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2024-04-24

征收土地补偿标准(共8篇)

篇1: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东莞征收土地补偿征收标准

请问国有出让农业综合性用地的地价标准是什么?土地出让金标准怎样?谢谢!

2011-9-6 00:27 提问者:killer00007200

| 悬赏分:10 | 浏览次数:94次

其他回答 共1条

2011-9-6 01:00 0321哥哥 | 一级

农业用地出让每亩每年应得多少补偿款这个问题因所在的地方和土地用途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以东莞为例:

农用地补偿标准

一类区片每亩8.5万元

二类区片每亩6.5万元

征收集体用地的补偿费范围为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土地补偿征收标准:

第一类区片内的农用地(含未利用地)按综合平均价每亩8.5万元补偿(只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第二类区片内的农用地(含未利用地)按综合平均价每亩6.5万元补偿(只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青苗补偿费按照以下标准:

(一)荔枝、龙眼树补偿标准(连片种植的按面积量算补偿):

1、平均树冠每棵6米(含6米)以上,每亩补偿3.5万元;

2、平均树冠每棵2米(含2米)以上至6米以下,每亩补偿3万元;

3、平均树冠每棵1米(含1米)以上至2米以下,每亩补偿2.5万元;

4、平均树冠每棵1米以下,每亩补偿0.5万元。

(二)其他杂果(包括芒果、葡萄、李树、柚树、柑橘、柿子、黄皮等)补偿标准:

(1)平均树冠每棵5米(含5米)以上,每亩2万元;

(2)平均树冠每棵1米(含1米)至5米以下,每亩1.5万元;

(3)平均树冠每棵1米以下,每亩0.5万元。

对于零星青苗的补偿,由镇街在本规定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10%不可预见费中包干。

(三)香蕉:每亩0.5万元。对于零星青苗,由镇街在本规定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10%不可预见费中包干。

(四)林木、竹木:每亩 0.2万元。

(五)青菜、稻谷等农作物:每亩0.2万元。

(六)鱼塘青苗迁移费:每亩0.25万元。

(七)花木场迁移费:每亩1.2万元。

不予补偿情形:下列青苗不予补偿。

(一)政府征地公告下达之日后栽种的林木、青苗;

(二)天然野生杂木。

建设用地补偿标准

一类区片商用地3000元/㎡

二类区片商用地2000元/㎡

征收已批集体建设用地按相应土地用途补偿。其中宅基地、商业用地的补偿标准分别为:第一类区片3000元/㎡,第二类区片2000元/㎡;工业用地的补偿标准分别为:第一类区片450元/㎡,第二类区片384元/㎡。

其他土地按照相应土地用途的评估地价计算补偿费。

建筑物补偿标准

一类区片住宅1500元/㎡

二类区片住宅1200元/㎡

对于已建房屋用地的补偿标准,应当纳入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其补偿方式和标准参照本规定对已批建设用地的补偿方式、标准。

住宅及综合楼(不含建筑占地)主体的补偿标准为:第一类区片1500元/㎡,第二类区片1200元/㎡。首层商业铺面主体补偿标准为:第一类区片4500元/㎡,第二类区片3600元/㎡。

厂房(含仓库及厂区内办公楼、宿舍)的价格为800元/㎡,其中高级钢架结构补偿价格为400元/㎡,附属及简易建筑补偿价格为200元/㎡。住宅及商业铺面装修补偿价格为500元/㎡,厂房装修补偿价格为300元/㎡,附属及简易建筑不作装修补偿。

其他补偿

管线迁移费:管线迁改方案由建设单位审定,管线迁改由镇街负责实施,但管线权属为省级以上单位的,可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拆迁,镇街协助。迁移费由专业咨询公司审核,经市(或镇)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征用单位按规定支付。

搬迁安置补助标准:拆迁私人房屋按每户2万元给予搬迁补助费(含临时安置费等);拆迁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性用房造成停产停业实际损失的,可以根据房屋拆迁公告发布前6个月,按税务部门核实的该企业税后平均利润(每月)80%的标准给予不超过六个月的补偿。

不可预见费:除本规定以上的补偿项目外,征地拆迁不可预见费按照包干费用总额(扣除按评估补偿价赔偿部分)的10%提取。

算账

举个例子让你更明白

打个比方说,张先生在南城的一片宅基地被划入政府征用地范围,这片空地占地面积为100平方米。按照新的标准每平方米补偿3000元,那么张先生就可以得到30万的补偿。

如果说这块宅基地上面盖了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住宅楼,张先生不但可以拿到30万的宅基地补偿,还可以拿到每平方米1500元的住宅主体补偿。也就是说,张先生最后得到的补偿是宅基地补偿加上住宅主体补偿一共60万元人民币。这其中还不包括搬迁补助费等

篇2: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安置补助费是指为了安置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并取得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的生活,国家所给予的补助费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安置补助费与土地补偿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 倍,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2.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包括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含构筑物)、农田水利设施、树木、蔬菜大棚等的补偿费。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3.青苗补偿费

篇3:土地征收中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关键词:土地征收,生态补偿

一、生态补偿概念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保护法学等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也是世界各国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采取的重要政策措施。生态补偿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的概念源于自然生态补偿, 《环境科学大辞典》将自然生态补偿定义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 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十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 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这个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可优化性特征, 将生态补偿理解为生态系统由于遭受外界活动的干扰、破坏后, 功能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机制和自我调节作用, 强调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补偿, 反映出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具有净化和消纳能力。但是, 自然状态的消纳自净容量是有限的, 过程也是缓慢的, 人类自身的规模及他们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规模、强度和速率, 大大地超出了自然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和限度。随着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作用于自然, 生态环境的变化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补偿能力, 生态补偿概念必然有了新的涵义。

毛显强等认为生态补偿是通过对损害 (或保护) 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 (或补偿) , 提高该行为的成本 (或收益) , 从而激励损害 (或保护) 行为的主体减少 (或增加) 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 (或外部经济性) , 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昌忠梅认为生态补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对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生态补偿则还应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 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沈满洪认为生态补偿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 让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 激励公共产品的足额提供;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 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殖。

从本文研究视角来看, 生态补偿就是为了解决资源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外部性问题, 利用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原理, 使资源和环境被适度、持续性的开发、利用和建设, 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平衡协调,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日标。

二、土地征收中生态补偿的缺失

(一) 征地补偿原则的范围和标准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第一款的规定, 目前, 我国土地征收的补偿范围主要包括上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三项。土地补偿标准为除地上附着物按实际情况补偿外, 土地补偿费为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6-10倍, 每个劳动力安置补助费为前三年平均产值的4-6倍, 最高为15倍, 但土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补助费之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

(二) 农地价值分析

农地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胡静、陈银蓉、汪峰等学者在其研究中都将农地总价值划分成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所谓经济价值, 主要是指农地所提供的粮食、纤维等农副产品及农业资料的价值。所谓社会价值, 由农民的生存保障价值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值构成。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本空白, 所以农地不仅是生产生活资料的载体, 而且对农民具有生活保障、提供就业、直接收益、继承、资产增值等效用, 承担了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可以预期的是, 随着社会的进步,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使得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淡化。农地又是提供粮食生产的唯一实体, 国家为了在紧急时刻能够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就必须保护农地, 以求得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粮食安全, 由此可见农地粮食安全保障价值的重要性。所谓生态价值, 是指农地的景观价值及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物种多样性、保育环境等功能的价值。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农地的生态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

(三) 征地中生态补偿的缺失

从征地的标准和范围来看, 我国实行的是部分补偿原则, 即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征收个人或团体的私有土地而给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 国家针对具体损害给予相对人一定的补偿。其显著特点是征地补偿数额与土地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不相等, 往往低于被征土地的市场价格。我国征收土地是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的。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仅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征地补偿涵盖的范围明显较小。另外, 补偿金额是基于农地收益计算的, 不能准确反映农地转为非农用地的预期收益, 而目前, 相对于土地的增值潜力, 土地补偿费远远低于土地出让价格, 属于低价征收, 没有以市场决定地价。据王仕菊、黄贤金等人以耕地价值为基础测算, 2007年全国征地的补偿标准是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的2.51倍, 且高于耕地最低市场价格。在测算中王仕菊等将耕地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分别计算各自的价值 (见表1) 。

征地中生态补偿其基本理论是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原理。从生态补偿与征地的关系看, 征地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后果, 不仅改变了土地的资产价值, 同时也改变了土地的资源价值。根据生态补偿的定义, 这种政府行政行为使大量的土地资源改变用途, 而作为资源的生态价值也往往受到损害而不断减少, 但当前征地中这种政府行政行为导致的生态价值减少并没有得到补偿 (或收费) , 生态补偿缺失。

数据来源:王仕菊等: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

从理论角度来看, 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应为资源效用价值理论、生态位理论和外部性等理论, 且以“受益者负担”为原则。在征收补偿理论研究方面, 理论界就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遭受侵害的经济学原因、历史原因、政策和制度原因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但都不涉及征地生态补偿的内容。而且在土地生态价值及其损失研究方面, 日前的重点和热点主要集中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农地的外溢效应、土地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研究、农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等方面。但这些涉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都没有对土地征收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而引起的土地生态功能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 没有针对征地生态补偿提出合理的补偿机制和补偿方式。而土地的双重属性——资产属性和资源属性又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环境资源, 土地生态系统拥有生态服务价值, 这是农地价值的一个本质属性, 这一重要内容的缺失恰恰反映了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深层缺陷。

三、土地征收中生态补偿的缺失的后果分析

(一) 绿地较少, 生态失衡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非农建设占用农地, 特别是占耕地数量具大。农地特别是耕地被征以后, 其农产品生产功能 (表现为直接利用价值) 和生态环境功能 (表现为间接利用价值) 随之不复存在。耕地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绿地所具有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调节气候、保持水上、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环境净化等多种功能。耕地的不断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绿地数量的流失。耕地的流失也使得土地被征前后原有的生态平衡不断被人为打破, 生态环境难以恢复。被征农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发展丧失殆尽, 但征收者和使用者却没有为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付出任何成本,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 生态补偿在征地补偿中的缺失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 由于不当征地不仅导致了城郊土地抛荒、闲置现象, 还形成了城市周边的污染带, 已丧失了其应有的田园景观功能。

(二) 土地配置效率降低

土地配置效率的高低不仅要从空间考虑, 还要从时间上加以分析。随着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的恶化, 土地持续利用更加注重的是土地利用的生态可持续性。但是目前的征地行为总是在局限条件下追求最大化利益。在征地中, 征收者和使用者总是偏向于以较低的征地补偿费取得土地, 从而忽略生态服务价值等外部性价值, 更不会对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进行应有的生态补偿, 甚至会尽量避开一切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补偿费用。从时间、代际间的持续利用角度看, 这种只是维持当前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 而忽视未来成本配置方式影响土地的持续利用。

四、实现我国土地征收中生态补偿建议

(一) 更新观念, 审视农地价值

要审视农地总价值, 改变以往只关注农地较低经济价值而忽视农地较高生态价值的观念, 明确农地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社会、经济等价值, 明确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征地补偿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及受益者, 因此, 全体社会成员、政府、投资者和农户都应该关注被征农地的生态价值。政府及工作人员享有国家的公共权力, 是生态补偿的直接操作和运作者, 对生态补偿问题的认识及提高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投资者是土地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必须把生态保护的观念植入到生产过程中去;农户是征地行为的直接受害者, 也要转变观念, 捍卫自身最大的利益。

(二)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实现生态补偿首先就要解决的是在征地补偿中的利益冲突, 对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进行完善。在对生态补偿利益冲突的制度协调中, 法律制度是其中核心的内容之一, 建立和完善征地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 可以有效降低政策协调、经济协调、观念协调的主观随意性和变动性, 最大限度地保持利益平衡和社会稳定。目前, 由于技术的原因, 土地的生态价值还难以准确量化, 耕地转换后的外部经济性也很难被量化到每一个社会主体身上。因此, 从法理的公平原则出发, 可以通过税收的方法, 让有能力者即土地资源的使用者承担生态责任。通过对土地使用者征收生态税等进行征地的宏观调控等手段, 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 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安置补偿, 包括就业培训或公共医疗保障等。对于补偿方式, 除传统的征地资金补偿外, 生态补偿可以从实物补偿、智力补偿、政策补偿等方面做起, 减缓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生活质量的下降, 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 加强征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从理论上厘清生态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区分失地者和用地者的生态责任。尤其亟需建立农地生态补偿评价指标及其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可以根据被征农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或者根据被征农地生态系统类型转换的机会成本 (或恢复成本) 来对被征农地进行定价。也可以采取“意愿价值评估法 (AVM) ”, 对征收前的农地及征收后土地覆被发生显著变化的土地分别进行生态价值估算, 通过计量分析乎段揭示影响评估价值的过程变量和主要因素, 确定补偿标准, 或者对农地生态环境质量引入生态补偿指数进行综合评价, 进而提出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 根据补偿者的承受能力和受偿者的受偿效果, 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四) 多渠道筹措征地生态补偿资金

生态是一种全社会的公益性问题, 补偿费应由社会承担, 不能全靠国家, 应按照“有偿使用, 全民受益, 政府统筹, 社会投入”的思路, 全社会一起来筹集生态补偿基金。一方面, 可以尝试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来推行征地制度改革, 明晰土地的财产价值和生态价值, 推行土地股份制、年租制或发行土地债券等, 实行征地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 可以建立征地补偿金制度, 对因开发利用农地生态系统而损害生态功能, 或因生产、生活行为导致土地生态价值丧失的征收者和投资使用者收取经济补偿, 并对为保护和恢复土地生态及功能而付出代价的农户进行补偿。由于土地的资源属性决定其许多功能和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土地覆被变化中的外部性很难内部化, 在补偿过程中, 无法把邻地的不经济性纳入到补偿范围。因此, 要依靠政府建立不同层次的补偿金制度, 拓展实现补偿的有效途径。

五、小结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的扩张, 土地征收是不可避免, 合理补偿标准和补偿制度是保障农民利益和社会总体效益的根本。征地中生态补偿的实现还需要土地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权利制度的不断明晰以及对土地资源价值的进一步认识,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逐渐重视对土地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发展价值的补偿, 扩展土地资源价值的补偿的内涵, 这不仅关系到土地资源的现实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问题, 而目也关系到土地资源利用与代际发展问题, 这是我国未来土地政策、制度和法律都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而征地补偿中增加生态补偿是解决这种外部性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 对征地生态补偿进行理论探析, 有助于解决土地补偿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并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孙新章, 谢高地, 张其仔等.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J].资源科学, 2006 (4) .

[2]、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辞典[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

[3]、彭丽娟.生态效益补偿涵义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 2005 (4) .

[4]、毛显强, 钟瑜, 张胜等.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4) .

[5]、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法律出版社, 2003.

[6]、沈满洪, 陆箐.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J].浙江学刊, 2004 (4) .

[7]、王仕菊, 黄贤金, 陈志刚, 谭丹, 王广洪.基于耕地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J].中国土地科学, 2008 (11) .

篇4: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实施

关键词:补偿标准;集体土地房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利益

一、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之根据法

目前我国涉及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甚少。其中《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只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进行了稍详细的规定,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费的标准只作原则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集体土地房屋可以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的情形。

二、政府和法院对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的制定和处理方式

(一)《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衍生的法律适用和法院审查问题

《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第2款规定: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未就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进行安置补偿,补偿安置时房屋所在地已纳入城市规划区,土地权利人请求参照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的,人民法院一般应予支持。因此,涉案房屋所在土地的性质直接关系到法律适用问题,甚至是具体补偿标准问题。

笔者以该司法解释第12条为关键词,在北大法意检索到了29则相关案例。了解到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对被征收房屋所在土地的性质进行形式审查,对于补偿标准进行实质审查,从其补偿标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方面进行审查①。

(二)根据房屋用途调整补偿标准的问题

房屋性质和用途是否会影响房屋征收补偿标准?最高院公布的典型案例“霍佩英诉上海黄浦区政府房屋(公房)征收补偿决定案”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是根据被征收房屋的性质适用不同补偿标准。法院也通常依据房产登记证件所载明的用途认定房屋性质。关于集体土地房屋,有些地方政府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时也按房屋的用途适用不同补偿标准。如《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要求将房屋分为居住房屋和非居住房屋进行补偿②。

三、政府和法院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制定和处理方式

《土地管理法》对于集体土地补偿标准的规定简单宽泛,且耕地以外的其他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仍需由当地政府予以规定。笔者对上海市和长春市政府的集体土地补偿标准规定进行分析以后,发现,长春四个不同乡村集体土地,虽然根据房屋用途制定不同补偿标准,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征收补偿金之差额极其微小,甚至完全相同。

四、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問题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我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存下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现有的补偿标准忽略了对被征房屋的区位价值补偿。各地政府对集体房屋基本上采取作价补偿,忽略了对被征收房屋的区位价值补偿,有的地方由镇政府与村组签订土地征收协议书打包处分农民的房产,损害了农民利益③。

第二,政府补偿标准的随意性大。法律仅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作原则性规定,具体补偿标准授权政府制定,导致各地补偿标准不一,随意性较大。

第三,政府补偿标准的方式设定不科学。农村集体土地对农民而言,具有生产、居住、就业甚至社会保障等多种功能。《土地管理法》的以“土地平均年产值”为核心的补偿标准既没有体现出土地的实际价值,更不足以弥补被征地土地失地农民的功能性损失④。

五、小结

如果根据市场价格对集体土地进行补偿,固然最为客观公平,但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也可能对农民不利。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保护农民补偿利益的最可行的办法是,第一,用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弥补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不足。第二,各地方政府应当落实好中央指导意见,制定完善的补偿标准,确实保护好农民利益。比如,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政府可以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对集体土地征收采用入股分红方式进行补偿,以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

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表示承认集体土地的市场价值,但国家和政府的各项举措已足以表明对集体土地市场价值的认可,国家和政府也正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农民也能够享受到土地增值利益。笔者相信,我国农民的征收补偿和保障制度将会更加完善。

注释:

①亦可参考《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载于《山东审判》2013年,第3页。

②《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第13条、14条。

③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反思,申建平,《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2期,第1页。

④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行政案件审理疑难问题研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法律适用》2010年第6期,第1页。

参考文献:

[1]土地征收中的被征收人的权利保护研究,邹爱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房屋征收补偿与诉讼救济法律实务,张国法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

[3]不动产征收法律制度纵论,房绍坤、王洪平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

[4]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反思,申建平,《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2期[2]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征收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山东审判》,2013年第4期.

[5]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行政案件审理疑难问题研究,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法律适用》,2010年第6期.

[6]《土地管理法》.

[7]《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

[9]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作者简介:

篇5: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作者:贾国昌来源:

随着城市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范畴的不断拓展,城市可用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和城市的房屋拆迁所造成的高昂成本代价使征收城市中心和其边缘的集体土地成了城市用地发展的一个渠道。但是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和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二者之间的补偿标准却大不一样,同在一个地块,补偿标准却有天壤之别。对于在市中心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和市中心周边的集体土地房屋进行拆迁补偿时,给予的补偿标准,令被拆迁人很难在原居住地附近购买住房,使其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甚至直接流落街头,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也导致了由拆迁引起的纠纷不断发生。其中近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出现野蛮拆迁和暴力抵抗拆迁的事件,典型的如成都唐福珍事件、自制火炮对抗拆迁的湖北农民杨友德事件。在现在的一个和谐社会中发生这样的事情无不令人痛心!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可知,对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适用的法律依据是现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于补偿的标准是根据市场价对房屋进行评估。而对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适用的法律依据是《土地管理法》,是依据征收法律来制定的补偿标准,有的地方是县或者市制定的一个集体土地上房屋的补偿标准,甚至是2000年以前制定的,例如安徽阜阳市人民政府2000年制定的《阜阳市非农业建设征地拆迁实施办法》,直到现在阜阳市的房屋拆迁补偿仍以此为补偿标准。由于最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突飞猛进,一年一个价格的变化,早年的房屋价格至今早应不该适用。如果按照2000年左右的市场房屋重置价进行补偿,再结合当今周圈国有土地高高在上的市场价格,差额低则十多倍,高则相差三四十倍。这其中的矛盾可想而知。

有的地方是先征地,没有在征地的同时给予房屋拆迁补偿,等过了1年或者几年后再给予拆迁补偿,类似这样的情况应该适用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2005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就此问题作出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后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有关问题的答复》的司法解释,明确指出了行政机关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之后,被征用土地上的原农村居民对房屋仍享有所有权,房屋所在地已被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应当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房屋所有权人予以补偿安置。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就是应该予以适用的。

2010年5月25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对于尚未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实施新的征地朴偿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于20lO年6月底前公布实施,那么在对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上,将会依据新的征地朴偿标准来实施,这大大的提高了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补偿标准。

另外对于征地涉及拆迁农民住房的,必须先安置后拆迁,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户的居住问题,切实做到被征地拆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这表明,在以后的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将进一步的保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篇6: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修订草案)

第一条 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合理确定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保证征收土地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征收土地,涉及果树、林木、苗木、花卉、温室(大棚)、青苗、中药材、水产养殖、农田水电设施等地上附着物补偿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征收土地中各类果树的补偿标准依据其密度和单株干径确定。低于或等于最大密度的,按实际株数补偿;超过规定密度的部分,不予补偿。高干果树干径是指自地面至1.0 米处树干的直径,矮干果树干径是指树干第一分叉股下10厘米处的直径。(一)鲜果树的最大密度和补偿标准为:

1.鲜果树的最大密度:桃树每公顷1665 株(每亩111 株);苹果树、梨树、杏树、李子树、大樱桃树及其它鲜果树每公顷1245 株(每亩83 株);矮化密植园最大密度每公顷不超过1665株(每亩111 株)。

2.鲜果树的补偿标准(依据单株干径确定)为:

(二)干果树的最大密度和补偿标准为:

1.干果树的最大密度:板栗树、枣树的最大密度为每公顷1665 株(每亩111 株),核桃树、柿子树最大密度为每公顷1245株(每亩83 株)。2.干果树的补偿标准(依据单株干径确定)为:

(三)树冠不整和进入衰果期的各类果树,单株补偿标准按树冠整齐的各类果树单株补偿标准的50%-80%计算;没有树冠而根部生枝的,每株补偿40 元;枯死果树不予补偿;移栽果树时间低于1 年的,单株补偿标准按各类果树单株补偿标准的20%计算。第四条 大棚鲜果树(含葡萄)的补偿标准经评估确定。

第五条 露地葡萄的补偿标准按单位面积年产值的三倍计算。单位面积年产值等于单位面积产量乘以价格。

(一)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

1.二至三年生每公顷10500—21000 公斤(每亩700-1400公斤)。2.三至五年生每公顷21000—45000 公斤(每亩1400-3000公斤)。3.五至七年生每公顷45000—60000 公斤(每亩3000-4000 公斤)。4.七年生以上每公顷60000—30000 公斤(每亩4000-2000 公斤)。

(二)价格以省统计部门统计的上平均价格计算。

(三)一年生葡萄,按二年生葡萄补偿标准的50%计算。

(四)葡萄的架杆、铁丝等其他辅助设施每公顷补偿15000-30000 元(每亩1000-2000 元)。第六条 各类苗圃的补偿标准分别为:

(一)果树苗圃的补偿标准:一年生嫁接苗苗圃按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 倍计算,二年生嫁接苗苗圃按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 倍计算,三年生嫁接苗苗圃按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 倍计算;实生苗苗圃按相应年限嫁接苗苗圃的50%补偿;半成苗苗圃按相应年限嫁接苗苗圃的80%补偿。

(二)一般林木苗圃的补偿标准:良种速生树种二年生以上的,按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 倍计算,一年生按二年生以上的50%计算;其他林木苗圃等不易确定补偿标准的,其补偿标准经评估确定。第七条 各类树木的补偿标准分别为:

(一)紫穗槐、簸箕柳、桑条根据实际占地面积,按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2-4 倍计算。

(二)一般树木只补偿损失费,阔叶树最大密度每公顷3330 株(每亩222 株),针叶树最大密度每公顷4995 株(每亩333 株),超过规定密度的部分,不予补偿。其补偿标准为:

(三)各类观赏树木、花卉、药材等不易确定补偿标准的,其补偿标准经评估确定。

(四)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特种用途林、旅游风景区树木的补偿标准按其防护效益和其特定的经济价值经评估确定。

(五)国家和本省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八条 按技术规范建造的各类温室的补偿标准分别为:

(一)砖石结构墙体,骨架为钢筋或角铁的,按净占地面积每平方米100-150 元补偿;有其它设施的,除按上述标准补偿外,其设施补偿经评估确定。

(二)砖石结构墙体,骨架为竹竿的,按净占地面积每平方米80-100 元补偿。

(三)土墙结构墙体,骨架为钢筋或角铁的,按净占地面积每平方米90-120 元补偿。

(四)土墙结构墙体,骨架为竹竿的,按净占地面积每平方米60-90 元补偿。第九条 各类大棚的补偿标准分别为:

(一)骨架为钢筋或角铁的,按净占地面积每平方米45 元补偿。

(二)骨架为竹竿的,按净占地面积每平方米30 元补偿。

(三)小拱棚按净占地面积每平方米10-15 元补偿。

第十条 青苗的补偿标准依据县(市)区统计部门上公布的所在乡镇该作物产值计算。第十一条 水产养殖业的补偿标准分别为:

(一)淡水养殖的补偿标准按照单位面积产量和上县(市)区统计部门的市场平均价格确定。

1.精养池塘单位面积产量:(1)主养鲤鱼或罗非鱼、鲢鱼、鳙鱼、鲫鱼等的(池中合理套养其它鱼)每公顷15000-37500 公斤(每亩1000-2500公斤)。

(2)南美白对虾每公顷4500-7500 公斤(每亩300-500公斤)。(3)河蟹每公顷1125-1500 公斤(每亩75-100 公斤)。

2.半精养鱼池塘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7500-15000 公斤(每亩500-1000 公斤)。3.散混养鱼池塘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4500-6000 公斤(每亩300-400 公斤)。池塘内多品种混养的,以主养品种的价格计算补偿。

(二)海水养殖的补偿标准按单位面积产量和上市场平均价格确定。海水养殖池塘以虾豚、虾蜇、虾蟹(其中虾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混养的,其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1)虾豚混养的:虾每公顷375-1125 公斤(每亩25-75 公斤),河豚鱼每公顷750-1125 公斤(每亩50-75 公斤);

(2)虾蜇混养的:虾每公顷375-1125 公斤(每亩25-75 公斤),海蜇每公顷750-3000 公斤(每亩50-200 公斤);

(3)虾蟹混养的:虾每公顷375-1125 公斤(每亩25-75 公斤),海蟹每公顷450-750 公斤(每亩30-50 公斤)。

(三)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以实际占用池塘的净水面的面积计算。

(四)工厂化养殖的补偿标准,其产量、价格和设施均经评估确定。

(五)其它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单位面积产量经评估确定。第十二条 水产养殖池塘的补偿标准:一般池塘每公顷45000-52500 元(每亩3000-3500 元);围海造池的每公顷69000-84000 元(每亩4600-5600 元)。第十三条 各类水井的补偿标准及灌溉面积分别为:

(一)庭院压水井,每眼补偿4000-5000 元;

(二)混凝土管机井,按井深每米补偿300-400 元;

(三)钢筋混凝土管机井,按井深每米补偿400-500 元;

(四)钢管、铸铁管机井,按井深每米补偿600-700 元;

(五)压水井每眼灌溉面积不低于2 亩,机井每眼灌溉面积不低于25 亩;

(六)岩石井、大口井、特殊用途井的补偿经评估确定。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迁葬费一棺一墓的,每座(墓穴)补偿1800 元;每增加一棺增加补偿500 元。受国家保护的革命烈士墓、知名人士墓、华侨祖墓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考察价值的古墓,迁葬补偿问题由当地人民政府酌情确定。

第十五条 合法的地上建(构)筑物的补偿标准按照国家关于建(构)筑物拆迁的有关规定执行或经评估确定。

第十六条 农田灌溉设施中的地下灌溉管网,按管道长度每米补偿50-60 元;农田灌溉水窖按每立方米补偿300-400 元。

第十七条 农田中小型低压电力设施(含电线、电杆等),按线路长度每米补偿80-100 元。第十八条 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国家或本省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地上附着物,可以通过协商或经有关专业、技术评估部门评估后,依据法律、法规等规定予以补偿。

篇7: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收集体土地村镇企业用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维护被征地拆迁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拆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对《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征地拆迁政策的若干意见》(厦府〔2005〕176号)的有关规定进行修

订,现通知如下:

一、涉及村镇企事业用地的补偿标准作以下调整:属合法批准的村镇企业用地且已缴交土地配套费的,思明、湖里区按每平方米500元补偿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海沧、集美区按每平方米400元补偿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同安、翔安区按每平方米300元补偿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若未按规定缴交土地配套费的,则按上述标准扣减

相应的工业用地土地配套费(按50元/平方米)后予以补偿。

二、上述标准自市政府批准之日起施行。之前已发布征地(预)公告、补偿通

告、拆迁通告的,仍按市政府原有的有关规定执行。

厦门市

人民政府

二OO

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篇8: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一、公平补偿应为土地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

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征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是征收补偿的基础。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是在1953年确立的,当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围绕工业化建设而展开,征地也不例外。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土地不是商品,所以土地价值无从体现,国家以实现工业化为建设宗旨,农村土地资源成为国家城市建设的巨大后备资源。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国家对农民的土地补偿也是低水平的,有时甚至是无偿的。这种征地补偿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合理的,也是适用的,政府通过低价购买土地实现资本积累,达到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的。但是这种征地补偿制度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经济体制完全由市场经济主导并且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时,其不适应性会越来越强,与新体制的碰撞也会愈加频繁。

为了避免因征地而导致失地农民生活贫困化,保持社会稳定,200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原则”,以此作为衡量征地补偿的标准。然而,这个衡量标准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民来说是有失公平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土地征收补偿避而不谈土地价值却按照不降低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为准则,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基本规则。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可充当被征收土地的等价物,与被征收土地价值对等的只能是土地的市场价值。

即便以生活水平为衡量标准,现行征地补偿也是偏低的,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面临事实上的下降。从收入来说,土地被征前农民每年都能取得土地收益,尽管收入不多却也细水长流;征地后除获得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外再无土地收益,即使从事二三产业收入也很不确定。据国家统计局对2942户的农民调查,耕地被征收前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765元,土地被征收后人均纯收入为2739元,约下降了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有1265户,约占调查总户数的43%;持平的有324户,约占11%;下降的有1353户,约占46%。再看支出,土地被征前农户的家庭消费支出相对较低,有些农产品如粮食、蔬菜等还可以自给自足;土地被征后农户面临与城镇居民相同的消费环境,生活支出大大增加,不仅所有商品都需要从市场购买,一些大项消费如住房、子女入学、大病就医等更增加了普通农民的生活负担。另外,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虽然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并没有真正获得城镇居民身份,无法在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也无法长期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居住生活。由此可见,征地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总体是下降的。

纵观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宪政国家都坚持公平补偿的原则,征地补偿标准基本是以土地市场价值为基础,按照被征收土地的正常市场价格计价赔偿。如美国法律确立土地征收以公平补偿为原则,“未经公正补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加拿大对土地征用的补偿是建立在被征土地的市场价格基础上,依据土地的最高和最佳用途,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补偿。英国也明确规定土地征用补偿以愿意买者与愿意卖者之市价为补偿的基础,补偿以相等为原则,损害以恢复原状为原则。鉴于此,我国应完善宪法的征地补偿条款,或设立《土地征收法》,依法确立土地征收补偿原则为“公平补偿”,明确补偿依据、补偿范围、补偿方法,不管用地性质是否为公益性用地都应按公平市场价格给予补偿。

二、建设用地收益应为征地补偿的测算依据

按照现代土地估价理论,土地价格的测算要反映地价的形成规律,要遵循基本的估价原则。土地估价的重要原则之一是预期收益原则。预期收益原则要求土地估价应以待估宗地未来的预期收益为测算依据。如果土地没有改变用途的预期,过去的土地收益可以为未来收益提供参考依据,但当土地面临改变用途时,购买者要根据土地的未来收益支付地价,其价值测算的依据应当是新用途的土地收益。估价理论中还有一项重要原则即最高最佳利用原则,该原则要求估价结果应是在估价对象最高最佳利用状况下的价值。遵循该原则评估房地产价值时要根据估价对象的情况选择城市规划允许的最大收益用途的利用方式。如果将这一原则用于土地征收的地价评估,则应按照建设用地的收益计算征地补偿价格,因为我国土地征收过程是土地所有权转变和土地用途转变同时发生的,土地权属的“农转非”伴随着土地用途的“农转非”。对被征收土地而言,最高最佳的利用状况是建设用地而不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是城市规划允许的最大收益用途,也是使土地价值到达最大化的利用方式。

不论是预期原则还是最高最佳利用原则都将征地补偿的测算依据指向建设用地,而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却是按照征地前的原用途进行补偿,农村土地的原用途多指农业用途。《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业用途的土地收益与商业、工业及房地产开发等用途的土地收益相比要低得多,因此,按照农用地产值进行补偿是属于低价补偿。现实中,用地单位的土地成本中很大一部分作为出让金上交给地方政府,而支付给失地农民的补偿金却很少。政府一手从农民那里廉价得到土地,另一手又高价卖给开发商,征地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最终拿到的征地补偿款只占到整个土地增值收益的5%-10%。用地单位获得农村土地的过程成了地方政府侵占农民利益而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过程。征地前后巨大的地价反差使被征地农民的不公平感更加强烈,社会矛盾也有可能愈加尖锐。

三、新补偿标准与市场价格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005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后,征地补偿按照新标准即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测算补偿费。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市、县行政区域为主),综合考虑被征收农用地类型、质量、等级、农民对土地的投入以及农产品价格等因素,以前三年主要农产品平均产量、价格为主要依据测算的综合收益值。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是指在城镇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据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划分征地区片,并采用农地价格因素修正、征地案例比较和年产值倍数等方法测算的区片征地综合补偿标准。新补偿标准使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用有所提高并减少了地方政府的随意性,但其自身的缺陷同样不容忽视。

1.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

“综合性”使真实的土地价值被掩盖。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权的补偿,安置补助费是对失地农民进行生活安置以及再就业费用的补偿,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是对农民投入损失的补偿。由于这几项补偿费用的性质不同,因此分别补偿是正确的。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却取消了分项补偿的做法,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捆绑在一起进行综合补偿,这种做法混淆了土地的自身价值与附属价值的界限,使真实的土地价值被掩盖。而在征地补偿费中,对土地所有权价值损失的补偿是征地补偿的主要内容,因为一切损失皆因土地所有权的丧失而引起。从理论上来说,地租、地价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如果征地补偿虚化或掩盖了土地所有权的成分,那么这种补偿不能称其为地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不是真正的地价。

2.“标准化”的征地补偿难以体现土地质量及土地价值的差异性。

由于土地具有自身的特性,如位置的固定性、质量的差异性等,使得每一宗土地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宗土地在实体上完全相同,这也是土地价值需要评估的理由之一。因此,绝对的地价标准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标准只能作为评估的参考或基准数据。如我国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中的基准地价就是作为宗地评估的基准数据而存在的,评估时要根据宗地具体情况对基准地价进行估价期日、容积率、土地使用年期等方面的修正和调整,这样测算出的结果才是待估地块的价值。但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不是作为评估参考或基准数据而是直接拿来测算价格的,没有中间的修正与调整过程,属于“刚性标准”。这种做法虽然实现了“同地同价”的目标,但却产生了“异地同价”的问题,同区域内土地的地类不同、用途不同、征地目的不同却适用相同的标准,这样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可见,新补偿标准虽然使征地补偿金额有所提高,但它并没有突破政府定价的框架,与真正的市场价格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征地补偿范围和标准上,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土地征用补偿的范围和标准都有详尽的规定。如英国法律规定征地补偿的范围包括:土地(包括建筑物)的补偿,其标准为公开市场土地价格;残余地的分割或损害补偿,其标准为市场的贬值价格;租赁权损失补偿,其标准为契约未到期的价值及因征用而引起的损害;迁移费、经营损失等干扰的补偿;其他必要费用支出的补偿(如律师或专家的代理费用、权利维护费用等)。如果征购的土地是租赁中的土地,则不仅向所有者补偿,还应赔偿承租者的损失,并充分考虑到租赁终止的各种情况,分别予以补偿。

我国应在现行法律规定补偿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从大的类别来说,可按照土地权益补偿、土地附着物补偿和就业安置补偿进行划分。土地权益补偿应包括土地所有权补偿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前者是对农村集体的补偿,后者是对农民个体的补偿。对我国现实农村来说,土地权益补偿首先要明确产权,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身份的确定。另外,考虑农村土地流转因素,应增加土地租赁权补偿、干扰补偿以及经营损失补偿等内容,切实保障土地承包者和租赁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美)伊利.土地经济学原理[M].腾维藻,译.商务印书馆,1982.

上一篇:1论文检索操作过程下一篇:李合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