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2024-04-17

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共10篇)

篇1: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罗韶宇说现阶段,迪马环卫设备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限制迪马发展的基本瓶颈问题,以稳定现有垃圾压缩转运类产品、路面保洁类产品及来及处理类(压缩垃 圾站)的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适应性优化为核心,逐步站稳脚跟,对标行业龙头,以提升“产品便捷维护性和稳定 性”为核心,在发展中期不断巩固、扩大市场地位,以期能够在2017年初步确立区域市场的领先地位,使五年后的迪马环卫产品逐步摆脱“模仿”状态,进入行业第二阵营。“要想达到进入行业第二阵营的目标,从现在开始,迪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已经对迪马的环卫业务有了5年规划,并对具体战略举措进行了多番研讨,分别从运营、市场、技术、生产、资源需要匹配和文化方面都做了详细部署。” 罗韶宇表示。

在迪马环卫经营计划评审会上,罗韶宇就2014年环卫业务的具体经营方向进行了研讨,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将组织的战略举措、重点工作计划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行动计划,对环卫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搭建,为迪马在2014年前完成“战胜瓶颈”明确了战略方向。

执行 发扬狼性精神

有了战略和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执行。2013年上半年,罗韶宇重新整合了组织架构,并优化了部门职能,在人员配置方面也同期进行了优化整合,为环卫业务的发展打好了组织效率提升基础。同时,形成人才招聘内培并举,开发多重培训模式搭建学习型组织和人才培养机制,以激励与事业留人。在文化方面,迪马需要发扬狼性精神,提升团队文化氛围,持续在员工中树立标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持续开展对标学习,通过案例挖掘、典型树立等方式,持续打造“卓越产品,卓越服务;客户导向,合作共赢”,“激励留人,再事业留人”的文化氛围。同时,迪马在企业形象提升方面,也将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品牌推广的建设,以品牌效应产生企业价值观。引进优秀人才,用文化凝聚人心,组织保证、优化管理,运营提升,克服种种困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篇2: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导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家电利润日趋微薄,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市场前景广阔的小家电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并纷纷进入,使得小家电市场迅速繁荣起来。但在售后维修领域,企业却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小家电维修难的现状,正在影响着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家电利润日趋微薄,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市场广阔的小家电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并纷纷进入,使得小家电市场迅速繁荣起来。但在售后维修领域,企业却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小家电维修难的现状,正在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

小家电几成一次性用品

小家电如今已成为不少家庭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由于售后服务缺乏,维修困难,一旦出了故障就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最近本报不断接到有关小家电产品维修难的投诉。

山东消费者王先生花60元买了台收音机,可是用后不久按键就出了问题,由于厂家没有设立特约维修部,王先生不得不拿到街头的个体维修店修理,被告知维修费需要40元,快赶上买台新的了。无奈,王先生只好放弃修理,收音机就这样成了“废品”。

上海消费者李先生前段时间花169元买了台电磁炉。用了没几次,电磁炉在工作时突然发出响亮的报警声,持续10秒钟左右之后,电磁炉自动关闭电源,停止工作。李先生赶紧拨通了售后维修电话,可是对方却回答是私人电话。

其实对于小家电维修难、收费高带来的困扰,记者深有体会。前不久,记者家里的微波炉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打火现象,凭直觉,记者感到微波炉出了故障,便赶紧停止使用,关了电源。随后致电售后维修部,证实了记者的预料。接电话的服务人员解释说是磁控管出了故障,需要更换磁控管,价格是190元,外加40元的上门费,一共230元。经过再三考虑,并亲自到市场考察了微波炉的价格,记者最终放弃了维修的想法,决定另购新机。而那台微波炉,到现在还孤独地呆在阳台的一个角落里,弃之可惜,用之不能,修之太亏。

还有一件事让记者记忆犹新。记者的一个剃须刀是花了400多元买的,充电防水型。用了两年,充不进电了,打电话申请维修。服务人员劝记者再去买个新的,因为维修费用高,至少要160元,这还不算,刀片也需要换了,一个刀片就要60元……一算下来,还真不如再买个新的。

小家电已经成为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帮手,电饭锅、电吹风、电磁炉、电水壶、电暖器等已走进千家万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持续走低。不管是在超市还是在大卖场,各种各样造型可爱的小家电琳琅满目,价格便宜的只要几十元甚至十几元。但是,与大家电“买的时候有人送,到家以后有人装,坏了打个电话就有人来修”的待遇相比,小家电消费基本上处于“人走茶凉”的状态。虽然很多人心有不甘,但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小家电还是沦为了一次性消费品。

企业与个体店均不愿提供维修服务

小家电维修难已是业内公认的问题。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相对于大家电来说,小家电的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就单一一个产品来说,总体利润要比大家电少得多,维修起来不划算。而且许多小家电企业规模不大,受成本制约,很少有独立的售后服务体系,大多都是委托一些特约服务单位负责售后维修,但这种委托关系往往不稳定,随时可能更换,让消费者维修无门。此外,小家电更新换代快,很多厂商用于售后维修的零配件储备不足,这也是导致维修难的重要原因。

在北京丰台区从事家电维修的刘老板告诉记者,一般小家电如电饭煲、电吹风等,维修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少,而且同维修大家电相比,利润要少得多,很不划算。

此外,小家电的特点是品牌多、型号多,结构紧凑,精度高,特别是像复读机、MP3等电子产品,多采用存储芯片或软封装芯片,均是各厂家自己写进去的,对于维修的技术要求更高,而且各品牌小家电配件不统一,很难购买。

个体维修店不愿修理小家电,制造企业也不愿为自己的产品设立专门的售后维修部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企业曾经尝试在全国设立专门的售后维修网络,而且一开始搞的颇为热闹,但是不到半年时间就偃旗息鼓,将已建立起来的网络出售。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他们的愿望是好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以后,发现很难维持,主要是投入和回报难成正比,企业负担不起。

据记者了解,目前绝大多数小家电生产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小家电的售后维修基本上处于“放羊”状态。虽然一些大的家电企业为了自己的形象,建立了售后服务系统,但多是局限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级市场,在二、三级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几乎还是空白状态。

部分企业尝试上门服务

虽然小家电售后维修普遍缺乏,但是伴随着小家电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对小家电售后服务的渴盼,售后维修服务已经成为关乎整个小家电产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服务竞争在大家电领域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在小家电领域也一样,谁能占领服务的先机,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市场的先机。

据了解,目前小家电售后维修领域在个别企业的带动下,已经开始了破冰之旅。前不久,家电巨头格兰仕正式向外界宣布:面向全国推出小家电上门维修服务,包括电饭煲、电热水壶、电风扇、电烤箱等在内,凡是购买格兰仕小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在保修期内都可以享受上门服务。格兰仕客服中心负责人康经理表示,只要是格兰仕用户,都可以享受专业维修人员的上门服务,不分产品价格高低,没有地域限制。为保障全国上门服务的顺利推进,格兰仕小家电在服务网点方面实施了与5000多个微波炉服务渠道网点资源共享的策略。

小家电上门维修,格兰仕不是唯一的。在一级市场,已经有一些知名的小家电生产企业开始了上门服务举措,但是像格兰仕这样承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上门服务的还不多见。陈钢指出,目前许多小家电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局限,没有能力在全国建立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部分企业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局限于生产、销售,而没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此外,小家电使用寿命大多在6年左右,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无形中又加大了企业售后服务的投入成本,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格兰仕的这一举措,将对我国小家电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针对小家电行业售后维修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指出,为了避免小家电出故障后维修难,消费者最好购买有售后服务保障的产品,应尽量到大商场或家电卖场购买品牌小家电,并保留好发票和维修卡,一旦出现故障和服务纠纷,可以掌握维权凭证。武高汉同时提醒小家电企业,在如今的消费经济时代,售后服务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企业如果不认真解决售后服务问题,辉煌的将永远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馅饼”。(王峰)

艾凯数据研究中心是专业和专注的产业研究机构,拥有多年的产业研究、市场研究、市场调研、行业研究及项目咨询的专业经验,是中国市场领先的研究报告和竞争情报提供商。网站每天更新大量行业分析报告、图表资料、投资情报、竞争情报等,为用户及时了解迅速中的世界和中国市场提供便利。我们与国内各大数据源,(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地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准确、权威、可靠的数据信息服务。

篇3: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一、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 产品品种单调, 差别化率低

目前, 发达国家产品侧重于个性化、环保化、功能化和高技术化, 而我国还倾向于生产中低档常规产品。腈纶质量稳定性差, 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技术含量高的腈纶产品仍然是“凤毛麟角”, 大部分腈纶生产厂家品种单一, 产品的差别化率低, 竞争力不强。同时, 我国腈纶技术开发力量薄弱,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率步履维艰, 根本无法应对国际化纤市场的挑战。当同质的腈纶纤维产品推向市场, 抢占市场份额, 如何不被社会淘汰, 并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就要突破科技创新的贫乏区, 努力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腈纶纤维, 研制开发高性能、高技术的腈纶纤维, 进一步向精、深、细加工方向发展,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二) 延长产业链条, 发展碳纤维市场

强化行业宏观管理, 强力推进整个产业链的突破, 延长产业链条, 创建碳纤维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碳纤维需求与日俱增, 是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物资, 是发展先进武器装置, 特别是战略导弹和歼击机所急需的高性能纤维之一, 也是制造卫星、航空和航天飞行器、核能设备及隐形武器等迫切需要的结构及功能材料的主要增强材料。在建筑补强、石油工业、海洋开发、交通运输及体育娱乐业等民用方面也用途广泛, 用量很大,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碳纤维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的新产品, 研制生产高性能、高质量的碳纤维, 满足军工和民用产品的需求, 扭转大量进口的局面, 是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信息系统不完善, 服务水平尚须努力

目前, 大多腈纶制造商还处于营销中的生产导向阶段的战略, 销售产品主要由生产数量导向以及降低成本的必要, 无法将生产与销售更好的相结合, 建立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同时, 在营销服务理念方面还有诸多欠缺, 生产和服务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帮助用户实现愿望, 要想顾客之所需, 产品购销制度不方便快捷, 资金周转时间长;送货时间长, 无法根据客户需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运费成本高。

二、企业需要采取的对策

(一) 采用差别化战略及创新化战略

差别化战略和创新化战略已成为中国腈纶化纤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研制开发高性能、高技术的腈纶纤维, 进一步向精、深、细加工方向发展,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逐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实施扩展差别化战略及创新化战略, 发挥优势, 以保本营利为目标, 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品种, 不断提高产品差别化率, 调整产品结构, 进一步专注于开发差别化腈纶纤维, 以提高自身于中国腈纶纤维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 除要巩固已取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应根据市场需求, 致力于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腈纶纤维。通过设计特异的纤维截面、不同材料的复合及纳米等技术, 生产超细旦纤维、中空及多孔纤维、异型纤维、复合纤维等多种形态和构造, 赋予阻燃、抗静电、抗菌、蓄热保温、有色、易染、抗辐射、抗起球、高吸湿等特殊功能, 达到仿真和超仿真的效果。并将产品适时投向市场, 拓展产品市场占有率, 形成稳定的用户链条。把握商机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 开发新兴高技术产业延伸下游产业链

在腈纶产品质量稳定的情况下, 开始着力于延伸相关产品产业链。鉴于碳纤维原丝在中国市场的短缺, 产品的高利润率, 本着多年生产腈纶纤维的经验, 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加强对研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突出研发工作的重要地位, 加快碳纤维原丝产业发张, 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 推动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 促进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为碳纤维原丝产品打开销路, 同时, 自主开发下游碳化项目, 完善产业链发展。相信随着下游市场的稳步开发, 碳纤维产品的发展将为企业甚至国家带来长远效益。

(三) 加强上下游的合作, 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腈纶企业应借鉴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 进行垂直整合, 形成科研院所、腈纶生产到纺织后加工的一条龙经营模式,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积极推动纺织业的发展, 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引进集成产品开发理念。为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 公司应引进集成产品开发理念, 将新产品开发视为是一项投资决策, 定位于基于市场的开发, 着眼于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将企业现行的偏重以研发技术人员的技术驱动型为主, 转向有市场人员参与下的市场驱动型为主, 通过有效整合从市场到财务、从研发到服务支持的不同力量, 打破以部门为管理结构的模式, 转向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搭建产品开发团队, 实现满足市场并快速盈利。

三、结束语

开拓国内市场的关键是加快技术进步和引进先进技术, 解决腈纶进口的替代问题。推动纺织业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向生产、技术、管理要效益的狭小范围, 拓展到向时间、市场要效益的内涵更广阔更深远的空间;二是由“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向“以高新技术为导向, 以品牌竞争为中心”的综合经济实力竞争。

篇4:把握科技趋势 突破行业瓶颈

科技创新成经济新增长点

“大家对于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多探讨,但是要看到当今科技为纺织行业带来的一些趋势。”孙瑞哲指出,当前科技呈现出六种发展趋势。

首先是科技发展呈现交叉汇聚的态势。孙瑞哲称,当前物质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发展,人类正在进入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精细调控物质和能量的时代。“这意味着我们材料科学已经衍生到非常微观的层面,同时在宏观层面也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其次是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研范式。“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营销工具,同时对科研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孙瑞哲介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学、超级计算、环境科学、生物医药等研究产生海量数据,催生了大数据科学这一新的科研范式。

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能源、环境、人口健康、海洋资源利用、宇宙开发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

四是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竞相推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竞争力计划,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就业结构、驱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

五是官产学研促进科技协同发展。孙瑞哲指出,世界各国都着眼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对产业科技、国家科技和学院科技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统筹安排。

最后是创新资源配置竞争加剧。科技先进的国家继续增强高技术壁垒,着力培养全球最优秀的青年人才,新兴国家纷纷推出科技创新政策和国家人才计划。“人才现在成了科研工作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所以现在每一个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在促进未来人才的培养。中国是这样,其他的国家也是如此。”孙瑞哲说。

新工业革命赋予纺织新机遇

多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科技发展趋势面前,中国纺织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挑战方面,孙瑞哲认为,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日趋减弱,能否催生新的竞争优势,需要行业一起共同探讨。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占据显著优势,未来制造领域的重心将重新向发达国家倾斜。

此外,新工业革命当地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将对中国依赖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形成挑战。

面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和发达国家同时赢得新一轮技术革命机遇。”孙瑞哲指出,中国制造业基于过去30年发展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加上新工业革命催生新制造系统,并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纺织工业亦将从中受益。与此同时,大国大市场的优势使得先进技术在中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未来纺织业的七大趋势

当前纺织行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未来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印染后整理、功能性纺织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和非织造材料以及先进的纺织装备等将成为纺织发展的趋势和亮点。

“提到化纤,很多人认为仅仅是一些人造纤维,但它也是一种工程材料,特别是高新技术纤维,是未来纺织行业的主要研发品种。”孙瑞哲认为,在广泛研发化学纤维材料的同时,也要注重高性能、差别化、功能性、生物质纤维等的研究。

在天然纤维方面,一是要研究具有低碳特点的天然纤维生产制备技术。二是要研究原料适用性广、清洁高效的新型纺纱技术。

在印染后整理方面,要注重无水介质染色技术的工业化,如等离子体技术、高速数字化印花技术、液氨染色、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等研究。“对于染整而言,无水或者说少用水的染整技术会非常受欢迎,这样的技术也会得到科技研究界的重视。”孙瑞哲说。

在功能性纺织品方面,孙瑞哲指出,功能性纺织品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功能性纺织品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相信功能性会是纺织品将来增加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结构性的复合材料也会受到世界各行各业的重视。”孙瑞哲表示,大型复杂预制件技术、无机和金属纤维编织技术、全自动化织造技术、光纤编织检测技术等都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篇5:电镀行业有望突破瓶颈迎来大发展

我国是一个电镀大国,电镀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之一,对经济社会及整个工业体系的快速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电镀行业以强政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模式正宣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具备此战略眼光,而且拥有绿色技术储备的国家或企业,即将在新一轮角逐中赢得先机,电镀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电镀行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发展瓶颈:

一、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特别是乡镇电镀企业的迅速发展,给污染控制欲环境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电度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须引入科学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电镀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弊端,推行绿色管理是电镀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单,整体来看,电镀企业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经营,工艺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三、企业环保意识不强,资源利用率低;

四、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较差,绝大部分电镀企业仍沿袭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差。除部分合资企业和出口企业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健全的工业管理体系,多数企业缺乏镀液分析和镀层检测仪器和技术力量。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作为电镀大国,各种先进技术都有体现。电镀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我国电镀行业将向以下四个方向发展:

一、随着汽车、电子、家用电器、航空、航天工业、建筑工业及相应的装饰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电镀产品的装饰性和抗蚀性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二、传统装饰性电镀将被喷涂、物理气相沉积等取代,功能性电镀产品需求则有上升的趋势;

三、某些污染严重的电镀工艺将被清洁的电镀工业所取代;

四、部分性能好、无污染的表面工程的高新技术将进入我国市场。

篇6: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医药电子商务研究课题组核心专家 谷军:刚才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心里面很沉重和无奈。各位领导,各位医药界的朋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行业电子商务的话题。在我们所处行业的角度上,如何发展整个行业的电子商务?我们是继续沿用原有的创新模式还是进行资金投入,逐渐摸索?等经验成熟以后再相互扶持;还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就能够做一次特点规律和发展方式,以及如何和商业具体相结合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框架?

针对这个话题我们提出来这个问题,很快地得到了协会的大力支持。于是就有了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研究课题组的成立。接下来我代表课题组就目前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做一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策层面目前有两个文件。第一个是《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是2004年转正的。2005年10月份执行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这个到目前为止没有转正。这两个文件对企业在互联网上从事什么样的业务范围,哪些企业做了哪些服务范围做了一个约束。这是模式的现状。从整体来讲政策层面上仍然停留在重管轻疏的局面。

第二,保守推进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各自为政。

第三,服务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模式,要么做招商,要么做服务对整体的协同效应提升过大。

第四,影响医药行业网上零售的直接发展就是医疗保障体系对网上药品消费覆盖率。

接下来看看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如何发展。

总体来讲电子商务要把它当成一个课题提出来,有别于其他的快速消费品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照顾的面更宽,主要由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传统的快速消费品领域实施电子商务,科技公司也可以做到。而这个领域一个科技公司是做不到的,我们需要与药品相关企业的参与。医药电子商务行业需要照顾三个需求。一方面要照顾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第二,要照顾到百姓的用药方便和安全。还有一个是行业运行监管的需要。

基于这种特殊性来讲,行业电子商务是如何抉择的?

第一可以自上而下地做。由政府主导来建一个公共的平台,当然信息的公信力

很强,政府的行政味道比较浓一些,创新力差,会员企业缺少服务意识。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式相对比较传统和自然一点,就是有能力和想法的人去建设。因为企业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所以它的视野是相对狭窄的,服务的主管性比较强,更注重自己商务需求的表达,而不去照顾对方的电子商务需求的表达。对方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现在市面上有几个B2B的商务模式,客户刚开始挺热心,但后来会面临技术模式和运营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述两种选择方式都存在诸多的问题的时候,课题组提出来一个观点,就是行业共建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的概念。

什么是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主要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各种的解决方案。第三方是独立的专业身份定位,不参与会员间的实际业务活动,以向客户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硬件网络资源,软件工具,技术运维服务及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业务。

什么是全程?不是着眼于某一家企业,而要着眼于供应链的全程,对供应链中某一环节的组织以及组织间的商务协同提供有效的支持。

为什么要有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第一是快速协同的需要。我们只有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才能进行广泛的协同。传统是点对点的协同。如果我想广泛协同应该把大家聚在一块儿,才能形成供应链的主体的效应。只有协同在一起,才可以实施有效的整体的效应。并且保证信息的质量与权威性。

第二,集约化的需要。只有进行专业的分工才能有效的突破行业电子商业人力资源的瓶颈。

第三,模式创新的需要,只有共同参与才能有利于更为新型的多点创新协同模式和创新。这样才能快速地辐射,提升所有的行业价值。

第四,安全监管的需要,只有通过第三方公共平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准入和商品准入。

第三方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位,它不同于原来部门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或者是集团信息化,它是一个行业信息化的课题。它的出发点、目标和角度是以提升供应链协同效应为着眼点。实施的尺度上首先要做到公共资源的集中共享来减少总体投入成本,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业务互联互通以及模式创新等。

首先看一下供应链建模,第一,把供应链的实体提取出来,在互联网进行模型共建实现了数字企业,这当中就产生了供应链的关系,产生了数字供应链,进而形成了一个数字行业的效果。

最简单的例子是,我们说进入一个区域市场首先需要调研。这样我们可以达到快速地做市场吸收。第二,信息共享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信息标准化的问题、信息共享的问题和信息高度可关系的问题。这主要是利用了互联网Web2.0的模式。大家既是信息的贡献者也是信息的授予者。

实现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广泛支持。淘宝是C2C模式,淘宝商城是B2C模式。我们希望这个平台因为我们面对不同的企业,它需要多种模型来支撑。就拿市场化程度比较好的例子,就是终端市场这一块来讲,厂家这个趋势可以选择合理营销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厂家、商家、经销商以及终端的直接参与。厂家控制产品的价格和政策,而终端是直接基于平台来享受和看到厂家发布的一系列的信息。最终决定要选购,直接选购到下面的经销商的手里面。

商业企业来讲也可以选用B2B的模式恢复原有的商务智能,零售企业一方面可以采购电子商务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面向消费者的B2C的模式。这是一个商业模式。

关于课题的参与,为了满足这个课题行业共建的初衷,为了保证有效性采取了开放式的参与,我们在这儿也真诚地邀请医药界的同仁们积极地参与。

医药工业利润增速下滑 医药行业发展遇严峻挑战

2011年11月29日-11月30日,第20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高峰论坛在郑州举办,500多位业界人士济济一堂,以“涉过深水区、决胜在明天”为主题,围绕医药行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对话。以下为嘉宾演讲内容精彩摘要。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白慧良: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2011年工作汇报,以及协会研究部、法律服务部成立及成员聘用仪式。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环境。一方面,深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深入实施,国家加大了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医药行业多项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加大,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另一方面,基本药物招标环节爆发价格战,有些领域盲目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加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成本上升、融资困难。所以,总体来讲医药工业利润增速下滑,医药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在上述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按照宣传政策、交流信息、加强自律、维护权益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重点开展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参与制定“十二五”规划,开展课题的研究。参与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组织了课题研究组,开展调查研究,宣传解读。委派专家参加发改委国家战略性新兴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参与了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研究。参与了工信部“十二五”工业清洁生产推行规范的起草。受工信部的委托参与了战略新兴产业分类专题研究,并开展了医药行业环境健康安全体系建设的研究。受发改委的委托组织编写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扶持目录。

第二,促进完善相关政策。继去年的“两会”期间政协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座谈会,今年我们继续主办了生命和责任为主题的全国人大座谈会,向“两会”提交的68个提案当中,企业协会提供了43份。为促进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协会和有关协会共同承担了药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指南的研究,通过卫生部向国家医改办进行了汇报,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当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等若干家协会,共同提出了关于完善基本药物招标的建议,提供了有关完善的政策。研究了安徽模式的执行情况,将调研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向会员单位征集了新近基本药物统一定价问题的意见,以书面形式提交有关部门。

第三,协会各个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很多的工作。协会根据工业联合信息化办公厅印发工业统计制度的通知,成立了医药统计工作委员会,并且按照工作的要求完成了2011年统计工作的收集出版。

第四,为了进一步促进医药国际认证,帮助企业掌握国内外的政策水平,协会成立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行了讨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多的意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同时,协会在杭州召开了创新制剂工作委员会的筹办工作,促进我国制剂行业的发展,提高制剂的研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协会国际化工作委员会和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在杭州经济开发区召开了中国生物医药国际化合作发展论坛,围绕着国际合作与发展这一主题做了研讨。协会的零售研究中心和相关单位沟通开展了零售药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五,协会咨询工作委员会积极和国内外知名咨询工作开展工作,以不同的层次提高了国内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水平。积极开展了为会员单位服务,举办了中国男性健康联盟,提供了特定内容的培训。

第六,促进行业交流和合作。与医药质量协会等十一家协会在深圳举办了产业大会,开展了高层论坛,取得了成功。协会和《医药经理人》杂志社承办了在武汉举办的2011年中国医药资本年会,召开了首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圆桌会议。积极开展了很多的对外合作交流,加强协会和地方协会沟通合作,为地方医药行业建设提供了支持。

在这一年当中,协会加强了自身的建设,完善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健全了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协会的全体常务工作人员和秘书处能够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思想和意识,截止到今年11月,协会又新发展了50家企业成为会员,目前协会的成员已经达到300多家。为了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服务,协会成立了法律服务部和研究部,邀请了律师和研究专家加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篇7: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一、成因分析

问题的成因归根结底要从行业属性本身寻找答案。室内装饰服务所涉及的设计、施工、材料等几乎所有因素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 这些因素造成了其规模化发展方式无法借鉴产品厂商规模化生产和物流配送的模式, 也无法简单照搬一般服务业制定规程以统一所有终端店面的模式。构成室内装饰公司服务体系的几乎所有核心因素都难以简单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范畴。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设计方案无法标准化

设计的最高宗旨是“以人为本”。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必须在充分关照客户的功能诉求和个性化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布局、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进一步展开。任何妄图将设计方案产品化、模块化、标准化以便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行为都是背离设计本质和市场需求的行为。行业内目前有一种将设计环节进行人为的归纳与分类, 以便达到所谓的统一和模块化目的倾向, 这种做法看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和沟通成本, 实则挤压了创意的空间, 放弃了能打动消费者的最大卖点。这种做法虽然操作性强且见效快, 但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是有害的。

(二) 施工过程可操控度低

室内施工阶段的大部分工作必须倚赖现场制作, 且涉及到的施工项目极其繁杂, 加上工地相对分散、工序相互穿插、施工项目琐碎的现状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整个行业虽然在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理的环节, 但是从总体来讲还是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室内装饰工程中涉及到的泥工、电工、木工、油漆工等工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高, 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目前施工人员的学历普遍在高中以下, 技艺的传承主要靠传统的师徒模式, 国内没有任何高校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 也没有任何组织对现有工人进行技能认定与技能培训。装饰公司如果想再这样低水平的工艺基础之上, 仅仅通过管理行为解决施工环节的产业化问题, 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 行业监管和国家标准缺失

室内装饰工程虽然可以勉强划分在建筑工程之内, 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很难适用建筑工程的一系列标准。室内行业必须在摸索中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制度体系。国内现有针对装饰行业的权威组织主要有三家: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CIDA)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CBDA) 、中国建筑协会室内设计分会 (CIID) 。这些行业组织正在通过积极的工作逐步建立室内装饰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体系, 并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 但是这些可喜的成果对于复杂的行业发展现状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二、解决方法

在充分借鉴现有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基础上, 结合行业经验与相关针对性研究, 对室内装饰公司突破产业化发展瓶颈的途径提出五点具体看法:

(一) 营销模式互联网化

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构想。室内装饰行业深度融入“互联网+”的概念也是大势所趋。通过互联网应用方式的创新可以更好的接近客户, 更好的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从而让企业站在更切实也更广阔的舞台上。相关实例表明, 选择从营销环节作为突破口, 开始推进互联网化是最容易见效益, 也是最有益于影响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方式。

(二) 设计流程标准化

虽然笔者不赞同对设计方案进行人为归类和标准化, 但是在方案沟通、设计图纸、造型规范等技术流程层面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样可以完成设计环节与产业化发展形态的对接。特别是标准化的设计流程有助于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 有助于提升设计转施工的效率, 有助于突破设计沟通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然, 设计流程标准化的实现有赖于从业者素质的整体提升, 也有赖于建立长效的行业监管制度, 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 施工过程机械化

解决室内装饰施工过程对师傅手艺和地域依赖性的问题,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不遗余力地推进施工过程的机械化。机械化不但可以简化施工操作难度, 减少施工管理和技能培训的工作量, 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施工成本, 突破施工水平地域差异的限制。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工程计划、工程管理和工程监督等一系列管理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四) 辅材仓储柔性化

目前施工中用到的水泥、沙子、电线、水管、等辅助材料一般是从工地附近的建材店进行购买。这样不仅材料的品类和质量难以保证, 购置成本也必然随着市场的供需情况浮动。为了达到产业化要求, 必须加强辅材采购的计划管理工作, 积极跟进市场动向, 与辅材供应商保持良好合作, 推进现代物流模式的建立, 设置必要的自有仓储系统。通过高度融入辅材供应市场, 很好的降低成本, 有效的规避风险。

(五) 装饰主材客制化

室内装饰中用到的墙地砖、门、洁具、灯具等主材, 品类非常丰富。我们需要本着积极服务客户、永远向市场学习的态度, 一方面积极拓宽主材供应商的合作渠道, 甚至建立自有的主材品牌, 另外不断开发新的主材套装产品以对应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主材客制化的精髓在于不断依据客户的反馈调整主材合作计划和主材套餐方案, 在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尽量在主材采购环节为公司赢得更大市场空间。

三、总结

本文成文之际, 正值室内装饰行业进入发展的成熟期。室内装饰公司已经普遍告别了最初被边缘化和夹缝中求生的经营状态, 并开始寻找推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有序进入产业化发展高速轨道的方法。而随着家居消费市场的成熟, 生产技术水平的革新, 从业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室内装饰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条件正在逐步具备。

我们唯有清醒地认识到本行业的特性, 并积极将产业化发展方式扎实的建立在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 才能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不懈的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本文在结合行业经验以及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室内装饰行业产业化瓶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并本着务实的态度提出了五点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与同行多多交流。

参考文献

[1]周巍.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27) .

篇8:突破教师发展的瓶颈

观察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实践,笔者以为,教师发展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发展观念的偏差

“教师发展”本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是在实践中,从管理的视角而言,这个概念往往被窄化了,表现为:过分地强调“专业”发展,甚至是仅仅着眼于“专业”发展。审视教师管理中的一些培训活动、考核工作或者发展目标的设定,我们就会发现其内容几乎局限在学科教学或教育技能方面,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发展观念。这种狭隘的指向难免会导致教师对发展产生认识偏差,并使教师因“乏味”而导致发展“乏力”。

其二,组织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是造成教师发展停滞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学校管理职位越向上越少,教师的晋升机会和受重视的可能性较小,相应地教师向上发展的职业空间不大,于是很容易出现发展停滞现象。如果学校没有合理公平的晋升机会,管理不科学,不平等,则职业停滞现象就会更加突出。

其三,知识技能的制约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当人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要有所提高就比较困难,这时往往会出现一段成长趋缓、保持原有水平甚至倒退的时期,即“能力高原期”。教师发展也受到这一规律的影响,并且能力越到更高的层次,“停滞期”持续的时间一般越长。

对于教师发展中的瓶颈,该如何审视和突破?

一、更新发展理念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是由于在工业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人的观照往往带有鲜明的工具性,受其浸润,教师也仅仅被当成了“教师”,而没有被当成“人”。综观国外的“教师回炉”(英国)模式,国内的“不脱产学习”模式……都没有能够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窠臼。

因此,审视教师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理清教师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外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教师发展应该包括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全方位的发展,其外延应该烛照教师的知识、技能、身心、兴趣等众多的方面。

案例:某校在近年举行的全员校本培训中不但安排了知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而且每次都相机安排了面向全体教师的“名家美术欣赏”“著名音乐作品欣赏”“朗诵艺术指导”“畅销书目选介”“心理健康讲座”等非专业类培训,而且这些讲座活动,有不少都是由本课的老师承担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参训老师的普遍欢迎,教师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宽。主讲老师也得到了历练。

笔者以为,该校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这体现了一种大视角的发展观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有利于调动教师生活、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造就适应新课改所要求的人文素养丰厚的师资;有利于开发教师的潜力,消解教师发展中的“工具性”倾向,消弭教师的倦怠感……促进教师的持续、和谐、快速发展。

二、优化组织环境

就学校管理而言,应该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积极的支持系统,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

案例1:早在“十五”的开局之年,本校就制定并实施了《学校中层干部全员聘任规程》《十位青年教师评选办法》《十佳班主任评选办法》《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我最满意的教职工评选细则》……

每两年一度的中层干部竞聘工作,打破了能上不能下的死板机制;“校十佳青年教师”的评选给众多的青年教师营造了发展的空间;“教科研奖”和“教学奖”的制定与实施对教师发表作品或赛课获奖、辅导学生发表作品或获奖……都给予了一定的经济奖励(双稿酬或多稿酬奖),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有价值的劳动成果的认可,引领着教师前行。

就论文写作而言,是为发表?为职称?还是为获奖?在一个物质的社会里我们无法也无须割断它与这些功利因素的联系,但是,如果把教育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就定位于此,就不止是急功近利,而是本末倒置了。欣喜的是,我校的老师们每次都能积极加盟论文竞赛活动,这昭示着论文写作的真正价值取向:超越自我、升华人生、体悟开展不教育工作者职业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在思考与写作中享受下作的幸福与光荣。

由此可见,人文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防范教师达到职业停滞的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使老师们相信,只要有能力,都会在教育事业中获得很好的发展前途。

案例2:在教育科研的管理上,我们很少说教与命令,更多的是引领和服务。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搭建了一系列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比如,我们已经建成了“一站”,就是学校网站;编辑出版了两刊,这就是校刊《求索》和学生刊物《繁星》;建立了“三团”,这就是“教师写作团”“讲师团”“教师艺术团”……我们感到,一个人文的、丰富的、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成长平台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我们以为:这些平台的建设遵循了管理学中“鼓动人”、“服务人”、“成就人”理念。

人性化的制度和发展性的平台营造了具有亲和力的文化氛围,增强了教师的发展动力,提升了教师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形成了一种以合作和专业探究为基础的学校文化。这种对全体教师的发展给予的密切关注,使得教师对学校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促进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三、挖掘自主潜力

社会变革和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使是优秀教师,也急需进行培训。当学校内没有足够的职位满足一些教师的晋升需要时,可结合课改、教改为教师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让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这可转移教师对晋升的过强的愿望,有效降低达到职业停滞的教师人数。重要的是变革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挖掘教师发展的自主潜力。

第一,培训前提供主题“菜单”,供参训老师“点菜”。

在培训之前,有必要让教师参与确定培训的主题及内容。这其实是让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这样做,教师们才能在培训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深刻的体验而感悟到“经验的分享”。让专家、教授讲老师所想听的,讲老师需要指点的,讲老师喜闻乐见的,讲老师最为关注的……这种培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二,培训中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

让参训教师与专家或培训主讲者进行对话,这样的直接交流,一方面有利于为教师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激情,唤起教师对理想的追求。

第三,教师的自主培训最为关键。

教师培训一定要起到引导功能、探究提高功能,其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教师自主学习,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变。因此,各类培训学习都应该实现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研讨式培训相统一,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这样的培训,才能营造研究氛围、形成自主发展气候、产生成长的力量,才能促使广大教师真正贴近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当相当多的教师都步入了自主培训的境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质量的提升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篇9:对标行业龙头 突破发展瓶颈

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 如何将视频技术与应用服务相结合, 不仅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同时也是厂商的重点研究方向。医疗信息化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 也是视频通信系统可以大力拓展的公共服务行业。

一方面, 利用视频技术可以帮助边远地区患者实现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等服务;另一方面, 受限于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及相关政策环境, 利用视频系统实现远程医疗的业务模式仍不成熟,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高清成基本要求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和医生打交道的经历。传统的临床诊断过程是医生通过近身的望、闻、问、切 (即视、触、叩、嗅、听等方式) 以及必要的检验设施, 从而查得诊断结果。而在远程医疗模式下, 医生如何获得等同于现场的诊断数据便成为了关键。这便使得远程医疗模式对视频通信平台提出了区别于其他行业属性的更多要求。

在华为公司看来, 在远程医疗模式下, 视频通信系统需要具备高清的音视频沟通、数据沟通能力以及与医疗系统对接的能力。目前市场上, 各大设备提供商针对医疗行业均提出了各自的高清解决方案, 特别是诸如思科网真、Polycom远真、华为智真、中兴幻真等一系列以远程呈现为代表的高端视频系统, 可以实现1:1的真人大小视频呈现和高保真的CD级语音沟通, 更加适合远程医疗此类行业应用。

IDC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 以视频的方式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比单纯的语音形式能高倍度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其对单帧画面的清晰度提出了更多要求, 也需要更加灵活、简便的操作方式, 对于画面的连续性反而没那么高要求。

同时,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张涛进一步指出, 远程医疗对高清视频传输的需求, 除了考验视频通信平台的图像传输、压缩能力外, 还对基础设施如带宽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方面, 时下主要采取系统新建、集中采购的模式, 但在远程医疗系统与临床医疗系统进行集成时, 需要注意医疗数据标准的差别。肖宏亮表示, 这就需要系统集成公司需具备将满足HL7 (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的临床医疗系统与远程医疗系统相整合的能力。

远程医疗服务运营门槛高

目前利用视频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医疗的应用场景, 除了较为常见的咨询服务外,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智能终端及相关应用的飞速增长, 借助3G可以实现病人在救护车上及上车、下车过程中的医疗监控。另外, 在加护病房、重症观察室等场景下开展远程视频监控服务的需求也正在逐渐增加。

尽管远程医疗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 但当前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却仍面临着众多问题。对于医疗患者而言, 其对远程医疗的服务模式仍存在疑虑;同时, 部署高端视频通信系统价格昂贵, 仍限于少数大型医院, 并且远程医疗项目多出于政府的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求, 而非商业行为;此外, 我国现有的医疗环境还对远程医疗存在特殊规定, 为其商业化、市场化操作造成了障碍。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制定的《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表示, 目前远程医疗服务的实施主体主要为三甲医院, 要求配备相应的业务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 并具有完善的远程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及信息保密措施。

“一方面当前我国远程医疗服务发展面临着政策壁垒, 一方面医疗信息化产业链条太长, 服务运营商在项目尝试方面门槛较高。”张涛表示。

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目前远程医疗服务仍处于发展阶段, 并面临着发展难题, 但肖宏亮认为, 随着我国医改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以及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远程医疗服务作为“朝阳”产业将带来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放眼国际, 全球远程医疗市场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据BCC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 预计远程医疗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 在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 (CAGR) 高达18.6%。这对于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等各产业环节来说, 均是一座大“金矿”。

在对利用视频通信系统实现远程医疗服务的未来进行展望时, 张涛认为以医疗咨询为主的服务需求将逐渐增长。于此同时, 肖宏亮表示, 包括CT、磁核共振、心电检测等医疗信息系统将会逐渐与视频等通信系统走向融合。

230亿美元

BCC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 预计远程医疗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 在未来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6%。

篇10:创新商业模式 突破发展瓶颈

今年的建筑装饰百强峰会之所以在佛山举行,这固然是因为佛山是佛缘善地,我们祈盼建筑装饰行业佛光普照,前程似锦;但更重要的是,佛山作为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建筑装饰材料名牌云集,我们希望借助百强峰会这个平台,促进装饰百强企业与名牌材料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共同发展壮大。

近20年来,中国建筑装饰业发展迅速,年增长率将近20%,远远高于同时期GDP的增长速度。2008年,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经济发展速度的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建筑装饰行业仍然实现工程产值15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GDP的6%。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对培育和扩大内需,活跃国内市场,创造和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带动相关产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在行业发展历程中,百强企业不仅在产值、利润发面有快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机制、营销模式、技术创新等发面发挥了引领和先导作用,成为全行业的旗帜。作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度工程产值总额达917亿元,比上一个年度增长22%。

但我们深知,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才有未来。只有从过去的取得的成绩中解放出来,才能轻装上阵,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

从百强企业申报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特点,第一,2008年度百强企业的工程产值总额仅占全行业产值的6%,占公装产值的13%,这表明,“行业大,企业小,离散度高”这一问题依然突出,装饰行业依然缺乏主导市场秩序的企业团队。第二,2008年度百强企业前10名工程结算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较上一年度并无明显增长,有些企业甚至略有减少,这印证了业内普遍存在着的看法:对于装饰企业而言,年度工程产值30亿元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对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期待:一是百强企业年度工程产值一是要达到或超过行业总产值的10%,二是能有更多的企业年度工程产值能够突破10亿大关、20亿大关。

今天,我想根据百强企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就建筑装饰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再谈几点看法,供各位企业家参考。

第一、以市场为核心,不固守当地市场,调整市场布局,并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销售模式、运营模式、资本模式,是建筑装饰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方式。

统计资料显示,在2008年度建筑装饰百强企业评价活动中,一些省份多年没有百强企业,仍然没有一家企业上榜,一些过去一直榜上有名的企业纷纷落榜。这些企业曾经在建筑装饰领域叱咤风云,在当地至今仍享有盛誉。但是,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经营范围大都局限于本省、本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北京等地的建筑装饰企业在百强排行榜上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在2008年度百强评价活动中,有33家深圳企业、18家北京企业上榜。这些企业也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大都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市场,业务甚至覆盖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当然,固守本地市场也是一种生存、发展策略,无可非议。但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筑装饰市场已经形成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面对知名度高、覆盖力强、产业链条长、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全国性企业,区域性企业想发挥本土优势、固守本地市场同样是十分艰难的。去年,6家深圳企业中标沈阳地铁装饰工程,而沈阳当地却鲜有企业中标,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建筑装饰企业单纯依靠本地市场是难以跻身全国百强之列的,而仅仅满足于占领本地市场的建筑装饰企业也大可不必把跻身百强作为目标。百强的称号属于真正的强者,属于那些有能力在全国市场上遨游的“强龙”。

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凝聚优秀人才,是建筑装饰做大做强的制度保障。

在建筑装饰行业,成名的设计师、成熟的项目经理、富有人脉资源的业务人员频繁跳槽甚至另立门户,已是司空见惯。建筑装饰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甚至造就人才的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建筑装饰行业99.5以上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并且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一个好的老板。企业的品牌核心、生产力核心就是企业老板。但是当企业规模扩大到超出个人控制能力时,效率降低、质量下降、客户流失等等问题就随之出现。一旦老板的信誉或能力遭到质疑,整个企业的信誉就会产生危机。

从百强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看,进入百强行业的企业,大都是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形成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培养、凝聚人才的企业。

金螳螂装饰采取类似电影导演和时尚业设计师的松散式管理方法。一方面,按专业分工进行团队管理,旗下600多名设计师按专业被分配到8个独立的设计公司;另一方面,在各独立公司下面又设有专业事务所,专事高档酒店、展馆等公共工程、文化娱乐场所、医疗机构和外装幕墙等设计。此外,还收编若干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设计事务所,如王琼、姜亚洲、陈卫潭、朱伟刚和崔国宝设计事务所。这样的层级设置为设计师的个性舒展预留了空间,增强了设计师粘性和减少人才流失率,2007年底,金螳螂装饰启动首期定向增发授予管理层和9名核心技术人员共计200 万份股票期权,绑定设计师与公司的共同利益。

亚厦装饰在工程项目管理上采取执行直营模式。公司建立了一支由200多各建造师组成的项目经理队伍。公司将承接工程的交设计师设计,同时交由一名建造师作为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工程的运营。这样的制度设置,将业务承接、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相对分离,在保证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道德风险可能带来的业务流失。

第三,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是建筑装饰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不仅取决于你所拥有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更取决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谁能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为我所用,谁就将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在当前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建筑装饰行业,优势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市场上现有的资源进行组装、整合,从资源优化组合上获取经营收益。过去,“得渠道者得天下”,现在,“得产业链整合者不仅得天下,而且得未来”。谁有能力整合好产业链,谁就是胜者。

产业链条不仅包括行业上游的业主(金融、保险、邮电、医疗、房地产等合作伙伴),更多的是材料、部品的生产商、经销商以及专业化的施工企业和劳务公司。当前百强企业中大多拥有自己的加工厂、生产厂,但更重要的是与市场上现有的资源要素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整合优势资源,打通产业链的各环节,使链条的相关企业消除瓶颈,流畅运营,分享价值,合作共赢。因此必然涉及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如果没有宽广的胸襟、真诚的协作精神将难以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导致资源整合难以实现。建筑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定要从“双赢、多赢”的角度出发,利用自身在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合,加大整合力度,争取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发展市场,创造客户价值,把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提高建筑装饰行业及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第四、以客户为中心,找准细分市场,完善服务体系,走做专做精的道路,就建筑装饰企业做大做强的坚实基础。

建筑装饰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既是市场的客观需要,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装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即使是装饰设计的分工细化程度也很高,不同的设计事务所一般擅长某一类工程的设计,在其专长范围内比国内的设计单位整体水平明显要高,并且提供的服务更加到位。在日本,专门从事商业设计、咨询的专业公司就有1000家左右,其中有十几家每年经营收益都达到约100亿元。

建筑装饰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壮大,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一个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必须有核心市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必须依靠核心市场来实现。市场是复杂多变的,需求是多样的,企业应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市场细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可提供有效服务的部分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具体而言,即企业经营者根据客户对使用功能和装饰风格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分为不同的客户群体,勾勒出细分市场轮廓,并准确把握本企业的经营特色,合理确立目标市场,凭借某些专项技术或技能,选择某个或若干个专业做深、做透、做精,成为该专业的行家能手,形成并发展比较优势,使其作品在服务、技术、质量、成本或工艺等方面显著区别于其他企业。装饰企业确定一个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专业定位,以专业化形成比较优势,以比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是很关键的。

在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中,已不乏专业化经营的先行者、领跑者。它们在市场细分的新的竞争态势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或在饭店业中具有较强的设计和施工能力,市场份额不断扩展;或正在金融服务、文化剧场、商业流通、医药卫生领域,连续创造施工佳绩,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里极具实力的竞争者。

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以五星级酒店为代表的高端装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先后完成了包括目前全国最大、最豪华的白金五星级酒店之一——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在内的近百个五星级酒店装饰工程,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彰显了其在国际高端酒店工程市场的独特优势。

深圳洪涛装饰工程公司素以承建大型高档装饰工程的大堂见长,早在90年代末就被业界誉为“大堂专业户”、“大堂王”。随着企业实力的扩大与对专业的精深修炼、科学外延,目前,洪涛装饰在剧院装饰领域也名声鹊起,优势明显。

北京北方天宇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医疗装饰及洁净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把“创导医疗建筑新概念”作为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积极引入先进的国外医院设计、施工理念,综合考虑国情、业主及环境艺术等因素,近年来在国内20余省市承接了100多项大中型医院门诊楼、急诊楼、住院楼的装饰设计及洁净工程。

以上几点,是从本次百强申报和评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并不全面,但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共同特点。我们必须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对企业来说就是“不进则亡”。不管你在过去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甚至已经达到了一个其他同行目前无法企及的高度,都要时刻保持着对市场的审慎和创新,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被今天的成绩遮住长远发展的眼光。要知道市场经济变幻莫测,不能与时俱进,就必将被后起之秀淘汰。生意场上无常胜,总有新人胜旧人。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评价活动始于2003年,是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年度例行公益性评价活动。这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优势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建筑装饰企业、工程业主的普遍认同。在国内重大的建筑装饰工程的招标预审中,是不是百强企业已经成为重要条件,甚至必备条件。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场馆的装饰工程均由百强企业承建。

7年的实践证实,采用市场评价的方式向全社会推介本行业的优势企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百强企业,你们是全行业的典范,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带领行业发展的火车头、旗舰,也是全行业学习、追赶的榜样,在此,我代表全行业向你们致敬!对你们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上一篇:预咨询服务的合同协议下一篇:xx煤矿综采队生产一班先进班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