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博客

2024-05-11

网络思想博客(精选五篇)

网络思想博客 篇1

互联网上很容易让一个模式泛滥, 博客的运用是最典型的例子, 过去的四五年里, 写博客和读博客的网民比例1∶10, 一是网民对博客还没有认识, 二是没有挖掘到价值, 所以还是处于一个普及的阶段!经过数年的发展, 单单中国的博客用户数量已超过1亿, 而且增长势头强劲!当然博客发展得越成熟, 尤其博客被逐渐商业化的这个阶段里, 那么必定逐渐的改变博客的性质和网民对其的重视度, 过去读博客看的是博主的精彩原创趣事、生活点滴分享, 现今看的是多多少少都含有广告成分的文章, 越看越是枯燥乏味。

博客逐渐被商业化, 是进步还是该制止?说进步也对, 因为现今的普遍说法和认可就是能把某个工具运用至商业上就是能力;该制止也对, 可就是有心无力, 网络上的自由是互联网的一大特征, 要是制止的话, 那么将会造成互联网的衰退和瘫痪。博客被商业化, 似乎是必然, 每个人做每件事必定是出自于利益, 写博客的原因很简单, 表面的分享经历思想这些, 但是背后的目的是积累读者和流量这些软资源, 然后厚积薄发。近几年来, “博客营销”一词, 让许多网民认识了博客, 博客营销会是博客用户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 因为营销这个词让网民看到了博客价值所在。

当大部分人没看清弄懂博客营销是营销什么的时候, 很多人已经盲目地发布业务信息了, 不解的是搜索引擎凡是博客文章都收录, 而且博客平台是大型平台的话, 信息会排名靠前, 这就起到所谓的SEO作用。当生意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 必定会通过博客上不断地发布业务信息, 然而更糟糕的是, 如果短期内或是几个月里并未从博客上获得订单呢?敢言, 90%的人会放弃博客的运营, 这就是博客的所谓商业泛滥, 最终让这个纯属日志概念的博客价值贬值, 心目中的地位就大大打折扣了。

博客营销一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商业境界高的人是通过博客与其分享, 让读者了解你, 信任于你, 也就是卖思想是博客营销的最高境界。然而有些人却误解为博客营销就是通过博客展示产品, 甚至当作网站, 然后就不断群发信息, 最终不止败了公司声誉甚至也败了个人声誉。随着网民的越来越敏感, 纯属通过博客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博主, 由于思想观念的进化, 日志逐渐演变为软文, 软文是什么概念?顾名思义是软性的广告, 现今的网民对软文一词十分抗拒, 而且部分网站是不允许发布软文的, 软文表面是看不出是广告, 但是文字却句句有股要推广产品一样, 很多时候都在无意中让你陷入广告思维圈。

网络思想博客 篇2

教育学原理专业

王团

2005154 [摘要]

孔子礼学源于关系人类存在的意义上的古礼,它是对濒临崩坏的古礼的承继,又是中华礼文化得以形成并传衍久远的端绪。“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很崇拜周礼,主张“复礼”、“为国以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孔子提出的“复礼” 的办法是“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关键词] 孔子;克己复礼;正名;中

一、“礼”的起源

古代所谓礼,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仪式,在欧洲封建社会中,“在自然经济关系统治之下,在社会经济生活停滞之下,庄园(封建领主庄园)流行着一种传统观念,一种惯例,作为决定当地习俗的标准。此种习俗调节庄园经济的内部秩序和农民与领主之间的关系。(柯·明斯基《封建主义》)”,张仲实译本,第三产业5页)这种调节封建领主庄园秩序与关系的惯例习俗,包括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就即是礼。周礼即是周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传统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它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而详尽的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权利与义务方面的统一性、平等性和对所有成员共同的约束性是他的基本原则。由于它以氏族血缘关系作为维系的纽带,在其形成与世代沿袭过程中,周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征就通过“周礼”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区别周族与其他氏族的外在标志。“周礼”是西周以来奴隶制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它是用来维护奴隶制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孔子对当时的礼治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礼”思想。晋国女叔齐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左传》昭公五年)可见礼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论语》中谈到“礼”达七十四次,主要是赞美和弘扬周公所奠定的周礼。孔子认为礼作为规范社会结构和人们行为的基本制度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将来也会永远存在下去,礼治是永恒的。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他回顾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认为殷礼是以夏礼为基础,而有所损益的,周礼是以殷礼为基础而有所损益的。由此推论,继周的一代也必须以周礼为基础而有所损益。这样一步一步地推下去,虽百世也是可以预知的。因此,孔子对西周社会统治的井然有序表现出极强的向往之情,“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他的这种向往是对奴隶贵族统治辉煌时期的依恋、,是对奴隶贵族统治鼎盛时期的追寻。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又说:“好直不好学,起蔽也绞”(《论语·阳货》),这都是说学“礼”的重要性。

二、“礼”的内涵

(1)“克己复礼”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西周建立起来的礼治秩序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当时的情况是,“周室衰,礼法隳”,王室衰微,礼法败坏。而诸侯也是贵族世卿专权,如齐之田氏,晋之六卿,鲁之三家。正所谓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即孔子所谓的 “礼崩乐坏”。目睹这种种现象,与礼治下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对照,孔子非常气愤。当孔子听说鲁国三位权臣祭祀祖先唱着 “雍”来撤除祭物时,就斥责道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三家之堂”(《论语·八佾》)。而当听说季平子竟然比照天子的标准,“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更加气愤,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面对当时如此不堪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复礼就是回归于“礼”。当时不仅社会下层的人不照“礼”行事而“犯上作乱”,即使社会上层的人也不照礼行事。孔丘认为,其所以不照礼行事,因为人们都愿意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求,照着自己的欲求行事。所以复礼必须“克己”。“克”就是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用“礼”战胜自己的欲求,能“克己”自然就复礼了。“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一回事。

“复礼”运用到家庭关系中,就是要维护西周“亲亲”的宗法制度。孔子认为,周礼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尊与亲亲。尊尊即尊贵,是维护等级制的原则,它规定人民服从贵族特权。孔子礼思想的实质,就是依据嫡庶、长幼、亲疏等关系,确定贵贱、大小、上下的等级区别,形成各种名分,按照名分,确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藉以制定有关社会政治的礼法制度。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等差有序,贵贱有等,各处其位,各奉其事,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遵循礼的角色规范,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即辨贵贱、明亲疏、别父子、识远近、知上下、使之长幼有序,做到“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礼记·大传》)。《礼记 ·哀公问》说,“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这就是礼的根本作用。

(2)“正名”的理论

为了维护周礼的尊严,为了贯彻亲亲尊尊的原则,孔子又提出了“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行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正名”就是整顿有些人特别是在位的人与他的身份不相符合的言论和行动,“正名”是维护礼的重要主张。孔子认为,礼治制度之所以产生,是为了确定各人与其名分相符的思想和行为。正名就是使名实相符,所以说“名之必可行也,言之必可行也。”而所谓刑罚,则是对违反礼治者的惩罚。如果礼治制度遭到破坏,“名不正”,就会使“礼乐不兴”,“刑罚不中”,造成“民无所措手足”。在当时的社会大转变中,“礼崩乐坏”,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他认为,必须是有棱的酒杯,才可以叫做觚,如果没有棱,就不是觚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正是周礼遭到破坏的写照。正名就是改变这种状况,按照礼的要求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谨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也就是“齐之以礼”。事实上为君,为臣,为父,为子的人都合乎为君为臣为父为子之道,这就是“天下有道”。

(3)“中”的理论

“允执其中”(《论语·尧曰》),“其”就是“两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其中”就是“两端”的“中”。就是要确确实实地抓住“两端”的“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孔子又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去告诉他。”其实还是折中主义。

孔子所说的“两端”,是没有斗争的、静止的两个方面。他所说的“中”,就是要永远保持统一体的平衡,不使发生质的变化,他的这些观点是形而上学反辨证法的观点。在当时孔子称之为“天下无道”的时代,奴隶社会已经垮台了,旧的平衡已经失去了,周礼已经崩坏了。孔子还妄想要恢复旧的平衡,要复礼,他宣扬“中”,以之作为礼的根据和“复礼”的理由。

“中”的具体规定就是礼,即是周礼。“师也过,商也不及”(《论语·先进》)意思是说,子产对于老百姓,宽的太过,严则不及。过和不及都是错误的。只有中才是正确的。可是怎样决定那个中呢?孔子以“礼”作为“中”的具体规定。这也是“中”作为“礼”的理论根据。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1 论语译注[M]1 北京:中华书局,19801

博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3

关键词: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博客的产生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化、现代化的最新载体。面对博客新兴媒介数量的快速扩张及其信息传播范式的转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全面地解析和辩证地释读网络博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必将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课题。

一、BLOG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思想导向功能

思想导向功能是博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博客的思想导向功能日益彰显。教育者可以在其博客上发布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及时性。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将自己欲传授给学生的基本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观点,在博客上辅以相关教育实例,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

2.师生交流功能

现代教育过程中,博客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及时和直接的手段。同时,由于网络不受时空限制,交互式教育使教育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探讨,变单向传递为积极互动的双向、多向交流,变点对点的线性教育为点对面的立体型交流。师生之间的通畅交流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之间的联系,将本是零星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强大的社会集合体。

3.渗透覆盖功能

博客的渗透覆盖功能主要是依靠其特点而实现,因为博客本身就是一个“没有门槛的信息库”,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访问自己想访问的博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实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其影响力,增大了其覆盖面。而且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可以通过正面事迹的宣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访交流等方式实现教育的深度渗透,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二、BLOG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动摇主流思想,挑战意识权威

因为博客是一个“没有篱笆的万花丛”,其中不同层次的思想和文化在博客中自由传播、碰撞和交融,其中的庸俗文化同样会充斥到大学生思想当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单独接受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主流思想的教育,他们以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和选择自己认同的答案。教育者从以往的唯独权威蜕变为教育过程中的与被教育者同等地位的发言人,以往的意识权威地位被打破。

2.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载体更新的挑战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的是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传统的行政班集体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单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载体。博客的出现则淡化了集体的观念,学生的个体意识突显,给传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挑战。

3.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博客,建设博客思想教育新阵地的挑战

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一个未成熟的发展期,对信息的筛选和吸收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博客、积极利用博客、抵制不良信息是摆在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同时也为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了机遇。

三、利用BLOG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利用BLOG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抢先占领BLOG阵地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BLOG的方式,精选正面的资料放在BLOG上与大学生共享,起到正面宣传教育的作用。应当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网络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思想引导,广泛传播科学、健康、向上的思想信息。

2.利用BLOG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BLOG讨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多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面对面上课和个别交谈。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有一定的优点,但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基于BLO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又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受教育者可以有目的地向网上的网点进行咨询,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或者对某个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获得反馈意见,这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3.利用BLOG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健全BLOG管理体制

BLOG在为我们提供快捷、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且目前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为了抵制各种灰色信息,保证BLOG不偏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轨道,行政干预、网络立法、技术控制都是必要的信息管理手段。高校应健全各类管理办法,将其制度化,加强BLOG的监控和管理,及时过滤虚假的信息、非法信息的传播,避免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消极影响,使教育成果事半功倍。

可见,只要有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BLOG便会很快地在更多领域广泛应用。随着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深入,BLOG一定会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器。

参考文献:

利用网络博客拓展作文教学 篇4

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在作文教学博客的应用过程中, 班级中的每位学生注册一个自己的博客,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博客加为好友并按学生写作水平层次进行分组管理, 或设置群组共同撰写、发布和管理日志。在博客的写作环境下, 丰富的链接可提供大量的语言素材,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实现问题的讨论, 通过集体讨论来激发新的思想, 进行信息的评价和取舍, 最终组织信息、形成提纲, 这些都是博客给我们提供的全新的写作手段。充分了解博客的技术并开发其教育功能, 有效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 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在网络作文教学中, 我们还可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库将丰富的作文学习资源以链接的方式放入博客, 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有利于学生增强语感, 扩充知识, 挖掘写作题材, 确定写作内容。提供的内容可为三方面:一是扩充词汇量;二是相关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三是写作素材。博客的好处还在于它可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定制和提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写作学习强调的是厚积薄发,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 积累了足够的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素材, 并对写作主题有了切身的思想感受后, “写什么”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基于博客的作文教学并不是听任学生漫无边际、毫无目的地在博客上“灌水”, 它是借助博客来进行有效性写作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设计网络作文环境。包括问题情境设计、信息资源设计等;

学生———网络自主作文。学生以问题为“定向点”, 通过“在线选材→在线构思→在线表达→在线评改”等步骤自主作文。

师生双方通过一定的反馈监控系统, 搜集与传递数据, 各取所需, 共同发展。

下面以《幸福的n种感觉》为例阐明基于博客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

1.设计网络作文环境 (教师)

教师明确学生作文的内容、兴趣, 并给出指导性意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结合所学的内容、要求确立作文的主题。根据这种认识, 本文作者采用网页技术, 把教学内容分成写作话题、写作目标、写作情境、经典范文、信息导航、发表园地六个部分, 制作成网页, 构成整节作文课的网络写作环境。重点对写作情境进行了设计:主要采用视频点播的教学形式, 插入视频与图片, 提供真实活动情境。学生围绕情境形成了一个以“感知幸福”为中心的写作问题, 于是开始向大脑寻找已有的作文主题知识。

2.网络自主作文 (学生)

⑴在线选材

在确定作文主题、创设相关情景的基础上, 学生就可以带着明确的目的, 利用博客知识管理的功能集中查找、搜集与主题相关、自己感兴趣的资源。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的“幸福”各异, 有的认为“真幸福就是与家人共进晚餐的安谧、与朋友聊天的闲适、随意漫步的自由”;有的认为“原创的幸福更能直抵人心, 母亲亲手织的毛衣穿在身上更暖和;手机里, 朋友祝福的短信也许不够华丽, 却让一大堆快餐文化黯然失色……”;还有的认为“幸福来自于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感悟, 它不以金钱、名誉、地位为条件, 它就那样淡淡地、静静地流淌着, 润物无声, 朴实无华”。林林总总, 感受各异。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便于学生提炼出自己所需的适合自己发挥的题材, 学生的作文速度和作文技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⑵在线构思

确定写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应对文章进行总体规划。安排好全文的整体布局, 可以说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学生根据前期搜集到的有关的信息, 就要经过一个析“题” (审清题目) ———切“入” (最佳角度) ———用“本” (丰富题材) ———索“源” (生活经历) ———选“体” (文章体裁) ———谋“篇” (结构布局) 的过程。

⑶在线表达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以博客为平台, 通过协作学习、共同讨论, 对作文思路进一步明确、完善。 (如写“思念故乡的幸福”, 就以“幸福是春天那淡淡的温柔里无法隐藏的美丽”;“幸福是散落在儿时外婆家那曲曲折折铺着青石板的路上的点点滴滴”;“幸福是每天放了学了抬头从窗口看到家中亮着的灯光”来分层次表达。) 最后, 通过电脑写作, 使自己的意思完整表达出来。

⑷在线评改

在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 很少开展学生间的互读、互评。传统的作文教学, 忽视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这一环节, 教者的失误, 也是传统作文形式本身的局限。传统作文以纸为媒介, 作文修改以牺牲文面和增加抄写负担为代价, 这使得学生不愿意对作文进行深入的和长期的修改, 从而严重影响了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多同学反映, 一个学期下来, 没有机会阅读他人的作品, 自己的作文除了自己和教师外, 也没有给其他同学读过。博客与纸质文本相比, 更容易开展同伴间的互评。他们在这样一个讨论群中通过批判性地阅读别人的作品, 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 同时为他人提出建议, 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并做出适当修改。他们会意识到有读者的存在, 更有创作热情, 对自己博客的写作更负责。在个人作业和集体活动的结合中, 学生学得更广、更活, 不仅培养了学生进行自主化和协作学习, 还大大降低了教师批阅的劳动强度。

⑸形成成果、网上发表

传统学生作文一般由教师评改打分后就了事了, 投稿报社, 往往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 试过几次不成功就不再投稿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不能及时得到公众的认可, 学生创作的欲望就受到损害, 逐步厌恶作文、害怕作文。相反, 网络条件下, 学生作文实现了“作文即作品”、“文成即发表”、“写作即交流”和“电子作品集即成果”的作文教学理想化目标。学生根据各种跟帖, 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锤炼、修改、完善, 形成最终的作文, 然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出来。与此同时, 把经过反复修改后的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发到报刊杂志的邮箱, 方便快捷。由于是电子文档, 容易修改编辑, 与相同质量的文章相比, 被采用的机会大些。如果报刊杂志发表不了, 学生可以把文章在相关网站上或BBS上发表, 这就极易了, 只要上传就能发表了。学生还可以制作班级网页、个人网页, 每次作文修改好后学生就可以自己挂在网页上。自己的文章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发表, 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并且为了保证文章质量, 学生都积极、认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请老师、请同学帮助修改。通过网络作文的改革, 学生作文水平迅速提高。写出很多富有个性、富有新意、富有文采的作文。

当然, 教师利用博客对学生进行教学监控和指导也不容忽视。博客的写作平台是一个反馈机制下的开放性过程, 通过师生的信息互动, 使学生的作文逐渐完善。在教学博客群中, 教师无需进入每个学生的博客去浏览他们的进展, 或提交的作文, 而是通过工具, 自动获得每个学生最新更新的内容, 根据学生发布的观点或讨论结果及时给予反馈, 提出修改的建议, 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困难。学生在接收到信息后, 就可确认自己写作内容的合理性、语言表述的正误性,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其作品做出修正。学生的作品在博客中是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的, 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每位学生博客上写作练习的数量、质量和耗时记录, 以及跟贴、回帖的情况, 轻易地观察到学生的写作过程, 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确保博客上的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网络博客美文 篇5

扣一行小字,酌一江绿水,拾字折香,在岁月掩藏的角落里,香息流年的晨曲。这画地为牢的深埋里,铭刻着一桩素年锦时的笑意,一度曾流浪,曾荒芜,如今能否,在专注的一笔一行里,还原了成全?

思念的月光打捞,敲定从前的从前,复制不来的当初,还原不来的剪影,这未了的,未央的,吟唱千百回,也是周而复始的重拍。不论季节怎样暗换,走不出的围城,本心的坚守,如许的等待,最终还是轮回在这一厢情愿的执着中。

画地为牢,意向一份守望,淘的最美的梦乡,如丝的香,如幻的甜,萦绕回味的始终,着彩彼岸花的心里。动容那了了几句,平铺一处浪漫春天,于思念,于情丝,让念可以有的放矢,寻得方向成长。续约在前世,凝结一直在寻觅的目光,牵手一个地久天长的守候,那该是,怎样的美好!

想着,思着,念起继而织梦,把一窗等你,汇聚了,留存牵手入画。在水一方,风吹开前世的几朵桃花,醉了红尘的割舍,和那阶前最美的风景。写一朵花开,枕于绿植,靠着轻轻的风,唤一帘细水长流,沧海桑田,赋予晨昏里,渐行渐远的背影,给予一响的成全,惟愿可以,惟愿能够。

读你,写你,种一枚小字里的不寻常;等你,待你,描一帘水墨丹青的绝笔。抛了时光太瘦,薄了枯木之秋,辗转一寸的页面,倾泻梦里水乡,拾忆当年,把你的关于,寄语成妆,缝花岁月的肩头,依附着相思,在勾勒的花墙上,盛放画地为牢的情长。

根植一季花开的春天,在彼此心里,绽放淡淡幽香,温暖相离的烟花凉。红尘来往,时不待人,惟愿圈放一份守候,释怀等待的漫长。念想即可芳菲一窗,会在那个落花雨,飞满天的心系中,执一把永恒,如约而至,应答了海角天涯,召唤一掬流香。

顺着过往声音,寻找前世熟悉目光,拈花对酌,透彻云烟过往,许一岁月温良,等你一青山不改的恒长。

合着往事节拍,指尖的一笔芬芳,盈袖间,回荡岁月两旁,不相忘,深情款款诗两行,画地为牢,美了守望。

上一篇:算法选择器下一篇: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