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人才

2024-05-22

酒店管理人才(精选十篇)

酒店管理人才 篇1

主要采用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星级酒店岗位人才需求调查表”) 两种形式进行调查。

1. 座谈法

主要邀请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酒店前厅部、酒店餐饮部、酒店房务部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座谈, 虚心听取酒店高层管理者对酒店行业发展现状、人才现状、酒店行业的实用性人才需求、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中职学生在酒店实习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强弱项的分析, 并由此探讨如何在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加强对职业能力的强化培训,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从而培养适合星级酒店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包括星级酒店人员流失情况、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需求、星级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等。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1. 星级酒店人员流失情况分析

对地级市星级酒店调查, 统计流失率得出:酒店高层管理者流动率在10%以内;中层管理者的流动率在10%~20%之间;基层服务员的流动率在20%~30%之间。导致酒店人才严重流失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因素:

(1) 酒店人才引入的门槛较低, 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 造成酒店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问卷调查统计得出: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30%;中职或高中学历的约占60%;大专学历 (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 的占总人数的5.5%;本科学历的只占到总人数的4.5%。

(2) 初进酒店员工必须从基层做起。许多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三年中职教育, 应该做管理工作, 结果都是当服务员, 思想上一时接受不了。

(3) 部分员工寻求到更高报酬的工作岗位。个人月收入方面, 月薪3000元以下的员工占了大部分, 酒店员工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和员工高强度的工作内容比较起来, 薪资的多少也是影响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4) 部分员工偶遇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员工在预测晋升空间上看法不一致。层次越高的员工, 认为晋升机会越大;层次越低的员工, 认为晋升机会一般或比较小。

2. 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需求的情况分析

星级酒店管理者一致认为,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应重点体现在:综合素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需求统计, 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 星级酒店管理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最满意的能力是创新精神, 认为“好”占32%, 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均认为“一般”。

根据现有人才工作现状, 酒店管理者们建议:

(1) 在校期间学校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 更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 知识面越宽越好。 (2) 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 必须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 (3) 酒店管理行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 那么学生应该比较开朗、乐观, 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沟通力, 这样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3. 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需求情况分析

笔者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课程, 选取其中18门课程, 就开设课程的重要性对星级酒店管理者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知识需求进行统计,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 星级酒店管理者普遍认为:

(1) “酒店服务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认为“很重要”的高达87%, “重要”的占13%。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将随着外资酒店的进入、中资酒店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更加成为行业人士首肯的基本能力。

(2) 其次是“酒店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认为很重要的占73%, “酒店服务礼仪”认为很重要的占73%, “形体训练”认为很重要的占63%, 这表明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的综合素质是酒店管理者看重的。

(3) “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训课认为很重要均占55%左右。

(4) “口才”、“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学”、“计算机”、“调酒与酒水知识”等知识的掌握表明星级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的最佳结合也成为酒店消费者的要求。

(5) 最后是“茶艺”认为“一般”的高达50%, “没必要”的占6%;而“花艺”认为“一般”的高达60%。建议学校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根据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者们建议:

(1) 学校在以后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中应尽量参照酒店市场人才需求的标准进行课改, 最好有校本教材。

(2) 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1) 加强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包厢或客房进行教学, 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工作环境。 (2) 突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突出流程, 尤其是细节的掌握。 (3) 创设情景教学。创设多种磨练学生心智的活动平台, 提升学生的受挫能力。

(3)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做好学生专业教育、岗前教育, 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他们意识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 培养酒店需求的人才

面对星级酒店人才需求现状,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 着力培养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

1. 以酒店需求人才为主, 进行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设置应该以酒店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设置课程的依据, 要摆脱理论本位的课程思想, 按照能力需求重新改革和整合课程, 展开对课程门类的重新设置、调整、整合;在课程内容上做出取舍, 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努力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与此相对应, 新课程体系也应积极改革考试、考核的办法, 以餐厅、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中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考试、考核内容, 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 在技能考核上, 结合酒店行业的要求, 确定餐厅、客房、前厅、调酒师、茶艺师等技能考核内容, 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 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在基础课程的考核上, 重点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上, 重点考核学生根据实际场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平时成绩、操作成绩、答辩、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

2. 以“理论+实践”为依据, 与酒店联合培养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每学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在适当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到酒店见习1个月左右, 把酒店变成“我的课堂”。酒店为我们提供了实训场地, 学生实践经验丰富了, 专业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酒店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状况, 培养学生就会有的放矢。

3. 单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 实现“中”“外”酒店教育一体化

酒店行业涉外性强、客源多元化、语言多元化、文化多元化, 决定了酒店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涉外语言能力 (一般指英语能力) 和国际酒店业管理能力。引进国外英语原版教材和外国酒店行业标准, 让学生掌握英文专业术语,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同时, 聘请专家学者, 让学生掌握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标准,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4. 专业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培养相结合, 实现“德”“才”培养一体化

酒店管理职业的追求就是为客人创造一个“家外之家”, 因而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极高。为此, 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 并把道德修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即制定双份教学计划, 一份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份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实现教学过程“两条腿走路”。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并形成互补。

5. 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相结合, 实现“双师”“双授”一体化

可以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 根据学生的第三学年实习岗位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 主要是在学生提交的毕业实习阶段性实践报告的基础上, 进行深层次的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撰写,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

6. 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三证书”相结合, 实现“学生”“员工”一体化

学生毕业时, 必须获得“三证书”, 即由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由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企业颁发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结束后, 通过校企共同考核, 由校企对合格的学生颁发顶岗实习证书即“工作经历证书”,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酒店业的发展, 星级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 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学校要与星级酒店联系, 根据市场需求, 校企产学研相结合, 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摘要:为使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贴近酒店、服务酒店, 为酒店培养出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理论基础的实用性人才, 笔者借助市 (州) 级中职酒店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平台, 对地级市星级酒店人才需求进行市场调查。调查后发现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很难与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对接。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酒店管理,人才需求,产学研结合

参考文献

[1]胡昌荣.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

[2]校企合作成为技校教学常规模式中国技能人才培训调研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2) .

酒店财务管理全集-酒店收益管理 篇2

关于收益管理

收益管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科学营运管理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一套灵活的且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价格体系,再结合现代化的微观市场预测及价格优化手段对公司资源进行动态调控。

使得公司在实现长期目标的同时,又在每一具体营运时刻充份利用市场出现的机遇来获取最大收益。概括而言,收益管理目标是使公司产品能在最佳的时刻,以最好的价格,通过最优渠道,出售给最合适的顾客。这一管理方法在许多信息发达的国家,尤其是欧美已经被许多行业采用,并累计创造了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效益。

早期的价格和收益管理主要应用于民航客运业,经过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价格和收益管理的概念已经广泛地被其它领域吸收和应用。一些根据各行业特点而设计的价格和收益管理系统已成为许多行业用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

在酒店业,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数酒店已经引入了计算机联网的预售及客房管理系统,使得酒店管理进入了数字化阶段。相应地酒店业的价格与收益管理系统的功能也日益显得重要。过去手工操作时的粗线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代之而起的是大数据量的微观分析以及针对具体客户的精确的定量管理。就收益管理的方法来说,先后由点式管理,网式管理发展到了结合客户服务的综合管理。在价格管理方面,也从单一静态价格,到多重动态价格,再到结合市场竞争的优化价格控制。这一切虽使得价格与收益管理系统变得愈益复杂,但同时其创造的效益也日益显著。根据用户统计分析,一个现代化的收益管理系统每年可为公司增加4%到8%的额外收益。对许多企业而言,这几乎相当于50%到100%的净利润。

酒店价格与收益管理的主要功能

收益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对不同目的的顾客在不同时刻的需求进行定量预测,然后通过优化方法来确定动态的控制,最终使得总收益达到最大化,并保持公司的持续增长。当然对不同的酒店和酒店集团,由于各自的市场定位,顾客来源,管理理念,控制机制的不同,其价格和收益管理的方法及其作用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酒店业的价格和收益管理系统可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

(1)顾客分类及需求预测:不同的顾客对酒店的要求往往不同。尽管每一酒店有其自己的市场定位,但顾客的性质,来源渠道以及消费特点仍有许多不同之处。收益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的顾客进行分类,并得出各种行为模式的统计特性,然后再对每一类顾客的未来需求进行精确的预测,包括预订的迟早,入住的长短,实际入住和预订的差异,提前离店和推迟离店的概率等等。有了这些精确的预测,再根据各种客人对价格的敏感度等,酒店就能很好地控制资源,提高收益。

(2)优化控制:有了精确的需求预测,还必须有一套相应的价格和收益控制体系才能灵活有效地利用酒店资源,使得收益或利润最大化。根据各不同的预售和价格控制系统,酒店业普遍采用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边际收益控制,风险最小化等。这些方法最终转换成可操作的控制机制,如最短最长控制(MIN_MAX),完全长度控制(FULL_PATTERN)等。

(3)节假日价格需求控制:节假日以及特殊事件日往往是酒店获利的最佳时机,许多酒店在此期间一般能达到很高的入住率。但高入住率并非就是高利润率。要使得收益和利润最大化,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节假日需求预测及控制方法。

(4)动态价格设定:酒店的定价及其管理是调节一家酒店盈利能力的最直接的杠杆。常见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虽简便易行,但往往缺乏竞争的灵活性,且不能反映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而建立在收益管理基础上的一些定价方法,如实时竞标定价(BID_PRICE),浮动定价(DYNAMIC_PRICING),竞争定价等则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和有效的的控制使得价格杠杆的功能发挥到极至。

(5)超售和免费升级控制:由于预售和实际入住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预测及控制这种差异从而保证实际入住率是酒店经常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高峰季节,这一问题特别突出。对酒店而言,既要保证尽可能高的入住率,又要避免超售而使得客人无房的尴尬,因此一种精确的超售控制则是保证酒店在最大收益条件下使得客户服务损失变得最小的一个重要工具。

(6)团体和销售代理管理:团体销售几乎是每一酒店都有的业务,且多数情况下有一定的折扣。但如何定量地对这项业务进行分析并有效地控制折扣程度,则是收益管理的很重要部分。相应地,对代理销售及批发代理等,也都可通过抽象的模式来进行优化控制。

(7)酒店附设资源管理:许多星级酒店常有许多附设资源,如餐厅,会议室等等。收益管理系统的拓展就是进行所谓的“全收益”管理,既不仅仅对客房的收益进行预测和控制,并对整个酒店的收益进行预测和优化,已期达到最大效益。

(8)经营状况比较和WHAT_IF分析:酒店经营状况的及时反馈和历史分析是保证酒店正确决策的重要途经。而收益管理系统由于同时兼有大量的历史数据以及未来需求的预测,因此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和战术的决策武器。另外通过所谓的WHAT_IF分析,既通过比较不同控制模式所得到的实际收益和理论最大收益之间的差值,酒店管理层就能随时判断经营管理的状态。

(9)结合顾客价值的收益管理:随着许多星级酒店由利润为中心的管理朝向以顾客服务为中心的管理,如何确定每一顾客的价值并通过相应的收益控制来区别对待是酒店收益管理的一个新的方向。

酒店收益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和效益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价格和收益管理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和回报率最高的边缘产业之

一。在酒店业,由于收益管理系统对公司决策和创利的巨大影响,世界许多著名酒店集团,特别是欧美的主要酒店集团管理层都对收益管理高度重视,先后建立了专门的收益管理部门,并配置了能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实时优化处理的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和酒店的前台系统,预售系统以及数据库相连对酒店管理提供了多功能,快速的决策辅助,使得酒店从被动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控制,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按照美国最大酒店集团Marriott的董事长兼CEO,Willard Marriott, Jr.先生的话说,“从(酒店)最高层必须对酒店施行收益管理,CEO则需要100%地支持这项工作,而全体员工必须了解其功能“。Marriott先生的话不仅说明了收益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说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收益管理必须有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根据笔者多年对许多大型酒店从事收益管理咨询和系统开发的经验,由于收益管理是计算机智能和人为经验高度结合的产物,因此一个成功的收益管理是包括系统功能,员工素质,规章制度等因素的综合结果。许多情况下酒店最高层的介入,支持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结构是保证系统有效工作的基础。对此,笔者将另外撰文论述。

随着使用者对系统功能的日益深入和了解,管理者和管理系统能够充份互动,相辅相成,把机器的客观精确性和人的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反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地扩大收益。根据美国一些常年进行收益管理的酒店的统计,价格和收益管理现已成为最大的利润增长手段。图1为酒店一些主要可控因素及其对赢利的贡献。

重塑酒店收益管理 篇3

该客户为一家位于国内一二线城市,拥有及管理多家四、五星级酒店的管理公司旗下的酒店。目前酒店正面临新品牌酒店加入竞争群、客户流失、酒店装修改造、缺乏酒店收益管理专门人才等严峻挑战。为帮助酒店应对挑战,我们主要围绕人员、流程和工具三方面帮助酒店推进收益管理并提升其能力。

首先是人员。在项目初期,酒店尚没有专职的收益管理人员,因此收益管理工作无法全面展开。先期我们通过与酒店不同员工的沟通,为酒店关注其内部是否具有收益管理潜能的人员,遗憾地未有所获。

随后酒店通过其它渠道找到了有潜能的应聘者,我们得到酒店的信任,为其考察应聘者的能力,最终为酒店选择了一位让人满意的收益总监。在收益总监到任初期,我们与其进行一个多月的指导及交接工作,使其在此项目结束后,可以独立开展收益管理工作。而通过为期一年的合作,我们的咨询顾问通过日常收益工作指导,帮助酒店对各个参与部门和人员(包括市场销售,运营特别是酒店管理层)进行培训,促使酒店团队正确理解收益理念,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其次是流程。收益管理流程是收益管理工作的规矩和标准,我们为该酒店建立并实施了每日收益管理工作内容与标准,从市场细分定义,价格体系建立,价格敏感度测试,房量管理标准及渠道管理等方面全面建立标准作业流程;也帮助酒店完善了每周及每月收益管理会议的议题和程序等等,使收益管理工作得以系统而持续地开展。

这解决了酒店以往依靠管理者个人经验判断,作出大量具体工作,但不系统、不具体且缺乏持续性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为酒店新上任的收益总监继续推进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

再次是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前期人员缺失,该酒店的IDeaS自动化收益管理系统未得到充分利用。于是我们为酒店建立了日报、周报与月报标准,同时也通过每周与每月的会议展现充分利用该系统的优势,例如在对需求量预测方面,避免了人工计算带来的时间浪费及人为错误。

酒店管理人才 篇4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与酒店实际需求差异分析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与酒店实际需求差异总的来说, 就是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无法达到酒店行业实际用工标准, 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酒店行业各岗位, 达不到企业、学校、学生都认同的效果,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 学生缺乏酒店行业认同感。

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同度不高, 在心里看不起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者, 实习或毕业后不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 就算在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 也没有想真心把工作做好, 只是把该工作临时作为一个替代选择, 这在目前学生群体中, 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2. 学生无法承受酒店工作强度。

酒店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之中的旅游接待业, 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人服务, 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而且劳动工作强度非常大, 上下班时间不固定, 加班的情况非常普遍, 受到的精神和身体压力都比较大, 学生无法适应。

3. 学生无法坦然面对客人。

我们都知道酒店的客人, 特别是高星级的客人, 一般非富即贵, 我们的学生在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 很容易对此产生抵触逆反心理, 从而抵触酒店工作,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4. 学生职业素质达不到酒店要求。

(1) 职业道德低下。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有很大一部分不懂职业道德, 不讲职业道德, 缺乏基本的职业规范, 让用人单位不满, 使学校尴尬。 (2) 行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行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在很多情况下, 学校教育已经涉及的内容, 学生无法表现和发挥出来, 不能体现一个受过大专层次教育的学生应有的水平, 用人单位对此感到不解和疑惑。 (3) 专业技能不够娴熟。不管你受到何等程度的教育, 从事酒店行业必须从基层开始做起, 也就是从生产一线开始做起, 所以相关的专业技能对学生来说, 至关重要。然而, 就目前来看, 我国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明显不够娴熟, 无法做到直接上岗。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与酒店实际需求差异产生的原因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与酒店实际需求的差异, 我们逐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 社会传统偏见, 造成学生无法认同酒店行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曾对各行各业的社会认可度进行排序, 于是形成了传统的“士、农、工、商”这种职业贵贱划分。到当今, 这种职业贵贱的区分虽然有了一些改变, 但是对于某些行业, 仍然得不到社会普遍认可, 而酒店行业首当其冲, 被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 是下三流的行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 我们的学生的思想无疑会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到其今后的就业和择业。

2. 生活条件改善, 造成学生丧失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再加上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独生子女的增多, 使我们的子女在一个非常优越的环境中长大, 他们除了读书之外, 几乎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参加体力劳动更是少之又少。可想而知, 在这种优越环境下长大成年的孩子, 如何面对工作中的辛苦、劳累和压力。

3. 学校培养不当, 造成学生职业素质不高。

学校培养不当, 体现在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首先, 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我认为, 学校做的是不够的, 欠缺的。学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 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是“超人性的” (松懈的, 放任的) 。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课, 有很多高校形同虚设或者没有重点关注。举例来说, 中餐摆台的能力和宴会台型设计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哪一个更重要?有些老师可能就选择了前者, 这其实是有悖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来看, 造成了我们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不高, 不受企业欢迎。

三、减小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与酒店实际需求差异的途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归根结底应该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我们无法做到让用人单位百分百满意, 但缩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与酒店实际需求差距是可行的, 意味着我们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并不断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相互学习, 同时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家庭等主体的作用, 形成“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家庭介入”的优势互补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

1. 政府引导。

政府优势在于其政策和舆论导向在我国能发挥决定性作用, 因此政府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能发挥重大影响。特别是当旅游酒店业成为一个地方的支柱性产业的时候, 政府更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以海南为例,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 必定需要大量的国际化旅游人才, 这些人才不能只靠引进, 同样需要海南本地培养的国际化人才, 同时能否培养优秀旅游人才本身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是否发达的指标。那么如何培养本地的国际化旅游人才, 可以从加大教育投入、降低旅游企业税收、提高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待遇、推行职业资格制度、表彰优秀旅游从业人员等方面给予政府支持和引导。我相信这对于我们培养优秀酒店管理人才有重大帮助。

2. 行业参与。

这里的行业主要指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优势在于其对整个行业动态的把握, 包括行业发展状况、人才供需情况、行业待遇发展情况, 未来发展情况预测, 这些信息对于学校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因此, 我们需要行业参与进来, 共同担负起为行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 当然, 这应该是行业协会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3. 校企合作。

酒店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是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在酒店人才培养方面, 酒店和学校各有优势和劣势, 且面临不同的机遇和威胁。酒店的优势恰是学校的弱势, 酒店的威胁在于其产品是有价值体现的服务或消费品, 酒店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是经营业绩, 会导致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得不到重视和发展, 出现较高的员工流失率, 从而影响酒店的运营。基于此, 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双方资源、深入合作, 达到优势互补, 抓住机遇, 应对外来威胁。 (1) 学校应该吸取酒店员工管理优势。企业的人员管理相对于学校来说, 是规范而高效的。职业教育就应该体现其职业性, 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可以吸取酒店员工管理的优势, 规范学生的管理,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 学校教师教学应该学习酒店员工培训优势。学校教师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相对僵化而陈旧, 在这方面, 教师也应该汲取酒店在进行员工培训时的教学方式的优势, 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案例的选择、作业安排、课堂布置等,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效果。 (3) 学校应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对于酒店行业来讲, 学生技能掌握的重要性并不像其他行业那么明显, 但是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 技能的学习是职业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而且每个从事酒店行业人员, 都需要从基层的一线员工开始做起。所以, 学校有必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当然, 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酒店在这方面的优势, 实施共同教学, 但需要校企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运作机制。 (4) 酒店应该同时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对于一个酒店来说, 经营业绩当然是最重要的, 但从长远角度来看, 只有有了优秀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业绩。在这方面, 酒店应该向学校学习, 学校把学生作为产品, 酒店也应该把员工作为产品之一, 关心员工及其发展, 提高员工待遇,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过高的员工流失率所带来的威胁。

4. 家庭介入。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尤其是在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意识形成方面, 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些意识其实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 已经基本成型, 所以好的家庭教育引导, 对形成子女正确的意识观念至关重要。

四、结语

只有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充分利用资源, 政府和行业加强对学校和企业的引导、支持和宣传, 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才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知, 正确认识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 才能培养既愿意又能够从事酒店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满足酒店的人才需求, 最终形成学校和酒店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良性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韩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以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0) .

[2]段金梅.珠三角地区酒店人才需求现状与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1 (9) .

酒店管理 浅谈酒店精细化管理 篇5

说到精细化管理,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的做法基本上是等到问题发生了,才来纠正或追究责任,可此时为时已晚,损失和影响已经造成,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管理还很粗放,造成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管理细则不严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门信息不畅通,结果是问题不断发生,而且整合不出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鉴于此,恒8连锁酒店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粗浅的谈谈精细化管理:

一、注重细节,善于用心。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在于用心。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克服不了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凡事只要用心,只要抓住细节和关键,就算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最基本可以达到满意。许多客人能成为酒店的忠实回头客,往往就是因为酒店管理者注重了细节,再加上服务员细节周到的服务而感动了他,而酒店的声誉也就是通过这些细节和服务人员一件件普通平凡的小事,加深了客人对酒店的美好印象,从而引荐了更多的客人慕名而来。

三、工作量化到人,做好细微管理。首先把工作目标层层分解量化到每一个员工,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其次把工作内容划分到人,责任量化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杜绝本来“任何人”都可以去做的事情而最终却是“没有人”去做,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开始埋怨责备“一些人”。杜绝踢皮球的现象。编卡注明详细量化到人的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管辖区域和物品,检查人和监督人,形成环环相扣的酒店管理机制。再次把工作程序细微化。把细节写入程序,形成工作规范,让人人无皮球可踢。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37

酒店业属于服务业,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酒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模式,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相关方面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

一、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政治觉悟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酒店管理人才应该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因此,教师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教学,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国家,能够有效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样不仅能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还能够成长为一个既有较强爱国主义情操的爱国者。现代社会利益无处不在,酒店行业又是一个利益比较敏感的行业,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才能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服务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应该成为新时期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板块。

二、敦促学生掌握扎实的酒店专业基础知识

酒店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专业化管理的不断加强,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理论化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学习,进而更好的指导实践。酒店管理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培养酒店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酒店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酒店相关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的案例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论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的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还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酒店管理并不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生想要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学习酒店管理专业课,还要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引起重视,例如:管理学、经济学等,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相关专业。

三、注重安全科学知识的学习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专业的酒店管理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业成为各种事故频发的场所,作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员在酒店出现一些危机情况时,有时需要通过安全科学知识的应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安全科学知识的掌握也要提出较高的要求,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提升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他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发现问题,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将对学生该种能力的培养蕴含于日常的教学之中,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并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思考,发现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分析问题,通过学生的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使学生从事酒店专业业务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很好的适应相关的业务工作。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工作过程中,与上司及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客户进行沟通与交流,也需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学酒店管理的学生都有较好的交际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只有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寻找更多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一旦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即使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大大提升了酒店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

六、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对酒店管理人员而言也十分重要,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酒店作为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行业,作为从业人员自然要能够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与信息,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骤,跟上行业发展的步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从而更好的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179~180.

[2]文新跃.“以人为本”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J].商场现代化,2005,10(445):191~192.

酒店管理人才 篇7

教学的需要高职酒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离不开企业实习。企业实习有利于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竞争能力。

开拓学生就业平台的需要酒店行业员工流失率比一般的行业大。员工流失自然带来岗位空缺。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率先获得了岗位空缺的信息, 就会在求职的道路上更为主动。建立校外实习酒店, 有利于学生通过酒店实习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更快更早地获得各类岗位需求信息, 从而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升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目前,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 理论水平很高, 但实际操作技能不强;第二类是科班出身, 但是没有酒店工作经历;第三类来自企业, 但理论修养不过硬。建立校外实习酒店, 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 企业接纳教师进行定岗培训,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升教师的职业信心。

改进现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目前, 很多学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尽管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从企业的角度来修订人才培养模式, 但由于没有建立责任机制, 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热心, 其直接结果是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企业并不认可。建立实习酒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人士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 成为修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力军, 把企业对酒店员工的要求真实地体现到人才培养模式中。这样, 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获得企业的认可, 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室的需要校内实训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模拟的酒店工作环境。模拟是否逼真, 是否有职业氛围,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通过建立实习酒店, 学校可以与酒店一起建设校内实训室。

选择校外实习酒店的重要因素

酒店知名度酒店知名度是指该酒店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其主要表现是酒店的星级、规模、隶属集团。目前, 学校对实习酒店的选择一般先考虑是否隶属于国际酒店集团, 再考虑是否是五星级酒店, 最后考虑酒店的规模有多大。

实习待遇酒店实习待遇是很多学校都看重的一个指标, 很多学校认为待遇好坏对学生能否完成实习任务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学生管理目前, 主要有两种工作思路:一是选择本地实习酒店, 这样一旦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处理;二是选择外地实习酒店, 虽然不便于学校直接管理, 但是学生受干扰的因素较少。

校外实习酒店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和依据目前, 学校对实习酒店的选择缺乏大局观念和科学系统的评定标准, 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层次、地区、类型的酒店, 而更多的是凭借主观偏好和酒店接纳学生的规模。实习酒店选择随意性大, 不利于建立起真正稳定的合作关系。

过于注重酒店的星级酒店的星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酒店的服务质量。但是, 如果它是一个缺乏社会责任心的酒店, 是一个只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当作降低运行成本工具的酒店, 那么即使星级再高, 学生也学不到真本事。

仅选择本地酒店学校往往注重管理的便利性, 只在本地选择实习酒店, 这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 无法建立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实习酒店群, 例如想去沿海发达地区实习的学生的需求。第二, 不利于学生掌握酒店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就国内而言, 沿海地区酒店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要比内地科学、先进。第三, 不利于学生开拓就业面。所有的学生都在本地实习的后果是太多人在本地酒店找工作, 从而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过于注重学生实习待遇为学生争取实习待遇, 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 完全用实习待遇来引导学生, 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实习为了学知识, 还是为了赚钱?”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让学生弄清楚, 那么实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缺乏对酒店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考核如果缺乏对酒店社会责任感、提供学生培训等方面的考核, 就很有可能出现酒店解决了其用人问题, 学校解决了其完成教学计划问题, 而学生却没有学到真正的技能, 没有获得对酒店行业、岗位的归属感。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是否会投身酒店行业。

没有把学生对实习酒店的满意度纳入考虑因素从目前很多学校选择实习酒店的方式来看, 很少把学生对实习酒店的满意度纳入选择标准之中。很少有学校系统地做过“学生对实习酒店评价”的调查。而学生作为酒店实习过程真正的体验者是最有发言权的, 他们的意见应该对学校是否继续与酒店合作起决定性的作用。

选择校外实习酒店的几点建议

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培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可以选择2~3个不同的岗位, 进行适应性训练。目前, 很多实习酒店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往往是客房、餐厅和前台, 而且很多时候不允许学生换岗。这不利于学生拓展自己的就业岗位。因此, 在选择酒店的时候, 应该把学生换岗的要求考虑进去, 尽量拓展学生的就业岗位。

实习酒店群的包容性实习酒店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习酒店构成。实习酒店群的包容性要求充分考虑到酒店的级别差异、位置差异、类型差异等因素。例如, 要有高星级酒店, 也应该有低星级酒店;有本地的酒店, 也应该有省外的酒店;有商务型酒店, 也应该有度假型酒店等等。

实习酒店的补充与更换所谓补充是指通过对其他酒店的考核, 增加新的可选的实习酒店, 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所谓更换是指如果学校对实习酒店的实习功能评价不合格, 那么酒店在不改进的情况下, 就会失去与学校合作的资格。

酒店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周边社会治安状况酒店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如果很好, 学生完成实习留下来直接就业的可能性就较大;酒店周边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此外, 酒店周边拥有比较便利的生活、学习环境, 也有利于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学校在选择酒店时, 应该考虑酒店是否属于集团性质, 酒店是否在经济发达地区, 酒店是否在国外, 酒店是否打算把实习学生培养成业务骨干等。

酒店员工的构成情况酒店员工的构成情况主要指酒店员工的学历和经验, 其中又以酒店管理层学历结构、经验结构的构成为重要参考指标。这个指标有助于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该酒店的合作意图、用人理念、管理方法等。

选择实习酒店是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众多的酒店中, 要选择有合作意向, 有合作实力, 同时又拥有良好知名度的酒店, 就必须制定一套考虑周密、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选择标准。按照选择标准, 遴选出一批有利于学生技能提高、岗位拓展的真正能承担社会责任的酒店。学校通过与这些优秀酒店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可以实现培养未来酒店业骨干员工的目标。

摘要:酒店实习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是酒店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选择实习酒店的认识误区, 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文章从选择实习酒店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 对如何选择实习酒店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实习酒店,选择

参考文献

[1]侯明贤.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论实习基地教育功能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08, (12) .

[2]庞佑霞.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长沙大学学报, 2007, (9) .

[3]李德明, 程久苗.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基地选择与评估[J].科技信息, 2007, (35) .

[4]张绍明, 戴兴安, 杨晓耀, 宋小川.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标准与实习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9) .

[5]陈群贤.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 .

酒店管理人才 篇8

职业认知,是指人们对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影响学生职业价值的确立、职业理想的生成和职业伦理的形成。根据对象的不同,职业认知又分为两个方面,社会职业状况认知和自我职业素质认知。社会职业状况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职业分布的状况、特点、要求、发展趋势等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自我职业素质认知,是指人们对自身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职业潜能及适应何种职业特点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酒店管理职业认知体系的构建,可以助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酒店人”的角色转换,快速适应酒店行业的工作环境,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酒店行业对人力资源适用性的认可,从而检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

一、正确认识酒店管理专业

新生开学季,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报考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并不十分清晰。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的当晚,就可以围绕“酒店管理专业辉煌的过去”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配备”等主题展开宣传,使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拥有足够的自信和自豪感。课题组建议以以下几个活动为抓手,切实展开酒店管理职业认知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管理专业,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一)军训。

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姿态、严整的仪容仪表、时间观念、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军训不仅是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为了培养酒店人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学会以严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酒店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

开展主题讲座。围绕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背景和职业发展前景,让学生认识到若想在酒店行业拥有更高的职业发展空间,还需要努力跟上现代化酒店发展迅猛的步伐,为把握更好的就业机会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未来的高质量就业充满信心。

(三)制订学习手册。

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体系、评价制度、行业发展、专业活动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入学初期就知道“结果会怎样”,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找准“坐标”,把握“自我”,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举办迎新晚会。通过酒店管理专业成长微电影、酒店职业形象秀、酒店情景剧、酒店管理专业活动展示等不同形式的节目,精彩呈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三年大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使学生正确认识酒店专业,为高质量就业做好职业能力储备工作。

二、持续提供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

职业咨询是指针对咨询对象(来访者、咨客)在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平等交往、商讨的方式,运用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职业社会学)的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启发、帮助、引导咨询对象正确认识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己,从心理和行为上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与生活角色转变的过程。课题组建议,担任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由酒店管理专业相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酒店行业各岗位、各层级资深高管兼任,定期提供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工作,除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咨询内容以外,对于酒店经营管理的行业专业知识也作为咨询服务的工作重点之一。当然,酒店管理职业咨询服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制度保障、机构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组织保障、理论保障等方面,才能使咨询服务科学地、高效地、持续地、协调地发展,才能真正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三、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众彩纷呈,纵观其课程设置可以发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大致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本课题组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定位,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以下课程设置建议。

(一)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题组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为切入点,先后与学院公共基础课程部门多方展开教学研讨,开展有效的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奠基作用,也是作为酒店人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形成的基本需要。

(二)专业基础课程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因生源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应当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应尽而未尽的职责,为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且能够对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等创造条件,实现酒店管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多元化。

(三)专业课程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应用性、实践性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组织酒店参观、毕业生就业访谈、酒店行业调研、教改课、同类院校专业活动体验等形式,重新调整酒店管理专业课课程设置科目及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与实践同步开展,体现专业课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保证。

(四)选修课程

依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特色需要,为使学生高质量就业,以郑州旅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在不同学期开设应用性很强的鸡尾酒调制、茶艺、插花、高奢品鉴赏、酒店清洁设备操作、西点烘焙、酒店岗位英语口语、酒店服务礼仪训练等内容,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另外,学院还需长期致力于打造“酒店专家进校园”系列讲座,让学生零距离了解酒店行业,努力成为合格的现代酒店人,顺利实现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教学全过程是高质量就业的奠基,不能凭借最后一道工序总成,而是一道有一道无数工序的逐渐累积。每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始终贯穿“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样?”,有了教学过程的把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也就必然在教学过程中奠基了。

四、开展酒店管理专业见习活动

专业见习是有别于毕业顶岗实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毕业顶岗实习的前奏。通过本课题组对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刚入校的100名学生的酒店消费体验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表示从未有过在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的体验经历,35%的学生表示有过国内本地品牌的经济型酒店的体验经历。本课题组认为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性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强化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逐步获得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

基于专业见习的教学目标,课题组建议酒店管理专业见习活动从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四周开始,一直持续到毕业顶岗实习前,根据每个学期开设课程的不同,以及从事酒店工作的递进性关系进行逐步的开展。以酒店参观、酒店消费体验、酒店各工种以及岗位短期见习,酒店大型专题活动见习等形式,或同时,或交叉,时间长短不一,见习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并撰写见习日志和见习报告,制作PPT或微电影进行专业见习活动成果展示,使学生零距离接触酒店工作,扭转之前对酒店行业的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见习的信心和忠诚度。酒店管理专业见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模拟就业的第一次实践性学习,是酒店管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环节,为学生今后在酒店专业方面的认知、学习、就业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五、酒店顶岗实习助推酒店管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被很多人称为大学生就业的直通车,成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顶岗实习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能提升就业技能,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更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毕业时对就业市场的开拓和夯实作用。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面对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毕业顶岗实习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环节,需进行创新和不断调整,形成一套适合的毕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才能使毕业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直通车。

(一)建立和完善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成立毕业顶岗实习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和职责,遴选专业对口或相近的、能够为实习生提供充分劳动保护、必要的专业培训和支付一定劳动报酬的、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实习单位,并对拟合作的实习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实行优进劣退的动态机制,建立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

(三)培养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从学院教师中选聘出负责实习生指导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完成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的培训、督导、考核和评选工作,与酒店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动员、实习中的就业指导和实习后的表彰总结等活动,增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自信心。

(四)制定毕业顶岗实习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突发事故,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酒店管理毕业顶岗实习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有利于实习生顶岗实习期间遭遇火灾、爆炸和自然灾害等意外,以及出现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工伤、突发疾病、失踪等危及实习生生命、健康或财产安全等突发事故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故的危害,维护正常的实习秩序,保证学生安全,使毕业顶岗实习质量得到基本保障。

酒店管理毕业顶岗实习质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也能不断提高。社会在进步,行业在发展,我们应不断总结和改进,探索出一个适合于本学校特点的酒店管理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真正使毕业顶岗实习成为酒店管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直通车。

六、结语

酒店管理人才 篇9

一、酒店收益管理理论及其系统

Siehurgh(1988)最早提出酒店收益管理概念,“为对价格和出租率实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Relihan(1989)认为收益管理是利用经济学理论对房价指定与客房供应管理方面的应用,该理论与传统的饭店业房间住宿相比有一个更复杂的程序。Salomon(1990)认为收益管理是一种通过把现有客房以最合适的价格分配给已确定的细分市场来提高利润的销售额最大化技巧。Kevin Donaghy(1995)认为收益管理是一种利润最大化策略,它通过把可得到的客容以优化的价格预先安排给事先划分的不同类型的顾客来提高净收益。我国对收益管理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6年,王纯孝提出收益管理是指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市场需求量,为各个细分市场合理安排服务设施,制定合理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按照适当的价格向适当的市场提供适当的服务和产品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营业额。

酒店收益管理理论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尚不统一,但可以看出其目标都是为了提高酒店营业收入。酒店收益管理系统的使用远早于学者对该理论的专业性研究。1983年,Scotton D.Schade最早将收益管理系统运用到酒店业,马里奥特饭店集团(国内称为万豪集团)在1989年推出了“双人早餐计划”,把周末房价降至一半,用以吸引当地居民在酒店度周末,成功的提高了酒店的入住率和收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开发,收益管理越来越系统化的被运用到服务行业的各个领域,酒店收益管理系统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逐渐形成了模型化的东西。Jones&Hamilton(1992)在对多个酒店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七阶段收益管理实施模型:培育收益文化、需求分析、确定饭店价位、市场细分、需求变化分析、记录销售量下降及被拒绝的预定情况、评估和采取措施。随着对酒店收益管理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过程的随机性和动态变化性上,Donaghy(1995)等人认为酒店收益管理的重要因素是对酒店服务市场进行细分和消费者行为在一定时间段内的需求,在研究了七阶段收益管理实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十阶段收益管理实施模型,包括酒店管理中心、数据调研分析,确定最优消费市场组合、酒店容量最大值、引进先进服务设施和管理技术、评估定价、广告宣传渠道、人力资源潜力、激励机制和员工培训。

二、收益管理动态定价理论在酒店中的运用---以河北**酒店为例

酒店经营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的掌握当地酒店服务的需求量,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及顾客进行分析调整,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目前,衡量一个酒店的最新的评估标准是---RevPAR(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即每间可供出租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

收益率=实际客房销售额/潜在客房销售额×100%

=(实际平均房价×出租房数)/(门市牌价×全部房间数)×100%

=出租率×房价实现率

本文以河北**酒店为实例,分析该酒店在推行酒店收益管理前后的收益差异。河北**酒店是一家四星级标准的精品商务酒店,位于石家庄主干道与外环交叉口,酒店拥有共200个房间,15个就餐包间和2个会议室。该酒店距火车站4公里,距机场3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该酒店成立之初并没有运用酒店收益管理,其RevPAR如下表:

按照酒店收益管理最优化手段,酒店通过提前预测市场需求,使用了动态定价使酒店收益达到最优化。

动态定价是指由于每天不同房间的需求量有所不同,酒店根据每天前来宾馆的顾客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指导每天按照不同的价位安排合适数量的房间。即使同类型房间在每隔一段时间入住,价格仍都有所不同,而且对于某固定日期的房间,在预定期间每天订房的价格也有所不同。具体实施情况为住房时间与客户类型的双向动态定价机制,在酒店入住旺季,出租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为增加营业收入而适当抬高住房价格;在入住淡季,为保证入住率而相应降低房价吸引对价格十分敏感的一类客户。于此同时又将客户因类型分为如协议单位客户、组团客户、长租客户、散客等,因客户类型的不同,定价亦有所不同。价格是是销售最直接的管理杠杆,是酒店赢利增减的主要控制手段。现时在供大于求、竞争激励的市场情形下,几乎所有酒店都对价格管理由单一静态价格发展为多重价格、分时分段的动态定价。

以标准房间(95间)为例,在河北**酒店实行了动态定价之后。每间可供出租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得出采用了动态定价方法之后,该酒店标准间的RevPAR由原来的1 12元提升到226.8元,提升了约1倍。

同样的按照动态定价办法该酒店的单人间、标准大床房和商务套间的RevPAR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分别提高到80.2元、186.4元和162元,年收入由原来的786万元可以提升到理论上的1380万元。

酒店收益管理就是在准确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价格、入住率、单房平均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适当安排,以实现收益率最高的价格管理手段。酒店收益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同时离不开酒店其他经营策略的配合。酒店收益管理目前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需要更多的案例和调查研究来创建不同的酒店收益管理模型。

摘要:收益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广泛适用于航空、酒店、物流、地铁甚至医院等不可储存资产的管理。酒店收益管理是指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的情况下,以最快速的反应和最恰当的价格细分,使酒店每天都能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售尽可能多的客房,从而使饭店收入达到最大。本文通过对收益管理动态定价理论的实际应用,说明了收益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酒店收入。

关键词:收益管理,酒店管理,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Emeksiz,M.,D.Gursoy,and O.Icoz."A Yield Management Model for Five-star Hotek Computerized and Non-computerized 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ospitality Management 25.4(2006):536-51.

[2]Bradley,Andrea,and Anthony Ingold."An Investigation of Yield Management in Birmingham Hote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5.2(1993).

[3]李文丽.陆亚刚.收益管理在酒店业的应用策略.社会科学家,2006.(11):140.

[4]陈旭.酒店收益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前景[J].管理科学学报.2003,6(6):72-78.

浅淡酒店内控管理 篇10

一、我国酒店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对于酒店企业非常重要, 很多酒店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是众多的酒店管理者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内部管理机制所代表的意义, 他们的认识很片面, 他们认为内部控制机制仅仅只是简单地内部牵制, 或者只是片面的认为内部管理机制只能适用于会计控制, 而没有彻底的将内部控制机制全面贯彻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去, 也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 更加不能对已经建立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做到很好的监控。其实, 内部控制机制包含极广, 例如:销售、采购、预算等等, 涉及金融方面的部门, 都可以采用内部控制机制。

2.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

内控与发展, 都是酒店企业非常重视部分。只是, 一部分酒店企业没能够正确认识到内控与风险, 很多企业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导致企业发展失衡, 市场竞争力下降。有些酒店企业, 建立了大量的规章制度, 但是, 却没能够及时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 这样, 使得内部控制变成了摆设, 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实, 这也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所导致的。

3. 内控制度不健全, 内部监督机制缺乏。

只有通过管理活动才能够实现内部控制机制, 否则, 内部控制机制就只是一个摆设。酒店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控制政策及程序, 并且要确保内控制度严格按照控制政策所制定的方针执行, 并且需要配套的监督体制, 才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出来的效果。酒店拥有良好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才能保证酒店内控的有效执行。针对经营计划, 一定要落实、检查, 保证期执行效果, 这样才能够保证酒店内控管理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有关预算管理方面的误区。

预算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内控手段之一, 很多管理者因为对预算有一定的误解, 导致企业的内控管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预算, 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财务部门的确是对预算进行编制、控制, 但是, 其中还需要众多部门的精密配合才能够完成。如果企业管理者仅仅只针对财务部门建立了内控管理机制, 那么, 内控管理一定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酒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企业想做到良好的内部控制,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工作环境、氛围以及它的文化基调, 都是决定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就得以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对控制环境的影响极广, 企业文化在无形中影响了员工的意识, 如果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就可以从意识得到员工的认可。一个拥有良好内部控制机制的企业在建立与健内部控制机制与流程的同时, 也对全体员工进行了控制意识的价值观传输。

如何培育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1. 建立倡导诚信和强调道德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与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直接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影响。企业管理者自己对行业的一些认知、企业管理的一些认知、对市场的理解以及他们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 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树立。而企业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所以, 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任何企业都是处在市场之中, 经商无疑诚信最重要, 在企业内部树立一种诚信为本的氛围, 一定可以使内部控制制度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实施。这样有助于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最后实行的效果。

2. 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CFO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基础。CE0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的执行者。董事会可以委派CF0对CE0及整个企业管理进行财务监督, 也可发挥自身的职能对CE0及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具体措施如下: (1) 完善两权分立, 保证董事会独立。酒店应严格依照公司法规定组建企业的经营架构, 实现经营权和决策监督权的分离, 保障企业董事会的独立。 (2) 发挥CF0职能, 监督企业内控制度。酒店可参照国外首席财务官制度, 设立CF0, 监督企业内部控制。 (3) 设立审计委员会, 连接内外审计。审计委员会制度是西方企业普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 能够有效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连接企业内外部审计。

3. 加强管理层培育与激励,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成效。

企业高管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与推行者, 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与态度, 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执行成效。同时, 企业高管的道德观与态度对控制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管的经营理念与道德判断直接影响他们对待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态度与方法, 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对法律法规的敏锐性, 也关系到他们对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等诸多方面的意见与看法。而这些方面全部都深深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与成效。

三、结语

酒店行业的内部控制, 有很长的历史痕迹。初期, 管理者为了保障自己的财产完整与安全, 于是制定了简要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后来延伸到了外部审计行业, 从此, 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就伴随着审计行业不断发展, 最后, 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已经超越了审计行业的范围,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企业, 他们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里面尝试使用这种机制, 并且重新给予了诠释。由于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在很多部门的施行还在试验阶段, 导致内部控制机制还无法全面推广, 不过, 企业内控管理机制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摘要: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在进步, 让众多企业也是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在逐渐增大。无论是来自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都使得众多企业受益下降。特别是酒店行业, 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 酒店行业无疑遭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强大压力。面对如此危急的市场形式, 我国的酒店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 有效地利用好自身的资源, 并且在竞争强烈的市场中拔得头筹、形成自己的优势, 酒店管理者应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酒店内控制度是否健全, 如何进行酒店的内部控制, 是目前酒店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

上一篇:重要性-满意性分析下一篇: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