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公关行业发展瓶颈

2024-05-15

突破公关行业发展瓶颈(精选九篇)

突破公关行业发展瓶颈 篇1

冷链物流的现状

专栏小编:欢迎四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新嘉宾, 董鹏先生, 他化名西斯莱客, 是物流专家, 长期工作在物流一线, 实战经验丰富, 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并担任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人及编委。在这里我首先向西斯莱客表示欢迎, 欢迎你在“深度”栏目中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 给我们带来新意。好, 接下来我说说今天的主题吧。李克强总理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 要求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 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发展物联网。这一期本刊的“特别策划”栏目主题也是冷链物流, 我看我们就以冷链物流为题吧。

把酒临风:前些日子疫苗问题闹得满城风雨, 并且直指冷链物流。由此我想到, 冷链物流其实离我们很近, 而且问题很多, 尤其是生鲜食品冷链物流, 远远满足不了市民需求。对于其间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觉得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发展初始阶段, 应该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专栏小编:我们先请西斯莱客来谈谈吧, 他是物流专家, 对冷链物流情况比较熟悉。

西斯莱客:食品是我们每天的必需品, 所以冷链物流与我们息息相关。我国人口众多, 食品市场非常大, 每天有海量的生鲜产品需要通过冷链物流送到消费终端。我国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虽然我国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已有一定的发展规模, 但断链现象严重且流通率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生鲜易腐食品已基本完成冷链化, 其中肉禽冷链流通率达100%, 而我国大部分生鲜易腐食品仍未实施冷链化, 尤以蔬果最低, 仅有5%;另一方面, 我国冷链物流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10%以上, 尤其以新鲜蔬菜物流成本最高。

夜雨观澜:看来冷链物流真是个“硬瓶颈”, 尤其是冷链运输显然不足, 因此当下亟需解决冷链运输问题。

西斯莱克:冷链物流存在问题最多的多环节是运输, 从目前市场的冷藏车保有量来看, 美国平均配备冷藏车数大约9辆/万人, 而我国平均配备冷藏车数大约2辆/万人;同时, 在运输过程中, 需对温度实时监控的食品中, 我国仅15%的产品实现了对温度实时监控, 而在美国和欧洲的比例则高达85%。

专栏小编:一面是强劲的市场需求, 一面是滞后的冷链物流, 我们看到冷链物流亟需发展。那么你们认为, 现在冷链物流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西斯莱克:我总结一下共有三点。一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备设施落后、分布不均, 而且功能失衡。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7万辆, 而美国已经拥有20多万辆, 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 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 我国仅是美国的1/5。此外, 我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够合理, 导致功能失衡, 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二是冷链标准缺乏监管, 企业执行力度差。据统计, 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 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 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 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 但是仅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 导致部分不良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 却经营着间歇性供冷, 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 例如:欧美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 (简称ATP) , 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 一旦企业触碰法律将面临罚款与制裁。而我国目前还尚未有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法律。三是冷链理念薄弱, 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这既体现在行业层面, 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重视食品生产环节, 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是冷链行业的理念不强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中仅有30%用于生产, 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 虽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 但大部分对冷链的要求或意识不高。

专栏小编:在此现状下今后如何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冷链运营效率呢?

西斯莱克:我认为, 今后要以信息化和运营效率为抓手, 提高软硬件运用程度。以美国为例, 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 也是基于考虑铁路网络的优势。而理想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应该是“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市内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四点一线, 甚至可以直接从产地到终端。中间环节越少成本越低, 断链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 政府可对产地冷库、市内配送中心等做好统一规划和标准, 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序发展。另外, 在实际操作中, 可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一套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TMS) , 对企业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

专栏小编:电商的兴起也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近几年不断有新企业出现在冷链行业, 冷链行业也出现了整合趋势。

把酒临风:电商的兴起使原有物流企业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前些年电商跨界物流, 使物流出现了新格局, 我想冷链物流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西斯莱克:我觉得跨界经营对冷链对市场更具有冲击能力、竞争能力和整合能力, 这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及高新产业技术融合并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 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夜雨观澜:还有一点会促使冷链物流发展, 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使产销趋向智能化, 冷链物流作为当下的一个投资热点, 更具有后发力。

西斯莱克:确实如此。随着生产、运输及销售日趋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来临, 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将成为冷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谁的数据处理“跑”在前面, 谁就是赢家。通过数据分析, 冷链物流企业能更加清晰地决定供应链中的采购物、采购量、储存时间以及消费地与需求量等。这样冷链物流企业就少了盲从, 多了理智, 在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的同时, 实现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专栏小编:模式的创新将会开辟冷链物流新天地。对此, 你们是怎样看的?

西斯莱克:我看冷链物流将会突破传统业务模式, 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企业将面对经销商服务管理、国际商贸分销管理、冷链物流整体外包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机遇。通过把握行业趋势, 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逐步完善业务链, 培养客户的黏性, 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 已经成为冷链物流的行业趋势。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 可以通过企业联盟构建公共型冷库、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和一体化冷链体系, 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 建立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系统集成中心, 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发展冷链物流

专栏小编: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近些年来利好政策不断, 使物流业得到很大改观。最近李克强总理指出的物流“瓶颈”, 其实是智慧物流体系、物联网, 以及冷链运输滞后。因此, 冷链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一个行业, 今后一定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

西斯莱克:国务院制定的《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提升了物流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位置。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中的重要力量, 在“规划”中被多次提到。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 在500家规模企业中, 有106家企业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 占总量的9.4%;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万吨, 占总量的72%。可以说,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专栏小编:企业计划大量添置冷藏设备, 说明企业看到了冷链物流所蕴含的市场潜力。冷链物流成为投资热点, 对此你们有何考量?

金玉其中:冷链物流投入大, 所以让企业提高效率, 尽快收回投资, 才能使这个行业尽快发展起来。我看到媒体报道, 一台冷冻车的价格是70万元, 确实比较高, 但他们通过GPS等数据综合调度, 将冷冻车的空载率降低到10%左右, 使运输效率、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把酒临风:冷链物流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去年9月, 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期间, 一位电商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他们探索的“冷冻车众包”模式, 由司机和公司共同出资购买冷冻车, 打造冷链运输系统。“众包”是一个目前颇受青睐的模式, 延伸了创新边界, 借社会资源为己所用。尤其在当下互联网+热潮中, “众包”将会颠覆传统企业的创新模式。

夜雨观澜:冷链物流成为投资热点是市场因素造成的, 培育市场就是扩大消费, 这样才能使冷链物流热度不减, 持续下去。我的考量, 一是培育市场, 二是扶持企业。

专栏小编:那么, 怎样才能做好这两点呢?

夜雨观澜:两会上最热的词就是减税, 给企业和家庭个人减税减负, 已成为社会共识, 企业界和社会各界都希望看到有关减税的更多具体政策措施。对家庭个人来讲, 钱包里有钱才敢消费, 消费的人多了市场才能火起来。政府可以给公职人员增薪, 企业却要靠有盈利才能给员工涨薪, 而现在税负那么重, 经济又下滑, 企业真是很难啊。一台冷冻车70万, 这么大的投入, 有多少企业有这么大的底气敢大量置家产?所以减税是对企业最惠普的政策扶持, 给企业减负其实也是在培育消费市场。

把酒临风:对于减税社会上已形成共识, 而且现在很多专家也多有论述。我看到有学者讲, 低税负的国家, 企业才有竞争力, 这是经济学常识, 也为近代以来各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所证实。200多年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三卷第三章中就指出:“除了和平、适宜税赋 (easytaxes) 和有包容性的司法外, 把一个最原始的国家发展为最大限度繁荣的国家, 就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 任何征税和提高税率的政策, 都会减少企业和家庭的私人财富, 通过一些内在关联和传导机制, 对企业的投资和扩张, 家庭的消费支出, 都会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 从而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专栏小编:物流业作为税改的试点行业, 在推行营改增中, 有的获益, 有的税负不降反增。今年营改增大面积铺开, 物流业不降反增的现象会得到改观。营改增是一个有利于企业的税改, 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把酒临风:在今年“两会”期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提出的营改增为主的减税降费三条措施, 预计可给企业和个人5000亿元的“减负”。对此, 我们一些物流企业已经感觉到了, 但营改增原定的任务并没完成, 而且营改增给物流业带来的真正税费减少苦乐不均, 税率到底多少才合适, 需要有关部门沉下来做好调研工作, 细化物流业, 使营改增真正作为杠杆来撬动物流业发展。

夜雨观澜:当下减税降负是第一要务。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外贸出口国。2015年中国的外贸出口绝对量下降, 但仍占世界出口总额15%。在目前中国大量企业产能过剩, 企业利润率下降, 许多企业资不抵债, 税负又这么重, 中国经济增长能否维持,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如果宏观政策还注重政府的投资和花钱, 而不考虑微观企业的运行成本, 不减税, 等大量企业关门了, 不可能只靠政府投资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维推动来能维持未来五年到十年的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截至今年2月底, 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 (PPI) 已连续48个月呈负增长状态, 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其他行业包括中小民营企业也大多数经营困难, 大量企业实际上已经倒闭了。在2016年前两个月, 中国的外贸出口呈断崖式下跌征兆。在此宏观经济格局下, 减税势在必行,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具体政策措施。然而, 迄今为止, 在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方面, 政府并没有减少现有税种的计划, 反而在研究增设一些新的税种, 如全国普征房产税、遗产税等。

专栏小编:我们还是回到冷链物流上吧。有资料表明, 目前只有10%真正使用冷链, “泡沫箱+冰袋”是冷链物流企业普遍使用的办法。对此你们有何考量?

金玉其中:我看一是冷链运力不足的原因。二是成本因素———2014年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只有1%盈利。三是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鲜物流配送体系, 包装、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尚未打通。

把酒临风:只有降成本, 提高运价, 才能使冷链物流步入良性发展。目前, 普通仓库的造价约为400元/平方米, 冷库则要配备保温系统, 造价至少高达2000元/平方米, 而且冷库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 1万平方米的冷库一个月的电费至少要20万元。就目前来讲冷库建设成本资金投入很大, 建一座中型冷库的成本就得2000多万元。因为投入成本高, 冷链物流运输成本也一直保持着高门槛的价格, 比普通运输车辆要高出40~60%, 所以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因为高额的运输费用, 还是选择普通的物流运输。冷链行业正处在发展时期, 从整个社会来讲,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企业投入, 都在增加。对于冷链行业来说, 实际上稳成本就是降成本, 彼此之间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之间, 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能够彼此协商出一个稳定价格或者相对稳定的成本就已经很好了。

专栏小编:食品冷链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食品冷链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西斯莱克:我认为, 应建立完善食品可追溯体系, 通过各个销售环节可追溯产品的来源去向。同时在标准化设计方面, 使用新型储存信息, 即更多的识别码, 包括2D条形码、混合条形码、方阵条形码和无线电频率识别码等, 配合使用AIDC扫描技术, 能在每一个环节清楚地知道货物来自哪里, 并记录其去向。如果出现问题, 能立即知道问题产品在什么地方, 保障快速召回, 尽可能减少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在欧洲一些国家, 采用这个技术已经成功地对食品进行了追踪和召回。在食品运输和销售环节中做好追踪管理, 不仅要将本环节的信息进行标记, 还要采集之前环节的已有信息, 并将全部信息标识在产品标签上, 以备下一个环节使用。食品的可追溯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 其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各个部门的协同参与。只有在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无缝隙连接, 才能实现全程的高效管理。

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篇2

罗韶宇说现阶段,迪马环卫设备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限制迪马发展的基本瓶颈问题,以稳定现有垃圾压缩转运类产品、路面保洁类产品及来及处理类(压缩垃 圾站)的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适应性优化为核心,逐步站稳脚跟,对标行业龙头,以提升“产品便捷维护性和稳定 性”为核心,在发展中期不断巩固、扩大市场地位,以期能够在2017年初步确立区域市场的领先地位,使五年后的迪马环卫产品逐步摆脱“模仿”状态,进入行业第二阵营。“要想达到进入行业第二阵营的目标,从现在开始,迪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已经对迪马的环卫业务有了5年规划,并对具体战略举措进行了多番研讨,分别从运营、市场、技术、生产、资源需要匹配和文化方面都做了详细部署。” 罗韶宇表示。

在迪马环卫经营计划评审会上,罗韶宇就2014年环卫业务的具体经营方向进行了研讨,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将组织的战略举措、重点工作计划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行动计划,对环卫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搭建,为迪马在2014年前完成“战胜瓶颈”明确了战略方向。

执行 发扬狼性精神

超市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篇3

易观国际预测, 2010年我国零售业在IT方面的总投资预计将超过150亿元。如此庞大的信息化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将用于连锁超市内部的网络设施建设。一般来说, 一个完整的超市信息化系统包括超市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系统、门店系统、POS系统、查询分析系统等一系列模块。这些模块的设计和组合完全是面向需求的, 连锁超市可以借此实现门店内部及不同门店之间重要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控制。由此而形成的连锁超市信息一体化系统, 不仅能够将库存的实时信息、每一家店铺缺货商品的调配信息等及时送达所需部门, 而且还可以满足企业在销售旺季到来前的存货预警、热销商品及时补仓等关键节点的成本控制需求。

“一把手”工程

企业信息化工程俗称“一把手工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一把手”必须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否则难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无论是从人员、组织、资金上企业都应积极调配资源, 为信息化的进程扫清障碍。企业领导必须经常组织调度协调会议, 过问工程进度并指导工作, 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需遵循两个原则:既要保留软件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 又要保证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总之, 要对信息化建设抱有正确的认识, 即信息化不是万能的, 不是什么问题都能依靠信息化解决, 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对管理进行优化, 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基础数据的整理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也是前期实施的关键。基础数据实施中需要实施人员与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需要对所有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对所有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并认真核对, 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在实施过程中, 管理制度的规范是实施信息化的前提, 只有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规范公司的管理, 堵塞管理漏洞, 才能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化, 制度化和规范化。

实施过程中随着业务与管理制度的规范, 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逐步提高, 从而形成了更高的管理与业务需求, 软件根据客户的进一步需求进行合理的用户化修改, 保证了软件的成功应用。实施过程中的用户化修改工作也是管理与软件的相互作用定额结果, 更是企业“个性化”实施的一部分。在实施进程中不断将业务、管理与系统进行结合, 使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保证软件与管理的相互磨合, 最终促进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才能保证实施的质量, 最终使信息化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中国零售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内部调整势在必行, 在不断强调信息技术建设的今天, 尤其需要升级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优化资金链, 增强市场反应效率, 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内”与“攘外”的双重利好。

满足实时需求

目前, 有不少热门技术已开始应用到了连锁超市的信息化建设上面, 但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还是RFID技术。这种智能的自助支付手段能带给消费者对未来商店的无限遐想。然而, RFID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停留在一种理想化的阶段, 主要原因是建设成本昂贵和缺乏通用标准。

在RFID尚未普及之时, 无线网络技术正成为连锁超市供应链实时管理的捷径。通过无线移动终端和配套软件在门店卖场和仓库的应用, 可实现购货——盘点——变价——配送整条供应链上的精确管理, 最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家乐福超市, 无线移动终端的操作区域遍及卖场的各个角落, 移动终端在卖场内部的任何地点都能和服务器主机保持实时通信。在进货过程中, 验收人员则可以通过手持终端逐一检查对照物品编码、数量、产地、包装时间和保质时间等多种信息。而在货位管理当中, 通过在整个卖场内部署无线网络, 手持终端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询货架上物品在货区的具体位置及空间状况,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能更加有效地使用货位空间。

变价管理方面也很灵活, 工作人员只要扫描一下条码, 就可以把信息传回到后端系统协助完成变价操作。整套无线实时管理方案通过在货品、货位、价格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时的信息采集和传输, 无形中加快了家乐福货物销售速度, 增大了仓库吞吐量。

这套由北京爱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无线实时管理解决方案, 主要是以商品条码技术为核心, 充分应用自动识别技术、思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无线手持电脑终端, 结合C/S或B/S软件开发体系架构构建。整套系统包括收货管理、货位管理、盘点管理、变价管理和价格检查管理等诸多功能。针对仓储管理的需求, 系统的移动节点之间无须通信, 而是采用无线网络拓扑结构作为节点连接方式。利用无线AP的网络扩展能力和无缝漫游特性, 使整个超市实现了信号全覆盖。

实现信息共享

上海华联超市有限公司以上海为中心开展了配送中心业务之后, 使企业在内部管理、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目前, 其正在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和手持无线移动终端开展采购、管理与调配的集约化经营, 为保证向各个门店提供迅速及时的货物供应而努力着。

这套采用Symbol公司提供的无线通信网络和手持终端, 以及上海时运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的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软件的配送中心系统能在实时模式下, 从货物抵达仓库到盘点, 再到配送全过程, 都实现了由相关人员利用终端扫描, 通过无线方式与主机系统通信。

以配送过程为例, 配送人员首先扫描代表各个顾客的标志条码, 主机将针对该顾客做出的配送安排显示于手持终端屏幕上;然后, 操作员逐项扫描商品条码, 根据该商品条码, 主机系统做出统筹安排, 将该商品在仓库中的存放货位通知操作员, 操作员根据系统安排的配送数量提取商品, 完成整个商品的配送过程。

而在各个门店成功建设基础网络设施的同时, 连锁超市总部也要建立起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网络平台。对一个多门店、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企业来说, 日趋连锁化、分散化的经营网络, 特别需要配套的网络平台的支撑。

作为家电连锁企业的苏宁, 在将网络平台覆盖到了南京总部、全国数百家门店及其他下属单位的同时, 还在不断拓展新的门店。以苏宁银河国际广场为例, 在其刚开业的时候就通过H3C的解决方案联入了统一网络。该项目中, 整个大厦的数据承载采用S8512作为核心设备, 而基础网络的智能化, 则通过安置在汇聚层和接入层的S6506R和S3000系列交换机来实现, 不但解决了公司总部、分公司、门店、加盟店之间的联网问题, 而且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区的业务统筹管理。

另外, 如何从企业的整体资源出发, 及时、准确地共享和管理信息资源也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种信息共享, 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将语音通信与IP网络融合, 建立一体化通信网络。北电公司就专门为商业零售企业定制了这样的话音多业务通信系统。

在卜蜂莲花超市IP电话的应用实践当中, 人们看到了这种高效、快速的沟通给超市带来的便利优势和成本效益。该方案不仅帮助卜蜂莲花建立跨地区一体化的语音通信网络, 以应对连锁配送、供应链管理中任何突发情况, 而且还降低门店与分中心之间、分中心与分中心之间的长途话费, 在基于IP架构的开放平台上, 实现了电话通信的最基本功能, 并将语音信箱、语音邮件、电子邮件等服务集成进来。

在零售行业进入垄断竞争格局的今天, 连锁超市要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必须依赖信息化建设, 这将使信息部门承担起更多的重任。然而, 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 整体网络设施建设水平还欠缺火候,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连锁超市信息化发展。

●基础数据的整理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也是前期实施的关键。

检验科发展如何突破瓶颈 篇4

随着医学科枝的进步,检验医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的改变,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检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科良好的管理,对于提高和巩固检验科的地位,保持检验科在现代医院中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严格按照检验科“准确及时,优质服务,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工作质量方针,逐步建立或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枝术操作规程,必须实事求是地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xx市室间质控,争取参加xx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真实性。具体措施:

1、建立室内质控曲线图,定期分析质控失控原因,及时纠正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不断改进实验室的工作。

2、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保持仪器性能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二、组织和人员管理;把科室进行分组管理,如生化免疫组、临检组、细菌组等,不同的专业实验室在工作上有明确的分工,但又需要相互间的协作来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仔细分析科室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特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更新新知识,更好地利用检验地带网新仪器开展好新项目,来适应医学发展,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根据自身医院性质和特点及发展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验科发展计划,这样的检验科才有后劲和潜力,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重视急诊检验工作;因“急诊检验”不及时,结果不准确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建立“急诊检验”绿色通道,提供“快而准”服务。快速及时分析对心肌梗死,胰腺炎等急发病症的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四、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分析检验结果,特别是新项目对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实用性的分析,保证检验质量,使临床对检验科的信任度得以提高。

五、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开展;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开展新项目,兼顾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充分发展前期引进的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展临床迫切需要的检验项目,同时开展和扩充一些高精尖的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

我精,从而得到临床的好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新项目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宣传这些项目的临床意义,使他们意识到重要性,而用于临床,这样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有必要时,进行全院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根据目前检验科实际情况有必要逐步开展如下项目:

1、生化类:风湿三项、载脂蛋白A和B、腺苷氨酶、转铁蛋白、铜蓝蛋白、G-6-PD等。

2、化学发光免疫类:甲功七项、性激素六项、HCG定量、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CA153、CEA、AFP、PSA、贫血三项、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糖尿病三项等。

3、建立HIV初筛实验室。

4、血库:根据输血规范血库应开展血型正反定型。

六、正确处理好中心医院检验科和社区服务站实验室的关系,首先在业务上要大力支持,帮助它们完成各种检查工作。其次灵活处理好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使它们顺利开展工作。

突破瓶颈制约 实现科学发展 篇5

一、建设用地

我区地域辽阔, 人口稀少, 工业经济、城市建设和总的开发程度、强度均大大落后于东中部。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和国内市场的强力拉动下, 内蒙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加速, 建设用地量迅速增加, 而国家基于年度性《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给我区的建设用地 (包括工业用地) , 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区内各盟市、旗县建设用地十分紧张。比如扎兰屯市为建设岭东区域中心城市, 正在大力推进河西区建设, 为此今年预计至少需要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但用地指标只有3平方公里。兴安盟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指标8.9平方公里, 上半年已全部用完尚欠13.41平方公里, 近期入驻企业另需10.48平方公里。其他盟市、旗县、开发区的情况与此大同小异。“调结构、转方式”不但需要存量的提高, 更需要增量的加入。目前我区面临的形势是:即使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技术增量, 也因为没有建设用地而难以获批、无法落地。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

环境容量本是地域空间概念, 地域面积、空间体积越大, 环境容量也越大。即使考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现实, 拥有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 也比东中部各省市有更大的环境容量, 但国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核定给内蒙古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分别为92.1万吨和140万吨, 而面积合计为102.6万平方公里 (只有我区的86.7%) 的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区, 同期得到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合计为321.8万吨和531.6万吨, 分别是我区的3.5倍和3.8倍;面积合计为85.34万平方公里 (仅为我区总面积的72.1%) 的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东部六省, 同期由国家核定的污染物控制排放量为381.4万吨和625.4万吨, 分别是内蒙古的13.8倍和4.7倍。用单个省市的数据比较, 差距更为悬殊。这种不顾实际环境容量和质量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给我区工业发展造成的制约, 不亚于建设用地。

三、能耗政策

在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就近发展能源重化工业, 是国家基于经济合理性、发展科学性而进行产业布局的基点, 如“西电东送”就是国家基于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提出并实施的强制性工程。

作为上述产业布局的成果之一, 我区自2002年以来的电力装机平均每年以700多万千瓦的速度增长, 煤化工也以平均每年百万吨的速度发展。这些行业尽管普遍采用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装备, 但每万元产值的能耗仍然是东南沿海玩具、服装、食品等轻加工行业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这就形成了特殊产业结构条件下内蒙古总的能源消耗量和单位GDP能源消耗量双高的特点。

从全国的角度看, 这种能耗的“双高”是产业分工的必然, 是国家总体“降耗”的需要。对我区在能源输出、能源消耗、资源减少等方面对全国的贡献, 以及在生态恢复、环境建设、排放减少等方面的承担, 国家、受益地区理应通过转移支付和市场方式予以补偿, 但现在除国家有部分转移支付外, 尚没有受益地区的价值反哺, 电力价格也完全由国家按照“高来高走, 低来地去”的原则决定。不解决这一制度安排问题, 我区能源重化工业的优势发挥将面临重大考验, “多元、延伸、升级”战略也将难以实施。

突破资金瓶颈实现跨越发展 篇6

公立医院运行和发展主要资金来源为国家投入和自身积累。由于当前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健全, 特别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投入不足是大多数医院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由于人力成本不断提高, 医院自身积累也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医院资金缺乏问题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1 医院发展资金的社会筹资来源

医院要突破瓶颈, 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目前主要有三种筹资途径可供医院选择:银行贷款;职工借款;融资租赁。

1.1 银行贷款。

由于银行贷款周期长、手续多、程序复杂加之目前国家实行紧缩银根、宏观调控, 对那些急需资金、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中、小医疗机构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1.2 职工借款。

职工借款缺乏政策依据, 成本税负较高, 到期一次性还款风险大, 不利于维护医院稳定。

1.3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业务, 其基本含义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自主选定的设备和供应厂商, 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 以支付租金为代价, 获得设备的长期使用权, 租赁期满, 租赁公司与医院以事先协议方式约定设备的最后处置方式。对医院而言, 采用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方式, 是通过以融物的方式实现了融资的目的。在我国采购额高达上百亿元的医疗设备市场,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它将成为医院引进医疗设备的一个重要资金选择, 特别适合急需设备但资金一时筹集不足的大中型医院[1]。

2 融资租赁的实践

安岳县人民医院是一所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为全县160万人口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医疗需求旺盛, 特别是国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来, 医院病人量大幅增加, 床位使用率长期保持在100%以上, 医院的基础设施、住院环境和设备更新已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 为此医院决定修建住院综合大楼和购买大型医疗设备, 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并通过“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的融资租赁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安岳县人民医院同远东租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远东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非常雄厚的公司, 它隶属于全球500强企业中化集团, 被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先进单位”, 其信誉好, 资金来源稳定。

一年多来, 医院共融资五次, 金额达3000万元, 基本完成了住院综合大楼的建设和大型设备的更新, 医院获得了新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了财务结构, 对医疗设备制造商来说, 融资租赁起到了促销作用, 为价格昂贵的医疗设备拓宽了市场空间, 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3], 同时租赁公司通过收取租金取得合理利润, 可见医院、设备制造商、租赁公司实现了“三赢”。

通过合作, 医院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不仅改善了就医环境, 提高了医疗质量, 扩大了服务规模, 完善了服务功能, 同时医院经济效益大幅增加, 年业务收入增长率在30%以上。2008年3月, 我院通过直接融资购入了一台价值130万元的瑞士第三代气压弹道碎石机, 运行5个月, 治愈病人70例, 获得收入45万元, 以此估算设备投资回收期1.2年, 其利润率远远高于融资成本率, 投资效益相当不错。

3 医院融资租赁的几点体会

3.1 融资租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国家鼓励医院采取多种形式, 多种渠道筹集卫生资金。

3.2 筹资速度快、程序简单、费用低。

在投资评估过程中, 在投资单位无重大财务风险的情况下, 融资租赁单位主要看重投资单位的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融资周期大约在10天左右, 无银行贷款的限制条款和手续, 在合同签订前不发生任何费用。

3.3 租赁公司不享有医院的控制和盈余分配权。

租赁公司不参与医院经济管理, 不分配结余资金, 只收取协议租金。医院对设备商的选择, 价格的确定等完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自主决定。

3.4 筹资成本较低。

医院的融资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支付租金即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二是支付手续费, 每年约筹资总额2%左右。若是融资购买设备, 由于融资租赁公司是将货款一次性付款给商家, 所以医院可根据购买合同的付款条件, 要求设备供应商承担部分手续费用, 另外租金的按期支付也降低了融资的实际利率, 节约了成本, 防范了还款风险。

3.5 加速了医院设备更新, 提高了医疗质量水平,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

融资租赁这种融投资模式可以加速医疗设备的更新, 使得医务人员在不断追踪医学科学的前沿成果方面拥有最佳的物资手段, 进而保持和提高该医疗机构的声誉, 扩大知名度、强化医院的梯队建设。

3.6 融资方式灵活。

医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直接租赁获得设备或选择售后回租赁获取现金。

3.7 注意风险防范。

由于医院支付的租金和医院的经营好坏无关, 即在融资项目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仍要按期足额支付租金, 故对融资项目前期的考察、论证和效益评估非常重要。

总之, 融资租赁这种筹资新模式是医院拓宽资金渠道, 获得超前发展, 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行之有效且前途光明的新途径。

摘要:融资租赁是医院当前面临的解决资金困难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安岳县人民医院的具体实践, 阐述了医院在筹资方式、筹资风险、筹资利弊分析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突破,资金,瓶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敏.对医院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0) :52.

[2]杨军.我院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和医院内部设备租赁[J].中国医学装备, 2005; (05) :35.

突破转型发展瓶颈助推沿海科学开发 篇7

1 突出项目抓手, 依靠龙头项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响水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外资突破年”和“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推进年”活动, 以大项目引领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加快转型节拍。一是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按照“求大、求高、求新、求特”的要求, 瞄准日韩港台、江苏沿海等重点区域以及世界500强等重点企业, 结合本县造船、能源、环保化工以及特种船舶制造、盐化工、传动件、再生纸、新材料等产业特色, 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龙头项目。提高项目准入门槛, 要求沿海经济区、生态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单个项目分别不低于10亿元、5亿元、1亿元, 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200万元、180万元每亩, 注册资金要占总投资的20%以上。先后在上海、东莞、台湾、香港等举办了专题招商活动, 上半年全县新签约工业项目125个, 计划总投资342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52个。二是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挂钩领导、一套服务班子、一张开工竣工时间表“四个一”服务机制和月度督查通报、季度点评分析、半年考核奖惩、年终评比表彰项目督查推进机制。每年组织3次项目以上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三集中”活动, 今年以来, 共实施工业项目200个, 计划总投资542亿元, 其中竣工项目79个、在建39个、开工88个, “三百工程”完成情况始终在全市保持领先位次。三是加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力度。大力实施技改扩能、降本增效、上市融资、战略重组、品牌创新、新品研发“六大工程”, 建立了技术改造项目月报制度, 引导上市企业由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 帮助企业申报省重点技术改造导向性计划, 组织企业参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和评价工作,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

2 突出优质服务, 培育重点企业, 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响水始终把现有重点企业作为市场竞争力的主体, 最现实的经济增长点;把深化“三服务”作为组织推进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 把企业做大做强作为转型升级的前提和动力。一是落实优质服务责任制。连续多年开展“三服务”活动, 要求服务部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做到“不说不能办、告诉怎么办, 不说不行、告诉怎样才行”。建立完善了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定报企业和重点项目责任制、银企对接工作机制、新增长点要素协调机制。要求相关部门建立了重点企业信息员制度, 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运行动态, 建立健全企业难题收集、会办、交办机制, 把每个月的第一周确定为“为企业服务周”, 由经信委、优化办负责对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收集、汇总、梳理, 按照不同类型由部门、分管领导、县委县政府进行办理。二是合理调度生产要素。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围绕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每个月举行一次形式多样的银企活动, 集中向金融机构推荐一批重点企业和优势项目, 上半年组织企业参加县、市银企对接活动6次, 落实项目和流动资金5亿多元。要求金融机构解放思想, 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投放规模;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及担保公司的服务作用。今年上半年为企业申报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项目近20个, 预计争取补贴资金300余万元。化解用工难题, 积极组织各类劳动力市场招聘活动, 结合本地新特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式”培训;企业不断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待遇。落实差别电价政策, 推进电力需求管理长效化。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测力度。三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连续6年在重点企业中实行技改扩能、降本增效、上市融资、战略重组、品牌创新、新品研发“六大工程”, 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组织相关企业代表参加经济论坛、专题报告、资产重组、经济协作等活动;对关键企业采取“一企一策”, 把企业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作为永恒的发展主题, 积极引导新特产业骨干企业拿出优质资源挂大靠强, 宏铭造船与熔盛重工合作的造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出台激励政策, 对在新加坡、深圳、美国纽约、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捆绑或独立上市的裕廊石化、联化科技、威耳化工、雅克化工4家企业进行奖励, 目前重点帮助大和氯碱、华业医药、天容股份等企业上市做好服务工作。2010年列入盐城市工业100强的6户、纳税千万元以上的15家。

3 突出新特产业, 彰显产业特色,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响水坚持“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紧紧围绕有规划、有园区、有龙头、有品牌和力量聚合、政策聚焦、要素聚集的“四有三聚”要求, 深入实施新特产业倍增计划。一是瞄准产业规划发展新特产业。紧扣今年国家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新增的14个门类和新增的条目, 加快发展《江苏沿海发展规划》中提到的船舶、风电、石化、能源等产业, 突出《江苏省灌河岸线利用规划》中的重点产业。不断修编完善的沿海经济区、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工园区和再生纸、高新技术、新材料等13个“区中园”规划。特种船舶装配、盐化工、传动件已经取得省级特色产业园区牌子, 造纸产业园、合金冶炼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园控制性详规已通过专家评审, 新特产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二是瞄准产出效益发展新特产业。特种船舶及其配套产业目前已经下水20艘, 今年确保建成下水50条以上。环保化工产业去年就成为全县第一个百亿级产业, 其中盐化工特色产业今年上半年开票销售38.5亿元、入库税收2.38亿元, 大和公司离子膜烧碱年生产能力现在达到30万吨, 2年内将扩大到60万吨, 歌得诺贝企业将建成亚洲产量最大、品质最好的柠檬酸生产基地。国华火电项目66万千瓦的两台机组即将全部并网发电, 二期工程2013年建成年可发电280亿度、实现销售近百亿元。陆上风电134台机组已经全部投入运营, 海上风电两台实验机组已经并网发电。总投资100亿元的德隆镍业, 使用国内最大最领先的设备, 3年建成后可达到千亿级销售规模。

4 突出民营经济, 优化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试析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及突破 篇8

1 民生新闻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民生新闻的性质决定其具备实用性强、题材以小见大、故事化讲述、互动性强等显著特性, 符合百姓迫切了解关乎于自身利益的民生、民计问题的需求。随着民生新闻的特性和优势被发挥到极致, 一些问题及弊端逐渐凸现出来, 民生新闻进一步发展遭遇到瓶颈。对于这一课题, 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和探讨, 总结出民生新闻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题材雷同化、平庸化, 单调重复, 同质化竞争严重;二是内容琐碎化, 片面反映生活, 过于肤浅;三是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滥用职权, 过于追求具有轰动效应的个体求助式情感诉求, 对官员活动报道较少的现象;四是报道缺乏深度, 过于注重节目时长、节目数量的增多及广告价位的增高, 对报道内容的深度挖掘不足。

对瓶颈问题的梳理, 不止让我们正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 也对民生新闻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指导。目前, 很多电视台已经了解到了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 也就此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求转型, 以提高民生新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吸引观众关注民生新闻节目。实际上, 每一档民生新闻都有自身的宗旨和栏目形式, 采取的创新策略不尽相同, 但总体上大同小异。为了突破当前发展瓶颈, 民生新闻应当着重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2 民生新闻突破瓶颈的发展路径及策略

2.1 抓住发展机遇, 在创新中求突破

如今,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高潮时期, 这给民生新闻带来了丰富的现实素材, 为民生新闻发展实现突破开拓了广阔空间。民生新闻想要借势实现突破性发展, 必须摒弃低俗, 抛开那些琐碎的、带有负面效应的东西, 在创新中求突破, 这就要求实现选题、报道角度及深度上的创新, 创造新的节目形态, 用新元素的增加消除受众的审美疲劳, 提高对节目的认同感及好感。

2.2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突出人文关怀

平民化视角是民生新闻的最大魅力, 但民生新闻绝不能只关注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 还要从小事中发现大事, 使时政新闻平民化。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民生新闻应当正确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 采集新闻素材的时候应当摆正民生新闻报道位置, 创设积极与稳定的舆论环境, 这样既能体现新闻媒体的话语权, 也能找到与百姓需求相符的契合点。这就要尽可能拓展民生新闻报道内容, 用专业眼光发现并找到与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点, 一旦寻找到, 就必须挖深挖透, 真正认知所报道的对象及内容, 突出人文关怀, 做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例如挖掘社会发展、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真善美, 尊重报道对象的尊严和隐私, 关注报道对象精神层面的需求。

2.3 坚持理性的客观报道, 坚持媒体原有的社会责任

媒体有绝对话语权, 编辑记者可以通过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来选择题材, 把控报道尺度及形式等, 这就意味着民生新闻记者有能力左右受众注意力和情感走向。事实上, 不少民生新闻报道存在对自身权力的滥用, 为了消除这一弊端, 民生新闻要坚持理性、客观报道, 坚持原有的社会责任和公德, 不过于追求轰动效应, 从而提升自身公信力。

2.4 提高民生新闻记者素质, 扩大记者分布网

培养一支业务强、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的专业采编队伍, 是民生新闻实现突破性发展、做大做强的关键。各地专业高校要加强新闻采编专业队伍建设, 着力培养专业人才, 各大电视台则要严把新闻记者招聘关, 选择当前民生新闻报道真正需要的人才。

3 结语

民生新闻报道要坚持理性报道, 坚持原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 在持续深化平民化视角的同时, 做到时政新闻平民化, 用创新与改革重新凝聚民生新闻生命力, 以体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春雨;民生新闻发展思路的创新[J];记者摇篮;2010年02期.

[2]刘军平;做好县级电台民生新闻报道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1年.

突破瓶颈障碍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篇9

一、建立适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设模式

我国传统的建设模式是设计和施工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阶段, 即设计方完成设计后交由施工方按图实施, 施工企业不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长期以来, 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都按这种模式生产经营, 导致设计、施工企业的相互关注度和参与度减弱, 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沟通联系严重不足, 建设过程分段分块割裂的现状十分明显, 而装配式建筑发展要求采用全过程系统化思维理念, 设计要充分考虑后端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的条件并要为后端工序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设计、施工要一体化才能有效解决建设全过程的问题, 由传统的设计、施工分段割裂的现状, 转向工程总承包 (EPC) 的建设模式, 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度保障, 是制度创新的关键。

二、提高技术认识, 加强技术体系建设

技术是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根本, 在当前实施中, 部分城市和企业对“预制率”、“装配率”等指标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简单的认为越高越好, 越高越技术先进, 致使部分城市的试点项目存在建造成本居高、施工难度加大、综合效益不明显等问题;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选型需要系统、全面、综合考虑, 其技术体系要融合土建与装修技术、设计与生产施工技术、预制与现浇技术、建造与运维等技术, 集成一套对项目价值最大化的系统技术, 同时还需结合区域气候特点、本地产业配套资源等现状做完善, 以提高工程质量, 提高建设效率, 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为目的。

三、加大研发投入, 促进产业链均衡发展

近年在产业链培育和引导中, 部分地方过于注重对构件生产厂的“高、大、上”定位要求, 在产业资金投入上, 生产环节固定资产投入占用了绝大多数份额。据有关数据统计, 截止到2014年底, 我国共有200条PC构件生产线投建, 部分城市出现PC构件厂集中投产, 在市场供需关系不均衡时, 构件生产环节提前进入非理性的价格竞争阶段, 对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同期在装配式设计技术研究、施工技术研究及与绿建技术、BIM技术融合研究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因研发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工业化配套机械工具的成果不足, 又直接影响建造成本和现场作业环境改善等方面。当前,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尚存大量基础研究有待探索, 少数企业为开发专有技术体系在研发投入方面压力巨大, 各地应加大公共研发经费投入力度, 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化成套技术研究, 保护其研发知识产权, 对开发领先技术成果的企业和团队给予支持和奖励。

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建全监管机制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行政和行业监管机制, 过去的很多地方城市在行政监管机制创新改革上未能跟上市场发展需求, 在构件质量监管、关键受力部件质量监管 (钢筋连接套筒等) 、构件安装质量验收等环节缺乏行之有效、操作简单且质量保证的办法, 导致装配式建筑常在报批报建、工程质量验收等环节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样, 装配式建筑土建、装修一体化的设计建造特点在工程实施中也受到验收制度障碍, 难以发挥建造速度提升的优势, 土建、装修同步实施需要完善工程验收流程和方法, 建立适合装配式建筑实施的行政监管制度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健全落地实施细则

近年来, 各地方出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很多, 多数城市都涉及装配式建筑给予“容积率”奖励政策, 但很多城市政策从出台到企业获得“容积率”奖励的过程十分漫长且流程复杂, 涉及具体落地实施的流程不够清晰, 涉及部门审批的责权不够清晰, 具体办理的时间周期不够清晰, 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主动参与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推进装配式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地方支持政策、措施的出台应强化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注重支持政策的时效性和实施可操作性。

六、重视人才培养, 建立人才培训评价体系

上一篇:中国企业的山寨之痛下一篇:工作生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