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债务

2024-05-03

国家债务(精选七篇)

国家债务 篇1

一、发达国家系统性出现政府债务问题

目前, 发达国家总体上出现了政府债务过重问题。表1中12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 政府总债务/GDP平均达109% (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90%) , 政府净债务/GDP平均达78%, 基本财政赤字/GDP平均达3.83%, 而2010年12国名义GDP加权平均增长率只有3.72%, 按照这种状况, 政府债务余额和债务占GDP的比例每年都将不断增长,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 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在债务泥潭里有可能越陷越深。

欧债危机的爆发, 使发达国家平均融资成本不断上升, 加剧了债务危机的深度, 也加大了债务问题的解决难度。2010年底, 表1中12国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4.87%, 至2011年8月19日已上升到5.76%, 几个月的时间里平均融资成本上升了89BP。

单位:%

资料来源: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2011年4月;WIND资讯。经作者整理。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日本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是最高的, 居发达国家之首。日本政府债务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急速上升, 这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期频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关, 1991-2001年, 日本GDP的实际增长率平均不到1%, 1992年宫泽喜一内阁为刺激经济, 首次实施10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对策, 其后, 日本政府频繁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先后出台了十几轮经济刺激计划, 但总体效果有限, 不但没有帮助日本摆脱内需不足、增长乏力的局面, 反而使日本深限债务泥潭。并且, 未来若干年, 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仍会不断增加。但笔者认为, 日本暂时还不会发生政府债务危机。首先, 日本平均政府债务融资成本不到1%, 只要日本利率一直维持在低位, 日本政府的借新债还旧债策略就可以维持得比较久。其次, 日本政府债务中基本没有外债, 持有人主要是国内机构和居民。第三, 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美国2000年, 中国1993年、2001年、2004年、2008年, 都发生过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市场经济历史上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例子很多, 但却很少导致经济长期通缩。只要实体经济健康, 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经济的危害是比较小的。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增长 (包括数量增长和效率提高) , 日本经济陷入通缩, 正是由于日本经济增长缺乏上述根本动力。

除了日本、希腊、爱尔兰和意大利外, 美国的债务占GDP比例是最高的, 历史上美国共经历了五次债务问题, 前四次分别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南北战争时期、一战和二战时期, 2008年因房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后, 政府加大了刺激力度, 使美国国债一度达到了发行上限。但笔者认为, 美国也不易发生债务危机。这是因为美国实体经济的灵活性较强, 长期增长前景看好;美国公共债务的实际利息负担不重;美国的财政支出较稳健, 美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与GDP相比不会出现大幅上升;美国还有一定的增税空间;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较长时期内难以动摇。

从政府债务指标看, 欧元区政府总债务/GDP, 政府净债务/GDP指标分别为87%、67%, 并不比美、日、英等国家高, 但现实中欧元区政府债务问题却比较严重和棘手, 根本原因在于欧元区国家不但没有货币发行权, 而且还要受双比例约束 (《马斯特利赫特条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 欧元区各国政府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GDP的3%, 公共债务不得超过当年GDP的60%) 。

只要有货币政策自主权和货币发行权, 政府就不存在解决不了的债务危机, 因为发行货币是解决政府国内债务的最后手段。

欧元区国家没有货币发行权, 有三大弊端:第一, 经济困难时, 很难独立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经济过热时也无法收缩货币。第二, 政府债务更倾向于外债, 因为缺乏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的操作。2010年, 欧元区12国中11国 (缺卢森堡数据) 国外持有政府债务占比:奥地利87.5%, 比利时68.3%, 法国64.4%, 德国52.8%, 芬兰89.3%, 荷兰66.4%, 爱尔兰59.4%, 意大利47%, 葡萄牙56.7%, 西班牙49.6%, 希腊61.5%, 平均63.9%, 显著高于非欧元区平均水平, 如美国31.9%, 英国26.8%, 日本6.9%, 澳大利亚43.4%, 加拿大19.6%, 韩国11.5%等, 第三, 只能通过财政盈余来缩减债务 (不管是出售国有资产、增税, 还是缩减政府支出, 都是为了积累财政盈余) , 而财政盈余是抑制经济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它虽然有可能缩减债务, 但也有可能损害经济增长和税基, 反过来导致政府总债务/GDP指标恶化。所以, 欧元区国家一旦陷入政府债务问题, 就可能难以自拔, 日趋严重。换句话说, 欧元制度, 是当前欧元区国家政府债务问题愈演愈烈的一大根源。

二、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系统性过重的根源

部分发达国家出现系统性政府债务过重问题的原因, 既有理论误导, 也有政策失误。

(一) 凯恩斯主义思想居主导地位

大萧条之前, 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可以自动调节好供求总量和结构。大萧条使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受到严重挑战, 因为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没有对经济大危机进行积极干预, 使这些国家经济受到重创。检讨古典经济学在大萧条期间所犯的错误,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 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应该干预经济, 成为人们的共识, 深入人心。

单位:%

资料来源:CEIC。

政府干预经济是容易表现为刚性的。大萧条以来, 政府规模越来越大, 政府权力越来越大, 公共资源占比越来越大, 财政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越来越大。为什么政府债务容易越来越大?因为发债是扩大政府规模最简单、最有效、阻力最小的办法。而且政府债务有自我复制和膨胀的倾向, 直到它无以为继为止。

(二) 全球技术创新进入低潮

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和人口红利 (劳动人口数量增长、劳动人口占比增长、抚养比降低、人口素质提高) 。

一项发明, 从开始应用, 到推广普及, 大致要十七八年的时间, 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该项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是最大的。1969年10月22日互联网诞生, 1983年出现电子布告系统, 1990年www标志的全球信息网诞生, 互联网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互联网发明以来, 全球缺乏重大发明发现, 全球信息网诞生至今已21年了, 互联网这项技术创新所引致的经济增长接近尾声。当技术创新枯竭, 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就是正常现象, 如果此时政府想通过刺激政策, 使经济保持重大技术创新推广期的增长速度, 必然是违背经济规律拔苗助长, 不但无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政府债务还有可能会加重。

全球技术创新进入低潮, 从两个方向助长政府债务问题:一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回归长期平均水平而加大支出, 导致政府债务绝对规模的增长;二是GDP增长放缓, 物价涨幅随之回落, 导致名义GDP增长缓慢, 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就更容易扩大。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负债容易快速扩张

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一个显著不同是,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都很普遍。不管是股权融资, 还是债权融资, 都能使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能股权融资, 但可以采用债权融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用、市场、融资都被人们广泛接受, 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快速扩张, 债务迅速膨胀。

(四) 应对2008金融危机措施过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房地产周期、存货周期同时回落造成的经济急速下滑、金融结构失衡问题爆发, 这种情况是大萧条以来所没有过的。这次, 各国政府吸取了大萧条时期政府应对不力的教训, 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大规模发债、将私人部门债务转为政府债务、超发货币, 强力刺激经济抵御经济金融危机。2000年全球政府债务净发行额只有2500亿美元, 而仅在2010年, 英国的发行额就将比这多出1/3, 欧元区发行额几乎是它的6倍, 其结果是, 这轮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暂时被遏制住了, 但政府债务规模大幅攀升, 全球金融危机有向发达国家债务危机转化的迹象。

(五) 社会保障刚性增加

目前发达国家系统性债务危机, 虽然有的国家也表现为企业负债过重 (如希腊) 、银行债务危机 (如冰岛) , 但较普遍的还是政府债务过重。政府债务过重的原因是入不敷出, 从支出角度看, 主要是社会保障支出呈刚性增长, 越来越大却难以压缩 (参见表2) , 强大的工会组织, 使财政紧缩非常困难。2010年, 主要高债务国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平均达到38%。

(六) 产业转移危及税收

从收入的角度看, 发达国家产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生产、研发基地, 影响了发达国家的就业和税收。以微软为例, 其全球雇员有9万人, 其中美国本土雇员3.93万人, 也就是说大部分雇员都在海外, 相应地, 流转税、所得税大部分都留在了海外。还有个别国家, 税收监管体系宽松, 偷逃税严重, 如有资料显示, 希腊每年因偷逃税造成的税款流失高达300亿欧元 (占GDP的13%) , 严重影响了其财政状况。

三、发达国家解决系统性政府债务问题可能采用的方法

目前发达国家系统性政府债务过重问题, 实际上并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也不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一方面只要国家将财政赤字/债务余额比例控制在名义GDP增长率以内, 政府债务余额/GDP比例就不会增长;另一方面有些国家可能会采取对内通胀、对外拒付的方法, 历史上许多严重得多的政府债务问题, 如德国在一战、二战中的债务, 美国内战时的债务, 拉美国家的债务, 冰岛的债务等等, 最后都解决了。

(一) 控制经常预算赤字

在复式预算中, 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属经常预算支出, 债券发行收入和债务本金支付属债务预算, 经常预算的盈余就是债务预算的赤字 (债务缩减) , 经常预算的赤字, 就是债务预算的盈余 (债务扩张) 。只要经常预算是平衡的, 债务余额就保持不变 (即不增加, 也不减少) , 即使经常预算有赤字, 只要赤字/债务余额不超过名义GDP增长率, 债务余额/GDP比例也不会增加, 也即债务相对规模就被控制住了。只要保持经常预算赤字/债务余额小于名义GDP增长率, 债务余额/GDP比例就会越来越小, 政府债务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直至政府债务进入合理水平。

也就是说, 政府债务状况趋于改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并不一定需要经常预算盈余。

(二) 内债最后解决手段:发钞

一般情况下, 各国都可以通过控制经常预算赤字来解决政府债务过重问题。极端情况下, 政府债务太重, 名义GDP不增反降, 此时, 一些国家可能会采用发钞的方法来稀释、还清债务, 改善资产负债表。但是, 超量发行货币也是有成本的, 如通货膨胀、政府信用扫地, 甚至经济、政治和社会动乱。如果债务问题无法忍受, 政府可以选择发货币, 如果通胀难以忍受, 政府可以选择忍受债务, 总之选择权在政府手里。

(三) 外债最后解决手段:拒付

政府外债的最后可能采用的解决手段是拒付或赖帐, 其实质与内债的最后解决手段发钞相同, 发钞解决债务问题的实质也是赖帐, 只不过方法比较隐蔽。在法律框架下, 企业可以破产, 部分国家也有个人破产制度, 但国家实质上是没有破产的, 它还不起外债, 可以宣布不还了, 但它还照样存在, 不会像破产企业消亡, 不会像破产个人那样被限制消费、负无限责任, 也不会卖国土还债或变成附庸国。国家拒付外债的可能后果是丧失信用 (再借债就难了) 、债权国冻结资产、债权国也拒绝偿还所欠该国的债务。当面对严重的外债问题, 有的国家是可能采用拒付赖帐的方法。例如冰岛, 2008年政府接管了3家所欠外债达1380多亿美元 (将近冰岛GDP的7倍) 的银行, 再加上其他负债, 冰岛的总外债高达GDP的9倍。2010年3月7日, 冰岛通过全民公决, 否认了原来政府所达成的向英国和荷兰偿还巨额赔款的协议, 这意味着冰岛将拒绝偿还其所有欠款, 代价是:其一, 3月9日德国和英国宣布, 暂时冻结冰岛陷入困境的主要银行在这两个国家分支机构的资产;其二, 英国威胁将对冰岛采取法律行动;其三, 冰岛以后很难再借到外债。历史上, 美国虽然没有发生过完全赖帐的情况, 但也出现过单方改变偿付条件, 向外转移自身债务负担的情况。如1971年, 美国采取单方宣布限制美元与黄金的兑换, 逼迫联邦德国和日本货币升值等手法隐性地转移了政府当时面临的债务压力。

(四) 修改欧元制度

欧元制度使欧元区成员国丧失了货币发行权, 这些国家解决政府债务问题, 只能靠财政政策, 即增收节支, 但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影响GDP名义增长、GDP实际增长和税收收入, 使政府债务余额/GDP比例难以有效下降, 这些国家解决政府债务过重问题的过程将会很痛苦、很慢长。因此, 如果有些国家的政府债务问题持续恶化, 那么, 或者欧元区成员国进一步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最终成为邦联或联邦国家) , 完善欧元制度, 或者有可能在未来遇到难以抵抗的困难 (如战争、经济社会大危机等) 中慢慢解散。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一) 尊重经济规律

常规情况下, 政府是不宜采取赖帐方法的, 借的钱总是要还的, 因此赤字不能过度、刺激经济不能过度。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创新和人口因素, 如果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放慢了, 人口红利趋于终结了, 经济增长放慢就是必然的, 此时政府不能强行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否则会留下巨额债务、不良资产、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二) 货币政策管总量, 财政政策调结构

总体来说, 货币政策在总量调控方面有优势, 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上有优势。财政政策在总量上应该长期保持稳健, 严格控制经常预算赤字/债务余额的比例在名义GDP增长率以内 (债务利息支出要计入经常预算) , 不应通过财政政策的总量扩张来刺激经济增长。

(三) 重视创新与教育

要摆脱债务困境, 要么在经济发展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债务余额, 要么在债务余额增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创新, 而创新的主要源泉是教育。要想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就必须把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日本之所以能在明治维新 (1868年) 后一跃而跻身世界强国, 明治维新三大改革 (学制改革、官制改革、军制改革) 的第一点便是教育改革, 通过实行现代教育、义务教育, 到1947年日本便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德国、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的废墟中快速崛起,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国民的良好教育水平。

2005年,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2.15%, 同期美国4.8%、澳大利亚4.3%、加拿大4.7%、墨西哥5.3%、英国5.0%、荷兰4.6%、丹麦6.8%、法国5.6%、德国4.2%、意大利4.3%、波兰5.4%、新西兰5.2%、日本3.4%、斯洛伐克3.7%、韩国4.3%、西班牙4.1%、瑞典6.2%、俄罗斯3.8%、巴西4.4%、智利3.0%、爱沙泥亚4.7%、以色列6.2%、斯洛文尼亚6.3%, 以上23国平均为4.8%。201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12550.02亿元, 占GDP的3.15%, 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财政对教育的支持, 还可以做得更多一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对美国1900—1957年这57年间实物资本投资收益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进行了测算, 得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是实物资本投资收益率的6.43倍。当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GDP数字、热衷于工程项目时, 我们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正在受到威胁。

(四) 完善社保制度

当前发达国家系统性政府债务问题与其社会保障支出过大、高福利养懒人有关。但中国现阶段不是社会保障支出过大, 而是体系还不够健全。2010年,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0.19%, 同期德国45.55%, 英国45.05%, 法国42.00%, 意大利39.23%, 西班牙35.21%, 希腊36.74%, 美国26.91%, 日本29.54%。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债务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法有可能会选择通胀方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因此, 中国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使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社会的稳定器, 避免由于全球性通胀或经济金融危机引致社会经济动乱。

笔者认为,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既要保障全体国民在各种常见情况下 (如生病、年老体衰、伤残、失业等) 的最低生活水平, 又要避免工作不工作一个样, 带来丰厚保障养懒人的后果。

(五) 平抑经济周期波动

发达国家系统性债务问题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经济周期性波动, 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房地产市场, 只要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 仅仅资本开支波动或存货波动, 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很强, 房价大起必有大落, 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就必须防止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 否则经济必然随之大起大落, 经济大落以后政府强力刺激又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债务问题。

这次欧债危机, 爱尔兰房地产泡沬破灭危及爱尔兰的五大银行濒临破产, 被认为是爱尔兰债务危机的导火线。而德国受影响程度最轻, 与德国政府有效的房价稳定政策有关。2005年至今, 德国住房价格指数波幅很小, 涨幅为0。中国需要借鉴德国政府稳定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经验 (科学规划、规范秩序、多元供给、合理需求、打击暴利等) , 减小宏观经济波动。

(六) 减顺差, 储商品

发达国家系统性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 最有可能采取的有效的办法还是发货币。不管各国货币短期是升值还是贬值, 它们对商品尤其是大宗商品长期都要贬值, 何况人类已经跨入资源濒竭时代。贸易顺差的实质是拿升值商品去换注定贬值的货币 (各国央行打的借条) , 因此,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可采取适度逆差的政策, 其实质是用货币换商品。

参考文献

[1]余永定.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全球主权债务危机[J].国际经济评论, 2010, (6) .

[2]王晓钧, 刘力臻.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安全的启示[J].亚太经济, 2010, (6) .

[3]武琼, 段迎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政策困境[J].浙江金融, 2010, (11) .

[4]安国俊.爱尔兰债务危机的内在连锁成因分析[J].资本市场, 2011, (1) .

[5]熊鹭.日本政府债务问题剖析[J].金融发展评论, 2011 (, 4) .

[6]Silvia Sgherri, Edda Zoli.Euro Area Sovereign Risk during the Crisis[Z].SSRN Working Paper, 2009.

国家债务 篇2

目”|申论答题技巧:提出对策|申论热点话题:公务员工资低为何难获同情|

【申论热点】

在审计任务结束之后,还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监督整改情况。有了这些部署,内部审计才能

起到与公共监督相互配合的作用,解开政府性债务的谜团。

审计署网站7月28日发布消息显示,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

务进行审计。有消息称,审计署暂停所有项目开始培训,近期就进驻各省市。

地方政府性债务有多少,近来为国内外高度关注。有人认为,鉴于近年来显性和隐性债务的急剧

膨胀,加之还款高峰期已经到来,不少地方政府面临底特律式的破产风险。更有人认为,地方政府性

债务,将成为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引爆点。

应该说,这些忧虑或有夸张之处,但并非无稽之谈。从地方政府的信用来说,由于正规地方债都

由财政部代为发售,实际上担保风险并不大,真正承担信用风险的是中央财政。而多年来中央财政的高速增长,保证了不会出现基本的信用问题。但从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来说,则确实存在不少风险。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多种多样,走正规渠道的占多大比例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近年来地方

政府债务率过高、拖欠债务等情况已有出现,而且有的地方情况还很严重。审计署6月上旬发布的“36

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36个地方政府中16地区债务率超100%,债务率最

高达219%,这已经远远超过60%的警戒线;此外,还查出违规为817亿元债务提供担保。

窥一斑而知全豹。尽管现在还待对全国性的政府性债务作出审计,但一些地区债务风险过高,违

规担保额度过大已是不争事实。如果不将全面情况查清楚,那就既无法回答国际上一些人对中国政府

性债务的疑虑,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全面降低地方债务的风险。相反,很可能导致的情况是:地方造成的债务风险由国家承担,全体纳税人成为地方激进融资的买单者。

即将全面展开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实质上属于政府内部审计。尽管每一年的“审计风暴”都证明

政府内部审计不是走过场,而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仍然有必要提醒,地方债务的形成过程更加复杂。

在地方政府不是市场化的发债主体的背景下,什么是合理赤字,什么是打擦边球的,什么是明显违法的,不是很好界定。因此,要尽可能制定一个较为清晰的审计原则和操作流程,尽可能完整地摸清债

务家底,为今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当然,在这一轮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借地方债务寻租的腐败固然需要查,以此

形成震慑效应,但是不能忘记,与找到案件线索,查出腐败分子同样重要的,是掌握地方政府性债务

风险的大小。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审计任务结束之后,还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监督整改情况。有了这些部

署,内部审计才能起到与公共监督相互配合的作用,解开政府性债务的谜团,并为今后规范地方债务

国家分裂,债务不灭 篇3

苏格兰独立未成功,萨蒙德拒绝偿还债务的威胁也就成为虚言,但这还是引出一个问题,国家分裂之后,原先国家所欠的债务怎么分担?这问题值得深究。平常人们说,“人死债不灭”,人死了,债务可能不灭,继承其权利的人可能要一并继承其债务。至于国家,无论是垮台还是分裂,都还不能说是死亡,因此,国家分裂或瓦解后,其债务尤其外债,一定会有人承担,但是,又是怎么承担的呢?

历史上,国家分裂了,而债务问题持续纠缠不休,最有名的当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苏联瓦解后的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后,独立的多个国家就帝国的外债分担,发生了很大的纷争;苏联解体时各国虽然对苏联的外债有过协议,但后来也没有按协议来,最后由俄罗斯承担了全部外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是历史上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曾经兵临维也纳城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基督教欧洲的巨大威胁。由于帝国控制了东方与西方的贸易通道,西方人无法从东方得到他们极为喜爱的丝绸和香料,西方人不得不想方设法向西推进,希图通过大西洋进入印度和中国,以开辟新的商道。这正是西方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美洲因此而被发现,基督教西方由此得到新的地盘和财富,此后基督教世界进行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以及政治革命,欧洲从此崛起;而与此同时,古老的奥斯曼帝国却走向僵化和腐朽,不断衰落。在与后来崛起的俄罗斯的争夺中,奥斯曼连吃败仗,其势力不断被向南压缩。到了十九世纪后期,奥斯曼已经不是西方基督教的威胁,反而成为英法等国对付疯狂扩张的俄罗斯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和古老的大清帝国一样,对于来自西方的外债,是持警惕态度的。但是,国力衰落,经济落后,举借外债是无奈的选择。在与俄国发生克里米亚战争的1854年,奥斯曼不得不向西方国家借款。奥斯曼的外债从无到有,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因为无法偿还外债,国家几度破产。如果从时间上看,奥斯曼土耳其的外债,比中国清朝的还要稍微早一些,当然影响比清朝的外债要严重得多。因此,在晚清是否举借外债的争论中,清朝有不少人以奥斯曼举借外债深陷泥潭作为反面的例子一再申说。在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奥斯曼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也不断掀起独立运动。1878年6月13日开幕的柏林会议签订的条约中约定,奥斯曼统治的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独立,但须分担土耳其的债务。从母国独立的国家有义务承担母国部分债务,这或许不是独立国家继承母国外债的最早条约,但显然也是比较早的条约。这可能也是当时外债继承的一个原则。

1877—1878年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发生战争,战胜国俄罗斯向奥斯曼要求赔偿战争其间俄罗斯公民的财产损失,奥斯曼土耳其以99年的期限偿还俄国的债务。但1909年圣彼得堡议定书中,俄罗斯免除了土耳其74%的未偿年金,并向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保加利亚提供8200万法郎的贷款,以帮助其从土耳其统治下独立。俄罗斯可谓老谋深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此时已经风雨飘摇,对所欠俄罗斯九十多年偿还的债务能不能偿还毫无把握,但支持和鼓动保加利亚独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债务就转由保加利亚偿还,这笔赔偿就有了把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了。曾经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分裂为众多小国。国家分裂后,它未分裂前欠下的外债由谁来还,就是一个问题。此后签订的《洛桑和平条约》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债务问题做了规定(第51条),各国所承担奥斯曼关外债务年度费用的额度应按如下比例决定:1910—1912年财政年度间,各领土地区的收入总额占奥斯曼帝国同期的平均收入总额的比例。奥斯曼债务理事会负责分配债务。

1924年,奥斯曼债务委员会通知各继承国其各自分摊的份额。保加利亚、希腊、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外约旦和土耳其因对外债承担的份额感到不满,并根据《洛桑和平条约》第47条提起了仲裁。此仲裁涉及到分摊官方债务的标准,如领土、人口、应税资产和债权人国籍等问题。仲裁结束后,围绕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债务问题,还发生了许多纠纷和谈判,60%的债务被免除,形成新的协议。

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后解体的最大帝国,就是苏联帝国。当初苏联帝国建立的时候,苏维埃蛮横地废除了所有外债。但七十多年后,苏联帝国垮台,这时候,苏联帝国还是欠下960亿美元外债。那么,帝国垮台后,这些债务是不是也被新独立的国家依样画葫芦统统废除呢?

其实,苏联解体初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已经通过谈判对苏联的外债做了安排,其债务由各继承国分坦。根据当时谈判的结果,苏联“末代总理”伊万 西拉耶夫将债务、债权和海外财富分配给了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继承苏联总债务的61.3%,乌克兰为16.3%,白俄罗斯为4.1%,哈萨克斯坦为3.9%,乌兹别克斯坦为3.3%,格鲁吉亚为1.6%,阿塞拜疆为1.6%,立陶宛为1.4%,摩尔多瓦为1.3%。亚美尼亚为0.9%,塔吉克斯坦为0.8%,土库曼斯坦为0.7%,爱沙尼亚为0.6%。1991年12月4日,苏联和其继承国的代表(除波罗的海王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外)签署了“苏联外债和资产继承权条约”。该条约是根据上述比例划分苏联资产和负债的法律基础。条约同样规定了偿还债务和获得苏联在海外资产份额之间的关系。虽然乌兹别克斯坦没有签署这个条约,但它表示不拒绝偿还苏联的外债。条约提醒参加国注意,保证偿还苏联的外债是将来加入世界经济的必要条件。

但这是一份“先天不足”的分配协议,1992年,只有俄罗斯在继续偿还债务。其它继承国或是由于经济形势不好,或是由于外汇短缺而未能履行其偿债义务。眼看又要上演当初布尔什维克拒绝偿还外债的老把戏。西方债主心中焦虑,1993年,债主们的统一讨债组织巴黎俱乐部就派出时任主席的法国人让·克罗德 特里谢到各个独联体国家斡旋,终于达成《零点协议》。在这份协议中,俄罗斯提出承担前苏联百分之百的外债,条件是前苏联全部的国外债权由俄罗斯继承。经过长期的谈判,除乌克兰以外,其他继承国同意了俄罗斯的建议。1993年4月,俄罗斯同债权人签订了正式承认俄罗斯为前苏联外债的唯一继承国的协定。那么,苏联在国外的债权有多少呢?据说,这个帝国散布于全世界120个国家的3645项不动产、地皮、黄金、钻石、有价证券等财富,价值数千亿美元,全球57个国家欠着莫斯科将近1500亿美元的债务。

各国都同意苏联债务、债权和海外财富全部由俄罗斯独担和独享,俄罗斯一肩扛下苏联全部债务。俄罗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冤大头?主要原因在于当年列宁政府的前车之鉴。布尔什维克政府废除沙俄政府债务的恶行在利益备受损害的西方债权人心中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若此次继续上演当年赖账的闹剧,则俄罗斯既无法继承苏联在海外的巨额财产和其他权利,也根本无法顺利继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核国家等权利,这种损失显然不是赖掉几百亿美元的债务所能弥 补的。俄罗斯这种精明的国家自然能够算清楚这笔账。俄罗斯在偿还苏联外债的时候虽有波折,但到2006年,偿还了绝大部分的苏联债务。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国家债务 篇4

关键词:政府债务,或有债务,国家资产负债表,风险评估

一、引言

国家资产负债表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 Goldsmith开始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英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捷克等国的经济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都着手于编制本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指将一个国家所有经济部门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 然后分别加总得到的报表。一张完整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一般由政府、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四个经济部门的子表构成, 显示了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的“家底”。20世纪, 大批新兴经济体爆发金融危机, 越来越多人关注主权经济风险。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风险和反映宏观政策后果, 国家资产负债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指标并且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钻研国家资产负债表。

二、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与说明

(一) 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国家资产负债表分别包括了实体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组成。各个部门所包括的子表如表1所示。

(二) 国家资产负债表估计说明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在七张子表基础上汇总得来, 对于这些资产负债表都需要进行相关假定, 方能对其估算。各个子表的相关假定如表2所示。

三、国家负债风险分析

评价政府债务风险的步骤是:首先估计资产市场价值及波动率;其次计算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 获得政府债务风险指标;最后评价政府债务风险水平。

(一) 政府风险指标与影响因素

1. 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组成部分

(1) 政府的债务余额、净资产和净金融资产。历史上, 各级人大对预算的审核主要是针对本级政府的收入、支出、赤字等流量数据。仅仅关注流量, 很容易忽视存量问题导致的风险。与只管理赤字相比, 这是一个进步, 但仍存在不足。如果某个政府持有较多的资产, 这些资产有收益且资产中的大部分可以变现, 那么这个政府就有能力承担较高的债务余额和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因此, 仅仅关注债务余额或笼统地对所有国家或政府设置一个统一的债务余额占GDP比重的上限, 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可以承受债务的能力, 也不能有效地管理政府债务问题。统一上限对资产较多的政府而言是过度限制, 对资产很少的政府则是过度宽松。

(2) 政府持有的金融资产。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政府持有的金融资产, 包括中央财政存款、地方财政存款、股票和对外金融资产。这个数据的重要在政府突然面对大规模的财政压力时, 就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一部分 (如存款) , 变现其中一部分 (如卖掉股票和对外资产) 用于支付债权人或将股权直接转让给债权人。换句话说, 政府持有的金融资产是政府对付财政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人大、人民和政府本身都应该理解这道防线到底有多强, 可以抵御多大的冲击, 而目前的财政统计中, 这个数据并不存在, 自然就无法了解到这道防线的强度。

(3) 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传统的以流量为主的统计体系不但无法体现存量风险, 自然也无法体现资产和你负债结构中的风险。对银行和企业来说, 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用短期负债来进行长期投资, 而一旦短期负债无法继续, 就会出现支付危机。

(4) 各个部门和地区的负债率和风险集中点。最近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都与某些部门的负债率高企有关, 最后传导到更大的范围甚至全球经济。如, 最近的欧债危机起点是希腊等欧元小国的国债支付危机, 此后传染到其他欧元区国家乃至全球。这些案例对中国的启示是, 某些部门和地区资产负债表所面临的风险有可能成为宏观风险的导火索, 因此有必要用相关的指标进行特别的监测。

2. 提高经营性资产杠杆率的相关风险

(1) 国有非金融企业的资产风险。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中国资产负债表的特点就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高, 即主要的杠杆体现在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为了简析国有非金融企业的杠杆情况, 将国有工业企业和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行了比较。

(2) 估计政府非经营性资产价值的风险。除了经营性资产, 政府资产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分就是非经营性资产。由下表可以发现, 2015年,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3/4, 体现了估计非经营性资产价值的风险问题。

数据来源:中国会计年鉴2015

(二) 市场价值和波动率的估计

1. 外汇市场和黄金储备市场价值

外汇存储的市场价值受汇率较大影响, 我国外汇存储大部分用美元表示, 市场价值计算如下:外汇储备的市场价值=以美元表示的外汇储备额×一年期平均美元汇率。再通过当期汇率换算出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黄金储备的市场价值。具体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2. 非金融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

计算中央经营性非金融国有资产市场价值时, 可以采用计量经济法, 最终选取了2005~2015年央企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43支作为样本, 计算每个上市公司的国有权益的账面价值。即:平均每户央企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中央所属国有资产总账面价值÷总户数。

通过表5, 计算出了外汇、黄金储备和中央所属非经营性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市场价, 进而可以得到政府可流动性资产总额。

3. 政府资产波动率的计算

根据政府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 计算各项资产的波动率。

(三) 小结

1.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 减少资产波动性, 但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也会使债务规模变大, 从而扩大政府债务风险。

2.我国外汇储备呈速增长趋势, 资产的逐渐增加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相对较小。

3.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 政府的支出变大, 收入减少, 在保证政府预算平衡的基础上, 政府大量发行了国债。我国2011年政府直接债务违约风险很小。这表明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政策已经见效, 资产波动的相对稳定性使2011年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变小。总的来说, 目前估计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部分价值风险问题需要密切关注。虽然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了, 但这种上升意味着未来有很大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首先, 从资产结构来看, 经营性资产占国有资产的比重呈降低趋势, 与此同时, 股权结构也趋于多元化。其次老龄化是负债方最大的风险, 而经营性国有资产杠杆率的提高是资产方的最大风险。在资产方面, 分析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个方面。经营性资产方面, 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杠杆率来实现扩张, 这可能意味着未来面临较大风险。非经营性资产方面, 虽然非经营性资产有了很大的增长, 但是资产变为固定资产也表明非经营性资产的变现能力很弱。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有了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长期处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中, 透明度较差, 积累了大量的或有债务, 这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因此, 本文体现或有债务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靠队, 蒋欣呈, 孔玉生, 潘俊.政府债务、PPP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J].地方财政研究, 2016 (04) .

[2]李靠队, 周梦蕾, 劳雪淼, 徐秋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行为与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09) .

合伙债务与个人债务冲突清偿 篇5

【案情】 甲乙二人共同出资合伙开办一小酒店,租赁A的房屋经营,欠A房屋租赁费5万元。酒店经清理,有合伙财产3万元。甲有个人财产2万元,但甲个人尚欠B借款3 万元未还。乙无个人财产,并下落不明,但乙尚欠C材料款1万元。A起诉甲乙要求支付房租费5万元,B起诉甲偿还借款3万元,C起诉乙支付材料款1万元,三案判决后,在执行中遇到了麻烦,可供执行的财产共计5万元,如何清偿债权人A、B、C的债务呢?

本案存在合伙债务和合伙人个人债务两种债务形式,债权人A的房屋租赁费5万元是合伙债务,债权人B的借款3万元和债权人C的材料款1万元是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存在合伙债务和合伙人个人债务的情形非常普遍,如何确定这两种债务的先后清偿顺序,就成为司法实践中必然面临的问题。

[分析] 对此问题,各国法律存在两种不同的立法例:大陆法系国家在传统上采用并存债权原则,英美法系国家多采取双重优先权原则。所谓并存债权原则,是指合伙债权人就合伙财产优先受偿,不足部分,与合伙人的个人债权人就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共同受偿,彼此清偿效力不分先后顺序。多数学者认为,并存债权原则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保护合伙债权人的债权,体现了合伙债务清偿的彻底性和无限连带性,但这种保护是以牺牲、损害合伙人个人债权的利益为前提,对合伙人个人的债权是不公平的。所谓双重优先权原则,是指合伙债权人优先于合伙人个人债权人从合伙财产中得到受偿,合伙人个人债权人优先于合伙债权人从合伙人个人财产得到受偿,即合伙债务优先以合伙财产清偿,合伙人个人债务优先以合伙人个人财产清偿。多数学者认为,双重优先原则区分了合伙债务和合伙人个人债务的不同,划分了两种财产的性质,较并存债权原则更能公平合理地维护合伙债权人和合伙人个人债权人双方的利益。

我国法律对合伙债务和合伙人个人债务两种债务并存时,如何确定履行债务的先后顺序没有明确规定。对如何解决两种债务清偿冲突问题,各地司法实践做法不一。笔者是主张适用双重优先权原则的,理由有二:一是有关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合伙企业法》债务清偿条款的规定,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双重优先权原则的价值取向;二是双重优先原则比传统的并存债权原则较合理科学;对双重优先权原则持反对立场的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已趋向摒弃并存债权原则,转而规定了双重优先原则,该原则体现了国际法律发展的方向。所以,人民法院在审理合伙诉讼案件与执行工作中,应适用双重优先权原则合理解决双重债务清偿冲突问题。合伙的债权人对合伙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利,即有权主张就合伙财产优先满足自己的债权;合伙人个人的债权人就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利,即有权主张就合伙人个人财产优先满足自己的债权。就本案而言,按双重优先权原财的处理是,合伙债权人 A优先从合伙财产3万元中得到受偿,甲的个人债权人B优先从甲的个人财产2万元中得到受偿,乙的个人债权人 C因乙无个人财产且合伙财产清偿 A后无剩余,不能得到清偿。

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能不能理解为有限合伙人出资5000元人民币,就只承担5000元的债务责任?

1.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2、第三十八条 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第三十九条 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第四十条合伙人由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清偿数额超过本法第三十三条

第一款规定的其亏损分担比例的,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3、因为你是以合伙形式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所以说还是使用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4、你所引用的是《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5、这就是以合伙人形式组建公司的差异之处。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设甲欠乙债10万元,以自己所有的一辆汽车为乙设立抵押,但没有办理登记。抵押期间,甲未经乙的同意,以9万元的价格擅自将汽车卖于不知该汽车已设有抵押权事实的丙,并货款两讫,乙几天后知晓此事诉至法院,称自己不同意甲出卖该汽车,主张甲与丙的买卖无效。问:法院应如何解决,为什么?

答:法院对于乙的请求不予支持,因为乙的抵押权由于没有办理登记,所以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丙。

此案中,丙就是第三人,并且是善意第三人。什么叫善意?来换句话说,如果丙在买甲的汽车时知道该汽车设有抵押权并购买,那么他主观上就属于恶意,而此时法院就会支持乙的请求,保护乙的抵押权。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而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以自己的行为去行使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在我国法律规定10岁以下的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到18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的精神智力正常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岁到18岁期间能以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举个例子:陈某出生那天起就有民事权利能力,就可以接受别人的赠与了,到了12岁上小学可以自己拿钱去文具店买笔记本、笔啊什么的,如果一天陈某私自拿了家里3000块到家电城买了一台电视机,这个行为就是有暇眦的行为,可能就没有效力。因为他的智力水平可能无法对这件事做出正确完全的评价所以他是限制民事权利能力人。到了18岁我们大家基本都认为他有相应的精神智力水平所以现在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 1.国家赋予公民有财产权,所有每个公民都具有行使财产权的民事权利能力。

2.如10岁左右的儿童只能行使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一些小的民事权利(如买作业本什么的)而不能随意的处置关系到自己人身、财产等重大的民事关系(如买房子)什么的,两者的区别很明显,前者指的是你有什么,后面指的是你能做什么。比如说:10岁的孩子是有财产权的,如房屋可以登记的孩子的名下,儿童也享有著作权等。但是有不表示他就能够处置,比如有房产的10儿童就不能脱离监护人独自处置自己的房产,有著作权的孩子不能脱离监护人处置自己的著作权益。

国家债务 篇6

财务省预计,到2013年3月底,受新一轮国债发行等的影响,国家债务余额将突破1000万亿日元大关。截至2012年3月底的国家债务余额中,国债有所增加,总额达789.342万亿日元,其中“复兴债”大幅增加。除国债以外,源自民间金融机构等的借款也有所增加,而旨在填补政府资金临时短缺的短期政府债券则有所减少。日本财务省按照惯例每三个月公布一次国家债务余额数据。

传印度石油公司将退出南海勘探

印度多家媒体5月12日报道称,由于“技术原因”,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已决定退出与越南合作、遭中国反对的南海128号油气区块的勘探。对此,《印度斯坦时报》评论称,印度的这一举动有助于舒缓印中之间业已紧绷的外交神经;而印度报业托拉斯则声称,这将影响到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存在,“新德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印度教徒报》称,越南外交官对印度的这一决定表示失望,他们质疑新德里此举是否源于中国的压力。《俄罗斯之声》评论称,中印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争议问题,但两国都在试图避免直接对抗。对于越南拉拢俄罗斯到南海采油,美国《世界网络日报》12日称,中国目前正对俄罗斯施加压力,要求其撤出在南海的商业存在。

俄罗斯将下调石油出口税降幅约为6.4%

俄罗斯财政部5月15日说,从6月1日开始,俄石油出口税将从目前的每吨448.6美元下调至419.8美元,降幅约为6.4%。

俄财政部官员萨克维奇对媒体表示,今年4月15日至5月14日,俄罗斯乌拉尔牌原油出口均价约为每桶114.1785美元。根据俄石油出口税计算公式,自下月起俄石油出口税征收标准应下调至每吨419.8美元。

从6月1日起,轻质和重质石油产品出口税将从目前每吨296美元降至277美元。汽油出口税将从目前每吨403.7美元降至377.8美元。此外,东西伯利亚和里海等地区石油出口继续享受优惠出口关税,自下月起原油出口税从目前每吨232.4美元降至210.8美元。

西班牙发行

25.16亿欧元国债

西班牙财政部5月3日成功发行了约25.16亿欧元3年和5年期国债,这是4月26日标普下调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以来西班牙进行的首次国债发行。

发行结果显示,市场对西班牙国债的求购需求仍然强劲,这导致西班牙此次发行的国债总额超过了此前预期的最高额25亿欧元。但与此同时,为了克服市场疑虑,西班牙不得不再次提高此次发行国债的预期收益率。

据统计,西班牙财政部今年以来已经发行了超过625亿欧元国债,占到了西班牙今年计划发行的860亿欧元中长期国债的大半。而2012年全年,西班牙面临的到期债务总额为1303.44亿欧元,比2011年增长了8.6%。

摩根大通做空欧洲

巨亏20亿美元

美国顶级投行摩根大通5月10日陷入了“舆论风暴”之中。由于其公司首席投资部门员工伊克西尔的赌博式交易,导致摩根大通一夜之间亏损了20亿美元,截至22日,损失高达70亿美元。消息扩散之后,华尔街风声鹤唳,各大投行股价大幅下挫,其中摩根大通一家公司,市值就蒸发了150亿美元。

摩根大通是华尔街备受敬重的银行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华尔街投行泥沙俱下,只有摩根大通与高盛能够独善其身,成为少数没有出现亏损的投行,摩根大通的CEO戴蒙也因此成为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得到了总统奥巴马的支持。

德国经济第一季度

GDP环比增0.5%

德国联邦统计局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德国经济重回增长,GDP经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长0.5%,远超分析师一致预期的增长0.1%。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7%。

2011年第四季度德国GDP环比收缩0.2%,是德国经济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比起去年第四季度,今年第一季度出口和国内消费均实现增长,这些因素部分抵消了集资下降。

另据法国国家统计局数据,第一季度法国经济环比持平,家庭消费增长0.2%,集资下降了0.8%。去年第四季度法国经济环比增长0.1%。

英国3月进出口

均创纪录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3月商品贸易赤字基本符合预期,其中商品出口及进口均创纪录新高,英国对非欧盟国家贸易赤字的缩窄被对欧盟国家贸易赤字逼近纪录高位所抵消。

数据显示,英国3月商品贸易帐赤字85.64亿英镑,略超预期的赤字84.0亿英镑,前值修正为赤字85.9亿英镑,初值赤字87.72亿英镑。英国3月对非欧盟国家贸易帐赤字41.09亿英镑,低于预期的赤字46.5亿英镑,前值修正为赤字48.71亿英镑,初值赤字50.17亿英镑;对欧盟贸易账赤字44.55亿英镑,距离2011年9月创下的45.0亿英镑的赤字纪录不远。

评估称澳大利亚天然气

可采200年

澳大利亚5月14日发布2012年度澳大利亚天然气资源评估报告,称依照当前开采量,澳大利亚蕴藏的天然气资源可采近200年。

由澳大利亚地质局、资源和能源经济局和资源部联合发布的报告将澳大利亚天然气列为国内第三大能源,仅次于煤矿和铀矿。澳大利亚探明天然气储量大约11.04万亿立方米,按现有开采进度,可供使用184年。但资源和能源部长马丁·弗格森说,如果加入页岩气储备,澳大利亚天然气储量可能翻番。

澳大利亚大部分已探明常规天然气田地处西北海岸附近。现有开采量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并加工成液化天然气出口。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等

国家债务 篇7

一、国家审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性

(一) 国家审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属于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一条规定, “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 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廉政建设,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可见, 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 负有经济安全监管和维护不可推卸的职责。目前,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 财政风险剧增, 对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因此, 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是国家审计义不容辞的义务, 是国家审计法定职责的基本要求。

(二) 国家审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具有专业优势

及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是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 而这有赖于及时准确获取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的基础资料与会计信息, 并需要对此进行专业性的审计验证和科学的分析比较。与其他监管部门相比, 国家审计具有会计专业背景和审计职业优势, 能及时全面获取并有效验证和分析地方政府的会计信息, 从而更准确、直接地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所在。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建议,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三) 国家审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符合国际惯例

从国际惯例来看, 各国政府审计都将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重要职责和战略目标。例如, 美国俄亥俄州审计局通过地方财政监测系统对地方财政安全状况的监测, 以防止债务危机的发生;日本的审计机构对公债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 以保证政府公债资金的顺利发行和合理有效利用;波兰最高审计办公室每年向议会的报告中包含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及偿付情况。可见, 国家审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种国际惯例。

二、国外审计机关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经验

(一)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 确切地讲就是俄亥俄州模式, 俄亥俄州建立了一个名为“地方财政监控计划”的体系, 由州审计局负责执行。该监控体系的运作大致分为风险预警、危机识别、化解危机三个步骤, 州审计局在三个步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1) 风险预警。州审计局通过财政核查, 对地方政府是否接近财政紧急状态作出判断。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符合所规定的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审计局便宣布其进入“预警名单”, 并对该地方财政状况进行监视。 (2) 危机识别。如果州审计局发现该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则将其从“预警名单”中移至“危机名单”。如果某个地方政府被宣布为财政危机, 该州就应成立一个“财政计划与监督委员会”的机构来接管地方当局的财政管理。 (3) 危机化解。“财政计划与监督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后的120天内, 地方政府的首席执行官必须向委员会提交一份财政改革计划, 及时化解危机。审计部门将向处于监控中的地方政府提供无偿的咨询服务, 帮助其应对危机。

(二) 日本做法

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上, 日本审计机构的做法如下: (1) 全程监控。为了保证地方政府公债资金的顺利发行和合理有效利用, 日本公债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过程都要受到审计机构的监督。审计对政府控制债务规模和防范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问题处理。在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方面, 地方监察委员会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通常不会直接作出处理, 而是提出改进措施或意见, 建议管理部门实施处罚。 (3) 参与重组。在日本, 如果地方政府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就需要在中央政府的严格监管下制定财政重组计划, 财政重组计划须由外部审计人员每年进行审计, 由地方议会批准并向中央政府报告。

(三) 法国经验

法国是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中央政府通过议会、审计法院、财政部、财政部派驻各省、市镇的财政监督机构以及金融机构, 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负债和财政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其中, 审计法院严格的司法监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 法国审计法院院长菲利普·塞甘在2009年度的审计报告中披露, “很多地方行政机构都存在很有风险的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的借债从2003年开始出现, 当时被称为结构性借贷, 结构性借贷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审计法院强有力的司法监督, 使得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对外举债决策时均比较慎重, 很少出现对外负债失控和滥发债券的情况。

三、对我国审计机关的启示

(一) 发挥预防功能, 构建预警机制

为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转变为现实的危机, 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美国的俄亥俄州模式对我国建立地方政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一方面, 我们应当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早预警, 国外已经提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警指标包括:负债率、债务率、新增债务率、赤字率、资产负债率、人均债务、偿债率、偿债准备金余额比例等, 可以供我们参考;另一方面, 各级审计机关可以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加以监测, 风险水平高的要列入“预警名单”进行监控, 严重的则列入“危机名单”, 由国家审计部门对其进行特别监控, 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化解危机。

(二) 发挥揭露功能, 实施全程监控

国家审计揭露功能的发挥要求审计介入时间从事后走向事中和事前, 要求审计功能由事后揭示转为事中监测、事前预防, 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程监控。例如, 日本的审计机构就对公债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事前预防包括对举债的事前控制和对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监督, 一方面, 审计部门通过设定举债的限制指标, 包括财政赤字率、偿债率、提供担保的上限等, 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进行事前控制, 对超出限制指标上限的地方政府禁止举债;另一方面, 审计部门通过对地方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定期公开披露重要财政数据、揭示隐性负债、把预算外负债纳入预算等, 对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早预警。

(三) 发挥抵御功能, 提出整改建议

充分利用审计结果进行审计整改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抵御功能的体现, 也是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外审计机构的实践经验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例如, 美国、日本的国家审计机构都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 帮助其应对债务危机。因此, 审计机关应及时调查和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及其风险, 查找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审计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工作, 从审计的视角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为中央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 要加大审计结果公告的力度, 形成审计、舆论、社会监督的整体合力, 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和完善制度建设。

(四) 加强协调配合, 提高“免疫能力”

国家审计机关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需要社会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协调配合。在这一点上, 法国的做法值得借鉴。首先, 审计机关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 特别是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 积极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清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 全面摸清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分布情况, 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日常性监督;其次, 审计机关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 建立审计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财政部及其派驻各地的监督机构“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联手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管, 防范政府过度负债而产生的财政风险向金融体系的蔓延。

摘要:国家审计在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参与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必要性, 了解美国、日本和法国三国国家审计机构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的经验和做法, 认为我国审计机关应从构建预警体系、实施全程监控、提出整改建议、加强协调配合四个方面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关键词:国家审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张志华, 周娅等.波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8 (22) .

[2]李建英, 于科鹏.地方政府财政危机国际经验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7 (10) .

[3]马金华, 李国峰, 谢兴春.美、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创新.2010 (1) .

上一篇:保健能力下一篇:支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