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2024-05-15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精选十篇)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1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 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 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虽然具备很多优点, 但是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 准备教学案例费时费力, 成本很高;如果把相同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传统教学上, 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笔者认为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讲授教学, 效率较高, 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迅速掌握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步骤, 但学生只能获得较为肤浅和感性的认识, 印象并不深刻。而案例教学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活生生的现实问题, 既增强了其掌握理论的深度, 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有教师认为搞案例教学就可以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教学。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诱导式、启发式的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讲授教学应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合理安排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比例,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也有教师认为, 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 因此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将弱化, 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妥的。虽然案例教学将教师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要准备一堂成功的案例课, 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 课上的合理组织, 课后的恰当点评总结。因此用“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来形容案例教学, 再恰当不过了。

(二)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严重匮乏

由于案例教学引入的时间较短, 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面临的突出的现实问题是, 合适、恰当的教学案例极其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案例总量不足。目前可以见到的比较经典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除了几所重点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王庆成主编的几本之外, 很难有更多选择。二是案例总体比较陈旧。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这就决定了这个时期会有大量的新事物、新现象大量涌现, 而作为分析财务现象的财务管理, 必须紧跟时代才行。然而翻开大多数案例教学著作, 里面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的案例。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使这些案例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案例过分“西化”, 脱离中国实际。应当承认, 西方国家在案例编写, 案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都明显优于我国。因此, 在推广案例教学时适当引入国际上的案例教材及教学方法是正确的。但在我们教学中使用的教材, “全盘西化”、“全盘照抄”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就脱离了我国实际, 从而使研究的价值不大。

(三) 教学管理落后

主要表现在:

(1) 教学大纲没有案例教学的一席之地。现行本科阶段财务管理的教学大纲只规定了理论教学的学时, 没有安排案例教学的学时。在教学检查过程中, 相关部门也是死抠大纲, 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执行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教师几乎没有灵活机动的余地, 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在教学上创新的积极性。

(2)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包括:一是成绩构成过于简单。学生最后的课程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作业以及课堂表现, 这没有反映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 因而就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专业素质, 并且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平常学习不努力的学生, 到了期末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 也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这也打击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考试方式过于简单。目前绝大部分课程的考试都采用试卷笔试的方式, 并且在题型、题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考试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我们认为, 财务管理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 可以以笔试为主, 然后辅以论文、口试等灵活的方式。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原则

(一) 先简单案例, 后复杂案例

教学过程要遵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顺序, 案例教学也不例外。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为例, 在财务管理导论和财务估价等章节, 适合采用小型案例, 重点强调针对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投资、融资及利润分配等章节时, 由于对综合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要求的提高, 因此应安排一些综合案例。这一过程要衔接自然, 先易后难。

(二) 兼顾“典型”与“时效”

为什么要运用典型案例呢?因为典型案例既包含了重要的知识点, 又能恰如其分的反映财务理论所对应的实际情况。因此典型案例能让学生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又能迅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 “时效”也是成功案例的重要特征。财务管理的实践瞬息万变, 彼时合适的案例未必适用于此时。因此“时效”就是案例的生命。如果一个案例不能反映我国当前财务管理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那就是过时的案例, 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三)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适度参与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 案例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主角, 学生不再是配角, 他们的角色互换。教师从一个“灌输者”, 变成了与学生一样的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主要负责课堂的引导、组织、激励、控制和总结;教师应习惯于适度保留自己的观点, 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和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系统过程, 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总结尤其如此。尽管对于很多财务案例而言, 没有绝对正确的所谓“标准答案”,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如果没有适当的总结, 整个案例教学就可能如同一盘散沙。此时, 教师作为“权威”就应给担当起评委的任务。总结可以采用由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报告, 再由教师作出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一) 开展教学大讨论, 转变思想观念

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 既要摒弃那种填鸭式的、灌注式的讲授教学, 也要摒弃只搞案例教学, 认为讲授教学毫无用处的观念。只有把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讨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组织力量编写实用的教学案例, 实现教学案例的“本土化”

没有那一本案例是适合所有老师和所有班级的, 因此, 编写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案例, 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可以组织一批有教学经验的专任老师, 编写财务管理案例库。案例库的编写, 可以参考他人的成果, 为我所用;也可以下企业调研, 直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另外, 教师编写的案例, 最好联系中国当前现实, 解决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宜舍近求远。

(三) 加大教学投入

可以对案例库的编写予以资金支持, 配备必要设备。对于编写的很好的案例库, 可以资助出版发行。这都是提高业务水平和学术知名度的必要投入。此外, 还可以对于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和下企业调研的老师, 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在案例教学中表现突出的老师, 可以适当予以物质奖励。要更新教学手段, 鼓励开展多媒体教学。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四)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首先, 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加大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比重;允许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财务管理的课时量;给予任课老师更多的自主权, 多注重效果的考察, 对教学过程和环节, 只需稍加控制。其次, 实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应该增加案例讨论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在试卷笔试为主的基础上, 适当探索口试、讨论或以论文考试的方式。对于考试的管理, 也应该重实质、轻形式。

(五)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要不断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就要有保证老师终生学习的机制。学校可以通过选送老师外出学习、进修、学术交流、下企业调研的方式, 鼓励老师不断探索, 拓宽知识面。学校可以缔结对口企业, 作为学校科研实习的基地, 保证理论应用于实际。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 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业务交流与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 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老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鼓励老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课题研究, 在解决财务问题的同时扩充管理实践知识, 以此带动财务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将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丰富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 还要改变老师的任用机制, 不能唯学历是举。对于实务界的“高手”, 学校要敢于引进, 这样才能活跃学术气氛。无数实践证明, 环境越开放, 学术越有活力。也不能唯专业是举, 要敢于引进有不同学术背景的老师, 加强交流合作, 避免近亲繁殖。

最后, 还要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财务管理应用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没有相当的理论基础, 是无法对包含众多知识点在内的复杂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 必须对重要的概念、原理从理论上加以清晰而透彻的阐述, 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真正把握。同时应该认识到, 再典型的案例都有其局限性, 只能代表某一方面的财务管理理论或某一理论的一个方面, 无法涵盖全部。因此, 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效果才会更佳。如果学生在理论基础不健全、不扎实的前提下去做许多分析和讨论, 案例讨论是很难开展的, 即使讨论了也是盲目、肤浅的, 缺少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本科案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2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目前已近200所院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率先采用了案例教学形式,并且已经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来自国外,导致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和尚不完善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模式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效果,使国外一些经典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客观分析和评价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模式,对于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实践效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专业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案例和案例分析讨论题目,于课前将其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的背景、内容以及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资料搜寻和了解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形成小组初步结论及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以预定形式发言,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小组代表陈述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进行提问及给予意见补充。当各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各发言小组认真记录其他组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课后补充并修正初步结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审查并打分。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易于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收集资料目标相对明确S。但是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案例的选择、讨论及汇报,而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另外,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教师通常也会指定参考书目及教材供学生参考,但是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准备时间和教师的帮助,也难以培养学生对偶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少工商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掌握的专业理论不多,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二、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多门课的知识点自行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案例并围绕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对与此知识点相关的边缘知识点也可作深入了解,记录讨论得出的结论,并在指定教学时间内以规定或自选形式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改进意见。汇报组应认真记录其他组以及教师提出的意见,课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融合,提高他们综合管理能力。

三、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

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或预讲某种理论或知识点时,将事先备好的案例及其背景简要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临时分组进行限时分析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点评,从中渗透知识点所包含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中,阐述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归纳式的案例教学63,其作用是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归纳新知识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第一主角的角色,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涉及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因此,比较容易把握讨论方向和教学时间。

但是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记忆不深刻等弊病7;另外,在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从准备案例到分析案例,再到解答学生疑问,不仅需要对案例及其背景资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还要对案例所反映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读和剖析,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对工商管理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有时对意见的陈述滔滔不绝甚至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类似财务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使用。

四、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布置案例或学生自行选择案例后,学生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的背景和内容,结合知识点内容,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最终将案例所体现内容和分析结论通过角色分配编排、以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融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尽情发挥。教师在观看并记录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后给予点评。表演小组需要详细记录教师及其他小组给予的意见,课后将表演过程及分析结论撰写为案例报告并提交。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形式上新颖活泼,其作用是容易获得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但在编排和表演的过程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学生可能会因过分注重表演而忽略了对案例本身含义的诠释和分析,加上表演过程难免受表演者演技和对知识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娱乐大于教学的效果。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以及市场营销等其他感官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五、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

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解难点和实践性强的重点问题时,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到适当单位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调研情况特别是与所学理论相关的工作和流程情况详细记录在实习日记上。教师则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和实习进度,指导实习过程中出现在问题。待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结合实习日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六、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

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是学生与教师以网络为平台就某一案例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并就某一问题交换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案例进行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并实现群体共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引导讨论方向,并提出疑问和指出不足。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3

关键词:本科 教学对象 管理学 案例教学

管理学课程则是向学生讲授从事现代管理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学习者管理知识的掌握、管理思维模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增强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定特定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情境下模拟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连接,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其更多的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MBA教学所采用,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开展,管理学的本科教学也开始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大量采用,但受传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MBA教育中发挥积极功效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探究适合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队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与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将真实“案件”引入法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后,哈佛商学院开始将工商业管理方面的实例整理成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将具体案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以企业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来分析企业状况,解决企业问题。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出色教学效果使得这种方法被大量采用并迅速推广至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MBA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1、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

“学”以致“用”,而“用”又能促进“学”的巩固与深入,“学”与“用”的紧密结合,能强化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教师的举例解释只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不是直观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缺乏真实性,学习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定具体真实的管理情境之后即退出,学生成为主体,他既需要思考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又通过最终的结果来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分析、选择、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管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现对管理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实现了问题与对策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管理学”课程不仅讲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出题人”,又是“解题者”,通过提问与解答实现知识的传授,这一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身份都发生改变,教师成为组织者,而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他必须开始分析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参与性由被动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锻炼并增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后还需要恰当的语言组织以将其呈现表达出来,从而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得以锻炼,而依据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主动性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特征,这就使得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在分析给定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需要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这就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学生需要依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工作,有助于学生发觉自身的特长与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三、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本科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开展,案例教学法被引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讲-听”的师生课堂形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本科管理學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讲-听”的师生单向沟通模式,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渠道互动沟通模式,但在很多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依然是绝对的主体,只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工具,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有效互动,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恰当素材

达到理想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不仅要求给定具体案例,更要求学生能够进入案例情境中,以案例中的角色展开相关分析,这就表明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案例,才能导致有效的教学结果。但在当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素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成型的国外教学案例和国内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这两种案例尽管具体明确,但却存在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缺陷——与MBA学员的经验背景不同,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本科学生,其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很难清楚理解案例背景,游离于案例之外的学生在展开相应决策时要么凭空想象,要么敷衍了事,缺乏恰当的案例成为制约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

3、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充分开展

实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需要学生在了解案例情境的基础上,充分查阅相关资料与知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案例反映的问题展开相关决策,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陈述各自观点并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加以点评总结的完整过程。但在大部分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通常都被作为某一次的课堂任务在教室中加以完成,团队成员间、团队间既缺乏充分资料的收集更缺乏有效的讨论与辩论,“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严重影响了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却在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上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教学参与者的原因,更包括现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1)案例教学参与者原因

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和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会深刻影响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首先,案例教学参与者的认知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方面存在认识偏差。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将案例教学方法等同于举例讲授法,而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举例讲授法强调运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来向学生阐释知识,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这种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显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强调学生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其更多的是案例的阐述者、相关知识的咨询者以及必要的纪律维护者。两种方式的认知混淆使得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中不能明晰自身定位,从而影响教学互动性;学生方面,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的教学大多开设于学生的第一、二学年,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部分尚未从高中学习情境中转换出来,被动学习倾向明显,这就使得其很难正确认识案例教学这种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其课堂参与度,造成案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其次,案例教学参与者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是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说,虽然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但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展也使得教师教学经验少、实践能力弱的缺点日益凸显,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以及编写案例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而学生方面,一方面传统的填充式教学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与MBA学员相比,本科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其对案例情境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其参与案例教学的效果。

(2)案例教学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原因

本科教学过程受一系列诸如学时、班制等管理制度制约,而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通常在50-70学时之间,尽管案例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比例,但基础理论知识依然构成本科课程教学的主体,而案例教学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包括案例介绍、相关资料与知识的收集、讨论决策、观点阐述、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环节,因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必然耗费一定数量的学时,这就使得教师在既定的学时内做出保证基础理论教学与开展案例教学的抉择,前者常常被优先选择,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同时,本科教学活动的班级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这就使得一方面教师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另一方面可能还会有学生没有参与表达的机会,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开展课堂讨论,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同时,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的充分沟通交流以及进入管理情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管理知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在本科管理学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开展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1.转变教师观念,实现正确定位。观念与认知指导行为,因而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能主要是协调与引导,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并努力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讨论,对不同观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而不能轻易的批评否定。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咨询者、点评者和纪律维护者的地位。

2.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优良的课程组织与调动能力甚至是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强化教师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恰当的管理案例。

(二)创新教学制度,科学开展案例教学

1、创新管理学案例教学制度

(1)科学合理的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材料的收集、研讨等一系列环节,必然要充分的学时保障。传统的教学改革往往强调调整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比例,但这种改变依然没有改变教师在两者之间抉择的境况,因而应当创新管理学案例学时制度,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将案例教学环节单独作为独立课程开展,独立考核,这样就使得两者学时分配更清晰,还有助于培养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师。

(2)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规模与场景。

教学规模上,应当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模式,减小班级规模,组成4-5人团队,3-4个团队即构成班级独立开展案例教学课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避免“搭便车”或“挤不上车”的现象。教学场景既能影响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又会影响学生对管理情境的进入,因而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案例教学实验室,保证成员间充分交流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案例中管理角色的认知。

2、科学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

(1)有序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有序开展案例教学是指基于上述独立的案例教学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逐步增强案例难度,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工作重點由最开始的引导启发甚至是点名提问逐渐转移到纪律维护、咨询与点评方面,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主要是指每一次案例教学课程的开展都应当有着严密的流程与要求,案例布置阅读、材料的收集、团队成员的交流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形成书面作业考核,一系列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记录与严格的分工,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着明确的任务角色,从而其参与度更高,增强其教学效果。

总之,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背景下,管理学课程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制度,科学开展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其积极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为沈阳体育学院院管课题《“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14-116.

[2]张建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0(4):62-64.

[3]杨海钦.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4]陈括.管理学教学若干问题探析[J].新西部,2009(24):216.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本科教学,会计教育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与财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剖析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当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 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的尝试证明,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分工协作能力。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870年,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1908年, 哈佛大学商学院成立并采用案例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 美国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先后在会计学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 开始在管理会计教学中采用, 并在其他会计领域予以发展, 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并为培养会计人才发挥了较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 案例教学法传入我国, 并被一些高校陆续尝试应用于会计教学当中。20世纪末, 案例教学法开始引起会计教育界的重视, 逐渐在高校中推广。

案例教学进入我国时间尚短, 在我国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国内各高校已开始逐渐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国内外经验的同时, 积极在会计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 并取得不错效果。但是, 在具体本科会计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因而, 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在我校会计教学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其原因, 并经过不断实践探索, 提出对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

2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本科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2.1 误解

究竟什么是案例教学?如何进行案例教学?至今在教师、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见解。部分学生认为案例分析课不是上课, 而只是“玩”, 有的学生认为学不到知识, 甚至觉得是老师的一种偷懒行为, 不认真对待。其实, 不只是学生有这种想法, 有的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也有如此认识, 甚至在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法时, 出现完全“放羊”或完全“代答”的情形。这些教学行为也加重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误解, 在这些误解下, 很可能出现学生敷衍了事、不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教学,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2 不敢

表现为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依赖心理较强, 始终在猜测教师的标准答案或信赖于从网络、教材等处获得的现成答案, 而不敢独立思考, 不敢放开手去探索, 即使有所思考也不敢提出个人观点, 在发言过程中过于紧张和关注于教师的反应, 害怕出错、出丑, 使案例达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2.3 不会

表现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难以把握重点、表述不清、离题万里、甚至概念错误等情况。另外,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消极逃避、不敢独立思考和发言, 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学生不够自信, 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进行案例分析。对于不会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分为二种:真不会和假不会。真不会指学生确实缺乏进行案例分析所必要的技术、方法和知识等。假不会则主要指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 但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也探寻案例分析的结果, 学生出于对自己的努力付出无法预期到所得等原因而懒于付出, 甚至转而想“搭便车”坐享其成, 等教师或其他同学来告诉自己答案。

3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3.1 前期准备

3.1.1 达成共识

首先, 教师自己要在明确认识清楚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如何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重点有那些;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需要那些基础知识、技能, 可能遇到那些难点, 对难点是事前提示, 还是事中提醒, 或是最后总结;在案例教学中可能需要的辅助资料、手段、方法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事项应认真考虑, 设计教学方案,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事先布置学生准备, 重点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强调工作。说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预期效果, 提出简单明确的指导要求, 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该怎么去做, 做了会得到什么, 为什么要做。教师要重点说明清楚打算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及通过案例教学会给积极参与的学生带来的好处, 使学生乐于主动去做, 从而避免学生误解、逃避、敷衍, 端正学生的态度。

再次, 在案例课堂教学前要给学生准备时间。此时间因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不宜过长, 过长可能被学生遗忘, 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学生准备不充分知, 一般以1-2周为宜。因此, 出于时间考虑, 经实践表明,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原因, 在本科教学中对某一门课程完全采用同一模式案例教学, 学生明显有疲劳倦怠表现, 效果不理想。同样, 也不适宜在某一学期中, 对不同课程同时出现大量案例教学课, 学生出现应接不暇, 甚至出现串课现象。

另外, 有的教师把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笼统的想为是成绩加分, 在这一点上通过课堂实践比较, 对于本科生, 加分剌激效果明显偏弱;他们作为成人很理智也很现实, 让学生明确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其个人实践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应对危机的能力, 能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对其更有剌激效果, 对于本科生而言, 他们觉得充实、学到了东西就是最大的好处和所得。当然, 这也对案例资料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

3.1.2 案例资料选取

选取合适的案例资料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学实践, 本文认为选取案例资料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性。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的选取一定要来源于实践, 能反映实践问题, 具有现实意义, 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2) 兴趣性。

案例本身要能吸引学生的探讨兴趣, 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也可通过安排思考题等方式, 激起学生思考分析的兴趣, 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挖掘。实践表明, 学生一般对其觉得未来自己会遇到的、发生在身边的、最近发生的新闻热点等实际案例较感兴趣, 教师在选取案例资料时要予以注意。同时, 也要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师的沟通, 避免案例完全撞车, 影响学生分析发挥。

(3) 代表性。

案例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案例本身要具有代表性, 能反映某种或相关联的系列问题, 同时案例也要有综合性,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讨论空间, 有问可想, 有话可说。对于授课学生人数较多时, 可以通过分组, 选择相关联的系列案例分工进行。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发挥空间, 避免部分学生无事可做, 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3.1.3 知识基础

(1) 教师方面。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在课堂上知道学生所说的由来, 才能旁征博引, 应付不同的情况, 营造一种不在教师主导下的局面控制, 能适时的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给学生醍醐灌顶之感, 以知识的魅力感召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 更加积极参与。

(2) 学生方面。

虽然西方案例教学往往是完全的教中学, 但是由于我国传统老师主体型教学方式的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本科生大多是在循规蹈矩教学中成长的, 还无法习惯这种方式, 也缺乏相应的独立探索精神和勇气。特别是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和技能要求。因此, 在进行案例教学前还是应保证向学生传授了进行案例分析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并且学生能够获取案例相关参考资料及信息, 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引导和提示。但对于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等具体的实际操作, 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自行完成, 不能代劳, 而增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3.2 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地位进行了转换, 还主体地位于学生, 并不等于都是完全不作为, 针对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适时鼓励、表扬。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以鼓励、表扬、启发为主, 努力营造轻松、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 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 让学生充分思考, 尽情表达。特别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紧张、不敢发言的情况, 要从眼神、表情等多方面给予鼓励, 对于大胆阐述个人观点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另一方面,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不简单批评, 也不对学生的观点直接质疑, 而在学生讲论完后适时的鼓励和启发学生发现错误, 避免打击学生积极性。对于学生没有思考到的, 教师不宜急于说出自己观点, 这样往往会增强学生的依赖心理, 而应以启发为主。

(2) 及时点评、总结。最后在案例教学结束时, 教师必须进行总结, 进行必要的归纳和重点强调。这不是公布答案, 而且会计专业案例也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允许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对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视角、方法、思路要进行点评, 特别是对好的地方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 并启发学生发现不足和进行不同观点的比较, 对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表现的知识缺陷给予适当提醒并引导其查看相关参考资料。一堂好案例教学课可以是一堂没有统一结论、留有余味的课, 但绝不是一堂让学生茫然、最终仍不知所从的课。

(3) 与平时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并不是一次课或几次课的事, 不只是一朝一夕的临时准备, 更要求教师在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关注实际素材, 与学生沟通, 培养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氛围。同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本身也是孤立的, 应当与平时教学相结合, 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穿插使用。

4 结语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在会计本科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在应用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本身要提高认识, 注意以下几方面:准备要充分, 鼓励要及时, 点评要到位, 平时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阎达五, 王化成.财会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财会通讯, 1998, (6) :14-16.

[2]常颖, 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 2000, (8) :51-52.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5

项措施”促改进

教务处:密切联系师生 有效服务师生 本科教学“八项措施”促改进

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教务处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实际,针对目前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听取各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和分析原因,采取八项改进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密切联系师生,有效服务师生。

注重教学为中心地位,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新学期伊始,校长钟毓宁等全体校领导和各学院分党委书记和院长、教务处处长等深入学生课堂授课、听讲,服务师生。本次活动校、院领导共听课20余次,从听课反馈情况来看,授课教师教学准备充分、认真组织教学、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内容熟练、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但也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问题:

1、少数教学设施和环境存在隐患影响教学效果,如马路车辆噪音大、讲台挡住部分投影、个别教室供电有故障等,2、少数教师讲课声音较小,未带话筒,影响授课效果;

3、部分教师多媒体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与学生缺少互动;

4、部分学生空手进课堂、不做笔记、注意力不集中等。针对学校领导听课反映的问题,教务处及时对教学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清理、排查,并会同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改革考试管理,优化课程进度。针对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结束考试反映的两个主要问题:①部分课程结束考试进行的较晚,在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性环节进行期间安排考试,学生因复习影响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效果。②课程结束考试时间安排较晚,学生无法及时安排学习、生活(如提前买火车票等)。教务处本学期对考试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在教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与各教学单位密切协调,将所有理论课的课程结束考试(共894门次)安排在第9周前调整妥当并公布严格要求教师按教学计划要求结束课程并在课程结束2周内安排课程结束考试,避免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环节学习安排。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籍处理时间。学籍处理工作由于等补考成绩,学院对延长学籍的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等因素,时间持续较长,影响延长学籍学生的正常选课及上课。根据教学单位和上课教师的建议,从本学期开始,各教学单位加快补考试卷的批改及和学生的谈话、了解情况等工作,教务处加快学籍处理工作进度,缩短处理时间,避免延长学籍的学生错过正常选课和上课,化解影响学生学业进度的不利因素。

改进教学任务安排,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资源紧缺,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安排对于教学管理都是一次考验。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每学期下达的教学计划都有部分教学班因学生选课人数少而取消。为使教学任务安排更合理,每学期学生选完课后都需对教学任务进行重新调整,尽最大可能使整个教学任务安排科学合理,减少周末和晚上上课,为教师和学生上课提供方便。特别是,今年新生招生计划大幅增加,让本已紧张的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为保证2013级新生正常上课,教务处从暑假开始,即与各教学单位及时进行沟通,调整教师和教室资源确保新生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深入实验室一线,开展现场服务。针对基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学初,教务处先后对学校5个教学单位的6个教学基础实验室和学生创新活动基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服务,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探讨、交流,听取和收集问题、意见和建议共12条,对实验室提出的困难、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和解答,对于解决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认真梳理,后续将积极推进,现场服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针对金工实习钳工实习虎钳不足和车工实习设备维修等问题,教务处及时与机械学院、资产处进行了协调,已解决了钳工实习虎钳不足的问题,制定了车工实习设备维修可行性方案,目前方案正在实施。

聆听基层意见,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务处组织召开实验室工作研讨会,各教学单位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代表和实践教学院长参加,主要围绕实验室条件建设、实验室教学与管理、实验队伍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献计献策,共提出问题、意见和建议共33条。如针对实验室人员不足的问题,材工学院采取聘用东风公司高素质人才,以“聘用制”的方式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既解决了实验室人员不足,又参与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实验室队伍的整体指导水平,有力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校其他实验室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改进毕业设计管理方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毕业设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务处认真进行了分类整理,从表象和深层次问题,实事求是地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初步提出了15条建议和改进措施,并请各学院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如针对毕业设计期间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就业实习、课程补考、重修、考驾照等非常多,对毕业设计冲击较大,毕业设计有效时间不足,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等问题。大部分教学单位同意采取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加强考核和管理、严格时间进度等具体措施,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求职与毕业设计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6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在国外高等教育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中运用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实践理论体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案例教学,主要用于临床医学、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尚未广泛开展案例教学。

一、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1.认为受计划课时的限制,没有时间安排案例教学,许多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占用大量的时间,无法在计划课时内有效实施;2.认为受教师个人时间、精力限制,无法保证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和精力,其教学效果难以预料,课堂秩序难以驾驭,教师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3.认为案例教学虽然好,但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毕业后照样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发挥所长。

(二)教学案例的客体资源贫乏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主要问题是:1.案例总量不足,真实性差。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中的大多数是用于MBA的案例,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很少。由于财务管理案例涉及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商业秘密等许多内部资料和敏感问题,出于市场竞争利益的考虑,多数企业不愿提供实际数据和具体运作过程,造成财务管理案例的极端匮乏。2.案例缺乏引导性。现有的教学案例通常采用“案例——分析要点——点评”模式,面对案例, 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引导性。3.案例本土化率低。目前使用的财务案例中有70%源于国外,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较少。4.教学案例库建设滞后。我国成型的财务管理案例书籍极少,财务管理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难以指导实践。

(三)案例教学的主体资源贫乏

由于我国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时间较短,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培训模式和理论体系,缺乏一批既有丰富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师资队伍。据2001年对全国100位高校会计教师素质调查显示:“实务能力差”、“教育方法呆板”和“专业知识不足”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35.10%、28.48%和13.25%。1.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案例教学的程序难以驾驭,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案例教学流于形式;2.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案例教学分析不全面、力度不够;3.总结评价不切题,结论难以令学生信服,效果很差。

(四)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落后

目前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所谓的案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而已。教师授课仍以旧式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比例较低。据我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现状评估与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显示,偶尔使用或基本不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大学占23.47%和27.79%。落后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五)部分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及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期采用单向“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习惯于教师在课上唱主角、自己当听众。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姿态,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不活跃。部分学生习惯于将问题严格地划分为对与错,总是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绝对准确的答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表现为无所适从,致使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六)教学管理机制滞后

1.缺乏教学激励机制。案例教学投入和报酬不对等,例如案例的收集、编写、整理、修改不算科研成果,不计入科研工作量,而且案例教学的课时费与一般教学的课时费相同,这种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教学案例的补充、修改、拓展,又不利于调动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难以形成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2.案例教学课时安排不当。偏重于理论教学而挤占案例教学课时,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3.考试制度不合理。案例教学中仍沿用原有的考试模式,规定考试题型和考试方式,并要求附有标准答案,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原则。

二、实施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基于财务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考虑

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历史地看,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伴随着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案例教学作为增强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就是将企业理财实践带入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复杂多变的理财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考虑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佳地控制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学科,由于理财目标的多样化、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传统教学往往采取“理论讲授+例子或例证+复习题”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远离理财“现场”,缺乏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消化,很难理解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案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动态的理财“现场”,学生在其中可以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克服了传统教学脱离实际的局限性。

(三)基于财务管理学的培养目标考虑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日益凸现,同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美国1989年成立“会计教育委员会”时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体系

(一)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案例库对案例教学的推动作用在美国等管理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充分的印证,如哈佛案例库、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和欧洲案例交流中心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案例库对于美国以及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案例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案例的收集、加工、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案例库建设应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性,教学案例应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脱离实际主观臆造;二是典型性,教学案例应反映出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三是针对性,教学案例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便于学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四是综合性,教学案例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五是动态性,教学案例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内容,增强案例的时效性;六是本土化,建设中国自己的财务管理案例库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如选用我国上市公司理财案例,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法规,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案例的收集途径有: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到企业一线收集案例材料;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案。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搞好案例教学,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高校应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面有所作为。二是提高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理论水平和案例教学能力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直接获取案例素材,充实案例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提高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评价,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四是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五是教师要加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实现案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硬件建设是案例教学的物资保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意见》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并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加强硬件建设,首先是积极筹建或完善仿真型、多功能型、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建立财务管理模型,提高案例教学效率。其次是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 学生走进企业, 企业家走进课堂。

(四)规范教学流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1.课前备“案例”。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精心选择、设计和熟悉案例。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作为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为案例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堂引导讨论。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争辩,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发言机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辩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善于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3.课后总结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讨论结束后,作为教师,应归纳本案例所运用的知识点、讨论的难点及重点,指出学生讨论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学生,应总结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规范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从而为经济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困境与突破 篇7

一、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困境

1. 学生层面。

(1) 缺乏实践经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大学本科学生在入学前基本都在学校求学。在激烈的竞争下, 为了能顺利通过高考“独木桥”, 过着一种几乎与社会隔绝的生活。进入大学求学, 虽然部分同学有机会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 但绝大多数同学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包括企业实践经验。因而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管理学课程时, 不能准确识别需求, 对案例的背景及相关知识也不能准备理解与把握。 (2) 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从小学到中学, 再到大学, 学生普遍适应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 (背) 记”的传统教学模式。接触到案例教学时, 不能积极思考, 主动发言, 进而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2. 教师层面。

(1) 教学理念把握不准。由于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盲从, 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管理学”的授课过程。这些教师完全颠倒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主次地位, 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不牢,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案例选择不当。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 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发点, 又是案例分析的归宿。如果案例选择得不恰当, 相关因素处理得不好, 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 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所讲授内容及学生受众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应用与掌握,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3) 教师素养欠缺。案例教学是管理学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 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 对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但部分教师因为受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的影响, 害怕授课过程中出错, 从思想上不乐于接受案例教学方法。另外, 案例教学法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我国时间尚短, 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目前高校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多为经济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 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从学校毕业即到学校工作。他们虽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学位, 从事过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但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难以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

3. 设施层面。

(1) 案例资源有限。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丰富的案例资源。目前管理学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部分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编写的相关案例教材。案例内容涉及国内外企业, 国外企业主要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内企业主要是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虽然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 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而国内企业案例又主要是国内知名的大企业比如海尔、华为等, 普遍缺少中小型企业的案例。总之, 国内现有的管理学案例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教学设施落后。一般而言, 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专用的案例教学场所、幻灯片演示设施、电视录像演示设施和多媒体演示设施等;软件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数据库、定量分析软件等。然而, 目前许多高校扩招后, 因建设新校区等原因, 导致“负债”运营。因而在各方面都投入不足, 教学设施的落后, 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开展和最终的教学效果。 (3) 激励制度不全。有效的激励, 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激励制度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以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是教师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从目前许多高校的现状看, 这两方面的制度都很不健全。最终导致教师不愿意主动进行案例教学, 即使进行了案例教学, 积极性也不高。

二、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困境突破

1. 建立健全案例教学相关制度。

(1) 激励制度。激励机制是否合理, 直接会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案例教学需要授课老师比理论讲授投入更多的精力, 编写或选择案例、备课、组织开展案例教学等。因此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 以体现对教师劳动的尊重, 从而激发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教学评价制度。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 因而从评价体系上应区别于理论教学。因此, 从学校层面上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形成相应制度。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可以在该制度的引导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3) 考核与考试制度。案例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 主要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不能完全依赖于最终的考试成绩, 而更多地应关注和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的参与主动性、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性等方面。因此, 应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与考试制度, 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加大考核成绩在最终考试成绩中的比重等措施, 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加大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1) 软硬件设施。软硬件设施是教学的媒介,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效果。目前, 大多数高校软硬件设施比较薄弱, 因此应该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尽快完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有条件的高校应建立专用的案例教学场所, 比如“管理学案例教学实验室”“管理学模拟实验室”或“管理仿真模拟室”等, 同时完善和更新多媒体演示设备、录像演示设备、幻灯片演示设备和案例教学用具等。软件方面购买或鼓励教师编制多媒体授课软件, 购买管理定量分析软件、企业管理相关数据库等。有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 就能使学生不出学校, 模拟仿真企业的运营过程, 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 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案例教学的效果。 (2) 教学案例库。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重要媒介,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直接效果。因此, 鼓励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构建教学案例库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工作。案例库可以是电子形式, 也可以编写案例教材。目前寻找的案例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种从国外引进管理案例, 第二种是近年来国内编写的案例教材, 第三种是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摘录改写的实例。这三种案例, 各自有优缺点。国外案例比较成熟、比较经典, 但有文化环境不同的缺点;国内案例大多来自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三大中国案例研究中心, 但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缺点;第三类案例在兼具紧跟时代, 把握管理学实践与理论前沿的优点的同时, 也具有因时间紧、编撰不全面的缺点。因此, 教师在构建案例库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本土性、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理论性和启发性等特点, 以使所选择的案例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

3. 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案例教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成败。但高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走出校园就走上讲台, 成了授课教师。学历虽然很高, 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而且许多讲授管理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毕业, 不同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接受过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 在授课经验方面也比较欠缺。因此, 学校应该创造条件, 多途径培训教师, 以提高其教学水平。可以组织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可以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短期的培训学习;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还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 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 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 以丰富教学经验。

4. 创造条件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阅历, 导致对案例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此, 学校要创造条件, 努力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首先, 学工办和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种校园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合作精神;其次, 利用寒暑假期,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再次, 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多途径与企业合作, 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为学生实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虽然目前本科生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诸多困境, 相信通过学校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等措施, 一定能突破目前的教学困境,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管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取得较大的成效。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但因学生、教师和设施三方面的原因而陷入了困境。因此, 可以从制度构建、加大投入、培训教师等方面突破教学困境, 从而提高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学,体验式教学,传统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海钦.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

[2]程婧.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9 (6) .

[3]谢晓芳.管理学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及措施[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

[4]兰荣娟.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0 (5) .

[5]熊学萍, 何劲.跨越管理学案例教学障碍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7) .

[6]陈黎琴, 赵恒海.管理学案例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 (1) .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1]。其宗旨是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口腔科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均很强的学科,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口腔科教学中,改变原有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案例,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中去摸索经验,从而高效、快捷的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2]。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案例教学法在我院教学中的应用也初见成效。

1 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开展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年以来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递,忽视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不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错综复杂的临床病情往往无所适从,手足无措,很难开展创造性的工作。鉴于传统教学法存在诸多弊端,我们尝试了在口腔科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法。

2 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备条件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教育要求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外,还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好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能够灵活处理,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个别案例中渗透的普遍规律。在本课题课题组成员深入探讨案例教学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案例教学对实习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可以提供最新型的智能模拟教学系统,为案例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保障。

3 案例教学法中的关键因素

3.1 案例研究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选用案例时应注意:①案例内容应健康而具有启发性;②选用的案例应当新鲜而有时效性;③选用的案例应当简洁而具有针对性。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教师收集过程中要进入临床实地收集数据。在案例收集过程中,教师的辨别能力是很重要的,要收集典型、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适、知识面紧扣教学大纲的案例[3]。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案例。案例的内容通常应有一个训练重点,在案例中应该包含足够的知识信息,让学生体会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以及同一病人、同一疾病病情、病程变化中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这在单纯课堂理论教学中是不易做到的。

3.2 考试方法的改革

评价教学效果要有科学的立足点,现行考试制度虽然在考试方式与题型上采取了多种措施,但考试的宗旨却基本如一,即考查学生对教科书或教师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做法,有利于试卷的评阅与计分。但是,这种考试究竟是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引导学生复述甚至背诵现成的结论却很值得思考。应用案例教学法,考试试卷必须打破唯一答案的做法,考查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一份试卷一般只有1个或2个案例,案例典型、复杂,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学生若是按照提示复述了某些知识要点,而不能联系本案例实际作出分析的话,则只能得低分;只有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抓住要害,才能得高分。这样才能把培养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条件交给学生。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形成性考试,引导学生自我完善,寻找差距,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 案例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选择案例,设置问题。首先,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整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

课前预习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对案例内容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案例的剖析。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以便在每一个案例中得到锻炼,布置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力求通过安排课前预习,让学生动起来, 把有限的课堂讲授时间变成无限的课下求学时间,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进行案例讨论。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①要循循善诱,做好必要的铺垫或交待;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点”的发掘上来;③指导学生以最简洁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做法是事先布置讨论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或相对立的观点发言,教师适时讲评或做小结。

完成案例作业。要求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份病例,通过书写病例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而且可以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

5 案例教学法教学中的效果与作用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断地从实际中寻求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案例是一种准实践。通过案例进行学习,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模拟设计能为他们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牢固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法侧重学生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培养开放型现代化人才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案例教学法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4],实现了教学相长。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重视人的培养,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总之,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医务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凤,王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政治理论课教学[J].中国军事教育,2001(3):51.

[2]王东霞,白乐田,肖彦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7(4):98-99.

[3]唐泓源.病案教学法在中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5):296-297.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案例库

结合案例教学, 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是目前国内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任课教师的共识[1,2,3,4,5,6]。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 其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尤为突出。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也切身体会了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制约。本文将系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障碍及其破解路径, 以期有助于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障碍

基于实施案例教学的客观必要性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 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同程度地安排了案例教学, 但客观而言其总体成效并不理想[7]。究其原因, 一方面部分任课教师为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 主观上对实施案例教学有所抵触, 进而敷衍了事;另一方面, 诸多现实障碍的客观存在也不容回避。当前,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通常面临以下四方面的现实障碍。

1.案例资源稀缺。目前,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选择面有限、案例资源稀缺的制约。一方面, 多数任课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面临现实的职称晋升压力, 信息渠道也较为有限, 故而出于精力、时间及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不愿或难以自行设计教学所需案例。另一方面, 尽管有公开发行的案例教材, 但教材本身较为稀少, 从而所能提供的案例总量也非常有限, 并且部分案例还存在直接取材于国外进而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情景相脱节或较为陈旧, 等等问题。

2.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有所不足。普通高校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 大多都是在取得管理学或经济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后直接开始从教工作, 他们接受过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 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能够满足课堂理论讲解的需要。但由于多数任课教师既缺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 也未接受过有关案例教学的系统培训, 因此案例教学能力普遍不足, 而这必然会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带来实质性影响。

3.课时有限。依据所涉及的领域,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即基础模块、通用模块以及特殊模块。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 基础模块部分、通用模块部分和特殊模块部分的系统讲解分别需要10~12学时、32~36学时和4~8学时。目前, 普通高校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常被安排为40或48计划学时, 故而即使将特殊模块部分设置为自学内容, 现行的课时安排对满足基础模块和通用模块部分的系统讲解仍稍显紧张。在此状况下, 如果要适量安排案例教学, 就必须精简课堂理论讲解, 增加学生的自学比例, 而这往往又会引起习惯于完全跟着教师的课堂讲解进行学习的部分学生的不满。实践中, 多数教师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顾忌, 权宜安排案例教学。

4.合班制上课。受前些年扩招政策的影响, 普通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规模均有大幅提升, 从而也导致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 合班制上课由此就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在合班制上课的背景下, 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为控制小组数量而增加组内学生人数, 就会大幅增加小组内的组织与沟通难度, 这不仅直接影响组内合作成效, 也必然会引发更多的“搭便车”现象;如果合理控制组内学生人数, 则小组数量就会大幅增加, 而这不仅加大了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难度, 也会导致在这一环节上耗时过多, 甚至于最终仓促收场。因此, 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驾驭能力, 则在合班制上课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比传统课堂讲授更差, 从而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

二、提升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成效的相关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 多方现实因素制约着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 而且部分制约因素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任课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只有正视现实、创新思路且多方努力才能有效突破当前案例教学所面临的困局, 而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又是重中之重。

1.创建并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库。案例选择的适宜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选择空间。故而, 任课教师要摆脱对外部案例的单纯依赖, 着手构建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案例库。笔者认为, 教学案例库的构建可借助下述两种路径: (1) 直接吸纳或适当修改后吸纳公开渠道中的现成案例, 包括案例教材、专业性案例网站或相关机构的开放性案例库中的适宜案例; (2) 通过信息调查、资料加工及整理, 设计编写教学案例。尽管后一种路径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财力和时间, 但客观而言自身所编写的教学案例的适宜程度也通常更高。需要强调的是, 鉴于实践中企业对实地调研往往较为排斥或者持谨慎态度, 且企业自身的信息披露也相对有限, 因此任课教师可综合利用诸如和企业开展横向科学研究、进行针对性的实地调研、查阅企业网站及其所发布的公告或报告、关注专业机构和相关媒体的研究与报道等渠道收集案例编写所需的各类基础资料。此外, 任课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调整, 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案例库。

2.合理安排案例教学计划。面对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制约, 笔者认为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合理安排案例教学计划。首先, 任课教师必须摒弃本科案例教学可有可无的理念, 认识到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其次, 适当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比例, 明确案例教学的设置环节;第三, 合理组合安排案例, 建议在各职能模块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 安排相应的专题案例, 如在招聘与甄选模块讲授结束后安排企业招聘或录用决策案例, 在考核与评价模块讲授结束后安排企业绩效考核案例, 待课程理论讲授全部结束后, 再安排1~2个综合性案例。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 此种案例教学安排思路不仅满足了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课时较紧的现实制约, 而且也符合本科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的特征, 有助于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案例学习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逐步提升其分析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思路。规范的案例教学流程包含五个基本环节, 即发放案例资料、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教师评价与总结、撰写案例报告。在上述五个环节中, 分组讨论、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两个环节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组织成效。在合班制上课的现实条件下,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如果简单遵循规范流程实施案例教学, 将会面临两难选择。故而, 笔者认为任课教师需要正视现实、优化流程, 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思路, 而创新与优化的关键就在分组讨论和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两个环节间增设组间预讨论环节。教学实践表明, 组间预讨论环节的设置可以将多元化的观点碰撞与融合环节前置, 从而大幅减少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环节的时间耗用。在组间预讨论环节, 应以2~3个小组为宜组建预讨论小组群, 可以由教师指定, 也可以自由组合。同时, 在课堂陈述与集中讨论环节, 任课教师应明确要求以预讨论小组群为单位进行陈述, 鼓励不同观点及补充性发言, 并严格控制重复性发言。

4.多方努力提升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设计思路与组织秩序, 并实质性地影响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教学管理部门与任课教师都必须充分意识到案例教学能力欠缺的严重影响, 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切实提升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笔者建议, 可以考虑综合利用以下几种路径:鼓励任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利用假期与业余时间到企业兼职, 通过具体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制定措施支持任课教师接受案例教学的系统性培训、到国内外案例教学的标杆院校观摩学习等, 促使任课教师深刻理解并系统把握案例教学的精髓;建立校企间较为稳定的科研基地, 为任课教师创造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实践调研与业务交流的平台, 全面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客观而言, 上述路径的实施都会要求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而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也.基于案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开发, 2015, (18) :205.

[2]付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人力资源开发, 2015, (16) :139-140.

[3]李灵芝.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 2015, (5) :37-38.

[4]蔡小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 (11) :49-51.

[5]陈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1) :175-176.

[6]帅力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9) :55-57.

案例教学法本科教学 篇10

一、创新的指导思想

由于就业门槛相对较低, 大专生甚至是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胜任一些一线营销工作, 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一些本科营销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不可否认, 营销需要大量的基层人才, 而且工作经验非常重要, 然而中高级营销人才却是短缺的。具有系统的营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营销技能, 并具有较强分析能力、策划能力、沟通能力的综合性营销人才是未来企业对高级营销人才的要求。因此,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学生需要在面对某一具体问题时知道如何进行推理, 作出合理假设, 并且能够有力表达。

首先, 专业教师需要认识到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获得学习能力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而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简单的课堂讨论, 多让学生发言而已, 而是系统地设计课堂过程, 让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学, 之后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其次, 专业教师要考虑如何将现实的企业问题带入课堂、融合到教学中去。案例教学在这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案例教学已引入我国多年, 尤其在MBA教学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然而, 在本科阶段的商科, 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 虽然很多教师也意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运用过案例教学, 学生也参与到案例教学的活动中, 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存在很多问题。在实施案例教学时, 除了讲授经典案例, 教师还应该采编与地方经济和企业相关的特色案例。当然这一点如果缺乏高校的大力支持, 授课教师在推行上是存在很大难度的。

基于以上问题, 案例教学目前仍然是提高营销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授课方式, 但要真正提高其效果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 而且创新应该建立在结合高校的专业定位和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二、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困扰很多授课教师的一个问题。首先是案例来源的问题。据相关调查, 目前拥有自由案例库的学校还较少, 有案例的学校数量和质量也参差不齐, 市场营销案例教材也比较有限。有些高校会向国内外知名商学院购买案例, 投入也是比较高的。到行业去采集资料, 自行编写案例的就更少了。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用到的案例都是在互联网上搜集改编的, 互联网相对而言信息量大而且获取较方便, 但是也会有信息超载和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从专业建设和教学体系来说, 拥有综合性的电子案例库或者案例教材是最佳的选择。然而, 无论采用何种渠道获得案例都需要耗费授课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们积极的付出背后离不开高校和系部的支持。高校需要重视案例教学, 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给予资金投入。比如可以考虑将教师参与企业实地案例的采编纳入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中;将水平较高的原创性案例视为科研成果, 赋予以学术论文同等地位, 作为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的指标。

其次是案例内容的选择。案例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又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案例的顺序安排要符合这门课程的框架结构, 案例的内容要结合理论知识点, 在编写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有一定的综合性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此外, 案例的编写一定要体现冲突性, 这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辩论, 并且提出假设, 根据信息作出决策。

从学生兴趣角度而言, 应尽量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企业案例, 这包括知名企业的案例或者本土企业的案例。对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学生来说, 这可以拉近他们和现实的距离。熟悉的因素包括案例发生地、涉及的企业、产品、品牌和管理者等等。这样不仅增加了案例的可读性,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讨企业的营销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决策人该怎么办。从应用型角度来说, 教师在选择和编写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加大本土案例的比例, 尤其是对那些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高校营销专业。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企业的品牌推广, 营销人才在这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的采编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深入企业了解信息、主动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帮助营销学生了解地方企业和行业环境, 为其以后的就业提供很好的参考。学生可以把案例的讨论结果, 例如营销策划方案反馈给企业, 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当然实施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比如企业是否愿意公开信息, 这就需要高校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鼓励了。

三、课堂授课

除了案例本身的质量, 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成功的案例教学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 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案例素材。在平时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迷你案例, 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阅读, 快速头脑风暴后给出自己的意见。在辅导课或习题课上 (有的高校设有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 如果用到较长的案例, 最好是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认真准备, 包括阅读案例、查找资料、回答问题和准备好自己的建议方案 (提交方案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报告式的、或者是ppt演示等) 。接下来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学生的讨论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独立思考个人表述, 另一种是分组讨论团队表述, 这两种形式可以视情况结合使用。学生人数少的小班应尽量采用教师点名或者自愿发言的形式让每一个人都开口发言;如果是大班教学, 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更高些, 组员人数最好在6人以下, 但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是分组讨论, 在一个学期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都应尽量让小组中每一个组员都有一到两次的发言机会。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讨论, 其过程都是不同思想碰撞的过程, 实现思维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比如在营销策划的案例讨论课中, 一位学生或者一个团队提出自己的策划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就此方案提出异议或者建议, 提出方案的学生再给予相应的解释或反驳, 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相互学习, 并给大家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倾听和总结非常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情况顺藤摸瓜的提问, 把学生的思想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 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 鼓励冒险和不寻常的想法。利用案例素材中的矛盾点和争议性引导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论,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评。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分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教师也不要提供标准答案, 而是需要提供给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案例的细节并不是讲授的重点, 而是要从宏观上带领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原因和问题。除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断提升, 教师还需要花心思去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特点才能更好地驾驭案例教学的课堂。

四、反馈与评价

首先, 许多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课堂反馈这一环节, 然而系统的反馈机制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也是促进学生更深入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方式。课堂案例讨论过后, 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写一份“案例学习小结”, 内容为该学生所理解的该案例所涵盖的理论知识点及其应用, 以及通过此次课堂讨论自己的体会, 或者提出新的想法以及建议。教师可提供与案例理论知识点相关的书单或参考文献目录, 让学生通过写“案例学习小结”巩固理论知识, 还可激发学习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学习小结应在课堂讨论课后就布置下去, 让学生在下次讨论课前就上交, 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除了正式的“案例学习小结”, 教师还需要建立课下沟通渠道, 例如利用邮件或者即时聊天工具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课堂上可能有些学生滔滔不绝占用了过多的时间资源, 而另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发言, 这些由于害羞未能在课堂上勇于表达的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课下沟通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不同看法或者建议。教师可以在下一次的课堂上点名公布这样的学生好的创意, 供大家讨论和分享。在得到教师认可后, 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会增强, 慢慢的就敢于在课堂讨论时发言了。

其次, 关于学生案例学习的评价问题。含有案例讨论的课程可以把学生的成绩分为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讨论课程这两部分的比例是各占50%。如果不是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来分配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那学生的课堂讨论又如何给予评价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勇气、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其中平时的课堂发言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要依据学的发言次数和质量、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分。评分依据需要公开透明, 当学期进行到一半的时候, 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分反馈给他们, 并给出一些建议。除了教师评分, 也应该让学生互评。到期末的时候学生互评则换成评分制和教师的评分结合一起算入课堂讨论部分的总分中。

五、总结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营销人才是未来的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者。这样的营销管理者担当着企业品牌管理与制定营销策略的重任。要适应市场需求, 教学方法就必须改革, 需要从传授式向能力获得式转变,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案例教学虽不是新鲜事物, 但是对很学生和教师而言其效果并未完全发挥出来。教师需要从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出发, 围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能力, 因地制宜地对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创新的背后也离不开高校和专业系部的支持, 只有共同的投入才能让培养出来的营销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 从而真正实现培养目标。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一直比较高, 虽然门槛较低, 但是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却不多。为适应市场需求, 加强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实际应对能力应该放入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为达到此目标, 除了加强实验实训, 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创新也是专业建设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案例的选择、课堂授课、反馈与评价几个方面, 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创新型案例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奚红妹:营销策略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7) .

[2]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

上一篇:思想方法的训练下一篇:应届生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