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图书馆发展

2024-05-24

西部图书馆发展(精选十篇)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1

一、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 以柳州市为例, 从县、乡、村三级图书馆建设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仍十分薄弱。

1. 县级图书馆。

柳州市共辖六县四城区, 各县均建有图书馆, 其中近年来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柳江县图书馆、柳城县图书馆、鹿寨县图书馆, 三江县图书馆蜗居于一老式建筑, 而原融安、融水两县的图书馆因久远失修或洪水浸泡, 已成危房, 目前已异地开工重建新馆。在县级图书馆的设备设施配置方面, 除柳江、柳城、鹿寨三县图书馆配备有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共享工程”网络设施外, 其余设备均陈旧落后。

2. 乡镇图书馆。

乡镇图书馆大都是依附于乡镇文化站。目前, 全市已建成达标的乡镇文化站有36个, 占总数的41%, 其中站内建有图书馆的有28个, 配套有影音播放设备和计算机的有21个, 在建的有19个, 还有31个乡镇文化站因无站址、面积小等原因未达标。如三江县16个乡镇文化站站址面积为零的就有5个, 融安县14个乡镇文化站有6个无站址, 融水县15个乡镇文化站平均面积仅为99.8m2。其他县仍有部分乡镇文化站无站址、无基本文化服务功能。此外, 在已建成的文化站中存在非法处置场地的现象, 如原融安县长安镇文化站2003年在自治区宣传部和县财政的配套投入下, 建成三层约400m2的办公、活动场所 (四至六层为乡镇干部集资建设的住宅) , 但建成后该文化站产权却归属镇政府所有, 2005年镇政府将文化站三层 (约130m2) 擅自出售给他人做住宅, 而一层又出租, 仅剩下两层留给文化站使用, 造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被严重侵占的后果。

3. 村屯图书室。

借助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 柳州市村屯文化室、图书室有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 柳江县127个村民委员会, 1 203个自然屯, 其中建有图书室的只有36个。柳城县120个村民委员会, 1 391个自然屯, 其中建有图书室的只有29个。而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鹿寨县, 也只建有105个村屯图书室, 北部的融水、融安、三江三县, 虽然各级政府加大力度进行扶持, 但总体情况也不容乐观, 融水县41个、三江县25个, 融安县115个, 三县村屯图书室共计也只有181个。

以上数据说明, 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仍十分薄弱, 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解决好这些问题, 对于加强西部地区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 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1.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鼓励整合文化、教育、广电、体育等资源, 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 着力解决农村图书室设施分散、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是以文化示范村建设为抓手, 积极推进村屯图书室建设, 根据村级经济和区位性质, 分类指导、示范带动, 建设集图书阅览、讲座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村屯图书室。农村图书室的基础设施和图书阅读活动两者相辅相成, 农村图书室是基础设施, 是外在的载体, 农村文化活动是内在的内容, 缺少基础设施, 文化活动就没有了开展的阵地;没有了文化活动, 基础设施就缺失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农村图书馆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相关责任, 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在国家资金不够充裕的情况下, 可采取逐个推进的办法, 建设一个, 成型一个, 最后实现全面建设好的目标。同时, 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理》, 通过建立上级纪委 (监察) 部门监督、问责的介入机制, 用法制手段来解决基础设施流失的问题,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三是建立、健全农村文化设施的管理制度, 切实管好、用好现有的文化设施, 依托各类文化设施开展活动, 以活动促建设, 以建设带活动, 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2. 落实人员编制。

一是保留牌子。结合新一轮的乡 (镇) 机构改革, 改进乡 (镇) 文化站的管理体制, 在继续保留文化站牌子的基础上,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 在接受乡 (镇) 政府行政领导的同时, 接受县 (市) 区图书馆的业务指导, 在图书馆长的配备与调动时, 应征求县 (市) 区文化部门的意见, 以保证农村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是落实编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配足人员, 原则上每万服务人口配备一名图书馆管理干部, 每个文化站至少要配备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保证图书馆管理干部职数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地方, 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 积极探索文化站、广电站、成人教育学校、党校等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 整合人力资源, 促进文化资源共享。三是配好人员。新任命的图书馆管理干部要有大专以上学历, 同时文化站长应享受乡 (镇) 、街道中层副职待遇, 并推行名站长的表彰评比。四是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用人机制, 逐步建立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吸收优秀、年轻人才充实到农村图书馆管理干部队伍中来。

3. 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

结合文化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加强农村图书馆干部队伍的培训。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制订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实施计划, 明确服务规范, 改进服务方式, 努力在社会教育、宣传政策、提供娱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强化市、县、镇三级培训辅导机制, 市图书馆要定期组织全市基层图书馆干部轮训, 不定期、分专题举办图书馆骨干业务培训;县 (市) 区图书馆至少每年举办两期以上乡镇图书馆业务骨干培训班;乡 (镇) 图书馆要结合当地文化活动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辅导, 进行示范教育, 特别是要加强村屯业余图书馆员的培训, 使其成为村屯文化的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和传播者。同时,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培训教育, 委托本地高校举办农村图书馆干部大专学历班。

4. 实施农村图书信息建设工程,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一是改进农村图书馆的运作机制, 深化流动图书馆建设, 采用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形式, 及时补充实用农业技术、健康养生、报刊杂志等受农民喜欢的书籍, 市县联动、因需而为, 直接配送到重点扶持贫困村和经济欠发达乡镇, 力争最适应农民需求、最新出版的图书能在第一时间到达农民手中。发挥县、乡镇图书馆馆藏图书优势, 组织开展流动书架活动, 并结合“农民读书节”等活动载体, 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发展文化中心户, 由乡镇图书馆提供报刊书籍, 集中借阅。二是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规划, 稳步推进农村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 逐步建立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整合、开发各类文化资源, 提高文化资源的共享水平、利用效率和书籍阅读的便捷程度。

三、结论

在农民的精神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高涨的时代, 文化已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源泉和精神动力。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践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各级图书馆应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坚持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 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更广阔的思想, 更得力的措施, 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 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农村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当前,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十分滞后,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解决好这些问题, 对于加强西部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西部地区,对策

参考文献

[1]柳州市文化局.柳州市六县乡镇农村文化情况调查表[R], 2008-04.

[2]柳州市文化局.柳州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R], 2008-05.

[3]柳州市文化局.柳州市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情况汇报[R], 2008-06.

[4]张秦.陕西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J].当代图书馆, 2007, (1) :20-22.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2

鲜鹏

2012-12-19 15:18:02 来源:

【英文标题】On the Pattern of Cooperative Establishment and Sharing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Western Region

(Library of Gansu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LanZhou,730070)

【作者简介】鲜鹏,男,1967年生,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 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 文章在对已有的各种共建共事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西部地区实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并对这一方案实施的基础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方案的实施范围、组织体系、资源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The paper makes a solu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at meets the western reg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earch of various modes.As well as analyzes the basi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solution, and studies the scope of implementation, organizational systems, resources and servic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safeguard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ther specific issues of the solution.【关 键 词】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western region/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resource sharing.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图书情报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都使这种变革更为具体,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和服务理念既保持了一脉相承的传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传统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联合编目,到现在的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以及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现实、真切、触手可及。问题的提出

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于西部地区图书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信息资源贫乏,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比较低,不仅与东部地区的信息差距十分明显,就是区域内各系统图书馆、系统内大中小图书馆之间的差距也很巨大。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要在短时间内从整体上提高西部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通过合作来缩小西部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差距,从整体上提高西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却具有现实可能性。这种现实可能性的基础和实现途径就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1 研究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近年来一直受到理论界、相关工作部门和各图书馆的重视,关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直以来是图书情报界的热点和重点,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是,有关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内容并不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通过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9数据的检索,相关的研究论文大约有30多篇。从分布的年份上看,近两年关注度有所增加,但大多数研究成果是泛泛而谈,主要讲共建共享在西部图书馆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中的意义、作用,具体的实现方式、方法和典型案例很少,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肖蕾提出了实现西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五条措施[1],认为应该网络化管理,做好网上资源的共建共享;张晓敏提出了西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实施策略[2],提到了宏观管理和馆际合作两个方面;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姜晓提出了“统一规划、分省(自治区)建设、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的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模式总体思路,以及实现这一思路的管理模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网络技术模式[3];甘肃省图书馆的郭向东、陈军提出了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享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三级流通模式”[4];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李仲良提出要构建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5];马梅就青海省的情况提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走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6];于宁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模式,建议成立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首的高校图书馆协作中心和以内蒙古图书馆为首的公共图书馆协作中心[7]。这些观点虽然不乏亮点,但大多数都太宏观,过于一般化。特别是谈问题的比较多,涉及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显得空洞,可操作性比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实现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开展以馆际互借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共建共享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实施效果不明显,不便于读者充分享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在西部地区,各系统图书馆之间和系统内图书馆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院所系统图书馆和其他系统图书馆内省一级的图书馆相对较好,拥有较多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服务能力,但资源利用率低、重复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而中小图书馆大多资源匮乏,处于一年只能订几份报刊的状况,基本不具备信息服务能力。要在发展水平相差如此悬殊的各类型图书馆之间开展共建共享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共建共享技术方案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已有的实现模式及评价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按技术手段可以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8]。传统型主要是指通过协调采购、联合编目、资料交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形式进行的资源共建共享,一般以传统纸质信息资源为对象。现代型以广义的信息资源为对象,依托互联网络和其他信息传播技术,通过资源数字化建设、资源组织和整合、信息高效检索与快速传递技术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在专有网络和虚拟网络上的传递和共享。按共享的区域范围,可分为垂直型(纵向)和水平型(横向)两种。垂直型模式是指在具有垂直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不同层次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两种实现形式;水平型模式则是指在同一地区不同系统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有区域性跨系统和全国性跨系统两种实现形式。

目前,我国全国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地区性的主要有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等,系统内的则有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各省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浙江和安徽等省建立的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虚拟专网。

纵观这些模式,它们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建设及自身功能、服务方式等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但从合作方式上看,不外乎三种模式[9]:共建共享式、会员制、联合办馆式。共建共享式对地区资源的优化组合、协调互补以及成员馆信息资源的整体布局有着积极作用,但对各成员馆的要求较高,需要共同克服决策、经费、组织等方面的诸多障碍;会员制模式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会员单位之间依靠协议进行约束,非常适合地区间的馆际信息资源在虚拟空间的利用和传播;联合办馆式的特点是成员馆之间合作较为密切,不仅在信息资源方面,甚至还包括人事、岗位、经费的管理、使用上都可进行协调,比较适合区域性、小范围、服务性质和对象相近的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选择

从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图书情报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图书馆形态、服务方式、资源结构、读者对象、服务理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随之经历了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联合编目到合作馆藏、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的漫长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既反映了不同时期图书馆工作和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图书馆人的观念变化。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选择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的各种成果,也要结合自身实际,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那么,适应今天西部地区图书馆实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如何选择?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一是技术上要简单可行,二是要方便资源的存取利用,三是方案要经济实用,四是要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五是要能够可持续发展。以这些要求为基础,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选择还应该充分考虑和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果,充分考虑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抓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机遇,走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其中,虚拟网络(VPN)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就为处于困难中的西部地区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依靠这条出路,西部地区中小图书馆可以在较低的门槛下,经费上不用太多地支付就可以很轻松地享有较大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3.1 VPN技术及其优势

VPN是英文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中文译为虚拟专用网。它是利用“隧道”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等手段,在开放的Internet上建立起来的私有专用模拟网络。在这个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不需要传统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Internet资源动态组成,通过这种虚拟网络,可以实现安全的远程的端到端的数据通讯,实现网络内部的资源共享。

VPN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个“专网”,但同时又是“虚拟”的,因此它既有专网的优越性,又同时具有虚拟网络的经济性。VPN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性。VPN技术使得具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愿的图书馆之间仅仅通过Internet就可以互相存取数字信息资源,其所支付的费用除了建设初期的很小的一笔软硬件费用外,就只有上网费了,除此之外不必再支付任何费用,而且整个系统维护、升级的成本也比较低。这对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西部地区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图书馆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是安全性。VPN技术特有的“隧道”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等手段保证了数据在一种安全、私密的私有数据传输通道中传输,达到私用网络的安全级别。SSL VPN更是支持高强度密码和双因素认证,目前已经成为Web应用中用来鉴别网站和网页浏览者身份,以及在Web用户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加密通信的全球化标准,这就更是保证了它的安全性。

三是稳定可靠性。VPN技术应用程序运行速度快,几乎感觉不到延迟,而且可以本地打印,客户端操作业务引起的数据变化也可以实时反映,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四是广泛的支持性。VPN技术不仅支持一般的网络信息服务,如信息浏览、FTP传输、E-mail和Telnet等,而且可以通过定制功能扩展,支持特定的应用服务。因此,它适用于目前所有远程网络通讯连接方式,支持最常用的网络协议,可以连接另一个网络中任何依赖于特殊网络协议的机器,而且在理论上VPN支持客户端的所有操作系统和低档硬件。

五是易用性。VPN技术的SSL协议内嵌于绝大部分的浏览器中,任何一台客户机,只要安装了浏览器,都可以支持SSL连接,用户无需再安装繁琐的客户端软件即可实现远程接入,因此,可操作性强,简单易用。

3.2 VPN技术的适用范围

基于VPN技术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是针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其共享的资源首先要能通过Internet进行访问传递。同时,从共享范围来看,VPN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更适合应用于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图书馆联盟性质的图书馆之间,特别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同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系统内图书馆之间,比如党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和高校图书馆系统等等。这里的一定的地域范围,主要是指省域范围内。一个省域范围内的特定系统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对象、工作性质方面都基本相同,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较为容易,也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大中小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差距问题,减少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重复浪费,最大限度地扩展各馆可利用的资源空间,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内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基于VPN技术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浙江和安徽两省党校系统图书馆都已经开通了基于VPN技术的虚拟专网,实现了全省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市级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匮乏、服务能力比较低的状况,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市级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这两个省的实践来看,虽然它们都属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但由于党校系统图书馆在整体上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省级党校与市级党校、县级党校的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其适用环境和背景与西部地区图书馆有相似之处,它们的实践结果证明,基于VPN技术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同样适用于西部地区图书馆。

3.3 利用VPN技术实现西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方案

根据VPN的技术特点和已有的实践来看,基于VPN技术的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案主要是要解决用户通过高速网络远距离在线实时获取电子资源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项目,其基本方案的设计应该包括实施范围、组织体系、资源与服务和具体的实施办法等内容。

3.3.1 实施范围

当前,对我国图书馆的分类依然主要以垂直纵向的各系统图书馆为主,系统内图书馆的机构设置、馆藏结构、服务模式和服务对象大体相同,区别主要在馆的大小和资源拥有量和服务能力方面。应该说,相互之间共同的成分多,互补的成分少,更易于开展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我们的方案是以省为单位,分系统实行。也就是说,以省为单位,省内各系统图书馆首先建立VPN虚拟专网,实现系统内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党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高等院校图书馆系统、科研院所图书馆系统都可以分别建立自己的虚拟专网,实现系统内的资源共建共享。其他类型的图书馆,视情况和需要可以加入这些系统,也可以单独组建自己的虚拟网络。将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再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实现跨系统跨区域的共建共享。

3.3.2 组织体系

参加资源共建共享的各个图书馆应该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共建共享组织,组织内的各个成员馆基于共同的愿景、使命与目标而形成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在图书馆联盟的组织框架下实施。在此组织框架下,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或两个中心馆,由中心馆向网络内各成员图书馆提供接入与资源内容访问服务。一般来讲,中心馆应该是系统内图书馆的龙头老大,像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中心馆就是省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系统的中心馆就是省党校图书馆。中心馆负责共建共享方案的规划、技术设计和组织实施,起草协议,建立组织领导机构,配置VPN服务器,提供技术指导,组织资源的集团采购,以及虚拟网络的日常管理维护等。成员图书馆根据协议遵守有关的规定,承当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配置好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建立防火墙,建立客户端与VPN服务器的连接,负担相应的费用。

3.3.3 确定资源与服务

基于VPN技术的共建共享主要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和起点,也是组织实施的根本内容。从西部地区图书馆的现实来看,各系统内比较大的图书馆都有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大致包括各馆的书目数据库、引进购买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和电子图书、自建的专题数据库三种类型,其数量与规模视各馆的情况各有不同,而绝大多数中小图书馆基本没有电子资源。因此,可能的基本做法是,在项目实施的初级阶段,首先由成员馆共享中心馆的现有数字资源和服务,待项目运行稳定、初见成效后,再通过协商采用集团采购的方式逐步扩大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完善组织架构,规范运作规程,培训配备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并实施一定的自建与共建项目,做到真正的共建共享。

3.3.4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我们选择软件方式的VPN技术。基于软件的方案不需要专用的VPN设备,只需在各成员馆与中心馆各配置一台VPN服务器。具体做法是,首先在中心馆配置VPN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或路由器),通过对服务器的配置,可以让被授权的成员馆用户对VPN服务器保护的中心馆网络资源进行访问。其次配置VPN客户机。VPN客户机是指VPN网络连接中处于客户端(成员馆)的计算机或网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获得远程访问VPN连接的个人用户计算机或获得路由器到路由器VPN连接的路由器。个人用户计算机可以运行Windows9X/2000/NT/XP,对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VPN连接,计算机上需要运行Windows2000Server或WindowsNT4.0Server。最后是建立网络连接。VPN连接主要使用网络协议进行连接,这些网络协议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远程访问协议等。VPN可以通过端口配置来建立和维护多个VPN连接。这样,通过软件设置就可以实现成员馆与中心馆的VPN互联。

3.3.5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首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代表性、领导力和影响力对共建共享组织充分考虑和协调各成员机构的利益,扩大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图书馆共建共享组织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导委员会,主要从宏观上对共建共享进行指导,其成员主要包括上级机关领导、成员馆代表和有关专家;二是中间管理层,负责制定具体的政策及规划,并管理、监督具体运作层的工作,成员包括成员机构的负责人或代表;三是具体运作层,负责具体的运作和日常管理,一般由各成员馆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其次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一个具有弹性的运行机制。共建共享运作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不定因素,因此,需要为成员机构提供多种交流渠道,建立充分的、开放的、经常的交流沟通机制和平等的议事机制,及时沟通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加强组织内部横向联系,正确处理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对话机制,使共建共享能够可持续发展。再次要不断拓展资源建设内容与所提供的服务。特别要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使共建共享真正能够满足成员机构的需求,完成他们自身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西部地区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分析 篇3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 少数民族文献 西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2-0027-04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publication,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rthwest minority nationalities document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collection policy making,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minority nationality literature.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torage and archives application should be highly cooperated with long-term and medium-term policy design by the cultivation of library administrator,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docu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nsive reading resources while the recognition of variety of reading materials could be enhanced.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 library is labeled by the medium of adop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and adaption of current national culture.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al resources; minority nationalities literature; the library in Northwest China

馆藏发展政策是图书馆规划馆藏发展、合理安排经费的基本依据,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符合读者需求的适当的馆藏[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馆藏发展政策也都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需求不同而各有不同。迈入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文献出版形式日趋多元,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深入人心和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推进,无论是载体形态还是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理念,都有着不同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新变化。据此,各个图书馆都根据自身的馆藏发展目标,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建设方案。

从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来看,特色化与协调性是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则,协调性是指图书馆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图书馆间的分工合作,特色化则是对单个图书馆入藏文献主题的有意限制,以使其藏书在内容与结构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本馆读者的真正需求。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各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献资源,为西部各级各类图书馆特色化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内容。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少数民族文献数量繁杂,类型多样,各图书馆对其地位作用的认识又各有不同,造成在这一类型文献资源在馆藏体系中不同程度的缺失或错位。基于上述理由,本文在分析西部图书馆地域文化传承和文献资源建设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探讨了基于特色馆藏构建的西部地区图书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1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馆藏沿革

地域文化因素在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目前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代居住在西部地区,这些民族大多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目前全国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全部分布在西部;共有地市级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数77个,其中74个在西部;县级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数698个,其中637个在西部[2]。截止2010年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1.85亿人,其中少数民族8814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6%[3]。西部地区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造就了多彩多姿的西部文化。这些多样性的文化生态是与西部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的,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西部地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表现明显,一些图书馆自建馆之日起,就将民族文献的收藏纳入馆藏范畴,积极采访搜求,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馆藏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献收藏体系。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是中国藏有少数民族文字图书资料版本最为丰富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现有馆藏210万册(件),包含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文、锡伯文等文献,形成了以少数民族文献及新疆地方文献为特色的藏书体系[4]。西藏图书馆虽然1996年才建成开放,但馆藏藏文古籍达1.8万余函、12万余册,其中善本有1.5万余册[5]。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以民族学和藏学文献为特色馆藏,建有“藏学文献情报资料中心”,收藏藏学图书5万余册,藏有德格版《藏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对勘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等珍贵典籍,同时,自建有“藏学专题数据库”、“藏学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多个特色资源数据库。一些省市级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尤其是民族院校图书馆还设置了民族地方文献特藏部(室)或民族文献中心,如新疆大学维吾尔族文献中心、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开辟了民族地方文献阅览室,有的还建立了民族文化博物馆。这些民族文献中心、民族地方文献特藏部(室)、民族文化博物馆,已成为研究、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的重要基地。

nlc202309040715

2 少数民族文献传承的社会环境分析

作为记录、传播其知识的载体,少数民族文献的传承,对推进各民族的相互认知、民族文化研究以及整个民族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民族文化构建的重要基石。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出版物的生存状况,分析其社会影响力,探寻图书馆在民族文献传承中的作用,对促进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事业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2.1 出版状况

目前,我国有38家民族出版机构,分布在14个省、市、自治区,共出版23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按照出版社的业务范围,大致有四种:综合性出版社,如民族出版社,是我国少数民族读物的权威出版机构;高校附属出版社,如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专门领域出版社,如中国藏学出版社;民族文字版教材出版社,如蒙古教育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等。

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图书7593种,4925万册;期刊207种,850万册;报纸82种,19846万份,出版数量比2009年降低11%[3]。从地域分布上看,出版物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内蒙古两个自治区名列前茅,分别达2691、1578种,中央级出版社中,民族出版社一支独秀,共出版992种[3]。

简单地以出版物的绝对数量看,其数量与民族人口的比例不相协调。相关数字显示,我国2011年出版图书已达36.95万种77亿多册[2]。对比之下,反映出当前少数民族出版物的出版总量偏少,普及率低,社会公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认知有限。据调查,在近几年出版的民族类图书中,教材的比例超过50%,其余的大多为整理和抢救民族文化类图书,普及科学技术的图书和日常生活实用类图书都十分稀少[6]。民族图书产出与受众需求脱节,出版成本高、发行少,市场呈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2.2 存藏与利用状况

2011年,我们曾对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少数民族文献情况的进行过调研,内容涵盖收藏情况、提供读者利用情况、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文献整理出版(含二、三次文献)情况等诸多方面,令人遗憾的是回收问卷数量少,不足以支持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从反馈的部分信息和现有公开资料看,我国的少数民族文献收藏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公共图书馆和民族院校图书馆,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等,其它市县一级图书馆的收藏都较为有限。

多年来,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献的利用,提高社会认知度,一些图书馆、文献研发机构采取了多种形式来宣传、推广民族文献。如《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编委会编的《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2000年5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黔东南民族师专图书馆编制的《馆藏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中国研究馆员张海惠等编纂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分布及研究成果——国际性书目之书目》等,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更多的图书馆则是通过建立机读目录和专题数据库的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早期成果如四川省高校图工委建立的《四川省高校图书馆馆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研制开发的《蒙文书目机读目录数据库》,新疆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民文书目数据库》(多语种检索),西南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制完成的《羌族文献信息数据库》等等。目前的应用则以专业的民族文献图书馆管理系统下的专题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为主。据2010年7月15日内蒙古大学主办的“蒙古文文献管理系统”馆长论坛提供的资料显示,内蒙古大学自2001年即开始蒙文数字化尝试,已完成馆藏1.6万种,7万册普通蒙文图书的数据录制工作,建成了蒙古文图书全文数据库、蒙古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甘珠尔经数据库等。其研发的“耶里巴”蒙文图书管理系统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赤峰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党校图书馆、鄂尔多斯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成功应用,其开发并建设的中国蒙古学信息网是蒙古学信息资源整合库,是目前最大的蒙古学学科信息门户网。

3 基于传承与利用的特色化馆藏发展政策

分析少数民族文献的出版发行与利用现状,不难看出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状况:一方面是众多少数民族人口的繁衍生存,丰富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另一方面则是少数民族文献传承与利用的相对滞后。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政治、地域等其它的社会因素之外,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无疑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表现为相关馆藏有限、所提供的服务呈点状特征、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规模体系等。作为图书馆的四大传统职能之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是其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而少数民族文献因其使用人群有限,受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传承更为不易。西部地区各级图书馆有责任在当前馆藏发展政策的调整中,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文献的重要意义,以特色化馆藏体系建设为目标,安排合理的经费与人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采集与建设工作,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扩大受益群体。

3.1 短期目标

少数民族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要引起西部各图书馆及其它文献收藏单位的高度重视,对其保护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就短期目标而言,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首先,是要确定少数民族文献收集的范围、种类、收集的方式和方法,如对少数民族文献范围的界定,学术界就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需在馆藏采选方针中予以明确;同时,还需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准确定位,集中优势,对重点特色资源尽可能收集齐全,保证其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并通过特色馆藏的联合建设来消除文献重复和短缺并存的状况,使文献资源的布局更趋合理。其次,应列入年度图书采购计划,对少数民族文献的采购分配一定的购书经费比例,形成制度化采购模式。在经费的使用上,应考虑文种、载体形态的合理配置。同时,制定带有鼓励性质的捐赠与交换政策,鼓励个人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特色化馆藏建设。尤其是要完善地方出版物呈缴制度,以法规的形式确保各类民族文献能够被指定的图书馆(一般为省级图书馆)所收藏。第三,有条件的图书馆应成立少数民族文献部,开办少数民族文献专题阅览室,方便少数民族群众和研究者利用馆藏。 3.2 中长期发展规划

nlc202309040715

中长期发展规划是馆藏发展政策的延伸和深化,事关少数民族文献的传承与弘扬,包括文献宣传、文献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要充分考虑数字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特点,考虑到当前民族文献出版市场的实际状况与当前民族交流中出现的新局面,恪守图书馆的社会责任,避免某一具体时期中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1)推动民族文献的网格化资源建设,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平台。民族文献对于及时宣传贯彻国家大政方针,指导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图书馆丰厚的民族文献馆藏则可为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最好的素材。每年一度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以及读书会、演讲比赛、征文、讲座、展览等,都是经过实践证明最佳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因此,一旦将民族文献确定为馆藏组成部分,系统性、连续性都要成为基本要求而以一贯之。

面上来说,满足社会公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阅读需求是发挥西部地区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期间不仅要解决好由于数字鸿沟、语言文字障碍而造成的信息不平衡等问题,更需要通过一个网格化的服务体系来提供完备的实用信息和学习条件。各级、各类型图书馆需要通过分工协作,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内通外联的服务网络,并利用专业知识指导阅读,提供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阅读服务。这个服务网络的建立,要考虑到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与服务能力,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考虑到老、中、青、幼等各个阶段对象,要与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尤其是要结合网络时代的阅读特点,开展基于互联网及新媒体的阅读活动模式,积极参与网络阅读指导工作,正确引导网络阅读,为每一个少数民族公民获取各种社会信息资源提供保障性的服务支持。因此,服务网络建设的基础要素是对个体图书馆资源的统筹协调,是个体图书馆馆藏政策和区域文献保障的有效统一。

(2)制定少数民族文献保护计划,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献古籍的开发利用。此项工作,既是对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补充完善,也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长期任务。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古籍存量巨大,除图书馆之外,各级各类博物馆、档案馆、宗教寺院、私人机构都有珍贵文献存世。如藏文古籍,在西藏自治区各大寺院及档案部门存有4.6万多函,甘肃省甘南州拉卜楞寺藏经卷6万多部,青海省塔尔寺除《甘珠尔》、《丹珠尔》外,另有藏文古籍3 341函,编为2.55万多条书目;敦煌莫高窟则出土有数量不菲的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粟特文等多种古代民族文献,分藏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中(专文另述);此外,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古籍也非常丰富。汉文古籍中也保留大量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文献,总数约在7 000种左右。据记载,保留下来的民族古籍有30个文种。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民族文字文献共有26个文种10多万册件[7]。与当前正在实施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一样,这些存世的少数民族珍贵文献,亦需要通过实施由各级文化部门牵头的惠民文化工程,藉行政手段,举全社会之力,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通过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文献保护措施,为传承后世和社会公众研究利用提供方便。

(3)培养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专业人才。馆藏政策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得力,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才的作用十分关键。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有其特殊性, 无论是采访编目,还是推广利用,都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如少数民族口碑文献、历史文献,都必须由懂得少数民族语文的专业人员去搜集、编目、整理。馆藏少数民族古籍的研究开发,必须由历史学、图书馆学、文献学背景且少数民族语言功底扎实的专业人员去收集、整理和研究。而此类专业人员在图书馆内还十分缺乏。因此,西部图书馆要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制定培养计划,形成区域范围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培训的社会教育中心,还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同时,也可以联合高等院校培养一批专业水平过硬、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专业人才。

4 结语

倡导文化多样性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文化政策,少数民族文献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非常符合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服务社会的目标。在当前经济建设如火如荼,民生环境日趋改善的大背景下,强化少数民族文献利用率,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建立学习型、阅读型社会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层面上来看,西部地区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蔡筱青.法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及其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2):84-87.

[2]中国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概况[EB/OL].[2013-12-27].http://www.xjlib.org/index.html.

[5]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概况[EB/OL].[2013-12-20].http://www.tibetlib.com/.

[6]中国出版年鉴(2012)[Z].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12.

[7]包和平.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探讨[J]. 图书馆建设,2003,(4):28-29.

作者简介:陈军(1969-),男,甘肃省图书馆研究馆员;党燕妮(1970-),女,博士,甘肃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陈萍(1966-),女,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4

一、什么是复合型图书馆

复合型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的复合体。它集印刷型与电子型资源于一体, 既有现实馆藏, 又有虚拟馆藏, 既能直接存取, 又能中介服务。集中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优长, 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 在印刷型资源和数字型资源并存的复合环境中, 拓展和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必须为高校的教、研、师、生读者提供广泛而快捷的服务。这是一个历史的转变, 在这种转变过程中, 传统图书馆是基本的、主要的、不可缺的, 数字图书馆在传统图书的基础上生长、发展、延伸, 两种形态共存互补, 构建出一种当今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形态。所以, 复合图书馆必然是中、西部高校图书馆相当长一段时间首选的模式和发展的方向。

二、复合型图书馆对馆员素质有哪些要求

环境和服务对象在变化, 无疑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妥善解决馆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服务意识、信息技术、外语水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使之不断适应复合型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需要。

1. 知识结构合理。

新型的复合图书馆, 要求馆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服务技巧, 热爱本职, 热心为高校的教、研、师、生读者服务。还要适之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熟练掌握相应的外语知识和网络计算机知识。

2. 思想素质健康。

要求教育馆员, 找准角色的定位。首先定位在服务员。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更广泛、更快捷服务的要求, 通过自动对知识的现代化管理去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次定位在导航员。通过自动主动推介、引导实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使馆员的工作和服务产品, 其成为高校课堂讲授和科研成果鲜活起来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3. 爱岗敬业, 操守职业道德。

要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烈的“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和敏锐捕捉信息的欲望。

三、当务之急是快速发展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

学科馆员是指既具有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了解特定学科专业知识, 能为特定学科和教、研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知识信息服务的馆员。培育一批基本覆盖本校学科发展要求和教、研工作需要的学科馆员, 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急、难、重、大问题, 也是高校图书馆为教、研服务, 拓宽思路向纵深发展的正确方向。

学科馆员的优长在于自身知识结构的扩展, 服务领域的拓展, 服务质量与深度的加强。学科馆员的服务即要体现“全面性”, 为广大师生提供有效的馆藏资源服务, 培育师生的信息素质, 使他们具有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评价与分析能力;还要体现“学科性”, 即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了解服务学科的知识及其发展, 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中有关的内容, 进行过滤、加工、整合, 甚至开发出创新性的信息产品, 为学科的师生 (特别是少数教、研人员) 服务。

四、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目前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从体制上加强对各院系资料室的业务管理。

努力克服各自为政、文献私有、重复购书、相互封闭的弊端。长此以往, 中、西部高校图书馆管理, 已经形成了一种分散型的管理体制。图书馆与资料室自成体系, 在文献组织管理中没有统一的制度, 由此而产生校内文献经费难以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 重复订购图书期刊现象严重, 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科学技术不断分化,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越来越多, 各学科前沿的快速发展, 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已远远满足不了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教、研人员越来越多地需要其他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由于资料室只为本院系服务, 而不能为其他院系服务, 尤其是不能为相近学科和专业提供教学、科研服务, 结果使得大量的期刊或文献长期滞架, 无人问津。大多数文献资源的利用仍处于专业化、级别化或条块化的封闭状态, 既无文献资源的交流, 更没有文献资源开发与互动的整合, 导致文献资源利用率极低。因此, 把图书馆与资料室联合起来统一协调管理, 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当前, 首先要实行文献统一订购。院系领导亲自把关, 批准划拨经费并确定所订期刊。图书馆采访部将各院系资料室所订图书期刊进行汇总、协调, 最终消除重复购置的现象。其次要开展校内互借业务。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使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各种资料进行流通借阅, 逐步实现校内通用借阅, 充分利用图书资料资源。三是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共享。一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机构共同纳入一个网络中, 能使读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源。

2. 发展网络建设, 共建一体化学科文献资料中心。

以图书馆为中心, 以校园网为依托, 建立馆院系网络一体化, 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还各具特色相互补充。把分散在各院系的资料室连接成一个互相协助、互相开放、密切联系、联机检索、资源共享的多功能、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有机文献情报网络系统。在网络环境下, 各系购买的文献资料经图书馆业务人员分编加工, 编制联合目录, 建立一个完善的馆室图书资料网络。不仅能全面反映整个学校的文献收藏情况, 而且读者也可在网上检索到本系、其他系和图书馆购买的文献资料。实现校图书馆“中心”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一方面读者可随时、便捷地利用校园网查阅“中心”文献。另一方面“中心”开辟了电子信息服务通道, 除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信息服务外, 还可根据教师的需要, 通过E-mail将信息资料直接发送到教师个人的电子信箱内。

总之, 复合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拓展、补充、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 成为新型智者型人才, 才能适应各项研究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蔡丽萍.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状况分析.情报资料工作, 2004, (1) .

[2].赵秀婷.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现代情报, 2002, (8) .

[3].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5

关键字:共享工程 西部地区 基层图书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5-0122-03

Study of Sharing Project for Primary Libraries in Western of China

Yu Fengjie (Xi’a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o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r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16)

Abstract: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ject in Shan, xi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sharing project; the West; primary library; countermeasures

CLC number:G258.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5-0122-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整体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征。特别是在广大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比之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以下简称“共享工程”)的全面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图书馆的办馆基础,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陕西地区基层图书馆实施“共享工程”的调查,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工程”的作用谈一些具体的思路与建议。

1 西部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实施现状

“共享工程” 是在文化部、财政部的共同组织下,自2002年4月开始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实施的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级创新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全国文化系统储备的海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整合,通过互联网和卫星传输等手段将资源传输到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层服务网点,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公益性服务,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体,可有效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实现全民共享数字资源。这项工程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理是:通过卫星、互联网、城域网、局域网、光盘、移动存储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乡镇基层中心、村基层服务点的逐层向下传输。这对于打破落后地区的信息闭塞状况,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14个县级支中心,15221个乡镇基层服务点,45.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资源总量达到90TB,视频资源达到72345部/集、70434小时。专兼职工作人员达68万人。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累计服务超过6.9亿人次。[1 ]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因,西部地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文化信息资源量稀少。而“共享工程”的实施,可以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和致富信息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农村老百姓身边,填补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空白,丰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共享工程”的建设实施,网络接收设备和收看设备的配备,有效地改善了西部地区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的状况,为西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陕西省于2006年被文化部确定为“共享工程”试点省份,眉县、凤翔县、泾阳县、定边县、临渭区、澄城县同时被确定为第一批“共享工程”试点县。2007年起陕西省每年建成30个 “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计划今年实现全省县级支中心建设的全覆盖。

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的“共享工程”建设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青海省“共享工程”2002年 4月正式实施以来,全省已建成基层服务点 61个,其中一个省分中心,县级分中心覆盖率已达 100%,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服务网点。青海省分中心是全国 12个省试点单位之一,湟中、大通、乐都三县为全省的试点县,各基层点利用“共享工程”资源已开展活动300余次,服务人次已达 3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 ]

内蒙古分中心2005年底正式成立,现在内蒙古地区的“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拉近了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内蒙古分中心建立内蒙古文化信息网网站,依托这个网站进行文化信息资源的加工,还积极征集各地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视频资源,承接并完成国家中心讲座视频的汉译蒙的任务。[3 ]

西藏于2003年7月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的帮助与支持下,西藏图书馆自筹资金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三级站,并在西藏图书馆开通。该站可接收共享中心直播的 中央院团的现场演出节目、网络版影视节目,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论坛、部长讲座、有关电视电话会议等多媒体活动图像以及多达500GT的其他资源,同时还具有高速访问因特网的功能。[4 ]

2 西部地区“共享工程”实施的作用

“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给广大基层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办馆物质基础。

2.1 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保障

如果没有必要的信息资源保障和新型服务物质基础,中央提出的建立基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无法落实。“共享工程”面向农村、面向基层、覆盖面广,通过数字技术整合文献信息资源,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诸如科技致富、戏曲艺术、电视剧集、名家讲坛、科教专题等知识信息,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建立基本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保障。截止到2009年年底,“共享工程”已经覆盖全国44%的乡镇和75%的村寨。陕西省定边县图书馆曾利用100多天时间深入到全县25个乡镇、80多个村实地调研,慎重选择合适的“共享工程”基层点,2008年一年建设了25个乡镇基层中心、34个村服务点。有效保障了“共享工程”省—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2.2 农村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信息资源保障

陕西省“共享工程”分中心针对群众需要,重点建设开发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八大特色资源数据库,包括西安事变专题数据库、陕西帝王陵专题数据库、秦腔秦韵专题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陕西景观专题数据库、陕西民间美术专题数据库、陕西文史资料专题数据库、影视平台专题数据库等。此外,还建设了优秀文化共享和精彩视频分享两个网络影视频道,为用户提供戏曲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名家讲坛、科教专题等知识信息,也提供各类型的优秀影片视频资源。除此之外,全国中心和各省中心都还结合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开放和建设了许多信息平台。“陕西文化信息网”(www.snwh.gov.cn)及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专网(http://192.168.104.149)建立专门窗口组织传播农业、科技致富信息,宣传农业政策,传播农业知识,讲授种植、养殖技巧。这些,对于西部地区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意义深远。

2.3 基层公共图书馆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基本保障

一方面,“共享工程”的建设与服务要依托于基层公共图书馆,而另一方面,“共享工程”建设所提供的现代化信息设备,又促进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通过集中招投标,为每个实施“共享工程”的县图书馆配备价值68万元的现代化信息设备(其中,服务端主要包括30台电子计算机、一套投影设备、5台移播宝;维护端拥有视频点播服务器、卫星接收服务器、交换机、机柜、防火墙。管理端主要为7台管理用电子计算机)。这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可以说,在许多地区,“共享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层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3 西部地区“共享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工程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共享工程”的建设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共享工程”的建设就可谓是“雪中送炭”。在为工程实施大唱赞歌的同时,西部基层馆长们感到最头疼的还是经费问题。经费是制约“共享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工程建设不仅需要前期的设备投入,还要有工程后续运行的配套经费。如果按照规定,中心机房24小时不间断运转,多媒体机房每天开放10个小时,保证日常的照明和温度,则一个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实施一年仅电费一项就需投入5万余元。除电费外,还要考虑广电网络费用、设备损耗维修费用、宣传费用、服务人员的报酬等其他各项费用支出。虽然“共享工程”后续运行经费可以上报地方财政预算,但由于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并非每个县的“共享工程”都可以得到足够的配套资金支持,工程正常运行难以保障。

3.2 宣传力度不足,基层百姓对“共享工程”认知度较低

基层群众认知程度是文化共享工程顺利实施和有效服务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基层政府和公共图书馆在宣传“共享工程”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据梁照月所提供的调查数据,陕西省部分市县基层群众对图书馆和“共享工程”的认知度都很低。许多受调查群众误认新华书店为图书馆,而且有71.43%的受调查群众甚至从未听说过“共享工程”。[5 ]

3.3 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建设针对性有待提高

客观讲,无论是国家中心还是地方中心,“共享工程”已经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但是,据实地考察,西部地区基层“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导致基层百姓不了解“共享工程”,不知道工程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种类和服务项目;二是由于不少基层百姓自身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受“信息鸿沟”影响,大都存在信息获取障碍,影响了对“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利用;三是“共享工程”本身的原因,除了提供那些休闲娱乐、时政新闻、学习教育等文化信息资源外,还要更多地提供能帮助老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信息资源,特别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注意此类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4 配套政策与技术服务不足影响“共享工程”作用发挥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利民工程,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各地在工程实施前期大都发布了政府文件,召开了协调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支持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真正的认识和必要的沟通、协调、监督、评估机制,文件和会议所形成的精神难以落实,在经费和技术力量配置上没有形成整套支持性政策,影响了“共享工程”的建设与正常运行。目前,基层图书馆缺乏具备计算机维护、网络建设、资源开发知识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西部基层图书馆和“共享工程”发展缓慢的又一关键原因。

4 西部地区“共享工程”建设发展建议

4.1 靠实政府责任,建立评估考核制度

在“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西部地区基本上都实行了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签订责任书的方式,保证基层政府对工程实施的支持、保障作用。但是,由于认识层次的问题,各地对基层政府在“共享工程”实施中的责任多多少少有不够明确的地方,基层政府在执行中多多少少有走过场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上级政府除了与基层政府签订责任书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评估和监督机制,靠实基层政府的责任,并作为基层政府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把基层政府的责任落在实处,监督到明处。

4.2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为保证“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基层群众对“共享工程”的知晓程度,非常重要。而要真正做好“共享工程”的宣传推广工作,首先还是需要政府的重视。政府重视了,地方新闻媒体自然就会跟上,老百姓接受宣传的普及程度就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就需要基层图书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信息服务活动提高宣传效果,扩大宣传覆盖面。陕西省定边县图书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多次在县电视台播发“共享工程”宣传口号,在县办《新三边报》上长期发布“共享工程”建设的各类信息,宣传工程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利用其自办的《定边读者报》发放到全县所有乡村,还成功将“共享工程”纳入县委宣传部重点年度宣传计划之中。当图书馆遇到重大参观、调研活动时,就邀请县市媒体记者进行视频和文字专题报道。另外,他们还将县内领导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教育培训纳入“共享工程”体系。这些措施,都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对“共享工程”的知晓程度,提升了工程信息资源的利益利用率。此类经验值得西部其他地区基层图书馆学习和推广。

4.3 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机制,保障工程正常运行

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技术能力偏低、技术人员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共享工程”正常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政府应该统筹安排,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物质条件,协调“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图书馆界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共享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机制,为基层图书馆和“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乡村服务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实施效益。

4.4 挖掘整合“共享工程”资源,拓展服务运行方式

“共享工程”依托于基层图书馆建设实施,使其信息、场地、政策、设备等工程资源可以在图书馆内进行优化配置、加工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共享工程”已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全国各地普遍将中小学生远程教育工程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工程与“共享工程”合而为一,有的地方甚至将“共享工程”与地方有线电视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建设、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基层图书馆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工程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潜力,想方设法提供服务,“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才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情况的通报[EB/OL].[2010-01-13].http://www.ndcnc.gov.c

n/datalib/opensts/2010/2010_02/opensts.2010-02-02.67

14373545/.

[2]刘萍.对青海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4).

[3]王志勇.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8,(1).

[4]胡京波,阿华.西藏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藏学,2007,(4).

[5]梁照月.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现状调研及发展对策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6

1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

1.1 数字图书馆是解决网络环境下, 资源无序的有效办法

当今,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还存在着无序及不规范的情况, 筛选信息资源和储存、检索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是数字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文献共建共享的社会图书馆系统,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网状结构模式。数字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基础结构中信息资源的基本组织形式, 这一形式满足分布式面向对象的信息查询需要, 它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网络环境下西部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知识信息是浩瀚的海洋, 人们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时必须有所侧重和选择。因此, 需要有人来提炼信息, 把精品展现出来, 提供给用户。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内容是按照用户需要挑选出来的具有高度价值的知识信息, 经过分类、编辑、整理、加工, 以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它是一种有很大增值空间的有序的知识库, 会出现新的知识产权关系。此外, 地方文献数据资源, 也是各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

其一, 资源内容标引方法不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标引与因特网上提供的信息资源不同, 可更深入到文献内容, 对其每一数据对象使用标准通用置标语言/可扩展置标语 (SGML XML) 进行标置, 并抽取元数据组织元数据库。

其二, 检索效果不同。数字图书馆由于进行了上述工作, 使各资源库之间实现跨库无缝连接成为可能, 只要采用合适的查询引擎及中间件, 用户能够方便、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当你进入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群时, 便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2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信息服务的主要特征, 是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决定性趋向, 也是全世界图书馆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图书馆界也为此整整奋斗了半个世纪, 这期间不乏协作协调, 联合工作, 但在封闭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均无功而返。只有在网络环境下, 通过全国乃至全世界图书馆的联合协作, 才能真正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但是, 这也是不太容易实现, 特别是西部处于欠发达地区, 更显得受人、财、物的困扰。

2.1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情况

1998年国家科技部开始实施“科技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系统”, 其目标是国内出版的文献满足率达95%, 国外出版的文献满足率达70%。其原则是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的整体化建设原则。1999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上, 与会124家图书情报单位发布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 将建立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全面实现书刊文献订购协调, 全国网上联合编目, 合作进行馆藏文献数字化, 利用网络开展服务等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4月5日开始启动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志着我国21个部委将共同努力, 通力合作把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 并通过国家骨干通信网向全球提供服务。到2010年这三项信息工程全面完成后, 将是一个融会贯通的与世界接轨的系统性网络, 真正实现国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文化部所倡导的“文化共享工程”, 在全国范围内将信息资源工作推向了更广的领域, 更深的层次。

2.2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前提和基础

2.2.1 首先要搞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建设。

国内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已具规模, 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公共图书馆都拥有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但是,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应是一个全国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 它是通过网络中枢进行组织、采集、共建共享。各地公共图书馆不再是独立存在, 而是这个网络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之间相互覆盖只有降至最低, 才能使共建共享网络的生存价值扩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内涵在于使信息资源的合理分布与重复分享, 必经途径是建立数据库的联合目录, 实行馆际互借。所以我们的需要做的是:高度完备的书目信息检索网络;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迅速的文献传送系统。为达到这一需要, 信息资源网络应按照以下指导思想建设:

一是整体化。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高度重视书目信息检索网络, 必须统一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文献传送系统之间的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 统筹兼顾, 协调性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过程。在各公共图书馆中建立统一整体的概念。

二是产业化。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一种以互助为基础的单纯的非利益性的伙伴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以市场原理为基础的互利互惠关系。如:我馆与市广电网络中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合作播出的“文化共享工程”资源节目, 被国务委员陈至立赞誉为“文化共享工程遵义模式”。如此高的荣誉不只是光环的照耀, 带来的互利互惠不言而喻。

三是特色化。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网络中各馆应坚持馆藏特色的原则。各馆应根据各自的地区特色决定馆藏特点和服务用户的需求来体现自己的馆藏特色。例如:我馆就应该着重在建立黔北地方文化和本地红色文化馆藏数据, 做别人没有而且别人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取的特色资源。

四是标准化。目前国内各图书馆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可谓五花八门, 还有国外引进的, 自行开发的, 各馆使用各自的系统建设自己的数据库, 其结果是各馆各系统难以互联。所以, 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 西部公共图书馆应协商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库系统标准。

2.2.2 要搞好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共享性与发展性的原则。策略上应建立和完善书目数据库, 转化现实馆藏为网络资源;优化馆藏结构, 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开发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建立虚拟馆藏, 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西部公共图书馆在协商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原则时, 首先应考虑各馆的中心任务、读者需要、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由此而决定的整体发展战略。其次, 要考虑本地区的生产、科研、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尽量使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适应其需要。第三, 要考虑本馆文献资源的形成状况, 使其具有系统性, 形成本馆的特色。第四, 要考虑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建设的规划与布局, 根据本馆承担的主要任务与分工, 确定本馆重点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领域, 使文献的学科、等级、类型、载体、文种及不同出版时间文献比例的结构趋向合理。

总之, 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延续性很强的事业, 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才能避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其不随采访人员的变动而变化, 也不随个人看法和兴趣的不同而改变。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可使各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 为馆际合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 通过原则的制定, 可以明确各馆参与合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利益均衡和制约机制, 以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是成立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建立网上西部公共图书馆网站, 实现西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在现有协作网机构的协调下, 负责制定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总体规划和有关管理办法。成员馆开发和建设有关全文数据库必须向该机构提出书面计划, 由该机构进行审核和协调, 避免重复建设。

三是参加合作建库的资源中心馆根据所确定的建库任务、收录范围和本馆馆藏特色进行文献资源收集, 建立有特色和较为全面的图书资料馆藏。

四是各馆建立的中文新书和特藏文献、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免费向西部协作网成员图书馆开放, 除向图书搜索引擎提供书目和链接地址等数据外, 同时向全体成员馆开放, 可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其数据库和获得原文。

五是参加合作建库的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必须确定建库的目标、内容、数量和质量, 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全体成员馆提供数字化资源, 并向读者提供原文网上传输及24小时联机服务。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图书馆将成为信息社会的文献数据中心。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联网共享, 将是我们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志伟, 李春海.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战略地位分析及资源共享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0, (4) .

[2]姜爱蓉.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 2000, (7)

[3]郑永田, 全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05, (4) .

[4]徐苗蓁, 徐苗青.试论实现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的三大战略支点[J].图书馆学刊, 2006, (6) .

[5]刘璇等.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J].图书馆建设, 2008, (2) .

[6]蒋丽丽等.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与管理[J].图书馆杂志, 2008, (3) .

[7]周立飞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范式转变与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08, (1) .

西部公共图书馆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 篇7

关键词:西部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馆际协作,馆社合作

建设全社会和谐的精神文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作为肩负构建全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文化首要职责的文化发展、交流领域,必须在发展精神文明事业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社会发展效益,保障公共性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建设。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业的主要发展对象,它的宗旨是为全社会公众服务[1],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水平的提高。图书馆的根本特点就是它服务的公共性,运作方式的公益性,服务对象的公众化。这些内在的特点与建设和谐主义社会的根本宗旨相一致。

1 西部图书馆馆际与馆社合作的必要性

1.1 是实现图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各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在这个信息数据大爆炸的时代,建立起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与馆社合作势在必行。现阶段,有很多的图书馆都萌生了合作的想法,现在已经构建成功并且试用成功的图书馆馆际与馆社合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比如上海市成立的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用协作网站、江苏及浙江地区建立的跨省科技文化资源公用平台等。这些图书馆利用现代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将各大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与服务优势结合起来,坚持“整体发展,规范布局”的合作原则[2]。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图书馆资源的布局也不均匀,各地方的文化需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以至于各地区之间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之间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与利用,同一区域之间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存在文化资源各成一体、杂乱无序的问题。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各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与馆社合作的可能性更大,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同在一个距离较近区域,各图书馆之间的文化资源与信息数据都不能实现交流与共享。因此,必须加强西部地区图书馆之间馆际与馆社合作,打破现在图书资源条块分布的格局,采用先进的交流合作方式,使西部地区内各自独立的公共图书馆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层次清晰,有序且具有西部地方特色的馆际合作机制。这种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能够突破公共图书馆原有的分布格局,使每个独立的图书馆构成一个系统,变成一个开放式的、为公众提供全面服务的图书馆。每一个公共图书馆都是合作机制中的一个支点,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使公众能更加便捷地享受到文化资源,使其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更大的功能,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 国内外图书馆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的经验

2.1 国外图书馆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的经验

纵观国外图书馆馆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的实践,其基本合作方针是“资源共建,共享;资金共投;兼顾各方”[3]。比如,美国的一个公共社区馆和当地中学馆的馆际联合,进而再和该地方大专学院的图书馆合作,工作人员的薪酬由地区公共馆负责发放,另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组织对此进行评估与监察。在南非地区也有图书馆馆际合作的案例,如南非地方政府主持的中学、小学图书馆和南非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为当地居民及部落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南非地方政府还采用了导航等科学技术让偏远地方的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1998年,瑞典成立了大量的协作型图书馆[4]。青岛市重点小学采用校长领导之下的馆长责任制度,为馆长分配专职图书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学校老师,向公众定期公布新书消息,联合社区开展幼儿教育、功课辅导及读书会等活动[5],根据馆际合作内容确定各项实施细则,进而确定科学的操作机制,合理分配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在各图书馆开展协作交流之前,要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馆社合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各方要针对各自的业务撰写分析意见及常规报告,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协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馆际合作应当坚持积极主动,互帮互助的原则,具体可以分成3类合作模式。第一类是在保持原有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提供各方人员使用的服务,比较适合软件与硬件设施都很好的馆际合作。第二类是各馆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的模式,依据用户的需求将原来的管理机制整合使用。第三类是在资金、工作人员等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方面结合的模式,将各方主体合成一个主体,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西部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时,应该了解各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合作方案,使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机制具有操作性。

3.2 建立图书馆资源数据共享机制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图书馆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全自主化、数字信息化、在线的文化资源合作交流机制。各公共图书馆有以前的独立分散形式向现在的合作开放的形式发展,共同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现代计算机远程服务、数字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应当兼顾各方的现实需要,尽量做到内容的规范与全面,结合用户体验的使用特点设计共享平台的模式。合作各方应当积极主动地在资源服务、用人设计、服务质量、设备护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设立合理的合作交流机制[6],增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能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可以吸纳一些在校学生、退休老人从事兼职工作,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还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些就业兼职的岗位。

公共图书馆的精神文明建设,在馆界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图书馆应该独立完成的任务了,有关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已经开始。对于西部区域的图书馆来说,应当把握好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开展文化性事业的公益服务,抓好图书馆之间的横向合作,主动介入,加强馆际协作与馆社合作,以促进西部区域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冬梅,袁红梅.开放存取与西部科技信息保障战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5).

[2]孟广均,徐引篪.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3]张欣毅.触摸那只无形的巨手——基于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的认识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

[4]李宏.扩大资源视角,推进共建共享[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6).

[5]张欣毅.超文本范式——关于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的哲学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8

1 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城市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社区图书馆除了通过开展借阅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对一般文献信息的需求之外, 还要满足社区居民的特殊需要, 集中人力、物力, 瞄准本地区服务对象, 有针对性地收集文献, 开发文献资源和信息产品, 开展文化休闲、读书推广等活动, 实现其社区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与传播、居民终身教育、各类信息集散、文化休闲与交流的功能。[1]其实, 图书馆也是居民“住宅文化”的一部分, 它与社区中的医疗中心、娱乐中心、体育馆、影院等共同构成社区文化设施体系, 为社区居民间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 优化社区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在一些发达国家, 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已在制度化、规模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注重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 管理制度很成熟。德国汉堡市社区图书馆52个, 大多数居民步行约十分钟就能从家到达一处图书馆。在美国纽约市, 无论是繁华闹市, 还是僻静街角, 社区图书馆随处可见。后起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社区图书馆体系也比较完备, 在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社区服务功能的深化, 社区图书馆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浙江、江苏、广东省等部分城市, 建设步伐和发展速度很快, 初步建成了社区图书馆网络。社区图书馆依托社区, 服务社区, 承担了社区知识普及、文化传播和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的技能培训任务, 发挥了社区文化积累中心、文化传播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文化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群众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城市社区图书馆具有规模较小、投资较少、场地易找、贴近基层、群体庞大等特点, 单个建设难度不太大, 但群体化、网络化却很难。社区图书馆可以设在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 也可设在住宅小区, 甚至条件较好的地下室, 也就是说只要人口集中、人流密集、交通发达、读者进出方便、环境相对安静, 都可以设立社区图书馆, 为周边群众服务, 但是要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各个角落建设图书馆并形成高效网络, 需要政府科学部署、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 社会积极参与, 形成合力, 才能实现。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建立社区图书馆网络, 完善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 达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和问题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 大巴山南麓, 是川渝鄂陕四省 ( 市) 交会地带, 山川秀美, 交通便利。下辖宣汉、开江、大竹、渠县、通川区、达川区和万源市, 共4县2区1县级代管市。全区幅员面积1. 6万平方公里, 人口650万, 其中城市人口83万。

目前, 达州市的图书馆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达州现有市级图书馆1个、县级图书馆6个, 总面积1. 5万平方米。这些公共图书馆比较规范、服务机构及服务职能相对完善, 其中4个县级图书馆为“二级馆”, 3个图书馆为“三级馆”。这些图书馆在各自的所在地履行着“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职能, 是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支撑骨架。二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主要是200多个社区图书室、社区书屋, 是建在社区、场镇内以本区域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最基层、最“接地气”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 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服务。三是大专院校图书馆。达州市有3所高校, 3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这些学校都建有图书馆, 主要为本校师生服务。四是中小学图书室。截至2013年年底, 达州市有各类中小学校2043所, 其中1811所建有规模不等的图书室, 有的学校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达州市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图书馆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达州市区50万人口仅有2座公共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 ( 室) 、社区书屋全市仅有200多个, 大多数新建的生活小区没有社区书屋。二是馆藏严重不足。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 6册以上, 人均年增新书0. 02册以上, 事实上达州市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仅为0. 02册, 人均年增新书不到0. 001册。三是经费短缺, 场地少, 设施简陋。建有图书馆的社区只有20% 左右, 设立临时图书馆 ( 室) 的社区约占20% , 未设图书馆 ( 室) 的社区60% 以上。绝大多数临时图书馆是租用民房, 居无定所, 频频搬迁。四是管理不善, 服务不到位。缺少专职图书管理人员, 现有管理员绝大多数是临时借用或者临时搭凑的, 缺乏基本的图书管理知识, 图书归类错误, 摆放混乱, 使用效率不高,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五是社区读者缺乏公德意识, 不爱护书刊, 随意撕画, 甚至顺手牵羊, 图书破损流失严重。

形成这样状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观念落后, 重视不够。图书馆历来被认作是文化教育科研机构, 没有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制, 长期缺乏政策与法规支持, 没有独立编制, 经费、人员不能到位。二是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经费投入有限。图书馆设施设备、图书购置费及人员费用没有纳入专项财政预算, 无法保证经常性的财政投入。三是管理模式落后, 制度不健全, 人员素质不高, 导致图书流失严重。

3 西部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策略

( 1) 拓宽融资渠道, 保证建设需要。改变传统的靠政府拨款单一模式, 实行政府投入为主, 社会多元参与的投资新模式。首先是政府要保证财政投入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保证。政府将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财政年度支出预算,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政府的文化投入应达到当年财政总支出1% ”和“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每年提取1% , 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定, 并逐年实现同比例增长。政府可设置公益性岗位, 把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中, 保证其稳定收入, 就可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 实现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小区开发商积极配合。社区图书馆是集信息、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基础设施, 房地产开发商在规划小区时, 可综合考虑, 保证社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三是鼓励社会力量捐赠, 捐款捐书, 充实图书馆藏, 多种形式共同筹集资金。

( 2) 创新管理体制, 整合图书馆资源。目前城市社区图书馆存在管理服务不到位, 甚至只建不管, 文献资源短缺, 无专职业务人员的现象。因此, 改变多头管理现状, 实行统一集中的管理与服务体制, 实现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成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要求。具体地讲, 应该依托城市最高层次公共图书馆, 实行多种形式的总分馆制, 建立立体服务网络。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总馆在城市各个社区建设若干分馆, 其馆舍设施设备、专业人员都由总馆统摄, 图书文献实行统一采编、配送, 对设施设备和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全市实行一卡通借阅服务,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在建设中, 各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全面配合, 负责出资建设场馆, 配置设备, 派遣人员等, 共同建设社区图书服务网络。

( 3) 更新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首先, 深化服务层次。社区图书馆采取图书阅读、沙龙交流、学习班、讲座等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熏陶, 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 成为家庭、单位之外的“第三空间”。在开放时间选择上, 也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早出晚归的特点, 在保证双休日开放的同时, 晚上7点到9点之间也应开放。可采用现代网络技术, 与公共图书馆共建数字图书馆, 共享电子图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 扩大“虚拟馆藏”, 拓展图书馆服功能。其次, 建设社区终身教育基地。公共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是人们的终身学校, 人人可以免费利用图书馆, 更新知识, 接受继续教育。社区图书馆应有计划、定期地面向社区居民、外来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农民工和青少年开展不同内容、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使他们更新知识, 完善自我, 提高生存的本领。第三, 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社区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资源、策划组织有关文化、艺术、教育、生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开设音乐、文学作品欣赏课程。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 建立起富有本社区特点的教育体系, 营造浓郁的文化生活氛围。第四, 适当增加经营性服务项目。比如开设精品书屋、读书休闲茶座、社区生活信息中介服务站、社区少年儿童接送站、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班等项目, 这些营利性服务可以适当收费, 以弥补经费不足, 拓展生存空间。

摘要:社区图书馆是一个城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西部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尚不健全, 社区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 创新建设思路, 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是西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城市社区图书馆,创新,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宋兆凯.浅论社区图书馆的创新建设与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9) .

[2]牛金凤, 王剑和, 杨晔.中小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以冀西北城市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 (6) .

[3]马兰.多中心体制:社区图书馆建设新路径[J].图书馆, 2008 (3) .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9

1 西部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调研结果及分析

(1) 从表1可以看出, 重庆地区图书馆用户对纸质信息资源的满意度比数字信息资源高。可见, 随着重庆地区图书馆开放力度的加大, 用户对纸质信息资源的需求正逐渐被满足。

(2) 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情况中, 只有4.3%的调查用户处于“满意”水平, “非常不满意”和“从未使用过”的用户占到了36.3%。这表明, 对重庆地区图书馆而言, 用户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式共享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频率不高。

(3) 从表1看出, 用户对图书馆设备 (电脑、打印机、复印机) 的满意度还是高于一般水平, 而对图书馆网速 (互联网的连接) 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还有近23%的用户表示“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另据调查, 40.1%的用户遇到网络有问题时, 网络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帮其解决。因此, 西部地区图书馆可根据用户需求, 利用网络技术, 着重解决网络连接的有关问题, 保证网速畅通快捷, 为用户利用共享资源铺路搭桥。

综上所述, 西部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存在诸多不足。其实, 西部地区图书馆应抓住资源共享建设快速发展的契机和有利条件, 充分发挥本馆优势, 进一步扩大区域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深度。

2 西部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优势所在

2.1 文献资源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文化多样, 文献资源丰富。如昆明图书馆, 所藏的滇黔地方古籍文献和历代昆明地方文献述评;四川图书馆的巴蜀地方文献资料;重庆图书馆的优秀地方文献;青藏地区的特色化文献等等。西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区域,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开发利用这些文献信息资源, 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2.2 网络技术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图书馆资源共享依靠的计算机设施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图书馆计算机系统从单机环境转向网络环境, 从互联网环境转向更高层级的网格计算环境并不断推陈出新, 构成了有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环境。在西部地区, 自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西部地区各级图书馆也相继完成了网络信息化建设, 有各自的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自建文献数据库及搜索引擎等应用技术, 能为到馆用户提供地方专用网甚至互联网的全方位服务。这将是西部地区各图书馆区域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利条件。

3 西部地区图书馆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对策

3.1 树立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目前, 西部地区各级各类图书馆都相继兴建了一批较符合本馆特色和价值的数据库, 如重庆图书馆的优秀地方文献数据库、贵州图书馆的苗族文化数据库等。但是大部分存在使用权限限制, 普遍利用率较低, 甚至大量文献信息资源长期搁置, 无人问津。地方图书馆事业要发展与进步, 必然要实现地域内合作与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 在西部地区各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 打破“自建自用”的服务模式, 形成开放的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率。

3.2 提高文献资源满足率

文献资源满足率是指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供给能力。文献资源是资源共享中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参建的各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地方文献资源, 无论文献种类、数量, 还是文献质量, 都会影响读者的需求满足率。西部地区各参建图书馆可以搜集符合本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料, 如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 包括纸张型、缩微型甚至电子型和音像型文献资源, 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 实现资源共享目标。

3.3 依托政府支持

自上世纪年代末, 在沿海某些经济发达地区, 就出现了地域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如广东的网络图书馆、上海的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等, 其资源共享网络在不同程度上均依赖政府, 不是政府提供经费, 就是政府参与管理,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2]。因此, 西部地区各参建馆应建立由政府管理的区域型图书馆协作, 依托政府的投入和管理, 组建日常事物协调部门, 搜集本地域内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签订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协议, 建立区域文献信息中心, 采购资源共享中心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 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4 加强网络数据库建设

网络数据库, 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化的记录保管系统, 是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 它是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加以集中存储, 通过网络进行互联, 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以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3]。西部地区各参与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 如门户网站、自动化设备、自建的地方文献数据及搜索引擎, 加强计算机互联网建设, 订购本单位所属权限的IP地址内的远程使用, 采购更多的数据库资源, 提供尽可能多的访问途径, 不断充实网络数据库, 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求。

3.5 完善法律法规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理念的正式形成始于1957年我国中央出台的第一部《全国图书协调方案》[4]。此后, 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发展迅猛, 从简单的馆际互借到咨询合作, 从一般的目录共享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协作。现如今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图书馆应抓住有利条件, 在坚持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为读者提供网络的快捷多元的现代服务方式;同时注意完善网络信息环境下网络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如《信息资源共享法》、《政府信息公开法》、《科技进步法》、《国家与地方颁布的信息资源共享条例》、《共享管理的的具体方法》、《共享服务监督与评价协作》等。西部地区各参建图书馆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 必须要有一定的远见性。

西部地区图书馆要实现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真正价值以及达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最大限度, 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利用本馆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 本首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则, 共建共享地方文献信息资源, 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仁贞.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图书馆, 2005 (4) :52-54.

[2]蔡晓川.江苏省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探讨[J].高校图书馆情报论坛, 2007 (2) :27-32.

[3]蔡明.数据库检索服务与信息资源共享[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6 (4) :81-84.

西部图书馆发展 篇10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广大西部地区,由于受其自身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人员素质和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入不足。经费不足是大多数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现状,也是制约各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首要瓶颈。由于无法投入有效资金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发展失衡。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东部地区、高校内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但西部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却严重滞后,藏书老化、服务手段落后,设备不足,甚至连基本设施都还缺乏。

功能不全。数据库建设、信息开发方面严重滞后,面向读者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行传输和通过卫星下载的,自行购买和开发的数字资源较少,尤其是本地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开发利用,虽然前者内容丰富、更新快,但从实际使用的程度来看并不一定适合读者的口味,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甚至一些图书馆由于技术人员缺乏而将省市配置的机器闲置。

观念陈旧。一直以来,群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图书馆仅仅是用以收藏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导致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重藏轻用,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很多西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仍旧以手工状态方式为主,有的虽然引进了信息技术,但是利用程度不够,很多仅停留在简单应用方面,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创造性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不高。

人员匮乏。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教育中,很少有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同时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又急缺,导致西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信息技术束手无策,难以得心应手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因此在没有一支具有信息化技术知识水平的队伍的前提下,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是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落后状况的一大关键,因为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产品,政府应当承担保障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经费。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将本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更新改造经费单独列入预算,有效推进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各公共图书馆也要主动出击,积极向政府和社会各界争取资金,从推介、宣传入手,努力提升自身在公众及政府领导心目中的声望。克拉玛依市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在市政府的主导下,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室)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全部被列入各区的财政预算,并且为了保证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室)达到一定的建设水平,政府统一对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室)的经费数量作了规定,即街道(乡镇)图书馆(室)年购书经费为3万元,社区(村)图书室年购书经费为1万元。另外,报刊订购费用单列,并保证各街道(乡镇)图书馆(室)订阅报刊不低于50种,各社区(村)图书室不低于20种。

更新观念,创新服务方式。

一是走全面合作的发展模式。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下开展服务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现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转变的基础和条件,而信息技术正为我们开展这种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使信息资源的加工、储存、检索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的共享。

二是大力倡导个性化弹性管理方式。如今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因此西部地区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也应相应的建立决策权下移的分权型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弹性化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使每个馆员决策更快更有效率,对馆员的培养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的塑造,是构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根本所在。

三是建立特色信息化数据库。西部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利用合理资金,建立同时具有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收发、光盘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的检索并支持远程访问、运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和网上读书、视频点播、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功能的电子阅览室;逐步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不断扩大自己的馆藏资源;增加对本地区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乡土人情等有关内容的收录力度,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有特色的信息化数据库,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

2005年克拉玛依市图书馆在全疆建成第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级市支中心,并逐步在全市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建设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共享工程的实施全面改善了全市街道(乡镇)以及企业图书馆(室)的网络和计算机装备条件,为进一步构建“联建共享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克拉玛依市全面推进联建共享体系,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公共图书馆设点布局问题,即通过在一座城市建一个公共图书馆群来达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化”目标;二是跨系统整合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源,把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5个街道分馆和53个社区分馆、17个企业图书馆(室)、26个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成同一个系统,让同一座城市的民众共享同一个资源体系,提升全市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水平,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目标。

加强培训,提高技能素质。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又熟悉各种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高层次、高素质创造型管理人才和训练有素、学有专长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受过正规培训的信息管理人才和计算机网络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计算机技术、核心专业等方面知识的人才。同时还要利用激励机制、良好的用人机制,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克拉玛依市构建“联建共享体系”,整合了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力量,共享了更高质量的专业服务,生动阐释了图书馆“普遍均等”的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使得全市所有的图书馆,包括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室)和企业图书馆(室)、学校图书馆等全面进入自动化管理状态,这无疑具有管理手段整体提升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促使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操作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能力,这又具有提升职业队伍整体服务能力的意义。2012年底,“联建共享体系”使全市所整合的文献资源达到130万余册,全市累计办证达到3.3万余人,办证率已接近全市总人口的10%,在全国属领先地位。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等全面构成了示范项目实施后的克拉玛依市图书馆服务的全新面貌,使老百姓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全市各馆馆藏文献利用率。

上一篇:退休计划下一篇:引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