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的五种意识

2024-05-09

安全工作的五种意识(精选十篇)

安全工作的五种意识 篇1

一、强化学习意识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 书记要带头学习, 做文化底蕴深厚的人。学什么?一是学习党建知识、时事政治, 了解国情和社会成员思想变化情况, 更多地关注民生。作为书记, 没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没有扎实的辨别是非能力和水平, 没有坚定政治立场是应付不了自身工作的。从觉悟上考虑, 作为学校的书记, 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能不能正确认识, 总是用陈旧的思想和方法去指导工作那是很可怕的。从辨别是非上看, 作为学校书记, 学校中那些言行是值得提倡的, 哪些言行是应当唾弃的都不能做出判断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从政治立场上看, 作为学校书记, 不知道自己如何站队是很不能让人理解的。故加强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校的书记应当做到即是指挥员, 又是战斗员。要想当好指挥员, 首先应当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 在管理上要成为行家里手。要想当好战斗员, 就要学好业务知识, 当好教师才能当好书记。近期, 尤其要围绕学校“阳光教育”特色办学开展好“阳光管理”小课题研究, 在研究中提升自己。三是广泛涉猎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拓宽视野, 增强文化底蕴, 方便工作开展。四是虚心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习,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二、树立旗帜意识

在党支部中, 书记是核心, 在某些场合, 书记代表党的形象, 也是一面旗帜, 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既然是旗帜, 自己站在学校中就不是以自己的身份的出现的, 而是以党的一分子出现的。自己的言行和党的要求有没有距离, 如果有距离就得及时纠正, 在群众中造成影响了就得及时挽回, 否则就失信于党, 在书记岗位上就不称职。因此, 平时对自己的高要求是必需的。只有称得起旗帜了, 才会有人跟着你走, 否则, 就会失信于民。书记在工作中输不起, 后边一大群人看着呢!作为学校的书记, 一是要知道党对自身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必须熟记于心, 这是统领自己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时时处处用《党章》来对照自己, 不能有半点儿马虎;二是要对群众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哪些群众在哪些方面已经走到自己前边去了, 哪些群众还落在后边, 距离有多大。只有知己知彼, 书记工作才能扎实有效。在工作中自己要勇挑重担, 在生活中要严格自律。不仅要树立亲切平和、为人友善、端庄淑雅的个人形象, 更要不断提升公正无私、廉洁自律、宽容大度的职业修养, 要有别于普通群众。

三、增强合作意识

当书记要主动配合校长工作, 虽然党政分工明确, 但更要密切配合。处理好党政关系, 才会合作共赢。怎样处理好党政关系,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工作到位不越位。作为书记应想方设法服务行政, 尽心尽责支持校长。书记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 在行政管理中维护校长的绝对权威, 拓宽审视书记工作的视野和渠道, 随时反省自己的工作, 切忌夸大自己的作用。避免越位行事, 造成不必要的隔阂, 给工作开展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决策参与不干预。根据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 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 书记应积极参与, 把握好原则, 尽可能在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敬言献策。但书记的敬言应把握分寸, 以点到讲清为主, 是否采纳应让行政定夺, 切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行政, 尤其是行政己决定的事项在执行过程中, 书记绝不干预, 避免行政在工作进程中造成被动。三是万事补台不拆台。学校工作千头万绪, 尤其在重负担、快节奏、高效益的新时代背景下, 行政工作难免有时会有些失误或差错, 这时书记应适时尽力补台。要真心诚意地为了学校的利益, 与行政领导一起, 分析问题的原由, 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并及时组织实施。尽可能把坏事转变为好事, 绝不能袖手旁观, 更不能拆台看“好戏”。四是处处保证不包办。书记通过党的组织为行政在学校各部门的政令畅通提供保证, 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本校的贯彻落实提供保证, 为行政重大决策的组织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五是履行监督不监视。书记自身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党的组织、依靠集体的力量、正确地履行监督职能, 切实发挥好监督作用, 保证行政领导正确地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四、保持大局意识

一是服从大局。自觉维护大局, 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配合行政把工作做好。二是把握大局。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注意发展方向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 学校的工作是否符合教育规律, 广大教职员工对行政的领导是否愿意接受, 达没达到自觉的程度, 对于目标能否实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没有前瞻性的思考, 从这些方面去思考问题, 努力做好校长的参谋。三是稳定大局。要了解和掌握教职工思想动向, 在处理和解决某些热点、难点问题时, 要按政策办事, 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出现影响稳定的问题时, 书记要格外敏锐, 关注事态的发展,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采取尽可能的措施, 迅速平息事态, 为校长分忧。

五、深化群众意识

班级管理的五种意识-班级管理 篇2

1、团队意识——班集体就像一个家庭,全体同学和老师要共同维护家庭的形象和利益,有了团队意识,班集体就会产生凝聚力;

2、责任意识——学生在学校,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习做人,学习是一种责任,做人也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意识,学生自然会遵守规范;

3、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有了竞争意识就有了班集体进步的动力;(班主任工作)

4、效率意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有良好的心态,因为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心态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证;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五种意识 篇3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笔者从责任意识、尊重意识、全方位管理意识、换位意识和人才质量意识这五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意识

一、树立责任意识

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观,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刻体会“班主任是对本班负全面责任的老师”这句话的精神实质。针对大学生的身心、思想的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素质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高校辅导员应循序渐进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尤其要重视特困生、单亲家庭学生、严重违纪生和高考非志愿生等“特别”大学生的教育,给他们“牧师式”的教育和关照,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人情味。此外,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将心比心,进行换位思考,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维护大学生的尊严,以对国家、社会、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

二、树立尊重意识

随着大学生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特别渴望能得到同学、教师、辅导员的尊重和赏识,而这种尊重和赏识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因此,在面对这些渴望自立、拥有自尊的大学生时,高校辅导员必须树立尊重意识,尤其要尊重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和个性张扬的空间。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尊重意识,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平等地相处,鼓励他们在与教师相互尊重、信赖和合作中充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

三、树立管理意识

1.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

严格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起点。严,就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爱,体现出辅导员对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乐于和你谈心,接受你的教导,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如果你不尊重某位学生,他就会对你产生厌烦,那么你的任何严厉批评和苦心教导都不能激发他产生改正错误的想法。

2.正确处理奖励与惩罚的关系

奖励是表扬班级中的先进,激励其他学生的斗志,以树立典型形象,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惩罚就是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制止他们进一步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首先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奖罚分明,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奖罚适当,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中树立正气,又能团结学生,维护班级纪律,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正确处理身教与严教的关系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天天与学生打交道,如果辅导员不仅思想进步、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而且尊重学生的人格,便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这样,不仅辅导员的要求可能会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而且辅导员的表扬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批评也能激发学生产生改正错误的迫切愿望。无论是教室、宿舍,还是校内、校外,都需要辅导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严格、具体的管理工作,恰当地使用行政措施和奖罚手段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全方位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树立换位意识

换位意识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一种反思。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已扎根于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中,教师以权威的形象面对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唯命是从”。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严重地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现在的大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信息来源广泛,因此在开展工作时,辅导员就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经验任意评论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在考虑和解决问题时,辅导员也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学生共同协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换位意识能让高校辅导员理解学生的思路,发现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从而帮助辅导员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五、树立人才意识

学校是培养和教育人才的社会职能部门,它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并转换社会角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创造性人才。因此,辅导员要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根据学院的教学特点,辅导员应积极地投身教学实践,深入学生当中,用“管理+服务”的思想指导工作,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把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辅导员应从全新的教育理念出发,全方位地探索与创新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为学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兆其.高等教育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2]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0,3,13.

学校档案工作者必备的五种意识 篇4

一、法规意识

学校档案工作者一定要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以下简称保密法) 等法律法规, 因为这些法律法规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法律依据。同时, 还要关注重要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 以便了解最新的规定, 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比如, 通过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保密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档案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保密法, 不断增强保密意识。

作为学校, 应依照有关规定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如:《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的, 档案管理工作者理当提醒有关部门, 加强制度建设, 并将各项制度入框上墙, 以便大家自觉遵守。

档案工作者要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比如, 学校规定:凡借阅机密、秘密档案, 要严格按规定履行手续, 不符合手续的不予借阅;严禁携带档案材料到公共场所和外出办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不折不扣地将这些规定落在实处, 以确保档案秘密的安全。

二、服务意识

学校档案记载着学校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 可为研究本校的校史校情、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因此, 学校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但笔者了解到, “重藏轻用, 重保密轻开放, 重质量轻服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于当前学校档案工作中, 作为掌握大量公共信息资源的档案工作者, 也往往对档案的开发利用不够重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档案这一信息资源的浪费。

从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可以看出, 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对档案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各部门和广大师生, 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端正服务态度, 明确服务方向, 提高服务质量, 做到不推、不挡, 积极主动地为各部门、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档案服务, 合理快捷地解决好各部门和广大师生对档案的需求, 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真正把档案这一信息资源开发好、利用好。

三、责任意识

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严密的工作, 同时又是一项枯燥乏味、繁琐单调的工作, 做好档案工作, 需要档案工作者付出很多的精力。作为档案工作者, 应该充分认识到, 自己从事的工作虽然艰辛, 但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丝不苟地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做好。

一方面, 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及时收集、整理、归纳档案;另一方面, 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规范地管理档案。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 学校文书档案资料的收集, 是一件并不容易做好的工作, 因为文件材料从产生到最后成为档案, 期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 如若不慎, 就有遗失的可能。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增强责任心, 关注文件资料的流向, 在其使用完毕后及时收集存档。在档案管理上, 更要以强烈的责任心, 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要根据管理需要, 提醒有关部门配置必需的设备, 如密集架、空调、复印机、去湿机等, 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 同时按要求使用设备, 把档案管理好。

四、创新意识

要管理好、利用好学校档案, 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

一是要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在办公现代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 学校档案工作者既要熟悉档案管理的系统流程和基本要求, 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 努力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要熟练地运用现代化设备, 处理和解决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提升信息收集和管理能力,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二是要创新档案服务方式。要逐步改变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 变被动等待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一方面, 在文档电子化后, 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文档资料的传送、查询服务;一方面, 可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 充分开发所管理的档案资料, 通过加工、处理, 使其变成学校各部门或师生需要的资料, 比如, 将历史照片制作成电子版、将校史提炼后形成电子文档, 刊登在校园网上, 供师生使用。坚持档案工作服务创新, 着力于档案服务功能的开发, 学校的档案工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五、协调意识

要全面、真实地反映学校建设和发展历史, 还必须要求档案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协调意识, 具有一定协调能力, 这是学校档案工作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在实际工作中, 学校的档案工作者往往是面对全校各个部门乃至全体教职工开展工作。因为, 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往往由职能部门承担, 活动中形成的重要资料, 也往往由承担者暂时留存,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 通过自己的努力, 在全校建立起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网络, 在工作网络中建立起互相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关系, 全校上下形成工作合力, 并认真按照档案工作的要求, 及时把重要资料收集上来, 归纳存档。

另外, 学校档案工作者还存在工作交叉关系, 比如, 文书档案主要由学校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管理, 会计 (财务) 档案、教学档案、人事档案则分别由财务处、教务处、人事处的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多数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在做好全校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的同时, 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处室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工作, 有关职能部门设立兼职的档案人员, 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并将需要由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的档案上交学校档案室。因此, 学校的档案工作者, 在具体的工作中, 一定要不断增强协调意识——大家同心协力, 才能把学校的档案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朱祥.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企业家天地, 2008, (5) :145.

[2]鞠传信.浅谈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J].山东档案, 2007, (6) :46.

新农村建设中党员应强化的五种意识 篇5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能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自觉强化五种意识,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教学提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强化五种意识 服务新农村建设

晓 理何 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农村天地广阔,发展空间巨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很多,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广大农民利益代表的农村党员,应以怎样的状态和精神面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广大农村党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一、必须强化“想干事”的意识,增强使命感(板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顺应潮流,合乎民意。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要求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想干事”的意识,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想干事,是追求事业的一种境界、是一种觉悟。人生在世,事业为重。要立志干大事、成大业,以事业为生命的寄托,以事业为无尚的乐趣,以事业为人生的追求。党员干部想干事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品行、职业道德的表现,是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责任心的表现,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品格和情怀。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其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为党分忧、为国竭力、为民负责,让农村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应该成为每一个农村党员的理想和追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关键人,要在主观意识上有一种“做事情”的强烈愿望,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鞠躬尽瘁的品质,有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想干事是一个组织、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前提。“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干事,才能增长才干,增长智慧;一个党员、一个干部只有多干事、干成事,才能为群众所认可,为党所满意,才能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想干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理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不是说大话说出来的,必须通过干部群众辛勤劳动,一件事一件事地干,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否则,农村的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新农村建设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里。邓小平就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党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强化“想干事”的意识,就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使命感,以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确保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为己任,把热情和干劲,倾注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带领广大群众共建幸福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二、必须强化“会干事”的意识,锤炼真本事(板书)

会干事,就是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具备学习求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凝聚人心能力,驾驭各种复杂局势、处理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等等。

“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有本事”是党员的立身之本,“有本事”又是“会干事”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光有为人民服务之心,没有为人民服务之能是不行的,要想真正靠得住,充分显示先进性,必须强化“会干事”的意识,要有真本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强化“会干事”的意识,不断增强真本领,锤炼真本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先进性,才能发动和带领群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广大农村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干事”的队伍,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选准配强配齐“会干事”的班子,把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和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选进基层组织中来,尤其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能人选拔为党组织书记。二要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培养一支“会干事”的党员队伍。

要落实“教育好、发展好、管理好”的要求,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从增量上优化党员结构,同事要重视做好后进党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和“两不党员”的处理工作,从存量上改善党员素质。要特别重视“双培”工作,放宽视野,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优先培养成村组干部,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具备能力与威信的党员队伍和村干部队伍。三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注重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着力提升“会干事”的本领。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本领,即:提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提高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要教育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村级党组织集中力量抓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必须强化“干成事”的意识,创出新业绩(板书)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要增强为民办事观念,强化“干成事”的意识。要通过开展切合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做好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干成事”首先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科学规划。要坚持发展为重的原则、统筹协调的原则、切实可行的原则,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任务,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制定一个既立足实际、又量力而行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心勾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村貌、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新组织”的“五新”特征,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干成事”要突出抓重点,找准切入点。基于农村公共产品短缺的现状,当前,新农村建设要以大力发展“灯塔经济”为切入点,也就是说要重点加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要坚持“县为单位、村为基础”的原则,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发展农村通信广播,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围绕“五改三建”(改水、改厨、改路、改灶、改厕;建好沼气池、建好农舍、建

好庭园)搞好科学规划,加强道路、村庄、农田、山林等建设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美化村容村貌;结合扶贫开发,实施好“退人还山”战略,为生存条件差或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改善农村文化生活,逐步建立村级图书室、体育运动场,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体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干成事”还需要一个科学的机制。必须围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一个“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难,必有所助;民有所求,必有所为”的长期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长效动力机制;建立一个“党政引导、村组自治、部门服务、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一个“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探索一条“着力点小、切入点实、着眼点远”的新农村发展路子,确保农民收入有新的明显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明显发展,农村体制改革有新的明显进展,农村现代文明有新的明显进步,农民素质有新的明显提高。

四、必须强化“能共事”的意识,形成向心力(板书)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必须强化“能共事”的意识。“能共事”关键要加强党性修养。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增强党性,切实提高政治履责能力、经济履责能力、团结作战能力,克服个人主义,培育团队精神。要知道个人的力量再大,不过是沧海一粟。要“干成事”,就要“能共事”,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集体智慧,依靠集体领导,群策群力。“能共事”的关键是“一把手”要当团结的模范,要做搞好团结的有心人。“一把手”要带头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多交心通气,营造一种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讲原则、讲奉献的和谐气氛。每个班子成员都要懂得尊重人,不唯我独尊;要懂得信任人,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团结协作;要懂得关心人,善察他人冷暖,与人为善,主动改善人际关系。“能共事”关键要懂得宽容人。要能宽容同事中具有不同特点的人,要能宽容与自己有过矛盾的人,要能宽容同事的不同意见,要能宽容非原则性的小事。美国著名学者戴尔·卡耐基说过:“庸

人表现出顽固自负,生性伟大的人都愿意握手认错,提议从头再来。”尊重、宽容同事,诚实地对待同事,必须落实到支持同事的行动上。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不仅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而且是领导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支持是一种力量,支持是一种品德,领导者多一份支持,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魅力,多一份融洽。这样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树立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五、必须强化“不出事”的意识,增强责任心(板书)

考场成功作文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篇6

一、成功意识

《礼记乐记》上说:“情动于中,形于声成文,谓之音。”告诉我们:感情是作文的激活力,离开感情活动,篇章就没有血脉,整个写作活动就会缺乏活力。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考场上,若考生能给自己一些感情上的暗示,如“作文是我的强项,我拿55分没问题”,“这个作文题目我熟悉,曾写过与这相似的”,“写好这篇作文我胸有成竹”等,经过这些思考后,作文雏形基本确定于胸,形成于纸,可以使考生自信心确立,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这时距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二、扣题意识

任何作文题目都有限制,因此,瞄准靶心,紧扣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如此才能扣紧题目呢?建议大家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步:认真审题。这一步中,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

(1)读懂“提示语”和“要求”。如今的大多数作文题目都有提示性的话和相关的写作要求,若不懂它们,偏题没商量。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题目中说“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是提示语,暗示我们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记叙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体验,而不是从历史、名著或报刊中取材;“不少于800字”是要求,限制了作文的字数。

(2)明确写作重心。每道作文题目都有写作重心,若未抓住,就会偏题。明确写作重心,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抓本意,又要明确比喻义、引申义等。如以“为你鼓掌”为标题进行作文,题眼是“鼓掌”,即必须以“鼓掌”为写作内容,而“为你”是限制“鼓掌”的,必须要写的事迹、经历、成就等来表明“鼓掌”的原因,而不是写自己的或第三者的,且必须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或抒情议论。又如,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标题的作文,“坎”是题目中关键词,我们审题目时既要明白“坎”的本义,也要明白这词的比喻义,“坎”比喻人生道路上或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险阻等。写作时须从它的比喻义入手。

(3)把握感情色彩。有些作文题包含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倾向,这个倾向指明了考生立意、选材的方向,若对此把握不准,也会偏题。如以“借口——弱者的托词”为话题作文,“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甚至赞扬某人的借口,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自然也就偏题了。

第二步:切实扣题。要扣题目,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标题要“靠”。即题目意思与文章中心意思要靠。除标题作文外,其余类型文题都须考生自拟题目,如话题作文可以在话题前后加词语来限制或修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在拟题目时可在材料中心基础上用词语、短语、诗句等形式来概括中心作标题,如08年全国2卷作文,有一考生优秀作文的题目为“青山一道同风雨”,题目化用了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题目含义与材料核心句“一样的爱心,不一样地表达”的意思接近,扣题目紧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2)开头要“扣”。文章开篇就要给老师落笔扣题的印象,写作时要借“题”发挥,标示文题与材料的关系。如《青山一道同风雨》这篇作文一开头就引用了歌词“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这段文字,语言平实,表现出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及深切诚挚的爱,而“情”与“爱”既扣合题目与材料的核心,又衔接了标题与文章的内容。

(3)中间要“有”。即中间部分有中心句,用中心句来扣合题目,如以“幸福”为题作文,我们可以围绕“幸福”拟定“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幸福需要自己创造”、“幸福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这样的中心句,然后,根据所写的内容将其适时穿插在文章中间,不断点明题意,就可扣题。记叙文可以用景物描写暗示或用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来扣合题意。

(4)结尾要“照”。即结尾要照应开头照应前文。如《青山一道同风雨》的结尾:“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现时将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一起的纽带,也正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学,为万世开太平。”结尾“青山”再次照应题目,四“为”短小精悍,有力回应前文内容。

三、结构意识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即使题目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技巧1:并列式

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情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如《琐忆》等。议论文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这样的文章结构在议论文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尤其在阐述式议论文写作中,作者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由设立分论点开始论证。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

散文写作也一样,将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错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技巧2:递进式

文章的外在结构呈现一种逻辑上的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态势,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如果说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横向的,那么,递进式的文章结构就是纵向的。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文章自然有见地和说服力。

技巧3:对比式

对比就是不同色调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对比也叫反衬,反衬的好处是让组合的双方都得到鲜明的呈现。

考试作文的对比,其实质就是材料的对比,即所列举事例的对比。如,广东一考生的《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文中列举了德国、日本、中国等三个国家对二战的不同纪念方式。这三个国家对二战的纪念,都含有不同的色彩对比:德国——在疯狂之后理性反思、自我救赎;日本——在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之后,文过饰非、美化侵略;中国——激进分子打砸日货,中国领导立场理性。三个事例材料中,前两个材料是理性与非理性对比,最后一个材料内部激进分子的非理性与中国领导的理性又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理性与非理性的含义各自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技巧4:线索式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写作中,同学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繁杂的思绪而对文章结构实现整饬一筹莫展。其实,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的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就会井然有序。整体上就仿佛是一堆散乱的珠子遇到了一条美丽的丝线,一串精美的项链就这样诞生了。

四、语言意识

考场作文,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甚至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

语言好似文章的外衣,阅卷人对一篇作文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外衣”。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就该是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到印象分的判给。

五、卷面意识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乱涂乱改、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2008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所以平时写作要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

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篇7

第一, 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对于办公室人员来说, 学习不仅是增长知识的问题, 而且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理论、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 提高判断形势、工作水平, 应对各种艰难而复杂局面的需要。应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 一种义务, 要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同时要努力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 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色和需要, 重点地学习专业知识, 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要结合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的要求而学思并重, 把“俯而读”与“仰而思”统一起来, 才能真正肩负起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待学习, 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饥饿感, 对知识永远保持一种旺盛的好奇心, 新鲜感和求知欲。要养成一种“坐得下来, 静得下心, 钻得进去”的学习习惯。在办公室里, 要看一看放在办公桌上的书翻过没有;回到家里, 想一想书柜里的书读了多少本;在外出的路上, 查一查你的旅行包里带上书没有, 做到终生与书为伴。

第二, 求真务实, 敢于较真。办公室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切实保证决策的执行。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决策的公正性, 办公室人员就必须实事求是, 敢讲真话, 要有讲真话的勇气。现实中, 有的人主观上想讲真话, 客观上又怕讲真话。一是怕得罪领导, 影响个人升迁;二是怕得罪群众, 影响人际关系;三是怕捅娄子, 影响正常工作。因而信守“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准则, 遇事见风驶舵, 一味迎合领导, 其结果必然与公道正派相悖。因此, 办公室人员不但要敢于讲真话, 还要有讲真话的能力, 真话必须是符合客观实际和事务本来面目的。讲真话在态度上要强调一个“诚”字, 在方式上要突出一个“巧”字, 在内容上要把握一个“准”字。讲真话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既要尽到参谋助手之责, 又不越位。要善于谋领导所未谋, 及时发现并如实反映不易进入领导视线的潜在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三, 严于律己、乐于奉献。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就是指人要具备正确认识、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老子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一个人如果只知他人而不知自己, 往往就会走向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两个极端;如果只知自己而不知他人, 就会坐井观天, 闭门造车。自知, 就是要知道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位置、方向、使命、责任、目标, 特别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短处, 这样才能“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只是发现了问题, 而知道改正缺点和立刻采取行动去改正缺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说, 知不足就是境界和胸怀, 补不足就是能力和水平, 纠不足就是进步和超越。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员, 还要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累, 不为利所缚, 不为欲所惑, 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条件和优势, 要经得住诱惑, 守得住清贫, 不把以权谋私看作本事, 不把追求低级趣味视为潇洒, 在任何情况下, 对待名利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把名利看得太重, 就会形成一种包袱和压力, 永无满足, 对名利的欲望过多, 必然欲壑难填, 无法自持, 最终失去同志, 有损尊严, 甚至贻误事业, 断送前程。只有把名利看得淡一些, 把事业看得重一些, 才能摆脱因个人私欲难以满足所带来的苦恼, 从中使我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心灵得到净化。

第四, 虚怀若谷, 宽于待人。做好办公室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俗话说:“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我们要容人胜己, 不嫉贤妒能, 甘为他人做嫁衣, 做铺垫。要容人直言, 不怀恨在心;要助人为乐, 不袖手旁观;要把别人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 以主人翁姿态提建议, 当参谋;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 以“甘为人梯”的风格送温暖, 献爱心。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更多同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合作, 其他部门和基层的同志才会配合, 工作的环境也会更加宽松, 和谐。同时也要把个人自觉融入单位、融入团体、融入事业。一个自然人的能力再强、本领再大, 都是沧海一粟, 只有把自己融入一个组织、一个团体, 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发挥。要融入团体, 必须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讲究专业和分工的现代社会, “独木难成林”, 仅靠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难有作为。

第五, 细致入微, 精益求精。办公室工作无小事, 事事关系工作大局, 要做好办公室工作, 没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不行的, “唯专心致志始见奇效”。大大咧咧、马马虎虎、不拘小节、丢三落四, 看似无伤大雅, 但在办公室工作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一点小小的疏忽, 带来的可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一个低级的错误, 也许会铸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办公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切实做到严谨细致, 按照“三思而后行、百密无一疏”的要求, 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 凡事举轻若重善并落实责任制, 把工作职责分解到办公室里每一个人身上, 做到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管,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基层勤务系)

摘要:办公室工作非常重要, 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部门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它是全局工作的“中心枢纽”, 承担上传下达的重大责任, 及时把上级的决策传达给每一位同志, 在保证政令畅通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岗位就要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既要有个智慧的头脑勤于学习勤于思考, 又要具有一定的悟性善于总结提高办事水平。要干好这个工作, 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校长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篇8

一、服务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 领导就是服务, 只有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学校才会有凝聚力、活力和发展力。校长必须身先士卒努力当好师生的表率, 服务师生,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校长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应该服务和立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让学生积极发展, 主动求知, 健康快乐地生活, 激发他们的潜能, 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 校长应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努力追求卓越的教育质量。

二、创新意识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 创新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因素。校长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思维, 为学校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要更新办学理念, 创设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工作环境, 善于反思, 勇于开拓, 坚持用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以校长思想观念上的积极变化, 影响广大教师, 使工作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要想取得这样良好的效果, 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校长能否不断吸收现代前沿性知识;有赖于校长能否随时宣传新的思想观念, 影响和感化广大教师, 引领广大教师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合作意识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 校长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组织网络和运转机制, 注重大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带领全体教师投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保持学校和谐发展, 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 校长应由发号施令者变为研究者, 从决策者变为设计参与者, 从行政领导变成专业指导, 从指挥者变为示范者。只有校长身在课堂, 亲自示范, 并与教师共同探讨, 这样交流才会深入, 合作才会有效。校长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建设, 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在职业观、教育观、价值观上达成一致, 形成共识, 并以此规范、引导、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不断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 构建公平的评价机制, 人尽其才, 各得其所,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让各类人才获得平等发展机会, 使校内各项工作做到紧张有序、高质高效、合作共赢。

四、品牌意识

品牌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标志, 无品牌则无特点。学校的品牌就是学校的特色, 有了自己的特色, 工作才出色。打造学校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核心是校长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执著的品牌追求。优秀的校长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关键人物, 校长的教育理念、敬业精神、人文素质及其理论水平与业务素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风格与办学水平, 同样决定着这所学校的教育特色与学校个性。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是建设个性化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通过长期的规范管理、科学运行, 不断积累沉淀形成的丰厚内涵和外在气质。所以, 校长要引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创设良好环境, 坚持人本理念, 实施科学管理, 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学校魅力, 培育品牌, 提升品位, 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吸引力, 以特色和文化品格夯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五、科研意识

考场成功作文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篇9

一、成功意识

《礼记乐记》上说:“情动于中, 形于声成文, 谓之音。”告诉我们:感情是作文的激活力, 离开感情活动, 篇章就没有血脉, 整个写作活动就会缺乏活力。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只有相信自己, 才有可能成功。考场上, 若考生能给自己一些感情上的暗示, 如“作文是我的强项, 我拿55分没问题”, “这个作文题目我熟悉, 曾写过与这相似的”, “写好这篇作文我胸有成竹”等, 经过这些思考后, 作文雏形基本确定于胸, 形成于纸, 可以使考生自信心确立, 紧张心情得到放松, 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 这时距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二、扣题意识

任何作文题目都有限制, 因此, 瞄准靶心, 紧扣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如此才能扣紧题目呢?建议大家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步:认真审题。这一步中, 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

(1) 读懂“提示语”和“要求”。如今的大多数作文题目都有提示性的话和相关的写作要求, 若不懂它们, 偏题没商量。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 题目中说“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是提示语, 暗示我们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 记叙自己的经历, 表达自己的体验, 而不是从历史、名著或报刊中取材;“不少于800字”是要求, 限制了作文的字数。

(2) 明确写作重心。每道作文题目都有写作重心, 若未抓住, 就会偏题。明确写作重心, 既要抓题眼, 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抓本意, 又要明确比喻义、引申义等。如以“为你鼓掌”为标题进行作文, 题眼是“鼓掌”, 即必须以“鼓掌”为写作内容, 而“为你”是限制“鼓掌”的, 必须要写的事迹、经历、成就等来表明“鼓掌”的原因, 而不是写自己的或第三者的, 且必须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或抒情议论。又如,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标题的作文, “坎”是题目中关键词, 我们审题目时既要明白“坎”的本义, 也要明白这词的比喻义, “坎”比喻人生道路上或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险阻等。写作时须从它的比喻义入手。

(3) 把握感情色彩。有些作文题包含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倾向, 这个倾向指明了考生立意、选材的方向, 若对此把握不准, 也会偏题。如以“借口———弱者的托词”为话题作文, “借口”, 就是以 (某事) 为理由 (非真正的理由) , 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 甚至赞扬某人的借口, 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 自然也就偏题了。

第二步:切实扣题。要扣题目, 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 标题要“靠”。即题目意思与文章中心意思要靠。除标题作文外, 其余类型文题都须考生自拟题目, 如话题作文可以在话题前后加词语来限制或修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 在拟题目时可在材料中心基础上用词语、短语、诗句等形式来概括中心作标题, 如08年全国2卷作文, 有一考生优秀作文的题目为“青山一道同风雨”, 题目化用了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题目含义与材料核心句“一样的爱心, 不一样地表达”的意思接近, 扣题目紧密, 言简意赅, 耐人寻味。

(2) 开头要“扣”。文章开篇就要给老师落笔扣题的印象, 写作时要借“题”发挥, 标示文题与材料的关系。如《青山一道同风雨》这篇作文一开头就引用了歌词“轻轻地握着你的手,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这段文字, 语言平实, 表现出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及深切诚挚的爱, 而“情”与“爱”既扣合题目与材料的核心, 又衔接了标题与文章的内容。

(3) 中间要“有”。即中间部分有中心句, 用中心句来扣合题目, 如以“幸福”为题作文, 我们可以围绕“幸福”拟定“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幸福需要自己创造”、“幸福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这样的中心句, 然后, 根据所写的内容将其适时穿插在文章中间, 不断点明题意, 就可扣题。记叙文可以用景物描写暗示或用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来扣合题意。

(4) 结尾要“照”。即结尾要照应开头照应前文。如《青山一道同风雨》的结尾:“青山一道, 我们同历风雨, 团聚一处。现时将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一起的纽带, 也正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续学, 为万世开太平。”结尾“青山”再次照应题目, 四“为”短小精悍, 有力回应前文内容。

三、结构意识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 没有骨架, 血肉无所附着, 文不成章。即使题目有文体不限的要求, 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第一, 结构必须完整, 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第二, 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 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 散文力求“形”“象”丰富, 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 或并列, 或对比, 或总分, “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第三, 结构必须匀称, 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 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 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第四, 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 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 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技巧1:并列式

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情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 如《琐忆》等。议论文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 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这样的文章结构在议论文中应用得非常普遍, 尤其在阐述式议论文写作中, 作者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由设立分论点开始论证。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 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 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

散文写作也一样, 将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 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错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技巧2:递进式

文章的外在结构呈现一种逻辑上的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态势, 在行文过程中, 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 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 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如果说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横向的, 那么, 递进式的文章结构就是纵向的。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 层层推进, 最后深入精髓, 文章自然有见地和说服力。

技巧3:对比式

对比就是不同色调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对比也叫反衬, 反衬的好处是让组合的双方都得到鲜明的呈现。

考试作文的对比, 其实质就是材料的对比, 即所列举事例的对比。如, 广东一考生的《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文中列举了德国、日本、中国等三个国家对二战的不同纪念方式。这三个国家对二战的纪念, 都含有不同的色彩对比:德国———在疯狂之后理性反思、自我救赎;日本———在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之后, 文过饰非、美化侵略;中国———激进分子打砸日货, 中国领导立场理性。三个事例材料中, 前两个材料是理性与非理性对比, 最后一个材料内部激进分子的非理性与中国领导的理性又形成对比。通过对比, 理性与非理性的含义各自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技巧4:线索式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写作中, 同学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繁杂的思绪而对文章结构实现整饬一筹莫展。其实,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 最简单实用的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 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 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 就会井然有序。整体上就仿佛是一堆散乱的珠子遇到了一条美丽的丝线, 一串精美的项链就这样诞生了。

四、语言意识

考场作文, 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 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在作文中, 如果写景状物, 绘形绘色;写人叙事, 生动传神;议事言理, 生动风趣, 在语言上广采博学, 遣词造句力求神韵, 甚至广用修辞, 文笔飞扬多姿, 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 处处精彩, 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

语言好似文章的外衣, 阅卷人对一篇作文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外衣”。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 那么, 优美的语言就该是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 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 语言是否有亮点, 是否有出彩之处, 直接影响到印象分的判给。

五、卷面意识

论广播连线报道中记者的五种意识 篇10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2010年改版以来, 开设“豫广新闻”栏目, 每逢整点播报, 每档节目10分钟, 设置两条以上记者连线报道, 以新闻主播和记者对话的形式播报新闻, 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 广播连线报道改变了新闻播出的节奏, 避免了长时间播音带给听众的沉闷感。然而, 随着连线报道的大量播出, 报道质量问题日渐显现,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记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 或者是没有捕捉到更多有效信息, 在连线时不是“滔滔不绝”就是“无话可说”, 比如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发布会的连线报道, 记者经常会照本宣科, 念起新闻通稿来“滔滔不绝”, 一旦没有新闻通稿就会“无话可说”。

二是缺乏现场感, 一些本应具有画面感的报道没有任何背景音响, 听起来很假。记者有时沿用惯性思维, 在现场采访完之后, 不能现场连线, 而要回家后再连线。比如一件发生在嘈杂工地上的新闻事件, 记者连线时却出奇的安静, 这样的连线效果就大打折扣。

三是记者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 如表述不清, 语句不流畅, 思维与表达脱节, 语言过于书面化, 像在念稿子等。

四是记者缺乏对细节的描述, 报道缺乏吸引力。

以上问题, 归根到底是记者本身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 记者的传统角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连线报道这一新的报道形式。传统录音报道, 记者现场采访之后, 回去剪辑、写稿、录制合成, 这些工作可以在相对宽裕的时间内完成, 发现缺漏也可以再补充采访。而广播连线报道, 则是现场采访、现场报道, 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广播连线报道, 记者必须转换思路, 明确自身在报道中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记者应有现场意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一位听众每天早晨或深夜, 都能听到记者来自现场的报道, 那么他对节目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自然会很高, 节目的品牌影响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2011年11月11日上午10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邀请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向中外媒体介绍《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有关情况, 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在河南电台新闻广播上午9点档的“豫广新闻”中, 记者从北京发回了第一条连线报道, 介绍了新闻发布会即将举行的消息以及参加人员情况。而当10点发布会正式开始后, 记者又适时发回连线报道, 介绍发布会的核心信息。中午12点, 在发布会结束之后, 记者再次从现场发回连线报道, 介绍了刚刚采访的与会中外媒体记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同感想。

从这则实例中不难看出, 记者充当了三种角色:未来时的提示者, 现在时的直播者, 过去时的追踪者。有些连线报道是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途中就要完成的, 此时的连线报道并不一定要完整地告知听众新闻所有的信息, 而是由于广播线性收听的特性, 要提前给听众预告以便听众持续关注, 此时记者就是未来时的提示者。而当记者到达现场后, 就要对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进行及时报道。这样的报道也不必是一次性的, 记者可以根据事情的进展随时发回报道, 此时记者就是现在时的直播者。当事件结束之后, 记者的报道任务并没有结束, 这个时候最晚离开现场的记者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而且应该对事件的后续进展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报道和分析, 此时的记者就是过去时的追踪者。

记者应有洞察意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 他把每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色的;同时, 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 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我们有的连线报道缺乏细节描述, 缺少能够引起听众共鸣的东西, 就是因为我们的记者缺乏孩童般的眼睛。

2011年2月13日,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记者跟随周口市太康县张集镇工作组赶赴海南, 接在三亚卖艺乞讨的8名河南籍少年回家。在全国公安部门大范围、高强度打拐背景下, 这一事件众人瞩目。2月15日, 记者随工作组返回周口。当天, 张集镇政府便向新闻媒体通报孩子全部安全到家, 但并未带领记者前往证实。第二天, 记者自己乘车前往几个孩子的家里采访。发现几个孩子在和记者交流时躲躲闪闪, 而村民们在说及此事时也言辞闪烁。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有4名孩子存在冒名的嫌疑。最终, 经过记者调查证实, 确认有4个孩子是冒充了别人的名字, 而被冒名的孩子此时正在学校里读书。原来冒名者的父母与带领他们出门卖艺的领头人相识, 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 才用了领头人子女的名字, 以躲避警方盘查。最终, 警方将这4名孩子送回了各自的家中, 避免了4人再次出门卖艺。而所有的这些曲折过程, 记者都在连线报道中一一呈现。可以想象, 如果没有记者的仔细观察、大胆质疑、认真分析, 事件的报道就会是另一个模样, 背后隐藏的东西也不可能公之于众。

记者应有介入意识

介入意识要求记者以一种主观的姿态进入甚至参与到事件之中。范长江说过:“一张报纸, 一个记者, 其基础在群众, 前途也在群众。”扎根生活和群众, 不是硬拉着, 不是被推着, 更不是被逼着。[1]这就是说, 记者不能习惯当“局外人”去孤立地了解事实, 而应重视介入与事实有关的生活, 这就需要记者也能成为“局内人”, 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感知新闻事件, 给新闻报道注入生命。

玉树地震时, 中国之声记者杨超在一个医疗帐篷中吸氧, 发现一个孕妇马上要生产, 但条件受限, 需要由飞机运到后方的医院。记者打回电话想插播这条新闻, 后方值班编辑一致认为, 这是一个很好的追踪报道题材。于是, 记者跟随这名孕妇艰辛辗转, 从当天下午5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 利用连线报道的形式直播了9个小时。透过记者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语气, 通过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细致描述, 听众仿佛看到了这名藏族孕妇所经历的一切。这样的报道真情流露, 给听众制造了强烈的震撼。

记者应有受访意识

在事件现场, 记者是采访者, 但在连线报道中, 直播间里的新闻主播以记者的身份出现, 他采访的对象, 则是前方的记者。除了事先沟通好的问题, 主播很有可能会追访, 如果此时记者准备不充分, 就会出现问题。

与录音报道不同, 连线报道具有即时性、一次性以及不可剪辑的特点,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年轻记者更喜欢采访完做录音新闻而害怕在现场做连线报道。这也就要求记者在现场要采访充分, 迅速组织语言, 表述条理清晰, 同时在接受主播的“采访”时能够反应迅速, 如果遇到“追访”的问题一时无法回答, 也要能立即“化险为夷”巧妙应对。当然, 要想“化险为夷”甚至“锦上添花”, 就需要记者提前做好功课, 深入采访, 切身体验。

记者应有表达意识

河南新闻广播“豫广新闻”逢整点播出, 为加强时效性, 很多新闻事件是经过碎片化之后就近播出, 这样其实就是把采访过程变成直播过程暴露给受众, 而此时更多的话语权已经交给了记者, 所以连线报道中记者应具有很强的现场表达意识。

采访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后, 记者要立即整理这些素材, 形成腹稿, 并很快用比较流畅的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 进行连线报道。这就要求广播记者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新闻采访基本功、新闻敏感性、政策理论水平、快速的文字组织能力, 还要具备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线报道还要求广播记者语言口语化, 抛弃那些文绉绉的书面语, 语句尽量通俗易懂, 多用现在进行时态来报道新闻。同时, 还必须要注意细节描述的大量应用。在报道事件性新闻时, 广播与电视相比缺乏画面, 而广播记者在连线报道时, 可以通过对现场细节的描述来弥补广播的先天不足。

最后, 需要强调的是, 以上五种意识, 并非各自独立, 而是整体融合。记者在连线报道中, 若能同时具备多种意识, 并根据报道要求不断强化, 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下一篇:古代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