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费征收

2024-05-26

养老保险费征收(共8篇)

篇1:养老保险费征收

团风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费征收状况

团风县作为黄冈市唯一一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从县委县政府到基层各部门都高度重视,采取多项举措抓好征收工作。

从狠抓宣传发动入手,营造舆论氛围。“面上宣传五到位”,即新闻播到位(在县电视台连续1个月滚动播出有关新农保的新闻专题),手册印到位(向全县适龄人群印送参保宣传手册10万份),资料发到位(在全县范围内发放新农保参保缴费办法、团风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等宣传资料20余万份),专栏建到位(在全县每个自然垸建立一个固定农保政策宣传栏,共建立2322个户外农保政策宣传栏),会议开到位(全县动员会后,各乡镇和村组相继召开动员会和专业人员培训会,层层动员和培训),“入户宣传五清楚”,即把具体参保政策讲清楚、疑难问题解释清楚、申报资料填写清楚、享受对象审核清楚、对比细帐计算清楚,让全县适龄参保对象心中有数,同时,做到“具体工作五为主”,县乡村一把手以抓参保为主、安排工作以新农保为主、考核班子战斗力以参保率为主、检验干部能力以保费征收为主、群众满意度以发放准确率为主。

从夯实基础平台入手,找准推进工作的着力点。迅速组建了10个乡镇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县农保局由原来5名工作人员增配到10人,更新了农保局数据处理软硬件,并列入“金保工程”启动实施计划。

从总结典型经验入手,推广创新方法的闪亮点。在县电视台开辟“农保风采”专栏,推广典型经验。如团风镇张家垸村从村级集体收入中为每个缴费对象补助200元,而且村集体没有新增一分钱债务,全部资金来源于发展村办企业所得。

从落实工作责任入手,选好责任考核切入点。坚持领导阵前指挥。县“四大家”领导亲自到联系村督促指导参保工作;严把“包保关”,实行县“四大家”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包保责任制,做到适龄对象参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4月10日全县组织千名干部进村,三个干部包一个自然村,实行“销号制”,完成一个,销号一人,任务不完成,干部不离村。坚决将这项普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使得新型农保政策及实施细则在全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而呈现出父母替子女缴费、女婿替岳父母缴费、老板替员工缴费、集体替群众缴费、个人主动缴费、党员干部带动亲戚朋友交费、外出务工人员电话咨询缴费的喜人现象。

篇2:养老保险费征收

日前,记者从宁德市人社局获悉,在省人社厅、省财务厅、省地税局连系下发的《关于做好企业职工根基养老保险费征收基数打点题目的关照》中,明晰划定,自1月1日起,用人单元如需按最低人为尺度申报缴费基数,必需同时向征收构造提供人社部分最低人为尺度存案意见。

据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认真人先容,按照划定,用人单元该当按国度划定的单元职工人为总额的划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应按国度划定的本大家为总额的划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今朝,宁德市执行的尺度是按照省里划定的,养老保险费费率为26%,其顶用人单元按单元职工人为总额的18%缴纳,职工小我私纪獯本大家为总额的8%缴纳。但宁德市仍有部门企业未按此尺度执行,而是将最低人为尺度作为缴费基数。

此次下发的《关照》中明晰划定,用人单元将最低人为尺度作为劳动者人为尺度付出的,必需切合“因用人单元出产策划坚苦、经济效益吃亏,确实无法正常付出人为(持续吃亏三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发放人为)”,颠末职工代表大会接头通过,且向人社部分推行报备手续。从年1月1日起,用人单元如需按最低人为尺度申报缴费基数,必需同时向征收构造提供人社部分最低人为尺度存案意见。对付此前已执行最低人为尺度作为缴费基数的参保企业,给以3个月的申报脱期期,脱期期后还未提供人社部分最低人为尺度存案意见的,从第4个月开始应连同前3个月凭证现实人为总额计较缴费。

按照划定,从2015年1月1日起,我省无雇工个别工商户和机动就业职员缴费基数,将从1300元进步到1600元,此后每年以必然的幅度增进。据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认真人先容,无雇工个别工商户和机动就业职员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是20%。按新尺度计较,无雇工个别工商户和机动就业职员月缴交养老保险费,将从260元增进到320元,增进了60元。

篇3:养老保险费征收

1 回顾分析

根据《办法》规定,2006年起,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实施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据统计,实行地税征收后,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上升,基金征收额度逐年增长,各项保险征缴率稳中有升,地税征收阶段性成果明显。

1.1 地税征收后社会保险扩面情况对比

社会保险费征收与扩大覆盖面直接相关。从五项社会保险发展情况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相对稳定,能够反映地税征收对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影响。2002—2010年,省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635万增长到1606万人,环比年平均增长率为12%,其中,2002—2005年平均增长11%;2006—2010年平均增长13%。2003—2010年职工养老保险年度净增人数情况如图1所示。

1.2 地税征收后基金收入对比

地税征收影响基金收入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征收额核定机关改变,企业缴费人数及基数原则上由地税部门核定;二是五项社会保险费合征后,带动加强了原扩面力度较弱的险种。因此,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的增长情况,可以较为全面反映征收机关的调整对基金收入的影响。2002—2010年度,省五项社会保险费总收入年平均环比增长31%,地税征收前后年平均增幅分别为32%、30%。2003—2010年基金年度收入较上年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发现,2009年社会保险费收入增量出现较大下降,可能源于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出台实施的全省临时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其降低费率效应在2009年叠加所致。因此,从社会保险费收入的角度看,地税征收后基金收入总量基本保持较快增长。

1.3 人均征收额增长率分析

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参保人数逐年递增,工资水平持续增长,征收绝对额难以准确反映征收的效果,采用相对指标横向对比可以较好的揭示实际效果。为准确比较地税征收前后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效果,以人均征收额(基金收入/在职职工人数)增长率为指标进行分析。为避免集中减征的影响,对2008—2010年临时性降低社保费率引起减征额作调整,将减征额计回基金收入,并将人均征收额增长率与全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包括私营企业,以下简称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缴费政策稳定的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为分析对象,统计对比如图3所示。

职工医保参保人数增长率从2003年起开始出现下降,至2006年起出现连续3年上升,地税征收对稳定扩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行地税征收前后经过调整的人均基金征收额增长率分别为11%和5%,同期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则分别为7%和9%,显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时,人均基金征收增长率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而地税征收后却未能跟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反映地税征收在缴费基数核定上存在薄弱环节。

1.4 社会保险费征缴率分析

2002—2010年,五项职工社会保险费征缴率情况如图4所示,实行地税征收后,社会保险费征缴率较之前略有提高,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征缴率总体趋于上升,并在较高水平保持稳定;二是各险种征缴率较为平衡,并且逐步趋于一致,凸显出地税征收在强制力方面的优势。

2 结果透视

从实施情况看,地税征收对于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存在人均基金征收额增长率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现象,提示地税征收潜伏费基核定不实的问题。分析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重点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2.1 妥善处理社会保险费征收的事权矛盾

社会保险费征收中的事权矛盾,就权力主体而言,指地方税务征收机关和社会保险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就权责事项而言,主要是社会保险扩面责任主体以及基金平衡责任的分解。职责不清是造成费基不实的主要原因。

目前各项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均由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承担,并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考核。社会保险费征收主体负责核定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数,理应成为社会保险扩面主体。但基于历史原因,这种权责分离状态在征收主体调整后并未同步变更。

增收与节支是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的两大关键。地税征收后,社会保险费费基由地方税务机关核定,基金平衡责任理应分解,费基核定也应有相应考核指标。理论上讲,费基增长率原则上不应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征收机关还应有预见性地提出基金征收发展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征收变化,为基金收入预算及其执行提供必要保证。

地税征收后社会保险的事权问题,由于基金状态较好,矛盾尚不突出,但这个矛盾会对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造成征收机关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利于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2.2 注重完善社会保险费征收的监管机制

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九条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完善相互制衡的基金监管制度,是确保核实费基的必要保障。

《办法》第三十二条虽然有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的监管描述,却仅对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处理意见提出了执行性规定。如此异性表述,实质是地税征收中的征收监管缺位,法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基金征收监管的责任将难以落实到位。

诚如社会保险需要接受更为广泛的监督一样,征收过程也应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开监督。因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需要强化社会保险基金主体意识,依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明确并公开基金征收的办理程序、征收条件和标准、征收结果等政府信息,认真履行法律要求的监督义务,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2.3 重视解决地税征收的完整性问题

地税征收相对滞后于社会保险发展,主要表现在征收险种和人员对象的完整性上。浙江省实行地税征收后,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统筹地区、两个以上征收主体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保险政策执行在征收环节的断层。

首先,实施地税征收的社会保险险种主要是比较成熟的职工保险,而对近几年发展起来或被社会保险法明确的社会保险险种,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还未纳入征收范围,地税征收实践尚不能及时跟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其次,实行地税征收的对象主要是用人单位及职工。但对灵活就业人员,部分市县虽然在政策上已由地税征收覆盖,但操作中依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还有不少地区将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费基核定机关分离,把灵活就业人员费基核定继续留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法不尽统一。

3 对社会保险费征收的几点建议

客观地说,在实施地税征收之初面临很大的争议,但对社会保险费将向社会保险税转变的趋势却已达成共识。因此,仅从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基金绩效来考量评价地税征收的做法尚欠科学。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对完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3.1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制的设计

从政府社会管理资源整合角度去考察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政府决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保险“费”向“税”转变过程中,试行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是必要、有益的。在逐步完善过程中,中央政府需要对现行征收机制进行科学评估,完成社会保险费征收机制“顶层”设计,逐步引导社会保险费向单一征收主体发展,加快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职责,促进社会保险费征收机制与社会保险事业协调发展。

3.2 建立社会保险费征收绩效评价体系

中央政府应建立社会保险费征收绩效评估体系,形成包括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成本、基金征收绩效等方面的评价标准,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科学评估社会保险费征收绩效,寻求完善征收机制的路径和方法,提出改进措施;在遵循法律规定的框架下,逐步构建多元化、相互制约的监管机制,以提升征收绩效,促进社会保险筹资的公平性。

3.3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

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有其独特的优势,税务部门的征管经验、税收征收的强制效力均非其他机构可以比拟。实践中,实行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也确实增加了基金收入。但从基金征收绩效的角度评价,地税征收依然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地方税务部门需要提高对社会保险费征收的重视程度,并逐步建立配套政策,主动接受监督、公开征收信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征收效率。

摘要:浙江省实行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6年来,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基金收入总量较快增长,环比平均增幅达30%,社会保险费征缴率稳中有升,取得较好效果,但地税征收后,人均基金征收额增长率低于地税征收前和同期社会平均工资,提示在征收过程中,仍存在责权不清、监管不力、机制不全等问题。建议政府制定统一明确的社会保险费征收制度,建立社会保险费征收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制。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征收,地方税务,建议

参考文献

[1]蔡鸿儒,孙国华,陈智云.江西省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可行性分析[J].审计与理财,2010(11).

[2]成建新.浅谈地税部门如何做好社保费征缴工作.中国税网http://www.ctaxnews.com.cn/shuju/sjzc/gzyj/200805/t20080514_1521760.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E].2010.

[4]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88号)[E].2005.

篇4:论养老保险征收

摘 要:养老保险扩面征收是养老保险基金足额发放的基础,而目前养老保险扩面和征收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养老保险扩面征收难的现状,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工作措施,从宣传上、制度上、程序上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收的力度,促使社会保险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养老保险;扩面;征收

企业改革推进已10多年,但从整体上看,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其中深层次的矛盾是对“人”的处理,对“人”的处理中难题大多集中在社会保险方面,而养老保险又是职工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因此,近年来,我们宝应县加大了社会保险的改革步伐,从2002年5月份起,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达100%;政府加大了地税征收和财政资金调度的力度,等等。当然,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在作用的普遍性、体系的完整性、功能的全面性、管理的高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是扩面征收。

1 难点

1.1 养老保险扩面难

我们认为:一是由于养老保险扩面空间比较狭窄,宝应县县属以上企业参保率已达95.7%以上,新成长的企业较少,且这些企业生产经营未能正常运转,整体参保的功能下降。另外,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已参保人员、未解除劳动关系重新就业人员、企业虚报及长期未开业等人员较多,实际符合应参保条件的人员相对较少。二是少数私营企业缴费意识不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开支,往往拒绝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

1.2 养老保险关系续接矛盾多

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企业改制、破产的力度,实行企业“关门走人”,但由于资产变现速度缓慢,导致欠缴职工的社会保险费问题难以解决,职工的劳动关系也难以解除,职工的《养老保险手册》难以填写到位,下一步的养老保险关系又难以续接上来,使得实际缴费人数不断下降。

1.3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不足

足额征收养老保险费,是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养老保险费的收缴极其困难。我们认为:一是企业拖欠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因素的制约,导致一些企业亏损数额较大,使部分企业补缴欠费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的企业历年来滚欠数额较大,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时清缴的信心不足,措施难以到位;也有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由于认识有误,对养老保险费的缴纳采取拖、欠的办法,致使养老保险费难以补缴到位。二是清收空间越来越小。在前几年的大规模企业改革过程中,我县千方百计做好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债务清偿工作,通过变现企业闲置资产等途径清收了不少社会保险费。

2 措施

2.1 尽快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养老保险“大多数法则”的基本要求。在当前企业改革造成的参保职工萎缩、养老保险负担加重的情况下,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显得更加紧迫。2008年,我们将重点突出,各个击破,千方百计实行养老保险全覆盖。一是对重点扩面对象,实行上门宣传,促使其登记、缴费;二是对多次宣传仍不参保的企业,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实施劳动监察;三是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协同作战。

2.2 制定并实施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

下岗失业人员是企业改革中产生的特殊劳动群体,队伍庞大,结构复杂,就业渠道多样。在保证下岗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时,还要保证他们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部分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造成参保职工人数急剧下降。因此,只有重新设立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个人帐户,跟踪掌握该职工的动态。在措施上,一是通过报纸、电视台进行宣传,从思想上做工作,说服下岗失业人员应抛弃侥幸、短视心理,切不可因小失大,拾了“芝麻”而丢了“西瓜”;二是上门宣传,从政策上做工作,解释下岗失业人员如果不及时续接养老保险关系,退休养老就会受到影响,按照国家政策,拖延缴纳养老保险费,将会受到按日加收2‰滞纳金的处罚,拒不缴纳的,即使缴费时间再长,到龄后也不能办理退休手续;三是发挥劳动事务代理的作用,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发放《养老保险关系续接通知书》,为其代理养老保险关系。

2.3 千方百计保证欠缴养老保险费的落实

强化养老保险费征收,特别是清收陈欠养老保险费,是当前地税部门的一项紧迫工作,也是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2.4 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篇5: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业务操作

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业务操作要求

一、社会保险费缴费登记

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必须办理缴费登记。缴费单位缴费登记是指新开业纳税人到地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地税机关在征管系统中建立该纳税人的社保缴费资料档案,将其纳入社会保险费管理系统,由征收大厅负责办理社保登记、变更审核窗口操作人员办理。

社保登记、变更窗口操作人员对新办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报送的有关《社会保险费缴费登记表》、《社会保险费人员明细申报表》及参保有关证件资料应当场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录入计算机,电脑系统自动编派社保号,完成在地税机关的缴费登记,并负责责成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到社保部门办理参保登记,建立社保关系。

参保单位人员发生增减变化需办理缴费登记变更的,参保单位办理时必须填报《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增减申报表》,交征收大厅社保登记、变动审核窗口,由有关人员对增减人员进行系统登记变更,将有关资料信息导入申报征收管理系统。

新参保单位首次登记申报,应将参保人员的工资总额和个人详细资料如实申报,作为录入缴费数据库基础资料。对已办妥缴费登记手续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大厅社保登记、变更审核窗口操作人员应及时将缴费单位和个人的各种缴费资料传给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由管理部门根据电脑编派社保费的征管归属(按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征管归属自动带出),落实具体的管理人员,纳入日常征收管理。

二、社会保险费缴费核定及缴费基数上下限的调整

管理人员根据征收大厅社保登记、变更审核窗口传来的新办缴费单位的缴费基础资料,对缴费单位应缴社会保险费 1 的征收项目、品目、社保属性,申报缴款事项等情况进行基本核定。

参保人员计费工资发生变动的,企业单位申报时除应填报《社会保险费综合申报表》和《社会保险费人员明细申报表》外,可先由税务管理员受理审核,修改有关缴费数据后到征收大厅申报窗口,由征收员导入申报数据征收。

缴费基数上下限的调整随每年社保变化按全市上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和个人缴费上下限的有关政策规定调整,目前大集中系统个人缴费上下限的参数设置调整工作。由市局业务部门统一调整,管理部门要将调整个人缴费上下限的规定,及时通知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按新调整后的个人缴费上下限的规定申报缴纳社保费。

在社保变化需调整缴费单位个人缴费上下限前,管理部门每年要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的缴费工资进行检查,税收管理人员对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进行社保费征收情况的检查,主要是依据缴费单位报送的《社会保险费人员明细申报表》和《工资表》,根据梅州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有关个人缴费工资上下限的政策规定,审核确定单位和个人的新社保的缴费工资、缴费项目、缴费人数,按照税收核定征收的管理程序,做好社会保险费的核定征收管理工作。

管理部门将新社保内核定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有关缴费文书资料报县(市、区)局审核小组确定并报分管局领导签批后,在六月底前将新核定的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的资料录入征管系统并通知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核定征收的缴费单位和个人的缴费费额一年核定一次,在核定征收的社保内,缴费单位人员和缴费工资未发生变动的,申报时可按上月的申报征收数征收。

三、社会保险费申报征收 社保费的征收期限企业单位一般为每月的1号至15号(如遇法定节假日可顺延),财政拨款单位缴交社保费的期限可按当月发放工资时间确定,但不能超过次月,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的期限可不受当月时间限制,当月应缴的社保费在当月任何一天都可缴纳,对缴纳当年社保内的本月前的社保费,也应允许其缴纳,但不提前缴纳往后月的社保费。

对自报自缴的缴费人,在法定的缴费申报期限内,由缴费人持社会保险费申报表(磁盘申报或纸质申报)和有关资料,到征收大厅办理缴费申报,缴费人持税务机关征收人员开具的税收缴款书,自行到开户银行缴(划)入专户。已办理ETS电子扣缴社保费的单位,则缴费人不用到开户银行缴(划)入专户,由税务机关征收人员开具税收电子转帐专用完税凭证在缴费单位帐上扣缴直接入库。

征收部门收到自报自缴的缴费人报送的缴费申报表后,对照电脑登记的缴费人缴费资料和缴费核定征收资料,审核其申报内容是否完整、正确。如发现申报内容有变化的,且应由征收部门变更的,应要求缴费人提供变更依据,及时在电脑修改,同时将变更依据归档,如属登记、管理部门范围的,应敦促缴费人到登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导入应征数据,经审核无误后,在缴费申报模块录入缴费申报资料,确认后完成申报手续,据此办理申报缴费。

对储款扣费的缴费人,由缴费人和地方税务机关、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在法定缴费期限内向税务机关征收部门报送社会保险费申报表和有关资料,由征收人员根据核定应征的社保费额,开具税收缴款书通知银行扣款缴入专户。

对持卡缴费的缴费人,由缴费人在法定缴费期限内向税务机关征收部门报送社会保险费申报表和有关资料,经征收人员审核无误后,通知缴费人刷卡扣费并打印《税收转帐专用完税证》。

每个工作日结束后,每个征收人员应办理应征社会保险费日结,并对电脑征收数据、完税证数据与刷卡机结算的金额三方核对,无误后进行社会保险费确认日结,会统部门于次日汇总本单位日结数与银行刷卡机帐户余额进行核对无误后,生成汇总缴款书的电子数据将社会保险费缴入专户。

征收期过后,对未按规定缴交社会保险费的单位,由管理检查部门发出《责令限期缴纳通知书》进行催缴,对超过通知书规定期限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欠费人,管理部门报经县以上地方税务局局长批准,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社会保险费,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对缴费单位拒不执行缴纳社保费和滞纳金的,由县(市、区)地方税务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缴费单位因有特殊困难,在规定的缴费期限内不能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缴纳的,由缴费单位在规定的缴费期限内如实填写《延期缴纳社保费申请表》到主管税务机关管理部门办理。

主管税务机关管理部门受理缴费单位延期缴纳社保费申请后,根据《延期缴纳社保费申请表》的内容进行登记并报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在三个工作日内将缴费单位的《延期缴纳社保费申请表》报送县(市、区)局税政(法规)股审核,经县(市、区)局长审批后,由管理部门管理员将《核准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通知书》送达缴费单位。《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申请表》按规定连同缴费单位申报资料归档。

对超过批准延期期限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缴费人,管理部门应及时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进行催缴。

四、社会保险费会统划解

各征收分局和管理员要建立社保费征收台帐,详细记录各缴费单位应征数据、实征入库数据、欠费数据和清欠数据。对未向地方税务 4 征收管理机关办理减员停保又未申报的缴费单位,税收管理员每月应将缴费单位未申报缴费数据导入征收系统,作欠费管理。征收台帐记录的数据必须经管理员、会统票管员、分管领导签名确认,如实反映社保费征收情况,确保票款相符。市县局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实征明细数据及时提供给社保部门记录单位和个人缴费台帐。

负责社会保险费会统核算的税收会统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对银行专户数据作电脑比对、销号、统计处理,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更正。

征收部门负责按月将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分险种划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将上月实际征收的社会保险费于次月5日前划解入财政专户,同时编制《应收社会保险费明细表》、《应收、实收、欠收社会保险费汇总表》,送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提供有关报表给财政部门及社保部门核对。

五、社保费的检查

基层征收分局要加强对所管业户的日常监控和检查。具体做到“四查四看”,一是查税务登记信息比对,看有无未参保户;二是查单位工资表中的职工名单,看有无未参保人员;三是查单位的参保项目,看有无应参保而未参保的险种;四是查职工工资收入,看有无少报缴费工资。通过日常监控,及时掌握企业单位参保登记、申报缴费的情况和未申报情况,对未按规定参保、参保项目险种不齐、少缴和未申报缴纳社保费的单位,及时发出责令限期整改和催报催缴通知,切实做到管理到位和监督跟综到位,以确保每月的参保登记率、征缴率、申报率、入库率有稳定的提高。

六、社保费征收资料管理

(一)、单位缴纳社保费征管档案资料

单位缴纳社保费征管档案要求一户一档建立,终后按档案资 5 料管理的有关规定整理装订,档案管理资料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社会保险费缴费登记表》,适用于全责征收后新参保单位填报后留存。全责征收时从社保部门迁入的缴费单位不需要使用,但全责征收时从社保部门迁入的缴费单位经社保部门、缴费单位、地税部门三方盖章确认的地税全责征收社会保险费交接表,应作为地税全责征收时的单位缴费基础资料留存,并入单位缴纳社保费征管档案资料,也可由县(市、区)局统一保管存档。

2、《社会保险费综合申报表》,缴费单位每月都必须填报,由管理员留档。

3、《社会保险费人员明细申报表》,全责征收时从社保部门迁入的缴费单位和全责征收后新办参保缴费单位,第一个月必须由缴费单位填报存档,转后缴费单位每年1月份应打印一份用于档案留档。

4、《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增减申报表》,适用于有办理人员和险种增减的缴费单位档案留档,新增参保人员要求附有参保人身份证复印件,只增险种的不要求附有参保人身份证复印件。

5、《社保费缴款凭证》,用完税证和缴款书开具的必须每月归档保存,用 ETS扣费的单位因税务机关未有存根留存,前台征收人员应将税收电子转帐专用完税凭证号码和开票人姓名,在缴费单位申报的《社会保险费综合申报表》上注明。

6、《责令限期缴纳社会保险费通知书》,用于对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缴纳社保费发出通知的缴费单位档案留档(该文书格式可参照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格式,引用《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三条的有关规定修改使用)。

7、《社保费延期缴纳申请表》,用于申请社保费延期缴纳的缴费单位档案留档。

8《核准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通知书》,用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单位档案留档。

9、《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用于对未按规定办理社保参保、缴费事项发出通知的单位档案留档。

10、《税务文书送达回证》。

11、《社保部门开出的缴款单(证明)》,用于缴费单位补缴全责征收前欠费的单位档案留档。

12、《参保个人基础登记资料变更表》,用于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发生参保个人基础登记资料变更后单位档案留档,涉及到变更个人姓名、身份证的,应附有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应证明和身份证复印件。

13、《社会保险费退费审批表》,对因各种原因造成重复缴费或错缴险种,缴费单位申请退费的单位档案留档,随表应附有申请单位退款缴费凭证复印件。

14、《应纳社保费核定通知书》,用于缴费单位有意降低缴费工资,不如实申报缴纳社保费,地税管理部门经调查确认后,对缴费单位发出调整缴费工资和应纳社保费通知的单位档案留档。

15、《应收、实收、欠收社会保险费征收台帐》(见附件),用于缴费单位记录每月缴费情况,征收台帐必须经税收管理员、票管员、分管领导签名确认,终后归档保存。

16、地税机关进行纳费检查的通知书、检查结论、处理决定书、罚款缴款书。

17、缴费行政复议的申请书、决议书;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各种材料。

18、其他有关资料。

(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征管档案资料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征管档案因内容较少,不要求一人一 7 档建立缴费档案,但应根据每月征收时间、征收凭证号码顺序归集整理存档。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征管档案主要资料有:

1、《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登记表》,用于新参加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

2、《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登记表》,用于新参加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

3、《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综合申报表》;

4、《委托划缴社会保险费协议书》,用于需办理储费划缴社会保险费的灵活就业人员;

5、《社保费缴款凭证》;

6、《社保部门开出的缴款单(证明)》,用于社保部门允许灵活就业人员补缴以前的社保费。

7、《参保个人基础登记资料变更申报表》,用于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变更个人基础登记资料使用,随表应附有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应证明和申请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篇6:养老保险费征收

社保费改由地税部门征收,至今已历时四年。这几年来,我局在筹备中起步,在开拓中奋进,坚持税费同抓,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基础管理,优化征缴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应收尽收。全市共征收社会保险费26.7亿元,每年平均以26.5的额度大幅增长,平均年净增1.2亿元,共清收欠费2.14亿元,为保

证全市社保基金正常支付和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模式,改善征管,切实做到“三个创新”

一是完善“税式管理”的户管制。把税收管理的户管制度引申到社保费的征收管理中,实行社保费与税收同征、同管、同查、同考核、同奖惩的“五同”管理的户管制度,实现了社保费的“税式管理”。一方面,我们在各征收单位建立了税收、社保费“一档式”管理,社保费与税收一同征收,一同检查,一同结算。另一方面,完善户管档案的数据和资料,采取专人监管、跟踪服务,确保重点费源按期足额入库,保证重点户的征收额占整体征收任务的90。同时,加强非正常户费源监控力度,一旦企业具备缴费能力,及时转化为正常缴费户管理,全力征收,费款入库。

二是强化“24字”个保费委托银行征收。紧紧围绕“方便参保人缴费,提高征收工作效率,确保社保资金安全”的原则,我们于推出了“委托银行、网络征收,自主择档、轻松缴纳,定时结转,收入直达”个保费征收24字模式。利用市商业银行布点遍达市区的特点,全市地税系统一律实行委托商业银行代征,保户可以自发自愿地在商业银行各网点当场选择缴费档次,缴纳保费,月末统一时间结转直达金库。

三是加强“五费一票”捆绑征收。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制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保险费“五费”合一申报缴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全市各用人单位必须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严格进行“五费”合一征收,实行征收模式上的创新。此举有效防止了少数企事业单位选择性缴纳社会保险险种的错误做法,确保征缴率达到95以上。好范文出品

二、加强基础管理,全面实现三个到位

为使社保费征缴工作上台阶,我局着力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制度措施。

一是社保档案资料和票据管理到位。为了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全面掌握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我局建立并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税费并重。将社保档案资料同税收档案资料交由本单位税管员统一管理,由税管员对参保单位的基本资料及缴费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登记,并妥善保管,做到专人、专户管理,这样方便税管员掌握企业向征收机关缴纳税费整体情况,也方便税管员对企业的统一检查,做到双赢的效果,为规范社保费的征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明确责任,强化社保费征缴到位。社保费的征缴,由于缺乏具体硬性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因而社保费的征缴与税收相比要软化得多,随意性较大。为强化社保费的征缴力度,我局在认真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局征缴工作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征缴工作制度和办法,规定征缴期限、滞纳金加收办法、逾期处罚额度等,并严格执行。制定了征收人员过错追究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确保了社保费的按时申报、按期交纳,基本做到了社保费的应收尽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保险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方向的转变,从而使社保费的社会化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三是规范征管、堵塞漏洞,清理欠费到位。地税部门征收社保费的时间短,存在漏征漏管的现象,我们通过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挨门逐户的拉网式排查,全面清理了漏征漏管户,排查未办登记申报户。并通过对缴费户和纳税户的核对,发现并清理缴费和纳税漏管户通过开展清理,提高了参保单位的缴费意识,加强了对参保单位的进一步管理,堵塞了漏洞,增加了收入。我们还按照“杜绝新欠,压缩历欠”的工作计划,对未及时缴费的单位进行催缴,对欠费大户,按照“三定”方法,采取税管员与社保费征管人员联合督促检查制度,确保了完成欠费清缴任务和社保费考核任务。

三、寻求配合,借助外力,切实做争取“三个支持”

我们遇事多请示、多宣传、多联系、多沟通、多协调,得到了政府、部门、保户三方的支持配合,形成了政府支持、部门配合、保户理解的良性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一是主动争取政府支持。对征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查分析,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和请示。市政府对社保征收工作非常关心,多次召开专题会和协调会研究部署社保征收工作,并明文规定对社保工作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制”。市长、分管副市长经常深入我局就社保征收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成为我们工作的坚强后盾。

篇7:地税局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的报告

次,增长35.2 %。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区局通过学习贯彻省政府文件精神,使全局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征收社会保险费的重要意义,克服了对征收社会保险费“临时性”、“份外工作”的模糊认识,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社保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区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税与费”之间的关系,把征税和征费两副担子“一肩挑”。同时,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社会保险费费源普查和测算工作,摸清费源底数,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社会保险费征收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与税收收入任务目标一起考核。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局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征收任务,做到工作细化,责任到人。

1、为适应社会保险费征管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结合区局实际,于今年3月份设立了**地税社会保险费征收大厅,并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社会保险费的征管。

2、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宣传力度。以贯彻《湖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为契机,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对党政领导的宣传汇报工作,提高领导的认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二是组织地税干部学习办法,制定宣传工作计划;三是通过区政府门口的宣传窗等各种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四是深入企事业单位,并翻印《湖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业务宣传小册子500多本分发给有关缴费单位和个人。加强对社会各界的宣传,从而营造出一个依法纳税缴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3、加大清欠力度,地税和和社保部门通力合作,对各类欠费户进行催缴,今年1至12月份累计清欠498万元,做到应收尽收。

(三)征管并重,努力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管质量。充分发挥了地税部门组织收入的职能作用,借助地税部门的优势,创造性地抓好以下工作。

1、抓费源,摸清征管底子。今年上半年,区局开展组织了社会保险费费源普查工作,通过日常调查和全面普查,摸清了管户底子,及时补充和完善征管基础信息。与此同时,加强费源分析,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做到监控重点费源,预测动态费源,掌握有效费源,夯实征管基础工作。

2、抓征收,确保费款及时足额入库。各基层税务所严格按照规定,抓好社会保险费申报、入库和对帐工作,坚决杜绝压库、混库和挪用资金情况。严格执行延期缴纳和缓缴等有关规定,杜绝违规审批缓缴的现象发生。及时掌握企业申报缴费的情况和未申报情况,对这些企业进行催报催缴。使每月的征缴率、申报率、入库率有了很大提高。

3、抓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区局主动加强与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联系,建立了社会保险费征缴例会制度,并经常深入各有关企业,进行研究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征管经验,协调工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由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不仅规范了征收行为,提高了征缴率,节约了征收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收支分离的管理体制,确保社会保险费及时足额发放,其成效主要有:

(一)提高了总量和征缴率。我局接管社会保险费征缴以来,进一步规范了征缴工作,使其总量和征缴率普遍提高。2007年我局共征缴社会保险费2629万元,征缴率为105%。高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差额缴拨、全额计账情况下历年的征缴率,较好地完成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地税部门组织收入的职能作用。同时,地税部门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可借助此优势,加大对欠费企业的清理力度。

(二)建立了收支分离体制。社会保险费由地税部门征缴以后,实现了社会保险费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由地税部门承担,收入上缴财政,社会保险机构只负责管理社会保障的政策以及组织社会化发放,(不再直接参与社会保险费)与社会保险费的收入不再有直接关系,也难以挪用社会保险费。形成了“地税征缴、社保支付、财政监管”的新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确保社会保险费收、支、管、用规范有序运行。地税部门运用税收执法刚性,加大征缴和清欠力度;社保经办机构及时建立社保基金账户和发放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加强基金的专户管理和收支监督,使社会保险基金运作更为安全高效。

(三)确保了及时足额发放。通过实行地税部门征缴社会保险费,提高了征缴率,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的收入总量,保障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有力地保证了“两个确保”的落实,加快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各界对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少数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目前,有些

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地税机关依法征收社会保险费时不予配合,存在应付甚至推诿的态度,对推选参保对象和宣传发动以及解释工作做得不到位,影响了干部职工参保及缴费的积极性,导致不少参保对象拖欠社会保险费;二是某些企业的业主对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为了自己的企业利益而不愿帮雇员参加社会保险,剥夺了企业雇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正当权利;三是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部分企业和私营业主反映经营状况不稳定,认为难以保证长期有能力缴费,因此心存顾虑,对缴费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广大社会群众对参加社会保险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企业下岗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外来工的参保意识还比较薄弱,由于他们多数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个人的收入水平偏低,加之对参保的利益认识不足,因而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为避免从工资或收入中扣缴社会保险费而不愿意参保。另外,从参保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的参保率比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率要高;从参保人员种类来看,国家干部职工、国有企业员工比私营企业雇员和外来工的参保率要高。这反映出不同企业、不同人群参保率的不平衡。

(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社会保险费征收与地方税征收的运作模式相差较大,管理手段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是目前社保部门与地税部门没有统一的征管软件,两大系统软件不能联网,只能单人单机操作,很多社会保险费征收资料仍然需要依靠手工归集,从而影响了效率;二是由于社保部门与地税部门权责不统一,导致工作脱节,缴费者普遍反映办理社会保险费缴纳手续繁琐。现行政策规定,地税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和催缴,社保部门则负责社会保险费的核定,因此缴费者办理社会保险费缴纳手续时需先到社保部门进行申报并通过审核,再到地税部门办理缴费,如遇到申报资料与社保部门提供给地税部门的资料不符时,缴费人则要到社保部门进行缴费资料重审,从而造成多次往返于两个部门之间进行核对,给缴费者带来不便。

(三)法制建设滞后,征缴刚性不强,导致管理跟不上。一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主要依据是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及《湖南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的有关规定,省地税局、省人事劳动保障局、省财政厅和人民银行均未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因配套措施不全,制度不完善,很难适应征收工作的需要。而且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次不高,刚性不强,影响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地税部门在处理拒保、拒缴事件时就显得力度不足,效率不高;二是社会保险服务和管理水平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不适应。如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以上工资水平核定,未能做到月清月结;社保政策、管理透明度差,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保险政策不了解,即使是参保职工也因个人账户管理不到位而对自己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无法查询,不能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相关部门未能实行计算机联网,信息交流手段落后、渠道不畅通,重复劳动工作量大,增加了征收管理成本。

三、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参保意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大事,征收社会保险费不单单需要地税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杜会的支持和理解,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参保意识。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认识,使其理解、支持、重视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做好宣传发动、依法缴费等各项工作;二是加强对私营业主的宣传解释工作,使其明白依法纳税和依法缴费是每个企业守法经营、保证雇员合法权益应尽的义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社会群众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和方式,使依法缴费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实现“要我缴费”到“我要缴费”的根本性转变,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有效地解决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难的问题。

(二)信息管理方面。省级地税部门和社保部门尽快开发全省社会保险费统一的征管软件,以实现地税部门与社保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做到信息资料和数据共享,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效率,并方便缴费人办理社会保险费的相关事宜。

篇8:养老保险费征收

我国实行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基本制度, 因此在我国,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 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补偿。”从根本大法的高度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确立。相应地, 《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物权法》均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节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 构建起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从征收的内涵可见其法律特征:首先, 土地征收具有法定性, 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 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其次, 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 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 并不以取得征得被征地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再次, 土地征收具有公益性, 即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

2 制度下实践操作中的违法现象

在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的规制下,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违法现象屡见不鲜, 以下以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化整为零”和“以租代征”这两种常见的规避法律的手段为例略作说明。

“化整为零”是一种将非法征地合法化的常用手段, 市政建设用地的面积每年会有国家具体的规划, 落实到县乡两级政府, 法律规定每次具体征收土地的面积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 土地管理法也是按照批地数量来划分中央和地方土地审批权限的。但在实践中, 地方政府往往将超出自己审批权限的同一项目用地划分很多小块, 分开审批, 非法扩充自己的征地权限, 即所谓的“化整为零”。

“以租代征”是通过租用农民土地的形式, 未经审批, 擅自将农用地用于非农建设, 在规划之外扩大建设用地的规模。《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 除非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或者建设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这表明, 任何形式占有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以租代征行为则是当然的违法行为。

上述两种现象只是对实践中常见的违法征地行为冰山一角的说明, 从整个实践操作来看, 各种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 其根源在于制度缺陷。因此, 有必要追本溯源, 对现行征地制度的各方面逐一分析, 以寻求完善之道。

3 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缺陷分析

3.1 “公共利益”界定不科学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启动土地征收制度的前提条件。公共利益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 在当时的城邦制度下, 公共利益被视为一个社会的存在所必需的一元的、抽象的价值, 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目标。在土地征收程序中, 只有从公共利益出发, 才能最有效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点。

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 学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利益由于其本身内容和调整对象的不确定性、宽泛性和发展性, 不宜做具体的界定, 而应做抽象概括表述, 持这种看法的如王利明教授。另一种观点以梁彗星教授为代表, 建议采用列举式, 明确公共利益的范畴。我国《物权法》就此问题采用了抽象化的表述。但是, 在土地征收中在实践中往往因为自由裁量范围过大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容易导致行政主体滥用征地审批权等现象的出现。

3.2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对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

(1) 补偿原则。

《土地管理法》第47条第1款规定:“征收土地, 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给予补偿。”可见我国征地补偿原则是“按土地原有用途补偿”。但是, 这样的原则并不合理, 因为它既没有体现出土地本身的巨大价值, 也无法顾及土地对于农民长远发展的意义。具体来说, 一方面, 土地是农民赖以为生的资源, 不仅保障了农民现阶段的生活, 解决了庞大的农民群体就业等长远问题, 更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作为最稀缺的资源, 土地本身的价值是巨大的, 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征收程序转为国有后, 经过招、拍、挂等公开竞争方式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 将产生巨额的经济利益, 而这笔由土地创造的财富, 根本无法惠及农民。

(2) 补偿标准。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7条的相关规定, 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 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安置补助费, 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按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征地补偿的主要标准即“年产值倍数法”, 并且立法限定了最高倍数, 即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这种做法至少有三点不足:①以年产值为标准衡量补偿款, 将导致“同地不同价”的不合理现象, 假设有两块相邻的同等条件的土地, 一块种植普通蔬菜, 而另一块种植珍贵林木, 它们的年产值必然差异巨大, 如果被征收, 按照“年产值倍数法”计算出来的补偿金额也会是相差悬殊。②法律规定了年产值倍数范围, 却没有规定具体的衡量标准, 这就成了政府自由的裁量范围, 地方政府往往会刻意压低倍数以节省征地成本。③随着经济增长, 以及土地价值的不断升温, 三十倍的最高补偿额必然会限制征地补偿制度的发展, 加重实践中征地工作的困难和障碍。

(3) 补偿对象。

《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6条规定,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安置补助费由负责安置工作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单位统一安排;农民个人直接得到的补偿, 只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物权法》明确规定土地补偿的对象是集体土地所有权。这样一来, 实践中下发的补偿款往往被层层截留, 最后分到农民手上的已经所剩无几, 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相当困难。

3.3 被征收人话语权不充分, 救济途径不足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一个征地方案从提出申请到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生效, 政府和需用地人没有义务将征地信息告知被征地人, 被征地人对征地决定亦没有发言权, 只有在审批通过以后, 政府才有义务公布补偿安置方案, 听取被征地人的意见。

另外, 当被征地农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他们寻求救济的途径也是相当不足的。如对征地补偿存有争议的,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当事人只能寻求行政救济, 如政府协调、行政复议, 这就导致行政权力过大, 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另外, 由于法律规定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这意味着即使农民反对并提出异议, 政府也可以无视这些异议而强行征地, 无法保证最终的补偿方案等是合理的, 这样的救济制度, 未免会有形同虚设之嫌。

4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案的建议

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 即使是现在农民数量仍然庞大, 13亿人口中拥有农村户口的占9亿之多。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国家征收的土地越多, 农民生存的空间就越少, 大量失地农民流入城市, 又不具备城市的生存技能, 当他们将所得的不多的补偿金用完以后, 生活将彻底失去保障, 另一方面, 这股“盲流”毫无疑问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对现行土地征收制度进行改革, 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 事关民生, 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4.1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内容

笔者认为, 鉴于公共利益本身的特点, 单纯的概括式或列举式规定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前者由于过于抽象而缺乏可操作性, 后者则不能穷尽其外延。建议采用“概括+列举”式, 这样可以同时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 使这一概念既具有确定性, 又充分考虑到其发展性。根据这一思路, 可将公共利益界定为“社会规范调整的秩序中形成的带有社会普遍性的利益。包括国防建设;公共交通、水利、能源等公共事业或市政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保、慈善机构等社会公共事业;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 但以具有公益为限;其他以公益为目的具有社会普遍利益的事业”。

4.2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

(1) 确立公平补偿的原则。

一项制度的原则是指导制度运行的罗盘,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考虑到补偿的目的是使受损权益得以恢复, 应当将“公平补偿”作为补偿原则, 即国家支付的补偿额与被征收人所受损害程度相当, 符合“损益相当”的要求。另外, 还应综合考虑土地征收给被征收人造成的各种现实和预期损失, 从而制定对被征收人最合理的补偿方案。

(2) 制作补偿标准时参考市场价格。

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关于征地补偿标准的主流意见, 要求补偿金额应遵循经济规律并在政府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使得被征收人不会因为征收而感受到明显的不公平或生活水平的明显下降。因此, 笔者建议对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应当根据土地所处位置、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周边相同地块使用权流转价格确定该块土地的市场价格, 以此为参照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制定;至于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可按现有标准继续实行。

(3) 将土地使用权纳入补偿对象。

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是我国的现状, 使用权的持有者即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国家在补偿时应该侧重农民的个体利益。另外, 考虑到用益物权的独立性, 有必要将土地使用权单独作为补偿对象, 使村民可以作为受偿主体直接获得补偿金。这样一来, 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土地补偿费等征地补偿从集体到个人的过程中被非法截留, 有效地维护农民个体权益不受侵害。

4.3 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建立完善群众监督制度

首先, 征地方案应当经过听证程序, 并且举行听证的费用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之中;其次, 应当畅通群众诉求的渠道, 如有关单位要向社会公开电话, 并应派专人受理群众信访举报, 对于群众举报的情况, 应及时处理;再次, 打破行政救济的终局性, 将司法救济纳入土地征收争议救济途径中来, 防止行政权力过分扩张;最后, 实行公开办事制度, 细化公开的内容, 做到凡事能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 例如:有关土地征收征用、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情况。

5 结语

上一篇:三年级漳浦玩暑假日记下一篇:文明花开别样红记“浙江省文明单位”江山市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