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征收

2024-05-05

家庭征收(精选五篇)

家庭征收 篇1

2010年8月23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向“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议, 征收个人所得税应考虑每个人实际负担的人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采访时说,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核心应该是“不能让富的再富, 穷的再穷”。他建议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指出:目前,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体制有很多缺陷。征收机制是通过工作单位在工资发放单位代缴的, 并没有考虑每个人实际负担的人口, 一部分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偏高。“我们还有些征管的漏洞, 可能有一部分人并没有缴足个人所得税。这是我们下一步个税改革的主要方面。”此外, 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税收制度改革的专题调研报告中建议, 适当提高居民生活费用扣除标准。由此可见, 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具有必要性和一定程度的可行性。下面谈一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浅显认识。

一、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是以个人为单位对纳税人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既未考虑家庭经济负担的差异, 也未对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能力进行考量, 从而偏离了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和原则。家庭是一个经济整体, 共同从事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 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负担。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它的稳定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 家庭经济负担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起着制约的作用。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为此要公平地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就必须对纳税人的家庭经济负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了解, 而不应将纳税人的收入状况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割裂开来考虑, 否则, 就会形成“穷人纳税, 富人避税”的不公正局面。由此可见,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优势分析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现阶段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方向, 与以个人为单位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家庭课税是指把家庭所有成员的收入都纳入到应纳税所得额中,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按照个人收入叠加, 得出家庭的收入总额, 即应纳税所得额。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是综合所得税制的一种, 这种课税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家庭的综合所得在进行一定的费用扣除之后征税, 可以考虑到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也使获得同样收入的家庭交同样的税, 即实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三、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需要完善的配套条件

(一) 改变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

推动分类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的改革, 为家庭课税制征收创造基础条件, 可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 遏制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 这比当前实行的以个人为单位计算纳税所得额更加公平、合理。

(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税率和费用扣除额

这既能体现量能课税的原则, 也能保证纳税人税负公平的有效实现。目前, 我国使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以及比例税率, 对工资、薪金所得实行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对个体经营、承包经营所得实行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由此可见, 对普通工薪阶层的课税明显重于个体经营者和承包经营者。况且, 税率档次过多以至于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少的纳税人比收入来源多元化、收入多的纳税人缴纳了更多的税费, 从而导致了税负的横向不公平。为了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 提高税收效率, 可尝试将九级税率档次减为五级, 即5%、10%、15%、25%、35%, 最高边际税率降到35%左右。随着通货膨胀的愈演愈烈以及全国各地物价与生活水平的不同, “一刀切”的定额扣除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税制。税收“物价指数化”可以根据物价的变动自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和费用扣除额, 建立起弹性税制, 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再根据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以及个人的住房贷款、医疗支出等因素, 进行成本费用扣除、生计费用扣除、个人特许扣除后, 计算出合理的纳税所得额。

(三) 加强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 使个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得以界定, 并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 以便税务机关更好地对税源进行控制。推行非现金收入结算制度, 加强对现金支付的管理, 要求大额支付必须通过银行转账, 从源头上防范偷漏税行为的发生。实行个人存款实名制, 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账户,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解决税源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建立纳税人税号机制, 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 依托个人的身份证号进行登记, 一个人终生用一个税号, 建立准确、完整的纳税人档案,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纳税人的各类涉税信息。

(四) 完善税收征管方式

1. 完善代扣代缴制度与自行申报制度的结合

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实现对税款的计征, 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方法。要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质量, 各级政府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并带头实施, 足额、及时代扣代缴, 做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模范;实行代扣代缴单位登记制度, 各单位要全面登记, 依法扣缴, 并与税务部门签订“代扣代缴责任书”, 加强代扣代缴工作的责任;同时, 还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 对扣缴责任人的扣缴行为实施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控, 并进行分析其扣缴是否正常;要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质量, 应进一步落实代扣代缴办法, 明确代扣代缴义务人的责任, 加强对扣缴责任人的业务培训。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与自行申报制度的结合, 即由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及纳税情况, 在两者之间建立交叉稽核体系。实践证明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是实现税源控管, 预防税款流失的有效措施, 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的纳税意识, 起到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双向控管。

2. 建立健全税务及其相关部门的联网建设

在税务机关外部不断增强部门合力, 构建起日趋完善的协税护税体系。目前, 我国的税务部门与财政、工商、海关、安全、公安、银行、证交所等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 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而使外部信息来源不畅, 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 出现大量税收漏洞。可见, 税收的征管不能只局限于税务部门, 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 构建固定的信息传递系统, 形成良好的协税护税网络是当务之急。

3. 推行税务代理制度

由于纳税过程繁琐和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的有限性, 多数纳税人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履行申报手续和办理交纳税事宜方面难以自行完成, 急需设置一个简明高效的税收管理机构作为纽带。而税务代理制度的推行, 一方面有利于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消除或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风险;另一方面, 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架起了桥梁, 把税收政策和税收常识及时传递给纳税人, 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同时, 税务部门也可以通过税务代理了解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和完善征管方式。

4. 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稽查力度和处罚力度

建立一支具有权威性、拥有相应技术手段的稽查队伍。在税源集中的地区要设立专门的税务所或分局专管个人所得税。加强税务司法体系的建设,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借助法律武器, 采取强制措施, 严厉打击偷税、抗税等不法行为, 最终实现纳税人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良好的处罚机制使偷逃税行为及时地受到应有的处罚, 让任何偷逃税行为都变得不划算, 从利益机制上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在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 要加大对偷逃税的惩罚力度, 促使其偷逃税的成本提高, 大于偷逃税的收益。对偷逃税者制定公开详细的处罚措施, 尤其是对一些偷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 不能以罚代法, 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 还要提高纳税人被稽查的概率, 尤其要重点检查那些纳税不良记录者, 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偷逃税案件,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移交司法机关立案审查。

综上所述,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家庭课税制下的个人所得税综合改革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项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种新型的纳税主体模式比现行单一的以个人为主体征税更能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更能充分促进个人所得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也更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切实可行。

摘要:目前,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是以个人为单位对纳税人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既未考虑家庭经济负担的差异, 也未对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能力进行考量, 从而偏离了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和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向“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从而应逐步完善相应配套条件:推动分类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的改革, 制定科学合理的税率和费用扣除额, 加强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完善税收征管方式。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家庭为单位,税改方案

参考文献

[1]宋振国.西方国家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杨卫华.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路在何方[J].中国税务, 2009, (5) .

[3]陈业宏, 曹胜亮.个人所得税法实质正义的缺失考量——以纳税人家庭经济负担为视角[J].法学杂志, 2010, (5) .

[4]陈香珠.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家庭课税制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6) .

[5]刘雄飞.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 2010, (2) .

家庭征收 篇2

2011-5-12

摘要: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是以个人为单位对纳税人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既未考虑家庭经济负担的差异,也未对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能力进行考量,从而偏离了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和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向“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建议,从而应逐步完善相应配套条件:推动分类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的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税率和费用扣除额,加强个人收入监控机制,完善税收征管方式。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家庭为单位,税改方案

个人所得税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开征的税种。基于各国不同的基本国情,个人所得税制大体可分为三类: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分类综合所得税制;而根据个人所得税课税单位的选择不同,又分为两种课税模式,即个人课税制和家庭课税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个人为征收主体的分类所得税制,这种税制虽然易于控管,方便征收,但不利于贯彻量能课税的原则。

2010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编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向“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议,征收个人所得税应考虑每个人实际负担的人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采访时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核心应该是“不能让富的再富,穷的再穷”。他建议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指出: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体制有很多缺陷。征收机制是通过工作单位在工资发放单位代缴的,并没有考虑每个人实际负担的人口,一部分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偏高。“我们还有些征管的漏洞,可能有一部分人并没有缴足个人所得税。这是我们下一步个税改革的主要方面。”此外,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税收制度改革的专题调研报告中建议,适当提高居民生活费用扣除标准。由此可见,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具有必要性和一定程度的可行性。下面谈一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浅显认识。

一、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是以个人为单位对纳税人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既未考虑家庭经济负担的差异,也未对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能力进行考量,从而偏离了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和原则。家庭是一个经济整体,共同从事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负担。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它的稳定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家庭经济负担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起着制约的作用。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为此要公平地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就必须对纳税人的家庭经济负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了解,而不应将纳税人的收入状况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割裂开来考虑,否则,就会形成“穷人纳税,富人避税”的不公正局面。由此可见,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优势分析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现阶段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方向,与以个人为单位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家庭课税是指把家庭所有成员的收入都纳入到应纳税所得额中,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按照个人收入叠加,得出家庭的收入总额,即应纳税所得额。以家庭为

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是综合所得税制的一种,这种课税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家庭的综合所得在进行一定的费用扣除之后征税,可以考虑到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使获得同样收入的家庭交同样的税,即实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三、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需要完善的配套条件

(一)改变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

推动分类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的改革,为家庭课税制征收创造基础条件,可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遏制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这比当前实行的以个人为单位计算纳税所得额更加公平、合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税率和费用扣除额

这既能体现量能课税的原则,也能保证纳税人税负公平的有效实现。目前,我国使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以及比例税率,对工资、薪金所得实行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经营、承包经营所得实行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由此可见,对普通工薪阶层的课税明显重于个体经营者和承包经营者。况且,税率档次过多以至于收入来源单

一、收入少的纳税人比收入来源多元化、收入多的纳税人缴纳了更多的税费,从而导致了税负的横向不公平。为了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提高税收效率,可尝试将九级税率档次减为五级,即5%、10%、15%、25%、35%,最高边际税率降到35%左右。随着通货膨胀的愈演愈烈以及全国各地物价与生活水平的不同,“一刀切”的定额扣除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税制。税收“物价指数化”可以根据物价的变动自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和费用扣除额,建立起弹性税制,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再根据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以及个人的住房贷款、医疗支出等因素,进行成本费用扣除、生计费用扣除、个人特许扣除后,计算出合理的纳税所得额。

(三)加强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使个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得以界定,并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以便税务机关更好地对税源进行控制。推行非现金收入结算制度,加强对现金支付的管理,要求大额支付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从源头上防范偷漏税行为的发生。实行个人存款实名制,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账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解决税源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建立纳税人税号机制,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个人的身份证号进行登记,一个人终生用一个税号,建立准确、完整的纳税人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纳税人的各类涉税信息。

(四)完善税收征管方式

1.完善代扣代缴制度与自行申报制度的结合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实现对税款的计征,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方法。要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质量,各级政府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并带头实施,足额、及时代扣代缴,做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模范;实行代扣代缴单位登记制度,各单位要全面登记,依法扣缴,并与税务部门签订“代扣代缴责任书”,加强代扣代缴工作的责任;同时,还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对扣缴责任人的扣缴行为实施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控,并进行分析其扣缴是否正常;要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质量,应进一步落实代扣代缴办法,明确代扣

代缴义务人的责任,加强对扣缴责任人的业务培训。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自行申报制度的结合,即由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及纳税情况,在两者之间建立交叉稽核体系。实践证明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是实现税源控管,预防税款流失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的纳税意识,起到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双向控管。

2.建立健全税务及其相关部门的联网建设

在税务机关外部不断增强部门合力,构建起日趋完善的协税护税体系。目前,我国的税务部门与财政、工商、海关、安全、公安、银行、证交所等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而使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出现大量税收漏洞。可见,税收的征管不能只局限于税务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构建固定的信息传递系统,形成良好的协税护税网络是当务之急。

3.推行税务代理制度

由于纳税过程繁琐和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的有限性,多数纳税人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履行申报手续和办理交纳税事宜方面难以自行完成,急需设置一个简明高效的税收管理机构作为纽带。而税务代理制度的推行,一方面有利于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消除或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风险;另一方面,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架起了桥梁,把税收政策和税收常识及时传递给纳税人,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同时,税务部门也可以通过税务代理了解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征管方式。

4.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稽查力度和处罚力度

建立一支具有权威性、拥有相应技术手段的稽查队伍。在税源集中的地区要设立专门的税务所或分局专管个人所得税。加强税务司法体系的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借助法律武器,采取强制措施,严厉打击偷税、抗税等不法行为,最终实现纳税人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良好的处罚机制使偷逃税行为及时地受到应有的处罚,让任何偷逃税行为都变得不划算,从利益机制上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在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要加大对偷逃税的惩罚力度,促使其偷逃税的成本提高,大于偷逃税的收益。对偷逃税者制定公开详细的处罚措施,尤其是对一些偷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不能以罚代法,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提高纳税人被稽查的概率,尤其要重点检查那些纳税不良记录者,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偷逃税案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移交司法机关立案审查。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家庭课税制下的个人所得税综合改革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项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新型的纳税主体模式比现行单一的以个人为主体征税更能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更能充分促进个人所得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也更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家庭征收 篇3

事实上,媒体所言“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的一种通俗的说法。纵观目前全球的个人税制,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综合征收的制度,而我国目前的个税却依然实行分类征收制度。分类所得税制与综合税制相比,缺陷明显,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分项计征,难以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从而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少纳税甚至不纳税,所得来源少、收入低的人反而多纳税的不公平现象。正是因为分类所得税有以上弊端,从目前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脉络看,现在很少有国家实行单纯的分类所得制,而是实行综合与个人分类所得结合的混合税制,除了对个人不同收入来源采取相应的分类外,还采用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将其全年的收入纳入计税范围,避免了收入项目多反而缴税少的制度悖论。而在税收抵扣项目的设计上,国外除了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了专门的税收抵免项目之外,还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和赡养人口的实际情况,允许纳税人就其赡养人口的多少和实际负担扣除一定数额的生计费用,这些合理的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税负,给个人所得税本身的制度结构嵌入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内核。

就中国个税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言,应该是尽可能快的创造条件,摒弃落后于国际个税税制的分类征收制度,实施合理的综合征收制度。然而,多年来,由于部门利益的阻挠,以及将主要精力放在个税起征点问题的讨论和热议上,而对于真正体现公平的综合税制,却讨论甚少。每年两会,谈及按照家庭征收个税的改革,有关部总是以条件不成熟来应对。事实上,在个税改革领域,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大多是因为一些部门故意的不作为所致。比如,信息联网的问题其实谈了很多年,但至今迟迟没有进展。很显然,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待改革的态度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搞个人纳税信息联网,在技术层面而言绝非难事。退一步,如果我们在个税改革的态度上面能够更加积极有为,完全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对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个税信息比较健全的城市,可以率先试点。以北京为例,早在2004年、2005年的时候,北京个税信息已经覆盖了大多数的工薪阶层,已经具备了上述综合税制的实施,可是,由于对综合税制的心态上的抵制,到现在为止,综合税制不仅仅限于讨论,更遗憾的是,实现综合税制的一些必备的信息条件,如,个人收入、社保、教育、医疗等信息迄今都分割在各个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家庭征收 篇4

刘尚希称, 对我国来说, 最复杂的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劳动力、人口和家庭的流动。当前流动人口达到两亿多人, 相当于一个大型国家的人口在每天不断地流动变化。这也由此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夫妻分离”等大量跨越时空的家庭结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让家庭来申报其应税所得, 按家庭来课征个税将使成本高到难以实施的地步。

以家庭结构而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各种形态的家庭结构, 上文中所述的问题并不是我国独有的, 是各国!有的问题。以美国为例, 美国常规个人所得税共有5种申报状态, 即单身申报、夫妻联合申报、丧偶家庭申报、夫妻单独申报及户主申报。申报人可以根据选择对自己有利且方便的申报形式, 但总体税赋水平并不受申报方式影响而出现大的偏差。在我国, 虽然上述各种家庭结构均有存在, 但仍是以一夫一妻一子的家庭形态为主要形态。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人群的家庭结构也与此相符, 掌握了主要形态, 即可对主要形态进行规定, 而辅以次要形态的规定, 即可解决家庭结构定义的问题, 并不能以复杂性为理由否定以家庭为单位课税的总趋势。

二、家庭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刘尚希称, 以家庭为课税单位, 就需要依据家庭的状况来实行各项税前扣除或税收抵免, 例如老人、孩子、配偶的状况, 其是否符合税收宽免的条件, 一方面是自己申报, 另一方面要由税务部门来一一认定。家庭信息属于隐私, 孩子、老人和配偶的状况, 对于税务部门是如何认定的, 是否符合条件, 是否存在作弊行为, 只能通过内部稽查来发现, 很难通过信息公开来实现监督。

笔者以为, 征税部门没有必要获取每个家庭的详细信息, 主要信息由申报家庭主动提供, 税务机会只做形式上的复核和抽查, 而不必一一详查。信息的真实性问题由对违反真实性原则进行严厉处罚来反向保证, 也即, 如果申报人提供了虚假信息来进行逃税, 那么将对申报人按相应的逃税额度进行严厉处罚甚至牢狱之灾。税务机会只需要按一定比例抽查, 重点人群重点审核, 发现问题进行严厉的处罚, 从而让申报人不敢提供虚假信息, 就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三、家庭信息的重点

专家称,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规定过于简单, 没有区分为取得收入所必须支付的必要费用和为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及家庭开支所发生的生计费用。另外, 我国费用扣除标准中也没考虑纳税人赡养人口的多少、健康状况等所引发的不同开支水平, 以及通货膨胀、医疗、教育、住房等不同情况, 而是统一按照一个标准实行定额或定率扣除。

家庭的收入和支出信息庞杂, 但重点内容却很集中, 由此, 掌握了重点的收入和支出信息, 即可合理计算出应纳税额。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仅对收入做出明文规定, 规定了起征点, 对可抵减的各项家庭支出未做规定。

在收入信息方面, 根据个人所得税调整国民收入的特性, 纳税的重点人群应是高收入群体, 而工薪收入仅占高收入群体的收入的很小比例, 大部分收入都以其它形态存在, 而这恰恰是目前税制的弱点和肓点所在。所以, 家庭信息的重点, 在收入方面, 是高收入群体的薪金外收入。针对大额收入不可避免通过银行支付的特点, 只要获取了高收入群体的银行信息, 就可以获取他们的主要收入情况, 而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 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支出信息方面, 以美国为例, 美国税务局规定的列举扣除额主要包括六大类支出:医疗支出、已付税额扣除、利息费用、慈善捐款、灾害损失和与工作有关的支出及杂项。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最主要的可抵扣支出为子女抚养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家庭医疗支出、赡养老人支出。以上支出也构成了我国中低收入家庭支出的主要方面, 最能体现个税削强补弱的公平性, 而且是可以合理确定, 方便核查的。其中, 子女抚养支出可以按未成年子女个数和地区生活水平, 核对合理的可扣除额;子女教育支出、家庭医疗支出都能提供相对完整且合法的票据;赡养老人的支出可以按老人数量及地区生活水平核对, 对于共同赡养的, 按居住时间分配该指标, 也能计算出相对合理的扣除额, 如有养老保险或社会养老凭据的, 可按凭据额扣除。可以按先易后难的原则, 逐步规定可扣除额的内容和计算方式, 扫除按家庭申报的障碍。

四、家庭申报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主体由工资薪金所得税构成, 主要由工作单位代扣代缴, 即纳税人个人课税模式。这种模式便于税收征管机关管理, 成本最小, 并确保税源。如果实现按家庭申报, 则应采取家庭课税与个人课税相结合的模式。在个人课税的基础上实行家庭课税, 以家庭为课征单位。结合我国现实的征管水平, 个人课税也是必须的, 在个人课税基础上到年底汇总夫妻双方各类收入, 扣除规定的费用, 再减去代扣代缴的税额。也就是以可以综合反映收入水平的年收入作为课税对象, 年内预交, 年终汇算, 多退少补。

个税按家庭为单位征收有诸多难点, 但这是大势所趋, 税收征管机关应税极探索可行方案,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尽早起步试行。以个人年收入12万以上申报为例, 个人申报是家庭申报模式的前期准备, 首先是形式申报, 公民了解熟悉掌握申报模式后, 就由形式申报过渡到实质性申报, 但该工作自2006年实行以来, 历经5年, 仍停留在形式申报阶段, 迟迟不能跨入实质申报阶段。究其原因, 主要是高收入群体隐瞒收入, 税务机关消极处罚。自实施以来, 所闻案例仅仅是对未申报人做了几十元的象征性处罚而已, 申报制实施之初, 高收入群体处于观望状态, 待此案例一出, 可谓高枕无忧, 放心大胆地隐瞒收入。税务机关若不能下决心针对高收入群实施强有力的实质性手段, 仅仅满足于征收工薪阶层的稳定税源, 那么个人所得税就起不到调节国民收入的作用, 所谓改革就可能成为空谈。

摘要:文章探讨了现有条件下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申报征收的可行性。

家庭征收 篇5

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个税是国家对公民各项应纳税所得进行征税的税种, 其征收目的除了增加财政收入, 更重要的在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现阶段,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占财政收入比重低

发达国家个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一般在30%以上, 个别国家还超过了50%, 发展中国家也基本上达到了15%左右, 甚至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这一比重也在9%左右。然而, 我国的数据却大相径庭。2010年, 全国财政收入83 080亿元, 比上年增加14 562亿元, 增长21.3%。其中, 个税4 837亿元, 比上年增加888亿元, 增长22.5%, 个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仅为5.8%。财政收入税收来源中,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才是重头。

1.2 劳动所得是课税基础, 工薪阶层成个税最大税源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 近年来工薪所得项目个税收入占个税总收入的比重约为50%左右。工薪阶层作为主要群体, 构成了个税的最大税源。与此相比, 在新加坡, 占人口总数20%的新加坡富人贡献了93%的个税, 个税基本都由富人承担。再以美国为例, 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1O%, 10%的高收入者承担了个税的60%多, 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3O%多, 从而形成了比较完美的“倒金字塔”的税收负担结构。

2我国实现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案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制度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税综合申报, 也面临以下问题:

1) 家庭收入监控的困难。目前中国个人收入来源非货币化、多元化, 尤其对于高收入者来讲, 存在大量的除工资薪金外的所得项目, 目前在以个人为申报单位都很难监控的情况下, 如果以家庭为单位联合申报, 更增加了收入监控的复杂性。

2) 家庭赡养人口的核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当前及以后赡养支出是中国家庭支出非常大的一部分, 不少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赡养2个以上的老人。随着年轻人流动性的增强, 中国的老人大多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如不住在同一个城市、子女住在城市而老人住在农村等。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不能说不住在一起就不提供赡养支出。但正是这种异地赡养使税务机关难以掌握赡养信息的真实性。

3) 对“家庭”界定的困难。家庭由具体的人组成, 家庭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以家庭为申报单位的复杂性。第一、家庭里有收入所得的人数的数量不同会造成税负的不公, 家庭成员中取得收入的人数越多、收入越高, 在综合征收的情况下缴纳的税款越重;第二、家庭成员中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缴纳税款的多少, 家庭成员收入差距较大, 以家庭为申报单位可能比单独申报缴纳的税款少, 而家庭成员收入差距不大, 以家庭为申报单位由于累进税率的设计可能比单独申报缴纳的税款多, 这也成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面对的一个问题。

3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建议

个人所得税是涉及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的税种, 而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状况千差万别, 因此, 要做到量能负担公平征税, 实现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的功能, 个人所得税制度务必全面考虑。

3.1 完善家庭收入监控机制

逐步完善家庭收入监控机制, 即建立税务机关与工商、银行、证券、保险、房管、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间的信息资料交换制度, 以确保从源头上监控家庭收入。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建立纳税人税务永久号码的方式, 把纳税人所有收入归结到这个号码, 达到有效监控纳税人收入的目的, 从而为税务机关及时、准确地掌握家庭收入情况创造条件。建立该制度的前提是实现以非现金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 因此要普遍实行现金交易报告制度, 大力推行非现金结算, 最大限度地控制现金交易。

3.2 明确家庭申报的核算单位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为纳税单位, 虽然征管方

便且容易操作, 但不能正确地反映家庭的整体收入情况, 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家庭的纳税能力。以家庭为核算单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就是把全体家庭成员的收入综合起来减除家庭的生计费用或按实际支出减除必要的费用, 其余额即为应纳税所得额。这种计算方法更能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 并充分考虑家庭的实际负担,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3.3 明确规定家庭应纳税额

无论家庭的收入来源于哪里, 属于什么性质,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要求将家庭成员的所有收入都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为核算单位对其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而以家庭为核算单位的综合税制则是针对不同家庭的不同情况进行费用扣除后, 乘以相应的税率, 再减除速算扣除数, 其余额即为应纳税额, 这种计算方法更好地解决了家庭成员之间收入不平衡的问题。

3.4 充分考虑家庭赡养人口等对纳税的影响

在基本扣除的基础上, 根据纳税人的家庭人口、赡养、抚养、就业、教育、个人的住房贷款、医疗支出、是否残疾等不同情况确定其他单项扣除;起征点可以考虑“赡养系数问题”, 比如同样是一家3 口收入3000 元, 如果一对夫妇两个人都有收入, 那他的赡养系数就是1, 就用他的收入乘以1 后再按照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来纳税, 但如果一家3 口只有一人工作, 那他的赡养系数就是0.5, 这样他的纳税标准就是用收入乘以0.5来纳税。这样以家庭总体收入为标准来纳税才是较为合理的。

4结语

个人所得税制度涉及每个人的经济利益,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不同, 收入不同, 阶层不同, 因而提出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意见也会有许多差别。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 上述关于个人所得税收入及人口确定方案的设想将需要逐步实现,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摘要: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 分析我国实现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案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收入,人口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胡丽霞.新形势下的个税改革研究[J].财税纵横, 2010 (5) .

[3]张洪, 杨荣海.现行分类个税模式的制度优化探讨[J].财会研究, 2011 (5)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家庭征收】相关文章:

核定征收变查账征收08-13

水费征收04-16

税费征收05-19

征收办法05-21

征收原则05-26

查账征收范文05-16

征收土地公告04-13

查账征收证明04-18

税收征收措施04-26

农村土地征收05-22

上一篇:早期监测下一篇:综合虚拟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