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业发展空间管理论文

2022-04-15

20年前,世界著名的博雅公关公司与新华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环球公关公司自此诞生,这也是中国本土的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可以说,环球之路是中国公关业的一个缩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关业发展空间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关业发展空间管理论文 篇1:

PFT传播集团总裁张秀兵谈公关与广告

记者:相对于我们常见的硬性广告来说,有人将公关称做是“软广告”。这是否意味着,公关只不过是广告的一种呢?

张总:不是这样的。公关业在国外发展得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国内,人们往往搞不清她和广告的关系。公关和广告是企业品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们在职能上有很大的不同。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说,广告的职责是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产生购买行为,而公关的目的则是要获得媒体的信任,让媒体成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也就是说,前者的工作核心是消费者,后者的工作核心是媒体。前者达到目标的手段是用钱购买报纸版面或电视台的时间,自卖自夸;而后者则是要通过各种长期的接触、大量的说服工作,换取记者的信任和支持,让别人夸自己。

北京算是国内公关业发展得最快、最完善的地区,但是据了解,在其他地方,包括上海、广州、成都这样相对来说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有很多企业的公关业务都是由广告公司承担的。

为此,我们曾在上海、广州、成都三个地方做过调查,发现企业之所以会将自己的公关业务交给某些广告公司,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当地公关业不发达,专门从事公关业务的公关顾问公司实在是少之又少;2)广告公司借助自己与媒体接触的优势,也积极向客户争取公关业务,甚至是免费的,只为了博得客户好感,获得更多的广告代理业务。3)企业本身对公关也是一知半解,过分重视广告的效果。

但是最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方的企业,甚至包括北京的某些企业,对他们获得的公关服务满意度并不高,他们希望从公关公司获得更丰富、更专业的公关产品,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服务供应商。

记者:经常听一些在广告公司或公关公司的人抱怨,在这样的公司里,一个人最大的牺牲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时间,而是根本就没有了自我。凡是都要顺着客户的意思。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张总:在业内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我们公司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客户至上”嘛,应该这样,而且觉得,你怎么可能比客户更了解他自己呢?当然是客户说的对啦。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如果继续这样的想法,那我们就真的是把自己做死了。 你想想,如果对客户的想法意见言听计从,那么你就变成了一个实施工具。有些认真的客户就会问:既然你只是个实施工具,给我提供这么简单的服务,那么我为什么不花钱招专人设专岗,自己做公关呢?

长此以往,在客户眼中,你的存在是没有核心价值的,是随时可以被内部人、或是其他公司替代的。但是,国外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的发展却又真实地告诉我们:这个行业绝对是有价值、有前景、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我们就开始更深入地研究自己和国内的环境。后来,我们得出结论,就是:客户说你没有核心价值,是因为你对在客户所处的领域的了解太少,你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掌握得又太肤浅。所以,我们公司对自己的服务团队明确提出了“专家制”:第一,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岗位上的专家;第二,每个重要客户的服务团队里都要有至少一个熟知客户所处行业的专家。

记者:听起来很好,但我觉得实施起来应该有很多危险。比如,国内市场变化得那么快,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出现,他们在抢市场的时候可不一定会像您这样讲规则。

张总:规则是人定出来的,也是由人来改的。有些公关公司信奉的游戏规则是“先拿到客户再说”。于是他们这样不择手段地去做了,可能后面还有很多追随者。但是,他们忽视了这一点,那就是: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成功地获得客户后,是否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它对你忠诚。

我们不想见客户就抓,遇到pitch就参加。我们的原则很简单:不急功近利,要以专家的质量获得客户的忠诚。为此,我们沉下心,自己做了很多功课,进行了很多调整,从人才聘任,到业务结构,再到培训发展机制,等等。我们宣亚智杰公关公司的发展理念是“诚信为本,睿智卓越”,宣亚智慧广告公司则以“品牌至上,创意为王”作为总纲。现在看来,我们做得一切准备都是值得的,因为客户越来越尊重我们,信任我们,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深入合作、广泛参与的机会。我们不用像某些公司那样,仰着脸看客户,我们与客户之间是荣辱与共、,并肩战斗的伙伴。

记者:每个行业都自己的品牌企业。国际公关公司的品牌效应在我国已经充分显示出来,您认为目前国内公关公司是否已经有品牌企业出现呢?在入世后,国内公关的公关市场将有什么特点?

张总:WTO在给我们这个行业提供市场机遇的同时,我认为在短期内来得更多的是挑战。以信誉为基础的优质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中获胜的最重要的竞争力。不仅对公关、广告行业,对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如此。而这正是我国各行业普遍缺乏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认为目前国内公关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有号召力的品牌。中国加入WTO在即,公关业自我品牌的建设迫在眉睫。可是品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90年代初国内成立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本来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但他们过于急功近利,疏忽了这点,也就荒废了大好时光。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加上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认为,入世后国外的竞争对手不会那么快进来,即使进来也需要时间来适应、调整。只要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个时间差,在管理上、在业务上自我完善,那么入世后,国内本土公司仍然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记者:看来您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您认为未来公关市场的格局会是怎么样?

张总:我认为今后的公关行业将呈现以下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品牌集中化。国内的优秀品牌会逐渐显现,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当然,国外公关公司为进入中国实施的并购行为也将产生一些大的、有影响力的品牌。二是市场的整合与细分。整合是指那些从事可提供包括公关、广告等在内的广泛市场传播、营销服务的公司,因为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而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细分是指一些规模较小公司,凭借其在某些领域的专长,向纵深发展,也会有不错的前景。

公关业发展空间管理论文 篇2:

中国公关的新亮点

20年前,世界著名的博雅公关公司与新华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环球公关公司自此诞生,这也是中国本土的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可以说,环球之路是中国公关业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公关领域工作了整整20年,笔者欣喜地看到公关在中国蓬勃发展,人们对公关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但也注意到,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公关业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在很多领域,公关还没有完全施展开拳脚,可以说中国公关起步晚、起步低、发展前景仍广阔。

中国公关发展概述

2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这足以使一门职业悄然而起并迅速成长为一个被政府认可并拥有广阔服务领域的崭新职业,这门年轻的学科遍地开花并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各行各业开始注重形象管理,追求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全员公关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

中国公关行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引进和开创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继宣告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一些重要城市落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关管理职能,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第二,适应和发展时期,1986——1993年期间,随着外资或合资的专业公关公司进入中国,中国的公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86年,中国环球与美国博雅合作,代理其在中国的业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尽管不很均衡,但一些阶段性的热点促成了公关事业整体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特殊氛围。

第三,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从1993年至1999年,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此时,中国环球的业务得到迅猛的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客户纷纷找上门来,中国本土的专业公关公司得到初步的发展。

2000年,是中国公关业的一个加速点,当时出现IT、汽车、房地产等各领域专业公关公司,不仅本土公关公司发展迅速,更多国际知名的专业公关公司进入中国,中国公关业日益成熟,在市场推广、媒介管理等公关手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公关业目前仍处在相对低端的项目操作阶段,有些公司注重扩大规模,人数不断增加,向产品促销、广告软文、展览展示以及与销售联系紧密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公关公司应该减少一些操作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对锻炼公关公司的能力是有利的,但公关公司更应从顾问咨询上下功夫,要从企业的发展,更高的层面看待实务,要做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例,要向高端咨询顾问领域转型,这才是公关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同时也是更高利润增长点所在。如危机公关和政府公关,在中国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危机和危机公关

经济全球化和新环境造成了危机的频发,政府、企业、社会都在大谈危机意识,大力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其中大量涉及了公共政策管理的内容。公共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处理公共关系造成的危机。

这些年,环球公关在实践中摸索,通过帮助各类客户处理危机,在危机公关领域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我们近年来操作过的著名案例包括探索“奥妙”降价的奥妙、二恶英奶粉危机、中美史克PPA危机、雀巢奶粉危机、默克财务危机等。在处理这些危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发生的危机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明显的特点。

最常见的几种引发危机的原因有,第一、日常消费者的投诉或员工与公司不和引发的危机,代表案例如宝洁SK-Ⅱ危机,江西消费者将宝洁告上法庭,原因是使用SK-Ⅱ产品后,非但没有出现宣传的神奇功效,反而导致皮肤灼伤。又如宜家危机,由于一位北京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其在宜家购买的商品两周都没有送到,随后众多类似的投诉引发了宜家来华后的首次危机。

第二、国外发生的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引发国内外资企业产生的危机,代表案例如高露洁危机:有报道称美国科学家发现高露洁牙膏中含有可能致癌的物质,而实际这个报道来自英国一份不入流的小报。又如强生危机的起因是印度食品药物管理部门在婴儿油等多种强生产品中发现了对婴儿有害的石蜡油等化学成分,要求强生公司取消部分产品的“婴儿使用”标志。

第三、工商、税务、质检等政府机构发现企业质量问题或违法行为引发的危机,代表案例如光明牛奶危机:郑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发表书面调查文件称,郑州光明使用了在保质期内的库存奶进行再加工。而肯德基的“苏丹红”危机也是以质检部门在其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中检出“苏丹红”成分为起因的。

第四,民族情结引发的危机。如麦当劳播出的一则电视广告中含有消费者向商家下跪乞求优惠的镜头,网络上更是掀起批判风潮。又如有媒体报道朝日啤酒等日本大企业资助日本右翼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日军侵华历史,长春市的部分超市和餐饮店开始停售朝日啤酒。

第五、安全生产方面引发的危机,代表案例有山西煤矿爆炸和富力地产建筑工人事故等。

如何应对危机呢?我认为,第一,快速反应、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发生危机后,最好把它快速消灭在萌芽中。及时处理的前提是正确判断,这就要求判断者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和政策,才可能对发生在中国的危机性质进行准确地判断、分析。分析后还要正确判断采用什么态度对待媒体、消费者或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群体。第二,灵活处理。不可以把危机公关一般操作规则套用在所有的案例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好比医生治病,即使病人病症都是感冒,还要根据感冒的类型开出处方。

在上述五种类型的危机发生后,要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针对消费者或员工投诉产生的危机,需要快速解决消费者或员工的具体问题,这点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有个别消费者或员工提出的要求很离谱,公司也要认真研究做出可行的处理方案,将危机产生的病源控制住,方能有效处理好此类危机,控制整个病情。

针对由于国外发生的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引发国内外资企业产生的危机,应该认真分析企业产品对中国老百姓有无影响,并要诚恳地告诉大家。公司的态度对消费者影响很大,如果企业采取国外国内双重标准,对广大公众也没有一个诚恳的态度,将进一步加剧危机。

针对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企业应当在第一时间与工商等政府部门联系,或者请专家或更高层次主管部门再次检测质量,并提出整改方案。要敢于回收不合格的产品,以消费者利益为上。当民族情结引发的危机发生后,外资企业必须要懂得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尊重中国人的感情,热爱中国,并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处理好危机。

当然,国际品牌在处理危机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很大,即使出现负面消息,只要处理迅速得当,可以很快恢复。跨国企业经营品种

多,一个产品出现问题,不至于全军覆没,而中国企业一般产品单一,品牌形象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不起危机,如果处理不好,对企业大有影响。

国内企业出现危机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比较普遍。刚刚出现的欧典地板危机就是一个诚信问题的案例。它声称自己是德国地板著名品牌,长期欺骗了消费者,这对公关公司来说是个棘手的案例,处理不好,很容易惹祸上身。

高端公关咨询作用显著

“认知管理”、“危机和问题管理”、“财经传播”、“高科技传播”等一些公关的新观念日益流行,公关公司通过自身的实践,使用一些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向中国的客户展现极高的专业服务水准,这极大推进了中国公关市场的发展。比如中国环球公关近些年来处理了许多企业危机,这些危机往往都会为客户带来致命的打击,通过为客户提供公关咨询,成功帮客户渡过难关,挽救了企业,这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公关更灿烂的未来。

环球公关获第五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金奖的“中美史克PPA危机事件处理中的有效媒体关系管理”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1月16日发布了《关于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药品制剂的通知》,在15种被暂停使用和销售的含PPA的药品中包含了中美史克生产的康泰克和康得两种产品。

对这个事件,环球公关为史克公司提供了正确的咨询意见,我们建议,坚决支持国家药监局的决定,并要以消费者利益为上。我们认为对于国际企业,如果发生危机,应该注意中国人容易产生民族情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处理危机的时候,不论对政府、媒体或是公众一定要注意态度。然后环球为史克举行媒介恳谈会。

恳谈会不仅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媒介针对PPA事件对史克的负面报道,而且及时扭转了舆论导向,使其向着有利于史克的方向发展。此次危机事件的成功处理,使史克与许多媒介在感情上进行了沟通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新康泰克重返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球公关曾经处理的默克财务危机是一个世界500强的危机案例。2002年7月8日,新浪网上刊登了题为《丑闻不断:制药巨头默克124亿美元营收被质疑》的文章,同时《南方都市报》也刊登出题为《华尔街迷失假账黑洞》的新闻报道,在此之后,有关美国默克公司124亿美元营收被质疑的文章被全国部分媒体广泛转载。7月9日晚,CCTV一套晚间新闻报道也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报道,给默沙东公司带来了潜在的信誉危机等严重影响。

环球提出密切关注媒体、低调处理的建议。随后,默克在美国通过财务审核,124亿美元营收经调查后没有问题。我们通过新华社系统进行多方面协调,最终由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专访美国默克,并从华盛顿发回通稿。新华社的权威性与可信性为默沙东公司成功度过危机提供了重要保证。新华社发布通稿后,全国26家媒体转载了新华社《美国默克公司通过财务审核》的新闻稿,默沙东公司得以洗冤。

在此次危机处理期间,由于策略采取得当,普通公众并未将美国默克与中国默沙东公司联系在一起,媒体也未攻击默沙东公司及其产品,未引发新的危机,默沙东公司的企业形象在中国未受到损害。

政府公关在中国前景广阔

与发展较快的危机公关相比,中国的政府公关正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欣喜地看到,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在宣传推广北京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雇佣专业公关公司,在全球树立自己的形象,这就是很好的起步。但我们国家的体制和西方毕竟不一样,在政府公关领域并没有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中国环球作为唯一一家有政府背景的专业公关公司,在政府公关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来自新华社,曾经在新华社工作过相当长的时间,这就使我们对政府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政府机构也有紧密地联系,此外,从业20年来,环球在为客户服务时,经常涉及到政府关系,成功实施了许多政府公关案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以准确地提供公关策略和方案。有些擅长做政府公关的外资专业公关公司已经进入中国,他们要在中国开展政府公关,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要解决人才的问题。

处理政府关系,我们首先要明确,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政府公关的方式和需求不尽相同。在外资企业处理政府关系的部门一般称作对外事务部或是政府事务部,主要负责了解中国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运作规则,了解中国文化,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使决策者了解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需求,以改善生产环境,参与重要行业决策,或通过企业高层与中国高层领导的会见,为他们在中国投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内资企业更需要政府公关,而从事政府公关的人往往就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中国政府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有了政府的支持,国有企业在发展上有更多的优势,可以顺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企业在创中国名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容易些。可以看到,不论是危机公关还是政府公关,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都十分广阔,这对我们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者系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公关行业第一批从业人员,从业20年中服务过上百家知名企业,为中国公关行业留下了“从危机到商机——中美史克PPA危机事件”处理、默克财务危机、雀巢碘危机等多个成功案例,擅长危机公关和政府公关,对这两个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作者:迟小焱

公关业发展空间管理论文 篇3:

“1”与“1+1”的较量

户似乎是越来越相信“1+1>2”的效应了。

2005年5月6号出版的香港MEDIA杂志上有一份调查分析显示,在亚太地区的广告行业,越来越多的大型定单开始流向旗下拥有众多专业营销机构的控股公司,比如电通、WPP、Omnicom等,那些人单势孤的单一品牌因此而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情况和趋势在中国市场上同样存在。以目前旗下专业业务机构较为丰富的PFT集团为例。因为该集团早在2000年就开始将集团内部的公共关系、广告、会议管理以及展览等业务进行业务拆分,各自走专业化道路,所以今天,在日常运营中,这三家专业机构各自独立,一旦有大型的综合项目,如去年年底在上海举办的BEA World,还有一些大型的车展活动,PFT通常会整合旗下各专业公司的精华,以集团的形式向客户提交重量级的整合策划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务。

据了解,对于这样的服务策略,客户通常比较认可,认为这不仅可以保证服务的专业性,更节约了项目沟通和管理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采取这样的整合策略的机构当然不只PFT一家,蓝色光标也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丰富旗下的传播品牌,以应对客户在业务上的不同需求。在跨国公司方面,除了奥美通过收购国内公关业知名机构西岸公关,并成立奥美西岸公司,成功树立第二品牌以外,博雅公关也不甘落后,开始在2004年实施自己在中国的多品牌建设。博雅公共关系有限公司中国(联合)总经理田行娟女士在去年12月份接受《传播》杂志采访时表示,2004年博雅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在9月份推出了博雅在中国全资拥有的第二个品牌—“博联传播”,英文叫“Bolian Marcom”。对于建立第二个品牌的原因,她的解释是:“我们很需要有一个品牌来协助我们做规模较大的市场营销传播方面的项目和活动,因为这方面的业务需求量很大,需要很多人力资源。我们推出这个品牌,可以集中专门的人才来做与营销传播相关的活动、路演和媒体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而博雅在中国的多品牌建设计划显然不止于此。在2005年初,公关业内就有消息说,博雅正在与国内某知名公关机构洽谈合作事宜。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该信息的真实性,但这一传闻的出现至少说明,随着国内专业传播市场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机会不断增多,国际公司和本土机构的兼并融合趋势只会加强,而不是减弱。虽然田行娟明确表示博雅“现在的发展策略以自我有机发展为主”,而博联品牌的推出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但她也同时表示:我们对于在中国的整个发展战略一直保持开放的胸怀,不排除任何与本土公关公司合作的可能性。

实际上,在客户对整合服务更加情有独钟的现实面前,“保持开放的心态”已经成为所有内外资企业的发展策略,松散的伙伴合作关系已经不能满足各公司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内外资金、甚至是内资之间并购、合资行为的再次涌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至于另外两家业界较为活跃的专业机构福莱国际和帕格索斯在2004年初宣布的战略合作也日益深入,他们不仅在业务上成功互补,甚至在今年连办公室也已经搬到了一起,完全实现了资源整合,再次向客户和业界同行证明了现代商业中“1+1>2”的道理。

不过“1+1”的道路绝非是专业机构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于那些坚持单一品牌发展的专业公司来说,要想在客户的眼中摆脱资源单一的劣势,他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综合性发展的计划,加强自身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市场的需求永远是多样的。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了解自己,坚持下去,不仅有路可行,而且前途光明。

作者:王晓燕

上一篇: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论文下一篇:天线参数数据库设计论文