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层管理

2024-05-04

企业基层管理(精选十篇)

企业基层管理 篇1

(一) 基础与企业管理

据《词海》解释, 基础:“泛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如物质基础;理论基础;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就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 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 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 它包括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三大体系 (如图1所示) 。

(二) 企业基础管理

就是企业在生产运营、服务贸易、变革创新等活动中, 为实现一定目的而收集信息、提供资料、制定规程、培育员工和准备场所等奠定基础的各种日常性的管理活动。可见:一是基础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二是基础管理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服务, 目的不同、所要进行的工作也就有所差异;三是基础管理是属于奠定基础的管理, 责任重大、效应隐含;四是基础管理是日常性的工作, 不可一蹴而就, 而是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认真细致、落到实处, 持之以恒、持续提升地进行。

二、企业基础管理的内容

(一) 员工培训

1. 思想文化

德鲁克指出:组织必须拥有价值观, 人也需要拥有价值观。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共同愿景的修练及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忠诚企业、奉献企业、发展企业等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管理。

2. 技能提升

就是对根据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发展、需求变化和不断发展强大的要求, 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性的持续性的技能提升的管理。例如, 针对特殊工种的培训、持证和复证的管理。

(二) 规章制度

就是对管理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办法和规定及技术方面的各项标准、规程、参数、指标等的制定、解释、执行、核查、评价、改进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

(三) 基本信息

1. 企业基础信息

员工、资产 (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业务范围、技术装备、知识产权等信息的收集、整理、补充的管理。

2. 企业运营信息

各种统计报表、计量数据、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指标等的管理。

3. 企业外部信息

一是国际、国内宏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发展信息;二是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三是原料市场、产品市场变动状况;四是竞争对手的信息;五是关联行业的发展趋势等。

(四) 团队建设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营销服务的各环节的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各个能级的团队建设尤其是最基层、最直接的作业团队建设, 如:项目组建设、班组建设等。

(五) 工作准则

1. 管理方面

就是对各能级人员的职责并遵守的工作纪律的管理。例如对安全隐患整改的“四定四不推”的管理。

2. 技术方面

就是对执行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管理。

(六) 工艺流程

1. 管理流程。就是对管理活动的流程所进行的管理。例如, 应遵循的办事程度和各能级办理期限的管理。2.工艺流程。就是对纵向工艺流程之间及横向相互协调之间的职能、职责进行明晰的管理。例如, 对公辅部门配合不当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在于公辅部门。3.服务流程。就是对对内、对外的各种服务工作提出要求的管理。4.研发流程。就是对内部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及与院所合作等活动的管理。

(七) 作业场地

就是对企业的生产加工场所、服务贸易地点、与院所合作基地等的管理。如:对作业现场的管理等。

(八) 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是对从企业到部门再到员工, 都有总目标、分目标和小目标及计划目标、间段目标、当期目标, 做到“人人有指标、事事有成效”并实现小目标保大目标、局部目标保整体目标的管理。

三、企业基础管理的特性

(一) 潜在性

潜在性是指基础管理的效能不易直观地进行衡量。例如, 通过对企业优势和劣势、机会和风险资料的收集、整理, 为决策提供依据 (当然, 依据不仅是这些资料) , 其结果体现为决策是否正确或正确程度如何?往往难以直接判定所提供的资料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二) 延缓性

延缓性是指基础管理的效能常常要通过一段时间后方才逐步显现, 例如, 平时不注重员工培养、不重视有关资料收集, 待要进行决策时, 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料、分析作支撑。

(三) 日常性

日常性是指不可能一步到位和一劳永益, 要经常进行。持续性是指要日积月累, 坚持不懈地进行。例如, 各种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四) 持续性

持续性是指要日积月累, 坚持不懈地进行。例如, 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员工技能的提升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

(五) 底层性

底层性是指所做的事情大都是些基础性的工作, 责任重大、耀眼度低、繁杂琐碎。例如, 各种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

(六)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既涉及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 又涉及企业外部的诸多方面。例如, 在进行SWOT分析前, 既要对企业内部人、财、物 (包括技术、竞争力、信息等) 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 又要对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替代品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

(七) 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既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行业发展、需求变化相适应, 又要与企业发展及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的发展相适应。例如, 随着OA、ERP、CRM等信息化系统的启用, 文档办理及报表资料和计量数据的传输等方面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八)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既向内部开放, 又对外部开放。由于基础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需要全体员工共同践行, 还需要顾客的感知、供应商的参与、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 于是具有开放性。

四、基础管理的实施

(一) 领导重视是前提

基础管理具有潜在性和延缓性, 从直观的表面上看需要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就需要领导的高瞻远瞩、超前谋划、统筹协调, 有且只有领导在认识上到位、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投入上到位, 才能做好工作。

(二) 落实到位是保证

基础管理是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量的繁琐的持续不断的工作, 通过“5W4D3C2R→1P”工作法来落实:5W:即什么事 (what) 、什么地方 (where) 、什么时候 (when) 、谁来做 (who) 、哪种途径和流程做 (way) 。遵循“文化管人、制度理事”的思路, 把基础管理的各项内容从这5W进行细化、量化、落实。做到人、事、时间、地点及方法和途径的有机统一、协调运行。4D:即领导和管理责任 (leader, s duty) 、操作责任 (worker, s duty) 、监控责任 (controller, s duty) 及核查和确认责任 (checker, sduty) 。做到职责明确、各尽其责。3C:即:明晰方向 (cleardirection) 、明晰责、权、利 (Clear the responsibilities、right and obligations) 、明晰需求 (Clear requirement) 。做到方向明、权责清、要求熟。2R:即:思想途径 (thought road) 和物质途径 (physical road) 。就要从思想认识、宣传教育等的“软件”及人、财、物的“硬件”进行落实到位。1P:即:绩效 (performance) , 就是要践行“结果评定”的理念, 把各项工作的最终结果、所取得的绩效, 作为检验工作、进行激励的尺码。

(三) 政策适宜是关键

基础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它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于是在期望导向、岗位设立、员工配置、考评指标等经济政策设置尤其是薪酬体系设置时, 应予以充分考虑, 才能激发有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企业基层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 企业基层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加强企业的基层工作管理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重要因素就是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 我国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我们要及时的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增强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这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管理, 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二) 企业基层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保证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就必须注重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 只有将企业的基层工作于现代化管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通过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好的基础又促进企业的管理。企业基层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 要从企业的每一件基层工作抓起, 真正的将企业的基基层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专业化,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三) 企业基层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是一项繁琐和复杂的过程。完善的企业基层工作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力, 而管理能力可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各种企业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因此, 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加强企业基层工作管理, 必须要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的力量, 通力合作, 依靠集体的力量, 实现企业的进步。而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因此, 可以看出, 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六、企业基层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基层缺乏自觉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 缺乏了对企业基层基础工作的自觉性和动力。在计划经济时期, 每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运转情况等, 政府部门都要进行参与, 并及时的提出建议。每个行业与系统之间也会经常开展一些交流的活动, 相互的交流, 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政府部门也会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协调, 每个企业就在政府的统一指导和要求下无形中建立起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 每个企业建立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大部分都适应了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现状。

(二) 对企业管理基层工作缺乏动力

由于市场经济完全取代了计划经济, 导致了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基层工作的动力消失, 因为做好企业管理基层工作,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 建章建制, 如制造业企业要从工人的每一个动作到每一个零件的定额做起, 工程类企业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地勘企业, 管理基础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地层制定钻具的消耗定额, 费时费力, 短期效益不明显, 再加上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认识的不清晰以及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等, 导致企业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 最终,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无法建立。

七、优化企业基层管理对策

(一) 企业管理基层工作要与时俱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势必会带动企业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内容的逐步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没有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支持, 管理方法不交单一。而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 网络技术、计算机、管理软件等高科技的手段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追捧。高速发展的网络不仅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实时的进行企业管理以及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实现, 更让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有了新的载体、工具以及平台, 为企业管理基层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进行延伸、协调、调控, 也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同步进行提供了可能性。

(二) 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必须做到管理的系统化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 在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的形势下, 企业的每一项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要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就必须系统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管理的标准化, 是作为技术标准的重要支撑, 也是企业管理基层工作的定量标尺, 为企业各项基础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量化支持;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科学化则是为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 为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 企业基层工作管理必须坚持不懈

就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现状来分析, 可以看出, 基础工作的管理如果停滞不前, 那就等于倒退。首先是因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 随之发展;另一点, 随着市场化的进程, 各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这就要求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要不断的完善, 才能加快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每一个企业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都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管理。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停滞不前, 势必影响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也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八、结语

基础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强大而不断的持续的更新、完善和提升。需要不断的创新。基础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是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做强做大、持续发展的根基。理解其含义, 明确其工作内容, 掌握其特性, 采取有效措施, 才能做好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企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 构建、完善企业基层工作管理, 能够有效的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步伐, 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同时, 加强企业管理基层工作, 也要不断的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只有企业管理基层工作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才能更加有效的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基层管理,企业管理,作用,对策

参考文献

[1]周璧.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上海企业, 2013 (7) .

[2]马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指导企业升级工作[J].经济管理, 2012 (2) .

冶金企业基层设备管理 篇2

一、建章立制

二、现场推行

三、取得成绩

四、存在不足,改进措施 2010年机动部工作总结

一年来,机动部全体人员在公司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以推行设备检修日为主线,认真推行计划检修,不断完善各项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设备升级改造、节能降耗,强化机电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节约挖潜及修旧利废等工作,较好的履行了部门职责,圆满完成2010年机电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公司全年机电设备运转正常,设备完好率达到96%以上,未发生一起大的机电设备事故,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公司全年实现减亏扭亏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稳步深入开展设备管理。

2010年,根据公司机电设备管理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生产、设备现状机动部制定了肥矿集团平阴铝业有限公司《机电设备检修日管理规定》、《肥矿集团平阴铝业有限公司峰谷用电管理规定》《主要设备完好率考核办法》等制度。为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根据公司工作需要对公司电解事业部停产设备进行清查分类;为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完整,发挥资产使用效能完成公司2010资产清查工作。为公司机电设备满足正常生产需要,保障机电设备完好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二、强化内部职工技能,提高一线职工设备维护水平、能力和素质。

机动部按照公司业务分工,承担职工技能大赛机电专业中的钳工、电工、电焊工、天车工等理论试题、技能试题的组织、测评。提升了公司职工学知识、学业务浓厚兴趣上,在职工中形成互帮互学,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技术业务上的难题,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三.认真推行设备检修日规定

通过落实设备检修日,充分解决设备检修与生产的矛盾,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能,做到对设备故障早发现早解决,使用设备运行损失降到最低。提高了设备完好率,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保障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0年通过严格落实计划检修工作制,各单位杜绝了设备突发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设备运转率,理顺了生产与设备维护、维修工作的关系,也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四.加强备件管理,满足生产需要,减少资金占用。

机动部本着“合理库存、满足需要”的原则,强化了公司备品备件的管理。一方面严把计划提报关,各二级单位依据单位月度检修计划,提报出所需备件计划,机动部按照包车间的责任分工,由包车间人员负责对所包车间提报计划依据单位实际需要和库存情况进行审核,杜绝形成新的库存;另一方面按照公司有关规定,机动部积极组织对公司废旧设备物资进行清查,盘活资金;再一方面,对备品备件的使用进行力所能及的技术指导,确保正确、合理使用,延长使用寿命。

五.根据季节特点,认真做好供电设施的春检、秋检工作、雨季三防工作和冬季四防工作。

1、做好供电设施的春季和秋季检修工作

机动部按照供电设施检修规程要求,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安全、优质、高效、有序地全面完成了供电设施检工作。(1)、配合、协调集团公司电力公司分别于3月份和11月份完成了平铝、平胡110KV供电线路的清扫检修工作。动力车间利用停电时间全面、安全的完成了110KV整流所内相应高压配电系统的清扫检修工作。(2)、完成了冷轧6.3KV架空线路的春季、秋季清扫检修,及时装设更换ZnO避雷器。(3)、对现用的11条6KV电力电缆供电线路,按规程要求进行了电气试验。(4)、在动力车间对全公司的防雷设施、接到进行全面检测的基础上,请平阴气象站对全公司防雷、避雷器设施进行试验检测,共检测整流所、煤气站等防雷设施 59 处,防雷、避雷设施符合要求。(5)、对全公司32台变压器分别进行了春秋季清扫、加油、小修,配电室更换部分避雷器,并对配电柜清扫、检修。(6)、各生产车间,利用公司安排相应的高压供电系统检修期间,对在机电专项检查中暴露出的低压供电系统的相应问题,结合检修计划予以整改,对无问题的低压电气设施进行清扫、维护。

2、做好雨季“三防”工作

机动部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平铝公司2009年雨季季三防工作计划》。为认真做好雨季“三防”工作,充分认识雷雨天气的危害性,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要求各生产单位制定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预防措施。机动部负责完成了抗洪物质的准备、避雷装置台帐建立等工作,联系平阴气象局,对全公司厂房避雷设施和关键部位的避雷设施进行了检查、校验。安排组织动力车间对全厂6KV以上供电线路、变压器、防雷装置进行了检修、测试,完成电气预防性试验。对全公司主要生产设备、电气设施的接地装置和绝缘进行检测,及时消除不合格的接地点,建立了接地台帐。安排各生产单位对各自负责的厂房、关键设备、配电室做好防洪、排水措施,准备充足的防洪工具、沙袋。确保了今年防汛工作顺利完成。

3.认真做好冬季四防工作。

机动部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冬季四防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平铝公司2009年冬季四防工作计划》,并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平铝公司冬季四防措施计划”,按照公司冬季四防工作的具体要求,指导并督促相关部室和各车间对所有供气、供水管道、有关设备设施及辅机进行检查、保暖和检修,及时组织冬季四防安全检查,监督消除冬季四防隐患。为规范电暖气的安全使用,建立了电暖气使用台账,编制下发了“电暖器使用安全告知”,组织了电暖器安全使用专项检查。

六.适时召开机电设备专业会议,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高。

机动部按要求适时组织召开公司机电设备专业会议,及时传达、学习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分析、总结公司及各单位设备管理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公司机电设备管理重点工作;协调、指导解决基层单位在备件加工、设备维修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凝聚集体的智慧,做好公司设备管理工作。同时将一线单位遇到的设备管理问题收集上来,供大家互相交流探讨,共同提高,有效提高了基层单位设备管理水平,为全面提高平铝公司机电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七.认真开展机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作为公司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机电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认真开展好机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动部除每月组织三次对基层单位的专项检查外:2010年重点推出机电专项整治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全过程监督整改,并要求基层单位按时向机动部反馈整改情况,机动部包车间人员按照隐患排查“五环六步”的要求及时核查整改情况,提出考核意见进行考核。八.积极开展设备大修。

机动部组织开展铸轧车间2# 天车起升机构大修改造;天车轨道检修工作;熔炼炉天然气改选工作;煤气发生炉及管道大修工作。冷轧车间主电机大修工作;冷轧机主减速机大修工作。动力车间6KV无功补偿改造工作。九.认真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1.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肥矿集团平阴铝业有限公司起重机械设备管理规定》、《肥矿集团平阴铝业有限公司车辆维修管理规定》等制度。

2.完善了公司安全阀、储气罐、天车、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并如实填写各项记录。

3.定期组织特种设备专项检查。每月中旬机动部组织一次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十.积极做好节能工作,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机动部根据公司生产特点结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在全公司开展峰谷用电,制定峰谷用电管理办法;机动部每月对各单位的用电量进行汇总分析,对超计划用电单位进行责任考核。同时加大了对辅助生产用电和非生产用电的检查工作。通过勤检查共制止和处理施工单位私接、乱用现象多起,规范了施工单位用电行为。对外施工单位用电一律加装电表收费,加强了用电管理,杜绝电能浪费现象,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建立台帐,规范了各单位电暖器、取暖炉的使用。

2010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机动部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设备管理的考核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2.设备技术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逐步适应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需要。3.包车间人员发挥的作用需进一步加强。2011的工作打算:

1.认真落实公司制定的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设备基础资料。通过落实制度,加强考核,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坚定不移地推行设备包机制。明确生产工和维修工的设备管理责任,严格管理,促进设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维修之间的良性循环,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认真做好计划检修工作。提高设备运转率,努力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事后维修,满足生产经营工作的需要。

4.做好“节约挖潜、修旧利废”工作,努力降低维修成本。充分利用现有加工设备加工所需的备品备件,尽力修复部件,减少更换。

5.认真做好机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加强检查,督促整改。严格考核,将设备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公司有关特种设备管理的制度规定,完善特种设备的各项基础资料,正确使用、维护和检修特种设备。

7.按照公司 2010年的维简大修计划,组织好维简大修工作。确保2010年的维简大修计划圆满完成,为超额完成公司2010年生产经营目标提供设备保障。

基层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初探 篇3

关键词:基层企业线损管理分析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下的供电管理和电力营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说,着重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电力市场的开拓;对于企业的内部环境来说,应从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加强两方面着手建设。线损可以反映企业管理的综合性经济管理的技术指标。线损的高低以及线损管理是否合理,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随着农村电网建设的发展和推进,电网的发展模式渐渐朝合理化的发展模式迈进。如何深入挖掘电网潜力、抓紧线损管理模式的建设、构建坚强的电网系统、降低损失提高效益成为我们基层供电企业面临的问题。促使线损经营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实现多供电少损耗、并达到降低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线损工作应从一线员工和领导班子做起,将概念利润当成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线损管理应与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和电力的销售结合起来,从而最大化供电企业的效益,完成质量上的提升。

1 基层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通过不间断的对供电企业进行改革,企业的管理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造成这样的模式转变,原因是部门分工职能的不同。由于侧重点不同,管理习惯和上级部门职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同样导致了生产实现和电力使用的分离从而无法进行生产经营配合。

线损中电能的损失,是某些环节使用不合理造成的。线损管理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杜绝人情电和盗窃电,加大关于线损管理的考核,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1 线损管理中企业的职能划分不清楚

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线损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与电网的规划程度和结构、电力运行状态和情况、量的计算方式及准确程度、电力盗窃等方面有关。那么,电网规划部门、协调调度部门、分配电网的运维管理部门、用电营销管理等相关部门如何明确自己的职能划分呢?

①电网规划部门负责的区域主要有:保证电网规划、建设合理。②协调调度部门负责的项目:保持电网有效合理的运行,协调运营过程中的对电网的操作,保障运营安全。③分配电网的管理部门的职责: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尽量减少停电时间,缩短检修时间,并保证抢修的第一时间到达。④用电营销管理部门职责: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守则和规定进行执行。这方面有关线损的内容是:电表抄录到位;电量周期与差错的检查;日常用电检查及普查、电表轮换、检查用电的合格率、电线的错误装接等。

上述工作是为了完成国家相关用电部门的考核,尽管对线损工作有一些贡献,但是影响线损管理的因素还有很多,一旦无法完成,则无法对各个部门应该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考核。

1.2 不合理地下达任务指标

过往完成情况和单位预计结果的申请汇报,是线损管理的两个重要的内容。因为习惯形成的诸多因素也制约着线损管理。例如如果每年的线损指标的完成情况都比较理想,那么供电企业就会对其进行压缩,走得快但是走不稳;在不清楚城市电网改造和负荷增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来的线损管理指标就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等等。

1.3 忽视过程,弄虚作假

在对基层的考核中,线损管理指标的考核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各个供电企业都把它当成硬性指标来完成,造成缺少措施、日常工作陷入问题等等不良因素,到年末的时候,为了使考核过关,许多供电企业虚报电量和错后抄表,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影响了管理层对经济管理指标的掌握情况,更不用讲提升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发掘内部队伍的潜力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4 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的缺失

我国对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相对滞后,无法准时、有效、全方位地反馈采集数据,只有为数极少的企业进行自动化抄表的试验——但成功实现这一技术的少之又少。技术项目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时间,使供电企业的发展状况处于一个较慢的发展速度。

2 建立健全线损管理的措施

2.1 开启科学的线损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明确线损管理中领导团体、在职员工的责任,细化考核单元,落实降低损耗的工作目标;在实现线损包保的过程中,合理规划各部门的职权;增强包保管理的强度,及时考核相关责任人,做到奖惩分明。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电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电力线路长、负载小、电网客户比较分散、有效管理实施的难度大等等特点,努力研究降低电能损耗的各种有效模式,全方位地提高线损管理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水平。

2.2 创新线损管理的分析政策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线损管理体系必须进行立体化的网络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完善电损管理政策,使企业管理走上一个常规的合理轨道。对规范化管理因地制宜——要求不能对数据进行盲目照抄和对搬运方式要灵活变通。运用“PDCA循环”办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完善管理、执行计划,对员工进行考核、对电力运用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性和创新性并进的情况下,规范供电的系统工程,使管理模式进入良性循环。

总之,要想让线损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提高领导班子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全体员工的综合数值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2.3 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技术革新

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一是重新对员工能力进行合理分配、增强了企业效益;二是使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降到最低;三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四是推动了员工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其需求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企业要想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必不可少。

2.4 必须坚持进行IC卡表和负控终端的推广和实施

在工业专变电量较多的基层单位显得比较的重要:①会使预先支付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②使人为因素影响线损管理指标的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2.5 计量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计量管理的加强,也是一种线损管理方法。对电能表进行有计划性的检查和校验,淘汰旧使电能表,使用全电子电能表进行计算和测量,提高准确度。

3 总结

总而言之,基层供电单位不仅有杜绝安全隐患、促进经济发展、多供电能、减少损耗的企业职能,更应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如何做好基层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提高管理成效,不仅对农电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对规范行业作风、改善企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供电企业的员工和领导在平常的工作中求真务实,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对企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只能通过实施改革和技术革新来实现,在不断完善企业线损管理的过程中,使基层供电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发生质的飞跃,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目前,我国基层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还不是很到位,错报、漏报和无法完成考核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极大地影响着线损管理工作的实用性和在基层的推广,除了在一些技术方面进行攻关外,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对线损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基层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石丽华.基层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浅谈[J].科学之友,2008(30):78-79.

[2]张彩萍.基层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251-252.

[3]管爱东.农村低压配电网线损管理初探[J].农村电工,2009,17(10):42-43.

[4]王成刚.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调研报告[J].电子世界,2012(14):47-48.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篇4

关键词:基层,企业管理,问题,原因,路径选择

一株好的植物要想长得枝繁叶茂, 除了阳光、土壤、雨露外还需要精心的打理才能达到;那么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 除了产品、战略、人才、技术及外部环境外, 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过, “一个企业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可见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1 企业管理的理论内涵

1.1 企业管理的定义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 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 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指挥, 以协调个人的活动。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 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 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 企业管理就显得愈加重要。

1.2 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计划经济根植于自然经济, 向来远离真正的竞争, 也就不存在竞争性质的管理。只要超额完成任务便是先进单位。这就造成了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管理, 最差的能力是创新, 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亏损。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滑坡只是表面现象, 而导致经营滑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不善于管理, 造成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过高, 最终丢失了市场竞争优势。没有市场的企业, 即没有了生存的基础和前提, 员工看不到市场前景, 丧失信心, 企业丧失了凝聚力, 效益必然滑坡。体制、机制问题也都属于管理问题, 并非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市场经济十分成熟的美国, 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企业破产倒闭, 这也都并非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唯有科学的管理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2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 光靠人才和经验式的管理已经不可能解决我们企业前进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还有很多重生产轻管理现象。

2.1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重机关轻基层, 头重脚轻;管理层级不科学, 责任分不清;管理手段老一套, 前紧后松;管理思维片面, 重生产轻意识形态。

2.2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作怪。

唯我独尊, 官老爷习气十足, 喜欢弄面子活, 干出彩的事, 对企业的发展和基层群众呼声不闻不问。对反映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认为是事多或刺头, 听不进直言, 俯不下身子。

(2) 专权思想作怪。

一些单位的“一把手”为了怕别人抢风头, 事事自己说了算。工作只要不经过自己的就不支持, 甚至否定。比如抓劳动纪律, 对职工进行处罚, 不是自己主张抓的就不加处罚。弄得职工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留下了制度之下不平等、单位领导有矛盾的印象, 造成了除了一把手其他人的管理都不好使的潜规则。表面上像是自己有威严, 其实把一个健康的团队带上了小集团的邪路。弄得自己事必躬亲, 其他管理人员怕惹领导不高兴, 管理上畏手畏脚, 结果单位生产效率低下, 工作一潭死水。

(3) 懒惰思想作怪。

一些高层管理者工作不爱下基层。即使下基层也是到基层的管理层口头了解情况, 不能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问题。而一些基层的管理者则迎合这种管理方式, 总是停留在做作汇报, 写写材料, 不对自身工作进行剖析自问, 深入研究。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工作。弄得很多问题耗费巨额成本才能解决, 最终是职工群众不满意, 丧失责任感。由大家干变成了大家造, 基层一盘散沙。

(4) 实用主义思想作怪。

一些管理者以实用为主, 以短期收益为第一目的。对于那些利于长远打基础的问题则怕影响正常工作, 不闻不问甚至是进行阻挠、泼冷水。比如企业文化建设, 乃至党群工作。很多单位不支持, 或者冷漠对待, 认为没有用, 其实是错误的。职工休息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环境好了, 心情顺了, 才能对生产工作产生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的路径选择

3.1 科学选人、用人、提升管理

要切实强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选派那些能力强、懂管理、重实际的人才到基层工作, 给他们创造条件, 提供舞台。同时不但要选拔人才, 还要善于培养人才。制定有效管用的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要让他们不但懂业务还要会管理。广泛涉猎与管理相关的各种知识, 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让人才来自基层、服务基层。

3.2 要用活的机制激活管理

高层管理要将科学有效的方法、机制, 下移到基层管理中。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职责, 明确岗位分工。各级管理人员, 各岗位管理人员, 都该管什么, 都该管到什么程度, 管理人员之间如何的沟通配合, 都要明确。并把管理层的民主评议作为考核基层领导管理业绩的一个方面, 不但要放权给基层的一把手, 还要建立有效制衡机制, 让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真正的为企业服务, 为职工群众谋利。

3.3 量化细化目标推行管理

深入调查研究基层管理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让目标管理和岗位评价不仅仅停留在纸上, 还要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适时的进行调整。把符合实际发展, 符合管理需要, 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运用到管理当中。用真正的制度和方法去管理。变人治为法制、机制, 避免“能人效应”, 人走工作乱的情况。

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人才晋升奖励机制。让人才流动起来。让干事、务实的人才得到任用提拔, 引导管理风气的转变。让每个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有晋升的希望, 都有晋升的机会。形成干事、创业、务实、清廉的良好管理氛围。

3.4 用企业文化促进管理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让一切管理内容体现文化内涵。了解职工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 引导职工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来。并研究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和现有条件开展文化活动。政工及群团组织在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厂党委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职工素质文化的提升,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用文化的力量管理职工。每年定期举办由工会牵头的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 并采取现场全纪实、专家点评、专业观摩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极大的激发职工学技术、爱岗位、做奉献的热情, 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同时还在班组开设图书角;为山上野外作业的职工制作流动休息室、开展厂长联络员座谈会、举办阳光关爱捐赠晚会等民心工程。多年来各级组织通过爱心文化、家园文化、行为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节约文化等管理理念使职工奉献企业的意识明显增强。

3.5 用典型经验推广管理

做好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让科学管理成为可学、可用的实际方法, 形成科学管理的传导效应。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和书报上的理论文章。

总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论多么科学的管理方法, 不论多么科技的现代手段, 如果不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不实践于基层, 那么都会停留于表面, 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不会对工作起到任何作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只有在管理工作中重视基层, 了解基层, 抓好基层, 才能让企业管理工作真正服务企业的发展, 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日) 大前研一.思考型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2]程云喜.现代企业管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3]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企业如何加强基层成本管理 篇5

企业如何加强基层成本管理

基层是企业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生产制造成本直接发生的场所,更是企业创造效益的源泉.因此,加强企业基层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将浅述目前企业基层成本管理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利借鉴.

作 者:陈占广 作者单位:三钢(集团)公司刊 名:冶金财会英文刊名:METALLURGICAL FINANCICAL ACCOUNTING年,卷(期):2001“”(1)分类号:F2关键词:

基层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基层管理;企业文化;油田

1、前言

油田工业是基础能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油田企业文化从一般企业文化中派生出来的,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具有油田企业精神的重要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油田企业文化是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之和,包括油田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目标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基层管理是对基层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活动,包括考核奖惩制度、生产管理方式等[1]。大港油田公司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完善基层管理,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油田企业文化的独特价值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当前,随着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企业管理的性质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已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

3、油田企业文化构建意义

3.1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

首先,从油田企业的地位看,油田工业是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油田仍然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能源。而油田工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走集约式、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就需要通过人的能动作用来实现。其次,从油田企业现状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油田企业也在发生变化。第三,从基层管理角度来看看,从事一线生产人员大部分是油田子女市场工,他们年轻有活力,需要有一种较强的凝聚力量的企业文化,体现出做好企业新思想、新观念来增强企业活力,同事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性、智慧力和创造力。

3.2建设企业文化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在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指针,写进了《党章》和《宪法》,成为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本质和内涵来讲,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课题是一致的[3]。

3.3建设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安全生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把安全问题放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4、基层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4.1 构建基层安全生产环境,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是油田生产的生命线,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峰峰集团采取措施要完善,落实要到位,责任要追究。一切事故可防可控的安全原则,严格按原则办事,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并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制定完整具体可行的施工措施,保障安全法规、制度、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面执行凡履职不到位发生事故的,要严肃分析、严格追究,严明奖惩,决不姑息,以此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通过关爱员工,从心耕耘的安全宣教观、用责任为生命承诺的安全责任观以及工作讲程序,操作按标准的安全操作观,以人为本,通过安全教育使安全生产活动深入人心,以安全为第一责任,对每个岗位上的工作步骤,将安全生产活动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从而确保实现班组零三违,厂级零工伤,公司零工亡的安全生产目标。

4.2以基层管理带动服务,创造现代企业形象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采用科学规范,严密精细的管理思路,保障企业迅速发展,并且构建和谐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产品质量为基本,用真诚赢得满意,博采众长,科技兴企,并且构建终身学习理念,从而创造文明、整洁、严谨、诚信的现代企业形象,达到文明生产、企业的外显形象和员工的个体形象达到规范、生产制标准化。

4.3 牢固树立依靠基层职工办企业的宗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企业内部坚持这方针就是要诚心诚意地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随着职工在企业中主人翁地位的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精神状况、凝聚力、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职工的利益,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4]。

5、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面、科学、系统、规范的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从而改变广大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风范,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分享的组织环境氛围,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不断促进企业得发展。实行企业基层管理,对原有不同企业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构建完整而且体系健全的新型企业文化,就成为新时期企业文化研究的对象。

参考文献:

[1]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12:103-109

邮政基层企业基础管理刍议 篇7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 建设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 优化管理考核机制, 整合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并始终不逾地强化落实, 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实施阶段性培训计划, 打造扎实的员工队伍素质, 是邮政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夯实的首要因素

俗话说:“没有不会打仗的兵, 只有不会用兵的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关键在科学的管理。邮政企业在新阶段的发展中, 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是邮政的人才底子薄, 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立足于现有的邮政职工队伍基础, 通过科学计划、系统组织、循序推进, 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 拓宽人才引入渠道, 推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是解决现有邮政基层企业人才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1.1 系统性、分阶段推进企业全员培训计划。

现今阶段, 邮政基层企业职工参加省市局统一组织培训的送培人数毕竟少数, 县局组织自培是基层邮政职工强化业务技能、增强知识沉淀的主要手段。由于各工种从业人员较多, 综合素质良莠不齐, 每个工种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均不尽相同, 集中划一的培训手段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结合企业的不同实际, 采取分批培训、目标培训的方法, 利用班务调整、合理疏忙, 按工种分工确定岗位的阶段性学习重点, 对于职工技能培训、业务知识培训、服务安全培训、营销技巧培训等重要内容, 要力争全局职工每年能轮训一遍, 做到年年有学习、年年有巩固、年年有提高。

1.2 加强入局新工的岗前德育。

目前一线邮政服务人员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 每年流动性较大, 而邮政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 需要一个较为稳定和肯干的职工队伍。因而必须加强对新入局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引导。首先提高新工的录用门槛, 采取笔试、面试形式, 招收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德才兼具的员工, 通过这样的过程, 也可以让新工在入局前认识到工作来之不易, 增强工作的荣誉感。同时在入局培训中加强对新工的政治素质教育, 可以采取召开形势任务教育会、安排岗位现场观摩、分组讨论会等形式, 重点培养新工的工作责任感, 使新工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执业意识, 有利于强化其爱岗敬业精神的形成。

1.3 加强管理检查人员的学习培训。

可以经常选派管理骨干参加省市局、地方和学术团体组织的教育培训课程, 同时要求参训的人员编写管理教案, 把学习成果以授课的形式, 教授给其他管理人员, 以克服再教育培训的条件限制, 整体推进企业管理干部素质的目的。同时, 针对目前各基层单位负责人重经营、轻管理;营销能力强、管理素质弱等问题, 采取跟班措施, 要求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负责人轮流到视检部门见习, 协助视检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服务、通信管理等方面的检查管理工作, 切实提高基层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实践和实务管理经验。

1.4 拓宽人才引入机制, 在收入待遇、职业前景等方面创造

吸引人才、爱护人才的环境, 面向高校择优上岗或向社会破格选聘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新业务开发、金融法律和广告设计等基层邮政的急需人才, 同时为专业技术人才创造锻炼的机会, 提高素质、增强才干, 要重视人才的二次开发, 支持他们参加知识更新再教育, 组织考察、进修和专业培训等活动, 增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引入机制的实效性。

2 建立健全人性化、科学化管理考核机制, 保持职工规范化生产作业的积极性, 保障基础管理工作执行到位

邮政是全程全网、协作性很强的企业, 通信质量管理是邮政基础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 基层邮政企业的通信质量管理一直是基础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部分支局和班组存在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和以罚代管等问题, 影响了员工重管理抓质量的工作积极性, 相同的通信质量问题屡次发生。所以, 应在管理考核上尝试推行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在提高基层单位质量管理意识和员工的通信质量意识两个层面上下功夫。

2.1 建立通信质量定期分析通报制度。

每个基层支局和班组应加强对本单位通信质量情况的自查, 提出整改措施, 每月上报视检部门汇总, 视察室根据基层反映的情况, 结合视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定期召开通信质量分析会, 同时人事部门配合视检分析报告, 宣布考核和处罚决定, 对通信质量较好的单位进行表扬, 对通信质量差错较多的单位进行通报, 以有效地促进基层负责人重视通信管理、狠抓通信管理的工作自觉性。

2.2 实行质量差错处罚人性化机制。

对于被处罚的责任人, 可以采取先处罚, 后给予半年的整改观察期的方法, 对整改表现积极, 在观察期内没有出现通信质量差错的相关责任人, 给予逐步返还被扣罚的生产奖金的优待, 最高返还额度可在被扣罚金额的70%以上, 并将剩余的扣款也全部用作奖励职工、鞭策落后之用。笔者所在县局通过此举大大提高了一线职工抓通信质量、不断整改提高的工作积极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仅仅半年时间, 70%以上的基层支局和班组的通信质量情况达到了省级先进标准。

3 完善制度、规范程序, 为邮政基础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无规矩, 不成方圆”。邮政作为百年企业, 各项管理制度十分健全, 同时每年都针对新的发展要求, 制订出台的新管理规范基层邮政单位往往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会出现执行中无所适从、无从着手的尴尬。为此, 应该进行整合和精简。对不适应生产形势需要、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可以根据邮政各岗、各工种、各流程的差异, 结合各基层企业的不同特点, 分类别整合汇编业务视检手册、服务督察手册、安全管理手册、支局长管理手册、各工种员工手册等, 并注意动态管理、实时更新, 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 统一管理口径, 树立正确的管理规范。编写的各类手册应尽量做到条理化、口语化、简明化, 让每位管理人员、每位员工只要按照手册的要求, 都能较好地履行本职本岗工作, 从而减少重复性教育培训, 减轻规章制度的执行难度, 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 拓展检查控制形式, 彻查管理问题苗头, 确保邮政基础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检查是促进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检查是为了找到问题, 纠正错误, 以更好地整改提高, 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检查工作中, 应按照注重检查实效、明确检查重点、丰富检查手段的要求, 致力于尽可能多、尽可能早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或事中控制, 将安全、服务、质量等问题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防患于未然。

4.1 针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 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

在安全检查上, 可以实行专项检查、季度普查、半年和年终大检查, 同时采取夜间、周末和各种节假日突击检查的形式, 促进基层单位自觉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在业务视察、档案管理等方面以日常检查、剖析检查和财务、稽核、视检会审相结合的方式为主, 强化检查的深度;服务检查工作上, 在加强日常检查的同时, 以暗查为主, 可以利用退休老职工业务熟、人面生的优势, 加强对一电话、185热线, 建设社会监督员队伍, 并加强对用户的回访工作, 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

4.2 创新检查形式, 变检查整改为管理服务, 加快推进管理规范化的进程。

半年检查和年终检查历来是邮政基层企业管理检查工作的重头戏, 在以往的大检查活动中, 业务、财务、安全、服务、人事教育、工会、政工等各岗人员往往“一窝蜂”拥向某个基层单位, 用1天或者更短的时间, 开出一系列的整改通知单, 这样的做法经常使得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笔者认为:可以对半年及年终检查的形式进行创新, 把检查变为服务, 各岗管理检查人员根据各岗的管理要求对基层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号脉诊病”, 在提出检查问题的同时, 要给出“标准答案”, 细致深入地参与到基层单位的整改和提高工作当中, 并在随后的几天内, 立即对整改结果进行回访, 做到检查一处、整改一处、规范一处。同时可以邀请其他基层单位的负责人随同检查人员, 对被检查支局进行检查、学习, 取其长补己短, 达到共同学习进步的目的。

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作为对企业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要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间的关系进行的一种管理, 其内容千头万绪。邮政作为大型通信企业, 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证、科学的管理保证和高素质的人才保证。笔者仅就邮政基础管理工作的一些层面, 作了一些分析和建议, 不当之处, 还望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为民.邮政管理基础知识.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8.

[2]姜国祥.核心竞争力.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4.

[3]刘兴倍.企业基础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0.

加强基层供电企业预算管理 篇8

一、基层供电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 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供电企业尤其是基层单位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业务部门人员普遍认为预算管理是纯财务行为, 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甚至有的单位认为预算管理就是如何恰当地完成预算指标, 既不超支也避免节约。实际上预算的执行强调以过程控制为主, 而不只是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审批与控制。因而在全面预算管理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没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性。

(二)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影响执行效果。

从实践来看, 供电企业预算的申报、核定一般依靠历史数据和主观判断, 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标准。生产管理、业务计划与管理之间联系也不紧密, 部分预算只有年度综合计划, 没有量化到月份或季度的预算, 造成无法及时进行管理与考核;从预算的编制方法看, 大部分供电企业过去一直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 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很容易导致部分不合理费用的长期“合理化”, 助长个别单位的浪费之风。

(三) 预算过程执行和控制不得力, 缺乏有力的考核激励措施。

供电企业预算管理往往只注重预算的下达和结果的考核, 没有介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在实际执行中更多考虑的是生产与经营的需要, 对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经济控制不够。同时, 由于过去“切块管理”思维的影响, 企业各业务部门在预算范围内使用资金, 财务部门无力控制, 做的是简单指标管理, 超出考核指标, 就不给钱、不报账, 只要不超出考核指标, 怎么支出由业务部门自己负责, 给部分单位随意调剂项目提供了空间, 影响了预算控制的效果。

同时, 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 仅将预算

□文/陈林涛

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而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 没有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生产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预算分析广度和深度都明显不足。预算分析不够精细导致责任无法明确, 预算考核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基层单位、部门及岗位个人的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 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同时, 预算考核制度与方法也不规范, 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考核过程不透明, 被考核单位与部门往往会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绩效的不利影响, 预算超支责任不能明确, 难于严格考核兑现, 影响了预算考核的效果。

二、加强供电企业预算管理的思考

(一) 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 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管理。实践中要避免注重业务、收益预算, 忽视资本、现金流量预算等情况, 在注重年度预算的同时, 加强季度、月度乃至周、日预算, 注重预算的适时监控和跟踪分析, 真正实现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的高度统一。

尽管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预算执行中仍存在执行不力甚至严重的随意性及抵触情绪。当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时, 更多地强调预算编制不准确, 预算赶不上变化等因素, 而忽略预算的刚性。企业经营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 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保障作用, 变“要我预算”为“我要预算”,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预算管理的起点是企业发展战略, 核心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要从资源分配角度创新地认识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可以比其他管理工具更好地转化战略, 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各种执行计划中, 从而有效地支持战略执行。

(二) 规范核算行为, 完善预算管理相关规定。

供电企业的核算应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 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费用核算科目, 明确核算内容, 规范列支渠道;要适应预算管理需要, 按照电压等级等项目进行明细科目核算, 实现预算与核算、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致, 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精益性, 为有效的过程控制、差异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 预算编制应统一报送形式和操作规程, 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明确预算概念, 对预算管理对象进行科学分类, 细化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方法、规范预算审核的标准和程序, 并增加项目库管理的规定、项目评审和绩效管理的相关规定, 为科学地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科学编制预算, 合理确定预算指标。

供电企业过去的预算编制偏向于增量预算, 这很容易掩盖低效益和浪费。新形势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尽快启用以动因为基础的零基预算法。运用零基预算法, 在预算编制中, 对各费用项目开支数, 不考虑上年的开支水平, 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 从根本上考虑各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开支水平, 从而促使企业合理使用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利于提高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水平, 以便使企业积极采取措施, 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加强预算标准建设。标准是预算编制的基础, 这个标准制定得好坏, 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管理的成效。建立符合供电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高度参与, 保证标准能够准确反映正常生产条件下各项业务的资源耗费情况。标准的制定应对照行业先进水平, 考虑企业实际情况, 结合历年支出数据, 通过分析费用性质、查找依据、分析关联因素、科学确定标准, 以此作为费用预算编制的依据。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要充分运用标准建设成果, 促进管理精细化、标准化, 实现管理的持续改进。对下达的指标力求客观、合理, 既要避

提要目前, 大部分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 导致城镇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短缺严重, 难以全面发挥中心城镇的聚集和带动作用。小城镇建设中投融资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存在不足。所以, 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 立足于金融创新, 建立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规范有效的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城镇建设;资金;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免指标定得过高, 无法实现, 又要避免指标定得过低, 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有定额标准的, 按定额标准, 没有定额标准的, 按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精神确定;指标应尽可能细化, 强化对下级单位的指导和控制。

(四) 加强预算过程控制, 规范预算调整行为, 严格分析考核。

预算一经确定, 必须严格执行, 特别要严格从资金、费用上实行双向控制。要把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 确保预算的实现。资金上超出预算的支出不予支付, 费用上将从严控制材料的领取、工资的超计划支出、费用的无计划支付。基层单位要逐月按照上级单位下达的计划按项目进行分解, 落实到具体班、组, 并在月末进行对比、分析、考核。日常预算管理要注重加强与各责任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协调, 及时将费用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反馈到有关部门, 保证预算的落实与严肃。

财务预算要刚化、严肃, 未经批准, 不准调整预算或超预算。对确需增加的支出应按照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进行。这种调整同预算的制

小城镇建设中投融资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国家已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动国内需求的战略举措, 但目前大部分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 导致城镇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短缺严重, 普遍存在交通拥挤, 供排水不畅, 环境污染严重, 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和服务效率低等问题, 小城镇难以全面发挥中心城镇的聚集和带动作用。资金问题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 所以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 立足于金融创新, 建立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规范有效的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文/罗炳锦

定一样, 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严格界定预算的调整范围和程序, 只有当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 或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和单位决策机构认可的其他原因才允许调整, 而且应规定调整的时间或次数, 避免执行预算时出现“下面天天打报告, 上面天天调预算, 预算跟着报告跑”的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控制的刚性。

同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要按照预算适时跟踪监控制度, 采取定点深入班组、流动参加班组分析会、组织小范围分析研讨等多种形式, 全面分析与局部分析、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总体分析与专题分析的方式, 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图表分析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方法, 关注数据、市场环境、产品质量、经营活动各环节衔接、人力资源等方面, 构建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提示和分析预算差异, 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区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明确各级次责任, 以进一步提高月度、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质量, 以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并且,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中投融资体制面临的问题

1、地方政府投入不足。

近年来, 虽然加强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但财政调控资金仍十分有限, 而且财政预算管理同时还要确保各方面的增长, 实行“乡财县管”和“村账乡代管”后, 乡镇财政困难虽然有一定缓解, 但没有根本性改善, 乡镇财力基本无力保障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财政较困难的县, 在保障人员工资和机构正常运转外, 很难拿出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

2、投融资渠道不畅。

一是没有建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投融资机制。虽然对城镇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场

和薄弱环节, 寻求解决途径, 及时纠正实际与预算的偏差, 清晰地指明企业改善经营的努力方向, 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五) 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深化精细管理。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在线、全面、精细化预算管理的根本保障、重要支撑, 将为决策层和各级管理层提供适时、高效的信息辅助决策, 为资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以及退役报废的全过程管理提供指南。因此,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信息化建设, 这是供电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敏, 张剑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刍探[J].财务月刊, 2005.30.

[2]陈晓红.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M].湖南人民出版社.

探究电力企业基层班组管理方法 篇9

关键词:基层班组,电力企业,班组管理

1 在电力企业中, 基层班组管理自身的作用及意义

在现代企业之中,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层的一类组织, 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 对班组进行管理建设, 能够起到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提高企业对应的管理水平及企业功能的营造, 与此同时, 它也是企业顺利达成年度目标的保证和最关键的因素。加强班组的管理建设, 能够增强班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从而使成员的活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和谐发展。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班组的管理, 增强班组执行能力, 使班组的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利于构建团结和谐班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将企业中的班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和完善, 其意义尤为重要。

2 目前电力企业基层班组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对班组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

在电力企业中, 有的企业虽然对班组建设有所关注, 但要求不高, 措施不力, 成效不大。有的企业甚至为了应付检查, 临时抱佛脚地做些表面文章。没有将班组管理纳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 导致企业的班组建设工作不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

2.2 班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在班组的日常工作中, 开展跟踪与监督活动不够, 激励机制不健全, 需进一步的完善。班组建设中的文化氛围不浓。

2.3 班组管理成员对自身建设的不重视

班组成员错误地认为只是班组长的工作任务, 强调以班组长的个人技能提升作为班组建设的内容, 过多地强调班组长的作用, 忽略了集体成员的作用, 没有将班组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班组长不再是上情下达者和发号施令者, 正逐渐向教练、顾问、推动者、支持者和服务者等角色转变。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组织原则使员工在企业和班组中的地位上升, 开始要求实行宽松式管理而不再是等级制的管理。员工身上被赋予更多的权利、更大的灵活性, 更广阔的行为空间。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越来越多, 同时也对其素质、技能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为了更好的与企业融合, 形成一种自我驱动, 不断成长的动力。

3 在班组管理方面的一些方法措施

3.1 加强并重视对基层班组管理的认识工作

在电力企业中, 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深化加强对基层班组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地位的认识。将班组管理的理论意义传达给每个人, 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班组管理对企业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从而对班组管理有一个新的概念, 帮助自身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的企业建设工作中, 使企业更加充满活力和后劲, 最大限度地挖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智慧以及创新创造力, 从而使企业在整个行业领域中能够稳步健康的发展。

3.2 基层班组中各种管理制度完善化

在企业制定的各种制度以外, 必须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一些管理制度, 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各个成员进行指导。各项班组管理的标准也必须完善, 尤其在管理方面, 尽可能地做到民主管理, 使每个成员都能够感受到主人翁的作用。班组管理的根本要求就是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这样可以使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 彻底地杜绝工作过程中不规范的一些行为所带来的不好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成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班组管理工作的积极展开。

3.3 加强对基层班组的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

在电力企业所应对的班组文化建设工作中, 文化建设方面也是相关重要的, 要给以重视。因为当今的社会经济下, 员工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是多元化发展的, 而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员工素质是有直接影响的, 因此必须对员工的精神建设给以重视。作为员工, 接受文化建设教育的平台, 主要就是通过班组给员工提供适当的场所, 从而使员工彼此之间增进感情, 增加熟悉度, 改善工作场所的氛围, 营造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使员工自身的素质得以提高。所以在电力企业所对应的基层班组建设中, 文化方面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 加强对班组长的管理及高素质的培养

班组管理是否能够搞好的一个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班组长, 同样班组长是否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是关系到一个班组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优化管理机制, 促进班组长综合素质的提升, 才能有效的保障班组工作顺利进行, 才能为企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管理人才,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 提高技术能力。技术能力不单指班组长在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技术, 还有对安全的管理控制。班组长的技术能力, 对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同时也是班组人力、物力资源对开展工作分配是否合理的主要因素, 是现场工作中的人员、设备、电网是否安全的保障。因此, 选拔班组长, 必须要从班组中业务技术优秀的人员中选取, 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强烈的安全意识, 同时也要具备自己独到的见解、闪亮的点, 工作中处处争优、身体力行, 起一个带头表率的作用。

(2) 提高组织能力。班组虽是企业的基本组织, 也是企业里的一级组织。整个班组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气氛, 成员之间团结友爱, 班组长要注意了解并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 调动每一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这样使大家在工作之中, 就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班组长要带领大家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这就要求班组长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影响力, 能够与班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协调内部矛盾, 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 提高执行能力。企业安全生产中不能有半点疏忽, 不打折扣, 在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前提下, 做到令行禁止, 才可以有效地确保班组的安全不失控、不走形。作为一名班组长应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良好的大局观和高度的责任心, 严苛地执行标准, 规范化、流程化地开展工作, 带领班组成员积极地接受任务, 高效严格地遵守规则, 优质完成任务。

(4) 提高学习能力。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建设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的发展战略。为适应电力企业的新课题、新需求, 班组长应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运用新知识、新方法, 大胆开拓创新, 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带领班组成员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5 加强班组建设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由企业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合而成。它与企业规章制度不同, 尤其是在对员工的硬性要求方面, 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以一种“软管理”的方式存在于企业管理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这些功用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的凝聚、导向、规范和激励等功能方面。班组是企业的基本要求, 因此, 企业文化要通过班组来生动地表现出来。班组既要认可整个企业文化, 同时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造属于自己的“班组文化”, “班组文化”与企业文化不断地融合过程中, 才能使企业文化更加生动, 才能构建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

6 结语

由此可见,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 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电力企业在这种新的市场体系下, 加强班组管理已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步。班组的作用在企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体现出来。基层班组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学习, 提升自身的能动性和凝聚力, 加强对班组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创新, 才能够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相融合, 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使企业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发展得更快。

参考文献

[1]陶安安.浅谈如何强化班组建设与安全管理一体化考核[J].企业导报, 2013 (4) :91.

基层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管理探讨 篇10

目前, 云南电网县级供电企业主网基本形成了110k V为骨干, 35k V为主体的供配电网络。尽管中低压配网于1999年开始逐步开始进行改造, 但是建设改造起点较低, 距今已运行10多年, 其设备老化严重, 隐患较多。部分35k V变电站10k V出线采用户外设置, 断路器及隔离刀闸易锈蚀, 故障率较高;10k V线路交叉跨越较多, 供电半径超标, 施工工艺不规范, 抢修时安全风险较大。一线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安全意识及技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习惯性违章普遍存在。管理方面针对性不强, 安全教育培训不能有效落实到每个员工。外包工程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

通过调查分析,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和主网的安全生产管理差距较大。设备隐患普遍存在, 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 人身伤害的安全隐患较多。作为农电管理主体, 基层供电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将农电安全作为重点来抓, 只有农电安全水平上来了, 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1 坚持以人为本是抓好农电安全的根本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 抓好农电安全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通过加强管理者、业务骨干、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素质。

建立完善员工激励机制。通过推优和技术比武工作, 激励员工提高学习兴趣;推进绩效管理, 建立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激励员工安心一线工作;拓展员工成长渠道, 积极引导员工向专业技术职业晋升通道努力。

配齐各类安全生产工器具, 实现了安全工器具的规范管理。定时检查数量, 确保配置齐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建立登记台帐, 落实管理人员, 按时进行试验。

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解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 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要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 对于生产一线职工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以及一些存在困难, 认真对待, 妥善解决, 使职工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产中。

2 坚持全过程管理是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生产人员的事, 它需要全员参与, 需要树立安全第一、一切为安全服务的理念。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 要确保电网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应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全方位来抓安全。要把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控制延伸至规划建设、资本运营、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营销服务、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各个专业领域, 全方位提高安全生产控制力。

全过程抓安全管理, 重点抓住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建设施工、运行检修等全过程关键环节, 从源头上控制和化解安全风险;要从小处着手, 注重细节, 要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强化事故应急管理, 发挥农电系统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作用, 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3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到位是农电安全的关键

农电系统的现实状态提醒我们, 设备隐患和技术装备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整改, 人员状况不可能短期内得到改善提高, 安全管理的短板也不可能立刻改变。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到位管理。

立足现在, 明确职责,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各位职业禁区, 坚持安全生产的“红线”管理, 严格落实电网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禁令, 严格管理是杜绝责任事故最有效直接的手段, 是农电系统落实责任制到位管理的快捷方法。

针对一线员工安全技能不高的状况, 立足现在, 强化领导上岗到位, 以弥补一线员工的技能不足。公司、基层所队及班组, 根据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进行分级管理, 明确相关人员的到位标准。较大型工作, 公司领导、生技部、安监部相关人员必须到位, 重要工作, 部门领导或班组长根据分级必须到位, 落实责任, 不断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要把有限的资金放在整改影响人身、电网安全的紧急和重大缺陷上, 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整改那些资金投入不大, 见效快的事情上来。针对反违章管理, 加强安全监察, 杜绝现场的习惯性违章, 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做到习惯性遵章。

4 营造安全氛围是抓好安全生产的保障

通过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逐步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 人人要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 通过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 向员工培养“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行为源于认识, 预防胜于处罚, 责任重于泰山”等安全观。通过安全巡查, 严格奖惩考核, 将安全与员工的进步成长关联, 创造人人自觉主动重视安全的局面。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推广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标准化施工现场, 建立反违章教育安全文化墙, 在生产现场规范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 在内部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 鼓励职工参与学习、讨论、查找违章现象和行为, 提高农电系统的安全意识。

上一篇:期货投资组合研究下一篇:信息系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