能力体现。

(一) 播音员主持人身份

要想教好这门课程, 要求教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包括专业理论技巧、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操守方面必须具备一个合格主持人应具备的所有能力, 这是你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身份。

(二) 教育者身份

具备了主持人的全面能力之后要看到你所从事的工作是要培养具备教学能力的年轻力量, 这就不单纯是坐在录音棚里或摄影机前那么单一了, 你需要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 从而能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观。掌握好教学相长的作用和方法。

(三) 示范者身份

教师在教学中本身就在验证自己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学生在学习中首先是模仿教师, 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示范者的身份, 强调不能简单复制, 更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实践教学方法

《播音主持艺术教学》课程的关键在实践, 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也要靠实践来检验。教学实践是该课程的特色与任务。一方面有利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 进一步完善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也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就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讨论法

模拟真实教学环境中备课环节, 进行分组讨论研究, 制定相关教学规范和章程, 并完成教学讨论, 得出教学研讨成果或结论。

(二) 模拟实验法

总结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进行分析研讨, 根据模拟教学研讨结果现场进行教学实践。

(三) 案例分析法

强调教师的积累和能力培养以经典案例作为说课的主要内容, 从中吸取宝贵经验或教训的一种方法。

四、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前面的论述, 我们可以看到如此复杂的一门课程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要想完成好工作需要教师做大量的案头工作, 同时强调与时俱进, 与时代接轨。那么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一) 教师应当成为教学实践中总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在教学之前给学生布置相关学习任务, 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大纲, 完善教学细节, 强调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写出具体策划大纲。

(二) 教师应当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驾驭者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进入学习情境。另一方面, 也要看到学生学习的不稳定性和情绪化的特征在教学中适时跟进, 及时把握和调整。大胆改变教学方法, 掌握教学活动中的“活”和“新”。

(三) 教师应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贯穿线

教师是灵魂是向导, 更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线索的提供者。事先准备好大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中层层引导、步步为营, 逐渐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从上述论述中不难发现,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发挥积极的教学引导和主导作用, 推动课程层层深入;教师应当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指引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还应该强调自身的督促作用, 更好地完成整个教学实践。

总之,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的专业教师, 需要其具备相应的领导力、组织力、控制力、适应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同时敢于突破束缚大胆探索寻找教学中的突破口, 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学实际, 进行革新和实践。对于一个新兴的学科而言, 不管要看到难度, 更要看到它的前景和未来。我们必须明确播音主持教学课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学术进步的产物, 是摆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业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更是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课堂的示范者, 是学生疑惑的解析者, 这些作用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课程的教学中尤其重要, 播音与主持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播音主持课程 篇10

一、文学欣赏课程改革

(一)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模块: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短信文学、网络文学及课外活动。内容设置上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掌握鉴赏方法, 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呢?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结合专业特色, 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是重中之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最后归纳为:一个坚持、两个结合、三个巧用、四个形式。

一个坚持是指坚持以培养“一专多能, 八面玲珑, 精益求精”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首先, 要一专多能。学生可以选修各种相关专业的课程, 最好是能够将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机结合, 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 做到拓展专业技能水平, 增强自身的能力范围。其次, 要八面玲珑。学生可以在掌握本专业的同时, 全面涉猎各门学科知识, 达到博学多才的效果。这种人才也是将来用人单位所欢迎的。再次, 要精益求精。学生可以就本专业深入研究、深入学习。达到对本专业融会贯通、精益求精的水平。这样的专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一般情况下很难有人将其超越。

“两个结合”是首先结合播音主持专业课程,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里主要是指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其次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职业院校学生生源有三种, 艺术类考生、对口升学考生、高考考生。学生是特殊群体, 素质参差不齐, 不要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 要分层次, 因材施教, 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点。

“三个巧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巧用三种教学方法。巧用三种方法: (1) 巧用情境创设法。情境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 辅之以生动的文学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教材提供的情景,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合理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 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 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学, 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教师寓教于乐。 (2) 巧用角色扮演法。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起到调节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综合运用课文内容等作用。 (3) 巧用案例研究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 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在实际教学中以课文为案例, 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个形式”主要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结合播音主持专业的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1) 说。就是课前“说话训练”。根据播音员主持人是以“舌耕”为业的特点,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口语表达训练, 每节课训练3—5分钟, 循序渐进, 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与下周新教学内容同步的说话题目, 本着“小, 精, 活”的原则说话, 并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 (2) 思。包括课堂思考和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有许多技巧, 恰当地运用, 能使课堂熠熠生辉, 学生终生难忘。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素质设置分层次有坡度的问题,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再者, 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必须具备临场应变能力, 《文学欣赏》课程结合专业特色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创造思维等思维方式来提高这一能力。 (3) 述。包括复述, 阔述和缩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想象, 联想。锻炼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如在讲小说单元的时候, 学生不仅能够对课文进行原型复述, 还会根据情节的发展进行再创造, 设计主人公的将来命运。学生的想象合理, 表达准确, 大胆创意。综合素质有很大提高。 (4) 录。有声语言是稍纵即逝的, 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实际的比较,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学生的课堂发言情况录制下来, 课下学生根据录制的资料, 师生之间进行评价, 找出优缺点, 看发言是否层次清晰、具有逻辑性、遣词造句是否合理、语句是否形象生动。朗诵时情感的把握是否到位, 读音是否标准等。经过反复的听练, 学生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教师的点拨与互评中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当然《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还有教学评价的改革等其他方面, 但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城区居民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